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华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4华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4华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4华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宁阳县华丰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城规学院

宁阳县华丰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六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1.城镇概况 (1)

2.上版总体规划简介 (1)

3.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绩效 (1)

4.规划编制动因 (2)

5.本次规划的重点 (2)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期限 (2)

1.规划依据 (2)

2.规划原则 (2)

3.规划期限 (3)

第三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

1.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

2.发展背景分析 (4)

3.社会经济发展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 (5)

4.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5)

5.城镇发展目标 (6)

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7)

1.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7)

2.镇域村镇体系布局 (8)

3.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

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0)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 (10)

1.驻地概况 (10)

2.用地条件评价和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11)

3.规划区范围确定 (12)

4.城市性质与规模 (12)

5.城市布局结构 (12)

6.城市用地布局 (13)

第六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5)

1.对外交通现状概况 (15)

2.对外交通规划 (15)

第七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5)

1.城区道路交通现状 (15)

2.城市规划路网结构.......................................................................................................................................................... 15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7)

1.现状分析 (17)

2.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及对策 (17)

3.大环境绿化 (17)

4.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7)

第九章城市景观系统规划 (18)

1.景观现状 (18)

2.景观风貌规划 (19)

第十章城市市政工程规划 (19)

1.给水工程规划 (19)

2排水工程规划 (20)

3供电工程规划 (21)

4通信工程规划 (22)

5热力工程规划 (22)

6燃气工程规划 (23)

第十一章城市防灾体系规划 (24)

1.城市消防规划 (24)

2城市抗震规划 (24)

3人防工程规划 (25)

4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25)

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25)

1.指导思想及原则 (25)

2.环保目标 (25)

3.规划分区及要求 (26)

4.水体污染治理 (26)

5.重点污染治理 (26)

6.噪声污染的防治 (26)

7.污染项目的控制 (26)

第十三章城市环境卫生规划 (26)

1.环境卫生现状 (26)

2.规划原则 (26)

3.环境卫生发展预测 (27)

4.城市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及处理体系规划 (27)

5.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27)

第十四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8)

1.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与规模 (28)

2.规划原则 (28)

3.近期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28)

4.近期建设用地规划 (28)

第十五章城市远景规划 (30)

1.远景发展规划设想 (30)

2.远景发展目标 (30)

3.远景发展规模和用地发展方向 (30)

4.建设要求 (30)

5.产业发展 (30)

6.城市布局结构 (30)

第十六章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措施 (30)

第一章规划背景

1.城镇概况

1.1区位概况

华丰镇位于宁阳县东北部,东临宁阳县东庄乡,西接磁窑镇,南邻泗水县,北隔大汶河支流柴汶河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相望。地理坐标系为东经117°50'-117°10',北纬37°50'-35°57'之间,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

镇政府驻地新街位于镇域中北部,蒙馆公路、磁莱铁路横贯东西。西距宁阳县城35公里,距京沪铁路2公里,距104国道4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2004年末,建成区人口3.1万人,面积394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7平方米。

1.2历史沿革

华丰镇春秋时为成城故地,明清时南部为古城社,北部属泰安县。抗日战争前属泰安县第九区,北部属第七区。1942年划归泰宁县。1946年属泰宁县磁窑区。1956年复归宁阳县,仍属磁窑区。1957年8月,划归新泰县。1958年9月属新泰县华丰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复归宁阳县。1961年4月华丰人民公社分成华丰、东庄两处人民公社,镇境内为华丰人民公社的北部。1983年8月属华丰区。1985年11月撤区并乡(镇),称华丰镇,2001年原灵山乡并入。

华丰镇现辖62个行政村,其中,东磁管区辖8个村,高村管区辖5个村,崔村管区辖6个村,良父管区辖6个村,爵山管区辖9个村,梅村管区辖5个村,东营管区辖11个村,沈庄管区辖12个村。2004年全镇总人口9.3万人。

1.3社会经济发展

近年来,华丰镇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华丰镇国内生产总值达6.52亿元,增长率为15%。其中,第一产业为1.68亿元,实现增加值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7.69%;第二产业为2.68亿元,实现增加值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62%;第三产业为2.16亿元,实现增加值2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68%。2004年华丰镇三次产业产值比为26:41:33,主导产业日趋凸现,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且逐年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008元/人,略低于宁阳县平均水平。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429万元,占GDP总量的3.73%。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54元/人。

该镇以建设经济强镇为目标,突出招商引资、规模经济、民营经济、农村经济,重点建设了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区—华丰工业园,设施农业也已成规模,各项工作走在全县乃至全市前列。2.上版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在1994年《华丰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2002年,泰安市规划设计院和宁阳县华丰镇政府共同编制了《华丰镇总体规划(2002—2010)》。

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2.2.1 城市性质以农工商综合发展的工矿服务型中心城镇。

2.2.2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镇域村镇体系等级规模分为四级:一级为中心镇,华丰镇政府驻地;二级为集镇,是原灵山乡驻地;三级为中心村,分别是埠南村、永安寨村、前吕观村。四级为基层村,共33个。

2.2.3 城市规模 2002年现状,镇驻地人口2.46万人,建成区面积

3.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0平方米;规划近期2005年驻地人口

4.2万人,城镇建设用地4.75平方公里,人均113平方米;远期到2010年驻地人口

5.3万人,城镇建设用地5.83平方公里,人均110平方米。

2.2.4 城市总体布局近期将老城区改造完善,远期向西发展。以蒙馆公路、磁莱铁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两区既独立又联系便捷。

3.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绩效

上版总体规划经批准实施三年来,华丰镇的城镇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了一定的发展,整体面貌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基础薄弱等原因,华丰镇的发展并未达到上版规划预期的水平。城镇规模小、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建设缓慢、环境污染严重等等诸多因素严重制约着华丰镇的发展。

具体的实施内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镇区用地发展方向有所改变

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南部工业区的描述为“以加工工业为主,严禁放置污染工业。”但从华丰工业园建立的实际影响看,镇区向南建设的势头正大大增强,部分建设已经突破原有规划范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招商引资的拉动与用地条件的约束等两个因素,使得华丰镇区用地发展方向由原规划的“向西发展为主”转为向西、向南发展。

(2)镇区结构上的变化已开始显现

上一轮总体规划确定了带状的镇区布局形态,但是截至2005年规划中的西部新城发展较为缓慢。相比之下,始建于2001年的南部民营经济示范园区仅仅几年时间已经初具规模。

由于磁莱铁路的阻隔,造成南部工业示范园与镇区联系不便。但随着南部工业区的发展,华丰镇驻地结构也将发生改变,由单一中心的结构向多中心的组团状结构演变。

(3)镇区道路功能不够明确,成为城镇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华丰镇区被蒙馆路、磁莱铁路东西贯穿。其过境公路与市区道路系统的衔接存有较大的问题,对城区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较大。为适应城镇结构,镇区道路系统也有待调整。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在旧区的路网优化几乎没有实现。南部示范工业园与旧城区之间只有一条路相联系,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4)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待加强

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是华丰镇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例如南部工业区对旧城区及南部山区水源地的影响、磁窑化工厂对下风向上华丰居民的影响等等问题,均有待于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上给予回答。

(5)工业园区的配套建设有待提高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特征的城市拓展模式,是我国目前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南部工业园规模的扩大,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市政工程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新区上班,老城居住”等问题将逐渐显现。

(6)上版规划编制中对于华丰镇发展过于乐观

按照上版总体规划,2005年华丰镇驻地常住人口预计为4.2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4.75平方公里。实际上至2004年末,华丰镇驻地人口仅达到3.1万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3.94平方公里。这一差别显示出上版总体规划对于华丰镇近几年的发展预测出现偏差,有必要通过再次修编,科学分析华丰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新作出符合实际的总体规划。

4.规划编制动因

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镇化道路,推进各级各类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华丰镇作为宁阳县的中心镇,应当从自身的产业发展出发,积极地参与宁阳县乃至泰安市的合理城镇体系构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确保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

磁窑—华丰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

《宁阳县总体规划(2005——2020)》中明确提出,“东部产业板块(磁窑镇、华丰镇)是宁阳县基础最雄厚的地区,是未来宁阳县接轨泰安市的最前沿,是宁阳发展的高地。”“磁窑—华丰组团要依托磁窑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整合资源,壮大产业与规模,成为京沪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东部经济区的增长极。”华丰镇作为该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及时修订总体规划思路,适应这一变化。

华丰镇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上的新变化,华丰镇迫切需要依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情况,对城市的发展适时的进行调整。同时,镇政府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指导城镇的管理与建设,保证城市规划对城镇的发展的引导与控制作用。

5.本次规划的重点

(1)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华丰镇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城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从而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缩小城乡差距。

