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分析

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1.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与欧洲面积最接近,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全长约18000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东在乌苏里江;西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北在黑龙江;南在南沙群岛。

3.

4.

⑴东临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⑵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陆上交通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5.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第三大岛是崇明岛。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

6.我国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级是县(自治县、市);第三级是乡(镇)。必要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我国现阶段共有34个行政区划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7.★熟记我国34个行政区划的全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以及在地图上的位置和它们的形状。(P6-7)

8.我国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最北、最东的省区都是黑龙江省,最西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部在热带的是海南省。

9.★浙江省的邻省是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沪、苏、皖、赣、闽)。

10.★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的省区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云或滇、桂、粤、台)。

11.2010年我国的人口已达13.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我国的人口密度是143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12.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此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少。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分布不均匀,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13.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55个少数民族),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1.5%,少数民族约占8.5%。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4.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人口多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而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的边疆地区。

15.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

第二课山川秀美

1.我国的地形类型:山地(所占比例最大33%)、平原、高原、丘陵(所占比例最小10%)、盆地。一般把山地、丘陵,连同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我国地势的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位于第一级阶梯;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草原辽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沟壑纵横);云贵高原(崎岖不平,石林广布)。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一阶梯)、四川盆地(其中的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东南丘陵

3.★请掌握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及它们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在哪一级阶梯中。(P11图5-13)

4.°,自西向东能看到: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横断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我国最典型的地势三级阶梯分布)(P13图5-16)

5.地势对我国气候、人口和河流流向的影响:

(1)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气候)

(2)人口东密西疏;(人口)

(3)我国的河流大都自西向东流。(河流)

6.我国气候的特点: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请掌握我国气候的类型及分布P14图5-18)

7.

8.

⑴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⑵季风具有不稳定性,有时会造成灾害。(夏季风过强,北涝南旱;夏季风过弱,南涝北旱。冬季风强烈会暴发寒潮。)

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此线以东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以西为非季风区。(P15)

10.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可以在我国种植。

11.杭州(余杭)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杭州(余杭)的地形主要是以丘陵和平原为主。

13.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P22图5-30)

2.

3.南北方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起了很大作用,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范围:西部地区为5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6个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请掌握哪些省区属于西部。(P26图5-36)

6.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我国南方和北方、东部和西部等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以达到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西煤东送)

7.国家正在大力推进西部开发战略。通过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8.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南——上海市,经过的省(区、市):新、甘或陇、宁、陕或秦、晋、豫、皖、苏、沪。(图册P22)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地理位置:台湾处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连接地带。西望大陆,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濒东海,东临太平洋,南濒南海。

2.范围:台湾由台湾岛(主体)、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组成,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3.自然环境:

(1)地形:山地、丘陵、平原;以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西部低。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3)水文:浊水溪(河流),日月潭(湖泊)

4.台湾的美称:天然植物园(樟树)、蝴蝶王国(阔尾凤蝶)、水果之乡(热带水果)、东方糖库(甘蔗)……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

1.小兴安岭山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有亚洲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森林。

2.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山地地形,适合林木生长;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总体比较湿润。冷湿的气候,孕育了茂密的红松林。

3.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甘(陇)、宁、陕(秦)、晋。

4.黄土高原的气候带有明显的过渡性。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趋势。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温带季风气候)。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图册P29)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少。

(2)人为原因: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高原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保持水土;(2)工程措施:修建梯田,建挡土坝。

6.北京的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西临太行山,北靠长城,东临渤海湾,南面是千里中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7.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建城有3000多年的历史,作为统一王朝(元明清)也有800多年的历史。

8.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1)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是“新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2)人民大会堂

北京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1)帝都文化(故宫)、民族文化(京剧)、现代文化(鸟巢)。(2)国家博物馆

第二课南方地区

1.位置和范围: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南缘,北抵长江,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

2.自然环境: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土壤肥沃。

3.形成城镇的条件:(1)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剩余;(2)四通八达的水路。(P46)

4.四川盆地的位置: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位于第二级地势阶梯,主要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

北靠秦岭、大巴山,南连云贵高原,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东接巫山。

5.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产区。其农业发达的原因:

(1)地形:盆地底部为丘陵、低山和平原(成都平原)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冬暖,春早,夏热),降水丰沛

