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旧路升级改造设计说明

旧路升级改造设计说明

设计总说明

1 工程概况

1.1工程地理位置

xxxxx位于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是萝岗区及科学城内部联系重要道路,同时也是科学城与外部联系的东西向次干道。自2004年建成以来,xxxxx对于减轻科学城内部交通的压力,拉动沿线经济发展,加强科学城与外部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xxx西起科珠路,东至科丰路,道路宽度为30米,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道,全线设计速度为40 km/h。

xxxxx道路改造工程位于广州市萝岗区,西起科珠路,向东依次经过揽月路、创新路,止于科丰路。如图1. 1地理位置示意图所示。

图1.1工程地理位置图

xxxxx改造工程对于提高xxxxx行车安全、改善周边环境景观,促进科学城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设计内容及范围

xxxxx位于广州市萝岗区,西起科珠路,向东依次经过揽月路、创新路,止于科丰路。工程起点里程为K0+000.00,终点里程为K2+845.798,全长2845.798m。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本次方案的设计内容包括道路、交通工程以及施工期间交通疏解等内容。

1.3 方案设计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

(一)进一步收集现状道路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必要的检测,根据检测数据、交通流量进行优化、调整路面改造方案,分不同的路段情况区别处理,以求节省投资。

执行情况:下阶段

(二)关于行车道断面布置问题,在参照光谱西路改造路面断面同时,请设计单位进一步与规划部门沟通,以确保利用最大化。

执行情况:本工程参考光谱西路断面,并与规划部门进行了沟通。

(三)K0+060--K0+840段纵坡为0%,不利于排水,在条件许可情况下建议道路纵坡按≥0.3%设置,以利于排水。

执行情况:由于K0+060--K0+840段该段原道路纵剖为0坡,本次设计保持原道路设计标高不变。

(四)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处的自行车道不连续,骑行不便,建议适当优化(可考虑局部借用外侧绿地外拓设置)。

执行情况:已根据现场情况对港湾停靠站位置进行调整优化。

(五)人行道结构建议用粗砂调平,补充人行道结构比选方案。

执行情况:补充人行道结构比选方案。

(六)建议道路中间参照光谱西的做法设置中央分隔栏,并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及交通监控的设计;各路口及厂区门口一定范围内需设置减速带。

执行情况:下阶段进行交通工程设计完善中央分隔栏、交通标志、标线及交通工程的设计;并在下阶段完善各路口及厂区门口一定范围内减速带。

(七)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和交通疏解应细化,建议利用项目周边路网进行分流,并设置相关交通诱导标志,补充交通疏解周边路网示意图,并合理控制交通疏导费。

执行情况:下阶段完善交通疏解及交通组织方案,并补充周边路网示意图。交通疏解费用根据

调整后的交通疏解方案确定。

(八)建议与本道路的养护部门加强沟通,了解现状养护情况和工程缺陷,更好地完善工程改造方案。

执行情况:已与养护部门进行了沟通,了解现状养护情况和工程缺陷,并对方案进行完善。

2 设计依据及规范

2.1 设计依据

1.xxxxx中标通知书

2.2采用的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J 114-2001

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DBJ15-38-2005

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J/T 019-98

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2

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

13.《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15.《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

1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17.《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DGJ08-96-2001)

18.《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组成及深度规定》[(93)建城技字第42号] 3 现状评价及沿线地理情况

3.1 道路现状评价

本工程位于萝岗区科学城。xxxxx自2004年建成通车以来,至今投入使用已经7、8年,本次设计道路xxxxx已使用7年时间。xxxxx位于广州市科学城。科学城(是广州市的一个现代化科学园区是广州市东部发展战略的中心区域,广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基地。广州科学城以科学技术的开发应用为动力,以高科技制造业为主导,配套发展高科技第三产业,成为具有高质量城市生态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高效率的投资管理软环境的产、学、住、商一体化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型科学园区。由于本工程为科学城与外部联系的重要道路,本道路重载车辆多,超速超载严重,路面破损非常严重。

3.2场地道路现状

xxxxx位于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西起科珠路,东至科丰路,道路宽度为30米,双向四车道,城市次干道,全线设计速度为40 km/h。道路沿线场地比较平坦,地面标高为19~28之间,建设条件较好。

图3-1科珠路交叉口现状(一)图3-2 科珠路交叉口现状(二)科珠路交叉口至设计起点K0+052段已升级改造完毕。

图3-3已改造完毕的侧石及雨水进水口图3-4已改造完成的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科珠路交叉口至设计起点K0+052段道路升级改造完毕,本段道路原道路断面为:3.5米(人行道)+1.5米(边绿化带)+20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1.5米(边绿化带)=30米,本段道路改造后断面为:1.5米(非机动车道)+3.5米(人行道)+20米(车行道)+3.5米(人行道)+1.5米(非机动车道)=30米。同时本段对原有侧石和雨水进水口进行了改造。

图3-5改造后与未改造道路相接处道路现状图3-6标准段现状道路

图3-7揽月路交叉口现状(一)图3-8揽月路交叉口现状(一)

图3-9创新路交叉口现状(一)图3-10创新路交叉口现状(一)

图3-11兴森快捷电路有限公司出口现状图3-12 K2+401交叉口现状

图3-13光谱路西往科丰路下沉式匝道现状 图3-14科丰路交叉口现状

图3-15光谱路设计止点与已改造完成道路连接处现状 图3-16科丰路与光谱路相接处人行梯道

图3-17现状人行道(一) 图3-18现状人行道(二)

图3-19现状人行道(三) 图3-20现状人行道(四)

图3-21现状人行道(五) 图3-22现状人行道(六)

图3-23现状人行道(七) 图3-24现状人行道(八)

图3-25现状雨水进水口(一)图3-26现状雨水进水口(二)图3-27现状雨水进水口(三)图3-28现状雨水进水口(四)图3-29现状雨水井(一)图3-30现状雨水井(二)图3-31现状路面破损情况(一)图3-32现状路面破损情况(二)图3-33现状路面破损情况(三)图3-34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四)图3-35现状路面破损情况(五)图3-36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六)

图3-37现状路面破损情况(七) 图3-38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八)

图3-39现状路面破损情况(九) 图3-40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十)

图3-41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十一) 图3-42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十二)

图3-43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十三) 图3-44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十四)

图3-45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十五) 图3-46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十六)

图3-47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十七) 图3-48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十八)

图3-49现状路面破损情况(十九)图3-50现状路面破损情况(二十)

图3-51现状侧石破损情况(一)图3-52现状侧石破损情况(二)

