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关于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关于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关于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文章编号:1007-290X(2006)03-0001-04

关于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雷树华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510623)

摘要:分析了从国家层面开展电力工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应从发电环节可持续发展、发电和输电共性资源可持续发展、电力终端消费可持续发展、电力技术可持续发展以及政府管制政策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同时提出规划研究五项原则,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匹配、与国家一次能源资源战略相适应、开源与节流并重、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政府监管与市场引导并行的原则。

关键词: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T h o u g h t s o n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r a t e g y o f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i n d u s t r y i nC h i n a

L E I S h u-h u a

(C h i n aS o u t h e r nP o w e rG r i dC o.,L t d.,G u a n g z h o u51062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s e s t h e n e c e s s i t y o f t h e l o n g-t e r m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r a t e g y p l a n n i n g r e s e a r c ho f p o w e r i n d u s t r y f r o ma n a t i o n a l l a y o u t o fC h i n a;c o m e su p w i t h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f r o ms u c hf i v ea s p e c t sa s t h e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t h ec o m m o nr e s o u r c e sf o r p o w e r g e n e r a t i o na n dt r a n s m i s s i o n,t h et e r m i n a l p o w e rc o n s u m p t i o n,t h e p o w e r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r e g u l a t i o n.W h i l s t i t p u t s u p f i v e p r i n c i p l e so nt h e p l a n n i n g r e s e a r c h,w h i c ha r e t ob ew e l l s u i t e dw i t h t h e s t r a t e g i c g o a l s o f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a n d s o c i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t ob ew e l l f i tw i t h t h e p r i m a r y e n e r g y r e s o u r c e s t r a t e g y,t od e v e l o p b r o a d l y b u t s k i m p s e r i o u s l y,t ob e f r u g a l o n r e s o u r c e s a n db e f r i e n d l y t o e n v i r o n m e n t,t ob e u n d e r b o t h g o v e r n m e n t r e g u l a t i o na n dm a r k e t g u i d e.

K e y w o r d s:p o w e r i n d u s t r y;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r a t e g y

能源是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的基础,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力工业作为能源产业的重要分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战略的角度研究电力工业发展的政策取向,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保证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电力工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必要性

中国有电的历史已经有124年了。电力工业是我国工业部门中体制变化最频繁、最复杂的一个部门。早在1958年,毛泽东主席就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1985年,中央在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重点提出了“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的方针。10年后,国家颁布《电力法》,将电力工业适当超前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法律原则确定了下来。到2000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才将电力工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目标正式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之中。我国电力工业的管理体制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经历了10次大的变革,先后2次成立水利电力部, 3次成立电力工业部。这种体制多次反复的现象,充分说明了我国电力工业发展战略在国家层面的缺失。

第19卷第3期广东电力V o l.19N o.3 2006年3月G U A N G D O N GE L E C T R I CP O W E R M a r.2006

收稿日期:2006-01-22

我国电力工业一直都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到200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520GW,年发电量超过2400TW h,均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的经济总量远未达到世界第二位。这说明我们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 D P)产值能耗太高。有数据显示,我国万元G D P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至11倍,单位G D P的环境成本居于世界前列,生产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抵消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总量的增加。2004年,我国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高达1.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电力工业的发展同样受制于土地、水源、一次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电力工业如何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

最近,红旗出版社出版了《关注“十一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一书。这是人民日报理论部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重大课题,精选《人民日报》正式发表的部分文章汇集出版的。遗憾的是,没有刊载关于电力工业发展战略方面的文章。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在电力工业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还没有真正地把电力工业的发展战略提升到国家层面来进行研究。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发展。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进而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风物长宜放眼量”。研究电力工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电力行业乃至与电力有关的机构、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在战略研究中,对研究对象各要素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电力工业的发展,涉及的范围、影响的层面非常广,要研究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并非易事。按照电力工业发展的内外在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研究。

