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民间资本进入壁垒问题研究

浙江民间资本进入壁垒问题研究

浙江民间资本进入壁垒问题研究
浙江民间资本进入壁垒问题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1992年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超过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其他经济成分,民间积累了相当大的社会投资潜力。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居民储蓄总额达到26万亿元人民币。2009年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温州民间借贷大约有650亿元左右,加上居民存款等资金来源,温州民间资金逾6000亿元。如此庞大的民间资本却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

根据发改委提供的资料,目前全社会80多个行业,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个,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个。民间投资在金融、电力、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交通运输、邮政业以及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和领域所占比重非常低。由于投资渠道不畅,庞大的民间资本只能民资变游资,不断进行投机炒作,频繁进出房地产市场、股市以及资源品、农产品市场,形成了炒股敢死队、炒房团等。在过去的几年里,温州人挟裹着千亿元资金走南闯北,从楼市、股市到煤炭、黄金,从绿豆、大蒜到棉花、苹果,使得温州民资成为人人喊打的万恶游资。频繁的炒作带来了中国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农产品市场的暴涨暴落,增加了经济运行中的泡沫和不稳定性。如此庞大规模的民间资本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而是任凭其在资本市场或非实体经济领域反

复折腾,将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害不浅。正确的引导方法就是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将庞大的民间资本引入到传统垄断性行业去。

二、政府放松管制的政策解读

为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促进民间资本健康发展,国家不断出台放松管制政策。2001年国家计委发布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指出要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指出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民间投资进入。2005年2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明确提出:要打破电力、电信、铁路、邮政、民航、石油、金融、保险、证券等过去被视为国家垄断或者自然垄断的行业。2010年5月7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区别于“非公经济36条”

,此次意见被称为“新36条”。新36条再次明确提出鼓励、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金融、能源、文化事业等9大垄断性领域。在新36条出台后,浙江省政府也出台了《浙江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之后杭州、宁波、温州等地也不断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意见,不断为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见表1)。

浙江民间资本进入壁垒问题研究

文/张传富蒋晓青

【摘要】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是目前浙江乃至全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

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现阶段浙江省庞大规模的民间流动资本正徘徊在投资的十字路口,必须要打破“玻璃门”、“弹簧门”现象,为民间资本创造一个公平的投资环境。基于此思考,本文对浙江民间资本在进入垄断性行业过程中遭遇的各种显性和隐性壁垒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消解壁垒的对策。【关键词】民间资本;进入壁垒;放松管制

【基金项目】2010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项目编号:2010R 414048。【作者简介】张传富、蒋晓青,浙江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经济论坛Economic Forum

Oct.2011Nov.496No.11

2011年11月总第496期第11期

·59

·

表1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意见一览表

实施(修订)年份法律法规文件部门2010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国务院2010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

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务院2005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10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务院2009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务院2005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200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2001国家计委关于印发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家计委2010浙江省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2010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杭州市2010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宁波市2010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温州市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比起“非公36条”,“新36条”给民间资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新36条”与“非公36条”相比不仅准入范围更加细化,投资方式更加具体,操作措施也更加明确。“新36条”未来能否收到预期实效,关键取决于国家推行政策贯彻落实的决心和力度,以及后来细则措施的铺垫施行。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细则和配套措施的推行,那么“新36条”可能会重蹈“非公36条”的覆辙,民间资本在进入垄断性行业的时候仍然是面临“领了准生证,却办不下户口”的问题。

三、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的显性壁垒和隐性壁垒

虽然对于大部分行业国家都有“非禁即入”的政策,中央也三番五次地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一些垄断性行业,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的支撑,民间资本在进入这些垄断性行业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障碍壁垒,存在所谓的“玻璃门”、“弹簧门”现象。

(一)显性壁垒

1.绝对成本壁垒。垄断性行业的在位国有企业脱胎于原来的行政体制,都拥有很强的政治资本,在各方面具有天然的绝对成本优势。例如国有企业可以凭借其政治能力很容易地获取对自然资源或生产要素的控制权,并且排斥其他民营企业的进入;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国有银行以较低的利率争取到充足的资金。与在位国企相比,民营企业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去培养自身的政治资本,为了建立声誉、获得政府的许可要花费巨大的交易费用;在融资方面受到国有大银行的诸多歧视,很难从国有大银行取得贷款,或者面临很高的融资成本,融资难的问题难以解决;另外,他们还要面对政府的信用风险,当他们预见到政府承诺难以兑现的时候,他们要花费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成本来保证承诺得以履行。

2.规模经济和必要资本量壁垒。垄断性行业一般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进入行业所需的投资十分巨大,而且投入的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高,民营企业要想进入这些行业,单纯依靠自身资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抱团出击”或依靠金融市场融通资金。以石头勘探开发为例,一般陆上1亿吨石油储量的勘探费达到10亿~20亿元人民币,每百万吨的生产能力也需投资10多亿元,海上石油投资则是陆上的10倍。而浙江的许多民营企业,实力都不够强大,再加上我国融资渠道不畅,高门槛的必要资本量壁垒是民间资本必须要面对的。

(二)隐性壁垒

1.行为性壁垒。这里所说的行为性壁垒,区别于西方成熟市场中的行为性或策略性壁垒,是一种隐性壁垒。在我国,垄断性行业大都属于行政性垄断,在位国有企业往往具有强大的政治背景,因此,在位国有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利用自身的政治资本,采取各种策略行为来抵制民营企业的竞争。

·60·

很多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原来就是一些行政权力机关或事业单位,像石油、电力、电信、铁路、民航、金融、城市公用事业等,这些国有企业虽然很多已经进行企业化改制,但是,其强大的背景很容易对监管部门形成“俘获”,为其获得高额利润保驾护航。民营企业如果要进入垄断性行业分一杯羹,则必然要遭到行业内利益集团的抵制,导致“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的出现。

