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食品行业伦理失范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谈我国食品行业伦理失范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谈我国食品行业伦理失范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谈我国食品行业伦理失范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谈我国食品行业伦理失范原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食品健康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食品不安全越来越引人注目。现阶段我国食品不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不但危害了人们身体健康,而且阻碍我国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引发笔者走近食品行业伦理失范现象原因,探讨治理对策。

【关键词】食品行业;伦理失范;原因;治理对策

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人们追求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促进了食品行业的繁荣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在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食品行业伦理失范现象也日益显露,出现了许多不道德的行为,“瘦肉精”、“毒牛奶”、“毒酒”、“苏丹红”等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食品不安全,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对我国食品行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促进我国食品行业伦理规范、健康发展,笔者以“瘦肉精”事件为例,谈谈现阶段我国食品行业伦理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一、现阶段我国食品行业伦理失范产生的原因

(一)唯利是图的价值取向

(1)社会价值观的重利化

教育部食品科学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里特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诚信的缺失。[1]诚信的缺失与社会价值标准的转型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以道德作为社会价值尺度不断转向为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社会价值的尺度,但是我们的精神文明还没有及时同步日益增长的物质生产水平,于是产生了“历史拐角处的垃圾”——食品行业伦理失范。“瘦肉精”在研发初期,很多人没有真正把它客观的作为研究对象,像李时珍尝药材样去试验它的良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是把它作为利益的生产者,于是看到其一侧能带来高额利润,就忽略其弊端积极投入生产、销售和使用。据某报道了解,许梓荣曾说,早在1992年猪场做实验时,已发现吃了“瘦肉精”饲料的猪爬着站不起来,显然是“瘦肉精”的中毒表现,然而后来发表的论文却没有提及此副作用。[2]正是因为这种只言其长不吱其短的误导让“瘦肉精”长时间侵害我们的健康。

(2)人的需求的高级化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若把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隶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3]纵观中国发展二十年,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国家安定团结,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心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隶属需求”基本达到全面化需求满足了,而且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的要求不高,不管肥肉和瘦肉,只要有肉就满足了,但是现在大家都要求吃瘦肉,这种需求间接为商家牟利提供了平台。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注重“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我们国家目前基本处在并长期处在“尊重需求”阶段,并对“自我实现需求”充满期待。就我们的商业从事者,他们有很强的对成就、被他人尊重的需求,所以他们竭尽所能促使自己商业达到成功状态,而成功标准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金钱的最大获取,盲目对金钱的追求导致对商业道德的忽视,而消费者的“尊重需求”意识在不断增强,希望商家保证权力尊重生命,发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于是维权呼声越来越大,所以在商家满足“尊重需求”而忽视商业伦理道德和消费者满足“尊重需求”要求下,我国食品行业伦理失范现象就越来越凸显了。“瘦肉精”事件的风靡就是商家和消费者“尊重需求”共同作用的外显。由于我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尊重需求”而“自我实现需求”萌芽阶段,伦理失范现象在所难免,这种情况会随着对和谐社会、

道德回归的需求逐渐得到缓和、化解。

(3)商业活动的趋利化

公司的定义中明确指出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4]定义揭示了商业活动的本质但也忽视了它的社会责任,所以导致很多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或者个体户理所当然的认为盈利是从商的主要目的,所以在触犯内心道德底线的时候可以把这个作为逃脱良心不安的借口,而为利益心狠手辣,危害消费者权益。同时“无商不奸”的社会认识也加深了食品行业的商业从事者的整体利益化,让更多从商人员有了更多的同伴而削弱其罪恶感,食品行业伦理道德出现恶性循环。“瘦肉精”,学名盐酸克伦特罗,在饲料中掺入盐酸克伦特罗后,能提高猪肉的瘦肉率,因此称为瘦肉精。由于它用量大、使用的时间长、代谢慢,所以在屠宰前,猪体内残留了大量的盐酸克伦特罗,人食用猪肉后,会使人体渐渐地中毒或积蓄中毒。[5]因此,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多年来,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卫生部等超过十次,单独或联合发文要求严查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药品,为什么还有很多商业从事者要铤而走险呢?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275%的利润让添加“瘦肉精”成为潜规则。在“瘦肉精”的生产过程中,出厂的克仑特罗呈粉末状,由于纯度很高,被称作原粉,出售价格一般为每公斤2000多元,再扣除原料、人力、厂房租金等成本之后,每公斤仍然有600元到700元的生产利润。有养殖户透露说,现在他们添加的德国进口“瘦肉精”,只需一小勺,就能满足8至10头猪的食用量。[6]所以,不管是生产、销售“瘦肉精”,还是养殖、销售含“瘦肉精”的猪都有高额利润,正是因为受这巨额利润驱使,在我国部分地区的饲料加工企业和养猪专业户中,这种饲料添加剂已经成为其获利的“秘密武器”。