(2)进一步完善村镇体系,明确村镇规模、职能、空间结构,以形成规模效应,使中心镇、中心村等更好的带动周边农村的发展。

(3)协调好大型产业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引导城镇产业配套重组,促进经济水平提高。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改善城镇面貌,塑造华丰特色,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期限

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3)《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4)《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5)《宁阳县总体规划(2005-2020)》

2.规划原则

城乡统筹的原则

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以区域发展的观念综合考虑各项设施的布局,强调近期建设的合理性和远期发展的超前性,发挥自然优势,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合理高效地配置各类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的工矿小城镇。

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构筑“人、山、水、城”共生的环境构

架。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

根据华丰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搞好全镇的规划和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防止不切实际、盲目攀比。

3.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至2010年,远景规划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第三章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概况

2004年华丰镇国内生产总值(未计入大型国有工矿企业销售收入)达6.52亿元,年增长率为14.7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29万元,年增长率为16.59%。2003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40亿元,在宁阳县12个乡镇中处于第一名。

表3-1 华丰镇2002-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情况一览表

2004年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30:38:31调整为26:41:33,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减少了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2004年华丰镇工业总产值为14.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4%。从三次产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来看,2004年华丰镇的三次产业增长对GDP 的贡献率分别为:1.84%,8.90%,3.99%,分别比全省高1,4,-6个百分点。从产值比重及产业增长对GDP 贡献率来看,华丰镇产业结构排序为“二三一”,工业是华丰镇的主导产业。

各产业发展概况如下: (1)农业概况

镇域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现有设施标准大棚6000多个,行程3.2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从2003年宁阳县12个乡镇农业产值统计来看,华丰镇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最高,其

中林果业发展水平较高。主要农产品和畜产品有省优质红富士苹果、生物无害“华顺”牌西红柿、小尾寒羊等。

(2)工业概况

华丰镇的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华丰煤矿2004年销售收入高达13.4亿元。在煤炭开采业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加工、机械制造、塑料制品、电线电缆、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为代表的工业产业体系。从可统计到的1999年宁阳县12个乡镇的工业总产值(华丰镇处第一位5.13亿元,领先第二位伏山镇1.77

亿元)及华丰镇近几年工业发展来看,华丰镇的工业发展在宁阳县中处于领军地位。

华丰镇2004年第二产业产值为2.68亿元,依靠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地方第二产业的发展在宁阳县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该统计没有计入大型工矿企业的销售收入,所以无法衡量大型工矿企业在第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现将可以统计到的部分大型工矿企业有关指标统计如下,并将其销售收入计入地方第二产业产值后再对三次产业比重进行分析:

表3-2 部分大型工矿企业销售收入 由上表统计数据得出,现可统计到的大型工矿企业总销售收入占第二产业总产值的90.16%,仅华丰煤矿销售收入就占第二产业总产值的49.13%。说明煤炭工业是华丰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将部分工矿企业销售收入计入第二产业产值后,第二产业的比重与产值分别高达85%和24.59

亿元,华丰镇是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工矿小城镇,其工业将在一定时期内依托境内的煤炭资源及大型工矿企业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3)第三产业概况

华丰镇现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数仅为6455人,在华丰镇12个乡镇中处于第8位。且第三产业以为矿企职工配套商店的批发零售业为主,商业服务设施的配套未上规模,经营的商品未上档次。

经济实力评价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华丰镇在全县中的经济地位,本次规划中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宁阳县的乡镇进行建设发展综合实力评价。首先应该建立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但在此次规划中,由于无法全面统计其他乡镇的工业及第三产业的有关指标,所以主要从规模、经济发展总量及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方面选取了12个建制镇的6个指标(包括镇域总人口、镇域总面积、各乡镇经济总收入、各乡镇地方财政收入、各乡镇农业总产值及农业人均收入),如表3-5所示。

表3-5 评价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统计的因子

输入表3-5中的数据,在SPSS 进行运算。首先输出的是12个乡镇各变量的均数和标准差以及各指标相关系数矩阵,经过方差正交旋转后,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2个主成分,它们的累积方差贡献率86.47%,因此这2个主成份基本上可以代表所选12个乡镇6项指标的主要信息。由方差正交旋转后的相关系数统计得出,第一主成分(F1)指标在人口、面积、经济总收入、地方

财政收入等指标上得分比较高,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各乡镇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这个主成分上得分比较高,说明乡镇的规模比较大,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第二主成分(F2)在农业总产值、农村人均纯收入上得分比较高,这两个指标主要反映了各建制镇农业发展水平。

表3-6 各乡镇综合能力得分统计

从原始数据看,华丰镇的各项指标在12个乡镇中排序均比较靠前。华丰镇发展综合能力的排序为12个乡镇的第一名,说明其经济发展在宁阳县处于较高的水平。其中第一主成份的得分较高,处于第二位,说明华丰镇规模大,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主成份的得分也比较靠前,处于第四位,但和发展水平较高的镇相比,华丰镇的农业发展水平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004年华丰镇农业机械总动力为35790千瓦,在宁阳县12个乡镇处于第11位)。

经济发展速度

表3-7 经济发展速度对照表

华丰镇2002——2004年GDP 及人均GDP 增长率分别为14.7%和14.4%,均高于宁阳县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华丰镇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发展势头良好。

2. 发展背景分析

宏观区位 2.1.1区位优势

华丰镇位于“济南市都市圈”与“济宁市都市圈”两地区的复合地带,由于辐射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华丰镇的快速发展。

2.1.2区位劣势

华丰镇所在县宁阳县在山东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被确定为山东省30个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所以宁阳县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弱,长此以往,可能成为两都市圈的“经济洼地”,制约华丰镇发展。

微观区位

磁窑——华丰组团已成为宁阳县在2005-2020年版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的工业组团,该组团将依托磁窑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吸引更多投资,壮大产业规模,成为京沪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县域东部经济区的增长极。磁窑——华丰工业组团概念的提出与规划,具有以下优势而使华丰镇面临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1)工矿城市在经济上的互补、协作性有利于壮大企业的规模,增加投资。

(2)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有利于对矿、水及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3)产业、设施一体化使两镇空间一体化,有利于空间布局的完整与紧凑。

(4)有利于形成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配置合理完善的基础设施。

(5)有利于对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3.社会经济发展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

3.1 优势条件

3.1.1 丰富的矿产资源

华丰镇矿产资源较丰富,有煤炭、铁矿、矿泉水,石膏、铝钒、河沙等资源。华丰井田各可采煤层属气肥煤类,可选性等级属易选,精煤回收率可达60-70%,为发展宁阳县2004年版规划中重点发展的煤炭——重化工(煤化工、建材等)产业链提供了有利条件。

3.1.2 良好的工业基础

华丰镇境内已有年产原煤百万吨的大型国有煤矿——新汶矿业集团工业华丰煤矿,矿内有发电量37000kw矸石热电厂,2004年两企业的销售收入高达15亿元。其煤炭工业具有雄厚的基础,且热电厂的发展拓宽了华丰镇煤炭工业产业链。

2004年华丰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在乡镇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重为21%,在宁阳县12个乡镇中处于第三位。大量廉价劳动力使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具有优越条件;而较多管理人才使大规模的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也有了可能。因此,良好的工业基础有利于推动华丰镇工业全面、快速发展,吸引投资项目,促进经济增长。

3.1.3 便利的交通条件

作为宁阳县城镇拓展主轴线的蒙馆公路横穿华丰镇,蒙馆公路向西与济宁的汶上、梁山联系,向东与新泰对接,使华丰镇与外界交通联系方便快捷。另外,磁窑——华丰工业组团中,磁窑是宁阳县的交通枢纽,具有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带动华丰镇的发展。

3.2 制约因素

3.2.1 城镇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

华丰城镇人口仅三万余人,城市化水平低,城镇规模小,不利于城镇聚集效益和公用设施的服务效应的发挥。

3.2.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间的差异显著

由于自然条件和区位地域等差异,华丰镇域内经济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各村间经济发展的差异显著。镇驻地周边的村依靠优越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的生活相对富裕;而对外交通不便的乡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3.2.3 城镇建设缓慢

道路多丁字路、断头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无法满足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从而制约了城镇经济实力的提高。

3.2.4环境污染严重

在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中,造成了部分居民点地面塌陷以及大气污染,环境污染降低了华丰镇吸引投资的能力,也制约了华丰镇可持续发展。

4.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三产协调发展战略

4.1.1 巩固农业地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生产率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已有优势的林果牧业。加快农副产品的商业化,促进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4.1.2加快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实施工业强镇战略

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巩固现有的工业基础,努力拉长“煤——电化”产业链。以稳定煤炭生产作为稳定地方经济的重要原则,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实现区域产业特色化。二是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煤炭、机电等产业的科技含量。通过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资金,加快建设一批大项目;集中力量培植壮大骨干企业,依托泰山水泥等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积极实施名牌战略。三是适当地选择发展一些高效益,污染少的中、小型工业项目。