一方面,这些利益集团会通过强大的政治关系,以种种借口,通过法律或政策的方式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将民营企业拒之门外,这就是“玻璃门”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对监管部门、行政审批部门的俘获,故意刁难、提高民营企业进入的成本;或者利用自身拥有或控制的一些资源,故意刁难、排挤民营企业,使民营企业承担高额的成本,导致民营企业无利可图或亏损,最终不得不选择退出,形成所谓的“弹簧门”现象。

2.意识形态壁垒。民间资本在进入垄断性行业时还会面临意识形态方面的壁垒。政府部门的一些官员习惯了过去的工作方法,对现行的垄断体制存在一定的依赖心理,他们担心民营化后的管理工作会更难,甚至害怕出乱子、担责任。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官员担心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会使自己的切身利益收到影响,以前的高福利待遇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他们往往以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以及民营企业实力不够为由,百般阻挠民营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

3.市场环境不完善所形成的制度性隐性壁垒。一是法律保障缺失,产权保护薄弱,阻碍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是保障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的重要制度因素,在西方国家的公用事业改革中,完善的法律成为了促进垄断行业民营化的强大动力,而在我国则存在着法律保障不足的尴尬局面。

长期以来,我国的相关法律一直存在保护国有财产的倾向,而忽视对非国有企业应有的平等权益的保障。法律保障不足主要表现为法规滞后现象、法规、政策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以及对民间资本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薄弱。由于法律保障不足,造成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政府信用缺失,使民间资本在进入垄断行业时承担很大的潜在风险,阻碍其成功进入。

二是行政审批中的政府寻租成本和交易成本壁垒。即使国家的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禁止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由于复杂的行政审批制度以及在审批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也会提高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成本。

我国垄断性行业的进入管制大都采取许可制度,一些掌握审批权力的政府部门官员通过行政性审批收费、拖延审批时间,更有甚者设法从中故意创租来提高民间资本的进入壁垒。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为了实现成功进入,不得不花巨额成本培育自己的政治资本,向各个环节的官员提供租金。根据世界银行《2006~2007全球商业环境报告》,2006年中国的综合商业环境,在175个经济体中申请许可排名第78位,开办企业排名第128位,行业经营许可排名第153位。可见,由于行政审批制度的寻租成本已经构成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的一个巨大壁垒。

三是信息流通不畅形成的壁垒。自然垄断行业的很多项目,如基础设施,大都由政府或政府许可的公司发起、规划的,普通的民营企业难以获得及时、准确的信息。特别是在招投标信息发布地的时候,由于信息通道不畅,民营企业不能及时地获取招投标信息,造成前来投标的民营企业寥寥无几,使民营企业遭遇项目决策的信息壁垒。

四是由退出壁垒间接衍生的进入壁垒。由于退出机制和退出援助法律制度缺失形成的退出壁垒,成为制约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的又一道壁垒。进入后能否成功退出,是企业在选择进入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的许多垄断性行业具有投资巨大、资产专用性和沉淀成本高等特点。民营企业投入的资产存在着退出障碍,企业单纯依靠自身无法顺利退出。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是通过建立退出援助机制,来帮助企业成功退出。在我国,法律制度对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退出机制没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在加上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欠发达,使得企业退出时产权交易和资本变现存在障碍,形成较高的退出壁垒。

四、消解民间资本进入壁垒的对策研究

为了拓宽浙江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指引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针对民间资本遭遇的各种进入壁垒,提出以下消解壁垒的政策建议。

1.完善法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虽然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文件,放松垄断性行业的进

·61·

入管制,但所有这些都是停留在政策文件和部门规章的高度,从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对民间资本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的定义。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民间资本在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风险,政策实施的效果与人们的预期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只有完善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法律制度,给民间资本以合法的地位,才能不断地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各垄断性行业。

完善法律制度要重点加强对民间资本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宪法》和《物权法》中关于对私有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建立法制化的私有产权保护体系,以及相应的诉讼、仲裁等体系,约束政府行为。同时,可以通过制定《垄断产业投资促进法》的形式,主动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发达国家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领域时,都制定了《促进法》,例如韩国的《基础设施吸引民间资本促进法》、新加坡的《促进民间参与公共建设法》等,发达国家成功的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2.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市场机制。除了完善法律制度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民间资本运营的市场环境,创新完善市场机制,以保证民间资本能有序、顺畅地进入、退出垄断性行业。

第一,创新进入辅助机制和退出援助机制。浙江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人才紧缺等发展瓶颈,因此,可通过建立全方位的进入援助机制,帮助民营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促进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同时,健全退出援助机制,积极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对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也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加快中介服务市场建设。规范发展投资咨询、评估、会计、法律、审计、招投标代理、技术创新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培育具有较强经济和技术实力、较高权威性的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加强行业管理,建立行业自理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完善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服务体系。

3.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要破除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态度。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不仅不会危害行业安全和公众利益,而且能够扩大垄断性行业的资金来源,解决投资不足问题,更能提高垄断性行业的运营效率,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政府部门应认清这一点,还民营企业公平合理的地位,同时,要解除思想上的疑虑还必须对现有的改革环境进行完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机制,完善立法等等,从方方面面扫除观念性壁垒。

4.重塑政府管制体系。第一,改革现行行政审批制度。行政准入的所有制歧视和审批效率的低下,已经成为民间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最难以跨越的壁垒,因此,改革现行的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首先,摒弃一切歧视民间资本的规定,不再以所有权结构、技术标准、规模等借口限制民间资本进入;其次,压缩审批程序,公开审批过程,使审批过程透明化;再次,实行政务公开,建立监管部门信息披露制度。第二,重塑管制体系。放松管制不等于不要管制,而是管制制度的重建。垄断性行业许多业务领域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引入民间资本不能放弃对其的管制。政府部门要对管制内容和管制职能进行调整,不能只强调进入管制,民间资本进入后在产品质量、价格、信息公开以及对管制人员的约束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管制的存在。

参考文献

[1]陈柳钦.话说新旧36条[J].上海企业,2010,(08).

[2]剧锦文.非国有经济进入垄断产业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193.

[3]王丹.中国石油产业发展路径——

—寡占竞争与规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7.

[4]王丽娅.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87.

