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室内外颗粒物相关性的研究

室内外颗粒物相关性的研究

室内外颗粒物相关性的研究
室内外颗粒物相关性的研究

室内外颗粒物相关性的研究1

文远高1.2,连之伟1

1.上海交通大学制冷研究所,上海(200240)

2.武汉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E-mail :fhwen@https://www.doczj.com/doc/1e13168255.html,

摘 要:通过测量上海某校园内一个办公室和一个公寓建筑室内外颗粒物PM10、PM2.5、PM1的浓度,研究了室内外PM10、PM2.5、PM1的浓度及其室内外浓度比值(I/O)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相关性。研究表明:随室外人群活动的变化,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在一天中有2-3个峰值点;室内外颗粒物关联性强,随着粒径的减少,相关性增强。

关键词:空气质量,颗粒物,相关性,比值

近20年来,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室外空气质量、室内活动状况、建筑装饰材料等。因而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颗粒物就是其中的主要污染物。

空气颗粒物实际上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状物质,根据其粒径大小,可分为总悬浮颗粒物TSP(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0μm) 、可吸入颗粒物PM10 (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 。可吸入颗粒物又可分为细粒(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 5μm) 和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介于2. 5μm 至10μm) 。由于粒径在10μm 以下的颗粒物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我国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 1996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 中都对PM10有规定 [1][2]。

由于可吸入颗粒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人们更加重视细小颗粒物的研究。室内外污染物关系就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点。这种关系常用室内外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比值I/O 表示,该比值可用来比较不同建筑物的过滤性能。早期的研究主要是总悬浮物TSP ,其I/O 比值从0.2到 1.0 [3][4]。近年来主要研究可呼吸性颗粒物(RSPM)的室内外关系(1996年Wallace 报道)[5] 。同时一些研究者针对不同通风情况的建筑进行了研究。机械通风的建

筑物与自然通风有所不同,自然通风建筑物I/O 比值或穿透因子比机械通风的高[4] [6]。

上海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城市,其气候、建筑结构、通风情况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有必要研究该地的室内外颗粒物关系,了解人体在室内外颗粒物中的暴露情况,从而有利于更全面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状况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测试场所与方法

测试采用TSI 公司生产的Model-8520-DustTrak?-Aerosol-Monitor 仪器,测量指标为PM10、PM2.5和PM1的浓度。该仪器可以测量瞬时值和平均值,测量范围为0.001~100 mg/m 3,精度为读数的0.01%。温度和相对湿度测量采用TSI 公司生产的Q-Trak Indoor Air Quality Meter 8551仪器,该仪器还可以测量2CO 浓度、CO 浓度,可以测量瞬时值和平均值。对于温度其精度为±0.6C °,对于相对湿度精度为±3.0%,对于2CO 其精度为±50ppm ,对于CO 其精度为读数的±3%。

测试分别在一个办公室和一个学生公寓里进行。办公室位于一栋三层建筑的二楼,面积16m 2,3年前进行了翻新装修,室内有3台台式电脑、木地板、木制桌,墙壁白色涂料 1本课题得到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50248017)的资助。

涂刷,平时办公人数为2~3。该办公室有两扇对开的塑钢窗,缝隙小,室内装有一台分体空调器。窗的对面是一木门,门外通走廊。测试过程中,办公室门窗紧闭,只有通过门窗缝隙的自然通风,没有吸烟现象。房间温湿度用壁挂式空调和加湿器来控制。

公寓为一栋16年的老式建筑,木门钢窗,缝隙较大,供学生住宿。面积通常都比较小,只有一面墙有一扇窗,总体的通风条件并不好,其中的空气质量对于人体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寝室一面有木质门,一面有铁制窗,无窗帘;有三套简易组合学生家具,书桌和立柜为木制,水泥地板。

采样点布置根据人的呼吸区高度确定,采样点高度为1.2m~1.5m,根据测点布置原则,办公室和宿舍各布置一个测点。对于中心城区,没有工业污染源,主要是交通污染,因此室外空气的污染物主要是汽车尾气及燃烧排放物。这些污染物含有大量微粒,而这些微粒由上千种化学成分组成,这些化学物产生诱变和致癌效应。室外空气中B(a)P在2μm以下颗粒物含量很高,所以研究细粒子更重要。因此测试项目除PM10的室内外浓度外,还有PM2.5、PM1的室内外浓度。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室内外颗粒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图1和图2是在门窗关闭时公寓室内外典型的颗粒物浓度变化情况。这天天气为多云转阵雨17-28,

℃东南风4~5级。由于房子使用年限较长,门窗缝隙大,换气量约1次/小时。从图中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室内浓度低于室外浓度。由于建筑物靠近马路,致使室外浓度较高。一天中室外浓度在7点、12点及下午6点左右有三个峰值点,这与室外车流量的三个峰值点时间相吻合。为了与不同地点、不同建筑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变化情况进行比较,作者对一栋离街道约200m的建筑物内的一间办公室进行了测试。图3和图4为门窗关闭时办公室的室内外典型的颗粒物浓度变化情况。天气:阴到多云,15-23,

