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国际法律制度研究_白洋

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国际法律制度研究_白洋

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国际法律制度研究_白洋
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国际法律制度研究_白洋

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12课新型渔业 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海洋生态平衡是地球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鱼类繁衍增殖,合理利用渔业资源非常重要,只有科学捕捞,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舟山市重视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工作,采取了各种养护渔业资源的措施,以保障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先后建立了各种禁渔期、禁渔区、保护区和休渔制度,取缔有害渔具,限制网目尺寸和幼鱼比例。 采用了规定捕捞定额、控制捕捞强度、发展远洋捕捞、优化捕捞结构等手段,根据渔业资源变化和捕捞渔场缩小的实际,对拖网、帆张网、定置张网等作业,都进行了重点调减,而优质高效的流、钓、笼捕等作业有了适度发展,使渔业资源量明显增加。 发展海水养殖、深化加工流通、突破渔业三产。渔民群众利用海岛的山水和生物资源的优势,以及现有的渔家居室和捕捞生产工具,因地制宜地发展休闲观光渔业,着力打造“渔家乐”、“海上人家”等洗海浴、踩海滩、访渔家、乘渔船、扯风帆、拔渔网、钓海鱼、吃海鲜等活动于一体的各具特色的休闲娱乐项目,既探索了发展旅游的新路子,又较好地解决了渔民的自身出路问题。 因此,一方面掌握了解海洋渔业资源现状,科学预测持续可捕量,正确地有计划地组织渔业生产;另一方面制定具有约束性的渔业法规,严禁有害于渔业资源的各种渔业行为。 【调查活动】 面对舟山渔业现状,今后如何发展? 对舟山渔业局进行调查?或上网调查,新型渔业发展之路?交流汇报。 海水养殖 海水养殖是利用浅海、滩涂、港湾、围塘等海域进行饲养和繁殖海产经济动植物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定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发展海洋水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水养殖的对象主要是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以及海参等其他经济动物。海水养殖是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海水养殖历史悠久,早在汉代之前,就进行牡蛎养殖,宋代发明了养殖珍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海水养殖发展迅速,海带、紫菜、贻贝和对虾等主要经济品种的发展尤为突出,带动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成为沿海地区的一大产业。海带养殖无论从养殖面积还是产量,世界第一,紫菜世界第二。按照国际统计标准计算,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海水养殖第一大国。目前,中国海水养殖已经形成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品种,鱼类有梭鱼、鲻鱼、尼罗罗非鱼、真鲷、黑鲷、石斑鱼、鲈鱼、大黄鱼、美国红鱼、牙鲆、河豚鱼等;虾类有中国对虾、斑节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等;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概述 1.旅游资源的概念 根据2003年颁布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称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条件,没有旅游资源的存在,人们的旅游活动是不可能实现的。 2.旅游资源的特征 从上述旅游资源的概念可概括出其具有如下特征: (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旅游活动的客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非物质的;可以是已被开发利用的,也可以是尚未被开发利用的。 (2)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旅游资源具有美学特征,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求美等精神需求,吸引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是旅游资源的核心特征。 (3)旅游资源能被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资源的概念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发展,旅游资源的范畴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扩大。 3.旅游资源的分类 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依据旅游资源现存状况、形态和特征进行划分,旅游资源被划分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从属性上来看,这8个主类旅游资源仍然是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划分的,前4个主类和后4个主类都分属人们已熟知的自然旅游资

