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DP与国债关系的数学模型

GDP与国债关系的数学模型

GDP与国债关系的数学模型
GDP与国债关系的数学模型

幸福指数

浅谈幸福指数 GDP通常被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唯一指标,而环境人文等其它因素却被忽视,纵然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最终还是为了人的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同时出现的问题如果单纯看到经济的乐观增长,而忽视了了人民的幸福水平,就会背离经济发展的目标,最终只能适得其反,事与愿违。所以衡量国家的生活条件状况,不能单以GDP来作为衡量目标。 幸福指数是反映人们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从形式上讲,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而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从内容来讲,幸福感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与发展状态。幸福感是一种个体的心理体验,但幸福指数反映的则是一种社会事实,或者说社会现象,是一般人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特定时期主观生活质量的变化程度。 最早使“幸福指数”这一概念量化成为指标体系的是南亚国家—不丹,20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国民幸福总值的指标。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

实现幸福为目标。他提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不丹国王提出GNN时并不引人注目然而20多年的实践已经引起全世界瞩目。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这个南亚小国,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 幸福是主观的,数字是客观的。幸福感量表就是将主客观成分进行适度的搭配。纯客观取向的幸福感测量,关注的是硬指标,包括人均GDP、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通货膨胀率等;主客观综合的测量法,除了上述客观指标外,还加入了人们的生活满意度调查;纯主观的测量基于一个假设,所有的客观因素已经通过认知影响到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了,人们对自身的主观幸福评价已经包含了这些客观指标。 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幸福指数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罗纳德·英格哈特负责的世界价值观研究机构公布的。问题只有一个,而且非常简单,即把所有事情加在一起,你认为你是“非常幸福”、“比较幸福”、“不很幸福”还是“不幸福”。 中国与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反映形式之一的社会心理都存在差异,因而对于幸福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感受幸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一)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一) “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在昆明揭晓,共有10座城市入选,并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经过测评筛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杭州、宁波、昆明、天津、唐山、佛山、绍兴、长春、无锡、长沙。其中杭州由于连续五年在调查推选活动当中名列前茅而获得金奖。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牢牢扣住“民生幸福”这一主题。内容涉及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共12个指标。它打破以经济指标评价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将重心放置于市民的生活满意度等生存状况以及人际和谐程度,让城市决策者更关注普通市民的幸福感,使他们在科学发展的同时更加心系百姓幸福。 如果说GDP、GNP、人均GDP、人均GNP是衡量国强、民富的重要指标,那么,幸福指数则是衡量国稳、民福的重要指标。GDP并不是评价一国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它不能提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不能反映民生状况,甚至可能以GDP增长的强势掩盖一个国家发展及社会变革方面的劣势。 另外,传统的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的增长,亦不能准确反映增长过程成本及财富分配。例如,近几年来,我们国家高增长的GDP构成中有一部分是属于国外投资者,准确地说,GDP增量中有一些是外国投资者的收益,繁荣但不很富裕。 由于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GDP是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GDP数字高,说明干部能力强,可能升迁;数字低,就被认为分管官员能力不行,不但升不了官,还可能被“末位淘汰”。因此,一些民众对GDP已经不太关心,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准的提高。之所以淡漠,无非就是有一些地方增长而无发展,公众并没有从GDP增长中享受福利;GDP 仅仅成为官员政绩的体现,而不是百姓幸福指数的标志。 相对于GDP,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引导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当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到追求建立并维系一个健康、公平、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另外,幸福指数可以勾勒社会心理氛围的风貌,揭示人们需求结构的态势,社会运行机制的效能,反映社会整合程度的状况,从而为最急迫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导向和动力。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的政策意义表现在: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在确立工作目标时,应更优先地了解社会中哪些条件或因素与人民的生活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以便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和机制来减少、消除导致人民不满意或满意度较低的方面,从而促进人民幸福感受程度的不断提高。

