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情境教学 结题报告

《探索有效情境,构建数学活力课堂》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情景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一、课题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致力于转变学生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立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去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在学生自身“再创造”的活动中构建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活动氛围,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每一个单元知识的开启,对整个单元的学习与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教学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有效的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有效的教学预设和生成的模式架构中培养学生和谐发展,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探索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模型的直观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认识结构,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活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大踏步进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这次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策略。因此,教学中应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基本理念。

我校提出的“情境教学”这一课题研究,是一种充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的研究课程。通过此课题研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总之,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的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态度是一个能否真正使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否在自己的生活中和学习中恰当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未来社会的公民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情境串课题研究的全面开展,进一步加强教师对数学课程的目标、性质、内容的研究,使教学目标设置更准确、更具体、更丰富,确保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把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实到每一节课。

2、通过青岛市数学情境串理念下的新授课子课题的研究,引领教师更好地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每一个单元开启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不断积累情境串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和典型案例。

3、通过“大小教研”、“内外教研”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拉近理论认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距离,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实现新型的师生关系。

4、学校以“数学情境课题”为引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数学研究课”与“与老教师同上同研一节课”等研究活动,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功能的学习型数学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四、研究内容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鼓舞。”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创设良好的情境开展教学为途径,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数学教育的重心真正转移到学生发展上来的具体举措,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双基,数学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四者之间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得到很好的发展。

因此我们把以下内容作为研究的重点。

1、确定次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了解有效情境创设的真正意义,了解情境创设与实现有效教学之间的现实意义。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着眼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注重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不断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求真求实,促

使教学目标的达成。

2、巧借情境的创设,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境激情,以境生智,以学顺教。创设真实、必要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并处理学生的先前经验和直觉;创造丰富的课堂,带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实现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接纳的、相互欣赏的学习场所,体现“情”的因素。

3、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探索如何分析教材、学生、课堂,使情境的创设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相辅相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有效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类型与手段;在此同时,也关注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因素及如何排除。

4、研究教师个人因素在创设、实施有效情境中的作用,以此推动教师扬长避短,不断丰厚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更有效的学习发挥作为引导者的作用。

5、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和谐的一体,以有效情境创设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需要,学生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经历必要的数学思考和探究,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和交流。

五、研究步骤

1、2010年9月—2012年2月,课题准备阶段:

现状调查,成立课题组,填报申请书、评审书,设计研究方案,学习有关有效教学情境方面的理论。了解本学区数学教师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现状。

(1)、对什么是有效的教学情境,什么是无效甚至低效有清楚的认识,它们各自在课堂教学中有怎样的体现,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否有推进作用有明确的判断。

(2)、领会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能在研究中对自己和同伴数学教学情境创设进行反思,有的放矢进行改进。

(3)、探究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教师自身需要具备的因素,不同年级的情境创设原则,从现实的角度提高教师自我学习,自我修养的意识,以课题组成员的实践为第一手材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扎实努力。

2、2012年3月—2013年8月,课题研究阶段:

(1)、根据“探索有效生活情境,构建数学活力课堂”的研究主题,积极开展学教材、研教材的活动。各教研组结合课标,正确理解每一单元、每一课时教学

目标,深入理解编者的意图,及时调整备课笔记。在此基础上,每周利用周一下午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各年级段课标的学习和情境串课题资料的交流。

(2)、在前期对情境串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本学期学校教研思路,各年级教研组紧紧围绕各年级段的研究专题,以“研究教材、把好备课关”为核心,在对典型课例进行微格研讨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生活情境串和“情境串”创设的有效活动价值,深化数学学科“传承式”的研究模式。

(4)、研究课题组和其它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有效及无效或低效情境创设的表现及其成因,在教学准备中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与教学实效的达成度作以联系,通过课堂教学诊断,优化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使教师和学生受益。在研究与实践中撰写反思、案例或论文。累计经验和成果。

(5)、开展青年教师“展我风采”基本功比武活动,从“备课、说课、上课、自评”四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的展示,突出对情境串课题研究的展示。

(6)、聘请专家针对学校数学教研组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备课、听课、评课、教研的全过程、近距离的指导,不断拉进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行为的距离,夯实学科教研组的研究基础,提升课堂教学的研究质量。为课题的全面结题做好准备。

3、2013年9月—2013年10月,课题总结阶段:

(1)、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活论文,阐述自己经历研究的心得、在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中的收获和不足,将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作用作为评价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标准之一。

(2)、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测评,分析有效情境创设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提升学习能力、协调师生关系等中的重要作用。

(3)、课题组成员回顾自己的研究过程,整理文本等过程资料。

(4)、课题研究汇报课。由课题组教师承担,向我校的数学教师展示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意义。

(5)、整理论文集。撰写结题报告。

六、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了获取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课堂情境串的研究,就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数学问题浑然一体,各种数学问题在一连串真实的情境中依次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改变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将构成本课题的研究依据。

2、有效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3、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传统认为的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外,还包括其他六种智能。各种智能的发展彼此引发,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能展现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七、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教学情境必须从课本内容出发,恰当地组织素材,切不可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情境应是明确具体,重点突出的,而不应是宽泛复杂的。情境的设置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有当创设的数学情境进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学生才能在己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基础上,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2、自主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参与研究的教师能有改善自己课堂教

学现实的愿望,才能更珍惜研究的机会,才能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情境创设的种种现实,才能自主学习、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3、合作性原则:我们研究的有效情境的创设是要探寻一般情境创设中的共性因素。需要成员之间协同合作,相互交流、磋商,达成共识。合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参与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4、启发性原则:作为数学情境的材料或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元认知,引发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教育家孔子在谈到启发式教学时曾有过这样一句著名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当学生处于“愤”和“悱”的状态时,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形成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教师进行启发、诱导、传授知识,才会收到最佳效果。