4自然条件及地质情况

4.1自然地理条件

场区位于广州市东北部,属低丘陵地貌,地表覆盖层较浅,基岩以花岗岩为主,构造比较简单完整。地面标高一般介于19.00~28.00m之间。

场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全年降水丰沛,雨季明显,日照充足,夏季炎热,冬季一般较温暖。在季风环流控制下,冬半年(9月至翌年3月)受大陆冷高压影响,吹偏北风,天气相对干燥,降水量少;夏半年(4月至8 月)受海洋性气流的影响,吹偏南风,天气炎热,降水量大。根据广州市区1951~1993年的气候资料,勘察区年平均气温21.9℃,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0.0℃;年平均降水量1696.5mm,历年最大降水量2864.7mm,最大月平均降水量288.7mm,最大日降水量284.9mm,年平均风速1.9m/s。

4.2 区域地质条件

据区域地质资料推断,场区距深大断裂较远,属构造相对稳定地段,适宜本工程的建设。4.3 场区岩土工程条件

据相关地质资料推断,场区主要揭露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4al)、上更新统坡积层(Q3dl)、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残积层(Q el)及燕山三期(γ52(3))花岗岩。现根据场地岩土层的成因、岩性和状态自上而下划分为: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

①1人工填土:分布于场区部分部地段,呈连续层状分布。以耕植土为主,暗灰色、灰黄色,软-可塑,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夹少量植物根系。层厚多为0.50~1.50m。

2、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4al)

②1粉土:广泛分布于场区,呈连续层状分布。灰黄色、灰色、浅灰色,饱和,松散,砂感较强。层顶埋深约为0.50~2.50m,层厚一般介于0.50~5.00m之间。

②2淤泥:分布于丘间凹地或鱼塘,呈透镜状分布。深灰色,饱和,流塑,具腐臭味,含少量细砂。层顶埋深约为1.50~3.00m,层厚一般介于1.00~2.50m之间。

3、第四系上更新统坡积层(Q3dl)

③粉质粘土:分布于剥蚀残丘前缘地带,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土黄色、土红色,可塑,普遍含少量石英颗粒。该层层顶埋深约为3.00~8.00m,层厚一般介于2.00~8.50m之间。

4、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

④1中、粗砂:分布于场区部分地段,呈似层状或透镜状分布。褐黄色,灰白色,饱和,稍密,颗粒不均匀。层顶埋深约为3.50~8.00m,层厚一般介于0.50~4.50m之间。

④2粉质粘土:广泛分布于场区,呈连续层状分布。土红色、灰黄色,褐黄色,硬塑,土质均匀。层顶埋深约为0.50~9.00m,层厚一般介于1.50~8.00m之间。

④3淤泥:分布于场区部分地段,呈透镜状分布。深灰色,饱和,流塑,含少量有机质和细砂,层顶埋深约为7.00~10.00m,平均层厚约为2.50m

5、残积层(Q el)

⑤砂质粘性土:土黄色、土红色、褐黄色,硬塑,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层顶埋深约为0.00~11.50m,揭露厚度一般介于1.50~12.50m之间。

6、燕山三期(γ52(3))花岗岩

场区发育燕山三期(γ52(3))花岗岩,呈浅灰、灰白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条纹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黑云母。基岩顶界埋深约为15.00~30.00米,根据岩石风化程度自上而下划分为、全强、中、微四个风化带。

4.4 水文地质概况

场区平原地段地下水较发育,剥蚀残丘段地下水不发育。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承压水。

(1)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人工填土层结构疏松,含上层滞水,但含水量不大,其动态受季节性控制。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的渗入补给。

(2)孔隙承压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砂层的孔隙中。场区砂层透水性良好,厚度大,在砂层出露的地段,含丰富的孔隙水。孔隙水主要为承压水,局部为潜水。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游地下水径流的侧向补给。

(3)基岩孔隙裂隙承压水:赋存于强风化及中风化岩孔隙裂隙中。场区强风化及中风化岩孔隙裂隙发育,含孔隙裂隙水,具有较高的承压性,但含水量一般不大。地下水主要接受上覆砂层孔隙水的越流补给和上游地下水径流的侧向补给。

4.5 地震评价

据《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场区地震基本烈度属VI度区。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版),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区地貌属丘陵地貌,场区上覆软弱土层一般发育,应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5 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

运用四阶段法并进行交通分配,得到2012年和2017年、2022年研究范围内主要道路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分布下表所示。

高峰小时断面交通流量预测表(单位:pcu/h,双向)

路段 2012年交通量 2017年交通量 2022年交通量

xxxxx 2054 2424 3393 6 工程方案设计

6.1技术标准

xxxxx为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为40 km/h,本道路改造采用的技术指标如下:

表6-1 xxxxx技术指标一览表

指标类型单位规范要求值设计取值

道路类别城市次干道城市次干道

道路级别I级I级

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级公路I级

计算行车速度 km/h

40 40

平曲线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米 300 -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半径米500 8065

圆曲线最小长度米 35 1241.986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米 35 无

竖曲线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米 700 3000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米 600 3000

最大纵剖 % 8% 3.6%

纵剖最小坡长米110 160

竖曲线最小长度米 35 48

道路宽度米 30

停车视距米 >40 >40

路面设计年限年 15 15

6.2 平面设计

1、道路中线采用现状道路的中线。

2、道路实施原则上按照现有的断面宽度。

3、光谱西路已完成道路升级该段,该段道路拆除了1.5米的边绿化带,增加了1.5米的非机动车道,为保持整条道路的设计风格一致,本工程拆除1.5米边绿化带,保留现有树木,在人行道上增加1.5米非机动道。

4、全线人行道砖、低侧平石全部更换。

6.3 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按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的规范要求设计。根据现状地形作为控制纵断面设计的标高,本次纵断面设计尽量与现状道路标高一致。

6.4 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是根据招标文件及设计规范,结合城市绿化面积计算方法及道路周边现状情况,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由于光谱西路已升级改造完毕,本工程设计与光谱西路道路横断面一致。

K0+000~K1+380段原道路横断面为:3.5米(人行道)+1.5米(边绿化带)+20米(车行道)+1.5米(边绿化带)+3.5米(人行道)=30米

图6-1 K0+000~K1+380段原道路标准横断面

K0+000~K1+380段改造后的道路横断面布置为:

1.5米(非机动车道)+3.5米(人行道)+20米(车行道)+3.5米(人行道)+1.5米(非机动车道)=30米

图6-2 K0+000~K1+380段改造后道路标准横断面

K1+380~ K2+845.789段原道路横断面为:3米(人行道)+1.5米(边绿化带)+21米(车行道)+1.5米(边绿化带)+3米(人行道)=30米

图6-3 K1+380~ K2+845.789段原道路标准横断面

K1+380~ K2+845.789段改造后道路横断面布置为:1.5米(非机动车道)+3米(人行道)+21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1.5米(非机动车道)=30米