(责任编辑:刘明)

·62·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浅析(2020年九月整理).doc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浅析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化趋势的加强, 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各国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 并且从国家安全、健康和意识形态方面出发, 对国际服务贸易逐步实行了严厉的保护主义政策。而各国服务贸易的保护往往是通过非关税壁垒的形式体现出来, 据统计, 各国设计出的服务贸易非关税壁垒已多达2000 多种, 用来保护本国的银行、通信、保险、运输、旅游、数据处理和其他服务部门免受外国服务者的竞争。而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 服务业将与国际接轨。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中也存在着如何进行合理保护的问题。因此,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服务贸易壁垒认识服务贸易自由化, 并对我国服务业的开放和适度保护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定义 提供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框架的《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 并未明确定义服务贸易壁垒, 只在第一款和第三款提到“各成员影响服务贸易的措施”, 而“成员的措施”是指“中央、地区或地方政府和主管机关所采取的措施”, 或“由中央、地区或地方主管机关授权行使权利的非政府机构采取的措施”。据此, 各国学者对服务贸易壁垒均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这里将服务贸易壁垒定义为一国政府制定并采取的影响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进行的措施。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领域。它不仅仅限于法律措施, 还包括政策措施; 不仅仅限于对外国服务的限制措施, 还涉及对本国服务的鼓励措施。这种措施应包括限制服务进口和鼓励服务出口两方面。 二、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 有别于有形的货物贸易, 服务贸易标的的无形性、不可储存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 决定了服务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 以国内立法或政策为主的非关税形式施行。服务贸易在跨国界移动时通常以人员、资本、信息等形式的流动表现出来, 人们很难看到服务过境的过程, 一般无法进行海关登记, 所以利用高关税的限制方法一般难以奏效。无疑, 采用非关税壁垒形式是最佳选择。(2) 较多对“人”(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 的资格与活动进行限制。 (3) 以国内政策为主, 往往由国内各个不同部门掌握制定, 庞杂繁复, 缺乏统一协调。 (4) 灵活隐蔽,选择性强,保护力强。量的国际服务贸易壁垒都隐含在东道国国内繁杂的法律法规之中, 缺乏应有的透明度, 令外国服务企业无所适从。 (5) 除了保护商业贸易的利益外,还强调以国家的安全与主权利益等作为政策目标。

论绿色壁垒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论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及其法律对策 摘要: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追求的战略目标。保护国民健康和生态环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借保护环境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绿色壁垒”并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绿色壁垒的出现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特点,它必将对21世纪的国际贸易关系产生日益重要的深远影响。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应当密切关注其发展趋势,积极研究并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国家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绿色壁垒贸易措施技术保障 绿色壁垒,又称绿色贸易壁垒(Green Barriers to Trade),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政府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对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原则。其实质是国际贸易保护的新形式,是一种新型的技术贸易壁垒,较之其他的非关税壁垒,它更具有隐蔽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因而容易转移人们的视线,不易引起贸易纠纷。 一、绿色壁垒产生的时代背景 1、“绿色壁垒”根源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康健的需要。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威胁。环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问题。1999年,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讲座,这时绿色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2、世贸组织对正当的绿色壁垒持肯定态度。世贸组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规定成员政府有权采取措施,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伤害。该协议允许世贸组织成员采取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鼓励世贸组织成员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可自行设立标准。由于其中一些条款界定相对模糊,这就为一些发达国家制定绿色贸易壁垒找到了借口,由此而发生贸易纠纷时,发达国家也容易从中寻求到法律上的支持。 3、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意识的重大差异。因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整体上环保意识淡薄,相关法规滞后,有的国家甚至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暂时的发展。争议由此产生,发达国家认为较高的环境标准是国民环境意识推动的结果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并非是为了故意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出口受到较多限制而认为发达国家无必要制定如此高的环境标准,并认为这实际上已造成了新的贸易壁垒即绿色壁垒。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晌 发达国家为维护其长期以来在经济和资源上的霸主地位,一方面利用自己在 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地位,一方面利用自己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越地位,设置环境壁垒措施, 限制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 从而影响国际竞争, 限制贸易自由;另一方面将被污染的废弃有害物品和污染型产业越境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造成对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的大肆掠夺和破坏, 加剧全球环境恶化的同时, 进一步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绿色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

新贸易壁垒及其影响浅析

北方经贸 新贸易壁垒及其影响浅析 ○涂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在世界范围内关税和传统贸易壁垒不断削弱的同时,各种新贸易壁垒不断兴起,名目繁多的各种壁 垒阻碍了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文章试图探究新贸易壁垒出现并兴起的成因,把握其特点,并分析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这一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新潮流,从而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贸易壁垒;技术壁垒;贸易保护主义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04)06-0082-02 一、新贸易壁垒的成因及特点 所谓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传统贸易壁垒指的是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高关税、配额、许可证、反倾销和反补贴等。区别传统贸易壁垒与新贸易壁垒的根本特征是:前者主要是从商品数量和价格上实行限制,更多地体现在商品和商业利益上,所采取的措施也大多是国土、海关上的边境措施;而后者则往往着眼于商品数量和价格等商业利益以外的东西,更多地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采取的措施不仅是边境措施,还涉及国内政策和法规。 (一)新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新贸易壁垒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并非偶然,它是国际经济、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新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1社会进步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空前加强,越来越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致在国际贸易中以健康、安全和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新贸易壁垒日益增多。 21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心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要求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加工过程都不要以破坏环境或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要求生产这些产品时也不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于是,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 31新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与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关系很大。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易遭到对等报复。因此,这些传统贸易壁垒措施将来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这就为技术、环境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41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手段。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涉及的技术问题较为复杂,容易形成新贸易壁垒。同时,高灵敏和高技术检测仪器的发展使检测精度大大提高,给一些国家设置新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51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之势,随着传统贸易壁垒作用的弱化纷纷转而寻求新贸易壁垒,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二)新贸易壁垒的特点。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新贸易壁垒有如下特点: 11双重性。新贸易壁垒往往以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其中有合理成分,这无可厚非,况且世贸组织协议也允许各成员方采取必要的和合理的技术措施,只是以其不妨碍正常国际贸易或对其他成员方造成歧视为前提。所以,新贸易壁垒有其合法和合理的一面。然而新贸易壁垒又往往以保护消费者、劳工和环境为名,滥用标准而行贸易保护之实,从而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进行有意刁难或歧视,这又是它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一面。这些负面的东西有时以致混淆是非,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可见,新贸易壁垒具有双重性。 21隐蔽性。传统贸易壁垒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相对较为透明,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新贸易壁垒由于种类繁多,涉及的多是产品标准和产品以外的东西,这些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改变,让人防不胜防。 31复杂性。新贸易壁垒涉及的多是技术法规、标准及国内政策法规,它比传统贸易壁垒中的关税、许可证和配额复杂得多,涉及的商品非常广泛,评定程序更加复杂。 41不平衡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已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而发达国家无视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情况,以其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提出过高标准,把发展的不平衡导入国际贸易领域,引致更多的不平衡。发达国家甚至提出远高于国内标准的标准,搞双重标准,这更加剧了不平衡性。 二、新贸易壁垒的影响分析 (一)新贸易壁垒的兴起在名义上虽是为重视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劳动者的权利,实质上,这时常被当今发达国家借以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幌子而加以滥用。诚然,随着时代发展,各国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及对公众安全和卫生的影响,全球更加重视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积 2 8经贸广场 N ORTHERN ECON OMY AN D TRADE 2004年第6期 BEIFAN G J IN GMAO

