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起源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起源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起源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起源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起源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慕尼黑啤酒节(TheMunichOktoberfest)又称“十月节”(Oktoberfest),起源于1810年10月12日,因在这个节日期间主要的饮料是啤酒,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啤酒节。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持续两周,到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为止,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

慕尼黑啤酒节与英国伦敦啤酒节、美国丹佛啤酒节并称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节在一个叫做“Theresienwiese”的地方,巴伐利亚方言简称为“Wiesen”,意为牧场。每年大约有六百万人参与其中。

历史沿革

从1810年到2009年为止,慕尼黑啤酒节有176年的历史。其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停办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停办7年。自1946年以来节日规模越办越大,从而真正成了一个盛大的民间节日。

诞生起源

1810年10月12日,巴伐利亚的王储路德维希与萨克森王国的特蕾泽·夏洛特·露易丝公主举行盛大的婚礼。王储的父亲约瑟夫决定为他儿子的婚礼举行为期两天的庆祝活动。为了表示国王对其臣民的恩典,在这两天的活动中,在慕尼黑有4个地方向全体平民免费供应饭菜和饮料。王国的骑兵卫队还在慕尼黑西南的一个大草坪上举行赛马活动和射击比赛,以示助兴。为了纪念这个节日,参赛的官兵请求国王用新娘特蕾泽的名字来命名这个草坪,从那时起这个草坪就叫“特蕾泽”草地。由于庆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人们建议1811年再搞一次全民性的活动。以后就每年举办一次。这就是十月节的起源。

早期变迁

1813年,因拿破仑入侵,十月节第一次被迫取消,外患平息后,十月节得以恢复,规模也不断扩大,除了赛马比赛以外还加入了攀岩,保龄球,秋千等项目。

1818年十月节的会场上架设了第一架旋转木马。除此以外也增添了其他供下层市民娱乐的项目,比如抽奖摊就就吸引了不少人参与,奖品多是陶瓷器,银器,首饰等。

1819年开始慕尼黑市政府接管了十月节,十月节成为了每年一度的固定传统。1850年一座高20米的巴伐利亚神像亮相在特雷西娅草坪上,3年之后一座罗马众神庙也落成在巴伐利亚神像下。之后几年十月节数次被迫取消,如1854年和1873年的霍乱,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年的德法战争。

固定成型

19世纪末慕尼黑十月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世界知名民俗节日。十月节的时间也逐渐延长,并且改到了阳光明媚,天气相对暖和的九月,“十月节”变成了仅有最后的一个周末在十月的节日。

1880年起市政府颁发了十月节上销售啤酒的许可,1881年第一家啤酒酿造商落户十月节,是夜,400余家摊位灯火通明,照亮了整个夜空。为了增加座位,并加入乐队演奏,啤酒商们将小型啤酒屋改建成了大型啤酒帐篷,越来越多的马戏团和游乐场经营商前来为啤酒节助兴。

1910年是啤酒节100周岁的华诞,当年人们总共喝掉了120万升啤酒。当时最大的啤酒帐篷中同时接待了一万两千多人。

开幕仪式

每逢十月节开幕那天,要举行盛大的开幕式和由各大啤酒厂组织的五彩缤纷的游行。开幕式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大帐篷里由慕尼黑市市长主持。中午12时,在12响礼炮声和音乐声中,市长用一柄木槌把黄铜龙头敲进一个大啤酒桶内,然后拧开龙头,把啤酒放出来,盛在特制的大啤酒杯中。市长饮下这第一杯,著名的十月节便正式开始了。

盛装巡游

每年啤酒节的第一个周日,来自全德国各个州的人们穿上富有特色的民族服装,演奏音乐,浩浩荡荡的穿过慕尼黑的市中心,最后来到啤酒节的现场Theresienwiese。

人们把自己打扮成古代衣着考究的贵族公爵,身披绫罗绸缎的王妃贵妇,驾着鲜花装扮的古典马车,也有不少人很朴实的穿着农民过节穿的衣服。参加的人从老到少,有家庭妇女,中学生,连幼儿园小朋友都有。扮演的人物也是丰富多彩,有阿尔卑斯山下的牧童,莱茵河畔的磨房主,到科隆教堂的修女,北德普鲁士的老翁。

节日现状

逛十月节不用买门票,但是,每个游乐节目都要买入场券。而啤酒价格也逐年上涨,但游客每年仍在增加。在十月节期间,啤酒和肉鸡的销售量数目惊人。1981年有游客620万,共喝掉420万升啤酒。1984年游客增加到700万,喝掉了500万升啤酒,食用了66万只鸡。

当前每年的数量维持在600万左右。其中很多游客都来自外国,主要来自意大利,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近些年来,啤酒节上新增了传统服饰游行,很多游客都穿上传统的皮裤和紧身连衣裙盛装加入到游行队伍。每届啤酒节要消费约600万升啤酒、50万只鸡、100头牛,同时为慕尼黑带来8.3亿欧元的收入。