图6-4 K1+380~ K2+845.789段改造后道路标准横断面

6.5 路面结构设计

6.5.1 路面维修方案介绍

1、设计思路

(1)本工程地位重要,工期紧,需要快速维修,设计方案的选材及工艺要满足工程需要。

(2)根据路面检测得出的破损情况,针对性的病害处理。

(2)本工程路面现状为沥青砼路面,根据本项目年平均日交通量为特重等特点,结合《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全路段采取挖除原有沥青面层和基层,换填垫层,重新铺筑路基路面处理。

(3)根据本工程改造性质及纵断面设计可知,改造后的纵断面与原道路基本一致,标高调整较小,改造方案需适应路面标高,并在有限加铺厚度内强化改造效果。

2、维修方法

本工程通行的重载车辆较多,原路面结构设计厚度不足,K0+000~K1+380段位进行软基处理后,直接上铺路面,路面厚度较薄,路面强度明显不够;K1+380~ K2+845.798段虽然进行地基处理,但路面厚度不够。本工程但经过7-8年的通行后,路面强度均也不能满足重载车辆通行的要求。由于本阶段尚未路面检测报告,本工程参加已施工完毕的光谱西路大修方案处理路面。

本项目原有路面为沥青砼路面,对于K0+000~K1+380路段旧沥青路面,采取挖除原有沥青面层和基层,并换填垫层40cm 石屑,重新铺筑沥青路面结构处理,对于K1+380~K2+845.798路段旧沥青路面,采取挖除原有沥青面层和基层,并换填垫层15cm 石屑,重新铺筑沥青路面结构处理,新铺筑的路面结构为:挖除原有路面结构层后加铺4cm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7cm 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AC-25C)+ 15cm 新铺5.0%水泥稳定碎石+ 15cm 新铺5.0%水泥稳定碎石+ 15cm 新铺4.0%水泥稳定碎石。

6.5.2 路面结构方案拟定

根据本项目使用功能、任务,本项目建设范围为设计起点K0+000~设计止点K2+845.798,改造长度约2.85 km 。属于IV7区,为城市I 级次干道,设计速度为40 km/h 。路面宽度为30米。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及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参照广州市及萝岗区光谱西路已建路面结构做法,针对本项目的特点, 本工程范围内路面结构设计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广州市政道路设计指引>>(2008)及相关规范。

新建沥青典型路面结构(K0+000~K1+380路段-推荐方案): 上面层: 4cm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中面层: 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下面层: 7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上基层: 15cm 新铺5.0%水泥稳定碎石 中基层: 15cm 新铺5.0%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15cm 新铺4.0%水泥稳定碎石 垫层换填40cm 石屑

新建沥青典型路面结构(K0+000~K1+380路段-比选方案): 上面层:加铺4cm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中面层:加铺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 下面层:加铺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5mm 稀浆封层(ES-2) 透层沥青(PC-2)用量1.0L/㎡ 一层双向拉伸土工格栅 原有沥青路面

新建沥青典型路面结构(K1+380~K2+845.798路段-推荐方案): 上面层: 4cm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中面层: 5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下面层: 7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上基层: 15cm 新铺5.0%水泥稳定碎石 中基层: 15cm 新铺5.0%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15cm 新铺4.0%水泥稳定碎石 垫层换填15cm 石屑

新建沥青典型路面结构(K1+380~K2+845.798路段-比选方案): 上面层:加铺4cm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13) 中面层:加铺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C) 下面层:加铺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5mm 稀浆封层(ES-2) 透层沥青(PC-2)用量1.0L/㎡ 一层双向拉伸土工格栅 原有沥青路面

由于比较方案需整体抬高路面,而周边地块已开发完毕,不利于周边地块的排水,故推荐采用挖除原有路面,保持现状标高不变。

非机动车道结构:

非机动车道结构统一采用如下结构:

双丙聚氨酯密封处理

3cm厚6mm粒径C25骨料透水砼(桔红色)

3cm厚10mm粒径C25透水砼

3cm中粗砂调平层

20cm厚碎石砂垫层

人行道结构:

人行道结构统一采用如下结构:

30x15x5cm仿花岗岩人行道透水砖

3cmM10砂浆调平层

21cm5%水泥稳定碎石

6.6 人行道维修

根据现状调查及业主要求,本次设计范围内的道路人行道全部拆除重建,拆除既有人行道砖及调平层、基层。新建人行道砖采用30×15×5cm的仿花岗岩透水砖,盲道砖采用30×30×5cm仿花岗岩砖。

人行道结构:

30x15x5cm仿花岗岩人行道透水砖

3cmM10砂浆调平层

21cm5%水泥稳定碎石6.6.1 侧平石设计

全线全部重新建筑侧平石,低侧石、高侧石、压条均采用仿花岗岩材质,平石采用C30预制砼,垫石及后座采用C15水泥砼,其结构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

6.6.2 无障碍设施

1.关于缘石坡道的铺设:

1)城市道路过街路口及交叉路口与人行横道对应的缘石坡道应采用全宽式单面缘石坡道,坡度不得大于1/20。

2)在人行道中段的缘石坡道,有条件的可采用全宽式单面缘石坡道,如条件限制可采用扇形坡道,坡度不得大于1/20。

2.关于人行道上盲道的铺设:

6.7 人行道维修设计

人行道是直接为行人步行服务的设施,在城市道路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人行道无障碍设施的养护和维修,保持人行道设施完好,改善人行的条件,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同时对于xxxxx及科学城环境和面貌也起着重要作用。

现状人行道(一)现状人行道(二)

现状人行道(三) 现状人行道(四)

现状人行道(五) 现状人行道(六)

现状人行道(七) 现状人行道(八)

人行道铺装损坏主要分为裂缝、松动或变形、残缺三大类,其破损的原因包括自然损坏、人为

损坏、行道树根拱起损坏、自然现象侵蚀等。本次人行道养护维修的内容主要包括面层养护维修、基础养护维修、缘石养护维修、树池及踏步维修。

人行道铺装损坏类型表

损坏类型 定义

裂缝 路面上出现的各类裂缝

松动或变形

人行道块件出现松动、脱空、下陷或拱起

残缺

人行道块件破碎散失

6.7.1一般规定

人行道及其附属设施应处于完好状态,人行道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表面平整,无积水,砌块无松动、残缺,相邻块高差符合要求; ② 缘石、踏步稳定牢固,不得缺失; ③ 树池框不得凸起、残缺;