5、发展性原则: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指掌握学科知识技能,更指学习能力的发展,品格、意志、个性、情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体,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6、层次性原则:在学生群体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都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活动状态。这样,课堂教学中,任务的实施应该考虑多层次、有梯度的进行,让所有学生都能进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并且及时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7、实践性原则:纸上谈兵不是研究的态度。我们的课题研究根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促进情境创设有效性的进一步发展,在实践中检验设想的正确性。任何改善创设情境的手段和方式,都必须在实践中观察、分析、改进、检验,形成结论。

8、探索性原则:积众人的力量研讨,在实验中结合已有的经验摸索出适合本学区的、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学生的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手段、方式,从而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服务。

(三)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课题研究的全程中都要依据此方法,在数学课堂有意识地观察学生对各种情境的反应和产生的效果,观察教师实施情境创设的手段和过程,并做相应记录,为课后反思、分析提供最直接有效的资料。

2、行动研究法。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个成员既是研究者,也是教学的实施着,是将研究智慧付诸现实的不二人选。反思与教学相辅相成,设想与实践一脉相承,,使问题不搁置,使成果能及时推广,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

3、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获得理论知识和经验的参考,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也通过文献中的影像资料来领略更多同行在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中的精彩演绎,为本课题顺利实施提供最坚实的理论支持。

4、案例研究。通过对一般案例的分析归纳,找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共性与个性因素,分析乘以,确定改善措施,为下一步研究积累经验,使研究更有的放矢。

5、经验总结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根据课题研究活动中的具体活动,将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从而归纳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而进行的有效情境创设的策略和方法。

八、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

1、利用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创设趣味型问题情境

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大量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穿插和引用这些材料,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这一心理特征,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在学习《相似三角形

判定定理》一节时,教师用多媒体

出示有关金字塔的图片并设问:“你

知道金字塔有多高吗?”接着讲解

泰勒斯巧测金字塔的高度的数学史实。如下图所示,泰勒斯在金字塔的旁边竖立一条木柱,当木柱的影子的长度和木柱的长度相等时,只要测量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便可得出金字塔的高。你能解释这个方法吗?故事讲完了,学生们正沉浸在故事之中。教师问:“谁能说出Thales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学生们面面相视,回答不出。教师告诉学生:“下面将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判定理就能帮助你回答。”故事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急于释疑。从鲜为人知的著名数学家泰勒斯测金字塔的方法引入本课,能迅速集中大家的注意力,而文中简单的图示能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隐性状态之间的关系,巧妙的设问恰好找准了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这样很自然就把学生引入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去。

【案例】例如讲九年级《随机事件》,通过央视热播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给学生讲解这位宋朝名将抛掷百枚钱币鼓士气,从而顺利征讨侬智高,大获全胜,平定了邕州的故事,接着又设问:听完故事是不是还为狄青捏着把汗?狄青真的有把握100枚铜币全朝上吗?这个情境的创设及内容都比较新颖。学生听完后,迫切想了解狄青会赢的原因。

另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在把全班50人分为十二个小组回答各种问题时,我即兴地设计用两个骰子撒出点数,用面朝上的点数之和来确定哪一小组回答问题,学生感觉很新鲜,又觉得很公平,体现事件的随机性。

每个人都爱听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使学生感到新奇愉快,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这节课的情境创设随着情境慢慢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又创设情境,并不失时机的渗透强化随机概念,可谓边学边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动机,达到了有效学习的目的。

2、利用数学与生活联系来创设应用型问题情境

从实际生活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教师可引导学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例如:

金融问题:储蓄的学问、怎样存钱本息多、买保险和存款哪一个更合算、定期存款与国债的比较。

消费购物:打折问题、打折与返券促销方式的比较。

电信、网络:全球通与神州行哪个合算、上网包月卡与储值卡的比较。

交通:出租车计价问题、怎样出行省时省钱。

最佳方案问题:花坛设计,房屋的布局和装修,旅游租车、购票。

其它:火柴盒的包装问题、200米赛跑起点的设置、NBA球队输赢的概率为什么蜜蜂会选择“正六边形”作为它们储藏蜂蜜的仓库截面的基本形状?为什么校园里的地砖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而没有正五边形?等等;

引用这些例子,使学生体会到这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说明数学应用之广泛,感受到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要使学生真正明确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不能光靠教师说,要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经验。

3、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活动应用型问题情境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成长的临界期,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也就是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只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先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学生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在“做数学”中学数学,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以此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案例】创设情境:同学们,每周一清晨,学校的全体师生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在国歌声中,旗手升旗的速度有快有慢,很难做到与音乐的节奏同步。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学校准备投资换成电动旗杆。由于国歌演奏时间是固定的,总共43秒钟,那么只要测出旗杆的高度,计算速度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测旗杆的高。怎样利用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或投影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 ?大家先集中讨论方案,再分散实际操作,最后集中总结交流.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汇报测量方法时各小组竟然总结出了七、八种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

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去同存异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2、利用标杆;

3、利用镜子;

4、利用测角仪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等等,由于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基本背景联系密切,学生热情很高,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用身边的例子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操作活动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美国有一条谚语说得好:“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

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这说明学生亲手操作,才是理解知识的捷径。

4、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创设悬念、探究型问题情境

【案例】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探究通过平移变换,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变化特点时,在顶点式情况下学生探究得出:“上加下减常数项,左加右减X”后,教师接着引导:“在抛物线的解析式是一般式情况下是否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呢?”而通过步步相关的巧妙提问,创设悬念情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里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材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案例】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我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情境。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不一定全等”,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

“学贵有疑”,适当的悬念,巧布某种卡壳,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能促使学生在广泛学习、比较的基础上观察、试验、猜测、估计,在发现矛盾、发现疑点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批判、勇于反驳、勇于否定的精神。