(二)“才”胜于“德”的择才趋势

(1)招聘的学历高标准化

笔者在某知名招聘网查看各大招聘单位的应聘对象,据不完全统计,银行、金融等企业,除了柜台、礼仪等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的职位外,其它职位都要本科及以上学历,像华为、腾讯、中石油、中石化等大企业各职位99.9%都是要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育行业,县城及以上重点初中、高中学历要求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特别是重点高中还必须要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这样一个招聘要求除了对学历是一种歧视外,还忽略了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招聘单位以学历作为选拔人才的首要条件,对学生及学生所在的学校都是需要一个艰难的认可过程,也有可能挫败他们的奋斗积极性,不利于社会整体积极发展;其次,各招聘单位不断提高学历标准,也越来越彰显高考成绩对人的一生的影响,高考成绩的重要导致更多学生专注于对高考所考科目的学习而忽略了对美好生活的情感体验,也忽视了德行规范的不断学习与进步,在人的一生中模仿能力最强的阶段,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都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德行修炼,让社会出现更多高智商低情商的学历模子产物,不利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说文解字》中有“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它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为善。[7]而现在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更重视对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德育教养,所以伦理失范现象下滑。双汇瘦肉精事件中的刘襄,他是湖北制药厂子弟,父母都是药厂工人,自己也是搞药物研发的,有丰富的化工经验。[8]我们无从怀疑他的能力,但没有抵制住商业利益的诱惑危害了消费者利益,这不得不让我们权衡“才”与“德”在教育中的轻重缓急。

(2)企业培训的重利益化

企业培训是指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目的在于提高业绩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9]获取利益无可厚非,但是各企业培训一般灌输员工企业利益高于一切利益的思想,企业培训一般重业绩,实现企业和员工利益的共赢,而只要不明显的触犯法律界线对员工职业道德不

做过多要求,这种企业培训让员工容易忽视对社会责任的要求,所以企业培训应该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训。

(3)企业奖罚体制的过技能化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不断变化:秦军功爵制;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元明清科举制。[10]我们现在选拔制度和奖罚制度更多的是采用“科举”式,这种以知识技能为考察标准的方式,有利于提高物质效益,但是不利于贤德的修养,鼓励了追求利益,修养德行的人就少了,所以让更多的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容易丢失良知。现阶段,我们大部分的评奖评优主要是以成绩或者以才气取胜,刘襄能很快的成为车间主任,并在以后的事业中得到大家的认可和他的才气是分不开的。马克思说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我们对人才的认识和肯定,决定了人才存在的形式,所以在这个以经济发展为动力的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时代,以才能为主体而道德边缘化的选才标准,必然导致“才”与“德”在企业中比重失衡,社会冷漠化、市场经济混乱化在这个自由、开放的自我调控的经济体系下很难达到人民欲望期待。

(三)乱象丛生的行业潜规则

所谓“潜规则”,就是表面上不能明文公布,暗地里却形成了心照不宣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内部潜在规则。行业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但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食品行业的潜规则主要表现:

(1)规避监管部门

《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同样指出,虽然包括刘襄在内的“瘦肉精”生产者、经销商确有大罪,但部分农业、畜牧业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同样应该追究,此次河南“瘦肉精”案,沁阳市柏香镇动物防疫检疫中心站工作人员王二团、杨哲、王利明等人被绳之以法,正是政府加强对监管部门“不作为”甚至“寻租”行为的处罚表现。[11]正是因为监管部门相关人员接受贿赂,懈于职守,才放纵了“瘦肉精”添加物大量流入市场,猖狂的威胁人们的身体和生命安全。

(2)规避监管对象

关于“瘦肉精”,先是酸克伦特罗由科研人员最早从国外引进的,禁了盐酸克伦特罗,科研人员又引来莱克多巴胺;禁了莱克多巴胺,又冒出苯乙醇胺A;禁了苯乙醇胺A,甚至有些学者把莱克多巴胺的分子式变一下,以逃过检测;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出所谓的‘掩蔽剂’,其可与检测试剂发生反应,让政府检测不出来等。[12]这些围绕“瘦肉精“利益不管研发新的替代物才逃过检查也是行业里的潜规则。

(3)规避行业秘密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管是养猪场还是散养户都是饲料喂养,而饲料里的添加物是什么,作为我们寻常百姓无法了解。比如在“瘦肉精”事件愈演愈烈之前我们无法明确“瘦肉精”添加物的危害,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和使用人员或多或少明白其利弊,却为了获得某种利益都不会公开其秘密,直到悲剧不断产生,危害不断加大,这个行业秘密才会不断浮出水面。在企业及相关利益获得者内部有一块相当强劲的磁铁——利益把他们紧紧的粘连在一起,紧守行业秘密。

二、食品行业伦理失范的治理对策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受外因的影响,我们要想合力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我们对食品行业伦理失范现象提出的对策是“中西结合,内外调理。”下面笔者将从主观伦理规范到客观社会影响,从理论法律法规完善到实践监督、执法力度加强来探讨解决对策。

(一)德行化教育研究

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曾说过:“食品安全不是管出来的。”虽然他说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

人是企业,企业不讲诚信,政府投入再大,也管不过来。[13]我不是很赞同,但是我觉得食品安全不是管出来的确实是个很好的提议,因为哪怕政府制定再多的政策,人是活的,如果相关商业从事者没道德,那就能不断的寻找到与政策打擦边球的对策来;其次监管部门也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人能做到尽善尽美,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可以加强,但是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商业从事者没有道德,就会形成监管力度和商业从事者突破法律法规力度成正比。所以不管是制度法律法规,还是加强监管部门执行力度,都不能作为我们食品安全的唯一保证,真正要做的是提高国民素质。民间一直认为读书人便是知书达理之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又为什么现在会否认这句话呢?原因就是在我国古代孩子学习四书五经,诵读三字经等,都有利于孩子学习、规范行为,成为一个懂礼貌讲道德的人。但是现在经济、科技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普及成了我们当下社会的主流,忽略对道德规范直接或间接的学习,所以现在读书人不一定是知书达理之人了。因此德行化教育研究对解决伦理失范现象意义重大。a.研究不同阶段德行培养的具体内容和如何普及,这是德行化教育的理论部分;

b.宣传德行培养,注重德行培养,形成德行化教育氛围,特别是学校教育中要切实行动,其实在我们中学语文教科书里的口语交际就在某种程度上教会我们如何与人交往,有怎么样懂礼貌,怎么样心胸开阔等就是在培养德行,但是因为高考的原因,很多老师都忽略对这一版块的详细、深入讲解,所以要形成德行教育氛围,切实行动德行教育,这是德行教育话的实践部分。

