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华X工程设计顾问公司内部技术措施

深圳华X工程设计顾问公司内部技术措施

深圳华X工程设计顾问公司内部技术措施
深圳华X工程设计顾问公司内部技术措施

深圳华X工程设计顾问公司内部技术措施

目录

1. 编制说明 (2)

2. 荷载及计算参数选择 (3)

3. 基础及地下室 (6)

4. 墙柱设计 (8)

5. 梁、板及节点设计 (11)

6. 人防设计 (14)

7. 异型柱结构设计要点 (15)

8. 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结构房屋设计要点 (17)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本统一技术措施是以现行国家、地方、行业等规范、规程及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此不赘述),在执行这些规范、规程过程中,以主要规范、规程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 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等为主,对其它规范、规程与上述主要规范、规程相矛盾或不一致处,以本技术措施或工程经验为依据进行设计。

1.2.结构统一技术措施适用范围

本统一技术措施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地区的高层、小高层及多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包括框支剪力墙(包括短肢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包括短肢剪力墙)结构、框架(包括异型柱)结构、砌体及底部框架结构。

1.3.执行本统一技术措施时应注意的事项

在执行本统一技术措施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a)本统一技术措施是华森公司对住宅建筑结构设计的统一标准,目的在于统一

公司设计技术措施、提高设计质量、确保结构安全、设计合理、控制结构造价、体现“华森出品”。因此,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本技术措施及规范、规程中有明确规定的应贯彻执行,不得随意更改;

(b)在执行本统一措施时,应考虑住宅所在地区政策、法规要求,当地习惯作

法及审图公司意见等,灵活掌握。但对和本统一措施不一致或相矛盾之处,专业负责人应征得审核、审定人员的同意并报结构技术小组讨论、备案;以便今后在修改该技术措施时参考。

(c)对个别具体工程设计中有和本措施不一致或含糊不清的问题,应经过公司结

构技术小组讨论确定,备案;以便在今后本措施修改时参考;

(d)各分支机构发现本措施和当地有关要求不同时,应及时向公司结构技术小

组回报并备案;

(e)结构技术小组将根据情况,不定期的对本措施进行修改、细化,并对上述备

案各问题进行讨论后写入本措施。

2.荷载及计算参数选择

2.1.荷载

2.1.1.墙体荷载

注:1. 门窗洞口面积>50%时应扣除洞口面积的墙重;

2. 当墙直接布在楼板时,整体计算时双向板把墙均匀布于板跨,单向板可布置虚梁导荷;计算楼

板时应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第2.7.1~2.7.3条(P18),分不同情况分别计算。

2.1.2.消防车荷载(双向板)(KN/m2)

当符合《荷载规范》4.4.1条的条件时,双向板按表中荷载取值,当有覆土时,按表2.1.2-1取值。

注:中间值可考虑插值;当无覆土时,楼板尚应验算冲切承载力。同时应考虑动力系数。

地下室顶板室外部分宜考虑10KN/m2、室内(一般指住宅楼平面范围内)部分宜考虑5KN/m2的施工荷载。其与覆土、消防车活荷及人防荷载不能同时考虑,且图中应注明相关要求。当室内部分考虑施工荷载时,室内隔墙可不考虑。施工荷载的分项系数可取1.0。

2.1.4.屋顶荷载

一般屋面顶花园、地下室顶板为景观绿化时,其活荷载取3 KN/m2,其覆土容重宜按18KN/m3计算。当有大型构筑物、景观小品或树木时,可再另外计算。裙房屋顶宜考虑4KN/m2的施工荷载。屋面找坡时,找坡填料应在图中注明(一般按陶粒混凝土容重计算)。

2.2.计算参数

2.2.1.总信息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一般取0o和>15o的斜交方向。如体型复杂,

可改变此数,使之按最大受力方向,近似可按地震力最大作用方向取

(在WZQ.OUT中)。

●混凝土容重:27

●结构体系:按实际;(短肢剪力墙截面面积占总剪力墙面积50%以上

时,按短肢剪力墙结构)。

●强制刚性楼板假定:仅用于计算位移比、周期比

2.2.2.风荷载信息

●基本风压:安全等级为一级或房屋高度超过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

计算按100年重现期风压值,风荷载下的位移计算可用50年重现期风

压值。

●结构基本周期:用计算所得代回重新计算。

●设缝多塔结构:应指定挡风面并输入系数。

●地面粗糙度:一般在城市的均可用C类。其它类别的选择应根据建筑

物所在场地情况确定,但取B、D类应慎重。

2.2.

3.地震信息

●偶然偏心:仅高层考虑。

●双向地震:当具备下列条件时应考虑:①扭转位移比μ>1.2时;②结

构扭转第一周期T1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T1之比,A级高度建筑大于

0.9,B级高度建筑大于0.85者;

2.2.4.活荷信息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应选择;对单独裙房部分建议按不折减

●活荷载不利布置:多层住宅应考虑,高层可不考虑。

2.2.5.调整信息

●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建议取0.85,转换层、嵌固层也可考虑调幅。但

跨中正弯矩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简支计算的一半。

●连梁刚度折减:0.55~0.8,一般取0.55 。

●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取1.0。

2.2.6.设计信息

●砼柱计算长度系数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3条,一般7度,风压在

0.5以上应考虑。

●结构重要性系数:一般取1.0;安全等级为1级的取1.1。

●柱配筋计算原则:

一般按双偏压(角筋供参考)。

角柱、框支柱应指定,自动按双偏压(角筋不应小于计算值);

异型柱应按双偏压;

梁、柱保护层厚度:梁取25,柱取30。

2.2.7.配筋信息

●梁箍筋间距:取200,主梁加密区按计算结果除2,与非加密区比较,

取大值。

●柱箍筋间距:取100。

●墙水平分布筋间距:取200

●墙体竖向分布筋配筋率:取0.25%(一、二、三级抗震设计),0.2%(四

级抗震设计);实配墙体筋不应小于此数

2.2.8.地下室信息

●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一般可取3。

●回填土容重:20。

●回填土侧压力系数:一般可取0.5,如对回填土有要求也可减小。。

2.2.9.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转换梁、转换柱、角柱必须指定。

●次梁按主梁输入时,次梁与主梁垂直相交处可指定为铰接,程序计算

主梁对次梁的约束偏大。

●弹性板:一般在转换层、大开洞、连接薄弱处宜指定为弹性膜。

●连梁应判断:跨高比>5,及支承次梁的应指定为普通梁,可考虑调幅。

对程序自动判断墙间梁为连梁时,应按上述原则判断是否应为连梁,

如判为普通梁,则应对此进行修改。

2.2.10.其它

●底部大空间落地剪力墙在端部及直接支承转换梁处设明柱,并按实际指

定特殊构件

●一根转换梁支承异形墙时,应分为2根梁,以变形一致原则分配梁宽,

最后配筋叠加。

●框支梁偏心,可采用沿梁轴线附加扭矩的方法近似考虑,应计及转换层

板对梁的有利作用。

●多塔结构宜按实际建模,以考虑相互影响,注意多塔应围块指定,并指

定最高塔为塔1,采用总刚分析方法。同时多塔应分开再单独计算,控制

指标(周期比,塔楼位移比)。(注:多塔结构不包括大地下室上多栋住

宅建筑的情况)

