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施组(隧道)

XX施组(隧道)

4.4隧道工程

本项目全线共设置隧道2座,分离式长隧道1座长2200m,双联拱隧道1座长415m。

隧道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高速;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地震:设防烈度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 ;

设计速度:100km/h;车道数:双向六车道;

行车道净空:限界净高为5m。

隧道施工方法及工艺

4.4.1控制测量

?施工前平面控制网复测

施工前根据设计院和建设单位技术部门现场进行的交接测量控制桩橛点及办理的相关手续,组织测量人员对交接的导线网点和水准基点进行闭合复核测量,复核导线点的坐标和水准基点高程的准确性,测量结果经过平差后与所交的控制点结果进行对比,完全无误后作为施工用控制点。隧道每掘进1km或雨季前后各进行洞内外导线控制点联测一次。

?平面控制附合导线测设

洞内布置双导线,形成闭合导线,利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精确控制隧道施工。

洞口导线点位使用不锈钢钢筋(顶上刻十字线)埋于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通视良好。点位布置完毕后,利用设计院交接的导线网GPS点(已知)作基准点,以三维坐标法,使用全站仪引测附合导线上各点的精确坐标值(并经平差),使用精密水准仪从高等级的2个BM 点测定导线上各点的准确高程(并经平差)。水平角的观测正倒镜六个测回中误差≤±1.8″,每条附合导线长度必须往返观测各三次读数,在允许值内取均值,导线全长闭合差≤±1/80000。

?高程控制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石作为高程控制点,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加密的水准点精度不低于高程控制点的精度,其布置形式为附合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采用S1等级水准仪对所交精密水准点进行复测,往返测量。观测精度符合偶然误差±2mm,全中误差±4mm,往返闭合差≤±8mm(L 为往返测段路线段长,以km计)。两次观测误差超限时重测。当重测结果与原测成果比较不超过限值时,取三次成果的平均值。

4.4.2施工测量

根据本合同段隧道特点在各施工洞口各配备一个测量班,每个测量班均由1名测量工程师、4名测量技工组成,共同完成测量工作。测量班依据工作内容配置测量仪器。测量作业程序流程见图所示。

?洞口测量

根据隧道洞口的设计结构和洞口地形标高,详细计算洞口边仰坡开挖边线的坐标和各桩中心坐标。利用附合导线与以上计算坐标的相对关系,使用全站仪在地面上放出洞口边仰坡开挖轮廓线,十米桩中心坐标点位,以放出的坐标点为中心放出开挖边线桩,控制洞口边仰坡的开挖。

测量作业程序流程图

?洞身测量

隧道洞身施工测量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精确计算出线路百米桩的坐标及结构的相关尺寸和标高,并按每10m编制出所有隧道标高表。测量工程师利用洞内测量控制点,及时向开挖面传递中线和高程;由测量班用断面测量仪测设隧道开挖轮廓线、支护钢架架立前后和二次衬砌立模前后轮廓尺寸,进行复核,确认准确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对混凝土净空断面应用激光隧道限界检测仪检查。

在洞内进行施工放样时随时配带气压标、温度计,随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仪器进行气压、温度的修正。

4.4.3 竣工测量

每20m对已衬砌段隧道净空采用激光限界检测仪进行洞身净空检查,隧道洞身开挖贯通后,及时组织测量人员进行贯通测量。

依据有关测量规范及测量结果,调整贯通误差,并将结果及时上报监理和建设单位有关部门。

依据设计图纸检查完工后的结构物尺寸,如实填写检查结果,并将检查资料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存档。

4.4.4 测量质量的保证措施

测量桩点的交接,必须双方参与,持交桩表逐桩核对,交接确认,遗失的坚持补桩,无桩名者视为废桩,资料与现实不符的应予以更改。

执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按照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测量作业检测,保证各项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测量放样的依据是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使用的图纸及规范必须盖“受控”章,确保其有效。

