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1.助学团:某些饱和的原子团本身在近紫外区无吸收的,并不“发色”,但其与发色团相连或共轭时,能使发色团的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常用的助色团有—OH,—OR,—NR2,—SR,—Cl,—Br,—I等。

2.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有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基团,此类基团称为发色团。

3红移:由于化学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红移。

4蓝移:导致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蓝移。

5.增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6.减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降低的作用。第二章红外光谱

1费米(Fermi)共振:由频率相近的倍频峰和基频峰相互作用产生,结果使倍频峰的强度增大或发生裂分。

2伸缩振动: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

3弯曲振动:沿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弯曲振动。 4基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将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即基频峰。

5倍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时将产生相应弱的吸收峰,即倍频峰。6振动自由度:将多原子分子的复杂振动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基本振动,这些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7指纹区:在红外光谱中,波数在1330~667cm-1范围内称为指纹区

8振动偶合效应:当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分子中靠得很近时,其相应的特征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这种现象叫作振动偶合。

9诱导效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这种效应叫诱导效应。

10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第三章

1化学位移:是指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质氢核所在的位置进行比较,

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偶合常数:两个氢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叫做自旋偶合,干扰强度可用偶合常数表示。

3 NOE效应:在观测1H-NMR时,使用第二射频场照射某一核,使其饱和,则空间上与之相近的另一核信号将增强,此作用简称为NOE效应。

4 n+1规律:有n个相邻的磁不等同氢核时,将显示n+1个小峰。这就是n+1规律。5饱和:核连续吸收电磁波,原来过剩的低能态核逐渐减少,吸收信号的强度就会减弱直到完全消失,这个现象称为“饱和”

6弛豫:在外部磁场中,低能态的核一般要比高能态的多一些。吸收电磁波能量而迁移到高能态的核会经过非辐射的途径释放能量而回到原来的低能态,这一过程称之为“弛豫”

7自旋偶合:氢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引起的,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干扰叫自旋偶合。8化学位移等价:分子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值,称为化学位移等价。

9磁等价: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也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称为磁等价原子核。

第四章

1.分辨率R:是指质谱仪分开相邻离子质量数差的能力,即质谱仪能分辨相邻二峰的质量数差越少,分辨率越高。

2.分子离子峰:一个分子通过电离,丢失一个外层价电子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分子离子。