④ 人行道上检查井不得凸起、沉陷,检查井盖不得缺失; ⑤ 盲道上的导向砖、止步砖位置应安装正确。

6.7.2

面层养护维修

6.7.2.1

面层砌块为振捣成型、挤压成型和加工的石材均可用作人行道面层的铺装。

6.7.2.2 人行道面层砌块铺装必须设置足够强度的基层和垫层。面层砌块发现松动应及时补充填

缝料,充填稳固,若垫层不平,应重新铺砌。

6.7.2.3 垫层材料可采用干砂、石屑、石灰砂浆、水泥砂浆等。 6.7.2.4 面层养护维修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 砌块填缝料散失的补充;

②路面砖松动、破损、错台、凸起或凹陷的维修; ③较大面积的沉陷、隆起或错台、破损的维修; ④检查井沉陷和凸起的维修。

6.7.2.5 面层砌块缝隙应填灌饱满,砌块排列应整齐,面层应稳固平整,排水应通畅。 6.7.2.6 面层养护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更换的砌块色彩、强度、块型、尺寸均应与原面层砌块一致;

②面层砌块发生错台、凸出、沉陷时,应将其取出,整理垫层,重新铺装面层,填缝。修理的

部位应与周围的面层砌块砖相接平顺;

③对基层强度不足产生的沉陷、破碎损坏,应先加固基层,再铺砌面层砌块;

④砌块的修补部位宜大于损坏部位一整砖;

⑤检查井周围或与构筑物接壤的砌块宜切块补齐,不宜切块补齐的部分应及时填补平整;

⑥盲道砌块缺失、损坏应及时修补。提示盲道的块型、位置应安装正确。

6.7.2.7 人行道面层砌块应具有防滑性能。

6.7.3 基础养护维修

6.7.3.1 人行道两侧立缘石不得缺失。形成坑槽的路面砖及灯杆、工作排架等形成的洞穴,应及时修补。

6.7.3.2 当人行道变形下沉和拱胀凸起时,应对基础进行维修。

6.7.3.3 修复挖掘的人行道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沟槽回填的最小宽度应满足夯实机械的最小工作宽度,且不得小于600mm;应分层回填夯实,分层的厚度应小于夯实机械最大振实厚度;

②当不能满足回填最小宽度时,可采用灌筑混凝土等方法回填密实;

③沟槽回填应高于原路床,夯实后再整平,恢复面层。

6.7.4 缘石养护维修

6.7.4.1 缘石应保持清洁。

6.7.4.2 混凝土缘石应经常保持稳固、直顺,发生挤压变形,拱胀变形应予以调整,调整后的缘石应及时勾缝。

6.7.4.3 更换的缘石规格、材质应与原路缘石一致。

6.7.4.4 道路翻修、人行道改造时,砌筑缘石应采取水泥混凝土做立缘石背填。

6.7.5 树池、踏步养护维修

6.7.5.1 人行道树池尺寸应根据步道宽度确定,且不得小于1.5m×1.5m。

6.7.5.2 未绿化的人行道预留的树池,树池边框距路缘石的间距宜大于300mm。

6.7.5.3 树池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树池边框应与人行道相接平整;

②混凝土树池出现剥落、露筋、翘角、拱胀变形,铸铁类、再生塑料类的树池出现断裂、缺失应及时维修更换。

6.7.5.4 踏步破损或失稳,应及时维修。

6.7.5.5 维修踏步每阶高度应一致。当踏步顶面为贴面时,应具有防滑性能。

6.7.6 人行道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

6.7.6.1 人行道养护检查内容应包括:材料质量、铺筑质量、平整度、路框差、接茬质量、凿边及滚花质量等。

6.7.6.2 人行道养护质量验收应符合下表规定。

人行道养护维修质量验收标准

项目规定值及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铺筑

预制块、块石铺筑平整不摇动,缝隙饱满;

用10m线测量

纵横缝顺直,排列整齐,纵向偏差不得大于10mm;

铺筑人行道板完整,一块板不超过一条裂缝,有缺角用混凝土补平

强度

人行道强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振捣坚实;

试块检验;用尺量

表面无麻面,均匀。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平整度预制和现浇人行道的平整度不得大于5mm 3m直尺量

路框差检查井及公用事业井盖框和人行道高差不得大于5mm; 1m直尺量

接茬

新老接茬齐平,高差不得大于5mm;

1m直尺量

人行道面应高出侧石顶面5mm

6.7.6.3 道路无障碍设施养护维修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无障碍设施应包括缘石坡道、缓坡道、盲道等;

②应检查盲道类型、位置、宽度等;

③应检查坡道位置、宽度、坡度、接茬平顺等。

6.7.6.4 道路无障碍设施养护维修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盲道养护质量维修验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盲道养护维修质量验收标准表

项目规定值及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位置

避开各类地面障碍物并距人行道边线250~600mm

用尺量

盲道中应无障碍物,检查井盖框高低差不超过10mm

宽度在人行道转弯处设置的全宽式无障碍坡道形式,设置提示盲道,宽

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

用尺量

②无障碍坡道养护维修质量验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无障碍坡道养护维修质量验收标准表

项目规定值及允许偏差检验方法

坡度

缘石坡道正面坡度不得大于1:12

用尺量缘石坡道两侧面坡度不得大于1:12

缓坡道正面坡度不得大于1:20

高度缘石道正面坡中缘石外露高度不得大于20mm

宽度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得小于1200mm

用尺量扇面式缘石坡道的下口宽度不得小于1500mm

转角处缘石坡道的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00mm

其他形式的缘石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00mm

6.8 排水工程

6.8.1检查井井盖的选用

(1)井盖基本要求

1、井环井盖的材质采用球墨铸铁,并且具备防沉降、防盗、防跳、防噪音的功能。

2、井盖须配“雨A”(沉砂井配“雨B”)、“污A”字,以作区分。

3、荷载需满足“城-A”标准。

图6.8.5-1 可调式防沉降防盗井盖(一) 图6.8.5-2可调式防沉降防盗井盖(二) (2)工程实施效果图

图6.8.5-3 车行道上的雨水检查井井盖

(3)井盖的选用

针对本项目特点,根据修复、标高调整后的道路路面,对现状检查井井盖进行改造:全部更换为可调式防沉降防盗球墨铸铁井盖。

全部更换为可调式防沉降防盗球墨铸铁井盖。

6.8.2 雨水口的选用

(1)侧入式雨水口外观要求:

采用新材料:如球墨铸铁格栅、花岗岩石饰面,使得进水井外观更加美观、大方。

为保证进水井的收水效果,道路平石到进水口最低点应有0.1的坡度

图6.8.6-1 侧入式雨水口正立面大样(2)工程实施效果图

图6.8.6-2三篦式侧入式进水口

图6.8.6-3双篦式平入式进水口

图6.8.6-4双篦式平、侧结合进水口(3)雨水口的选用

根据不同道路的等级,确定雨水口的类型(见下表)。本工程雨水口采用三篦式侧入式进水井。

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车行隧道

雨水口

类型

三篦式

侧入式进水井

三篦式

侧入式进水井

双篦式

侧入式进水井

双篦式

侧入式进水井

横截式

收水边沟

6.9 交通工程

6.9.1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 18833-2002。

12.《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3.《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试验》GB7000.1-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

6.9.2技术要求

1、交通标线

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

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性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

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1)标线材料的质量要求

道路标线涂料采用环保反光热熔涂料涂划,标线涂料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尺寸:

尺寸:

B×H=1640×325

尺寸:

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路面标线涂料》 (JT/T280-2004)、《道路标线漆(常温型)》(GN47-1989)和《道路标线涂料(热塑型)》(GN48-1989)的有关规定。

2)标线质量要求

标线现场施工质量应符合《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

a. 路面标线喷涂前,应仔细清洁路面,保证表面干燥、无起灰现象。

b. 路面标线的颜色、形状和设置位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的规范和设计要求。

c. 标线施工污染路面应及时清理。

d. 标线线形应流畅,与道路线形相协调,曲线圆滑,不允许出现折线。

e. 反光标线玻璃珠应撒布均匀,附着牢固,反光均匀。

f. 标线表面不应出现网状裂缝,起泡现象。

3)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a. 控制涂料及玻璃珠的材料品质、控制路面干燥清洁、控制底漆均匀到位、控制水线线形顺直及位置正确、控制划线机行走线形顺直及位置正确。

b. 车道的划分见图中标注(线中至线中标注)。道路平面宽度不规则的路段原则按车道平均分配划线。(车道尺寸与虚线间距单位为米,标线、导向箭头和路面文字的厚度为1.8mm)。

c. 敷设标线的路面表面应清洁干燥,在水泥砼或旧沥青路面敷设标线时,需要预涂底油,水泥砼和沥青路面的下涂剂不能混用。

2、交通标志

标志颜色以国标为准,指示、指路标志采用蓝底白色图案。文字指示标志中中英文字大小为2:1。标志面板反光材料采用国标一级反光膜(GB/T 18833-2002)。标志采用3mm厚铝合金作底板,铝合金板采用滑动铝槽加固,加固间距50cm。

(1)材料质量要求

铝合金板材化学成分、板材牌号、规格、力学性能按GB5768.2-2009要求抗拉性强度应不小于289.3MPa,屈服点不小于241.2MPa,延伸率不小于4%-10%)。应符合GB/T3190、GB/T3880、GB/T3194的规定。

(2)柱体材料要求(具体按设计图纸)

柱体一般采用牌号为Q235的钢材(A3钢)制成。镀锌量:立柱、横梁不低于18μm,紧固件不低于50μm。

(3)版面反光材料要求

反光材料应符合设计规定的等级要求,参照《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 18833-2002。

反光膜的表面规则的分布有菱形的密封结构,采用“全棱镜”反光技术,不含金属镀层,具有优异的大入射角及大观察角性能。厂家必须提供书面的十年的质量担保,确保十年内标志牌的字膜和底膜的逆反射数不低于初始值的80%。

(4)施工质量要求

标志现场施工质量应达到(JTGF80/1-2004)的要求。基本要求如下:

1) 交通标志的制作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和《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的规定。

2) 交通标志在运输、安装过程中,不应损伤标志面及金属构件的镀层。

3) 标志的位置、数量及安装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大型标志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大型标志柱、梁的焊接部位应符合钢结构焊接规范的质量要求。

5) 标志面应平整完好,无起皱、开裂、缺损或凹凸变形。标志面任一处面积为50cm×50cm的表面上,不得存在总面积大于10mm2或一个以上的气泡。

6) 反光膜应尽量可能减少拼接,任何标志的字符、图案不允许拼接,当标志板的长度或宽度、圆形标志的直径小于反光膜产品的最大宽度时,底膜不应有拼接缝。当粘贴反光膜不可避免出现接缝时,应按反光膜产品的最大宽度进行拼装。

7) 标志柱、梁的金属构件镀层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允许有流挂、滴瘤或交杂结块,镀件表面应无漏镀、缺铁等缺陷。

(5)立柱和标志牌安装

标志基础经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允许进行标志立杆和标志牌安装。标志安装的要求如下:

1) 立柱竖直度误差为±3mm/m。

2) 门架水平横梁误差为±5mm/m。

3) 标志牌安装角度误差为±3°。

4) 标志牌下缘至路面净空(净空)误差为±50mm。

5) 标志牌紧固螺栓安装螺母后要求有适当余量。

6) 标志牌要求外观整洁、无透光、起泡、划痕和损伤,安装前用湿布拭擦干净表面的灰尘。

7) 立柱要求外观整洁,镀锌量符合要求,锌层无脱落、污染和损坏。

(6)标志的支撑方式

1) 八角钢管门架:主要是标志牌及监控设备的支持构件。

2) 悬臂式标志杆(L杆):L杆采用八角型钢管制作,是标牌和信号灯的支持构件。

3) 单立柱:单立柱主要支持小型标志。因支持牌面大小的不同,单立柱有所区别,支持1.5平方米以上的单立柱采用?89mm钢管制作,支持1.5平方米以下的单立柱采用?76mm的钢管制作。

(7)材料的防锈处理

各类交通设施标志的杆件、螺栓、螺母均应进行热镀锌处理,立柱、杆件等的钻孔、冲孔和车间焊接,应在钢材进行表面防腐处理之前完成。热镀锌干燥后,杆件再喷涂银灰色的环氧富锌漆3度。为防盗需要螺栓安装完毕应点焊。

(8)未能明确路名的标志牌版面暂时留空,施工时标志牌的版面内容必须经交警部门的审核和认可方可实施。

3、交通信号灯组

(1)机动车信号灯的要求

1)符合国家标准GB 14887-2003道路交通信号灯1类1级(W型)全部技术要求,具有公安部交通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按国标全部项目检测报告,且检测报告在有效期内。

2)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每组由红、黄、绿三个几何位置分立单元组成。同一方向红、黄、绿三色方向指示信号灯应为三个几何位置分立单元。

3)为了保证路口相位设计的灵活性,信号灯要使用箭头和全屏可互换的灯具。

4)灯具外壳必须采用黑色PC材料,不用金属材料。其中PC材料采用进口的原装产品,不能使用二次料。招标时必须出具相应厂家的材质证明。

5)所有信号灯光源应采用户外超亮度LED管。红色、黄色LED管可参考原HP公司的TS芯片封装。绿色LED管可参考美国CREE或NICHIA芯片或其他具有同等技术参数的同类型产品。