定期组织测量人员与相邻隧道队队共同进行洞内外控制点联测,保证控制点的准确性。

所有现场测量原始记录,必须将观测者、记录者、复核者记录清楚且须是各岗位操作人员自己的签名。

加强仪器的维修和保养,保持其良好状态,制定仪器维修和保养制度及周检计划,按时送检。

4.4.5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及监控量测

?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报关系到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为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现,针对本合同段隧道工程地质情况,施工中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TSP预报、地质雷达、远红外线探水仪、超前水平钻孔、地质素描(数码成像)综合分析预报;将以上方法有机结合、综合应用,发挥各自长处,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从不同方面发现异常、揭示异常,组成地质超前预报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坚持将超前地质预报合理纳入工序进行组织管理。对未开挖地段

进行地质预测和分析,采集各种水文、地质、变形、应变等信息,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以确定合理的开挖、支护参数,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法。

?地质预报项目

地面预报: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对重点地段地表开展综合物探,沿隧道轴线绘制纵向剖面图;同时进行地表补充地质测绘。

洞内预报:施工中加强断裂破碎带、溶洞、煤矿采空区、夹煤层、涌水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如采用开挖面掌子面地质素描、超前钻孔并辅以TSP等物探手段进行综合预测。对软岩塑性变形进行超前预报,根据超前预报及有关监测结果及时变更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方法及工艺

①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

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地质状况。它是在掌子面后方边墙一定范围内布置一排爆破点,进行微弱爆破,产生的地震波信号在隧道周围岩体内传播,当岩石强度发生变化,比如有断层或岩层变化时,会造成一部分信号返回,界面两侧岩石的强度差别越大,反射回来的信号、返回的时间和方向,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的信号也就越强。返回信号被经过特殊设计的接收器接收转化成信号并进行放大,根据信号返回的时间和方向,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就可以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的位置及方位。TSP地质预报系统实际操作中有如下特点:适用范围广,适用于极软岩至极硬岩的任何地质情况;距离长,能预测掌子面前方100m~200m范围内的地质状况,围岩越硬越完整预报长度就越大;对施工干扰小,可在施工间隙进行,即使专门安排时间,也不过一小时左右;提交资料及时,在现场采集数据的第二天即可提交正式成果报告。采用专用处理软件,将复杂多解的波形分析转换为直观的单一解的波形能量分析图。将隧道顶部和底部的波形能量分析图分析确定之后,可得出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或其它不良地质相对于隧道的空间位置,计算机自动绘出弹形波速度有差异的地质界面相对于隧道轴线的地质平面图和纵断面图。但也存在预报准确性和预报精度方面的问题,需要采用其他预报手段来补充和完善。

TSP地质预报系统现场测试示意图如图所示。

T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现场测试示意图

②超前钻孔探测

“物探先行,钻探验证”,超前钻探是一种传统而可靠的工程地质探测方法,针对本隧道围岩特点,拟采用超前钻探方法进行探测,以超前水平岩芯钻探为主,辅以浅孔钻探。

超前水平岩芯钻探可根据需要探测和了解隧道开挖前方几米、几十米乃至上百米范围内围岩的工程地质情况;通过钻孔了解和释放影响隧道掘进施工的地下水;通过岩芯观察和分析对隧道开挖前方的不稳定岩层和断层破碎带进行准确定位;直接采取岩芯样进行各种抗压强度试验,获取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为节约施工时间和减少经费,对地质情况稳定、岩性坚硬完整且变化小的地段可酌情减少超前水平岩芯钻探工作量,在钻进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钻头偏移,导致探测结果发生误差。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调整钻机转速和钻压,坚硬岩石采用较低钻压。采用RPD-150C地质钻机进行超前深孔钻探。

超前钻探方法是在钻进过程中,从钻进的时间、速度、压力、冲洗液的颜色、成分以及卡钻、跳钻等和岩性、构造性质及地下水等情况掌握地质条件。综合不同位置钻孔的钻进时间变化曲线,大致确定断层的规模和产状。

实际施工中用喷距代替射速进行预报,施作程序如下:暂时封闭水量较小的探孔,只留一个喷距最远的测量其喷距离(如完全封闭有困难,可尽量堵塞,减小其流量);把实测喷距换算成标准条件下的喷距。即高出水平面1m(y=1)时的喷