3.准分子离子:准分子离子是指分子获得一个质子或失去一个质子,记[M+H]+, [M+H]-所得质谱峰。

4.离子经电场加速,在飞行途中裂解为离子m2+,此时失去一部分动能,因此其质谱峰不在正常的m2+位置上,而是在较低质量位置上,相应的质谱峰称为亚稳离子峰。

5.图谱中最强的峰称为基峰,将它的强度定为100%,其他离子峰以对基峰的相对百

分值表示,称为相对丰度。 6.均裂:一个б键的两个电子裂开,每个碎片上各保留一个电子。

7.异裂:一个б键的两个电子裂开后,两个电子都归属于其中某一个碎片。

8.断裂发生的位置都是电荷定位原子相邻的第一个碳原子和第二个碳原子之间的键,这个键称为a键,这类由自由基引发的断裂统称a断裂。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普解析试题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 2.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 4.重排反应 5.驰骋过程 二、选择题。( 10*2分=20分) 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和核磁 B、质谱和红外 C、红外和核磁 D、质谱和核磁 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 a.CH2=CH2 b.CH CH c.HCHO d. A、a、b、c、d B、a、c、b、d C、c、d、a、b D、d、c、b、a 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 A. B. C. D. 三、问答题(5*5分=25分) 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中峰位的因素有哪些? 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 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 M+1(73),相对丰度3.5%;M+2(74),相对丰度0.5%。 (1)分子中是否含有Br Cl? 。 (2) 分子中是否含有S? 。 (3)试确定其分子式为。 2. 分子式为C8H8O的化合物,IR(cm-1):3050,2950,1695,1600,1590,1460,1370,1260,760,690等处有吸收, (1)分子中有没有羟基(—O H)?。 (2)有没有苯环。 (3)其结构为。 3. 某未知物的分子式为C3H6O,质谱数据和核磁共振谱如图1、2所示,试推断其结构。 图1 、C3H6O的质谱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紫外吸收光谱 1. 紫外吸收光谱系分子吸收紫外光能、发生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亦称电子光谱。 2. 曲折或肩峰:当吸收曲线在下降或上长升处有停顿或吸收稍有增加的现象。这种现象常由主峰内藏有其它吸收峰造成。 3. 末端吸收:是指紫外吸收曲线的短波末端处吸收增强,但未成峰形。 4. 电子跃迁选律:P9 5. 紫外吸收光谱的有关术语:P12-13 6. Woodward-fieser规则: P21 7. Fieser-kuhns规则:P23 红外吸收光谱 1. 振动偶合:分子内有近似相同振动频率且位于相邻部位(两个振动共用一个原子,或振动基团间有一个公用键)的振动基团,常常彼此相互作用,产生二种以上基团参加的混合振动,称之为振动偶合。 2. 基频峰:本征跃迁产生的吸收带称为本征吸收带,又称基频峰。 3. 倍频峰:由于真实分子的振动公是近似的简谐振动,不严格遵守⊿V=±1的选律,也可产生⊿V=±2或±3等跃迁,在红外光谱中产生波数为基频峰二倍或三倍处的吸收峰(不严格等于基频峰的整数倍,略小)称为倍频峰。 4. 结合频峰:基频峰间的相互作用,形成频率等于两个基频峰之和或之差的峰,叫结合频峰。 5. 泛频峰:倍频峰和结合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6. 热峰:跃迁发生在激发态之间,这种跃迁产生的吸收峰称为热峰。 7. 红外非活性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的振动称红外非活性振动。 核磁共振光谱 1. 磁偶极子:任何带电物体的旋转运动都会产生磁场,因此可把自旋核看作一个小磁棒,称为磁偶极子。 2. 核磁距:核磁偶极的大小用核磁矩表示。核磁矩与核的自旋角动量(P)和e/2M的乘积成正比。 3. 进动: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中一方面自旋一方面以一定角度(θ)绕磁场做回旋运动,这种现象叫做进动。 4. 核磁共振:当射频磁场的能量()等于核自旋跃迁能时(),即旋转磁场角频率()与核磁矩进动角频率()相等时,自旋核将吸收射频场能量,由α自旋态(低能态)跃迁至β自旋态(高能态)。即,核磁矩对的取向发生倒转,这种现象称之为核磁共振。 5. 饱和:在外加磁场中,低能级核吸收射频能量被激发至高能级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结果使低能级核起来越少,结果是低高能级的核数目相等,体系净能量吸收为0,共振信号消失。 6.弛豫:高能态的核须通过其它适当的途径将其获得的能量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去,使其回到低能态,这一过程称为弛豫。 7. 纵向弛豫:是高能态核释放能量(平动能、转动能)转移给周围分子骨架中的其它核回到平衡状态的过程。(气体和低黏度的液体中) 8. 横向弛豫:高能级核与低能级核相互通过自旋状态的交换而实现能量转移,每种自旋状态的总数并未改变,但使某些高能级核的寿命减短。(固体和高黏度液中) 9.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组成:磁铁磁场扫描发生器---平行安放的线圈,用于有一个小范围内

波谱分析练习题

波谱分析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 4、氮律; 5、分子离子;6助色团;7、特征峰; 8、质荷比;9、磁等同氢核 10、发色团;11、磁等同H核;12、质谱;13、i-裂解;14、α-裂解; 15. 红移 16. 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σ→σ* B、π→π* C、 n→σ* D、 n→π* 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结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吉大2017《波谱分析》离线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化学位移:由原于核与周围电子静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Y发射与吸收能级间的相对移动。 2、屏蔽效应:由于其她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力,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相对丰度又称同位素丰度比(isotopic abundance ratio),指气体中轻组分的丰度C与其余组分丰度之与的比值。 4、氮律: 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就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就是奇数。 5、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与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几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答:由光源、分光系统、检测器3部分组成。光源产生的光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样品,另一路通过参比溶液。切光器控制使参比光束与样品光束交替进入单色器。检测器在样品吸收后破坏两束光的平衡下产生信号,该信号被放大后被记录。2、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 答: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紫外光谱在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共轭体系、生色团与芳香性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3、在质谱中亚稳离子就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碎片离子解析过程中的作用就是什么 答:离子m1在离子源主缝至分离器电场边界之间发生裂解,丢失中性碎片,得到新的离子m2。这个m2与在电离室中产生的m2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受到同m1