℃偏北风5~6级,污染指数API 54, 空气质量良、二级。其浓度变化趋势与公寓室内外典型的颗粒物浓度变化趋势相似。中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PM10为150mg/m3, 图中可以看出公寓有部分时间超过这个标准,而办公室的室内颗粒物浓度则满足这个标准。

图1 公寓室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Fig.1 Outdoor PM concentration change of apartment building with time

图2 公寓室内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Fig.2 Indoor PM concentration change of apartment building with time

图3 办公室室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Fig.3 Outdoor PM concentration change of office

building with time

图4 办公室室内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Fig.4 Outdoor PM concentration change of office building with time

比较图1和图3、图2和图4,办公室外浓度远低于公寓室外浓度。其原因在于:由于室外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紧密相关,在5月6日测量的前一天降了小雨,且办公室离马路较远,故空气质量较好。同时办公室装有分体空调,其过滤网对粗粒子有一定去除作用。

2.2 I/O 比值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图5为2005年5月4日公寓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比值(I/O)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6为2005年5月6日办公室的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比值(I/O)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5 公寓室内外浓度比值(I/O)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Fig.5 I/O ratio of PM concentration of apartment

building with time

图6 办公室室内外浓度比值(I/O)随时间变化情况 Fig.6 I/O ratio of PM concentration of apartment building with time

I/O 比值总体上下午比上午的值高,且有部分点I/O 比值大于1,特别是PM1的I/O 比值。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一般I/O 比值PM1>PM2.5>PM10。这说明细粒子在从室外向室内输运的过程中损失较粗粒子小,其穿透能力强。

Monn 等[7]1997年报道除吸烟者住户外,PM10的I/O 比值在0.7-1.2内。Lioy 1990年报道[8]每天的比值近似0.7。Funasaka, K 等[9]研究得出PM10的I/O 比值0.62-0.96,与先前

的研究一致。然而,这些值比没有室内源的比值0.4-0.6稍高(Wallace,1996)。为此,Monn 认为I/o 比值随人的活动增加而增加.

本研究中公寓PM10、PM2.5、PM1的室内外浓度I/O 比值分别在0.64-1.0,0.78-1.08,0.82-1.12范围内;办公室PM10、PM2.5、PM1的室内外浓度I/O 比值分别在0.54-1.0,0.65-1.0,0.66-1.12。研究结果与Monn 等[7]的结果一致。从I/O 比值还可看出,办公室的室内外浓度I/O 比值比公寓室内外浓度I/O 比值小。这可从办公室的渗风量比公寓的小得到解释。

2.3室内外颗粒物的相关性

为了了解室内颗粒物浓度与室外颗粒物浓度的关系,作者利用Origin 数据分析软件对室内外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表1给出了室内外颗粒物浓度的拟合关系;表2 给出了室内外颗粒物(PM)质量浓度的平均比值。从表1可以看出PM10、PM2.5、PM1的相关系数R 逐渐增大,说明随粒径减小,室内和室外颗粒物的相关性增加,细粒子主要来自室外。

表1 室内外颗粒物浓度的拟合关系 Table 1 Correlation between outdoor and indoor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s

拟合关系 R P PM1in—PM1out y=0.01471+0.82627x 0.91267 <0.0001 PM2.5in—PM2.5out y=0.02353+0.75092x 0.86175 <0.0001

公寓

PM10in—PM10out y=0.04009+0.62466x 0.82809 <0.0001 PM1in—PM1out y=0.01176+0.53886x 0.96787 <0.0001 PM2.5in—PM2.5out y=0.01022+0.61193x 0.9644 <0.0001 办公

PM10in—PM10out y=0.01805+0.49394x 0.89233

<0.0001 表2 室内外颗粒物(PM)质量浓度的平均比值

Table 2 PM2.5/PM10 and PM1/PM10 average ratio of outdoor and indoor particulate matter

PM2.5in/PM10in PM1in/PM10in PM2.5out/PM10out PM1out/PM10out

公寓

0.908 0.780 0.854 0.703 办公室

0.831 0.700 0.784 0.665

从表1可以看出,室内外颗粒物相关性显著,尤其细粒子,这说明细粒子比粗粒子来源于室外的可能性更大。由表2可以看出,细粒子(PM2.5, PM1)在可呼吸性粒子PM10中所占比重大,由此可以认为空气中颗粒物主要是细粒子,而非粗粒子。 3. 结论

3.1 对公寓和办公室而言,室外颗粒物是室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在城市没有工业污染源的情况下,道路上车辆是室外的主要污染源,因而对这些地方,室内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实际上道路的交通污染所引起。

3.2 室内外颗粒物浓度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并且变化趋势一致。同时在本文研究情况下一天中有三个峰值点,这三个峰值点与室外车流的高峰期相吻合。

3.3 颗粒物从室外向室内输运过程中,细颗粒物穿透能力强,I/O 比值随粒径的减少而增大。

3.4 室内外颗粒物浓度密切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粒径的减少而增强。

参考文献

1.朱广一.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研究进展. 环境保护科学, 2002, 28(113):3-5

2.Nazaroff,W. W.. Indoor particle dynamics. Indoor Air, 2004, 14(Soppl):175-183

3.Anderson I.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air pollutio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72, 6: 275-278

4.Thompson C.R., Hensel E.G., Kats G. Outdoor–Indoor levels of six air pollutants. Journal of the Air Pollution Control Association , 1973, 23 (10): 881–886.