●刚度比计算:剪切刚度→用于一层转换及判断地下室的嵌固点。

剪弯刚度→用于多层转换。

其余用第3种算法。

●车道、坡屋顶等斜梁应按实际输入。

●地下室的越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应手工修改

3.基础及地下室设计

3.1.基础设计

3.1.1.天然基础

3.1.1.1.筏板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应采用弹性地基梁、

板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进行整体分析计算,个别条形基础可按倒梁

法计算。筏板基础还宜按照有限元法计算其内力及配筋。采用天然基

础时,应按规范要求计算地基变形量,且应保证其满足规范允许值要

求。

3.1.1.2.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翼板、梁

板式筏板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钢筋混凝

土承台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0%。梁式承台受力钢筋应

满足梁最小配筋率要求。

3.1.1.3.基础梁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梁、板上部钢筋全跨贯通,底部

钢筋应不少于1/3全跨贯通。梁两侧腰筋不小于Φ14@200。

3.1.2.桩及承台

3.1.2.1.灌注桩竖向钢筋最小配筋率在非地震区取0.2%,地震区建议按下表

3..1.2配筋。

筋。在无底板情况下,单桩承台间拉梁应按拉弯构件计算,弯矩取两

端墙柱底弯矩,拉力按两端柱的最大轴力的1/10取值。对一般为协调

变形而设置基础拉梁,应按非抗震框架设计,纵向拉力应按两端柱的

最大竖向轴力的1/10取,再根据此拉力计算纵向受拉钢筋。如该梁还

同时承担竖向荷载(如墙体),则该梁的钢筋应按拉弯构件计算。3.1.2.3.计算承台钢筋时,应按实际桩反力来计算。

3.1.3.其它

3.1.3.1.基础底面积的大小、桩基桩数计算时,可采用SATWE中D+L工况

的柱底内力除以1.2来代替标准值,当水平力较大时应复核。

3.2.地下室设计

3.2.1.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图:

●一般情况按上端铰支,下端嵌固计算。

●当地下室顶板与墙身厚度相近时,可采用两端嵌固计算简图,此时地下室

外墙顶部配筋应与地下室顶板配筋同时考虑。

3.2.2.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取50mm。

3.2.3.地下室外墙及其附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相同(塔搂柱兼做附壁柱除

外);纵筋应相匹配。为防止或减少竖向裂缝的产生,其水平构造钢筋单

边配筋率宜大于0.2%,水平筋的间距宜小于150mm。

3.2.

4.在仅考虑地下水浮力的情况下,地下室底板优先选用梁板体系。(建议

结构简图,给出水头小于3米的结构方案)底板保护层厚度:面筋取25mm,底筋取40mm。

3.2.5.地下室顶板结构体系宜按下列原则选用(限8~8.4m柱网框架结构):

●对于无覆土,平时使用荷载,优先选择无梁楼盖或十字梁楼盖,当地

下室顶板作为上部嵌固部位时,不宜采用无梁楼盖。

●对于覆土1.0m以上,平时使用荷载,可优先选择井字梁楼盖。

●对于人防顶板,优先选择十字梁楼盖。

●推荐采用GBF板和预应力混凝土加层板楼盖结构(人防除外),但应

征得开发商的同意。

3.2.6.地下室各顶、底板、外墙等构件应进行裂缝计算,水压力分项系数取1.2,

裂缝宽度控制如表3.2.6要求。

表3.2.6 裂缝宽度允许值(mm)

3.2.7.当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板厚应不小于180mm。当其不

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板厚应不小于1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应≥C30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宜≥0.25%。作为塔搂

嵌固部位的地下室顶板,其厚板范围一般取塔搂周边二跨以内,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3.2.8.当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按上部结构的抗震等

级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根据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面积较大时,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在上部结构周围二跨范围内,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同上部结构,二跨以外,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可根据情况酌情降低。

3.2.9.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符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4.1.3

条有关规定。即:工程埋置深度H<10m时,设计抗渗等级为S6,10m≤H <20m时,设计抗渗等级为S8。

4.墙柱设计

4.1.柱设计要求

4.1.1.当柱采用复合箍筋或附加芯柱且满足相关要求时,柱轴压比可按《抗规》

6.3.7条有关注适当提高其限值。

4.1.2.柱箍筋加密区间距: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为100;抗震等级为三、四

级时除柱根为100外,其他加密部位可取为150mm。同时满足不大于6d(一级)和8d(二、三、四级),d为纵筋直径。

柱根指:框架底层柱的嵌固部位。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其指建筑首层柱的底部1/3净柱高范围,当有刚性地面时,柱根应为刚性地面以上500或1/3刚性地面至首层顶的净距二者中最大值,加上刚性地面至地下室顶板或基础顶的距离所在的范围。对纯地下室,柱根指基础顶至地下室底板顶面以上500或1/6柱净高所包括的范围。

4.1.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

面积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

1.1倍。为满足该项要求,建议采用柱钢筋根数不变、柱角部(或柱边中

间)钢筋直径调整的方法。

4.1.4.圆柱箍筋加密区肢距在圆柱中心纵横1/3直径范围内应满足《抗规》6.3.11

条有关规定,其它2/3部分可根据柱直径、纵筋布置等情况确定。

4.2.剪力墙设计要求

4.2.1.满足下列情况的剪力墙视为一般剪力墙:

(a)剪力墙至少有一肢的墙肢长度(hw)和厚度(bw)之比≥8;

(b)满足(a)且在较长墙肢上墙面门窗等开孔面积不超过墙面面积的

15%,孔间净距及孔洞至墙边的净距不小于空洞长边尺寸。

(c)当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小于层高的1/15且不小于300mm时,墙肢长度

(h w)和厚度(b w)之比≥4。

4.2.2.柱、墙肢、短肢墙、一般墙的判别按表4.2.2

注:墙、柱的高厚比;

4.2.3.当短肢剪力墙截面面积占总剪力墙面积50%以上时,可判定为短肢剪力

墙较多结构。

(a)在该类结构中,应设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一般剪力

墙共同抵抗水平力,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

部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任一层短肢剪力墙

的水平剪力不应小于基底剪力的20%。

(b)短肢剪力墙较多结构总高度H,7度时不得超过100米,8度时不得超

过60米。

(c)抗震等级应比一般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所

对应的轴压比限值分别为一级0.5,二级0.6,三级0.7。

(d)墙肢截面的剪力设计值应取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乘以调整

系数ηvw,ηvw在一、二、三级时,底部加强部位分别为1.6,1.4,1.1,

其它部位分别为1.4,1.2,1.1。

(e)短肢墙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

位不宜小于1.0%。

4.2.4.当结构体系已经判为剪力墙结构时,其中的短肢墙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

率不小于0.7%。

4.2.

5.当墙厚小于300mm时,设计应尽量避免“一”字墙,当不可避免时,其

墙厚在底部加强部位应不小于层高的1/12,其它部位尚不小于层高的

1/15,且不小于200mm。重力荷载作用下的“一”字墙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应大于0.5、0.6、0.7,底部加强部位墙肢边缘约束构件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1.2%,其它部位不应小于1.0%。

4.2.6.当墙厚大于或等于400时,其可按一般剪力墙设计、计算(高厚比>5,

否则为柱),其不再因高厚比值而判断为短肢墙。

4.2.7.当仅少量剪力墙不连续,须转换的剪力墙面积不大于剪力墙总面积的8%

时,不将整个体系按框支剪力墙考虑,可仅加大框支梁两侧相邻的板厚、加强此部分板的配筋,提高转换构件抗震等级。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提

高一级,特一级时不再提高。

4.2.8.错层结构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截面厚度非抗震设计不应小于

200mm,抗震设计不应小于250mm,并应设置与之垂直的墙肢或扶壁柱。

4.2.9.一、二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墙肢端部应设置

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0.1

(一级9度)、0.2(一级8度)、0.3(二级)时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

4.2.10.错层结构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非

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3%,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5%。

4.2.11.一般剪力墙纵向、水平钢筋应按计算确定,当为构造配筋时宜按表4.2.11

选用。

注:

(a) 表中

B —底部加强部位;A —其它部位,配筋后括号内数为墙体配筋率 (b) 四级抗震时楼电梯间、山墙等墙体分布筋按三级情况采用。

(c) 建筑端部墙体或较长墙体,水平分布筋间距可比上表数值适当加密。 (d) 转换层以上至少二层墙体应按底部加强部位墙配筋

4.2.12. 一般剪力墙及短肢墙构造边缘构件配筋宜按表4.2.12所示要求:

4.2.13. 剪力墙厚度可按表4.2.13选取:

注:

(a)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在墙厚列中,括号内数值为无端柱或翼墙的一字形剪力墙墙厚。

(b)表中未列出的层高情况墙厚可根据7.2.2条计算确定。

(c)当墙厚小于上表要求的数值时,应按《高规》附录D计算墙体的稳定。

4.3. 连梁设计要求

4.3.1. 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

不应小于0.3%;跨高比≥5时,宜按框架梁设计构造。

4.3.2. 三级及以下的连梁箍筋间距最大可用@150。

4.3.3. 对于如架空层层高较大的楼层连梁,宜按两个截面较小的连梁、中间设填

充墙的方法设计,也可采用在楼层设一道连梁,而在洞口上方设过梁的方式解决,不宜采用一个高连梁设计。

4.3.4.剪力墙结构的屋顶层连梁的纵筋直径与总说明中屋顶层墙体暗梁纵筋直

径一致。

4.3.