一是发电环节资源的可持续性。电力属于二次

能源。现在,我国发电环节资源主要靠一次能源中的常规能源,包括煤炭、水能、石油和天然气,比重超过97%,其中水能的份额不到24%。非常规能源中的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生物质等所占份额还不到3%。水能按100年计算是可再生的,但煤炭、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净进口石油率已经达到了11.5%,而国际石油价格今年以来屡创新高,高位运行的态势非常强劲,许多燃油电站因油价高企而被迫停产。由此可知,目前,我国发电环节资源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结构是很不合理的,并非可持续发展。

二是发电与输电环节共性资源的可持续性。发电与输电环节消耗的资源有些是具有共性的。首先,发电和输电设施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越来越多的电力建设中的征地纠纷已经说明了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在上升。其次,电力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燃煤电厂的粉尘、废气、废水对环境的承载能力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另外,发电设备与输电设备的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金属原材料,如钢铁、铜、铝等。我国铁矿总保有储量矿石居世界第5位,富矿石保有储量在总储量中只占2.53%,而中国却是世界铁矿石的头号需求国,进口矿石总量已经超过日本。铜矿总保有储量居世界第7位,探明储量中富铜矿只占35%。我国的电线电缆企业的铜消费量占到了总消费量的69%。预计去年我国的铜消费量将占全球的20%,这也是去年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铜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铝土矿总保有储量矿石2.27 G t,居世界第7位。而这些金属矿石是不可再生的,也有一个可持续发展利用的问题。

三是电力终端消费的可持续性。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能效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从单位产品能耗与通用耗能设备的能源效率来看,主要产品平均单位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约40%。同时,我国刚刚开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单位G D P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约2.2倍。现阶段,我国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创造G D P的物质生产部门,其他不直接创造G D P的部门所消耗的能源很低,而未来20~30年里这部分能源需求将会快速增长。因此,如果不通

!广东电力第19卷

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倡导节能降耗,就不可能在电力消费环节保证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电力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世界电力时代的来临是从1875年法国巴黎开始的。1882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公用电业公司,从此翻开了中国电力工业的第一页。发展到今天,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了520GW,自己掌握了600 MW超临界火电机组、700MW水电机组、1GW 核电机组和500k V交直流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技术,具有了驾驭复杂大电网的能力。但是,我们在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每年进口的技术和设备都很多,但真正能够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不多。在电力设备制造技术、电力设施建设技术、电力系统控制技术等方面,必须进一步研究如何满足原材料节约、土地节约、环境友好、技术先进等要求,从而保持电力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

五是政府电力监管政策的可持续性。产业的发展受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如果政府不能保持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那么该产业就不可能健康、持续地发展。政府对电力工业的监管政策,应有利于资源的科学配置,有利于电力市场各方参与者的发展与利益平衡,有利于电力的有效供应与有效使用。否则,就会出现煤电油运紧张的局面以及电煤价格之争,电源项目盲目上马,电网建设滞后,电力供应大起大落的现象。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电力监管政策体系,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3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应遵循的原则战略是管长远的。国家层面的战略,应该把目标定在20年、50年甚至100年的时间跨度里。党的十六大在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特别是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据当前的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在1000~1200GW,基本上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装机容量1k W、电量3000k W h的水平。但我国的人口最高峰值约15亿人,要达到主要发达国家现在人均装机容量1.8k W 的水平,需要2700GW的装机容量,要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就要等到本世纪中叶了。实际上,2005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只有0.33k W,人均电量只有1700k W h,而主要发达国家人均电量在6000k W h左右。因此,我国电力发展的任务光荣而艰巨,电力工业任重而道远,必须从长计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要求。落实到电力工业,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制定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a)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匹配。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主要职责就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因此,不能脱离这个大的前提来谈电力工业的发展问题。这里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总量的问题。要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经济总量所对应的电力电量总额。在总量研究中要关注每千瓦时电量所创造的G D P值的演变规律。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下,每千瓦时电量所创造的G D P值是不同的。二是速度的问题。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着周期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也会受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而存在经济周期的问题。即使在同一个经济周期内,要控制好经济发展的速度也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电力工业发展的速度不可能完全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鉴于电力工业设施建设的时序要求,目前我们的策略是适当超前。即便如此,我们有时还是很被动,电力紧缺与过剩的局面交替出现。因此,在确定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时,必须认真地研究经济发展的速度轨迹。

b)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与国家一次能源资源战略相适应。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其发展能力与处于其上游的一次能源资源的发展能力密切相关。当前,世界上一次能源资源主要开发利用的对象是煤炭、水能、石油、天然气、铀矿。但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的侧重点不一样。欧洲国家和北美洲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是发展水