5.Wallace L. Indoor particles: a review. Journal of the Air Wast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 1996, 46: 98–12

6.

6.Jones N.C., Thornton C.A., Mark D., Harrison R.M. Indoor/outdoor relationships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domestic homes with roadside, urban and rural location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0, 34: 2603–2612.

7.Monn C., Fuchs A., Hogger D., Junker M., Kogelschatz D., Roth N., Wanner H. U. Particulate matter less than 10 pm (PM10) and fine particles less than 2.5 pm (PM2.5) :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oor, outdoor and personal concentrations.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1997, 208: 15-21

8.Lioy P.J., Waldman J.M., Buckley T., Butler J., Pierarinen C. The personal, indoor and outdoor concentrations of PM-10 measured in an industrial community during the winte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990, 24B: 57-66 9.Funasaka K., Miyazaki T., Tsuruho K.,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carbonaceous particulates in roadside househol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v 110, n 1, 2000, p 127-134

Correlation between outdoor and indoor particulate matter

Wen Yuangao1,2, Lian Zhiwei1

1.Institute of Refrigeration and Cryogenics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200030)

2.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Wuhan (430070)

Abstract

The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s in an office and residential room were measured. Then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and their ratios (I/O) were analysed.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have 2~3 peak points within a 24-hours perio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utdoor and indoor particulate matter will increase as particle size reduced. Keywords: air quality; particulate matter; correlation; ratio

作者简介:文远高(1965-),男,在职博士,主要从事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方向的研究,发表论文30篇。

概述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一)、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的颗粒。 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um以下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不能靠自身的重力降落到地面,因此,又被称为“飘尘”,它空气中可漂浮几天,甚至几年。其在空气中的迁移特性及最终进入人体的部位都主要取决于颗粒物的粒径大小。研究表明,10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鼻腔,7um以下的颗粒物可进入咽喉,小于2.5um的颗粒物(即PM2.5)则可深达肺泡并沉积,进而进入血液循环,可能导致与心和肺的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 目前已知的PM10的化学成分包括可溶性成分(大多数为无机离子,如硫酸根、硝酸根离子等)、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等、微量元素、颗粒元素碳等,有时PM10上还吸附有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对PM10的化学组成研究表明,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化学成分越复杂、毒性越大。这是因为小颗粒的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吸附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并使这些有毒物质有更高的反应和溶解速度。 (二)、PM10的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非常严重。对几个大城市检测结果表明比美国1997年颁布的标准值高2.8-9.7倍。由此可见,控制PM10污染,减少PM10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危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对健康的影响:

在五大洲至少35个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研究表明,空气中颗粒物的水平与人体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由于PM10更易于进入人体,在环境中滞留时间更长,以及吸附的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的物质较多,因而对人体的危害也更大。国外进行的大量有关PM10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增加与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密切相关,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肺疾病。目前已知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呼吸系统 大量研究发现,大气中PM10浓度的上升容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使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尘肺等呼吸系统疾病恶化。PM10每增加100ug/m3,成人男女感冒咳嗽的发生率分别升高4.81%和4.48%。同时,成年男性患支气管炎的比率增加5.13%。Norris等发现西雅图城市儿童哮喘急诊人数与细颗粒物(粒径小于1um)的污染水平显著相关,当细颗粒物浓度上升11 ug /m3时,急诊人数增加的相对危险度(RR)=1.15(1.08-1.23)。 另外,过多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沉积会损害肺部呼吸氧气的能力,使肺泡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生存能力下降,导致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空气中PM10每增加10 ug/m3,肺功能下降1%。1994年,国家环保总局与美国国家环保局合作开展了一项“大气污染对人体呼吸健康影响研究”的课题,通过对广州、武汉、兰州、重庆*个城市几年的跟踪调查,数据表明,大气颗粒物浓度(尤其是小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围护结构渗透研究与实测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the same building, the penetr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infiltration factor of the particulate matter had a certain seasonality, and the deposition coefficient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ene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the particle concentration counts in the offices and dormitories were separately monitor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netration coefficient and deposition coefficient of the particles ha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particles. For 0.3~10 μm particles, the penetra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 and the deposi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 The correl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oor and outdoor particulate matter concentration ratio, the particulate matter inflitration factor and the penetr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particulate matter envelope structure were discriminated, and the inflitration factor obtained by the dynamic model was found to be larger than the steady state model. In this paper, the steady-state and dynamic solu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that can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pene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velope structure of the envelope structure. This study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individual particle exposure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pidemic. KeyWords: PM2.5,air change rate, penetration coefficient, The random component superposition (RCS) statistical model, dynamic model IV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 91 号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于2013年5月10日经省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2013年6月9日 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着重解决以细颗粒物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问题,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重点防治施工、物料堆放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强化工业烟尘、粉尘污染防治,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削减大气颗粒物排放总量。 第四条排放大气颗粒物的单位和个人是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投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体制和机制,推进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业烟尘、粉尘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对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城市园林绿化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监督管理城市道路积尘、绿化养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等工程施工及其物料堆放、装卸、运输等产生扬尘的污染防治工作,负责渣土处置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

