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
2010版pkpm中Satwe参数设置

SATWE设计参数的合理

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

1、抗震等级的确定: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的不同分别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确定本工程的抗震等级。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上述抗震等级是“丙”类建筑,如果是“甲”、“乙”、“丁”类建筑则需按规范要求对抗震等级进行调整。

(2)接近或等于分界高度时,应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慎重确定抗震等级。

(3)当转换层〉=3及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的抗震墙等级宜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查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已为特一级时可不调整。

(4)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也应按〈抗规〉6.1.2条或〈高规〉4.8条查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但注意对多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不提高。

(5)注意:钢结构、砌体结没有抗震等级。计算时可选“5”,不考虑抗震构造措施。

2、振型组合数的选取:在计算地震力时,振型个数的选取应是振型参与质量要达到总质量90%以上所需要振型数。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振型个数不能超过结构固有的振型总数,因一个楼层最多只有三个有效动力自由度,所以一个楼层也就最多可选3个振型。如果所选振型个数多于结构固有的振型总数,则会造成地震力计算异常。

(2)对于进行耦联计算的结构,所选振型数应大于9个,多塔结构应更多些,但要注意应是3的倍数。

(3)对于一个结构所选振型的多少,还必需满足有效质量系列化大于90%.在WDISP.OUT文件里查看。

3、主振型的判断;

(1)对于刚度均匀的结构,在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一般来说前两个或前几个振型为其主振型。

(2)对于刚度不均匀的付杂结构,上述规律不一定存在,此时应注意查看SATWE文本文件“周期、振型、地震力”WZQ.OUT.程序输出结果中,给出了输出各振型的基底剪力总值,据此信息可以判断出那个振型是X向或Y向的主振型,同时可以了解没个振型对基底剪力的贡献大小。

4、地震力、风力的作用方向:结构的参考坐标系建立以后,所求的地震力、风力总是沿着坐标系的方向作用。但设计者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设计应注意查看SATWE文本文件“周期、振型、地震力”WZQ.OUT.输出结果中给出了地震作用的最大方向是否与设计假定一致,对于大于15度时,应将此方向输入重新计算。

(2)对于有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大等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力。此处所指交角是指与设计输入时,所选择坐标系间的夹角。

(3)对于主体结构中存在有斜向放置的梁、柱时,也要分别计算各抗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力。

5、周期折减系数:高规4.3.17条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填充砖墙时,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可按下列规定取值。

(1)框架结构 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 0.9—1.0;短肢剪力墙结构 0.8—0.9.

(2)请大家注意:周期折减是强制性条文,但减多少则不是强制性条文,这就要求在折减时慎重考虑,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因为折减不仅影响结构内力,同时还影响结构的位移。

6、活荷载质量调整系数:该参数即为荷载组合系数。可按《抗规》5.1.3条取值。注意该调整系数只改变楼层质量,不改变荷载总值,即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无影响,

7、关于柱长计算系数《混规》7.3.11条规定了三种情况下柱计算长度的选取,设计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程序默认是7.3.11-2情况。

8、关于阻尼比: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阻尼比,设计者应区别对待:钢筋混凝土结构:0.05小于12层纲结构:0.03大于12层纲结构:0.035纲结构:0.05

第一节结构模型输入及参数设置

1、总信息:

1.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夹角:0

根据抗规(GB50011-2001)5.1.1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当计算地震夹角大于15度时,给出水平力与整体坐标系的夹角(逆时针为正),程序改变整体坐标系,但不增加工况数。同时,该参数不仅对地震作用起作用,对风荷载同样起作用。

通常情况下,当Satwe文本信息“周期、振型、地震力”中地震作用最大方向与设计假定大于15度(包括X、Y两个方向)时,应将此方向重新输入到该参数进行计算。

注意事项:(1)为避免填入该角度后图形旋转带来的不便,也可以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在多方向水平地震参数中输入。

(2)本参数不是规范要求的,供设计人员选用。

(3)本参数也可以考虑最大风力作用的方向,但需要用户自行设定多个角度进行计算,比较多次计算结构取最不利值。

1.2混凝土容重:26

本参数用于程序近似考虑其没有自动计算的结构面层重量。同时由于程序未自动扣除梁板重叠区域的结构荷载,因而该参数主要近似计算竖向构件的面层重量。

通常对于框架结构取26;框架-剪力墙结构取27;剪力墙结构,取28。

注意事项:如果结构分析是不想考虑混凝土构件自重荷载,可以填0。

1.3钢容重:78

一般情况下取78,当考虑饰面设计时可以适当增加。

1.4裙房层数:按实际填入

1.混凝土高规(JGJ3-2010)第3.9.6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

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

2.同时抗规(GB50011-2001)6.1.10条条文说明要求:带有大底盘的高层抗震墙(筒体)结构,

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H/8,向下延伸一层,大底盘顶板以上至少包括一

层。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部位也宜高出裙房一层。

3.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使程序根据规范自动调整抗震等级,裙房层数包括地下室层数。

1.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填入

该参数为程序决定底部加强部位及转换层上下刚度比的计算和内力调整提供信息。输入转换层号后,程序可以自动判读框支柱、框支梁及落地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和相应的内力调整。

同时当转换层号大于等于三层时,程序自动对落地剪力墙、框支柱抗震等级增加一级。自动实现0.2Q0或0.3Q0的调整。

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转换层层号包括地下室层数。指定转换层层号后,框支梁、柱及转换层的弹性楼板还应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

1.6嵌固端所在层号

嵌固端确定:

①判断地下一层侧向刚度是否大于地上一层侧向刚度2倍(一般建筑短向墙长增加有限,较

难满足);

②当满足顶板嵌固要求,可指定地下室顶板为嵌固端,此时软件按规范要求对该层柱、梁内

力放大,嵌固端以下柱配筋直接按一层柱纵向钢筋计算值的1.1倍配置;

③满足地下室顶板嵌固要求时,可不将地库建入模型,此时一层与二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小

于1.5;

④当不满足地下室顶板嵌固时,可指定地下室底板或地下一层、二层为嵌固端,此时软件对

指定嵌固端及地下室顶板均按嵌固端的要求包络设计;

建议:实际工程中均如实输入地下室层数,嵌固均选为底板(输入1),此时计算结果偏安全,同时设计时构造上仍将地下室顶板(板厚,配筋,混凝土标号)满足嵌固要求;

1.7地下室层数:按实际填入

程序据此信息决定底部加强区范围和内力调整,内力组合计算时,其控制高度扣除了地下室部分;对I、II、III、即抗震结构的底层内力调整系数乘在地下室的上一层;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扣除了地下室部分。

程序据该参数扣除地下室的风荷载,并对地下室的外围墙体进行土、水压力作用的组合,有人防荷载时考虑水平人防荷载。

本参数必须按实际填入,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1.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2.0;

该参数用于墙元细分形成一系列小壳元时,为确保设计精度而给定的壳元边长限值。该限值对精度有影响但不敏感。

对于尺寸较大的剪力墙,可取2.0,对于框支结构和其他的复杂结构、短肢剪力墙等,可取1.0~1.5。

这是剪力墙计算“精度和速度”取舍的一个选择。选择“内部节点”,那么剪力墙侧边的节点将作为内部节点而凝聚掉,但这样速度快,精度稍有降低;作为“外部节点”,那么剪力墙侧边的节点也将作为出口节点,这样墙元的变形协调性好,计算准确,但速度慢。

所以程序建议规则的结构可以选择“内部节点”,复杂的结构还是选择“外部节点”进行计算。

1.9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按照需要勾选

计算楼层位移比,结构层间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应勾选;计算结构内力与配筋计算时不应勾选。

注意事项:对于复杂结构,如不规则坡屋顶、体育馆看台、工业厂房,或者柱、墙不在同一标高,或者没有楼板,楼层开大洞等情况,如果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结构分析会严重失真。对这类结构可以查看位移的<详细输出>,或观察结构的动态变形图,考察结构的扭转效应。

(2)对于错层或带夹层的结构,总是伴有大量的越层柱,如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所有越层柱将受到楼层约束,造成计算结构失真。

1.10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

PKPM2010强制地下室楼面板(包括自定义的弹性板)为刚性楼板,即只考虑平面内刚度,不考虑平面外刚度,因此在计算地下室墙柱内力时(板柱结构)必须勾选此项;

注意:弹性板6一般用于板柱结构,对普通梁板结构会造成梁上漏载

1.11墙元侧向节点:内部

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控制参数。对于多层结构或者复杂高层建筑需提高计算精度时,选择出口节点;对于一般高层建筑,可选择内部节点。

选择出口节点,只把因墙元细分而在其内部形成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的节点均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变形协调性较好,但计算量大;选择内部节点,墙元仅保留上下两边的节点作为出口节点,墙元的其它节点作为内部节点被凝聚掉,故墙元两侧的变形不协调,精度稍差,但效率高。

1.12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

根据该参数确定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计算所遵照的规范。不同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取值不同,不同结构体系的风振系数不同,结构基本周期也不同,影响风荷计算。

结构材料信息分应按实填写。其中底框结构按砌体结构填写。

1.13结构体系:按照实际结构体系填写

规范规定不同体系的结构内力调整及配筋要求不同,程序根据该参数对应规范中相应的调整系数。当结构体系定义为短肢剪力墙时,对墙肢高度和厚度之比小于8的短肢剪力墙,程序对其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短肢剪力墙见高规7.1.2)

结构体系应在给出的多种体系中选最接近实际的一种按实填写。

1.14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加载3

程序给出4种模拟施工加载方式,通常情况下应选择模拟施工加载3。

一次性加载:整体刚度一次加载,适用于多层结构、有上传荷载的情况;

模拟施工加载1:整体刚度分次加载,可提高计算效率,但与实际不相符;

模拟施工加载2:整体刚度分次加载,但分析时将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10倍,是一种近似方法,改善模拟施工加载1的不合理处,是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比较合理;

模拟施工加载3:分层刚度分次加载,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操作要点:

●不计算恒活荷载:仅用于研究分析。

●一次性加载:主要用于多层结构、钢结构和有上传荷载(例如吊柱)的结构。

●模拟施工加载1:适用于多高层结构。

●模拟施工加载2:仅可用于框筒结构向基础软件传递荷载(不要传递刚度)

●模拟施工加载3:适用于多高层无吊车结构,更复合工程实际情况,推荐使用。

1.15风荷载计算信息:计算风荷载

除完全的地下结构,均应计算风荷载;若建筑立面复杂,风荷载计算应选计算水平荷载及特殊风荷载。

1.16地震作用计算信息: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一般应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规范规定:

●《抗震规范》3.1.2条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本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

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抗震规范》5.1.6条规定,“6度时的建筑(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

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6度时不规则建筑及建造于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抗震规范》5.1.1条规定,“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

震作用。”

●《高规》4.3.2条规定,“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

作用;”“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高规》10.2.6条规定,“8度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尚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高规》10.5.2条规定,“8度抗震设计时,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应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程序实现:这是地震作用控制采纳数,程序设有三个选项,其含义如下:

●不计算地震作用:即不计算地震作用。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作用

●计算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计算X、Y和Z三个方向的地震作用。

注意事项:8(9)度地区大跨度结构一般指看度不小于24m(18m),长悬臂构件指悬臂板不小于2(1.5)m,悬臂梁不小于6(4.5)m。

1.17结构所在地区:全国。

目前山东省没有地方规定,按国家规范执行。广东、上海等地区的工程按要求选择。

1.18“规定水平力”的确定方式

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

2、风荷载信息:

如果“总信息”页中选择了“不计算风荷载”,可以不设置本页参数

2.1地面粗糙度类别: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荷载规范(GB5009-2001)、高规(JGJ3-2002)3.2.3条规定:A类: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按实际选择,应注意靠近海边的建筑。

2.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按荷载规范

荷载规范(GB50009-2012)8.1.2条规定:一般按照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低于0.3KN/m2。

对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及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基本风压应适当提高。

对于门式刚架,规程(CECS102:2002)规定基本风压按荷载规范的规定值乘以1.05。

高规(JGJ3-2002)3.2.2条条文说明,房屋高度大于60m时,按照100年一遇风压值采用;

风荷载作用面的宽度,程序按计算简图的外边线的投影距离计算,因此当结构顶层带多个小塔楼而没有设

置多塔楼时,会造成风载过大,或漏掉塔楼的风荷载。因此一定要进行多塔楼定义,否则风荷载会出现错误。

另外,顶层女儿墙高度大于1米时应修正顶层风载,在程序给出的风荷上加上女儿墙风荷。

这里风荷载的计算是一种简化输入,假定迎风面、背风面受荷面积相同,每层风荷载作用于各刚性块的形心上,楼层所有节点平均分配风荷载,忽略了侧向风影响,也不能计算屋顶的风吸力和风压力。所以,对于平面、立面不规则的结构(如空旷结构、大悬挑结构、体育场馆、较大面积的错层结构、需要计算屋面风荷载的结构等),应考虑特殊风荷载的输入,目的是更真实的反应结构受力的情况。

注意事项:当没有100年一遇的风压资料时,可近似将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乘以1.1增大系数。

2.3结构基本周期:分两次计算 ???

