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县县城供水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县城供水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县城供水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县城供水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

某某县县城供水扩建项目

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项目建设单位:某某县自来水公司

项目负责人:

1.3 编制单位

1.4 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指南》;

2、《某某县县城总体规划》

3、《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

4、《某某县县城供水项目规划》

5、《某某县县城供水现状情况报告》

6、某某县自来水公司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1.5 项目可研报告编制的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从某某县县城供水扩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工程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节水、组织机构设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等方面研究论证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对项目进行建设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1.6 项目建设地点

某某县北城区

1.7 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为县城北城内的供水管网(北大街和南二路)扩建,管道为聚乙烯给水管道(PE管道),总长15709m,管径为DN160~110mm。

1.8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789.81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用为718.01万元,预备费71.80万元。

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政府专项资金671.34万元,省级政府配套资金78.98万元,市县级政府配套资金39.49万元。

1.9 可行性研究简要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某某县近期

建设规划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本项目的实施将改善某某县县城供水现状,从根本上改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某某县综合实力,为某某县的建设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吸引投资,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对振兴某某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党中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具有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经过分析可知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建设依据充分;建设方案经济合理;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后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环保角度考虑本项目可行;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显示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国民经济效益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1.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某某县概况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某某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接**县、**区,南隔渭河与**、*县相望,西与*县接壤,北与*县毗邻。,土地总面积745.8km2。

全县辖9镇3乡,185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截止2008年,共有人口45.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48万人,非农业人口3.12万人。

全县山、塬、川、滩兼有。高山峻岭重叠,深谷大川纵横,川道平原宽阔,构成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地域南北长于东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境内自北而南自然形成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黄土台塬和渭河阶地等4个明显的地貌地形单元,南北呈阶梯跌落。海拔最高1579.8米,最低438.4米,相差1141.4米。

县域内有大小河流9条,均属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韦水河、七星河、美水河、太川河等。渭河为过境河流,在县域南部自西向东流过,某某段全长18.4km。多年平均流量147 m3/s。

2、社会经济

全县耕地总面积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次为高粱、谷子、豆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某某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某某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大目标、谋求大发展、再造新优势、续写新篇章,经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社会事业处在上升期。县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又快又好的时期。2008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9亿元,同比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753万元,同比

同口径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49元,同比增长12.1%。

3、基础设施条件

某某原城区地处七星河与韦水河交汇处的河谷盆地,地形南北高东南低,东西沿河谷开敞,地势复杂多变。县城北城区位于县中部原城区东北的黄土台塬上,距原城区2.0km,西宝公路中线穿城而过。某某区位于县城以北某某佛文化旅游区,距原县城15km。县城规划总面积7.5km2(原城区1.8 km2,北城区2.9 km2,某某区2.8km2)。至2008年底,城区总人口4.8万人(不含流动人口)。

4、气候及水文

某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据史料记载,境内历史上多次发生冷暖变化,变幅一般不大。全县气候基本特点:四季分明,冬长秋短,光热丰富,雨热相伴,雨量较少,夏热冬寒流。春季,热带暖湿气流北进,气温迅速回升,降水明显增多。但易受极地冷气团南下影响,升温快而不稳,昼夜温差大,多寒潮、霜冻、大风等,春旱时有发生。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天气炎热,多雷阵雨和大风。雨量分布极不均,常发生程度不同的夏旱和伏旱。秋季,随着大陆冷气团的加强而南压,迫使副热带高气压东退,暖湿气流和干冷气流相互交替,降温快,多连阴雨。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气候寒冷且干燥,气温最低,雨雪稀少。

2.2 项目建设背景

1、项目建设符合《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2007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任务,抓好在建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坚持每年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综合效益。其中,在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中提出,稳定提高严重缺水地区供水保障水平,优先解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善重点区域基础设施。要求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继续建设一批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项目。改造城市供排水、供热和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地下管网。

本项目建设符合《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单位紧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特提出本项目建设。

2、项目建设是响应国家扩大内需、保障民生政策的具体实施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准确判断形势,及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果断出台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中央特别提出要加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从而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项目建设正是响应国家扩大内需,保障民生政策的具体实施。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现有供水系统已不能满足县城发展需要

