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比及疗效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比及疗效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比及疗效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对比及疗效评价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都昌县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评定表 □初期评定□中期评定表□出院前评定 姓名:刘梅英性别:女年龄:55岁住院号:床号:45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项目评分标 准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Ⅰ自觉症状(9分) 1腰痛无3分 偶有轻度2分 常有轻度或偶有严重1分 常有剧烈0分 2.下肢疼痛和/或麻木无3分偶有轻度2分常有轻度或偶有严重1分常有剧烈0分 3.步行后发生疼痛麻木和/或肌无力正常3分步行500米以上2分步行500米以内1分步行100米以内0分 Ⅱ临床检查(9分) 1.直腿抬高试验正常3分30°-70°2分小于30°1分 2.感觉正常3分 轻度感觉障碍2分 明显感觉障碍1分 3.肌力正常达5级3分 轻度肌力减弱可达4级2分 重度肌力减弱在3级一下1分 Ⅲ日常生活动作(14分) 1.睡觉翻身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2.站立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3.洗脸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4.弯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5.长时间坐位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6.持或上举重物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7.行走容易2分、困难1分、非常困难0分 8.膀胱功能(除外尿路疾患)正常0分轻度排尿困难(尿频,排尿时 间延长) -3分 重度排尿困难(残尿感,尿失 禁) -6分尿闭-9分总分

存在问题: 主诉:腰痛1年,加重伴左臀部及下肢放射痛1天。查体:神清,腰椎生理曲度正常,无侧弯畸形,腰椎棘突旁肌肉轻度紧张,腰3/4、腰4/5、腰5/骶1棘突及椎旁肌肉压痛、叩击痛(+),双侧骶髂关节无压叩痛,左侧臀大肌压痛(++),左侧:直腿抬高试验<30°(+),加强实验(+),“4”字实验(+),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实验(-),“4”字实验(-),双下肢深、浅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康复目标: 1、改善腰痛症状,缓解左侧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解除活动受限。 2、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计划: 1、康复科常规Ⅱ级护理,平卧硬板床休息治疗,避风寒,清淡饮食; 2、完善相关检查(大小便常规、乙肝六项、血液分析、肝肾功能、血糖、血脂、ASO、RF、CRP、电解质、肿瘤标志物、贫 血三项,胸部及腰部CT,常规心电图等); 3、参麦注射液针补中益气;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针护胃; 4、请上级医师指导治疗。 医师:罗贵水 康复治疗师:郭路群 日期:2016-02-20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 (2015年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常见原因。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或退变同时纤维环变性破裂髓核脱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和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多数本病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约有10%~20%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一、流行病学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约占患者人数的80%,男性多于女性,这与劳动强度大及外伤有关。90%以上腰椎 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和L5~S1椎间隙。青少年也可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明显外伤使软骨板破裂所致。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骨质疏松或退变性不稳导致椎间盘脱出、多节段腰椎管狭窄及腰椎畸形,病情较为复杂。 二、临床表现 因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病理变化、椎管管径以及个体敏感性等不同,其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 (一)症状:

1.腰痛伴一侧或两侧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下肢麻木无力; 3.大小便功能障碍(巨大突出或中央型突出); 4.腰椎活动受限,姿势异常。 (二)体征: 1.立位检查:腰椎畸形,生理前凸变小、消失,甚至变为后凸,不同程度侧凸;腰部压痛点,可引发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 2.仰卧位检查: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下肢受累神经根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及反射异常。 3.俯卧位检查:腰部压痛点;股神经牵拉试验。 (三)辅助检查: 1.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提供一些间接征象,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大致定位及初步诊断。同时为鉴别诊断腰椎其他疾病提供依据。 2.CT、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膜囊受压移位情况,是明确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最重要的方法。 三、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较高,但真正需要住院治疗者甚少,一般早期仅卧床休息加服药物均可缓解或治愈。对需进行特殊治疗的一定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有突出者并非称之为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表者:苏子新 一、一般体征 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与突出物与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 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股神经体征检查:股神经伸张试验(FNS test ),俯卧位,膝伸直,使髋后伸,患侧股前方疼痛为阳性,常提示L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神经障碍体征: 皮肤感觉:腰神经分布区痛觉及触觉检查。 运动障碍:拇指背伸肌力,踝背伸肌力。 肌肉萎缩:测量下肢周径。 