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4.0概念

工业4.0概念

工业4.0概念
工业4.0概念

工业4.0成为全球焦点有望上升到国家战略

年以来“工业4.0”持续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据报道,德国欲在全球推行工业4.0标准。另一方面,有分析指,“工业4.0 ”在我国也有望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化推进,“工业4.0”有望成为羊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主题。

工业4.0成各国关注焦点

去年以来“工业4.0”持续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近日表示,德国可成为“工业4.0”标准的推动者,并在欧洲甚至全球推行这些标准。在我国,有分析指出,“工业4.0”有望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东方证券研报称,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工成本上升和新一代劳动力制造业就业意愿的下降,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了巨大制约。李克强总理2014年10月份访德期间签订“工业4.0”战略合作框架,显示出高层对制造业4.0升级改造的强力支持,“工业4.0”大概率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根据美国某咨询机构统计,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综合成本已经与美国本土部分地区接近。客观上说,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抢先进入“工业4.0”时代以保持制造业竞争力,是中国无法不选择的一个命题。

分析人士指出,“工业4.0”将成为传统制造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的标杆。在制造业PMI低位运行、传统制造业景气低迷、人口红利消

失而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互联网化开始推进。“工业4.0”概念有望成为羊年A股市场持续受关注的投资主题。

据了解,工业4.0(Industry 4.0)是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工业4.0强调“智能制造”,在生产要素高度灵活配置条件下大规模生产高度个性化产品,因此数字技术在其中至关重要,物联网、数据网等将成为未来工业的基础。

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助理许俊哲表示,新的“智造时代”将带来我国制造业的“新生”,一大批国内制造业公司将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新的“智造时代”将会给A股带来新的投资机会。例如传统家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规模应用机器人取代传统工人,在产品上则积极探索融入互联网,家电类企业和互联网巨头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家居客厅等。

国版工业4.0规划或上半年出台

据权威人士透露,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初稿已完成规划。重点实施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与生物制造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该规划或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

分析指出,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传统制造业比重较大,且多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阶段。过去,由于中国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这些问题被部分掩盖,但随着中国“高成本时代”的悄然到来,

传统制造业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出台工业4.0发展战略规划迫在眉睫。

1月6日,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处长王建伟表示,2015年将研究出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据了解,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指导意见为中国版工业4.0战略的重要抓手。

广发证券研究员表示:“工业4.0”这个由德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的概念,虽然推出仅一年多时间,但已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中国与德国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德国制造业的升级无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德国“工业4.0”战略的提出,凸显出全球制造业激烈竞争的新态势,这对中国制造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工业4.0是制造业发展不可绕开的必由之路,是未来世界制造业较大的一波”浪潮。“东方证券分析师佘炜超指出,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4.0较大的进步在于利用互联网激活了传统工业过程,使工厂设备”能说话、能思考,同时实现三大功能:较大程度地降低制造业对劳动力的依赖、较大程度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将流通成本降到较低。

实际上,我国具备拓展工业4.0的优势。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个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依托众多工业企业的集聚效应而具备了高度灵活性,为将来实现“工业4.0”进行了有效铺垫。

三维度掘金“工业4.0”

相比德国,我国尽快出台工业4.0规划显得更为迫切。据统计,2013年中国万名工人的机器人拥有量是23台,全球平均水平是58台,不及全球平均水平的40%。近10年以来机器人成本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而劳动力成本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前者的比价优势愈发突出。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未来年轻劳动力的短缺将是一个中长期现象,因此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将是大势所趋且十分迫切,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代表“工业4.0”时代已悄然来临。国内机器自动化率水平提升空间广阔,正驶入成长快车道,相关龙头上市公司将迎来发展良机。

在行业前景一片广阔的背景下,除机器人(300024)、沈阳机床(000410)等龙头机器人类上市公司外,其它各大上市公司也开始积极布局,如均胜电子(600699)去年就曾公告拟以不低于每股21.29元增发不超过53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1.28亿元,其中1.85亿元投入全资子公司均胜工业机器人公司工业机器人项目。此外,均胜电子控股子公司德国普瑞以143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1.19亿元)收购IMA100%股权。据介绍,IMA专注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集成,主要产品为工业机器人系统及自动化产品。

业内人士对《投资快报》记者表示,工业4.0作为提升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未来方向,必将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2015年工业领域一项重要政策抓手。未来围绕4.0智能工厂,国家和地方可能出台更多实质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快速进步,工业4.0也将成为贯穿

全年的一条主线。

在投资标的上,银河证券表示,可从以下三主线布局。一、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借助本土多种优势将快速增长,看好掌握核心技术并能跨领域发展的系统集成企业,如机器人、博实股份(002698)、天奇股份(002009)等。二、在国家和产业资本大力支持下,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有望超预期,看好已掌握相关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如汇川技术(300124)、新时达(002527)。三、可关注有估值优势并且通过国内外合作或通过自身在工控领域的积累,计划进入机器人领域的相关上市公司:锐奇股份(300126)、慈星股份(300307)、上海机电(600835).

