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传递方式

热传递方式

热传递方式
热传递方式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传导。

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气体或液体中,热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的传热本领不同。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各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其中最善于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瓷、纸、木头、玻璃、皮革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最不善于传热的是羊毛、羽毛、毛皮、棉花、石棉、软木和其他松软的物质。液体中,除了水银以外,都不善于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善于传热。

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更明显。

利用对流加热或降温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物质可以流动,二是加热方式必须能促使物质流动。

辐射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叫做辐射。

用辐射方式传递热,不需要任何介质,因此,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地球上得到太阳的热,就是太阳通过辐射的方式传来的。

一般情况下,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补充内容:

一、热传递与动量传递、质量传递并列为三种传递过程。

二、热传递与热传导的关系

有许多人在学习物理、解答物理习题时,常把热传递与热传导混为一谈,认为热传递与热传导描述的是同一物理过程,殊不知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由内能与热能一节以及热、热运动与热现象的阐述可知,物体的内能就是组成物体全部分子、原子的动能、势能和内部电子能等总和,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分子、原子有规则运动的能量交换来达成,也可以通过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交换来达成(或者是两者兼有)。前者能量交换的方式就是作宏观机械功的方式,后者能量交换的方式就是所谓的热传递。更确切地讲,所谓热传递就是没有作宏观机械功而使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它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实际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常常是相伴进行的,重要的是看哪一种方式占主要地位。在热力学中,把除了热传递以外的其他一切能量转移方式都归于作功。所以,热传递和作功是能量转移的两种方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式。

由以上论述可知,热传递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它具体又包括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形式。为了帮助大家能把热传递与热传导更好地加以区别,下面我们有必要对热传导、对流和总辐射分别作论述。

热传导指的是物质系统(气体、液体或固体),由于内部各处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热能(内能)从温度较高处向温度较低处输运的现象。

热传导的实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或电子的相互碰撞,而使热能(内能)从物体温度较高部分传到温度较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气体、液体中它往往与对流同时发生。各种物质的热传导性能不同,热传导过程的基本定律是博里叶定律。

对流作为热传递的一种途径,是流体(气体、液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它是指流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在流体本身的有序的循环流动下的相互掺和,使温度趋于均匀从而达到热能(内能)传递的过程。

对流往往自发产生,这是由于温度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压力或密度差异的结果。

至于热辐射,它是指受热物体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向外界发射并传送能量的过程。物体温度越高,辐射越强。与热传导、对流不同,热辐射能把热能以光的速度穿过真空,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就能辐射电磁波,波长为0.4~40微米范围内的电磁波(即可见光与红外线)能被物体吸收而变成热能,故称为热射线。因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媒质,所以热辐射是真空中唯一的热传递方式。例如,太阳传给地球的热能就是以热辐射的方式经过宇宙空间而来的。

由此可见,热传导与热传递是两个从属关系概念,热传递概念的外延明显宽于热传导概念的外延,故热传递是一个属概念,而热传导是一个种概念。

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之一,单一的热传递是在没有做功而存在温度差的条件下,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的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其他部分的过程.热传递又分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方式,在实际过程中常常同时出现.

对流:

液体或气体依靠其宏观流动而实现的热传递过程.其中自然对流是由流体中各处温度不均匀引起压强或密度的差异而形成.对流的特点是在热传递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物质的定向循环运动,在循环中温度趋于均匀.这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

传导:

是靠大量分子、原子和电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作用,使热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的热传递过程.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液体和气体中往往与对流同时发生.不同物质的热传导性能用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单位横截面的热量进行比较.

辐射:

是借助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它能把热量以光速穿过真空从一个物体传给其他物体.这种传递过程不是单方面而是物体间相交换的,但其结果总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物体温度越高、表面越黑暗、粗糙,发射能量的本领就越强.而且辐射的波长分布情况也随温度而变,在温度较低时主要是不可见的红外辐射,在500℃以上以至更高时,逐渐出现较强的可见光直至紫外辐射,但热辐射主要靠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远红外线以至微波.