啤酒节上酗酒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避免啤酒节变成闹哄哄的酒鬼节,为了让啤酒节保持其传统气氛,让老人和小孩也可以参与其中,2005年活动主办者提出了“安静的啤酒节”的口号,规定啤酒馆的经营者在晚上六点之前只能演奏传统的吹奏乐,音乐的分贝不得超过85分贝,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演奏流行音乐和打击乐器。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起源 二战以后,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和微观经济学 ( Microeconomics )。Macro 来自希腊语,原意为“大” “宏大”,与Micro “微小相对应。宏观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以国名经济整体为研究对象 2、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 3、以市场机制有缺陷、政府可以弥补不足为前提 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和完全信息,认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能够自我调节以实现市场的最优配置。而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 是有缺陷的,但政府有能力运用这只“看的见的手”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4、要解决的是资源利用的问题 微观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厂商从要素市场上获得生产要素,生产出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由此,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而宏观是以国民收入( NI)决定为核心,研究现有资源为充分利用的原因和实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等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5、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的中心内容是价格决定理论,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市场理论。而宏观的中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包括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就业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 1、宏观经济学历经的三个阶段 萌芽:17 世纪中叶到凯恩斯的《通论》发表以前——没有与微观严格的区分开来建立:《通论》发表至20 世纪70 年代——形成了完善的宏观经济体系发展:从20 世纪70 年代至今——由于凯恩斯主义无法解释“滞涨”现象,出现了以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宏观经济理论<经济滞涨——指经济萧条(失业)与通货 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 2、创始人: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 重农主义学派代表人:弗朗索瓦·魁奈( F.Quesnay) 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亚当·斯密( Adam Smith )——提出《国富论》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 David Ricardo) 马歇尔将古典经济学和边际效用论结合起来形成:新古典经济学(以充分就业为 前提,着力于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 1922-1933 年的经济危机,凯恩斯对传统经济学彻底否定,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现代宏 观经济学诞生

服装的五大起源学说

服装的五大起源学说 人类早期是不穿衣服的,但为什么到了后期要穿衣服呢?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观点都不尽相同,说法不一。归结起来,主要有适应环境说、装饰美化说、遮掩羞涩说、吸引异性说、宗教信仰说等几种。 适应环境说 主张这一派观点的学者认为,服装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身体的需要,是人类起码的生活需要。我们的祖先历经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衣着,并逐步完善起来。穿衣是为了能够抵御寒冷和潮湿的天气,同时又大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在距今约5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是不穿衣服的。到了旧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随着生产技术的逐渐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得到增强,在距今约180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山顶洞人开始使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学会用骨头做成的针和兽筋或皮条做成的线,将一块块兽皮缝合起来,制成衣服,可以有效地防抵御寒风雨雪的侵袭,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止爬虫或蚊子的叮咬,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

装饰美化说主张这一派观点的学者认为,服装是为了装饰美化人体的需要而产生的。他们认为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是不懂得穿衣的,也不需要用衣服来保护身体。因为至今还有一些民族过着原始生活,他们不穿衣服,但懂得装饰自己。他们通过涂粉、纹身、披挂兽皮、兽骨、树叶等来装饰自己。对原始人来说,装饰是他们的第一需要,保护是第二需要,是开化以后的事情。 人类起源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猿人、古人、新人在几十万年的漫长岁月中是不穿衣服的。后来在气候潮湿严寒地区也出现了人类,他们同样不穿衣服。达尔文曾经对不畏严寒融雪于皮肤的土著民族进行观察,对其自身的抗寒能力表示异常惊讶。然而,在大多数原始民族中,有不穿衣服的民族,而绝对没有不装饰的民族。有人做过研究,发现年幼的孩子对装饰的快感比展露的羞涩之感发展得更早些。小孩子对于装饰物表现出来的兴趣往往是自发的、先天的,而对于遮羞的需要却是在成人环境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是被动的、后天的。 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爱美的观念,懂得用各种方法来装饰自己。装饰形式分为肉体和外表两种。肉体装饰包括对人体的各种“体塑”,外表的装饰包括服装或其他各种装饰物。这两种装饰形式有着某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如耳环或鼻环就是体塑和饰物附贴两者的结合,现代女子使用腰带紧束腰部使其纤细,也是同样的道理。而我国古代女子的缠足则属于改形装饰。 常用的肉体装饰主要有结疤、纹身、涂粉、残毁、改形等几种。

青岛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的异同-广东工业大学会展导论课程论文

青岛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的异同 摘要:慕尼黑啤酒节(The Munich Oktoberfest)原名“十月节”,起源1810年10月12日,因在这个节日期间主要的饮料是啤酒,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啤酒节。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持续两周,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也是世界三大啤酒节之一。 青岛国际啤酒节起源于1991年,每年在青岛的黄金旅游季节8月的第二个周末开幕,为期16天,是以啤酒为媒介,融经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是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自举办以来,历届都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啤酒厂家参加,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达百余万人。 本文将就青岛啤酒节与慕尼黑啤酒节进行比较。 关键词:青岛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节异同 目录 一、异 1、起源时间 2、主要举办目的 3、对参节啤酒的要求 4、群众参与活动和舞台表演的差异。 5、两种节庆运作中管理的规范化差异。 二、同 1、均有浓厚热烈的节日气氛 2、均有良好的产业优势 3、均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青岛啤酒节对比慕尼黑啤酒节应有的"个性化"发展方式分析 1.强化传统 2.固定节日举行日期 3.取消分会场, 4、“零门槛”也能带来高收益

