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煤矿复垦报告

贵州煤矿复垦报告

贵州煤矿复垦报告
贵州煤矿复垦报告

贵州省++++煤矿

土地复垦方案

报告书

项目单位:++++煤矿

编制单位:+++++++

2008年8月27日

项目名称:++++煤矿

项目单位

(个人):++++煤矿

单位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送审时间: 2008年9月

目录

1 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原则 (2)

1.3编制依据 (2)

1.4目标 (3)

1.5服务年限 (3)

1.6主要计量单位 (3)

2 项目概况 (4)

2.1项目简介 (4)

2.1.1 矿山名称、位置、隶属关系 (4)

2.1.2 企业性质、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 (4)

2.1.3 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及土地权属关系 (4)

2.2自然环境概况 (5)

2.2.1 气象水文 (5)

2.2.2 地形地貌 (5)

2.2.3 地质 (6)

2.2.4 煤层 (7)

2.2.5 土壤 (9)

2.3社会经济概况 (9)

2.4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9)

2.5项目生产工艺 (11)

2.5.1 开采顺序 (11)

2.5.2 地面工艺设施 (12)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13)

3.1已破坏土地现状面积分析 (13)

3.2 拟破坏土地面积预测分析 (13)

3.2.1矸石场压占破坏预测 (13)

3.2.2 塌陷区破坏预测 (14)

3.3土地破坏程度分析 (15)

3.3.1 压占破坏土地程度分析 (15)

3.3.2 塌陷造成的土地破坏程度 (16)

3.2.3 污染造成的破坏程度 (19)

3.2.4 土地破坏评价结果 (19)

3.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0)

3.3.1 项目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 (20)

3.3.2 项目生产营运期间对环境的影响 (20)

3.4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22)

3.4.1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 (22)

3.4.2土地复垦的资源条件 (22)

3.4.3 确定复垦方案 (23)

3.5复垦标准 (26)

3.6土地复垦规划 (26)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26)

4.1预防控制措施 (26)

4.2工程技术措施 (27)

4.2.1 表土采集 (28)

4.2.2 土地平整工程 (28)

4.2.3 农田水利工程 (28)

4.2.4 农村道路工程 (28)

4.3生物化学措施 (28)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28)

5.1工程设计 (28)

5.1.1 压占区域复垦 (29)

5.1.2 塌陷破坏区域复垦 (29)

5.2工程量测算 (30)

5.2.1 压占破坏区域复垦工程量测算 (30)

5.2.2 塌陷破坏区域工程量测算 (30)

6 土地复垦投资估算 (31)

6.1编制说明 (31)

6.1.1 估算编制原则 (31)

6.1.2 估算编制依据 (31)

6.1.3 估算工程量来源 (31)

6.1.4 基础材料价格说明 (32)

6.1.5 人工单价说明 (32)

6.2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32)

6.2.1 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 (32)

6.2.2 投资估算 (34)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35)

7.1经济效益 (35)

7.2生态效益 (35)

7.3社会效益 (35)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36)

9 保障措施 (36)

9.1法律措施 (36)

9.2政策措施 (36)

9.3行政措施: (37)

9.4技术保障措施 (37)

9.5资金保障措施 (37)

9.6后期管护措施 (37)

10 图片 (38)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的建设将占用越来越多的耕地,而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加之耕地后备资源的严重不足,致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精神,落实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中提出的“加快推进土地复垦”的要求,以及国务院七部委(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25号文件精神,必须切实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的土地复垦管理工作,进行土地复垦。

++++煤矿(原为+++++联营煤矿)为私营企业。矿井是于2005年5月在以往民采小窑的基础上整改而来,总投资600万元,设计能力为3万t/a改6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3万t/a。2007年申请扩界并更名为++++煤矿,设计能力为3万t/a改15万t/a;至2004年底,矿区西边M16煤层部分已采空。2005年起,为扩大生产规模,由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对井进行改扩建,设计能力为3万t/a改15万t/a。主斜井口坐标X=2968678,Y=35568875,并计划2008年正式投产。按煤层特征,矿床为地下开采,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目前开采M16、计划下步开采M14煤层。在副斜井北面M16煤层中布臵有1603暗斜井、联络巷道、1602主运输巷道、1602回采面及回风巷道,但现有巷道圈定的煤炭资源已快采完;在主斜井南西端有M14煤层上山及平巷;在1601运输巷道中有M14煤层上山及平巷。目前开拓巷道多已贯通。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煤矿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本方案包含++煤矿在投产至今土地破坏现状的调查分析、生产过程中土地破坏状况预测、土地复垦方案设计等。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如下:

1.现场调查、实地踏勘,统计已破坏土地的类型、破坏范围、破坏程度,并量算各类已被坏土地的面积。

2.考虑采矿期间采矿破坏土地的类型,预测各类土地的破坏范围和破坏程度,量算并统计各类拟破坏土地的面积。

3.根据调查和预测结果,分别统计和确定因采矿被破坏土地应复垦的面积,

并根据各类土地的破坏时间、破坏性质和破坏程度,规划其复垦时间和复垦后的

利用类型。

4.在复垦规划的基础上,按各类土地复垦技术要求设计复垦方案、复垦工艺,明确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计算复垦工程量,提出复垦工程的投资概算,最后编写《贵州省++++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

1.2 编制原则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

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一) 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优化工程布局,尽量减少施工占地,尤其是耕地、林地;

(二) 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在土地复垦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结合国家政策、贵州省及当地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土地规划,并充分考虑矿区施工的实际情况;

(三) 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根据矿区开采后破坏的实际情况,土地复垦优先恢复为耕地,其次考虑恢复为林地及保留建设用地。

1.3 编制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

(四)、《土地复垦规定》(国务院第19号,1989年1月1日);

(五)、《关于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令第256号);

(六)、《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黔国土资发【2007】79号);

(七)、《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2001年1月1日);

(八)、《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管理规定》(2002年7月10日);

(九)、《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

(十)、《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暂行)》

(十一)、《++土地开发整理规划(1997—2020年)》;

(十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年)》;

(十三)、《贵州省++++煤矿开发利用方案》(2008年3月);

(十四)、《贵州省++++煤矿储量核实报告》(2008年1月);

(十五)、《贵州省++++煤矿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2007年7月)。

1.4 目标

贵州省++++煤矿矿区总面积65.29ha,破坏土地面积25.63ha,其中农用地24.28ha(包括水田15.93ha、旱地8.35ha),建设用地1.35ha(包括农村居民点0.26ha、独立工矿用地0.60ha、公路用地0.49ha)。

根据++煤矿的自然环境和立地条件,项目规划复垦总面积为25.63ha,其中:规划耕地24.35ha(水田14.27ha、旱地10.08ha),林地0.26ha,其他农用地0.53ha (农村道路0.43ha、农田水利设施用地0.10ha);建设用地(公路用地0.49ha),土地复垦率达到100.00%。

1.5 服务年限

++煤矿生产年限为12.17年,考虑塌陷区沉稳期为2年,所以本复垦方案的服务年限为14.17年。

1.6 主要计量单位

面积:公顷(ha);平方公里(km2)

长度:米(m)、公里(km)

体积:立方米(m3)

产量:吨;万吨

单价:万元/ ha;元/吨

金额:元;万元(人民币)

2 项目概况

2.1 项目简介

2.1.1 矿山名称、位置、隶属关系

矿山名称:++++煤矿(原+++联营煤矿)。

所处位臵:位于++城北西平距19Km,属+++++管辖。矿井南部附近有乡村公路与矿山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隶属关系:隶属于++++煤矿。