热传递方式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传导。 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气体或液体中,热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的传热本领不同。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各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其中最善于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瓷、纸、木头、玻璃、皮革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最不善于传热的是羊毛、羽毛、毛皮、棉花、石棉、软木和其他松软的物质。液体中,除了水银以外,都不善于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善于传热。 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更明显。 利用对流加热或降温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物质可以流动,二是加热方式必须能促使物质流动。 辐射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叫做辐射。 用辐射方式传递热,不需要任何介质,因此,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 地球上得到太阳的热,就是太阳通过辐射的方式传来的。 一般情况下,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补充内容: 一、热传递与动量传递、质量传递并列为三种传递过程。 二、热传递与热传导的关系 有许多人在学习物理、解答物理习题时,常把热传递与热传导混为一谈,认为热传递与热传导描述的是同一物理过程,殊不知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由内能与热能一节以及热、热运动与热现象的阐述可知,物体的内能就是组成物体全部分子、原子的动能、势能和内部电子能等总和,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分子、原子有规则运动的能量交换来达成,也可以通过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交换来达成(或者是两者兼有)。前者能量交换的方式就是作宏观机械功的方式,后者能量交换的方式就是所谓的热传递。更确切地讲,所谓热传递就是没有作宏观机械功而使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它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实际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常常是相伴进行的,重要的是看哪一种方式占主要地位。在热力学中,把除了热传递以外的其他一切能量转移方式都归于作功。所以,热传递和作功是能量转移的两种方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式。 由以上论述可知,热传递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它具体又包括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形式。为了帮助大家能把热传递与热传导更好地加以区别,下面我们有必要对热传导、对流和总辐射分别作论述。 热传导指的是物质系统(气体、液体或固体),由于内部各处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热能(内能)从温度较高处向温度较低处输运的现象。 热传导的实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或电子的相互碰撞,而使热能(内能)从物体温度较高部分传到温度较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气体、液体中它往往与对流同时发生。各种物质的热传导性能不同,热传导过程的基本定律是博里叶定律。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别,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别,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差消失,即发生热传递的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达到相同的温度。 1.传导:热传导是介质(介质主要分为:气体,液体,固体,或者混合)内无宏观运动时的传热现象,其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可发生,但严格而言,只有在固体中才是纯粹的热传导,而流体即使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也会由于温度梯度所造成的密度差而产生自然对流,因此,在流体中对流与热传导同时发生。(总结:热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内部、两个不同固体、固液之间、固气之间、液气之间,他们之间的热传递时,我们看不到有宏观运动出现) 2.对流:物体之间以流体(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总称)为介质,利用流体的热胀冷缩和可以流动的特性,传递热能。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对流是液体或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对流可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自然对流往往自然发生,是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强迫对流是由于外界的影响对流体搅拌而形成的。(总结:对流主要发生在液体内部、气体内部) 3.辐射:物体之间利用放射和吸收彼此的电磁波,而不必有任何介质,就可以达成温度平衡。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如太阳能就是以热辐射的形式,经过宇宙空间传给地球的。物体温度较低时,主要以不可见的红外光进行辐射,在500摄氏度以至更高的温度时,则顺次发射可见光以至紫外辐射。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微波炉等都是热辐射。 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

热的三种传导方式及其实际应用

读《热的传导方式》有感 我们大家都知道,热有三种传导形式:辐射、对流和传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涉及到这三种热的传导方式,以下是我读了《热的传导方式》一文后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冬天人们为什么喜欢总是呆在室内?原因之一就是隔绝了室内和室外的热对流,从而保持了室内温度。但是,并不是冬天人们都喜欢在室内,雪过天晴,人们反而大批出动到户外滑雪,晒太阳,为什么反过来又喜欢户外活动?因为雪过天晴后有几个特点:第一,没有冷风对流,人们感觉不到冷;雪过天晴后低空和高空气压差减小,大气稳定;第二,太阳高照,辐射热源充足;雪过天晴后大气水汽减少,大气截留热辐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热辐射增加,所以感觉格外暖和。 同样,夏天的人们喜欢在户外活动,尤其是晚上喜欢在户外,白天喜欢在户内,根本原因还是对辐射热的反映。白天户外阳光强烈照晒,辐射热很大,同时紫外线也很强烈,所以躲避为妙。而到了晚上,由于室内温度高,因此辐射热(主要是红外热辐射)很强烈,而且室内各个墙面都在对室内空气加热,所以给人感觉很热(实际温度和外界相差不大),为了躲避红外热辐射,人们纷纷走出室内到户外。到户外后,人体散发的热辐射就可以直接散失到宇宙空间去,所以感觉户外凉爽。 以上所讲实例都是对辐射热的反映。 严格的说物理中热传递的方式只有辐射和传导两种。辐射是指热能从热源以电磁的形式(由光子传送)直接发散出去。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不需要任何介质。辐射的传热效能取决于热源的材料以及表面的颜色。传导是指分子之间的动能交换,能量较低的粒子和能量较高的粒子碰撞从而获得能量(是透过物理的直接接触),传导是需要媒介的。实际上对流是有物质流动参与的热传导,由于物质流动,增大了液体/气体中的传热能力,比单纯的液体/气体导热的传热能力

