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度思考_郑萍

河北省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度思考_郑萍

河北省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度思考_郑萍
河北省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度思考_郑萍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

Feb.2016 Gen.547No.02

2016年2月

总第547期第02期

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涵

简而言之,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从生产、供给端入手,通过调整供给结构,使得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同步优化,实现新的平衡,最终确立适应新常态的供给优先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和“改革”三个关键。

着眼点是“供给侧”。供给、需求是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现代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础。市场均衡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决定的,即总收入=总支出=消费+投资+净出口+净政府支出。供给与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矛盾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整体。从政府角度推行的供给侧管理,着力点在于通过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其作用机制主要依靠市场自动出清。如果某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需求侧管理路径通常是采取政策手段刺激社会需求扩张来迎合、消化现有产能;而供给侧管理思路则认为产能过剩本身就不合理,需要通过价格、产能整合、淘汰压减等方式来清理、化解过剩产能。

着力点是“结构性”。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因赶超而形成了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和惯性,导致部分重化工行业和一般制造业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低端产品过剩

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突显,而非周期性问题。结构性调整,就是要通过创新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即对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实施重大调整,调整生产性消费品和生活性消费品结构,推进消费升级;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落脚点是“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抓住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必须在理论、制度、技术等层面以及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寻求突破,坚持以改革破解难题,靠制度创新释放红利,构建高质量制度供给统领全局的创新模式,来推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提高配置效率,矫正配置扭曲,解决好要素流动不畅、流转低效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的潜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河北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与困境

(一)从需求侧看,工业品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从依赖投资、消费、净出口传统“三驾马车”逐渐转向新型投资、新型消费和“一带一路”新“三驾马车”

1.投资逐年下降,新兴投资潜力巨大(图1)。经过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从全国看,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7%,是2002年来的最低增速(在

河北省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深度思考

文/郑萍

【摘要】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2016年要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个方面着力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河北工业而言,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要全面准确把握当前工业

发展的外部趋势性变化,深刻分析内部存在的结构性矛盾问题,精准发力、分业施策,加快推进工业结构

调整优化,全面提升工业运行质量效益,促进全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改革;河北

【作者简介】郑萍,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运行局副局长,经济师、统计师,研究方向:民营经济、中

小企业工业运行监测与分析。

·

·10

2002~2013年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着20%~30%的增速);但同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明显增加,2014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高达38.6%,科学研究投资增速达36.2%;公共消费型基础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等新型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从“十一五”期间的30%~40%回落到2014年的15.5%(其中2010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工业、制造业投资增速降到最低点)。

2.外需出口减弱,境外投资势头加快。全球总

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转化。2000~2014年间,全国外贸出口额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分水岭经历两个阶段,此前8年年均增速达

21.9%,而2008~2014年均增速仅为6.2%;2015年外贸出口额同比下降1.8%。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

去”正在同步发生,2007~2014年我国对世界直接投资净额年均增长24.5%,较直接出口年均增速高出18.3个点。河北省外贸出口份额较小,2015年前11个月规上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仅为3.5%,且出口同比增长-15.3%,但对外投资同比增长达87.3%,钢铁、水泥、玻璃等产能国际合作步伐加快。

3.消费持续增长,消费层次不断提升(图2)。2005~2014年中,全国及河北省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幅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全国2005~2014年间除2008~2010年以

图12005~2014

年河北省投资增长情况

图22005~2014年全国、河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

·

·11

2013年4个年份,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于最终消费支出外(主要是受货物及服务净出口大幅下滑影响),总体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高于投资。2015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4%,高出投资15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引擎。目前,消费结构在升级中继续分化,传统消费增长相对平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以教育、信息、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享受型、发展型消费为代表的新热点不断涌现(图3)。

河北省2005~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低于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3.9~14.4个百分点,可见消费对河北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始终相对偏弱,工业品供给在满足高端消费方面相对匮乏(图3)。

(二)从供给侧看,劳动力成本、资本边际效率、制度机制等要素投入也发生了质的变化1.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2004~2012年,全国工资上涨181%,而河北省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上涨了206%。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增长13.2%,农民工工资年均增长13.5%,高于同期劳动生产率(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11.1%的水平,劳动力成本增长已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且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连续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人口红利逐步消减。

河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010~2014年均增长9.4%,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5.1%,分别高于同期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4%)3个百分点和8.7个百分点,与全国趋势一致。