2.1.2 企业性质、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

++++煤矿(原为+++++联营煤矿)为私营企业。矿井是于2005年5月在以往民采小窑的基础上整改而来,总投资600万元,设计能力为3万t/a改6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3万t/a。2007年申请扩界并更名为++++煤矿,设计能力为3万t/a改15万t/a;2004年底,矿区西边M16煤层部分已采空。2005年起,为扩大生产规模,由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设计对矿井进行改扩建,设计能力为3万t/a改15万t/a,主斜井井口坐标X=2968678,Y=35568875,并计划2008年正式投产。

++煤层埋藏较深,不具备露天开采条件,且矿井已布臵有开拓井巷工程,因此,煤矿的生产开采方式为地下斜井开采。

根据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七地质大队2008年4月提交的《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关于<贵州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黔国土资储备字[2008]401号);截止2008年4月6日止,贵州省++++煤矿矿区范围内M6+M14+M16+M21+M23五层煤层总的资源/储量为633.99万t,其中控制的资源量(332)33.41万t,推断的资源量(333)290.95万t,预测的资源量(334)?309.63万t。

矿山的可采储量为255.54万t,矿山服务年限为12.17年。

2.1.3 矿区范围、用地规模及土地权属关系

++++煤矿地理坐标东经105°41′15″—105°42′10″,北纬26°49′29″—

26°49′53″。呈东西向展布的不规则多边形,北起丫口田附近,南到大佛寺,东至化塔沟,西止沙子井,南北长约1.5km,东西宽约0.8km。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2.1),最低开采标高+1330m,最高开采标高+1425m,面积65.29ha。煤矿所处区域归+++++管辖,土地权属为茶林村、松林村、以那村集体所有。

表2.1 ++++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气象水文

矿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降水量较充沛。年平均气温14.1o C,年日照时数1172小时,年无霜期281天;年均降水量1444.1mm。5—8月为雨季,12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

矿区位于当地分水岭处,其附近溪流向东、西,南及北径流。矿区可采煤层标高在1425—1000m,大部分埋藏地下25—300m处。矿山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走向长壁式采煤,矿井自然排泄条件差。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裂隙溶洞水,次为基岩裂隙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总体由南西向北东径流,排泄于矿区东边之外3km以那河中。

2.2.2 地形地貌

矿区地形条件总体上受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属高原侵蚀—剥蚀中低山沟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一般海拔1400m—1450m,相对高差较小,最高海拔位于矿界东部的筛子山1511m,最低海拔位于东部一带的河谷中,海拔为1375m,最大高差为136m。由于矿区广布龙潭组碎屑岩,主要以侵蚀作用为主的中低山地貌,

自然坡度一般为15—25o,局部可达到35—40o,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

2.2.3 地质

2.2.

3.1 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和大隆组;下三叠统夜郎组及第四系。除第四系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外,其余地层之间主要为整合接触,地层出露厚度累计大于450m。考虑到资料系统完整,结合区域资料从老至新概述如下:

1、茅口组(P

2

m):矿区内未出露。岩性为浅灰、灰、灰白色中厚层、厚层—块状生物屑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厚度>100m。

2、峨嵋山玄武岩组(P

3

β):矿区内未出露。岩性为暗绿、黑色块状玄武熔

岩夹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与下伏茅口组(P

2

m)为岩溶不整合接触。厚度120-150m

3、龙潭组(P

3

l):分布于工作区大部地区,为该区主要含煤岩系,厚280—340m。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实地核实,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描述如下:

①龙潭组第一段(P

3

l1):矿区未出露。岩性为灰色、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粉砂质粘岩为主,夹砂岩、硅质岩、炭质页岩及煤层、煤线。底部以粘土岩与峨眉山玄武熔岩分界,顶部以25—35m灰、深灰色中至厚层含燧石

灰岩与龙潭组第二段(P

3

l2)分界。厚度100—120m。

②龙潭组第二段(P

3

l2):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薄层—中厚层粉砂质粘土岩、细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炭质页岩、煤层、煤线。顶部以4—6m灰、

深灰色中至厚层含燧石灰岩与龙潭组第三段(P

3

l2)分界。厚度150—170m。

③龙潭组第三段(P

3

l3):岩性为灰色薄层至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质粘土岩,夹炭质页岩、煤层、煤线。厚度约30—50m。

2、长兴组及大隆组(P

3

c+d):中部及下部(即长兴组)为灰、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燧石灰岩夹泥质灰岩及粘土岩,厚度10-15m;上部(即大隆组)为薄层硅质岩、硅质粘土岩,厚度2-5m。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接触。地层厚度12—20m。

3、夜郎组(T

1

y):地层厚度>200m 。按岩性组合特征分为三段,工作区出

露第一段(T

1y1)及第二段(T

1

y2),分述于下:

①夜郎组第一段(T

1

y1):岩性为黄绿、灰绿色粘土岩及钙质粘土岩为主夹泥灰

岩,底部时夹黄绿色蒙脱石粘土岩或薄层凝灰岩(厚40—50m);

②夜郎组第二段(T

y2):岩性为浅灰、灰色薄至中厚层微晶灰岩为主,时夹白

1

云质灰岩、泥灰岩(>150m)。

10、第四系(Q):分布于区内地势低洼地带及缓坡地带。主要为坡、残积物,洞穴堆积物及冲积洪积物。厚0—20m。

2.2.

3.2 构造

1、褶皱

矿区位于区域性岩口背斜北端,岩层倾向西翼310—320°(局部倾向北东),东翼40—100°;岩层倾角西翼5—21°,东翼10—40°。详见附图1。

2、断裂

本区断裂有东西向及北东向二组,多表现为高角度正断层和节理。现描述于下:

):位于矿区南部矿区之外,呈东西向延伸出图,走向长>2000m,断层(F

1

倾向近北,倾角60—70°,地层断距10—20m,正断层,对矿区煤层开采影响较小。

节理:区内发育290-310°∠80-88°节理,具直立反倾,节理面多闭合,少部分裂开有泥质充填。

综上,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2.2.4 煤层

2.2.4.1 煤系地层及含煤特征

矿区煤系地层主要是龙潭组,为一套海陆交替相含煤建造。与下伏峨眉山玄武熔岩为假整合接触。岩性主要由薄—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煤层、煤线、炭质页岩及少量硅质岩、灰岩等组成。厚度300—380m,平均340m〒,含煤36层,煤层平均总厚14.65m,含煤系数4.3%。其中,可采煤层7层,单层厚度0.80—3.00m,平均总厚11.10m,可采煤系数3.3%。当煤层厚度增大(>2.00m)时,夹矸(一般为高岭土粘土岩、炭质页岩、砂质泥岩)增多,结构趋于复杂。根据沉积旋回、岩性组合、含煤性及标志层等特征,将煤系分为三个含煤组,分别与龙潭组三个岩性段对应,由下至上为:

1、下含煤组:主要含煤组之一。由薄层—中厚层粘土岩、粉砂岩、粉砂质粘

土岩、炭质页岩、煤层、煤线等组成。含煤13层,单层厚0.05—3.00m,其中,含可采煤层2层(M21、M23),单层厚0.70—3.10m。顶部以含燧石灰岩与中含煤组分界。煤组厚100—120m,均厚110m。

2、中含煤组:主要含煤组之一。由薄层—中厚层粉砂岩、粘土岩、少量炭质页岩组成,夹煤层(线)。含煤11层,单层厚0.08—2.50m。其中,含全区可采煤层3层(M6、M14 、M16), 单层厚0.60—2.33m。煤组厚度150—170m,平均厚160m。

3、上含煤组:由粘土岩、粉砂岩、砂岩、炭质页岩、硅质岩、煤层(线)等组成。含煤12层,单层厚0.08—0.70m。煤组厚30—50m,平均40m。

2.2.4.2 可采煤层特征

根据区域资料,结合++石梯子煤矿(距矿区南东9km)及矿区以往地质资料,矿区内有M6、M14、M16、M21、M23共五层可采煤层,累计煤层平均厚度7.91m。各煤层主要特征如下:

1、M6煤层

位于中含煤组中,上距长兴组灰岩50-60m,下距M14煤层100—110m。层位稳定,煤层厚度1.90m~2.39m,平均厚度2.18m;可采厚度1.70m~2.19m,平均厚度1.95m。中部夹1层夹矸,厚度0.20m,岩性为(含)炭质粘土岩。顶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及粘土岩;底板以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粘土岩为主,直接底板多为粘土岩。有民采老洞及ZK02、ZK03两个钻孔控制,煤层结构较简单,属全区可采煤层。

2、M14煤层

位于中含煤组中,上距长兴组灰岩150-170m,下距M16煤层约8—11m。层位稳定,煤层厚度2.10m~2.55m,平均厚度2.33m,可采厚度1.90m~2.35m,平均厚度2.13m。含夹矸2层,单层厚度0.05—0.20m,岩性为含炭质粘土岩及粉砂质粘土岩。顶板岩性为顶板岩性为粉砂岩、粘土岩间夹;底板以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有ZK01钻孔和探煤巷道控制,煤层结构较简单,属全区可采煤层。

3、M16煤层

位于中部中含煤组中,上距M14煤层8—11m。层位稳定,厚度1.56m~1.60m,平均厚度1.58m,可采厚度1.50m~1.54m,平均厚度1.52m。含夹矸1层,厚度

0.06m,岩性为含炭质粘土岩及粉砂质粘土岩。顶板岩性一般为细砂岩、粉砂岩及含炭质粘土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有采煤巷道控制,煤层结构较简单,属全区可采煤层。

4、M21煤层

位于下含煤组中,上距M16煤层约75m,下距M23煤层约20m。层位稳定,煤层厚度0.80m~1.00m,平均厚度0.90m。中部含夹矸1层,厚度0.03m,岩性为含炭质粘土岩。顶板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以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粘土岩为主。煤层结构较简单,属全区可采煤层。

5、M23煤层

位于下含煤组中,上距M21煤层约20m,下距M26煤层约21m。层位稳定,煤层厚度1.80m~2.10m,平均厚度1.90m。含夹矸2层,单层厚度0.01—0.04m,岩性为含炭质粘土岩及粉砂质粘土岩。顶板岩性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粘土岩间夹;底板以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煤层结构较简单,属全区可采煤层。

2.2.5 土壤

土壤主要是黄壤、石灰土、水稻土等几种类型。石灰土土层较薄,黄壤土层较厚,二者都具有较厚的腐殖质层,土壤质地较好,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2.3 社会经济概况

矿区涉及的+++++茶林村,总人口1610人,其中农业人口1505人,耕地面积1700亩,人均耕地面积1.06亩,人均年收入为1700元;松林村总人口2217人,其中农业人口2071人,耕地面积2405亩,人均耕地面积1.08亩,人均年收入为1570元;以那村村总人口2047人,其中农业人口1750人,耕地面积2340亩,人均耕地面积1.14亩,人均年收入为2010元。这三个村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及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烤烟及松、杉等木材。国家农村电网已通过当地村寨。工业不发达,经济较落后。

2.4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贵州省++++煤矿矿区总面积62.59ha,其中农用地57.69ha,建设用地6.84ha,未利用地0.96ha。详见表2.4-1。

根据国土资发[2007]81号文件编制说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为满足生产建设项目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永久性建设用地和破坏土地面积。由于本矿开采无永久性建设用地,因此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为破坏土地利用现状。我院根据从++国土资源局取得的1:10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扫描,进行坐标校正,在CASS7.0上量算取得矿区土地现状面积及破坏土地利用现状面积。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25.63ha。农用地24.28ha(其中水田15.93ha,旱地8.35ha),建设用地1.35ha,详细到三级分类见表2.4-2。破坏区域内水田主要为望天田,灌排设施匮乏,旱地为坡耕地,耕地质量一般,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及小麦、薯类等。矿区土地权属为+++++茶林村、松林村、以那村集体所有。

表2.4-1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表

单位:ha

表2.4-2 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面积统计表

单位:ha

2.5 项目生产工艺

开采煤矿,会引起地表沉陷,对农业生态环境会有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植被减少、农业减产、水土流失加剧、地下水资源减少或受污染、土地利用方向变更、村庄及人口变迁等诸多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采煤引起的地表沉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煤层埋藏浅部,地表产生的裂缝及塌陷坑,将造成农田分割、破碎、田坎垮塌、稻田水漏失等;煤层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危岩崩塌等,会使农田毁坏,局部水土流失加重。

++++煤矿由原+++联营煤矿整改而来,工业广场继续沿用原工业场地及堆煤场,仅增加矸石场用地,因此对土地可能造成的破坏环节主要是整合前堆煤场、工业场地压占。整合后矸石场压占。

矿区内有M6、M14、M16、M21、M23共五层可采煤层,累计煤层平均厚度7.91m。++++煤矿由原联营煤矿整和扩界而成,扩界以前有过一段时间的采煤历史,在M16煤层中形成一定的采空区,面积为9.39ha,具体位臵可见附图9开拓系统平面图。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矿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对地面破坏程度小。但拟采的煤层引发上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矿区及采矿影响范围内的村寨和工业广场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对土地的破坏程度大。

2.5.1 开采顺序

本井田划分为1个采区,用1个回采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达产。本井田内主采煤层为M6、M14、M16、M21、M23等5层煤层,为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由于M6煤层与M14煤层的层间距过大,M16煤层与M21煤层的层间距过大,所以将这五层煤进行分煤组开采,将M14、M16两层煤划为一组,M6煤层划为二组,M21、

M23两层煤划为三组,共三组。煤层间的开采顺序是先采一组煤M14和M16煤层,其次开采二组煤M6煤层,再开采三组煤M21、M23煤层,因此:首采工作面(11401)布臵在M14煤层第一区段西翼,接续工作面(11402)布臵在M14煤层第二区段,即:11401→11402→11601→……→1601→1602→……→12101→12301……,依次开采。采区内划分区段,为区段下行式开采。区段内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回采,(单、双翼)布臵。

2.5.2 地面工艺设施

2.5.2.1 地面工艺布臵

根据本矿煤质,考虑到本矿原煤主销电厂,以及投资等原因,设计初期暂不建选煤厂,原煤直接销售。

煤的工艺流程如下:

主斜井→地面胶带输送机→地面储煤场→汽车装车外运。

2.5.2.2 矸石处理方法和运输方式

矿井矸石按设计产量的5%考虑,即0.75万t/a。前期矸石经过窄轨铁路运至排矸场地排弃,在矸石场下部设矸石挡墙,并经过防渗透处理。

待条件成熟,可在矿井附近建一个矸石砖厂,充分利用矿井所排出的矸石作为矸石砖厂的原料,同时应加强绿化工作,注重环境保护。

2.5.2.3 辅助设施

1、矿井机电设备修理车间

矿井机修车间的主要任务是承担矿井机电设备日常检修和维护,并承担矿车及支架等设备的部分修理。

2、坑木场

主要承担坑木存放及坑木材料的加工,根据井下需要加工背板和坑木,坑木主要由汽车从场外运往坑木场储存并加工,然后由矿车装车运往井下。

2.5.2.4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臵

矿井划分为一个水平(+1200m),一个采区进行单、双翼开采,以井田中部沿倾向布臵下山。新建主斜井(x=2968643,,y=35568884, z=+1409,a=250°β=17o),长167m,在掘进167m标高为+1362m落平,不变方位角和倾角继续掘运输下山524m到标高+1212m;新建副斜井(x=2968678,,y=35568879, z=+1408,a=250°