可吸入颗粒物测定

实验三可吸入颗粒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重量法测定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的原理及过程。 2.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3 掌握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方法及原理 重量法: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微米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飘尘浓度,以毫克/标准立方米表示。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KC—8301可吸入颗粒采样器KC—8704可吸入颗粒采样器 改锥镊子信封手套接线板 四、实验步骤 1、前处理 一般先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放在干燥器内放置24小时,并称重。 2、安装实验装置 ①仪器连接。 ②打开采样头上盖,要用清洁的布擦去外壳及内表面等处的灰尘。 ③放好滤纸,圆环滤纸放入滤纸圈上,圆片滤纸放入夹纸环上,用双环夹 牢。注意不要有损坏。 ④设置采样时间(90min),设置流量为17L/min。 3、样品采集 采样后,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对折保存在干净的信封中,置干 燥器中半小时后称重。 五、结果计算

IP=(mg/m3)=t W Q n **106 ??? ?? ??=T P Q Q n 111273100 W:可吸入粒子的重量,g ;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L/min; t: 采样时间,min; Q1:指定采样流量,L/min; P 1:仪器采样环境大气压,kPa; T 1:仪器采样地点工作时间平均温度,K; 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1= 21010.01004.0+=0.1007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2=2 1611.01614.0+=0.16125 g 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3=2 1010.01009.0+=0.10095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4=2 1617.01615.0+=0.1616 g 则可吸入粒子的重量为W= m 3+ m 4- m 1- m 2=0.0006 g t=90 min Q 1=17 L/min P 1=102.4kPa T 1=14+273=287 K ??? ?? ??=T P Q Q n 111273100=16.6 L/min IP=(mg/m 3)=t W Q n **106 =0.4016 mg/m 3 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要先清洗十六眼冲击孔。 2、取、放滤纸时要用镊子,并且戴手套;放置滤纸时要把毛面向上;采样前滤纸不能弯曲和对折。称量滤纸时最好称两次,结果取平均值。 3、采样中要注意观察流量变化大小,流量误差应保证在±5%以内。 4、天平的精度不得低于万分之五。

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 1.国内外可吸入颗粒物研究概况及发展 目前我国对于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对这些细颗粒污染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行过系统的评价,而国外对于和可吸入颗粒物环境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环保局在1997年率先颁布了可吸入颗粒物5的空气质量标准,年均值15.0 u g.m-3,日均值65.0 u g.m-3。其它欧美及亚洲国家、澳大利亚等也都已经出台相应的有关PM2.5甚至PM,。的空气质量标准,并在颗粒物的源解析,组成结构、毒物学、病理学、大气输运过程及空气质量模型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尽管国内外在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研究方面都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实验室条件等的限制,今后对可吸入颗粒物的研究还应引起足够重视,为保持生态和生活健康提供借鉴和基础。2.可吸入颗粒物概念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 微米。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有些则小到使用显微镜才可观察到。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它们是可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微粒,也称可吸入尘或飘尘。 2.1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 可吸人颗粒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包括植物花粉和孢子、土壤扬尘、海盐等;人为源又可分为固定源和移动源,前者如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后者如交通运输等。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分布主要是扬尘、机动车尾气(不包括二次污染物)、海盐、富钙和钛化合物(来自固结或矿物处理工厂)、生物体的燃烧、元素碳和二次污染物。 2.2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一些颗粒物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烟囱与车辆。另一些则是由环境空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其它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细小颗粒物,它们的化学和物理组成依地点、气候、一年中的季节不同而变化很大。可吸入颗粒物通常来自在未铺沥青、水泥的路面上行使的机动车、材料的破碎碾磨处理过程以及被风扬起的尘土。 可吸入颗粒物不仅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等造成了广泛的损害。可吸入颗粒物在环境空气中持续的时间很长,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都很大。 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对粗颗粒物的暴露可侵害

