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网格内置触控

金属网格内置触控

纳米银及金属网格的对比分析

纳米银与金属网格对比分析 行业资讯2014-11-11 ?一、市场因素的评价 关于市场因素决定于产品价格与技术规格,技术规格将于之后 再详细讨论。 评价产品价格的变动,包括初期生产价格,例如材料成本、制 造成本,IC及其器件的整合成本,假如企业一条龙式地能掌握从原料至器件,甚至IC器件的成本,则有机会端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第二种系量产价格,当不同材料技术与生产良率仍有提升空间,以及产品的应用领域扩大,因而具备更多压低成本的能力,例如掌 握了主要品牌商且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或者进一步扩展到其他应 用领域,而造成市占及出货量的扩大。 从原料与制造成本的角度,金属网格材料可为银或铜原子,或 银的氧化物,以印刷方式形成金属网格,而该金属网格的线幅超过 5μm以上;由于银或铜原料取得并不是问题,原料成本系相对低廉,但超过5μm以上的金属线幅所产生的视觉莫瑞干涉过于明显致规格劣化,因此必须设法降低线幅至3μm以下始为市场所接受,如此,为降低线幅所增加的成本,包括放弃印刷法而改成黄光微影或雷射 制作遮罩、良率降低等制造成本增加,就占有很高比重。相对地,

纳米银线油墨包括纳米银线(线径约50nm、线长约23μm)、调制溶液配方等,并非能直接取得,而是购自如纳米银线材料供应商Cambriostechnologies等少数专业厂商,因此原料成本欲降不易,但相对地,纳米银线没有如金属网格的视觉莫瑞干涉现象,不必刻意要求线幅降低,加上可以搭配成本较低的卷对卷印刷方式生产,即能获得符合市场规格的触控面板。 为降低原料与制造成本,主推纳米银线触控面板的触控大厂宸鸿,即于2013宣布与日本写真印刷联手开发纳米银线触控技术,并搭配先前与Cambriostechnologies合资而提供的纳米银线材料。日本写真擅长塑胶薄膜生产技术与卷轴式(roll-to-roll)生产技术,而Cambriostechnologies系纳米银线材料的少数供应厂商,透过宸鸿专业的触控图案设计及制造技术,三者强强合作将会有不错的价格竞争力,打入高阶产品市场的机会也很高。虽然Cambriostechnologies的商业模式不单是与宸鸿技术合作而已。 进一步地,因为纳米银线材料也具有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因此未来可望吸引更多厂商投入研发与生产行列,而纳米银线的材料成本在供给增加之后或许有较大的降价机会。 二、技术因素的评价 1.莫瑞效应问题及克服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 规定(试行) 中国气象局

目录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3) 附件1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列表 (8) 附件2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预报责任区经纬度范围表.. 10 附件3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共享目录 (11) 附件4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文件名 (12) 附件5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GRIB2数据格式 (24) 附件 6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城镇天气现象、风速风向生成规范 (38) 附件7 全国智能网格陆面基本要素预报检验办法 (41) 附件8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产品实况分析检验办法 (54)

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规定(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有效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根据中国气象局《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2017年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涵盖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相关分工、流程、产品、数据、检验和应用环节。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气象部门从事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单位。 第二章业务分工 第四条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由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业务构成。 第五条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主要由气象中心、信息中心、公服中心负责完成。职责分工如下: 1.气象中心:负责全国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的组织实施,牵头组织制作发布全国0-10天网格预报指导产品,开展0-24小时内的客观滚动订正,对省级实时更新产品进行边界协调,拼接形成统一的全国智能网格预报“一张网”,并组织开展业务检验。 2.信息中心:牵头负责基于CIMISS的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数据环境的建设和业务运行维护,负责滚动提供降水、气温、风向、风速等实况分析产品,为国省开展滚动订正业务提供支持。

纳米银和金属网格地对比分析报告

纳米银和金属网格对比分析 行业资讯 2014-11-11 ?一、市场因素的评价 关于市场因素决定于产品价格与技术规格,技术规格将于之后再详细讨论。 评价产品价格的变动,包括初期生产价格,例如材料成本、制造成本,IC及其器件的整合成本,假如企业一条龙式地能掌握从原料至器件,甚至IC器件的成本,则有机会端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第二种系量产价格,当不同材料技术与生产良率仍有提升空间,以及产品的应用领域扩大,因而具备更多压低成本的能力,例如掌握了主要品牌商且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或者进一步扩展到其他应用领域,而造成市占及出货量的扩大。 从原料与制造成本的角度,金属网格材料可为银或铜原子,或银的氧化物,以印刷方式形成金属网格,而该金属网格的线幅超过5μm以上;由于银或铜原料取得并不是问题,原料成本系相对低廉,但超过5μm以上的金属线幅所产生的视觉莫瑞干涉过于明显致规格劣化,因此必须设法降低线幅至3μm以下始为市场所接受,如此,为降低线幅所增加的成本,包括放弃印刷法而改成黄光微影或雷射制作遮罩、良率降低等制造成本增加,就占有很高比重。相对地,纳米银

