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华师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案

最新华师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案

最新华师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案
最新华师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教案

第13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教案【内容标准】

(1)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2)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3)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4)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考试标准】

识记: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美、苏、英、中等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理解:慕尼黑会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绥靖政策,二战的爆发与扩大,主要战役。

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讲述相关史实,加深对二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战争的危害,树立热爱和平的思想。

【教学要点】

要点:绥靖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扩大、转折与结束。

难点:慕尼黑会议的影响。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导入。

【新课探究】

一、绥靖政策

1、绥靖政策(实质)——西方国家采取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政策。(即纵容侵略政策)

2、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召开慕尼黑会议,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3、绥靖政策的影响

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影响了反法西斯同盟统一战线的形成,极大地消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4、如何评价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

英法等国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的手段来保全自己,让祸水东引,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尝尽了苦果。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二战的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绥靖政策破产)

不到一个月,德国灭亡波兰,随即德军转向西线,侵占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迫使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法国投降,8月起,空袭英国,展开激烈的“不列颠空战”。

2、二战的扩大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袭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初期,德军进展顺利,10底,德军逼近莫斯科城下。苏军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取胜,打破了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3、二战的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4、二战的转折点

1942年夏至1943年春,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

其他战场的转折点(共同构成了二战的转折点):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1942夏)

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3年春)

中国战场——湘西会战(1945年)

5、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4年,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6、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早在1943年意大利投降)

7、日本投降与二战结束

1945年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9月9日,日本向中国政府递交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结束。

10月25日,台北受降仪式,台湾回归祖国。

【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要结合考试标准掌握慕尼黑会议;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入侵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柏林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等内容。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第7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华师大版练习题二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急剧动荡的现代世界第7课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爆发华师大版练习题二 第1题【单选题】 “见风使舵”比喻跟着形势转向,结合一战爆发前后历史,你认为哪一个国家的举动最符合这个成语的含义(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882年形成的三国同盟不包括( ) A、德国 B、俄国 C、奥匈帝国. D、意大利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一组图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的征兵海报,但实际上各国参战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 A、巩固本国政权 B、欺骗国内舆论 C、重新分割世界 D、转移矛盾视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其中由英国、法国、俄国建立的是( )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法西斯集团 D、反法西斯同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为了争夺“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 A、美国 B、意大利 C、英国 D、俄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答案】: 【解析】: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一篇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川教版课后练习第二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最符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历史特点的是( ) 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C、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或正在进行维和活动。这说明联合国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 ) A、促进地区间经济交流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加强各国间文化与交流 D、打击各国的反政府武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共识。这标志着什么经济形式的出现( )

A、农业经济 B、工业经济 C、商业经济 D、知识经济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主要表现在它(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消除了列强间的矛盾 C、调整了列强的统治秩序 D、惩治了战败国德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长达40多年的“冷战”局面,根据你学习过的有关“冷战”史实,请判断以下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③科索沃战争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顾维钧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材料所描述的情况发生在(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九国公约》的签订 C、《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小张探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取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美苏“冷战”始末》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C、《“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

xx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标要求 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的重大事件:攻占巴士底狱、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雾月政变、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正确评价拿破仑。理解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概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理解《人权宣言》的内容,认识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拿破仑的主要革命活动并在课堂讲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人民群众推动法国大革命发展的史实,对学生进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通过对拿破仑战争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拿破仑战争性质的变化和作用的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侵略战争必然失败,树立学生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 一、重点:《人权宣言》基本内容;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及其评价。 二、难点: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讲述法、情境设计法、讨论法多法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的主要活动有关资料。(教师可以将远程教育资源网上的有关内容印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电影《滑铁卢》片段,重现历史场景。) 师:(随着影片片段解说)影片中充满自信和睿智,跃马在前者就是拿破仑.波拿巴,当年曾有人评价他“打个喷嚏就会使全欧洲感冒”,那么拿破仑是一个什么历史人物,他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能量,他又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了解这段历史。 (板书课题:xx大革命) 二、学习新课: 1、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多媒体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 问:大家从中可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法国等级森严,下层受到上层压迫。) 师:在这个等级制度中,一、二等级是封建统治阶级,拥有特权,而第三等级生活困苦,资产阶级有钱却无权,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第三等级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获得政治权利。18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得到极大发展,手工工场兴盛。但是,法国国内封建土地所有制存在,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法国社会阶级矛盾已经十分尖锐,革命一触即发。 2、三级会议的召开(多媒体展示《三级会议》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三级会议召开时间、当时的国王,国王召开会议的目的及其结果。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初中世界历史教案(九年级下册) 泸州七中历史教研组

