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文知识点+课后习题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课文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④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⑤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先秦散文、明清小说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炫彩夺目的代表。

⑥律诗的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翻译与理解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②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③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①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②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③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意味,有三层意思,一是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

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说惟有明月分照两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见她;三是说,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它法。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不仅表现出李白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次北固山下》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的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②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③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④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

夕阳西下,(夕阳早已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作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①第一层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巧妙组合,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图。

②第二层次(四、五句)“夕阳西下”进一步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是点晴之笔,点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怀。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率真、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自己登山临海时产生的壮美感觉。

参考答案: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百草,生长十分繁茂,一阵萧瑟的秋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尽管萧瑟的秋风给人以悲凉萧杀之感,但是疾风劲草,方显其英雄本色;洪波汹涌,愈见其生命不息!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是诗人主观感受的具体写照。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展现的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涌动。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 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写“杨花”“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 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喜欢悲哀凄惨地啼叫。这样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本册教案共包含2套不同的风格教案) 1春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早春》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的美。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ān) 嫩.绿(nè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è)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é) 躲藏.(cáng)和.牌(hú) 宝藏.(zàng)和.药(huò) 黄晕.(yùn)和.泥(huó)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 姓名 ______________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 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 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 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 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 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 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 li do 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瞭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二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 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 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 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 d cm s o u 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 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 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li d n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I o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bi m ji u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论语十二则》 yu e y tn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 子何其芳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li d o ku o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 廓了。 li e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m e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青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原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注释: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日光昏暗。 (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5)谁人:哪个人。 (6)君:你,这里指董大。 诗意: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 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赏析: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 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 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高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 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 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 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 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 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 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 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课文及注释

1/6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 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 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 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 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 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 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 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 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 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 成天在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 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 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

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4、古代诗歌四首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部编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知识整理

2017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字词 第一课《春》朱自清 嗡(wēng):1.〔~子〕京二胡,胡琴的一种。 2.象声词:飞机~~响。蜜蜂~~地飞。 朗润(lǎng rùn):1 明亮润泽。2 爽朗温和 酝酿(yùn niàng):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卖弄(mài nòng): 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 喉咙(hóu lóng): 泛指喉腔。 应和(yìng hè):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嘹亮(liáo liàng): 声音清晰圆润而响亮。 烘托(hōng tuō):1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彩点染轮廓外部,使物像鲜明2陪衬,使明显突出 静默(jìng mò): 1 人不说话,不出声音 2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 风筝(fēng zhēng): 一种玩具,用一张轻质材料铺粘在框架上,通常还带一条起平衡作用的尾穗,以便在一根长线牵连下,飘扬空中。 抖擞(dǒu sǒu):形容精神振奋,饱满。 健壮(jiàn zhuàng):健康强壮。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第二课《济南的春天》老舍 镶(xiāng):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牙。~嵌。~边。 单单(dān dān):指仅仅;唯独;从一般中突出个别的人或事物。 安适(ān shì):安闲舒适。 着落(zhuó luò ):1. 事情有归宿、有结果。2. 依托;靠头;指靠。 慈善 (cí shàn ):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仁慈而善良。 肌肤(jī fū):肌肉皮肤。 秀气(xiù qì):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宽敞(kuān chǎng):宽阔;宽大。 贮蓄(zhùxù):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 澄清(chéng qīng):1.清亮;清澈 2.显示事实真相;消除混乱或模糊之处 3.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1 《论语》十则 ?原文和译文 1、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解词 : 时: 按时 ; 说: 同“悦”,愉快。 翻译 :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 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 :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解词 : 故: 旧的( 知识 ); 知: 理解、领悟。 翻译 :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 : “学而不思则闰 ;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 解词 : 罔: 迷惑而无所得 ; 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 会有疑惑。 赏析 :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解词 : 愠: 恼恨。 翻译 : 孔于说 :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公冶长》 ) 解词 : 耻: 以,, 为羞耻 翻译 : 子贡问道 : “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 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 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述而》 ) 解词 : 识: 记住; 厌: 满足; 诲: 教导。 翻译 :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 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 2 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 “对我 来说,有什么呀 ?”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翻译 : 孔子说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 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 处都有老师。 8、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翻译 : 孔子说 : “(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 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 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文 火箭起飞了 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平稳。我感到压力远不像训练时想象的那么大,心里稍觉释然,全身绷紧的肌肉也渐渐放松下来。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火箭逐步地加速,我感到压力在渐渐增强。因为这种负荷我们训练时承受过,变化幅度甚至比训练时还小些,所以我的身体感受还挺好,觉得没啥问题。 但就在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 人体对10赫兹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它会让人的内脏产生共振。而这时不单单是低频振动的问题,是这个新的振动叠加在大约6G 的一个负荷上。这种叠加太可怕了,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这种训练。 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当时,我的脑子非常清醒,以为飞船起飞时就是这样的。其实,起飞阶段发生的共振并非正常现象。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