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三、影像学检查 1 、腰椎平片:腰椎正位片腰椎棘突偏斜,侧弯,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腋下时侧弯向健侧当突出位于神经根肩上时侧弯凸向患侧。 2 、CT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硬膜受压、侧或双侧侧隐窝变窄等。 3 、MRI 报告: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4 、髓核造影:了解纤维环及髓核退变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查房 一、定义 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以后,因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致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硬膜囊、马尾神经)引起一系列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的征候群,称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 1. 年龄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平均手术年龄在40岁,因此退变可能是其重要因素。 2. 身高与性别,有人认为身材过高也会易发腰突症,而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5倍。 3. 增加腹压,临床上有约1/3的病人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剧烈的咳嗽、、屏气、用力排便等。 4. 不良体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以缓解腰部应力,如长期处于某一体位不变,即可导致局部的累积性损伤。 5. 职业因素,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最高,白领劳动者最低。汽车驾驶员由于长期处于颠簸和振动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大且反复变化,也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6. 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三、汇报病史 患者女,47岁,居民,文盲文化,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4年,颈痛2年”门诊拟“腰椎间盘突症”于2013-2-22-17:50收入住院。 患者为中年女性,起病缓,病程长。主要病史经过为患者入院前4年,无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夜间明显,弯腰时明显,站立、行走后症状不加重,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痛,伴双上肢疼痛麻木,为求进一步的治疗,门诊以“腰椎间盘突症”收入我科。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步入病房,测T:36.4c P:82次/分 R:20次/分 BP:108/62mmhg,查体配合,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2次/分,律齐,心脏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不肿。颈椎棘间旁压痛,屈颈实验阳性,叩压顶实验阴性,提颈实验阴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批准人:高永忠版本号:2.0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 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 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 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 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 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 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 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 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 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发表者:苏子新 一、一般体征 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和突出物和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 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股神经体征检查:股神经伸张试验(FNS test ),俯卧位,膝伸直,使髋后伸,患侧股前方疼痛为阳性,常提示L3-4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20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管理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腰痛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感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内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脊柱侧凸,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质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二)中医症候诊断 基本症候——血瘀症: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兼症: 血瘀兼寒湿症: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三)西医病理分型 1、按突出程度分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游离型。 2、按突出解剖位置分型:中央型、中央旁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型、极外侧型。 三、诊疗方案 1、中药疗法: 血瘀证: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成药:血塞通针400mg(亦可红花针、灯盏花针、川芎嗪针等辩证使用)加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 兼寒湿证:基本治法为散寒除湿,温经通络。汤剂:独活寄生汤加减;中成药:汉桃叶片,1次4粒,温开水送服,1日2次。 2、非药物疗法: 新医正骨——冯氏腰椎定点旋转复位法。 特效针灸——浮针,埋针,电针疗法,肌肉起止点疗法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 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 3 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 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 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 现有腿痛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 4、 5 或腰 5 骶 1 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 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 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 )、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 明显。