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法概述 1.旅游资源法的概念 旅游资源法是指调整在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合理开发与保护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旅游资源保护法的渊源 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旅游资源保护法,与旅游资源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散见于各环境与资源单行要素保护的法律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中。其相关法律法规有:《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我国还参加了一些有关旅游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如《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第二节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 一、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制度 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1.风景名胜区的管理部门和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乡与住房建设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渔业资源(仅供参考)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复习纲要 1海洋渔业资源的特点1)移动性--大多数种类有洄游习性2)公有性--配额问题 3)自我更新性--自我增殖、自我更新、自我调节,可再生 4)波动性--自然环境变化、人为干扰 5)有限性--环境容纳量、负载力6)生物资源数量的金字塔性--能量传递损耗7)未知性--难以准确计算2集群(定义、好处、缺点)2.1集群定义定义一:因某种原因(繁殖、索饵、越冬等),鱼类个体聚集在一起,通常是同种个体、大小、年龄相近,沿同一路径移动。定义二:集群是由于鱼类生理的要求和生活的需要,生理状况相同又有共同生活需要的个体集合成群,以营共同生活。2.2集群好处A提高繁殖成功率(四大家鱼 B利于寻找食物;C利于抵御捕食者(沙丁鱼)D逃避网具;E利于洄游2.3集群缺点A破坏食物资源(僧多粥少)B更易被捕食者发现3洄游的原因与机制3.1洄游的原因3.1.1历史原因:从短距离-长距离;冰川活动与地质变迁,如大西洋鲱,短距离,随冰川退缩,向北洄游距离增加 3.1.2环境因素 1)水温:寒温带鱼类洄游的主要因素-繁殖、饵料 2)水流:特别对被动洄游-水流携带;成鱼回归 3)水化学因子:盐度(河蟹)、pH、溶解氧、其它气体;大马哈鱼,'家乡味'4)饵料 5)敌害3.1.3内在因素:生理-性腺、渗透调节等3.1.4遗传因素3.2洄游的机制定向机制1)天体:太阳、月亮、星辰、地磁等2)水文水化学:水流、水温、盐度等3)多种感觉器,如侧线2-10cm/s的流速;皮肤粘膜细胞对温度的敏感如鲱0.2℃的温差,盐度调节。4)气味迁徙说:鲑科,20世纪50年代morpholine诱导4洋流(类型、暖流与寒流、世界主要洋流、中国近海主要洋流)4.1定义: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运动外,海水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4.2类型4.2.1按成因分类 1)风海流(吹送流 /漂流):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世界大洋表层的海流系统,大多属于风海流。2)密度流:在密度差异作用下引起温度和盐度不同→密度差异→海水水位差异→海水流动3)补偿流: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称为补偿流。补偿流既可以水平流动,也可以垂直流动,垂直补偿流又可以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秘鲁寒流属于上升补偿流。4.2.2按冷暖性质分类 1)暖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暖流的水温比它所到区域的水温高2)寒流,亦称凉流,冷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本身水温比周围水温低4.2.3按地理位置分类赤道流、大洋流、极地流及沿岸流等4.3世界主要洋流4.3.1太平洋北赤道暖流、台湾暖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堪察加寒流、千岛寒流、滨海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赤道逆流(反赤道流,系暖流)、棉兰老暖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寒流)、合恩角寒流、秘鲁寒流(洪堡德洋流)、埃尔·尼纽暖流4.3.2大西洋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加勒比海暖流、佛罗里达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墨西哥湾暖流(简称湾流)、北大西洋暖流、伊尔敏格尔暖流、西格陵兰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加那利寒流、赤道逆流(暖流)、几内亚暖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合恩角寒流、马尔维纳斯(福克兰)寒流、西风漂流(寒流)、本格拉寒流、厄加勒斯暖流4.3.3印度洋季风暖流、赤道逆流(暖流)、南赤道逆流、索马里暖流、莫桑比克暖流、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4.3.4北冰洋挪威暖流、北角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冰洋寒流、东格陵兰寒流、东冰岛寒流4.4中国近海主要洋流台湾暖流、日本暖流、千岛寒流5鱼类生物学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环境对鱼类年龄、生长、呼吸、摄食和营养、繁殖、早期发育、感觉、行为和分布、洄游、种群数量消长以及种内和中间关系等系列生生命机能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也是研究鱼类对环境的要求、适应和所起作用。5.1年龄鉴定材料、方法;生长退算5.1.1鉴定材料:鳞片、耳石、鳃盖骨、脊椎骨、鳍条5.1.2鉴定方法:长度法或称彼得生长度分布法年轮法用其他硬组织鉴定年龄5.2生长退算L-R关系式:L=3.7232+44.7650R-----①第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旅游资源管理法律制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我国法律规定,对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实行( )的方针。 A 多级保护、纵深开发、综合利用 B 分级保护、分类开发、综合利用 C 保护、开发、再生和利用 D 保护、开发和利用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负责评定4A级和3A级旅游区(点)的是( )。 A 省旅游局 B 自治区旅游局 C 直辖市旅游局 D 国家旅游局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文物是我国的宝贵财物,一般文物出口或者个人携带私人收藏文物出境,都必须事先向( )申报。 A 海关 B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 文物局 D 公安部门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对已经评定质量等级的旅游区(点),采取全面复核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定期明查与不定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核,全面复核至少( )进行一次。 A 每半年 B 每年 C 每两年 D 每三年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二、多选题(本大题6小题.每题2.0分,共12.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旅游区(点)按质量等级不同划分后分为( )级旅游区(点)。 A 5A B 4A C 3A D 2A E A 【正确答案】:B,C,D,E 【本题分数】:2.0分 第2题 对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单位的要求有( )。 A 责任制度 B 预防制度 C 申报登记制度