波谱分析习题库答案

波谱分析复习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同时将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抗的第二磁场,对于氢核来讲,等于增加了一个免受外磁场影响的防御措施,这种作用叫做电子的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首先选择一个强度最大的离子峰,把它的强度作为100%,并把这个峰作为基峰。将其它离子峰的强度与基峰作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强度,称为相对丰度。 4、氮律: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7、特征峰:红外光谱中4000-1333cm-1区域为特征谱带区,该区的吸收峰为特征峰。 8、质荷比:质量与电荷的比值为质荷比。 9、磁等同氢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对组外氢核表现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 10、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11、磁等同H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耦合作用强度,想互之间虽有自旋耦合却不裂分的氢核。 12、质谱: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i-裂解:正电荷引发的裂解过程,涉及两个电子的转移,从而导致正电荷位置的迁移。 14、α-裂解:自由基引发的裂解过程,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而在α位断裂,正电荷保持在原位。 15、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16. 能级跃迁分子由较低的能级状态(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状态(激发态)称为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C )

波谱分析习题解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习题 二、选择题 1.自旋核7Li、11B、75As, 它们有相同的自旋量子数Ι=3/2, 磁矩μ单位为核磁子,μLi=3.2560, μB=2.6880, μAs =1.4349 相同频率射频照射,所需的磁场强度H大小顺序为 ( ) A B Li>B B>B As B B As>B B>B Li C B B>B Li>B As D B Li>B As>B Li 2.在 O-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 A 2 B 1 C 4 D 3 3.下列化合物的1H 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 A CH3-OOC-CH2CH3 B (CH3)2CH-O-CH(CH3)2 C CH3-OOC-CH2-COO-CH3 D CH3CH2-OOC-CH2CH2-COO-CH2CH3 4.一种纯净的硝基甲苯的NMR图谱中出现了3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一组是二重峰,一组是三重峰。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 ( ) 5.自旋核7Li、11B、75As, 它们有相同的自旋量子数Ι=3/2, 磁矩μ单位为核磁子,μLi=3.2560, μB=2.6880, μAs =1.4349 相同频率射频照射, 所需的磁场强度H大小顺序为( )

A B Li>B B>B As B B As>B B>B Li C B B>B Li>B As D B Li>B As>B Li 6.化合物CH3COCH2COOCH2CH3的1H NMR谱的特点是 ( ) A 4个单峰 B 3个单峰,1个三重峰 C 2个单峰 D 2个单峰,1个三重峰和1 个四重峰 7.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乙炔、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序是 ( ) A 苯 > 乙烯 > 乙炔 B 乙炔 > 乙烯 > 苯 C 乙烯 > 苯 > 乙炔 D 三者相等 8.在下列因素中,不会使NMR谱线变宽的因素是 ( ) A 磁场不均匀 B 增大射频辐射的功率 C 试样的粘度增大 D 种种原因使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的速率显著增大 9.将(其自旋量子数I=3/2)放在外磁场中,它有几个能态 ( ) A 2 B 4 C 6 D 8 10.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 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 数?() 11.下图四种分子中,带圈质子受的屏蔽作用最大的是( )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波谱解析名词解释》 1.助学团:某些饱和的原子团本身在近紫外区无吸收的,并不“发色”,但其与发色团相连或共轭时,能使发色团的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这些基团称为助色团。常用的助色团有—OH,—OR,—NR2,—SR,—Cl,—Br,—I等。 2.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有能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基团,此类基团称为发色团。 3红移:由于化学环境的变化而导致吸收峰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红移。 4蓝移:导致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做蓝移。 5.增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 6.减色效应:使紫外吸收强度降低的作用。第二章红外光谱 1费米(Fermi)共振:由频率相近的倍频峰和基频峰相互作用产生,结果使倍频峰的强度增大或发生裂分。 2伸缩振动: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 3弯曲振动:沿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称为弯曲振动。 4基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将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即基频峰。 5倍频峰:从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时将产生相应弱的吸收峰,即倍频峰。6振动自由度:将多原子分子的复杂振动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基本振动,这些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7指纹区:在红外光谱中,波数在1330~667cm-1范围内称为指纹区 8振动偶合效应:当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分子中靠得很近时,其相应的特征峰常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这种现象叫作振动偶合。 9诱导效应: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电负性不同的取代基(原子或原子团)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的成键电子云密度向某一方向偏移,这种效应叫诱导效应。 10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现象称为共轭效应。 第三章 1化学位移:是指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物质氢核所在的位置进行比较,