热量传送的三种方式

热传递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差消失,即发生热传递的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达到相同的温度。在热传递过程中,物质并未发生迁移,只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确切地说是物体里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因此,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这是能量转移的一种方式。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传导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传导。热传导是固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在气体或液体中,热传导过程往往和对流同时发生。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的传热本领不同。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各种金属都是热的良导体,其中最善于传热的是银,其次是铜和铝。瓷、纸、木头、玻璃、皮革都是热的不良导体。最不善于传热的是羊毛、羽毛、毛皮、棉花、石棉、软木和其他松软的物质。液体中,除了水银以外,都不善于传热,气体比液体更不善于传热。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做对流。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现象比液体更明显。利用对流加热或降温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物质可以流动,二是加热方式必须能促使物质流动。辐射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叫做辐射。用辐射方式传递热,不需要任何介质,因此,辐射可以在真空中进行。地球上得到太阳的热,就是太阳通过辐射的方式传来的。一般情况下,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往往是同时进行的。补充内容:一、热传递与动量传递、质量传递并列为三种传递过程。二、热传递与热传导的关系有许多人在学习物理、解答物理习题时,常把热传递与热传导混为一谈,认为热传递与热传导描述的是同一物理过程,殊不知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内能与热能一节以及热、热运动与热现象的阐述可知,物体的内能就是组成物体全部分子、原子的动能、势能和内部电子能等总和,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分子、原子有规则运动的能量交换来达成,也可以通过分子、原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能量交换来达成(或者是两者兼有)。前者能量交换的方式就是作宏观机械功的方式,后者能量交换的方式就是所谓的热传递。更确切地讲,所谓热传递就是没有作宏观机械功而使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它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实际热传递过程中,这三种方式常常是相伴进行的,重要的是看哪一种方式占主要地位。在热力学中,把除了热传递以外的其他一切能量转移方式都归于作功。所以,热传递和作功是能量转移的两种方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式。由以上论述可知,热传递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它具体又包括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形式。为了帮助大家能把热传递与热传导更好地加以区别,下面我们有必要对热传导、对流和总辐射分

热是怎样传递的

6、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目标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才能够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式交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1.实际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与方向。 2.用文字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与方向。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到。 教学过程 一、模拟实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火锅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再吃火锅的时候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把勺子

放入到火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勺把会怎样? 生:1.勺把热了 2.勺把可能会烫手 师:为什么会出现勺把烫手这一现象?下面我们做个模拟试验感知一下: 师:用量杯代替火锅,用金属条代替勺子,把热水倒入量杯,把勺子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勺把会怎样?学生相互摸一摸,放入量杯前和放入量杯后的金属条有什么不同?一会告诉老师好不好? 生:好。 师:开始你的实验,注意安全小心别烫手。 生:模拟实验,感受金属条放入量杯前和放入量杯后的现象。师:好,实验到这,请组长把量杯放回材料盒中,谁来说一说你感受到什么? 生:1.通过触摸金属条,我感受到金属条热了。 2.通过触摸金属条,我感受到了,露在水外边的金属条 有点热了。 3.没放入量杯前的金属条是凉的,放入量杯之后金属条 热了,触摸中我知道了,热可以在金属条中传递。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呀!热在金属条中传递了,那么是怎样传递的呢?热传递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6.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的传递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热的传递》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过程与方法: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3、认识不借助其它物体也能传热的辐射传热方式。 难点: 1、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2、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准备:水、凡士林、火柴、蜡烛、铝片、小铁棒、平底烧瓶、茶末、酒精灯、试管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做过家务吗?老师在做家务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老师把它录下来了,你能给老师解释解释吗?播放课件:情景导入 生:略 师:你是说热在物体中可以传递,是吗? 师:既然热可以传递,鱼为什么还能安然无恙呢?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是怎样传递的。板书:热的传递 二、探究新知 (1)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 师:大家请看,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棒,一会,我们就用它来做一个实