β=17o),长178m,在掘进178m标高为+1362m落平,不变方位角和倾角继续掘行人下山491m到标高+1212m;新建回风斜井(x=2969025,y=35569105, z=+1423,a=284°β=21o),长379m,以284°的方位角按21o的倾角掘进379m后,再掘采区联络巷91m贯通三条巷道,从而形成通风系统。在采区联络巷布臵井底水仓,构成排水系统。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3.1 已破坏土地现状面积分析

贵州省++++煤矿建设属于整改煤矿,矿区总面积65.29ha,根据《++++煤矿矿区及地面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三级评估):评估区内目前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矿区经多年开采,存在一定范围的采空区。根据开拓地质灾害评估分区图上圈出的已形成的采空区范围,在CASS7.0上量算其面积为9.39ha。

由于工业场地及堆煤场继续沿用原+++联营煤矿的工业场地及堆煤场,不新增加土地破坏面积。目前破坏土地面积1.60ha,主要为堆煤场占地0.13ha,工业场地压占1.37ha,进场道路压占0.10ha。

破坏面积及地类详见表3.1。

表3.1 已破坏土地现状表

单位:ha

3.2拟破坏土地面积预测分析

3.2.1矸石场压占破坏预测

矸石场压占造成土地破坏主要在矿井建设期,矿井矸石按设计产量的0.5%考虑,即0.75万t/a,建设初期矸石经过窄轨铁路运至排矸场地排弃,在矸石场下

部设矸石挡墙,并经过防渗透处理。待条件成熟,可在矿井附近建一个矸石砖厂,充分利用矿井所排出的矸石作为矸石砖厂的原料,同时应加强绿化工作,注重环境保护。拟压占土地面积为0.05公顷,土地利用现状为水田0.03公顷,工矿用地0.02公顷。

3.2.2 塌陷区破坏预测

根据《++++煤矿矿区及地面建设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本矿开采的安全采深为994.5m,矿区煤层覆岩厚度一般为0-225m远小于其安全采深。矿区内有M6、M14、M16、M21、M23共五层可采煤层,累计煤层平均厚度7.91m。++++煤矿由原联营煤矿整和扩界而成,扩界以前有过一段时间的采煤历史,在M16煤层中形成一定的采空区,面积为9.39ha,具体位臵可见附图9开拓系统平面图。矿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对地面破坏程度小。但拟采的煤层引发上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矿区及采矿影响范围内的村寨和工业广场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危害程度大,对土地的破坏程度大

地质灾害评估分区图上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的面积为51.73公顷,本方案塌陷区拟破坏区域为采深小于100m的区域,经测算面积为23.98ha,其余的27.75ha为不确定塌陷区域,由于井下开采造成的破坏具有不可遇见性,因此本矿闭坑后,造成的未可遇见的土地破坏,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应由++++煤矿按照项目规定予以复垦。

经计算,塌陷破坏土地面积23.98ha,土地利用现状为水田14.55ha,旱地8.16 ha,农村居民点0.26ha,独立工矿用地0.60ha,公路用地为0.49ha。

塌陷区内的农村居民点主要为农村散户,建议进行搬迁;独立工矿用地为已废弃多年的小煤窑用地及一个已废弃的砖厂。

塌陷区破坏区域及不确定破坏的位臵详见《破坏土地现状及预测分析图》。

本矿土地破坏面积详见表3.2.2。

表3.2.2 破坏土地现状及预测分析表

单位:ha

3.3 土地破坏程度分析

煤矿在建设、开采期间不可避免地将破坏、扰动原地形地貌和植被。矿区在基本建设过程中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石、废水、废气等,由此会产生较大破坏影响。

本方案对破坏土地程度的预测主要依据《采矿技术》【1】,以土地破坏评价因素及等级标准分析土地破坏程度。

3.3.1 压占破坏土地程度分析

矸石堆场位于井口南东面低凹荒谷处,矸石场压占面积小,形成危害较小;矸石场紧邻井口布臵,易于排放矸石和废渣,节省了运输的工程量和成本。

矸石场占地面积0.05ha。占地类型为0.03ha的水田,0.02ha的独立工矿用地,矸石场主要以堆积煤矸石为主,依据《++++煤矿开发利用方案》提供资料,矸石按矿井设计产量的0.5%考虑,即0.75万吨/年。建设初期矸石经过窄轨铁路运至排矸场地排弃,在矸石场下部设矸石挡墙,并经过防渗透处理。待条件成熟,可在矿井附近建一个矸石砖厂,充分利用矿井所排出的矸石作为矸石砖厂的原料。在矸石堆场下部设拦渣坝,并经过防渗透处理,矸石场周边设截排水沟。

参照表3.3.1,矸石场压占造成的破坏程度为轻度破坏。

工业场地属于硬化地面,参照表3.3.1,它们的砾石含量、有机质含量下降、属于中度破坏范畴,PH值属中度破坏,地表较稳定,土壤污染属于轻度污染,压占面积为1.37ha,地面较为平整。工业场地所造成的压占破坏属于中度破坏。

堆煤场表层有煤渣与土的混合层,参照表3.3.1,它们的砾石含量、有机质含[1]李发斌、李何超、周家云:《矿山土地破坏程度评价方法研究》第六卷第二期

量下降、属于中度破坏范畴,PH 值属中度破坏,地表稳定,土壤污染属于轻度污染,压占面积为0.13ha ,地面较为平整。堆煤场所造成的压占破坏属于中度破坏。

道路压占面积为0.10ha ,新建进场道路造成土地不可逆的破坏,由于压占面积小,参考表3.3.1,道路压占破坏程度为轻度破坏。

表3.3.1 压占地破坏程度评价因素及等级标准表

3.3.2 塌陷造成的土地破坏程度

根据本地区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及上覆岩层的结构特性,参照国内及省内相似矿区以及本井田浅部矿井的观测资料和实践经验,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筒矿柱留设与压矿开采规模》(简称"三下"规程),选用概率积分法作为本评价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的模式。即:

下沉:ηηπd e

Wcm x W r x r 22)(01)(--∞

??=

倾斜:22

)(r x cm e r W x i π-?= 曲率:2222)(r x cm e r x r

W x K ππ-??= 水平移动:22

)(r x cm e U x U π-?=

煤矿土地复垦中的生态修复

煤矿土地复垦中的生态修复 1煤矿土地破坏情况 根据猴孙八圩煤矿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煤矿现场的实际调查,该煤矿的土地损毁主要发生在基建期和生产期这两个阶段。(1)基建期:矿山基建期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指建矿之初,矿区工业场地、矿部(包括矿部办公大楼、生活宿舍区、生产车间、材料库、维修间及配电房等场地)、井筒等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场地平整,修建地基,开挖井筒等活动对土地造成的破坏。矿山基建期的建设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对土地造成了直接的破坏。基建期对土地的损毁类型主要是矿部办公大楼、生活宿舍区、厂房等对土地的压占损毁和井筒开挖对土地的挖损损毁。(2)生产期:矿山生产期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原煤和矸石堆放形成的煤场、矸石场对土地造成的破坏;巷道掘进、煤层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可能造成土地沉陷使得土地遭到的破坏。矿山生产期的建设同样也改变了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表植被,对土地造成了直接的破坏。生产期对土地的损毁类型主要是煤场和矸石场等对土地的压占损毁和煤矿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可能造成的沉陷损毁等。综上所述,该煤矿损毁的土地包括基建期和生产期破坏的土地,损毁土地的的地类、类型、水准及损毁面积情况见表1。