波谱解析习题 适合波谱考试及练习用

波谱分析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2分,共10分) 1、摩尔吸光系数; 2、非红外活性振动; 3、弛豫时间; 4、碳谱的γ-效应; 5、麦氏重排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A、670.7nm B、670.7m C、670.7cm D、670.7m 2、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ζ→ζ﹡ B、π→π﹡ C、n→ζ﹡ D、n→π﹡ 5、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

A、νC-C B、νC-H C、δasCH D、δs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 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 A、–CH2CH3 B、–OCH3 C、–CH=CH2 D、-CHO 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 A.导效应所致 B. 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C. 各向异性效应所致 D. 杂化效应所致 14、确定碳的相对数目时,应测定() A、全去偶谱 B、偏共振去偶谱 C、门控去偶谱 D、反门控去偶谱

波谱分析复习题

《波普分析》复习题集 一、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4.47×108 B、4.47×107 C、 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A、吸收峰的强度B、 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跃迁的 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σ→σ﹡B、π→π﹡ C、 n→σ﹡ D、n→π﹡ 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水 B、甲 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A、νC-C B、νC-H C、δasCH D、δsCH 7.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A、玻璃B、石英C、红宝石 D、 卤化物晶体 8.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 变化的?()A、不变 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9.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A、12C B、15N C、19F D、31P 10.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值最大()A、–CH2CH3 B、–OCH3 C、 –CH=CH2 D、-CHO 11.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A、 诱导效应所致B、杂化效应所致C、各向异性效应所致D、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12.含奇数个氮原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离子的质荷比值为:()A、偶数B、奇数C、 不一定D、决定于电子数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篇一:波谱分析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1*10=10 分) 1、分子离子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 ?????????() 2、在紫外光谱分析谱图中,溶剂效应会影响谱带位置,增加溶剂极性将导致k 带紫移,r 带红 移。... ??. ???????????????????????() 4、指纹区吸收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峰,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这一区域吸 收峰的变化。........................................... . ?(.. ) 5、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或不成对电子是它发生碎裂的原因和动力之 一。....... () 7、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释放能量,从 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 ??????????.?() 8、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之一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其偶极 矩必须发生变 化。??????????????.. ??????????.() 9、在核磁共振中,凡是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原子核都没有核磁共振现象。() 10、核的旋磁比越大,核的磁性越强,在核磁共振中越容易被发现。???() 二、选择题(2*14=28 分) 2.a.小 b. 大c.100nm 左右 d. 300nm 左右 2、在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偶数的是 ??????????() a.c9h12n2 b.c9h12no c.c9h10o2 d.c10h12o

3 、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裂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 () a. 加速电场的作用。 b. 电子流的能量大。 c. 分子之间相互碰撞。 d.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 a .苯环上有助色团 b. 苯环上有生色团 c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芳环相连 d.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烯相连 5、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可用来测定化合物构型,在几何构型中, 顺式异构体的波长一般都比反式的对应值短,并且强度也较小,造成此现象最 主要的原因是... ? ....... (.). a.溶剂效应 b. 立体障碍c.共轭效应 d. 都不对 6 ????????.(. ) a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 在高场出现; b.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c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d.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 7 、下面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 是??????... ??????????. ?.(. )a.ch3cl b. 乙烯c.苯 d. ch3br 8、某化合物在220 —400nm 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 类????????????????????????????? ??.. () a.芳香族类化合物 b. 含双键化合物c.醛类 d.醇类 9、核磁共振在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 是..... a .化学位移 b. 质荷比 ..).. c.保留值 d. 波数 10、红外光谱给出的分子结构信息 是?????????????????.. () a.骨架结构 b.连接方式 c .官能团 d.相对分子质量 11、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中,2000-1650cm-1 和900-650 cm-1 两谱带是什么化合物的特征谱 带...... ???????????????????????

