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一轮复习《经济政治》复习提纲

2018一轮复习《经济政治》复习提纲

2018一轮复习《经济政治》复习提纲
2018一轮复习《经济政治》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梳理

第一单元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3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

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1、结算方式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1、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供求影响价格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五、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消费类型:

①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6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收=支,不超前,也不限制)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

[知识要点]

1——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2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③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④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三、公司的经营

1、企业:

①含义: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分类:按所有制标准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④组织形式: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

——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进行监督

④公司制的优点: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结构

3、公司的经营

①含义及目的(略)

▲②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 第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第二、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兼并或破产。

①企业兼并是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其意义是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有益于减少失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企业联合——“强强联合”

③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其意义是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四、新时代的劳动者

就业

①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形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

党和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

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3、劳动者的权利:

①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意义: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②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③劳动者权利的维护——维权基础:自觉履行劳动义务;维权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权途径:法律。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五、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利息:①含义: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②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③影响因素: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4、存款储蓄的种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5、商业银行:

①含义: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组成: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④其它业务:债券买卖和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1、

①含义: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③意义: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④性质:所有权凭证。(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

2、债券——稳健的投资

①含义: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性质:债务证书

③类型: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风险与收益: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国债

3、保险——规避风险

①含义: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②类型: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③投保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第三单元

[知识要点]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③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4、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意义: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④原则: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1、含义:

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②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

2、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的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

①形式: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税利债费)。

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发展经济(根本途径)

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3、财政支出

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②分类(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4、财政收支关系

①收入>支出,财政盈余

②收入<支出,财政赤字

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

④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

▲四、财政巨大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注意:财政政策的运用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五、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要求)

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强制性

(保障)

(决定)(决定)

税收的固定性

3、税收的种类

①种类:流转税——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作用:既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又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六、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③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自觉依法纳税。

3、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即逃税)、欠税、抗税、骗税

4、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①必须承担义务--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要增强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即纳税人的权利)

第四单元

[知识要点]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市场能够调节,但不让它调节的领域: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单纯市场调节的危害:——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②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③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④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7、规范市场秩序:

①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市场道德规范

市场准入规则

②市场规则内容市场竞争规则

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内在要求——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①必要性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

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增加就业

③目标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手段(主要手段)

法律手段——立法规范、司法打击

行政手段—辅助手段,用得比较少。

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表现

1、总体小康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时间:本世纪头二十年

2、全面小康(特点):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

民生活更加殷实(即:六个“更加”)

3、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

①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②基本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市场体系。

③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福足的生活。

4、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四、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

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追求GDP的增加,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3

▲五、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六、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七、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WTO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3、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4、我国加入WTO的利弊:①利: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②弊:经济风险显著增加

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要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基本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

7、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

1、(辨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指GDP增长

答: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②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GDP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而不单单是经济增长。

③经济增长,不仅仅是量的增长,还表现在经济的质和效益的提高上。

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乡、区域、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⑤故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2、辨析: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①财政收入多能更好地履行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增强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

②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

③因此,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在社会财富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并不是越多越好。

3、我国面临的严峻的就业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应对?

原因:①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就业信息不畅通。

对策: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②劳动者个人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即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4、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位、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辨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答:(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劳动时间又分为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如果每个生产的个别劳动时间都能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同样的商品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多种多样的价值量,而且生产者的工具越差,技术越低,人越懒惰,因而花费的劳动时间越长,他的商品的价值量也就会越大。显然,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不可能有这种情况。因而,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3)因而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6、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同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也有密切的联系。

7、消费结构的含义是什么?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是什么?其变化的原因及表明分别是什么?

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变化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表明: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

佳木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考试卷 专业班级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科目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 班级学号姓名 ……………………………………………………………………………………………………………………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 A.1967年B.1989年C.1995年 D .1945年 2.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是() A.超国家一体化组织 B .关税同盟C.自由贸易区D.地区经济论坛 3.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 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清算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 4.当今世界发展问题的核心是() A.西方国家的发展B.发达国家的发展C..北方国家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5.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著名原则是() A.和平共处B.求同存异C.不干涉内政D.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6.七十七国集团的活动方式是() A..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B.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C..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会议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D.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行动 7.造成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根源是() A.发展中国家的内部矛盾与冲突B.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发达国家拥有的科计优势不断扩大D.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资源枯竭 8.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始于() A.马来西亚B.印度尼西亚洲C.泰国D.菲律宾 9.苏联东欧剧变后初期,东欧中亚国家对外政策的普遍特点是实行了() A.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B.“亲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C.全方位外交政策 D. “亲东方一边倒”外交政策 10.俄罗斯.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建立的政体形式是() A.总统制B.议会制C.集权制D.君主立宪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1.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在() A .争夺人才B.发展核武器 C .维护经济安全D.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 E.进行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 1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量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E.贸易自由化取代了贸易保护主义 13.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 A.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B.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C.“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原则D.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E.循序渐进的原则立场 14.下列选项中,反映冷战后南北关系新变化的有() A.南北关系中政治问题日益突出B.环保问题成为南北关系中的新问题 C.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日趋一致D.区域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已经取代全球性南北关系