GDP与幸福综述

GDP与幸福综述 摘要:中国gdp快速发展,在gdp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幸福指数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关键词:gdp幸福指数中国经济 当前中国经济的状况。日本公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日本gdp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日本正式交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位置。日本首相菅直人说:“中国经济规模很大,就应当担任在世界上更大责任。”此外,海外收购、超级富豪、股票市值;中国都排在世界第二。 1 gdp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存在经济失衡。我国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但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长速度却不能与之匹配。导致我国经济的失衡状态,即当下的gdp比重中,国内居民消费不到35%,而投资与净出口却占了65%,由此形成了典型的投资扩张而内需不足的经济模式。相应的,我国各级部门行政开支比例却不断上升。当前我国行政费用开支占财政收入的26%,而日本只占3%,欧洲许多国家也不到4%。 2 告别唯gdp论成全国共识幸福指数将成导向 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人们在重新思考一个常识问题:经济发展到底为了什么?早在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说时就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

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温家宝总理近年来也多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的高频词。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已经到了付诸实践的阶段。“幸福指数”作为一种政治导向的轮廓正在不断清晰,而它如何通过全国“两会”转化为全社会的行动,将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走到尽头的“唯gdp”。事实上,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来自1953年联合国发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及其附表”,它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指标。在经过1968年与1993年的两次修订之后,sna 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最主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被称为经济学界最后一位通才的萨缪尔森对gdp赞誉有加:“虽然gdp和国民经济核算似乎有些神秘,但它们确实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如同人造卫星探测地球上的气候,gdp描绘出一幅经济运行状态的整体图景。”连曾长期执掌美联储的格林斯潘也说,是gdp“把秩序带给了本来是混乱的世界”。然而从gdp诞生的那一天起,对它似乎难以取代的尊崇地位的争议就从未停止,20世纪另外一位举足轻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早就警告世人,应远离对gdp的迷信。“gdp是充满穷人的富裕”。gdp存在的问题。中国的gdp高速列车在行进之中,始终没有摆脱轨道上那些恼人的障碍栏:人均gdp呢?社会公正程度呢?环境的牺牲呢?资源的过度开发呢?收入分配的方式呢?人民的幸福感呢?甚至,gdp数据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 摘要: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幸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介绍了人均GDP、幸福指数的概念,阐述了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并对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人均GDP 幸福指数 经济实力 一、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的概念 (一)人均GDP的概念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据此,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截止2012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855,这就意味着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6100美元,世界排名第84位,排名比较靠后。[1] (二)幸福指数的概念 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事实与价值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3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之后,美国的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也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2] 二、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 (一)我国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的关系 总体上来说,人均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固定不变的,可以是正相关也可以是负相关,

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分析 摘要:恩格尔系数是指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所以人们常常用恩格尔系数表示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而幸福感指数,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的过程。所以恩格尔系数越低,代表除食物之外所支配的财富越多,那满足感也越强,这种满足感的增加势必也会造成幸福感的增强,但通过研究发现并非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越低幸福感就越强,将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加以关联,分析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的关联,并对两系数加以分析。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幸福指数;幸福感;分析应用 1 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 1.1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是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1857年恩格尔根据德国的统计数据对消费结构的变化中发现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由此得出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

个比例呈下降趋势,这种家庭收入与食物开支所站的比例一般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用公式表示如下: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 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用于食物支出的金额越多;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用于食用支出的金额越少,二者成正比。反过来,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 所以恩格尔系数统计数据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恩格尔系数统计数据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中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幸福指数与经济指数的关系

幸福指数与经济指数的关系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2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如果说GDP、GNP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百姓幸福指数就可以成为一个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百姓幸福指数与GDP一样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监控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它可以了解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可以说,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 人们也普遍认为:幸福指数,是体现老百姓幸福感的“无须调查统计的”反应:是挂在人民群众脸上“指数”。 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程度,包括生存状况满意度(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程度,包括精神紧张程度、心态等。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美国的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 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第一个层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个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个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效用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 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以从答案中得到,以得数1为分界岭。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 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指数就是零点几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生活状态不好,让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是根据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得数就比1大,那就证明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根据得数来判断,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 效用也是一种感觉,它的大小与有无完全是一种主观感受。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欲望是求得满足的愿望,它是由一个人的观念来决定的,每个人的欲望因观念的不同所期望的层次不同,所以在同处一种环境中,幸福与不幸福就因人而异。所以,这个方程式得出来的结果也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是客观的分析。 如果想评判若自己幸福不幸福,也可以用上述欲望的五个层次来划分。这五个层次,你想达到几层,而你目前又达到了几层,如果你想的