(3)水文:降水丰富,河流众多(盆地内的主要河流:长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4)土壤肥沃

6.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由秦国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对“天府之国”——成都平原发挥着重要作用。(天府美自古堰来。)

7.四川盆地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气、芒硝居中国之冠;井盐:自贡被誉为“千年盐都”

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桫椤,大熊猫、金丝猴、雪豹等。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二课南方地区

三、开放的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地区,与东南亚地区隔海(南海)相望。

2、自然环境:平原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3、开放的表现:

(1)农业开放:珠三角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蔗糖、淡水鱼和亚热带水果基地,农产品主要输往港、澳;(2)工业开放:是亚洲乃至世界信息产品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世界工厂”。

4、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原因;

(1)海陆交通便利,毗邻港澳,区域合作便利(2)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扶持(3)劳动力、华侨众多5、珠三角今后发展模式:

(1)努力从“中国制造产地”转型到“先进制造业基地”,培养创新意识。(2)优势互补,与港澳紧密合作,共同发展。★(港澳优势: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经验

珠三角的优势:优越的地理位置、廉价的劳动力、土地成本低、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四、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

★1、城市职能:最大的经济中心、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2、上海成为经济中心的原因:(见书本P54-55)

3、上海成为经济中心的表现:

(1)金融业发达:陆家嘴金融贸易区(2)高科技产业发达:张江高科技园区

(3)制造业发达:宝钢集团(4)航运业发达: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

第三课西北地区

一、丝路明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地理位置:我国西北部

2、自然环境:★(1)地形: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3、新疆的绿洲农业

(1)绿洲分布: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

(2)古老灌溉设施:坎儿井(坎儿井的优点:见书本P58)

(3)绿洲农产品:葡萄、哈密瓜、小麦、棉花等

(4)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5)新疆绿洲农业发达的原因(见书本P59)

二、草原风情——内蒙古自治区

1、地理位置:西北内陆

2、自然环境:(1)地形:高原(草原广布)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自东向西逐渐递减,景观:森林-森林草原-半干旱草原-干旱荒漠)★3、草原人们生活与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衣:蒙古袍—便于高原放牧、抵御严寒—适宜草原游牧生活

食:牛羊肉、奶制品(红、白、茶食)—饲养牛羊—适宜草原牧业生产

住:蒙古包—便于拆装搬运—适宜草原游牧生活

行:骑马、勒勒车—便于出行、方面饲养—适宜在草原上大范围活动

娱:那达慕大会(骑马、摔跤、射箭)—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之情

三、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地图上找到新疆相邻的8个邻国)

★1、城市职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乌鲁木齐向西开放的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点位于此)

(2)交通便利:具有完备的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网,新亚欧大陆桥(兰新线)

(3)国家政策的支持:西部大开发

3、乌鲁木齐向西开放的表现:①是新疆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也是中亚地区重要的进出口贸易集散地;②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③国际大巴扎,多元文化吸引中外游客

第四课青藏地区

一、海拔最高的牧区——青藏牧区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两个省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其他还有新疆、甘肃、四川的一小部分

★2、高原环境:高寒、缺氧、低气压

3、青藏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原因:(1)草场面积大;(2)牧草营养成分含量高(P67)

★4、高原畜种: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5、藏民生活:衣:藏袍;食:牛羊肉、青稞、酥油茶;住:帐篷;行:牦牛(高原之舟);娱:雪顿节

6、青藏铁路(西宁—拉萨)作用:改善交通;促进青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民

族团结

二、高原圣城——拉萨

★1、城市职能: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2、地理位置: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

★3、自然环境:地形: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年日照时间长,有“日光城”之称。

气候:高原山地气候,高寒

4、拉萨作为宗教圣地的表现(藏传佛教(喇嘛教)):

(1)建筑:布达拉宫(标志性建筑)、大昭寺(2)节日:雪顿节

(3)虔诚的朝圣者(4)藏民的生活:转经、朝山转湖、念经祈福

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

1、写社会调查报告的步骤:确定主题、拟定提纲、实施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2、元阳梯田概况:

(1)位置: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山有多高、水有多高)(3)俗语:梯田是小伙子的脸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第一课规则的演变

