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创精品课件先秦说理散文

原创精品课件先秦说理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本章重点: 《论语》的思想 《孟子》的思想 《庄子》的艺术特色 预习: 一、名词解释和问答: 1、什么是说理散文? 2、诸子散文史说理散文吗? 3、诸子散文代表作有哪些? 4、什么是百家争鸣? 5、学习重点——名词解释: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二、填空 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指的是()。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 11、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 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概述: 1、《论语》的语录体在()中得到发展,其中的自觉的逻辑意识,为说理散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先秦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a)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论语》、《老子》 b)对话体和寓言体(战国中期):《孟子》、《庄子》 c)专论体(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 一、语录体—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说;教育家,首创私学,打破了官府的垄断局面,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序《诗》、传《易》、《礼》、《乐》,作《春秋》”(《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即言语的论纂)共二十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共同著录完成的。 (一)体制。 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论语》中具有先秦说理问的特征的表现: a)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b)书中也有较长的段落,叙述清楚,有一定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不同个性。《先进·子路冉有公西华侍 坐》 c)《季氏》中孔子的几段话,针对性强,层次清晰,具有说理文的某些特征。 (二)文学性体现在: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三)《论语》思想内容:《论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体系。 1、政治思想“礼”和“仁”。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3、美学思想善与美的统一,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一、概述: 先秦文学是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的起点,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坯胎萌芽到生长成熟的漫长过程,直到周代蔚为大观。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丰富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二、内容及发展经历 A神话歌谣

1)文字产生之前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 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先秦文学《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另有《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该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 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先秦时期.doc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蛛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姻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 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形式本身。 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类的祖神,并把神话故 :事当作是史实看待,构成了虚幻的始祖及其发展谱系。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话、始祖神话、战争神话、洪 水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一女活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答: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反抗意识。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儿个方面? 答: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的思维。情感体验隐喻和象征。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答: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兼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

四家诗: 赋比兴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一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305 篇作品o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王风、卫风、齐风、唐风、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篇, 后者有74 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商颂、鲁颂,它们分别有3] 篇、5 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诗、鲁诗、韩诗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韩婴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一毛诗,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 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 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颂歌史诗、燕食诗、战争诗、徭役诗、婚姻爱情诗和怨诗。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句式、结构、表现手法等三个方而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 一填空 1.道家的创始人是。 2.《老子》一书又名《》。 3.老子的哲学思想以“”为核心。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提出的。 5.《论语》是一部散文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 8.《天论》的作者是。 9. 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10.提出了“性恶论”。 11 在《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12.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__ _》。 13.“买珠还椟”出自于《·》。 1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15.《》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 16、“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和《》。 17.“自相矛盾”出自于《·》。 18. 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二、名词解释: 1.诸子散文 2.诸子百家 3.“九流十家” 4.稷下学派 5《老子》 6《墨子》 7“三表法”

8.《论语》 9.《荀子》 10.《韩非子》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2.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8.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 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辨,何也?” 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衣文之月娄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木匮,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有卖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2.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回答: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先秦散文

《先秦散文》“高效课堂”导学案 在自信中收获在自信中成长 授课班级:任课教师:课题: 课型:总课时: 教学过程 先秦散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散文出现的背景 2、了解识记重要篇目 使学生熟悉先秦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并基本掌握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做到以大文学的眼光看待先秦文学,具有相当的文学感悟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从先秦作品里感受中华民族精神,体会作品里表现的人格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情操。 教学过程 一、先秦散文的分类 1、历史散文:《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以叙事纪实为主,但常穿插说理内容,如游说论辩之辞、书信等。 2、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荀子》 以说理议论为主,但亦有记叙成分,如故事寓言等。 总的来看,两类散文都具有综合化的特点。既非按文学形式划分,也难以绝对地从题材、内容上加以区别。文章中议论、记叙,包括论述的领域、方法,记人、记言、记事等均无截然的界限。体现出文、史、哲不分家的特点。 二、历史散文介绍 历史散文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先秦历史典籍《尚书》:“上古之书”,“六经”之一。记载从虞舜至秦穆公时代朝廷言论、诏令、文告等。语言风格古奥。其中一部分疑为后人伪托或追记。 《春秋》:原为各国史书通称,后专指鲁春秋,“六经”之一。编年体史书之祖,纲目式记载。它实际上是简略的大事记,简要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历史事件。其文字简洁严谨,善于在一字之中寓作者的褒贬之意,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有《春秋三传》。 “传”的本义是对经的解释,故三传皆为以《春秋》为纲,进一步阐释和记叙历史的著作。《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亦名《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太史官左丘明所作。后列为“十三经”之一。是第一部大规模叙事作品,为后代叙事文典范。