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资源条件,借助外部投资求发展。力争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抓好民营工业经济园区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向华丰工业园开发区集中,形成规模效益。尽快培植一批骨干民营企业,扶持民营大户带动地方工业的发展。

4.1.3 加快以商业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磁窑——华丰组团中,磁窑已承担了化工基地的职能,使华丰极有可能承担宁阳县的其他职能。本次规划把以商业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增加财政收入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并使其经济上规模,政府在经营场所、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使第三产业抓住时机,快速发展,并以第三产业发展为契机,完善城镇公共设施配套,加强城镇的吸引力,以使其承担更多的商业服务功能,拓宽华丰镇的发展前景。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从区域分析入手,研究华丰镇在宁阳县的职能分工和交通地位出发,城市发展的条件,合理的确定华丰镇总体发展战略,并在“十一五”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城镇发展潜力的评估,科学的进行经济区划,编制适合镇情的城镇体系规划。

4.2.1 优化城镇体系,实现城镇合理布局

在积极强化中心城区实力的同时,注重合理调整和优化镇域城镇体系。城镇体系结构按照中心镇、集镇、中心村和一般村进行布局;改变人口和产业过于分散的状况,重视镇域城镇网络体系发展,实现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在中心镇区采取组团式空间布局,各个村做到生产与生活的相对平衡,实现镇域内部各功能的协调发展。

4.2.2 加强地区联系,实现磁窑--华丰协同发展。

华丰镇作为磁窑--华丰组团中重要的一部份,应该从总体发展出发,研究华丰镇在整个宁阳县职能分工及交通区位,明确自身发展的优势条件,实事求是的确定城镇发展的目标和规模。通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实现华丰与磁窑基础设施共享以及功能衔接。

经济与自然资源协调发展战略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煤炭工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但是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随着开采的进行其储量不断减少,其相关产业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也不断减少。因此,为保持华丰的资源优势,必须改变当前资源利用的粗放形式,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通过技术进步和应用先进设备节约资源,已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投资,力争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5.城镇发展目标

总目标

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宜人、方便、和谐的生活环境;为经济建设提供一个便捷、高效、完善的投资环境;为区域发展构建一个有机有序、相互促进的整体框架,把华丰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特色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的工矿型小城镇。

准则

(1)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

(2)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镇体系

(3)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舒适安全的社会生活空间

(4)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和高效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

(5)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和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

(6)健全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

(7)丰富动人的城市景观和个性突出的城镇中心

(8)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系统

经济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水平预测:

(1)高方案:2010年以前GDP的增长速度为13%,2010年——2020年GDP的增长速度为10%。预测结果如下:

2010年GDP达到14亿元,产业结构比例为:15:48:37。

2020年GDP达到35亿元,产业结构比例为:13:47:40。

(2)低方案:2010年以前GDP的增长速度为11%,2010年——2020年GDP的增长速度为8%。预测结果如下:

2010年GDP达到12亿元,产业结构比例为:17:47:38。

2020年GDP达到26亿元,产业结构比例为:15:46:39。

指标体系

5.3.1 社会经济发展类

城镇化水平 51%

国内生产总值 35亿元

三产比例 13:47:40

人均GDP 33981元

5.3.2 城市建设主要指标

镇驻地人口 5.3万人

人均建设用地 112平方米/人

人均居住面积 33.65平方米/人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5.94平方米/人

建成区绿地率 14.22%

人均生活用水量 120L/(人·d)

供水普及率 100%

集中供热率 80%

燃气普及率 90%

电话普及率 60部/百人

大气环境质量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0.06mg/m3

可吸入颗粒物〈0.01mg/m3

污水处理率 10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80%

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1.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华丰镇总人口规模预测

1.1.1 人口增长速度确定

2004年末,全镇总人口930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783人。

我国近年人口的自然增长将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农村人口的流动将大幅度增加,对城镇的影响越来越大。华丰内将得到重点发展和优先发展,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将不断增强,因此全镇总人口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规划采用“综合平衡法”预测全镇总人口规模,据统计华丰镇2002年镇域人口为9.2664万,2004华丰镇域人口为9.4万,根据公式:

P n = P

(1+r)n

式中P

n 为预测年末人口数;P

为基年人口,即2004年末人口数;r为人口综合递增率,计算

可得华丰近年增长率为4.8‰。

华丰镇近年主要以自然增长为主,综合考虑近年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以及上版规划,取2005年--2010年平均综合增长率9‰,2010年--2020年平均综合增长率7‰。

1.1.2 镇域人口规模预测

镇域人口规划总人口预测采用综合递增率法

近期(2005—2010) n

1 = 6;远期(2005—2010) n

2

=10。

P 2005 =P

2004

(1+r

1

)n1=93029(1+9‰)6

取整数确定为98166人。

P 2020 = P

2010

(1+r

2

)n2=98166(1+7‰)10

取整数确定为103540人。

因此,确定华丰镇规划总人口为近期9.8万人,远期10.3万人。

1.1.3 镇驻地人口规模预测

“城镇化水平法”预测镇驻地人口:

2004年华丰镇现居住在城镇镇驻地的人口为31021人,按居住地计算城镇化水平为30.2%。

规划期内,华丰镇的人口处于进一步集聚的状态。随着长远结构调整和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大

批从农业中脱离出来的人口将集中涌向小城镇,镇内人口的流动明显加快,原有的人口居住方式将

被打破。根据华丰镇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景,在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中:

根据农村劳动剩余法:

P

n

= P

(1+ R

)n+[F* P

(1+ R

)n-S*g/H]*W(1+V)

Pn为预测年末镇区人口

P非为预测基年非农人口

R非非农人口自然增长率

F农村人口劳动力比例

P农预测基年农业人口

R农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

S预测年末实有耕地数

g为大农业与种植业所需劳动力比例

H平均每个劳动力可承担耕地数

W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镇区比例

V为进城劳动力带眷系数

根据华丰镇近年人口可以得出近年华丰镇非农业人口平均增长率约为0.017,预计远期不会有

较大变化;

据资料2004年非农业人口数为21783人,农业人口数为63240人.

据分析至2010年,R非为0.017,F为0.523,R农为0.002,S为5560,g为1.2,H为9,W

为0.18,V为2;

至2020年,R非为0.017,F为0.423,R农为0.002,S为5520,g为1,H为8.5,W为0.4,

V为2。

经计算得到:

P

2010

为3.8万人。

P

2020

为5.3万人。

城镇化水平预测

U=P

u /P

r

U城市化水平,P

u

为镇驻地人口,Pr为镇域总人口

经计算得到:

华丰镇2010年的城镇化水平为39%;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为51%。

2.镇域村镇体系布局

规模结构规划

2.1.1 规模结构现状分析

华丰镇目前除镇驻地外有集镇一个,行政村62个。其中,东磁管区辖8个村,高村管区辖5个村,崔村管区辖6个村,良父管区辖6个村,爵山管区辖9个村,梅村管区辖5个村,东营管区辖11个村,沈庄管区辖12个村。镇驻地人口规模较大,首位度高,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而其他村庄则规模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

2.1.2 规模结构规划

规划期内华丰镇内人口和生产力将处于进一步集聚状态,城镇镇驻地将优先得到发展,并与其它居民点进一步扩大在职能、规模、面貌等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由于华丰镇特殊的交通条件和各村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造成镇驻地以外的一些居民点发展也比较快。而也有部分村庄发展将受到限制,人口向其它居民点转移。因此,本次规划确定华丰镇远期村镇规模结构分为四个等级,如表(括号内为所辖或并入村庄):

表4-1 华丰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表

(1)第一等级——华丰镇驻地,人口规模5万人左右,是全镇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2)第二等级——集镇原灵山乡政府驻地,人口规模5000人左右,是华丰镇南部的经济、文化和服务中心。

(3)第三等级——中心村永安寨、前吕观和东营三个村,人口规模3000—4000人,是服务于一定区域、特别是周围几个农业居民点,以生活居住为主,并配有以儿童教育为主的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镇域大型居民点。

(4)第四等级——基层村其他乡村,人口规模600人以上,是最基本的居民点。

注:村镇规模等级结构划分的依据:

(1)集镇的设置本次规划确定灵山为第二等级——集镇。灵山是华丰镇驻地通往南部各村的重要节点,合并乡镇前一直为灵山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是依靠其重要的交通区位和技术资源等优势来带动华丰镇南部的发展。

(2)中心村的设置本次规划确定永安寨、前吕观和东营三个村为中心村。其设置依据是:

①村庄的发展条件,特别是区位条件。永安寨、前吕观和东营区位条件良好,无论是发展二、三产业,还是生活居住,都有方便的交通条件和一定的建设基础,是镇域内发展条件较好、有必要重点发展的居民点。