2.资本边际效率下降。2008年以来,随着政策刺激下投资大幅增长,资本边际产出效率明显降低。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设备投资占比不断下降,从2008年的2

3.5%降至2014年的19.4%。河北省投资结构中建筑投资占比也较高,且呈逐年上升态势,2014年占比已达66.5%,比2010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了8.5个百分点,投资增量更多依赖政府和房地产投入,造成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工业总资产贡献率2014年较2010年下降了3.5个百分点。

同时,杠杆率偏高,金融风险加大。央行调查2012年我国非金融类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为106%,2013年进一步增至109.6%,远高于德国的49%、美国的72%、日本的99%。融资成本已接近甚至超过利润率,极端表现是企业借钱还债,使得潜在经济增长率受到压抑,且可能引发金融系统外更广泛的危害。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负债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65%逐年上升到2014年的78.6%,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图4)。

3.制度机制抑制资源配置效率。一些领域垄断和行业准入壁垒依然存在,企业缺乏退出机制,僵尸企业僵而不死,影响资本配置效率。户籍制度限制影响人口自由流动、审批手续繁杂投资项目落地慢、农村土地改革滞后等体制机制矛盾造成交易成本过高,限制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三)从河北省工业自身结构看,产业、区域、规模、技术、组织等结构有待进一步调优1.产业结构偏重,比较优势仍需挖掘(表1)。河北省钢铁行业2005年占规模以上工业比

图3全国及河北省投资、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较

·

·12

31.2%,到2014年(占比30.6%)10年来始终保持了30%以上的占比,2015年前11个月占比下降为26.3%,但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3.6%;装备行业2005年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12.3%,2014年为20.6%,占比逐年提高8.3个百分点,从而带动7个主要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05年78.4%提高到85.3%,提高了6.9个百分点;2015年前11个月装备占比为23.5%,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34.6%。

石化、食品、纺织、建材、医药行业占比没有明显变化,且与民生、消费相关的行业近年来增速均呈减缓态势。需要进一步发挥好河北原有产业基础、资源的比较优势,又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功能定位中找到新优势。

2.区域结构偏差,点面结合协同推进。一方面区域差距大,尚未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城市群。11个设区市从2014年工业总量上看,唐山第一梯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52亿元,石家庄、沧州、邯郸、保定均在1000亿元以上列第二梯队,其余6市规模相对偏小。133个县(市)中县域工业占其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仍有54个县不足30%。另一方面,具有工业经济引领作用的开发区规模偏小,2012年139个省级开发区中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仅有4个。各市工业需统筹布局,同时对开发区建设加大投入,提档升级,强化开发区的人才、技术、新兴产业的牵引作用。

3.规模结构偏小,领军企业亟需扶强。自2011

年以来,全省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维持图42008~2014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负债占GDP比较

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钢铁行业

31.2

31.1

31.7

36.5

34.9

34.7

33.5

33.3

32.5

30.56

装备制造业

12.3

13.2

14.3

13.7

16.2

17.2

18.1

18.0

19.2

20.55

石化行业

13.9

14.6

14.4

13.8

11.7

12.1

13.1

13.8

12.9

12.67

食品行业

7.4

7.8

7.6

7.2

6.6

6.3

6.5

6.6

7.0

7.50

纺织行

6.5

6.8

6.5

5.9

5.9

6.0

6.1

6.9

7.4

7.69

建材行业

4.9

5.1

5.2

4.8

5.0

4.8

4.9

4.7

4.%

4.69

医药行业

2.1

1.8

1.9

1.7

1.8

1.7

1.5

1.5

1.5

1.61

七大行业

合计

78.4

80.5

81.6

83.5

82.0

82.8

83.8

84.8

85.1

85.3

表12008~2014年河北省七大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13

在50家左右,产业集中度偏低,缺少行业内的航母级领军企业,同时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组织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需加快推进。在新一轮去产能过程中,亟需发挥企业主体、市场引导和政府推动作用,推进兼并重组,使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聚集,按照省委书记赵克志提出的“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等6方面标准,提升龙头企业综合实力。

4.技术结构偏弱,创新机制亟待加强(表2)。

2014年河北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

重为13.1%,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14位,上海、北京分别高达67.1%和62.9%;江苏、安徽、浙江、山东、天津均达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 活动的仅占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

