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培训材料

马铃薯培训材料

马铃薯及其栽培(培训教材)

目录

一、马铃薯概述三、马铃薯产业

1、起源1、培育企业

2、品种2、作好区划

3、世界分布、产量、消费3、耕作制度

4、中国产区4、建立良种生产基地

二、马铃薯生物学特性5、培育和扶持马铃薯协会

1、植物学分类6、种植

2、形态特征7、收获

3、生物学特征8、储藏

4、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9、加工

5、退化与其防止四、与学员互动(1、2、3)

一、马铃薯概述

1、起源

野生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被当地印第安人培

育。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将其带到欧洲,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他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1650年马铃薯已经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并开始在欧洲普及。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719年由爱尔兰移民带回美国,开始在美国种植。17世纪时,马铃薯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2、品种

马铃薯共有7个栽培种(注意:不是品种)。最重要的马铃薯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其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

目前全世界有几千个品种,中国有830个(春、夏、秋、冬各季节的生产种);贵州省有38~43个栽培品种(其中:冬季栽培品种有米拉、威芋3号、会-2、Favorita、坝薯10号、合作88、榆薯CA、中薯3号、本地农家种、渝薯1号、川芋4号等);兴义市种植马铃薯主要是在春季海拔较高地区(七舍镇、捧乍镇、猪场坪乡等)和秋季中海拔地区(桔山办、坪东办、下

午屯办、万屯镇、郑屯镇等)及晚秋-初冬低海拔地区(沿南盘江流域的三江口、仓江乡等)都能种植,除本地农家种(可作为种质资源保存)外引进脱毒马铃薯宣薯2号、榆薯CA、云薯501等4~6个主栽品种。

3、世界分布、产量、消费

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兼用型作物、食品工业原料、化学工业原料、医药工业原料等,在粮食生产中居于第四位(在小麦、玉米、水稻之后)。

148个国家种植马铃薯,总面积1840万h㎡,总产量3﹒2亿t;中国马铃薯种植总面积470万h㎡;6680万t;贵州省马铃薯种植总面积52万h㎡,总产量685万t;兴义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约1万h㎡(全年各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种植总面积),总产量14万t。

世界人均年食用60~80kg;中国人均年食用11~13 kg;贵州省人均年食用20~25 kg;兴义市人均年食用24~28 kg;毕节地区人均年食用62~65 kg;威宁县人均年食用81~85 kg。

4、中国产区

未将安徽、西藏、北京等马铃薯种植面积不到1万h㎡的省市区列入《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中国分为四区:

北方一作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宁夏、山西大部、陕西北部、青藏高原、甘肃、河南、山东北部等)。

中原二作区(贯穿秦岭、长江流域以北、黄河以南和北回归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山东西南部、江苏、上海、浙江、江西、湖北东北部及中南部、河南、陕西南部等)。

南方二作区(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北部)。

西南混作区(包括长江以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重庆等)。

以省市区为单位,马铃薯生产面积与总产量在前10位:内蒙古面积53万h㎡与837万t、贵州面积52万h㎡与685万t、甘肃面积50万h㎡与708万t、黑龙江面积43万h㎡与664万t、云南42万h㎡与607万t、山西31万h㎡与386万t、四川30万h㎡与521万t、重庆29万h㎡与375万t、湖北28万h ㎡与369万t、陕西24万h㎡与326万t.