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在新的经济发展大潮中,县城对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心带动和辐射作用将更加凸显,但是,目前县城供水设施严重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供需水矛盾相当突出,解决供水设施严重不足,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2008年,县城供水区实际需水量为258万m3,水厂生产能力为7000 m3/d,但由于配水管网建设滞后,新城区供水系统不能满足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由于缺水量巨大,自来水公司只能采取分区、分片、定时、定点供水。。

2、是加快某某县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某某县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县城区不断扩容,大量人口涌入县城区,某某县城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县城内的集中供水设施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群众日常生活的用水需求。县城供水设施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县城经济快速发展,影响县城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将对实现和全面完成《某某县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构成影响。

因此,对县城供水设施的全面改扩建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布置,是满足某某县城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城区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某某县城区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现状及建设规划

3.1县城供水现状

随着县城供水日元贷款项目的实施,县城集中供水设施建设有水厂4座,其中1、2、3水厂位于老城区,4水厂位于新北城区。打配水源机井12眼(其中3号井已报废);清水池4座,容积2600m3;加压泵站3座,加压泵8台。设施设计生产能力7500m3/d。企业自备水源供水能力4500m3/d。城区向外拓展,配水网管网亦不同程度地延伸,目前共铺设输配水管道12.78km,管径DN75-DN300mm,管材有铸铁管和PE管。

某某县现有自来水供水1个,承担着一城三区的供水经营管理业务。公司现有职工6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人,运行管理技工40人,2008年总供水量180万T,水费收入240万元。现行水价:居民生活用水1.40元/ m3,企事业单位用水1.80元/ m3,建筑用水2.10元/ m3,特种用水2.50元/ m3。

3.2县城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县城拓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到提高,加之原有供水设施老化,现有的供水设施已远不能满足县城发展的需要。经查勘调查,目前县城供水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和问题:⑴供水设施规模较小,供水能力不足。随着县城建设的不断发展,用水人数增长,用水标准提高,需水量急剧增加,供水设施已不能满足供水需求。⑵城区建设速度加

快,供水管网铺设不足,造成水厂生产能力大,管网输配水能力极弱,售水量不足,单位制水成本高。⑶原有供水设施、供水管网老化,部分输水干管布置欠合理,供水“瓶颈”现象严重。

由以上现状可看出,某某县城区供水问题已成为制约县城发展的主要因素,尽快进行供水设施和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提高管网覆盖率、做到优质足量供水,解决城区居民生活和企事业单位生产用水不足,已成为县城城市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3.3县城建设及供水规划

某某县城按照一城三区的建设布局,即城关区、北城区和某某区。重点发展北城区,规划面积2.88km2,区内地形平坦,地形坡度极小,西侧紧邻扶——法公路,东侧为法——汤高级公路,该区将建成某某县新的经济、文化中心,现已初具规模。规划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将达到10km2,居住人口将达到6.5万人,工业总产值达到90000万元,按照需水量预测,设计水平年最高日需水量将达到14500 m3,现状供水设施能力仅为需水量的60%。城市供水是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的生命线。供水设施能力严重不足,设施老化失修,配水管网破损,严重制约了县城经济发展和城区居民正常生活。

第四章项目实施条件

4.1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质状况

本县地域南北长于东西,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高南低。境内自北而南自然形成低山丘陵、山前洪积扇、黄土台塬和渭河阶地等4个明显的地貌地形单元,南北呈阶梯跌落。海拔最高1579.8米,最低438.4米,相差1141.4米。

北部山区系千山余脉乔山,呈雁列状向东延伸。境内地形起伏,岭谷相间,沟深坡陡,有大小沟道283条,总长288.7公里。沟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1.96公里;地面坡2643,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河流5条,以瓦罐岭到刘家梁为分水岭,向北流入漆水河的有磨石沟、黑沟、纪家沟3条,向南流入渭河的有七星河、美水河2条,水量均少而多变。

中部以山前洪积扇区和黄土台塬区构成的平原面积较大,占全县总面积近三分之二。境内地势较平坦,由西北向东南稍倾。平原面被自西而东横穿的渭河和由北而南流入渭河的七星河、美水河自然分割成四大块。黄土台塬东部和西部地带,分布有9处槽形和碟形洼地。

南部川道地势稍平,渭河自东向西穿过。渭河以北至黄土台塬坡角,分为一、二、三级阶地;渭河南系平坦广阔的滩地。

全县山、塬、川、滩兼有。高山峻岭重叠,深谷大川纵横,川道平原宽阔,构成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2、水文概况