"

第3期雷树华:关于我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电,70年代后主要是发展核电和天然气电站。而我国一直以煤炭为主,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份额高达70%。由于矿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发达国家纷纷调整一次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加大了对本国境内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时,利用其经济实力领先的地位,优先开发利用别国境内的资源来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为自己国家在50年甚至100年后的发展储备资源。

现在,中国的能源80%以上靠国内解决。我国常规能源已探明经济可开发剩余可采总储量约占世界总剩余可采总量的10.1%。资料显示,我国煤炭探明储量跟每年的产量比例是59年,远低于世界平均164年的水平。石油的比例是14年,世界平均水平是40.5年。天然气的比例是50多年,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铀矿探明储量排在世界第10位以后,仅能支撑50座标准核电站连续运行40年。因此,在确定电源结构调整战略时,必须认真地研究我国包括世界范围内一次能源的发展趋势,优先考虑能源资源全球化策略。

c)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开源就是要改变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中,科学家认为基于核聚变反应堆的聚变电站是解决人类未来问题的一个希望。虽然乐观的估计要50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间,受控聚变核能才能开始对清洁能源做出实际贡献,但这对能源的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是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资源。发展可再生能源可降低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资源的过分依赖,同时减少对环境到压力。到2020年要力争使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30%以上。节流就是要改变当前电能效率低下的状况,节约电能的支出,提高电能利用效率。要坚决推进高耗低效设备的技术改造及淘汰制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目前,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资源消耗速率和能耗速率的零增长。从长远看,受能源资源、土地、水、环境排放空间、运力、资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仅仅靠开源将难以满足未来的电力需求,电力工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节约为本的道路,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d)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原则。资源节约,就是要坚持从电力工业生产链的上游环节开始注重资源的节约。强调规划的权威性和科学性,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电力建设和生产中要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用材。大力推进电力工业信息化战略。环境友好,就是要坚持从源头防止污染和保护生态的原则,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电力工业的发展要做到环境友好,就必须调整电源结构,控制二氧化碳和硫的总排放量。同时,在电站建设和输变电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做好环境评估、保护及生态恢复工作。资源总量的有限性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决定了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道路。

e)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政府监管与市场引导并行的原则。政府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进行监管是十分必要的。但监管的策略应该是目标牵引、框架监控和过程服务。目标牵引是指由政府制定出电力工业总体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牵引电力工业各要素主体朝总方向和总目标前进。框架监控是指由政府宏观调控电力工业各要素主体的结构、数量、关系,监督各要素主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过程服务是指政府站在电力工业各要素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之外,为各要素主体的健康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支持。市场化是电力工业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坚持市场引导的原则就是要积极推进电力市场的建设,在电力工业各要素主体中引入竞争,让各要素主体在市场竞争与博弈中形成良性发展的机制和体系。市场是有缺陷的,在市场失灵的时候,就需要政府的监管,二者不可偏废。

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个宏大而系统的课题。本文只是对这个课题进行了启发式的思考与讨论,提出了一些并非十分完善的意见。但是,笔者认为这个课题的研究,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宜列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体系中去完成。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十六大之后:关注中国面临的紧要问题[M].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2]人民日报理论部.关注“十一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

干重大问题[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下转第8页)

图1基于遗传算法的无功优化程序流程图

17台,电容补偿点数4个。将其与传统遗传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见表1。

优化前初始网损率为6.49%,超过了6%的配电网正常网损率,而且大部分节点电压较低。针对这一情况,分别使用了传统遗传算法和改进遗传算法来进行无功优化,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采用