目的是计算风荷载的风振系数。荷载规范(GB5009-2001)7.4.1条: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周期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顺风向的风振的影响。

高规(JGJ3-2002)3.2.6条给出近似值:

规则框架T=(0.08-0.10)N;

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

剪力墙、筒中筒结构T=(0.05-0.06)N。

N为房屋层数。另外荷载规范7.4.1条,附录E也给出近似计算方法,程序中给出的基本周期是采用近似方法计算得到的。

首先按默认值试算,然后将试算的结构基本周期结果填入,作为本结构的基本周期,并与近似计算值相比较。

2.4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5%

2.5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建议高层建筑填写1.1(根据《高规》4.2.2条规定,对于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2.6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 ???

根据《高规》3.7.6条,在高层混凝土建筑大于150m时按10年一遇(无锡:0.30);

2.7考虑风振影响:

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自震周期T1大于0.25s的高耸结构以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须勾选此项(《荷载规范》8.4.1);

2.8体型分段数:1

一般情况下分段数为1。高层立面复杂时,可考虑体型系数分段。程序自动扣除地下室高度,不必将地下室单独分段。

2.8体型分段最高层号:结构最高层号

当体型分段数为1时,即结构最高层号。其它情况按分段的最高层号填入。

2.9体型系数:按荷载规范7.3节和高规

3.2.5条

高规(JGJ3-2002)4.2.3条:1)圆形和椭圆形平面,Us=0.8;

2)正多边形及三角形平面,Us=0.8+1.2/(n的平方根),其中n为正多边形边数;

3)矩形、鼓形、十字形平面Us=1.3;

4)下列建筑的风荷载体形系数Us=1.4;

i:V形、Y形、弧形、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

ii:L形和槽形平面;

iii:高宽比H/Bmax大于4、长宽比L/Bmax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

5)须更细致进行风荷载计算的场合,按附录A采用。

荷载规范(GB5009-2001)7.3.2条和高规(JGJ3-2002)3.2.7条:多栋高层建筑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当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小于3.5倍的迎风面宽度且两建筑物中心线的连线与风向成45度角时,群楼效应明显,其增大系数一般为1.25-1.5,最大到1.8。

目前多栋高层建筑间距较近时,如多塔结构,可取群楼效应增大系数1.25执行。

2.10设缝多塔被风面体型系数:0.5

应用于设缝多塔结构。由于遮挡造成的风荷载折减值通过该系数来指定。当缝很小时,可取0.5。

3、地震信息:

3.1规则性信息:不规则

抗规(GB50011-2001)3.4.2条规定了不规则的类型:

平面不规则的类型:扭转不规则(位移比超标)、凹凸不规则(结构平面凹进大于30%)、楼板局部不连续(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

竖向不规则的类型:侧向刚度不规则(刚度比超标、立面收进超过25%)、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带转换层结构)、楼层承载力突变(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目前该参数对结构计算不起作用。

3.2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按实填写

由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场地特征周期,由设防烈度、特征周期、结构自振周期及阻尼比确定结构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从而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应注意场地类别自地质勘查报告中查得后应按照抗规(GB50011-2001)4.1.6条复核。

3.3框架抗震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钢框架抗震等级:按规范要求填写

按照抗规(GB50011-2001)6.1.2条或高规(JGJ3-2002)4.8的规定采用。抗震等级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

1)框架-剪力墙结构,当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确定;

2)裙房与主楼相连,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外,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为带转换层高层结构时,裙房的抗震等级按主楼的高度,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查表)。

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可根据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4)无上部结构的地下室或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5)乙类建筑时,应按照提高一度的设防烈度查表确定抗震等级。

6)高规(JGJ3-2002)10.6.2条及其条文说明:抗震设计时,转换层不宜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否则,应采取增大构件内力,提高抗震等级等有效的抗震措施。

对于复杂高层建筑,因可能带来结构不同部位的抗震等级不同。如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底部加强部位和非底层加强部位以及地下二层以下抗震等级不一致,程序给出两种指定方式。

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程序以手工修改的抗震等级为最优级别进行计算。

第一种方式:在该两项填入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等级,然后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人工调整非加强部位(包括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的抗震等级。此时应注意,填入的抗震等级为按照高规(JGJ3-2002)表4.8.2、4.8.3查出的抗震等级,对于转换层在3层及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抗震等级的提高有程序自动完成,不必再人工干预底部加强部位的柱、墙抗震等级。

第二种方式:在该两项填入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和框架的抗震等级,然后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人工调整加强部位和地下二层及以下楼层的抗震等级,这时注意底部加强部位人工调整的框支梁、柱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为提高以后的最终等级。

另外,对于转换层在3层及以上时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无论程序自动调整还是人工调整,抗震等级提高均指落地剪力墙,非落地剪力墙不必提高,参见高规(JGJ3-2002)10.2.5条条文说明。

短肢剪力墙结构输入剪力墙抗震等级时,应按照剪力墙结构查表给出,程序自动提高一级计算。

3.4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该项主要针对抗震措施的抗震等级与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不一致时设定。抗震措施即注意

事项的第一条,由抗震设防标准确定;抗震构造措施需根据特殊情况(《抗规》3.3.2、3.3.3)进行调整,否则应选择不改变;

3.5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不选

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围,目前规范没有规定。程序处理的原则为:地震影响系数按中震(大震)采用;地震分项系数为1.0;取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材料强度取标准值;等等。

不同于中震(大震)弹性设计,这时应采用中震(大震)的地震影响系数,将抗震等级改为四级(不进行相关调整)。

程序实现:该参数用于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选择该项可以对结构进行中震或大震不屈服设计,程序执行以下操作:

(1)取消地震组合内力调整(不做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

(2)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取1.0(组合值系数不变)。

γ取1.0。

(3)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RE

(4)钢筋和混凝土材料强度取标准值。

操作要点:进行中震或大震不屈服设计时选择此项,还应按抗震等级修改(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σ中震取2.8倍小震值,大震取4.5~6倍的小震值。

一般

max

注意事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还有中震(或大震)弹性设计,此时不选择<中震(或大震)的不屈服做结构设计>,但地震最大影响系数取为中震(或大震)值,构件抗震等级取“不考虑“(取消地震组合内力调整,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

3.6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及相应角度:按需要填写

这里填入的参数主要是针对非正交的平面不规则结构中,除了两个正交方向外,还要补充计算的方向角数。注意该参数仅对地震作用计算有关,与风荷载计算无关。

根据抗震规范(GB50011-2001)5.1.1条规定,当计算地震夹角大于15度时,应计算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抗侧力构件方向一般就是结构的较大侧向刚度方向,也就是地震力作用不利方向,

所以在此应输入沿平面布置中局部柱网的主轴方向。同时,输入时应选择对称的多方向地震,如45度和-45度(逆时针方向为正),因为风荷载计算没有考虑多方向不对称的输入易造成对称结构的配筋不对称。

相应角度:就是除0、90这两个角度外需要计算的其他角度,个数要与“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同,且不得大于90和小于0。这样程序计算的就是填入的角度再加上0度和90度这些方向的地震力。

操作要点:当建筑结构中有斜角抗侧力构件,且其与主轴方向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输入斜交构件的数量和角度。

注意事项:(1)程序内定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取值范围是0~5。初始值为0。

(2)程序计算的斜交地震方向是成组出现的,例如,在<附加地震数>中输入“2”,在<相应角度>中输入“30,60”,则程序自动增加30°和120°、60°和150°两组工况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3)可以在此输入最大地震作用方向,避免模型旋转带来的不便。

(4)考虑多方向地震作用并没有改变风力的方向。

3.7考虑偶然偏心:勾选

抗规(GB50011-2001)5.2.3条对平面规则的结构采用增大边榀结构地震内力的方式考虑该扭转影响,这对高层建筑不尽合理。根据高规(JGJ3-2002)3.3.3条,由于施工、使用、地震地面运动的扭转分量等因素所引起的偶然偏心的不利影响,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是,应考虑偶然偏心(5%Li)的影响。

同时,高规(JGJ3-2002)3.3.3条条文说明规定当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可不考虑质量的偶然偏心影响。当设计者同时指定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时,程序仅对无偏心的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双向地震作用,无论左偏心还是右偏心均不做双向地震作用计算。

因此,无论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均应勾选本参数。

3.8双向地震作用:勾选

抗规(GB50011-2001)5.1.1条和高规(JGJ3-2002)3.3.2条规定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位移比超过1.2时,必须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程序计算双向地震的扭转效应方法见PKPM08用户手册,X、Y方向的地震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比高规(JGJ3-2002)5.2.3条的要求严格。

程序隐含“考虑双向地震作用”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自动按二者最不利计算,因此,所有结构计算均应选上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操作要点:当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时,应选择该项。初始值为不选择

注意事项:(1)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是不规则结构的一种,指同一平面内质量、刚度布置不对称,或虽在本层内对称,但沿高度分布不对称的结构。

(2)从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意味着对X和Y方向地震作用予以放大,构件配筋也会相应增大。

(3)允许同时考虑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程序按规范要求分别计算,不进形叠加,取不利结果。

3.9计算振型个数:15

抗震规范(GB50011-2001)5.2.2条条文说明规定振型个数一般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数,同时高规(JGJ3-2002)3.3.10条规定不考虑扭转藕联振动的结构,规则结构取3,当建筑较高、结构沿竖向刚度不均匀是可取5-6;高规(JGJ3-2002)3.3.11条规定考虑扭转转藕联振动的结构,一般情况可取9-15,多塔结构每个塔楼的振型数不小于9个。

目前Satwe软件对所有结构均考虑扭转转藕联振动计算。因此振型数按以下原则选取,并同时满足地震作用有效质量系数要大于等于0.9且不小于3个,振型数应为3的倍数。

当结构按侧刚计算时,单塔楼考虑耦联时应大于等于9;复杂结构应大于等于15;多塔结构的振型个数应大于等于9倍的塔楼数。(注意各振型的贡献由于扭转分量的影响而不服从随频率增加面递减的规律)。

当结构按总刚计算时,采用的振型数不宜小于按铡刚计算的2倍,存在长梁或跨层柱时应注意低阶振型可能是局部振型,其阶数低,但对地震作用的贡献却较小。

注意事项:(1)通常振型数取值应不小于3,且为3的倍数。

(2)必须保证有效质量系数大于0.9,否则计算振型数量不够,说明后续振型产生的地震效应被忽略了,地震作用偏小,结构设计不安全。

(3)振型数也不能取的太多,不能多于结构有质量贡献的自由度总数(每个刚性板取3个,每个弹性节点取2个)。例如全部为刚性楼板的结构,振型数不能超过楼层数的3倍,否则可能出现异常。

(4)当结构楼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如高层、错层、越层、多塔、楼板开大洞、顶部有小塔楼、有转换层、有弹性板等复杂结构,振型数应相对多取

3.10活载折减系数:0.5

按照抗规(GB50011-2001)5.1.3条和高规(JGJ3-2002)3.3.6条执行。

1.楼面活荷载按照实际情况计算时取1.0;按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时。藏书库、档案库、库房取0.8;

硬钩吊车悬吊物重力取0.3,软钩吊车悬吊物重力取0;其它情况取0.5。

3.11周期折减系数:0.9

周期折减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考虑非承重填充墙刚度对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因为周期小的结构,其刚度较大,相应吸收的地震力也较大。若不做周期折减,则结构偏于不安全。

高规(JGJ3-2002)3.3.17 条规定,当非承重墙体为实心砖墙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结构0.6-0.7;框架-剪力墙结构0.7-0.8;剪力墙结构0.9-1.0。

实际取值时可根据填充墙的数量和刚度大小取上限或下限。当非承重墙体为空心砖或砌块时,可按下列规定取值:框架 0.6~0.7;框剪 0.7~0.8 ;框筒 0.8~0.9;剪力墙 0.8~1.0;

应注意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周期折减可按照框架-剪力墙取值。

当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T1≤Tg时,不需进行周期折减,因为此时地震影响系数由程序自动取结构自振周期与特征周期的较大值进行计算。

注意事项:

(1)以上折减系数是按实心粘土砖做填充墙确定的,如采用轻质填充材料,折减系数应按实际情况不折减或少折减。

(2)周期折减不改变结构的自振特性,只改变地震影响系数。

3.12结构阻尼比:5%

抗规(GB50011-2001)5.1.5条规定,除有专门规定的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取0.05;抗规(GB50011-2001)8.2.2条、高层民用钢结构规程(JGJ99-98)4.3.3条规定,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35,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2,罕遇地震分析,阻尼比采用0.05。

操作要点:根据规范规定和工程实际情况输入结构的阻尼比,通常钢筋混凝土结构可取初始值0.05,钢结构可取0.02,混合结构取0.03。

3.13特征周期:

按照规范执行。

抗规(GB50011-2001)5.1.4条给出了场地特征周期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场地特征周期根据设计地震分组确定;水平地震影响系数由设防烈度确定。

3.14 用于12层以下规则混凝土框架结构薄弱层验算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即原版PKPM的“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根据抗规5.4.1-1确定,程序默认值即可,该项仅用于12层以下规则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薄弱层验算(程序自动设定);

4、活载信息:

若横荷载与活荷载不分开计算,该页信息无效。

4.1柱墙设计时活载:按照需要勾选或不选

按照荷载规范(GB5009-2001)4.1.2条规定,设计楼面梁、墙柱、基础时,楼面活荷载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其中楼面梁的活荷载折减是在PM楼面荷载导算过程中完成,而竖向荷载折减在Setwe荷载信息中规定。

规定楼面梁活荷载折减时,程序的处理方式为:对房间荷载导算到梁上时才折减,导算到墙上时不折减;程序只对标准层(即楼面)的梁折减,对屋面梁不折减;当次梁按照主梁输入时,结构主梁可能被分成几段引起导荷面积减少,程序无法判断而少折减部分活荷载;程序无法判断大底盘主楼以外的屋面梁而统一按照楼面梁进行折减;程序无法判断汽车通道及汽车库的楼板为单向板或双向板,统一按一个折减系数进行折减;Setwe计算时,直接按照折减后的楼面梁荷载向下传递,如此时规定竖向构件和基础的活荷载折减,将导致活荷载被折减了两次,与规范规定不符。因此如果需要,楼面梁的和竖向构件的内力和配筋应按照折减和不折减分别计算两次。

规定竖向(柱、墙)构件及基础的活荷载折减时,程序自动判断柱、墙上方楼层数进行折减,在JCCAD 中点取自动按楼层折减活荷载,也可实现柱、墙下的活荷载根据其上连楼层数折减;按照荷载规范(GB5009-2001)4.1.2条第2款规定的折减系数,根据建筑功能和结构特点修改折减系数。

通常情况下,民用建筑可以折算,工业厂房不折算。建议楼面梁在PM导算时不考虑楼面梁荷载折减,Satwe计算时考虑墙、柱及基础活荷载的折算,当应注意根据不同建筑功能修改活荷载折减系数。

规范规定:《荷载规范》4.1.2条规定,“设计墙、柱和基础时的折减系数,应按表4.1.2规定采用”。

程序实现:作用在楼面的活荷载,不可能以标准值同时布满在所有的楼层尚,根据规范规定,在柱、墙、基础设计时,可对活荷载进行折减。程序初始值采用规范表4.1.2规定的楼层活荷载折减系数。

结构计算完成后,在计算书WDCNL.OUT中输出组合内力,这是按《基础规范》要求给出的各竖向构件的各种控制组合,活荷载作为一种工况,在荷载组合计算时可以进行折减。

操作要点:设计人员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柱、墙或基础的活荷载是否要折减,折减系数应根据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确定,采用程序初始折减值或进行适当修改。

注意事项:(1)该折减系数是有限元分析之后进行内力组合时考虑的,因此不会影响结构其它构件的设计。但PMCAD建模时,设置了按从属面积对楼面梁的活荷载折减系数;此处为按楼层对柱墙的活荷载折减系数,应注意区分两者的不同,通常可以选择在一处对活荷载折减。如对活荷载折减两次会折减过多,可能导致结构不安全。

(2)注意此处输入的是构件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不是构件所在楼层数。

(3)对于带群房的高层建筑,群房不宜按竹楼的层数取用活荷载折减系数。同理,顶部带小塔楼的结构、错层结构、多塔结构等,都存在同一楼层柱墙活荷载折减系数不同的情况,应按实际情况灵活处理。(4)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折减系数仅用于SATWE内力输出,并没有传给JCCAD基础程序,因此按楼层的活荷载折减系数还要在JCCAD中另行输入。

(5)称许折减柱墙活荷载时,对斜撑不进形折减。

1.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根据《高规》2010版5.6.1条,对于使用年限为100

年时取 1.1(注:新高规对恒+活+风的荷载组合上考虑了持久设计与短暂设计的区别,新增了

活荷载调整系数);

2. 非荷载规范表4.1..1中类型及结构层数与建筑层数有较大差别时注意修改折减系数;

5、调整信息:

5.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0.85

高规(JGJ3-2002)5.2.3条规定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其调幅系数为:现浇框架梁取0.8-0.9;装配整体式框架梁取0.7-0.8;

程序实现: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设计允许考虑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引起的内力重分布,适当减小支座处梁的负弯矩,相应增大跨中梁的正弯矩,使梁上下配筋比较均匀,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

操作要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输入调幅系数。调幅系数取值范围0.8~1.0。初始值为0.85。

注意事项:(1)此项调整只针对竖向荷载,对地震力和风荷载不起作用。

(2)通常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可取调幅系数0.7~0.8,现浇框架可取0.8~0.9。

(3)梁截面设计时,为保证框架梁跨中截面底部钢筋不至于过少,其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的一半。

(4)程序内定钢梁为不调幅梁,如需要对钢梁调幅,可以再特殊构件设置时定义。

(5)通常实际工程中悬挑梁的梁端负弯矩不调幅。

对于现浇楼板,一般取0.8。另外,程序隐含钢梁为不调幅梁,若需调幅,应在特殊构件定义中人工交互修改。

5.2梁活载内力放大系数:1.0

在活荷载信息中考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时可填写1.0,如若未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建议取值1.1~1.2;

程序实现:版软件该参数为<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程序通过此参数调整梁弯矩设计值,以作为安全储备。但由于梁弯矩放大系数是最后乘在组合后的弯矩设计值上,不仅放大活荷载,也将恒荷载、地震及风作用放大,显然不够合理,此外,活荷载不利布置不仅对弯矩有影响,对剪力也有影响,仅放大弯矩是不完善的。

新版软件该参数改为<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该系数只对梁在满布活荷载下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进行放大。程序初始值为1。

操作要点:一般工程建议该系数取值1.1~1.2,如已输入梁活荷载不利布置楼层数,则应填1,初始值为1.0.

5.3梁扭矩折减系数:0.4

高规(JGJ3-2002)5.2.4条规定对于现浇楼板结构,应考虑楼板对梁抗扭的约束作用。程序通过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达到减少梁的扭转变形和扭矩计算值,折减系数为0.4-1.0,一般取0.4。对不与刚性楼板相连或圆弧梁,此系数不起作用。

规范规定:《高规》5.2.4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楼面梁受扭计算中应考虑楼盖对梁的约束作用。当计算中未考虑楼盖对梁扭转的约束作用时,梁的扭转变形和扭矩计算值往往过大,因此应对现浇楼板的梁扭矩折减。”

操作要点:对于现浇楼板结构,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折减系数取值范围0.4~1.0,初始值为0.4。

注意事项:(1)若不是现浇楼板,或楼板开洞,或设定了弹性楼板,或有弧梁等情况,梁扭矩应不折减或少折减。

(2)程序没有自动搜索判断梁周围楼盖情况的功能,梁扭矩是否折减及折减系数的大小需要设计人员自行确定。

(3)若同一建筑中有的梁扭矩需要折减,有的梁不需要折减,可以分别设定梁的扭矩折减系数计算两次,分别取相应计算结果。

5.4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1

由于Satwe程序计算框支梁和梁上的剪力墙分别采用梁元和墙元两种不同的计算模型,造成剪力墙下边缘与转换大梁的中性轴变形协调,而与转换大梁的上边缘变形不协调,或者说,计算模型的刚度偏柔了。

为了真实反映转换梁刚度,使用该放大系数。一般取1,当为了使设计保持一定的富裕度,也可小考虑或不考虑该系数。

5.5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该项针对9度抗震设防烈度的各类框架和一级抗震的框架结构,其余情况可忽略该项,取默认值;

5.6拖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该项主要考虑板对梁刚度的贡献,选取此项即梁刚度按《混规》5.2.4自动计算不同板厚对梁刚度的贡献;如若按老版PKPM采用自定义中梁放大系数,可不勾选此项,即可出现老版本PKPM的梁刚度放大系数界面,近似考虑时Bk可根据粱翼缘情况取1.3~2.0)

5.7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1.25

5.8 框支柱调整系数上限:

程序默认5,可参看高规10.2.17

5.9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勾选

高规(JGJ3-2002)10.2.7条规定,框支柱按0.3Q0调整后,应相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不包括转换梁)的剪力和弯矩,框支柱轴力可不调整。

该参数目前不起作用。

5.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高规表3.3.9、表3.9.4):

程序默认勾选

5.11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6

抗规(GB50011-2001)6.2.13条规定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当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不宜折减;高规(JGJ3-2002)5.2.1条条文说明指出,设防烈度低(6、7度)时可少折减(0.7),抗震烈度高时可多折减(0.5),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以保证连梁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程序通过该参数考虑连梁进入塑性状态后的连梁刚度。一般工程取0.7(并不小于0.55),位移由风载控制时取≥0.8。

该系数仅对地震作用下的连梁刚度进行折减,风荷载作用时不折减,与老版本PKPM不同,《高规》2010中5.2.1规定不宜小于0.5;

5.12 梁刚度放大系数按2010规范取值:勾选

5.13按抗震规范5.2.5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

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高规3.3.13。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

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

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按抗规(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建议初步计算时不勾选此项方便判断各项指标,如若勾选软件会自动按《抗规》5.2.5条文说明将不满足剪重比的楼层及以上所有楼层地震剪力进行放大;该项与同界面中的地震作用调整功能类似,但地震作用调整只能将全楼地震作用放大;(注意:两项均选时是否重复放大,尚不明确)

5.14在内力与位移计算时,中梁刚度放大系数:2

高规(JGJ3-2002)5.2.2条: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可考虑翼缘作用对梁的刚度予以放大。

一般情况下,装配式楼板取1.0;装配整体式楼板取1.3;现浇楼板取2.0。程序自动处理边梁、独立梁及与弹性楼板相连梁的刚度不放大。另外,该系数对连梁不起作用。

抗规(GB50011-2001)5.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执行。应注意的是6度区没有剪重比控制指标要求,宜按λ=0.008控制。该内容可在计算结果文本信息中查看。

操作要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选择程序自动调整。初始值为选择。

注意事项:合理的结构设计应该自然满足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要求,如果不满足规范要求,建议:(1)先不选择该项考察剪重比,如离规范要求相差较大,应首先优化设计方案,调整结构布置、增加结

构刚度,绝不能仅靠调整剪重比完成设计。

(2)当设计方案合理,剪重比基本满足规范要求或相差不大时,在选择该项由程序自动调整地震力,以便完全满足规范对剪重比的要求。(3)对于6度区,由于《抗震规范》没有规定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通常可以不控制。SATWE软件参照《抗震规范》表5.2.5中7、8、9度区数值的变化规律,给出6度区的取值为0.008,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该项。

(4)程序计算书WZQ.OUT输出的是未经调整的原始值,而WWNL*.OUT输出的是调整后的值。

5.15指定的薄弱层(加强层)个数及其层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程序只是根据层间侧向刚度的比值来确定薄弱层,没有根据受剪承载力的比值确定薄弱层。通常情况下,如框支结构、刚度、承载力削弱层应人工定义为薄弱层层。

程序实现:程序要求设计人员输入薄弱层个数及薄弱层层号,程序自动对薄弱层构件的地震力乘以1.25的增大系数。

操作要点:根据规范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输入薄弱层个数和楼层号,当有多个薄弱层时,层号间用逗号或空格格开。薄弱层个数初始值为0。

注意事项:对规范提出的三种薄弱层情况,程序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1)对刚度比突变形成的薄弱层,程序自动计算刚度比,自动判断薄弱层,自动调整薄弱层的地震力。(2)对承载力突变形成的薄弱层,程序自动计算承载力,需要人工判定薄弱层,人工指定薄弱层;(3)对有转换构件形成的薄弱层,程序不能自动搜索转换构件,需要人工指定薄弱层。

(4)对十二层以下框架结构的简化薄弱层验算,程序可以自动进行,验算结果在计算书中输出。

5.16地震作用调整

5.1

6.1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一般情况下可以不用考虑"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特殊情况如采用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计算出的楼层剪力大于振型分解法计算出的楼层剪力时,可填入此参数.