5. 当连梁支座宽度小于1500时,可按连续梁编号。

5.梁、板及节点设计

5.1.梁设计要求

5.1.1.框架梁

5.1.1.1.框架梁一、二级负筋应有1/4的负筋拉通(一般贯通2根负筋);当

梁跨大于3m,且梁负筋直径大于Φ16时,在满足拉通钢筋面积不少

于1/4面积要求的同时,可用Φ14搭接。对于三级及以下的框架梁,

可用Φ12搭接。

5.1.1.2.纵向钢筋可采用不同直径的钢筋搭配设计,但同一截面上受力纵向

钢筋的直径等级差别不得超过二级。

5.1.1.3.楼层较多时,宜按楼层分段配筋。

5.1.2.框支梁

5.1.2.1.框支梁拉通钢筋配筋率应不小于框支梁的最小配筋率;

5.1.2.2.框支梁应尽量对应上部墙体居中布置,如不能满足时,其偏心距也

不宜超过e/4,对非边梁可适当放宽。

5.1.3.次梁

5.1.3.1.次梁负筋可视情况截断而用架立筋,梁跨小于6m的用Φ10,大于等

于6m的用Φ12。对于承受荷载较大同时跨度也较大时(如车库顶),

可适当拉通负筋。

5.1.3.2.次梁箍筋一般无加密区,但当支座处较大时,可采用局部加密的方

式处理。

5.1.3.3.次梁端支座宜按计算结果配,当主梁由于次梁所搭抗扭难以满足要

求时,可在整体计算时把次梁端支座点为铰支,但该支座所配负筋不

应小于该跨按端支座点为铰支后跨中配筋的1/4。

5.1.3.4.对于两层地下车库的地下一层,建议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次梁。

5.1.3.5.对于面积较大且跨度较大时(如地下室),次梁的底筋可部分截断,

但至少应保证至少有两根角筋伸入支座。底筋建议用直径小、根数多

的原则配置。

5.1.4.其它

5.1.4.1.计算需要设置抗扭筋时,宜结合腰筋合理配置。

5.1.4.2.箍筋间距可以采用多种间距,不宜只考虑间距为100或200。

5.1.4.3.对于受集中力时,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其有效箍筋应是总数减去

原梁自身需要配置的箍筋。当每边附加的箍筋其总距离超过梁宽或六

根时,宜考虑用附加吊筋。

5.1.4.4.悬臂梁上部裂缝应控制在0.2mm以内。

5.1.4.5.普通梁、板可采用C25混凝土。当梁、柱混凝土等级相差大于5Mpa

时,梁柱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应作计算或专门处理,使节点核心区混

凝土强度等级满足设计要求。

5.2.楼板设计要求

5.2.1.转换层楼板

5.2.1.1.板厚一般取180,除计算要求外,板配筋为双层双向Φ10@150,但

对竖向构件围合之外的板可不受此控制,可按标准层规定设计,如挑

阳台,一般外挑落地凸窗,非主楼部分的板等。

5.2.1.2.局部转换时,可仅对有转换梁相连的板按转换层板控制,其它部位

可适当加强,建议取120~150mm。

5.2.1.3.本层不宜采用冷扎变形钢筋。

5.2.2.标准层楼板

5.2.2.1.板厚最小值一般取100mm(除当地有专门规定外)。管井及电梯厅

板厚按150mm取。加强板等一般取150mm。此部位钢筋按Φ10@200

双层双向拉通配置。

5.2.2.2.板跨不宜太小,建议能不布梁就不布梁(即使有降板或有隔墙),

要充分发挥钢筋强度,板跨取值3~4.5m较合理。有隔墙而未设梁时,

可在总说明中统一采取加强措施,但在板配筋中要按等效荷载法考虑

这部分荷载。

5.2.2.3.挑出阳台宜采用梁式结构,当挑出长度L≥1.5m时,应采用梁式结

构;当挑出长度L<1.5m,且其降板未超过相邻板厚时,可采用悬挑

板,但其根部厚度不小于L/10,且不小于120mm。悬挑板面钢筋直径

不宜小于10mm。板面裂缝应控制在0.2mm以内。

5.2.2.4.配筋宜用弹性计算,支座及跨中一般不乘折减系数或放大系数。当

板边支座与边梁相连、支座两侧板面标高相差大于梁宽时,可按铰接

计算配筋。当连续支座、支座两侧板面标高相差小于梁宽时及确认边

梁可作为嵌固时可按嵌固计算配筋。

5.2.2.5.当与砼墙相连时,可考虑嵌固作用。当两侧板厚差异较大(>30mm),

只考虑部分嵌固。两侧按薄侧的嵌固配,厚侧多余的弯矩应调至跨中。

对于按简支计算的板支座,可不按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控制,统一

取0.15%。降板处的板负筋不一定要拉通,当两边板负筋端头之间的

距离小于600mm时,可考虑拉通。

5.2.2.

6.转换层上下层楼板厚度最小取120。

5.2.2.7.钢筋的间距可根据计算采用多种,建议以100、120、150、180、200

为宜。局部附加钢筋后间距允许最小用为75。

5.2.2.8.当按最小配筋率控制时,可按表5.2.2选用(ρmin=0.2、0.45f c/f y)

5.2.2.9.对于降板而板底不要求平整时,可做成折板的方式,折板处应给出

配筋大样。平面上板配筋可同普通楼板。对于降板而板底要求平整时,

宜做成厚板抠槽的方式,降板深度不宜超过50mm,要求抠槽处(即

薄板处)双层双向拉通配筋,且计算时该部分应按实际厚度计算。有

条件时,宜设暗梁。对于因异形板而需设暗梁时,板厚不宜小于

120mm,且暗梁一般不作为板筋的支座。暗梁宽一般取500mm,配筋

上下各5Φ16,箍筋Φ6@150(4)。

5.2.2.10.当建筑要求设置转角窗时,楼板厚度宜为150mm。且不得小于

120mm。转角窗处在混凝土墙间无直线拉结连梁时,应在两边墙(柱)

间设暗梁,暗梁高度(即板厚)不宜小于150mm,宽度不小于500mm,

配筋同5.2.2.9条,且暗梁应满足框架梁的构造要求。同时,两端剪力

墙端柱配筋应适当加强(建议纵向配筋率为1.2%)。

5.2.3.屋面层

5.2.3.1.板厚最小取120mm,配筋双层双向Φ10@200,不足附加。对于已经

双层双向配筋的板对于阳角及阴角可不用加密处理。

5.2.3.2.屋面及下面为房间的露台最小裂缝宽度按0.2mm控制。

5.3.节点设计

5.3.1.1.节点内的分布钢筋为Φ6,必要时可为Φ8。

5.3.1.2.对于由于建筑立面需要而做成较大截面时,受力钢筋可按满足最小

配筋率0.15%控制。

5.3.1.3.当楼板钢筋采用高强钢筋时,节点钢筋一般不宜利用板钢筋,除楼

板钢筋能直接伸出而不用弯折外。

5.3.1.4.一般挑耳及挑板可不用配底筋。

6.人防设计

6.1.人防计算要求

6.1.1.临空墙等受力较大的单元隔墙宜按塑性设计,塑性系数[β]取1。对于人

防地下室外墙,可按塑性计算,并应满足平时使用荷载下的弹性计算要求。

6.1.2.对于人防顶板无覆土或无防水要求时(如位于地下一层),宜采用塑性

计算,塑性系数[β]取1。对于有覆土或有防水要求时宜按弹性计算,支

座和跨中均可乘以0.85的折减系数,同时满足平时使用。

6.2.设计要求

6.2.1.对于非受力墙,如密闭隔墙,其墙体钢筋可按0.2%的最小配筋率设计,

此类墙上的门洞边,可配置构造暗柱。

6.2.2.由于防爆活门的需要,可以在活门周边设边框,而上部墙仍按较小厚度

设计。

6.2.3.人防设计尽量选用《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FG01~03图集。

7.异型柱结构设计要点

7.1.一般规定

7.1.1.住宅设计中时,选择异型柱结构应慎重。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混凝土异形