5.产品结构偏低,提质增效任务艰巨。河北省

目前拥有驰名商标有271件,排全国第8位,总数不足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的一半,同时满足百姓高品质需求的产品相对较少。

综合以上分析,当前的主要矛盾正在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需求侧基础投资减弱和高端化消费增

长并存,供给侧产能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导致河北省工业结构短板更加凸显,也进一步加剧了企业微观层面的困难,导致工业品价格下滑、企业利润下降、项目投资下降、员工下岗“四下”困境。总的看,工业下行的主要原因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需要通过在生产领域推进结构性改革,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重塑发展动力,为河北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三、河北工业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总体思路

适应和把握河北省工业进入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保持战略定力,实施战术攻坚,增强发展自信,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打造新动力,促进河北工业向好发展。

(一)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坚持持久战

1.坚持“双侧”发力,保持工业平稳运行。开

展工业稳增长专项行动,建立督查检查机制,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全面落实国家及河北省工业

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政策,及时评估政策实

表22014年全国部分省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14

施效应。加强运行监测调度,完善预测预警分析制度,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全面把握工业运行的新动向、新特点。优化投资结构,推动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努力以投资的有效性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2.坚持创新引领,打造工业增长新动能。创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促改革,以创新谋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河北实施意见》,围绕七大领域和重点突破方向、十大工程,完善协调机制,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制造强省”战略。开展“互联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全面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

3.坚持分业施策,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制定实施重点行业分业施策专项方案,支持钢铁、煤炭、建材等困难行业加快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实现产品升级、转型转产、扭亏增盈。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完善化解过剩产能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强制标准,加快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确保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4.坚持协同发展,促进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协同发展,精准对接,推动京津冀共建一批创新平台,实现科技、人才资源有效对接。集中承载地和特色微中心,打造一批不同层次的协同发展示范基地、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镇、产业园区。

5.坚持互联网+战略,深入推进两化融合。按照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瞄准两化融合主攻方向,夯实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发展基础,打造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推进新业态新应用,提升数据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提升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支撑能力。

(二)战术上:抓住关键点,做好乘、除、加、减法,打好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歼灭战”

1.做好“乘法”,提升技术、管理、创新的乘数效应。加快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技能人才培育和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新型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以新模式、新产业的“几何式增长”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2.做好“加法”,补短板。加强工业经济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强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业辅导基地、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加大品牌培育,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质量品牌提升行动、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和智能化管理试点示范。

3.做好“除法”,去产能。严控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新(改、扩)建项目严格实行减量置换。完善化解过剩产能部门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化解过剩产能资金,聚焦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对环保、能耗、安全生产不达标企业要依法依规有序关停退出。优化存量产能,提高产业准入标准,促进企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转型转产。支持企业开拓产能利用空间。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4.做好“减法”,降成本。围绕降低企业成本深化企业帮扶,充分发挥减轻负担领导小组联动作用,深化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建立常态化公示机制,完善监督检查和举报制度。推进“放管服”向纵深发展。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正税清费,规范中介服务,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加大违规收费行为查处、曝光力度,每年开展对企业降成本增效益情况第三方评估,激活企业活力。

参考文献

[1]河北经济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

[2]陈昌盛.2016年中国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EB/OL].中国经济新闻网,2015-12-29.

[3]李克强.催生新的动能实现发展升级[J].新华文摘,2016,(1).

(责任编辑:刘明)

·

·15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按照区委的安排,有幸参加这次由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听了区委卢忠于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培训要求,现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2015年11月3日,党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而言。两者历来是平衡社会经济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需求决定供给、引导供给,而供给既满足需求、又创造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社会产业、产品、生产要素等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就是要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供给侧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的投入,由劳动、资本、土地、人才、管理等方面投入;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决定。中央提出的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

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也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这将是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进行的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 为什么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因素分析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理论工具。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党中央以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沉着应对危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这一系列的刺激措施都是在需求侧发力。但是,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看,虽然增速仍然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是同比仍然逐年下滑,出口十年增速后见顶回落,资源成本特别是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持续走高,低成本优势不再,低端制造产业向非发达地区转移不可回避,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然而,从需求来看,在经济下行和消费增速降缓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在海外疯狂扫货,跃境游高速增长,全球奢侈品消费领域中,中国人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日本,国人边马桶盖、大米都往家里带,在新西兰、巴塞罗那,国人几乎将超市的奶粉买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国经济不仅只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存在着产品供给与国人需求严重错配的问题。从供给来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不仅现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知识梳理(高三)知识讲解

