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2011

五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2011

五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2011
五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2011

四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2011--2012

【教材版本】北师大出版社出版。

【课题名称】找质数

【授课年级】五年级

【授课时间】35分钟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历五年的课改实验,已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之间能够较好地合作、交流与倾听,能比较主动地探究新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

【教材分析】

根据前面“找因数”的编写思路,教材继续按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质数与合数。教材将上节课已经尝试过的“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作为示范,引导学生继续拼长方形,找出1~12各个数的全部因数,并填入表中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一拼图活动,让学生体会小正方形个数、拼成的长方形的种数与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这样的数有两个以上的因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再将这些数分为两类,并揭示质数、合数的概念,指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

合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因数个数是自然数分类的标准,理解和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情推理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质数研究的历史和学生感受多个角度认识数,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教学方式】讲授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欲望

教师给学生讲一段故事:在二百多年前有一位德国的中学数学教师,他特别热衷研究数学问题,有一次他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数学现象,提出了一个猜想(画面1),但不知道对不对,就向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欧拉请教,不能发短信,更不能发伊妹儿,就写信。数学大师冥思苦想后,在回信中写道:说我确信你的论断是对的,但我无法证明它(画面2)。这个猜想轰动了整个数学界,数学家们跃跃欲试,但谁都没证明出来。直到四十二年前,我们中国的一位数学家也进行了

研究,他的成果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记录,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但也没有完整证明出来。再后来,在2000年,英美两国曾悬赏100万美元,奖励能证明这个猜想的人,但至今未果。(画面3)这个猜想太神奇了。想知道这个猜想吗?学完这节课我们就能了解它了。

二、拼长方形比赛,感知因数个数

1、师引领示范拼摆长方形,明确游戏要求

教师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2种长方形,并向学生说明其中拼成的正方形也是特殊的长方形。

2、玩摆长方形游戏,初步感受影响拼长方形种数的因素,并大胆提出猜想

(1)提出任务,小组探索

师:我用4个小正方形最多能拼出2种不同形状的长方形,你能不能也像刚才那样,用手里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小正方形,每组的块数不一样,把所有的小正方形都用上,拼成长方形。

问题:比一比,哪个小组拼成长方形的方案最多。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把方案记录在表格里。

(老师在课前给不同的小组发放了不同数量的长方形,分别是3、7、9、10、11、12、18、24。学生活动开始,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①汇报

学生汇报小正方形个数分别是3、7、9、10、11、12、18、24能

拼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在黑板的表格里。

小正方形的总个数长摆()个宽摆()个

②引发认知冲突

师在学生汇报完24个小正方形能拼成4种长方形后,认为这组方案最多,是这次比赛的冠军,学生一定会强烈反对。

③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同意?学生可能回答老师给每个组发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同。

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黑板表格,你们认为是什么影响到了设计方案的多少?

学生发表想法,影响设计方案多少的因素可能会有:①数的大小②奇偶性③因数个数

(3)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猜测设计方案的多少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有的认为数大方案多,有的认为偶数比奇数方案多,还有的认为和因数个数有关。是不是像你们猜想的那样,到底什么因素最终决定设计方案的多少呢?我们再试一次,好不好。

3、玩抢数游戏,进一步感受因数个数决定设计方案的多少,验证数学猜想

(1)宣布要求,合作探究

师:刚才是老师分给你们的数,不公平,这次老师这有一些数,你们自己挑,看哪个好要哪个。

活动要求:数比较大,设计方案时可以摆,可以不摆,探究有几种方案后,也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每个小组只挑一个数研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教师贴出几个数:45(2个)、48(2个)、59(2个)、62(2个)下面挂着小正方形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师生多方对话,深入交流

师:刚才每个小组用自己挑的数,设计方案,结合我们刚才的猜想,现在你有什么发现?试着用手里的数据来举例说明。

(学生可能提出数大不一定方案多,偶数不一定方案多,教师相机引导,给学生交流创造的空间,掌握举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一个猜想的推理方法,逐渐清晰结论。)

师小结:看来和因数个数有关系,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三)研究因数情况,尝试分类,概括质数与合数概念

1、重新梳理,概括质数特征

(1)全班同学看表格,分别说出3、7、9、10、11、12、18、24的因数有哪些?有几个?

其实我们刚才长摆几个,宽摆几个,就是这个数的因数。

(2)提出问题:如果这次我们重新选,只给你一次机会,看谁设计方案多,黑板上这些数,你一定不选哪个数?(给学生理性梳理的时空,学生可能回答不选3、7、11、59)追问:为什么不选这些数,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

(学生可能回答:像3、7、11、59这几个数只能设计出一种长方形,或说这样的数只有2个因数,教师适时提出质数的名词,并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质数。)

(3)小结数形结合,形象感受质数特征

我们用质数摆出的长方形,你有什么体会?(教师分别出示数量是3、7、11、59,摆出长方形的样子,都是细长条的一种长方形。)

2、学生自主归纳,概括合数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黑板上剩下这些数的特点,概括出合数概念。

3、初步运用概念,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问题:刚才学习了质数和合数,说一说51是质数还是合数,你是怎么想的?

(51这个数学生容易引起争议,爱混淆,在辨析中深入理解质数合数概念,学会初步运用概念看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需要看因数的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再找到其他一个,那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观察与思考,发现规律

1、宣布任务

师:从我们上一年级开始,就在和数打交道,已经是老朋友了,这学期我们又研究了数的特征,结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质数和合数的知识,再来重新认识这些数。

屏幕出示小组学习单:

请你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数(1~20),你有什么发现或结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学生汇报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辨析明确每个观点,并以小组的名义写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

在此过程中重点处理:

(1)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偶数除2以外都是合数

(五)师生共同经历提出歌德巴赫的过程,感受数学的神奇

师:我们学过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特别有意思的是,我们能不能把从4开始的偶数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

师生共同从4开始写:4=2+2 6=3+3 8=3+5 10=3+7 12=5+7 14=7+7 16=5+11 18=7+11 20=7+13 22=17+5

提出问题:观察上面式子,能提出猜想吗?

师介绍哥德巴赫猜想。

有人把歌德巴赫猜想比做数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到现在还没有被摘取,因为质数太神奇了,是永恒的迷。关于神奇的质数,要知详情,请看这本书(出示图片),这里面讲述的数学故事和数学知识一定会令你着迷,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同学也能加入探索科学之谜的队伍。

(六)全课总结:说说今天的收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