贵州省马铃薯主产区:毕节地区种植面积32.5万h㎡,总产量360万t以上,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一半; 兴义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约1万h㎡,总产量14万t。

大面积生产,商品马铃薯平均产量不足15t/h㎡(亩产不足1 t),实际上,马铃薯增产潜力大,仅兴义市就有高产纪录:2003

年白碗窑镇大水井村的0.4 h㎡(6亩)春马铃薯产量达13.3 t(平均亩产2.24t)、2007年七舍镇马格闹村的0.2 h㎡(3亩)春马铃薯产量达7.8 t(平均亩产2.6t)、2007年丰都办龙塘村的1.6 h ㎡(24亩)秋马铃薯产量达43.2 t(平均亩产1.8t)。随着农业科技发展和普及,马铃薯还有可能突破40-50 t/h㎡。

二、马铃薯生物学特性

1、植物学分类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多年生草本,多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茎有: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颜色有: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薯肉颜色有:白、

淡黄、黄色、黑色、紫色及黑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多用块茎繁殖。可入药。根据营养专家黎黍匀分析,马铃薯生命力指数为8.6,证明对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数为126.67,属于高指数范围。

马铃薯中熟品种生育期一般是100~120天。

2、形态特征

2.1根

马铃薯用块茎种植和用种子种植时,根部形态不相同。用块茎种植的根为须根,没有直根;须根从种薯上幼芽基部发出,而后又分枝形成许多侧根。根系发育及分枝情况,因品种与栽培条件不同而异。大部分品种的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下40厘米,一般不超过70厘米,在砂质土壤中根深也可达1米以上。早熟种的根系一般不如晚熟种发达,而且早熟种根系分布较浅,晚熟种分布广而较深。所以,种植马铃薯时要根据品种的熟性和根系的分布情况来确定株、行距,才能获得高产。

用种子种植时植株有主根(直根)和侧根。根的分枝随植株的生长而增多。主根为圆锥形深入土中,若生长条件好,实生苗的根系也很发达。有的地方实生苗当年单株产量可达1千克以上,这与实生苗形成的强大的根系是分不开的。

2.2茎

马铃薯的茎有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

⑴地上茎:种植的马铃薯块茎发芽生长后,在地面上着生枝叶的茎为地上茎。茎上有棱3~4条,棱角突出呈翼状。茎上节部膨大,节间分明。节处着生复叶,复叶基部有小型托叶。多数品种节处坚实,节间中空。茎色有绿、紫褐等,因品种而异。

茎有直立、半直立和匍匐型3种。栽培种的茎,大多为直立或半直立型。茎高多数品种在40~100厘米之间,少数中晚熟品种在100厘米以上。茎上分枝的部位与品种有关,早熟品种在中上部发出,中晚熟品种大都在下部或靠近茎的基部发出。另外,茎的粗细、有无茸毛等均可作为区分品种的标志。

(2)地下茎:块茎发芽后埋在土壤内的茎为地下茎。地下茎的节间较短,在节的部位生出匍匐茎(枝)。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

(3)匍匐茎:匍匐茎又称匍匐枝,实际上是茎在土壤中的分枝。早熟品种在幼苗出土后7~10天即开始生出匍匐茎;2周后匍匐茎的顶端膨大,逐渐形成块茎,初期还能在匍匐茎上看到鳞片状幼叶。如果播种的薯块覆土太浅或遇到土壤温度过高等不良环境条件,匍匐茎会长出地面变成普通的分枝。这就会影响结薯而减产。匍匐茎的多少和长短,因品种而异。一般早熟种较短,3~10厘米;晚熟种较长,有的达10厘米以上。匍匐茎较短的结薯集中,便于收获。通常1个匍匐茎上只结1个块茎,每株以5~8个匍匐茎并形成块茎为适宜。如果匍匐茎过多或匍匐茎又

产生分枝,则形成块茎又多又小,就失去利用价值。

(4)块茎:栽培马铃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产的块茎。块茎是生长在土壤中的缩短了的茎。它的作用在于贮存养分、繁殖后代。茎与根的明显区别是茎上有芽,而根上没有固定芽,只能产生不定芽。马铃薯块茎上的芽眼多少、深浅是鉴别品种的主

要标志。

块茎上每个芽眼通常由一个主芽、两个副芽组成。块茎通过休眠期后,顶芽的主芽先生长,而后侧芽的主芽相继发出。主芽受损后副芽可取而代之,继续生长。块茎的形状、皮色、肉色等多种多样,都是区别品种的特征。生产上对块茎的要求除高产外,还希望形状好,芽眼浅,表皮光滑,色泽悦目等。特别是块茎形状最好是卵圆形,顶部不凹,脐部不陷,芽眼少而平,既有利于加工去皮,又便于食用清洗。这样的品种才适合市场销售和商品薯出口。