②一定的人口规模。此次规划所确定的中心村,大多人口规模较大,周围村庄比较密集,服务范围比较大,在一定时可以连成一片,形成更大规模的自然村。

③合理的间距。中心村是未来主要的农民居住点,也是主要的农业作业点。既要考虑到农田合适的耕作距离,又要照顾到农村基本生活服务设施配置的经济合理性,中心村主要应考虑小学校合理的规模和服务半径。

(3)村庄的保留与迁并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合村并点是今后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强化和完善城市功能要求,在积极发展驻地的同时,注重合理调整和优化镇域村镇体系。除镇驻地、集镇、中心村之外的其它村庄中,一部分村庄与城镇或中心村合并,组成新的居民点,一部分仍然保留为一般村庄,还有一部分村庄要控制发展,并在规划期内迁移到城镇或中心村,由此建立起华丰镇新的村镇体系。规划迁、并的部分村庄是建立新的村镇体系的重点。其完成的前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生产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农业基本实现了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不能超越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行大面积的村庄迁并,但必须注意发重点和层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规划的实施。、极度分散的、规模过小的居民点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落后的生产力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布局形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甚至影响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没有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就没有农业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解决不了居民点分散、

规模小的问题,就不能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可以认为,迁村并点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布局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和农村现代化的自然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期内迁并的村庄,一般符合这样几个条件:

①现状村庄人口规模与并入村相比较小。。

②村庄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距离城镇或其它居民点比较远,人民群众生活不方便。

③村庄发展条件比较差,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④临近城镇镇驻地或者靠近规模较大的村庄。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期内予以保留的规模也比较小的基层村(如歇息铺村),从长远来看,也要逐步向城镇集中或合并为规模较大的村庄。

(4)关于压煤区内村庄

华丰镇有着丰富的煤资源,镇区以北至柴汶河的大部分地区为压煤区。煤炭开采作为当地主导产业,带动了华丰镇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煤炭塌陷等诸多问题。本次规划中压煤线内的居民点部分进行了迁建(如西故城),对于柴汶河边的南梁父等村庄则暂不迁建,但引导其在规划期之后逐步迁移出压煤区。

职能结构规划

2.2.1 职能结构现状分析

目前华丰镇的村镇职能层次较低。镇驻地的带动作用明显尚有发展余地。原灵山乡驻地对华丰镇的区域辐射作用不明显。村镇间缺乏联系和分工。

2.2.2 职能结构规划

第一级镇域主中心华丰镇驻地,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交通中心。是城镇体系结构的主体,是未来镇域城镇人口的主要聚居地。其主要职能为面向全镇的管理职能、生产职能、服务职能、集散职能和创新职能。镇驻地是华丰镇发展的重点,在规划期内应有计划地将镇域的人口和产业向镇驻地迁并,并集中大部分的建设资金和力量提高完善镇区的公共配套和市政设施,改善投资环境和居住生活环境,将镇区建设成为设施较为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小城镇。结合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各项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煤炭开采、建材、机械制造、纺织、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走集约型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第二级镇域次中心原灵山乡驻地,规划中为镇域南部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规划重点发展创新、高效农业,成为镇域南部高效农业推广中心。并倚赖与华丰工业园毗邻的优势,发展与其配套的服务业。另外结合省级优秀历史建筑——灵山寺大力发展旅游业。

第三级重点村东营村、前吕观村、永安寨村,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较为齐全的日常公用设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的新型农村社区。以小学、乡镇卫生院、文化站为核心组织中心社区,可以基本享受小城镇同样的居住和基本服务设施,均衡布置在镇域范围,成为带动和服务周边基层村的副中心。

第四级基层村是村镇最基层的居民点,一般下设村民小组,并为现有行政村及主要居民点位置选取而定。

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为“一轴”、“双心”、“两带”、“四片”。

“一轴”:以南北纵贯镇域,联系镇驻地、集镇、三大中心村的轴线为华丰镇城乡协调发展轴线,其中,突出镇驻地与集镇之间的协同发展轴。积极加强各等级村镇之间的联系,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和协调发展。

“双心”:以华丰镇驻地为城镇发展主核心,进一步优化镇区空间配置,强化中心镇区作为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加快二、三产业发展,以提升镇区在全镇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原灵山乡驻地为城市发展次核心。加快改善驻地基础设施,成为南部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集镇。

“两带”:蒙馆路作为华丰镇驻地经济发展的重要轴线,将带动形成北部工业发展带。朝柴路横穿南部主要村庄,带动形成华丰镇的农业发展带。

“四片”:镇驻地与灵山协调发展,形成中部工商业生产基地。另外以东营村、前吕观村、永安寨村三个中心村为依托,逐步形成以其为中心、向周边村庄发散覆盖的三大片农业生产基地:东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西南部传统农业示范区;北部林果业示范区。

3.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根据村镇体系规划结构,全镇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四级结构

(1)镇驻地级:布置为全镇服务的行政经济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科技、商贸金融等设施。按照新世纪现代化小城镇的标准和要求,建设功能完善的全镇公共服务设施中心。要重点完善配套市场建设和行政办公设施建设,增加文化、体育、科技等设施。全镇公共服务设施中心根据驻地的实际情况和城镇性质,健全市场服务体系。镇驻地设综合性医院两所。

(2)乡集镇级:布置一定的行政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科技、商贸金融等设施。建设

完善功能较齐全的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

(3)中心村级:配置的主要项目是小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体活动场地和邮政、储蓄等设施。各中心村均设卫生院。

(4)基层村级:配置以幼儿园、小商店等为主要内容的最基本的教育生活设施。

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规划原则

(1)同步或适度超前原则区域基础设施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或适度超前,同生产力和城镇布局相适应,相协调。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镇地理自然条件,发展阶段和生产力,城镇布局特征,选择不同的基础设施布局方式。

(3)系统优化原则在充分考虑每项基础设施不同的适应范围和技术经济特征条件下,将系统思想与分析方法作为区域基础设施优化组合的原则。

(4)共建共享原则区域基础设施布局不但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还要满足更大范围区域要求和需要。

交通规划

根据新的村镇体系规划,完善整治现状道路系统,增加道路密度,提高道路级别、质量,创造方便快捷的交通环境,为发展经济服务。

(1)改善蒙馆路的交通条件,使华丰镇与磁窑镇的交通通畅。

(2)拓宽改造南梁父至泗水县宋家庄的县道,直接为华丰镇的城乡协调发展作贡献。

(3)积极建设宁磁快速路华丰支线,进一步加强与宁阳县城的联系。

(4)镇域内开辟方便的机耕路,为现代化农业服务。

水资源利用规划

规划生活用水标准为120升/人* 日;公建需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25%计;规划工业用水指标为25立方米/公顷*日

规划镇区需水量为13585立方米/日

合理分配水资源的使用,保证基本生活用水,保证重点工业用水,保证菜田、高产农田用水为原则,缓解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拦截地表水和地下径流,提高拦蓄利用率;加强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和中水利用,农业用水采取先进的喷滴灌技术,走以节水求发展的经济建设之路。加强水资源保护,根治污染。

电力设施规划

本规划时间内电力负荷预测采用地供电指标法进行,本规划时间内电力负荷预测为46.1万KW,负荷率为0.8计算用电负荷为55.3万KW

规划预测 2010年人均生活用电量200KWH

综合用电量1000KWH

规划预测2020年人均生活用电量 400KWH

综合用电量2000KWH时

2010年和2020年用电总量:2010年 4800万千瓦时

2020年5000万千瓦时

电信设施规划

本区内电话部数采用普及率法进行预测普及率为:

近期25部/百人;

远期40部/百人

装机2010年 9500部

2020年 21200部

本规划区内电信管线规划为地下通讯电缆及光缆。主道路规划为光缆,支路采用地下通讯电缆。宜综合考虑弱电类线路容量,避免和减少重复建设,贯彻“大容量,少端局”的原则,使光纤尽量接近用户。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

1.驻地概况

镇政府驻地新街位于镇域中北部,蒙馆公路、磁莱铁路横贯东西。西距宁阳县城35公里,距京沪铁路2公里,距104国道4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入口6公里。2004年末,建成区人口3.1

万人,面积392公顷,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35平方米。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多样,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为低平丘陵性波状地,北部柴汶河南岸为平原地。

驻地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煤炭、石灰石、粘土、石膏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的开采量最多。国有华丰煤矿坐落其中,另有镇属煤矿一处。

以蒙馆公路和磁莱铁路为界,驻地分为南北两个区。北部为以居住、商业等为主的综合区,南部主要为工业区。

2.用地条件评价和用地发展方向选择

用地条件评价

2.1.1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华丰镇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以山地为主,中部为低丘陵波状地,北部柴汶河南岸为平原地。海拔最高为251米,最低为101米。境内有作山和鲁固山两座山峰。作山主峰海拔251米,为全镇最高点。东部故城河为间歇性河流,穿过境内汇入大汶河。境内土壤分棕、褐土两个土类,六个亚类,显中性或弱酸性,适宜种植多种作物。