课名:比较政治经济学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课名:比较政治经济学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课号:研究生课程03216270/本科生讨论课03231330 学分:3 时间:周一9:00(研究生课程) 地点:廖凯原楼(政府管理学院大楼)436 教师:朱天飚(https://www.doczj.com/doc/1711524265.html,/faculty/zhutianbiao/) 通讯:62767273或62767272tianbiao@https://www.doczj.com/doc/1711524265.html, 答疑:周一14:30-17:30(廖凯原楼423) 简介: 比较政治经济学主要讨论国家、社会与经济互动的历史、理论及相关专题。主要问题包括: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和演化的?全球化下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政府应该介入多少经济事务?经济因素是怎样影响国内政治的?本课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致力于对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做一个全面介绍。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政治、经济体系、力量、与主体行为者在国内层面的相互作用。 要求: 1.课堂讨论(可用一篇老师指导下的研究论文代替):50% 2.每周阅读总结与评论(每周阅读总结成绩为5分,共50分):50% 3.每次缺课减总成绩3分。 网址: 政治经济系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1711524265.html,/ 政经学园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1711524265.html,/(未名BBS—分类讨论区—课程特区) 必读: 1.《比较政治经济学》第二版草稿。 2. 每周阅读。 泛读(仅作参考,非必读): 1. Barry Clark, Political economy: a comparative approach (New York, Westport, and London: Praeger, 1991).《政治经济学——比较的视点》王询译(当代政治经济学译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2. James Caporaso and David P. Levine, Theories of political economy(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政治经济学理论》刘骥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3. Robert Gilpin,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杨宇光杨炯译(东方编译所译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 4. Ronald H. Chilcote, Theories of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Westview, 2000).《比较政治经济学理论》高铦、高戈译(政治理论译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5. Jan-Erik Lane and Svante Ersson, Comparative political economy: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2nd edition (London and Washington: Pinte, 1997).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解答:正确。 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国际经济协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本身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民族国家壁垒的限制。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界,都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追求的经济目标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世界经济中运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因此,彼此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协调来消除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和民族国家壁垒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出面进行,也可以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协商进行,如两国或数国之间不定期的贸易谈判、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的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合作和协调的目的。 (2)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经济全球化虽然导致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但没有保证协调结果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国际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际经济协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涉及国家间根本利益的对立,任何国家都不会做出妥协或让步,还有可能引发冲突。现存的各个经济集团之间多少具有一些排他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带来困难。而且,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进行的,其基础仍然是国家实力,主权国家仍然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参与协调的,最终还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长期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它们的活动和规则往往更多反映西方大国意志,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从短期或局部看,还有可能受到损害,引起南北矛盾激化,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2.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答: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难以捍卫其“信息边疆”。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和促使政府倒台。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方面依附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在区域集团

比较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 课件-北京大学行政管理考研

2014年行政管理视频课程+近三年真题+笔记+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25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8月1日前9折优惠! 北大、北外、中财、北外教授领衔辅导! 2013年包揽北大、人大、北师大、矿大、地大、北林、湖大、川大考研状元!2013年育明教育北大行管状元第一名学员 集体选择理论的主张(观点)P111-112 首先,利益集团的组成是一个集体行动的问题。(如何解决“搭便车”问题) 其次,不同类型的利益集团对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再次,社会中利益集团的构成直接影响国家的兴衰。 23.社会联盟范式的主张P123及特点P124-126,代表作品P126-136。 A.主张: 它注重分解国家和社会,所强调的互动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和社会的组成部分在不同利益的驱使下的交叉联合与斗争,指出社会的组成部分和国家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利益而交叉组成社会联盟以推动或反对一定的政策。政策依靠社会联盟推动。 B.特点: 首先,对国家和社会的分解。 其次,以利益为中心的研究视角。 再次,对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及历史演变等宏观变量的重视。 最后,研究层次、方法的多样性。 C.代表作品: 两本书,一是《困难时期的政治》,二是《贸易与联盟》 24.制度主义的主张P139,流派P144&P150及其区别P155 A.主张: 它主要分析规则、规范对个人或组织的利益、能力和行为的影响。 B.流派: 首先,历史制度主义(路径依赖P148)。a.认为制度可以使个人重新定义自己的利益所在,b.认为制度可以通过影响甚至决定个人对自己利益的定义而影响甚至决定他的行为,c.认为如果制度影响政策结果,那么历史