2.3叶

马铃薯的叶子,在幼苗期不管是用块茎播种还是用种子播种,基本上都是单叶,到后期均为复叶。正常的马铃薯叶子为奇羽状复叶。复叶的顶部小叶一般较例小叶稍大,形状也略有不同,可根据顶小叶的特征来鉴别品种。侧小叶一般有3~7对,侧小

叶之间还有大小不等的次生裂片。顶小叶和侧小叶都有小叶柄,着生于中肋上。复叶的叶柄很发达,叶柄基部有1对托叶。

复叶的大小,侧小叶的形状、色泽、毛茸多少,以及小叶的排列疏密,二次小叶的多少等因品种而异。健康的叶小叶平展、色泽光润。患病毒病的叶小叶皱缩,叶面不平,复叶变小;被螨侵害的叶子小叶边缘向内卷曲,叶背光亮失常。所以了解马铃薯的生物学特征在生产上有重要意义。

2.4花

马铃薯的花由5瓣连结,形成轮状花冠。花内有5个雄蕊、1个雌蕊。每个小花有一个花柄着生在花序上。小花柄上有一个节,落花落果都是由这里产生离层后脱落的。总花梗着生于茎的中下部叶腋处,花梗上有分枝,每个分枝着生2~4朵花。花蕾由5片花萼包围,花蕾形状与萼片的长短,因品种而异。马铃薯的花色有白、粉红、紫、蓝紫等多种鲜艳色彩,少数品种的花具有清香味。无怪马铃薯引入欧洲对,最初曾作为观赏植物。每朵花开花持续时间约5天。一个花序持续时间为15~40天。一般在上午8时左右开花,下午5时左右闭花。

2.5果实与种子

马铃薯属于自花授粉作物,在没有昆虫传粉的情况下,异花

授粉率为0.5%左右。能天然结果的品种基本上全是自交结实。浆果为圆形,少数为椭圆形,前期为绿色,接近成熟时在顶部变白,逐渐转为黄绿色。有的品种浆果带褐色、紫色斑纹或白点等。有的浆果很大,直径2厘米以上,有的较小,品种间有很大差异。

有的浆果为伪果,没有种子。由受精情况不同,有的浆果种子多达300粒以上,有的种子很少。马铃薯的种子一般为扁平近圆形或卵圆形,浅褐色,种皮上密布细毛。种子很小,多数品种千粒重0.5~0.6克,即每克种子有1660~2000粒。

3、生物学特征

3.1块茎的休眠

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在自然条件下,有一段时间不能萌发芽,这种现象为“休眠”。休眠期的长短与品种、栽培条件、储藏条件等有密切关系。生产上,按休眠期长短可分为:无休眠期(收获后1月内能能萌发芽,如威拉等品种)、短休眠期(收获后1~2月能能萌发芽,如丰收白、米拉等品种)、中休眠期(收获后2~3月能能萌发芽,如白头翁、新芋 5号等品种)、长休眠期(收获后3月以上才能萌发芽,如乌盟801、男爵等品种)。

随着科技发展和生产需要,马铃薯的休眠期是能打破的:如改善储藏温度、阳光照射、生物激素处理、切开马铃薯块茎等(打破休眠期属于马铃薯种的处理之一)。

3.2块茎萌发

一般地,当打破马铃薯种的休眠期后,在4~5℃下,芽眼中的芽就能萌动。在10℃以下幼芽萌发缓慢;在12℃以上,出苗加速;研究与实践表明:当土温在8~9℃时,播种至出苗约35-40天;当土温在13~15℃时,播种至出苗约25~30天;当土温在16~18℃时,播种至出苗约18~21天;当土温在18~20℃时,播种至出苗约12~15天。