5.1

6.2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

起算层号按突出屋面部分最低层号填写,若无顶塔楼或不调整顶塔楼的内力,可将起算层号填为0(注:该系数仅放大顶塔楼的内力,并不改变位移)。计算振型为9-15及以上时,内力放大系数宜取1.0(不调整);计算振型为3时,可取1.5。

抗规(GB50011-2001)5.2.4条: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剪力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采用振型分解法时,可将突出屋面部分作为一个质点。

如果振型数取得足够多(按前述振型数),可不考虑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否则,应考虑鞭梢效应。

根据Satwe用户手册,计算振型数与放大系数的关系为:振型数小于12大于9时,取放大系数小于3.0;振型数小于15大于12时,取放大系数小于1.5。

5.17 0.2Q0调整的起始层号和终止层号:按实填入

仅用于框-剪结构和钢框架-支撑(剪力墙)结构体系,

可将起始层号填入负值(-m),表示取消程序内部对调整系数上限2.0限制。

0.2Q0调整也可以人工干预,实现分段、分塔0.2Q0的调整。具体方法为在前处理程序中选取“用户指定0.2Q0调整系数”(SatInput.02Q),按约定格式输入要修改的各层具体调整系数。

对框支剪力墙结构,当在特殊构件定义中指定框支柱后,程序自动按照高规(JGJ3-2002)10.2.7条实现0.2Q0或者0.3Q0的调整。

对于柱少剪力墙多的框架剪力墙结构,0.2Qo调整一般只用于主体结构,一旦结构内收则不往上调整。

0.2Qo调整的放大系数只针对框架梁柱的弯矩和剪力,不调整轴力。

6、设计信息:

6.1结构重要性系数: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2.1、3.2.3条,高规(JGJ3-2002)4.7.1条: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实际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使用年限为50

年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及以下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在抗震设计中,不考虑结构构件的重要性系数。

注意事项:该系数主要是针对非抗震地区设置的。程序在组合配筋时,对非地震参与的组合乘以该放大系数。

6.2梁、柱保护层厚度:25,30

钢筋保护层厚度主要反映构件的耐久性指标,具体应用一般按照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9.2.1条执行,对处于腐蚀环境中的混凝土构件,可参考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的规定。

操作要点:梁保护层厚度初始值为25mm,柱保护层厚度为30mm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修改。

注意事项:(1)程序的保护层厚度是指构件外表面到钢筋中心的距离,与规范要求的边到边距离不同,设计人员应引起注意,如净保护层厚度为Cover,则一排钢筋的合理作用点到截面外缘的距离为Cover+12.5。因此,梁单排布筋实际保护层厚度为Cover+12.5mm;梁双排布筋实际保护层厚度为Cover+12.5+25mm

(2)当梁柱实配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复核保护层厚度不小于钢筋直径。

(3)设置钢筋保护层厚度时还应考虑构件工作环境,如在地下室、露天或其他恶劣环境中的构件应按规范要求加大保护层厚度。

6.3考虑P-Δ效应:

高规(JGJ3-2002)5.4节给出由结构刚重比确定是否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原则;高层民用钢结构(JGJ99-98)5.2.11条给出对于无支撑结构和层间位移角大于1/1000的有支撑结构,应考虑P-Δ效应。

具体应用中由程序计算(Wmass.out)确定是否勾选。

6.4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不选

高规(JGJ3-2002)5.3.4条:在内力和位移计算中,可以考虑框架或壁式框架梁柱节点区的刚域。

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刚域的有利作用,作为安全储备。但异形柱框架结构应加以考虑;对于转换层及以下的部位,当框支柱尺寸巨大时,可考虑刚域影响。

刚域与刚性梁不同,刚性梁具有独立的位移,但本身不变形。程序对刚域的假定包括:不计自重;外荷载按梁两端节点间距计算,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长度计算。

程序实现:正常情况下,梁的长度为柱间形心的距离。当柱的截面面积较大时,可将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考虑,此时程序对赖宁嘎进行如下的力学模型简化:

(1)梁的自重按扣除刚域后的梁长计算;

(2)梁上的外荷载仍按梁两端节点计算;

(3)截面设计按扣除刚域后的梁长计算。

●作为刚域:程序将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计算,梁刚度大,自重小,梁端负弯矩小。

●不作为刚域:程序将梁柱重叠部分作为梁的一部分计算,梁刚度小,自重大,梁端负弯矩

大。

●操作要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定梁柱重叠部分是否作为刚域,初始值不作为刚域。

●注意事项:大截面柱和异形柱应考虑选择此项

6.5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根据情况选择

高规(JGJ3-2002)1.02条给出混凝土高层建筑的适用范围为10层及以上或高度28m以上的民用建筑结构;高层民用钢结构规程(JGJ99-98)1.0.2条没有给出使用高度的下限,多层钢结构也可按照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

符合高层条件的建筑应勾选,多层建筑不勾选。是否选择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计算的区别在于,荷载组合和构件计算适用的规范不同。

6.6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有侧移

钢结构规范(GB50017-2003)5.3.3条给出钢柱的计算长度按照钢结构规范附录D执行,主要考虑的因素为支撑的侧移刚度。

一般选择有侧移,也可考虑以下原则: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小于1/1000(强支撑)时,按无侧移;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1000且小于1/300(弱支撑)时,取1.0;楼层最大杆间位移大于1/300(弱支撑、

无支撑)时,按有侧移计算。

程序实现:

●不选择此项,SATWE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2条,按表7.3.11-2取用混凝土柱计算长度,对相

交楼盖底层柱计算长度取1.0H,上层柱取1.25H。

●选择此项,SATWE自动判断水平弯矩占总弯矩的比值,如大于75%,混凝土柱计算长度执行《混凝

土规范》7.3.11-3条的计算公式(7.3.11-1/-2)否则,同上一条。

操作要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选择此项,初始值为不选。

注意事项:(1)鉴于程序增加了自动判断功能,建议尽可能选择该项;

(2)为避免计算错误,程序内定混凝土柱长度系数上限为2.5,钢柱为6.0;

(3)程序可以正确考虑越层柱的计算长度(地下室除外);

(4)工业厂房排架柱的计算长度,需要设计人员按《混凝土规范》7.3.11-1条的规定设定。

(5)柱计算长度系数修改后应立即退出,不要再执行参数定义和数据检查,否则柱长度系数又恢复为初始值。

6.7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

7.2.16-4条:勾选

6.8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用户选择该项参数,原来只对地震作用组合进行该项控制,10版对所有组合下的框架梁支座进行相对受压区高度验算,一级抗震 x小于等于0.25h0,其他都是x小于等于0.35h0,不满足时会按此限值重新计算受拉及受压钢筋。

针对高规6.3.3条,梁端支座抗震设计时,如果受压钢筋配筋率不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时,梁端最大配筋率可以放宽到2.75%(原来为2.5%),当选择该项时,同时执行这一条,否则还是按最大配筋率2.5%来控制。

6.9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照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一般不选,少墙框架等应选择此项;

6.10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核

单偏压计算只考虑平面内的弯矩和轴力,在同一组设计内力中,当两个方向的弯矩都很大时,可能配筋不足。

双偏压计算同时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弯矩和相应的轴力,但结果不唯一。

程序按照双偏压计算时,按照第一组组合内力进行计算,初步给定角筋和腹筋,从第二组组合内力起,验算初步配筋,并按照先角筋后腹筋或按弯矩比例增大的方式给出配筋结果。程序计算没有考虑配筋优化,故配筋可能偏大。

具体应用宜按单偏压计算,并对计算结果按双偏压校核。对于异形柱框架结构中的异形柱和特殊构件定义的角柱,程序自动按照双偏压计算。

操作要点:初始值为单偏压计算,推荐采用以下方式:

(1)单偏压计算,双偏压验算(推荐);

(2)双偏压计算,调整个别配筋偏大的柱;

(3)考虑双向地震时,采用单偏压计算。

注意事项:(1)对异形柱结构程序自动采用双偏压计算。

(2)对单偏压和双偏压计算结果应进行认真复核,因为两种计算方式都有可能出现不合理的计算结果,如发现错误应予以调整。

7、配筋信息:

7.1梁柱及边缘构件箍筋强度

箍筋的选择依据同上。

混凝土构件的箍筋的主要作用有:

1)抗剪,提供混凝土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其衡量指标为构件的面积配箍率;

2)约束混凝土,提供混凝土竖向构件的横向约束,其控制指标为配箍特征值确定的构件体积配箍率。

3)约束钢筋,提供纵向钢筋的侧向支撑,防止钢筋压屈。

通常情况下根据梁柱受剪承载力和配箍特征值的大小以及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选择钢筋品种。对于框支梁柱及约束边缘构件宜采用HRB400钢筋,对于一般框架梁柱和构造边缘构件选择HPB235钢筋。操作要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构件构件箍筋及分布钢筋强度。初始值梁、柱、墙箍筋,边缘构件箍筋强度都为210 N/mm2。

注意事项:此处设置的钢筋强度应与PMCAD建模时设置的相同。

7.2梁柱及边缘构件主筋强度

Satwe进行构件计算时,按照本参数取得主筋的强度,不同于PM模型输入时的钢筋型号选择,后者用于出图时的钢筋符号表示。输入时建议必须将二者对应起来。

主筋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符合建筑用钢材的标准,尽量选用规范推荐的钢筋品种;

2)考虑构件的受力情况,使所选用的钢筋强度能充分利用;

3)考虑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能得到保证;

4)考虑钢筋的锚固长度得到充分的保证;

5)市场供应情况;

5)尽可能减少结构成本。

综合以上因素,通常情况下,应按如下原则选择钢筋:

1)受力较大的构件,如大跨度的梁、板构件,框支梁、柱构件,约束边缘构件等,宜采用HRB400钢筋;

2)小跨度的梁,普通框架柱及混凝土墙的构造边缘构件宜宜采用HRB335钢筋。

3)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通常情况下由裂缝控制,宜采用HRB335钢筋。

4)楼板应采用HRB400钢筋,楼梯等根据跨度、荷载大小采用HRB400钢筋或HRB335钢筋。

操作要点: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构件主筋强度。初始值梁、柱主筋强度为300N/mm2,墙为210 N/mm2。

注意事项:此处设置的配筋参数应与PMCAD建模时设置的相同

7.3墙分布筋强度

一般情况下,墙的竖向分布筋由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确定,故宜选择HPB235钢筋,以降低钢筋成本。一般部位的混凝土墙的水平分布筋,HPB235钢筋也能能够满足墙受剪承载力的要求。

对于复杂高层和筒体结构的特殊部位,因受力复杂,以考虑HRB400钢筋作为墙分布筋。

混凝土墙的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应采用同一品种,且都应符合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7.4梁、柱箍筋间距:100

通常情况下为100,当抗震设计时,本参数为加密区的间距。

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10.2.10条规定了非抗震设计时梁箍筋最大间距要求,根据梁的高度和剪压比大小取100-400;10.3.2条规定了非抗震设计时柱箍筋最大间距要求为Min(400、柱短边尺寸、15倍柱纵筋最小直径)。

抗规(GB50011-2001)6.3.3、6.3.8条和高规(JGJ3-2002)6.3.2、6.4.3条规定了抗震设计时梁、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大间距要求。当个别梁构件因高度(h/4)或个别梁柱因其纵筋最小直径(6d或8d)造成箍筋加密区间距小于100时,应在画图时人工修改以满足规范要求。

7.5墙水平分布筋间距及竖向分布筋配筋率:200、0.25%

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6.4.3条、高规(JGJ3-2002)7.2.18条及高规(JGJ3-2002)10.2.15条规定:一、二、三级混凝土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时不应小于0.2%,钢筋最大间距不大于300,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5%),钢筋间距不大于200。

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6.5.2条、高规(JGJ3-2002)8.2.1条: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5%,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

高规(JGJ3-2002)4.9.2条规定: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筒体、剪力墙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应取为0.4%。

高规(JGJ3-2002)7.2.20条:房屋顶层剪力墙及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端山墙的水平及竖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钢筋间距不大于200。

高规(JGJ3-2002)10.4.5条:错层处平面外受力的剪力墙,其截面厚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250(非抗震设计时200),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错层处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30,水平和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小于0.3%,抗震设计时不小于0.5%。

根据以上规范要求,通常情况下取墙水平分布筋的间距为200,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为0.25%,特殊情况根据规范要求调整。混凝土墙分布筋的配筋率为水平、竖向两排或几排钢筋面积和的配筋率。

