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如何发挥法律服务务所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精品

最新-如何发挥法律服务务所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精品

最新-如何发挥法律服务务所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精品
最新-如何发挥法律服务务所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精品

如何发挥法律服务务所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农村稳,全局稳。

如今,党中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来说,既有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我市从八十年代初起就成立了乡镇法律服务所,而现在有的县留下来的在职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才五、六人,这些人大多都是九十年代招聘进来的,有的还当过村干,虽然文化不高,但也有一些经过自学拿到了中专或更高文凭的,现这些人在基层法律服务岗位上已锻炼了十多年,做的大多都是调解工作,刚到法律服务所上班时,这些人才二十来岁,是一个热血青年,可一眨眼现在就四十上下了。

在这十余年中,他们刻苦学习法律和业务知识,虚心拜能者为师,从知之甚少到慢慢熟悉,继而成长为一个上能为地方政府分忧解愁、下能为群众息纷解瘩的调解能手,而且与当地干部群众的关系处理的相当融洽,甚至连村里的小孩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这些人下去调解纠份,可以说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他们能很快理清纠份的症结,摸准火候,找准处理纠份的切入点,依情、依理、依法进行调解,不会激化矛盾,群众看着心里舒坦,首先就对他们前来化解矛盾充满了信心,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能具备这样良好的基础,真正成为一个群众信得过的调解员,这不是一年两载就可以练就的。

过去旧社会,“和事姥”是村里的“长褂先生”,带有一种讽刺意味。

而现在则不同了,“和事姥”是指年尊辈大受人尊敬的长者,他们上了一定年纪,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事有技巧,说话有份量,能服人服已,最容易让双方接受。

如果换上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去搞调解工(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作,虽然这些人充满朝气,有文化、又有文凭,可这些年轻人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工作,还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做调解工作肯定有点吃力,一时难以找到化解纠纷的切入点,再是大学生与基层群众的文化层次不同,很多群众还不会说普通话,都是一口方言,而这些年轻人说的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些没文化的人听不懂,只听见叽哩呱喳的,因有这些方言的障碍,就很难和群众说到一块去,再是有的中老年人还不愿与这些年轻人的调解人员亲近,无形中增加了调解的难度。

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改稿

汇报提纲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发改局涉农方面的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脱贫攻坚有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存在退出不精准、帮扶不扎实、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急于脱贫的心态较重,当年识别进入、当年宣布脱贫退出的问题,只寄希望财政托底、不注重扶贫扶志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了扶贫成效。 (二)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制约新农村发展的主因依然没有破除,农业生产成本加大,生产效益降低,农民种地纯收入较低,种地不赚钱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分散耕作为主,土地流转低,基本保持一家一户经营模式;三是务工变动频繁,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低,技能缺乏,外出打工很少有长期从事固定工作,只能从事一些边缘性的职业,干一些脏苦累的工作。四是基层缺乏年轻有文化的带头人才,农村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少数留守儿童,致使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缺乏活力,制约着政策在农村落地开花。 (三)现代特色农业起步较晚,尚处于起步打基础阶段。一是农产品产业链条不完善,特色产品在市场培育、推广、

加工、销售方面比较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给农户带来较大的种养风险。二是特色品牌开发和保护意识不够,虽然米脂县有不少特色农产品品牌,但并没有形成具备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优质品牌。三是农业生产规模小和分散化普遍存在,各地都在努力构建的“一村一品”工程,由于其规模小,农产品在影响力和知名度上无法打开市场,影响了销售,而销售不畅反过来又影响规模生产。四是农民素质和产品质量偏低,农民的文化水平及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许多农业技术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传统农产品所占比重较大,部分特色农业产品在化肥、农药及添加剂使用上有超标现象,影响了产品的绿色指数,制约了特色产品走向市场。 二、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抓住扶贫工作的关键。以产业扶贫为主,兜底扶贫为补充,全面落实“五个一批”措施。要对照贫困标准,精准识别出全县贫困户和贫困人数,做实建档立卡。明晰一般贫困户、绝对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致贫原因,针对性帮扶,达到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有保障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两个确保”目标,各项指标达到全面小康标准。 (二)推动新农村综合性建设,着力推进“富农民、绿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任务,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行动纲领。由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推进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说,生产发展是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指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指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这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途径。村容整洁是指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这是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的要求。管理民主是指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最新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张德江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