供给侧改革专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 供给侧——供给方面,即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 需求侧——需求方面,即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理解: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联的两个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扩大总需求。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以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这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改善供给结构,最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在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正确处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就要在适度扩大的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供给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能过剩等) 注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意义:六点 ①有利于实现“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②有利于改善供给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解决供需矛盾,实现供求平衡。 ④有利于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调整。 ⑥有利于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2016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第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1)是什么 A.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去产能)【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B.扩大有效供给(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

心得体会:关于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考

心得体会:关于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思考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机遇和挑战,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急需取得共识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综合目前社会上对供给侧改革的讨论情况来看,我觉得有几种论断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万能论。认为所有问题只要套上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外壳就能解决,这是有片面的。二是无效论。说所谓的供给侧,需求侧,是理论上概念的文字游戏,不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旧体制回归论。认为改革就是去私有化,瓦解私有企业,把大的私有企业公有化,加强计划经济的管理。中央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的战略调整和一个主线提出来,但不少人对其的认识产生如此模糊。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急需取得共识,准确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外延。

二、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核心在处置僵尸企业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首要任务是去产能,核心是僵尸企业的退出。什么是僵尸企业?目前还没有确定的定义,所以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体上有四种:牛津辞典记载僵尸企业这个单词来源于西非刚果的方言,意思是被某种巫术复活的尸体。简单说僵尸企业早就应该破产,却因为某种原因仍然存续的企业。工信部副部长X认为,僵尸企业就是那些停产的、半停产的、连续亏损的、资不抵债的、主要靠政府支持、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来维持经营的企业。法律专家X认为,僵尸企业是指那些丧失偿债能力,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已经具备破产法规定的条件,但实际靠借贷尚在持续运营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认为,那些每股收益连续三年为负数的上市公司可以称为僵尸企业,按照这个标准,A股市场有265家僵尸企业。上市公司这些僵尸企业一方面在资本市场维持融资,265家企业中有130家企业募集资金3281亿,一方面又从政府的手中获得了大量的补贴,据估计接近426亿。所以中央提出出清僵尸企业,使之入土为安,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僵尸企业占用了国家宝贵的资源,增大了金融风险,导致了发展的不可持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一、是什么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是指从要素市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的地方流向产能不足的地方;让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 在全球经济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调整。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

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上升。 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更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则是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并存。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用扩张总需求的办法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做什么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有明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具体的任务。明确理念主要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任务主要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一般来说,短期产出主要由需求总量决定,中长期产出主要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管理着眼于熨平短期波动;供给管理主要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引导供求关系的变动,使供给适应需求并且创造需求。如果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可能是存在某种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 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具体包括: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佐军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

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几个误区和偏颇: 一是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方供给学派主要强调减税、放松管制、反过度福利等,这确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中国体制特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限于此,内容要丰富得多。 二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以为转向供给侧就不要需求侧了,其实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或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而且二者要尽可能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过去多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是对其进行修正,但过于偏向供给侧而忽视了需求侧,同样是一种偏颇。

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经济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政背景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相对应的,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来促进经济发展。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有三点:一是去库存、化解过剩产能。如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二是要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活力与竞争力,通过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提高创新能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 供给侧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推出更能满足需求的好产品,以解决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的条件下能实现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当前,我国供给侧存在六大问题:一是供给体系总体上具有外向型;二是供给体系未及时跟上国内中收入群体迅速扩大的消费结构;三是现在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较差;四是部分产业产能已达到峰值,产能难以消化,部分产业达到资源环境约束承载能力的峰值;五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六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下面哪位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A.蒙代尔 B.拉弗 C.罗伯茨 D.凯恩斯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2.下面哪一项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A.去产能 B.去库存 C.去赤字 D.去杠杆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3.目前,我国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战略性新兴产业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4.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间是()。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A.三去一降一补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扩大出口规模 D.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户答案:[AB] 得分:0.00

2.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主要方针是()。 A.巩固 B.增强 C.提升 D.畅通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2018年,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增强。()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刘世锦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产能、行政性垄断行业、城乡发展、创新环境以及产业升级等五个问题;最后在文末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驾马车;生产率 1.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相对需求侧改革的措施,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更侧重于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是扩张经济总量,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率。这作为一条主线,是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进而实现转型再平衡。 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不是最大问题,关键是使企业盈利保持增长的状态。现在企业盈利是负增长,将来企