注意事项:此处设置的配筋参数应与PMCAD建模时设置的相同。

7.6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的层数及其配筋率:顶层加强部位最高层号,0.3%;

本参数用于设定不同部位的混凝土墙分布筋的配筋率,可按照上述规范要求调整,如底部加强部位和非加强部位;框筒结构核心筒剪力墙的配筋率等。

7.7其它

板配筋宜采用HRB400钢筋,并可采用塑性方法计算板配筋;

另外,除受力钢筋外的其它构造钢筋、分布钢筋宜采用HPB235钢筋。

8、荷载组合:一般按默认值计算

8.1荷载分项系数:恒载:1.2(1.35);活载(含吊车荷载):1.4;风荷载:1.4

按照荷载规范(GB5009-2001)3.2.5条、高规(JGJ3-2002)5.6.2条规定执行。

8.2活荷载组合值系数:0.7

荷载规范(GB5009-2001)4.1.1条、4.3.1、6.1.5条:一般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活荷载及屋面雪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7;荷载规范(GB5009-2001)4.4节规定了屋面积灰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9或1.0(高炉临近建筑的屋面积灰荷载);荷载规范(GB5009-2001)5.4节规定了吊车荷载的组合值系数,除硬钩吊车和工作级别A8的软钩吊车为0.95外,其它软钩吊车的荷载组合值系数均为0.7。荷载规范(GB5009-2001)7.1.4条规定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6。

高规(JGJ3-2002)5.6.1条:无地震作用组合时,当永久荷载起控制作用时,楼面活荷载和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7(书库、档案库、通风机房、电梯机房取0.9)和0.0;当可变荷载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者0.7(书库、档案库、通风机房、电梯机房取0.9)和1.0。

高规(JGJ3-2002)5.6.3条:有地震作用组合时,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取0.2。

8.3活载重力代表值系数:0.5

抗规(GB50011-2001)5.1.3条、高规(JGJ3-2002)3.3.6条规定了活载重力代表值系数,雪荷载及一般民用建筑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取0.5,屋面活荷载和软钩吊车荷载取0,硬钩吊车取0.3,藏书库、档案库为0.8,按实际情况计算的楼面活荷载取1.0。

8.4地震作用分项系数:水平地震作用:1.3、竖向地震作用:0.5。

按高规(JGJ3-2002)5.6.4条执行。

8.5特殊风荷载分项系数:1.4

按荷载规范(GB5009-2001)3.2.5条执行。

8.6温度荷载分项系数:1.2

参照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5.1.6条的规定,取1.2,同时温差效应组合值系数取0.8。

8.7采用自定义组合及工况:不勾选

直接按规范要求执行,一般不采用另外的组合。

9、地下室信息:

9.1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的相对刚度比:3

该参数通过填入与地下室侧移刚度的相对刚度比模拟基础回填土对结构约束作用。填0认为回填土对结构没有约束作用,上部结构嵌固于基础上;若该参数大于5,则认为地下室基本上没有侧移,上部结构在地下一层顶嵌固(但竖向变形没有约束)。

若填入负数(-m),则相当于在地下室在-m层顶的顶板嵌固,这时根据抗规(GB50011-2001)6.1.14条的规定,应保证地下室的剪切刚度大于一层剪切刚度的2倍。

若地下室不考虑嵌固作用,地下室信息中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的相对刚度比一般为3,模拟约束作用为70-80%。

9.2外墙分布筋保护层厚度:50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规范(GB50108-2008)4.1.7条的规定,结构混凝土迎水面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当不考虑结构防水时,应按照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9.2.1条依据环境类别选用,并适当加大(可按相应环境类别柱的保护层厚度选用)。该参数用于地下室外墙的配筋计算。

9.3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0

本参数指从第几层地下室考虑基础回填土对结构的约束作用,一般可不扣除,当地下室不完整时,可以考虑扣除相应的地下室层数。

9.4地下室外墙侧土水压力参数:按实际填写

用于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按实填写,室外地面附加荷载取4.0~10.0KN/m2。

9.5人防设计信息:按实际填写

用于人防地下室外维护结构计算,根据人防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按实际填写。

10砌体结构信息:

10.1砌块类别、容重:均按实填写

10.2底部框架层数:按实填写

10.3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按规范算法

通常情况下选择规范算法,以满足规范要求;对一些特殊的复杂砌体结构,可以选取有限元整体算法计算结构中的局部梁柱构件内力。

10.4配筋砌块砌体结构:按实勾选

勾选后,程序按相应的规范进行分析和构件设计。

第二节特殊构件与特殊荷载设置

11特殊构件补充定义:

11.1特殊梁定义

1)按照混凝土高规(JGJ3-2002)7.1.8条,根据跨高跨比确定连梁(<5)或框架梁(>=5),连梁可以进行刚度折减,框架梁不折减,但框架梁考虑刚度放大。

2)程序自动对梁两端的支撑情况判断,当梁两端的支座均为混凝土墙或柱时,隐含定义为调幅梁,否则为不调幅梁;

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第5.3.1条:房屋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单向板,宜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其内力值可由弯矩调幅法确定;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及双向板等,经过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也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腐蚀环境等情况的结构,不应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高规(JGJ3-2002)5.2.3条只规定框架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

通常情况下框架梁一般支座弯矩大,实际配筋困难,而且是实际塑性铰形成的点,所以应该进行调幅。多跨连续梁一般荷载较小,调幅的意义不大。对于梁端内力较大的多跨连续梁,按照规范规定,也可以调幅,实际操作时可灵活掌握。

3)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框支梁。注意转换次梁和托柱梁也应指定为框支梁,使得程序可以自动对其调整抗震等级并进行内力调整。

4)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将个别超筋或配筋率大的梁端定义为铰接梁,并在设计图纸中规定相应的构造措施。

5)滑动支座梁、门式钢梁、耗能梁、组合梁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梁的抗震等级、材料强度、刚度系数、扭转系数、调幅系数根据需要单独调整个别梁的相关参数。

提示:

(1)程序不能自动搜索转换梁等特殊梁,必须由设计人员指定。

(2)值得注意的是,程序可以根据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某些特殊结构的特殊构件自动提高抗震等级,但人工设定优先于程序设定,所以设计人员单独定义构件抗震等级后,程序不再自动提高这些构件的抗震等级。PKPM软件参数设定的优先级别为:

●人工设定优先于程序设定;

●程序设定优先于初始设定;

●后边设定优先于前边设定;

(3)特殊构件定义、设置及显示颜色参看SATWE用户手册。

11.2特殊柱定义

1)根据柱的布置位置判断并定义角柱、框支柱,程序根据指定自动进行相关的内力调整和抗震等级的调整。

2)其它如铰接柱(上端、下端)、门式钢柱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柱的抗震等级、材料强度、剪力系数(广东规范)根据需要单独调整个别柱的相关参数。

11.3特殊墙、特殊支撑:

根据需要指定或修改相关参数。

11.4弹性楼板:

程序以房间为单元指定进行定义。程序将楼板划分为四类:

1)刚性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0。程序默认楼板为刚性楼板。

2)弹性楼板3,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有限刚。适用于厚板转换。厚板转换PM建模时,与板柱结构一样布置虚梁,将厚板高度一分为二,分别加在上下楼层的层高上。

3)弹性楼板6,壳元计算真实反映平面内、平面外的刚度。适用于板-柱或板柱-剪力墙结构,按照混凝土高规(JGJ3-2002)5.3.3条的要求执行。

4)弹性膜,应用应力膜单元真实反映板平面内、外的刚度,同时忽略平面外刚度。适用于转换层、楼板开大洞、楼板弱连接的情况。

提示:(1)未设定弹性楼板程序默认为刚性楼板,假定楼板平面内无限刚,楼板平面外刚度为0,刚性板假定使用于大多数常规工程。

(2)弹性楼板设定是以房间为单元进行的,用光标点取房间内的任意点,房间内显示一个带数字的圆圈(数字为板厚),表示该板已设定为弹性楼板。

(3)SATWE程序对楼板作了四种假定:

●假定楼板整体平面内无限刚,适用于多数常规结构。

●假定楼板分块平面内无限刚、适用于多塔和错层结构;

●假定楼板分块平面内无限刚,并有弹性板带相连,适用于楼板局部开大洞形成狭长板带,连体多塔

结构的连接体楼板;

●假定楼板为弹性板,适用于板柱结构、厚板转换结构和框支剪力墙转换结构等。

强制刚性楼板仅用于位移比的计算,构件设计则不应选择强制刚性楼板,因此需要进行两次计算。

12温度荷载定义:

超长结构需进行温度荷载定义。

计算结构的温度荷载,应指定相应楼层为弹性楼板(为了计算梁板内力);然后根据30年一遇的夏季最高日平均气温与夏季空调设计温度(26)的差以及30年一遇的冬季最低日平均气温与冬季采暖设计温度(18)的差确定最高升温和最低降温值,升温为正,降温为负,不考虑季节性温度变化温差。

13特殊风荷载

所谓特殊风荷载是指风荷载作用不是水平方向的,例如竖向风荷载。点击【定义梁】,弹出输入梁风荷载对话框,输入竖向风荷载,布置到梁上。

注意:(1)特殊风荷载仅能布置在梁和节点上,不能布置在楼板上,需要时可以将板荷载折算到梁或节点上。

(2)另一种特殊风荷载用于排架厂房,为上部门式刚架的框架结构的设置风荷载。

14弹性支座、支座位移定义:

根据需要按照Satwe用户手册定义。

15多塔定义:

15.1多塔的计算方式

多塔结构应采用拆分建模和整体建模分别计算,对于后者,必须定义为多塔。

周期比计算必须采用拆分单塔模型;位移比、剪重比、刚度比、承载力比的计算可以采用拆分单塔模型或者整体多塔模型。

结构内力分析及构件配筋的计算可以按照多塔整体建模分析(节点数满足软件限制的前提下)或拆分单塔计算,最好采用两种模型包络设计(因本工程裙房层数较少,当裙房层数较多时,应按照整体建模分析)。

15.2多塔结构离散方式

目前,多塔结构离散模型主要有三种模式如下:

1)对于底盘为地下室,且地下室面积相对塔楼面积较大时,沿塔楼周围向两个方向取地下室层高的两倍范围内的构件;

2)对于塔楼层数较多且相对底盘布置对称,底盘层数相对较少时,沿45度剖分线范围内的构件;

3)对于底盘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单独将塔楼从底盘中取出,在底部嵌固,另外计算底盘的周期比,验算时将各塔楼质量加在底盘顶相应位置。

15.3多塔结构定义

设缝多塔应进行遮挡定义。折线围区可以重叠,但同一构件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最好是从最高楼层编起。

16用户指定0.2Q0调整系数:

根据需要,一般不指定。如需指定0.2Q0调整系数,在弹出的文本文件中按照提示编辑文件,填写时行首不要填入字符“C”,否则该行为注释行,不起作用。

17修改构件计算长度系数:

一般不需要修改。当程序给出的计算长度系数不符合规范要求,明显不合理时,可修改梁(平面外)、柱、支撑的计算长度系数。

18其他信息设定:

选择SATWE前处理菜单第8、9、10页,可以设定构件计算长度系数,水平风荷载查询与修改,指定0.2Q0调整系数等操作。

注意:这几项参数修改厚,应直接退出前处理菜单进行后续计算,不要再执行第1、7项,否则修改的参数全部丢失。

19图形和数据文件的检查与修改:

SATWE前处理的最后两项,是有关工程图形和数据文件检查与修改的,再数据传递和检查出错时,应仔细检查有关的图形和数据文件,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第三节SATWE结构内力与配筋计算

选择SATWE主菜单的第二项<结构内力,配筋计算>,显示SATWE计算控制参数对话框如图,通常程序默认的计算项目,即带“√”的项目都应选中。

FANUC_系统参数及中文解释

一.16系统类参数 1.SETTING 参数 参数号 符号 意义 16-T 16-M 0/0 TVC 代码竖向校验 O O 0/1 ISO EIA/ISO代码 O O 0/2 INI MDI方式公/英制 O O 0/5 SEQ 自动加顺序号 O O 2/0 RDG 远程诊断 O O 3216 自动加程序段号时程序段号的间隔O O 2.RS232C口参数 20 I/O通道(接口板): 0,1: 主CPU板JD5A 2: 主CPU板JD5B 3: 远程缓冲JD5C或选择板1的 JD6A(RS-422) 5: Data Server 10 :DNC1/DNC2接口 O O 100/3 NCR 程序段结束的输出码 O O 100/5 ND3 DNC运行时:读一段/读至缓冲器满 O O I/O 通道0的参数: 101/0 SB2 停止位数 O O 101/3 ASII 数据输入代码:ASCII或EIA/ISO O O 101/7 NFD 数据输出时数据后的同步孔的输出O O 102 输入输出设备号: 0:普通RS-232口设备(用DC1-DC4 码) 3:Handy File(3″软盘驱动器) O O 103 波特率: 10:4800 11:9600 12:19200 O O