线油墨包括纳米银线(线径约50nm、线长约23μm)、调制溶液配方等,并非能直接取得,而是购自如纳米银线材料供应商Cambriostechnologies等少数专业厂商,因此原料成本欲降不易,但相对地,纳米银线没有如金属网格的视觉莫瑞干涉现象,不必刻意要求线幅降低,加上可以搭配成本较低的卷对卷印刷方式生产,即能获得符合市场规格的触控面板。 为降低原料与制造成本,主推纳米银线触控面板的触控大厂宸鸿,即于2013宣布与日本写真印刷联手开发纳米银线触控技术,并搭配先前与Cambriostechnologies合资而提供的纳米银线材料。日本写真擅长塑胶薄膜生产技术与卷轴式(roll-to-roll)生产技术,而Cambriostechnologies系纳米银线材料的少数供应厂商,透过宸鸿专业的触控图案设计及制造技术,三者强强合作将会有不错的价格竞争力,打入高阶产品市场的机会也很高。虽然Cambriostechnologies的商业模式不单是与宸鸿技术合作而已。 进一步地,因为纳米银线材料也具有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因此未来可望吸引更多厂商投入研发与生产行列,而纳米银线的材料成本在供给增加之后或许有较大的降价机会。 二、技术因素的评价 1.莫瑞效应问题及克服

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一、智能无线电监测网系统解决方案 目前,各省市无线电监测网建设所面临的异构系统难以整合、监测手段被动低效、业务决策缺乏依据、指挥调度流程不畅等难题依然存在。华日公司的智能监测网系统,通过整合各类已建的固定监测站(含小型站)、移动监测站及网格化监测系统资源,并增补适当的智能化监测设备,对现有监测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形成全时全域频谱监测能力,同时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大大提升了整个监测网的管理运行自动化水平,为无线电管理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大数据时代的智能监测网系统,可为智慧无线电管理提供诸多有力的支撑: ●监测网运行模式从临时被动任务执行转向长时主动数据收集; ●数据采集从手工碎片化转向自动连续化; ●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设备闲置率; ●增强监测网管理能力,减轻运维人员工作压力; ●从单维监测数据分析转向多维频谱管理决策; ●干扰处置、考试保障、重大活动保障等的异常预警和全程支持; ●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软件动态改变系统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 系统能力 1)全域监测设施联合作业能力 智能监测网的核心运行基础是通过面向服务中间件和标准的接口规范实现对来自于不同厂商的监测系统的整合,并提供统一的设备控制、数据管理和分析界面,形成监测一体化平台,从而盘活全网资源,提升异构系统联合作业的能力。当重大活动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这种能力将大为突破现有监测系统在监测资源调度上的瓶颈。

2)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智能网络管理能力 伴随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大量新型监测设备接入系统,使监测网的规模和运维难度日益增大。华日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可以以网络拓扑和地理分布为视点,对站点环境、站点设备、网络流量、设备资源消耗等进行监控,能对在网站点进行统一的监测任务调度、遥控开关机、设备自检,并提供基于设备自检和网络检测的故障告警和基于7X24小时电磁环境数据采集分析的设备数据异常预警,从而系统运维带来极大便利。 3)监测网自动运行能力 除支持常规监测功能外,智能监测网全网均在系统后台服务器的调度下,根据频谱监测数据自动化分析的需要,7X24小时不间断执行各类电磁环境数据、信号特征数据、多模式组合定位数据等的采集任务,并将所获取的数据自动分类压缩汇入各类专题数据库中。移动监测站、可搬移设备、无人升空监测平台等设备的数据也可在线或离线汇入系统。这种“大小结合,移动补盲”的联合作业模式,在大幅降低监测站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监测设备的利用率,使无线电管理机构更实时严密地掌握所辖区域的完整电磁态势。 4)海量监测数据存储能力 随着监测站的增多与全时全域电磁环境数据采集模式的建立,全网积累的数据量将会有爆发式增长,对数据存储和处理模式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华日智能监测网依托成熟、安全、可靠的云存储与云计算服务,采用虚拟化存储等技术,可适应海量电磁环境数据大规模存储的需求,减轻用户在数据存储设备运维方面的压力,并在对应用层屏蔽了数据物理存储位置信息的同时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形成无线电管理云数据库,使数据应用具有更好的弹性,能满