5、创设教与学动态探究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师生互动,始终洋溢着民主、活跃的气氛,学生因不同的见解而引发激烈的争论,在争论中,学生提出说明和维护各自的观点,倾听、理解、支持或反驳别人的意见。能使数学课堂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探究过程,共同分享动态生成的结果,通过共同学习和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相长。

【案例】学习《三视图》时,通过对叠放的小正方体数目的探究,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归纳探究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图,图1是一个水平摆放的小正方体木块,图2、图3是由这样的木块叠放而成的,

问题: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叠放下去,至第7个叠放的图形时,小木块的总数是多少?第n个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叫学生先自行思考,然后回答。

生1:图1是1个,图2是(1+5)个,图3是(1+5+9)个,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多4个,第n层有(4n-3)个,因此第7个图有(1+5+9+13+17+21+25)=91 个,第n个图有[1+5+9+…+(4n-3)]=[1+(4n-3)]n/2=2n2-n(个)

师:回答得很好!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生:(小声讨论)

生2:老师,我也有一种方法:第n个图可以这样看,前后左右都可以看作(1+2+3+…+n),但应减去中间重复的3次来计算,于是第n个图有小木块:

4(1+2+3+…+n)-3n=4(1+n)n/2-3n=2n2-n(个)

师:很精彩!又是一种方法,而且还容易理解。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

生3:老师,还有!我悟出了另外一条规律:

如果把第1图形有小木块1个看成1×1,第2个图形6个看成2×3,第3个图形15个看成3×5,第4个图形有4×7个,…,第7图形有7×13个,…,依次是一个正整数乘以一个奇数,于是第n个图形就有n(2n-1)=2n2-n(个) 师:真棒!太精彩了!

(此案例还可继续引申:如果每个小正方体木块的边长为1,一位画家要给露出的表面涂上颜色,请探究涂色部分面积的变化规律,此问题力求从不同的角

度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

这堂课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

性,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参与意识,师

生思维碰撞,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深化学生认知结

构而设计的认知冲突型情境:以富有挑战性、探究性且

处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为素材,引起认

知冲突,产生认知推敲,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和学习动机。

【案例】在《平移》教学中,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具体教学过程如下:师问:我校一矩形草地中间有一笔直的小路(如图1),为了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现计划修改为弯曲的小路(如图2)问题:这两条小路宽度都为1,哪条小路长? 哪条小路面积大?

生1:曲线长。第2条小路面积大,因为曲线比直线长,而它们的宽度都为1,所以第2条小路面积大。

师问:其它同学还有没有其它的观点?

生2:我认为两条小路面积一样大。

生3:我认为第二条小路面积大。

(很快同学们分成了两大阵营,说明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认知冲突)。

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各自的理由。

生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众所周知,曲线比直线长,而它们的宽度相同,所以第2条小路面积大。

师: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同学们赞同他的观点吗?

下面一片沉默,可以看到不少同学都在苦苦思考这个问题,时间大约有2分钟。

生4:我认为它们的面积应该相等,我们可以在曲路上作一条垂线,沿这条垂线切割,然后把它们拼起来,就可以构成与路1相同的长方形。所以路1路2面积相等。

生5:我还是认为曲路的面积大,我们可以把曲路拉长,显然他的长度要比直路的长度长的多,所以曲路的面积大。

生6:我认为两条路的面积应该相等,如果把曲路拉长,那么它的宽度就会变窄,直路与曲路的面积大小就不好确定,而用切割的办法可以准确的算出曲路的面积,这种做法是可行的。

生7:如果草坪可以移动,我们可以将左、右两边的草坪拼合在一起,那么剩下的部分就是曲路的面积。

反思:可以看到这个情境的创设确实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在两种结论间徘徊,最后在同学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下得到了结论。

6、利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创设问题情境

【案例】在讲《黄金分割》时向学生介绍:黄金分割在未发现之前,在客观

世界中就存在的。当人们揭示了这一奥秘之后,惊奇的发现原来在自然界的许多优美的事物中的能看到它,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植物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的叶子,尽管他们的形状随种而异,但它在茎上的排列顺序是极有规律的,你从植物茎的顶端向下看,就会发现每两层中相邻两片叶子之间约为137.5°角,经植物学家计算表明:这个角度对叶子的采光和通风都是最佳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圆的一周是360°,360°- 137.5°≈222.4°,而137.5:222.4°≈0.618。可见叶子看似随意的排布中,竟然隐藏神奇的0.618! 科学家还发现,当外界环境的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的感觉最舒适。为什么许多国家都喜欢在国旗上绣五角星?因为五角星是很美的几何图形,其中由五条线段相交的五个点刚好是这五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高清晰度电视的屏幕为什么要设计成16:9?因为若将屏幕的长与宽组成一条线段,取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将线段分成两条线段,则屏幕的长与宽刚好接近它。埃及的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名建筑中都有黄金分割的应用。画家画画的中心位置,二胡、笛子、等的设计都运用于黄金分割。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创造了许多稀世珍宝,他称他的作品涉及比例关系时,经常用到0.618(人体身高与肚脐以下的长度比)。正是他把0.618誉为“黄金分割”的。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凯普勒把黄金分割视为几何学中的宝藏之一。

【案例】如在教七年级《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如下的画面和诗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在古诗的诵念中学生体会出蕴含的数学原理,明白了为何要画三视图,并产生强烈的画三视图的求知欲。以上案例中的情境创设,将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以问题情境和文化与生活情境的形式进行创设,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有效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7、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

研究表明,我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方式,就能接受65% 的知识。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

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情境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案例】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蜻蜓,随着蜻蜓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引导学生探究轴对称定义及性质。同学们根据蜻蜓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其他的实例.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同学们一点也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发现了轴对称的一些基本性质,从而实现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又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案例】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用几何画板制作出有“日食”现象的动画。既体现了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可以创造一个画面:雨点打在湖面上,卷起层层波纹,出现无数个圆.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美丽的圆形图案之间的关系。