绿色壁垒案例

绿色壁垒案例 1、最近,在美国,西欧主要国家以及日本之间,又展开了建立汽车贸易壁垒的新较量,这标志 着世界汽车三大市场之间的贸易摩擦又将升级。由于日本轿车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长期受到顾客的欢迎,日本轿车在美欧市场的份额是美欧企业在日本市场份额的几倍。欧盟试图通过制订和实施新的汽车排放标准来限制日本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增长。新的环境保护际推要求,到2008年。欧洲市场销售的所有轿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1995年下降25%,这无疑是冲着日本和韩国企业而来的。对此,韩国的汽车企业认为“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而反对;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则表示“与欧洲企业共同努力”。但是不明确表示保证届时达标。欧盟准备在各成员国一致通过新的排放标准之前,先拿日本和韩国企业开刀,即首先强制要求日韩企业先达标,否则不能向欧洲市场出口。据分析,由于在欧洲市场上,从日本进口的轿车以高级休闲车和大型轿车为主,其平均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比欧洲当地生产的车要高出近10%。若要达标,日本车就要平均减少31%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日本政府也不示弱,在1999年3月19日,日本政府与欧盟就汽车废气排放标准谈判破裂后,日本立即采取了针锋相对的策略:实施“歧视性”的《节能修正法》新法案。在1999年4月1日实施的该法案规定,到2010年,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不同质量和用途的汽车,必须达到相应的节能标准,以减少汽车的废气排放。具体规定是:两人(按110千克计)乘坐时总质量在1000千克以下的汽油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的相当车型节能17.7%;同期 1000-1249千克的轿车,要节能25.7%;1250-1499千克的轿车要实现30%以上的节能;1500-1749千克以上的轿车,到2010年要比1995年分别实现节能24%和9.7%。由于美国和欧洲生产的轿车在日本市场有近90%属于1250千克以上的范围,即几乎所有的美欧轿车都要在日本市场上受到更加严格的节能要求;而日本车在国内市场由于主要是轻型和微型车,因此受此修正法案的影响就没有外国企业那样大。美国政府今年3月向世贸组织提交了一份意见书,该意见书指出,日本单方面提高汽车节能标准是直接阻碍国外汽车进口的不正当行为。 要求世贸组织正式调查。 2、为保护环境,不少发达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限制或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经济合作 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已禁止了多种化工产品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其中包括DDT和六六六等农药。由于食品受到污染,许多国家提出了很高的卫生要求。1991年有32个国家和地区对427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订有法定的限量标准;不少国家对食品中农药残留污染、重金属含量、化肥使用、微生物污染、动物饲料及添加剂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对食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有的国家以保护野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

案例1 案例名称:“氖灯”小巨人的成功之道 案例适用:进入壁垒 案例来源:薛家骥:“氖灯”小巨人和市场进入壁垒——“扬州现象”透视之五, 现代经济探讨,1994年第8期,部分修改后引用。 一颗颗闪烁着红绿光的氖灯,产品虽小,却占领着一个大市场。扬州灯泡集团(原为扬州灯泡厂)的氖灯生产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最初只用于机器设备的配套,随着家电产业的发展,从电饭锅、电烤箱、微波炉等等小家电到大家电,氖灯的需要量越来越大。1988年以后,扬州灯泡集团兴办了一系列合资企业,为氖灯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从1991年到1993年,产量连续三年翻番,到1993年底,氖灯的产量已达1.5亿只,产值1.2亿元,利润 1111万元。截至2003年,资本收益率已经连续10年达到100%。1993年扬州灯泡集团生产的氖灯,国内市场的覆盖面已达70%,出口也占全国的5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氖灯销售的“单打冠军”。目前,扬州灯泡集团拥有引进的氖气自动化生产线39条,年产各型氖灯、荧光辉光灯4.5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集团的产品畅销国内外,有50%以上直接出口,销往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电子线路和仪器仪表中作指示用或电路元件用。 扬州灯泡集团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内,氖灯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直至取得全国销售量的“单打冠军”实属不易。扬州灯泡集团的做大做强,虽说部分得益于市场容量的迅速膨胀,但更主要的是其在经营过程中所成功构筑的一道行业进入壁垒。灯泡生产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兴产业,技术成熟,工艺稳定,初始投资规模小,少量投入即可新建生产线。氖灯生产与灯泡生产类似。因此,扬州灯泡集团不仅面临着上海、盐城、镇江、日照、黄石、潮州等地原有灯泡生产厂家的强有力竞争,更重要的是它还需顶住新进入企业的步步紧逼。扬州灯泡集团很懂得一哄而起,重复生产、重复引进的厉害。在全国以往的经济发展中,棉纺、毛纺、乳胶手套、灯泡、节能灯、电风扇等等,都曾遇到这种风浪。从其它行业的发展经历和惨痛教训使得扬州灯泡集团深深体会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浪潮会把许多优势产品、优势企业冲得七零八落。它们更加知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必要的,但在我国由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滞后、地方保护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等诸多主客观因素作用下,许多产业发展过程中又往往会走向过度竞争,最后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停滞,甚至于毁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扬州灯泡集团学到了许多保护自己的办法,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构筑市场进入壁垒这个武器。它所构筑的这一壁垒,不仅使得扬州灯泡集团在近十年内保住“单打冠军”的头衔,而且也引领着整个氖灯生产行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产业进入壁垒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但这一关于进入壁垒的论述过于笼统。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定义了进入壁垒。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有以下几个:1.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行业”。2.斯蒂格勒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厂商无须负担的”。对此,克拉克等经济学家也持相同的观点。显然,在他们看来,进入壁垒就是新厂商比原有厂商多成承担的生产成本。3.我国学者杨治认为,当新企业与原有企业竞争时与原有企业竞争时所遇到的若干不利因素阻碍了新企业进入,则这种障碍新企业进入的因素就叫做进入壁垒,即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所遇到的若干不利因素。 从以上的讨论可见,无论是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的生产成本,还是更广泛地,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都会阻碍新企业进入产业,构成进入壁垒。因此,简单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壁垒。根据上述定义,进入壁垒可以具体化为多种形式。一般来说,进入壁垒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性壁垒和非经济性壁垒。 经济性壁垒通常分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特有的经济资源的占有等。 根据贝恩的观点,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行业内原有企业比潜在的或新的企业通常具有的低成本