评析纳米银线与金属网格材料技术之优劣

评析纳米银线与金属网格材料技术之优劣作者:段晓辉教授时间:2014-05-07 源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总点击:2756 【导读】:新材料技术应用可以从智能手机的常用面板尺寸一路延伸到20英寸以上的设备,而其阻值,延伸性,弯曲性均优于ITO薄膜。新材料技术在短时间内无法全面取代ITO薄膜,但新材料技术有巨大的优势,而且从市场反应上来看,应用新材料技术生产的薄膜产品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 ITO,即掺锡氧化铟(Indium Tin Oxide)。它是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PDP)、电致发光显示器(EL/OLED)、触摸屏(Touch Panel)、太阳能电池以及其他电子仪表的透明电极最常用的薄膜材料。 未来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等产品,对触摸面板的有着强劲需求,同时随着触控面板大尺寸化、低价化,以及传统ITO薄膜不能用于可弯曲应用,导电性及透光率等本质问题不易克服等因素,众面板厂商纷纷开始研究ITO的替代品,包括纳米银线、金属网格、纳米碳管以及石墨烯等材料。 新材料技术应用可以从智能手机的常用面板尺寸一路延伸到20英寸以上的设备,而且其阻值,延伸性,弯曲性均优于ITO薄膜。虽然,新材料技术在短时间内无法全面取代ITO 薄膜,但是新材料技术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且从市场反应上来看,应用新材料技术生产的薄膜产品所占的比重在逐年提高。目前,石墨烯扔处于研发阶段,距离量产还有很远的距离。纳米碳管工业化量产技术尚未完善,其制成的薄膜产品导电性还不能达到普通ITO薄膜的水平。因而,从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综合评价,金属网格与纳米银线技术将是近期新兴触控技术的两大主角。 金属网格(Metal Mesh)技术利用银,铜等金属材料或者氧化物等易于得到且价格低廉的原料,在PET等塑胶薄膜上压制所形成的导电金属网格图案。其理论的最低电阻值可达到0.1欧姆/平方英寸,而且就有良好的电磁干扰屏蔽效果。但是受限于印刷制作的工艺水平,其所制得的触控感测器图样的金属线宽较粗,通常大于5um,这样会导致在高像素下(通常大于200ppi)莫瑞干涉波纹非常明显。莫瑞干涉指数码产品显示屏中像素,光学膜片以及触控导电的金属图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规则对齐的像素和物体的精细规则图案重叠式稍有偏差,则会出现的干扰波纹图案。由于莫瑞干涉的存在,金属网格技术制成的薄膜产品不适用在高分辨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分辨率的产品上,仅仅适用于观测距离较远的显示器屏幕,例如台式一体机器,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 如果薄膜中金属网格图样的线宽能够大幅度下降,则能有效的降低金属网格技术中的莫瑞干涉的问题,特别是如果金属网格图样的线宽下降到1um左右,则该技术制成的薄膜同样可以搭载在高分辨率的智能设备上。目前韩国三星公司利用微细线宽和图样化

石墨烯纳米银线金属网格对比分析

石墨烯/纳米银线/金属网格对比分析OFweek显示网讯:从触摸屏产业链来讲,玻璃基板、Petfilm、胶材是产业上游的主要材料,而玻璃基板、Petfilm的供应被美日企业所垄断。ITO 玻璃、ITOfilm、sensor(包含触控IC)、coverlens是中游部分,下游的就是触控模组一块。从近几年的触控材料研发上看,替代性材料的研发主要在上中游部分。 2013年,国内电容屏出货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其中ITO导电玻璃需求量超过360万平方米,ITO PET导电膜需求量超过140万平方米。从触摸屏产业上游材料的成本分析,ITO材料占据40%左右。且随着触摸屏行业的发展,对ITO材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作为稀有金属的铟,不但价格随之不断上涨,而且将会有告罄的危险,所以在此进行分析的烽烟四起的触控材料,主要为替代ITO的石墨烯、Metal Mesh和纳米银。 东莞市鑫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文珍表示,三种材料中,纳米银线是唯一一个具有现实应用前景的。理论上,石墨烯的透光度及电阻性能都占优势,但是由于其制备过程工艺复杂,在设备改进、工艺优化等方面都预示在前期需要有巨大的投入。相信石墨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具备量产的条件。 金属网格最主要的优势在于成本低且导电性佳,但为了达到足透的光穿透率,在线细化过程中必须拿掉95%~99%的触控感应面积,导致触控讯号降低20~100倍,现今触控IC难以支持;其二,为了让眼睛看不到,金属线宽必须小于5微米,使的其黄光显影制程或精密印刷技术费用高;此外,5

微米金属线不断裂、解决金属反射问题、材料氧化等问题都让金属网格技术备受考验。在解决以上难题时,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届时Metal Mesh是否还具备成本优势是厂商必须考量的问题。 相比之下,纳米银线在工艺制程上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产工艺简单、良率高。由于线宽较小,银线技术制成的导电薄膜相比于金属网格技术制成的薄膜可以达到更高的透光率。再次,纳米银线薄膜相比于金属网格薄膜具有较小的弯曲半径,且在弯曲时电阻变化率较小,应用在具有曲面显示的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手环等上的时候,更具有优势。银纳米线除具有银优良的导电性之外,由于纳米级别的尺寸效应,还具有优异的透光性、耐曲挠性。此外由于银纳米线的大长径比效应,使其在导电胶、导热胶等方面的应用中也具有突出的优势。以鑫聚光电目前小批量生产的纳米银线产品为例,是利用研发出来的液体涂料,经过涂布机涂在基膜上,然后经过干燥、覆盖保护膜,成品的生产就完成了。而且,鑫聚光电拥有完善的LCD用光学膜产品生产线,纳米银线的部分制程与LCD用光学膜制程相似,因此,鑫聚产线拥有很大的通用性,大大减少了前期对于产线的投入,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