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 2.过程和方法: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 (2)法德矛盾:源于什么战争?(普法战争)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遗留问题) (3)英德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外交政策:“大陆政策”→“世界政策” (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时间: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 组建目的:对付俄国、法国原则: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的逻辑。三国核心:德国 2.三国协约(英法俄):时间: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购军火。各国军费增长比例、“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巴尔干地区 三、教学小结(提问、写出) 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名称、组成国, 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5、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板书设计】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2)法德矛盾3)英德矛盾 【作业】课后复习、预习。 【教学反思】:(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 1.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 2.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知识梳理型教案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大危机》知识梳理型教案【内容标准】 (1)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考试标准】 识记: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分析经济危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引导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教学要点】 要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重点: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难点: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单元重点知识。 【新课探究】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协调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的关系)1、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大会的操纵国:美、英、法) 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和约》和对奥、匈、保、土等国的和约,这些和约构建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即“凡尔赛体系”。 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和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 1920年国际联盟(国联)成立,1946年解散,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实质是帝国主义维护战后世界秩序的工具。 (2)和约第二部分是对德和约。 《凡尔赛和约》将战争罪责全部推给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实行严惩。

①领土方面: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②军事方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占领,东岸50千米内不准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只准保留陆军10万人。③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此外还有大量赔款,禁止德奥合并等内容。) 讨论:一战的责任仅仅是同盟国吗? 提示: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双方同样都有责任。 3、《凡尔赛和约》与中国的关系 《凡尔赛和约》在殖民地方面的规定: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这一条文对中国的影响深远。 (1)《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规定: 和约无视中国作为战胜国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2)《凡尔赛和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说明什么: 说明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4)中国人民和北洋政府代表进行了哪些抗争? 中国人民掀起了五四运动,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来源:学+科+网] (二)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协调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1、1921年美、英、日、中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美、日矛盾激化) 2、1922年与会九国签订了有关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五国(海军军备)公约》等条约,构建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即“华盛顿体系”。 3、《九国公约》的内容与实质 (1)内容:《九国公约》名义上规定各国必须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独立,但没有采纳中国提出的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实现关税自主等正当要求。其核心内容是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2)实质:《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有利于美国在华扩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东欧剧变影响

东欧剧变影响 东欧剧变,要抓住一个“变”字,是指东欧国家短期内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实质所在。剧变后的各国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2) 东欧剧变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从教材中能找到答案。东欧剧变不是偶然的,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按教材第117页的内容,共归纳为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历史原因。东欧八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依靠苏联的支持和援助实现的。因此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苏联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攻势,要巩固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强行东欧各国在内政外交上同其保持一致,实际上东欧各国没有在政治经济上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相反,苏联东欧间矛盾在不断积累加剧。第二是内部原因。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在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经济、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使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低落,其结果是使反对派能获取相当数量的群众支持并最终以大选形式获取政权。第三是苏联因素。苏联对东欧国家的高压控制,使苏联与东欧矛盾不断加剧。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为了缓和同美国及西欧的关系和甩掉东欧这个经济包袱,放弃了对东欧的控制。同时,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其中的东欧政策推动了东欧各党改组、分裂和锐变,催化了东欧的变化并促使东欧各国反对派势力的突起。第四是西方因素。“和平演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基本战略,东欧正是它们实施这一战略的突破口。80年代初,西方国家加紧了这一战略的实施,以贷款、货币、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并利用“人权”问题进行内政干涉,还扶植东欧国家内部反对势力等多种手段,直接干预了事态的发展。教材第117页引的原中国外长钱其琛的一段讲话,实际上指出了上述四点原因。 (3) 苏联从1964年开始了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苏联的军事和综合国力大为增长,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人民生活改善不多。在勃氏执政的后期,随着他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政治生活的僵化,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活力的衰退,社会矛盾丛生。70年代出现的“新技术革命时代”与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不能适应,再加上民族政策的偏差和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政策,也就是教材中所述,苏联解体的第一个主要原因,即历史原因。苏联解体的第二个原因是内部原因,即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造成的思想混乱和局势动荡。戈氏的政治改革指导思想是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方向的。第三方面是外部原因。和东欧国家剧变一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他们之所以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经济上的实力。 (4)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小短文集20180622

