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人员心里健康的自我调节

护理人员心里健康的自我调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913246725.html,

护理人员心里健康的自我调节

作者:陈美玲施雪芳黄月真

来源:《健康之路(医药研究)》2014年第10期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人们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护理人员不但被要求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护患沟通技巧。而护理人员的工作又由大量、平凡、琐碎、危重、重复的生活护理内容组成,专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事业的竞争,致使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探讨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等问题,对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健康水平和护理工作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我调节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20-01

1.影响护理人员心里健康的主要因素

1.1特殊工作环境的压力护理工作特殊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护理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病情发展瞬息万变,护理人员每天要面对不同性格、脾气、知识、经济背景的患者与家属,应对患者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要在病情变化,生死离别的场面工作自如,这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使护理人员产生工作疲溃感[1],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在一个充

满“应激源”的环境里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心理负荷加重,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1.2护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社会支持和尊重在医疗体系中,护理人员的工作相对较辛苦,报酬相对较低。每个护理人员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白衣天使,但是护理人员角色在社会人群中却被认为是“高级保姆”,社会地位不被重视,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让许多护理人员心灰意冷,护理人员的辛苦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价值得不到重视。在马斯洛五种需要理念中最重要的精神需要,就包括了自尊和受人尊敬的需要。这样,护理人员心中的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健康着想的工作热情必然会受到挫伤。再加上在晋升、进修、福利待遇等问题上的不尽合理待遇和家庭经济的双重抨击,极易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失衡。

1.3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及夜班模式的影响随着人们就医层次的提高及临床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医疗机构规模扩展快,而护理队伍规模并未相应拓展,致使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不科学,给护理人员增添了紧张、压抑的情绪。护理人员的倒夜班过于频繁,睡眠形态改变,使护理人员大大增加了睡眠问题、心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和癌症的风险,其中睡眠问题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健康,护士长期处于慢性睡眠剥夺状态,导致机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免疫力下降并引起情绪改变,食欲下降、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心理应激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