常见室内环境污染物介绍

常见室内环境污染物介绍 1甲醛是无色﹑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 ①毒理学依据:甲醛是原浆毒物,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可引起鼻癌。 ②流行病学调查: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异常等。 ③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⑴各种人造板(刨花板﹑纤维板﹑胶合板、细木工板等); ⑵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⑶某些化纤地毯﹑油漆涂料、墙纸等。 2苯、甲苯和二甲苯: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甲苯、二甲苯属于苯的同系物。 ①毒理学依据:苯于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致癌物。苯的健康效应表现在血液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三个方面。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可引起白血病。女性对苯及其同系物较男性敏感,甲苯、二甲苯对生殖功能亦有一定影响,苯可导致胎儿的先天性缺陷。 ②室内空气中苯的主要来源:苯、甲苯、二甲苯主要来自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如油漆、涂料等)及人造板家具的溶剂、稀释剂、着色剂、催干剂、固化剂等。 3氨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①毒理学依据:在室内接触氨,可造成皮肤、呼吸道和眼睛的刺激。 ②室内空气中苯的主要来源: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另外,室内空气中的氨也可来自室内装饰材料,比如家具涂饰所用的添加剂和增白剂大部分都用氨水,一般来说,氨污染释放期比较快,不会在空气中长期大量积存,对人体危害相应小一些。 4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是指在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①毒理学依据:TVOC有可嗅味,表现出毒性、刺激性,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现在从室内空气中鉴定出500多种有机物,其中有20多种为致癌物或致突变物。 ②室内空气中TVOC的主要来源:主要都来源于各种涂料、粘合剂及各种人造材料等。 5氡是一种放射性的惰性气体,无色无味。 ①氡对人体的危害:氡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确定性效应(机体出现血细胞的变化)和随机效应(肿瘤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它列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②室内空气中氡的主要来源:⑴从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⑵从建筑材料中析出的氡。如天然石材花岗岩、大理石等。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与装饰装修有关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是: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挥发性有机物)

室内污染物名词解释

之前一直在说室内污染治理、装修污染治理、除甲醛、光触媒等,大多数人也不了解这些所谓的污染物都是什么,它们有怎样的特性、有什么味道可以辨别、它们具有什么危害等,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罗列一些: 【甲醛】 中文别名:福尔马林、甲醛水、蚁醛溶液,化学式:CH2O,HCHO,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易溶于水和乙醇,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甲醛分子中有醛基生缩聚反应,得到酚醛树脂(电木)。 【苯及苯系物】 为无色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的气体,易挥发为蒸气,易燃有毒。甲苯、二甲苯属与苯的同系物,都是煤焦油分馏或石油的裂解产物。目前室内装饰中多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纯苯作各种胶油漆涂料和防水材料的溶剂或稀释剂。目前,苯系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氨】 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或称“氨气”,分子式为NH3,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所有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质。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TVOC】 中文名: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中三种污染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TVOC是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了133.32pa的有机物,其沸点在50℃至250℃,在常温下可以蒸发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气味性,会影响皮肤和黏膜,对人体产生急性损害。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NAS/NRC)等机构一直强调TVOC是一类重要的空气污染物。美国环境署(EPA)对VOC的定义是:除了二氧化碳,碳酸,金属碳化物,碳酸盐以及碳酸铵等一些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 【氡】 氡是由放射性元素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稀有气体,无色无味。氡在空气中的氡原子的衰变产物被称为氡子体,为金属粒子。俗称镭射气。它是惰性气体中最重的一种单原子气体,可以从镭的放射性衰变中以气体射气的形式得到。氡发射强α射线,半衰期3.82天,在低层大气电离中起一定作用。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附件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 一、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相关措施,供各有关方面参照采用。 (三)环境空气中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细颗粒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油烟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前体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应针对其成因,全面而严格地控制各种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的排放行为。 (四)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的生成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有密切关系,防治污染应以持续降低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目标,采取“各级政府主导,排污单位负责,社会各界参与,区域联防联控,长期坚持不懈”的原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变革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不断减少各种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量。 —2—

(五)防治细颗粒物污染应将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扬尘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作为重点,强化源头削减,实施分区分类控制。 二、综合防治 (六)应将能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优先领域,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居民日常生活使用。在大型城市应不断减少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限制高硫份或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使用和进口,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燃烧煤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七)应将防治细颗粒物污染作为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目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开展城市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八)应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必要时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采取限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布空间格局。 (九)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超标的城市,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制定达标规划,明确各年度或各阶段工作目标,并予以落实。应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污染来源解析,编制各地重点污染源清单,采取针对性的污染排放控制措施。应以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依据,建立污染排放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和改善工作机制。 三、防治工业污染 (十)应将排放细颗粒物和前体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作为 —3—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WS/T206--2001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 scattering method 发布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执行GB9663~9676-1996、GB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而制定。本标准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本标准采用滤纸(膜)采样-称重法确定光散射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滤纸(膜)采样-称重法参照GB-T17095-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光散射式粉尘仪的计量检定采 用JJG846《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检定规程》。 本标准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常州市卫生防疫站、湖北省卫生防疫站、贵州省卫生防 疫站、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海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一川、迟锡栋、刘凡、张晶、李宝成、崔九思、谈立峰、于慧芳、赵亢、王崇东、 李荣江、于传龙。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监所负责解释目次前言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1) 4 原理 (2) 5 仪器 (2) 6 测定步骤 (2) 7 质量控制 (3)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3) 附录 A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确定 (4) 附录 B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经验值 (5)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室内装修已成为一种必须的生活时尚,但常常豪华装修的背后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室内污染。那么室内装修常见的污染物有哪些?对人有哪些潜在的危害?如何采取一些防控措施?以下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室内装修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胶粘剂和墙纸是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释放期长达3~15年。可经呼吸道吸收,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具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的特点。长期吸入甲醛可引发鼻咽癌、喉头癌等严重疾病。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气体。胶水、油漆、