(二)深入食品行业伦理规范研究

食品行业有伦理道德建设的书籍,比如赵士辉先生编的《食品行业伦理与道德建设》[14],书中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伦理规范,但是,此书是属于理论性成果,我们应该着力于把这些深奥、理论性的规范转换成通俗易懂,便于吟诵,易于执行的规范准则,就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所以,a.我们要加强对食品行业伦理规范大众化研究,增强潜移默化伦理规范建构;b.多创作小品、歌曲、诗歌等文艺、文学作品宣扬伦理道德观念;c.我们要用历史、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食品行业伦理失范现象,积极学习和接纳国内外各行各业关于伦理规范的优秀成果,坚持理论结合实践,检验出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食品行业伦理规范准则。

(三)完善企业的择才机制

用人单位的选拔、奖惩人才的标准很大程度上反作用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向,所以完善企业的择才机制,不要把第一学历作为人才选拔的第一瓶颈,不要把英语和计算机合格作为人才剔除的一个关键指标,也不要把业绩作为衡量奖惩的唯一标准,把人才的培养看成一个发展并全面发展的过程,因地制宜的制定择才机制,并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而不是盲目、从众的择才标准。这样,有利于引导学校、家庭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多元化人才。(四)增设政府网络管理部门

随着网络的发达,舆论的效果越凸显出来,但是我们知道仅仅拥有舆论压力不足以压制道德失范现象,而且还可能因为这个商机导致别的道德失范的突起。所以,要使社会舆论监督与国家宏观调控协调发展,为了明确责任,要求我们国家的设立相关政府网络管理部门听取民众心声,要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听到举报或者在网上看到某种现象,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

(五)完善食品行业法律法规,建立食品行业公众举报制度

为了对食品道德失范现象进行治理,需要完善食品行业法律法规,建立食品行业违法公众举报制度。一要明确责任制度,明确监管食品行业第一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对不作为的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二要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于举报有效者,哪怕是提供了很少的线索都要进行奖励,至少不能亵渎举报者的好意,也不能对举报者举报信息置之不理,对于举报问题要公开化,并公示解决办法和效果,如果没有公开化,举报者可以向更高层部门举报;三要建立

保护举报者的机制,对于举报者相关部门有权利和义务去保护举报者,这样也是对举报者的一种鼓励,有利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六)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执法力度。

要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感动中国人物》这样栏目是为全民树立榜样、激励国民做好人好事的一种宣传方式,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把道德GDP上涨也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衡量标准。宣传方式可多种形式,如办宣传栏、广播电视,《感动中国人物》栏目是为全民树立榜样、激励国民做好人好事的一种电视宣传方式。另外,政府可向公民特别是食品行业人员免费发放法律法规宣传手册。

要严格执法力度,主管部门要加大食品的监督检查,对于制造、销售有危害民众身体的食品行业从事者要严格处理,对于亵渎职守的相关机关和相关人员更要严肃处理。

(七)理性参考国内外优秀防范、解决措施。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我们需要放开眼界,博采众长,尽力地丰富自己,做一个批判借鉴的“拿来主义者”[15],然后根据国内情况研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行业伦理失范现象的防范、解决措施。

面对中国食品行业伦理失范现象,我们或坐视不救,或怨气载道,或病急投医……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失范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正确、理性对待食品行业伦理失范现象,了解其产生的原因,采用中西结合,内外兼修的方法促进食品行业讲文明懂道德创新风。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假问题和真危机”(2012/3/9)

[2]“臭名昭著的瘦肉精原来是被留美精英浙江大学许梓荣引进中国的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华网》(2011/6/4)

[3]亚伯拉罕?马斯洛. 人类激励理论[M].科学普及出版社.1943

[4]hanhaoniao:“公司”l(2013/4/9)

[5]skyson:“瘦肉精”(2012/11/23)

[6]“‘瘦肉精’到底是什么”《光明日报》(2011/7/26)

[7]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教育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8]吕宗恕(记者)、沈念祖(实习生):“双汇‘瘦肉精’源头起底”,《南方周末》(2011/4/15)

[9]踏雪枫飞:“企业培训”(2013/3/2)

[10] 史海泛舟(2011/10/22)

[11] “河南瘦肉精事件:监管者问责应该怎么问”《第一财经日报》(2011/7/27)

[12]孟庆普:“瘦肉精‘接力’幕后有推手科研不能在食品安全中扮演丑角”《健康报网》(2011/7/29)

[13] “工程院院士陈君石:‘食品安全不是管出来的。’”《中国网》(2012/6/18)