新题型训练:历史九年级小短文集 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 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创新 改变我们的生活(1分)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比尔·盖茨的微软品牌为代表,信息科技不断创新。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技术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字数不足80则酌情扣分。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2分,“创新”关键词1分,史实正确1分,共4分) 2.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形成了以英法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该体系崩溃。二 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运作,进而形成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进入新千年 后,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形成,多强们正致力于发展经济,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3. 巴黎和会引发五四运动 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的愤怒。5月4日在北京引发了伟大的爱国运动: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华沙条约》签字 欧盟总部 科索沃战争 世界格局的演变 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1999 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凸显。欧盟是多强之一,进入新世纪后多强们的经济 迅速发展,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 中国革命 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以苏联为师,但两国国情不同,毛泽东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6. 伏尔泰 17、18世纪(1分),法国(1分)启蒙运动爆发,伏尔泰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天赋 人权(1分)。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1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1分)。 7.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为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8. 《独立宣言》的签署 林肯在战场上 汽船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美国的发展史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使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完成了工业革命的美国, 在第二次工业个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发展又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为美国促进生产力大发展并走向世界之巅奠定了基础。 五大国首脑在千年首脑会议上 巴黎和会四巨头 雅尔塔会议主要国家元首 巴黎和会三巨头 五四运动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知识结构体系