则创造出制度。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是人有意识的思考和行为的结果,而制度反过来又限制人的行为,认为制度并不决定行为,个人建立在制度约束上的理性选择决定行为,制度为人与人的战略互动提供了重要的限制环境。 C.历史制度主义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区别:P155 首先,分析层次和研究方法不同。 其次,利益形成的解释不同。 25. 比较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比较 比较角度比较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1.以个体为中心 的理论视角新古典政治经济学自由主义 2.以国家为中心 的理论视角国家主义现实主义 3.以社会为中心的 理论视角社会联盟理论新马克思主义 4.以制度、理念为 中心的理论视角新制度主义建构主义(育明教育注:考察过) 5.政策倾向比较国家的经济干预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 26.福利国家的概念P163-164、内涵、类型及其起源。 A.概念: 出处:威廉·坦普尔(William Temple) 定义1:那些把保证其公民一些基本的福利作为责任的国家。 定义2:福利国家包含一系列将货币和必须物品、服务分配给公民的制度和政策,而这个分配不建立在市场运作的基础上。 定义3:福利国家是那些直接运用有组织的力量(通过政治运作和行政手段)对市场力量的运作进行以下三个方面修正的国家:

(政治考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两级格局解体 1、国际经济格局 国际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规模和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二、世界多极化 1、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原因 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②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2、当今国际格局的特征主要表现 ①多种战略力量共同主导世界事务,国际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趋势 ②各个行为主体更加注重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分歧 ③在国际竞争中,军事作用下降,经济、科技作用突出,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三、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置。 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 ①新科技革命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②两级格局的结束,使原来处于对峙状态的国家建立和加强了联系,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和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③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④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⑤三大国际经济协调组织的建立和其作用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织和法律框架。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①生产国际化②产品国际化③投资金融国际化④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⑤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一些不发达国家将被排除在经济全球化之外,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新技术殖民地”。②网络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综合国力竞争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 1、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内容 (1)经济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内容 (2)国际政治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目标 (3)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 (4)军事力量仍然是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威慑性的手段 (5)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 (6)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 2、综合国力竞争的特点 ①处于科技发展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 ②网络功能质的变化将导致信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资源 ③联合争强、集团取胜的“航母式”竞争,将是未来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 ④当前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深刻表现为一场世界范围的“创新战” ⑤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有可能出现富国愈来愈富、穷国愈来愈穷的趋势