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 2 、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 " 板腰 ") ,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 )。腰部活动受限,多以前屈受限为主,直腿抬高 试验 70°以内为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触觉减退区,多为 小腿内侧、外侧或足背外侧、第Ⅰ第Ⅱ足趾间、足底,但痛、温、触觉减退区不是呈"袜套 "状分布,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肉肌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下垂,足拇指下垂。 3、影像学诊断普通X 线平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侧位 ),腰椎出现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病变侧变窄 (正位 )。腰椎 CT 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 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偶有钙化影出现。腰椎MRI 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 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即磁共振成像 )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 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 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但是 MRI 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病人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 光片与 CT 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 光片、 CT 与 MRI 平片检查。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 痛。 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 1或腰 4脊神经根分布区) 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 4 )、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5)、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以上五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第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的重要性 为了正确治疗,首先必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在骨伤科,一个正确的诊断包括病变的部位,同时还要明确病变的程度、性质和原因。 定位诊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对它的病变部位尽快明白其性质,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它进行治疗,尤其是牵扯到手法深部的重力动态治疗。如定位诊断不明确,治疗往往就会趋向盲目性而收效甚微,有时失手会造成医源性损伤而出现差错性事故,因此治疗前首先要对病变诊断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临床上多参照MCJVOCH提供的依据,(详情可登录https://www.doczj.com/doc/1312248743.html,):(1)单侧腿痛比腰痛明显,疼痛几乎都沿患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分布区放射。(2)患侧坐骨神经或股神经支配区皮肤肌肉麻木酸胀。(3)患侧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减少呈阳性反应,为正常的50%以上。(正常时,双下肢直腿抬高80度以上并无疼痛,若一侧抬高低于40度以下即不能继续抬高,同时有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有时健侧肢体抬高时,患侧则表现牵拉性疼痛。(4)①有肌肉萎缩②肌力下降③感觉障碍④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四个症状的2个。(5)影象学检查(核磁共振MRI、CT或椎管造影)显示椎间盘突出或碘柱盈缺损与临床表现相符。以上5项诊断中有3项以上者,就可确定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过综合了解病史和细致体检,不仅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而且能基本上作出定位诊断,这主要依据不同的神经根在受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下,产生特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95%以上的腰椎间盘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这段椎间隙,直接压迫刺激腰5或骶1神经根,因此患者主要表现在疼痛或麻木沿坐骨神经区分布,另外2%以下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3—4椎间隙,直接压迫刺激腰4神经根,出现疼痛或麻木沿股神经根分布区放射等症状。 不同部位的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在检查体征也有所不同,根据这些不同的要点,可做出基本的定位鉴别诊断,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几种: 1、腰5—骶1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出现患侧下肢外踝、足低外和小趾区域过敏性反应或麻木感觉,疼痛沿大腿后外方、小腿三头肌和外踝放射,可见腓肠肌、比目鱼肌、趾屈肌的肌力减退,肌张力试验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反应,神经反射检查可见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腰4—5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出现患侧下肢小腿前外侧,足背和拇趾过敏性或麻木反应;疼痛沿大腿后方、小腿三头肌、足背放射出现;踝背屈肌、拇长伸肌肌力减退;在肌张力试验中可见直腿抬高呈阳性反应;膝和跟腱的神经反射可正常。 3、腰3—4椎间盘突出:髓核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出现患侧大腿和小腿内侧过敏性或麻木反应,疼痛则沿大腿、膝前方放射出现,股四头肌出现肌力减退:在肌张力试验中可