[14]赵士辉.食品行业伦理与道德建设.[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5]鲁迅.拿来主义.[N].中华时报?动向,1934-6-7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office opertions 办公室业务?理论探讨 196 办公室业务2012?5 文/孟鹏涛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大学生也成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之一。然而在享受自由的网络学习、便捷的网络生活和轻松的网络交往的同时,由于网络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学生中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渐凸显。因此,了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是摆在我们目前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原因 大学生是接受互联网最快、受其影响最深的群体,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却不容乐观。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日渐凸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热衷网上聊天,言行过度放纵。当代的大学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激烈的竞争和繁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但他们们由于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再生气也要保持仪态和素质,于是,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就成了他们发泄的最佳场所。他们经常通过上网聊天交友、逛论坛发帖子来排解内心的压力。由于网上聊天交友是隐姓匿名的,他们便可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说粗话、恶意攻击他人的行为层出不穷。网络语言极度放纵,他们心有所想随即在论坛上发帖,或将状态更新在微博、人人网上,且相互转发,以此为乐。 (二)上网时间过长,过度痴迷网络游戏。从中学到大学,很多学生没有了中学时的升学和考试压力,课余时间多了起来,一时没有了方向和目标,大把的时间都在网上度过。新颖刺激的网络游戏,对他们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他们可以在这虚拟的世界里,尽情地冲浪。特 别是那些富有挑战性和诱惑力的,或是 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的游戏,更使他们如痴如醉、欲罢不能,有的甚至通宵达旦沉湎于网络中。研究表明,长时间迷恋网络,会使大脑高度兴奋,使人颓废、消沉。如果他们不及时改弦易辙,不但会导致学业荒废、人际关系淡化,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制造与传播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一种隐藏在可执行程序或数据文件中的一种干扰程序,具有多样性和传染性,其繁殖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令人触目惊心。大学生是一个掌握高深专门知识的群体,其中的极少数人凭借娴熟的技术在网上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蓄意破坏他人网络终端,危害网络的正常运行。例如在2006年被列为十大病毒排行榜首的“熊猫烧香”,就是由武汉某高校大学生雷磊和李俊编制和散播,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探析 (一)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弱化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网络社会不同于现实社会,它是由数字构成的,具有虚拟性。而虚拟生存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们不需要以自己真实的面目出现,也不需要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承担后果。这样大学生可以随意地虚拟构建各种身份,借助符号代码在网上实行各种虚拟行为。大学生在网上的言行是否正当,既不易察觉和监督,也不会受到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网络给大学生提供的极大“自由”,使其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道德的约束,削弱了责任感,从而导致大学生放纵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原本已经构建的自律意识弱化,做出一些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引发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根源。大学生群体一般在18—25岁年龄段。这个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阶 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待完善的特殊时期。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对新事物特别敏感,感情丰富而不稳定,勇于挑战创新。网络文化的特殊性契合了大学生追求自由、崇尚自我和标新立异的独特心理。但是他们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缺乏社会阅历和较强的道德意志自制力,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也很难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在网络生活中的行为。大学生极易为网络的消极面所影响,他们辨别西方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相对不足,政治热情相对缺乏,这些消极的东西,难免会反映到网络活动中。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机制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网络安全维护和网络行为文明,一方面要靠网民良好的道德水平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靠社会对网络行为的监督,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因此,一个有效的网络监督机制是必需的。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对网络监督体系。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已有部分明显滞后,一些关于网络行为的认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且宣传力度不够,使一些网络行为无法可依。除此之外,网络监控技术发展也不是很成熟,很多监管技术还没能得到普及和应用,层出不穷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急需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技术的成熟应用。 参考文献: ①郑显亮.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对策[J ].高等农业教育,2008(09). ②李士群,网络道德[M ].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③魏雷东,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1(0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文】《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11月8日起施行)

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幼儿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 资格条例》和《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幼儿园教师包括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教师。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处理包括处分和其他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警告期限为 6 个月,记过期限为12 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期限为24 个月。 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 其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 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的 资格。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 24 个月。 教师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条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如下: (一)在保教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和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通过保教活动、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 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在工作期间玩忽职守、消极怠工,或空岗、未经批准找人替班,利用 职务之便兼职兼薪。 (五)在保教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幼儿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 (六)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歧视、侮辱幼儿,猥亵、虐待、伤害幼儿。 (七)采用学校教育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组织有碍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八)在入园招生、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 私舞弊、弄虚作假。 (九)索要、收受幼儿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 等活动,推销幼儿读物、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十)组织幼儿参加以营利为目的的表演、竞赛活动,或泄露幼儿与家长的信息。 (十一)其他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 第五条幼儿园及幼儿园主管部门发现教师存在第四条列举行为的,应当及时组 织调查核实,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作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听取教师的陈述和 申辩,调查了解幼儿情况,听取其他教师、家长委员会或者家长代表意见,并告知 教师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对于拟给予降低岗位等级以上的处分,教师要求听证 的,拟作出处理决定的部门应当组织听证。 第六条给予教师处理,应当坚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应当 与其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七条给予教师处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 (一)警告和记过处分,公办幼儿园教师由所在幼儿园提出建议,幼儿园主管部门决定。民办幼儿园教师由所在幼儿园提出建议,幼儿园举办者做出决定,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二)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处分,公办幼儿园由教师所在幼儿园提出建议, 幼儿园主管部门决定并报同级人事部门备案。民办幼儿园教师由所在幼儿园提出 建议,幼儿园举办者做出决定,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 第一条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处理包括处分和其他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期限为24个月。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 其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的资格。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 教师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条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如下: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歧视、侮辱学生,虐待、伤害学生。 (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 (七)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北京大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测试