宗旨。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诚拥护,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 张德江书记明确的指示说: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群众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可编辑版】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建设规划 ××村新农村发展规划××村隶属于××市××区××镇,位于××市东北部近郊,距市中心12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750人;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06亩,山峦6000亩,村级道路20公里,其中7公里实现了油路化;有民营企业10户,年实现销售收入201X万元;农民主要从事果树、花卉、绒山羊等种养植业和汽车运输业,201X年农民纯收入达到4000元;村集体年收入可达到40万元。××村现有果园4000亩,年水果销售量200万公斤,年产值达到300万元;有杜鹃花日光温室150栋,占地面积300亩,年销售量达到80万株,实现销售额400万元人民币。具备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条件。××村距边境口岸12公里,距××机场20公里,距港口35公里,距××火车站12公里,距××高速公路17公里,三维交通十分便利;距沿江景观路直线距离3公里,距虎山长城10公里,距河口渡假区50公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交通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都市农业的大力发展,园艺型农业、示范型农业、观光型农业将是今后城市近郊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党的十六大适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对××镇××村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以发展现代近郊农业为重点,以建设和谐村镇为目的,以农业旅游观光为手段,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中心,经综合分析,认真论证,并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定××村新农村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发展思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

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我村实际,确立今后五年发展思路为“三个牵动”,即: 以特色农业资源牵动我村农业结构调整便捷化;以生产专利产品的企业牵动我村工业生产集团化;以旅游业牵动我村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 二、目标安排及结构规划 (一)总体目标安排到201X年,要实现社会总产值一亿九千万元,营业收入二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元,村集体收入一百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八百万元,第二产业产值一亿六千万元,第三产业产值二千二百万元,五年总投入为二千万元。 (二)产业结构规划 1、总体规划充分利用我村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用足用活政策。经五年努力,使我村形成“ 二、四”的格局。即培育两大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培育“两大园区”就是指培育生态农业旅游园区、镇东山工业园区。做强“四大支柱产业”就是做强新型建材、食用菌、果树、杜鹃花卉产业。 2、农业产业规划我村有耕地2206亩,山地6000亩,今后五年,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以“一园两带”为农业发展的中心。“一园”即建成××生态旅游观光园;“两带”指蔬菜、花卉、瓜果经济带、以艳红桃为主的林果经济带。 3、工业规划今后五年,我村工业发展总体思路是坚持“两个推动、一提高”,即: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总结

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一、一年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州总体部署,我县20**年计划实施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67个,其中:省级财政投入60个,**对口帮扶援建7个,包括**镇**片区现代烟草和谐新农村8个。项目涉及11个乡(镇)、24个村民委、67个村小组,规划项目包括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精神文明建设五大类,规划总投资5298.659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226.4万元,部门整合447.225万元,群众自筹或以劳抵资2625.034万元。截止目前,共完成村庄道路建设213658.3平方米,占计划的93.3%;完成小水窖建设199口、沼气池785口,分别占计划的111.2%和75.4%;改造厩

舍768间、卫生厕所747间,分别占计划的55.1%和53.5%;完成危房改造426间,占计划的92.9%;完成经济作物种植15844亩、养殖商品猪15280头,分别占计划的114.8%和91.1%;完成劳务输出培训1975人,建成科技活动室建设40间,分别占计划的100%和97.6%;新建广播电视接收站38座,开展科技培训8226人次,分别占计划的45%和100%;完成封山育林10850亩,改造厨房278座,分别占计划的100%和35.9%。(二)易地搬迁今年我县跨年度实施易地搬迁项目2个,即**乡小鱼塘村→向阳村、**镇独树凹→*坝,项目涉及163户、708人,计划总投资575.73万元,其中:国家补助354万元,群众自筹和以劳抵资221.73万元。截止目前,两个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700余人远离了地质灾害威胁。共建成安居房163套、8980平方米,搬迁163户、708人;改扩建进村路、村中路5.8千米;新建沼气池163口;完成人畜饮水主管道2.5千米、分管道3.46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本 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全县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新业绩,树新形象”主题实践的部署,深入开展以“解民忧、访民情、促民风、谋民富”为主题的蹲点调研活动,以点带面,加快我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乡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乡领导班子成员“办公日、住村周、调研月”活动。根据要求,我于20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点**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况 **村与xx省的xx县接壤,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亩。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乡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20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630万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1700万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长7%。积极发展粮食产业,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全乡油菜面积扩大到300亩;菜园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500亩;成立了全县首家早姜专业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带动80户农户发展早姜300亩;发展葛根药材基地110多亩。通过多种方式培训,加大农民知识化培训力度,全年劳务输出3400人。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方案范文 20xx年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推进小康新村建设,实现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明确目标,整村推进 20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要继续围绕农村党组织建设“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农民富、村庄美、风尚好”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行村级“1 2”模式,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按照省委整村推进扶贫村要求,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市委“全面建设小康村”示范点要求,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小康新村建设。要充分整合各种帮扶力量,