金属过滤网格布转用高强度胶

金属过滤网格布转用高强度胶 【高强度环氧结构胶产品特点】 ★研泰牌高强度环氧高温结构胶是采用国际最新环保型技术,通过添加活性增韧剂及其它热塑性树脂精制而成的双组份高性能高强度结构型环氧树脂ab胶粘剂。 ★具有高粘接强度、高柔韧性、耐冲击、振动、收缩率低,常温固化。 ★耐油、耐水、耐酸碱、防潮、防尘性能等众多优点。 ★耐湿热和大气老化、具有良好的绝缘、抗压、收缩率低等电气及物理特性。 ★环保无毒。可根据工艺需要调节胶水的稀稠度。 【高强度环氧结构胶产品应用】 ★研泰牌高强度高韧性环氧结构胶,具有极高的剪切强度和拉伸强度以及高剥离强度,适合用于强烈冲击、振动的场合;广泛用于粘接金属、不锈钢网、金属过滤网格布、眼镜支架贴合、玻璃、陶瓷、竹木、碳纤维、玻璃纤维、硬泡棉、abs、pvc、尼龙、塑料等材质的自粘或相互粘接,并且具有极高的粘接力。 【高强度环氧结构胶技术参数】 高强度环氧高温结构胶详细技术参数请咨询研泰客服人员。 数据,敬请客户使用时,以测试数据准。 【高强度环氧结构胶使用说明】 ★被粘接物表面必须洁净、光滑、干燥。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不同材质互粘时,请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表面(抛光打磨、处理剂)。技术139 29 430 431 ★配比:A胶与B胶的配比为:A:B=2:1(重量比),称重配胶并充分搅拌均匀备用,2-3天可达到最佳效果。 ★把配好的胶均匀的涂于两个被粘表面合拢定位,在胶液没凝胶前不得移动受力,根据粘接的要求进行工艺上的处理,如果材料不平或很薄,请在粘接物上面加压,以免影响效果。 ★固化过程中,请保持产品水平摆放,以免固化过程中胶液溢出。 ★用户批量使用时,请先做试验。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影响粘接效果。 【高强度环氧结构胶注意事项】 ★工作场所保持通风,避免儿童接触。 ★未使用时勿将两胶液混合,使用完后勿将胶帽盖错。固化过程中,请保持环境干净,以免杂质或尘土落入未固化的胶液表面。 ★操作时,请带隔离手套。有极少数人长时间接触胶液会产生轻度皮肤过敏,有轻度痒痛,建议使用时戴防护手套,粘到皮肤上请用丙酮或酒精擦去,并使用清洁剂清洗干净。 ★混合在一起的胶量越多,其反应就越快,固化速度也会越快,并可能伴随放出大量的热量,请注意控制一次配胶的量,因为由于反应加快,其可使用的时间也会缩短,混合后的胶液尽量在可使用时间内使用完。 【高强度环氧结构胶储存包装】 ★本品需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保质期一年,过期经试验合格,可继续使用。 ★包装规格为每组1.5kg,其中包含主剂1kg/桶、固化剂0.5kg/桶。

金属网格触控技术与先进内嵌式触控技术

金属网格触控的问题探讨 金属是不透光的材料所以要达到够质量的穿透率,在细线化的过程中必须拿掉95%~99%原有的触控Sensor 面积,相当于触控Sensor的面积少了20~100倍,这会不会让触控电路接收到的触控讯号也跟着减少20~100倍,这个条件下是否还有触控IC可以支持这个金属网格的触控面板。 要让眼睛看不到,金属网格中的金属线宽最好要小于5微米,现有触控面板厂的黄光显影设备是做不到的,必须用LCD面板厂等级的黄光显影设备才行,如果将黄光显影制程换成印刷的方法来打印小于5微米的金属线,不论凹凸版印刷技术再精良,良率的问题都很难克服,范本的费用也会很高,每个模板的可使用的次数,模板的清洗成本都将会对金属网格触控面板的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 使用卷对卷的生产设备要如何在高转速的张力下,让小于5微米的金属线不断裂,也考验着设备厂商的功力。 金属除了不透光的特性外还有高反射的特性,要解决金属反射的问题则须加上遮光材料或抗反射材料,如此又对制程产生影响,增加生产的难度与成本。 使用银,铝或铜作为金属网格的材料时会还要面临氧化的问题,如何增加表面处理材料来防止氧化,又还是增加了制程的难度与成本。 当我们成功的克服了上述所有的难题后我们还能确信金属网格仍还具有成本优势? 触控IC的技术才是金属网格可否成功的主要关键 目前触控产业最热门的话题”金属网格触控”,一场取代ITO材料与降低触控面板成本的新技术与新材料正蓄势待发,许多业界的朋友也都聚焦在此,金属网格是不透明材料,却要使用在透明的用途上,这必然会产生光学上的考虑与用户接受度之间的平衡问题,透光度、反光率、干涉所造成的牛顿环现象都在考验着使用者的接受程度,要求越高质量的产品就必须使用越细的金属线与越少的感应面积,而越细的金属线会增加生产难度让成本上升,越少的感应面积则会考验触控IC的感测能力,让现有的触控IC业者都跨不过这个技术门坎,所以触控IC的技术才是金属网格可否成功的主要关键,而不在产品的生产技术。 金属网格不应该使用互电容的技术 驱动电极Tx与接收电极Rx重迭的区域是属于无效区域,这个区域已经是电力线可以走的最短距离,所以当手指碰触时,是影响不到这个区域的电力线,也就不会产生任何的互电容变化,其次重迭的区域越小则互电容就会越小,两层的距离越近,则会让互电容变大,调整这两个参数可以产生所需要的互电容值,互电容的大小反比于其容抗的大小,如果互电容的容抗变大,量到的触控感应电流就会变小,因此设计的要诀就在于在可量测到的最佳触控感应电流的条件下,让重迭的面积越小越好。 要让手指触碰时产生较大的变化,就要让靠近接收电极Rx的非重迭区域越大越好,如此才会有更多的电力线溢出,穿透玻璃基材与外部的手指互动,当手指碰触时可以吸收到这些溢出的电力线,让电力线回不到接收电极Rx,造成互电容的减少,Apple的双层互电容结构都保持较大面积的Tx与较小面积的Rx原因就在此。 合理的分配互电容的大小与互电容改变量的大小,这考验着触控面板厂设计的功力,由于触控发生时互电容是变小的,变化最多也只能让互电容从现有值变到零为止,所以关键点就在于,从哪一个基本数值开始变化,这个数值就是我们所要的互电容值,有人会说不是越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综述

