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题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主要策略及

“开元盛世”。

能力目标

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具体

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贞观之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合作研讨、图表法等教学过程

备注复习先提问,导入新课

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隋炀帝的暴政。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那么,继隋

之后的朝代是哪一个?它是谁建立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PPT

展示课题。

自主学习,初感新知

PPT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师生合作,探究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展示图片“唐太宗”。

PPT展示两则材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他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做舟和水的关系,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那么他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因为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于赋

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那么在他治理国家时他会怎么做呢?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这段话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说的,魏征是个敢于直言的人,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了

200多次,他说这句话既是提醒自己与当朝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反映了他虚心

纳谏的治国策略。

唐太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人才济济,除了魏征外,还有人称“房谋杜断”的房

玄龄和杜如晦。在他们的帮助下,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学生完成表格第一

唐太宗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用人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治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展示表格,评价。

评价唐太宗。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了“贞观之治”。所以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二、女皇帝武则天

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一个心地毒辣的女皇帝;她是一个经历坎坷的女皇帝;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皇帝;她是一个有强烈权力欲望的女皇帝……

那么,她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皇帝呢?

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武则天

政治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用人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继续。

经济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治世局面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展示表格,评价。郭沫若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在位时期,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减轻人民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边疆;发展科举制,创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因此,武则天对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展示PPT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提问:诗中描绘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什么情景?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从材料中我们看出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也很有能力。那么,他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呢?请同学们完成表格最后一列。

唐玄宗

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用人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姚崇、宋璟)

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治世局面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展示表格,评价。

合作探究,提炼升华

一、展示表格,提出问题:三位皇帝治国策略有哪些相似之处?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用人: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唐太宗、唐玄宗);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武则天)。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考核。

经济: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经济。

二、课堂练习

1.(2016·衡阳中考)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古时候就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C )

A.隋炀帝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电视剧《贞观长歌》深受观众喜爱,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你认为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A )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C.精简机构,轻徭薄赋 D.击败东西突厥

3.《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聊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B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重用有才能的人

4.贞观之治、开皇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D )

①得人而用,政治清明②重视农业,发展生产③勤于朝政,励精图治④裁汰僧尼,

禁建新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禹州中考)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赋役,注

意“戒奢从简”,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材料二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故出现政治清

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上述材料描述了唐初出现哪两个盛世景象?

答: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答: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原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等。

(3)上述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的经验?

答: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重视农业,关注民生。

教学反思:1、教师运用直观性强的历史图片与记录片及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旁佐,既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提高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确立科学历史观。

2、课堂以多种形式,既激活了课堂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如古筝《春江花月夜》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回到古代的感觉;唐太宗与武则天的资料片的介绍,通过欣赏他们的图象、生平事迹,对他们的历史有了感官的了解;通过唐太宗纳谏小品的演绎使学生双方的参与性大增,课堂气氛活跃了;相关数据与诗歌的展示,使学生客观性地了解了唐代的繁盛。

3、学生对如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仅限于主观,缺乏相关的事实辨证,未用摆事实讲道理。