《波谱分析》期末考试例题

《波谱分析》期末考试题B 一、判断题正确填‘R’,错误的填‘F’(每小题2分,共12分) 1. 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是有机结构分析的四种主要的有机光谱分析方法,合称四大谱。() 2. 电磁辐射的波长越长,能量越大。() 3. 根据N规律,由C,H,O,N组成的有机化合物,N为奇数,M一定是奇数;N为偶数,M也为偶数。() 4. 核磁共振波谱法与红外光谱法一样,都是基于吸收电磁辐射的分析法。() 5. 当分子受到红外激发,其振动能级发生跃迁时,化学键越强吸收的光子数目越多。() 6.(CH3)4Si 分子中1H核共振频率处于高场,比所有有机化合物中的1H核都高。()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光或电磁辐射的二象性是指() A电磁辐射是由电矢量和磁矢量组成。 B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电磁性 C电磁辐射具有微粒性和光电效应 D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2. 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 A 频率 B 波长 C 周期 D 强度 3. 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为() A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 B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C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 D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 4. 在质谱图中,CH2Cl2中M:(M+2):(M+4)的比值约为:() A 1:2:1 B 1:3:1 C 9:6:1 D 1:1:1

5. 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核比为偶数的是() A C8H10N2O B C8H12N3 C C9H12NO D C4H4N 6. CI-MS表示() A电子轰击质谱 B化学电离质谱 C 电喷雾质谱 D 激光解析质谱 7. 红外光可引起物质的能级跃迁是() A 分子的电子能级的跃迁,振动能级的跃迁,转动能级的跃迁 B 分子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C 分子振动能级及转动能级的跃迁 D 分子转动能级的跃迁 8. 红外光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A 质核比 B 波数 C 偶合常数 D 保留值 9. 某化合物在1500~2800cm-1无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 A 烷烃 B 烯烃 C 芳烃 D炔烃 10. 在偏共振去偶谱中,RCHO的偏共振多重性为() A 四重峰 B 三重峰 C 二重峰 D 单峰 11. 化合物CH3-CH=CH-CH=O的紫外光谱中,λmax=320nm(εmax=30)的一个吸收带是() A K带 B R带 C B带 D E2带 12. 质谱图中强度最大的峰,规定其相对强度为100%,称为() A 分子离子峰 B 基峰 C亚稳离子峰 D准分子离子峰 13. 化合物CH3CH2CH3的1HNMR中CH2的质子信号受CH3偶合裂分为() A 四重峰 B 五重峰 C 六重峰 D 七重峰 14. 分子式为C5H10O的化合物,其NMR谱上只出现两个单峰,最有可能的结构式为() A (CH3)2CHCOCH3 B (CH3)3C-CHO C CH3CH2CH2COCH3 D CH3CH2COCH2CH3 15. 在偏共振去偶谱中,R-CN的偏共振多重性为()

波谱解析习题

第一节:紫外光谱(UV) 一、简答 (p36 1-3)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答:有n 电子和π电子。能够发生n →π*跃迁。从n 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能产生R 带。跃迁波长在250—500nm 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 跃迁) (2) (1) 及 NHR 3 CH CH OCH 3 CH 及CH 3 CH CH 2 答:(1)的后者能发生n →π*跃迁,吸收较长。(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 →π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 )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C)(B) (A)入max =420 εmax =18600 入max =438 εmax =22000 入max =475 εmax =320003 N N N NO HC 32(CH )2 N N N NO H C 32(CH )2 2 32(CH )(CH )23N N N NO 答:B 、C 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 二、分析比较(书里5-6) 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 CH CH 3 2 (A)(B) 答:(A )和(B )中各有两个双键。(A )的两个双键中间隔了一个单键,这两个双键就能发生π→π共轭。而(B )这两个双键中隔了两个单键,则不能产生共轭。所以(A )的紫外波长比较长,(B )则比较短。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 →π* 跃迁及π→π* 跃迁有何影响

有机波谱分析名词解释

红外“活性”振动:在振动过程中?μ≠0,其吸收带在红外光谱中可见。 红外“非活性”振动:偶极矩不发生改变(?μ=0)的振动,这种振动不吸收红外光,在IR谱中观测不到。 3.自由度:基本振动的数目称为振动自由度。 4.振动偶合效应: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基团连接在分子中同一个原子上时,其振动吸收带常发生裂分,形成双蜂,这种现象称振动偶合 5.特征频率或特征吸收谱带:某些官能团有比较固定的吸收频率,可以作为鉴定官能团的依据。 6.相关峰:每个官能团都有几种振动方式,能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每种振动一般产生一个相应的吸收峰。习惯上把这些相互依存又可相互佐证的吸收峰。