【案例】用多媒体设置合作拼图,用图形的面积说明平方差公式: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一角挖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计算这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

数与形是统一的,代数与几何是统一的,一个式子可能有其几何意义,一个几何体可能蕴涵着数量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环节设计新奇,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验证自己探讨的结论的正确性,通过图形面积的计算,来感受乘法公式的几何解释。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打通,从而加深了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求。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提供学习材料、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使学生在“愤悱”的状态中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集中注意,积极思维。

九、研究过程

1、扎实推进教材深度解读,开展研究课,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加大学科研究力度,开展公开课专项教学研究活动,以指导教师深入扎实地走进教材,走进学生,让有效的活动情境走进我们的活力课堂。具体操作流程是:备课组采取“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由一位教师执教研究课并集体研讨,重新修订执教方案,再由另外一位教师在交流、学习的基础上再传承执教,再集体研讨改进方案这样的循环模式进行,教学顺序从有经验水平高的教师到经验少、水平相对低的教师依次进行。

各备课组都致力于找出典型课例,进一步尝试进行在新授课中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大教研组对个备课组的教学典型课例进行互动式评课交流与微格剖析,通过教师的课例鉴赏、及时反思和骨干教师跟踪指导,营造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使老师们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加强校际交流,教育局的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中,积极参与到每一次研究,引领教师带着问题来,带着思考来,带着课例来,每一次研究活动都成为教师思维碰撞与解决问题的舞台。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都经历过属于自己的“得失成败”,都产生过己所未有的体验与感悟,这种研究的层层递进和螺旋上升,传承了教学智慧,也使教研组的老师之间更加亲密与和谐。不同个体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在探讨、冲撞、分享等实践行为中得到提升、创新,从而不断提高了教师平日常态课的教学质量,也帮助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这样的氛围下,老师们都能在研究的状态下去学习、去思考、去交流,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老师们学会了用质疑和探究的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提升,其解读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研究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有效地推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之间实践的互动,智慧的碰撞,为

以后的教育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使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进一步凸显自主、合作、分享的特点,也提升着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着我们整个数学团队的教育智慧。

2、引入优质资源,课题研究有效推进

学校充分利用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的学术资源,遵循按需、分层、实效性原则,采取点面结合的形式,从专题培训、课例示范、跟踪指导等方面来提高教学研修的质量,从而加速了课题的有效推进。

我们先后邀请了乔荣凝、特级教师和省级教研员亲临我校指导数学教学工作。先后有十几位老师与专家同台执教精彩的数学课,展示了学校数学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新的教学行为和学校“情境教学”课题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再现了和数学教师团队的研究热情。专家老师对老师们教学中体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情境设置”恰到好处,“学生探究”主动有效,“联系生活”紧密贴切,较好地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地位。

专家们不仅为我们带来了高水平、高质量的数学课,而且还结合他们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了专题讲座,老师们结合自己在“情境串”课题实验中的一些困惑,与专家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研讨。通过这种近距离的指导,拓宽了老师们的教学视野,拉进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行为的距离,更为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3、加强校际交流,课题研究走向深入

在“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学校抓住数学教学中的典型内容开展研究,积极承办锦江区教学课例研讨会。

2012年4月24日,我校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来自锦江区教育局教研员和同区多位教师参与了此次研讨会,会场里洋溢着一片浓厚的研讨气氛。我校的熊继刚老师为给位老师展示了《面积有多大》这节课。熊继刚老师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关注新旧知识的生成,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从学生的动手操作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独具匠心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较好地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纵观整个过程,课上得既简洁清晰,又不失生动充实,教师和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了教与学的双边任务,充分展示了老师的较高素质。

研讨会在宽松、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对于出课教师的

教材处理、驾驭课堂能力、生成资源的利用、学生的表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并以纸条的形式边听课边递交。锦江区教研员吴老师及时地梳理、分类,带领给位教师及时进行课后的互动研讨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听课教师的参与热情。吴老师从专业引领的角度,分别从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两方面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建议,使老师们豁然开朗,不仅使与会教师提高了对“情境教学”教学的认识,消除了老师在数学情境教学方面的一些认识误区,增强了驾驭课堂的技巧,而且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以有效激发研究热情,提高研讨实效的新模式。

4、注重反思积累,积淀课题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以期望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状态,帮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不断的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我校数学组的全体老师定期开展“经验分享式”的公开教研活动。比如在每一时期学校数学教师执教公开课后,都会邀请两位老师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与课后反思及时与全校数学教师进行经验再分享,通过这种分享实现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每位教师都在这种过程中,学习上公开课教师的优点,并加入自己的理解,然后就自身在研究历程中的收获与反思向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经验交流,从几易教案、多次评课到多次试教,老师体验到研究的价值,也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全体数学教师跟随课堂实录,再次沉浸在浓浓的研讨氛围中。

通过这样的经验分享,不仅让教师意识到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课前,要进行充分地预设,对过程多些假设,多模拟些情境,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广度、深度、厚度,老师在课堂中才能真正驾驭课堂,游刃有余。提升自身的专业成长,需要我们每一天的教学研究,研究无止境,只有把功夫用在平时,精心备课,把握好每一个40分钟,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让研究成为习惯,在交流中促进发展,相信只要我们继续聚焦课堂,将教学研究生活化、习惯化,我校的数学教研水平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为将研究走向深入,我校将“激发兴趣,发展思维”作为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个主攻方向,在网上建立思维训练题库,各教研组要注重课中习题设计和课

后作业设计,各位数学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课例,精心设计习题,每周一提交,教研组长每周将设计的思维训练题进行整理、汇总,以利于我们积累、反思和再应用。同时,探索思维训练活动课,在日常教学中对思维训练进行一些有益积累,各教研组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积极探索思维训练活动课。