(完整版)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李世民、武则天和 唐玄宗治国的基本史实,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兀盛世” 局面 形成的原因及对唐朝的贡献。 过程与 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方法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教具课件 多媒体课件,卡片 学生出席 56人 教知识与 技能 学 标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同重点及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任务三女皇帝武则天 历史地位或评价 采取措施 作用或影响 史学界对她的统治称为“政启开 元,治宏贞观'又称“贞观遗风” 从 贞观之治 到 开元盛世 计 预 预习“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任务一唐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 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学过程设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一、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几组图片,他们穿着的服饰都是唐装, 在今 天,有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叫作唐人。我们到国外旅游, 如果想找到中国人聚居的地方,去哪合适呢?唐人街也称 中国城。无论服装或是建筑名称, 我们能看出来哪个朝代 对世界的影响最大呢?究竟是谁奠定唐朝繁盛的历史呢? 他又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寻,学 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新授 1.唐朝的建立 (1)建立时间 (2)开国皇帝 (3)都城 (4)唐朝的第二任皇帝 师:提到唐朝,首先回忆之前的朝代是隋朝,隋朝的第二任皇帝是隋炀帝,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的种种劣行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在江都被部下杀死, 618年灭亡。同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是李学生回答:唐人街学生回答:唐朝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发的社会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复习目标】 1、能够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2、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3、能够正确评价唐太宗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2、3两课的内容,找出并掌握以下内容: 1、唐朝时期出现了哪两大盛世局面?它们分别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创的? 2、唐朝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有哪些? 3、唐朝时期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又有哪些? 4、唐玄宗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的表现分别有哪些? 5、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谁?她称帝时将国号改为了什么?她当政期间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后人怎样评价她的统治? 【合作探究】 1、你怎样评价唐太宗? 2、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 ) A.任用姚崇、宋王景为相 B.重视文化教育,设州县学校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史书称开元时期“贞观之风,一时复振”,下列属于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的相似点有:( ) ①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②都反对奢侈,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③ 都任用节度使。④都抗击突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4、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2.示例:官渡之战——袁绍对曹操;参照示例,“赤壁之战——”的准确搭配是A.曹操对孙、刘B.孙、刘对东晋C.前秦对东晋D.西晋对前秦()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4.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表中不完全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历史实际情况的一项是 魏蜀吴 A 建立者曹操刘备孙权 B 都城洛阳成都建业 C 建立时间220年221年222年 D 国号魏汉吴 ()5.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相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 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6.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动南方经济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7.公元4—6世纪,曾一度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①前秦②北魏③西晋④东晋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8.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 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 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9.《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动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A.兴修水利工程B.派船队到达夷洲 C.迁都洛阳行D.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 ()10.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A.与汉族贵族联姻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动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1、参考右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心”,诗中“老臣”是?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2、东汉末年,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军阀是 ①刘备②曹操③孙权④袁绍⑤周瑜 A.①② B.③④ C.④⑤ D.②④ 3、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下列人物中参与赤壁之战的有 ①曹操②曹丕③孙权④刘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三国政权结束的顺序是 A.魏→蜀→吴 B.蜀→吴→魏 C.吴→魏→蜀 D.蜀→魏→吴 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7、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8、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A.陈胜、吴广 B.司马炎、刘裕 C.司马迁、王羲之 D.张衡、祖冲之 9、下列都城设在洛阳的是 ①曹魏②孙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北魏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②③ D.④⑤ 10、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成就不包括 A.在太湖、鄱阳湖开垦大量湖田 B.普遍种植棉花 C.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D.在南方各地新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1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 A.民族融合 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 D.民族矛盾激化 12、北魏的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13、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支持 三顾茅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题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主要策略及 “开元盛世”。 能力目标 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具体 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贞观之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合作研讨、图表法等教学过程

备注复习先提问,导入新课 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隋炀帝的暴政。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那么,继隋 之后的朝代是哪一个?它是谁建立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PPT 展示课题。 自主学习,初感新知 PPT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 师生合作,探究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展示图片“唐太宗”。 PPT展示两则材料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他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做舟和水的关系,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那么他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呢?因为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于赋 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那么在他治理国家时他会怎么做呢?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这段话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说的,魏征是个敢于直言的人,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了 200多次,他说这句话既是提醒自己与当朝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反映了他虚心 纳谏的治国策略。 唐太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人才济济,除了魏征外,还有人称“房谋杜断”的房 玄龄和杜如晦。在他们的帮助下,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学生完成表格第一 列 唐太宗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用人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统编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检测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小题28分) 1.春秋时期的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确立了自己的政治优势。东汉的曹操采取哪一个措施也达到了相似的目的() A.把汉献帝接到许B.招揽人才C.发动官渡之战D.实行屯田 2.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了内地与这个地区的联系。“夷洲”指的是今天的() A.黄岩岛B.钓鱼岛C.台湾岛D.海南岛 3.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曹操的胜利告终 ②都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 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6.公元266年,下列哪一个人物废掉曹魏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睿 7.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 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8.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 9.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10.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11.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①破釜沉舟②四面楚歌③草木皆兵④风声鹤唳