1、规则的分类:成文规则:如规章、守则、公约、法律等

约定俗称(不成文):如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道德等

★2、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源自于生活的需要,见证着生活的历史(1)从无到有的规则:太空交通规则——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

(2)从有到无的规则:废除农业税——不符合社会发展

(3)不断调整完善:如人行横道线——社会生活需要

第二课传媒的行程

1、文化传播的途径:商贸活动、人类迁徙活动、学校教育;旅游、战争……

2、文化的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或者媒体。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

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3、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在现代社会,流行的媒体包括书

4、传媒的影响:引领社会风气、影响社会舆论、充实生活内容、陶冶性情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1、生活的变化一般是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物质生活的变化带动观念的变化

2、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

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有多少钱就买多少东西”——量入为出

今天:适时进行更新换代;“寅吃卯粮”——超前消费

3、所谓代际差异,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代际差异会形成“代沟”。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人类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称为史前时代(原始社会)。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狩猎生活。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是人类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1、古人类遗址的发掘是人类认识自己起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典型人类:北京人、山顶洞人

3、大约一万年以前,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磨制石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用来烹煮和储存食物。

4、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九千年前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5、比较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先民和半坡先民:

★两地房屋存在差异的原因:①两地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不同;②河姆渡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干栏式建筑可以通风、防潮;③半坡地处黄河流域,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冬暖夏凉。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在哪里?

1、生产方面:生产工具新,主要使用磨制石器;(2)生活方面:生活用具新,主要使用陶器

3、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过定居生活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

2、爱琴文明和中美洲文明——海洋文明

(1)距今约4000年前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移至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时约800年。它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2)中美洲是指从墨西哥南部到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地区,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奥尔梅克文明是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之后,最杰出的文明当属玛雅文明。

3、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1、距今一万年前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就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早期农业。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土壤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形成粟作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富,水网密布,气候温暖,适于种植水稻,形成稻作区。

2、新时期时代文明曙光的表现:

(1)农业、手工业发展(黄河流域:蛋壳黑陶杯——“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2)出现文字雏形—刻画符号;(3)阶级分化(良渚玉琮);(4)古城出现(平粮台古城);(5)精神生活:宗教

3、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4

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6、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7、部落推举贤能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杰出的有尧、舜、禹。

★8、距今大约4000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这标志着我国新石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

★举例说明,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的生产状况、社会结构和精神生活都发生哪些变化?

(1)生产状况:工农业得到一定程度发展;(2)社会结构:出现阶级分化;(3)精神生活:出现宗教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3、书写历史要注意的事项:

(1)力求准确记述每个事件;(2)力求写出真实感受;(3)力求记录下当时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 第一课、在社会中成长 一、社会伴我成长 1、小鱼和妈妈的对话告诉我们:人与社会密不可分,如同鱼儿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社会。 2、狼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人脱离社会,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人类胜于动物的主要优点,也是人被称为“万物之灵”的原因:人是在社会中成长的。 3、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4、群体的特点:由多数人组成的集团。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社会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eg:现在处于儿童群体的,将来会处于老年人群体;人也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社会群体中,eg:我既属于青少年群体,也属于同龄群体,也可能是学生群体。 5、在社会中成长。成长中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扬长避短,同时学习别人的长处,借助社会这面镜子,不断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 6、当来自周围的评价和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应该学会正确的对待这些评价,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了解自己的一个参照,但又不盲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既要看到自己的短处、劣势,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全面、正确的看待自己。 二、社会是个大舞台 1、家庭: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轨迹。 2、学校: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3、社区: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虚拟社区”即“网络社区”,同样需要健康的生活。网络带给你(青少年)什么乐趣和苦恼呢?——乐趣:通过网络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遨游知识的海洋,满足求知欲,拓宽视野……苦恼:过分迷恋上网聊天、游戏或者查看不良网页造成精神颓废,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第二课、社会舞台中的角色 一、变化的社会角色 1、社会是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不同的场景。 2、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与生俱来的角色:eg性别、人种、民族、儿女的身份等 社会安排的角色:eg学生、乘客、顾客等角色 人们的理想、是期望扮演的角色:eg科学家等、 3、社会角色总是在不断变化着我们可以通过那些途径体会角色的变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众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西和中西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地形各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至呈三级阶梯。