7.指纹区:<1333cm-1的频率区域,主要是各种单键(如C-C,C-N,C-O等)的伸缩振动与各 种弯曲振动吸收区。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反映化合物结构上的细微结构差异。 简答题: ?1.红外光谱的原理:分子吸收红外光引起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信号。 (记忆:振、转光谱——红外光谱) ?2.红外光谱的产生条件: 当红外光的频率恰好等于基团的振动频率时,分子能吸收该频率的红外光,即形成IR。 ①振动分为:伸缩振动(键长)、弯曲振动(键角) ②频率:化学键力常数k ③红外光被吸收条件:νIR = ν振动;Δμ振动≠0Δμ越大,吸收越强。 3.红外光谱表示方法: 用仪器按照波数(或波长)记录透射光强度(或吸收光强度)→红外光谱图 横坐标:波数(cm-1)或波长(μ m) 纵坐标:透光率(T/%)或吸光度(A) 7.理论上,每个振动自由度在红外光谱区均产生一个吸收峰,但实际的红外谱图中峰的数目比自由度少? 因为:(1)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会产生红外吸收,无瞬间偶极矩变化的振动则不出现红外吸收。 (2)频率完全相同的振动导致峰重叠彼此发生简并。 (3)强宽峰往往要覆盖与它频率相近的弱而窄的吸收峰。 (4)某些振动的吸收强度太弱,以至无法清晰地予以记录。 (5)某些振动的吸收频率超出了记录范围(4000~650cm-1)。 ?8.决定峰强的因素 ①强度与分子振动的对称性:对称性↑→偶极矩变化↓→强度↓ ②强度与基团极性:极性↑→偶极矩变化↑→强度↑ ③强度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几率:跃迁几率↑→强度↑ ④强度与样品浓度:样品浓度↑→强度↑ 9.影响红外峰位、峰强的因素 1.内部因素: (1)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吸电子基团(-I 效应)使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兰移) b.共轭效应:(+C效应)吸收峰向低波数区移动 (2)空间效应: a.空间位阻:阻碍杂化或共轭 向高波数位移。 b.环张力:环张力的增大,ν C=C (3)场效应:原子或原子团的静电场通过空间相互作用 (4)氢键效应:氢键形成,低波数位移 (5)互变异构 (6)振动偶合效应。 2.外部因素:溶剂、浓度

波谱解析练习题

1.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04nm处有一弱吸收,在红外光谱中有如下吸收峰:3300-2500 cm-1(宽峰),1710 cm-1,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A、醛 B、酮 C、羧酸 D、烯烃 2. 核磁共振波谱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是() A、质荷比 B、波数 C、化学位移 D、保留值 3. 某有机物C8H8的不饱和度为() A 、 4 B、 5 C、 6 D、 7 4. 分子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呈带状光谱,其原因是什么() A、分子中价电子运动的离域性 B、分子中价电子的相互作用 C、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伴随着转动能级的跃迁 D、分子电子能级的跃迁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能级的跃迁 5. 预测H2O分子的基本振动数为:() A、4 B、3 C、2 D、1 6.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 A、B、C、D、 7. Cl O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 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 8. Cl2分子在红外光谱图上基频吸收峰的数目 A 0 B 1 C 2 D 3 9. 红外光谱法, 试样状态可以 A 气体状态 B 固体状态 C 固体, 液体状态 D 气体, 液体, 固体状态都可以 10.下面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波谱(氢谱)中出现单峰的是: A. CH3CH2Cl B. CH3CH2OH C. CH3CH3 D. CH3CH(CH3)2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可以在近紫外光区产生吸收的电子跃迁类型有:、等。 2、在红外光谱中,决定吸收峰强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3、在红外光谱中,特征谱带区的范围是:cm-1。 4、氢谱中吸收峰所在的位置关键取决于的大小。 5、氢谱中吸收峰的面积常用高度来表示,它与吸收峰所代表的成正比。 6、奇电子离子用符号表示,而偶电子离子用符号表示。当奇电子离子含偶数氮或不含氮时,其质量数为。 7、简述氮规则:。 8、在核磁共振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等。 得分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波谱解析试题