柱结构应遵守建筑所在地的异形柱结构设计规程、规范和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

7.1.2.现浇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可采用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7.1.3.异形柱结构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层数应满足表7.1.3.所示的要求。

7.1.4.异形柱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7.1.5的规定。

50%;

否则,其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采用,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当高度未达到30米,可加少量短肢剪力墙以控制位移或者

在楼梯间设短肢墙来避免短柱,此时墙的抗震等级可按上表。但当短肢墙

承担地震倾覆力矩50%以上时,短肢墙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

7.1.6.异形柱的肢高与肢厚之比不应大于4,也不宜小于2.5。肢厚不应小于

20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一"字型柱肢厚不应小于240mm。异

型柱最小长细比为1/20。

7.1.7.异型柱结构应尽量上下柱对齐,不宜采用框架梁托柱;当因建筑需要梁

托柱时,托柱转换不应超过二次,同时还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

7.2.计算要点

7.2.1.异形柱结构应进行双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当斜交异形柱结构交角大于

15°时,应分别计算各方向水平地震作用。

7.2.2.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基本自震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的影响,折减系数可取

0.6—0.7。

7.2.3.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内力及位移应按弹性方法计算,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可考虑梁端塑性内力重分布。非抗震和抗震设计的异形柱梁柱节点均应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7.2.4.异形柱配筋应按双偏压计算;”Z”形柱应按剪力墙输入计算程序计算;

在风荷载、多遇地震作用下,异形柱结构按弹性方法计算的楼层层间最大

位移△u c与层高H j之比θc不宜超过表7.2.4中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7.3.构造要求

7.3.1.异形柱的轴压比不应大于表7.3.1限值

7.3.2.

最小直径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7.3.3.

每侧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建于Ⅳ类场地且高于30m的框架,表中数值宜增加0.1。

7.3.4.抗震设计时,异型柱中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对HRB335、HRB400和

RRB400级钢筋不宜大于3%。

7.3.5.柱在同一截面内,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相同直径,其直径不应大于

25mm,且不应小于14mm。内折角处应设置纵向受力钢筋;异型柱肢厚

在200~250mm之间时,每排纵筋不应多于3根,必要时可分几排设置,但不宜大于三排;两排钢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50mm。

7.3.6.纵向钢筋间距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大于200mm,二、三级时不宜大于

200mm,四级时不宜大于250mm,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300mm。不能满足时,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一、二级抗震等级时可采用14mm,

三、四级时可采用12mm,并设拉筋,拉筋间距与箍筋间距相同。

7.3.7.异形柱框架结构柱中距尺寸不宜大于7m;填充墙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

7.3.8.三角形坡屋面梁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和美观的前提下宜在三角形底部设水

平梁,当不能设水平梁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加强措施。

7.3.9.宜避免板托柱情况的出现,当不可避免时,应验算板冲切。同时,板厚

不应小于150mm,宜在板内设暗梁,暗梁作法同5.2.2.10条。

7.3.10.本技术措施未规定的设计构造要求应按照当地异型柱有关规范、规程

执行,也可参考按《混凝土异型柱结构技术规程》2003年12月征求意见稿。

8.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结构房屋设计要点

8.1.结构布置

8.1.1.《抗震规范》第7.1.2条注中,多层砌体房屋嵌固条件较好一般是指以下

情况:

1.半地下室顶板(应为现浇混凝土板)的板顶标高不高于室外地面1.5m,

地面以下开窗洞处均设有窗井墙,且窗井墙又为内横墙的延伸,如此形

成加大的半地下室底盘,有利于结构的总体稳定,半地下室在土体中具

有较有利的嵌固作用。

2.半地下室的室内地面至室外地面间的高度大于地下室净高的二分之一,

无窗井,且地下室部分的纵横墙较密。

在这两种嵌固条件较好情况下,带半地下室的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若半地下室层高较大,顶板距室外地面较高(>1.5m)

或有大的窗井而无窗井墙或窗井墙不与纵墙连接,周围的土体不能对多层砖房半地下室起约束作用,则此时半地下室应按一层考虑,并计入房屋总高度。

8.1.2.多层砌体房屋的平面布置宜简单对称,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

同承重方案,当选用纵横墙共同承重方案时,应按抗震设计规范采取措施

加强横向拉结及楼面刚度。

8.1.3.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0m的房间不得超过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承

重外墙不得设转角窗。

8.1.4.构造柱应按照《抗震规范》7.3.1的要求设置;但表7.3.1中较大洞口

指2000mm以上的洞口,外纵墙的较大洞口,则由设计人员根据开间和门

窗洞尺寸的具体情况确定,应避免在一个不大的窗间墙段内设置多根构造柱。

8.1.5.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一般不

超过5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8.1.6.宜按抗震规范设置防震缝。当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如现浇楼

板高差大于750mm,预制楼板高差大于600mm时,宜考虑设缝。

8.1.7.抗震设计时,不宜采用砌体墙内增加局部少量钢筋混凝土墙的结构体系,

如必须采用,则应双向设置,且各楼层钢筋混凝土墙所承受的水平地震剪力不宜小于该层地震剪力的50%。

8.1.8.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中,上部砌体抗震墙体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

应对齐或基本对齐。由于上下层的功能不同,不能完全对齐时,每单元最多允许有两道墙体可以不落在下部框架梁或抗震墙上,上部抗震墙必须在底框楼板上单独设置托墙的次梁,承担各层的荷载,包括地震作用效应(应按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3.4.3条考虑地震作用的计算和内力调整)。

尽量采用上部结构减少抗震墙数量的方案,即在无法对齐处设置次梁支承非抗震隔墙,以避免次梁托抗震墙的方法。

8.2.结构计算

8.2.1.多层砌体房屋在对纵横墙进行抗震强度验算时,墙体的抗震强度不能满

足要求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所差的抗震抗剪强度的多少,可选择增加

墙厚、提高砌体强度等级、砌体内配筋,或砌体墙段内增设构造柱或芯柱等方法提高抗剪强度。

8.2.2.悬挑构件,除进行承载力计算外,还应进行抗倾覆和砌体局部受压承载

力验算。

8.2.3.带阁楼的坡屋顶计算层数和高度按下列三种情况确定:①对于檐口标高

处不设水平楼板,不能利用阁楼空间时,此类坡屋顶结构计算时不作为一

层。但房屋总高度可以算至山尖墙的1/2高度处;②檐口标高附近设有水平楼板,阁楼层作为储物或居住之用,最低处高度在2米以上,此时阁楼层应作为一层计算,总高度应算至山尖墙的1/2高度处;③坡屋顶的阁楼面积小于顶层楼面积,应视阁楼面积所占顶层面积之比确定层数和高度。