个股点将台

机器人(300024)

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子公司建设的我国首条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数字化生产线已经投产,年产能将达到5000台工业机器人。据介绍,与人工制造相比,数字化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会提升5至10倍。实控人为中国科学院,是国内其他公司难以比拟的。

去年底,公司与四川九天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真空阀门执行器数字化生产车间》项目被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据介绍,项目总金额约1亿元,拟获国家补助2000万元,有望成为公司数字化工厂示范项目。数字化工厂是运用工业4.0理念的新一代工厂,核心技术是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中投证券研报指出,机器人作为国内数字化工厂的先行者与领先

者。凭借着公司工业机器人、AGV、自动化立体仓库、MES等宽厚的软硬件基础与丰富的自动化项目集成经验等超强的竞争力,公司数字化工厂业务有望实现高盈利快速拓展,成为业务高成长新主力。

博实股份(002698)

国内自动化龙头之一。大股东为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在机器人研发领域具备先天优势,是国内大部分公司很难比肩。据了解,公司的特种机器人---高温机器人,已在用户现场进行了中试,根据中试过程发现的问题已实现了技术上的完善,整改提高的设备制造已完成,现已进入总装调试阶段。

分析指出,多年来由于公司的自动化包装码垛技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较易扩展应用到各种场合中,因此特种机器人可谓是现有产品的延伸。同时,公司业务过度依赖于石化化工行业的现状有望得到改变。

“2015年两款特种机器人有望填补公司业绩增长乏力的空白。”长城证券研报称,公司特种机器人研发进入尾声,新产品高温机器人、智能货运产品以及节能环保产品(公司2014年5月与杨子巍共同出资设立哈尔滨海威精炼环保装备有限公司,该公司努力实现将目前世界领先的铝及铝合金精炼环保装备生产技术引入中国)未来有望贡献业绩。

新时达(002527)

国内最大的电梯控制系统配套供应商,且市场占有率在过去几年内一直为国内第一。刚刚过去的2014年,公司陆续完成和推出6轴

小型多关节机器人、控驱一体化产品,运动控制底层平台建设、新一代伺服驱动系统等产品,进一步奠定公司机器人大厂地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已经开始无人化工厂的方案设计,预计今年成型的方案有望出炉,未来在机器人初步推广到一定阶段后有望获得客户的全面改造订单,从而实现业务层次和盈利能力的再一次跨越。

爱建证券研报指出,虽然2014年电梯行业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冷却导致全行业增速放缓,但是预计公司的电梯业务依旧保持15%的增速,领先行业平均10%的发展速度。而且过去的2014年,公司积极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且正在逐步将研发重点转移至机器人领域。预计未来公司机器人销售增长率将保持在年率25%以上。

上海机电(600835)

2月11日,全资子公司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与日本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合资设立纳博特斯克(中国)精密机器有限公司,其中纳博占67%股权,液气占33%股权。纳博精机计划形成年产20万台精密减速机的产能,预计2016年1月纳博精机的精密减速机产品将正式投入生产。

分析认为,此次减速机合作推进是公司“电梯+智能装备+参股”的发展战略又进一步,目前公司现金流充沛,智能装备平台战略明确,后续有望在海内外持续进行智能装备产业的并购整合。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机器人业务未来有望成为新增长极。

长江证券称,伴随亏损业务的置出、机器人减速器业务的落地,

上海机电未来“电梯+机器人”的新增长模式逐步清晰。此外,上海国企改革已步入深水区,未来公司顺应变革的可能性较大,市场化将带来新增长动力。

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时间和背景以及挑战

低碳经济概念的出现时间和背景以及挑战、途 径、误区、生活方式的变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等。 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水能、化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 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