波谱解析试题A 一、名词解释(5*4分=20分) 1.波谱学:波谱学是涉及电池辐射与物质量子化的能态间的相互作用,其理论基础是量子化的能量从辐射场向物质转移。 2.屏蔽效应:感生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称为电子屏蔽效应 3.电池辐射区域:γ射线区,X射线区,远紫外,紫外,可见光区,近红外,红外,远红外区,微波区和射频区 4.重排反应;在质谱裂解反应中,生成的某些离子的原子排列并不保持原来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生了原子或基团重排,产生这些重排离子的反应叫做重排反应 5.驰骋过程:要想维持NMR信号的检测,必须要有某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驰骋过程,即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重建Boltzmann分布的过程。 二、选择题。( 10*2分=20分) 1. 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C )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D )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3. 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B) A、4 B、3 C、2 D、1 4. 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B )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5. 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 ) A、12C B、15N C、19F D、31P 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 B ) A、α-裂解 B、I-裂解 C、重排裂解 D、γ-H迁移 7. 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C ) A、紫外和核磁 B、质谱和红外 C、红外和核磁 D、质谱和核磁 8. 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C) a.CH2=CH2 b. CH CH c.HCHO d. A、a、b、c、d B、a、c、b、d C、c、d、a、b D、d、c、b、a 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 B ) A. B. C. D. 三、问答题(5*5分=25分) 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一是红外辐射的能量应与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即E光=△Eν,二是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必须不为零 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中峰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1)诱导效应,(2)共轭效应,(3)氢键效应,4)振动偶合效应,(5)空间效应,(6)外部因素。 3.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

吉大《波谱分析》离线作业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 化学位移:由原于核和周围电子静电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Y发射和吸收能级间的相对移动。 2. 屏蔽效应: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力,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3. 相对丰度:相对丰度又称同位素丰度比(isotopic abundance ratio),指气体中轻组分的丰度C与其余组分丰度之和的比值。 4. 氮律: 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 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 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几部分组成及其作用; 答:由光源、分光系统、检测器3部分组成。光源产生的光分为两路:一路通过样品,另一路通过参比溶液。切光器控制使参比光束和样品光束交替进入单色器。检测器在样品吸收后破坏两束光的平衡下产生信号,该信号被放大后被记录。 2、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 答: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紫外光谱在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共轭体系、生色团和芳香性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3、在质谱中亚稳离子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在碎片离子解析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离子m1在离子源主缝至分离器电场边界之间发生裂解,丢失中性碎片,得到新的离子m2。这个m2与在电离室中产生的m2具有相同的质量,但受到同m1一样的加速电压,运动速度与m1相同,在分离器中按m2偏转,因而质谱中记录的位置在m*处,m*是亚稳离子的表观质量,这样就产生了亚稳离子。?

仪器分析名词解释1

绪论 1 仪器分析: 是指通过测量物质是某些物理或者物理化学性质` 参数及其变化来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含量级化学结构的分析方法。仪器分析的产生与生产实践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方法核心原理发现及相关技术产生等密切相关。 2 定性分析: 鉴定式样由哪些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组成,即确定物质的组成。 3 定量分析: 测定试样中各种组分(如元素、根或官能团等)含量的操作。 4 精密度: 指同一分析仪器的同一方法多次测定所得到数据间的一致程度,是表征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亦成为重复测定结果随测定平均值的分散度,即重现性。 5 灵敏度: 仪器或分析方法灵敏度是指区别具有微小浓度差异分析物能力的度量,它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校准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的重现性或精密度。 6 检出限: 又称检测下限或最低检出量,指一定置信水平下检出分析物或组分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它取决于分析物产生信号与本底空白信号波动或噪声统计平均值之比。 7 动态范围: 定量测定最低浓度(LOQ)扩展到校准曲线偏离线性响应(LOL)的浓度范围。 8 选择性: 一种仪器方法的选择性是指避免试样中含有其它组分干扰组分测定的程度。 9 分辨率: 指仪器鉴别由两相近组分产生信号的能力。不同类型仪器分辨率指标各不相同,光谱仪器指将波长相近两谱线(或谱峰)分开的能力;质谱仪器指分辨两相邻质量组分质谱峰的分辨能力;色谱指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度;核磁共振波谱有它独特的分辨率指标,以临二氯甲苯中特定峰,在最大峰的半宽度为分辨率大小。10 分析仪器的校正: 仪器分析中将分析仪器产生的各种响应信号值转变成被测物质的质量或浓度的