(2)地质及水文地质

地质

镇区的北部为压煤区,现在正在开采。华丰井田上石炭统太原群及下二迭统山西组为主要含煤段。由于对煤矿的开采,造成了北部的部分用地塌陷。

水文地质

镇驻地内有效水井179眼,多为灌溉之用。水井大多分布在柴汶河南岸及东南河两岸古河床范围内,镇驻地其他单位和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经明沟排放,污染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煤矿地下采挖,造成部分地面塌陷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煤矿污水也得不到及时地回收处理。

(3)地形条件

通过对镇区的地形分析可以看出华丰镇区周围地形坡度小于3%的用地占地602公顷,而坡度在3%~10%之间的用地占133公顷,坡度〉20%的地区仅占33公顷。镇区已建设用地都集中在坡度小于3%的范围内,占390公顷,其中煤线以北地区1428公顷为不宜建设用地,坡度<10%的可开发建设的土地为403公顷。

表5-1镇区用地适宜性评价

2.1.2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评价:华丰镇交通位置优越,省道蒙馆公路从镇区西部进入东部穿出,目前在镇区起到过境交通的作用。磁莱铁路与蒙馆公路平行,也贯穿镇区。西邻104国道和京沪铁路,南有朝柴路穿越。

(2)市政设施水平评价

在老城中,现状设施较好,建有288配电室,矿变电所,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在已建设的工业区中,有两个10KV的变电站。在镇煤矿处有污水处理厂一处。

(3)区域发展条件评价:磁窑——华丰(东庄)组团是宁阳县空间结构上的一个重要组团,使宁阳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地区,处于泰安城镇发展的主轴线上,是未来宁阳县接轨泰安市的最前沿,使宁阳产业发展的高地,所以磁窑、华丰冀东庄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华丰镇镇区向西、向东发展势头较强。

(4)功能延续的评价:确定用地适应性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用地功能的延续。华丰镇区现状功能分区为生活区在西北,产业在南部与东部,各功能区需继续延续发展,周围的用地在功能选择上有所取舍。

2.1.3 建设用地分析

(1)发展方向划分根据镇区用地现状及周边地区交通情况,地形地貌特点,将华丰镇发展方向分四个区域进行分析。

表5-2用地位置

用地发展方向分析选择

综合分析华丰镇区的自然条件、交通状况、市政设施水平和资源分布等情况,对周边地区的用

地进行评价,确定华丰镇区的用地发展方向。

表5-3 华丰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分析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城西区用地范围广阔,可开发用地面积大,用地潜力大,适于城区建设及开发,且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适宜在建成区的基础上开发为以商业、文教、居住等为主的新区;南区依托现有工业可适度发展居住和工业用地。因此规划确定华丰镇发展方向为向南、向西发展。

3.规划区范围确定

为了保证城镇长期有序地滚动发展,需要对规划建设用地以外的一定区域实行规划控制。城镇规划区包括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城镇发展用地和为了保持城镇各项功能正常运转所需要控制的用地。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以外200——300m的区域作为城镇规划控制区。

根据华丰镇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综合考虑对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环境保护、城镇长远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确定华丰镇镇驻地规划范围:东起故城河,西至田家院村以西,北起压煤线,南至老富山北坡。

4.城镇性质与规模

城镇性质

城镇性质:以煤炭开采、建材业为主导产业,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业为辅的工矿服务型中心城镇。

城市规模

4.2.1 人口规模

(1)人口现状

2004年末现状建成区人口31021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现状人口93029人,村庄62个。

(2)人口增长机制

华丰镇规划区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南部工业园的开发建设和清大集团工业园的结构优化整合,必将吸引大量产业项目的进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城市环境的改善,生态绿带的形成,综合公园的建成,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而且必然会带动居住用地的增加。

借助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释放工业积聚的势能,创造更多岗位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可以确定华丰镇人口增长将以机械增长为主。

(3)人口预测规模

近期(2010年):3.8万人。

远期(2020年):5.3万人。

4.2.2 用地预测规模

根据人口发展规模预测和用地条件分析确定:

现状建成区用地394公顷,人均127平方米。

近期规划用地448公顷,人均118平方米。

远期规划用地593公顷,人均112平方米。

5.城市布局结构

规划确定城镇总体用地布局采用多片区的布局模式,以道路和绿化为界,形成“一个中心、两条轴线、一条绿带、五个片区”的布局形态。

一个中心

在原华丰矿职工居住区现状用地基础上,结合原有公共服务设施与规划的商业服务设施及文化娱乐设施,围绕规划新建的市民活动性广场,形成一个集行政、商业服务、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心。

两条轴线

华新街联系西部居住城区中心与中心城区综合性中心,是华丰镇的城镇发展轴。

磁莱铁路及蒙馆公路两侧防护绿地形成一条贯穿镇区的生态绿轴,既分隔南北镇区又改善城镇

面貌及环境。

一条绿带

结合镇区原有的水系两侧规划公共绿地、城镇生态公园,形成一条贯穿城区南北的生态景观绿带。

五个片区

根据城镇职能的不同分工,将城镇用地分为五个片区,即中心城区、西部居住城区、南部工业新城区、工业区与煤炭工业区,各组团由城镇主干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6.城市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规划

6.1.1 现状

建成区共有居住用地16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43%,人均居住用地33.83平方米。华丰镇现状城市居住用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村庄(田家院,西故城等),以传统的农村村民使用的平房为主,第二类是近华丰煤矿建设的楼房和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的楼房式住宅小区。居住用地普遍较混乱,环境较差,设施不配套;并且部分住房地下是采煤塌陷区,亟待搬迁。

6.1.2 规划原则

本次规划以“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分区、配套建设”为原则。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将现有各类居住用地通过规划建设,逐渐形成不同档次,不同类型、配套设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具备一定规模的居住小区;居住区内各类设施应按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在居住区详细规划中综合确定;新区建设必须与旧城改造相结合,旧城以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住水平为目标,逐步加以改造,进行居住区级及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适当降低旧城区建筑密度,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增加绿地。

本次规划中考虑用地条件及环境,向西扩展新居住用地。西南面结合周边工业现状建设适当布置工矿型住宅用地。

本次规划重点提高居住质量,禁止私房乱建、乱占地,新建居住小区应配套完善的市政设施,增加绿化面积,新建居住小区建筑层数不应低于三层。

引导住宅建设从村镇型向城镇型过渡,逐步走向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有利于商品化经营;集中组织居住用地,成组成团开发建设,分级配套公建设施,提高绿地率及人均公共绿地水平,使各居住用地功能完善、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生态居住环境。

因为工业园面积的增加,吸引大量投资,势必会有一定的员工居住在城区,故本次规划中的居住用地面积相对比例比较高,主要有部分用地考虑到些外来人员的需要及开发建设的需要。

6.1.3 建设目标

规划居住用地178.3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30.06%。人均居住面积33.65平方米。

6.1.4 居住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生活用地分成三个大的片区。

中心城区:原驻地部分以村庄改造为主,加强设施配套水平和绿化建设,低层住宅多层化,形成现代化的居住生活区,该区总用地面积90.85公顷,规划容纳城市人口2.7万人;

西部居住城区:体现现代化适住性城区的主要区域,以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以多层住宅为主体的居住片区;该区居住用地面积43.74公顷,规划容纳城区人口1.3万人。

南部工业新城区:结合东南部产业园区配套的职工住宅和部分村庄改造后形成的住宅区,居住用地面积43.74公顷,规划容纳城区人口1.3万人。

(2)居住用地构成

居住用地的规划采用“居住组团——居住小区”的规划模式。

在居住小区内,以城市道路或河流等界限为分隔,形成若干个居住组团。居住小区的居住人口规模在1.3-2.7万人,小区内提供居民日常生活服务设施。

(3)居住用地开发强度指标

本次规划确定的人口容量和住宅建筑总体容量,居住用地容积率总体上宜控制在1.2左右。住宅层数低、多相结合,以多层为主。居住用地的住宅建筑密度低层控制在30%以内,多层控制在25%以内。居住用地的绿地率控制在35%以上。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6.2.1 规划原则

(1)根据经济、社会、自然、技术等多种因素,确定公共设施建设指标。参照国家定额标准及《居住区设计规范》,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完善公建服务体系。

(2)合理组织公共设施的布局,分散与集中相结合,满足公共设施的职能与协作关系上的协调统一,使公共设施与城镇其它功能有机结合。

(3)公共设施根据镇区发展情况、经济实力,远近结合,循序发展,以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6.2.2 行政办公用地

