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杀虫灯走俏的启示

杀虫灯走俏的启示

杀虫灯走俏的启示

山漫笔

栏目主持/史学成

只是大范围、粗线条勾画,捐赠款物是否全部用在刀刃上,尚存疑问。

慈善捐赠款物是真正“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甚至成了某些人权力寻租的工具?对任何事情,有人持怀疑态度都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捐赠款物监管机制粗放,对捐赠款物的来源去向、监管使用等问题尚未形成刚性约束,难以保证捐赠钱物不跑冒滴漏。我国虽然制定了《红十字会法》与《公益事业捐赠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两部法律也存在一些不足。

有道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不仅汶川地震捐款使用情况应公之于众,也应把所有善款去向都交代清楚。只有向社会全面公开善款去向,发动公众与传媒参与监督,用千万双眼睛盯紧捐赠款物的来源、去向,真正实现“阳光捐赠”,才能减少公众对慈善公信的怀疑,激活社会慈善热情。

“可行”与“不可行”

金海燕/文

日前有专家呼吁: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应该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反向论证,即进行“不可行性研究”;经不起不可行性研究,立项申请就不应该通过。

当前实行的对重大项目立项上马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的制度,是对靠少数领导人拍脑袋作决策的传统决策方式的一种否定,是建立在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基础上的决策科学化的一大进步。进行任何重大项目的决策时,必须经过有关专家、学者的可行性研究,没有经过专家论证,没有“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可行”的结论,立项申请就无法通过。

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虽然有了这样的程序,在一些重大项目上出现决策失误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譬如曾经在各地纷纷兴起的“豪华广场热”、“开发区热”,譬如有些地方的十万亩桔林建设、百万亩滴灌工程之类“政绩工程”,在决策时都进行过“可行性”研究,都有“可行性”的调研报告出炉,但其结果却大都是劳民伤财。究其本原,这些重大决策往往都是来自少数领导的想法,而为了实现领导的想法,经办者往往会请出那些持支持态度或至少不持反对态度的专家、学者,来进行“可行性研究”,最后总是能形成“可行”的结论。

假如建立了“不可行性研究”的制度,规定对重大决策还要进行“不可行性研究”,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找出各种可能隐藏着的“不可行”因素,就可以避免“可行性研究”的片面性。相信当初如果不是只进行单边的“可行性研究”,而是开展双边的“可行”和“不可行”研

究,很多被事实证明是“不可行”的决策就可以及时终止,就可以避免错误决策造成的巨大损失。

有人或说:事实证明我们绝大多数的决策都是正确的决策,对正确的决策进行“不可行研究”,岂不是既浪费了人力财力,又可能贻误了时机,影响了办事效率?其实不然。即使“可行性研究”确实“可行”,但在实施这些重大项目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难以预见的困难,如果只研究“可行”的有利条件,而回避了可能存在的“不可行”因素,就可能对实施重大决策造成不必要的障碍。长江三峡工程的成功实施,那些主张工程上马的专家固然功不可没,但当初反对三峡工程上马的专家,他们提出了很多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其实对三峡工程的顺利实施,也是一种十分巨大的贡献。

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让“不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一样,都成为决策过程中制度性的重要一环,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建立“不可行性研究”制度,很有必要。

杀虫灯走俏的启示

徐焕斗/文

据报道,每当夜幕降临,湖南省坳回县羊古坳乡14500多亩的超级稻、富硒特优稻田间,258盏诱蛾灯熠熠发光,这是该乡为实现水稻无公害生产采用的无害化灭虫新技术。这个乡在超级稻、富硒特优稻田间推广使用“绿灯”无害化灭虫,无毒安全环保低碳省钱,实现了粮食高产农民增收目标。

无独有偶。为了减少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确保瓜果蔬菜达到绿色无公害的要求,山西省繁峙县繁城镇菜农选用便携式充电果蔬杀虫灯。这种杀虫灯移动方便,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安放,充分利用晚8时到10时这一虫害活动高峰期有效地消灭害虫。

杀虫灯的走俏,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其一,充分说明了农民的环境意识与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有了提高。他们希望改变传统的喷洒农药习惯,采用更环保、更绿色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其二,科学研究必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应当面向生产,面向实际,面向农民。杀虫灯的问世使农药使用有了替代产品,既环保,又卫生,更安全,因此受到农民的广泛欢迎。其三,企业与农民要实现“双赢”。杀虫灯固然走俏,但农民也有新的要求:一是杀虫灯质量好,亮度柔和,利于诱杀害虫;二是要价格公道,实行三包,便于维修;三是电池耐用,重量较轻,便于携带安装。□

 植保机械https://www.doczj.com/doc/1b10336594.html,/

2010.095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