验,研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用什么来加热呢?(酒精灯)除了这些,桌面上还有哪些实验材料,谁来说一说。(火柴、铁架台、凡士林(凡士林遇热后会融化)。)先请大家猜想一下,如果从金属棒的一端或中间加热,热会怎样传递? 生:1、从中间加热,热向两边传递;2、从一端加热,热向另一端传递。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热都是从哪开始传递? 生:加热的地方 师:加热的地方温度怎样? 生:温度高 师:没有加热的地方呢? 生:温度低 师:那你们的猜测应该是热从什么地方传到什么地方? 生: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师:真的是这样吗? 师: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不是我们说了算,得用实验来验证。 师:现在就设计实验方案,想一想你们要通过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来证明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师:先观察桌面上都有哪些材料,然后设计实验(教师做适当的介绍) 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生:汇报: 方案一:首先把金属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再在火柴棒尾部占上凡士林,依次排开,用酒精灯从一端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师:为什么要用火柴棒呢?(直接对金棒加热,看不清热是怎样传递的,凡士林遇热会化,通过火柴棒掉下的顺序就可以看出热是怎样传递的)你们是想借助火柴棒,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吗?(是)用一棵行吗?(不行)为什么?(一个看不清热传递的方向)至少几棵?(两个以上)火柴棒怎样掉落才能证明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离酒精灯近的先掉,远的后掉)你们认为会这样吗?(会)如果不是,说明你们的猜测(不正确) 方案二:先把金属棒固定在铁架台上,再把火柴棒占在上面,依次排开,

热是怎样传递的

热是怎样传递的 临安城南小学胡永刚 一、教材分析: 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不陌生。但小学生没有才从科学的角度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对热传递的现象提出质疑,直观的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尝试解决问题设计实验获得事实证据,掌握热是怎样传递的科学知识点。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搜集事实证据的能力。本科力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在师生做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共同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先进行了单元备课。然后吃透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同时背出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设计了一些实验活动,采取提出质疑、观察实验再加以验证,力图通过教与学的共研使学生增强了注重事实与证据的意识。在充分把握教材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对热现象已有的经验知识教师因势利导,做针对性的实验活动,这样采取愉快教学法,学生的现象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做了本课教学设计如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知道什么是热的传递。 2.通过实验观察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进而让学生尝试自主实验,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实验结果,从探究中获得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观察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思路:注重实验取证,开拓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铁架台金属条金属片酒精灯蜡烛火柴热水学生:金属棒牙签凡士林蜡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过程: —、新课引入: 1.实验引入:教师拿一个烧杯里面装入热水再拿一根金属条放入杯中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这根金属条是怎样热起来的。 2.学生直接触摸并说出这根金属条的变化。 意图:引用小魔术的实验导入新课,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教学过程中对热是怎样传递奠定了学习基础。 二、师生共同研究新课: 师:科学研究注重事实证据,很多问题是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那么我们要亲手来做实验,这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方法。 【实验活动—】 师生共同研究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1)热在金属条中怎样传递? (2)你有什么猜想,提出质疑。 (3)设想实验方法及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4)交流中有什么发现,大家谈。 师:教师做热传导的演示实验,并向学生强调安全事项。 (1)用手(触觉)感受金属条中热的传递。 (2)教师用直观实验让学生观察到金属条中热的传递。 生:学生用自己的设计方法来证明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用学具把带有小孔的金属棒插到一个带有孔塑料支架上再把支架插在盒中的槽里,用酒精灯燃烧金属棒。 师:交流实验中发现了什么,教师加以点拨,我们可以在金属棒上的孔中用蜡油粘上,看清楚金属棒上的火柴棒哪个先掉下来,青准确的记录下火柴棒掉下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课题:热的传递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实验 教学内容: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 教学目标: 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 2、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3、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导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热传导。 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讲桌上有一杯热水,而老师的手好凉,你们能让老师的手热起来吗? (生)老师可以拿着杯子,老师的手就会热起来了。 (师)同学们的方法很好,可见你们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老师手拿着杯子) (师)同学们,老师的手热了,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手和盛有热水的杯子之间温度不同,有温度差。(师)是,我们把热的物体叫做高温物体,把温度较低的物体叫做低温物体。今天我们讲授:热的传递 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 1、提问:热在金属条里是怎样传递的? 2、学生进行猜想并作出假设。 (1)从中间加热,热向两边传递。 (2)从一端加热,热向另一端传递。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热都是从哪开始传递?(加热的地方)加热的地方温度怎样?(温度高)没有加热的地方呢?(温度低)那你们的猜测应该是热从什么地方传到什么地方? (生)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师)真的是这样吗? (生)是 (师)想不想进行验证呢? (生)想 3、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条是怎样传递热的。 4、教师先讲解示范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点、灭酒精灯。 5、学生实验:(实验前,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用过的火柴棍应该放在垃圾桶里;加热的金属丝不能用手去摸,以免烫