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分析

工业大数据应用场景分析 2015-08-05 工业4点0 工业4点0 工业大数据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领域信息化应用中所产生的大数据。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工业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条形码、二维码、RFID、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工业物联网、ERP、CAD/CAM/CAE/CAI等技术在工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工业企业也进入了互联网工业的新的发展阶段,工业企业所拥有的数据也日益丰富。工业企业中生产线处于高速运转,由工业设备所产生、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量远大于企业中计算机和人工产生的数据,从数据类型看也多是非结构化数据,生产线的高速运转则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也更高。因此,工业大数据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不比互联网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少,某些情况下甚至更为复杂。 工业大数据应用将带来工业企业创新和变革的新时代。通过互联网、移动物联网等带来的低成本感知、高速移动连接、分布式计算和高级分析,信息技术和全球工业系统正在深入融合,给全球工业带来深刻的变革,创新企业的研发、生产、运营、营销和管理方式。这些创新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带来了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洞察力。工业大数据的典型应用包括产品创新、产品故障诊断与预测、工业生产线物联网分 析、工业企业供应链优化和产品精准营销等诸多方面。本文我们讲就工业大数据在制造企业的应用场景进行逐一梳理。 1、加速产品创新 客户与工业企业之间的交互和交易行为将产生大量数据,挖掘和分析这些客户动态数据,能够帮助客户参与到产品的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等创新活动中,为产品

一张图解读工业与互联网的关系

互联网新概念层出不穷,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火热之后,工业4.0在2014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2015年成为热点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个新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它和其他互联网概念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提出“工业4.0”战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5] 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德国的工业4.0没有明确指出它与互联网有什么关系,但实质上工业4.0依然是互联网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俗的说,就是无数个行业被互联网浪潮冲击后,互联网开始改造工业制造业了。

我们在2007年发表的互联网进化论论文中提出“互联网将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它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也就是是说,互联网正在形成一个互联网大脑”,并绘制了下列互联网未来结构图. 2014年我们曾经用这幅图分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与互联网的关系: 1.物联网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因为物联网重点突出了传感器感知的概念,同时它也具备网络线路传输,信息存储和处理,行业应用接口等功能。而且也往往与互联网共用服务器,网络线路和应用接口,使人与人(Human ti Human ,H2 H),人与物(Human to thing,H2T)、物与物(Thing to Thing,T2T)之间的交流变成可能,最终将使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人机物)融为一体

低碳经济概念总结

低 碳 经 济 1提出背景 过去三百年中,以“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为特征的增长方式主导了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在要素配置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传统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很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延续了“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老路,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尽管关于人类生产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机理等问题仍存在重大争议,但进入21世纪,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为应对气候变化,世界各国迫切需要改变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向低碳化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抓住“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等概念,加强政策刺激和国际协调力度,试图在这些领域占得先机,以主宰新型战略性领域的全球治理。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共识。 2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概念出现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莱斯特·R.布朗在其《生态经济革命:拯救地球和经济的五大步骤》一书中描绘了低碳经济概念的雏形。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将低碳经济阐述为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了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出的努力,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简言之,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工业互联网网络化指标体系