涂料和黏合剂是空气中苯的主要来源。苯及苯系物被人体吸入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使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率增高;还可导致女性月经异常,胎儿的先天性缺陷等。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法察觉的惰性气体。水泥、砖沙、大理石、瓷砖等建筑材料是氡的主要来源,地质断裂带处也会有大量的氡析出。氡及其子体随空气进入人体,或附着于气管粘膜及肺部表面,或溶入体液进入细胞组织,形成体内辐射,诱发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变。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氡是仅次于吸烟引起肺癌的第二大致癌物质。 氨是一种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等外加剂、防火板中的阻燃剂等。对眼、喉、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通过皮肤及呼吸道引起中毒,轻者引发充血、分泌物增多、肺水肿、支气管炎、皮炎,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喉痉挛,也可引起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高含量氨甚至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t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在室内空气中作为异类污染物,由于它们单独的浓度低,但种类多,一般不予逐个分别表示,以tvoc表示其总量。tvoc包括甲醛、苯、对(间)

室内环境污染物质及其来源和危害

室内环境污染物质及其来源和危害 甲醛 FORMALDEHYDE 甲醛(HCHO)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甲醛具有较高毒性,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甲醛的来源:目前,甲醛是制造合成树脂、油漆、塑料以及人造纤维的原料,是人造板工业中制造脲醛树脂胶、三聚氰氨树脂胶、聚缩醛树脂、戊四醇醛树脂和酚醛树脂胶的重要原料。室内装修或家具中使用的材料,诸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贴墙布、壁纸、化纤地毯、油漆、涂料、粘合剂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醛或可水解为甲醛的化学物质。这些残留的或分解出来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中释放,最长释放期可达十几年。 甲醛的危害:急性中毒:呼吸道强烈刺激,咽喉灼痛、呼吸困难、肺水肿;慢性中毒:眼红、流泪、眼痒、嗓子干燥发痒、咳嗽、气喘、声音嘶哑、胸闷、皮肤搔痒;长期低剂量接触:降低肌体免疫功能,引起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呼吸道长期刺激,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肺功能下降。 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长期接触会引发妊娠综合症,造成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 苯及苯系物 BENZENE 苯及苯系物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油状液体,具有强烈芳香的气体,易挥发,易燃,有毒。甲苯、二甲苯属于苯的同系物,都是煤焦油分馏或石油的裂解产物。目前,苯及苯系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 苯及苯系物的来源:作为有机溶剂,如油漆的添加剂和稀释剂;防水材料添加剂;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等使用的粘合剂的溶液。 苯及苯系物的危害: 苯:慢性苯中毒,主要是苯对皮肤、眼睛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长期吸入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初期时齿龈和鼻黏膜处有类似坏血病的出血症,并出现神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生活完美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吸收国内外空气检测方面和防治对策的有益经验,找到符合我国解决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有效方法。 正文 室外是现代人类的主要生存场所之一。提高室外空气质量,对于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传统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型污染共存的复合型特征。颗粒物(PM)仍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霾和光化学烟雾频繁,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污染问题愈加明显。 随着工业化、机动化步伐的加快,上海、北京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来自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双重影响,工业活动中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致使大气污染物含量增加以至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大气颗粒物中的非水溶性有机成分,如多环芳烃、脂肪酸等;水溶性有机成分,如二元羧酸中的草酸;硝酸盐、铵盐等含氮营养盐及相关物质以及典型的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是大气中的典型人为污染物。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展得较少,尤其缺乏对多个城市同时开展研究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难以反映我国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特征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有:2012年开始实施的火电厂污染排放新标准大幅下调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针对重点地区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现阶段,治理大气污染应构建包括目标协同、政策协同、主体协同、区域协同、技术协同在内的五大协同机制。