热的传递教案

公开课教案 课题《热的传递》 执教人:刘波 年级:四年级 科目:科学 时间2018-9-9 地点:独山城关二小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热总会从(金属)温度较高的一端到温度较低的一端;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1、设计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方案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烧杯、汤勺、酒精灯、蜡烛等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老师假装烫伤手,调动学生的兴趣,展开讨论。 2、提问:老师烧这一端,另一端为什么会烫手呢?揭示课题并板书:

热的传递 二、研究、观察热在金属物体中的传递方式 1、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2、演示用酒精灯给汤匙一端加热,中间,另一端会热起来吗?哪些里先热,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 3、老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分析、交流讨论、汇报(观察蜡溶化的顺序,从而推测热传递的方向) 4、揭示概念: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三、研究、观察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方式 1、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的地方:(使用酒精灯安全) 2、烧杯加冷水,加上纸宵,在铁架台上做实验,让几个学生上来观察、交流讨论,汇报。 3、小结: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四、研究热辐射 借助教本图片,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摸到烈日下的单杠、双杠,你会有什么感觉?光着脚踩在水泥地上呢?为什么?热从何而来呢? 小结:太阳的热直接传到了物体使它变热了,像这样不靠空气、水或其他东西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叫辐射 五、巩固应用 我们围着火炉烤火感受到热,你能知道热是用了哪几种传递方式?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1、导热性:物体传导热量的性能。 2、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1)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善于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如各种金属;不善于传热的物体叫热的不良导体,如毛皮、石棉、软木等。 (2)对流:是靠液体、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液体或气体只有在上部密度大于下部密度时(重力大)才会产生对流,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加热物体都要从它的下部加热。 (3)辐射:是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传递,不依靠其他物体,如太阳光照射;颜色深的物体比颜色浅的物体吸收热辐射的本领强。 练习:一、选择题 1、大功率电子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科学家研发一种由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把它覆盖在电子元件上,能大幅度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排热被”能排热是因为石墨烯() A、熔点高 B、导热性好 C、导电性好 D、弹性好 2、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放在室外的铁棒和木棒,觉得铁棒比木棒冷,这是因为() A. 铁棒比木棒的温度低 B. 铁棒比木棒温度高 C. 铁棒比木棒的导热能力强 D. 铁棒比木棒的导热能力弱 3、家用冰箱的外壳用隔热材料制成的,它们是 A. 热的良导体 B. 既不是热的良导体,也不是热的不良导体 C. 热的不良导体 D. 既可能是热的良导体,也可能是热的不良导体 4、.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住宅小区房屋的窗户玻璃都是双层的,且两层玻璃间还充有惰性气体,这是因为惰性气体 A. 容易导电 B. 不容易导热 C. 能增加房间的亮度 D. 增大玻璃的密度 5、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相符的是 A. 热水壶的手柄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B. 划玻璃的刀头镶嵌有金刚石,是因为金刚石的密度大 C. 输电导线的内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D. 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由于玻璃的硬度大 6、中国料理最重要的烹调就是炒,那么颠勺这个技 能就是很重要的了,但我们平时烹调水平不够好,颠 勺技能自然很差,经常会把菜弄到锅外,这款超大弧 度炒锅,锅沿很宽,弧度很大,任意翻炒也不会把食 材弄到外面,还可以防止热量散失,节约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造锅体的材料和手柄都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B. 炒菜时我们能闻到食物的香味,说明只有高温时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食物沿超大弧形边沿翻炒最终掉在锅的过程,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 炒菜时不断翻动食物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大物体内能 7、小吴在泡温泉时听了工作人员对温泉水来源的介绍后,设想使用地热资源解决冬天的供暖问题,于是设计了如图的方案,关于此方案涉及的科学知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热传递的原理与基本方式