一、异 1、起源时间 慕尼黑啤酒节起源于1810年,距今已有202年的历史,历史上,除因战争和霍乱中断外,慕尼黑啤酒节已整整举办了179届了。而青岛啤酒节起源于1991年,截止至2012年共举办了22届,相对慕尼黑啤酒节还略显年轻。 2、主要举办目的 青岛啤酒节的举办以拉动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1990年前后,中国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青岛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第一个飞跃发展时期后,全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开始放缓,国内生产总产值增长率从以前的年均20%降至1989年的11%,1990年前三季度全市地方全民工业完成产值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03%,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仅为2.1%。当时国内许多城市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利用自身优势纷纷举办各类节会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借鉴外地经验,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发展全市经贸、旅游和对外交往,加速全方位开放步伐成为当务之急。1986年市旅游局首次向市政府提出举办青岛啤酒节的建议。1990年青岛市有关领导和市旅游局、青岛啤酒厂等部门提出利用青岛啤酒优势,举办青岛国际啤酒节,以促进全市的对外开放。以现在看来,青岛啤酒节则是近乎完美地完成了任务,调查显示,目前,啤酒节对青岛市经济贡献超过两个“黄金周”之和。 而慕尼黑啤酒节主要倾向于传统文化,从其可看起源可看出,第一届慕尼黑啤酒节即为1810年10月12日巴伐利亚的王储路德维希与萨克森王国的特蕾泽·夏洛特·露易丝公主举行的盛大婚礼,因此次庆典的欢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人们提议此后每年在相同的时间点举行类似的全民性活动。其次,从慕尼黑啤酒节上的活动亦可看出,节日的第一天上午,来自巴伐利亚、德国其他州以及奥地利、瑞士、法国的游行队伍聚集在一起,人们身穿艳丽多彩的民族服装及传统古装在慕尼黑市长及酒厂老板乘坐的富丽堂皇、花团锦簇的马车引领下,浩浩荡荡、威武雄壮地涌向黛丽丝草场。中午12时,随着礼炮12响,顿时鼓乐齐奏、彩旗飞扬、人声沸腾。市长在作简短致辞后,打开第一桶啤酒,啤酒节便在沸腾的欢呼声中揭开了序幕。这时身穿传统服装的啤酒女郎用单耳大酒杯将新鲜啤酒不断地送到迫不急待的饮客面前。许多身穿鹿皮短裤、背心等民族服装的巴伐利亚人手举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们逢人便高喊"干杯",气氛十分热闹。另一方面,慕尼黑啤酒节之所以闻名,不仅因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间狂欢