当阁楼层面积≤1/2顶层楼面积时,且楼层最低处高度不超过1.8米时,

中小学设计技术措施

中小学校设计技术措施 深圳市广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专业设计技术措施系列 编制:郭帮毅 2013.06.08 1.总图说明中应注明设计采用的坐标系及高程系统,以及政府相关批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方案、人防及环保等) 2.《深城规》7.4.1.4:学校、机关团体附属绿地率规划指标≥40%; 3.5.4 地下及半地下停车库的掩土绿化应与整体绿化设计相结合,并按屋面与地面高差折算计入绿地率。屋面与地面高差小于1.5米时,有效系数为1;屋面与地面高差大于1.5米但小于6米时,有效系数为0.6;屋面与地面高差超过6米时,不计入绿地率。 3.中小学校建设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宜按绿色校园、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3.0.8) 4.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校园及校内建筑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控制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中小学校建设应远离殡仪馆、医院的太平间、传染病院等建筑。与易燃易爆场所间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6.学校主要教学用房设置窗户的外墙与铁路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线或城市主干道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4.1.6) 7.中小学校的体育用地应包括体操项目及武术项目用地、田径项目用地、球类用地和场地间的专用甬路等。设400m环形跑道时,宜设8条直跑道。(4.2.5)8.学校主要出人口不宜开向城镇干道,如必须开向于道时,应留出适当的缓冲空间。教学区宜采用整体式布局。即将教室,实验室,活动室,办公室等做适当组合,辅以连廊贯通,组成若干绿化庭院。绿化庭院可兼作地理园和植物园。食堂餐厅等辅助建筑应放在下风向处。 9. 中小学校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的宽度不应小于8m。 10.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各类中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五层以上。(4.3.2) 12. 中小学校至少应有1间科学教室或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能在冬季获得直射阳光。(4.3.4) 13. 中小学校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导风向合理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有效组织校园气流,实现低能耗通风换气。 14. 室外田径场及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长轴南偏东宜小于20°,南偏西宜小于10°。(4.3.6.2) 15.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4.3.7) 16. 中小学校应在校园的显要位置设置国旗升旗场地。(4.3.9) 17. 中小学校专用教室应包括下列用房: 1) 小学的专用教室应包括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美术教室、书

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投标文件(技术标)

编制投标文件这个东西就是投标用的施工组织设计,它的编制不是简单的在电脑上进行“复制—粘贴—修改”的过程,它需要认真吃透招标文件、熟悉施工图纸、在认真踏勘现场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的聪明才智,编制出技术先进、合理经济、针对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够充分体现企业整体实力,促使竞标成功编制投标文件,大致要点是: 1.重视业主要求,体现“投其所好” 任何一个业主,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企事业单位或是政府部门,对于所投资建设的项目均有一定的期望值,如投资预算、建设周期、质量标准等等,不同性质的项目的侧重点不同,如房地产开发商最关心的是如何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利润,这种项目往往以最低价中标,因此在编制此类工程的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时,对于机械、周转材料、劳动力等资源的投入上要“精打细算”,在保证工期、质量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组织方案,节省投入,降低报价,增加胜算的机会;而对于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大型公建项目,如奥运场馆等关系到国家形象、公众利益的工程,其高标准的质量、严格的工期要求,往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组织方案、完善的管理体制来实现,那么在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这些内容需要反复论证,重点阐述。总而言之,在投标前期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密切与业主、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沟通,把握业主对该项目的明确或是隐含要求,对于投标者有针对性地编制标书,提高其得分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编制周期较短,依据资料有限,内容可扩充

关于投标书的编制时间,《招投标法》规定:“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提交投标文件之日止,最短不少于20天”,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一般都达不到以上要求,除去评标会、现场踏勘、答疑等时间,真正用于编制的时间往往只有7~10天的时间,甚至更短至2~3天。在此期间,从熟悉招标文件、图纸、相关资料到分工编制、组卷、成稿装帧,时间十分紧张,往往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再者,由于处于工程前期阶段,业主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一边设计一边招标,提供的图纸都不是施工图,甚至仅仅是扩初图,其中未定项目以及不完善的地方较多,给编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必须依据施工企业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作出风险性抉择,体现自身的智慧和实力。在中标后根据施工图在实施性的施组中加以补充和完善。 3.明暗有别,区别对待 相对于目前存在的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两种形式,投标施组也有明标和暗标之分。所谓明标,即是在施组文字中可出现投标企业名称、业绩等展示企业实力的内容,在评标过程中起到加深业主及评委对本企业印象,提升本企业地位的作用。这种招标形式一般对施组的排版、组卷、装帧等没有太多严格的要求,投标方可根据自己的风格,力争做到版面清晰美观,给评委良好的“第一印象”;而另一种“暗标”,则是为了体现评标的公开、公平的原则,不能出现任何与企业有关的信息,文字字体、格式、封面、装帧等都必须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任何一个细节出现失误,都可能被视为不响应招标文件要求而被判定废标,导致之前所有努力工作均付诸东流,给企业带来无法

建筑工程技术标

. 目录第一部分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准备 第四章工期要求 第五章施工部署 第六章基础工程 第七章主体工程 第一节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第二节钢筋工程施工方法 第三节模板工程施工方法 第四节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第五节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法 第六节砌筑工程施工方法 第八章屋面工程 第九章装饰工程 第十章楼地面工程 第十一章施工测量 第十二章施工措施 第十三章暖卫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十四章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部分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第三部分工程项目合理化建议 第四部分文明工程保证措施 第五部分安全施工措施 第六部分工程保修围及措施 第七部分附表

卫生学校易地新建项目2#-6#、9#、楼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部分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应用手册 3、建筑分项工程施工标准 4、现行建筑施工规大全 5、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3 6、《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15 7、《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210-2011 8、《住宅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327-2010 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10、《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3-2011 11、《测量施工规》 12、《建筑施工工艺规》 13、《建筑地基基础质量验收规》 14、《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5、《多层结构施工平面图构造详图》 16、《房屋工程质量验收规》 17、地质勘测报告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一节建筑概况 招标围:土建、水暖、电气 工程名称:卫生学校(职工医科大学)易地新建工程 工程地点:市丰满区吉丰西路 设计单位:中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招标代理机构:市公正建设工程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规模表: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23机房工程 23.1一般规定 23.1.1本章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设计。 23.1.2机房工程设计包括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等场所的建筑结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接地、消防、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的要求。 23.1.3机房工程设计应确保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3.2机房 23.2.1机房是指民用建筑物内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交换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存储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系统布线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空间,包括数据机房、通信机房等。 23.2.2根据机房所处行业/领域的重要性、使用单位对机房内各系统的保障、维护能力及由于场地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影响程度,将机房从高到低划分为A、B、C三级。 23.2.3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见表:13.2.3—1,各级机房举例见表:13.2.3—2。 表23.2.3—1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 要求 等级 分级标准性能要求系统配置 A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A 级: 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A级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 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 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 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 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系统配置:2N,2(N+1)系统配置 说明: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 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 工作 B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B 级: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 较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 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B级机房内的场地设备应按冗 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 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 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系统配置:N+X(X=1~N)系统配 置说明: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 x个单元、x个模块或x个路径。任何x 个单元、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 导致系统运行中断 C级不属于A级或B级机房的为c 级机房 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 地设备应按基本需求配置,在场地设 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 系统运行不中断 系统配置:N 系统满足基本需求,没有冗余 注:1冗余: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2019(修订稿)

第1章总则 1、0、1为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得目标,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得可持续发 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推进建筑设计得标准化与规范 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及其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则。 1、0、2 本规则以国家与广东省、深圳市得有关标准及规范为基础依据,参照市场经 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规定,结合深圳得城市发展目标要求与实际情况 制定。 1、0、3 建筑设计应根据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得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 可证》及相关得各层次规划、城市设计等)进行,并遵循适用、经济、美观得 原则,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与扩建项目得建筑设计工作,适用本规则。1、0、 4 第2章名词解释 2、1建筑分类名词 2、1、1 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与进行各种公共活动得建筑得总称。 2、1、2 居住建筑 以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及配套设施为主要目得,供人们居住使用得建筑。 2、1、3 住宅建筑 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布局完整,建筑按套型设计,独门独户并设有卧室、起 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空间供家庭居住使用得建筑。 2、1、4 宿舍建筑 为相应功能区配套建设,有集中管理且供单身人士使用得居住建筑。 2、1、5 公共建筑 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为主要目得,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得建筑。 2、1、6公共配套设施 与区域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得,各类非独立选址得小型或辅助型公共设施、 交通设施与市政设施等。 2、1、7 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与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与从事各类业务活动得建筑。 2、1、8 公寓式办公建筑