关于应对新贸易壁垒的理论思考

关于应对新贸易壁垒的理论思考 摘要 近几年,在国际贸易中新贸易壁垒不断产生,有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社会壁垒、道德壁垒、物种壁垒和信息壁垒等,对国际贸易产生严重影响。随着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被拆除,新贸易壁垒越来越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为了确保我国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各种策略打破和跨越各种新贸易壁垒。 关键词:贸易新壁垒对策研究

目录 前言 (3) 一、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内容 (3) 二、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5) (一)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发展趋势 (5) (二)国际贸易新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5)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新壁垒的措施 (6) (一)政府对策 (6) (二)企业对策 (8) 参考文献 (9)

前言 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新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这些形形色色的新贸易壁垒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最主要障碍。了解这些新贸易壁垒的内容及发展趋势,对于我国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制定“破壁”策略,确保我国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内容 所谓国际贸易新壁垒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以保护人类健康和劳动者权利、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动植物的危害为借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削弱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目的,而设置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国际贸易新壁垒与传统贸易壁垒的根本区别是:传统贸易壁垒是从商品数量和价格上限制,更多地体现在商业利益上,大多数是采取边境措施;新贸易壁垒则着眼于商品数量和价格以外的东西,更多的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社会利益,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国内政策和法规,更加难以突破。目前,国际上新出现的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 社会壁垒。社会贸易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社会壁垒的核心是劳工标准问题,它是由各种国际公约的社会条款构成,而社会条款并不是单独的法律文件,而是由国际公约各种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动权利、劳动技术标准等条款构成的,它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辅相成。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因劳动报酬低廉,工作条件简陋,将是社会壁垒最大受害者。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的生产条件很差,受社会壁垒影响很大,如农产品、纺织品、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最大。 道德壁垒。道德壁垒也称动物福利壁垒。动物福利是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或措施,给动物提供各种舒适的外部条件。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开始对动物福利进行立法,要求保证动物享有不受饥饿,生活舒适,避免肉体疼痛和精神恐惧以及享有表达天性等方面的自由权利。如2003年1月,欧盟理事会明确提出,欧盟成员在进口第三国动物产品之前,应将动物福利作为考虑的一

服务贸易及其壁垒的特点

服务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和标志特点 2008-07-18 文章来源:经济学作者:张南 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当今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的地位正日益上升。80年代中期,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约占货物出口的1/5,而到90年代初,服务贸易额已占货物贸易额的1/4。 1993年12月结束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又正式将服务贸易纳入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从而标志着全球贸易结构的深刻变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全面推进。 然而,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毕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由于服务产品的非实体性,服务贸易的发生往往是“无形的”,它不象货物贸易那样可以确切地“看到”货物跨越边境的过程,并且可由海关记录下来。许多时候,人们都难以了解是否有服务贸易在发生,特别是当服务与货物的贸易同属一份合同时,服务的价值就往往被视为货物成本的一部分而不再单列。其次,由于服务产品的非贮存性、非转移性,服务贸易的发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例如,服务的提供者须存在于“进口国”内;或服务的购买者须转移到“出口国”中;或供需双方各自居于本国内,但须借助于先进的电讯传输技术,使服务得以直接到达购买者所处的地方。 服务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当今国际服务贸易进行的基本方式,即(1)人员流动,指自然人到别国境内提供服务,如建筑承包、劳务输出等;(2)实体存在,指通过在别国境内建立商业提供服务,如开办百货商店、律师事务所等;(3)消费者移动,指在本国境内向外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最典型的如旅游业;(4)过境贸易,指服务提供者从其本国境内向在另一国境内的消费者直接提供服务,如电讯服务,以及借助于电讯手段实现的跨国的咨询、信息、金融、设计等。以这四种方式从事的经营活动即为“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所定义的服务贸易。如果说货物贸易主要是凝结的劳动跨越国境流动,那么,服务贸易则基本上是以劳动的提供者(或购买者)跨越国境实现的;与此相适应,服务贸易的政策壁垒必将与货物贸易的有所不同。 服务贸易政策的一般特征 首先,由于服务贸易多要涉及人员过境,并在一国境内发生,因此,服务贸易的政策也以国内政策为主,有较多关于“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的资格与活动的限制规定。其中包括有关接受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移民政策以及国家电讯服务方面的管理法规等。这类政策本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政策,并且有些内容涉及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因此,尽管服务贸易已被纳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法制框架,但要在这些敏感的国内政策问题上取得突破仍困难重重。实践中许多服务贸易的壁垒都是以维护国家主权与