服装起源的问题

服装起源的问题,实际上是要探索人类何时穿衣和为什么要穿衣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到当时的整个环境恶劣,所以服装起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问题,这对于探寻服装的历史,理解服装的本质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我们今天的文明社会是从蒙昧野蛮的原始社会发展而来的,作为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服装,也应起源于那个遥远的远古时代。应该说,服装的创始与人类的起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由类人猿逐渐发展进化而来的,也就是说,类人猿在经过了漫长的一系列中间环节后才进化成人类,从而开始了人类的历史,也开始了服装的历史。人类第一次将树页,骨头等等佩带在身上的时候,在现在看来很简单,但是在哪个空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服装的定义不应该狭隘的就理解为现在的服装,在当时一片树叶已经可以理解为服装了, 服装的创始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这就是服装史,它的创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的裸体阶段。旧石器时代早期,在这期间,地球上经历了三次冰河期,猿人靠自身的体毛抵御寒冷,裸态生活了200多万年。这一阶段虽然没有任何关于衣物的现象出现,但却是服装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第二个阶段是原始衣物阶段,大约在40万年以前,地球上就出现了早期“智人”,他们使用石器进行劳动谋生。约在10万年前出现了属于现代人种的早期“智人”,也称为“旧人”,会制造基本的衣着和式样进步的简单工具。开始出现了饰物以装饰身体,这是服装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距今4万年至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衣物已相当发展;第三个阶段是纤维织物阶段。在第四纪冰期结束之后,“新人”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从依靠狩猎、采集的生活,进入到定居的农耕生活时代。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了纤维的制造(生产)与使用,从此揭开了人类纤维衣料的历史序幕,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发展历程。 1854年在瑞士湖底发现了距今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这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亚麻织物,在南土耳其发现了距今8千年前的毛织物残片,其经纬密度与今天的粗纺毛织物相同,说明了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相当发达。我国也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与服饰相关的纺轮、骨针、骨笄,纺坠等实物,还有不少纺织物残留痕迹。这些充分说明了人类在进入旧石器时代的农耕生活后,人类就开始穿用毛皮等制成的衣物,可以说,从4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衣服就诞生了,从此开始了服装史的谱写。 那么,何种原因导致了服装的起源,众说纷纭,还未形成定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一是保护说。其观点是服装的起源是人类为了适应气候环境(主要是御寒)或是为了保护身体不受伤害,而从长年累月的裸体生活中逐渐进化到用自然的或人工的物体来遮盖和包装身体;二是装饰说。其观点是服装的起因来自于人类想使自己更富有魅力,想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心理冲动,把服装的起因归结为人类很早就憧憬装饰自己。这其中包括护符说、象征说、审美说和性羞说等;三是遮羞说。其观点把服装起源归因于人类的道德感和性羞耻,这种观点很难被人接受。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观点,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片面性。一般认为,服装起源来自于保护说和装饰说的综合,至于遮羞说,实际上包含在装饰说之中。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新增价值 支出法:按购买者支出的货币金额汇总而成。GDP=C+I+G+(X-M) C:个人消费I:私人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 收入法要素收入法按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折旧+误差调整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本国或本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名义GDP用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计划需求=计划支出=计划产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但消费增长的幅度总是小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递减杜森贝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为从零点出发的直线。 棘轮效应:由于消费习惯,增加消费易,减少消费难 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弗里德曼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永久收入决定的。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异同(1)区别,前者偏重于储蓄动机,后者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未来收入(2)相同点①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消费支出变化很小,永久性收入变化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③临时性政府税收政策,消费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均衡国民收入概念: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与计划支出相等的收入 乘数理论的概念指某一影响国民收入因素的增减变化,引起的国民收入的数倍变化。 贴现率。这一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期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加预计净残值现值等于资本物品的价格。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技术装备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随社会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呈递减趋势。 产品市场均衡概念:产品市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IS曲线:投资储蓄曲线是指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收入与利率组合点的轨迹 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的。利率决定投资,进而决定国民收入,反方向。 货币需求: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流动偏好陷阱:利率越高,投机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很高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高,此时证券价格也很低,不会再下跌,而纷纷买进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很低时,人们认为证券价格不会再上升,而纷纷抛出,增加货币持有量。这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穷大,银行即使再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使利率下降。 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一时点上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均衡利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的利率 LM曲线的形成:货币需求和供给相等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函数:L= ky-hr 货币供给函数:m=M/P 均衡:L= m IS-LM模型概念: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各自均衡结合起来,达到一般均衡,称为IS-LM模型。 IS-LM动态分析:均衡与充分就业IS和LM交点同时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但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依靠市场力量无法实现,需要实行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有效需求原理:指市场有支付能力或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需求,是决定总就业水平的社会总需求。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起源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的起源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慕尼黑啤酒节(TheMunichOktoberfest)又称“十月节”(Oktoberfest),起源于1810年10月12日,因在这个节日期间主要的饮料是啤酒,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啤酒节。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持续两周,到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为止,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 慕尼黑啤酒节与英国伦敦啤酒节、美国丹佛啤酒节并称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节。慕尼黑啤酒节在一个叫做“Theresienwiese”的地方,巴伐利亚方言简称为“Wiesen”,意为牧场。每年大约有六百万人参与其中。 历史沿革 从1810年到2009年为止,慕尼黑啤酒节有176年的历史。其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停办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停办7年。自1946年以来节日规模越办越大,从而真正成了一个盛大的民间节日。 诞生起源 1810年10月12日,巴伐利亚的王储路德维希与萨克森王国的特蕾泽·夏洛特·露易丝公主举行盛大的婚礼。王储的父亲约瑟夫决定为他儿子的婚礼举行为期两天的庆祝活动。为了表示国王对其臣民的恩典,在这两天的活动中,在慕尼黑有4个地方向全体平民免费供应饭菜和饮料。王国的骑兵卫队还在慕尼黑西南的一个大草坪上举行赛马活动和射击比赛,以示助兴。为了纪念这个节日,参赛的官兵请求国王用新娘特蕾泽的名字来命名这个草坪,从那时起这个草坪就叫“特蕾泽”草地。由于庆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人们建议1811年再搞一次全民性的活动。以后就每年举办一次。这就是十月节的起源。 早期变迁 1813年,因拿破仑入侵,十月节第一次被迫取消,外患平息后,十月节得以恢复,规模也不断扩大,除了赛马比赛以外还加入了攀岩,保龄球,秋千等项目。 1818年十月节的会场上架设了第一架旋转木马。除此以外也增添了其他供下层市民娱乐的项目,比如抽奖摊就就吸引了不少人参与,奖品多是陶瓷器,银器,首饰等。 1819年开始慕尼黑市政府接管了十月节,十月节成为了每年一度的固定传统。1850年一座高20米的巴伐利亚神像亮相在特雷西娅草坪上,3年之后一座罗马众神庙也落成在巴伐利亚神像下。之后几年十月节数次被迫取消,如1854年和1873年的霍乱,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年的德法战争。 固定成型 19世纪末慕尼黑十月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世界知名民俗节日。十月节的时间也逐渐延长,并且改到了阳光明媚,天气相对暖和的九月,“十月节”变成了仅有最后的一个周末在十月的节日。 1880年起市政府颁发了十月节上销售啤酒的许可,1881年第一家啤酒酿造商落户十月节,是夜,400余家摊位灯火通明,照亮了整个夜空。为了增加座位,并加入乐队演奏,啤酒商们将小型啤酒屋改建成了大型啤酒帐篷,越来越多的马戏团和游乐场经营商前来为啤酒节助兴。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 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 ;GNP ;GDP 缩减指数;CPI ;PPI ;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 ;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 )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 、B 、C 三个厂商,A 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 、C 和消费者。其中B 买A 的产出200美元,C 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 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 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 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 为多少; (3)如果只有C 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 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 是多大; (2)投资I 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 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3.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2 5.02k k k f y -==,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 (1)使经济达到稳态均衡时的k 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服装的起源与发展