县域内有大小河流9条,均属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韦水河、七星河、美水河、太川河等。渭河为过境河流,在县域南部自西向东流过,某某段全长18.4km。多年平均流量147 m3/s。

地表水径流:径流一般由降水补给,由北向南递增,平均径流深114.2mm(县城内自产径流)。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多年平均径流量1.437亿m3,一般集中于汛期(7-9月),径流量0.862亿m3,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最大径流分布于九月。占年径流量的17.5%,径流年际变化与降水变率相似。

泥沙:渭河水系含泥沙较多,流域输沙模数1490~3880t/k m2,河水含沙量9.99kg/m3。

地下水:某某县属中朝准地台、半湿润带水文地区,有三种地貌类型即河谷阶地,黄土台塬,丘陵沟壑区。按含水岩组特性及地下水赋存条件,可划分为松散岩孔隙水,碳酸盐裂隙~岩溶水二类。

松散岩空隙水:分布与广阔塬区和河谷川道,潜水含水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冲积砂砾含水岩组,下部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和下更新统洪积砂砾含水岩组,按水动力特性埋藏条件可以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类。

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其次为河水侧向渗透补给,库水、塘水、渠水、田间灌溉水渗透补给,补给量大小与地表径流特征、灌溉工程及地质地貌等因素密切联系。

水质状况:地表水成分主要还是降水径流和岩石、土壤生物等接

触发生分解、交换作用形成,地表水为一级水。在矿化度含量除渭河外都大于200毫克/升,为微硬水,渭河水为软水。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260~440毫克/升之间,PH值在7.2-8.5之间,属无臭、无色、无味透明淡水,适宜于人畜饮用、农田灌溉及工业用水。

3、气象概况

某某县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据史料记载,境内历史上多次发生冷暖变化,变幅一般不大。全县气候基本特点:四季分明,冬长秋短,光热丰富,雨热相伴,雨量较少,夏热冬寒流。春季,热带暖湿气流北进,气温迅速回升,降水明显增多。但易受极地冷气团南下影响,升温快而不稳,昼夜温差大,多寒潮、霜冻、大风等,春旱时有发生。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天气炎热,多雷阵雨和大风。雨量分布极不均,常发生程度不同的夏旱和伏旱。秋季,随着大陆冷气团的加强而南压,迫使副热带高气压东退,暖湿气流和干冷气流相互交替,降温快,多连阴雨。冬季,受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气候寒冷且干燥,气温最低,雨雪稀少。

4.2 其他条件

1、材料供应

县内石料资源丰富,分布整个乔山区,东西长20Km,品位高,质量好,开采方便;渭河横穿某某县境内,多年平均输沙量436万t ,均属中粗砂,含水量较小,开采方便。地材完全可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多年施工的实践证明,当地料石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以就地

取材。

2、电力供应

某某县县城电力变电站和城区电网已经改造完成,电力供应充足,输电线路畅通,完全可满足工程的施工用电。

3、公用设施条件

工程交通条件十分优越,陇海铁路横贯县域南部,西宝高速公路横贯东西,西宝中线公路绕城而过。各水厂距供水区较近,输配水管网沿公路布设,地形开阔,便于工程机械化施工及设备、材料运输等。

4、施工保障

项目所在省、市均有符合国家资质的设计及施工单位,能充分保障工程实施质量,而且当地群众对项目积极性极高,可以义务投劳,均构成极有利的施工保障。

4.3 征地、拆迁、移民安置

管网改建工程用地为现有市政工程占地,不涉及新征土地。

因此,该工程项目不涉及移民安置和房屋拆迁问题。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5.1 设计原则及依据

5.1.1设计标准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93);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年版);

(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7)《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63)

(8)《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

(9)国家现行的设计标准、规程、规范和规定。

5.1.2设计原则

1、城区配套管网的改扩建按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根据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实际情况,以未来10~20年的发展需要来确定管网改扩建方案,分阶段实施,逐步完善。