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和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家庭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众多,而家庭康复也是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发病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相应的损伤或压力作用,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脱出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一、流行病学特征 (一)发病率 国外学者以下腰痛为调查对象,有90%的人都有过体验,年发病率约15%,同龄女性比男性高。腰间盘突出的病人腰4~5、腰5-骶1占90%以上,年龄20~50岁多发,随年龄增大,腰3~4、腰2~3突出的危险性增加。 (二)诱发因素 1.退变 椎间盘的生理退变从20岁开始,髓核由婴儿时期的胶胨状逐渐脱水纤维化,脊索细胞退化坏死,至成人逐渐变成纤维软骨组织。纤维环的退变表现在胶原纤维增粗,并出现逐渐增宽的细小裂隙,若在外力作用下可造成纤维环撕裂,发生髓核突出。 2.职业 暴露于反复举重物、垂直震动、扭转职业的人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高。Fremyer观察表明,反复举重物>20Kg的人,44.4%的可出现腰痛:垂直震动职业如司机、摩托车骑手等,因长期受颠簸震荡,产生慢性压力,椎间盘易突出长期弯腰工作者因髓核长期被挤向后侧,受到较大的张力加之纤维环较薄弱而易发生突出。 3.吸烟 吸烟者下腰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其机理是吸烟者咳嗽增加椎间盘内压。另外,吸烟者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椎间盘乳酸产生增加,PH值下降,加速椎间盘基质的崩解。 4.心理因素 对从事的职业长期厌烦、焦虑或紧张,有恐惧心理的人群发生率高。 5.医源性损伤

诊断性治疗、腰穿和腰麻误伤椎间盘等,也可增加突出的危险性。 6.其他 寒冷、酗酒、腹肌无力、肥胖、多产妇和某些不良的姿势,也是诱发突出的危险因素。 二、病理 椎间盘具有多种感觉神经支配,当外力致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时,局部组织破坏,P物质释放引起炎性反应,使疼痛感觉敏感;髓核组织中粘多糖和β-蛋白造成的局部自身免疫反应;神经根受压水肿引起创伤性炎症。久之神经根与破裂突出物发生粘连和纤维化,神经缺血,刺激硬膜囊,神经根及纤维环外部的窦椎神经引起下腰痛。 三、临床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虽有多种分型方法,但大都以病理分型为基础,可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后纵韧带下型、脱出后纵韧带后型、游离型。 四、临床评定 根据腰间盘突出的常见症状和体征,制定了非手术疗法的评定标准:满分100分。其中疼痛和麻木满分20分,行走能力16分,生活及工作能力16分,压痛16分,膝、跟腱反射16分,每项分四个等级,各有对应得分(因非手术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改变不明显,再者要求每位病人治疗前后均行X线和CT检查不现实,故未将其列入评定表)。 标准:优>90分;良75~90分;可50~74分;差<50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可分别计算出改善指数和改善率: 改善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 改善率= 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正常评分–治疗前评分 五、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腰痛 病人多表现下腰痛,影响到腰背部及患侧臀部,重者伴有坐骨神经痛。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和疗效的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作用。结果医学界目前正不断研究患者自我评价方法,其将会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通常将疗效评定当作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还应该具有测量所有临床重要变化的作用,不仅包含患者疼痛减轻、生活能力增强等相关指标,而且还应该包含患者临床体征改善情况。结论医护人员在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及疗效时,不仅需要利用主观评价量表,而且还应该综合评定查体指标,这样才能准确掌握患者术后疗效具体情况。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估;疗效评估;研究进展 在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评定和疗效评价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普遍采用的是与腰痛有直接关系或者潜在关系的评定方法。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具体如下。 1以疼痛改善程度为主的评定方法 临床上评估患者疼痛改善程度主要采用强度评分和问卷表调查。其中,常用的疼痛强度评分法包括数字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和语言评分量表等。 1.1视觉模拟评分法该方法在临床上使用的最为频繁,具体操作为:在一条长10 cm的直尺或者直线两端分别标注无痛(0表示)和最剧烈的疼痛(10表示)。被测试者根据自己疼痛感受程度,在直线对应的部位做记号,0~10代表的是痛觉评分分数.该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①对患者视力及精神状态具有较高的要求;②疼痛评分是由患者估计的,受患者主观意识影响,评价并不客观。 1.2数字评分量表评定法数字评分法要求患者应用具体的数字对疼痛程度描述,操作简单,容易记录,其中常用的有:11点数字评分法、101点数字评分法以及11方框评分法[1]。但是对没有数字概念的患儿,不建议采用数字评分法。 11点数字评分法时由0~10共11个点,其中0点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点数越大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强。临床测量主观疼痛普遍采用该方法。 101点数字评分法与10点数字评分法基本一致,主要是用0~100共101个点来描述疼痛程度,疼痛程度与点数大小成正比,即0点表示无痛,100点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疼痛评分随着选择点的增多更加数据化,该方法主要应用于镇痛药研究和临床科研中。 11点方框评分法也包含了0~10共11个点,分别表示无痛至最剧烈的疼痛,每个数字被方框包绕起来,数字表示的更加直观,便于患者将疼痛与抽象的数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多以前屈受限为主,直腿抬高试验70°以内为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触觉减退区,多为小腿内侧、外侧或足背外侧、第Ⅰ第Ⅱ足趾间、足底,但痛、温、触觉减退区不是呈"袜套"状分布,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肉肌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下垂,足拇指下垂。3、影像学诊断普通X线平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侧位),腰椎出现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病变侧变窄(正位)。腰椎CT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偶有钙化影出现。