服装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服饰起源的原因,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有三说:御寒防暑说,羞耻说,服饰和美观说。这在中外古代文献中和考古发掘中有文字记载和出土实物作证明。 中国古代典籍《礼记•礼运篇》记载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未有见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这一说法就是御寒防暑说。这里所说的“昔者”,即人类服饰起源的时间,当在人类脱离了动物境界的猿人时期,距今约五、六十万年。这一时期,人类从事渔猎,采集等工作,冬天将猎获的兽皮来遮盖保护身体以御寒保暖,夏天则裸体或以树叶、兽皮遮掩阳光免受炎热。这可以说是人类最原始的服饰雏形了。 至于西方的古文献记载,则有基督教的《圣经》。《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有一则故事,说是上帝耶和华创造了天地万物之后,又用泥土造了亚当和夏娃两个人,亚当是男性,夏娃是女性,他们结成夫妻。两人在蛇的引诱下,偷吃了伊甸园中生命树上的果子,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裸体,为了遮盖,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造了裙子。耶和华神无奈之下,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这一传说在西方很流行,这就是服饰起源的羞耻论。在该论,这已是人类有群婚向对偶婚发展的过程中,才具备的羞耻心理,这也是人类伦理意识的最初觉醒。在服饰起源的时间上,要晚于御寒防暑说。 有意思的是,东西方古老的服饰起源说,都先说到裙子,也就是裹腰的兽皮或树叶,这说明人类下装的出现早于上装。至于有裙子发展到裤子,那是以后游牧民族为便于骑马射猎而发明的。 事实上,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已是把御寒防暑说于遮羞说结合在一起来讲人类服饰起源的,这在古代名称上就看的很清楚。现在农村人还讲服装为“衣裳”,我们不要笑话人家土气,“衣裳”一词还是古汉语呢!古人说:“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赏,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最近,“五一”黄金周期间,中央电视台10频道科学教育栏目有一档节目叫“祖先爱美”,其中有一辑叫“我们的祖先穿什么?”就形象的解说了人类的祖先由裹兽皮、编草裙到发明骨针,用骨针缝制上衣下裳的过程。节目里说到,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遗址中,就发现了骨针,这说明我国在一、二万年以前,就可以使用骨针来缝制衣服了。更晚一点,人类发明了石头陶制的纺轮,磨制骨针技术进一步提高,人类开始用植物纤维和蚕丝来纺成线和织成布帛,使衣服的原料上进了一步,也就使服饰更加完备和丰富多彩了。节目中还说到,我国甘肃出土的七千年前辛店时期的彩陶陶绘中,就有了上衣下裳或衣裳相连的形制;上衣的形制也更为完善,已经有了衣领和衣袖。由于领子和袖子对衣服的提携与统领作用,于是人们把群体中的具有权威性的带头人称作“领袖”。可见服饰的形制对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辛店服饰已很合体,显示出了舞蹈者的优雅舞姿,服饰对人体美化,已经一目了然。关于服饰的起源,我们可以小结为三点认识: 1. 人类服饰的发生与起源有着久远的历史,并且与人类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里的发展紧密相联。 2. 人类服饰从产生之日起,就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 3. 人类服饰的原始形制,即上衣下裳或衣裳相连的形制,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大多数民族至今沿袭的服饰的基本形制。今日的服装设计不管怎么变化创新,不管怎么时髦流行,总不能跳出这样上衣下裳或衣裳相连的基本形制,这是由人体本身的自然形态所决定了的。我们搞服装设计千万不要在服饰基本形制上做反科学的盲目突破。 关于服饰的发展,其发展原因无非是两方面:一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二是人类社会

德国啤酒文化分析

德国啤酒文化分析 摘要:德国是啤酒王国,这便是只要一提到啤酒,就会使人自然联想起德国的原因。事实上也是如此,自从亚洲人开始饮用啤酒起,德国风味的啤酒就是主导。世界上啤酒消耗量最大的国家是德国,德国人非常爱喝啤酒,因此这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啤酒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说和各种酿造方法。德国的啤酒文化也和德意志民族性格息息相关。 一、德国的啤酒的悠久历史 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德国啤酒只能以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制作,所以近五百年来德国啤酒即成为了所谓纯正啤酒的代名词。今日的德国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境内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种类高达五千多种,而根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国人更热爱啤酒的民族了!特别是在每年慕尼黑啤酒节(Oktoberfest)期间竟可消耗高达六百万公升的啤酒。多年来经德国人培养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今天的德国是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境内的啤酒厂约有一千三百家,生产的各式啤酒高达五千多种,而根据官方统计,一个德国人每年平均喝掉138公升啤酒,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德国人更爱喝啤酒的民族了!而因此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啤酒,从过去到现在以及未来,将一直渗透在德意志文化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二、德国啤酒的特色 啤酒被称作”液体面包”,是德国人最爱喝的饮料,每年每人的消费量平均在130公升左右。德国啤酒的品种极其繁多,主要是因为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生产的当地啤酒。大致上德国啤酒可以分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和无酒精啤酒这六大类。 德国啤酒大体分六大类:白啤酒(即小麦啤酒)、黑啤酒、清啤酒、出口啤酒、科什啤酒和无酒精啤酒。在德国北部,人们喜欢喝熟啤酒,南部则偏爱淡啤酒、黑啤酒、小麦啤酒和无苦味的啤酒,可任何品牌的啤酒在小酒馆、啤酒花园和饭店里都占有一席之地。啤酒已成为德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以其高品质而世界扬名。 三、啤酒节与德国 1810年的十月,为了庆祝巴伐利亚的路德维格王子和萨克森国的希尔斯公主的婚礼而举行德国啤酒节的盛大庆典。自那以后,十月啤酒节就作为巴伐利亚的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保留下来。每年从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人们倾巢而出,亲朋好友相伴,恋人情相依,欢聚在一起,喝着自制的鲜酿啤酒,吃着德国独有的各式各样的香肠和面包,其间乐队身着民族服装穿梭于人群之中,娴熟地演奏轻松欢快的乐曲。 说起德国的啤酒节,不得不提一下德国“啤酒之都”——慕尼黑 慕尼黑每年秋季都会举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啤酒节——十月庆典。来自世界各