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知识结构体系 重庆市开县温泉中学 李传燕 第一单元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世界的主要的矛盾 第二次科技革命?????? ? ? ?????????? ??→→?????)2019()()()(19初末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矛盾不平衡速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入电气时代标志人类有蒸汽时代进评价马可尼 :英国贝尔;意大利的新通讯近代电讯技术的兴起美国的莱特:德国狄塞尔和本茨;新动力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迪生:英国达拉第;美国爱新能源电力的发现和应用主要成就世纪晚期时间:C C 主要资发展不平衡?????? ??? ??? ?? ? ????? ????????? ?帝国主义;浓厚封建军事年明知维新和对外侵略日本迅速发展原因主义;典型的封建军事帝国年改革和对外扩张俄第五:原因俄日较快发展;高利贷帝国主义 地赔款的束缚;普法战争的割;小农经济过分依赖殖民和高利贷老牌资本主义法第三:原因;殖民帝国主义过分依赖殖民老牌资本主义英第三:原因英法相对缓慢;军事色彩帝国技;普法战争政治;市场;资本;科德第二:原因;托拉斯帝国主义技政治;市场;资本;科美第一:原因美德迅速发展)1868()1861(),(),()()( 国际工人运动?????????? ? ?????? ? ????????? ??????? ??????????? ?? ??????? ? ? ??????????????>><<年、莫斯科、列宁: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意义:帝国主义时代和立年,布尔什维克党的建标志: 的建立做了重大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政党义的传播和发展以及为领导:列宁为马克思主播;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大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的条件列宁主义诞生主观:马、恩的努力级政党相继建立组织:欧美各国工人阶展 阶级:国际工人运动开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第二次科技革命客观条件恩格斯;巴黎概况:第二国际专政的政权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巴黎公社:恩格斯马克思伦敦年第一国际: 发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19191903)(14.7.1889)(28.3.1871).(,18642.1848 注:马克思对国际工人运动的贡献------(1)思想理论方面:与恩格斯一道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1848.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2)革命实践方面:在他和恩格斯的指导和组织下,建立了第一国际;长期参加、指导和帮助各国工人运动.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 ?????????????????? ? ?????????????????????????????????????? ??宪法 了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政府,并制订量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以工农为主体的武装力年政权,治;美国策划建立反动年推翻迪亚斯的独裁统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迫议和,承认埃独立年,阿杜瓦战役,意被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的印度人民反英斗争——中国的辛亥革命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伊朗资产阶级革命——表现革命的影响和推动年,俄国资产阶级民主盾亚洲一些国家的民族矛帝国主义的入侵,激化强成并发展,民族意识增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随着民资的发展,民族步发展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根本:亚洲一些国家民原因民主革命时期初,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末涵义:亚洲觉醒制和干涉济扩张;政治、军事控拉美:帝国主义采取经勉强保持独立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非洲: 南亚、东亚)亚洲(西亚、中亚、东帝瓜分世界19141911189419081905191119091908191119051905201920C C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一触即发争夺巴尔干半岛,大战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英法俄三国协约同盟国 事侵略集团(德意奥三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界按新的实力重新瓜分世俄奥、德法、英德)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展的不平衡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19071882 第一次世界大战???? ??? ?? ?? ?????? ? ??? ????????→←?? ??? ?取世界和平 启示:反对霸权主义争比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弱了帝国主义,改变了影响:灾难;损失;削国宣战。奥的瓦解;中国对同盟“中立”;美国的参战”和“十月革命”涨;俄国的“二月革命各交战国革命运动的高加速战争结束的事件:的性质但并不能改变整个大战解放战争的正义性质,维亚具有民族义掠夺战争,虽然塞尔世界的非正义的帝国主性质:双方为重新瓜分同盟国失败结果: 日德兰)〉、索姆河);海战(马恩河、凡尔登〈转折主要战役:西线陆战(、南线三条战线:西线、东线经过约国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战,大战爆发傲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开始: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导火线: 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资本主义政治、原因国家利益 10.19184.191711.191828.7.191428.6.1914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 新人教版 (2)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中东地区的地理范围,中东地区在交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对解决该地区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与探究”的收获与成果,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引文、图片等资料的阅读,引导学生概括出战火频仍和动荡不安是二战后中东地区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通过对中东地区动荡局面形成原因和该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产生原因的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战火频仍的中东。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难点:巴勒斯坦问题由来。中东地区战火频仍的原因。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介绍导言中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切入本课主题──动荡的中东地区。展示中东地图,并介绍中东的地理、历史概念及中东地区的特点。 第一,“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 第二,现在一般所说的“中东”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多

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第三,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 第四,中东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60%以上。 回答问题:(1)简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2)中东战火频仍有何具体表现?(3)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战争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第一,犹太人的祖先是希伯莱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迁入巴勒斯坦地区,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以约旦河为界将该地分为两部分:东部为外约旦(今约旦王国),西部为巴勒斯坦(包括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第三,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血冲突。1922年7月24日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为他们在早已成为巴勒斯坦人家园的、犹太人古老的祖居地上建立自己的国家减少了障碍。第四,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的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约旦河以西的 2.7万平方千米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第五,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因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方面反对181号决议未能诞生。此后,该地区战火不断。 五次中东战争的情况。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因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发动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英、法、以的侵埃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借口埃及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 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点练习六十九

2019年精选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知识点 练习六十九 第1题【单选题】 Iphone5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手机,该手机却是深圳工厂的流水线将来自美国的无线网络接入模块、韩国的微芯片、台湾的触摸屏模板和世界其他地方的100多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这最能说明当今世界的( ) A、贸易自由化 B、区域集团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大事年表反映出世界的发展趋势是( ) A、单极化