综合因素。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海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 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的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 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 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 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

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漂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不修建东西方 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 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 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 台湾最大的工业区。 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 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奶、蛋、鱼、肉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肥肉、大豆、花生 含糖类较多的食物葡萄糖、蔗糖、淀粉

缺碘大脖子病 2、人体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小肠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其中肝脏--→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 3、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①号充分搅拌②号充分搅拌③号不搅拌 过程:37℃温水中10分钟→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①号试管不变蓝色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色。 ②号试管变蓝色的原因: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特性。 ③号试管变浅蓝的原因:因还有部分淀粉没有被分解,遇碘变浅蓝。 4、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初步

消化) 蛋白质------→氨基酸(蛋白质在胃中初步消化) 脂肪---→脂肪小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中不含消化酶) 5、吸收过程:各种营养由小肠吸收后进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往全身。(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内表面积。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6、合理营养:①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饮食②早、中、晚餐能量比例30%、40%、30%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温暖、湿润、清洁空气的作用 肺: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 3、吸气时:气体入肺 P(肺)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社会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 知识点】 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 才能酿出蜜来。X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一) 我国南北差异 区域 内容习惯上以秦岭一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 划分为北方和南方 北方(秦岭一淮河以北)南方(秦岭一淮河以南) 生活习惯 差异民居特色注重防寒保暖注重通风、散热、防雨 饮食习惯喜吃面食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陆路交通公路、铁路和水运 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气温带温带气候,比较干燥亚热 带和热带气候,比较湿润 1月均温低于00 c(00c) 冬季气温特点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 降水差异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800mm)

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农业生产 差异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主要经济作物花生、大豆、甜菜油菜、甘蔗、橡胶、油棕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河流水文及内河航运的差异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地形北方地区多平原南方地区多丘陵 主要能源资源的差异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点(二) 我国东西部差异 东部西部 自然条件地形东部地区平原广阔西部内陆地区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气候较为湿润气候干旱 资源环境水资源丰富,但矿产和能源短缺,且工业污染严重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但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严重。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有较深厚的文化、经济、政治 基础灿烂的历史文化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

生物体的基本结构 1.根据施莱登和施旺的研究,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 3.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将标本放在________________再盖盖玻片。 4.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盖玻片④在载破片中央滴清水⑤盖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5.植物体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线粒体⑤液泡⑥细胞核⑦叶绿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⑥ C.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⑦ 6.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对人体有害,它主要存在于烟草细胞中的()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7.细胞核具有的功能是() A.控制物质出入 B.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C.具有支持作用防止变形 D.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8.把马兰放入沸水中,水变成绿色且有马兰味,如果浸泡在冷水中不会有马兰味,这是因为活细胞中____________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壁 细胞分裂和分化 1.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____________;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____________。通过细胞分化形成____________。生物体就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组织、器官和系统按照一定得方式组合而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遗传物质保持了一定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组织是____________相似,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同的细胞群。 3.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 A.细胞形态的变化 B.细胞结构的变化 C.细胞生理功能的变化 D.细胞中染色体的加倍 4.一个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能发育成完整个体,这证明() A.细胞有分化能力 B.细胞有分裂能力 C.细胞的全能性 D.细胞有再生作用 植物体的组成 1植物的组织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组织的功能:基本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输导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机械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和动物体的组成 1从外形上看,人体可分为哪四大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内主要的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脑位于______腔内。

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目录详细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4------8 1从社区看我家 2在社区中生活 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9------15 1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 3往来在区域之间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6------22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2带着地图去旅行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大洲与大洋 24------29 1人类的栖息地 2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第二课自然环境 30------41 1地形多样 2气象万千 3众多的河湖 4风光迥异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42------52 1人口与人种 2语言与宗教 3国家和地区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53------56 1观察地球仪 2使用地球仪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家住平原 58------63 1稻作文化的印记 2用机械种庄稼 第二课与山为邻 64------69

1垂直的生计 2山地之间 第三课傍水而居 70------75 1耕海牧鱼 2水上都市 第四课草原人家 76------81 1逐水草而居 2现代化的牧场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 82------87 1石油宝库 2沙漠绿洲 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88------92 1确定区域的位置与范围 2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 3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 4感受区域的发展 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 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94------96 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97------100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101------103 第四课汽车城:蔚山 104------106 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 107------109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110------113 1描述城市的位置和环境 2归纳城市的特色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各单元练习卷