2017思想汇报从“gdp”到“幸福指数”

2017思想汇报:从“GDP”到“幸福指数” 敬爱的党组织:今天俞思念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俞思念老师是政治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在这方面可是有很深的研究。在讲课中,我了解到当今两会的热点之一就是有关居民的幸福指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术语,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商品指数”等等。但这些词都只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一个侧面,我们需要寻找更加综合的、全面的指标以客观反映经济全貌。因而“幸福指数”就出现在今年两会中,***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十二五”期间要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让百姓居者有其屋。通过加快建设保障房来改善民生、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幸福指数”受到热捧,意味着各级执政者在不同层级的规划中,普遍强调要重视当地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重视提高民生福利水平,这无疑呼应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幸福指数”可以说是与GDP指数一样重要,它一方面可以监测经济社会运行态势;另一方面又是了解民众生活满意程度的“温度计”、“风向标”。我国GDP高速增长是不争的事实,但是GDP在国内的名声并不怎么好,甚至异化为少数官员弄虚作假的工具。在很多时候,GDP直接决定着一个官员的仕途升迁,关系着一个领导的前途命运。以至于有网友调侃说,政府今天盖了一座楼,花费900万元,明天又把这座楼拆掉了,花费了100万元,结果国家和百姓啥也没有得到,但政府的GDP数字却增加了1000万元。虽然只是调侃,却很形象地表明了有些地方官员对GDP异化的严重性,使得经济

GDP与幸福

GDP与幸福 12投理3班张润东 观点:GDP仅仅反映了幸福感的一部分。 在过去,GDP被用来判断一个国家与人民的富裕程度。但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仅仅用GDP反映国民水平是不科学的。 GDP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现在衡量国家发展水平和国民幸福指数普遍采用GDP。但我认为用GDP来衡量幸福,本身就是一件可笑的事情。GDP其实就是一串数字,是十分客观的概念。而幸福是主观的,随着人的成长而不断完善,受经济、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影响。从数学角度上来说,就是无法在同一个坐标轴上。那么,可以说,GDP与幸福没有直接关系。 中国的发展曾经“唯GDP论”在上风,所以,政府大力发展房地产、重复的公共建设。明明同一条路却在两三年中修了几次。GDP是上去了,但我们百姓的幸福指数可大大下降。既然GDP是数值,那么我们也可以给幸福感附加一个分值。政府在第一天修路由于大部分市民认为是便民工程而使幸福分值为正,是上升的一个数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程的延长,市民期望下降,修路工程所引起的噪音问题,交通阻塞等问题等会使该工程所造成的幸福分值将会下降,但该工程所投入产生的GDP依旧增加,即GDP上升,幸福感下降。由此可见,GDP不能真实反映幸福指数。 而且,我们并不能完全将GDP与幸福划等号。因为,GDP并不能100%转化成幸福感,也许GDP会带来负的影响。计算GDP的其中一种方法是支出法。也就是说,算的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花费的多少。但我们知道我国收入分配失衡。首先,体现在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个人收入占比越来越小。这会使得政府花钱方面更加大手笔,而百姓过日子需要更加精打细算。加上现在,医疗及社会保障不到位,百姓的储蓄也不敢轻易花掉,从而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百姓没有保障,谈何幸福呢?如果政府花钱办实事,那么,百姓交税是充满幸福的。但偏偏经常遇到曝光公费乱开销的现象,那么,百姓纳税自然心里不舒服。 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现在的“仇富”心态。产生这种原因肯定是不幸福了。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是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而我国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而且近两年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了0.5。这是十分严重的信号。虽然GDP还是不断上升,但社会分配不均依旧成为我国居民不幸福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句话说,经济是基础。钱不一定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可见,GDP这个以金钱为计量的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幸福。但GDP反映的只是幸福的物质指数。俗话说,有钱有有钱的活法,没钱有没钱的活法。有钱并不一定过得快乐,没钱也可以穷开心。所以,幸福还需要一个精神上的衡量指数。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幸福是可以测量的,幸福包括五个元素“积极情绪”“投入”“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可见,GDP只能充其量占据“投入”的一部分而已。而衡量幸福的指数,需要测量人的情绪如何、投入多少、人际关系