工业互联网网络化指标体系 2019年10月

前言 “工业互联网”概念自提出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得到认可,并成为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进行新一代科技变革和业务创新的重要利器。过去两三年里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互联网应用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展,企业不断加快工业互联网的探索和实践,使之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关键的生产要素、持续的价值源泉。 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窗口,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积极开展工业互联网网络相关架构和应用情况研究,引导和推动工业互联网网络连接的技术创新和落地。为了进一步促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健康快速发展,科学评估工业企业的网络现状,量化工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建设水平,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于2019年初启动了工业互联网网络化评测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初步形成《工业互联网网络化指标体系》(征集意见稿)。本体系遵循《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2.0)》的主体思想,制定了一套相对完整细致的评估模型和细则,旨在建立一个可采集、可监控、可评价、可提升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化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旨在为企业提供一套评价自身网络建设成果的标准参考依据,为企业找到工业互联网实施中的改进方向和建设路径;为联盟各项工作及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为科研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与此同时,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指导。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长期发展和演进的过程,毫无疑问,我们目前对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认知还是初步阶段,本指标体系(征集意见稿)会在不断持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各工业企业的试用过程中继续完善和修订更新。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21T16:54:14.17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作者:程文思 [导读] 近些年来,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社会上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湖北省建筑设计院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为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概念因此提出,它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急切需要。建筑行业的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设计领域内节能低碳有了良好有效运用。从建筑节能设计角度出发,低碳生活得到了普及,在低碳的基础上,有了更加深度的强化,推广施工人员节能概念,给予他们浓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研究新型节能施工技术的同时,创建新型环保材料,让低碳建筑得以发展,逐步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方向,对环保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必然会大众生活提供更加舒适、宜居的环境,大众的生活水平以此得到提升。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方法 1我国低碳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社会上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设计建筑时,设计师就需要应用低碳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重视应用环保能源以及材料。当前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一般都注重建筑物的外在形态,但是却忽视了其节能的功能,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就是因为,设计师觉得使用低碳环保节能的技术以及材料会增加成本,且让经济效益减少;另外,设计师还考虑了房价稳定性这一因素,这就对低碳建筑在国内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虽然我国政府和群众对建筑低碳和环保设计重视度日益提升,然而很多企业还没有进行全面的落实,没有充分认识到低碳理念的重要作用,而是为了应对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来开展形式上的工作,不能全面将其作用发挥出来;还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低碳设计的重要性,但是在落实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 2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现状 2.1应用形式 从低碳建筑设计实践来说,低碳概念的贯彻,主要形式如下:(1)运用环保材料。在建筑施工以及装修等方面,使用的各类建材以及管材,在生产环节,会消耗大量的能源,造成极大的损耗,加剧环境污染。举例来说:混凝土使用时,会产生氡气;人造板材使用时,会产生甲醛等,这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使用环保材料,则能够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确保建筑物达到低碳要求。(2)提高空间利用率。基于低碳概念,进行建筑物设计,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增加建筑物空间利用率,能够达到节能的要求。通过控制建筑空间,来减少能源消耗,推动建筑良性循环发展。比如,在户型设计时,考虑空间灵活性以及可变性变化,增加建筑使用时间,控制建造量,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垃圾和建设投入,贯彻低碳概念,达到低碳节能基本要求。(3)优化能源利用。基于低碳概念,开展建筑设计,优化各类能源以及资源的使用,是确保建筑物达到低碳环保要求的重要手段。在设计时,使用各类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能够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建筑运行成本,推动低碳建筑的发展。 2.2应用效果 从低碳概念运用来说,低碳建筑设计方法的合理运用,能够获得以下应用效果:(1)节约建筑材料。基于低碳概念,在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时,积极运用环保材料,能够提升建筑的环保水平。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建筑结构,能够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建筑施工成本。除此之外,使用环保型装修材料,比如木材等,可减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优化配置建筑能源。基于低碳概念,在建筑物设计时,使用新能源,比如太阳能以及天然气,可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合理开发以及使用太阳能、风能,再利用废弃能源,实现能源优化配置,能够增加建筑的效益。(3)减少能源消耗。低碳建筑设计中,运用主被动建筑低碳设计手法,通过科学设计,减少空调使用频次,控制能源消耗。除此之外,基于综合自然通风原理,优化以及改进空调系统,提高自然采光率以及通风率,最大程度上控制能源消耗。 3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控制策略 3.1建筑选址 基于低碳概念,开展建筑设计,为保证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要从建筑选址入手,做好严格的把控。在选择地址时,要关注区域气候,保证建筑形式能够和区域气候条件相互协调。基于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区域气候条件,增强建筑物的节能水平。通过合理分析地理气候,依据湿度和降水特点等,合理设计,提升循环再生环境系统运行水平,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达到低碳概念要求。在建筑地址时,要依据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大小确定。一般来说,高密度中心区域的人均碳排放量,要比低密度区域少。为了达到低碳目标,需要规划管理人员以及规划师转变观念,注重低碳理念以及低碳技术的运用。总的来说,建筑选址设计,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1)充分利用城乡自然生态体系,(2)注重建筑环境整体发展。 3.2材料优选 基于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在设计时,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主体结构方面,建议积极推广应用钢结构体系,替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经过相关研究表明,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能源消耗量较大,为钢结构建筑的1.2倍左右,消耗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钢结构建筑的1.4倍左右。由此可见,推广钢结构,有着现实的意义,不仅能够减少砂石和水泥等的使用,还能够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减少扬尘污染,环保效益明显。建筑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若想实现能源节约,必须要发展可持续建筑。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积极推广应用低碳建筑材料。通过减少排放以及能源节约,实现低碳建筑。结合运用低碳技术以及零碳技术等,通过提高低碳零污染效率,促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实际上,低碳建材与绿色建材的使用,其理念以及目标相同,只是侧重点差异,绿色建材的应用,强调的是减少污染排放。低碳建材的应用,强调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低碳在于减少碳用量以及排放,符合建筑节能减排的要求。 3.3节能建筑围护构件运用 在低碳建筑设计中,为达到低碳节能的要求,要充分利用节能建筑围护构件。从具体结构构造入手,做好分析优化,提升低碳落实的效果。此措施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分析不良因素的影响,合理设置结构进行规避。比如,通过分析光照条件,确定建筑朝向,科学设计窗