腰椎MRI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即磁共振成像)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但是MRI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病人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光片与CT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光片、CT与MRI平片检查。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1或腰4脊神经根分布区)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4)、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5)、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以上五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 【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两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L3、L4间隙突出,因L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

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2.脊柱侧凸畸形主要弯曲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凸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例如,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曲,如向健侧的弯曲则疼痛加剧。 3.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4.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

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6.神经系统检查 L4、L5突出(L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L4、L5突出(L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躅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L5、S1间突出(S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分瘫痪。 【辅助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左、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标准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 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 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 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5.1.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 有慢性腰痛史。 5.1.2.常发生于青壮年。 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1.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 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 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 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5.1.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5.1.7.CT、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

5.2.1. 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 后内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 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 后外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 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5.2.1.3.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 侧,临床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 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5.2.2.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 主要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 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5.2.2.2.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 出范围较大,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 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5.3.康复评定 5.3.1.疼痛评定 可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在纸上或 尺上划一10cm的直线,按毫米画格,直线左端表示无痛, 右端表示极痛。让病人目测后在直线上用手指指出某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症。中医把该病症归于“腰痛”、“腰腿痛”和“痹症”这一范畴内。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分为:膨出、突出、脱出三种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怎样诱发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诱发因素一般分为六种:1.脊柱结构因素:脊柱畸形包括移行椎、脊柱侧弯和小关节突出方向不对称。2.生理因素:(1)30岁—50岁发病率最高;(2)超过平均升高的男女容易发病。(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职业因素:驾驶员发以及经常需要久坐工作的人群病率最高,此外,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群易患此病。4.外伤因素:(1)急性损伤:儿童和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急性外伤有关。(2)运动:长期剧烈运动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有关,如运动员、舞蹈演员等人群。5吸烟: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性增加50%。6.妊娠:腰椎代偿性前凸增加了椎间盘的应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哪些部位常容易发病? 临床上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90%以上在腰4-腰5(L4-5)和腰