12 旅游资源保护法律规定

第十二章旅游资源保护法律规定 1、自然保护区的定义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指除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以外,其他具有典型意义或者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 3、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构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在自然保护区设置公安派出机构,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治安秩序。 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单位、居民和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员,必须遵守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接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 分类管理: 4、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国家规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管理措施。

(1)自然保护区界标的规定 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确定,并标明区界,予以公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移动自然保护区的界标。 (2)分区保护的规定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该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因科研需要,必须要进入进行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等,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该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若需要进入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该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在自然保护区组织参观、旅游活动的,必须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并加强管理;进入自然保护区参观、旅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3)禁止和限制自然保护区的人为活动 1)禁止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 2)严禁与保护方向不一致活动; 3)严禁外国人擅入;

旅游法规第九章 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制度守则

第九章旅游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刘启云29页22645字)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发展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当地旅游资源的数量、特色和价值以及对旅游资源科学地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了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目前,世界各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并把其视为旅游业能否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并从1985年开始分批公布了世界遗产目录,强调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对整个人类的重要性。世界旅游组织于1980年发表的《马尼拉宣言》指出,各国的旅游资源,由自然财富和物质财富所构成,对这些资源必须加以有控制地利用,否则将有遭受破坏和毁坏的危险,满足旅游需求不应损害旅游地区人民的社会和经济利益,以及环境和重要的自然资源。所有旅游资源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各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必须采取必要的步骤加以保护。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4年9月2日国务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使旅游资源的保护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也有关于保护旅游资源的相关条款,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发布了相应的地方法规。在法律的保障下,我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第一节旅游资源保护法律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满足旅游者旅游愿望的客观存在物。事实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种类、分布状况以及开发和保护水平,直接影响着该国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效益以及发展前景。由于旅游业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与其他传统资源相比,旅游资源的内容和构成上都要复杂得多,因此,关于旅游资源概念的定义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年2月24日颁布、2003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和《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渔业资源管理论文

渔业海洋学 学院:海洋与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土木14-2 学号:1404110224 姓名:文平

摘要: 针对目前我国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决策者、捕鱼者和研究者这个"三角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讨论其解决方法。本文认为,三角的统一体最为稳定。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是要点,并从伦理层次提出一些可行性见解。渔民本身的职业素质需要提高,ITQs等更多渔业制度需要提出和完善,决策者之间权利分配混乱等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渔业技术需要配合渔业保护而进行改革,并在捕捞者之中得到普及。这样一种统一体关系是复杂的。建立一个有认识统一和思想统一的集体是实现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渔业资源保护 "三角关系" 制度完善可持续利用 正文: 时代的发展给我国渔业经济带来的巨大的冲击。渔业政策,渔业技术改革影响着一系列的兴衰循环。如何较为平稳的发展渔业经济,首要是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渔业资源的破坏日趋严重已成为事实,抛开各种历史数据,直面问题的关键。 渔业资源的发展看来,三个方面历史性的爆炸性问题决定了渔业资源的未来。其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渔业捕捞科学日趋成熟,我们的渔获能力相较以前有了太大提高。很多历史数据表明,很多重要经济性鱼类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历了渔获量最高峰之后,种群数量迅速减少,有些已经很难维持渔业生产甚至,成为濒危物种。原因就是,渔获能力提高和不计后果或者保护不周全地捕捞。这也体现了技术手段和渔业政策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交流。其二:人口基数过大,劳动力过剩。这是捕鱼者之间的竞争。我国有着悠久的渔业历史,特别在沿海一带。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沿海居民以捕鱼为生,并且在行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技术传统,水平与一些现代渔业公司有很大差距。在渔业资源的利用手段上存在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在管理上,也是分散的无组织的不易管理。要发展现代化渔业,就必须处理好这一问题,缩小生产者基数,提高其组织性和统一性、技术性以及行业素质。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一目标需要很多人物力的支持,而得到最基层的捕鱼者的支持无疑是最为有效的。其三:还是人口的问题。全球人口从二战后迅速增加,直至今日,人口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然而,由此引发的粮食问题却令人担忧。工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得许多耕地丧失,陆地上的农业不足以满足人