2、保障供水安全,保证管网水质。采用分片区供水,保证供水干管成环状;合理选择管材,避免管道的二次污染,降低管网能耗。

3、尽量利用原有管网及水厂的供水设施,优先改造水压不足、漏

损率高、爆管严重的片区,使该改建项目达到投资省、见效快,在短期内发挥工程效益的目标。

4、工程建设中应保证正常供水,不允许大面积、长时间停水。

5.2 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

本工程建设内容主要为县城内的供水管网(北城区)扩建,重点建设北大街——环城北路、南二路——环城南路两区,管道为聚乙烯给水管道(PE管道),总长10909m,管径为DN160~110mm。

5.3供水管网扩建方案

5.3.1配水管道、管网的布置

1、配水管道、管网布置原则

(1)管网应合理分布于整个用水区,线路尽量短,且符合某某县城建设规划。

(2)较小的用水区域可布置成树枝状管网;较大规模的用水区域,可布置成环状或环、树结合的管网。

(3)管线宜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路边布置。管道布置应避免穿越毒物、生物性污染或腐蚀性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配水管道应以较短的距离引向用水大户。

(4)在管道凸起点,应设自动进(排)气阀。树枝状管网的末端应设泄水阀。配水管道上应分段设检修阀,各级支管上应在适宜位置设检修阀。

(5)地形高差较大时,应根据供水水压要求和分压供水的需要在适宜位置设加压泵站或减压设施。

2、配水管道、管网布置

本项目为县城供水改扩建项目,配水管网布置成树枝状管网及环状。城区配水管网沿城区街道一侧人行道上布置,新区由配水管网按照城市发展规划,亦在道路一侧布置。

5.3.2管材选择

管材选择应符合《生活饮用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并具有足够的强度,水密性好,接口连接可靠,施工方便,内壁光滑,耐腐蚀,综合价格合理等条件。经比较分析,PE管卫生无毒,在使用过程中不结垢,不滋生藻类和其它微生物,不会对水质产生二次污染,耐腐蚀,其管内壁光滑,流动阻力小,输水能力高,使用寿命长,具有抗冲切能力强,重量轻,装运方便等优点,同时在考虑了设计内径、设计内水压力、敷设方式、外部荷载、地形、地质施工和材料供应的条件下,通过结构计算和技术经济比较,因此本次采用PE 管管材。

1、PE管材、管件要求

本设计管材、管件的规格、品种、公差、物理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质量标准的规定,并应有质量合格证。规格及品种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1)管材、管件的颜色应一致、无色泽不均及分解变色现象。管材的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无裂口、无明显的痕纹和凹陷。

(2)管材不得有异向弯曲,直线度公差应小于3‰。

(3)管件应完整无损、浇口、溢边应修平整,内外表面光滑、无明显裂纹。

(4)粘结剂宜于管材配套,其卫生性能,不得影响生活饮用水水质。粘接接头的剪切强度不得小于5MPa。不同型号的粘接剂不得混用,粘接剂含有块状、絮状物或分层时都不得使用。管材、管件、粘接剂存放18个月后,使用前应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检验。

(5)柔性接口密封圈应用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加工,不得采用再生橡胶、塑料及橡塑材料加工。橡胶密封圈应模压或挤压成型,截面形状符合设计要求,每个橡胶圈上不得多于两个接头。

2、管道堆放、起吊和下管

聚乙烯管道应成捆绑扎运输,管件不应散装运输。在搬运时应轻起、轻放,避免遭受剧烈撞击及尖锐物品的擦、划、碰触。更不允许抛、摔、滚、拖、烈日爆晒、寒冷地区和严寒冬季尤应特别注意。

(1)存放管材、配件的地面应平整,不得散布有石块等坚硬物,用支垫物支垫时,其宽度不应小于75mm,间距不大于1m,外悬端部不大于0.5m,叠置高度不大于1.5m,承口与插口交替平行堆放,不得长期堆放在露天场所,应远离热源、通风良好、温度不高于40℃的库房内堆放。

(2)粘接剂及丙酮等清洁剂、均属易燃品,在运输、存放、使用时应远离火源、防止火灾,粘接剂的溶剂易燥结、挥发,应随存随用。

(3)管道下管时,应精心操作,搬运过程中要求轻起轻落,不要

硌、碰、摔、划伤,因为PE管道的特性是切口反应敏感,若在搬运过程中遭受了局部损伤,当他投入运营时,将迅速从局部划伤、损伤部位扩大破裂。管材在吊运及放下管沟内时,应采用可靠的软带吊具,平稳下沟,不得与沟壁或沟底激烈碰撞。