B 自觉的约束机制 C 政治上的要求 D 道德上的强迫机制 正确 2. 以下说法符合“学术失范”定义的是。 A 技术层面违背规范的行为,或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而违背行为准则的做法。 B 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学术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 C 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仸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理论探讨后得出的理性认识。 D 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风气。 正确 3. 只有遵守学术规范,才能在学术共同体中得到认可,如果违反了学术规范,就会。 A 面临监禁 B 触犯法律 C 受到否定 D 受到警告 正确 4. 在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以下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A 滥用科研资源,用科研资源谋取不当利益,严重浪费科研资源。 B 骗取经费、装备和其他支持条件等科研资源。 C 在个人履历表、资助申请表、职位申请表,以及公开申明中故意包含不准确或会引起误解的信息,故意隐瞒。 D 以上选项都是。 错误,正确答案为D 5.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 在研究计划和实施过程中非有意的错误。 C 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 B 因研究水平和能力原因造成的错误和失误。 D 与科研活动无关的错误等行为。 正确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 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B 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 C 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 D 把领导署为第一作者。 正确 7. 以下哪项不属于项目实施中应遵守的规范。 A 遵守项目下达(或资助)单位的有关规定。 B 为得出某种主观期望的结论而捏造、篡改、拼凑引用资料。 C 科研工作者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研协作。 D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讨论,接受学术界的检验。 正确 8. 以下关于“引文规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引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作品来源。 B 引文原则上应使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但转引他人成果,可以不注明转引出处。 C 不得将未查阅过的文献转抄入自己的引文目录或参考文献目录中。 D 引用时应尊重文献的原意,不可断章取义。 正确 9. 下列关于“引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间接引用时在正文或注释行文时明确向读者显示其为引用。 B 掩盖转引,将转引标注为直接引用。 C 引用译著中文版却标注原文版。 D 论文中复述导师尚未发表的作品中的思想观点时加人学生本人的个人意见。正确 10. 学术论文中“适当引用”的法律规定:《著作权法》第27条指出,“适当引用”是指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可以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以下做法中不属于适当引用的是。 A 引用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 B 所引用部分构成引用人作品的实质部分。 C 引用时不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 D 引用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 正确

透过默顿_失范理论_看当代中国社会失范现象(1)

3.如何处理与民众的关系 美军认为,在进行反叛乱作战时,必然要面临同大量平民密 切交往的问题,与这些平民交往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反叛乱作 战的实施和效果。反叛乱作战胜负的标准就是民众对政府的认 同感。只有有效保护平民安全,恢复基本生活、建立有效地安全 保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赢得人民支持,孤立反叛分子。当然这 其中可能更多涉及非军事行动。 4.网络战 该条令对于如何应对信息时代叛乱分子提出了建议,认为现 代的叛乱分子懂得使用因特网来发布招募和转移信息。为此,不 能将反叛乱作战理论仅仅局限于军事行动上,新型的网络战同样 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现行的国际机制下,叛乱分子取得传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可能性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总体仍在可控范围。但是对于一些破 坏信息资源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恶性计算机病毒、卫星信 号干扰器材等,叛乱分子得到,还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时计算机病 毒和恶意程序。 因此,美军对于与反叛乱有关的网络战的重视程度也是比较 高的。 四、对我军的启示 如何更好地应对今后可能发生地类似事件,美军的反叛乱作 战给予我们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反叛乱作战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说自从有了对于原始社会 族群权利的争夺,就已经开始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形式和手 段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如何更为有效地维护政权稳定,打击叛乱 势力,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都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注释: 宫旭平,董鸿宾.简析美军新版《反叛乱》条令.外国军事学术.2007(7) .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美军的反叛乱作战主要是指在国外进行的,即在美国领土之外 的别国进行作战。对我军而言,主要是维护我国自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打击境内叛 乱势力, 维护国家统一。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