旅游政策与法规的课程学习标准-.doc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政策与法规》 【适用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开设学期】:第一、二学期 【参考课时】:72学时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 【编制人员】:苑秀彬、王莉、王雅楠、郑艳 【参与企业】:董振威、龙凡、王焕宇 一、课程性质 《旅游政策与法规》课程是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职业技能训练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面向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根据岗位工作内容,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选择课程内容,通过在仿真或者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旅游政策法规业务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的政策法律的运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旅游法规与政策基础知识,能够分析和解决旅游接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和投诉,而且熟悉旅游团队及散客导游服务程序与服务质量,能够预防并处理旅游接待中的各种问题和事故,掌握旅游政策法规业务相关知识和法律运用技能,并依此提升自己的实际带团操作的能力,提高应变能力。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规定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和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学生能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运用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诚实、守法、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热爱本职工作,为其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目标 ①了解并领会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 ②了解民族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宗教政策和发展旅游的有关政策。 ③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的基本理论、基本规范。 ④掌握合同法律制度的相关知识。 ⑤熟悉旅游安全管理和旅游保险法规制度。 ⑥了解旅游交通管理法律制度。 ⑦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的相关知识。 ⑧了解旅游出入境管理法律制度。 (二)能力目标 ①运用旅游法律法规解决实际带团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 ②运用所学知识签订旅游合同的能力。 ③提高学生依法办事、自主创业的能力。 ④在导游工作中正确运用及宣讲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 ⑤处理旅游者投诉的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严谨、守法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法律意识。 ②端正学生在导游讲解等职业活动中的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综合利用科技专项实施方案

附件: 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综合利用科技专项实施方案 (2007-2010年) 海洋渔业资源作为重要的海洋资源,一直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的重点,长期以来由于海洋捕捞能力超过渔业资源再生能力,渔业资源总体上出现了全球性衰退趋势,养护和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估,全球24%的主要种类处于低度开发或中度开发,52%的主要种类处于完全开发状态,16%的种类处于过度开发状态,7%的种类资源已经严重衰退,而其中仅仅1%有可能恢复。渔业产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提高渔业资源的综合效益和利用率,发展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质量保证的渔业已成为国际潮流,以现代工业理念改造和提升传统渔业的现代渔业将成为世界渔业发展的主流。 宁波是一个拥有823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海洋大市,海洋渔业一直是我市海洋与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渔业总产值在农业中的比重已达到36.4%,渔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和渔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近年来,随着近海岸捕捞强度的日益加剧和沿海工业的快速发展,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严重。“十一五”期间,我市渔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土地资源的紧缺和养殖环境的恶化已成为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特别是随着新海洋制度的实施,大批海洋捕捞渔船撤出传统作业渔场,使得近海渔场变得更为拥挤,近海

渔业资源养护和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海洋渔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以资源制约为主转变为受到资源与市场的双重制约,尤其是生产方式粗放,对自然资源以利用为主,养护不足,已成为影响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瓶颈。 加强海洋渔业资源环境管理,搞好海洋渔业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安全、质量保证为前提的渔业产业,解决我市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中共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对于促进我市海洋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为宁波海洋与渔业开发、管理提供技术服务;推进海洋与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突破,为宁波海洋渔业产业的提升提供动力;推进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技术的提高,为宁波海洋与渔业安全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加强水产苗种、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区等海洋渔业科技设施与条件建设,建立和完善海洋资源研究开发体系,开展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及增殖,海产品精深加工与保鲜,海水养殖生物病害防治与健康养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和海洋食品安全生产技术等科技领域的研究,突破一批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全面提高我市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科技水平,提升我市渔业产业层次,促进海

论中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有效管理

论中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有效管理 摘要 近年来,中国渔民出海捕鱼,总是面临着被周边国家干扰。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渔民不惜冒着危险远离近海捕鱼,以致被他国骚扰?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渔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就业机会、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过度的捕捞所带来的渔业资源衰减,污染加剧带来的水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我国渔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渔业增长方式成功地实现了从捕捞为主向养殖为主的第一次历史性转变,但是目前正处在第二次转变的高位起点上。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的中国渔业该如何发展,如何摆脱资源衰退、环境恶化的影响。在这样起点较高、困难较多、任务较重的阶段,我国渔业如何铸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渔业,如何实现渔业和渔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阶段,要清楚认识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找出产生的根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成为一项紧迫且必需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国内外因素分析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从国内法律法规建设,到国际交涉,再到国内渔业资源的系统结构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渔业;系统;资源;生态环境