对华丰镇的现状和发展的最终规模而言,没有达到城镇跨越式发展的“门槛”。因此城镇新的行政中心的开发时机目前来看尚不成熟,所以在城镇发展的规划期内,对行政用地内部调整和挖掘潜力、充实更加重要。

镇委、镇政府等行政办公用地仍原址安排,形成行政中心。集中的行政中心有利于方便为群众

服务,提高管理效率。

6.2.3 商业金融用地

现状商业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财源街、中心大街、商业街两侧,市场街北首有驻地最大的农贸市场,满足矿区及驻地居民的生活要求,初步形成了商贸中心。

规划商业设施按两级布置:镇级商业中心主要布置在财源路、中心大街、华新街两侧。

各居住区、居住小区布置二级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按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

6.2.4 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建成镇级文化娱乐中心、在每个居住片区中心建设市民休闲广场及社区活动中心;以此形成“镇级文化娱乐中心——市民休闲广场——社区活动中心”三个层次的城镇文娱设施体系。

(1)结合原有职工俱乐部与露天游泳池,规划一处镇级文化娱乐中心,包括图书馆、青少年宫、舞厅等设施。

(2)在各居住片区建设文化设施以满足不同居民群体日常文化娱乐的需要。其中南部工业新城区考虑居民多为青年工人或企业高级管理人才,配套不同规模的文化娱乐设施。

6.2.5 体育用地

规划大型体育用地一处,位于中心城区商业街与振兴路西南部,体育中心用地内容包括各类体育馆及体育训练场地,与中心城区绿化用地结合形成良好的健身环境。

6.2.6 教育科研用地

现状的教育设施,镇驻地有县属高中二处,中学二处,小学五所,虽相对集中,但整体分散,没有形成集中的文教区,缺少与其配套的体育设施及文化娱乐设施。

由2002年的年龄构成,预测2020年各年龄段人口。(见下表)

表5-4 2002年镇域人口年龄构成表

表5-5 规划后的小学

表5-6 规划后的托幼

表5-7 规划后的中学

6.2.7 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对镇区现有医院着重进行内部用地调整、设备更新工作,视条件允许适当扩大其用地。各居住区设置基层医疗保健中心(或门诊所),方便居民就近看病、治疗。约每一万居民设置一个社区医疗保健中心。

根据千人床位数的有关规定及华丰镇现状(现状华丰矿医院床位数为140,华丰镇医院床位为120),确定本次规划的千人床位数为5,则至2020年所需医院床位数为265。保留现有矿医院,拆除镇医院东侧部分住宅后,镇医院扩大用地面积(0.54公顷),更新医院设备以提高服务水平。

6.2.8 市场用地

现状市场,市场街北首有驻地最大农贸市场,满足矿区及驻地居民的生活需求,初步形成了商贸中心。

规划市场集中布置在镇区西北部,商业街北侧、华崔路东侧。为驻地居民服务。

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工业用地分三部分,东部煤矿区,南部工业园区,西部二类工业区。

南部工业园区为镇区重点发展工业园,对该片工业园结合华丰镇煤矿产业转产策略进行建设。保留现有工业厂区,扩大厂区工业面积,在现有水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建材业,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生产、加工于一体的新的工业园区,以逐步实现华丰镇煤矿产业的转产。

东部煤矿区:保留现有煤矿区,对其进行整合,以利于其生产和管理。鉴于该区煤矿可开采量只有30年左右,煤矿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很小,所以不扩大该区的工业面积,基本保留现有用

地面积。

西部二类工业区:以发展无污染的加工企业为主。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76.38公顷,占地总用地29.24%。

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在蒙馆路南侧,集中设一处仓储用地,主要为南部工业园区服务,同时在东部煤矿取设一处仓储,为矿区服务,保留现有油库。仓储用地位于蒙馆路一侧,交通比较便利。

第六章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现状概况

铁路及公路

磁莱铁路和蒙馆公路在境内相伴而行,东西横穿镇区。

过境公路蒙馆路穿越镇区,既影响镇区正常交通状况,又降低了过境车辆的行车速度。

对外交通设施

火车站华丰火车站为四等车站,共有铁道4段,站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货场主要装卸煤炭及少量砂石、水泥。货物年装卸量为80万吨。

长途汽车站现位于蒙馆路一侧,面积约2500平方米。

2.对外交通规划

概述

规划期末城市对外交通用地面积达19.1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17%,人均3.61m2。

铁路

保持现状铁路状况,因为铁路基本能满足城镇对外运输的需要。

公路

为合理安排城市对外公路运输和过境交通问题,缓解蒙馆路作为对外交通对镇区的干扰,规划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在镇区外围修建环城公路,北侧外环路可与磁窑相接;二是在宁阳县范围内建议在华丰镇南侧加建快速路,这样南部新建工业园可直接与之联系,加强工业区对外交通联系。这两项措施均有利于缓解蒙馆路的交通压力,减少镇区干扰。

规划蒙馆路为镇区的主干道,同时仍然作为联系磁窑华丰间的主要交通道路,也是促进磁丰组团发展的条件之一。为了进一步降低过境车辆对镇区的干扰,还可以在蒙馆路上对车辆进行交通管制,限制货运车在白天某个时段内的通行。

对外交通设施

2.4.1 火车站:保持现有火车站战场的位置。

2.4.2 长途汽车站:保留原有蒙馆路一侧的汽车站,稍作扩展。

第七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城区道路交通现状

现状概况

2004年末,城区现有道路用地面积为21.5公顷,道路总长度为17.04公里,道路网密度为4.3 km/km2。

现状存在问题

(1)道路网络结构不完善,断头路、丁字路较多,道路等级不明确,造成道路交通不通畅、便捷,严重制约镇区的进一步扩展。

(2)道路用地面积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通行要求。

(3)部分道路路况较差,不利于交通的安全与舒适,也影响到镇区的城市形象。

(4)交通设施不完全,停车场、广场严重缺乏,不能满足镇区车辆的进一步增长。

2.城市规划路网结构

路网结构

华丰镇目前道路网结构混乱,但镇区局部道路状况较好。规划充分结合城区道路现状,综合考虑未来城市发展需求,交通方式的变化,一方面增加新的道路,提高路网密度,另一方面对现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打通丁字路口,完善路网结构,最终形成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形成快速、便捷、通畅的城市道路网络。

主次干道

2.2.1 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功能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由“三横三纵”组成,道路红线宽度25—35米。

三横(自北向南):华新街、蒙馆路、泰山大道。

五纵(自西向东):华崔路、华蒙路、裕龙路、财源路、华工路。

蒙馆路在规划期内的主要职能转变为城市交通性主干道,鉴于现状道路红线宽度已在三十米以上,以及蒙馆路的交通流较大,所以定为35米。

华蒙路是联系中心城区与南部工业新城区间的主要干道,而华新街是联系中心城区与西部居住城区的主要干道。各区有附属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因而居民的日常生活活动范围主要是各自的居住小区内,所以不同区间的联系道路使用频率较低,断面红线宽度定为25米。

2.2.2 次干道次干道是城市干道网的补充,主要分流主干道的交通,直接服务于城市各种用地,与主干道一起构成城市道路网的骨架。规划道路红线宽度20—23米。

2.2.3 支路支路是城市道路系统中登记最低的道路,其功能主要是把城市各种用地与城市主次路网连接起来,将交通流均匀的分散于城市的各个区域。支路系统需在下一层次的规划中予以完善。规划道路红线15米。

断面形式

蒙馆路现状部分路面断面为三块板形式,而且蒙馆路对体现华丰镇的城镇面貌起很大的作用,所以规划期内将其路面全部改建为三块板形式。

对于其余道路,从经济角度及需求角度考虑,规划道路断面为一块板形式。

干道分为交通性干道与生活性干道,交通性干道人流量较少,规划人行道宽度相对较窄;而生活性干道两侧布置较多的公共服务设施,所以规划生活性干道人行道宽度相对较宽。

一般情况下,主干道人行道宽度:3.5—4.5米

交通性次干道人行道宽度:2.5—3米

生活性次干道人行道宽度:4米

支路人行道宽度:2.5米

规划城区共有道路用地面积74.52公顷,占总用地的12.35%。主次干道路网密度总和为5.7km/km2。城市道路宽度及断面形式见《华丰镇城市规划道路一览表》

表7-1 华丰镇城市规划道路一览表

道路交通设施

2.4.1 城市广场

规划设主要城市广场4处,与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结合布置,用于休憩、休闲或集散人流。

表7-2 广场位置、性质及面积

2.4.2 公共停车场

公共停车场分为对外交通停车场和市内公共停车场两类。对外交通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城市对外

交通出入口。城区内公共停车场主要设置在大型共建及人流较为集中区域。

按《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所定的人均拥有公共停车面积0.8—1.0平方米计,约需停车面积5公顷。其中机动车停车面积占80%,则约需停车面积4公顷,如每个停车单位面积30平方米计,共有标准停车泊位1400个。非机动车的停车宜分散布置(如加宽人行道)方便其使用。