2煤矿土地复垦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煤矿采煤不但破坏了区域的土地,而且破坏了区域的生态环境。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只有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才能真正恢复,只有恢复采煤区域的生态环境,煤矿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因为该矿还在开采中,土地复垦工作中的生态修复技术暂时还未实施,本文重点介绍猴孙八圩煤矿经过砌体拆除、场地平整、边坡处理等土石方工程整理后拟采用的生态复垦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改良、植物物种筛选、植被种植技术和管护措施等。 2.1土壤改良土壤条件是生态修复的基础,但是矿区土地仅仅通过相对应的土石方工程整理后,矿区土地存有理化性质、持水保肥水平较差,有机质含量较低等特点,所以在实行生态复垦前,必须对矿区土壤实行改良。土壤改良的方法有客土覆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2002D)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土地复垦方案

前言《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第592号令)中规定:“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由生产建设单位或个人(以下简称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当按照土地复垦标准和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规定编制土地复垦方案。” 宜都市潘家湾大理石厂目前正在进行矿山改扩建工作,并重新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复绿方案编制及评审工作的通知》(鄂土资办文[2016]22号),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土地复垦方案部分。 本方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在实地勘查和广泛征求土地权利人的意见基础上,结合该项目的实际,按照“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并尽量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努力实现“边生产、边复垦、边受益”。 根据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实施<土地复垦条例>的通知》(鄂土资发[2011]102号)文件要求,现报请宜都市国土资源局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土地复垦方案部分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作为该矿指导矿山土地复垦工作的依据。 1总则 编制目的 宜都市潘家湾大理石厂,其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过程将会造成土壤损毁、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功能降低或改变。本方案主要是针对采矿过程对土地损毁的特点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各种预防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以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地损毁和水土流失,恢复其生产能力、利用功能,达到治理环境、改善生态的目的。本工程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制的目的在于: (1)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明确土地复垦义务人,并将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

矿山土地复垦方案报告-参考大纲

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大纲 项目特性表 1 前言 1.1 编制背景及过程 简要说明方案的编制背景及过程。 1.2 复垦方案摘要 内容应包括:(1)生产建设项目服务年限及土地复垦方案服务年限;(2)方案涉及的各类土地面积,含项目区面积、复垦区面积、永久性建设用地面积、复垦责任范围面积、征(租)地面积等;(3)土地损毁情况,含已损毁和拟损毁土地的面积、地类、损毁类型和程度等;(4)说明土地复垦目标,含拟复垦土地的地类、面积和复垦率等;(5)复垦的投资情况,含静态总投资、动态总投资和单位面积投资等。 2 编制总则 2.1 编制目的 从加强土地复垦资金管理、保障土地复垦实施、合理用地、保护耕地、防止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的目的。 2.2 编制原则 根据项目自身特点以及当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说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应体现的原则。 2.3 编制依据 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规范、技术文件、地方规划及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资料等。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简介 说明项目的名称、隶属关系、企业性质、项目类型、生产开采方式、生产规模与能力、生产服务年限或剩余使用年限、项目范围等。列表说明项目用地构成、规模。 应提供国土资源部门批复的项目范围拐点坐标及相应的投影参数、项目总工程平面布置图。 3.2 项目区自然概况 3.2.1 地理位置 项目区的地理坐标、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位置及交通状况,附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3.2.2 地形地貌 说明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类型和海拔高度等,附项目区地形地貌图片。 3.2.3 气侯 说明项目所在地的降水、蒸发、日照、温度、积温、无霜期、风向与风速等气象特征。3.2.4 土壤 说明项目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地带性分布特征。 3.2.5 生物 说明项目区所在地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附不同植被类型图片。 天然植被包括地带性植物群落类型、组成、结构、分布、覆盖度(郁闭度)和高度等。

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D)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T 0078一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4.2 地质勘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勘查工作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和成果。其编写的基础是:地质勘查工作符合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有关矿种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已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并经过了综合研究。 4.3 地质勘查工作与项目可行性评价应紧密结合,地质勘查报告中应包括地质勘查和可行性评价工作。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的,由勘查单位直接编入报告;评价程度为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的,应在勘查报告中引述该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4.4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始数据资料准确无误,研究分析简明扼要,结论依据可靠。要力求做到图表化、数据化。资源/储量的估算应采用计算机技术,提倡针对勘查工作的实际和适用条件,采用成熟的并经审定的新估算方法。提倡采用计算机技术编写报告。 4.5 地质勘查工作应按照有关地质勘查规范对各勘查阶段的要求(或勘查合同的约定)部署工作,并取得相应阶段的各项勘查数据资料。本标准所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适用于勘探阶段,在勘查程度达不到勘探阶段的情况下使用该编写提纲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所列项目进行增减、取舍,但所取得的勘查数据资料及有关文件必须全部进入报告,不应遗漏。 5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求 5.1 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结束前,应按照有关规范和勘查设计的要求,由勘查投资人或勘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责成勘查单位在报告编写前解决。未经野外验收,不应进行报告编写。 5.2 在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前,报告编写技术负责人应结合矿种特点、勘查工作区实际情况以及勘查投资人的具体要求(供矿山建设设计的报告还应听取矿山设计单位意见),以本标准附录A为基础进行增减、

某煤矿土地复垦方案

甘肃省民勤县昌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民勤县西北直距110公里处,西南距山丹县95公里,东南距金昌市约64公里,西距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25公里,行政区划隶属民勤县所辖。煤矿开采势必占用部分土地资源,不可避免的破坏土地资源和当地的生态环境,而如何把被破坏的土地,通过土地复垦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并恢复和改善项目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向着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是编制项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必要性所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等国家、甘肃省地方法律法规,结合本项目工程设计文件和项目区自然环境概况,依据《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编写的内容和格式,编制《甘肃省民勤县昌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报告书要遵循“统一规划、源头控制、防复结合”的要求及“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的原则,依据项目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复垦土地要求,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建则建,并做到土地复垦与生产建设同步设计、同时施工,努力实现“边建设、边复垦、边受益”,坚持“谁破坏、谁复垦、谁优先使用”的复垦原则。 1总则 1.1编制目的和内容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甘肃省民勤县昌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甘肃省民勤县昌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附近,煤矿目前正处于开采阶段,所以本方案内容主要包含煤矿开采土地破坏情况预测、土地复垦范围、土地复垦方案设计以及复垦投资等,各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1)预测煤矿开采过程中土地破坏的类型、以及各类土地的破坏程度和破坏范围,量算并统计各类破坏土地的面积。 (2)根据调查和预测结果,分别统计各类被破坏土地面积,确定各类被破坏土地的应复垦面积和应复垦土地的总面积,并根据各类土地的破坏时间、破坏性质和破坏程度,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挖填范围,复垦利用类型等。 (3)在复垦规划的基础上,按各类土地复垦技术要求设计复垦方案、复垦工艺,明确要求达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计算复垦工程量,合理规划土地复垦工作计划。 (4)根据复垦设计工程量,按照《土地开发整治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和《土地开发整治项目预算编制定额》,结合甘肃省土地复垦征收的有关规定,预算项目土地复垦投资,说明复垦投资来源和安排,评价土地复垦效益。 (5)明确项目土地复垦的组织管理、技术、资金等各项保障措施及公众参与情况。 1.2编制原则 根据甘肃省民勤县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昌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的实际情况以及位于戈壁边缘的特殊地理位置,坚持以下复垦原则: (1)源头控制、预防和复垦相结合,坚决避免造成二次风沙推进及荒漠化扩展; (2)坚持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3)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4)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最大限度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5)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6)因地制宜,农业优先。 1.3编制依据