一、我国渔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渔业发展迅速,海洋捕捞总产量现已稳居世界首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国。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问题也在不断显现,如渔业资源的枯竭、生态环境的恶化等,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国渔业的发展。 (一)、我国渔业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随之的渔业三大产业发展问题既独立的与资源环境发生着影响,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完整的渔业系统。我国渔业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使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内生力量,受资源环境约束性大。伴随着渔业经济发展“量”的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突显出来,如地区性的结构不平衡,品种层次的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严重滞后等。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的联动不协调成为限制我国渔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1、资源: 资源是渔业发展的基础。由于渔业资源的共有属性以及经济利益的诱惑,捕捞强度始终居高不下,致使过度捕捞随着人们对渔业资源的认识从无限到有限的过程。在很长的时间里,渔业资源的利用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状态,对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具体表现为种类减少、数量下降和资源结构改变等。近海鱼类资源利用严重过度,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胶州湾内渔业资源大幅度下降,特别是历年来渔业的主要经济鱼虾蟹等种类濒临消失,资源量趋于枯竭。据资料统计,胶州湾渔获种类已由80年代的109种降至90年代的58种,减少了46.3%,90年代的网获量仅占80 年代的10%左右,尤其以牙鲆、真鲷、梭鱼、半滑舌鳎鱼等优质鱼种数量锐减。渔获对象的小型化、低龄化和性成熟提前等状况日趋明显。由于过度捕捞,致使东海渔场的渔业资源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原有资源结构基本解体,而被新成长的生物群落或为食物链更低一层次的生物群落代替。据测算,东海渔业资源的平均营养级,60-70 年代在 2.7-2.8 级之间,1990 年加权平均仅为2.49 级,近年来更在2.45 级以下,已接近极限。据监测,帆张网捕获的带鱼、小黄鱼、鲳鱼3 种幼体的比例达44.3%-54.6%。带鱼虽然维持在较高的产量,但鱼体逐年小型化、低龄化,且渔场分散。连原来量多、值低的马面鱼,也难逃资源衰竭的厄运。并且,中日、中韩、中越渔业协定实施已后,大量渔船被迫退回近海渔场作业,渔业资源将因此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2、环境: 环境污染是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根本。水域环境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渔业资源的生存、繁衍和养殖业的发展。我国渔业的生态环境虽然总体状况保持良好,但局部渔业水域污染依然严重,使渔业经济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局部水域污染的加剧,给捕捞业、养殖业、育苗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加剧了渔业资源的衰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陆源污染物大量倾入近海及其沿岸,使近岸海域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海水水质呈下降趋势。污染事故又不断发生,直接影响我国海洋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目前我国渔业经济发展领域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水域污染日趋严重;有机物、无机氮、无机磷超标呈上升趋势,水质呈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收稿日期:1999 - 09 - 24 作者简介:陈新军(1967~) ,男,浙江义乌人,副教授,在职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经济和远洋渔业开发,已发表论文 40 余篇。 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陈新军1 ,2 周应祺1 (11 上海水产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上海200090 ; 21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 摘要:渔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70 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出现了衰 退,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从渔业资源的特性出发,结合它的经济特性,才能分析渔业资 源衰退的本质。指出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量增加的矛盾、资源的共享性、资源产权的虚置、资源的无偿使用以及资源的负外部性是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原因。为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确立自然资 源具有价值的观念、对渔业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实现共享资源的产权转化、建立渔业资源产业、积极开展 国际或区域间的合作、建立渔业资源的核算体系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建设性的措施。 关键词: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可再生资源 中图分类号:F31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 7588(2001) 02 - 0070 - 05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Y RESOURCES CHEN Xin2jun1 ,2 ZHOU Yin2qi2 (1. S hanghai Fisheries University , S hanghai 200090 , China ; 2. Nanjing A gricult ural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95 , China) Abstract :Fishery resources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ural resources. Since 1970 , some tradi2 tional fishery species in the world have been declining , s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ies is fac2 ing serious challeng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their economic functions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s accountable for the decline of the fishery resources. Included ar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resources limitation and demand increase , resources sharing , the empty shell of property right of resources , resources free utilization and negative externalities. To guarantee sus2 tainable utiliz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 such as establishing concept of worthy natural resources , realizing capitalized management and property trans2 formation by means of resources sharing , setting up industry of fishery resources , developing interna2 tional or regional cooperation , establishing accounting system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social2 ist market system. Key words :Fishery resource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Renewable resources