从具体策略来看,要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完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大气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强化惩罚和监督力度;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创新大气污染治理的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 当前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以控制PM10、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尽快制定实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管理办法》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技术指南》,构建全国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政策措施体系。 结论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动态分散方法研究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动态分散方法研究 近来来,室内空气质量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危害。因此对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分析其来源,从根本上减少浓度,优化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研究了一种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样品液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小流量空气采样器采集室内颗粒物,利用分散剂甘油和超声波振子的震动同时作用对其分散,完成样品液的制备,然后通过电泵和电磁阀使样品液循环流动,供高速摄像机成像。克服了以往静态颗粒物分散的分散不均匀、取样代表性差等问题。 标签:可吸入颗粒物;样品液制备;超声波;分散;动态成像 引言 据调查,居民平均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各种室内环境,比如办公室、教室、卧室等,室内的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是室内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危害,其粒径分布影响着颗粒物的所有理化特征,因此研究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颗粒物的研究大多都是通过显微镜静态成像,然后再对图片进行分析处理,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的问题就是样品的分散不充分,成像样品代表性差,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文章设计了一种新颖的颗粒物动态分散的方法,颗粒物放在分散剂(甘油+水)中,通过超声波驱动振子振动和搅拌电机的共同作用使颗粒物均匀分散。然后通过电泵和电磁阀使分散均匀的样品液循环流动,供高速摄像机成像,成功的解决了以上问题。 1 颗粒物分散系统方案设计 文章颗粒物收集是通过小流量采样器吸取室内空气,采用的采样器型号是ZR-3930B,采样流量为16.67L/min。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经过冲击式切割机分级,使之通过已恒重的微孔滤膜,使悬浮颗粒被阻留在滤膜上,被微孔滤膜吸附。 由于可吸入室内悬浮颗粒物粒径一般在10μm或以下(PM2.5), 颗粒在各种引力作用下会出现凝聚现象,因此测量单个颗粒的粒径大小比较困难。因此为了获得单个颗粒物的信息,必须对采集到的颗粒物进行分散。颗粒凝聚是颗粒本身固有的性质,也是妨碍准确测量颗粒粒径分布的主要原因。克服颗粒凝聚的有效方法是加分散剂和实施外力分散。分散剂的作用是能显著降低颗粒物的表面粘连,减弱颗粒间的引力,从而缓解甚至消除颗粒的凝聚现象。分散剂的选择非常重要,水和酒精的分散能力虽然较强,但颗粒物在水和酒精中布朗运动较强烈,导致摄像机成像有明显的拖尾效果。相比之下,甘油作为分散剂是由于其粘滞系数大使得颗粒的布朗运动不明显,并且当颗粒分散均匀后不易发生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调查报告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调查报告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室内装修已成为一种必须的生活时尚,但常常豪华装修的背后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室内污染。那么室内装修常见的污染物有哪些?对人有哪些潜在的危害?如何采取一些防控措施?以下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室内装修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胶粘剂和墙纸是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释放期长达3~15年。可经呼吸道吸收,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具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的特点。长期吸入甲醛可引发鼻咽癌、喉头癌等严重疾病。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气体。胶水、油漆、涂料和黏合剂是空气中苯的主要来源。苯及苯系物被人体吸入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使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率增高;还可导致女性月经异常,胎儿的先天性缺陷等。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法察觉的惰性气体。水泥、砖沙、大理石、瓷砖等建筑材料是氡的主要来源,地质断裂带处也会有大量的氡析出。氡及其子体随空气进入人体,或附着于气管粘膜及肺部表面,或溶入体液进入细胞组织,形成体内辐射,诱发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变。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氡是仅次于吸烟引起肺癌的第二大致癌物质。 氨是一种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等外加剂、防火板中的阻燃剂等。对眼、喉、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通过皮肤及呼吸道引起中毒,轻者引发充血、分泌物增多、肺水肿、支气管炎、皮炎,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喉痉挛,也可引起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高含量氨甚至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tvoc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在室内空气中作为异类污染物,由于它们单独的浓度低,但种类多,一般不予逐个分别表示,以tvoc表示其总量。tvoc包括