过程称为校正。一般包括分析仪器的特征性能指标和定量分析方法校正。 光谱法导论 11 电磁辐射: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汇聚的现象,叫电磁辐射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12 电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散射、折射、干涉、衍射: (1) 吸收物质选择性吸收特定频率的辐射能,并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2) 发射将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 (3) 散射丁铎尔散射和分子散射; (4) 折射折射是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6) 干涉干涉现象; (7) 衍射光绕过物体而弯曲地向他后面传播的现象; 13 分子光谱、原子光谱 分子光谱:分子从一种能态改变到另一种能态时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包括从紫外到远红外直至微波谱)。 原子光谱:是由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变化时所发射或吸收的一系列光所组成的光谱。 14 辐射源: 指能发射比所需波长范围更宽的光谱的器件。 15 拉曼散射 :当光子与分子间发生非弹性碰撞的相互作用时,相互间有能量交换,使光子的能量增加或减少,这时将产生与入射光波长不同的散射光,这种散射称为拉曼散射。 紫外光谱、分子发光、原子吸收光谱 16 透光率: 透光率是指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之比。 17 辐射跃迁:

波谱解析试题、答案(完整终极版)

波谱解析试题、答案(完整终极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发色团 2、非红外活性振动 3、费米共振 4、相关锋 5、饱和 6、屏蔽效应 7、磁等同核 8、化学位移 9、相对丰度10、麦氏重排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光量子的能量与电磁辐射的的哪一个物理量成正比() A频率 B波长 C周期 D强度 2、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四个电磁波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 分别为() A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B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C可见光区和无线电波D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 3、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4、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5、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ζ→ζ﹡ B、π→π﹡ C、n→ζ﹡ D、n→π﹡ 6、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7.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 A、B、C、D、 8、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9、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10、某化合物在1500~2800cm-1无吸收,该化合物可能是()A烷烃 B烯烃 C芳烃D炔烃 11、化合物CH3-CH=CH-CH=O的紫外光谱中,λmax=320nm(εmax=30)的一个吸收带是() A K带 B R带

波谱分析习题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习题 1 基本概念与名词解释 生色团与助色团红移效应与蓝移效应σ-σ跃迁π-π跃迁n-π跃迁 增色效应与减色效应等色点Woodward规则最大吸收波长λmax 伸缩振动与弯曲振动力常数波数特征吸收频率倍频组合频Fermi共振官能团区和指纹区原子核的旋磁比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化学位移偶合常数(n+1)规律高场和低场等性质子各向异性效应屏蔽与去屏蔽效应环电流效应质荷比氮素规则分子离子重排离子碎片离子亚稳离子软电离与硬电离准分子离子 2 简答题 2.1什么是溶剂效应?请简要说明溶剂效应对UV, IR及NMR谱可能产生的影 响。 2.2什么是互变异构现象?请简要说明互变异构现象对UV, IR及NMR谱 可能产生的影响。 2.3什么是核磁共振谱的一级谱?一级谱的峰形与峰强度有何特点? 2.4请简答在一张一级的1H NMR谱能提供哪些结构信息。 2.5质谱中有几种类型的离子?各种离子在有机物结构分析中各有什么作用? 2.6在质谱学中有几种主要的碎片裂解方式?什么是麦氏重排离子? 2.7 请简要说明在IR谱图中芳环、双键、三键和羰基的官能团特征吸收位置。 2.8请简要说明在1H NMR谱图中芳环、双键、三键和烷基质子的特征吸收位置大致范围。 2.9 不查原图请简单比较苯、萘、蒽在紫外吸收谱上的异同。 2.10 何谓电子轰击质谱?常见有机化合物中哪些易于获得分子离子?哪些 易于获得碎片离子? 3 两个化合物A及B具有相同的分子式C6H8。A和B 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 溶液褪色,给出正的Baeyer实验,催化氢化时均吸收2摩尔氢生成环己烷。 紫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A在256 nm处有最大吸收,B在200 nm以上无明显吸收,试确定A及B的结构。 4 今有三个化合物D, E及F具有相同的分子式C5H6,催化氢化时均能吸收3 摩尔氢生成正戊烷。E及F用硝酸银的氨溶液处理可生成白色沉淀,而D不反应。D和E的紫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在230 nm附近有最大吸收,F 在200 nm以上无强烈吸收,试确定D, E及F的化学结构。 5 请根据Woodward规则,估计下列化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位置。 O O 1 2 3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