十、研究成果

1、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有效转变

在《情境教学》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拓展了学习空间,大容量的信息,畅通的沟通渠道让学生体验了自主,学会了学习,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日益浓厚。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课题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中,老师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究,交流合作,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实现了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年的实验研究,教师的观念在更新,他们树立了师生是学习共同体的意识,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他们主动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表现;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记性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同行者。在课题的带动下,一批教师也在课题中成长起来,他们的科研意识在增强,网络课件的制作与整理水平在提高,行动研究与反思的能力在提升,教育教学行为也在不断闪现创新的火花……几十位中青年教师近年来在省、市、区级教学比赛中获奖。

3、课题研究促进并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学生、教师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在参与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先后被评为新优质学校、省级示范校。。。

十一、对于数学情境创设实践与探索的思考

1、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为教学目标服务,要同问题紧密结合,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偏离了教学目标,情境的创设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2、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引起思维困惑,激起疑问形成。激疑为先,讨论在后,点拨思路在最后,激疑一定不要忙着解惑,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情感,这是教学把握的关键。

3、目标实施有梯度。在学生群体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都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活动状态。这样,课堂教学中,任务的实施应该考虑多层次、有梯度的进行,让所有学生都能进步。对于一些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是无需“兴师动众”组织探究实践活动的,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情境与知识内容之间的和谐性、实效性。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4、合作讨论应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确保探究的有效性,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是可以解决的,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不要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

5、教师的指导与点拨要适时、有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创造机制得到启动。情境创设要着眼于知识的推理过程,充分利用教学模型,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知识内涵,并将其掌握和运用。在理解、掌握、运用的前提下,学生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探索,有所创造。

教师不断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充分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要多给予鼓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思维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改不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这都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不断去领会,去实践,去探索,去感悟。因此,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不仅需要热情的投入,更需要理性的操作和思考。

十二、结束语

成功还未到来,同志仍需努力。虽然课题研究已接近尾声,但我们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困惑没有解决,如情境设置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矛盾;学生接受能力的参差不齐与情境设置的挑战与可及性之间的矛盾,现阶段如何让每位教师都能创设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情境,立足于40分钟的有效性让情境创设更高效,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结合具体教师、具体内容、具体学生来思考、实践、改善,一一化解。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堂的核心,同时课堂教学也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本人就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通过从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问题情境。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并由此产生求知欲望与热情,对课堂教学和理解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就活跃,精力就集中,课堂效果必然得到提高。 二、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对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给予鼓励的评价,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和B组题的作用,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学习才能。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真正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要注意课堂容量大小,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 结题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三是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 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部分);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思维情境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思维情境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18T10:13:26.64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刘永杰[导读] 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 刘永杰(邯郸市汉光中学河北邯郸056000)【摘要】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而有效的课堂情境教学无疑值得探讨。【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课堂;情境教学特点是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融为一体,强调以热烈的气氛激起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得到主动发展。下面从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角度对此加以探究。 1.数学课堂应用情境教学应注意其有效性数学教学效率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学生的学习结果应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统一。即对于数学教学效率而言,不应单纯看数学知识的吸收率,甚至是在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多少(即所谓教学密度),而要看综合效果。 1.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利用已有生活经验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因此,数学情境创设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学习实际,从中找寻学习素材。如在创设情境时可以考虑结合乡土教材,使学生感受情境的亲切、实际和生动;结合学生感兴趣事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生自身有关事例和学习结合,使学生感受情境的亲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利用课堂动态生成来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课堂的情境是极为复杂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同一情境中的不同策略,不同情境中的不同策略,都可以在课堂上展现。教师要在课堂上接收各种不同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情境对问题的指向性更加集中,对问题的深刻性更加突出,使情境对问题更具有发展性。 1.3 应采取措施确保情境的数学性来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情境既然为数学教学服务,就必须使情境有数学价值,能与教学目标水乳交融:能形成有效的演算和推理,进而产生深刻的数学体验;能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数学本质;能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数学课堂情境教学应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境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求得知识。在教学中把概念寓于现实背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然后用数学的方法组织和建立数学概念,这样建立起来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如果学生没有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很难正确全面地理解概念,很容易造成对概念的片面、孤立甚至是错误的理解。中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特别是一些基本概念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概念的现实背景,使学生身处实际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数学概念。例如,圆的概念教学。圆的定义很精炼,但不好理解,教师可以从“车轮是什么形状的?”这一问题引出,然后提示下列问题: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的呢?能不能做成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如果做一个最简单的车轮,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利用“车轮”“扩正方形”“扩椭圆”等具体表象,让学生在“滚得动”、“滚得稳”的观察思考中把注意力集中于圆形边上各点与中心的距离是否一样的问题上。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准备好的定长的细绳,一端固定,绕带铅笔头的另一端旋转一周,画出一个圆。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与操作,学生可以发现圆形成的关键(定点、定长)、条件(同一平面内)、方法(旋转),从而理解圆的概念。恰当地联系现实原型,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接受、感知新概念。 3.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其课堂提问就必须更具针对性,特别是采取情境教学的条件下,当以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为主要提问方向。教学重点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支撑,而难点则是教学的主要突破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提问技巧,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提问应以下面几个方面为依托: 3.1 要抓住重要的概念提问,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初中生处于主要是以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来说这些抽象的概念往往是难以理解的,产生一些困惑和不解,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去引导,放任自流,学生的数学大厦就存在基础的隐患,很难将数学学好学精。所以教师要对重要的抽象概念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来理解概念。 3.2 针对重要的数学方法提问,数学方法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外在表现之一,采用正确的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就是在用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在思考,所以教师要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这也就意味着要针对重要的数学方法向学生提问,例如几何中辅助线的添加是解决一些问题的重要方法,但是学生不太容易掌握这种方法,那么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分配出足够的时间来就这种方法进行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纠正他们的定势思维,引导他们合理添加辅助线。 3.3 抓住教学内容的发散点提问。发散点是教学内容重点和关键的延伸,基于教学内容而又超出教学内容的问题。或许有人认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内容以外的内容是没有必要的,实际上恰好相反,适当的引入书本中没有的问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这些问题会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另外一方面发散性问题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提出适当的发散性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结语初中数学教学从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转变,教学目的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成为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条件下教育基本理念与核心内容的重要体现。而数学课堂采用情境教学,能有效实现上述上目的,这对进一步推动当前新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 导读:本文是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希望能帮助到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老师和学生之间互评,使单一的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评价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正确看待问题,正确认识自我,也使课堂充满了思考的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案例: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时,有这样一道题: “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急需大量帐篷。某服装厂原有4条成衣生产线和5条童装生产线,工厂决定转产,计划用3天时间赶制1000顶帐篷支援灾区。若启用1条成衣生产线和2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05顶;若启用2条成衣生产线和3条童装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帐篷178顶。 (1) 每条成衣生产线和每条童装生产线平均每天生产帐篷各多少顶? (2) 工厂满负荷全面生产,是否可以如期完成任务?如果你是厂长,你会怎样体现你的社会责任感? 同学们经过充分思考后,给出了不同的解答: (学生1) 解:设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x顶,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y X+2y=105