空气污染及防治教学设计

空气污染及防治教学设计

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2、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4、理解臭氧层破坏的现状、臭氧层破坏的影响及防止臭氧层破坏的措施。 c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以及臭氧层的相关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树立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 2、面对当前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使学生 能够结合社会实际,思考解决的措施,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 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三、教学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四、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手段:投影仪、幻灯片、flash动画展示。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11月14日,南京已经是连续第四个灰霾天。早上7点左右,南京气象台的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微博,“近日大气层结稳定,虽天气晴好,但大气浑浊,据探测昨天一天南京市能见度不超过8公里,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大都在75ug/m3以上,超过正常水平。”但随后不久,南京气象台意识到在微博中公布PM2.5的数据有些不妥当,随即这条微博被删除。 【板书】第三节空气气污染及其防治八、【板书】一、大气污染概念

可吸入颗粒物的去除技术

可吸入颗粒物控制技术研究热点与趋势 更新时间:2008-12-25 11:03 来源:环境污染与防治作者: 阅读:325 网友评论0条 摘要:综述了可吸入颗粒物的常规除尘技术和细颗粒凝并技术、联合脱除技术、电联合处理技术等新的控制技术。通过对可吸入颗粒物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指出常规除尘技术和这些新的控制技术的应用局限性,在综合分析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纺织品滤料纤维改形(改性)后得到高效低阻的异型纤维材料来脱除可吸入颗粒物的新思路。 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已成为大气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并日益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可吸入颗粒受到的主要作用一般是气体扩散和湍流扩散,由于它质量微小且对气流跟随性极好,故在常规除尘设备中,几乎总是跟随气流一起运动,难于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此外由于可吸入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因而其吸附性很强,容易成为空气中各种有毒物质的载体,特别是容易吸附多环芳烃、多环苯类和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等,是多种污染物(如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害有机物等)的载体和催化剂,有时能成为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1,2]。 因此,研究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细微颗粒物的分级效率,解决问题的思路有二:一是促使小颗粒变大颗粒;二是创造条件提高小颗粒的动力学捕集作用。小颗粒变大颗粒可以通过凝并也可以通过凝结作用,且在国外蒸汽凝结在冶金行业已有成功应用的案例。本文旨在对脱除可吸入颗粒物的控制技术做一定的归纳总结,以方便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 1 控制技术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1.1 常规除尘技术 目前工业上应用的除尘方法有干法和湿法两大类,传统的湿式除尘设备主要有水膜、泡沫、冲激、水浴等除尘器。湿法除尘存在物料难以回收、易造成污染转移以及高温环境下会造成能量浪费等缺点;干法除尘设备主要有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和颗粒层除尘器等。电除尘器对颗粒的比电阻要求严格;旋风除尘器处理粗粉尘颗粒效果较好,而对于微米级和亚微米级粒子其分离能力很低;多孔陶瓷高温除尘过滤器的除尘效率高,可达99 %以上,能除去粒径5μm以上的尘粒,但清灰比较困难;而移动颗粒层过滤除尘技术被认为是继陶瓷过滤器之后最具发展前途的高温除尘技术之一,但在高温下运行时,床层容易堵塞[3]。 为了弥补传统的控制技术在脱除超细颗粒物时的不足,细颗粒凝并技术、联合脱除技术、电催化氧化联合处理技术等新控制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对这些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1.2 新控制技术 1.2.1 细颗粒凝并技术 从控制角度来看,清除可吸入颗粒可以通过内场力或外场力作用来使其发生凝并或团聚,其结果是使粒子的数目减少、粒子的有效直径增大,它易于被常规的分离设备分离,从而提高整体的清除效率。超细颗粒物凝并技术主要有声波凝并、电凝并、热凝并、化学凝并、磁凝并、光凝并和湍流边界层凝并等[3-7]。 声波凝并通过外加声波的作用使细颗粒发生碰撞团聚长大,团聚后产生的细颗粒团聚物的平均粒径大,从而通过常规的除尘设备将其清除,达到控制细颗粒排放的目的。通过声波团聚的方法控制超细颗粒物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但由于声波凝并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超细颗粒物测试手段的局限性,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得声波团聚超细颗粒物技术仍然处在实验探索和理论研究阶段。同时姚刚[6]指出,由于产生几十甚至几百千赫的声波,可能消耗大量能源,且产生很大的噪音等负面效果。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调查报告简易版_1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调查报 告简易版

关于室内空气污染调查报告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室内装修已成为一种必须的生活时尚,但常常豪华装修的背后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室内污染。那么室内装修常见的污染物有哪些?对人有哪些潜在的危害?如何采取一些防控措施?以下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室内装修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胶粘剂和墙纸是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释放期长达3~15年。可经呼吸道吸收,甲醛对人体的危害具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的特点。长期吸入甲醛

可引发鼻咽癌、喉头癌等严重疾病。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气体。胶水、油漆、涂料和黏合剂是空气中苯的主要来源。苯及苯系物被人体吸入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使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率增高;还可导致女性月经异常,胎儿的先天性缺陷等。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法察觉的惰性气体。水泥、砖沙、大理石、瓷砖等建筑材料是氡的主要来源,地质断裂带处也会有大量的氡析出。氡及其子体随空气进入人体,或附着于气管粘膜及肺部表面,或溶入体液进入细胞组织,形成体内辐射,诱发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变。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氡是仅次于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 每当我们遭遇空气污染天气袭扰时,人们总是认为留在室内会更加安全,其实室内也是空气污染的重灾区,那么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呢? 第一类、建筑材料。某些水泥、砖、石灰等建筑材料的原材料中,本身就含有放射性镭。待建筑物落成后,镭的衰变物氡(222Rn)及其子体就会释放到室内空气中,进入人体呼吸道,是肺癌的病因之一。 第二类、家具、装饰用品和装潢摆设。常用的有地板革、地板砖、化纤地毯、塑料壁纸、绝热材料、脲—甲醛树脂粘合剂以及用该粘合剂粘制成的纤维板、胶合板等做成的家具等等都能释放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是甲醛。此外,有些产品还能释放出苯、甲苯、二甲苯、CS2、三氯甲烷、三氯乙烯、氯苯等不下百余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有的能损伤肝脏、肾脏、骨髓、血液、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有的甚至能致敏、致癌。 第三类、日常生活和办公用品。例如化妆品、洗涤剂、清洁剂、

消毒剂、杀虫剂、纺织品、油墨、油漆、染料、涂料等都会散发出甲醛和其他种类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表面活性剂等。这些都能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影响人体。 第四类、人呼出的气体。呼出气的主要成分是CO2。每个成年人每小时平均呼出的CO2大约为22.6升。此外,伴随呼出的还可有氨、二甲胺、二乙胺、二乙醇、甲醇、丁烷、丁烯、二丁烯、乙酸、丙酮、氮氧化物、CO、H2S、酚、苯、甲苯、CS2等。其中,大多数是体内的代谢产物,另一部分是吸入后仍以原形呼出的污染物。 第五类、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例如煤的燃烧产物以颗粒物、SO2、NO2、CO、多环芳烃为主;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产物以NO2、CO、多环芳烃、甲醛为主。 因此室内空气污染不容忽视。更多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有哪些危害,以及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