表1用两种算法对某一配电网计算结果比较

项目优化前状态传统遗传算法改进遗传算法年运行费用/万元26.52620.64219.297网损率/%6.494.824.47

电压合格率/%70.07283.51487.322

改进算法,不仅年运行费用更低,而且可以带来更高的节点电压合格率,实现了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取最佳电压质量和显著经济效益的规划目标。

5结论

本文结合配电网的特征提出了无功优化的数学模型,把配电网的全年网损和补偿设备投资综合统一考虑,对于违反约束条件的节点数据利用惩罚函数处理,使模型更加合理、全面地反映了系统运行情况。同时针对传统遗传算法的缺点,对传统遗传算法的遗传算子、终止进化准则等进行了改进,在配网无功补偿优化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上、下册)[M].武汉:华中

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2]苑舜,韩水.配电网无功优化及无功补偿装置[M].北京:中

国电力出版社,2004.

[3]程浩忠.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化[J].上海交通大学

学报,1998,32(1):127-130.

[4]李亚男,张粒子,舒隽,等.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无功优化

[J].中国电力,2001,34(6):46-48.

[5]范宏,韦化.改进遗传算法在无功优化中的应用[J].电力系

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5,17(1):6-9.

作者简介:言宇(1981-),男,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无功优化

-------------------------------------------------

(上接第4页)

[3]王永干.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历程[M].北京:中国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1.

[4]电业政策研究编辑部.电力体制改革参考资料汇编[G].北京: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杂志社,2002.

[5]电力工业部政策法规体制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学习与辅

导[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6.

[6]何学民.电力最前沿:美国电业见闻录[M].成都:成都时代

出版社,2004.[7]马治中.逐日:纪念中国电力工业120周年[M].北京:人民

日报出版社,2002.

[8]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资源节约: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E B/O L].(2004-06-08)[2005-11-01].h t t p://w w w.i w h r.

c o m/n e w s2000/n e w s v i e w.a s p?s=1132.

作者简介:雷树华(1972-),男,湖南岳阳人,经济师,工程硕士,从事电力企业管理工作。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8)_调查研究.doc

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8)_调查研究 有产业布局上的合理调配,以达到组团式城市群在结构上与功能上的完善,以此去获劝发展红利”。即从知识互补、人力互补、技术互补、产业互补和设施互补中,降低交易成本,克服市场壁垒,取得协作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形成良性网络,最终享受发展红利为区域带来的整体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构建组团式城市群过程中,必须逐步实现三类经济社会的根本转变。 l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解决城市化成本的基本出路。 在未纳入组团式城市群范围时,土地是作为第一产业(以绿色植物作为初始生产力的存在形态)的载体而存在,其基本属性是作为资源,加上其他自然投入(如水、太阳光)和劳动力投入,形成了农业的初始生产力。当土地纳入到组团式城市群之后,其功能形态和使用价值将会发生根本变化,从原先以生产农作物为主转变为高资本型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 2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培育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城市化进程中一要在数量上将农民转变为市民,二要将农民的素质与积聚财富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将庞大的人口资源迅速转变为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本,是建设组团式城市群的本质要务。 3促进民间储蓄向民间银行的转变:逐步走向扩大“内投”的稳健方向

现在我国的民间储蓄已经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与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大致相当,加上固定资产的占有,民间财富已经达到一个十分可观的地步,如何积极稳妥地将这个庞大的资本释放出来,转变为逐渐制衡外部投资额的程度,是推行城市化进程中扩大生产、解决就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全面纳入市场体系的重要步骤。 十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七原则 研究报告拟订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的七原则: (1)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规模、等级、互补、共生及其在国土空间布局中表达出的有序充填(空间谱);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结构、功能、协同、进化及其在时间序列识别上表现出的整体协调系统(时间谱)。 (2)在城市系统的内部结构中,各种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经济增长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各种人文因素等构成了城市综合体的等级性、共轭性、异质性、多样性。 (3)在城市系统的外部结构中,通过城乡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资金流等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特别是通过城乡的物质代谢过程、能量传递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和优化配置过程,去培育区域的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能力。 (4)在系统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既要考虑区域承载力对于城市需求的制约,又要考虑城市发展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扩散力、带动力。只有当一个城市向乡村的索取被该城市对乡村的回馈相平衡时,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才是健康的与合理的。 (5)宏观监控城市发展的“动力表征”、城市内涵的“质量