2x+3y=178 顶,根据题意,得 x=41 解得 y=32 答: 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2顶, 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 (学生2) 解:因为178—105=73(顶)105—73=32(顶)73-32=41(顶) 所以每条成衣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41顶, 每条童装生产线每天生产帐篷32顶. 当两位同学说完自己的解法后,同学们立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学生1的解法符合题目的要求,用列方程组的方法解答,不容易出错;有的同学说,学生2的解法简单,一目了然,可以口算出答案,而且还可以锻炼人的思维等等.经过一番激烈的点评之后,我都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 第一个问题刚讨论完,我就发现有一位平时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急于要说话,我点头示意,他站起来后说,工厂满负荷全面转产,也不能够如期完成任务.如果我是厂长,我会动员工人加班生产,给他们多加工资,好早完工,支援灾区人民.听到这儿,我的心一颤,一位多有爱心的学生,多有社会责任感.想到这儿,我赞许地点了点头,表扬了这位同学,接下来,其他的同学都各抒己见,有的说,改进技术,提高效率;有的说,可以联系其它厂家支援等等.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以主人的地位参与评价,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能够进行反思与调控,并相应地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其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一堂充满生机活力的课,一位位可爱的学生令人高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99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99年10月市教育科研办公室将该课题定为市级课题,经教研室和化学科同意,由化学科负责初三教研的傅兴春老师担任课题组长,继续进行本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室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1999年成立了“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组。 在“化学教学最优化”课题研究过程中,在99年9月以前取得的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结合素质教育的最方向,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重点从教学设计方法的优化上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目的: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研究各种教学方式的最 1 / 21

优化,期望得出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方法。 课题研究对象:初三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1998年9月—2002年7月(原定2001年7月)。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过程。它既有教师和学生的人的因素,又有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班风、学风、学习结果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输入、输出过程,教学活动是在这些因素不断由异步、无序到同步、有序的循环中前进和发展的。 在这些因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他因素都是其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优化是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教师设计的优化,使学生自身因素得到最优化的学习情境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仅有一定的认知过程的心理结构(智力结构)是不行的,还必须有一系列的意向过程中的条件(非智力因素)配合,使其互相促进,才能达到学生自主行为的充分表现。 在诸多的情境因素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学习反应输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应在用课程和教材铺设的道路上,努力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2-01-12T16:32:35.44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李丹[导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教研室李丹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 体现新课程理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笔者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一、确立目标,主动参与 1.精心指导,自主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争论、辨析,让学生自主获取信息。例如: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一节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原来已经学过了幂的运算法则(在正整数指数范围内),现在指数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全体整数,那么,原来所学的幂的运算法则现在是否还成立呢?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辨析,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相互补充,思维方法上相互启发,情绪上相互感染,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此时学生已经完全投入到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之中,促使他们进一步去思考。这种不断激活课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断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引导启智,自主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 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话锋,进入主题:“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2.诱发求知欲。 学生的学习要有对知识的渴求,也就是求知欲。有了求知欲,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想对未知事物的了解,是激发学习兴趣的一个切入点。 如讲授“圆的周长计算”时,教师带着系着线的乒乓球进入教室。向学生提问:系住乒乓球的线都可以量出来,要使系住乒乓球的线离球一米远,此线需多长?进而又问:假设我们用绳子绕地球一圈,现在把这条绳子都距地球1米远,绳子增加多少? 学生纷纷估计,有的说是一千米,有的说是一万米,有的说是一百米,答案形形色色,这时教师说:大家说得都不对,增加的长度比10米还短呢!在学生一双双惊异的眼光中,教师指出要是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自学能力中独立阅读能力是关键,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首先要过阅读关。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时,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进行领读,边读边讲解,对定义、法则、公式等,要求学生加记号,尝试着做眉批,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有些学生阅读时不认真,不仔细,草草阅读后就立刻做题,结果错误很多。于是,我们应采取措施,在“启”上下功夫,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提出一些悬念,引导学生认真阅读。 初学几何的人总认为几何比代数难,因为它的新概念比较多。学生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数,对于数的理解运算很熟悉。但现在研究的对象要从“数”转到“形”感到不适应,甚至失去信心。因此一开始就加强画图和识图的训练,制作投影片,还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形,然后剪剪拼拼。学生感到很兴奋,带着浓厚的兴趣阅读几何教材。这样加强了形象思维,突出了图形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读、练、知交替进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算的自检能力 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做练习,通过自检发现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在课堂上读、练、知交替进行,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观察、注意、记忆、思维都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在练习指导中,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在“知”这个环节上看重培养学生的自检能力。 在读、练、知过程中,要避免学生只做题不核对答案,或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的现象。要求学生具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养成及时检查不依赖他人的好习惯。做练习题时,努力做到准确、规范、迅速、灵活,力争好中求快。发现学生具有共性的问题,在小结时与学生一同分析错误原因,给予纠正。