中国说理散文之源:历史记言文

文学史家在写先秦散文史的时候,一般要将先秦散文划分为先秦历史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两大块:讲先秦历史散文,重在分析甲骨文、金文、《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作品在叙事、写人以及语言艺术方面的演进;讲先秦诸子说理散文,则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论语》、《老子》、《墨子》为第一阶段,《孟子》、《庄子》为第二阶段,《荀子》、《韩非子》为第三阶段。对先秦散文史作出如此划分,虽然条理井然易懂好记,但却未必符合历史真实情形。文献表明,中国说理散文并不是从春秋战国之际的《论语》才开始起步,在商周春秋时期《尚书》、《国语》等历史记言散文之中,就已有大量的说理文章,这些记言散文是战国诸子说理散文的先驱,只不过这些说理散文有一个外在的叙事框架,这个叙事框架有很大的迷惑性,导致人们长期以来将这些说理文章当做叙事散文作品来读。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拨开历史迷雾,根据文献来探讨中国早期社会说理散文的发展情形,理清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源流脉络,还先秦散文史的本来面目。一、中国早期社会人类思维的发展特点理论家认为,从古猿到现代人,人类思维发展史经历了原始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到辩证思维三种思维发展形态。原始形象思维依赖于对事物表象的感知,它的特点是原逻辑的、主客观互渗的、感性的,带有很大的幻想和想象因素,西方的神话、史诗以及某些史前的岩画艺术等,都是原始形象思维的艺术产物。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西方人的抽象思维起步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致力于形式逻辑的研究。辩证思维是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进行思维,就是从事物的联系、对立及对立面的转化之中去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遗憾的是,这个人类思维发展三段论在中国商周文献中得不到印证。商周文献表明,当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既不是典型的原始形象思维,也不是纯粹的抽象思维,更不是人们所大力推崇的辩证思维,但其中又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原始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甚至辩证思维的因素。商周人的思维方式是带有原始思维色彩的经验思维,其基本特征是注重历史经验、天人合一、主客渗透。当时统治阶层习惯于从历史和现实的帝王政治中总结治国安民的经验,表现出相当清醒的理性精神,已经能够从事简单的分析和综合,也有一些朴素的抽象和概括,从这个意义看,中华民族是一个思维早熟的民族。但是商周人的经验并非完全来源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他们经验中的很多内容来自于信仰的虚幻的世界——原始宗教神学,他们真诚地信仰天人感应,相信天命神意是王朝执政的最终依据,认为上帝时刻在关注和主宰着人间,会通过种种祥瑞灾异现象向人间显示自己的意志,他们也相信自己的祖先死后升天为神,陪伴在上帝身边,给上帝意志施加种种影响,而人间则可以通过祭祀、修甚至巫术等手段来改变天命神意。这是一种既崇尚历史与现实经验又执著地坚持原始宗教信仰的东方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一直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据说法国社会学家列维一布留尔看到《史记》的法文译本,对其中的天人感应内容大为震惊,这促使他致力于研究原始思维的特征,由此写下《原始思维》这部学术名著。由于思维早熟,所以翻开中国历史文献的第一页,人们所看到的就是一个相当老练、成熟、重视经验的理性民族。中国似乎没有经历西方那种充满童稚的人类少儿年代,中国上古人们没有多少浪漫的感性的幻想,在长期的与社会和大自然敌人的搏斗中,他们过早地培养了清醒的经验理性。中国上古作家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作为原始形象思维载体的神话、史诗作品,取而代之的是展示王权神圣威严、充满训诫意味、总结帝王政治经验的历史记言散文。中国上古作家并不是等到充分地发展了记叙、描写等感性能力之后才去写作说理散文,实际情形恰恰相反,中国上古散文中的说理内容要远远多于记叙、描写的成分,说理散文的较早起步是中国上古散文创作的一大特点。二、《尚书》中的说理散文虞夏时代至今尚无考古依据,研究中国上古散文要从商周讲起。甲骨文、金文和《尚书》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几种商周散文。甲骨文刻于龟甲兽骨,金文则是铭铸在青铜器之上,由于受到书写工具的限制,所以甲骨文和金文都不能代表商周散文的发展水平,代表商周散文水平的是《尚书》。商周时代学在王官,政学合一,社会尚未分蘖出专门从事文化学术事业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执政的商王、周王、卿士、诸侯就是当时文化学术创造的主体,现实政治主题也就是当时的文化学术主题,商王、周王、卿士、诸侯们出思想,史官负责记载,他们就是当时的文化人。史官