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2014年《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土地复垦方案》专家评审标准 (试行) 1.本标准编制依据为:国土资发[2006]225号、[2007]81号文件和黔国土资发[2007]23号、黔国土资发[2007]79号文件。 2.本标准供《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评审专家用于评价《方案》基本指标的准确性、真实性,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方案》所涉及的各项技术指标以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为准。 3.本标准仅对《方案》评审中重点的内容予以说明。《方案报告书》的具体内容、格式按国土资发[2007]81号文附件一《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以下简称《〈报告书〉格式》)执行。 4.本标准适用于由贵州省土地整理中心组织的《方案》评审。 5.“总则” 5.1 “编制目的”。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明确提出生产建设单位所应承担的土地复垦责任和义务,落实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计划;目的是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为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或申请采矿权等提供必备报件。 5.2 “目标”。目标的提出,要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设方案,充分分析复垦区域的破坏情况,明确提出所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的破坏面积、土地复垦面积(包括耕地、林地、牧草地等)、土地复垦率(实施复垦面积/复垦区总面积×100%)和其他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等相关量化指标。 5.3 “服务年限”。根据建设项目和生产项目的施工工序或生产工艺流程对破坏土地的影响,结合项目建设期限、生产年限、采矿许可证有效期或剩余年限等因素确定《方案》服务年限。《方案》的服务年限应与复垦工作计划相衔接。6.“项目概况” 6.1 “项目简介”。按《〈报告书〉格式》要求明确区分生产项目和建设项目,在充分调查、分析生产项目和建设项目区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报告书〉格式》所要求的各项主要内容,准确区分和说明矿区范围、建设范围、用地规模、实施复垦的范围(建设项目分临时性和永久性)、土地权属关系等。6.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本节为简述内容:线性工程建设项目简要说明所跨县(市、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等基本情况;生产项目主要针对所涉及的乡(镇)或村与土地复垦方案有关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6.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按《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进行列表统计,分别按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复垦区域范围进行统计,重点说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农作物及生产情况等;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数据应采用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耕地面积要求统计到三级地类,其他地类面积统计到二级类。 6.4 “生产工艺流程”。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的生产或施工方式,主要针对土地可能造成破坏的各个环节、顺序及具体方式等进行说明,说明的内容要能满足已破坏土地现状和拟破坏土地预测分析。开采矿产资源的生产项目,还应说明生产工艺流程、资源赋存形式与分布状况。 7.“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1 “已破坏土地现状”。按《〈报告书〉格式》的要求分别说明已开工项目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范围、地类、面积和程度,并提供

福华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

福华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规划 郑连臣,张大勇,姜云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 E-mail:zlc0476@https://www.doczj.com/doc/1114011845.html, 摘要:根据福华露天煤矿现状,首先对项目区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然后将复垦区分成四个生态功能区单元,并对土地复垦规划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对规划方案实施的保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复垦,评价,规划 中图法分类号: TD 88 文献标识码:B 大规模的煤炭资源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土地破坏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地表沉陷,使良田荒芜,耕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人地矛盾,还容易诱发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1]。要想恢复与重建矿区生态,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现区域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立足实际,科学指导,分步实施土地复垦规划,建立一个矿区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绿色工业生态系统。本文所提的矿区土地复垦规划是指按照科学合理的矿区土地复垦要求,在矿区开发时期内对土地复垦的总体安排。 1 福华露天煤矿概况 1.1矿区自然环境状况 福华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鄂托克旗。该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干旱少雨。地表常年无径流,大部分为第四系风沙所覆盖,呈高原侵蚀性荒漠、半荒漠地貌特征。矿区内土壤主要由棕钙土和黄河冲洪沙壤土组成,粘粒含量低、土壤肥力低下,土壤侵蚀严重。由于气候变迁及风蚀沙化,矿区天然植被均已退化,覆盖度仅为20﹪左右,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荒漠草原植被。 1.2矿区生产现状 福华煤矿是由原福华煤矿和原兴隆煤矿于2006年初进行合并而成的。矿田范围内煤炭资源储量为323.00万吨,可采储量250.55万吨。经整合后井田的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批准井田面积为1.0782km2,生产规模30万t/a,服务年限4.7年。经过近一年的初期建设,矿区已建成矿山公路、工业广场区、采掘场(主体采坑、排水泵站、排水管、排水沟已有)、排土场(主体平台、边坡已有)及其它地面设施,并已于2007年3月正式投产。目前正处于运营初期,已初步形成了外排运输系统、内排运输系统和运煤系统。 2土地适宜性评价 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对矿山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鉴定,阐明其所具有的生产潜力和对农、林、牧、副、渔等各业生物生长及其他用途的适宜性、限制性及其程度的差异[2]。 项目区位于黄土高原,土壤贫瘠,地表基本无植被或仅生长有极其稀疏的耐贫瘠的植物。根据复垦前的实际情况,选取了土壤侵蚀、地形坡度、地表物质组成、有效土层厚度、灌溉水源保证、土壤有机质含量[3]作为评价因子对待复垦土地进行评价。经过现场调查,综合考虑分析,确定了土地利用方向:由于受灌溉水源、土壤养分及坡度等限制因素的影响,矿区

土地复垦项目预算编制说明

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500吨选矿厂土地复垦项目 预 算 书 项目承担单位: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规划设计单位:******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六年七月

编制说明

目录

1项目概况 项目区概况 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复垦项目位于四川省丹巴县格宗乡李摆子,1个行政村,涉及地块5个,面积平方米,现状为边坡林地和工矿用地。 本项目的总投资为万元,亩均投资为元。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是:项目区建设规模公顷,项目区为工矿用地项目拆旧复垦区。 项目区属亚热带大陆气候,受冷热空气交替影响,光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植被主要以崖柏、灌木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土豆、扁豆等,果林资源丰富,有桔、梨、桃等种类。 项目区土壤多系冲积物构成土质,土壤类型主要是沙青色土、潮土,紫灰色土腐殖质含量较高,颜色较呈紫色,速效养分较高,水稳性团粒含量高,结构良好.浸水容重为/cm3,最大吸漫水变动范围在%一%之间土层较厚,土质肥沃,土地质地较好,适宜种植粮食、油料等农作物。 投资概况 本项目工程内容分为土地平整、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共三类。

项目区预算总投资万元,单位面积投资约为元/亩)。其中,工程施工费万元,占总投资的%;设备购置费0万元;其他费用共计万元,占总投资的%;不可预见费万元,占总投资的%。分年度投资概况依据项目工程进度计划,根据项目工程实施进度进行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施工工期为三个月,一个投资年度,总投资为万元。2预算编制依据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 (5)《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6)其他有关规定和标准。 3 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项目预算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拆迁补偿费)和不可预见费组成,在计算中以人民币元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两位,汇总后整计到元。 工程施工费 直接费 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 直接工程费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审批办法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审批办法 (1995年3月11日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储发40号) 第一条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是矿山闭坑的主要依据之一。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矿产资源,矿山闭坑前,必须编写矿山闭坑地质报告,报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批。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包括矿井、中段、采区及最终闭坑地质报告。 第三条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负责审批以下矿山闭坑地质报告: (一)原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批勘查储量的矿区中,重要的矿山闭坑地质报告; (二)油、气田废弃报告。 省(区、市)矿产储量委员会负责审批本行政区内列为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批以外的矿山闭坑地质报告。 第四条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矿山概况,矿山地质,设计、开采及资源利用,探采对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闭坑原因,矿产储量的结算及剩余储量处理等。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中矿产储量的结算必须包括报告所述闭坑范围内经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的全部探明储量。 第五条 按照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有关储量报告审批的计划管理办法,矿山主管部门每年十一月底前向省(区、市)矿产储量委员会报送下年度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送审计划,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汇总平衡后于次年三月底前下达审批计划。如因情况变化,要求改变送审计划的,须在计划送审时间的前二个月向省(区、市)矿产储量委员会申请变更计划,以便另行安排。 第六条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应经矿山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提出审核意见。报告送审单位应将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及矿山闭坑地质报告(一式三份)一并报送矿产储量委员会。 送审的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必须是正式报告,应资料齐全、质量符合要求。