C、政治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8年,中美贸易战在全球引发了轩然大波。中美两国的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世界( ) A、网络信息化 B、经济全球化 C、政治多极化 D、利益一体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人只得到蛋糕屑。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 A、恐怖主义猖獗 B、环境污染严重 C、贫富差距悬殊 D、毒品走私泛滥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图是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世界采购图。此图反映出( ) A、中国的零部件质量最好 B、世界各地科技水平一致 C、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紧密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 )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4.《“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4.1《“冷战”局面的形成》教案川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和美苏争霸的异同点。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导入 1、回顾二战中美国、苏联联合打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情况。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美国、苏联的实力得到了加强,纷纷确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2、悬挂《二战形势图》,指出二战快结束时,西方国家、苏联控制的领土。战后,双方根据实力确立了势力范围,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 3、引用一个英国人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战后,一张厚重的、隔断东西方的“铁幕”缓缓降临,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就此形成,并主宰了此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明确“冷战”政策的概念。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第16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课后辅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第16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课后辅导练习三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下面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漫画中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美国( ) A、制造慕尼黑阴谋 B、出台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指挥“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人数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1980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已下降到13%,从事信息行业的人数则占总人口的72%。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新的经济危机打击美国经济 B、美国社会腐败程度加剧

C、技术革命推动美国经济进步 D、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946年丘吉尔曾说:“重建欧洲大家庭,或尽我们所能地给它提供一个机构,使欧洲大家庭得以在和平、安全和自由中安居。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20世纪90年代,丘吉尔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的组织是( )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B、美国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D、西欧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A、社会改革 B、适当的经济政策 C、美国扶持 D、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以为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 A、争取美国的援助 B、引进科学技术 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 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答案】: 【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品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分析: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预示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 3、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4、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9课《拜占庭帝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拜占庭帝国》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演变有误的一项是() A.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 B. 11世纪时,拜占庭帝国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C.东征的十字军曾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D. 1453年,亚历山大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 2.我们平时所说的千年帝国——拜占廷帝国,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A.西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3.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他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 ) A.建立拜占庭帝国 B.定都君士坦丁堡 C.《十二铜表法》 D.《查士丁尼法典》 4.定都君士坦丁堡,又称拜占廷帝国的是() A.波斯帝国 B.马其顿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5.至今仍屹立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原名君士坦丁堡)城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冷眼旁观过政治兴跌、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曾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东罗马帝国6.《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以后西欧各国制订民法影响深远。颁布该法典的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罗马帝国 7.他在位期间通过多次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这里的“他”是() A.查士丁尼一世 B.屋大维 C.恺撒 D.伯里克利 8.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15世纪中叶灭掉这个帝国的国家是()A.阿拉伯帝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罗马帝国 9.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在()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 C.克里特岛 D.巴比伦10.2019年4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抵达土耳其首都安卡拉, 对土耳其进行工作访问。本次访问,是普京再次成为俄罗斯总统后 的第一次出访,也让土耳其一时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1453年,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灭亡了哪个帝国()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拜占庭帝国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次月考

威远县龙会中学初2012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争。其中涌现了众多经典的战役,其中打破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 A.德国闪击波兰 B.不列颠空战 C.敦刻尔克大撤退 D.莫科保卫战 2.“1941年12月8日,美国和大不列颠向日本宣战,三天以后,德国和意大利向美国宣战。……至此一场世界战争形成了。”这种局面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B. 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 A.联合国的建立B。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4.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A.宣告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B.促成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D.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5.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二战”后建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这个国际组织的会旗是 A B C D 6.1947年,为协助西欧摆脱经济动荡的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强调:“我们的协助应该首先通过经济和 财政援助的途径。”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A.发表“铁幕”演说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华约”组织 7.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当代史就是一部冷战史,把“冷战”推向的事件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和华约两大组织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8.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作用是 ①争取美国援助②促动经济发展③医治战争创伤④提升国际地位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能够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C.废藩置县,增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 10.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吉利汽车……,这种现象说明 A.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B.世界经济的世界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