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

论“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 先秦叙事散文是指从中国殷商到战国时期的叙事散文,有别于《孟子》、《庄子》等前秦说理散文,先秦时期,中国散文由萌芽而至成熟。中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中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先秦叙事散文的艺术特征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叙述丰富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以《左传》为例,据统计,《左传》所记战争事件共四百八十三次,较详细的叙述有百余次,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左传》中所提到的人名多达3400多个,相应的人物则有240多人,这些人物在《左传》中往往一人多名,少则二三个姓名,多则七八个甚至十余个;这些人物世系关系复杂,甚至难以理清其社会背景。 二、在叙事之后直接引入议论,更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 《郑败宋师获华元》在交代了故事的经过,分析过其起因之后,用“君子曰:”提出自己的看法:“羊斟不是人,为了自己泄私愤,败坏了一个国家,,危害了人民利益。有什么样的罪行能比他的罪行大呢?”作者的立场和感情让读者一目了然。 三、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并运用倒叙和预叙的手法。 《春秋》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四、叙事过程完整,并注重因果关系。 《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酿过程及其后果。 五、作品中有戏剧化的情节,使作品充满故事性。 典型的例子有《秦晋崤之战》、《曹刿论战》等,这些文章矛盾错综复杂,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环环相扣,结构谨严,层次清楚,而又中心突出。另外,在战事叙写中,作者还善于穿插细节,以烘托气氛,增添波澜,交代重大契机。如“邲之战”写晋军战败逃亡济河争舟的细节即是一例。 六、在表现人物方面,以行动、对话为主要表达手段,另外也不乏大量的细节描写。人物塑造鲜明生动,光彩照人。 七、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简练的二十四字,足以概括交战的过程和结局,再多的文字已是浪费。 此外,春秋叙事散文的代表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在这里不得不提: (1)《论语》文辞简朴平实而富于形象性,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常能表现人物性格,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色彩。 (2)《左传》善于叙事。其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尤其善于叙述战争。叙述大的战役,更是有条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尚书》中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成熟。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论语》。(一)体制。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二)文学性体现在: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二、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一)老子自撰。(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老子哲学理论基础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情感。(三)

艺术性。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和《论语》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三、语录体—《孟子》。(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围绕着一个主题。(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反复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四、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特点—孟子之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庄子》。(一)《墨子》。 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 2、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3、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4、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 5、段与段之间有密切联系,围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二)《庄子》。许多篇章以多则构思奇妙的寓言结构成文;论述中形象情感与逻辑思辩结合,可算抒情性说理文。五、战国末,《荀子》、《韩非子》中专题论文,标志着说理散文体制的定型。有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表明我国说理文体制已经成熟。此后,专论体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一、体制。共7篇,主要记录孟子谈话,孟子和其弟子共著。二、艺术特点。(一)长于论辩。先秦说理文的论辩术,由《墨子》始,逐步走向成熟。1、逻辑上不如《墨子》严谨,却更具艺术表现力,