第七条 对列入审批计划的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矿产储量委员会必要时可组织有关人员到矿山了解矿山闭坑所具备的条件、矿产的采出和储量消耗情况。 第八条 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应确定主审人,并聘请评论员视需要召开审查会议,审查后由矿产储量委员会办事机构提出审查意见书。报告送审单位依据审查意见书进行修改,交储委复核合格后,由矿产储量委员会办事机构起草批准决议书。批准决议书经矿产储量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签发后生效。 第九条 矿产储量委员会在收到矿山闭坑地质报告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批准的,下达批准决议书;对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报告送审单位。 第十条 对质量优良的闭坑地质报告,给予表彰或奖励。对有弄虚作假,篡改数据者,一经查实,除对报告提交单位通报批评外,建议主管部门给予当事人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参考提纲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另行拟定。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土地复垦方案

附件1: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内容和格式) (封面) ****项目 土地复垦方案 报告书 项目单位: 编制单位: 年月日 1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个人): 单位地址: 联系人: 电话: 送审时间: 2

编制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 3

目录 1 总则 (5) 1.l 编制目的 (5) l.2 编制原则 (5) 1.3 编制依据 (5) l.4 目标 (6) 1.5 服务年限 (6) 1.6 主要计量单位 (6) 2 项目概况 (6) 2.1 项目简介 (6) 2.2 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 (7) 2.3 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 (7) 2.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 (7) 3 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7) 3.l 已破坏土地现状 (7) 3.2 拟破坏土地预测 (7) 3.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 3.4 土地复垦可行性评价 (8) 3.5 复垦标准 (8) 4 预防控制与复垦措施 (8) 4.1 预防控制措施 (8) 4.2 工程技术措施 (8) 4.3 生物化学措施 (8) 5 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9) 5.1 工程设计 (9) 5.2 工程量测算 (9) 6 土地复垦投资估(概)算测算 (9) 7 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9) 8 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9) 9 保障措施 (9) 10 成果要求 (10) 附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依据土地复垦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和规范有复垦任务的生产建设单位编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书,制定以下编制要求。 1 总则 1.l 编制目的 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将生产建设单位的土地复垦目标、任务、措施和计划等落到实处;为土地复垦的实施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土地复垦费征收等提供依据。 l.2 编制原则 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按照经济可行、技术科学合理、综合效益最佳和便于操作的要求,结合项目特征和实际情况,体现以下复垦原则: (一)源头控制、预防与复垦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 (三)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 1.3 编制依据 (一)《土地管理法》、《土地复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等有关规划; (三)地方性土地复垦相关法规; (四)国家有关土地复垦政策性文件; (五)《土地复垦技术标准》、《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使用)等技术标准。 5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0033- 2002D) 代替 DZ/T0033-199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性质和用途、编写 基本准则和编写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和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的编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 12719 —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GB /T 13908 —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GB /T 17766 —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Z /T 0078 一 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 /T 0079 — 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3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的性质和用途 3.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是综合描述矿产资源 / 储量的空间分布、质量、数量, 论述其控制程度和可靠程度,并评价其经济意义的说明文字和图表资料,是对勘查 对象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地质勘查报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或对矿区进一步勘查 的依据,也可作为以矿产勘查开发项目公开发行股票及其他方式筹资或融资时、以 及探矿权或采矿权转让时有关资源储量评审认定的依据。 3.3 上述报告也是政府部门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和有关单位科研、教学的重要技术 资料。 4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基本准则 4.1 固体矿产勘查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每一勘查阶段工作结 束,应编写相应阶段的地质勘查报告。勘查投资人确定各阶段连续工作,不编写中 间报告的,应在该勘查项目结束时以全部勘查资料编写报告。勘查期间所放弃的勘 查区块,应以放弃区块内已取得的资料为基础编写该放弃区块的报告。因项目中途 撤销而停止地质勘查工作的,应在已取得资料的基础上编写地质勘查报告。

土地复垦项目施工计划组织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施工方案 (1) 第三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8) 第四章文明施工及施工环保安全消防保卫管理措施 (17) 第五章工期保证措施 (24) 第六章主要设备、材料、劳动力计划 (29)

第一章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 县城东南端,东靠*** ,西接*** ,北依*** ,南临 *** 。项目区涉及1 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66亩。该项目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田埂修筑、田间路、旧村址垃圾清运、客土回填及防护林工程。 1、施工用水、电、路均已通。 2、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情况:施工图设计已完成。 1.2编制原则 1.2.1以投标文件为基础,以设计施工图纸、图集、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为依据。通过现场考察, 编制施工方案。 1.2.2施工总体布署严密合理,施工进度计划切实可行,保证总体工期按时完成。 1.2.3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人机结合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1.2.4在施工全部过程中,采用周密的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1.3编制依据 1.3.1业主的招标文件及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 1.3.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01-1013-2000 第二章施工方案 2.1工程目标

2.1.1工期目标按建设单位要求,为业主考虑,按时按质地完成施工任务。如 若我单位中标,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按要求积极安排施工。 计划工期为2011年7月14日开工,2011年10月15日完工。 2.1.2质量目标 在施工中严格按国家、** 省及有关部委颁布的现行技术标准、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工程质量等级:合格。 工程质量标准的评定符合国家或行业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满足竣工验收备案要求。 2.1.3安全目标不出现重大伤亡及其他安全事故,严格控制轻伤频率。 2.1.4环保及文明施工目标达到业主、临汾市有关规定。达到ISO14001 国际环保认证的要求。 2.1.5造价控制目标 实行“三零”管理,杜绝决策失误和各项浪费。严格控制各项成本支出,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地建设,保证业主的预期投资收益。2.2 施工总体部署 2.2.1部署原则 2.2.1.1合理有效的利用现场一切资源。根据甲方提供的水、电源,合理敷设临时水、电,以保证生产、生活需要。 2.2.1.2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安排,结合考虑其他施工单位的出行,修建临时设施,保证施工的正常有序进行。 2.2.1.3根据工程需要和现场条件, 在业主指定区域现场设置办公区、材料库等临时设施。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共20页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 为规范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及《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等行业标准的要求,现就核实报告编写作如下规定: 一、矿产资源储量核实适用范围 凡因矿业权设置、变更、(出)转让或矿山企业分立、合并、改制等需对资源储量进行分割、合并或因改变矿产工业用途或矿床工业指标以及工程建设项目压覆等,致使矿区资源储量发生变化,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资源储量或结算保有的(剩余、残留、压覆的)资源储量,应进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编制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煤炭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写适用本技术要求的基本原则。 二、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技术要求 (一)基本要求 1.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委托人应提供全面、真实的核实所需的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及报告编制应由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并对委托人提供的资料进行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核实,对核实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负责。 3. 核实报告应系统收集、整理矿区范围内相关的以往地质勘查、矿山开采、选矿、开采技术条件和矿山经营等各项资料,尤其是开采过程中

取得的新资料、新认识,能够反映最新勘查、开发和技术经济的研究成果。 4.核实工作一般以现有资料和已有的勘查、采矿工程为基础,开展必要的地质测量、取样、测试、化验等工作。如果核实区的勘查程度达不到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程度,应补充地质勘查工程,并提交符合核实目的要求的勘查或补充勘查报告。 (二)具体要求 除收集整理矿区原有资料外,主要利用矿山现有探、采工程,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变化,重点补充矿层厚度、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资料,圈定采空区范围,核实矿区资源储量。视核实工作实际,开展以下主要地质工作: 1.地形地质图修测和测量工作 应利用原控制网点坐标成果,对发生变化的地形和地质现象进行修测,用全仪器法对采探工程实测。 2.开采(或采空)范围测量工作 应用仪器或半仪器法实测,以正确圈定范围。 3.编录与采样 对新增探、采矿的坑道、钻孔等工程,均应进行编录,研究矿层厚度等特征及其变化。按样品采集要求,用较原勘查工程控制网度加密的间距,对坑、钻、开采范围内矿层进行采样,控制矿层厚度及矿石质量。 4.采空区、压覆区的核实 采空区必须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压覆资源储量估算必须有批准文件为依据,对未经批准的事实压覆,应现场核实和边界勘定,按有关规范估