工业互联网九大核心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九大核心技术 工业互联网这个话题是由GE公司在2012年率先提出的。这个话题和后来2013年德国提出的工业4.0,可以说搅动了很多企业的神经。 但是这些新的理念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工业化国家在过去几十年强大的技术积累,以及和互联网结合以后产生的新战略,新的技术布局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新的愿景。如果我们单从互联网角度去解读这些愿景和战略,我认为是不够的。事实上工业互联网有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我们要想获得持续、稳健的发展,需要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下面这张图将正在出现的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要素用结构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大家对工业互联网所形成的技术和系统基础,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 在这个结构当中,最为基础是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和系统安全体系,不同于已经成熟的商业互联网和人际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还远远没有成形,

可以讲不同技术阵营当中的博弈和争夺正在激烈展开。而且系统安全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工业互联网的开放,和彼此数据的交换。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到各个工业化的国家、组织乃至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将围绕标准的设立和系统安全的共识和创建,进行大量的工作。 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战略性的。因此我们中国的企业家群体要非常关注这些基础性的工作,要抛弃那些可能假想性的,以及希望快速弯道超车的简单愿望。没有这些基础工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互联,是不可能的。 在此之上还有三个非常关键的技术组件,一个称之为随处可及的超级计算终端。所谓随处可及的超级计算终端,是由传感器、强大的芯片以及因此产生的分布式强大计算能力所带来的,这个是因为芯片技术的普及和IPV6的寻址能力的扩张所带来的。 第二类的组件基础,我们称为软件定义机器。所谓软件定义机器就是强大的、无处不在的超级计算终端,以及我们所使用的工业时代的各种设备的整合以后所出现的一种新的前景。未来硬件虽然重要,但是软件更加重要。硬件作为技术组件,相对软件赋予不同的功能,软件定义硬件和定义机器,将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 由此产生的数据、模式、方法论和人工智能,将归结在知识工作的自动化领域,这个领域涉及大量新的技术。 在这三个技术组件之上,是关于新型的工业流程。未来的工业流程将突破流程化,或者是离散化的传统定义。随着机器人的深度介入,将使得工业流程和工业生产的过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工业生产将变成真正没有停息的全过程,因为机器人没有疲劳,而且机器人之间将进行深度的交流和自动化处理,使得生产效率突破人类介入方式的瓶颈,达到新的高峰。 在分布式生产领域,3D打印作为分布式生产的一个代表,将成为一个新的明星,而且它使得个体、组织成为大型生产中间的一个个节点,彻底改变过去大规模生产方式,这将重新定义未来的工业流程。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俞越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俞越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到今天不管是其建筑规模还是建筑技术在国际领域都 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建筑设计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因其 能够直接决定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水平。而在当前所提倡低碳环保的概念下,相关 设计人员需建立针对性的设计策略开展工程建设。 关键词:低碳概念;建筑设计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更为迅速。目前人们对于 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类建筑在城市拔地而起,在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时也 给环境带来危害。从建筑行业的发展来看,建筑行业一直都属于高消耗、高污染 的产业,特别是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垃圾,都会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开始转向低碳环保,并为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1低碳概念建筑设计所具有的优势 针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具有较多的优势,需要设计者加以注重。下面就 从三个方面,即生态优势、美学优势以及理念优势这三点进行叙述。(1)生态 优势,众所周知,工程项目在建造或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较多的能源消耗,进 而产生出环境污染物。而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可有效降低能耗。比如,在一些 发达国家就有提出相关建筑理念,并得到很好的应用,即零排放、零污染等建筑 理念。(2)美学优势,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建筑设计基本是按照使商品化的 生产规模进行的。对于这种设计形式,容易造成建筑风格过于趋同。而低碳节能 建筑,充分体现出文化和原材料的作用,同时还尊重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而使得 工程建筑在保障其质量的基础上,能够让人们感受对建筑所具有的美学优势。(3)理念优势,相关人员在过去建筑建造会注重对周围环境因素的考量,但是 节能建筑在建造中注重原材料的开采环节以及建筑拆除过程中的环保理念。简单 来说就是不仅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要确保环境质量 达到标准。 2我国建筑能耗状况分析 (1)建筑能耗过高,我国建筑能耗总量正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我国建筑能耗比例会逐步上升 甚至超过其他发达国家,而如此庞大的占比,使得建筑能耗问题成为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亟需改变建筑设计理念来改善这种情况。(2)高能耗建 筑工程项目占比较大,当前我国已建设完成的房屋面积在百亿平米以上,总体量 较为庞大,其中的高能耗建筑工程项目占比较大,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剧了能源危机。有研究指出,在21世纪之初,建筑年消耗3.76×108t标准煤,在全社会能耗 总量中占据了27.6%,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据全社会总量的1/4,由于高能耗建筑比重大,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若此类状况持续发展,到2020年建筑能耗 将达到1089×108t标准煤,其能耗总量达到非常惊人的地步。 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策略 3.1智能系统设计 对于智能系统设计,与我国发展低碳建筑理念相符,因而对智能系统的设计