2013年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领土辽阔,与中国面积接近的大洲是( B ) A.非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2.关于我国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位于南半球,亚洲大陆东部 B.位于东半球,东临达西洋 C.大部分领土在温带,兼有热带 D.北回归线穿过台、浙、粤、桂 3.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余千米,陆上领国有( C ) A .11个 B. 18个 C .14个 D .6个 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分为( D ) A.省、市、县三级 B.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 C.省、地、县三级 D.省、县、乡三级 5.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青海省 D.西藏自治区 6.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 C ) A.西藏自治区 B.青海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我国人口分布的著名地理分界线是( C ) A.秦岭—淮河连线 B.漠河—腾冲连线 C.黑河—腾冲连线 D.天山—阴山连线 8.下列省区中,分布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C )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贵州

9.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地形多种多样 B.山地面积广大 C.地势平坦,起伏和缓 D.地势西高东低 10.我国的四大盆地中,农业发达,物产富饶,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有( D )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1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B ) A.秦岭—淮河 B.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云贵高原东缘 12.我国下列地区中,约6—7月多阴雨天气的是( A )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 D.西北地区 1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C ) A.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 C.搞好中游水土保持工作 D.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14.航运价值大,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是( A ) A.长江 B.珠江 C.松花江 D.京杭运河 15.我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A ) A.秦岭——淮河一线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新版) 第三中华明探 《中华明的曙光》教学设计 一、【程标准】 标: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明的起和地域特征。 2-1-3:列举表明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解读:“列举”、“讲述”、“知道”这几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同时,通过找寻明起的标志及明的发展,知道中华明的延续性。 二、【教材简析】 1、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是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明探》的最后一,属于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明演进”中的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明区域,突出中华明渊。作为八年级与七年级衔接的这个单元,旨在为学生八年级学习历史做好适应性的准备,内容与原的八年级教材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动。尤其是本的第一框《中华明的曙光》,原八年级教材中古中国明的起是和其他三大古明起放在一,同属于“大河明”。现在把其他三大

古明放在前,而中华明放在后,不是否定它们的共性,而是让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把握方法,突出中华明渊。同时,也突出了中华明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延续性。 2、教材结构分析: 农业发展 字萌芽 阶级分化明的诞生 早期城市 原始宗教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明的起地,了解新石器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条、陶器的制作与使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古代城市的出现等明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书本知识,说出中华明起的史实;通过阅读图表,分析史料,描述我国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条、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城市及原始宗教的出现;通过比较讨论、合作探究,分析大河明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原始明,体会物质生活的提高促进了人们精神生活的改善,感悟人类明的起和传承。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明诞生的史实依据。 教学难点:城市与农业聚落的区别,大河流域明产生的原因。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 点总结