国际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经济学》笔记整理 一、导论 (一)国际政治经学的产生: 1、时间:60年代末(经济全球化开始跨越国界) 2、地点:欧美(欧洲一体化道路,用经济手段解决安全问题 美国二战后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取得了支配世界的地位,马歇尔计划,援助第三世界,使用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 3、引入国内的背景: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 (2)90年代中后期扩大改革开放,因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引进国内。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概念 1、学科范畴 国际政治经济学(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国际关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国际体系中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 它有多个维系。 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看 (1)国际政治角度看,国家间政治安全问题影响着国际经济的合作。 (2)国内政治角度看,国内政治制度、政策的制定都会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 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看 (1)国际经济关系领域中,各种经济因素(资本、技术、劳动力)的跨国流动,都能够对国家间政治关系(如国际体系、格局)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2)国内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否,都与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息息相关。 与其他相近学科相比较: (1)政治经济学,研究国家领土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相互影响,解决经济决定政治,以及如何使政治适应经济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跳出了经济活动的国界限制,经济行为体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与政府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政治与经济的互动。 (2)国际政治学,安全是主题,经济是议题,研究的核心概念是安全而非经济,更加关注军事与外交,经济只是一个外在变量。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政治与经济是同等地位,经济是学科研究的主题和内在变量。 (3)国际经济学,单纯地分析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领域出现的问题,与之相比,国际政治经济学更加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国际经济。 2、研究意义 (1)全球层面:有利于理清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和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例如布雷顿森林体系) (2)区域层面:有利于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内政治关系的变革。(例如欧共体)(3)国家层面:有利于使国家在面临全球化大潮的关键时期对国家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做出正确的决策。 3、思想来源:重商主义《国富论》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浅谈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浅谈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 摘要: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十分复杂。2012 年是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也是十分复杂的一年。政府实施“稳经济、调结构、控通胀”的经济发展思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的态势,但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隐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众多挑战,经济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而对于国内政治形势来说,我国政府班子正在过渡阶段,目前形势也算平稳,但是中日关系变得不明确起来,目前中日双方存在局部摩擦,并且南海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热议。 关键词:经济货币政策房价中日关系南海问题 一、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价格泡沫化趋势依然严重 我们知道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股市在2005年以后也一度暴涨,我国经济的泡沫化成分正在集聚。经过持续调控,2008年3月份以后我国房价涨幅开始下降,但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张性调控政策,抵消了前期紧缩性政策对房价的抑制作用,2009年下半年房地产价格再度出现非理性暴涨局面,商品房和住宅空置面积也同比大幅度增加,房地产价格泡沫化程度再度加重。近期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抑制措施尚未遏止房价的泡沫化趋势。如果调控不力,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资产价格泡沫化。 (二)就业形势严峻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是不争的事实。据有关报道在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大学生已经出现了就业困难,加之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当年未就业的大学生增加到150万人。2012年大学生实际签约不到40%。 三、面对以上主要问题,我们采取的对策有: 第一,完善房地产调控机制,逐步化解房地产市场泡沫。加快制定面向长远的国土资源规划和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协调好农业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间的关系,保持城市建设用地合理增长,改革和完善土地供给方式,通过税制改革增加地方政府收入,抑制地价过快上涨。严格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自有资金比率,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加快城市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创造条件逐步将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第二,认真做好就业准备,提高就业竞争力。随着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的缩小,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社会将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天地,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做好充分准备,迎接社会发展和现代经济建设的挑选。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我们要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注重自己知识、能力和技能的提高等等。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 二、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目前来说,我国政府正处于过渡阶段。期间领导者反应较为平稳。所以国内体制比较平稳。