5.3.3管径、管道工作压力的确定

1、管径计算

设计管道供水流量,按照设计供水标准,分别计算出了各供水点的需水流量,由下向上计算各级管道的设计流量,各供水点的自由水头,最低不小于10m。

经济管径的计算采用公式为:

D=1.13(Q/V0)1/2

式中:D---经济管径(管内径m)

Q---设计流量(m3/s)

V0---经济流速,取值为0.6m/s。

2、管道水头损失计算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

管网沿程水头损失计算,采用经验公式:

H f=i?L(m)

式中:H f--沿程水头损失(m)

L--计算段管道长度(m)

i--单位管长水头损失

单位管长水头损失,i值采用下式计算:

PE塑料管i值的计算采用公式:

i=0.001*Q1.774/d4.774

式中:Q--管段计算流量(m3/s)

d--管道内径(m)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

PE管道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入。

管道累计水头损失的计算为:

H j=1.1H f

式中:H j--累计水头损失

H f--沿程水头

经计算,管径取DN160~110,管材压力等级按最大静水头的1.5倍选用。本次设计选用的管材压力等级为1.25MPa。(详见表5-2)

表5-1某某县城供水扩建项目管网明细表

5.3.4土方开挖、管道基础

1、管道沟槽土方开挖

本工程按无地下水的天然湿土开挖设计,沟槽断面形式为直槽式,施工中按1:0.05的微坡开挖。当遇雨季或流砂、填杂土时采取降水、

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方案

)))))))) 一、概述 将漏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城市供水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城镇供水管网系统中的漏损率普遍在15~2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供水系统的实际漏损率在20%以上。管网的泄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展供水管网的分区装表计量技术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互联网,将大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已经成为供水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系统架构 1:控制及测量传感器层 通过电磁式水表、电磁流量计及压力变送器等采集终端和无线网络在线实时感知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建立完整的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和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实时采集和监控,最终实现漏损控制。:数据采集显示层2 现场工程可根据确定的传感器,选择上海辉度Modbus-RTU总线采集控制IO卡,同时根据智慧监控系统的现场要求,可以选配多台现场显示人机界面,如:WTH207A(ARM9内核7寸人机界面),WTH407A(工业7寸安卓人机界面)用于采集数据显示及用户信息输入。现场设备的每个传感器都可以直接连接到WTD系列采集控制IO卡,实时快速采集控制每个对象数据,然后所有的WTD产品通过标准的RS485通信接口,利人机界面进行数据交互。总线通信协议与 WTH207A/WTH407A用Modbus-RTU:数据通信网络层3 通信网络层由各种网络方式负责把人机界面采集到的各个变电站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同时也会根据云平台的指令传递及控制现场人机界面或采集控制卡,从而采集控制所有的感知层传感器。网络通信方式有:有线以太网、2G/GPRS、3G、等。NBIOTROLA4G、、 本系统由于现场端只涉及水务参数的采集及控制,不涉及音频视频等传输,网络通信方式。所以使用了2G))))))))). ))))))))

项目智慧水务实施方案

智慧水务 为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和工程管理水平,加强主要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流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智慧水务的应用范围,本工程设计要达到工程信息的采集实时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工程控制自动化、信息共享阳光化,构建智慧水务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6.3 智慧水务 6.3.1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遵循安全性、可靠性、规范性、先进性、可扩充性等原则。 (1)注重可行性,着眼合理性,综合利用上游水源及再生水资源,对水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 (2)贯彻节能的原则,以先进、适用、合理、经济为原则,降低管理成本,改善管理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相接合,提高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6.3.2设计目标 建设一套智能的、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监测子系统采集XXX蓄滞洪区,XXX河蓄涝区,XXX河流域,XXX河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的基础数据,作为监督、调度和管理的业务支撑。通过通讯传输子系统将所采集信息传输至综合管理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在综合管理中心搭建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为水资源调度、水环境管理、防洪决策管理提供执行平台。可实现区域模块化,未来作为XXX河、XXX河XXX段的智慧水务模块,随时可