中国家电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分析

中国家电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来源:全球分析网家电课题组浏览量:132日期:2012-05-18 摘要:我国的中国家电行业总的来说属于进入低门槛行业。首先家电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 较高的行业,政府对其限制不多,加之在上世纪末行业高速发展期,盈利能力强,吸引大 批投资进入;其次,中低档家电产品生产技术比较普及,国家最初对其技术标准的缺失, 导致行业进入技术门槛较低;第三,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中国家电行业属劳动力密集型 产业,因此吸引大批资金进入,尤其是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由近五年中国家电行业企 业数量变化可以看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近一步说明行业进入壁垒较低。 我国的中国家电行业总的来说属于进入低门槛行业。首先家电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政府对其限制不多,加之在上世纪末行业高速发展期,盈利能力强,吸引大批投资进入;其次,中低档家电产品生产技术比较普及,国家最初对其技术标准的缺失,导致行业进入技术门槛较低;第三,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中国家电行业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此吸引大批资金进入,尤其是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由近五年中国家电行业企业数量变化可以看出明显的增长趋势,近一步说明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具体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表 1 2005年-2009年中国家电行业企业数量 但是,我国家电业准入门槛呈现上升趋势,首先,家电业竞争日益激烈,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与大企业竞争;其次,随着我国家电业与国际市场接轨,各项技术标准日益规范,间接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第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电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原先的中低档家电产品逐渐饱和,企业想要生存,必须要有自主开发的能力,这又客观上提高了行业进入壁垒。就目前来看,小中国家电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而彩电行业进入门槛较

认识新贸易壁垒(一)

认识新贸易壁垒(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对我出口商品的关税壁垒及许可证、配额等传统非关税壁垒的门槛将继续逐步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商品便可在国际市场上畅通无阻。事实上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形形色色新贸易壁垒的门槛正在日益提高,并将成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最大障碍,我们对此还缺乏系统的了解。所以,认识新贸易壁垒的内容、主要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对于防范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采取正确措施突破它并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贸易壁垒概述 (一)新贸易壁垒的概念。所谓新贸易壁垒,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的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传统贸易壁垒指的是关税壁垒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如高关税、配额、许可证、反倾销和反补贴等。区别传统贸易壁垒与新贸易壁垒的根本特征是:前者主要是从商品数量和价格上实行限制,更多地体现在商品和商业利益上,所采取的措施也大多是边境措施;而后者则往往着眼于商品数量和价格等商业利益以外的东西,更多地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采取的措施不仅是边境措施,还涉及国内政策和法规。(二)新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新贸易壁垒的出现并不断强化并非偶然,它是国际经济、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分析新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最主要的在于以下几点。 1、社会进步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安全健康意识空前加强,越来越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致在国际贸易中以健康、安全和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新贸易壁垒日益增多。 2、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心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要求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加工过程都不要以破坏环境或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要求生产这些产品时也不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于是,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将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 3、新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与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关系很大。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易遭到对等报复。因此,这些传统贸易壁垒措施将来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这就为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4、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手段。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涉及的技术问题较为复杂,容易形成新贸易壁垒。同时高灵敏和高技术检测仪器的发展使检测精度大大提高,给一些国家设置新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5、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之势,随着传统贸易壁垒作用的弱化纷纷寻求新贸易壁垒,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三)新贸易壁垒的特点。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新贸易壁垒有如下特点:1、双重性。新贸易壁垒往往以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其中有合理成分,这无可厚非,况且世贸组织协议也允许各成员方采取技术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只以其不妨碍正常国际贸易或对其他成员方造成歧视为准。所以新贸易壁垒有其合法和合理的一面。然而新贸易壁垒又往往以保护消费者、劳工和环境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从而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进行有意刁难或歧视,这又是它不合法和不合理的一面。这些负面的东西有时以至于混淆是非,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可见,新贸易壁垒具有双重性。2、隐蔽性。传统贸易壁垒无论是数量限制还是价格规范,相对较为透明,人们比较容易掌握和应对。而新贸易壁垒由于种类繁多,涉及的多是产品标准和产品以外的东西,这些纷繁复杂的措施不断改变,让人防不胜防。3、复杂性。新贸易壁垒涉及的多是技术法规、标准及国内政策法规,它比传统贸易壁垒中的关税、许可证和配额复杂得多,涉及的商品非常广泛,评定程序更加复杂。4、争议性。新贸易壁垒介于合理和不合理之间,又非常隐蔽和复杂,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达成一致的标准难度非常大,容易引起争议,并且不易进行协调,以致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主要内

绿色壁垒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2.1 国内研究状况 基于绿色壁垒在当前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国内很多学者对绿色壁垒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苗建军提出了广义绿色壁垒的概念。梁咏(2003) 定义了狭义的绿色贸易壁垒,他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继贸易技术壁垒之后的又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它的核心是借保护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理由,利用环保差别优势,通过蓄意制定苛刻的环保标准,限制进口,以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曾凡银和郭羽诞(2004) 以总成本梯度模型来解释发达国家绿色壁垒设置的原因。焦志云(2004) 则从实施绿色壁垒的动机来分析,认为绿色壁垒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在绿色壁垒性质论述方面,俞海山(1997) 从绿色壁垒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结果的歧视性五个方面论述了绿色壁垒的性质。张文兵从绿色壁垒兴起的特定背景分析出绿色壁垒的实质是贸易保护手段,它是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竞争中更具道义假象的工具。曾建平和盛敏认为绿色壁垒是生态伦理规则在贸易领域中具体应用,是一场涉及多重贸易主体、关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的问题,是新、旧伦理价值观(其中主要是环境伦理思想与功利主 义)激烈交锋和对阵的问题。在绿色壁垒的效应研究方面,夏英祝和祖书君从绿色壁垒的保障效应和绿色壁垒的扭曲效应两方面来研究,他们认为绿色壁垒虽然可以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进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发展中国家与环保产业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但它增加了贸易成本,引发了许多贸易争端和相互报复的行为,同时发达国家的污染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些扭曲的效应更是不能忽视。卢授永和杨晓光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出发,论证了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具体影响。 1.2.2 国外研究状况 在国际文献中并没有“绿色壁垒”一词,绿色壁垒更多被称为环境壁垒。国外对环境壁