低碳经济开题报告

湖北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武汉市低碳经济实证分析姓名周青学号 2007221112130016 专业年级经济学2007级 指导教师高志英职称副教授 2011年02月10日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对武汉市碳排放现状及因素分解进行实证和统计的分析,联系武汉市经济发展现状进一步为武汉市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建议。 对于写作本文的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助于加深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的生态环境效应。特别是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各地区更加重视经济行为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估和管理,以绿色GDP为目标的政府行为取代了传统的GDP评价体系,对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决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将环境效应引入经济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相关的经济模型,加深对低碳经济的量化分析。 二是,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武汉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特别是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关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也是集中于近几年,相关的研究仍在逐步发展之中。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经济观念的日益深入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更加全面详尽。武汉市纳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后,对于经济发展中环境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更加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武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并且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有关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 (一)关于低碳经济内涵及相关概念的解释框架 英国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次提到“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这一概念,是指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作出不同表述。 西班牙学者格利高里·乌恩鲁(Gre90ry c.under)最早提出和使用“碳锁定”(carhonLDck —in)一词,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化石能源系统高度依赖的技术盛行于世,政治、经济、社会与其结成一个“技术一制度综合体”(Techno—Institutional complex,TIC),并不断为这种技术寻找正当性,并为其广泛商业化应用铺设道路,结果形成了一种共生的系统内在惯性,导致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阻碍替代技术(零碳或低碳技术)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解除“碳锁定”。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2007年12月,联合同开发署(UNDP)发布2007/2008年人类发展报告《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对于“碳足迹”作了如下评论:一个国家的碳足迹可以通过存鼍和流量进行衡量。国家碳足迹的深浅同过去和现在的能耗方式密切相关。尽管发展中国家总的碳足迹在加深,但发达国家更应承担排放的历史责任。 1997年英国伦敦的未来森林公司(Future Forests)提出“碳中和”的概念,是指计算出个人或者团体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投资建设节能环保新设施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抵消掉,以此达到环保目的。 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的碳含量征收的同内货物税,因而仅限于含碳燃料。长期以来,经

工业大数据白皮书2017版

一张图读懂工业大数据 1. 工业大数据 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领域中,围绕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从客户需求到销售、订单、计划、研发、设计、工艺、制造、采购、供应、库存、发货和交付、售后服务、运维、报废或回收再制造等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总称。 工业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有三类: 第一类是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主要来自传统企业信息化范围,被收集存储在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此类数据是工业领域传统的数据资产,正在逐步扩大范围。 第二类是设备物联数据。主要指工业生产设备和目标产品在物联网运行模式下,实时产生收集的涵盖操作和运行情况、工况状态、环境参数等体现设备和产品运行状态的数据。此类数据是工业大数据新的、增长最快的来源。 第三类是外部数据。指与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和产品相关的企业外部互联网来源数据。 2. 工业大数据的地位 2.1 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的定位 工业大数据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的关键技术标准的左侧,属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五大关键技术之一。

2.2与大数据技术的关系 工业领域的数据累积到一定量级,超出了传统技术的处理能力,就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方法来提升处理能力和效率,大数据技术为工业大数据提供了技术和管理的支撑。 首先,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分析流程及技术,实现工业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其次,工业制造过程中需要高质量的工业大数据,可以借鉴大数据的治理机制对工业数据资产进行有效治理。 2.3与工业软件和工业云的关系 工业软件承载着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任务,是工业数据的重要产生来源,工业软件支撑实现工业大数据的系统集成和信息贯通。 工业大数据技术与工业软件结合,加强了工业软件分析与计算能力,提升场景可视化程度,实现对用户行为和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判断。 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云结合,可实现物理设备与虚拟网络融合的数据采集、传输、协同处理和应用集成,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结合领域知识,形成包括个性化推荐、设备健康管理、物品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1、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是什么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在人类温室效应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从多种途径展开低碳经济建设行动。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发表以后,特别是“巴厘路线图”达成以后,低碳经济理念更加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末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与会各国虽然没能就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更加广泛的共识,但却进一步掀起了各界对“低碳经济”的热议。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特征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一个国家博弈的结果,是一个政治化的科学问题;同时,低碳经济也是一个经济、社会、环境系统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问题,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低碳经济的经济性,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来发展,其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明显下降。二是低碳经济的技术性,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前者要求在消耗同样能源的条件下人们享受到的能源服务不降低;后者要求在排放同等温室气体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不降低;三是低碳经济的目标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