世界古国服装文明的发展起源历史

穿衣服是人类的天性特征,是大多数人类社会的一个特点。人类学家相信很早的时候人们就用改编成的兽皮和植被覆盖保护自己,不受冷,热和雨水的影响,尤其是作为人类需要面对恶劣的气候条件是;另外,衣服可能已经被发明首先用于其他目的,如魔术,装饰,或祭祀等等,后来发现实际。服装和纺织品人类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反映了文明的材料以及技术,和悠久的服装文化。 在石器时代晚期衣服定义为毡或纤维,纺制成纱,经过服装贸易针织或梭织面料,纺织品,出现在了中东。从远古时代到今天,纺织品的生产方法不断发展,纺织品的选择也越来越多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根据对历史服装和纺织品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代表性的纺织品和他们在艺术等等上的成就艺术来源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服装面料,工具和成品服装由古至今形成了世界独特的服装文化。 史前发展 人类第一次制造使用衣物被认为发生在约10万年前。早期采用纤维粗麻等。然而另一项遗传分析表明,可能有分歧,107万年前发掘的证据表明,人类在这个时候左右开始穿衣服。这些估计日期之前,第一个已知的人类从非洲出走,虽然不知道那时候人类是否已经开始穿衣。 最初制造的衣服 史前纺织品和服装生产的发展情况,一直受到了一些学术专家研究,自20世纪后期。这些来源已经帮助这些史前的发展提供一个连贯的历史。有证据表明,人类可能已经早在10万至50万年前开始穿衣服。 可能最早的缝衣针出现在40000年前左右。最早的明确的例子源于针梭鲁特文化,从公元前19000年到公元前15000年在法国就已经存在。已发现的最早的色织亚麻纤维在格鲁吉亚共和国,可追溯到36,000 BP 史前时代的洞穴。 在稍后的日期(25000年) 出现了金星俑描绘的服装。那些来自西欧的装饰着篮帽或帽,戴在腰间的皮带,吊带布裹住身体正上方的乳房。东欧俑穿皮带,低悬的臀部,有时串裙。 考古学家已经发现了同一时期的文物,似乎已被用于在纺织艺术:净计,主轴针编织棒(公元前5000年) 。 古代纺织品和服装 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纺织,尚存的例子是N?lebinding ,另一个早期的纺织方法,从公元前6500年的日期。我们所知的古代纺织品和服装已在最近的过去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扩大。中东和中国的干旱边缘发掘了许多非常早期的样品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早期开发的纺织品在印度次大陆,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其他潮湿的世界各地仍不清楚。在欧亚大陆北部泥炭沼泽也可以很好地保持纺织品。 早期梭织服装往往是织机宽度搭着捆绑,或固定在原位纺织而成的。 古代中东 已知最早的无纺布纺织品在中东可能是用来包裹死尸,在新石器时代站点恰塔霍裕克在安纳托利亚,炭化到c火灾和放射性碳日期出土织物。有证据显示,亚麻种植,从公元前8000年在中东就已经出现,但羊的繁殖与毛茸茸的羊毛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

《会展经典案例分析》考题范围与参考答案

《会展经典案例分析》考题范围与参考答案 考试须知:本考试为面试形式,要求考生进入考场时带准考证或身份证。考题分为理论题和案例题两个部分,每位考生在两个部分的题目中各选一题准备,考试时间为10分钟。 一、理论题部分(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关于大会展——“节、会、展、演、赛”的概念释义。 2002年昆明政府在首先提出了“节、庆、会、演、赛”的大会展概念。 节,是节庆(节事)活动的简称。中国的节庆大致分为5种模式。一、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二、国家规定的假日,如国庆节、教师节等;三、国际通用节,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四、名族节日,如火把节、摔跤节等;五、大会展范畴的节庆活动,这类活动常常民族节日融合起来,因此大会展中的节庆活动,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会,是会议的简称。会议是全球会展中最先关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的成熟程度相当突出。由此形成了不少以会议为特色的著名城市,如瑞士的日内瓦、苏黎世等。这些城市既是著名的国际会议召开地,又是重要的商业中心、旅游胜地。如中国的博鳌亚洲论坛,其典范的操办及其拓展,成为会展经济的范本。 展,是展览的简称。展览业是国际会展的主体,任何一个成功的会展,都是根据会展市场的需求确定的。中国展览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展览馆的数量已接近和超过世界展览业的大国——德国。 演,是演出活动的简称,各种演出活动是会展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文化和各种艺术融合到会展中,即增加了会展活动的文化内涵,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活动。 赛,是各种赛事的简称。各种赛事中,体育赛事的数量和种类最多。这些赛事,其实是会展活动的特殊显现,这些选定的特殊场所开展的各种赛事活动,是各类现代会展活动的一个趋势。 会展拥有独天得厚的商业资源和人气凝聚力,是举行各种节庆活动、演出、赛事的立项基础。这些活动之间相互关联的活动,不仅仅是会展经济的补充,而是会展经济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宏观经济学重点归纳

研究对象:某个经济体的整体经济状况和发展。 1 用什么指标来度量宏观经济状况? 1.1 国内生产总值(产出量) GDP定义:一个经济体在一段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计算: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从GDP角度衡量了相对于基年现期的物价指数,有了平减指数也可以计算通货膨胀率 1.2 消费者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产出量是否健康) CPI:消费者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CPI计算:固定篮子(选择商品和服务)→计算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选择基年→计算CPI,CPI=(目标年价格总和/基年价格总和)×100 通货膨胀率:(目标年CPI-基年CPI)/基年CPI×100% 1.3 失业率(产出量是否健康) 定义:失业者占劳动者的比率 总是有人失业的原因:摩擦性失业(完全不可避免,因为经济史波动的,这会造成劳动力在各行业或部门的转移,这种重新找工作需要时间);结构性失业(工作岗位不足以使每个人都有工作):最低工资法,工会,效率工资 2 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2.1 长期 2.1.1 生产和增长(长期中的两大主题) 经济能力体现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能力上,而这种能力取决于劳动生产率。Y=AF(K,N),其中A表示生产技术、制度文化等等,K资本(自然资源、