湘教版九年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节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现状,从而自觉树立 可持续发展意识。 【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树立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知识积累 一、请你选择(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后填在题后括号里) 1、我国“十五”计划纲要指出“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保护资源,实现持续利用”,“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这说明我国() A、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计划生育,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D、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污染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这一事实告诉我们()A、经济发展,必须以牺牲自然资源和损害环境为代价 B、必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C、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负责 D、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请你概括:(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一个道理) 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回看到公共场所的长流水、长明灯,农村浇地时大水漫灌等现象。 3.我国由于森林被破坏,全国流失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长江、黄河每年带走泥沙量就26亿吨,相当冲走600万良田的表层沃土。探究园地 一、实践探究 .材料一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材料二某镇地处山东省南部,原以土地肥沃、林网密布、河道纵横、生态环境优良、

可持续发展案例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例 第六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本环节 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质疑解惑→基础闯关,潜能挑战→课堂小结,反思升华。 第一课时“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确定重难点 (1)明确目标(或考纲要求):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参加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做到知行统一。 2)能力目标:结合相关时政材料,综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3)知识目标:①知道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严峻性; ②知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③能简单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2)确定重难点: 重难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既是本节重点,也是本节难点。 作为重难点的原因:之所以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作为本节的重难点,是因为:可持续发展内涵丰富,抽象程度较高,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再者,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只停留在口头上,现实生活中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现象随处可见,理论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中学生尚未进入社会生活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只有掌握了这一问题,才能使学生科学的认识、理解解决我国面临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展示丰富多样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等。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世界人口超过67亿,人口问题成为全球的重大问题”视频。 材料二:在3月22日“世界水日”即将来临之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面对全 球水资源开发问题,敲响九声警钟。(右图为孟加拉国妇 女在达卡水供应部门外手举空水罐抗议供水短缺。) 材料三:“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链接】 生:分组讨论图片、视频、漫画、案例、情景故事, 选派代表发言谈感悟、感想和体会。(学生讨论期间板书: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概括总结: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三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那么,我国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怎样呢?请同学们走进下面一组新闻和图片材料: 【多媒体展示:材料一:2008年8月26日,新疆南疆三地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在新疆喀什召开,国家人口和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透露,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新疆仍将是全国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地区。 据了解,目前新疆妇女总和生育率比全国高0.4左右,15至19岁妇女生育率比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及科学定义 答案一: 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定义: 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所以,由于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定义也就不同。 1.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 “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ecoldgicalsustainability)。意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1991年11月,国际生态学联合会(INTECOL)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联合举行了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专题研讨会。该研讨会的成果发展并深化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自然属性,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2.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 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N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共同发表《保护地球一一可持续生存战略》(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 3.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定义 爱德华-B·巴比尔(EdivardB.Barbier)在其著作《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皮尔斯(D-Pearce)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侧重于科技方面的定义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 究要点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 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 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 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 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 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 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一个重大标志,其增长过程与财富积累呈非线形的对应关系。中国 从建国开始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中国城市化50年的变迁,一直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而中国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目前的600多个,但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要点 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

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平衡的区域内,在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很高的态势下,在城市开发度达到中期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状况时,必须及时地将城市化战略转移到以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就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又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类与自然与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与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企业、政府怎么做? 国家(政府): 1、坚持实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 3、大力宣传计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 4、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5、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等。 企业 (1)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2)自觉遵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 (3)在生产中重视科技与科技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能耗、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尽

到对子孙后代、对社会的责任。 节约资源中学生该怎么做?(个人) 1、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节约资源的的践行者,用淘米水浇花、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3、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制止并举报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您中有我,我中有您的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就是国家的事,就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这种说法对不?为什么? 答(1)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与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义务 (2)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就是国家的事,也就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不能认为维护民族团结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或关系不大。 (3)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做到: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 1、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案