土地复垦政策解读以及复垦方案编制

土地复垦政策解读以及复垦方案编制 1土地复垦政策解读以及基本概念 ?已破坏土地的破坏类型、破坏程度、面积 ?已破坏土地的复垦现状,包复垦的面积、时间、复垦主要措施和实施效果 ?已破坏、未复垦土地的破坏类型、程度、面积、原用地类型、影响后果 相关问题: 已破坏土地是指,项目区内已经存在的挖损、塌陷、占用、压占等形式破坏的土地,但并不包括永久性建设用地------比如:将工业广场等建设工程永久性占地列为已破坏土地是不正确的 相关指标不明----缺少对已破坏土地地类、面积、破坏程度、分布、是否采取复垦措施等介绍

b)拟破坏土地预测:分为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 露天开采 预测依据:工作线长度、年推进速度、土(岩)剥离、排弃计划、剥采比、排土场设计参数及稳定性分析、采坑相关参数及稳定性分析 预测结果:包括土地破坏类型、不同破坏类型的面积、土地破坏时序性分析 井工开采 预测依据:分阶段预测土地沉陷和裂缝的水平拉伸变形最大值、倾斜最大值、下沉值、地表移动延续时间 预测结果:包括土地破坏面积和程度,绘制不同预测阶段的地表下沉等值线图和地表水平变形等值线图 特殊要求:污染问题 存在的问题 ?预测的过程不明确:缺少科学的预测方法、缺少相关参数的说明、缺乏考虑塌陷区稳沉期间和重复塌陷问题 ?预测不全面:仅仅就主要破坏方式预测,比如矸石压占造成的破坏也需要考虑 ?破坏预测没有时序性:没有体现破坏的时段性和相应空间性 ?破坏土地结果不明:仅对破坏的面积进行了预测,没有说明破坏土地的地类、破坏程度等 ?缺乏一个对破坏土地总体情况进行汇总的表格 c)土地复垦适宜评价 评价对象:所有破坏和影响的土地,包括已破坏和拟破坏的土地 评价目的:为了确定土地是否可以复垦及复垦后地类 评价要求:考虑破坏情况的影响;自然评价的完整性;考虑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影响;类比分类 评价单元划分:依据项目区土地破坏类型、程度和限制性因素划分(复垦适宜性评价不同于一般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与农用地优先原则 主导因素原则(复垦土地再利用过程中,在多种限制因素中选取主导因素,并按照主导 因素确定其适宜的利用方向) 综合分析原则:对影响土地复垦利用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可垦性和最佳效益原则:在确定被破坏土地复垦利用方向时,首先考虑其可垦性和综合 效益,选择最佳的利用方向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原则 动态性和持续发展原则 服从地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必须充分考虑国家及地方的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农业规划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依据 ?土地复垦的相关规程和标准:《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1995)、《土地复垦规 程》(试行)(1989)、《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2000)、地方性的复垦标准和 实施办法 ?土地利用的相关法规和规划:包括基本农田的法规、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等 ?其他:包括《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2003)、复垦区破坏土地预测及

闭坑地质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 闭坑地质报告 **煤业 2015年12月16日 ****煤业有限公司 闭坑地质报告编写单位:**煤业 编写人:*** 审核:*** 矿长:*** 提交报告单位:**煤业地测部 提交报告时间:二O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矿山交通位置、自然地理概况、区域构造位置 (1) (一)矿山交通位置 (1) (二)自然地理 (4) (三)区域构造位置 (11) 第二节矿山地质勘查 (5) (一)矿山地质勘查工作 (5) 第三节矿山设计 (13) 设计内容简述 (13) 第四节闭坑原因 (16) 第二章矿区地质 (16) 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 (16)

(一)区域地质 (16) (二)区域构造 (17) 第二节矿井煤层地质、构造特征 (21) (一)煤层地质特征 (21) (二)地质构造特征 (25) 第三节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27) (一)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7) (二)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50) (三)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51) (四)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价 (51) (五)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57) 第四节生产中资源量的变化情况 (58) (一)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58)

(二)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问题 (62) 第三章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62) 第一节设计开采的资源/储量、开拓方式、开拓系统、开采方法 (62) 第二节资源储量情况 (64) 第三节建矿至今矿井历年累计动用量、采出量、损失量、回采率 (64) 第四节对损失资源储量进行分析说明,包括损失量构成、损失原因分析等 (64) 第五节煤矿关闭后剩余资源储量说明 (64) 第六节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情况 (66) 第四章探采对比 (67) (一)地质因素探采对比 (67)

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土地复垦规定》和新建贵州至广州高速铁路《铁道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建设会议纪要》及贵广铁路公司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签订的《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工程广西境内征地拆迁协议》,结合集团公司承建的贵广铁路ggtj-8标段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项目部土地复垦实施方案。 土地复垦的含义: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复垦的原则:按照“占多少、垦多少,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规范铁路工程为中心,以合理利用土地为重点,以提高项目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强化现场管理为手段,以复垦后的土地用途为目的,土地复垦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树立企业信誉和良好形象。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贵广铁路ggtj-8标段第一项目经理部土地复垦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项目经理李春中为组长,项目部书记魏作权、安全 环保部部长岳明日为副组长,以及项目部相关部室和各架子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土地复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环保部,具体负责组织和指导开展土地复垦工作。各架子队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分工明确,落实责任,积极有序的推进土地复垦工作的开展,确保土地复垦效果。 三、时间安排 为了做好土地复垦工作,结合集团公司贵广铁路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对土地复垦工作进行了如下的安排。 第一阶段、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为宣传教育阶段。集团公司贵广铁路指挥部第一项目经理部及各架子队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地方政府及上级有关土地复垦等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大力宣传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爱护资源,爱护土地培训教育,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爱护资源,爱护土地思想意识。 第二阶段、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为复垦实施阶段。项目部和各架子队结合本施工区施工现场实际,制定土地复垦实施细则。项目部要在铁路征地拆迁工作中严格按照2009年1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建设办公室、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建设厅、林业局、物价局联合下发的桂铁办发[2009]1号《关于广西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执行,“施工临时用地是指为项目建设服务的施工便道、料场、施工作业场地、取料场、弃碴场及施工生 活区等临时占用的土地。临时用地所需费用,包括土地及地上物补偿费、土地复垦费、耕地开垦费、森林植被恢复费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按每亩10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计入各市征地拆迁包干费用。”和2009年3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杨道喜《关于临时用地补偿标准问题》的指示,严格“铁道部、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建设协调会议纪要”有关精神,“其中临时用地标准按照10000元/亩实施,复垦责任主体归地方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对铁路临时用地实行的政策是:按10000元/亩对地方政府进行补贴,不足部分由地方政府包干。临时用地的包干标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与铁道部协商的结果,涉及众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面广,属原则性的问题,临时用地的包干标准任何单位不能随意改变。项目部及各架子队要严格依据贵广铁路公司临时用地审批程序,熟悉政策、掌握标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土地复垦工作,项目部将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土地复垦专项检查评比,并将评比情况对各架子队予以通报,对在复垦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架子队及各人给予奖励;对土地复垦未达标标准的架子队要给予经济处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