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工业互联网发展概述

把握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战略机遇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 年 10 月 30 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促进实 体经济振兴,加快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通过构建连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 策与智能控制,提高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正成为领军企业竞争的新赛道、全球产业布局的新方向、制造大国竞争的新焦点。作为工业互联网三大要素,工业互 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是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对于振兴我国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其本质是通过构建精准、实时、高效的数据采集互联体系, 建立面向工业大数据存储、集成、访问、分析、管理的开发环境,实现工业技术、经验、知识的模型化、标准化、软件化、复用化,不断优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资源配置效率,形成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制

造业新生态。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四个定位: 第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传统工业云平台的迭代升级。 从工业云平台到工业互联网平台演进包括成本驱动导向、集成应用导向、能力交易导向、创新引领导向、生态构建导向五个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传统工业云平台的软件工具共享、业务系统集成基础上,叠加了制造能力开放、知识经验复用与开发者集聚的功能,大幅提升工业知识生产、传播、利用效率,形成海量开放 APP 应用与工业用户之间相互促进、双向迭代的生态体系。第二,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将打破原有封闭、隔离又固化的工业系统,扁平、灵活而高效的组织架构将成为新工业体系的基本形态。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高效的设备集成模块、强大的数据处理引擎、开放的开发环境工具、组件化的工业知识微服务,向下对接海量工业装备、仪器、产品,向上支撑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开发与部署,发挥着类似于微软Windows、谷歌 Android 系统和苹果 iOS 系统的重要作用,支撑构建了基于软件定义的高度灵活与智能的工业体系。第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是资源集聚共享的有效载体。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信息流、资金流、人才创意、制造工具和制造能力在云端汇聚,将工业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第三方开发者等主体在云端集聚,将数据科学、工业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在云端融合,推动资源、主体、知识集聚共享,形成社会化的协同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吴丹秋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吴丹秋 发表时间:2019-03-26T10:37:45.84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作者:吴丹秋 [导读] 本文首先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的含义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旨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吴丹秋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解决了能源消耗过大、资源浪费过高的难题,顺应当下经济环保的要求。因此,探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的含义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旨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平稳迅速增长的过程,我国建筑行业也在高速的发展。在当前先进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之下,人们对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前人们追求的目标和发展的方向。碳其实就是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是贯穿于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的目标,是城市建设的主流。随着当前社会中环境污染的逐步加剧和能源为及的逐步出现,节能、减排、降耗、低碳等与环境相关的关键词早已出现在了世界各个国家的发展规划之中,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1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的含义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建筑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对建筑进行低碳设计注定成为必然。 低碳建筑设计主要考虑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四节”——节水、节地、节能、节材,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减排,强调的是减少建筑物排放的固体、气体、液体等环境污染;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提高环境质量。 2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 2.1建筑空间的高效利用 空间的高效利用可以降低总体的面积需求。对大量性的居住建筑而言,注重空间的充分利用,控制住房面积标准,必然降低建造的能耗。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度,其住宅设计中,往往将活动较频繁的空间作为枢纽来组织部分空间,以减少交通长度,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减少建造也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手段。建筑空间再利用是建筑进入良性循环的有效手段,是城市发展的契机。户型设计中考虑空间的灵活可变性,以及建筑随着时间的功能变更的可能性,既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减少了建造量及建筑垃圾的产生,是降低建设费用、节省能源的途径。 2.2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球本身就是巨大的太阳能接收器,阳光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大的益处,对建筑的节能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应注重应用日照原理,合理地确定建筑位置与朝向,因地制宜巧妙确定建筑走向,使每幢建筑能接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能,避免遮挡,努力提高房间的日照强度和日照时间。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不同朝向、不同季节,建筑物所得到的太阳辐射热能量不同,热损失也不同。尤其是在冬至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低,所接收的太阳光线的面积比夏天多得多。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2.3使用绿色建筑材料的策略 建筑与装修中所使用到的材料、管材等的生产过程会发生很多能源损耗和环境污染,多数建材都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混凝土会散发氡气、人造板材有大量甲醛挥发等。在目前的房地产建筑中,多数仍然是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恰恰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建筑材料之一,而且钢筋混凝土结构拆除后还会留下很多难以处理的废弃物。因此,低碳理念下,要选用可再生、循环利用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2.4可再生能源技术一体化设计 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形成多功能的建筑构件,即将建筑的使用功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节能和使用效果。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光伏建筑一体化,使得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协调统一,如今,在建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光热建筑一体化,但从目前来看,风能建筑一体化等技术,这些技术大多,是目前我国太阳能,更适于整合于新建建筑中,还可以将太阳能转化后,而用于已建建筑的改造,热能利用于制冷与空调,还亟须技术改进。太阳能热水器,包括太阳能除湿式制冷,热利用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在推广中难免受到一些限制。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太阳能集热器是太阳能转化,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等。但由于太阳能集热器占地较多,集热器作为建筑的组成元素,为热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建筑有机结合,保持建筑统一和谐的外观,也是一体化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建筑设计需将太阳能,包括在建筑阳台拦板,且可以调整集热器的朝向,建筑立面等。在保证集热效果的前提下,在平面屋顶上,太阳能集热器的设计,最为简单易行的设计方法,安装有着多种方式,其优点是安装简单,其中,太阳能集热器设置,上集热器面积,可放置的集热器面积相对较大,及安装角度受限的缺陷。 2.5加强施工过程中环保技术的使用 低碳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点,体现在环保技术的应用上。换句话说,施工过程而引发的扬尘、光污染、噪音这些相关环境问题,则已经直接变成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破坏环境的重要根源。建筑一方面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在另一方面也可以某种程度上对人的健康产生伤害。那么这就要求在建筑的过程之中,应该采取与之对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说可以对扬尘进行洒水、覆盖等等。通过