1001/0 INM 公/英制丝杠 O O 1002/2 SFD 是否移动参考点 O O 1002/3 AZR 未回参考点时是否报警(#90号) O 1006/0,1 ROT,ROS 设定回转轴和回转方式 O O 1006/3 DIA 指定直径/半径值编程 O 1006/5 ZMI 回参考点方向 O O 1007/3 RAA 回转轴的转向(与1008/1:RAB 合用) O O 1008/0 ROA 回转轴的循环功能 O O 1008/1 RAB 绝对回转指令时,是否近距回转 O O 1008/2 RRL 相对回转指令时是否规算 O O 1260 回转轴一转的回转量 O O 1010 CNC 的控制轴数(不包括PMC 轴) O O 1020 各轴的编程轴名 O O 1022 基本坐标系的轴指定 O O 1023 各轴的伺服轴号 O O 1410 空运行速度 O O 1420 快速移动(G00)速度 O O 1421 快速移动倍率的低速(Fo) O O 1422 最高进给速度允许值(所有轴一样) O O 1423 最高进给速度允许值(各轴分别设) O O 1424 手动快速移动速度 O O 1425 回参考点的慢速 FL O O 1620 快速移动G00时直线加减速时间常数 O O 1622 切削进给时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O O 1624 JOG 方式的指数加减速时间常数 O O 1626 螺纹切削时的加减速时间常数 O 1815/1 OPT 用分离型编码器 O O 1815/5 APC 用绝对位置编码器 O O 1816/4,5,6 DM1--3 检测倍乘比DMR O O 1820 指令倍乘比CMR O O I/O 通道1的参数: 111/0 SB2 停止位数 O O 111/3 ASI 数据输入代码:ASCII 或EIA/ISO O O 111/7 NFD 数据输出时数据后的同步孔的输出 O O 112 输入输出设备号: 0:普通RS-232口设备(用DC1-DC4码)3:Handy File(3″软盘驱动器) O O 113 波特率:10:4800 11:9600 12:19200 O O 其它通道参数请见参数说明书。 3.进给伺服控制参数

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及含义

变压器主要技术参数的含义 说明:读书时,很多人对变压器、电机很难理解,当你有工作经验后,再来看下这些知识,你会有更深的理解。 (1)额定容量SN:指变压器在铭牌规定条件下,以额定电压、额定电流连续运行时所输送的单相或三相总视在功率。 (2)容量比:指变压器各侧额定容量之间的比值。 (3)额定电压UN.指变压器长时间运行,设计条件所规定的电压值(线电压)。 (4)电压比(变比):指变压器各侧额定电压之间的比值。 (5)额定电流IN:指变压器在额定容量、额定电压下运行时通过的线电流。 (6)相数:单相或三相。 (7)连接组别:表明变压器两侧线电压的相位关系。 (8)空载损耗(铁损)Po:指变压器一个绕组加上额定电压,其余绕组开路时,变压器所消耗的功率。变压器的空载电流很小,它所产生的铜损可忽略不计,所以空载损耗可认为是变压器的铁损。铁损包括励磁损耗和涡流损耗。空载损耗一般与温度无关,而与运行电压的高低有关,当变压器接有负荷后,变压器的实际铁芯损耗小于此值。 (9)空载电流Io%:指变压器在额定电压下空载运行时,一次侧通过的电流。不是指刚合闸瞬间的励磁涌流峰值,而是指合闸后

的稳态电流。空载电流常用其与额定电流比值的百分数表示,即 Io%=Io/I

N×100% (10)负荷损耗Pk(短路损耗或铜损):指变压器当一侧加电压而另一侧短接,使电流为额电流时(对三绕组变压器,第三个绕组应开路),变压器从电源吸取的有功功率。按规定,负荷损耗是折算到参考温庋(75℃)下的数值。因测量时实为短路状态,所以又称为短路损耗。短路状态下,使短路电流达额定值的电压很低,表明铁芯中的磁通量很少,铁损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可认为短路损耗就是变压组(绕组)中的损耗。 对三绕组变压器,有三个负荷损耗,其中最大一个值作为该变压器的额定负荷损耗。负荷损耗是考核变压器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实际运行时的变压器负荷损耗并不是上述规定的负荷损耗值,因为负荷损耗不仅取决于负荷电流的大小,而且还与周围环境温度有关。 负荷损耗与一、二次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11)百分比阻抗(短路电压):指变压器二次绕组短路,使一次侧电压逐渐升高,当二次绕组的短路电流达到额定值时,此时一次侧电压与额定电压的比值(百分数)。 变压器的容量与短路电压的关系是:变压器容量越大,其短路电压越大。 (12)额定频率:变压器设计所依据的运行频率,单位为赫兹(Hz),我国规定为50H。 (13)额定温升TN:指变压器的绕组或上层油面的温度与变

随机森林原理解释及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中文解释 (2)

一、RF原理解释: 首先,从给定的训练集通过多次随机的可重复的采样得到多个bootstrap 数据集。接着,对每个 bootstrap 数据集构造一棵决策树,构造是通过迭代的将数据点分到左右两个子集中实现的,这个分割过程是一个搜索分割函数的参数空间以寻求最大信息增量意义下最佳参数的过程。然后,在每个叶节点处通过统计训练集中达到此叶节点的分类标签的直方图经验的估计此叶节点上的类分布。这样的迭代训练过程一直执行到用户设定的最大树深度(随机森林提出者Breiman采用的是ntree=500)或者直到不能通过继续分割获取更大的信息增益为止,网上的代码中作者都是对树的最大深度设置了最大值。 二、函数,参数的中文解释 function model = classRF_train(X,Y,ntree,mtry, extra_options)随机森林中模型的训练 X,表示输入的数据矩阵 Y输出 Ntree 设置的树的数目 Mtry的默认值为 floor(sqrt(size(X,2)),表示不超过矩阵X列数的二次开根值的整数。extra_options 包含很多控制RF的项 取值为1或0,默认值为1,表示是否做变量替换 表示预先知道的类,函数首先得到一个升序排列的标签然后给先前的类同样的排序。

只在分类器中使用的一个向量,长度等于类的数目。对类的观察值是取对cutoff投票占的的最大比例的一个。 用于分层抽样 样本的长度 表示终端节点的最小值,这个参数设置得越大会使更小的树生长,耗时更少。 判断是否需要对预测器的importance进行评估 决定是否对casewise的重要性度量进行计算 判别是否计算行之间的距离 判断是否计算out-of-bag 如果设定为TRUE,当随机森林运行的时候输出更多冗长的数据。如果设置为一些整数,输出每个追踪树。 通过树的数目矩阵跟踪每个样本在树上的in-bag。 norm_votes 统计每一类的投票数 importance 对于分类器来说是一个列数等于类别数加二,第一列计算精度下降值。在ncalss+1列表示所有类平均精度减少值。最后一列表示Gini指数平均减小值。在随机森林用于回归的应用中importance 表示的含义又不一样,我们只用到分类的作用,所以对回归的含义不做介绍。 importanceSD 标准差 localImp 包含importance标准化残差测量值的矩阵 ntree 生长的树的数目

PKPM SATWE参数设置讲解

SATWE参数设置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一般为缺省。若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大 于15度则回填。 2、混凝土容重(KN/m3):砖混结构25 KN/m3,框架结构26KN/m3。 3、刚才容重(KN/m3):一般情况下为78.0 KN/m3(缺省值)。 4、裙房层数: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裙房层数,需要人工指定。应从结构最底层起算(包括地下室),例如:地下室3层,地上裙房4层时,裙房层数应填入7。 5、转换层所在层号:应按PMCAD楼层组装中的自然层号填写,例如:地下室3层,转换层位于地上2层时,转换层所在层号应填入5.程序不能自动识别 转换层,需要人工指定。对于高位转换的判断,转换层位置以嵌固端起算,即 以(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是否为3层或3层以上转换。 6、嵌固端所在层号:无地下室时输入1,有地下室时输入(地下室层数 +1)。 7、地下室层数:根据实际情况输入。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一般为缺省值1。 9、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SATWE中转换层缺省不作为薄弱层,需要人工指定。如需将转换层指定为薄弱层,可将此项打勾,则程序自动将转换层号添加 到薄弱层号中,如不打勾,则需要用户手动添加。此项打勾与在“调整信息” 页“指定薄弱层号”中直接填写转换层层号的效果是完全一致的。 10、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仅在计算位移比和周期比时建 议选择。在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和配筋计算时不选择。 11、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一般情况不选取,按强制刚性板假定 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考虑。特别是对于板柱结构定义了弹性板3、6情况。但已选择对所有楼层墙肢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话此条无意义。 12、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一般为缺省勾选。不勾选的话位 移偏小。 13、计算墙倾覆力矩时只考虑腹板和有效翼缘:应勾选,使得墙的无效翼 缘部分内力计入框架部分,实现框架,短肢墙和普通强的倾覆力矩结果更合理。 14、弹性板与梁变形协调:相当于强制刚性板假定时保留弹性板面外刚度,自动实现梁板边界变形协调,计算结构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应勾选。 15、墙元侧向节点信息:这是墙元刚度矩阵凝聚计算的一个控制参数,程 序强制为“出口”,即只把墙元因细分而在其内部增加的节点凝聚掉,四边上 的节点均作为出口节点,使得墙元的变形协调性好,分析结果更符合剪力墙的 实际。 16、结构材料信息:按实际情况填写。 17、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填写。 18、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1)一般不允许不计算恒活荷载,也较少选一次性加载模型; 2)模拟施工加载1模式:采用的是整体刚度分层加载模型,该模型应用与各种类型的下传荷载的结构,但不使用与有吊柱的情况;

carsim软件介绍

carsim软件介绍 CarSim是专门针对车辆动力学的仿真软件,CarSim模型在计算机上运行的速度比实时快3-6倍,可以仿真车辆对驾驶员,路面及空气动力学输入的响应,主要用来预测和仿真汽车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平顺性、动力性和经济性,同时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汽车控制系统的开发。CarSim可以方便灵活的定义试验环境和试验过程,详细的定义整车各系统的特性参数和特性檔。CarSim软件的主要功能如下: n 适用于以下车型的建模仿真:轿车、轻型货车、轻型多用途运输车及SUV; n 可分析车辆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及平顺性; n 可以通过软件如MATLAB,Excel等进行绘图和分析; n 可以图形曲线及三维动画形式观察仿真的结果; n 包括图形化数据管理接口,车辆模型求解器,绘图工具,三维动画回放工具,功率谱分析模块; n 程序稳定可靠; n 软件可以实时的速度运行,支持硬件在环,C arSim软件可以扩展为CarSim RT, CarSim R T 是实时车辆模型,提供与一些硬件实时系统的接口,可联合进行HIL仿真; n 先进的事件处理技术,实现复杂工况的仿真; n 友好的图形用户接口,可快速方便实现建模仿真; n 提供多种车型的建模数据库; n 可实现用户自定义变量的仿真结果输出; n 可实现与simulink的相互调用; n 多种仿真工况的批运行功能; CarSim特点 1、使用方便 软件的所有组成部分都由一个图形用户接口来控制。用户通过点击“Run Math Model”来进行仿真。通过点击“Animate”按钮可以

以三维动画形式观察仿真的结果。点击“Plot”按钮可以察看仿真结果曲线。很短的时间内,你就可以掌握C arSim的基本使用方法,完成一次简单仿真并观察仿真结果。 所要设置或调整的特性参数都可以在图形接口上完成。150多个图形窗口使用户能够访问车辆的所有属性,控制输入,路面的几何形状,绘图及仿真设置。利用CarSim的数据库建立一个车辆模型并设置仿真工况,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在数据库里有一系列的样例并允许用户建立各种组件、车辆及测试结果的库檔。这一功能使得用户能够迅速地在所做的不同仿真之间切换,对比仿真结果并作相应的修改。 车辆及其参数是利用各种测试手段所得到的数据和表格,包括实验测试及悬架设计软件的仿真测试等。CarSim为快速建立车辆模型提供了新的标准。 2、报告与演示 CarSim输出的资料可以导出并添加到报告、excel工作表格及Pow erPoint演示中。仿真的结果也可以很方便地导入到各种演示软件中。 3、快速 CarSim将整车数学模型与计算速度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车辆模型在主频为3GHz的PC机上能以十倍于实时的速度运行。速度使得CarSim很容易支持硬件在环(HIL)或软件在环(SIL)所进行的实时仿真。CarSim支持Applied Dynamics Internatinal(A DI), A&D, dSPACE,ETAS,Opal-R T及其它实时仿真系统。CarSim这一快速特性也使得它可以应用于优化及试验设计等。 4、精度及验证 CarSim建立在对车辆特性几十年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数学模型来表现车辆的特性。每当加入新的内容时,都有相应的实验来验证。使用CarSim的汽车制造商及供货商提供了很多关于实验结果与CarSim仿真结果一致性的报告。 5、标准化及可扩展性 CarSim可以在一般的Windows系统及便携式计算机上运行。CarSim也可以在用于实时系统的计算机上运行。数学模型的运动关系式已经标准化并能和用户扩展的控制器,测试设备,及子系统协调工作。这些模型有以下三种形式: n Carsim函数自带的内嵌模块。 n 嵌入模型的MATLAB/Simulink S-函数 n 具有为生成单独EXE檔的可扩展C代码的库檔 6、有效、稳定、可靠 CarSim包括了车辆动力学仿真及观察结果所需的所有工具。MSC利用先进的代码自动生成器来生成稳定可靠的仿真程序,这比传统的手工编码方式进行软件开发要快很多。 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们可以加我QQ哦12603839