距;根据换算后的喷距,对涌水量进行预报。一般喷距小于5m,流量小于100~400m3/h为小型突水,可加大探孔长度,试挖前进;喷距9~12m,流量400m3/h 以上为中型突水,应停止施工,探明情况;喷距12m以上,为大型突水,应立即停止施工,探明情况,从速处理。

此方法要求在探孔揭露之前,岩体能承受管道水的压力而保持稳定。因此在临近突水地段,最好多打一些超前探孔,并改放小炮,避免工作面出现冲溃现象,喷距应比较稳定。若探孔水喷距逐渐缩短,说明遇到储量不大的静储量水,危害不大。喷距大于5m时,可加补几个探孔加速施工,查清水情。若探孔水喷距突然缩小,或时大时小,说明管道中有较多的泥砂堵塞,应以初喷距为准。探孔水喷距和隧道涌水量之间的关系还受到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应对于隧道的每一出水段,建立单独的预报标准。

?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工作程序

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工作程序见图所示。

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工作程序图

?监测量测

清平、三汇隧道尽管长度不同,但其地层地质条件极为相近,面临的不良地质同为岩溶、瓦斯和采空区稳定问题,三者中以后两者为主。且二者极有可能相伴而生,进而加重灾害的程度。地质灾害也以塌方、突泥、突水、瓦斯溢出为主。

所以,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监控量测工作,紧密依靠信息化施工技术,实现动态设计和动态施工,及时预警,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第九章关于监控量测的一般要求,为保证隧道安全施工、检验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对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以下项目的监测。

监测工作内容见表8。其中前3项为必测项目,其余为选测项目。监测用仪器设备有精密水准仪(TG-2)、铟钢尺、钢卷尺(50m)、收敛计、罗盘、钢筋计、应变计、压力盒、电测锚杆、振铉频率记录仪等。

监控量测项目与测试目的表

①监测断面间距设置

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监测断面布置的有关要求和隧道施工图设计情况,按照以下间距设置必测监控断面:

III级围岩:40 m;IV级围岩:30 m;V级围岩:20 m;洞口浅埋段:10m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围岩具体情况和施工情况作适当调整。同时,对于不良地质体地段,要在评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密布置重点监测断面。

②选测断面设置

选测断面的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a.若设计单位有指导意见的,按设计单位的指导意见考虑布置;

b.若设计单位没有指导意见,按规范规定,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布置;

c.结合科研项目的需要;

d.根据隧道施工需要,监测单位对监测数据分析后的建议,报请设计方、业主、监理同意,可适当增减选测断面数。

4.4.6 洞口施工

?洞口边、仰坡开挖防护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地表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层防护一层,按设计要求进行边仰坡的防护加固。洞口的进洞遵循“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实施。

?洞口排水

边仰坡施工前先人工在洞顶开挖边缘线5~10m外开挖并施作洞顶截水天沟,待进洞后及时施作洞门和两侧排水沟,与洞顶截水沟相连形成完整排水系统,避免雨水冲刷洞口及线路。

?洞门砌筑

在进洞施工正常后,适时安排洞门施工,首先进行测量放线,确定洞门的位置和标高及断面尺寸,待洞口段主洞衬砌后,再进行洞门的建筑。明洞衬砌混凝土采用整体浇筑,内模采用衬砌台车,外模采用钢模,混凝土输送泵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在明洞的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

洞门完成后及时修筑洞顶排水沟和边仰坡防护工程,保证洞口稳定和排水顺畅。

?明洞施工

①施工顺序

具体施工顺序:测量放线→排截水沟施作→边仰坡开挖、支护(锚网喷支护)→基底处理(如果设计有要求)→仰拱、填充施工→拱墙衬砌→明洞防水层施工→洞顶回填。

②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明挖段开挖采取横向分层纵向分段的方法进行施工,采用挖掘机开挖,必要时采取弱爆破和人工配合机械刷坡,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出碴。按照设计施作边仰坡防护。开挖完成后进行基底处理,基底承载力达到要求后施作仰拱、填充砼,填充砼在仰拱砼终凝后进行浇筑。