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教育

国际经济政治形势教育 姓名:赵炫 学号:201008320219 班级:家具101

国际经济与政治形势,分经济与政治两方面,首先国际经济,国际经济的新情况与新特点主要体现在经济全球化上。所谓经济全球化,通俗地讲,是指世界各国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领域内的经济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和密切,在资源开发、配置以及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应用方面,国际的分工和协作达到高层次水平。国际资本跨国流动越来越大。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致全球经济发展为一个不可分割、分解、分离的整体。这种趋势、进程称之为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有利方面: 第一.贸易自由化的范围迅速扩大。 第二.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时间、地域、国界对资本流动已越来越不成为障碍。目前每年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实现的融资安排已达1万亿美元以上。 第三.生产网络化的体系正逐步形成。作为经济全球化载体的跨国公司目前已有近5万家,其设在境外的分支机构多达30万家左右。这些跨国公司都是“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进行生产。 第四.跨国投资的现象越来越发展。1970年国际间直接投资数额为400亿美元,1997年已达到4万亿美元。 第五.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正加速发展。目前已有16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35个区域性经济集团。这些区域经济集团不仅内部的商品和资本流动加快,而且外部的开放程度也在提高。区域集团化相对消除了单个国家的个体独立性,并且使经济主体的数量相对减少,更加有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 凡事都有两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不例外,在积极的作用下也流露出消极的一面:1.经济全球化的弊端是由进入国的初始发展水平和初始起点造成的。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也来自发达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是被被动地“卷入”这一潮流之中。理论上,经济全球化将给整个世界带来好处,为每个国家提供发展机遇,但这种好处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分配是不可能平等的,引导全球化潮流的国家和被被动卷入全球化的国家之间在进入全球化进程时所付出的代价和从全球化进程中得到的收益方面必然是不平等的,有时候在某些方面差距会相当。 2. 就目前看,近年来加速发展的全球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按照发达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约束和制约。而且,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趋势,为某些西方大国肆意干涉他国内部事务提供了方便,这些西方经济大国在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经贸往来中时不时地强调“人权”、“民主”等条件,并在这些条件下,制造借口,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制裁。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和途径,把自己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强加给发展中国家。这是西方霸权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表现。 目前的国际环境下,我们不但要关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同时也要正视潮流暗动的政治形势,所以,我们需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国家能源和粮食问题 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储备和节约不仅是国家经济振兴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安全的需要,尤其是在国际经济动荡的年代,能源战略尤其关键,因为在现在我们还不能准确判断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时间周期,以及危机所带来的后果,但是我们应该充分遇见危机后果所带来危害程度有多大,这样就必须做到未雨绸缪,加大能源战略物质的储备工作,做好全球安全形势恶化的应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三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2009-10-3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人民银行于2009年9月16日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 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②具有流通手段职能 ③其购买力是固定的④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有学者认为,在严重金融风暴中,风眼是已经超级泡沫化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和美元体系,黄金和白银将是世界财富最安全的“诺亚方舟”。这是因为() A.国际市场只能由美元作为结算的工具 B.作为财富的金银不存在任何市场风险 c.金银作为特殊商品本身具有价值 D.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3、2009年8月8日,受“莫拉克”台风影响,台湾与大陆沿海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受灾,台湾灾情尤为严重,引发50年不遇的严重水灾和泥石流,给台湾中南部地区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大陆方面立即着手组织援助台湾救灾事宜。据不完全统计,到19日大陆各界向台湾受灾同胞捐款总数已达1.76亿元人民币、捐赠消毒机、毛毯、睡袋、活动板房等各类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2500万元。捐赠的消毒机、毛毯、睡袋、活动板房等各类救灾物资() A.不是商品,因为它的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承认 B.是商品,因为它是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的劳动产品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消费的 4、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对于货币的正确认识是() A.货币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B.货币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 C.有商品交换,就有货币 D.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5、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在2010年发行新版人民币,人民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关于纸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值(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在遵守货币流通规律的前提下,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美元是最主要的外汇币种之一,但外汇和外币是有所区别的。关于二者关系表述准确的是()

课名比较政治经济学

课名:比较政治经济学 课号:03231330 课类:本科生课程 学分:3 时间:周二9-10节;双周五1-2节 地点:电教216(单、双周) 教师:朱天飚() 通讯:或 答疑:周二14:30-16:30;周五10:00-12:00(法学楼五层5530) 简介: 比较政治经济学主要讨论国家、社会与经济互动的历史、理论及相关专题。主要问题包括: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是怎样形成和演化的全球化下国家、社会与经济的关系是什么政府应该介入多少经济事务经济因素是怎样影响国内政治的本课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致力于对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做一个全面介绍。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政治、经济体系、力量、与主体行为者在国内层面的相互作用。 要求: 讨论课表现占总成绩50%,期末考试占50%。 本课学生可以经老师同意选择上同名研究生课程(见下面网址),这些学生可以选择考试或者论文(都占总成绩50%)作为期末测验方式。 网上信息: 《比较政治经济学》本科生课网址:《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生课网址:政经学园网址:政治经济系网址:阅读: 1. 朱天飚着,《比较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每周经典英文阅读(见后面)。

课程结构: 概论 Week 1: 21/2:课程介绍 Week 2: 28/2:比较政治经济学介绍 3/3:比较方法介绍 历史 Week 3: 7/3:现代国家与经济的崛起 Week 4: 14/3:英、美霸权下的国际体系 17/3:英文纪录片:The Great Depression Week 5: 21/3:先发展与后发展国家 Week 6: 28/3:小组讨论 31/3:课程小结 范式 Week 7: 4/4:国家主义 Week 8: 11/4: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14/4:英文纪录片:East Asian Development Week 9: 18/4:社会联盟理论 Week 10: 25/4:制度主义 28/4:课程小结 Week 11: 2/5:五一假期 专题 Week 12: 9/5:福利国家的发展与演变 12/5:英文纪录片:The Yelstin Years (1) Week 13: 16/5:发达国家的经济调整 Week 14: 23/5:发展中经济与发展型国家 26/5:英文纪录片:The Yelstin Years (2) Week 15: 30/5: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危机 Week 16: 6/6:转型国家与转型经济 9/6:课程总结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版)知识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六版)知识点 1、当代世界经济主要行为主体 答:主权国家、国际经济组织和企业(跨国公司) 2、世界经济行为体 答: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经济协调 3、现行国际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O)、以世界银行(WB)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制和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 IMO、WB为核心的,WTO为核心的国际贸易体制。 4、世界市场的概念 答:(1)世界市场是由国际货物、服务和知识产权交易而把各国国内市场联系起来的世界范围的交换领域。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而世界市场的发展又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 (2)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5、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命题 答:(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指是国家、民族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生产要素的跨国界运动的过程,也是实现全球资源跨国界的基础。 (2)经济全球化直接表现为贸易的自由化、金融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 (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成各国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优势互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4)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6、世界银行(WB)的概念和作用 答:(1)概念: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是一个政府间的金融机构。