- 装饰装修工程技术标完整版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综合说明 (7) 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 (9) 1、编制依据 (9) 2、工程概况 (9) 3、施工阶段划分 (10) 4、实现目标及承诺 (10) 第二节工程特点分析 (12) 1、工程特点 (12) 2、装饰施工措施 (12) 第三节现场施工管理方案 (15) 1、施工特点 (15) 2、施工安排 (16) 第二章、施工部署 (19) 第一节现场管理组织机构 (19) 第二节劳动力总体计划 (23) 1、劳动力来源 (23) 2、劳动力的组织管理保证措施 (24) 3、劳动力的技术保证措施 (24) 4、工程劳动力计划 (25) 第三节机械设备总体计划 (25) 1、机具准备 (25) 2、机具管理 (26) 3、机械设备计划 (26) 第四节物资材料总体计划 (31) 1、材料的组织管理 (31)

3、采购材料、外加工件等材料供应方管理措施 (32) 4、物资材料的检验、试验计划 (34) 5、装饰材料质量控制程序 (35) 6、主要设备材料用量计划 (37) 第五节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38) 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38) 2、施工平面及临设布置安排 (39) 第六节装饰与其它单位的协调配合措施 (40) 1、与总包配合 (40) 2、与其它装饰施工单位的配合 (41) 3、与监理工程师的协调 (41) 4、与设计方的协调 (42) 5、施工协调配合原则 (43) 6、协调方式 (43) 第七节施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 (44) 1、施工管理中的重点、难点 (44) 2、针对以上情况所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44) 第三章、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46) 第一节天花工程 (46) 第二节墙面工程 (51) 1、墙面石材干挂 (51) 2、墙面贴墙砖 (57) 3、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 (60) 4、窗帘盒安装 (61) 5、墙面涂料 (62) 6、墙面木饰面制安 (67) 7、墙面裱糊 (67) 第三节地面工程 (73)

环保节能下的建筑设计及技术措施

环保节能下的建筑设计及技术措施 摘要: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将从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紧密关系、环保节能前提下的建筑设计原则及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的技术措施等方面探讨现代化建筑设计新 理念。建筑设计 关键词:环保节能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居民住宅纷纷进行装修改造,居民装修不仅要考虑美观舒适,还要在考虑到设计的个性的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环保与节能的室内设施的设计和运用。 1 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紧密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节省能源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

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2 节能环保前提下的建筑设计原则 现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绿色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是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其次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 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试行)

深圳市建筑设计管理规定 (试行)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2013年10月28日

目录第1章总则 第2章名词解释 2.1 建筑容量名词 2.2 建筑术语 2.3 各类建筑名词 第3章建筑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1 建筑面积 3.2 建筑基底面积 3.3 容积率 3.4 建筑高度 3.5 建筑栋数 3.6 建筑层数 第4章总图设计 4.1 总体要求 4.2 建筑退线 4.3 建筑间距与建筑日照 4.4 建筑通风 4.5 道路系统 4.6 场地其它规定 第5章建筑地下及外部空间设计 5.1 建筑地下空间 5.2 市政道路上方跨街建(构)筑物 5.3 建筑立面设计 5.4 建筑屋面设计 第6章建筑分类设计 6.1 通用规定 6.2 住宅建筑 6.3 宿舍建筑 6.4 老年人居住建筑 6.5 居住社区公共配套设施 6.6 办公建筑 6.7 商务公寓 6.8 商业建筑 6.9 教育建筑 6.10 城市综合体 6.11 小型垃圾转运站 6.12 公共厕所 6.13 附设式停车库 6.14 厂房 6.15 研发用房(新型产业用房) 6.16 仓库 6.17 物流建筑 第7章附则 附录1 建筑工程设计各阶段报批图纸基本内容及要求 附录2 建设场地环境设计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1章总则 1.1 为了提高深圳市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筑品质,规范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的标准,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活动均按本规定执行。 1.3 本规定中某些条款需与《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中的相关条款配合执行。 1.4 本规定未尽之处应执行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范、规程 和标准。 1.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有特殊约定的,从其约定。 1.6 本规定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2章名词解释 2.1 建筑容量名词 2.1.1 用地面积 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1.2 建设用地面积 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2.1.3 建筑面积 建筑物(包括墙体)所形成的楼地面面积。 2.1.4 总建筑面积 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 2.1.5 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⑴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 的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⑵地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 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在《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中规定 允许建设的地下建筑面积。 2.1.6 规定建筑面积 ⑴地上规定建筑面积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经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建筑物地面以上部分实际使用 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⑵地下规定建筑面积 在项目设计、实施阶段,经市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建筑物地面以下部分实际使用 地下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2.1.7 地上核减建筑面积 地面以上建筑层高、阳台(或开敞式公共走道)面积、虚空间等超过本规定相应规定限值, 应占用地上规定建筑面积指标的建筑面积。 2.1.8 核增建筑面积

建筑工程技术标模板范

第一章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 ()的招标文件、答疑记录和招标方所有的补充通知及规定。 ()的施工图纸及与施工图纸相关的图集。 ()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各相关专业标准和规程。 ()湖北省、恩施市有关建筑工程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等地方性法规及规定; ()我公司有关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的规定。 ()踏勘该工程现场及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 、编制原则 ()满足招标文件及建设单位的要求。 ()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指南,按照我公司相关要求,科学组织管理和严格的过程监控。 ()不断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及各种规章制度。 ()坚持“方案先行、样板引路”的方针。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精心组织施工,科学管理,优质、高速、安全、环保的把本工程建设成为优质工程。、工程建设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建筑概况 ,位于恩施市民族路三巷,原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四层,为三类公共建筑装修装饰工程。 、设计概况 ()拆除工程 根据招标文件中该工程的工程量清单以及该本工程设计图纸要求,需拆除内容包括有:原外墙砖、外墙面、地砖、原走道地砖、原楼梯踏步砖、原楼梯栏杆、原门窗等。 ()楼地面装饰 楼梯楼地面采用×地砖、复合地板。 ()室内墙面装饰 ①卫生间地面采用×防滑砖、×墙面砖 ()室内天棚装饰 ①室内天棚采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天棚面饰和墙面为乳胶漆。 ②卫生间顶棚采用轻钢龙骨铝扣板吊顶。 ③窗帘盒为木芯板基层,面饰乳胶漆。 ()外墙装饰 铲除原外墙砖和墙面,采用外墙涂料饰面。 ()门窗工程

①室内门(除卫生间外)均采用成品套装门,卫生间采用塑钢门。 ②窗采用塑钢窗。 ()水电工程 ①排水管采用硬质塑管,给水采用管。 ②每层设一个分配电箱,电线采用多股铜芯线暗装。 、施工组织的总体设想 ()工程管理目标 工程质量:确保一次性验收合格,确保州建筑装饰优质工程。 施工工期为:个日历天 文明施工:确保整个工程全过程文明施工。 业主满意:施工中主动征求业主意见,业主提出的问题当天处理,合同履约率%。 ()深化设计 如果我方中标后,凡原有图纸不明之处需进行补充设计,我公司将无条件的做好设计施工图纸的完善工作,对深化并已经被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实施的精装修施工图及作业方案负责,按合同文件中的施工范围和国家现行的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进行施工技术革新及质量控制,直至达到业主要求。 ()施工中采用先进的项目法施工 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来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管理,保证施工各个环节的高质量运行。 公司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控制管理作了科学的说