情境教学让初中数学课堂出彩

情境教学让初中数学课堂出彩 摘要】数学是初中学段非常重要的学科。新时期,情境教学模式已经在其日常 教学中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应用实践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就数学的学习而言,如果学生无法跟上 节奏,那么到了高中学起来必然会更加吃力。初中数学虽然没有涉及到很多过于 复杂的内容,但各个模块的知识点之前也存在非常强的联系性,所以某些内容听 不懂,后续学习也会受到影响。过去,初中数学一直采用的是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虽说基本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却始终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 兴趣,所以要推进其优化改革。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情境教学模式在日 常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从而提高实际教学质量。 一、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分析 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践强调 的是数学教学的代入感,即由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并教学措施引导学生深入情境,完成对于未知知识点的学习。因此这方面的优化改革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初中 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其在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固定的联系桥梁,提高其学习效率。[1]过去,教师一直在沿用以课本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虽 说基本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实际教学质量却并不理想。如果从学 生的接受能力角度分析,这种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也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在 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从他们感兴趣的素材着手为其创设学习情境更容易取得 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是今后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其次这方面的优化改 革能够让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因为 初中生刚好处于由具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所以在部分数学知识的 理解上经常会出现误差,例如“一元二次方程”、“圆的性质”、“抛物线”等内容, 这时如果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最关键的要点之上,便能够 达到加深其印象、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效果。同样,这种生动有趣而且贴近于实践 的教学模式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以“图形的平移”这部分内容为例,过去教师 总在花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图形平移的概念,但却总有部分学生找不到其中的 重点,其实完全可以换一个思路:正式开始讲解课本知识前,先利用多媒体视频 资料向学生集中展示图形平移的动态过程,让他们可以建立起直观认识。之后可 以利用本章节的数学活动——“利用平移设计图案”来引导亲自动手实践,进而加 深其对于课本知识点的印象。这种由情境导入,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教学模 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后续组织的数学活动也使他们对这部分知 识建立起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并为后续更加复杂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情境教学,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化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日常教学中,教师想要应用情境教学首先要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这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加深其对于数学知识的印象。再者,对这一 阶段的学生来说,联系生活实际所创设的数学教学情境他们也更容易接受,帮助 其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2】今后教师要做好这方面的推广实践,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并将相应的教学素材引入数学课堂,以《统计和概率的 简单应用》这部分知识为例,教学中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实践经验着手创设教学情

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案例 【案例主题:】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集中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活动、民主、自由 【背景:】我在进行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时,在拓展思维环节举出了下面这样一个例题,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很有感想:…… 例题:在一个双休日,某公司决定组织48名员工到附近一水上公园坐船游园,公司先派一个人去了解船只的租金情况,这个人看到的租金价格如下表所示:船型每只船载人数租金大船5/ 3元小船 3 / 2元请你帮助设计一下:怎样的租船才能使所付租金最少?(严禁超载)…… 师:谁能公布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都在紧张的思考中)(突然间,我发现一名平时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这次第一个举起了手,很惊奇,便马上让他发言了。也有了我思想上的一次飞跃。)生:我认为可以租大船,可以租小船,也可以大船和小船合租!(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这位学生顿时有些难堪,想坐下去,我赶紧制止。)师:很好!你为他们设计了三种方案。那你能不能再具体为他们计算出租金呢?生(一下子来劲了):如果租大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5=9.6只,因为不能超载,所以租大船需10只,则所付租金要3×10=30元。如果租小船,则需要船只数为48/3=16只,则所付租金要16×2=32元。如果既租大船又租小船……(说到这里,该生卡了壳)(我边认真听,边将他的方案结论板书在黑板上,看见卡了壳,便赶紧答上话)师:刚才杨洛楠同

学真的不错,不但一下子设计了三种方案,还差不多完成了全部租金的计算,我和全班同学都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非常高兴(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要有勇气展示自己,你今天的表现就非常非常地出色,你今后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好,下面我就让我们一同把剩下的一种方案的租金来完成吧。(在师生的共同研讨中得出):设租用X只大船,Y 只小船,所付租金为A元。则: 5X + 3Y = 48 A = 3X + 2Y 得到:A = 1/3X + 32 因为:0 < 5X < 48 且X为正整数所以:X = 9时,A 最小值 = 29 即租用9只大船和1只小船时,所付租金最少,最少租金为29元。此时有 45人(5×9)坐大船,有3人坐小船。…… 师:今天的课程内容还有一项,那就是请杨洛楠同学(示意刚才的同学)谈谈这堂课的感想。生:……以前我不敢发言,我怕说的不对会被同学们笑话,而今天的游船题目恰好是我前几天才去坐过的,所以一下子…… 我今天才发现不是这样,我今后还会努力发言的。 理念反思:从这一个学生的举手发言到说得头头是道的“意外”中,我明白了:学生需要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自由空间,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的民主的氛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困生”也能产生发言的欲望,也能对问题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能及时捕捉到这一闪光点,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全部积极参与教学,因为它集中体现了现代课程理念:活动、民主、自由。 1、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 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没有主动参与,只有被动接受,就没有民主可言。相反,如果没有民主,学生的参与就不是主动性参与,而是被