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飞行回来后我详细描述了这种难受的过程。经过分析研究,工作人员认为,飞船的共振主要来自火箭的振动。随后他们改进技术工艺,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神舟六号”飞行时,情况有了很大改善;在后来的航天飞行中再没有出现过。聂海胜说:“我们乘坐的火箭、飞船都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了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镜也不眨。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后来,整流罩打开,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一下子照射进来,阳光很刺眼,我的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行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17 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我看到了什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周测试卷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 文周测试卷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一语文第二周周测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0分) 宛转.( ) 酝酿.( ) 莅.临( ) 黄晕.( ) 吝啬.( ) 应和.( ) 抖擞.( ) 静谧.( ) 烘.托( ) 贮.蓄(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水z ǎo ( ) xi āng ( )嵌 l ǒng ( )罩 朗rùn( ) ch én g ( )清 干sè( ) m én g ( )发 粗gu ǎng ( ) li áo( )亮 k ē( )巢 三、修改病句。(10分) (1)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修改: (2)《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修改: (3)在假期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修改: (4)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修改: (5)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修改: 四、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朱自清《春》) (2)沾衣欲湿杏花雨,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3)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4)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他生长着。(朱自清《春》) (5) ,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朱自清《春》) (6)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7)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9)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10)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20分)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

最新语文版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忆读书(冰心) 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 3、*山中避雨(丰子恺) 4、风筝(鲁迅)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6、小巷深处(林莉)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 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写字——写一个人 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 第三单元 9、春(朱自清)10、*济南的冬天(老舍) 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 口语交际——说家乡写作——描写景物 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 第四单元 13、空城计(罗贯中)14、*美猴王(吴承恩) 15、心声(黄蓓佳)16、*勇气(狄斯尼) 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写作——写童年的故事 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第五单元 17、犟龟(米切尔?恩德)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19、*基因畅想(漆孝诗) 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六单元 21、《论语》六则 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期行乘船 23、*伤仲永(王安石)24、木兰诗 25、*诗五首 回乡偶书(贺知章)夜雨寄北(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写作——改写《木兰诗》 第七单元 26、卖油翁(欧阳修)27、三峡(郦道元) 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戴震难师(段玉裁) 29、*陌上桑 30、诗五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登飞来峰(王安石) 望岳(杜甫)观沧海(曹操)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难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 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复习重点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 7、中心。 重点阅读:(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表示作者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因为对“最末次的相见”来说,已经隔了七八年,印象已模糊,然而回忆儿童时的生活,却又历历在目,“确凿”表示完全肯定的。 2、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三件趣事具体哪几件? 趣事:翻断砖、按斑蝥、拔何首乌的根、摘覆盆子。 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色彩;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形状;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声音;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味道。 3、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高处,由植物到动物,由静景到动景;“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局部,又由动物到植物。 4、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请说说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的,至少举一个例。 味觉、听觉、视觉、触觉(举例略) 5、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悦耳。 ②“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中的“伏”能否换成“趴”,为什么? 不能,“伏”体现了黄蜂肥胖的特点。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

1 春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 钻.出(zuün) 嫩.绿(nan) 眨.眼(zhǎ) 酝酿 ..(yùn niàng) 鸟巢.(cháo) 宛.转(wǎn) 蓑.衣(suō) 稀疏.(shū) 抖擞.(sǒu) 水涨.起来了(zhǎng) 应和.(ha) 他涨.红了脸(zhàng) 和.平(h?) 躲藏.(cáng) 和.牌(hú) 宝藏.(zàng) 和.药(hu?) 黄晕.(yùn) 和.泥(hu?) 头晕.(yūn)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 (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3)炫耀。(卖弄)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