2014-朱天飚 北京大学比较政治经济学考研讲义

官方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1711524265.html,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教授创办 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少干、强军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经济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和简要发展情况 1. 从字面意思上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学科,具体地说,就是研究政治系统的政治因 素,系统,力量与经济因素,系统,力量的关系。而且不仅仅比这种关系更具体,它研究的是被政治修饰的经济。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看,就是如何像管理家庭事务一样管理国家事务。 2. 从学问发展上讲,政治经济学从一开始就不仅是探讨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而且还是对国家经济事务的 管理,学者们的定义也大都是围绕这种含义展开,所以如果给政治经济学下个定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家对经济事务管理的学科。前面所说的研究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归根结底要集中到国家如何管理经济事务上来。 3. 经济是一种创造和分配财富的机制。而国家的含义在国际和国内层面上有所不同,在国内层面,国家 是指由全职的官员组成的一系列管理机构,对一定固定领土上的民众行使统治并垄断这个领土范围内的暴力工具。在国际层面,国家指的是主权国家,代表领土内人与物的总体,受到其他国家承认。 4. 研究国家对经济事务的管理,并不是说对经济事务的管理只是国家的事情,还应当引入社会的概念。 在国内层面上,国家控制的对象就是民众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国家对经济事务的任何管理都是通过社会中的个人完成的,社会中的个人是一切政治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所以,政治经济学必须要研究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关系。 5. 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关系通常被简化为政府,利益集团和市场的关系。因为后三者分别是前三者的权 力中心。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构,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利益集团是由具有相似利益和目标的人的集合,其力量往往大于个人,通常成为联系个人与国家的纽带,所以是社会权力的核心;市场是一种以私有产权为基础,通过契约关系和贸易关系来进行财富创造和分配的机制 6. 17世纪到19世纪是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被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伟 人。如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等等。他们的理论到现在仍然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马歇尔等为首的学者开始专注于研究市场本身的运作规律,经济学应运而生。而政治经济学则因为相对分散,难以量化等问题而失去了独立学科的地位,在美国被归为政治学。 7. 从学科上讲,除去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政治经济哲学)和本国政治经济学,剩下的就是国际政治 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了。 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 1.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际政治体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如何影响国际经济事务,其核心概念是国 家系统与国际市场。重要的国际政治济学理论如霸权理论。 2. 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国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政府,市场和利益集团的关系来探讨国家应该怎

高三一轮复习教学案《经济生活》第

三仓中学201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教学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考点展示] 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理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理解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理解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相关经济现象 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知识疏通] ●知识结构 供求影响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多变的价格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知识串讲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很多,如商品价值、供求关系、货币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政策等,其中只有商品价值对价格起决定作用,但通常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主要受供求的影响。

价格、供求和价值的关系可以表述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不能说“决定”),而价值与供求无关(价值只取决于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供求影响价格 1、供求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等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间接因素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 2、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影响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量”字不能少)多,则商品价格低;反之亦然。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量”字不能少)多,则商品价格高;反之亦然。 特别提示: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影响和价格对供给、需求的影响正好相反,试从以下题目体会: 题:2009年粮食减产,出现粮食价格六年来的全面上扬。这说明() A、供给影响价格 B、需求影响价格 C、价格影响供给 D、价格影响需求 题:中国目前的轿车盈利空间大,使得其他投资者纷纷加入这一行业。这说明() A、供给影响价格 B、需求影响价格 C、价格影响供给 D、价格影响需求 3、买方市场和买方市场 (1)卖方市场: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起主导作用。 (2)买方时常:供过于求,“货多不值钱”,起主导作用。 注:买方市场与通货紧缩的关系、卖方市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见前面有关阐述)。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 1、价值量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要注意三个词语:“现有”、“正常”、“平均”。 (1)“现有”: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在的。 (2)“正常”:正常条件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不是指绝大部分厂商的条件。 (3)“平均”: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的生产某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平均时间,不是指绝大部分厂商的平均劳动时间,而是指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平均劳动时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文档资料