表7-3 停车场分布及面积

规划共设停车场6处,每处占地面积0.6—0.8公顷。市内停车场4处,结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外部停车场2处,分别为与蒙馆路及南部过境交通干道一侧,解决过境车辆停车问题。

2.4.3 公共加油站

公共加油站按服务半径900—1200米设置,每处占地面积900—1200平方米。规划加油站总数为4个。

第八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现状分析

华丰镇驻地现状绿地3.75平方米,占城市建设用地0.89%,人均1.22平方米。其总体水平,城市绿地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1)城市公共绿地数量少,规模小,且绿化档次和水平偏低;

(2)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匀,绿地使用率较低;

(3)城区内缺少大型绿地广场,现有绿地广场规模较小,植被种植及设施配套较差;

(4)河沿岸环境质量较差,滨河绿地缺乏统一规划,且部分滨河地带已建筑密布,没有为绿化预留足够的空地;

(5)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大部分不达规划标准,绿化率及绿化面积明显偏小;

(6)城区内村庄占地面积大,绿地面积小;

(7)城区主要交通交叉口建筑密度较大,没有为绿化预留足够的空地;

(8)城区内已建成的主要道路红线控制过窄,部分路段无法进行绿地建设。2.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及对策

“依山、傍水、点线面”绿地系统规划的总思路,以居住小区内集中绿地和单位社区庭园绿化为点,以道路绿化和沿河、沿公路两侧绿化林荫带、保护带为线,以镇区内市民广场及公园为面,形成城镇点、线、面结合的整体绿化系统。

公共绿地是城市景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消灭噪声、防尘抗灾及减弱热辐射等功能作用,还有美化市容、改善环境,健全城市生态系统,改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功能。

本次规划确定以保护生态环境、弘扬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郊一体、远近结合为原则。结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确定其主要绿地规划指标与定额幅度为:

规划绿地面积84.22公顷。

占城市建设用地14.2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94平方米/人。

3.大环境绿化

规划要求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尤其是河及其相关水系,营造保护林带及城市公园。以河流绿化为基础,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区绿地系统。这个体系的建立不仅丰富了城市景观,同时对河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4.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根据城区地理特点,其绿地系统采用了块状与带状结合的布局形式,形成点(公园和游园)、线(沿河带状绿地、道路绿化和防护林带)、面(大环境绿地和风景园林)相结合的绿化布局结构。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游人步行时间或骑行自行车时间的指标定额如下表:

表8-1

公共绿地主要由镇区中心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小区绿地组成。

(1)公园绿地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

《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规划范围] 市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包括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市域要形成“一区、两翼、多支点”的城镇空间结构。 [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预计到2015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20万人,城镇人口约47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58%。 预计到202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850万人,城镇人口约53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63%。 预计到2030年,全市常住总人口约920万人,城镇人口约6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1%。 根据划分原则,将空间类型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引导发展区、控制发展区、生态保护区。 ●晋江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城镇密集区。中心城区主要由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六街道组成,城镇密集区包括晋北组团(池店、磁灶)、晋西组团(安海镇、内坑镇、东石镇)和晋南组团(金井镇、深沪镇、英林镇、龙湖镇)。 生态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晋江坫头海滨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石狮 优先发展区:包括主城区和三个重点发展节点城镇。主城区由城市中心区和滨海组团组成,三个重点发展节点镇是指北部的蚶江镇、东北部的祥芝镇、鸿山镇、锦尚镇和东南部的永宁镇。

生态保护区:宝盖山森林公园、永宁黄金海岸度假区、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惠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中心城区、三大次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由螺城、螺阳两镇组成,三大次中心城区是指洛秀、斗尾、崇武三个次中心城区。 生态保护区:惠女水库、陈田水库、锦芳水库、菱溪水库、眉山水库和洛阳江、黄塘溪等水源保护区,崇武海滨森林公园、文笔山森林公园、科山省级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洛阳江沿岸、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南安 优先发展区:包括市区和三个次中心、六大片中心。市区包括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组团;三个次中心为水头镇、官桥镇、石井镇;六个片中心为洪濑镇、诗山镇、丰州镇、英都镇、仑苍镇。 生态保护区:美林水厂一级保护区、南安森林公园、五台山森林公园、康美雪峰森林公园、灵应省级森林公园、罗山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东西溪沿岸区域、海岸带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安溪 引导发展区:包括主城区、辅城区、三个重点中心镇。主城区由中心组团、东翼组团、西翼组团三大组团,辅城区为官桥、龙美、龙门三大组团,三个重点中心镇为湖头镇、蓬莱镇、长坑镇。 生态保护区:凤山省级森林公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关水厂水源保护区、清水岩风景名胜区、凤冠山、龙门、骑虎岩、阆苑岩、清风洞、泰山岩、晋江源、官桥犀山等县级森林公园和白濑森林公园。 控制发展区:农田、西溪沿岸区域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02-安海施工图说明书(总体)

说明书 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 安海镇地处晋江市西南部,是晋江市南北发展的重要节点,是以生产服装、食品和商贸为主导的城镇。但安海镇内区域交通干线尚未贯通,镇区对外联系不便,且区内道路功能混乱,造成不同性质的交通流空间上分布的混乱,特别是缺乏对外交通的合理疏导通道。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区域内交通状况,适应未来交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今后与快速通道英林连接线连接,形成快速路交通网络,向北经龙狮路延伸至石狮,贯通滨海组团,形成滨海组团英林镇、龙湖镇与石狮市之间的便捷通道。所以,它的建成是实现晋江市“对外交通快速化、境内交通网络化”总目标的需要。 本项目起点位于安海镇南环公路(县道X320)与乡道Y118交叉口的东侧(起点桩号K0+000),往南经庄头村,在庄头小学东侧与庄坑公路(乡道Y117)相交后,路线转向东南,经前蔡村、前林村、窑前村,在窑前村与坑边村的交界处与石东路(县道X325)相交,再经坑边村、联邦印染厂东侧止于赤店村西侧乡道Y126上(终点桩号K5+499.403)。路线全长5.499公里。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一)任务依据 (1)2009年12月28日,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下达的“中标通知书”; (2)晋江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署的《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勘察设计合同》; (3)2010年3月26日,安海镇人民政府《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设方案协调会会议纪要》; (4)2010年5月11日,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与东石连接线路线交叉设计方案研讨会议纪要》(晋交[2010] 120号); (5)2010年7月22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人民政府关于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协调会会议纪要》; (6)2010年7月27日,晋江市交通局《晋江市交通局关于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会议纪要》(晋交[2010] 179号); (7)晋江市交通局的有关文件和指示精神。 (8)建设部、交通部颁《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 (9)交通部部颁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 (二)测设经过 1、准备工作 2010年1月5日~1月20日,我院积极做好外业的各项准备工作,其内容包括:召开各专业设计人员会议,明确其任务及组内分工;明确推荐线位,优化平面设计参数,使线形连续均衡。线位优化完成后,送分院领导及质量部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及时作了优化调整,并提供给各专业组;编制勘察设计工作计划;明确测设人员岗位职责;准备外业设备等。 2、测设简况 2010年1月中旬,本项目路线平纵面设计报送分院质量部审查,经确认后,1月21日~2月6日,项目组进晋江工地开始现场踏勘,并走访晋江市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水利局、气象局、新奥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电力局、电信局、广电局、市政园林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部门,获取各项规划资料及沟通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走访安海镇人民政府、安海镇污水处理中心、安海镇自来水厂、安海镇广电站等部门获取地方资料和要求。 2月23日,项目组再次进场,进行外业调查。 3月24日,安海镇人民政府张文节镇长主持召开晋江市快速通道安海东连接线初步设计协调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新郑市龙湖镇总体规划 快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建设为小城镇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位于都市区外围的小城镇,既是大城市区域化格局下的重要节点,也是更大区域范围内轴线生长的承接点。对于此类小城镇,规划预测其未来发展时,需从区域层面复杂和快速变化的条件着眼统筹考虑。 龙湖镇概括 位置:隶属新郑市,位于新郑市北部、东临孟庄镇,西接新密市界,南依郭店镇,北靠郑州市郊区。距郑州市区11公里,距新郑机场18公里。 总面积:97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 地貌:地处伏牛山余脉,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境为小丘陵岗地,属北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 人口:全镇7.05万人/ 镇区308万人 交通:郑新公路、107国道纵横南北,袁张公路、郑州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横穿东西。 发展方向:文化教育、休闲度假和高科技工业 规划:东部为农业生产区,中部镇区为综合经济区,西部为工矿建材、林果区村镇体系:中心镇—中心村—行政村三级结构(以经济发展、功能分区分析)建设规划:近期以中山路为中心,建设成一条带状城市中心,远期以泰山路为中心发展。 工业区(工业用地):