本文由♀皓月♂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入侵检测系统技术综述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着,使用者也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摘要:大量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暴露在愈来愈频繁的攻击中.本文先介绍入侵行为的概念和演化,然后按时间顺序,沿着技术发展的脉络,回顾了入侵检测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今天的发展历程.文章以历史和实践的观点$透视入侵和入侵检测技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关键词:计算机安全;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历史 1 、引言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迅速扩张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发现保护资源和数据的安全,让他免受来自恶意入侵者的威胁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提到网络安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防火墙,防火墙作为一种静态的访问控制类安全产品通常使用包过滤的技术来实现网络的隔离。适当配置的防火墙虽然可以将非预期的访问请求屏蔽在外,但不能检查出经过他的合法流量中是否包含着恶意的入侵代码。在这种需求背景下,入侵检测系统(IDS)应运而生。 2、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系统中存储的重要信息越来越多,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显得E1益突出,我们需要尽可能找到更好的措施以保护系统免受入侵者的攻击,尽管已有许多防御技术,如防火墙,但它只是一种静态的被动的防护技术。要求事先设置规则。对于实时攻击或异常行为不能实时反应。无法自动调整策略设置以阻断正在进行的攻击。因而出现了入侵检测系统,它是一种动态的网络安全策略,能够有效地发现入侵行为和合法用户滥用特权的行为,它是P2DR(动态安全模型)的核心部分。 3、入侵检测系统产生及其发展 绝大多数入侵检测系统的处理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大规模和高带宽网络的安全防护要求。这就决定了当前的入侵检测系统在未来信息战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信息战中双方使用的网络进攻手段肯定是储备的、从未出现的新手段。即使检测到攻击,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响应能力和实时性也很有限,不能预防快速脚本攻击,对于此类恶意攻击只能发现和纪录,而不能实时阻止。国内只有少数的网络入侵检测软件,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也是刚刚起步,与外国尚有很大差距。目前,在入侵检测的技术发展上还是存在着以下主要缺陷:(1)网络安全设备的处理速度慢。(2)入侵检测系统的漏报率和误报率高。(3)入侵检测系统的互动性能差,整个系统的 安全性能低。 4、入侵检测系统的概论 4.1 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从多种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中收集信息,再通过这些信息分析入侵特征的网络安全系统。IDS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策略集中,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同类型的入侵。 4.2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可以分成两类:异常入侵检测(Anomaly Detection)技术和误用人侵检测(Misuse Detec—tion)技术。 4.2.1 基于统计模型的异常入侵检测 1)基于阈值测量

纳米银和金属网格的对比分析

纳米银和金属网格的对 比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纳米银和金属网格对比分析 2014-11-11 ?一、市场因素的评价 关于市场因素决定于产品价格与技术规格,技术规格将于之后再详细讨论。 评价产品价格的变动,包括初期生产价格,例如材料成本、制造成本,IC及其器件的整合成本,假如企业一条龙式地能掌握从原料至器件,甚至IC器件的成本,则有机会端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第二种系量产价格,当不同材料技术与生产良率仍有提升空间,以及产品的应用领域扩大,因而具备更多压低成本的能力,例如掌握了主要品牌商且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或者进一步扩展到其他应用领域,而造成市占及出货量的扩大。 从原料与制造成本的角度,金属网格材料可为银或铜原子,或银的氧化物,以印刷方式形成金属网格,而该金属网格的线幅超过5μm以上;由于银或铜原料取得并不是问题,原料成本系相对低廉,但超过5μm以上的金属线幅所产生的视觉莫瑞干涉过于明显致规格劣化,因此必须设法降低线幅至3μm以下始为市场所接受,如此,为降低线幅所增加的成本,包括放弃印刷法而改成黄光微影或雷射制作遮罩、良率降低等制造成本增加,就占有很高比重。相对地,纳米银线油墨包括纳米银线(线径约50nm、线长约23μm)、调制溶液配方等,并非能直接取得,而是购自如纳米银线材料供应商Cambriostechnologies等少数专业厂商,因此原料成本欲降不易,但相对地,纳米银线没有如金属网格的视觉莫瑞干