接入XXX区水务监督智能系统。 6.3.3系统整体架构 本工程智慧水务系统主要分五个部分建设。 (1)数据监测子系统:主要由现场各种监测设备、仪表探头组成,达到“水情、水质、水文、设备工况、视频监控”全面检测的要求。XXX河流域的数据监测内容 在XXX河项目中单独建设。 (2)通讯传输子系统:主要通过自建光纤连接各个数据采集前端设备,将数据传输至综合管理中心。 (3)智慧水务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GIS模拟仿真平台、服务器等软硬件设施。 (4)智慧应用: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子系统、水环境管理子系统、工程运行管理子系统、防洪排涝调度子系统、手机APP应用系统等用户应用体系。XXX河的功能 应用与XXX河项目的功能应用相互融合,将两个项目的智慧水务建设成一个区 域性的服务管理平台。 (5)视频会商系统:会商系统与智慧水务管理平台相互独立建设, 主要实现与上级调度进行视频会议、调度指挥、远程培训的功能。 6.3.4设计内容 6.3.4.1数据监测子系统 (1)水情监测:

“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案 XX“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案 2012年12月 目录智慧水务的概念及建设背景智慧水务的建设意义建设思路及方案承建智 慧水务的SWOT分析政府给予的支持 一、智慧水务的概念及建设背景 1.1智慧水务的概念 1.1智慧水务的概念智慧水务是指将传统水利与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以提高水务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具有三方面特征:一是水利感知的智慧,充分利用现代传感技术,实现对自然界水体的全面准确实时监测,形成强大的水利物联网;二是水利业务的智慧,充分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传统水利水务的全领域进行智能化管理,切实提高水利水务建设和管理水平;三是水利人的智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水利更好地为人类生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支撑保障,促进水务一体化,并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传媒技术,将这种支撑保障和水利水务的科技文化为社会公众提供定制服务。我们对智慧水务的理解: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无线网络和软硬件,聚合各类社会信息,为政府、企业、市民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化服务,实现无所不能、可为感知的绿色智能水务。 一、智慧水务的概念及建设背景 1.2建设背景――政策背景 1.2建设背景――政策背景十八大报告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民生五位一体发展,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

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案

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案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 案”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https://www.doczj.com/doc/1a14516950.html,的支持! 1 智慧水务项目建设方案 2 目录 一、概 述 . ............................................................... . (4) 1.1 建设背 景: . .............................................................. . (4) 1.2 企业运营存在的问 题: . .............................................................. .. (4) 1 1.3 企业运营需求分 析: . .............................................................. .. (5) 二、支持技 术 . ............................................................... .. (5)

2.1 3S技 术 . ............................................................... . (5) 2.2 物联网技 术 . ............................................................... . (6) 2.3 富客户端技 术 . ............................................................... . (7) 2.4动互联网技 术 . ............................................................... .. (7) 三、系统建设目 标 . ............................................................... (7) 四、总体设 2 计 . ............................................................... .. (8) 五、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内 容 . ............................................................... .. (9) 5.1智慧水务运营数据中

某项目智慧水务实施方案

某项目智慧水务实施方案

智慧水务 为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和工程管理水平,加强主要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流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智慧水务的应用范围,本工程设计要达到工程信息的采集实时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工程控制自动化、信息共享阳光化,构建智慧水务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6.3 智慧水务 6.3.1设计原则 本次设计遵循安全性、可靠性、规范性、先进性、可扩充性等原则。 (1)注重可行性,着眼合理性,综合利用上游水源及再生水资源,对水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 (2)贯彻节能的原则,以先进、适用、合理、经济为原则,降低管理成本,改善管理环境,提升管理水平,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业务应用相接合,提高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6.3.2设计目标 建设一套智能的、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数据监测子系统采集XXX蓄滞洪区,XXX河蓄涝区,XXX河流域,XXX河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的基础数据,作为监督、调度和管理的业务支撑。通过通讯传输子系统将所采集信息传输至综合管理中心进行数据管理。在综合管理中心搭建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为水资源调度、水环境管理、防洪决策管理提供执行平台。可实现区域模块化,未来作为XXX河、XXX河XXX 段的智慧水务模块,随时可接入XXX区水务监督智能系统。 6.3.3系统整体架构 本工程智慧水务系统主要分五个部分建设。 (1)数据监测子系统:主要由现场各种监测设备、仪表探头组成,达到“水情、水质、水文、设备工况、视频监控”全面检测的要求。XXX河流域的数据监 测内容在XXX河项目中单独建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