精品资料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是达尔文。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3、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4、“露西”时代的古人类能使用工具,“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5、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吗?不能,(1)人类和类人猿都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类人猿已经适应了现在的环境了,(2)现在已不具有森林古猿进化人类的外界条件。 6、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有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生殖系统完成的。 7、男女生殖系统图书9页 8、在男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和输精管,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卵巢和输卵管。 9、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 10、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 1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是在输卵管中。 12、睾丸是男性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生殖器官。卵巢是女性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13、分娩: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14、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15、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16、青春期的性意识: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20、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在人体内的消耗次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其中脂肪含能量最多。 22、脂肪一般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23、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4、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 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 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5、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整理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2)2017、5、 第一章人类的起源 1.19 世纪著名的进化论者达尔文提出了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2.类人猿和人有什么根本的区别:(1)运动方式不同。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人类则是直 立行走。(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3)大脑的发育程度不同。 3.最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是距今300 万年前的“露西”少女化石。“东非人”距今175 万年。4.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人类起源于东非大裂谷。 6、人体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再由母体产 出。这一过程主要由生殖系统完成。 睾丸----- 男性的主要的生殖器官,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 女性的主要的生殖器官,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7、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阅读书本p9---11 ) ①、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即受精)的地点: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地点:母亲的子宫。 ②、子宫内胎儿的生活环境是:羊水。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等。 ③、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 8、青春期的发育特点:(一、身体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二、心理变化)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有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 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和家长交流。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蛋白质、脂肪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为人类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建造和修复人体的重要原料、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 3.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 4.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无法进行。 无机盐:钙、铁、磷等。缺铁患贫血,缺钙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缺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5.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会患神经炎; 缺乏维生素C,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患佝偻病。 6.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7.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胆汁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不含消化食物的酶。 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8.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一、提出问题:馒头在口腔中会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二、作出假设:馒头在口腔中会变甜与牙齿的咀 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三、方法步骤:1)、2 )、3 )步如图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SMJ(二)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第二课及探究一) 班级姓名学号 一、精挑细选:(相信你能从下列四个选项中挑出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基本的社区分类是………………………………………………………………………() A.文化社区和综合社区 B.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C.政治社区和经济社区 D.巨型社区和微型社区 2.上海的钢铁工业区和江苏的华西村,按类型划分分别属于…………………………() A.功能社区和行政社区 B.自然社区和功能社区 C.自然社区和行政社区 D.功能社区和自然社区 3.围绕着人的不同社会活动而形成的社区叫……………………………………………() A.功能社区 B.自然社区 C.行政社区 D.城市社区 4.街道、乡、镇、县、市等社区是按…………………………() A.社区的地域大小分类的 B.社区行政管理范围分类的 C.社区综合状况分类的 D.社区不同的功能分类的 5.下列四个不同功能的社区中,你认为最适合居住的社区是……………………………( ) A.工业区 B.生活小区 C.商业区 D.高科技园区 6.深圳东门是店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繁多的地区,这里是…………………………() A.文教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 业区 小强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儿盛产的板栗、竹笋通过网上销售,销往全国各地。这要归功于从外地引进的两个高学历人才:一个是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另一个是农业专家。据此回答7-8题: 7.小强所生活的社区属于…………………………………………………………………… () A.城市 B.农村 C.厂矿 D.街 道 8.小强的家乡与其它地区之间的联系有……………………………………………………() ①物产②资金③技术④人才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 ③④ 9.爸爸拨通了电话,“你好,天龙旅行社吗?请问七月份到海南旅游的团队还有吗?”小叶知道,这是…………………………………………………………………………………() A. 物产联系 B. 人才联系 C. 技术联系 D. 信息联系 10.如果你所在的社区里,一些公共的墙上出现了乱张贴的广告、传单,这时你应……()A.忍气吞声,照样居住 B.等待别人去清洁 C.与社区领导共同谋求解决的办法 D. 自己也到墙上去写字、画画 11. 下列不属于同一类型的社区是…………………………………………………………() A.西丽工业区和光明街道 B.公明镇、西乡、光明镇 C.深圳大学和侨新生活小区 D.南山科技园和光明农场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 1、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我国领土南至南沙群岛的南缘,北到黑龙江,西达帕米尔高原,东抵乌苏里江。 2、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第二大岛屿。 3、找出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看地图找) 4、我国还有辽阔的海洋:“四海一洋” 四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一洋:太平洋 6、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行政区划: 1、全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大,为便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而设定。 2、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请熟记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我国跨经纬度最大的省区是哪里?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哪里?临省最多的是哪里?邻国最多的是哪里?地势最高的是哪里?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三、众多的人口: (1)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达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136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4%,而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数量只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而面积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比较稀少。) 2、我国人口为什么出现东密西疏? 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自然条件好,开发较早,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西部地形以高原和山脉为主,自然条件较差。开发较晚,交通相对不便。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状况: 2、少数民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哪一个民族?分布最广的是哪个民族?壮族;回族。 4、哪一个省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云南省 5、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的边疆地区。 5、我国地形的特点 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11、如何设计一条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 答:旅游线路的设计要全面考虑旅行的目的、行程时间、交通情况、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来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 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