250B-1参数中文说明rev4

??????????KIMPSION CORPORATION 19644F., No.196, Sec.2, Chung Hsing Rd., Hsien Tien City, Taipei TEL: 886-2-29160715 E-mail: Kimpsion@https://www.doczj.com/doc/1b12674454.html, FAX: 886-2-2916-070029160726https://www.doczj.com/doc/1b12674454.html, Revised on 2/18/2005 1.Bin: Bin selected for crystal ?? 2.BT: Blank thickness 3.C0: Static Capacitance 4.C0/C1: Capacity ratio 5.C1: Motional Capacitance 6.CL: Load capacitance for specified frequency ?? 7.DATE: Measurement date stamp ??В 8.DFL: FL@CL1-FL@CL2? 9.DLD1: MaxR/RR ??() 10.D LD2: MaxR-MinR ????? 11.D LD3: FirstR-LastR ???? ? 12.D LD4: MaxR/RR ?????Π?К 13.D LD5: FirstR/LastR ?????К() 14.D LD6: MaxR/MinR ?????К() 15.D LD7: ((MaxR-MinR)/MaxR)*100 DLD2?????? 16.D LDH: DLD Hysteresis MaxR/MinR ???? ?К 17.D LDH2: DLD Hysterisis MaxR-MinR DLD ??R??R? 18.D LDH2P: DLD Power level of Max Hysterisis MaxR-MinR DLD R? R????? 19.D LDHP Show the power of worst Rmax/Rmin DLD(/ )???? 20.D LDF: DLD Frequency at a specific DLD step ?? 21.D LDP: DLD Power output at a specific DLD step ? 22.D LDR: DLD Resistance at a specific DLD step ? 23.F C: Fr/divisor FRа? 24.F DIF: FR-RAWFR or FL-RAWFR (based on first test) 25.F DLD: MaxFR-MinFR ????FR??? 26.F DLDH: DLD Hysteresis MaxFR-MinFR ????FR? ? 27.F FM: Frequency near specified frequency FR 28.F L: FL@CL(Load frequency) (CL) 29.F LR: FL @CL-FR????? 30.F R: Series resonant frequency () 31.F RM: Resistance at specified resonant frequency ?( x3) 32.F RR: FRM/RR????Π?К 33.I: Current into crystal ???? 34.L: Motional inductance 35.L FR: Last FR ????FR? 36.L RR: Last R ????Rr? 37.O T: Overtone

ADC参数解释和关键指标

第五章ADC 静态电参数测试(一) 翻译整理:李雷 本文要点: ADC 的电参数定义 ADC 电参数测试特有的难点以及解决这些难题的技术 ADC 线性度测试的各类方法 ADC 数据规范(Data Sheet)样例 快速测试ADC 的条件和技巧 用于ADC 静态电参数测试的典型系统硬件配置 关键词解释 失调误差 Eo(Offset Error):转换特性曲线的实际起始值与理想起始值(零值)的偏差。 增益误差E G(Gain Error):转换特性曲线的实际斜率与理想斜率的偏差。(在有些资料上增益误差又称为满刻度误差) 线性误差Er(Linearity Error):转换特性曲线与最佳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NS 公司定义)或者用:准确度E A(Accuracy):转换特性曲线与理想转换特性曲线的最大偏差(AD 公司定义)。 信噪比(SNR): 基频能量和噪声频谱能量的比值。 一、ADC 静态电参数定义及测试简介 模拟/数字转换器(ADC)是最为常见的混合信号架构器件。ADC是一种连接现实模拟世界和快速信号处理数字世界的接口。电压型ADC(本文讨论)输入电压量并通过其特有的功能输出与之相对应的数字代码。ADC的输出代码可以有多种编码技术(如:二进制补码,自然二进制码等)。 测试ADC 器件的关键是要认识到模/数转换器“多对一”的本质。也就是说,ADC 的多个不同的输入电压对应一个固定的输出数字代码,因此测试ADC 有别于测试其它传统的模拟或数字器件(施加输入激励,测试输出响应)。对于 ADC,我们必须找到引起输出改变的特定的输入值,并且利用这些特殊的输入值计算出ADC 的静态电参数(如:失调误差、增益误差,积分非线性等)。 本章主要介绍ADC 静态电参数的定义以及如何测试它们。 Figure5.1: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Process. An ADC receives an analog input and outputs the digital codes that most closely represents then input magnitude relative to full scale. 1.ADC 的静态电参数规范

pkpm及SATWE参数设置个人总结

一、pkpm参数设置 1、材料信息的定义 本层信息里设置混凝土钢筋的强度等级,局部不同的可以在材料强度里特殊定义(也可以在后续SATWE里定义特殊构件的时候定义) 2、设计参数 注意:

(1)、有地下室的按地下室情况如实填写,当无地下室的时候,第一层为地梁,柱子像下伸,这一层计算的时候也定义为地下室(2)、计算指标的时候地下室一般不组装,计算地下室的梁柱配筋的时候再组装 (1)、混凝土容重:如果输楼板荷载的时候没有考虑抹灰找平层等,此处一般输27,若输荷载时考虑了,则可输25; (2)、钢截面净毛面积比值:钢构件截面净面积与毛面积的比值。净面积是构件去掉螺栓孔之后的截面面积,毛面积就是构件总截面面积。软件默认取值为0.5,经验值0.85,轻钢结构最大可以取到0.95,框架的可以取到0.9(当然这些和钢材的厚度负差、钢构件上面的开孔面积、焊接质量等等都有关系)

(1)计算阵型个数,取3的倍数,一般取楼层数的3倍;也可以在后续SATWE参数里不按阵型个数计算,按达到有效质量系数多少来计算(规范规定至少90%) (2)周期折减系数,考虑隔墙对刚度的影响,隔墙越多,对刚度贡献越大,周期越小,折减系数就越小,根据《高规》第4章最后一页确定 其他参数如实填写

二、SATWE参数设置(V3.2为例) 前面pkpm设置了的参数会自动读取到SATWE里,因此可以在这里设置前面未设置的参数,检查前面已经设置了的参数。 1、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第一次计算不输入,计算后,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角度大于15°后,填入该度数再重新计算。

(2)如实填写

Carsim整车建模的参数

车体空载情况下的车体信息 (1 )簧上质量的质心距前轴的距离mm (2 )簧上质量质心距地面的高度mm (3 ) 轴距mm (4 ) 质心的横向偏移量mm (5 )簧载质量kg (6 )对x 轴的极惯性矩( lxx ) kg-m2 (7)对y 轴的极惯性矩( lyy ) kg-m2 (8 )对z 轴的极惯性矩( lzz ) kg-m2 (9) 对x、y 轴的惯性积( lxy )kg-m2 (10) 对x、z 轴的惯性积( lxz )kg-m2 (11) 对y、z 轴的惯性积( lyz )kg-m2 二空气动力学 (1) 空气动力学参考点X mm (2) 空气动力学参考点Y mm (3) 空气动力学参考点Z mm (4 ) 迎风面积m2 (5 )空气动力学参考长度mm (6 )空气密度kg/m3

(7 )CFx(空气动力学系数)与slip angle ( 行车速度方向与空气流动 方向的夹角) 的关系 (8) CFy 与slip angle的关系 (9) CFz 与slip angle的关系 (10) CMx与slip angle 的关系 (11) CMy与slip angle 的关系 (12) CMz与slip angle 的关系 三传动系 1 最简单的一种 (1) 后轮驱动所占的比值,为1时,后轮驱动;为0 时,前轮驱动 (2 )发动机的功率KW 2 前轮驱动或后轮驱动 1)发动机特性 (1 )各个节气门位置下,发动机扭矩(N-m)与发动机转速 (rpm) 的 关系 (2 )打开节气门的时间迟滞sec

(3 ) 关闭节气门的时间迟滞sec (4 ) 曲轴的旋转惯量kg-m2 (5 ) 怠速时发动机的转速rpm 2)离合器特性 a 液力变矩器 (1) 扭矩比(输出比输入)与速度比(输出比输入)的关系 (2) 液力变矩器的参 数1/K 与速度比(输出比输入)的关系 (3) 输入轴的转动惯 量kg-m2 (4) 输出轴的转动惯 量kg-m2 b 机械式离合器 (1 )输出的最大扭矩(N-m)与离合器接合程度 (0代表完全结合, 1 代表完全分离)的关系 (2 )接合时间迟滞sec (3 )分离时间迟滞sec (4 )输入轴的转动惯量kg-m2 (5 )输出轴的转动惯量kg-m2 3)变速器(1 )正向挡位和倒挡的传动比,转动惯量(kg-m2),正向传动与反向

s参数的解释

S参数例子 Ur1 = S11 Ui1 + S12 Ui2 Ur2 = S21 Ui1 + S22 Ui2 Ui1,Ui2,Ur1,Ur2:分别是端口1和端口2的归一化入射电压和反射电压 S11:端口2匹配时,端口1的反射系数; S22:端口1匹配时,端口2的反射系数; S12:端口1匹配时,端口2到端口1的反向传输系数; S21:端口2匹配时,端口1到端口2的正向传输系数; S 参数(散射参数)用于评估DUT 反射信号和传送信号的性能。S 参数由两个复数之比定义,它包含有关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信息。S 参数通常表示为: S输出输入 输出:输出信号的DUT 端口号 输入:输入信号的DUT 端口号 例如,S 参数S21 是DUT 上端口2 的输出信号与DUT 上端口1 的输入信号之比,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都用复数表示。 当启动平衡- 不平衡转换功能时,可以选择混合模S 参数。 S参数分析 微波系统主要研究信号和能量两大问题:信号问题主要是研究幅频和相频特性;能量问题主要是研究能量如何有效地传输。微波系统是分布参数电路,必须采用场分析法,但场分析法过于复杂,因此需要一种简化的分析方法。微波网络法被广泛运用于微波系统的分析,是一种等效电路法,在分析场分布的基础上,用路的方法将微波元件等效为电抗或电阻器件,将实际的导波传输系统等效为传输线,从而将实际的微波系统简化为微波网络,把场的问题转化为路的问题来解决。微波网络理论是在低频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低频电路分析是微波电路分析的一个特殊情况。一般地,对于一个网络有Y、Z和S参数可用来测量和分析,Y称为导纳参数,Z称为阻抗参数,S称为散射参数;前两个参数主要用于集总电路,Z和Y参数对于集总参数电路分析非常有效,各参数可以很方便的测试;但是在微波系统中,由于确定非TEM波电压、电流非常困难,而且在微波频率测量电压和电流也存在实际困难。因此,在处理高频网络时,等效电压和电流以及有关的阻抗和导纳参数变得较抽象。与直接测量入射、反射及传输波概念更加一致的表示是散射参数,即S参数矩阵,它更适合于分布参数电路。S参数就是建立在入射波、反射波关系基础上的网络参数,适于微波电路分析,以器件端口的反射信号以及从该端口传向另一端口的信号来描述电路网络。同N端口网络的阻抗和导纳矩阵那样,用散射矩阵亦能对N端口网络进行完善的描述。阻抗和导纳矩阵