形成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工作强大合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五种能力”,即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按照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村级经济组织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村级“1 2”模式创新村级组织制度,实现村级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党组织核心领导、村民主体自治、配套组织紧密配合的和谐机制。要配合组织部门搞好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的换届选举工作。今年是我市的党委换届年,乡镇党委、县(市、区)党委、市委将相继换届,各包村单位、工作队要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构建平安、和谐常州的战略高度出发,支持这项工作。 二是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要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各工作队要按照市委确立的“一县一品”和“数县一品”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烤烟、粮油、畜禽、蔬菜、竹木、水产、药材等10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势产业布局做文章、想办法。坚

最新-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整体推进的做法和启示 精品

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整体推进的做法和启示 我县位于**地区西北部,是一个国家级扶贫攻坚县,多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项目和资金,我县的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贫困地区扶持的力度在不段加大,特别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后和市委市政府把工作具体化后,我县也曾经为“贫困地区要不要建设新农村、如何创造性的在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而展开激烈讨论。 最后决定在开展工作中尝试性将“扶贫整村推进、世界银行和英国政府混合贷款与新农村建设”整合起来,进行打破行政区域、区域性开发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通过对比分析,笔者认为,“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扶贫开发与其它项目有机结合对推进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分析如下:因我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热带河谷地区、温凉山区、冷凉山区经济收入差距较大,为确保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我县选择了难易程度适中的19个自然村开展工作,其做法为:(一)组建领导机构,充实基层服务人员,为开展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新农村建设是中央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如何开展新农村建设成了一个需探索并需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课题。 我县为在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闯出一条新路子,首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其它三班子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高格局领导机构,并有所有部门主要领导参与其中;另外为确保此件事不走过场,我县对全县未就业大中专生进行了统一考试,根据成绩优选了59名工作人员为村主任助理委派到各行政村主抓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三是结合我县下派的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开展,我县选择了19名德才兼备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继续充实到19个试点村,这样在组织保障上形成了“县委→乡党委→村两委→新农村工作队员→农户”的联动机制,为项目的正常实施打牢了基础。

最新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和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实现和国家长治久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与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十七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中又提到,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义不容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农民有了积极性,农村和农业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尽管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农村更是我国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下仅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弱化、党员队伍老化、后继乏人。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正常的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日益弱化,选举中存在贿选、拉票现象,在村民中缺乏威信,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很多村的党员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后备力量严重不足,村中有能力的党员青年都在外发展,留守者多为平庸之辈。没有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无从谈起。 (二)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缓慢。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中,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是带来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的介绍以供参考。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新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社会内容。其中“三农问题”反复被党中央列为工作重点。2007年之后又先后出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免除农业税”等社会热点话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寻求新的问题切入点、新的解决方案是党给我们交出的新的答卷。 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主要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同时大力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觉悟和能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法进行,把保障农民利益的相关制度用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尽管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作了许多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如何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1 为深入贯彻全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会和“美丽乡村”推进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我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目标,根据水头镇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现制定曾岭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建设为重点,创新思路,增加建设投入,把村庄建成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5年的时间内,通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村民代表会提出的“四美三宜”的总体要求,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三、主要任务 1、曾岭村岭头自然村安路灯2.1公里42盏,资金筹备中。 2、集资硬化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总长4.5公里,宽4米;集资硬化岭头环村路,长800米。 3、深入农民饮水安全,全面推进曾岭村岭头自然村的饮水建设工程。 4、大力开展村主干道南岭路星辉至曾岭路段两侧绿化工作。 5、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制度。从20xx年起,曾岭村将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每年每人15元的标准筹集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和保洁经费,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清洁保洁,配备2名专职保洁人员。 6、全村新增垃圾桶10个。 四、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以驻村领导为指导员、支部书记李拥政为组长、村主任吕培寒为副组长、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