涉现象,不必刻意要求线幅降低,加上可以搭配成本较低的卷对卷印刷方式生产,即能获得符合市场规格的触控面板。 为降低原料与制造成本,主推纳米银线触控面板的触控大厂宸鸿,即于2013宣布与日本写真印刷联手开发纳米银线触控技术,并搭配先前与Cambriostechnologies合资而提供的纳米银线材料。日本写真擅长塑胶薄膜生产技术与卷轴式(roll-to-roll)生产技术,而Cambriostechnologies系纳米银线材料的少数供应厂商,透过宸鸿专业的触控图案设计及制造技术,三者强强合作将会有不错的价格竞争力,打入高阶产品市场的机会也很高。虽然Cambriostechnologies的商业模式不单是与宸鸿技术合作而已。 进一步地,因为纳米银线材料也具有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因此未来可望吸引更多厂商投入研发与生产行列,而纳米银线的材料成本在供给增加之后或许有较大的降价机会。 二、技术因素的评价 1.莫瑞效应问题及克服 触控屏幕上有时会出现看似波纹状画面,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莫瑞效应(Moiréeffects)」,特别是当数位产品中之画素、光学膜片或触控图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若规则对齐的画素和物体的精细规则图案重叠时稍有偏差,则出现干扰图案和实际物体并不存在的条纹或干涉。

金属网格检验报告加图标版

2012191324Z CNAS L1401(2012)(粤)质监验字019号 检验报告 Test Report 样品名称:金属网格 委托单位:佛山市南海联兴得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检验类别:委托检验 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Foshan Supervision Testing Center of Quality Metrology

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 检验报告 表号:QR-062-01第1页,共4页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商标、等级 金属网格 600*1200mm 生产日期2013年11月10日 编号或批号———— 样品单号0001812 任务来源广东省佛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类别定期监督检验 受检单位佛山市南海联兴得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抽样数量2㎡ 受检单位地 址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联和工业区石谒朗西留样数量1㎡ 生产单位佛山市南海联兴得利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抽样基数500㎡ 生产单位地 址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联和工业区石谒朗西抽样日期2013年12月08日抽样单位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抽样人张翔刘忠华 抽样地点成品仓 样品数量及 状态 完好 检验依据GB/T 23444-2009《金属及金属复合材料吊顶板》 DQ C-084-2013《佛山市建筑用其他金属制品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细则》 检验结论 经检验,所检验项目符合GB/T 23444-2009《金属及金属复合材料吊顶板》标准的要求,依据《佛山市建筑用其他金属制品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细则》的判定原则,本次定期监督检验合格。 检验报告专用章 签发日期:2013年12月24日 备注 批准:审核:主检:

智能网格系统结构体系研究——Agent Grid System智能网格系统

智能网格系统结构体系研究 摘要本文以智能网格系统(Agent Grid System)为主题,研究网络异质资源共享的方法与技术。网络环境下,各种资源包括异质网络资源间的共享一直是网络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这里,我们给出了一套新的网络资源访问方法,在其上可以可靠的解决各类资源的共享问题,还有效降低了用户开发各类网络应用的难度,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方法基于Agent、RPC、XML、TCP/IP等技术,实现对网络上各种资源的分布式共享,不仅可以使计算机资源得到充分使用,还可以为嵌入式终端、数据传感器、过程控制器等设备提供一个可视的应用共享平台,使得资源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显式映射到网络系统中来,从而实现对异质资源的标准化的访问与共享。本文详细介绍了该项研究的背景、AGS的总体设计、基础协议、组件接口标准以及系统具体应用模型。 关键词: Agent AGS XML SOAP-EG RPC 中间件网格 1 引言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概念。他认为数字地球是一个以地理坐标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由海量数据组成的、多维显示的地球模拟系统。数字地球的出现,使人类在描述和分析地理空间事物的信息上,获得了一次飞跃:从静态到动态、从历时性到同时性、从二维到三维到四维。它代表了当前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方向。数字地球,其实就是信息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信息模型,它把我们现在所能收集的地球上每一地点的信息都集中组织起来,并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我们就可以快速、形象、完整的了解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 建立实时的数字地球信息系统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对各种分布态资源的访问控制 2、对事物形态信息的描述 3、信息资源和形态模型的协同工作 4、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5、对系统信息模型的访问控制 要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是局限的,数字地球系统实时信息模型的建立需要出现新的技术平台来支撑。为此,我们提出了面向Internet的网格技术平台Agent Grid System(智能网格系统简称AGS) 网格计算的重要战略意义及其广阔应用前景,使其成为当今吸引众多研究人员和巨大资金投入的研究热点,一些大型网格计算研究项目相继启动。目前网格开发领域最重要的软件包是Globus中的Globus Toolkit。Globus项目是由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等科研单位的研发项目,在初始阶段,全美有十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Globus对信息安全、资源管理、信息服务、数据管理以及应用开发环境等网格计算的关键理论和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发出能在多种平台下运行的网格计算工具软件包(Globus Toolkit),能够用来帮助规划和组建大型的网格试验和应用平台,开发适合大型网格系统运行的大型应用程序。Globus 工具包是Globus最重要的实践结果,其第一版在1999年推出,目前广泛流行的是其2003年初推出的3.0版。 在我国,已经完成的网格研究项目主要有清华大学的先进计算基础设施 ACI(Advanced Computational Infrastructure) 和以中科院计算为主的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NHPCE (National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Environment)。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网格研究项目有:

纳米银和金属网格的对比分析

纳米银和金属网格对比分析 2014-11-11 ?一、市场因素的评价 关于市场因素决定于产品价格与技术规格,技术规格将于之后再详细讨论。 评价产品价格的变动,包括初期生产价格,例如材料成本、制造成本,IC及其器件的整合成本,假如企业一条龙式地能掌握从原料至器件,甚至IC器件的成本,则有机会端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第二种系量产价格,当不同材料技术与生产良率仍有提升空间,以及产品的应用领域扩大,因而具备更多压低成本的能力,例如掌握了主要品牌商且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或者进一步扩展到其他应用领域,而造成市占及出货量的扩大。 从原料与制造成本的角度,金属网格材料可为银或铜原子,或银的氧化物,以印刷方式形成金属网格,而该金属网格的线幅超过5μm以上;由于银或铜原料取得并不是问题,原料成本系相对低廉,但超过5μm以上的金属线幅所产生的视觉莫瑞干涉过于明显致规格劣化,因此必须设法降低线幅至3μm以下始为市场所接受,如此,为降低线幅所增加的成本,包括放弃印刷法而改成黄光微影或雷射制作遮罩、良率降低等制造成本增加,就占有很高比重。相对地,纳米银线油墨包括纳米银线(线径约50nm、线长约23μm)、调制溶液配方等,并非能直接取得,而是购自如纳米银线材料供应商Cambriostechnologies等少数专业厂商,因此原料成本欲降不易,但相对地,纳米银线没有如金属网格的视觉莫瑞干涉现象,不

必刻意要求线幅降低,加上可以搭配成本较低的卷对卷印刷方式生产,即能获得符合市场规格的触控面板。 为降低原料与制造成本,主推纳米银线触控面板的触控大厂宸鸿,即于2013宣布与日本写真印刷联手开发纳米银线触控技术,并搭配先前与Cambriostechnologies合资而提供的纳米银线材料。日本写真擅长塑胶薄膜生产技术与卷轴式(roll-to-roll)生产技术,而Cambriostechnologies系纳米银线材料的少数供应厂商,透过宸鸿专业的触控图案设计及制造技术,三者强强合作将会有不错的价格竞争力,打入高阶产品市场的机会也很高。虽然Cambriostechnologies的商业模式不单是与宸鸿技术合作而已。 进一步地,因为纳米银线材料也具有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因此未来可望吸引更多厂商投入研发与生产行列,而纳米银线的材料成本在供给增加之后或许有较大的降价机会。 二、技术因素的评价 1.莫瑞效应问题及克服 触控屏幕上有时会出现看似波纹状画面,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莫瑞效应(Moir éeffects)」,特别是当数位产品中之画素、光学膜片或触控图案,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若规则对齐的画素和物体的精细规则图案重叠时稍有偏差,则出现干扰图案和实际物体并不存在的条纹或干涉。

智能微电网监控系统图文【最新版】

智能微电网监控系统图文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配电网络格局开始显现出它的弊端,人们开始提出配电网的网格化布局。于此同时,新能源技术以及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的结合产物:微电网技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 微电网技术是一项十分契合配电网网格化布局的技术,它拥有独立的电能来源,能够供应用户在大电网出现故障时的孤岛运行需求,也能在发电盈余时向大电网送电,减轻大电网供电压力[1][2]。 本文设计了一种智能微网控制系统,可以对用户身边的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进行收集,产出电能供用户使用,并可在发电盈余时对大电网进行送电。同时,对系统内各个关键节点电压、电流、有功、无功数据进行收集,反馈给用户电能质量信息,并在用户端提供了三相负载功率自平衡功能,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升电能质量。 1、微电网控制系统整体实现布局 本控制系统整体实现布局如图1所示,风力发电机与光伏太阳能板发出的电能输送至配电柜中,汇集至12V直流母线,一端连接蓄电池与直流负载,另一端经逆变器升压逆变后,可实现与大电网的并网

连接,向大电网输送电能;当大电网故障时,系统可依靠微电源(蓄电池、风机和光伏板)发电支持系统脱离主网孤岛运行;系统在用户端根据优先级不同设置有一、二、三级负载,根据对电池剩余电量的检测,智能切除次要负载,保证重要负载的供电;另外,系统在用户端各个相线均设置有电流电压监测点,可根据计算出的三相负载功率不平衡度进行智能调度,提升电能质量[3]。 图1微电网控制系统整体实现布局 2、系统控制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根据系统设计的需求,可以将系统整体分为电量测量部分、核心控制器,现场指示和上位机监控四部分。由电量测量部分检测系统各路电源输入的电压电流数据,然后将所获得的数据传送到核心控制器,控制器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后对相应的部分进行动作,