学号:1341252119 姓名:唐满萍 班级:13新闻1班 浅析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失范及其对策 摘要:新闻道德主要指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它影响新闻从业人员的理念并规范他们的职业行为。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存在的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媚俗新闻……这无疑会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尽早规避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对搞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对策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陈力丹教授在其《新闻理论十讲》一书中明确提出:“所谓新闻职业道德,就是新闻传播(大众传播)业的行业道德。新闻从业人员或者大众传媒自身,遵循一般的社会公德(新闻职业道德与一般的社会公德联系较为密切)和本行业的专业标准,对其职业行为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因此,新闻职业道德可简单地总结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工作者所体现出来的各种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等的总和。新闻职业道德是一个涉及人文道德的问题,它通过新闻实践、新闻反思,形成科学、合理的新闻道德观念,新闻实践是新闻职业道德观念产生的最终根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利益成为冲击人性的最主要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部分新闻从业者在职业道德价值取向上迷失了方向,无视宣传纪律,做出一些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他们或以新闻谋私、以广告内容做新闻,搞“有偿宣传”;或贪图钱财,歪曲新闻价值,编造“虚假新闻”;或为了单纯追求卖点,猎奇求异,侵犯他人隐私。这些有违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现象,时常被媒体和大众揭露,并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 目前我国新闻职业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有“虚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媚俗”、“新闻炒作”和“新闻侵权”等五类。 1、虚假新闻”屡禁不止 所谓虚假新闻,是指新闻信息传播者背离了客观的新闻事实,任凭个人主观意愿或者他人意志来报道新闻,这严重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失实的新闻报道却屡禁不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的一个痼疾,严重损害了我国新闻业的信誉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如2002年《汪国真卖字求生》、2003年《警察鸣枪八次镇住百人群殴》、2005年《中科院资深院士陈家镛两度“逝世”》、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箱馅儿包子》都被证实为假新闻,且因对社会稳定、个人名誉产生较严重恶劣影响的假新闻被追究刑事及民事责任。2010年《法制日报》刊出《七成举报者遭打击报复》两日之后,立马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当头一棒“不客观”、“不准确”。再如2010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金庸去世”事件,《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在2010年12月6日发布了“金庸去世”的假新信闻之后,不明真相的微博大V的转发,瞬间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其后证实是虚假新闻,公开道歉认错,其副总编辑、新媒体总编辑引咎辞职。由此可见,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靠造假和欺骗来制造新闻,短时间内,也许可以吸引公众视线,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假的终归是假的,“虚假新闻”终究要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这样一来,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生路也就终止了。这无疑给所有的新闻工作者敲响了一记警钟,新闻发布要遵循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媒体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从业者的生命,虚假新闻是对传媒公信力的最大伤害。 2、“有偿新闻”花样翻新 有偿新闻,具体是指新闻从业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的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极其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造成中国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各方面因素的交错影响的结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表现。正确分析当代中国道德失范的成因,对于正确把握当前中国道德现状,进而为推动中国道德重建任务都具有深刻的现实和实践意义。解决连德缺失问题,应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 道德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自然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被世界公认为礼仪之邦,具有源远流长的优良道德传统。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十分严峻的道德失范现象正在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逐渐改变,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淡化,社会公德逐渐丧失,职业道德陷入诚信危机。道德的底线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 1、诚信缺失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缺失。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以企业信用缺失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企业逾期应收的贷款额占贸易总额的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占0.25%一0.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 2.职业道德缺失 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

师德失范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师德失范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为保证教师正确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有效防止和纠正学校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过错行为,促进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有关法规文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根据《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党纪政纪有关条例的相关规定,对违反上述法规制度的学校教职工进行责任追究。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师德师风责任追究: 1、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言行,把不健康的思想和错误言论带进课堂的行为; 2、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3、教育教学质量差,家长、学生反映强烈的; 4、有语言不文明、衣着不得体、言行不检点行为的; 5、有工作作风不踏实、不遵守劳动纪律、服务意识不强,有令不遵守,有禁不止的行为; 6、不按要求主动进行家访,粗暴对待学生家长的; 7、不完成德育工作任务,导致本班学生经常违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中出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 8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辱骂、歧视学生,造成学生流失的;猥亵学生,损害学生合法权益的。 9、“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不能严格履行安全责任,不能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教学、活动、劳动中脱离现场,不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体育课不按有关安全规程施教造成学生伤害的;发现学生遭受危险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发现学生从事危险活动,不及时制止;对有特异体质或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活动的学生,未给于必要

的关注;对突发疾病或受到伤害的学生,未及时送诊、汇报;未经学校批准,擅自组织学生开展校外集体活动。 10、不按规定收费标准和项目乱收费的;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在校内外进行有偿补课;接受或索要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 11、违反规定,泄露考试内容或怂恿学生考试作弊的。 12、无故迟到、早退、中途离岗,迟到一学期累计达10次以上或无故旷课达2节以上的。 13、在工作日期间经常申岗聊天、参与赌博、酗酒、违反社会公德的。 14、酒后进课堂,在课堂上吸烟、接打手机的;非特殊情况坐在讲台上上课的。 15、有损害集体荣誉和不利于团结的言行:不以事实为依据,捕风捉影,诬告陷害或打击报复他人,侮辱、诽谤他人和传播小道消息的,无理取闹的。 16、参加邪教组织或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 17、不能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不整,语言粗俗,搬弄是非,言行不一,损坏公共利益和他人劳动成果的。 18、任教学科成绩(能力)未达到学校要求,致使学生达不到毕业标准的。 三、师德师风责任追究分为: 1、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2、诫勉谈话。 3、通报批评。