GDP增长与幸福指数

GDP增长与幸福指数有感 课号:BK0L02A 姓名:李林禧学号:094177121 专业:09临床四班 摘要:GDP是一个产值的指标,幸福指数是一个反映人民生活状况的指标。现在有一些人用赚钱的多少来衡量幸福快乐,对GDP加以盲目崇拜。但事实上,GDP 和幸福指数并不存在着因果关系。幸福指数的高低需要两个指标,一是物质指数,二是精神指数,让幸福与经济同步增长,把GDP与居民真实的幸福感叠加起来。 关键词:GDP;幸福感;幸福指数;经济指标; 正文: 2010年,中国的国名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在自豪、骄傲的同时,不免有些疑惑:GDP数据真的是大国标志吗?那么如何解释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大清国的GDP是世界的33%,比美国加欧洲的总和还多得多,而号称日不落世界帝国的英国GDP只占世界5%呢?又如何解释中国幸福指数排名在阿富汗之后呢? 不可否定,如今国际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找到可完全替代GDP的更好的经济指标。 首先,GDP的应用被作为广泛衡量经济增长和繁荣程度的指标,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GDP数量的多少和GDP增长率的高低,作为评判经济形势的好坏和政府经济政策是否有效的基本指标;其次,联合国也根据连续6年的GDP总量和人均量来决定一个国家的会费;再者,世界银行根据GDP的人均量来决定一个国家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并称其为“划分经济等级的主要标准”;同时在中国,指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观察小康进程都把GDP的表现如何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而且GDP增长速度常常成为考核一个地区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经济实力的增强,无疑将被用来更好地解决国内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国民幸福感实现GDP存在的最大价值。GDP 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衡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表现。但法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提格里曾说:“当今世界GDP愈来愈成为衡量社会福祉与经济结构变革的唯一标准。但实际上对人类生活品质而言,GDP是一个糟糕的衡量标准。” 而随时间的增加,人们发现GDP在逐渐提高的同时,生活质量却没有同步提升。有那么一个笑话,说美国GDP就好比吃狗屎,这样就创造出了200万美元的GDP。事实也如此,在我国某座城市,年年进行改造,马路挖了再铺,铺了再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改造的过程就是GDP增长的过程。就像这种不断增长的GDP,又怎么能够给居民带来真实的幸福感呢? 可幸福究竟在哪里?就目前来讲,我国还处在“没钱”的阶段,这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得想方设法,不懈努力去谋取。这个谋取的唯一途径就是靠发展。而GDP就是衡量发展的指标,GDP涨了才代表有钱,有钱了才满足物质指数,在物质指数满足的情况下加入精神满足那就组成最后的幸福指数! 就幸福感来说,“相对收入理论”和“社会比较效应”认为,人们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物品所产生的幸福感,取决于与其他人所拥有物品相比较而得到的满

GDP增速大小和你的幸福指数是什么关系

GDP增速大小和你的幸福指数是什么关系 GDP增速快慢与普通读者没多大关系,读者再去关心GDP其实是瞎操心。新一届中央政府没有把GDP的增速放在工作的首位,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没有将加快GDP的增速作为政府工作重点。相信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只要GDP增长维持在合理的增长空间内,中央政府都会传递出这么一个信号:经济减速,可以有;大力刺激经济,没有。 在中国现今的环境下,读者实在无须太过在乎GDP增速的快慢。 中国第一季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是7.4%,虽然仍在合理的增长区间之内,仅仅低于全年7.5%的增长目标0.1个百分点,比前值7.7%也只低了0.3个百分点。但是,仍然有不少媒体、