马铃薯块茎上不同部位的芽眼,其萌发速度不同,顶部芽眼快于中部芽眼、中部芽眼快于下部芽眼。生产上,若只需一个种薯单芽出苗,则在休眠期将种薯臵于较高温下催芽,顶芽就迅速萌发生长成苗,进而抑制其他芽眼的萌发;相反,若需要多量芽苗,则在休眠期将种薯臵于较低温下催芽,播种时,将种薯切块并打破顶端优势,几乎芽眼中的芽都较一致,能出齐芽。

3.3植株的生长发育与块茎的形成

形态学上,马铃薯块茎是变态茎。1、匍匐茎的形成:幼苗出土7天左右,匍匐茎即开始从植株基部节上由下至上相继发生;苗出土15天左右,地下匍匐茎都已发生,并逐渐横向伸长,匍匐茎基部发生匍匐根,同时,植株地上部分的茎叶生长加速,叶面积迅速增大;可以说匍匐茎决定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匍匐茎由马铃薯的品种、栽培技术、土壤性质和土层深厚、施肥水平、

自然气候等密切相关。2、块茎的形成:苗出土20~30天,植株开始现花蕾,同时,匍匐茎顶端开始钩曲并膨大,进而分化形成块茎。这时期是马铃薯形成了基础,现花蕾10~15天并开花,植株地上部分的茎叶生长速度最快,叶面积迅速增大,光合作用非常旺盛,茎叶形成的光合产物主要运输到地下块茎积累。

马铃薯生育期短、植株矮小、结薯层较一致、与土壤易分离、耐储藏、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在平坝地区尤其平原地区,利于机械从整地、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分离、储藏、运输、加工等,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获取较好经济收益。

4、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马铃薯在系统发育上形成了适应于冷凉、湿润、不耐高温、干旱等特性。

4.1温度

马铃薯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期间以昼夜平均温度17~21℃为佳。7℃以下,马铃薯植株和地下块茎几乎停止生长;29℃以上,马铃薯植株和地下块茎呼吸过强,引起生理失调至死亡。温度影响光合强度和光合产物的积累。

4.2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其光合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

光照强度不仅影响总干物质积累量,而且影响同化产物的分配和植株的整体生长发育,生产上,马铃薯种植过密,植株相互遮阴,造成茎叶徒长,延迟块茎形成与膨大,削弱马铃薯抗病虫害的能力,进而降低马铃薯品质和产量。

日照长短,对马铃薯植株和地下块茎影响大。每天日照在15小时以上,植株茎叶生长繁茂,匍匐茎大量形成,植株系统整体失衡,块茎的形成与物质积累下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均下降;每天日照在5小时以下,马铃薯植株与匍匐茎的生长发育则与上相反。

总体而言:高温、长日、弱光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有利;而低温、短日照、强光对马铃薯的地下部分生长发育有利;生产上要尽可能做到:马铃薯生长前期在高温、长日照下,形成强大的同化器官(茎、叶)和匍匐茎,生长后期在较低温、日照渐短下,有利于块茎形成和膨大。

4.3水分

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需水量较大,每形成1㎏干物质,约需水量400㎏,但主要受气候、土壤、品种、施肥水平、农业设施、栽培技术等綜合因素叠加调控,在生长期只要降雨量300~400㎜或田间持水量在75~80﹪,同样能获得丰收。

4.4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耕地土层深厚、结构疏松、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微量元素种类多且数量较足、PH5~6等为佳。

实际生产中,通过人是可以改善到较适宜马铃薯对土壤的要求。

4.5营养

马铃薯是地下块茎、富含淀粉的作物,对肥料“三要素”以钾肥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钾素对马铃薯内部的生理生化过程起决定性作用,不能不足,更不能没有;氮素增强茎叶光合强度、促进茎叶和匍匐茎茂盛、提高块茎蛋白质含量,氮过量,会造成植株徒长、块茎延迟成熟、品质和产量下降;磷素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和增产作用很显著。