Sysbench参数中文解释

Sysbench参数中文解释 # sysbench测试用例:sysbench [general-options]… –test= [test-options]… command 通用选项: --num-threads=N 创建测试线程的数目。默认为1. --max-requests=N 请求的最大数目。默认为10000,0代表不限制。 --max-time=N 最大执行时间,单位是s。默认是0,不限制。 --forced-shutdown=STRING 超过max-time强制中断。默认是off。 --thread-stack-size=SIZE 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默认是32K。 --init-rng=[on|off] 在测试开始时是否初始化随机数发生器。默认是off。--test=STRING 指定测试项目名称。 --debug=[on|off] 是否显示更多的调试信息。默认是off。 --validate=[on|off] 在可能情况下执行验证检查。默认是off。 测试项目: fileio –File I/O testcpu –CPU performance testmemory –Memory functions speed testthreads – Threads subsystem performance testmutex – Mutex performance test(互斥性能测试)oltp – OLTP test (联机事务处理系统)指令: prepare(测试前准备工作) run(正式测试) cleanup(测试后删掉测试数据) help versionSee ‘sysbench –test= help’ for a list of options for each test. 查看每个测试项目的更多选项列表。 # ./sysbench –test=fileio help--file-num=N 创建测试文件的数量。默认是128 --file-block-size=N 测试时文件块的大小。默认是16384(16K) --file-total-size=SIZE 测试文件的总大小。默认是2G --file-test-mode=STRING 文件测试模式{seqwr(顺序写), seqrewr(顺序读写), seqrd(顺序读), rndrd(随机读), rndwr(随机写), rndrw(随机读写)} --file-io-mode=STRING 文件操作模式{sync(同步),async(异步),fastmmap(快 速map映射),slowmmap(慢map映射)}。默认是sync --file-extra-flags=STRING 使用额外的标志来打开文件{sync,dsync,direct} 。默认为空 --file-fsync-freq=N 执行fsync()的频率。(0–不使用fsync())。默认是100 --file-fsync-all=[on|off] 每执行完一次写操作就执行一次fsync。默认是off --file-fsync-end=[on|off] 在测试结束时才执行fsync。默认是on

PKPM-SATWE参数信息设置

SATWE 计算参数选择 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0 初始值为0,satwe可以自动计算出这个最不利方向角,并在wzq.out中输出。如果这个角大于15度,可根据把这个角度作为地震作用的方向角重新进行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的影响。 地震沿着不同的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应的大小一般也不同。结构地震反应是地震作用方向角的函数(逆时针为正)。 2混凝土容重:26kN/m2 在自重荷载有利的情况下,要取25kN/m2 3钢材容重:78 kN/m2 4裙房层数:按实际情况。 高规及抗规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因此该数必须给定。 5转换层所在层号:按实际情况。 抗规3.4.3规定;高规10.2.6规定 6地下室层数:按实际情况。 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1 程序限定1.0-5.0之间,隐含值为2.0,该值对分析精度略有影响,但不敏感,对于一般工程,可取隐含值,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可取的略小一些,取1.5或1.0。 8对所有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位移计算(周期计算)必须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得到,而构件设计(配筋)应采用弹性楼板计算。9后面三个基本按默认

10结构体系:按实际情况。 剪力墙结构与框剪结构细分要看规定水平力框架柱及短肢墙地震倾覆力矩百分比(抗规)是否大于50% 11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般选择“模拟施工方法3” 当计算框架-剪力墙等柱墙混用的结构的基础时选择“模拟施工方法2”。如有竖吊构件(如吊柱),必须选择“一次性加载。 5.1.9、高层建筑进行重力荷载作用效应分析时,柱、墙轴向变形宜考虑施工过程的影响。施工过程的模拟可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简化方法。 “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对于高层结构一般都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但这是在"基础嵌固约束"假定前提下的计算结果,未能考虑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对结构构件内力的影响。若结构地基无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更能较准确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但若结构地基有不均匀沉降,上述分析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尤其对于框剪结构,外围框架柱受力偏小,而剪力墙核心筒受力偏大,并给基础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在模拟施工方法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墙、柱)的侧向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理,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轴力的不合理的情况,由于竖向刚度放大,使水平梁的两端的竖向位移差减少,从而使其剪力减少,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所以这种方法更接近于手算。 12风荷载计算信息:选择“计算风荷载”。 13地震作用计算信息:一般选择“计算水平地震力”。 当满足下面规定时,选择“计算水平与竖向地震力”。多层建筑: 《抗规》5.1.1.4、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高层建筑: (强规)3.3.2、高层建筑结构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 3、8度、9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4、9度抗震设计时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Carsim整车建模参数

Carsim整车建模参数 一车体 空载情况下的车体信息 (1) 簧上质量的质心距前轴的距离mm (2) 簧上质量质心距地面的高度mm (3) 轴距mm (4) 质心的横向偏移量mm (5) 簧载质量kg (6) 对x轴的极惯性矩(lxx)kg-m2 (7) 对y轴的极惯性矩(lyy)kg-m2 (8) 对z轴的极惯性矩(lzz)kg-m2 (9) 对x、y轴的惯性积(lxy)kg-m2 (10) 对x、z轴的惯性积(lxz)kg-m2 (11) 对y、z轴的惯性积(lyz)kg-m2 二空气动力学 (1) 空气动力学参考点X mm (2) 空气动力学参考点Y mm (3) 空气动力学参考点Z mm (4) 迎风面积 m2 1 (5) 空气动力学参考长度 mm (6) 空气密度 kg/m3 (7) CFx(空气动力学系数)与slip angle (行车速度方向与空气流 动方向的夹角)的关系 (8) CFy与slip angle的关系 (9) CFz与slip angle的关系 (10) CMx与slip angle的关系

(11) CMy与slip angle的关系 (12) CMz与slip angle的关系 三传动系 1 最简单的一种 (1) 后轮驱动所占的比值,为1时,后轮驱动;为0时,前轮驱动 (2) 发动机的功率KW 2 前轮驱动或后轮驱动 1)发动机特性 (1) 各个节气门位置下,发动机扭矩(N-m)与发动机转速(rpm) 的 2 关系 (2) 打开节气门的时间迟滞sec (3) 关闭节气门的时间迟滞sec (4) 曲轴的旋转惯量kg-m2 (5) 怠速时发动机的转速rpm 2)离合器特性 a 液力变矩器 (1) 扭矩比(输出比输入)与速度比(输出比输入)的关系 (2) 液力变矩器的参数1/K与速度比(输出比输入)的关系 (3) 输入轴的转动惯量kg-m2 (4) 输出轴的转动惯量kg-m2 b 机械式离合器 (1) 输出的最大扭矩(N-m)与离合器接合程度(0代表完全结合, 1代表完全分离)的关系 (2) 接合时间迟滞sec

MPM印刷机重要参数设定解释

MPM印刷机重要参数设定解释 Setup Menu Page one 在Setup Menu Page one菜单中有以下几项﹕ 1.Board Parameter 1)x size表示PCB由左至右的宽度 2)y size表示PCB由前至后的宽度 3)thickness size 表示PCB板的厚度 2.Centernest 1)Board stop L设定PCB由左边进入机器时PCB的停止位置。 2)Board stop R设定PCB由右边进入机器时PCB的停止位置. 3)Board stop Y设定PCB行进方向之板边为不平整时﹐PCB进入机 器﹐vision system 与 boardstop sensor 前进至前后轨 道之间﹐等待PCB之Y 方向的位置 4)Speed 设定PCB 于轨道上之行进速度 5)Vacuum 设定中央工作台于印刷时﹐真空吸板之开关﹐三种 设定如下﹕ FULL : 印刷时PCB 尚未进入中央工作台上之印刷位置时﹐ 真空吸板器开启,但真空吸板器阀门关闭,当PCB进 入至印刷位置时,夹板器开启,真空吸板器阀门开启。 SNUG : 当PCB进入至印刷位置时,夹板器开启,真空吸板器 关闭 OFF : 将真空吸板器关闭 6)Snugger force设定夹板之压力 7)Sade Dams 当印刷机使用特殊治具才用 8)Flipper 用以设定当PCB进入中央工作台后﹐至夹板器高度 时﹐压板器是否动作将板压平 9)Snap off设定印刷时﹐PCB与网板之间的距离 10)Slow Snap off设定印刷后﹐PCB离开网板时﹐以所设定的速度慢 慢脱离网板﹐至所设定的距离 11)Snap off delay设定印刷后﹐延迟一段时间后在慢速脱离 12)Slow snap Dist.设定慢速脱离时﹐脱离之距离 13) Snap off speed设定慢速脱离时﹐脱离之速度 14)Print orientation设定印刷角度 3.Squeegee 刮刀参数设定如下﹕ 1)Enabled设定印刷时﹐是否使用刮刀

【设计必看】PKPM satwe参数详解及设置

目录 SATWE参数设置篇 (4) 一、总信息 (4) 0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4) 02.混凝土和钢材容重 (4) 03.裙房层数 (4) 04.转换层所在层号 (4) 05.地下室层数 (5) 06.嵌固端所在层号 (5) 07.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5) 08.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5) 09.地下室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6) 10.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 (6) 11.结构材料信息 (6) 12.结构体系 (6) 13.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6) 14.施工次序 (6) 15.风荷载计算信息 (6) 16.地震作用计算信息 (6) 17.结构所在地区 (7) 二、风荷载信息 (7) 01.地面粗糙度类别 (7) 0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7) 03.结构基本周期 (7) 04.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7) 05.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8) 06.用于舒适度验算的风压、阻尼 (8) 07.顺风向风振 (8) 08.水平风体型系数 (8) 09.特殊风体型系数 (8) 10.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 (8) 三、地震信息 (9) 01.结构规则性信息 (9) 02.设计地震分组、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9) 03.场地类别 (9) 04.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框架抗震等级 (9) 05.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9) 06.中震(或大震)设计 (11) 07.考虑偶然偏心 (11) 08.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11) 09.振型数 (11)

10.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活载组合值系数 (12) 11.周期折减系数 (12) 12.结构的阻尼比 (12) 13.特征周期、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用于12层以下...影响系数最大值 . (13) 14.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 (13) 四、活荷信息 (14) 01.柱、墙设计时活荷载、传给基础的活荷载 (14) 02.梁活荷不利布臵最高层号 (14) 03.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15) 04.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15) 五、调整信息 (15) 0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 (15) 02.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 (15) 03.梁扭矩折减系数 (15) 04.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 (15) 05.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16) 06.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16) 07.中梁刚度放大系数 (16) 08.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 (17) 09.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17) 10.指定加强层个数及相应的各加强层层号 (17) 11.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 (17) 12.指定薄弱层个数、各薄弱层层号 (17) 13.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 (17) 14.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 (18) 15.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起算层号及放大系数 (18) 16.0.2V0调整 (18) 六、设计信息 (18) 01.结构重要性系数 (18) 02.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18) 03.考虑P-△效应 (18) 04.按高规或者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19) 05.钢柱计算长度系数按有侧移计算 (19) 06.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19) 07.结构中框架部分轴压比按照纯框架的规定采用 (19) 08.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条 (19) 09.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时,一律设臵构造边缘构件 (20) 10.指定的过渡层个数及层号 (20) 11.柱配筋计算原则 (20) 12.保护层厚度 (20) 13.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 (20) 七、配筋信息 (21) 01.边缘构件箍筋强度: (21) 02.墙水平分布筋间距 (21)

CarSim_Simulink

Simulink接口 (1)变量由Simulink导入CarSim(导入变量) 可由Simulink导入到CarSim中的变量可达160多个,主要分为以下 几部分: 控制输入 轮胎/路面输入 轮胎的力和力矩 弹簧及阻尼力 转向系统的角度 传动系的力矩 制动力矩及制动压力 风的输入 任意的力和力矩 我们可以在Simulink中定义变量,也可以在其他软件中定义并导入Simulink模型中,导入的变量将叠加到CarSim内部相应的变量中。

Simulink接口 2)变量由CarSim导入Simulink(导出变量) 导出变量可以应用于用户自定义的Simulink模型,CarSim的导 出变量多达560之多,如车辆的位置、姿态、运动变量等。 CarSim导出变量分类

Simulink接口 下图为CarSim软件所提供的一个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的例子 简单驾驶员模型

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 以CarSim中所提供的与Simulink联合仿真的一个例子为例(稍 有修改),来介绍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的整个过程,例如车型B-class,Hatchback:No ABS 初始车速65km/h 节气门开度0 档位控制闭环四档模式 制动2s后紧急制动 方向盘转角0deg 路面对开路面 仿真时间10s 仿真步长0.001s 说明:选用同一车型的两辆汽车,同样的仿真工况,但其中一辆加入在 Simulink中建立的ABS控制器,相当于一辆汽车带有ABS,而另一辆汽车没有带ABS,方便对比。

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 (1)双击桌面上CarSim的图标,运行CarSim,这 里选用是的CarSim8.0版本; (2)出现‘选择数据库’对话框,如下图所示,选择好数 据库文件夹后点击‘Continue with the selected database’,若想要不再出现此对话框,可以将左下角 ‘Don't show this window the next time you start’选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