第一讲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题组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2019北京朝阳期末)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2.(2019北京朝阳期末)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 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口 D.④阶段城市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 3.(2019北京朝阳期末)该国最有可能是( ) A.芬兰 B.中国 C.印度 D.尼日利亚 4.(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下列地区与制约其环境承载力的主要资源对应正确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淡水资源 B.三江平原—土地资源 C.珠江三角洲—气候资源 D.青藏高原—生物资源 5.(2019北京丰台一模)人口危机已成为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障碍。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俄罗斯政府正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读下表,回答下题。 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 简述俄罗斯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4分) 提升题组 下图是某国出生率、自然增长率的四个时期的情况。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6.(2019北京东城期末)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一般为( ) A.甲→乙→丁→丙 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7.(2019北京东城期末)丙时期,该国人口增长( ) A.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 B.经历了快—慢—快的过程 C.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 D.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 8.(2019北京东城期末)为了确定该国人口的合理容量,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A.地区开放程度 B.自然资源 C.生活和消费水平 D.科技发展水平 下图为2019年到2019年上海市人口数据。读图回答下题。 9.(2019北京海淀期末)上海市( ) A.适度引导人口迁出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B.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C.提高地域开放程度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D.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约为166万平方千米。下表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统计数据。读下表,回答下面两题。 10.(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A.2019年人口增长已接近“三低”模式 B.2019年人口密度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本地城镇化无关 D.农业人口2019年比2019年大为减少 11.(2019北京十一学校月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增多,其原因是( ) A.环境改善,合理人口容量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B.矿产资源开发、商贸活跃,劳务输入人口数量增多 C.政策扶持、文化教育发展,0—14岁人口比重上升 D.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提高,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

北京大学比较政治经济学考研模拟题库.doc

育明教育 【温馨提示】 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第一部分(选择一题回答) 1、简述国际政治经济学与比较政治经济学这两个领域的区别与联系。 2、为什么理论是不完善的?理论的作用是什么? 第二部分(选择一题回答) 1、为什么在现代国家和市场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2、简析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第三部分(选择一题回答) 1、在四大范式中选择三个范式简单比较它们对政治经济关系的看法。 2、用不同的理论视角简析国际经济合作的可能性。 第四部分(选择一题回答) 1、为什么一个霸主支撑下的国际金融体系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衰落? 2、全球化是不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什么? 第五部分(选择一题回答) 1、简析资本主义的多样性。 2、根据转型国家的经验简析民主化与经济改革的关系。 1.自由市场式经济和协作市场式经济哪个更适应全球化 2.简述后发展国家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俄罗斯转型初期为什么国家自主性降低了,国家能力却没有提高? 2.中国既是转型国家又是后发展国家,二者有没有矛盾 1.用双重运动解释嵌入性自由主义 2.解释英国汇率体系下为什么有通货紧缩的趋势 1.区域化对维持国家在国际层次上的重要性有利还是有弊 2.为什么有的国家在军事竞争中经济发展起来了,有的却没有 1.新葛兰西主义和建构主义同样都是关于理念的,二者有什么区别? 2.新制度主义和女性主义都是对主流的挑战,为什么前者被主流容纳了,后者却没有 第一组 1、比较英国体系自由主义和嵌入性自由主义实践 2、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三大传统理论分析国际投资的不同 第二组 1、为什么一战前的英国和二战后的美国都面临着发展国内经济和维持国际金融体系的矛盾 2、什么政治经济环境造成了长期债务危机和短期金融动荡 第三组 1、为什么说全球化并非不可逆转 2、为什么拉美区域化不如西欧稳定 第四组 1、从非商品化和非阶层化两个角度分析三种福利国家体制 2、资本主义多样性既有自由市场国家、发展型国家、社会市场国家的讨论,也有自由市场式、协作市场式之分,这些划分各自基于什么视点 第五组 1、分析后发展国家面临的国际因素 2、为什么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战略 第六组 民主化对转型国家建设(?)正、负方面的影响 从利益组合和历史传承两个方面分析转型多样性 一、(二选一) 1、政治经济学是“国家对财政事务的管理的学科”,为什么又是“研究国家、社会和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 2、社会世界的内容,和其为什么有非重复性 二、(二选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