6)单灯视在功率不超过15V A,功率因素>0.95。采用自耦式变压器电源,恒流供电电路。

7)机动灯必须使用双层配光方式,通过菲尼尔透镜聚光,通过外透镜进行光束分配,以达到国标所规定的配光要求。

8)紧固标准件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安装支架由钢板成型并经热镀锌(锌层厚度不小于350mg/m 2)。所有密封件采用硅橡胶材料。灯壳的背面设置出线孔,能容纳20MM电缆出入并有可靠的防水防尘措施。

9)灯芯电源和LED灯板装成一个整体,但相互之间必须隔开并设置保护罩,以保证LED灯板的密封和电源的散热。单个灯具具有独立的模块结构并能任意组合成多灯结构。

10)前盖开启采用转轴铰簧结构。转轴和铰簧都需使用不锈钢材料。前盖开启时不需使用螺栓,只需用手压下铰簧即可。而且可以任意向左或向右双向打开前盖,并可实现与后壳分离,便于维修。

11)单灯外形规格:350mm×350mm,厚度不大于155mm。全屏机动三灯重量不大于15公斤。

12)全屏灯单灯显示单元直径为300mm±10%。

13)施工单位须保证所提供的信号灯均可跟现在使用的广州市SCATS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及其信号机兼容。

14)有渠化岛分隔的右转弯的信号灯采用黄闪灯控制右转弯车辆。

15)机动车灯具的上下沿采用半圆形样式;竖式机动车信号灯杆的接线口盖板应有防盗功能。

(2)人行横道信号灯的要求

1)人行横道信号灯每组由红、绿两个几何位置分立单元组成。

2)信号灯均需内置盲人过街响声器,音量能按不同时段进行调整,能较好的解决盲人及弱视人士过马路困难的问题。

3)灯具外壳材料、光源等要求与机动车灯具要求相同。

4)人行横道信号红灯灯芯设有倒计时显示功能,采用两位7段显示,可以在绿闪时间显示倒数数字。灯板、控制板采用双面设计,倒计时控制器具有学习功能,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倒计时时间,绿倒计时每笔画使用6只发光管。

5)竖式人行横道信号灯杆的接线口盖板应有防盗功能。

4、交通信号灯安装要求

交通信号灯及电缆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在交警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下安装、调试运行。

(1)电缆(电线)要求

交通信号系统的电缆,一般采用地下敷设,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交通灯挂于高架路墩柱或人行天桥底部,施工单位则需在现有建筑物表面上,装置PVC管,以便穿放电缆。把PVC管挂于墩柱或直墙表面的施工,交通信号系统的电缆,敷设时不允许在管道或交通井内有接头。

1)电力供应电缆应采用多支铜线,聚氯乙稀绝缘和护套(RVV),线芯标称面积不少于10平方毫米的双芯线。

2)交通信号灯控制电缆应采用多支铜芯,聚氯乙稀和护套(RVV),线芯标称面积不少于1.5平方毫米的四芯线或五芯线。五芯电缆的颜色分别为绿、黄、红、白、黑;四芯电缆的颜色分别为绿、红、白、黑。机动车信号灯采用五芯电缆连接,绿、红、黄颜色电缆分别连接信号灯对应的三种颜色,黑色电缆连接零线,白色电缆备用。行人信号灯采用四色电缆连接,绿、红颜色电缆分别连接行人信号灯对应的2种颜色,黑色电缆连接零线,白色电缆备用。每个信号灯具连接一根电缆到信号机,中间不能并接。

3)保护接地线应采用铜芯,黄绿间条聚氯乙稀绝缘(BVR),线芯标称面积不少于6平方毫米的单芯线。

4)交通信号控制电缆要分别连接到信号灯和信号机的接线柱上,电线应绝缘且无接头,并拥有号码的套管编码以便日后维修。除所需长度外每根电缆线应保留有余量于最靠近立柱的拉线井内,人行灯立柱应保留2米,车道灯立柱应保留3米。L杆立柱按实际长度预留。在信号机端,每根电缆应留有3米的余量整齐的放于信号机基础旁的接线井内。

5)整个交叉口所有外部非带电的金属部件应用铜线连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用保护线接地分别连接至控制机的接地座。所有埋在地下的物件和电缆的设计与安装应使他们在浸水时能连续运行而不出现故障。

6)生产电缆厂家应有<<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C认证)>>、<>及质检部门产品检验报告。

(2)接地要求

1)每个交叉口交通信号设施必须独立安装接地系统,使整个交叉口的信号灯杆,信号机接地加以保护,防止雷击对设备造成的损坏或信号灯杆,信号机因外壳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接地线需把所有信号灯杆及信号机接地端子连接一起,形成环状,使整个交叉口各点的交通信号设施保护接地电阻应少于4(含)欧姆。不允许连接其他部门的地线作为交叉口交通信号设施的地线使用。

2)接地极应采用铜制接地棒打入信号机基础旁交通井内的地下,如该位置下面有很多管线,为避免损坏管线,可选择靠近信号机基础的另一交通井打接地棒。

3)铜制接地棒其直径不少于12.5毫米。如需加长接地棒,应以耦合器把每截接地棒连接起来.当一根接地棒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需要安装额外的接地棒以降低接地电阻值时,应使每截接地棒之间保持3.5米或大于插入长度两倍的距离。各接地棒应用16平方毫米的接地线连接起来。

4)由信号机的接地端子连接到各信号灯立柱,应采用接地保护线加以接通。该线可与信号控制电缆敷设在同一管道内,环状串接到每一条信号灯立柱。拉线时需预留足够余量的电线于信号机旁的手井和信号灯立柱的手井内,以便连接信号机和信号灯立柱的接地端子。信号机内,信号灯立柱内的接线端子和螺丝要使用铜或不锈钢材料保证各接地连接点接触良好,不生锈腐蚀。进行环状地线连接时要用铜制端子压紧单芯线后用螺丝螺母紧固到信号机或信号灯立柱的接地端子上。

5、防雷与接地

本图中所有带电设备基础需做防雷接地设施,接地电阻少于4欧姆,所有的电源引入口加装避雷器。

6.9.3交通信号机

CⅣ信号控制机技术要求

具有CDMA无线通信模块,通过该模块可实现对路口参数进行实施监视与调试。

电源输入:AC220±20%50±2Hz 设总开关、控制电源开关和信号灯电源开关

输出:AC220V/5A,48路(16信号灯组)独立输出

检测输入:24路车辆检测器接口,8路行人按钮输入接口。输入隔离电压2500V以上。

交通流量/行人按钮数据记录:可循环记录一个星期以上,以5分钟为单位的车流量/行人按钮数据。

具有GPS接收模块接口,增加该模块可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实现路口间无电缆协调控制。