钱),N劳动者(数量、素质),F将资本和劳动者结合起来以生产的生产函数。在长期来讲,使经济增长可从构建有利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入手(产权保护,技术进步等等),也可从增加资本(引进投资等)和提高改善劳动力市场(提升教育,增加人口数量)等入手。除此以外,最重要的一个是以最优的方式去组织生产,也就是F。 2.1.2 储蓄和投资以及金融体系(影响生产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金融体系: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等的一组机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股市和债市,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和共同基金等,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 国民储蓄:S=私人储蓄(Y-T-C)+公共储蓄(T-G);投资I:用于扩大再生产而购买的生产要素;储蓄和投资的均衡分析:利率决定了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储蓄激励、投资激励和政府赤字均可调节可贷资金市场)。 现值: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管理:风险厌恶、保险市场、持有风险多元化、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取舍;资产评估:基本面分析、有效市场假设、市场非理性 2.1.3 货币与物价(货币的意义和影响) 货币:货币出现从根本上实现了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也使财富积累成为可能。货币的三大职能:支付、计价、价值储存。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通过将公众的活期存款贷出去,就在不改变活期存款前提下增加了通货,实现了货币创造,这种创造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货币乘数,即准备金率的倒数。(这里的货币指的是通货+活期存款,即不会产生收益的,定期存款应该与股票债券等归为一类,因为他们是有预期收益的资产)。 货币供给与需求:决定物价水平。古典二分法:长期经济中,真实利率控制可贷资金市场,真实工资控制劳动力市场,真实汇率控制外汇市场,一般价

德国的主要节假日

德国的主要节假日 国性节假日除圣诞节、复活节、元旦、国际劳动节、耶稣降临日、国庆日等之外,德国的主要民间与民俗节日有基尔周狂欢节、耶稣受难戏剧节、兰茨胡特君主的婚礼戏剧节、啤酒节、乡村节等。以上的几个节日都是举世闻名的。 德国全年法定节假日有:新年(1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耶酥开天节(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德国统一日(10月3日);忏悔节(11月);圣诞节(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节(每年9月最后一周 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颁布日(5月23日)。游客应注意,圣诞节,复活节前后两周勿访。 德国的节假日 1月1日至2日新年 1月6日主显节 3月29日至4月17日之间(复活节前的星期五)耶稣受难日 4月1日至20日之间复活节 4月30日至5月1日国际劳动节 5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 5月9日至28日之间(复活节40天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基督升天节 5月20日至6月5日之间圣灵降临节 6月17日民族团结日 11月18至20日祈祷与忏悔日 12月24日圣诞节前夕(下午休息) 12月25至26日圣诞节 此外,德国各州、各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其中突出的是巴伐利亚的狂欢节及德国中、南部的感恩节。 啤酒节 德国慕尼黑的啤酒节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民间节日。每年的啤酒节从9月中旬的第一个星期六开始,到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结束,一般历时16天左右。参加者往往达到六七百万人,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士,而且包括欧洲各国以及美国、日本的游客。 2004年德国重要的节假日 1月 1.1 Neujahr新年 1.6 Heilige Drei K?nige (katholisch) 三圣节,三王节(天主教) - 3 Weise aus dem Morgenland 来自东方的3个圣贤/ 智者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增长和波动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增长和波动。经济为什么会增长? 这叫趋势,经济为什么会波动?这叫周期。 所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流派都是围绕这两个进行展开,分别对应增长理论和周期理论。 经济为什么会增长? GDP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上所创造的增加值及财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快速上升,在2017年达到82.7万亿人民币,折合12.2万亿美元,占全球15%,排在美国之后,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美国去年创造的GDP约19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4%。中美两国GDP比重相加,占全球40%。而排名第三位的日本,大约只占5%,排名再往后的国 家所占比重更微乎其微。 世界部好国家GDP^E及所占全球比重 单位:万亿 一总爭一占比 从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年,中国年均实际GDP增速9.5%。如果加上价格因素,中国每年创造的名义GDP增速约12%至15%,即年均宏观资产回报率约13%左右。 也就是说,如果你投资的收益率低于13%,你就跑输了GDP。

那么,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 劳动力包括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资本包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产生的人力 资本、不动产资本、设备成本、厂房建造成本等;全要素生产率是指除了资本和劳动以外,有利于改善生产效率的要素,包括制度变革、技术创业、组织优化以及企业家精神等等。 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最主要原因。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年龄轻,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中国得以迅速发展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主要的制造业中心。 但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刘易斯拐点出现了。 刘易斯拐点是指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新增城市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的状态。 当下,中国越来越难以依靠劳动力的增长来驱动经济。因为人口的综合生 育率曲线呈现倒U型,即当工资水平较低时,生育率会比较高;当工资水平越来越高时,生育率就会降低。 所以,越发达的国家,女性生育意愿就会越低,老龄化越严重。例如,日 本一对夫妇只生1.4个孩子,开出租车的司机大都是60-70岁以上的老人。中 国现在的人均GDP是8800美元,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人均12600美元的数值。 所以,未来中国需要依靠人口的质量,而不是人口数量来驱动经济发展。 现在中国每年有数百万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毕业,而号称是世界第八大经 济体的韩国,仅有5000万人口。人口质量的优势,将会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 力。 经济为什么会波动? 虽然经济发展向上的力量非常惊人,但是经济周期向下的力量有时也具有