5-骶1(L5-S1)节段,腰3-腰4椎间盘突出占2%,2个节段同时突出占6%-19%。 腰椎间盘突出如何诊断? (一)腰部有外伤史。体征为下腰段有不同程度的侧凸:向患侧凸者多,向健侧凸者少,也有的是平腰或后凸状。腰部活动受限,成熟型的(椎间盘突出部无增大或缩小的可能性)腰不能向前屈;幼弱型的(腰椎间盘突出部能大能小者)腰虽能向前屈,但不能向后伸。(二)体征:患部棘突旁1~2厘米处有明显的压痛点。直腿抬高为阳性,有的小腿外侧及足背有感觉障碍区,膝和跟腱反射消失,部分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晚期小腿肌肉萎缩。屈颈及足拇趾背屈检查均为阳性。(三)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最常见的为:1.腰柱侧凸,生理前凸消失。2.椎间隙前窄后宽或绝对变窄。3.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或后翘状。4.椎体边缘唇状或上缘可有凹陷。腰椎CT或MRI检查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更为准确,但费用较为昂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哪些? (一)推拿手法治疗:其目的是增加局部组织痛觉阈值,改善腰肌高张力状态;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促使突出物还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条件;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状态;加强气血循行,促使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吸收。常用部位及取穴为:背腰部及下肢、肾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推拿时以滚法、揉法、弹拨法、按压法为主,拿法、摩法为辅。(二)针灸治疗: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主穴选取:阿是穴、大肠俞、

最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中医整脊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前言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发布。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提出、起草并归纳。 本《指南》由省正骨研究院、省正骨医院负责起草,由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参加起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鲍铁周、宋永伟、新生、耀洲、毛书歌等。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或腰椎髓核脱出症。由于外力作用引起腰椎骨关节旋转、倾斜、错位,导致椎间盘突出椎间孔或椎管,刺激到脊神经或脊髓;或因骨关节错位、椎间孔移位,导致神经根位移与椎间盘产生卡压,引起腰椎活动障碍、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传统称“腰腿痛”或“腰骻痛”。 1围 本《指南》规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与护理。 本《指南》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2要求 2.1 诊断 2.1.1 诊断要点 2.1.1.1 病史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以男性为主,有腰部外伤、积累性损伤或外感风寒湿邪等病史。2.1.1.2 症状 反复发作的腰腿痛或单纯性腰痛或下肢放射痛。棘间及椎旁有固定压痛点,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因咳嗽、喷嚏或翻身而加重。腰椎出现侧弯、平腰或后凸畸形,腰部活动受限。患肢可出现肌肉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的感觉减退或迟钝,踝及踇趾背伸力减弱。2.1.1.3 体征 2.1.1.3.1 脊柱姿势患者常出现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如:腰椎过度前屈、腰椎生理曲度平直或反、腰椎侧凸。 2.1.1.3.2 脊柱运动受限患者的脊柱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均可有不同程

度的受限,尤以后伸疼痛最明显。 2.1.1.3.3 压痛点和放射痛一般在病变棘突间隙及椎旁1~2cm处,有明显压痛点,常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据报道其阳性率可达90%左右。 2.1.1.3.4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3、4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突出,但阴性不能排除腰3、4以上的椎间盘突出。 2.1.1.3.5 股神经牵拉试验该试验阳性多提示腰2、3椎间盘突出。2.1.1.3.6 感觉改变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所支配得皮肤节段会出现感觉得改变。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2.1.1.3.7 腱反射改变股神经受压,膝反射减低;骶1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低。2.1.1.3.8 肌萎缩及肌力减退某些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患者常出现患侧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萎缩。 2.1.1.4 影像学检查 2.1.1.4.1 X线检查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片。正位片椎体有旋转,有时可见脊柱侧凸;侧位片可显示椎间隙变窄,椎曲弓顶距离变小甚至消失,椎曲变直。中老年患者多并有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X线检查还可以除外骨关节的破环、转移癌、骨结核、肿瘤、脊柱的先天畸形等。 2.1.1.4.2 CT检查目前已普遍作为该病的常规检查。CT检查于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观察到突出物的直接影像及与神经根、硬膜囊的相邻关系,并可了解椎管容积、黄韧带、神经根管等情况。同时,还可从横断面图像测量椎管和侧隐窝的容积。2.1.1.4.3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它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并可判断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硬膜囊与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2.1.1.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常见的分型方法有以下几种:2.1.1.5.1 整脊学分型法 ――椎间孔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外侧椎间孔部位,压迫神经根。症见单下肢放射性疼痛、麻痹。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可显示椎间盘突出压迫椎间孔。 ――椎管型指椎间盘突出于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硬膜囊,马尾神经,也称“中央型”。症见双下肢麻痹疼痛(可有一侧较重),鞍区麻痹,大小便无力或排便困难。部分病人有腹胀,直腿抬高试验多为弱阳性。CT和MRI可显示突出的椎间盘的形态及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