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创新七下历史352课堂导学案编制:毛明学班级: 姓名;第组号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求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和“贞观之治”的含义。 2.记住“开元盛世”的含义。 3.归纳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二、本课思维导图 三、自主预习 1. 贞观之治: (1)措施:吸取的历史教训,,。唐太宗,知人善任。政治上,进一步完善,明确及;制定,减省;增加,鼓励,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在经济上,减轻,鼓励。 (2)含义:在位23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百姓生活有所改善。这一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治国成效史称“”。 2.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创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他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她在位期间,得到持续发展,持续增长,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的“”局面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开元盛世:年间,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整顿,。发展经济,改革。注重、,这一系列措施使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 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时期,史称“”。 四、合作探究 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 请回答:这首诗反映了开元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全盛”表现在哪些方面?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2.设计表格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这三位帝王的主要功过,你对哪位帝王评价最高?为什么? 五、知识结构:(见右图) 六、随堂演练 1.“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关“贞 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2.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徵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3.唐太宗在位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是() A.轻徭薄赋 B.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C.加强中央权力 D.完善科举制度 4.唐太宗说:“……用人当镜子,可以知道自己长处和短处,如今他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唐太宗所说的“他”指的是敢于直言进谏的名臣() A.房玄龄 B.魏徵 C.姚崇 D.杜如晦 5.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材料二唐太宗说:“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魏徵既殁,吾痛失一镜矣! 材料四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1)材料一中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他为什么能认识到这一道理? 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2)为实现材料二中的“家给人足”,唐太宗采取了什么关注民生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的可贵品质。唐太宗统治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四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社会状况: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doc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测试题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答题表内。) A B CD 7、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曹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8、 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同马睿应归哪一类 八.陈胜、吴广 B.司马炎、刘裕 C.司马迁、王羲之D.张衡、祖冲之 9、 下列都城设在洛阳的是 ①曹魏②孙吴③四晋④东晋⑤北魏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②③ D.④⑤ 10、 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成就不伍括 八.在太湖、鄱阳湖开垦大量湖田 B.普遍种植棉花 C.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 D.在南方各地新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11、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一现象的结果 A. 民族融合 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 D.民族矛盾激化 12、 北魏的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 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 内容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13、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木原因是 八.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支持 1、 参考右图你认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 心”,诗中“老臣”是?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2、 东汉末年,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的军阀是 ①刘备②曹操③孙权④袁绍⑤周瑜 A.①② B .③④ C.④⑤ D.②④ 3、 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4、 下列人物中参与赤壁之战的有 ①曹操 ②曹丕 ③孙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5、 三国政权结束的顺序是 A.魏一蜀一吴 B.蜀一吴一魏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④刘备 C.①②③ D.②③④ C.吴一魏一蜀 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 观反 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D.蜀一魏一吴

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新人教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右图人物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626年即皇帝位,改元“贞观” C.在位时期,曾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D.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 2.唐太宗非常善于纳谏,他常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作为一面镜子的大臣是() A.魏征 B.长孙无忌 C.房玄龄 D.杜如晦 3.唐太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写《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它颁布前需要通过() ①尚书省②中书省③门下省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为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6.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或改革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任用人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8.分析图表与下列哪个事例无关 ( ) A.隋朝的繁荣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为君之道?他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这一思想?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复习提纲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言 1、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是何时?唐朝。 2、唐朝前期出现了哪两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4、隋末在太原起兵的隋朝官僚是谁?李渊。 5、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李渊(唐高祖)、618年、长安。 6、唐朝第二代皇帝是谁,其年号是什么?李世民(唐太宗)、贞观。 7、唐太宗的革新措施(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体现在哪些方面?或“贞观之治”局面怎出现的原因?) (1)主观方面: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等。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8、举出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三例。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9、如何评价唐太宗时期的统治?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被称为“贞观之治”。 10、唐朝在中央机构的设置上实行什么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11、唐太宗时科举考试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进士科。 12、唐太宗统治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贞观之治。 13、如何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共有4小点),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二、女皇帝武则天 14、唐朝第三代皇帝是谁?(武则天是哪位皇帝的皇后?)唐高宗。 15、武则天改国号为什么?如何评价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6、武则天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哪些? ①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实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离与民族汇聚》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1.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 2.示例:官渡之战——袁绍对曹操;参照示例,“赤壁之战——”的正确搭配是() A.曹操对孙、刘B.孙、刘对东晋C.前秦对东晋D.西晋对前秦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4.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表中不完全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历史实际情况的一项是()魏蜀吴 A建立者曹操刘备孙权B都城洛阳成都建业 C建立时间220年221年222年D国号魏汉吴 5.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朝代北方南方西汉80%20% 南宋37%63% 6.右图表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例表 7.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8.某博物馆要求选出最能体现东晋南朝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物,最应该当选的是() A.B.C.D. 9.公元4—6世纪,曾一度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①前秦②北魏③西晋④东晋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0.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 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 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11.《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