水产养殖资源的利用与进展

水产养殖资源的利用与进展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是渔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这个发展速度是建立在海洋捕捞业资源衰退、养殖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的。水产的现实和发展趋势,向水产加工业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充分利用水产养殖资源去发展水产加工业。 一、调整原料资源,充分利用水产养殖资源。 水产加工和其他工业一样,原料是第一位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我们的水产加工业尤其是沿海城市的水产加工业一直以海洋资源为主要加工原料,取得了很大成功。尤其是80年代的马面鱼以其低脂肪、少鱼刺、肉色白等优点,成为水产加工企业的主要原料,造就了许多水产加工企业。上海鱼品厂以马面鱼加工为主,生产出鱼片干、罐头、鱼粉、蛋白陈、鱼肝油等产品在市场上盛极一时。由于海捕资源的无节制利用,使兴盛十年的马面鱼几近消亡,不少水产加工企业受到沉重打击,这不仅对水产捕捞业是一个沉痛的历史教训,对水产加工业也同样要引起思考。再生资源的利用,是水产加工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1、水产养殖资源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为加工企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据统计,上海海、淡水养殖总产量18.7万吨,是海洋捕捞产量的1.8倍。同时,由于海洋捕捞资源长期受到严重破坏,国家必须实行从船只、时间、数量等各方面进一步控制捕捞产量,同时鼓励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农业政策,水产养殖资源的利用有很大的空间。 2、水产养殖的品种、价格,为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上海的水产养殖品种有淡水鱼、虾、贝类、蟹、蛙、鳖等,共有30个左右的品种,其中有不少品种都可能或者已经成为水产加工的优质原料,如青鱼、虾、蛙等,有些品种水产加工中心也做了一些前期工作,也有条件逐步实现产业化。水产养殖产品作为加工原料一直困扰加工企业的另一个问题是价格,由于这几年养殖面积的增长,养殖亩产的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市场价格已经大幅度下降。如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从每斤20一30元的价格下降到每斤十几元。同样规格的海捕虾其价格远远高于养殖虾,淡水鱼的销售价也仅能在保本微利的水平线上徘徊,这样的价格恰恰为水产加工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二、要努力发展水产精深加工 水产加工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这句话已提出多年,但发展不快。首先,精深加工的定义难以确定。如果冷冻品为精加工的话,罐

全球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脆弱性评价

全球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脆弱性评价海洋渔业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全球粮食安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洋渔业每年为全球提供约8000万t的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水产品供人类食用;并为世界人口提供了大量就业和收入机会,其为2.6亿人口提供了全职和兼职就业机会,其中大部分人口属于从事小规模渔业的渔民,且为全球经济每年贡献800-850亿美元的收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海洋渔业在过去的60年内快速发展,不仅捕捞海域范围在地理上大幅扩张,捕捞深度也在不断地向深海加大,高捕捞强度导致目前全球高达1/3的鱼类种群处于过度开发或衰退状态。全球范围内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暗示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严峻的考验,为了使渔业资源对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营养、经济和社会利益持续地做出贡献,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重视。 本研究根据1950-2010年的渔获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鱼种的营养级,综合分析和评价了世界各渔区和沿海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势态和现状,并探讨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 of fisheries landings,MTL)的潜在变化机制;此外,收集渔获物价格数据,通过分析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与实际捕捞量,核算过度捕捞造成的全球海洋捕捞量和经济效益的损失;同时,将渔业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联系起来,探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下世界各国海洋渔业的脆弱性,为渔业管理者宏观把握全球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状态提供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全球各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全球三大洋MTL在1955-1986年以0.057/10年的速度下降,且其MTL下降机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前言 本标准文本包括三个核心内容: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评价。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旅游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尹泽生、魏小安、张吉林、汪黎明、陈田、牛亚菲、李宝田、潘肖澎、周梅、石建国。 引言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旅游界对旅游资源的涵义、价值、应用等许多理论和实用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标准在充分考虑了前人研究成果,特别是1992年出版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的学术研究和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调查、评价的实用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加适用于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本标准是一部应用性质的技术标准,主要适用于旅游界,对其他行业和部门的资源开发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旅游规划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旅游资源类型体系,以及旅游资源调查、等级评价的技术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型旅游区(点)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规划与项目建设、旅游行业管理与旅游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fundamental type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所划分出的基本单位。 旅游资源单体 object of tourism resources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旅游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研究和记录。 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 community factor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按照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所共同拥有的因子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的价值和程度评价。