此外各种微量元素:硼、镁等矿质营养及CO2也重要。

5、退化与其防止

生物物种在一个地区长期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应用,都有退化现象,马铃薯也不例外,退化是绝对的,防止退化或延迟退化是可能的。

5.1马铃薯退化现象

马铃薯在在一个地区长期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其品质和产量逐季或逐年下降,至无收,这就是“退化现象”。

5.2影响马铃薯退化的因素

因素较多,綜合概括为:病毒、生态条件(温度、光、水分等)、衰老三大方面,且任何一个方面都能引起马铃薯退化。

5.3防止退化

其一,选用和推广抗退化品种,如米拉、新芋3号等。

其二,选择冷凉季节,实行秋播和晚播留种方法。秋播留种:长江流域春、秋二季区,如春播种收后再接着秋播种,此法可复壮种薯;晚播留种:在南方1200m以上高山冷凉地区,将正常播种期推迟,如春播种期推迟到初夏;三季作留种: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大部等,将三季连播种为留种。

其三,利用实生苗块茎留种,利用马铃薯种子生产实生种薯(实生种薯能相对防止退化),内蒙古、云南、湖北、四川等以此法防止退化。实生子有天然子和杂交子。

其四,茎尖培育无毒种薯,利用“植物组织中病毒浓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特性,将不带病毒的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繁殖出无病毒马铃薯种。不仅能防止退化,而且还能提供种薯来源,在南方尤其重要。

其五、改善种薯储藏条件,特别是南方,要选择干燥、凉爽、通风、透光等地方,在冬季要覆盖防冻。

其六,改进栽培技术。

其七,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三、马铃薯产业

农业是一项非常特殊的物质生产行业。在一个区域内,马铃薯要作为一项产业,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其中必须要有一个较先进和坚实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作为马铃薯种植业的“泵”,才能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动力与市场产品。

1、培育企业

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支持与扶持下,培育一个较先进和坚实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以此形成马铃薯生产、加工、营销体系,只有这样,形成一个地方的马铃薯产业化基地,为地方“三农”工作和区域经济才能作出较大贡献。

2、作好区划

要建立马铃薯产业化基地,县市区地方政府组织马铃薯种植、开发、加工、市场营销等直接与间接的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该行政区进行“马铃薯区划”,从而进行马铃薯种植。致力农

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3、耕作制度

马铃薯是茄科淀粉作物,马铃薯不耐连作,一般前作不宜是烟草、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茄科作物和蔬菜。

研究与实践表明:马铃薯轮作应三年以上,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应用,马铃薯耕作制度应为三年。

4、建立良种生产基地

建立马铃薯良种生产基地,能保障当地有充足的优质良种,节约大量的种薯外调资金、减少交通运输费用、种薯损伤程度低、播种期易调控、种薯适应性强等。

5、培育和扶持马铃薯协会

建立马铃薯协会:市、乡(镇、办)、村在符合法规与政策下,各级政府与职能部门要培育和扶持马铃薯农民协会,协会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投入到市场经济圈参加活动,推动和帮助兴义市马铃薯产业化建设。

6、种植(栽培技术)

6.1间作、套作、净作

马铃薯生育期短、耐低温、植株矮小、前期需光性较强、中后

期需光性较弱等特性,有利于与其他高杆作物进行间作、套作(高杆作物前期苗矮小,不与马铃薯争光等);在茬口期能净作马铃薯。在兴义市海拔较高地区的小麦生产区、玉米生产区,可在小麦收获前种植春马铃薯,小麦收获后种玉米,即“麦—薯—玉”间作、套作;玉米收获后,种植净作秋马铃薯;在中海拔油菜生产区、水稻(玉米)地区,可在油菜收获前种植春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种植水稻(玉米),即“油—薯—稻”套作,水稻(玉米)收获后种植晚秋净作马铃薯;在低海拔玉米生产区或水稻地区,在蔬菜收获前后期,玉米(水稻)种植前,种植净作春马铃薯,马铃薯收获后种植玉米(水稻),玉米(水稻)收获后净作秋~冬马铃薯,即“蔬—薯—玉(稻)—薯—”。