热传递的原理与基本方式 热传递的原理与基本方式 虽然我们常将热称为热能,但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一种能量,而只是一种传递能量的方式。从微观来看,区域内分子受到外界能量冲击后,由能量高的区域分子传递至能量低的区域分子,因此在物理界普遍认为能量的传递就是热。当然热最重要的过程或者形式就是热的传递了。 学过中学物理的朋友都知道,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 传导 : 物质本身或当物质与物质接触时,能量的传递就被称为热传导,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热传递方式,由能量较低的粒子和能量较高的粒子直接接触碰撞来传递能量。相对而言,热传导方式局限于固体和液体,因为气体的分子构成并不是很紧密,它们之间能量的传递被称为热扩散。 热传导的基本公式为“Q=K×A×ΔT/ΔL”。其中Q代表为热量,也就是热传导所产生或传导的热量;K为材料的热传导系数,热传导系数类似比热,但是又与比热有一些差别,热传导系数与比热成反比,热传导系数越高,其比热的数值也就越低。举例说明,纯铜的热传导系数为396.4,而其比热则为0.39;公式中A代表传热的面积(或是两物体的接触面积)、ΔT代表两端的温度差;ΔL则是两端的距离。因此,从公式我们就可以发现,热量传递的大小同热传导系数、热传热面积成正比,同距离成反比。热传递系数越高、热传递面积越大,传输的距离越短,那么热传导的能量就越高,也就越容易带走热量。 对流 : 对流指的是流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造成流体从固体表面将热带走的热传递方式。 具体应用到实际来看,热对流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即:自然对流和强制对

流。自然对流指的是流体运动,成因是温度差,温度高的流体密度较低,因此质量轻,相对就会向上运动。相反地,温度低的流体,密度高,因此向下运动,这种热传递是因为流体受热之后,或者说存在温度差之后,产生了热传递的动力;强制对流则是流体受外在的强制驱动(如风扇带动的空气流动),驱动力向什么地方,流体就向什么地方运动,因此这种热对流更有效率和可指向性。 热对流的公式为“Q=H×A×ΔT”。公式中Q依旧代表热量,也就是热对流所带走的热量;H为热对流系数值,A则代表热对流的有效接触面积;ΔT代表固体表面与区域流体之间的温度差。因此热对流传递中,热量传递的数量同热对流系数、有效接触面积和温度差成正比关系;热对流系数越高、有效接触面积越大、温度差越高,所能带走的热量也就越多。 辐射 : 热辐射是一种可以在没有任何介质的情况下,不需要接触,就能够发生热交换的传递方式,也就是说,热辐射其实就是以波的形式达到热交换的目的。 既然热辐射是通过波来进行传递的,那么势必就会有波长、有频率。不通过介质传递就需要的物体的热吸收率来决定传递的效率了,这里就存在一个热辐射系数,其值介于0~1之间,是属于物体的表面特性,而刚体的热传导系数则是物体的材料特性。一般的热辐射的热传导公式为“Q =E×S×F×Δ(Ta-Tb)”。公式中Q代表热辐射所交换的能力,E是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系数。在实际中,当物质为金属且表面光洁的情况下,热辐射系数比较小,而把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后(比如着色)其表面热辐射系数值就会提升。塑料或非金属类的热辐射系数值大部分都比较高。S是物体的表面积,F则是辐射热交换的角度和表面的函数关系,但这里这个函数比较难以解释。Δ(Ta-Tb)则是表面a的温度同表面b之间的温度差。因此热辐射系数、物体表面积的大小以及温度差之间都存在正比关系。 任何散热器也都会同时使用以上三种热传递方式,只是侧重有所不同。以CPU散热为例,热由CPU工作不断地散发出来,通过与其核心紧密接触的散热片底座以传导的方式传递到散热片,然后,到达散热片的热量,再通过其他方式如风扇吹动将热量送走。整个散热过程包括4个环节:第一是CPU,是热源产生者;第二是散热片,是热的传导体;第三是风扇,是增加热传导和指向热传导的媒介;第四就是空气,这是热交换的最终流向。 一般说来,依照从散热器带走热量的方式,可以将散热器分为主动式散热和被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