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思考 朱海平*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涂尔干失范理论的一个主要的观点是:“失范直接与集体意识相互关涉”;默顿将失范看成是一种结构性崩溃;梅斯纳和罗森菲尔德的制度失范理论在继承默顿衣钵的同时,反思了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考查了经济制度和非经济制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就社会失范理论的本土化进行了思考,主张在一个主客观连续体中考察个体意识、集体意识、模式化期待、制度化手段与失范现象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失范;集体意识;文化目标;制度化手段 人们一般将“失范”理解为原有规范失去作用、没有规范的状况或越轨行为,这主要是受美国学者的影响。“帕森斯把涂尔干看成是论述规范的理论家,而按照帕森斯的理解,规范就是…一组规则?(a body of rules)。”[1]默顿在《社会结构与失范》一文中也说:“正如涂尔干首先提出的,失范概念指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相对缺乏规范的状态。”[2]他“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派生性的,把“失范”(normlessness)看作涂尔干所谓的失范(anomie)的同义语。”[3]而雷蒙·阿隆认为,涂尔干的anomie实际上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危机,这种危机以社会解体和个人与团体间联系脆弱为特征。[4](P361)anomie来源于法语,如果把失范单纯译为normlessness,在涵义上会产生很大的纰漏,因为从词源上说,anomie可以上溯到希腊文的anomois,有着“非等同”、“非相近”、“非相似”的意思,或者有差异和混乱的意思。因此,就这个概念的原意来说,它包含了超出单纯规范意义的涵义。[5](P78)可见,以默顿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对失范的理解和涂尔干的失范概念是有差距的。 一、“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框架下的失范 涂尔干的失范理论是在“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理论之下展开的,失范就是发生在由以相似性为基础的机械团结的社会向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有机团结的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以相似性为基础的机械团结的社会的集体意识(即其整合的基础)逐渐弱化,失去了维持社会整合的基础性作用;而通过社会分工形成的各有机组成部分在相互需要与依赖中逐渐形成了习惯,并在习惯基础上形成了规范,从而形成新的彼此协调的社会整合状况。问题在于,社会分工发展过快,远远超出了社会团结的发展水平,这时社会陷入失范(anomie)状态。他在论“失范的分工”时举了三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工商业的危机和破产足以使有机团结发生断裂。另一个例子是劳资冲突。工业越是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劳资的冲突就越激烈,远远超出了社会团结的发展水平。第三个例子是科学被分割成为许多狭窄的研究领域,相互之间毫无联系,已经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了。[6](P314-316)可见,在运用失范(anomie)这一概念时,涂尔干强调的是功能失调、社会失序的状况。 集体意识这个概念在涂尔干理论中占有首要地位。所谓集体意识,他认为就是“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7](P216),“它是作为一个整体散布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但这不妨碍它具有自身的特性,也不妨碍它形成一种界限分明的实在。……它在南方和北方、都市和小镇都是一样的。它并不会随着世代的更替而更替,而是代代相继,代代相传。它完全不同于个人意识,尽管它是通过个人来实现的。”[8](P42-43)宗教的衰落导致了集体意识的淡化,从而导致了失范的出现。另外,在关于犯罪与失范的相关论述中,涂尔干认为,犯罪与失范是两种不同的危机,“犯罪是社会健康的一个因素,是健康的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9](P84),也就是说,犯罪是正常现象。他还认为,犯罪“同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联系在一起,由此也就成为有益的,因为与犯罪有密切联系的这种基本条件本身是道德和法律的正常进化所必不可少的”[10](P87-88)。“犯罪不仅是常态的,而且是健康的。因为它是自成一类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

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 第一条为规范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等机构的教师。 前款所称中小学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处理包括处分和其他处理。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警告期限为6个月,记过期限为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期限为24个月。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予党纪处分。 其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的资格。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 教师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四条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如下: (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歧视、侮辱学生,虐待、伤害学生。 (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面临危险时,不顾学生安危,擅离职守,自行逃离。 (七)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有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

附件2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全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师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师资格条例》《事业单位人事 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 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等法律法 规和制度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中小学教师是指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特殊教育机构、少年官以及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地方教研室、电化教商、教师 发展等机构的教师,包括民办学校教师。 第三条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应当坚持公平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 合的原则;应当与其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应当事 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二章处理的种类及适用 第四条本细则所称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开除。受处 分的期限为:警告,6个月;记过,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24个月。其 他处理包括给予批评教育诚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申报人才计划等方面的资格。取消相关资格的处理执行期限不得少于24个月,是中共党员的,同时给子党纪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对主动承认错误、停止违反师德行为并退出违规所得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子 处分。符合前述情形免予处分的教师,应由所在学校对其作出相应处理。 第六条对屡教不改的,拒绝或干扰调査的,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以及在 专项整治中顶风作案的,应当从严处理、从重处分。 第七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受到处分的,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受到警告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不得聘用到高于现聘岗位等级的岗位;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基本测试50题

1. 以下哪项不属于学术共同体的特点。 A 具有共同学术旨趣 C 是学术规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B 是学术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D 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和决定 正确 2. 下列哪一项做法未违反学术规范。 A 学术水平低。 C 放弃学术标准,进行不当学术评价。 B 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D 篡改数据、文献。 正确 3. 任何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查阅前人已有的、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查新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查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有利于研究工作的优化,可以节省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少走弯路。 B 在课题立项或是成果鉴定时要求有“查新”,并以查新结果作为该课题或成果是否具有新颖性或创新性的重要依据。 C 二十年前发表的研究成果,在不被检索发现的情况下,可以当成新的课题来立项研究或被鉴定成新的成果。 D 查新要求做到对相关研究领域有全面充分的了解,知道已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存在的问题。正确 4. 学术不端行为也称不正当的研究行为,指学术共同体成员违反学术准则、损害学术公正的行为。下列哪些现象不属于学术不端。 A 抄袭剿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C 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 B 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D 论文缺乏创新。 正确 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 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及审稿工作。 B 故意拖延对他人科研项目或成果的审查、评价时间。 C 对竞争项目或结果的审查设置障碍。