专家把这0.3个百分点看得太重,他们因此忧心忡忡地建议政府要刺激经济。 依我看来,这些媒体、专家其实是杞人忧天,他们喜欢通过放大镜去观察偏离官方增长目标值非常微小的幅度,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非常可笑,也非常无聊。 在中国现今的环境下,读者实在无须太过在乎GDP增速的快慢。而且,我在这里必须坦率告诉读者,中国GDP增速快慢与普通读者没多大关系,读者去关心GDP其实是瞎操心。 GDP已不是政府工作首位 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新一届中央政府现在也没有把GDP的增速放在工作的首位。 可能有读者不知道,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没有将加快GDP的增速作为政府工作重点。而且,现代GDP估算系统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早就在1971年就已经指出,GDP不能完全衡量一个国家的整体效益。如果一个国家刻意追求狭义的、物质的经济福利最大化作为目标,并不利于该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库兹涅茨的这番话,在43年后总算被新一届中国中央政府听到了,中央政府也开始与国际接轨了。如果读者有留意观察,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价格稳定和GDP"这三个目标是按优先级排列的,也就是意味GDP增长被列为最

GDP的优势与劣势

GDP经济学概念: 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I(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微观经济学 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一般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可以把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可供人们直接消费或者使用的 物品和服务。这部分产品已经到达生产的最后阶段,不能再作为原料或 半成品投入其他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过程中去,如消费品、资本品等。中 间产品是指为了再加工或者转卖用于供别种产品生产使用的物品和劳 务,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须按当期最终产品计算,中间产品不能 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第二,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都是用货币来加以衡量的,通过市场交换 体现出来。一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就使用这种最终产品的单价乘以其产量 获得的。 第三,第三,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那些非生产性活动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生产、赌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但是生产出来的东西能不能完全的转化成流通的财富,这个 是不一定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GDP虽然有许多的缺陷,但的确能够表示社会财富的增加,目前还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概念。对于GDP概念的缺陷,我们也并非完全一筹莫展,可以在现行GDP概念的基础上作一些修正,使GDP的概念更臻完美。我们姑且把这个概念叫做GDP的有效累积,它增加了两个要素,一个是有效,一个是累积,它的计算方法是当年的GDP总额,减去无效的GDP 和消失的GDP,它比纯粹的GDP概念更能反映一个地方的富足程度与发展速度。什么叫无效的GDP?什么叫消失的GDP?现在各地都在搞工业园,省地县甚至乡镇一级也有,招商引资来的企业都在园区内跑马圈地,许多厂房建成以后并未投产就闲置起来,有的企业圈了一块地之后便杂草丛生,这些厂房与围墙的投资虽然也使当地产生了GDP,但周边的老百姓都非常痛心,认为这是极大的浪费。究其本质,这种方式产生的GDP是一种徒有其表的无效GDP。

浅谈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一)

浅谈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一) 论文摘要:GDP是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客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相对于GDP,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引导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当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到追求建立并维系一个健康、公平、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 “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在昆明揭晓,共有10座城市入选,并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经过测评筛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杭州、宁波、昆明、天津、唐山、佛山、绍兴、长春、无锡、长沙。其中杭州由于连续五年在调查推选活动当中名列前茅而获得金奖。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牢牢扣住“民生幸福”这一主题。内容涉及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共12个指标。它打破以经济指标评价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将重心放置于市民的生活满意度等生存状况以及人际和谐程度,让城市决策者更关注普通市民的幸福感,使他们在科学发展的同时更加心系百姓幸福。 如果说GDP、GNP、人均GDP、人均GNP是衡量国强、民富的重要指标,那么,幸福指数则是衡量国稳、民福的重要指标。GDP并不是评价一国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它不能提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不能反映民生状况,甚至可能以GDP增长的强势掩盖一个国家发展及社会变革方面的劣势。 另外,传统的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的增长,亦不能准确反映增长过程成本及财富分配。例如,近几年来,我们国家高增长的GDP构成中有一部分是属于国外投资者,准确地说,GDP增量中有一些是外国投资者的收益,繁荣但不很富裕。 由于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GDP是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GDP数字高,说明干部能力强,可能升迁;数字低,就被认为分管官员能力不行,不但升不了官,还可能被“末位淘汰”。因此,一些民众对GDP已经不太关心,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准的提高。之所以淡漠,无非就是有一些地方增长而无发展,公众并没有从GDP增长中享受福利;GDP 仅仅成为官员政绩的体现,而不是百姓幸福指数的标志。 相对于GDP,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引导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当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到追求建立并维系一个健康、公平、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另外,幸福指数可以勾勒社会心理氛围的风貌,揭示人们需求结构的态势,透视社会运行机制的效能,反映社会整合程度的状况,从而为最急迫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导向和动力。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的政策意义表现在: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在确立工作目标时,应更优先地了解社会中哪些条件或因素与人民的生活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以便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和机制来减少、消除导致人民不满意或满意度较低的方面,从而促进人民幸福感受程度的不断提高。再者,衡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最为根本的标准是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民众的生存需求、是否能够为民众提供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是否坚持了社会发展目标上的以人为本。极富人性化色彩的幸福指数,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GDP指标的片面和不足,而且可以衡量社会的进步、发展与文明程度。为什么国民幸福指数不能够代替GDP?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统计部门推出国民幸福指数,其诉求无疑是美好的,但其不可能取代GDP的地位,操作的难度是很大的。 在笔者看来,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国家统计部门修复与重构原有的统计模式,扩展自己的职能范围,合乎情理,但倘若想覆盖一切,极为不易。事实上,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社会文化领域的现象纷纭而复杂,动辄将民生、民情、民意数据化和指标化,的确有一定的难