关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106

关于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规划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是我国总人口数量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新农村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受到实际情况的影响, 我国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农村人口也比城市人口 更加贫困,如何使农村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对农村发展进行有效规划,帮助农村人口脱贫致富是 各级组织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国家安定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本文分析了 新农村扶贫建设的机制创新和规划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农村工作实践提供 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扶贫;创新;措施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成为阻碍农村现代化进 程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加强对农村扶贫工作的力度,帮助农村人口脱贫致富。 二、加强农村扶贫机制的创新 1、创新管理机制 从调研情况看,贫困家庭之间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和表现形式存在明显差异,需要强化政策设计,实施差异性扶持政策。管理机制上,最重要的是要将扶 贫决策、资金安排的重心下移,便于熟悉情况的基层政府制定科学的差异化政策。要完善部门之间、政策之间的协调机制,使贫困家庭获得更多倾斜支持。强化减 贫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根据贫困差异选择不同的扶持方式。 2、创新支持机制 政府开发式扶贫的落脚点是要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探索出一条可持续 发展、增收进而脱贫的有效途径。这一过程中,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应该成为政府支持扶贫开发的重要原则。贫困地区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意 识不强,容易出现脱离市场盲目决策或政府大包大揽的现象。因此,政府要更加 注重支持、引导市场主体在开发式扶贫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而言,政府不应过 多干预市场能够自发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重点弥补市场机制存在的不足,包括 改善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化市场环境以引导投资,帮助贫困群众解 决发展生产中面临的困难等。 3、创新引导机制 坚持开发扶贫的基本方针,要充分重视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决策上,要引导贫困群众根据资源条件,特别是市场需求,自主选择增收产业, 政府提供必要的服务、引导,而不是代为决策、运动式地推广。项目实施上,要 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其最大程度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去,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主要提供指导和帮扶。收益分配上,要支持和引导建 立良性、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贫困群众最大程度受益。为此,要进一步强化 扶持政策设计,政府的扶贫开发投入要突出重点,通过瞄准关键环节、解决借贷 难题、提供技术支持、改善市场环境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发展的瓶颈制约。要坚持“扶贫不养懒、重视不包揽”,切实引导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支持通 过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三、做好新农村扶贫建设的有效措施 1、加快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推行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一是加快扶贫产业发展,夯实贫困群众持续稳定

新农村建设理念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农业、建筑、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建立起十条理念。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务必要认真做好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规划。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清晰,特点要突出,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观念要新、起点要高、质量要严。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规划,确保农业现代化替代传统农业,确保农民增收,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中,各级政府应注意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逐步改变落后的面貌。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必须深入基层,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把规划切实做到具有足够的操作性和弹性,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好处,取信于民。在建设新农村中,切忌搞群众得不到实效的“形象工程”。一定要脚踏实地,抓紧解决农村中急需解决的就医、上学、提高文化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等社会公共设施问题,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得到改善。只有取信于民,尊重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激励群众,才能同心协力地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夯实新农村建设思路规划

夯实新农村建设思路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村位于镇政府西北17公里,以北至总排干,以南至银五公路,以西至六排干,以东至河渠。我村有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58户,人口1570人,劳力700人,有可耕地10517亩。种养殖情况,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番茄、小菜籽,其中特色种植占总播面积的10%;全村现有牲畜4720头(只),其中羊4100只,奶牛5头,肉牛30头,猪400口,家禽50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30元。村集体收入(或积累)达到XX0元。乡村道路达到20.5公里,绿化3公里。村庄规划实现三打通7个社。上自来水4个社170户,通有线电视3个社110户,通电话7个社110户,砖木结构住房达到20%,建有标准化圈舍60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培育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根本,以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脏、乱、差、绿化村庄、美化家园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民生活城市化为目标,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思路及目标步骤

总体思路: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区、市、县三级有关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以“三种模式”(基本改造型”、“普及推广型”、“示范引领型)为标准,以产业强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依法治村为抓手,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真抓实干,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预期目标:到年,建成“基本改造型”7个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四、“十一五”期间的主要建设内容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培育农业支柱产业。围绕“三为而种”和“五化组装配套”,依托龙头建基地,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品牌。以种植高产\高效特色番茄为主,以党员、村社干部为主。到年种植面积达到总播面积的30%以上,亩均收入1300元,使人均收入达到XX元。 2、壮大畜牧业。围绕“三、十、百、千”工程,发展规模化养殖业,主要以发展肉毛兼用型德美羊为主,争取帮扶资金,重点发展二、六社,让利于农户。到年羊的养殖规模达到XX0头(只),农民来自羊的收入达到XX元以上。 3、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结合我村实际,进一步加强农民用水协会“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权利。进一步完善番茄这个红个产业,从种植到购销全部过程中,村里将派专人进行监督。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为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战略目标,使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也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国是一个拥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又都在农村,农村发展的快与慢,农村稳定不稳定,农村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变成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贯彻。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本村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保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落实者,中央再好的方针、政策,如果没有农村基层组织的贯彻落实,也是一纸空文。这也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其次,农村党组织是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

组织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理出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导组织,如果能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规划好本村的发展目标,群众就会跟着走,跟着干,?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其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象征和捍卫者,是党的形象在农村的体现,党的权威在农村发挥得好不好,党的队伍有没有战斗力,也关键靠党支部去体现,农村稳定不稳定,也与村支部的战斗堡垒能否发挥作用有直接关系。其四,农村基层组织是壮大党的队伍、搞好党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的培训者和实施者。农村基层组织要不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为党的肌体输入新鲜血液,才能使我们的党永葆青春活力。要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教育活动,才能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五,领导青年团、民兵、妇联等群众组织,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确立了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从现在起到21世纪的前十年,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是至关重要的时期,改革还处于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处于关键时期,这对我们党和每个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崭新的事业,必然要求党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带头克服保守、僵化思想,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改革开放意识和市场经济观念,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