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例析2016年高考社科文真题

例析2016年高考社科文真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012039467.html,

例析2016年高考社科文真题

作者:李弗不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年第21期

摘要:高考中“社科文”是必考的题型,能够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加强对“社科文”的训练很有必要。文章通过对2016年的高考真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八种设误法,以期帮助语文教师和考生提高备考效率。

关键词:社科文语文高考设误法

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统称或简称“社科文”。社科文是高考必考的,是卷卷皆考的,命题专家认为,社科文能够考察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等等,所以坚持高考必考社科文选择题的观点。既然高考必考,那我们应该怎样应考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分析总结历年的社科文高考真题,得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应考,才是最重要的。

社科文设题大多都是选择题,四选一正或一误。其设置错误项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八种,我们不妨结合2016年的高考真题来进行一番分析总结。

设误法一: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文中根本没有的内容或意思,是设题者捏造、拟造出来的。譬如:

(2016·山东卷第6题A项)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此项解说中的“逐渐走向衰微”,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依据,属于设题者的无中生有设误法。

设误法二: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就是巧妙改变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以达到鱼目混珠的目的。譬如:

(2016·天津卷第6题B项)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就是在文章第4自然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原文中是这样说的:“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