应对新贸易壁垒

应对新贸易壁垒

应对新贸易壁垒 (一)对市场准入的影响 新贸易壁垒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国许多产品由于技术、环保或劳工因素无法进入目标市场或被迫退出目标市场。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有三:一是我国出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被拒之门外;二是贸易对象国任意提高标准,致使出口无法达到;三是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出口无法承担费用,不得不退出市场。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 1、由于我国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环境技术标准要求,被限制进口。由于发达国家技术要求较高,我国一些产品在环境、卫生和安全技术标准上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被限制进口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从1998年1月起,在全美20多个仓库中陆续发现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材料里含有天牛,且1月中旬在芝加哥发现一些树木已遭到天牛破坏。1998年9月11日,美国农业部签署一项新法令,要求对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采取严厉的检验规定,所有包装都须经过高温处理、熏蒸或防护剂处理,否则,所有入境货物将一律被拒绝入关。虽然经过我国政府的多次交涉,但美国政府还是宣布从当年12月17日起将禁止中国木箱包装的产品进入美国境内。英国、欧盟等也宣布对从中国离境产品的木质包装采取紧急措施,实施新的检疫标准。据当时的估算,仅欧盟的这一决定至少影响中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 2、由于进口国家实施某种新的强制性规定或标准,被限制进口。发达国家经常颁布强制性法令,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加以严格限制,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有害产品的进入。如浙江绍兴20XX年就有两家纺织出口的面料因使用禁用偶氮染料被德国“封杀”。其实德国政府早在1994年7月28日颁布法令,禁止在纺织品中使用可分解形成20种致癌芳香胺中的任何一种偶氮染料。后来该法案又几经修改,致癌芳香胺数目增至22种,禁用偶氮染料增至118种。在德国实行此项规定后,欧盟另外一些成员国也纷纷效仿。欧盟近年来也一直在酝酿起草限制含有偶氮类染料产品使用和销售的法令,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完成关于禁用偶氮染料的立法。 3、由于进口国采取不合理的规定或标准,被限制进口。发达国家有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制定近乎苛刻的技术标准,以限制某类产品的进口。例如,20XX 年7月10日,日本政府对蔬菜进口商发出要“自我限制进口”中国冷冻蔬菜指令。原因是在中国冷冻蔬菜的检查中发现杀虫剂“毒死蜱”含量超过日本规定

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措施

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措施 服务贸易壁垒是指一国在法律上对外国服务业进入本国所设置的障碍。 服务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 1.对投资收益利润提成费等汇回加以限制; 2.对设立外国服务企业的限制; 3.对外国公司进入本国服务市场在所有权方面的法定限制; 4.在人员上加以限制,诸如规定多数职员必须是本国人的法定要求; 5.对外国企业职业人员发放许可证等繁杂的手续; 6.对外国企业设施歧视性税收政策; 7.对本国公司进行补贴,使其在竞争中占绝对优势; 8.歧视性的许可证管制; 9.对外国服务企业必需的进口材料征收过高关税或在进口数量加以限制或禁止进口; 10.限制性或歧视性的政府采购规定; 11.对外国活动范围的不合理限制; 12.对服务的标准提出过高的要求,等等。 国际消除壁垒的途径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有关国家通过签订双边协定,削弱双边服务贸易壁垒;另一种是区域性的协定;再一种即多边的服务贸易协定 我国应对服务贸易新趋势的对策 (一)立足比较优势,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在旅游、运输、国外工程承包及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行业存在比较优势。发展我国服务贸易,应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健全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体系 应尽快完善服务贸易法律规章,建立不同层次、内容齐备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从实际出发,注意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制度相接轨。 (三)在重视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我国有一些传统服务行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扶持我国已初步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优势服务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一些目前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还不具备竞争优势的服务部门,也可发挥比较优势,在亚洲邻国和非洲、拉美较落后的国家寻找机会,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同时,我国的服务企业应正确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实现服务态度与服务理念的转变,抓住对外开放的机遇,有效利用外资与外国先进技术,加强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强大企业实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 (四)扩大开放的同时要注意适度保护 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可吸收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育新的服务业,提高国内服务业水平,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扩大我国的服务出口,有利于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但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

第四章 进入退出壁垒

第四章进入退出壁垒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介绍了进入和退出壁垒这两个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进入障碍和退出障碍的含义,掌握进入障碍的类型和退出障碍的因素,以及进退无障碍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进入壁垒和退出障碍的构成因素、退出壁垒的度量指标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节进入壁垒 一、进入壁垒的含义 进入壁垒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的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产业经济学理论中对进入壁垒含义的理解存在分歧,许多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施蒂格勒(G.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的厂商无须负担的。?±换句话说,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成本。 简单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或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 进入壁垒的高低,既反映了市场内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新进入企业所遇障碍的大小。进入壁垒的高低是影响该行业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对市场结构的直观反映。 二、进入壁垒的种类 (一)结构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又称经济性进入壁垒,通常分为: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对必要的资本量等。 1.绝对成本优势 根据贝恩的观点,绝对成本优势是指在特定的产量水平上,行业内原有企业(established firm)比潜在的或新进入的企业(Prospective entrant)通常具有的低成本生产能力。 斯蒂格勒认为,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按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现有企业通过专利申请,而垄断工艺技术或产业标准。第二,原有企业拥有高级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具有的人力资本优势。第三,原有企业通过与供应商订立长期原材料等要素供应而具有的优势。 专利技术是产生绝对成本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专利限制了新企业取得最新技术的机会,专利保护的有效性,决定了新企业进入产业或市场的难易程度。 2.规模经济 根据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要求,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必须具有与原有企业一样的规模经济产量或市场销售份额,才能与原有企业竞争,才能在进入后在行业中立足。而对新进入的企业而言,一般受市场容量和筹资规模的限制,在生产开始时很难使自己的规模达到原有企业的规模,从而使新企业与老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3.产品差别化 产品差别化的存在使原有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和声誉,他们只要维持和发展即可,该厂商具有”先动优势”.但新企业要从头开始,付出较大代价使顾客相信自己产品优于老企业.这势必增加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成本,这样现有厂商的存在提高了新厂商进入的成本。但当新企业拥有独有的先进技术时,产品差别化有利于进入,并可能使新企业得以发展。 4.必要的资本量 必要的资本量是指进入某一市场所必需的资本投资。不同行业必要资本量不同,必要资本量越大,筹资越困难,进入也越困难,这就是必要资本量进入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与规模经济壁垒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筹资难易,后者强调厂商可能获得的市场份额与降低成本之间的矛盾。