待中国作为一个一次性筷子出口大国这件事?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流程图: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所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2)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我国的资源状况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通过活动导入,结合课文中“相关连接”和“名人名言”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自然资源形势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真正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学过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今天学习的资源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学习目标2 活动二:牧场的发展方案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活动三: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活动二,引导学生在探讨其三个观点的基础上,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广告。 看投影,师生共同赏析几条好的广告语:“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通过欣赏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公益广告的一些基本特点,鼓励学生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广告语设计完成后,分别在可堂上进行交流、评比,评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的选出栏中。 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课文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总结: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在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2)看投影,如何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活动四:以矿产资源为例,让学生认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提出问题: a如果旧的矿产资源已经消耗完毕,新的能源又没有及时被发现或发明出来,人类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b如果自己国家没有了资源,单纯依靠国际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c如果资源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用完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使学生达成共识:即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结:重点从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这一国情出发,讲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活动与探究(看投影) 课本P58生态农业循环图: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展开讨论: 1.你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是什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什么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5学习目标3 为了更好的发掌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国家:①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②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个人:①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②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等。③积极与一切破坏可持续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报告第一章综述

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就全球而言,中国同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即:“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和跨越国界的合作。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和国际的公平,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划的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增长与发展,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再者,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联合国文件UNEP/,AnnexⅡ,1989)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和贫穷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因此,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的落后的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现阶段,要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设计,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注重的热点。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理解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准确理解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水平目标:让学生参与活动,协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水平目标环境、关爱自然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协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保护环境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不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也将构成威胁。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理解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三、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使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措施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必要性和措施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措施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 为满足迅速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发展始终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世界发达国家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引发了许多矛盾,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严峻问题。这些问题愈演愈烈,逐渐由局部发展到全球。从60年代以来,科学界开始探索走出困境的道路,提出了各种新的发展理论与发展战略。最终以80年代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世界各国的共同认可,逐步形成共识。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146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的第二次环境会议,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并签署几个单项环境保护公约。这次大会和通过的文件,提出了建立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大会以后,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的制定了本国的《21世纪议程》。同年7月,我国也开始组织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经过反复论证和讨论修改,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并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当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业增加等严峻的问题和困难。因此,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中国现代化三步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凭借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局势的深刻把握,为中华民族重新走在时代的前列而提出和确立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三步走

企业战略-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来源

★★★文档资源★★★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因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议题就是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或维持。那么,什么是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是指对于一个企业的整体发展过程来说,在各个市场环境中,当一个企业能够适时地实施相应的创造高度市场价值的战略,而其他任何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都无法同时成功地实施这些战略,而且也缺乏进行模仿或复制该企业战略所带来的全部收益的信心与能力时,就可以认为该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可持续性。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性的主要方面来自于七个方面: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企业家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性创新。下面依次对这些来源因素进行描述。 一、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 企业总是身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企业所处环境对于竞争优势的获得及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产业环境对竞争优势的获得和维持的影响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变动性,不同产业环境之间的变动

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同的产业环境状态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及其作用方式也不相同。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能够明显地影响企业市场行为的效率,由此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优势的创造与维持。一般来说,每一个企业都身处某种外在环境之中,宏观环境主要通过产业环境对企业产生影响力。产业环境相对于宏观环境而言,对个体企业具有更大和更直接的影响,这是由于宏观环境一般不直接影响个体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绩效,而是通过产业环境产生间接影响或发展作用。由此,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外在条件。 二、企业战略资源 尽管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盈利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更为重要。企业素质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外在表现。因为,企业在产业内的相对市场优势的根本基础或源头在于其素质,或者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际上是其相对资源优势的市场反映或表现。尽管每个企业都拥有或控制某些资源,但是只是其中的战略资源才能够为竞争优势可持续性创造做出显着贡献。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战略资源在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从理论上讲,某种既定环境对身处其中的所有企业应该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影响。导致企业之间经营绩效差异或竞争优势的有无与强调的原因不仅在于其所处的产业环境,更在于其自身的素质。企业素质表现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运作效率。产业环境只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及意义