智慧网格化管理系统方案

智慧环保网格化管理系统 1.核心技术 系统平台应用主要提供对数据的访问与相关操作。 系统中心服务包括:(1)数据交互系统:接收来自现场的自动监测数据,将数据保存至本地进行存储;(2)数据处理系统:接收数据交互系统转发的自动监测数据,同时将数据保存至数据库中;(3)对外服务接口:对第三方软件平台提供数据访问的接口,可定制化开发。 基站软件应用主要对仪器进行控制、测试、数据采集、上传。 通过环境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对环境数据资源的有效收集、存储、整合、管理、分析,推动信息资产的管理、共享和利用,提高数据综合分析应用和决策分析支撑能力。同时构建环境GIS应用展示平台,将所有辖区内环境状况展现于管理者面前,整合所有环境信息及资源,构建统一的业务应用平台,为后续的信息化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技术目标与设计原则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成具有较强数据应用能力和系统维护能力的“智能环保软件平台”,走数据采集、服务集中、数据存储集中、数据应用服务集中的建设及应用道路。系统需满足安全性、高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性能要求。逐步把全区所有污染源的数据接入、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应用等服务全部集中至天津市。提高现场设施接入效率,扩展接入能力,使环境监控中心可满足全区所有污染源接入的性能要求,确保全区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正常运行,即可在上端层面保障辖区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正常运行。 2.1安全性原则 本系统要实现基于大型数据中心、强大信息处理环境和高速网络为一体,信息管理的获取、共享、处理服务,支持实时网上数据信息处理,支持协同工作及虚拟办公环境的新一代信息化环保平台。由于整个系统涉及大量的保密数据,而且部分数据共享基于网络环境,在设计过程中,会重点实施信息安全及保密措施,确保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被非法窃取和篡改,数据中心不被破坏,保证用户能够正常使用系统中的资源信息,提供应有的信息服务。采用有效的安全保密技术以确保该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基础。本系统还采用整套安全、科学、便利的管理模式,系统对终端用户的权限严格界定,终端用户的权限细化到每一个模块的每一个功能,在此基础上使用系统灵活的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复杂度。

计算机网格信息安全及管理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 1.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了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同时,也给网络不良信息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与空间。 正确 2.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数据库已不存在漏洞,因此,它成为我们存储信息的重要载体。 错误 3.安全管理是我们建好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通过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和形成我们的安全组织管理。 正确 4.即使在经过国家保密主管部门批准的网络中,也不允许把非涉密信息单项导入到涉密系统中。 错误 5.安全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系统的安全状况进行审查。 正确 6.我国现阶段已经有很多的信息安全技术手段,所以我国网络是绝对的安全。 错误 7.一种避免由于任何风险、威胁带来伤害的能力,这是对安全的定义。 正确 8.2014年共接到各类网络欺诈案比2013年增长43.3%。 正确 9.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成为全球后金融时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共同关注的重点。 正确 10.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手段,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作用和职能发挥不足。 正确 11.虚假信息和负面新闻充斥网上,网络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 正确 12.网络审查严重影响我国网民的工作学习。 错误 13.中国现在有6亿多网民,是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 正确 14.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既要面对信息化大势的不可逆转,又要面对中国和平崛起可能受到的阻碍。 正确 15.“网络监管”反映出政府监督功能在中国传统语境中的强化,是自上而下的、单一主体的管理模式。正确 16.随着网络发展,我国已经成为黑客攻击窃密的主要受害国,尤其是中央政府网站已经成为重灾区。错误 17.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问题的解决需要技术管理双管齐下、综合处置,要克服技术万能或者一管就灵的偏颇思想。 正确 18.互联网有力推动了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升级,新兴信息经济初具规模,我国正在成为世界第一的网购市场。 错误

一种基于无线网格网络的智能灯

一种基于无线网格网络的智能灯 目录 1 绪论 (1) 1.1 智能家居的起源及发展 (1) 1.2 智能灯泡的网络 (2) 1.3 当前几种智能灯泡的网络模式的缺点 (3) 1.3.1 ZigBee网络缺点 (3) 1.3.2 传统Wi-Fi网络缺点 (4) 1.3.3 蓝牙网络的缺点 (6) 1.4 本章小结 (6) 2 无线网格网络的优势 (7) 2.1 部署安装简便 (8) 2.2 非视距传输 (8) 2.3 强稳定性 (8) 2.4 高带宽 (10) 2.5 本章小结 (10) 3 智能灯的需求 (11) 3.1 产品需求 (11) 3.1.1 功能性需求 (11) 3.1.2 非功能性需求 (12) 3.2 需求分析 (12) 3.3 本章小结 (15) 4 智能灯的设计 (17) 4.1 系统设计 (17) 4.2 组网流程 (18) 4.3 控灯流程 (19)

一种基于无线网格网络的智能灯4.4 升级流程 (20) 4.5 产测流程 (21) 4.6 调试流程 (23) 4.7 本章小结 (25) 5 智能灯的实现 (26) 5.1 系统搭建 (26) 5.1.1 bootload编译 (26) 5.1.2 firmware编译 (27) 5.2 模块实现 (28) 5.2.1 终端控制模块 (28) 5.2.2 网络控制模块 (32) 5.2.3 控灯模块 (36) 5.2.4 升级模块 (39) 5.2.5 消息控制模块 (42) 5.2.6 生产测试模块 (44) 5.2.7 本地调试模块 (46) 5.2.8 生产烧录固件的制作 (48) 5.3 本章小结 (50) 6智能灯的测试验证及改进 (51) 6.1 功能性验证 (51) 6.1.1 智能灯的AP功能 (51) 6.1.2 智能灯的组网功能 (52) 6.1.3 智能灯的开关控制、亮度调整功能 (53) 6.1.4 智能灯的网络功能 (53) 6.1.5 智能灯的自我恢复功能 (54) 6.1.6 智能灯在家庭完全布置 (56) 6.1.7 智能灯的在线升级 (57) 6.2 非功能性验证 (5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