业盈利以后,就业就会增加,财政收入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就得到了控制。我曾说过,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核心就是企业可盈利。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都已经讲了很多,宏观的部署也都有了,关键是要把文件变成实践、要落到实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上下联动”,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基层视野。首先,顶层设计主要是管宏观方向,划出底线。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到底哪些措施比较有效,还是要让地方和基层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验才能找出切实管用的措施。这也是我国过去30多年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这条经验现在依然适用。 2.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何处入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对整个中国经济,大家普遍关注GDP增速放缓,其实最具挑战性的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PPI已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这些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到80%。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所得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 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supply-side)因素或供给侧力量,包括经济活动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企业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信息化等)、结构变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制度变革(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等)等。 供给侧改革(或供给管理政策)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供给侧改革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一则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正确

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则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 编者:2015年11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等词很快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何理论依据?如何避免推进中的误区?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解析。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本文并不严格区分以上四者,下面主要使用供给侧改革这个词。 供给、需求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并且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也提出了科学的预见。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也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才能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避免陷入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陷阱之中。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但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因而,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庸俗机械的唯物主义观点,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决定作用则是一种唯意志论和唯心主义观点。所谓供给侧,总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它主要是指社会生产这一方面。而任何社会生产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供给侧,另

一方面又必须注重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供给侧。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供给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停留在生产力这个层面上,而是必须深入认识生产关系这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应该更多地从完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已经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所产生的巨大能动甚至决定性作用。仅仅从生产力角度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中既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这样的一般规律,同时,不同性质和阶段的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规律。因而,仅仅从抽象的、一般意义上去谈经济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仅仅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去解释和解决特殊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则是无效的。因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注重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又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反对任何形式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只有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迷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基础。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公

心得体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心得体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是我国经济发展处在新常态大背景下中央作出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从2015年11月至今,全国各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开展了一年多时间,目前已逐步进入深化阶段,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总结、推广国内先进省市的有益经验,并加强改革思路和工作举措的创新,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全国各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和成效 自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全国各地紧密结合实际,聚焦五大任务,瞄准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主动谋划、精准发力,相继出台了相应的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大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攻坚战,在2016年实现了经济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制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5个行动计划以及国企出清重组“僵尸企业”7个文件,提出到2018年全省基本实现“僵尸企业”出清、3年去商品房库存2630万平方米等有力措施。 浙江省:围绕市场出清、房地产去库存、企业去杠杆、降低企业成本、补齐发展短板、培育发展新动能、全面深化改革等七个方面,部署33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工作,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持续增长动力。

山东省:大力化解过剩产能,在抓好国家公布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五大产能过剩行业基础上,主动增加炼油、轮胎、化工、煤炭四个行业,“5+4”自我加压。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近两年山东省棚改总量居全国第一。 四川省:以“三去一降一补”、“一提一创一培”(即提质量、创品牌、培育新动能新动力)为抓手,明确78项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支持设立“僵尸企业”破产处置绿色通道,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 福建省:积极制定钢铁、煤炭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坚持一地一策、一城一策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去库存。稳妥有序去杠杆,健全政司银企联席互动机制。多措并举降成本,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抓住关键补短板,研究制定一批补短板投资工程包实施方案。 江苏省:强化去产能重点行业攻坚,在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的基础上增加了船舶行业,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或突破限额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措施。 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坚持“铁腕”去产能,省政府与相关市、部门和企业签订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明确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山西省: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出台煤炭供给侧改革实施细则,包括全省煤炭行业优化存量产能退出过剩产能、严格控制煤炭资源配置、设立煤炭清洁利用投资基金、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等。 湖南省:出台“湘十条”,明确农民进城购房给补助、企业租房有奖励、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不得低于50%,促进楼市去库存。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后测试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6.67 分)A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需求 B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 C 去产能去库存去需求补短板降成本 D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需求降成本 正确答案:B ?2、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6.67 分)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A ?3、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6.67 分)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A ?4、()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6.67 分)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B ?5、()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6.67 分)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6.67 分)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2、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6.67 分)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A B C D ?3、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上下工夫,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67 分) A 巩固 B 增强 C 提升 D 畅通 正确答案:A B C D ?4、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6.67 分)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A C ?5、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重点有()。(6.67 分)A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B