我眼中德国元素

1、德国人性格: 勤奋严谨: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的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尖嘴利爪的鹰,鹰的特性是勇猛。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传的。这都是德国民族性格的写照。 德国人的特点是勤奋、自信。严于律己的德国人很讲究形式和准时,公私事宜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并准时赴约。 守时守信:未经预先约定想与德国人会面,是办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迟约会或取消约会的话,一定要打电话通知对方。否则,不仅失礼,也被认为是对其的莫大侮辱。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开场合以及与人交往时,讲究举止端庄,对人敬重适度,事事循规蹈矩。 奔放热情:在业余生活中社交活动繁多。有招待会,鸡尾酒会,冷餐会,舞会等。此外,德国人酷爱旅游,尤其是在冬夏两季。旅游归来后,喜欢聚集到朋友家中,设宴洗尘。 民族自豪感:德国人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在德国旅游。第一个感觉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德国人出现在公。 俗话说:各地有各地风俗,德国当然也不例外。过去德国人把“作客”分为礼节性访问,告别访问、致谢访问、回访、就职访问、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后来有人还发现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两种。首次接触性的(这个可以闲扯) 待客之道:作客的最佳时间是晚上6点到6点半,或者是中午将近12点钟。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访者。在德国,用餐有很多规矩,像样的用餐总要先喝点开胃酒。不管是在饭店里还是在家里掌勺,德国人总爱来点苦味的开胃酒,所有客人认识后,大家先围在一起站着聊聊天,讲些无关紧要的和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美酒佳肴需要有良好的气氛。入席时,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帮助女的移动座椅。要将身子挺直、放松、双脚踏在地上,不要多动。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时,方可用餐。 德国人送礼比较实惠,送东西都有所缘由,如生日、订婚、结婚等。客人只带点小东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制作的东西。被喻为“小小礼物,滋吞友谊”的美号。 德国全年法定节假日:新年(1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耶酥开天节(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德国统一日(10月3日);忏悔节(11月);圣诞节(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节(每年9月最后一周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颁布日(5月23日)。游客应 2、德国的特产: 不锈钢刀: 科隆郊外的Solingen市是有名的产刀区。一优质钢才制成的刀具耐用持久,刀刃锋利,倍受推崇。不锈钢名牌为WMF。特产: 文具设计简洁、书写容易的Pelikan及Mont Blanc的墨水笔、lamy的原子笔是驰名海外的德国文具。 皮具: 持久耐用的德国皮具系列深受各界推崇。硬币包、钱包、手袋、旅行贷等各种款式的皮具品质都有保证。名牌有AlgTler、 G0ld Pfeil、 MCM及Bree等。 相机:莱卡相机是德国名牌,在法兰克富您同样能够选购到上品的Leica相机。

慕尼黑啤酒节

节啤慕尼黑酒1810,起源于(Oktoberfest)“十月节”慕尼黑啤酒节(The Munich Oktoberfest)又称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啤酒节。 日,因在这个节日期间主要的饮料是啤酒,10月12年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持续两周,到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为止,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慕尼黑啤酒节与英国伦敦啤酒节、美国丹佛啤酒节并称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节。慕”,”的地方,巴伐利亚方言简称为“WiesenTheresienwiese 尼黑啤酒节在一个叫做“意为牧场。每年大约有六百万人参与其中。诞生起源1810年10月12日,巴伐利亚的王储路德维希与萨克森王国的特蕾泽·夏洛特·露易丝公主举 行盛大的婚礼。王储的父亲约瑟夫决定为他儿子的婚礼举行为期两天的庆祝活动。为了表示国王 对其臣民的恩典,在这两天的活动中,在慕尼黑有4个地方向全体平民免费供应饭菜和饮料。 王国的骑兵卫队还在慕尼黑西南的一个大草坪上举行赛马活动和射击比赛,以示助兴。为了纪念 这个节日,参赛的官兵请求国王用新娘特蕾泽的名字来命名这个草坪,从那时起这个草坪就叫“特 蕾泽”草地。由于庆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人们建议1811年再搞一次全民性的活动。 以后就每年举办一次。这就是十月节的起源。 早期变迁 1813年,因拿破仑入侵,十月节第一次被迫取消,外患平息后,十月节得以恢复,规模也不断扩大,除了赛马比赛以外还加入了攀岩,保龄球,秋千等项目。1818年十月节的会场上架设了第 一架旋转木马。除此以外也增添了其他供下层市民娱乐的项目,比如抽奖摊就就吸引了不少人参与,奖品多是陶瓷器,银器,首饰等。 1819年开始慕尼黑市政府接管了十月节,十月节成为了每年一度的固定传统。1850年一座高 20米的巴伐利亚神像亮相在特雷西娅草坪上,3年之后一座罗马众神庙也落成在巴伐利亚神像下。之后几年十月节数次被迫取消,如1854年和1873年的霍乱,1866年的普奥战争,1870 年的德法战争。. 固定成型 19世纪末慕尼黑十月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世界知名民俗节日。十月节的时间也逐渐延长,并 变成了仅有最后的一个周末在十月的节日。十月节”且改到了阳光明媚,天气相对暖和的九月,“1880年起市政府颁发了十月节上销售啤酒的许可,1881年第一家啤酒酿造商落户十月节,是夜,400余家摊位灯火通明,照亮了整个夜空。为了增加座位,并加入乐队演奏,啤酒商们将小 型啤酒屋改建成了大型啤酒帐篷,越来越多的马戏团和游乐场经营商前来为啤酒节助兴。 1910年是啤酒节100周岁的华诞,当年人们总共喝掉了120万升啤酒。当时最大的啤酒帐篷中 同时接待了一万两千多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