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

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 渔科1112 韦娟 2011250038 [摘要] 南海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是我国渔民的传统生产作业区域。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频频发生渔事纠纷,由于相关服务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加之周边国家对我国渔民进行劫掠打击,本区域渔业生产增长乏力,并趋向衰落。南海渔业资源开发管理不仅涉及南海生物资源主权权利的保护,而且对于南海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1]为了保护南海的渔业资源,我们要注重南海的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 [关键词] 南海渔业资源养护开发

引言 在我国四大海区中,南海面积最大、且生物物种最为丰富。因其种类繁多,繁育、生长季节长,年龄结构简单,资源更新快,具有鲜明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可持续利用性。然而,在捕捞强度盲目扩大、近海工业污染严重等情况下,近海渔业生物资源日趋衰退。本文主要论述了南海的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体现南海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一、南海渔业资源的现状 南海诸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面和南面海域,总面积约164.74km2。其中东沙群岛约1.74km2,西沙群岛约10km2,中沙群岛约150km2,南沙群岛约3km2。共有珊瑚礁构成的岛、礁、滩、沙和暗沙200多个,是我国海南等省份渔民的传统渔场。 南海主要渔区可分为四个区间: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近海区域;北部深海区域;南沙岛礁区域;中南部外海区域。由于南海渔业资源多年来不均衡开发利用,北部大陆架和北部湾近海区域渔业资源过度捕捞业已衰退;北部深海区域渔业资源保有较好状况,具有一定开发潜力;中南部外海区域将成为未来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区域;南沙岛礁是目前渔业资源合作开发中争议最大的区域。[2] 二、南海渔业资源养护与开发 2013年9月6-7日,由中山大学环南中国海研究院、南方国际友好联络会主办,海南国际友好联络会承办的首届“南海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海口市召开。这次会议围绕南海区域合作与发展问题,从海洋策略、海洋经济、跨国网络、海洋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讨论。[3]这对南海的渔业资源的未来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与东盟共同开发南海渔业合作机制的建立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实现方式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813966681.html,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实现方式的思考 作者:桑嘉嘉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3期 摘要:渔业资源是农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利用的历史悠久,与国民经济以及 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对其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以我国渔业资源以及管理现状作为切入点,给予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以及实现方式,并给出相关具体内容,以期通过分析明晰问题、完善理论,为后续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综合治理 渔业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鱼、甲壳类、贝、藻和海兽类等经济动植物的总体,又称水产资源。按水域分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两大类。其中鱼类资源占主要地位,约有2万多种,估计可捕量0.7~1.15亿吨。海洋渔业资源(不包括南极磷虾)蕴藏量估计达10~20亿吨。对其分布规律、管理现状、可持续利用以及实现方式进行分析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渔业资源以及管理现状 1.我国渔业资源管理与社会经济。我国渔业资源管理与社会经济存在较为明显的关联,渔业是广义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很多地区渔民习惯通过捕鱼生活,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利弊共存,着眼于短期经济发展,管理工作带有一定的负面作用,降低了渔民的收入,部分渔民甚至對此不理解,在禁渔时期违法出海、捕鱼。但着眼于长期发展,合理的管理使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吕氏春秋》中,即有“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的记载,总体来看,管理渔业资源是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 2.我国渔业资源管理的不足。我国拥有广阔的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区域辽阔,海岸线长,自然生态环境复杂,相应生态资源的类型非常丰富,我国的渔业资源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渔业资源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封闭性。管理上,存在执法力度不严、缺乏综合管理价值、重视表面管理等实际问题。如部分地区为响应政府号召,严格禁止渔民出海,但渔民的生活来源因此中断,本质上看禁渔具备长期价值,但如果方法不当,“禁渔”反而可能引起社会问题,这是后续相关部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部分。 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1.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使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渔业资源与其他不可再生资源不同,带有建立循环经济的可行空间,应以长期发展的眼光看待该项工作,首先将可持续发展贯彻到渔业管理工作中。如拟定长期规划,将天然水产在渔业资源消费中的比例逐年降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