D 把对论文贡献没自己大的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 正确 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科研不端行为。 A 在项目申请、成果申报以及职位申请中做虚假的陈述。 B 改动原始文字记录和图片。 C 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 D 把领导署为第一作者。 正确 7. 按照项目实施规范,应按照项目计划书开展研究,不得擅自变更研究内容或者研究计划,对项目人员变动和研究计划、方案等重大修改,。 A 由项目执行人员讨论决定。 B 须事先征得项目资助单位的书面同意意见。 C 经由项目执行人员讨论决定即可确定,但仍应通知项目资助单位。 D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 正确 8. 以下关于“引文规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引用他人作品的,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作品来源。 B 引文原则上应使用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但转引他人成果,可以不注明转引出处。 C 不得将未查阅过的文献转抄入自己的引文目录或参考文献目录中。 D 引用时应尊重文献的原意,不可断章取义。 正确 9. 下列关于“引用”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自己的论文中使用他人研究成果中的图表和数据,并未标注图表和数据来源。 B 组合别人的成果,把字句重新排列,加些自己的叙述,直接作为自己论文的研究成果。 C 部分袭用自己已发表文章中的表述,在文中标注并列入参考文献。 D 窃取他人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中独创概念,定义,方法,原理,公式等据为己有。 正确 10. 以下哪项不属于合理引用的行为。 A 对未公开发表文章也需要注明来源。 B 使用的目的仅限于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或者为了教学、科学研究、宗教或慈善事业以及公共文化利益的需要。

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王美玲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不断的发展,我们深感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然而,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受到人们的质疑,大学生们出现了种种失范行为。针对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我们当代大学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以及防范对策。中国当代大学生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冷峻思考,我们在思考失范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我们的社会应如何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高等教育大众化 一、中国当代大学生行为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在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又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处在特定社会时期的高等教育真的能够适应大众化时代吗?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和现实社会的反映来看,目前的高等教育确实出现了一些消化不良的状况: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下降,各种反校园行为频频出现。而就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现状来看,我们的学生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忧心的行为表现。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深深地体验着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状态和我们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行为状态。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良性的,但是,在我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当我们从高考的“魔掌”中走出进入我们期盼的“天堂”——大学时,我们发现这里是自我的天地:没人再唠叨你去学习,没人再叫喊你起早,不再有成堆的卷子,不再有月考、模考、高考的压力,这里真好!但是我们又有些迷茫:不被管理的学习生活,我们有些不知所措;不再被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日子,我们感到有些失落;习惯了“一切被规划式”学习模式,突然自己管理自己一部分人真的有些迷茫了。高考后学生们完全自由放任三个月之后便步入课程、生活节奏松散的大一,中学时代和大一阶段的衔接严重脱节,让我们误以为大学就是这种放羊状态。我们在误解和迷茫的状态下,选择了上网、视频、游戏、购物、恋爱让我们获得从未有过的放松和自信。我们带着侥幸的心理旷课甚至逃课,因为在大学里我们是上百人授课的规模,老师只是抽查点名。我们发现了管理的漏洞,于是我们就不停地钻空子,逃寝,考试变着花样的作弊更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攀比消费,铺张浪费成为一种怪圈现象。在大学里学子们深受着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穿着打扮怪异,浓妆艳抹,发式一律成卷,发色多元趋势,单眼皮做出双眼皮,校园里堪称这些行为为美。更有甚者让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互联网道德失范分析 当网络仅用于军事、教育领域时,它离我们的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当人们通过电子邮件相互问候,通过Oicq聊天,在网上购物、获取新闻信息的时候,它就和我们密不可分。我们的某些社会行为被搬到了网上,大家在网上交往、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社会”一虚拟社区。在这个新社会中,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形成。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在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的失范。如恶意域名抢注、网络盗版、垃圾邮件、网络垄断、网络腐败等不道德的丑行。虽然,道德在本质上不是经济资本,也不可能作为直接的经济资本来使用。然而它却从来不乏价值资源的意义,甚至也能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发挥巨大效用。 人们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民低龄化也成为一大趋势,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就总体而言,青少年好奇心、好胜心强,精力旺盛,渴望丰富的知识,需要平等的交流。而网络正以其独特、新奇和神秘的世界吸引着广大的青少年。据一项调查显示,上网人群的年龄段在25-30岁以下的占了74.59%,而教育程度在大专以上者占了70.11%。[1]如果我们的社会对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德性的形成,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所以网络的道德失范问题给我们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考,越来越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目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色情污染和暴力问题的出现 色情污染是指通过互联网上传播黄色淫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侵蚀网民的思想,甚至引起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变化。互联网不乏色情和暴力的内容。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图片进入互联网。[2]而另一项统计表明,60%的青少年是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的,而接触过网络上黄色信息的青少年90%以上有性犯罪的

学院关于印发《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

学院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教师〔2018〕17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师德规范,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等有关文件要求和《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结合我院实际,使教职工做到“四个相统一”,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制定学院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 一、本制度适用于全体教职工。 二、负面清单范畴 (一)思想政治纪律方面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含在公开场合或网站、新媒体等各类社交媒体或互联网群组等平台上,散布违反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背政治纪律和意识形态安全的言论,发布丑化党和国家及领导人形象、煽动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言论。 2.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含

危害国家统一,伤害民族情感和国家尊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学生合法权益;破坏民族团结,歧视、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二)教育教学方面 3.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含在教学、讲座等活动中散布对抗中央、有损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 4.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含未经学校规定程序批准,随意调整教学计划或上课地点;不履行课堂教学主体责任,对课堂纪律漠不关心;违反考试(评卷)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评卷)公平、公正行为;故意提高、压低学生成绩,不按规定时间录入上报成绩;不按规程操作,导致教学仪器设备损失。 5.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含从事对学生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的活动。 6.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猥亵、性骚扰行为。含侮辱、歧视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三)学术道德方面 7.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含伪造学历、学位、成果等;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侵吞篡改他人的学术、教学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在职称评审、考核奖惩、绩效贡献等活动中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提供虚假信息、恶意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