信号灯检测:全部信号灯均可实现损坏检测,并可监测绿灯点亮或红灯熄灭引起的绿冲突故障能够自动记录故障类型(包括信号灯损坏与否,检测器故障等等)及故障发生时间和故障消失时间,并可在手提电脑上查询或清除。

带全自动交流稳压器,能有效保护本信号机及路口信号灯、倒计时器等交通信号设施不会因过压而损坏。

时钟误差小于+5秒/日,信号显示时间与设定值相比误差小于0.1秒

环境防护等级IP43,机箱顶部设通气装置

绝缘电阻:大于100MΩ(常态)大于2 M (受潮热试验后)

抗电强度:AC1250V,1分钟无击穿飞弧,工作正常

进口避雷器及电源滤波器,可承受40KA/25ns雷击电流

具有独立的黄闪器,在控制电源关断或控制出现严重故障时能够输出黄闪信号。

工作环境温度:-20℃~+70℃

储存环境温度-45℃~+80℃

环境相对湿度:≤96%

外形尺寸:1350(高)×760(宽)×400(厚)

安装固定孔尺寸:460×260 (单位:mm)

安装要求

1)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指引进行安装调试。

2) 信号机基础位置的选取应考虑在交叉口范围(人行横道线内)视野宽阔、不妨碍行人及车辆通行、能观察到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和交通信号灯的变化状况、交叉口范围内较宽的人行道上、并能容易地驳接电源的地点。不得将信号机基础安装在非机动车道、马路中间的隔离岛、花坛、高架桥下、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隔离带或渠化岛上。

3)机箱与基础之间的密封,采用专用材料进行密封,避免潮气进入机箱。

4)安装完成后,对信号机运行状况进行测试,能分别运行黄闪、单点、无电缆、主控各种控制方式,能按预置的程序运行。机内电路板及其他电器配件无松动或接触不良现象。

5)重点检查线圈号对应的车道连接到检测器板是否准确。

6)检查信号灯电缆与接线端子的接线接触是否良好、输出保险丝是否完好,电缆接线与接线图是否一致,保证每灯色输出正常。

7)检查信号机的电源输入电压和地线阻抗是否在正常范围以内。

注:本工程所有的信号控制采用CⅣ信号控制机和SCATS信号控制机,施工单位都必须在相关技术人员指导下安装、调试运行。

供电设施要求

交叉口交通信号设施供电由临近的交通岗,或该路口路灯供电系统的低压单相220伏电力分布系统提供,每个交叉口连接路灯开关箱都要经过当地路灯所的批准。要在交叉口交通井埋设管道至离交叉口距离最近的路灯开关箱,从路灯开关箱接驳电缆至交叉口信号机。

(3)电缆(电线)要求

交通信号系统的电缆,一般采用地下敷设,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交通灯挂于高架路墩柱或人行天桥底部,施工单位则需在现有建筑物表面上,装置PVC管,以便穿放电缆。把PVC管挂于墩柱或直墙表面的施工,交通信号系统的电缆,敷设时不允许在管道或交通井内有接头。

1)电力供应电缆应采用多支铜线,聚氯乙稀绝缘和护套(RVV),线芯标称面积不少于10平方毫米的双芯线。

2)保护接地线应采用铜芯,黄绿间条聚氯乙稀绝缘(BVR),线芯标称面积不少于6平方毫米的单芯线。

5)整个交叉口所有外部非带电的金属部件应用铜线连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用保护线接地分别连接至控制机的接地座。所有埋在地下的物件和电缆的设计与安装应使他们在浸水时能连续运行而不出现故障。

6)生产电缆厂家应有<<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C认证)>>、<>及质检部门产品检验报告。

(4)检测线圈的材料和施工要求

1)车辆检测线圈是由感应电线(线圈)和传输电缆(馈线)构成。

2)线圈采用多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尼龙护套、线芯标称面积不少于2.5mm2的单芯线。符合机械部标准JB/T10261-2001中的RVN系列的要求。

3)馈线采用多支铜芯、镀锡、聚氯乙烯绝缘、128密编镀锡铜网屏蔽、线芯标称面积不少于0.75mm2的双芯绞合线。符合国标中的RVVP系列电缆要求。

4)检测线圈头尾须穿上耐用标签,便于接线/重接线。

5)整条检测线圈之间,不可有接驳口。

6)检测线圈须经传输电缆连接至信号机的接线柱上。检测线圈与传输电缆的接头应位于靠近检测线圈的接线井内,接头应全密封连接,防水防潮,接线方法需上报业主/工程管理部门同意。除所需长度外,传输电缆应留有2米的余量于井内,整段电缆不应有其他接头。在信号机端,传输电缆应留有3米的余量独立密封,整齐的放于信号机基础的接线井内,每根传输电缆应分别进行方向和车道编号。

7)车辆检测线圈的埋设

a.避免将车辆检测线圈横跨在二块水泥板上或设置于沥青与水泥板交界面上。当路面有伸缩缝,线圈离缝距离要大于200mm。设置车辆检测线圈的500mm范围内不应有金属物体。线圈定位避免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遇到以上情况应适当把线圈位置前移或后移。

b.车辆检测线圈与车道线平行,离停车线一般为1.5m,根据道路实际情况要求,可定在1-2m

之间。车辆检测线圈引线长度不可超过20m,并在路边手井与传输电缆接驳。车辆检测线圈不应有接头、断裂、打结或外皮损坏的现象。

c.车辆检测线圈施工前,应按照图纸中线圈的尺寸,在路面上弹线放样,要保证每条线平直,各角度有90度,然后采用沥青/砼开槽机根据路面弹好的线进行开槽。

d.线槽切缝宽不小于6mm,槽深80mm,引向路边的槽深要增加至100mm。开切线槽应采用沥青/砼开槽机来进行。一个进口道的几个线圈电缆可共用一条切槽引至路边阴井,阴井至路边缘石下要预埋一条直径一寸的塑料管与切槽连接。

e.切缝完毕后,必须用高压清水冲洗槽内,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干,使槽内干燥无杂物,才可按图纸的要求布线。下线时,电缆线不应拉得过紧,不得用利器捣线,以免划伤电缆线。布线后要每隔50cm用木条把线固定在槽底部。线圈需绕2圈,线圈绕制后把线引至路缘石穿过塑料管到达阴井内预留2m左右的余量。