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技术措施

1总则 1.0.1本措施适用于全国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 1.0.2本措施遵守执行国家的现行规划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是 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中共性问题制定的技术措施。 1.0.3使用本措施时,除应遵守国家方针政策外,还应遵守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地 方政策与规定。 1.0.4本措施可与国家建筑标注设计图集(一下简称“国标图集”)05J804《民同建筑工程 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配合使用。 2基地总平面 2.1 一般规定 2.1.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2.1.2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空间,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2.1.3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 2.1.4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保护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保护生态环境。 2.1.5 基地内建筑物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卫生、安全等规范要求。 2.1.6 设计应考虑防灾(如防洪、防震、防海潮、防滑坡、防泥石流等)要求,并考虑相应措施。 2.1.7 规划总平面考虑远期发展时,应做到远近期结合,达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2.1.8 居住区总平面设计 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里、工程竖向、道路、场地景观、管线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以达到整体性经济合理。 2 居住建筑应满足日照、注重朝向、通风及卫生安全等要求。 3居住区配套共建项目应按需求设置,与城市协调互补,方便居民生活。 4居住区配套的幼儿园、小学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和住宅之间有便利安全的通行系统,并需考虑与周边共享。 5配套商业宜适当集中及沿外周边布置,以利于形成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与城市设计融合,便于使用、经营及管理。 6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宜靠近负荷中心。 7居住区内应考虑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及利用,其规模可按当地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2.1.9 公共建筑总平面设计 1 城市主干道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 2 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性质,满足其室外场地及环境设计要求,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车交通流线。 3以下列举常用公共建筑规划总平面有关规定: 1)幼儿园

建筑工程技术标通用版

目录 1全面性 1.1工程概况、施工组织方案; 1.2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投入计划; 1.3质量、工期、投资控制方案; 1.4文明施工措施; 1.5施工总进度计划(附图); 1.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附图); 2可行性 2.1施工措施及计划; 2.2施工现场流水段的划分; 2.3施工现场流水作业; 2.4施工现场交叉作业; 2.5施工现场机具配置和布置; 3针对性 3.1施工的重点和关键部位处理 3.2质保体系; 3.3安保体系; 3.4创优措施; 3.5安全措施; 3.6文明施工和防止扰民措施。 4先进性 4.1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4.2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有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进度的方案; 4.3在执行国家强制性条文前提下体现施工的先进性措施。 5强制性 5.1防治质量通病的措施; 5.2行国家强制性条文的保证措施; 6承诺 6.1保修承诺和违约经济处罚承诺; 6.2工程质量争优承诺及保证质量措施。 1全面性 1.1工程概况、施工组织方案 1.1.1工程概况 1.1.1.1工程简述 本工程为新疆新能千公投资有限公司电力物资加工制造基地施工一标段,建设地点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兵团十二师西山工业园米兰街2号,项目包括生产材料组配车

间和综合楼,其中生产材料组配车间建筑面积10273.28㎡,地上一层,门式钢架结构,檐口高度12.0m;综合楼建筑面积8364.12㎡(地上部分5262.4㎡,地下部分3101.7 2㎡),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檐高20.9m,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1.1.1.2建筑设计内容 建筑墙体: 生产材料组配车间外墙1.20米标高以下为240厚砖墙(外贴100厚保温),1.20米标高以上为双层压型钢板墙体。内部防火墙1.20米标高以下为240厚砖墙,1.20米标高以上为火克板防火墙。 综合楼地下部分外墙采用300厚钢筋混凝土墙,内墙采用200厚和1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地上部分外墙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内墙采用200厚和1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及120厚KP1型粘土砖墙。 建筑外墙面做法: 生产材料组配车间外墙砌体部分外墙面贴仿古面砖,保温层为100厚硬泡聚氨酯保温板,燃烧性能B1级。砌体以上部分为双层压型钢板复合保温墙体(竖排)。综合楼一、二层外墙面采用80B1级硬泡聚氨酯板保温层,三至顶层采用80厚B1级EPS 板保温层,外墙面为真石漆饰面。勒脚贴现代仿古面砖。 室内墙面: 生产材料组配车间内墙面(砖墙部分)抹灰刷白色内墙涂料。 综合楼地下部分室内墙面为水泥砂浆涂料墙面,地上部分水箱间、电梯机房为水泥砂浆涂料墙面,主、副食操作间、洗消区、走道、备餐间、食品库、冷藏间餐具间、卫生间、盥洗室、粗加工区、开水间、门厅为陶瓷砖墙面,楼梯间及其他室内墙面均为白色乳胶漆墙面。 室内顶棚: 综合楼地下部分配电室为白色涂料顶棚,其他除楼梯间、档案室采用乳胶漆顶棚外均为板底抹灰顶棚。地上部分除水箱间、电梯机房为板底抹灰顶棚,其他均为白色涂料顶棚。 楼地面: 生产材料组配车间室内地面为混凝土地面。综合楼地下部分车库为混凝土地面,设备间、配电室为细石混凝土地面,楼梯间、走道、档案室、工器具室为水泥砂浆地面,车库入口坡道为钢筋混凝土地面(设防滑条)。地上部分楼梯间铺地砖,水箱间为水泥砂浆楼面,电梯机房为细石混凝土楼面,其它室内楼地面均为地板辐射采暖楼铺地砖。 门窗: 生产材料组配车间所有外墙窗均为四腔三密封双层中空玻璃塑钢节能窗,门为平开钢木门、成品电动提升钢木门和成品特级防火卷帘门。 综合楼外门均采用成品节能外门,组合门窗及外窗为65系列四腔三密封双层中空玻璃塑钢节能门窗,内门为复合实木门和防火门。 屋面工程: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和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条例”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技术法规,适应我国加人WTO 后建筑设计市场的需求,规范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工程设计质量,编写本技术措施。 1.0.2本技术措施的内容为:汇总、阐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遵守、执行的技术规范、规程的关键条款、实施要点、注意事项;介绍、分析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性能、应用示例;推荐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法、步骤,提供技术数据和计算方法,供广大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及有关人员参照、选用。1 . 0 . 3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办公楼、综合楼、住宅(小区)的民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 1.0.4建筑电气设计应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并做到设计依据完备、可靠;设计程序严谨、合理;设计内容正确、详实;设计深度满足各阶段的需要;设计文件规范、工整,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1.0.5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应与工程的性质、规模、功能要求、建筑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习惯相适应,应适当考虑专业技术和建筑功能扩展的可能性,以延长工程寿命,节省投资,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1.0.6应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的标准化、节能型设备装置,严禁使用已被国家淘汰的和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没有产品质量认证的设备装置。设计选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必须首先进行技术论证,切实掌握产品及其系统配置的技术性能、试验数据、使用条件和应用示例。 1.0.7应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尽可能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 1.0.8设计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部分,有着与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动力多个专业和电气专业内部的配合,在各个设计阶段,都要互提资料,互有要求,要密切配合,才能节省时间,保证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 1.0.9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建筑物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电气设计包括的系统多、产品类别多、技术参数多,在设计工作中,应逐步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系统,依靠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 网,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和经济效益。 对于中外合资或国外独资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我国现行规范,当有关方面要求执行严于我国规范的国外规范条款或我国尚未制定的规范规定时,可全部或部分执行,但应征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核同意。 2 供电系统 2.1 一般规定 2.1.1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首先应确定用电负荷的等级,并根据负荷等级采取相应的供电措施,以保证供电系统的合理性。 2.1.2供配电系统应简单、安全、可靠,分级要少而明确,保证供电质量,便于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 1 总则 1.o.1 为了在民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贯彻节能的方针,正确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程),特编写《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简称《专篇》)。 1.0.2 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其主要内容是降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日常运行能耗和采用可再生能源。 1.0.3 本《专篇》适用于全国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民用建筑与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其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可参考使用。 1。0.4 本《专篇》是对2003年出版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给水排水》(简称《措施》)的补充。 1.o.5 本《专篇》是在总结以往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国家现行有关节能的法规、标准、规范(程)的细化和补充,提供各种设计参数、方法及技术要求供设计人员使用。但本《专篇》不能代替现行法规、标准、规范(程)。 1.o.S 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会有新的或修订的法规、标准、规范(程)颁布实施。如本《专篇》与其不符时,应以新颁布的法规、标准、规范(程)为准。 1.o.7 设计中应同时贯彻“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方针,并应执行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程、定)等。 1.0.8 应在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的条件下,积极采用节能技术,处理好节能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2 综合节能措施 2.1 给水 2.1.1 应按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选取给水用水定额,缺水地区应选低值。 1.有地方标准时,可参照确定。 2.可结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4.O.3条规定的区域条件和用水定额确定。 3.当采用巾水、雨水等作为冲厕等其他用水时,应相应减去此部分用水定额。 2.1.2 采用合理的供水系统。 L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 1)通过调查收集和掌握准确的市政供水水压、水量及供水可靠性的资料,为合理设计给水系统、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提供依据。 2)根据用水设备、用水卫生器具和水嘴的供水最低工作压力要求,确定直接利用市政供水的层数。 2.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 1)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 的人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2)各分区低层部分的卫生间,入户管(或配水横管)上宜采取适当的减压措施。 3)减压阀的设计选用要点: ①不宜采用共用供水立管串联减压分区供水的方式。 ②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重要措施。 a(根据实测:DNl5陶瓷阀芯水嘴静压时为P;0.37MPa、全开时,流量Q二O.46L/s,为设计额定流量0.15-0.20[is的3。07-2.3倍,因此,给水系统分区设计中,应合理控制各用水点处的水压,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b.给水分区低层部分卫生间人户管处经支管减压后的供水静压力在满足卫生器具给水配件额定流量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取低值;住宅卫生间人户管水表前的供水静压力宜不大于0.15MPa。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 第1章总则 1.0.1为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建 筑品质,推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根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市 实际,制定本规则。 1.0.2本规则以国家和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标准及规范为基础依据,参照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同类技术标准与规定,结 合深圳的城市发展目标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 1.0.3建筑设计应根据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准的规划设计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相关的各层次规划、城 市设计等)进行,并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 材。 1.0.4在深圳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建筑设计工作,适用本规则。 第2章名词解释 2.1建筑分类名词 2.1.1民用建筑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2.1.2居住建筑 以提供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及配套设施为主要目的,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2.1.3住宅建筑 配套设施较为齐全,布局完整,建筑按套型设计,独门独户并设有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空间供家 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1.4宿舍建筑 为相应功能区配套建设,有集中管理且供单身人士使用的居住建筑。 2.1.5公共建筑 以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场所为主要目的,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1.6公共配套设施 与区域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各类非独立选址的小型或辅助型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等。