先秦文学练习题

文学史练习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四、简答 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 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它以简洁的笔触描述人们的一言一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其言论警辟精炼,大多富于哲理。 第二期:战国中期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它们已不像《论语》那样只是后学的追录,而是一个学派师徒们的集体著作;所记也不限于单人的语录,而普遍采用对话形式。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 第三期:战国后期 在这一时期,诸子散文完全摆脱了语录体,成为专题论著。它们已经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述,而是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不是以驳论为主,而是以正面论说为主。这是百家争鸣不断深入的结果。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理。 第二节孔子与《论语》 一、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远祖孔父嘉是宋国的大夫,在内乱中被杀。孔父嘉的儿子避难到鲁国,居于陬邑。至孔子父亲叔梁纥时,家境已经衰落。孔子年少时身处贫贱,20岁左右时曾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和畜牧的小吏,他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鲁国在春秋时期仍保留了浓厚的周文化传统,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培养了孔子对周文化的浓厚兴趣,15岁便立志学习周文化。约30岁左右,学成,收徒讲学,从事教育。其间一度离开鲁国到齐游览,受到齐景公的礼遇。回到鲁国之后,继续从事教育活动,51岁时,孔子被任命为鲁国的中都宰,从此进入政坛,后来位居司寇,掌管司法,诛少正卯,力图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是孔子的思想比较保守,他主张尊王忠君,强化朝廷力量而抑制私门,因此与鲁国政权的实际掌管者“三家”孟孙、叔孙、季孙发生冲突,被迫于55岁时辞官。他离开鲁国,先后到卫、陈、曹、宋、郑、蔡等国,宣传自己的德政教化思想。这种思想在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尖锐的春秋末年,不切

先秦文化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 题库 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史教研室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和,它保存在中。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 、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 、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 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 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诸子散文语言的发展 ?《论语》多为口语记录,朴实简明,“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孟子》明白晓畅,长于辩论,“渐有繁辞,而叙述时特精妙。”开始向书面语转化。《庄子》散文气势宏大,文辞富丽,描写传神,舒卷自如,极富情感性。文学色彩更浓。《荀子》、《韩非子》重视语言的修饰和锤炼,准确生动,富于变化要,文辞丰美,含义深刻,已是纯熟的书面语。 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左传》 孔子的生平 ?身世 ?志于学 ?创办私学 ?仕途 ?周游列国 ?整理文献

孔子的身世 ?宋国贵族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 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孔子家语》) 志于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志于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志于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史记·孔子世家》) 志于学

?学诗习礼,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述而) ?委吏、乘田、会计当 ?27岁,师郯子; ?34岁,拜见老子; ?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创办私学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史记2孔子世家》)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2孔子世家》)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论语·雍也) ●子谓颜回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套试题

潍坊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中国古代文学》(一)试题库 (宫存波老师录入) 第一部分填空题 1、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2、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 3、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诗。 4、《》是先秦史传散文的顶峰之作,它记述史实,刻画形象,以极为高超的表现技巧把中国叙事文推向成熟,开《战国策》、《史记》等史传散文之先河。 5、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6、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保留在《》中。 7、《》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最有神话学价值。 8、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 9、先秦诸子中以《》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另一些则往往是古神话的改造。 10、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1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集了周初至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12、《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以后才尊为“经”。 13、《诗》与《书》、《礼》、《易》、《》并称“五经” 14、《诗经》中有6篇,有目无辞。 15、《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16、《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颂》三类。 17、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三家诗兴盛一时。 18、今本《诗经》,出自鲁人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

先秦文学(二)