(完整)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课文

春朱自清 作者描绘了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时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好的春天。 1“盼望着,盼望着”写出了作者期盼春天的到来。 2用了“着,了”等词语让人感到亲切、柔和。 3“春天的脚步近了”写出了作者喜悦、殷切的心情。 4“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表示春天太阳的温暖,抓住了春阳的特征,更表现了春天太阳神韵。 5“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积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绿,显得清爽和滋润。 6“偷偷地”“钻”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使无意识、无感情的小草似乎也有了意识、感情。 7嫩嫩指质感,绿绿指颜色,将它们放在后面,起强调作用,突出了小草嫩绿的样子,使小草富有生机。 8把小草和小朋友合在一起,写出了生机勃勃。 9春草的特点: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 10:“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色彩的艳丽,激起了读者的想象。 11“闹”不仅写出了蜜蜂的声音,还写出了蜜蜂争喧的场景,使画面内涵更丰富。12野花的特点:眨呀眨的,闪烁的 不同点:遍地都是,色彩鲜艳。 13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色彩缤纷,花香怡人,化静为动,用蜜蜂和蝴蝶衬托出春的万紫千红,花香浓郁,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1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想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句话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柔和、亲切。 15“像花针,像细针”写出了雨的亮而闪烁,柔和绵长。“ 16“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非常传神地写出了细雨朦胧的美感。 17“抖擞抖擞精神”写出了蛰伏了一冬的人们迎来了风和日暖的喜悦。 18“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的时间,告诉人们把握时间,奋发向上。 1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点明春天刚降临人间,是一年新的季节突出春天的新和它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20”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的美。 21“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揭示春天不可恶止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激励人们向前进。 19、20、21写出了不同时代的景象 本文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四幅图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要求背诵的课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要求背诵的课文 七年级下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木兰诗》 3.《口技》 4.《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5.课外诗十首 七年级下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口技》—清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二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遥遥闻深巷犬吠声,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夫呓语,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狺狺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瓶中声,溺桶中声,一齐凑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狗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众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目录谁有?? ? ?一单元 阅读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 3、*丑小鸭安徒生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5、伤仲永王安石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懊恼 二单元 阅读 6、*黄河颂光未然 7、最后一课都德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公民李大钊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10、木兰诗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 三单元 阅读 11、邓稼先杨振宁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13、*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我也追“星” 四单元 阅读 16、社戏鲁迅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 20、https://www.doczj.com/doc/1a3528302.html, 林嗣环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戏曲大舞台 五单元 阅读 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22、荒岛余生笛福 23、*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

24、*真正的好汉里根 25、短文两篇 夸父追日《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列子》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漫话探险 六单元 阅读 26、珍珠鸟冯骥才 27、斑羚飞渡沈石溪 28、*华南虎牛汉 29、*马布封 30、*狼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马的世界 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唯 娥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鲁滨孙漂流记》:孤单而顽强的冒险者《昆虫记》: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全集-精编

初语七上 教案 执教者 七上语文第01课. 春. 教案 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课前准备 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 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入新课 课文中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研读与赏析 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 [问题组] 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 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赏析好词好句) 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品味、鉴赏、朗读。 [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

新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总结

新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总结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新版初一上册语文课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语文知识: ⑴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 ⑵修辞方法:比喻、比拟 ⑶词性:名词 ⑷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 ⑸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精彩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换(《雨的四季》) ⑹朗读的方法:重音与停连 重点词语: 【春】朗润赶趟儿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宛转黄晕一年之计在于春花枝招展嗡卖弄喉咙应和嘹亮烘托静默风筝抖擞健壮呼朋引伴(划线词语在教材中有书下注解)[书下注解中“重音、停连”这两个词语来自课后题题干] 【济南的冬天】响晴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雨的四季】花苞静谧高邈莅临造访吝啬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蝉娇媚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端庄屋檐凄冷化妆淅沥干湿草垛绿茵茵 【古代诗歌四首】临碣石澹澹竦峙星汉幸甚至哉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客路潮平两岸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归雁洛阳边昏鸦断肠天涯 (重点在理解含义、掌握字形) 需要背诵的篇目: 春;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后四篇古诗词为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 写作: ⑴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⑵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刻。 ⑶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⑷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 第二单元 语文知识: ⑴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散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要求背诵的课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要求背诵的课文篇目 七年级上 1.《论语》十二则 2.《春》--朱自清 3.《秋天》——何其芳 4.《古代诗歌四首》 5.《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 6.《河中石兽》 7.课外诗十首 七年级上 1.《论语》十二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俞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