浅谈GDP与国民幸福

GDP 与 国 民 幸 福 调 查 报 告

GDP与国民幸福的调查报告 摘要:GDP 是体现国民经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客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GDP 并不是评价一国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它不能提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不能反映民生状况。而提高国民幸福感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有人说国民幸福感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和修正GDP 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而且成为社会运行状况和国民生活状况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近日,媒体报道称我国的GDP已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然而随着GDP的增长国民幸福感并没有与其成一致步调增长,这也意味着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多少忽略了对国民幸福感的提升。由此给我们以启示:在重视GDP发展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提升国民幸福感。 关键词:GDP 国民幸福感 中国的GDP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一事实,我们进行了有关“GDP与国民幸福”的问卷调查,从问卷中可以看出,虽然近几年我国的GDP稳步增长,但国民幸福感并没有随之增强。 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报道说我国GDP大幅增长成为世界第二,但只有3.8%的人明显感受到了GDP的稳步增长,53.8%的人只是有一点点感觉,还有42.4的根本没有感觉到GDP的稳步增长,只是从报纸等媒体中得知GDP增长的事情。由此可见GDP的增长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并没有让国民切身感受到其增长。 调查中发现,有近半数的人认为如今生活质量的变化与GDP的增长没有关系,甚至还有多于10%的人认为GDP的增长对生活质量的起了负面的影响。另外GDP的增长对物价产生了影响,绝大多数人觉得物价上涨给生活水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同时随着GDP的增长社会中就业岗位也不断增多,但仍有50%的人认为

GDP与幸福指数

GDP与幸福指数 摘要:GDP号称“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宏观经济核算指标。实践证明,GDP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富裕程度,但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分配状况以及贫富差距,更不能反映国民幸福程度。21世纪人类进入精神经济时代,“国民幸福指数”正在成为衡量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GDP,幸福指数 什么是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国内生产总值是SNA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中国GDP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一般而言,GDP公布的形式不外乎两种,以总额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的增长数字处于正数时,即显示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反之,如果处于负数,即表示该地区的经济进入衰退时期了。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幸福指数、群众满意度等新的评价指标,总的来看虽然有点简单,但这件事做起来总比不做强。”那“幸福指数”又是什么概念呢?国民幸福指数,或者称作国民幸福指数,

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即人们的幸福感的一种指数。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认为,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简称NH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活与幸福水平的指标工具。如果说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国民幸福指数我们应该还需要一个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在国际社会,这个刚刚出现的标准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值),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不同,比如市民某某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一点,晚上少加班。”而职业经理人某某认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牌。”而专家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在昆明揭晓,共有10座城市入选,并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经过测评筛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杭州、宁波、昆明、天津、唐山、佛山、绍兴、长春、无锡、长沙。其中杭州由于连续五年在调查推选活动当中名列前茅而获得金奖。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牢牢扣住“民生幸福”这一主题。内容涉及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共12个指标。它打破以经济指标评价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将重心放置于市民的生活满意度等生存状况以及人际和谐程度,让城市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