6.2覆盖种植

兴义市种植马铃薯,应该进行覆盖作物秸秆,主要有油菜秆、小麦秸秆(麦草)、玉米秸秆(铡短,粉碎更好)、水稻秸秆(稻草)等,既保温保湿,又能秸秆还田。

6.3整地与施肥

整地:马铃薯的根系不发达,但是也有60-70㎝;马铃薯块茎是在土内形成和膨大,因此,整地要好(深耕25㎝以上、打碎大块土团、作厢、挖好排水沟等)。

施肥:依据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性、人们生产的目的、耕地土

壤肥力状况、马铃薯的品种与播种季节等綜合决定,种植马铃薯的施肥品种、数量、时间、方式等。肥料“三要素”中,以1500~2000㎏/666〃7㎡的马铃薯生产目标,则需吸收N 4~6㎏、P2O5 3~4㎏、K2O 8~10㎏。西北地区按一般“三要素”按“2:1:3~4”。

施肥原则:重施有机肥(农家肥)为基肥(种肥),适时适量追肥。以1000~1500㎏/666〃7㎡的马铃薯生产目标,则施基肥是:有机肥1500~2000㎏/666〃7㎡、无机磷肥20~30㎏/666〃7㎡、硫酸钾10~15㎏/666〃7㎡,氮肥(尿素)20㎏/666〃7㎡,分二次作追肥(出苗7天左右追肥5~8㎏/666〃7㎡、出苗40~50天左右追肥12~15㎏/666〃7㎡);结合实际,可在花期用磷酸二氢钾(KH2PO4)作叶面施肥。

6.4种植

良种选用:其一是优良品种如兴义市各乡镇办已推广应用品种或将引进(按程序:引种试验→示范→推广)的品种;其二是优良薯种(按标准:无检疫对象、健壮、无损伤、年龄与大小较一致、外形好、表皮光滑、色泽鲜明、品种特征明显等)。薯种处理:消毒(常用晒种2~3天、40﹪福尔马林、多菌灵等)、薯种较小(30~50g/个)为整薯种为种、对较大薯种切块(切块要纵向切、种前1~2天、按30~50g/块)、催芽(将

薯种在0﹒5~1﹒0ppm赤霉素浸泡10~15分钟与处理后的沙相间3~5层,在18~20℃下10天左右)、练苗(当70~80﹪的薯种有芽长1~2cm时,要见光练苗1~2天)等后播种。

播种期:总体安排上,马铃薯生育期一般是100~120天;在结薯与膨大期的月平均温度15~25℃的条件。兴义市可分为春马铃薯(高海拔冷凉地区如七舍与捧乍等)、秋马铃薯(中海拔地区如桔山与万屯等)、秋~冬马铃薯(低海拔河谷地区如仓江与巴结等)。

春播种时,土壤10cm左右的温度在6℃以上。习惯上在1-2月播种,3月出苗时已有较发达的根系,出苗后地上部分能迅速生长,结薯提早与膨大期长,马铃薯品质好与产量高,获得较高收益。

密度与种植方式:密度由马铃薯品种、整薯、切块及大小、栽培水平与方式、自然气候、前后茬作物、地势地型等綜合决定。在兴义市中海拔平坝地区的中等肥力田,秋马铃薯品种以宣薯2号、榆薯CA、云薯501等为例,密度为6000~6500窝/666〃7㎡(窝距×行距=25~30×35~40cm),每窝有2~3苗。

种植方式:分厢(2-3m宽)定点打窝,将基肥臵于窝底,用细土1~2cm后再将薯种芽倾斜向上臵放(切块薯种的切面向下为好);倡导覆盖栽培(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其中玉米秸秆应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