先秦文学(二)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思想斗争空前活跃,各阶层的知识分子纷 纷宣传自己的主张,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 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言论集为《老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老子》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儒家创始人孔子(孔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和弟子的语录集《论语》多名言警句,语言精辟。 《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有孔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墨家创始人墨子(墨翟),言论集为《墨子》,质朴无华,注重说理。 《墨子》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 道家的另一代表庄子《庄周》,写有《庄子》,寓言多,想像丰富。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庄子》是先秦说理散文中具有文学价值的,在文体上已经脱离了语录体的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其文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庖丁解牛》、《螳臂当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被人所称引。 儒家的另一代表孟子(孟轲),写有《孟子》,长于辩论,善用比喻。 《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孟子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其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政”、“民贵君轻”,并在这哲学上提出了“性善论”。《孟子》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文章气势浩然,逻辑严密,善于雄辩。 儒家的另—代表荀子(荀况),写有《荀子》,论证严密,逻辑性强。 《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所著,荀子继承了孔子礼乐学说,主张性恶没提出了“性恶论”。此书思想深邃丰富,论证严谨周详。《劝学》等是其中的名篇。 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子(韩非),写有《韩非子》,善用寓言和历史说理。 《韩非子》战国末期代表人物韩非的一部政治哲学论文集,是集先秦法家学说法家之集大成的著作。《韩非子》最具文学意味的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 先秦诸子散文集还有《孙子》、《商君书》、《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列子》 《孙子兵法》也称《孙子》、《孙武兵法》。中国古代著名的、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春秋末期孙武所著。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写而成。它是杂家的代表著作,书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等。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对先秦时几部儒家经典的总称。它们是古代政治、思想、化至高无上的经典,是当时知识分子求学、求官的主要教材。 “四书”指《论语》(孔子言论集)、《孟子》(孟子)、《大学》(曾参)、《中庸》(子思),其中后两者是《礼记》中的两篇。 “五经”指《诗经》(文学书)、《尚书》(也称《书经》文献录)、《易经》(即《周易》,占卜书)、《礼经》(即《周礼》,礼仪书)、《春秋》(历史书)。另加《乐 经》(音乐书,后失传),也合称“六经”。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一、诸子散文繁荣的背景和原因。 二、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 三、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 四、《论语》的编定、体例、篇数、内容及流传情况。 五、关于《墨子》。 六、关于老子的生平和《老子》的作者、成书时间。 七、关于《吕氏春秋》。 春秋之末,王权衰落,诸侯崛起,天下纷争。与之相应,官失其守,礼崩乐坏,士阶层蔚然勃兴,私学兴起,私家著述相继出现。到战国时,百家争鸣,诸子横议,著书立说,蔚为风尚。据《汉书·艺文志》载,当时主要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家十家。先秦诸子指的就是这一时期诸子百家阐述各自对自然对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春秋末、战国初为第一阶段,代表作有《论语》、《墨子》,文章多为语录体,或为简明的议论短章。战国中期为第二阶段,代表作是《孟子》、《庄子》,文章逐渐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论辩文与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阶段,《荀子》、《韩非子》是其代表作,其文章基本上都是宏篇巨制的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先秦诸子具有鲜明的特点。思想上,它们都坚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放言无惮。如孔子提倡仁义礼乐,墨子主张兼爱尚贤,庄子主

张自然无为,韩非子则大倡法术势。与之相应,文风上也各具个性和风格。如《论语》简括平易、迂徐含蓄,《墨子》质朴明快、善于类推,《孟子》气势恢宏、辞锋雄辩,《庄子》汪洋恣肆、文思奇幻,《荀子》浑厚缜密、比喻繁富,《韩非子》严峻峭拔、论辩透辟。语言上,它们都善用比兴,深于取象。如《庄子》“寓言十九”,引物连类,取象之深厚,为诸子之最。在文体发展上,先秦诸子散文首先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从语录体的有观点无论证,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专题论说文,显示了我国论说文发展的大致风貌。此外,先秦诸子散文中一些故事叙述,颇类小说,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提供了营养。 先秦诸子散文,在思想和创作上,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等都产生了极为深远影响。 第二节《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孟子的生平。 二、《孟子》的作者、篇数和主要内容。 三、《孟子》的艺术成就。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由孟子和其弟子万章等合著。全书七篇,每篇分上下。 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曾仕齐为卿,游说滕、鲁,晚年退归邹,授徒讲学,著书立说。

古代说理散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古代说理散文 篇一:先秦说理散文 先秦说理散文 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诸子散文语言的发展 ?《论语》多为口语记录,朴实简明,“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孟子》明白晓畅,长于辩论,“渐有繁辞,而叙述时特精妙。”开始向书面语转化。《庄子》散文气势宏大,文辞富丽,描写传神,舒卷自如,极富情感性。文学色彩更浓。《荀子》、《韩非子》重视语言的修饰和锤炼,准确生动,富于变化要,文辞丰美,含义深刻,已是纯熟的书面语。 一、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春秋末期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左传》 孔子的生平

?身世?志于学?创办私学?仕途?周游列国?整理文献 孔子的身世 ?宋国贵族 ?“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宋微子之后,宋襄公生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孔子家语》)志于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志于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志于学 (论语·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史记·孔子世家》) 志于学 ?学诗习礼,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委吏、乘田、会计当?27岁,师郯子;?34岁,拜见老子; ?通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述而) 创办私学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 后,?-?-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史记2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 有二人。 ?(《史记2孔子世家》)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论语·雍也) ?子谓颜回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