2.1.7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建筑。 2.1.8公寓式办公建筑 为商务人士提供中短期商务与住宿服务的办公建筑,也称为商务公寓。 2.1.9商业建筑 供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建筑。 2.1.10教育建筑 供人们开展教学活动所使用的建筑。 2.1.11城市综合体 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馆(酒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中的多项进行组合,总建筑规模在 10 万平方米以上,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的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建筑体。 2.1.12附设式停车库 与主体建筑相连、设置在地上或地下的停车设施。 2.1.13工业建筑 供人们从事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建筑。 2.1.14厂房 供人们进行各类工业化生产的建筑。 2.1.15新型产业建筑 区别于传统产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新型产业的研发、设计及推广、应用等的建筑,也称为研发用房或新型产业用房。 2.1.16仓库 以货物储存为主的库房建筑。 2.1.17物流建筑 用于进行物品储存、运输、配送、物流加工、物流管理及展销等综合功能的建筑。

较完整市政工程技术标

第一章技术标综合说明 x x校区施工配套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处于xx市江北区甬江街道,施工容包括道路及部分铺装、排雨污系统、室外弱电综合管道(不含布线)、七号路1#桥、八号路1#桥、人工河开挖、河坎等,建筑物外5米围的市政附属由土建单位施工。 我公司非常感x x学校对我公司的信任,有幸让我公司参加本次工程的投标,我公司深感荣幸。我们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凭着对建设本工程的高度理解编制了本技术标,本技术标是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和规性条款,特此,我们精心组织精干工程人员精心编制本技术标书,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咨询过多位专家意见,并集中考虑运用我公司资源优势,根据建设方要求、现场实际情况、工程特点、难点及本公司实力,针对工程的施工准备、分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施工流程、施工管理等几个重大问题,进行重点施工部署,本工程施工原则为“施工准备充分、施工方案先进合理、施工组织周到严密、施工管理严格细致、总包职责落至实处”。同时我公司将不断的坚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企业在新的市场竞争中,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加速发展,以更好的业绩,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全力保证“四最”即:“最优的质量、最精的人员、最快的工期、最好的服务”。同时我们把追求卓越铭记于心,并将其作为我们编制技术标书的前提。遵循“确保市政基础施工安全、赶抢市政结构施工工期、穿插设备管线安装、合理搭接施工工序、平面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全面落实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的施工方针,一定顺利圆满的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我们认真阅读和研究了招标文件及有关图纸资料,并踏勘了施工现场,在分析各种施工有难度因素后,我们有充分的信心,保质、保量、按期、全面完成本工程招标文件规定围的施工任务,确保整个工程建设顺利建成和如期交付使用。我们的心是真诚的,我们的决心是坚定的,我们的目标是卓越的,我们希望有机会能在x x 校区施工配套工程施工中实现我们的理想和诺言!为表达我公司承接本工程的诚意,我公司经过对本工程设计图与说明、招标文件、招标答疑等容进行细致探讨和研究,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1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电子版规范 2010-03-09 22:21:14 阅读1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引用二不小心 的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 特此鸣谢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1.1一般规定 11.1.1本措施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含使用或生产可燃气体和可燃液体蒸气的建筑物和场所)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不适用于生产和贮存火药、炸药、弹药、火工品等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当用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所规定的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时,应按该规范采取相应措施。 11.1.2本措施与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有矛盾处,应以相应标准、规范为准。 11.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所选用的消防设备应为符合国家有关准入制度的产品。 11.2系统保护对象分级与报警探测器区域的划分 11.2.1系统保护对象分级 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民用建筑,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并宜按照表11.2.1—1划分。 表11.2.1—1民用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分级 等级 建筑属类 保护对象 特级 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高层建筑 各类建筑 一级 居住建筑 十九层及以上的居住建筑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 的高层公共建 筑 1.医阮; 2.星级以上旅游览饭店; 3.建筑高度超过50m 或24m 以上以上部分的任 意一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4.建筑高度超过50m 或24m 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m2的商住楼;5.中央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广播电视楼;6.网局级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电力调度楼;7.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8.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9.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10.建筑高度超过50m 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等 建筑高度不超过24m 多层公共建筑及建筑高度超过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 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6000m2的商店、展览建筑、财贸金融建筑、客运和货运建筑等; 2.图书、文物珍藏库,每座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重要的档案馆; 3.省级及以上广播电视建筑、邮政楼、电信楼、城市或区域电力、交通和防灾指挥调度等建筑; 4.特等、甲等剧院或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其它等级的剧院、电影院,座位数超过2000个的会堂或礼堂,座位数超过 3000个的体育场。5.老年人建筑、任意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旅馆建筑、疗养院的病房楼、儿童活动场所和200床及以上床位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手术部等 地下公共建筑 1.地下铁道、车站; 2.地下电影院、礼堂; 3.使用面积超过1000m 。的地下商场、医院、旅馆、展览厅及其它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 4.重要的实验室,图书、资料、档案库 二级 居住建筑 十层至十八层的居住建筑 高层公共建筑 1.除一级保护对象以外的商业楼、展览建筑、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商住楼、图书馆、书库; 2.省级以下的邮政楼、防灾指挥调度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 3.建筑高度不超过50m 的教学楼和普通的旅馆、办公楼、科研楼、档 案楼等 建筑高度不超过24m 的公共建筑 1.任一层建筑面积超过2000m2但不超过3000m2或总面积不超过6000m2的商店、展览建筑、旅馆、财贸金融建筑、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2.市、县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