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卷一

低碳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卷一 1、只有(),才是一种可以大规模使用的安全的和经济的工业能源 C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体系的对象不包括() D 可再生能源不包括() A 循环经济最广泛的参与主体是() A 企业低碳责任的驱动乏力主要原因没有() A 以德国双元系统(DsD)为典范。 C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是() C 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指的是() B 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 A ()是政府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A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 B ()是指倡导低碳的思维模式、生产观念、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将企业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C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 D 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D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不包括() D ()即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 D ()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A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 B 我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还要归于() C 延长原料或产品使用周期,通过反复使用来减少资源消

耗的技术是指() C 解决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加强和健全环境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因素不包括() C 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 B 1990到1995年间保险业同气候有关的索赔就几乎达()美元 D 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力量() D 实施低碳营销应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D 近百年我国气候在变暖,以()最为明显 D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周期性出现 D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 A 从经济运行的动力条件和市场保证上看,经济运行又依

工业大数据分析综述:模型与算法

摘要:随着条形码、二维码、RFID、工业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ERP、CAD/CAM/CAE等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量与工业生产活动相关的数据被实时采集并存储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实现智能制造奠定基础。因此,工业大数据分析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模型和算法是大数据分析理论和技术中的两个核心问题。介绍了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综述了几种流行的工业大数据分析模型在工业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相应求解算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探索了大数据分析模型和算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工业大数据; 大数据分析; 模型; 算法; 智能制造 1 引言 当今时代,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中国制造2025》指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工业大数据在两化融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务院颁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把发展工业大数据列为主要任务之一:“推动大数据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分析感知用户需求,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打造智能工厂。建立面向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工业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领域中产生的大数据。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渗透到了工业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条形码、二维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工业互联网的相关知识

工业互联网的相关知识 工业互联网是未来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正在推动创新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范式的深刻变革,推动工业链、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再造。可以肯定地说,工业互联网必将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的变革,对社会生产力、人类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 对工业互联网的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但是,工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工业互联网如何改变我们的制造业?中国在世界工业互联网格局中位列何处?针对这些重大问题,记者深入采访了业内专家,一起探寻其中的答案。 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工业互联网”一词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种讨论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特别强调要“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已成为继物联网和智能制造之后“火”起来的又一个热词。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型制造企业更是早早布局,谋求借助工业互联网重塑核心竞争力。 到底什么是工业互联网?“通俗地说,工业互联网是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智能化发展的新兴业态和应用模式。”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刘杰如此解释。智能制造的基础

谈起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区别,或许容易理解。因为,从字面上看,物联网更强调物与物的“连接”,而工业互联网则要实现人、机、物全面互联。 事实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红利都离不开工业互联网这个载体。在数据专家、算法专家等专业人才的努力下,许多成熟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能够将这些新技术移植到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自身就是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背后蕴含着强大的推动跨界创新的力量。”刘杰说。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应用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后,用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制造基地间进行任务协调和过程管控,用大数据技术对每月150万条数据进行采集、归档、分析。借助这个平台,万和新电气整体效率提升30%以上,产品交付周期缩短20%,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年销售收入由30亿元增长到40亿元,同比增长33%,原材料库存由6700万减少到5200万,同比下降22.3%,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工业互联网创下的“业绩”。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都是工业互联网的支撑手段,如果没有近几年这些新技术的飞跃发展,也就没有全球范围内工业互联网的布局热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软件所所长潘文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