隧道明挖段衬砌在仰拱填充完成后由洞内向洞口方向先仰拱后拱墙的顺序施工。

明挖段衬砌均采用模板台车作内模,外模采用组合钢模对拱墙衬砌混凝土一次性灌注,混凝土由自动拌合站生产,罐车运输,泵送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洞口衬砌与隧道洞门整体灌筑后进行洞顶回填施工。

明挖段回填分层填筑,每层层厚不大于1m,左右对称回填。码砌及浆砌分层错缝进行、夯填密实,确保施工质量。其施工过程见图所示。

明洞施工示意图

4.4.7超前支护

?超前大管棚

钢管规格:Φ127 钢花管,壁厚6mm。每节钢管两端均预加工成外丝扣。一断面内接头数量不超过总钢管数的50%。

施工时先打设钢花管并注浆,然后打设钢管,以便检查钢花管的注浆质量。

管距:环向间距40cm;

倾角:外插角为1~3°,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

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cm,相邻钢管之间环向不大于10cm。

钢花管上钻注浆孔,孔径10~16m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钻孔的止浆段150cm。长管棚注浆采用水泥浆液,注浆参数:水泥浆液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0.5~2.0MPa。

注浆前进行现场注浆试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注浆参数,取得管棚注浆施工经验。注浆结束后用M30水泥砂浆充填钢管,以增强管棚强度。

单根钢花管的注浆量按Q=πR2Lη估算,式中R为浆液扩散半径,取R=0.6L0;L0为注浆钢花管的间距;L为钢花管长;η为围岩孔隙率。

施工注意事项:

管棚为超前支护,在隧道暗洞开挖之前完成;

管棚按设计位置施工,运用测斜仪进行钻孔偏斜度测量,严格控制管棚打设方向,并作好每个钻孔地质记录;

为保证长管棚支护效果,尽量减小管棚的外插角,采用长钻杆,稳定性好的机械施工长管棚。

管棚施工时,对钢管主要材料进行材质检验。

选用管棚钻机,施钻时安设导向架。

施工期间遵守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和钻眼注浆作业操作规则。

超前大管棚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超前小导管施工

超前小导管采用Φ42热轧无缝钢管加工,壁厚3.5mm,长度为3.5-4.0m,环向间距0.4m,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m。

①施工工艺

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

②施工方法

采用风枪钻孔,人工安装超前小导管并与钢架焊接固定,小导管外插角符合设计,用注浆泵进行注浆作业,注入水泥单液浆,注浆压力一般为0.8MPa,施工中根据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注浆参数。

小导管在构件加工厂制作,前端做成尖锥形,尾部焊接φ8mm钢筋加劲箍,管壁上每隔15cm交错钻眼,眼孔直径为6~8mm。小导管加工如图所示。

钻孔完毕后,将小导管按设计要求插入孔中,围岩软弱地段用游锤将小导管沿格栅钢架中部打入,尾部与钢架焊接到一起,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注浆前先喷射混凝土5~10cm封闭掌子面作止浆墙,当单孔注浆量达到设计注浆量时,结束注浆。注浆参数应根据注浆试验结果及现场情况调整。注浆作业中认真填写

在洞外明暗洞交界处架立型钢拱架,用钢筋焊接成一个整体。在钢支撑上安装导向钢管,与管棚位置方向一致。在架立型钢拱架时,采用全站仪控制内外两榀型钢拱架拱顶标高及中线位置,使内榀型钢拱顶位置比外榀型钢拱顶位置有一定高差控制管棚的外插角度数。型钢拱架架立完毕后,安装导向管时,先安设中心线位置导向管,其他导向管采用钢模卡具控制左右偏差。然后浇注砼包裹钢支撑和导向管。