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 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 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二) 女皇帝武则天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 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案 新人教版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课程讲授 一、唐朝的建立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学生识记唐朝建立的基础知识:强调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以及唐都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教师提出问题:1.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繁盛时期,出现的第一段政治治世局面叫什么呢?贞观之治 2、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先阅读课文,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由小组长发言。 学生从政治、经济、个人品质三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贞观时期:①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②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③唐太宗个人品质: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3.教师点拨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原文出自《荀子·哀公》,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推翻隋王朝的事实,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因此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故有此说。 三、开元盛世 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文P12《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的经历。 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武则天的统治。展示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 治家。 2.教师引导思考:在你心中,你认为武则天是怎样的皇帝? 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基础。 小结 作业 布置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完整版)教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唐玄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6课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 (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 (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 少胜多;大败曹军。(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评价曹操: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220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221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222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图表:三国 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学习三国历史的启示: (1)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2)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5)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看他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6)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兴亡(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二、八王之乱 1、原因:O; 1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O; 2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圭寸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2、路线:O; 1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O; 2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O;3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3、十六国: (1)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 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孟宪实教授说:“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最有魅力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建立者是() A.李世民 B.杨坚 C.李渊 D.李隆基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喻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姚崇 D.杜如晦 3.“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句话介绍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4.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在位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开皇之治” D.“文景之治” 6.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A.仁政爱民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7唐太宗非常重视中书、门下两省在中枢政务机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他曾对群臣说:“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反映了门下省的职权是() A.替皇帝起草诏令

B.审核诏令内容 C.负责诏令的执行 D.负责监察百官 8.“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治世局面。下面对这一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繁荣局面出现的基础 9《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10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下列对史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上留心理道”中的“上”即唐玄宗②“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开元盛世”③“河清海晏”指唐朝贞观年间政治清明④“革去弊讹”指唐太宗革除前朝弊病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师大版历史第二册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第十四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一、贞观之治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626年,李世民继位,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国防,平息边患,改善民族关系。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后唐高宗继位,但大权掌握在武则天手中。武则天建立了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延续了太宗的政策,唐朝经济继续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阐释、讨论、自学、朗读、划线、互动等教学过程认识并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客观原因:隋亡的鉴戒,社会经济凋敝,人口锐减;主观原因:唐太宗个人丰富的阅历,皇帝个人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等,用人上广招贤才、知人善任,并且能居安思危;对待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人的积极作为对于社会或历史的影响,进一步唤醒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意识。 2、操作程序: (1)朗读——划线与阐释:本目所有大字内容。 (2)划线——自学——阐释:本目所有小字内容。 二、开元盛世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唐朝鼎盛时期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玄宗在位前期开元年间,励精图治,锐意革新,出现政治清平,社会安定,经济高度繁荣景象,史称“开元盛世”。玄宗晚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阐释、自学、划线、互动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并理解——“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武则天当政期间基本延续了贞观年间的政策;唐玄宗本人励精图治,锐意革新;法律上宽简慎刑;政治上革除弊端,抑制腐败,精简机构,裁汰冗官,提高行政效率;用人上重用贤臣,鼓励直言直谏;经济上重视生产,清查户籍,减免徭役,努力缓解社会矛盾。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唐玄宗个人态度和政策的变化是重要原因:由英明果断转向昏庸荒怠,耽于声色,怠问政事,宠信佞臣等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为国家领导人个人的品行及其施政状况,对于江山社稷的重大影响;体会民族政策的施行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 2、操作程序 (1)—— A、自学与归纳性阐释:P57/4/(括弧里的内容), B、划线与阐释:P57/4。 C、问答或互动:P57/文献选读。 (2)朗读——划线——互动——阐释:P57/3。 (3)划线——朗读——互动——阐释:P58/2。 (4)解读——划线——自学:P58/3。 三、练习与测评(参考答案) 1、 (1)李世民有丰富的阅历,又能从隋亡的历史中得到鉴戒,使他善于体察民情。 (2)实行疏缓刑罚、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日趋安定、生产逐渐

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案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层层分析,使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材料探究贞观之因、感受贞观之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唐玄宗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一)探究贞观之因 读史使人明智,请同学们仔细体会唐太宗的话,回答问题。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这句话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他能认识到此问题? (3)这句话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治国思想? (二)感受贞观之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说说上述两则材料的大概含义。 (2)造成上述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不同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对上述两则材料不同现象及其原因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