论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意义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永续性地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本身内涵了伦理道德因素,也体现了有限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强调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引导社会朝着文明、健康、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观、和谐、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简介 可持续发展观首先以经济增长为核心转变为以社会的全面发展即人类的共同进步为宗旨。其哲学特征是强调发展的整体性、长远性、主体性和综合性, 要求将人、社会、自然、经济、文化当作一个复杂的有机体看待, 同时指出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物质生活的提高, 而是人的全面发展, 整个人类向着真善美统一境界的趋近。其次, 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不同, 这种新发展观所理解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为这种新发展观的出发点是人。再次, 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最初含义是指人与资源、人与环境的关系, 强调当代人对后代人应当赋有自觉的类意识, 即如江泽民同志所说: 必须切实保护环境和资源, 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决不能吃祖宗饭, 断子孙路, 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国际社会公认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是世界环境在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的,即“可持续发展是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包含有三个原则,第一,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受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以保证发展的后续力和持续性,第二,公平性原则,它的和性是发展要满足整个人类的需要,不仅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下一代人中的利益(代际间的公平)而且,要求同一代人中的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坏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代内公平)。要维护资源的分配与利用的公平,第三,共同性原则,人类战胜生态危机具有共同性,人类的未来也具有共同性,因为生态危机是全球性的,它表明地球上的整个人类的根本利益是共同的。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是全球生态观,它把当代人生存的地球看成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真正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不仅要考虑自然层面的问题,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人文层面的问题。因此,许多文献研究可持续发展,都把视野拓展到了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不仅要研究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还要研究可持续的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的道路,使我们在发展的时候不会毁坏子孙后代的发展。让我们从长远的方向来考虑,这样为人们、国家以至地球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持续发展观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指标! 三、可持续发展观的作用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摘要:“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二.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计划生育极为关注,并逐步从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相互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他在谈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时反复讲到,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要很好控制"。 2.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源,土地面积大,但耕地很少。

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

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 公司可持续发展,是指公司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公司市场地位,又要保持公司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 长和能力的提高。所以为保证我公司未来的良好持续发展,应该从公司内部入手,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对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经营模式、公司文化、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建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能够建立合理、完善的发展战略,以下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报告: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司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如何使公司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公司的重视。而这就是各公司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持续性发展问题。就理论而言,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它的基本理论是强调信息管理、客户管理、人员管理、公司内部管理、市场管理以及各方面人员相互之间的沟通,要求建立网络式、多元化的发展计划,要有前瞻性。 二、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建立全面的公司可持续发展计划,首先要分析公司某些要素的增长与公司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公司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公司整体上转化资源、增加价值的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实际中较为常见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按照“调整”的方式实现的。在调整过程中,公司的资源、工艺、组织

结构等因素的变化,都是以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公司的未来利益最大化为指导的。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应是“渐进式”的改革战略,而且这种“渐进式”的战略在目前公司中有其现实的接受性、操作性。 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应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并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下面就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创新与文化 创新是公司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基本驱动力。在管理、市场、组织上的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推动力和成果标志。技术创新是公司的核心任务,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保障和服务。创新是不断否定现有事物的前进脚步,而文化则是对过去和现有的积淀和固化。正确处理好创新与文化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发扬、传统与新生、守持与变革的关系,防止邯郸学步或新陈代谢掌握不当,出现组织混乱和机能失调现象,甚至引发一些危机,威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在公司哲学和宗旨上、处理内外事情重要性和优先性的取舍原则上、员工的基本准则、作风,基本管理制度以及环境、风貌等建设中,点点滴滴中提炼、催化、巩固有利组织的公司文化,是公司培育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二)管理与治理 在产品过剩、资本过剩的时代,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制约公司发展主要因素已经不是资金和生产能力,而是公司的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是公司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对公司的贡献大小。为了增强公司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公司将不再贪大求全,应降低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公司的组织结构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是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式更加扁平化,另一方面公司部门要根据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增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