然后开始钻孔,钻孔时采用斜测仪量测钻孔偏斜度。

钻孔前搭设管棚钻机平台,安装钻机:钻机平台用钢管脚手架搭设,平台一次性搭好,连接要牢固稳定,钻孔从高孔位向低孔位对称进行,间隔钻眼。

钻机定位:钻机要求与设定好的导向管平行,水平仪测量钻头与钻机尾的高差控制外插角、挂线、钻杆导向相结合,确保钻机钻杆轴线与导向管轴线吻合。

开孔低速低压,压力控制在0.8MPa为宜。

钻进过程中用全站仪检测外插角,进行结果分析。钻进过程中确保潜孔冲击器、扶正器、扩孔钻头按同心圆钻进。

测定时拔出钻杆、钻头,将光源装置和十字小孔透光板沿套管送入孔底,然

后用全站仪测定其偏移量,校核是否符合要求:

弯孔修正:在弯曲部分填充比周围地层强度大的砂浆,待凝固后,从开始弯曲的地点重新钻孔。

超前小导管利用YT28风钻孔,因为小导管比较短,外插角比较好控制,施工中控制好钻头与钻机尾部的高差,通常情况高差在0.8m~1m之间。

4.4.8 正洞施工

?洞身开挖

①不同围岩地段的开挖方法

本隧道开挖全部采用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采用光面爆破;软弱围岩施工中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

针对不同的围岩、不同的地段,开挖按下述施工方法进行,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方法;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Ⅴ级围岩采用单侧壁导坑法。

不同围岩的交接地段,严格按设计桩号施工。

②无轨运输机械化配套作业线

参见图所示。

隧道无轨运输机械化作业线示意图

a. 开挖作业线

自制多功能钻孔台架+装载机+自卸式翻斗车。

b. 锚喷支护作业线

喷射砼按工程实际情况可分为初喷(3~5cm)和复喷(10~20cm)。本工程全部采用湿式喷射机。作业线组成为:

自制多功能作业台架+锚杆凿岩机+混凝土喷射机械手+砼搅拌运输车+灰浆搅拌机+双液调速注浆泵(超前支护中,超前小导管采用钻孔台车钻孔)。

c. 衬砌作业线

隧道衬砌作业线由砼生产线、供给线和砼浇注线组成,施工方法方式组合如下:洞外自动计量砼拌和站机械拌和砼,搅拌车运输、砼泵输送、衬砌台车衬砌的方式组织施工。使用砼搅拌站、配料机、6~8m3搅拌运输车、整体液压衬砌台车(12m)、输送泵。

?开挖施工工艺

①全断面法开挖

围岩较好地段采用全断面法开挖,每循环进尺3.0m左右,施工工艺见图,钻炮设计图如下所示。

全断面法施工作业程序示意图

光面爆破技术的主要参数:

最小抵抗线(光面层厚度)W=70cm。

周边眼(17)间距E:起拱线以上E

=50cm,起拱线以下E=70-90cm。周边

眼密集系数K=0.8-1.0。

周边眼装药集中度取0.2kg/m,采用

φ20重150g药卷间隔装药,导爆管起爆,

导爆索传爆。

辅助眼(5\7\9\11\13\15)间距

80-90cm。

楔形掏槽方式,采用φ100中空眼。

隧道全断面钻爆设计示意图

隧道全断面开挖掏槽设计示意图

②短台阶法

Ⅳ级围岩较好地段采用短台阶法开挖,按照起拱线划分上下两个台阶,上台

阶长度15~20m。周边采用光面爆破减少对围岩的震动以控制成形。上台阶风钻

钻孔,装载机翻碴到下断面;下台阶利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风钻钻孔,开挖循环

进尺为1.5~2m左右。

施工工工艺见图所示。

开挖纵断面

开挖横断面

说明:1、IV级围岩2级台阶法开挖。上台阶超前下台阶15~20m。图中尺寸单位m; 2、IV级围岩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上台阶采用光面爆破,下台阶采用预裂爆破。

3、施工顺序循环:

拱、墙防水及二次衬砌超前锚杆施工

上台阶开挖上台阶初期支护下台阶开挖

下台阶初期支护

仰拱混凝土浇筑

仰拱填充⑧

短台阶法施工作业程序示意图

光面(预裂)爆破技术的主要参数:

最小抵抗线(光面层厚度)W=70cm。 周边眼(17)间距E:起拱线以上E=50cm,起拱线以下E =70-90cm。周边眼密集系数K=0.8-1.0。

周边眼装药集中度取0.2kg/m,采用φ20重150g药卷间隔装药,导爆管起爆,导爆索传爆。

辅助眼(5\7\9\11\13\15)间距80-90cm 。

楔形掏槽方式,采用φ100中空眼。

1

111

1

1

下台阶预裂爆破设计

短台阶开挖法钻爆设计示意图

φ

立 面剖 面掏槽方式示意图

辅助眼示意图

辅助眼:辅助眼布置参数为:钻孔直径

d=42mm;炮孔间距a=80~90cm;最小抵抗线

W=70cm;孔深=进尺长度+10cm;药卷直径采用

φ32mm。

为提高爆破效果,减少粉尘。掏槽眼、辅助眼采

用水压爆破工艺,水压爆破装药结构如图所示

周边眼示意图

周边眼:周边眼布置参数为:炮眼直径

d=38mm;间距:Ⅲ、Ⅳ类围岩为50cm;孔深=

进尺长度+10cm。装药均采用φ20的小药卷间隔

装药。

周边眼爆破装药结构如图所示。

短台阶掏槽方式示意图

③微台阶法

A.施工方案

根据目前各隧道地质围岩情况,在满足安全距离强制规定及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杜绝因安全距离超标停工整改从而达到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在部分IV 级软弱围岩实施微台阶开挖方法,台阶长度3~5米。

B.施工工艺流程

a.IV级围岩每循环开挖进尺不超过2榀拱架距离;

b.工艺流程:台架就位→钻爆(超前锚管及炮孔)→上台阶翻碴→上台阶初喷、打锚杆、立架、挂网(出碴过程同时进行)→出碴→下台阶初喷、打锚杆、立架、挂网→上台阶喷砼(出完碴后立即进行)→下台阶喷砼→进入下一循环作业。上道工序完成前0.5h提前作好下道工序施工准备;

c.平行作业时间工序为:上台阶初喷、打锚杆、立架、挂网工序与出碴工序同时进行,上台阶喷砼与下台阶初喷、打锚杆、立架、挂网同时进行;

d.施工中认真分析统计各道工序完成时间,找出影响工序时间的因素并加以

完善,总结出最合理的循环时间并推广。

④单侧壁导坑法

单侧壁导坑法又称CD法或中隔壁法,用于浅埋及比较软弱地层中,而且是大断面隧道的开挖。CD法是在用钢支撑和喷射混凝土的隔壁分割开进行开挖的方法,是在地质条件要求分部开挖及时封闭的条件下采用。CD法适用于Ⅳ级、Ⅴ级软弱围岩段开挖,地质条件困难,围岩软弱,覆盖层薄,含水量大,基底承载力低等条件。采用CD法开挖,减小软弱围岩隧道及大跨度隧道分部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通过增加中壁墙等临时支护构件,形成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快速封闭环,使分部开挖环环相扣,最后完成全部断面开挖与初期支护

A.施工参数

a.超前支护:拱部采用大管棚或小导管超前预支护,并注水泥浆。

b.开挖进尺:各分部开挖进尺为1榀钢架间距即0.5~0.6m。

c.台阶高度:上台阶开挖高度4.0m~5.5m。

d.开挖工作面间距:各级台阶开挖间距控制在3~5m。

e.施工支护措施:中隔壁临时支护采用工字钢。

B.施工方法

a.开挖方法

隧道分为左、右导坑进行开挖,每侧导坑又分为两步台阶。为保护好围岩,围岩尽量采用机械辅人工开挖,每循环进尺按每榀钢架间距0.5~0.6m,当围岩稳定性较差时,考虑采用中部预留核心土法施工.

开挖方法见下图。

Ⅴ级围岩中壁法施工示意图b.施工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