新贸易壁垒

我国入世为各国商界所瞩目。WTO成员在履行承诺义务的同时,频繁利用WTO的规则出台各种新的法规政策,遏制我国蓬勃发展的出口贸易。本文拟对作必要概述,以使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出口企业对这一新的贸易政策有所认识,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一、的概念和成因传统贸易壁垒已广为人知,分为关税壁垒和包括配额、许可证、反倾销和反补贴在内的非关税壁垒。而则是相对与传统贸易壁垒的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贸易自由流动的非关税型贸易壁垒。由于多以技术标准和社会行为规范为参考因素,因此通常被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是日益强化的国际竞争和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结果。首先,受国际公约的制约,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传统贸易壁垒的使用广遭谴责和报复。这就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其次,区域化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为营造了发展的环境。第三,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经济为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创造了新的国际环境,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对环保、卫生和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第四,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这种关系多体现在政治价值取向和双边、多边国际关系敌对或冷漠的国家之间,从而使得国际贸易关系上升为贸易国之间政治斡旋的一种媒介。第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环境和贸易立法的基础和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将可能引发贸易国之间在产品质量、生产经营环境和安全卫生标准等方面的争议。为维护国内良性循环的经济秩序,各国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国内立法加以规范,由此形成对贸易伙伴国的。新型贸易壁垒的不断呈现将导致新型贸易争端层出不穷。长远上看,以技术性壁垒为主导的将成为贸易自由化的主要障碍。二、的种类和特点与传统的贸易壁垒相比,大致涵盖以下三种类型:(一)技术壁垒,主要包括:安全壁垒;卫生壁垒;包装标识壁垒;信息技术壁垒。(二)环境壁垒,主要包括:环境技术标准;多边环境协议;环境标志;绿色补贴。(三)社会壁垒:以国际公约中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工权利、劳动者标准等方面的约束条款为主要来源,引伸出国内相关立法。当中,技术型贸易壁垒对我出口的影响较为显著。目前国外的技术型贸易壁垒种类繁多,涉及诸多领域,如:a)农业: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b)机电: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机电产品的受控(保护臭氧层);c)轻工:陶瓷中的含铅量,皮革PCP残留量,玩具的安全性; d)化工:化工产品的标准,汽油的含铅量;由于各国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上述技术标准均可能对我出口产品造成阻碍。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一些技术标准,带有相当大的普遍性。发展中国家要想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并出口,要么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满足技术指标,要么增加成本进行技术改革。无论哪种方式都将对我扩大出口贸易的进程产生直接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世贸组织协议承认各国采取技术措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不允许影响正常的国际贸易或实行贸易歧视。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某些成员常以保护国家安全、国民健康、劳工和环境利益为籍口对新兴工业国设置不切实际的技术壁垒,导致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严重受阻。法律上,一些的设置并不违背WTO的相关原则;事实上在操作规程当中,很多技术壁垒带有显著的歧视性,给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对我国出口的影响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不断细化、弱化,其可预见性和可操作性越来越显著。与之相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规律性不明显,突发性强,操作过程中难以把握。自中国入世以来,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已构成的威胁正在逐渐加大。据商务部统计,20xx年中国有71的出口企业和39的出口产品遭遇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约17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受此类壁垒的影响而受阻,相当于当年出口额的 5.2。其中欧盟、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造成的损失占总比例的95(欧盟:41;日本:30;美国:24)。这些国家设置技术壁垒的主要方式是提高进口产品的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和制定新的技术法规。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理学院2013-2014第二学期大学生社会调研报告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不断加强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全球贸易结构正在不断向服务贸易倾斜,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了当今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快速的领域。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服务贸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整体竞争力低下。本文主要主要阐明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及当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进而提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及相关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 竞争力 措施 1.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1.1 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及形式 国际服务贸易指国家之间的服务的交换,表现为国家之间的服务的提供与消费。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表现为提供,进口表现为消费。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则是以服务提供的地点和消费的地点划分,一般而言,他们主要是发生在一国关境以内的地区。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服务贸易提供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为: (1) 跨境交付:从以成员国境内向其他任何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 (2) 境外消费:在一成员国境内向其他任何成员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 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国境内通过建立营业企业或者其他专业机构提供服务; (4) 自然人流动:来自于一方成员国境内的服务提供者个人在其他成员国境内提供服务。 1.2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 由于服务本身存在的一些独特特点,导致国际服务贸易也呈现出与国际货物贸易不同的特点。与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比较,国际服务贸易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服务是无形的,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储存性和不易运输性,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往往具有同时性 ,其生产过程常常也是消费过程。 (2) 国际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服务机构的跨国设置,国际间的服务交换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它都与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紧密相关。在服务贸易中,提供的只是使用价值而价值载体通常并不提供给服务的消费者,这与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中货物价值载体与货物的使用价值一起提供给买方的交易方式有显著的区别。 (3)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和货物贸易的统计数据一样,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得到体现。但是,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却无法像货物贸易的统计数据那样,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上显示。 (4) 国际服务贸易所涉及的服务行业常常涉及一些诸如跨国银行、通讯工程、航空运输、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方向) 班 级: 2012级02班 姓 名: Xxx 学 号: 惺惺惜惺惺xx 调研报告成绩(百分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