《小学低年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问答式+单项训练”,这种分析讲解的模式单一,名目繁多的习题训练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随着创设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它以生动鲜明的形象,让学生身处具体场景;以真切的情意,去感召学生;以深刻的内涵和蕴意去启迪学生。变抽象的语言教学为妙趣横生的活动。同时学校、社会、家庭也为实施情境教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利用的丰富资源。教学实践表明:灵活多样的创设情境教学法不愧为语文老师的得力助手。通过各种方法创设出的多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回到”相应的环境之中,让学生在这种“面对面”之中自主地去“参与”,去发现、探究、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学低年语文教学创设情境方法的研究”课题中,学生学习的前提是“情境”,情境一旦创设,每个学生就自然身在其中了,所以,它是面向全体的教育;也正因为如此,每个学生面对这个“情境”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冲击或不同程度的情感冲击,以及不同的理解、认识或不同程度的理解、认识,所以,它是面向全体的全方位的有个性差异的教育。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心理学认为情景是对人体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有特定的作用。例如,在山野里闻虎啸与在动物园闻虎啸,人们所引起的感情是有区别的。 情境教学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成长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联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促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勇于探究,提高教学实效。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核心是调动、挖掘、激发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参与的乐趣。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 理论依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灵宝市阳平镇程村中学蔡凯红 为了进一步深化“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我校近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并已初步获得成效。很荣幸成为第一批实验课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时,有部分教师会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通过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训练量也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了,就保证高效了。而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猜想与假设、推理、讨论等活动。 近期,市、镇、校各级高效课堂达标课、能手课、标兵课听了许多,收获颇丰。但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大家观点不一,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找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也少了,学生训练量也上去了,掌握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有保证了就是高效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

课题结题报告基本格式及范文

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格式及范文 一、做什么?简介课题主要内容(500~800字左右)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

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案例实录 教学过程 : 1. 习旧引新 ⑴ 在 ⊙O 上 , 任到三个点 A 、 B 、 C, 然后顺次连接 , 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 这个 图形与 ⊙O 有什么关系 ? ⑵ 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 , 能否得出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呢 ( 类比 )? 2. 概念学习 ⑴ 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 ? ⑵ 如图 1, 说明四边形 ABCD 与 ⊙O 的关系。 3. 探讨性质 ⑴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形 ---- 平行四边形 , 矩形 , 菱形 , 正方形 , 等 腰梯形的性质 , 那么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 一般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 ⑵ 打开《几 何画板》 , 让学生动手任意画 ⊙O 和 ⊙O 的内接四边形 ABCD 。 ( 教师适当指导 ) ⑶ 量出可试题的所有值 ( 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 , 内角 , 对角线 , 周长 , 面积 ), 并观察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⑷ 改变圆的半径大小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 (3) 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⑸ 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 , 这些量有无变化 ? 由 (3) 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 移动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呢 ? 移动三个顶点呢 ? ⑹ 如何用命题的形式表述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呢 ?( 让学生回答 ) 4. 性质的证明及巩固练习 ⑴ 证明猜想 已 知 : 如 图 1, 四 边 形 ABCD 内 接 于 ⊙O 。 求 证 :∠BAD+∠BCD=180°,∠ABC+∠ADC=180° 。 ⑵ 完善性质 ① 若将线段 BC 延长到 E( 如图 2), 那么 ,∠DCE 与 ∠BAD 又有什么关系呢 ? ②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 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 于它的内对角。 ⑶ 练习 ① 已知 : 在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 , 已知 ∠A=50°,∠D-∠B=40°, 求 ∠B,∠C,∠D 的 度数。 ② 已知 : 如图 3, 以等腰 △ ABC 的底边 BC 为直径的 ⊙O 分别交两腰 AB,AC 于点 E,D, 连结 DE,

【小课题结题报告】《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结题报告 前言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2020年11月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教师小课题。自立项后,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经过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是从生活中产生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百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而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他们接受、消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的,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创设情境,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创设情境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加上他的活动给他带来的体验会深深地刺激他。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通过情感功能而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二、本阶段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的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时机、策略。课题将通过调查研究、理论探讨和实验研究,围绕以课堂创设情境的问题,总结应用的经验和应用效果,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课堂观念的转变,重视对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创设情境的能力,教师能正确地、有针对性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3-04-18T11:11:21.0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4月总第132期供稿作者:朱日华[导读]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朱日华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512500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丰富情感、提高认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理想才能得到有效贯彻,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具体措施,操作性强,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步骤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共同交流、共同发展,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传播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战场,是学生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对教师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有效发展。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应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高。例如,在教学直角三角形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生活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测量大树、旗杆、大楼的高度;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市场经济中的问题,比如将商品打折、银行计息、环境保护等内容引进课堂设置应用题型。这样教师通过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二、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是以一言堂的形式展开的,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和中心,学生配合教师学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到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影响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新课改要求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研究教学方法,以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能力。在教学中,选择哪种或哪几种教学方法,取决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教师要认真研究这些内容,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例如,在教学“圆的元素”时,在第一节课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概念,而本节的运算较简单,可用问答式,用归纳讲授法解决问题;而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这节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对学生的运算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可以采用练习法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练习,层层深入地解决问题。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提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声、色、影、画的多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的有效理解,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种新渠道,学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自主学习,提高自己自主发展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上的重要作用;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内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圆,观察得出结论,但由于学生的作图能力有限,他们在作图中会产生很大的误差,结果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这样,学生对数学的这个知识点就会很怀疑,对数学的本质难以真正理解。但如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利用有关软件任意一点,三条线马上交于一点,然后教师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还是交于一点的。这样学生通过亲身观察、体验,既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师通过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重要的。课堂时间有效,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不能仅仅依赖于课堂学习,如果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学生就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自学数学,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引入“过三点”的圆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提问:有一个圆镜被打碎了,现欲重新配制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镜,要不要把所有的碎片和这块残片都带去?这样,通过问题情境,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探究状态。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要给学生积极的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热情。这样,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会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自学能力是很强大的,以此养成自学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通过高效的课堂教学,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认识,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春来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2)。 [2]潘存秀浅谈初中数学理想课堂中的有效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