如何降低工业企业成本——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降成本问题

如何降低工业企业成本——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降成本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面临调整、动力面临转换、速度面临换挡。为此,经济发展必须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方能推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2015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三去一降一补”五大经济发展任务,其中“降成本”作为五大任务的重要内容,关系企业发展,备受企业关注。然而,究竟哪些成本最该降,成本如何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哪些成本最该降 全市稳增长促回升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许多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行情低迷,企业生产发展依然十分困难,降成本就像是雪中送炭,企业普遍希望尽快感受到降成本相关政策带来的福利。 对于哪些成本最该降,企业反映出来主要在五个方面: 1.制度性交易成本。原材料成本占比大但近年来价格基本稳定,人工成本上升明显但这是大势所趋,而制度性交易成本种类繁多、弹性较大且其中暗藏“灰色地带”,正成为当前企业的最大困扰。比如税收优惠、税收奖励政策落实力度还不够;名目繁多的各种评估、检测费用让企业不胜其扰。 2.融资成本。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许多关于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政策措施,但是融资成本

高问题仍然困扰着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初创企业融资门槛高,融资成本高。 3.电费成本。制造业企业多是用电大户,电费是企业成本中的一大块,不少制造业企业反映,虽然煤、油等原材料价格一直在降,但一些来自水电热气等垄断性行业的成本仍然“坚挺”,在原材料等成本基本稳定甚至下降时,这类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占比不降反升。 4.物流成本。对与我市来说,这几年物流的确有很大发展,但是对于一些食品加工以及对物流速度要求比较高的产业来说,我市物流是欠缺的,物流费用高、速度慢,产品质量还得不到有效保障。 5.人工成本。近年来人工成本一路攀升,特别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讲,社会保险费用让一部分本就经营困难的企业不堪重负。 二、落实降成本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性交易成本亟待政府出手 部分企业反映,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措施降低企业税负,特别是“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企业表面上松了绑,但是实际上成本没有降多少。 1.税收。税费作为企业的一项主要成本,负担偏重。“中小企业日常经营需要缴纳所得税、增值税等多个税种,一些特定业务还会涉及印花税、契税等税种。其中,制造业增值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介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概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臵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 2016年1月26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2] 面对中国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3] 一、改革背景 在计划经济时代,央企的生产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自2003年后,央企生产力变革变得很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央企的体制与机制很陈旧。第一是央企的机制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第二是政企不能分开,尤其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牢牢捆在一起;第三是央企的发展以扩张型为主,造成目前严重的产能