A.轻度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西南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且在镇区下风向。 在与生活区交接部位设置生态防护带。 B.北部混合区。西侧距后湖水库近,严禁布置污染工业项目。东侧临近生活区, 宜安排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工业 C.孙庄东北混合区。生活区附近,布置高效益、低污染的工业 仓储用地:后湖水库东岸,紧靠工业区,便于使用 发展目标、产业体系、发展空间和交通设施 与周边区域的相互关系分析 2.1与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关系:龙湖镇与郑州市中心城区仅一条高速之隔,距中心区的距离只有25公里,通过横贯龙湖镇境内的107国道可以直通郑州市区。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龙湖镇受郑州市中心城区的影响较其他城镇更为深刻。2.1.1郑州市中心城区对龙湖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1)经济辐射郑州市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是龙湖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通过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要素的流动和转移,以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提高了龙湖镇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龙湖镇在同类城镇

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XX乡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苍山县及矿坑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适应矿坑乡村镇建设发展需要及发展工业园区的需求,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镇规划标准》 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苍山县总体规划》 5、《苍山县土地利用规划》 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工业园区规划服务服从于全县总体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 2、外引内联,工业园区形成特色,重点产业形成规模。 3、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建厂规范化,生活社会化,搞好社会综合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优良的综合投资环境。 4、注重环境保护,加强产业项目的污染治理,加强环

境绿化、美化。 四、工业园区性质的确定 1、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 2、资金来源以外资引进为主,地方自筹为辅。 3、产业项目选择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密集型为辅。 4、技术含量以适用一般技术型为主,高新技术为辅。 5、基础设施条件较优。 依据以上五条,近期重点利用当地页岩矿资源建设建材工业园区。 五、规划范围及用地规模 本次规划范围东起单家庄村东,西至西棠林西,南至矿坑村南,北至岚济路北。近期重点沿岚济路和沂邳路两侧各300米形成工业带,远期向纵深发展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工业园区,近期用地规模400.6 公顷,远期用地规模 652.0 公顷。 第二章乡区基本情况及区位分析 一、乡区基本情况 矿坑乡属苍山县辖乡镇,属中小型乡镇,位于苍山县城北部21公里处,与兰山区、费县、罗庄区接壤,毗邻临沂市城区21公里,全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辖5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31000人,沂邳线苍山段(原卞棠线)、岚济两条省道纵横贯通,交通方便。矿坑乡驻地,依村名,

金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及动因 一、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五个统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是城市规划的紧迫任务。 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课题。 二、中观背景: 1、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山东省城市规划编制修编工作的要求,各市、县都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金乡县应从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2、山东省根据本省实际编制了《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济宁都市区规划》,济宁市也编制完成了《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这将对金乡的建设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金乡县需要以区域的观点重新评价和认识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入到区域合作和竞争中去,争取和寻求有利的区域地位。 三、微观背景: 1、金乡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金乡县即将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因此,需要探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快速城市化道路。金乡县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布局迫切需要调整。 2、《金乡县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编制以来,金乡县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城市的用地发展已突破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有用地范围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金乡县需要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城市用地的布局与发展。 3、金乡县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增长点,对城市有很大的拉动作用,使城市适度向北发展成为可能。 4、金乡县城南部和北部压煤的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市向南和向北发展,需要重新确立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以上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金乡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需求。 第二节本次规划修编的技术路线 通过对目前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宏观背景、中观背景的认知,反思上版总体规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3) 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4) 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7) 第一节区域协调 (7)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7)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8)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10)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11)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4)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16)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6) 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17)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21)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23) 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5)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5)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5)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26)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26)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27)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28)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28)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28)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29)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29) 第二节消防规划 (29)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30)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31) 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33)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34) 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36)

巢湖市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1、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近年来,柘皋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工业强镇、特色富民上大做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城镇建设存在矛盾等问题。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生态基底、处于快速发展机遇期的城镇,柘皋必须要全面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 建设合肥经济圈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合肥经济圈建设从概念走向实践,取得了积极成效。东向发展一直是合肥经济圈拓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合宁发展轴更是合肥经济圈同南京都市圈沟通对接的重要通道。柘皋镇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合巢发展轴、合宁发展轴上的重要地位,从区域层面来看,柘皋镇在未来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将扮演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柘皋镇应利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推动力,加快发展,积极融入合肥市整体发展战略框架之中。 3、产业发展及城镇建设的迫切需求 ◆现代化农业 柘皋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等。种植业是柘皋镇的基础性产业。特别是原柘皋镇坚持“压水扩旱,压粮扩经,压劣扩优”发展节水避灾、优质高效农业。已形成两大区域格局和四大生产基地。 在土地资源和能源环境趋紧的现实条件下,要想使柘皋镇尽快迈入现代化农业的先进行列,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支持服务,促进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积极扩大和扶持蔬菜基地建设。 ◆新型工业化 柘皋镇工业基础较好,主要企业有巢湖市玛钢有限公司,巢湖三丰纺织有限公司、柘皋机筑建材有限公司、柘皋啤酒厂、巢湖首信棉业有限公司、宁柘耐磨材料厂、柘皋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枯皋镇油厂、复合肥厂、巢湖振兴棉织厂、大鑫食品粮油食品厂、春友种子公司柘皋分公司等。除此之外,镇里还有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业。 如今,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行业发展环境,除了继续保持在产业技术方面的领先和规模优势外,作为工业化发展城镇空间载体的柘皋镇,还应当继续承担起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职能,通过市场的提档升级和多元化、专业化经营,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服务,进一步强化产业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 ◆城镇建设 随着合巢产业新城概念的提出,栏滨路、商杭高铁、巢湖北站等各种利好条件的明确,柘皋镇越来越多的开发建设需求被不断释放。因此,挖掘用地潜力,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同时合理控制用地速度,实现科学布局,才能使柘皋实现科学、合理、快速地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而生产性服务设施的建设对于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提高生产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建立完善的专业市场和物流体系,是一个成熟的现代化城镇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柘皋镇在未来的发展建设当中,应当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生活性职能的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体环境状况不佳成为柘皋镇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求柘皋镇不断改善整体环境,增加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城镇特色的展现 柘皋镇历史悠久,生态基底良好,水系发达。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引导和控制,历史化、生态化的城镇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如何在改善镇区整体居住环境的前提下保护好生态特色格局和传统历史人文风貌,是本次总体规划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二、规划原则 1、区域协调原则 以加速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强区域中心城镇功能为目标,确定柘皋镇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协调其与周边地区的关系。 2、整体发展原则 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合理调整城镇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强化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O O九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 一、规划背景 (1) 二、现状概况 (2) 三、镇区概况 (4) 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 一、规划依据 (4) 二、规划年限 (4) 三、规划原则 (5) 四、规划目标 (5)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 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 三、产业发展规划 (7) 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 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 一、城镇性质 (23) 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 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 三、功能结构规划 (24) 四、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 一、现状 (26) 二、绿地系统规划 (26) 三、景观规划 (26) 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 二、道路交通规划 (27) 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 一、给水工程规划 (28) 二、排水工程规划 (28) 三、燃气工程规划 (29) 四、电力工程规划 (29) 五、通信工程规划 (29) 六、管线综合规划 (30) 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 三、城镇防灾规划 (31)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 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 三、近期建设重点 (31) 四、近期建设项目 (32)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

静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

静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20年) 静河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七月

一、基本情况 (一)镇域概况 静河镇位于湘阴县域中部偏南,2016年由静河乡改名为静河镇,辖区地处湘江河畔,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交通便利。镇域东接文星镇和金龙镇,北临鹤龙湖镇,西与岭北镇隔江相望,南与樟树镇接壤。静河镇发展定位为农贸型特色乡镇,积极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业发展。 (二)土地利用现状 2014年,静河镇土地总面积6092.06公顷,其中农用地4558.74公顷,占74.83%;建设用地563.41公顷,占9.25%;其他土地969.91公顷,占15.92%。 二、规划修改的期限与范围 本次规划修改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4年为规划修改年,2020年为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静河镇区域内的所有土地,土地总面积6092.06公顷。 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调整情况 (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修改后,到2020年,全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30.00公顷,规划修改后耕地保有量比修改前减少175.19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25.00公顷,规划修改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比修改前增加160.57公顷;全镇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补充耕地88.09公顷,规划修改后补充耕地任务量比修改前增加8.97公顷。 (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 1、建设用地总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50.90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建设用地总规模比修改前少49.17公顷。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27.09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20.01公顷。 3、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88.47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23.65公顷。 4、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5.52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49.17公顷。 5、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修改后,至2020年,全镇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控制在91.58公顷以内,规划修改后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比修改前少49.22公顷。 6、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