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可见,台湾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河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 (不修建东西方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 (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 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台湾最大的工业区。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接近 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人的生殖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睾丸,其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性腺)是卵巢,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⑶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⑷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 ⑸受精场所:输卵管 (6)受精卵开始发育的场所:输卵管 (7)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的形成 (8) 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后期:来自母体;主要来自:母体 (9)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出。 (10)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1)受精卵发育成胚泡附着在子宫内膜上。 (12)胎儿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的正确途径:母体——胚盘——脐带——胎儿 (13) 胚胎发育到第8周发育成胎儿,呈现人形;发育到38周(约266天)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分娩 (14)“试管婴儿”培养过程:体外受精→试管发育→胚胎移植→母体发育 (15)女性摘除子宫后:正常排卵,没有月经 (16)受精卵在移入子宫的过程中,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移入子宫以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个过程称为怀孕 第三节青春期 【青春期发育】 1、形态特点:身高突增(显著特征)、体重迅速增长 2、功能特点:大脑、心脏结构、肺功能完善化 3、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4、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完整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一、我的家在哪里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1)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例如,0 50 100千米 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数字式:例如,1:5000000 (2)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同样大小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大、小、详);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小、大、粗)。注意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2、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还可确定其他四个方位) 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按照指向标定方向。(平移指向标) 经纬网定向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熟悉P6页图1-6常见图例)(二)在社区中生活: 1、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社区的含义:社区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区域、一定数量的人口以及社区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是构成社区的几大要素。 二、乡村和城市 (一)乡村聚落: 1、聚落的含义: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2、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乡村人们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它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3、乡村聚落景观和生产活动差异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环境等人文环境特点。(如:云南傣族的竹楼,防潮通风作用;沙特民居墙厚、窗小,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行政管理中心。 2、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是有乡村聚落发展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村落----市井----集市----城市的过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必背知识点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必背知识点 1.(1)元谋人、北京人(天然火)、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的位置(书本P46) 2.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炎帝(神农氏)的主要功绩: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发明医药、陶器,开辟集市。(2)黄帝(轩辕氏)的主要功绩: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3.找出四大文明古国的位置及文明成就(书本P28) 中国: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蛋壳黑陶杯古印度:发明阿拉伯数字、佛教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星期制度古埃及:金字塔、太阳历、分科治病 4. 西方文化之根是什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 (1)找出古希腊的主要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书本P50) (2)雅典的民主制度在伯利克里时期达到极盛,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政治特色:雅典——民主,斯巴达-尚武、专制 (3)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 2世纪成为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罗马人的小澡盆”-地中海 5. 阿拉伯帝国: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首都巴格达,政教合一,唐朝与其同时代 6.世界三大宗教 (1)西周分封制:基础是——宗法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西汉推恩令和监察制度(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和科举制:(是隋朝建立,唐朝时完善的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4)元朝的行省制度设宣政院,西藏正式归入我国的版图 8.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唐朝-筒车和曲辕犁;宋元-秧马和占城稻 9.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奖励军功,建立县制影响——秦朝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影响) 内容:说汉语,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贵族通婚,推行汉人的官制和礼法。 作用: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10.秦朝、汉朝、唐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2)汉武帝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3)唐朝繁盛的表现:A、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出现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和开元盛世局面。 ①完善三省六部和科举制②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③协调君臣和君民之间的关系 B、经济发达,国力强盛。①农业:曲辕梨和筒车②手工业:唐三彩 ③商业: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珠宝业成为长安的第三大产业。 C、社会开放,文化繁荣。①社会风气:中西互通,胡汉交融。②中外交流: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③文化繁荣:唐诗;道教;“颜体”;画家阎立本的作品等。④雕版印刷术:《金刚经》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 11. (1)丝绸之路(书本P99)新疆(喀什——深圳的对口经济特区)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起点长安,最远到达大秦即古罗马) 往来的商品:中国的丝绸、铁器、陶瓷、漆器;西方的毛皮、香料、药材、珠宝 历史地位和作用:1)沟通了亚洲和欧洲 2)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发挥了巨大作用。(2)京杭大运河(P101) ①隋炀帝下令开凿的②中心在:洛阳,起止点: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自北往南有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③作用a、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b、南粮北运,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12.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宋辽的澶渊之盟) 宋并立的政权:西夏—党项族,辽—契丹族;南宋并立:金—女真族,元朝-蒙古族 13. (1)四大发明:①造纸术(东汉蔡伦改造)、印刷术(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火药(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指南针(宋朝运用与航海事业);②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2)棉纺织技术:元代——黄道婆,教松江人民棉纺织技术《清明上河图》北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