过剩;第四则是央企被内部人控制严重,腐败加重。国企改革应该从解决过剩产能入手。 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产业的利润下降幅度最大,产能过剩很严重。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 由于产能过剩的企业占据着大量人力、资金、土地资源,使得生产以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因此,势必要建立有效的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僵尸企业”不退出,企业转型就不可能实现。 “僵尸企业”都普遍处于一种按兵不动的“熬”冬状态,或在等待来年形势转好,或想把这种情况拖下去移交给下任解决。而领导层则希望其能够腾“笼”换“鸟”,这其实是很困难的事。 供给侧要通过产业的调整,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率,来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通过结构性改革调整,应该对2016年经济的增长有一个乐观的预期。[1] 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提出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国有企业、民营经济等领域的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环境充满挑战,经济发展进入了特殊时期,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三期叠加”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结构特征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命题的提出与经济发展背景环境具有较强的逻辑关联性。 1.经济增长接挡期标志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减弱 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呈现明显回落,2003-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以后增速回落到7%左右。经济增速换挡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由于国民经济总量规模持续增加所导致,即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基数不断变大,在传统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方式及产出水平下,即便是经济规模继续扩张,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出现下降。其二,由于中国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逐渐接近“顶峰”,经济持续増长动力减弱。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经济运行中供需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底部环节的分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场”。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得中国经济依托劳动密集型、微利化、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等经济活动,实现了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高速成长。经过近数十年的持续制造业梯度供给,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被“固化”。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要素成本大幅度上涨、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再加上印度、非洲和其他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逐步承接低端的全球分工,以及全球消费结构升级,均使得中国低端产品产能继续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接近了“顶峰”,进入“瓶颈”状态,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减弱。 可见,中国经济增长换挡的根本原因是在传统供给方式、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下,经济增长难以维系,其内生动力减弱所致。尽管中国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劳动力素质有所提升,技术进步也较明显,但这些变化还只是数量级的,而非真正的质变,供给质量和水平并未实质改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也相对有限。 2.结构调整阵痛期标志着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 意义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就有到外国进口商品的做法,但近几年,这种做法逐渐变为习惯,中国游客在全球大手笔“扫货”让全世界为之惊讶,而这种做法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国内的商品质量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这时,我国迫切地需要对这种早已见怪不怪的现象从根本进行改变,需要有一个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这个良方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无可置疑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应用也有着其非比寻常的意义。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运行同样也是有着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结构性问题,我国的第二产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非常突出,而技术产品的制造力量却很薄弱,这种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老百姓不得不到海外购买同类产品。这时,推进供给侧改革就突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能够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把市场从海外带回国内。以美的集团为代表,制造业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在市场数据中也得到了直接体现。今年上半年,美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智能电饭煲出货金额比重从27%提高到了45%,而上半年,中国家电业也出现了新变化,总体产量出现下降的同时,家电业完成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5%,利润不降反升,这些巨大成果,直接地体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 减少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副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b10319081.html,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 作者:李角奇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7年第04期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综合的工程,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在进一步理清认识、认清误区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加快研究、制定、落实符合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实际情况与要求的改革措施与方案。本文的建议:一是建立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健全政策支撑体系、构建政策诱导和激励乃至倒逼机制;三是加强基础统计和专题调研、跟踪反映情况与问题;四是围绕“三去一降一补”五项任务和长效机制建设目标要求,不断地研究和制定落实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系统化改革措施,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推进、逐步深化。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误区;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012;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4-0035-05 201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工作,深入重点企业、重点 部门、重点地区,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开展了五大专题调研,研究制定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辽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责任。《辽宁省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实施方案》等专项改革方案也陆续出台,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到实际推进阶段。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是简单易行、短期内就能立竿见影的单项改革,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综合的配套工程。要加快研究制定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精神和有关工作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特征、目标和任务 目前,我国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任务与要求,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其认识都有一定的差异,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表现:(1)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类同于西方供给学派的供给管理思想,主要措施应是减税、减规和私有化等,忽略了二者之间在前提假设、历史背景、目标任务等方面的差异,不利于对改革与调控关系的把握和处理;(2)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容与要求片面地理解为产品质量与结构的改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缺乏对供给体系多层面、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变化规律的认识,不利于研究和构建与需求结构变化互动适应的供给体系;(3)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完全等同于短期内必须完成的“三去一补一降”五项任务,缺乏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长期任务即从根本上提升各类供给主体的活力、自适应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理解,不利于着眼未来,系统地研究和制定标本兼治、长期要求和短期任务兼顾的改革措施。

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就业

供给侧改革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1.供给侧改革对大学生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综合型人才。大学生平时需要多积累,积极进行自我投资,这样才能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创造额外的价值,才真正做到了供给侧的改革。 2.供给侧改革之后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是要先创业还是先就业,还是先考研,因人而异。但不管是哪一项,必要的提前规划不可少。 3.供给侧改革委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学校的创业课程、创业指导、国家的创业优惠政策等 大学生就业市场供给与需求的专业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在: 一是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产能不足。专业设置与国家宏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并不完全匹配,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不能及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职业对专业人才的市场要求,从而出现“结构性缺失”。 二是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产能过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专业结构调整不能适应新兴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变化和新兴职业的人才需求,人才供给差异化特征不明显,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中部分专业的毕业生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三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部分高校盲目追求专业数量的“大而全”而不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大学生就业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从而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 供给侧改革: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破解: 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高校转型发展,一是要明确发展类型之别、明确自身办学定位。二是引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 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创新型人才供给能力。 3.创新职业发展通识课程供给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力。 问题: 供给侧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产品产业的优化升级。但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意味着直接杀掉旧产业,而旧产业又是就业的重要解决方案,所以短期内可能会造成结构性失业: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的大幅失业。而政府最害怕的,莫过于失业。直接关闭某些工厂,则势必造成失业者的反抗。这也是政府投鼠忌器的一个东西。 对于广大找工作的90后年轻人而言,这些消息都不算是什么好消息。对于政府而言同样。供给侧改革实质上是对根本的改革,难度大,而且危险性高,一不小心就会乱。一般来说,政府选择凯恩斯主义调整需求的原因,正是因为害怕“动蛋糕”。那么,供给侧改革之中,我们可能会将承受通货紧缩,失业,投资赔本之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