f.车辆检测线圈施工下线后但未封装前,应测试电阻、绝缘等技术参数,以确保符合要求。

g.车辆检测线圈线绕制后,线圈至接线井之间的检测线圈必须双绞,每米双绞不小于7圈。必须将封装材料完全倒入槽内,要保证封装体的流动性好,使封装体充满槽内空隙,封装体要倒至略高于路面,原则上水泥路面用环氧树脂封装,沥青路面用沥青封装。不得有气泡和漏封,并保证凝固时间内,最少一小时。封装完毕的线圈不会被车辆碾过或有任何松动。如果施工需要该车道要立即通车的话,要用钢板覆盖路面线圈表面至封装体凝固。

h.对引至人行道管井的线圈电缆进行编号,编号从靠近中心线车道开始到靠近人行道的车道顺序进行。

i.从信号机箱位置按交叉口埋设线圈的数量每个线圈拉设一根馈线至路边管井进行电缆和馈线电缆的连接连接前分别对线圈和馈线电缆进行测试,线圈电缆电阻小于5欧姆,馈线电缆小于10欧姆,屏蔽网和电缆之间不能短路。两根电缆要用专用的端子和工具进行压接,压接后用专用防水胶布进行密封。

(5)接地要求

1)每个交叉口交通信号设施必须独立安装接地系统,使整个交叉口的信号灯杆,信号机接地加以保护,防止雷击对设备造成的损坏或信号灯杆,信号机因外壳漏电引起的触电事故。接地线需把所有信号灯杆及信号机接地端子连接一起,形成环状,使整个交叉口各点的交通信号设施保护接地电阻应少于4(含)欧姆。不允许连接其他部门的地线作为交叉口交通信号设施的地线使用。

2)接地极应采用铜制接地棒打入信号机基础旁交通井内的地下,如该位置下面有很多管线,为避免损坏管线,可选择靠近信号机基础的另一交通井打接地棒。

3)铜制接地棒其直径不少于12.5毫米。如需加长接地棒,应以耦合器把每截接地棒连接起来.当一根接地棒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需要安装额外的接地棒以降低接地电阻值时,应使每截接地棒之间保持3.5米或大于插入长度两倍的距离。各接地棒应用16平方毫米的接地线连接起来。

4)由信号机的接地端子连接到各信号灯立柱,应采用接地保护线加以接通。该线可与信号控制电缆敷设在同一管道内,环状串接到每一条信号灯立柱。拉线时需预留足够余量的电线于信号机旁的手井和信号灯立柱的手井内,以便连接信号机和信号灯立柱的接地端子。信号机内,信号灯立柱内的接线端子和螺丝要使用铜或不锈钢材料保证各接地连接点接触良好,不生锈腐蚀。进行环状地线连接时要用铜制端子压紧单芯线后用螺丝螺母紧固到信号机或信号灯立柱的接地端子上。

6.9.4 CCTV闭路电视监控前端设施和系统传输设备

闭路电视交通监控系统采用模拟信号系统,完工后交予交警支队管理,由交警部门直接控制;

为与交警部门原有系统的兼容,本工程交警使用的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必须与交警部门使用的

MA×1000系统相兼容,可由交警部门直接控制。

光端机通过光纤将前端的视频信号(路口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传送到监控点所属路段的交警大队的CCTV系统机房,用视频分配器对视频信号进行字符叠加后,输入矩阵机箱;并使用硬盘录像机对图像加以保存,以备调用。

交通指挥中心的控制键盘通过系统主机将控制码输入码分配器,可将一个控制码转换成16个独立的控制码,通过光端机、光纤对本区域的路口的外场监控摄像机镜头及云台进行操作控制。

6.9.5 数码+视频电子警察

本工程设置的电子警察主要对路口及路段闯红灯车辆进行自动检测和抓拍。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安装在倒L杆横臂上。

电子警察前端采用无线CDMA网络传输,CDMA网络站点接收到数据后,通过光纤与广州智能交通管理指挥中心连接;承包商须负责工程验收后1年的各个电子警察前端系统CDMA的无线通信费用。

系统软件指保证电子警察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各种软件系统;包括:外网服务器软件、内网服务器软件、闯红灯电子警察系统运行软件、车道检测抓拍系统运行软件、和“电子警察管理系统”软件;其中电子警察管理系统于2004年完成开发,内网服务器软件、外网服务器软件于2006年8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xx市迎宾大道街道景观提升改造实施方案

xx市xx大道街道景观提升改造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活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商务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实施xx大道街道景观综合改造工程。以精品节点、街道建设带动城市整体环境容貌提升。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市xx大道全长21公里,起点廊涿高速口,经光明西道、银河路、金光道、和平路、桐万路、止点104国道北京界,呈S型。在和平路北端设置景观广场雕塑、在104国道与北京交界处建设友谊广场;市区新华路同步进行街道景观提升改造。 二、主要任务 xx大道街道景观提升改造内容包括:城区界至廊涿高速路口两侧各50米的绿化景观带建设;西环至城区界道路两侧各40米绿化建设。光明西道、银河路、新华路、和平路实施以道路改造、穿衣戴帽、园林绿化、立面整修、夜景亮化、牌匾整治、架空线缆入地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提升,将xx大道沿线建设成为设施功能完备,体现现代人与自然

和谐,兼开放性、观赏性、休闲性于一身的城市道路景观带。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为加大对xx大道景观综合整治工程的指挥和协调力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特成立xx大道景观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调度、督导各项工作进度,抓难点、解难题、促突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指挥长由市政府副市长xx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市建设局局长xx担任,副指挥长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xx、市政府副秘书长xx、市政府办公室副调研员xx、广阳区区长xx、安次区代区长xx、xx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xx、市规划局局长xx、市综合执法局局长xx,市房管局局长xx、市交通局局长xx、市林业局局长xx、市财政局副局长xx、市监察局副局长xx、市国土局副局长xx担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成员单位包括:广阳区政府、安次区政府、xx开发区管委会、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综合执法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房管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检察院、市民政局、市信访局、市拆迁办、市城改办。 xx大道街道景观提升改造拟分为光明西道(廊涿高速口至城区界、城区界至西环、西环至银河路)、金光道、和平路、桐万路、104国道、新华路8个区段和3个重要节点分段实施。 (一)8个区段及3个重要节点分指挥部由相关责任单位

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方案

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方案 为积极策应全市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公路路域环境治理力度,着力构建“畅、洁、绿、美、安”的和谐交通环境。现结合我乡农村道路建设、管养工作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整治任务与要求 1、整治任务:公路两侧控制区内无新增违章建筑,路肩无杂物,边坡无种植,路边、桥下无垃圾和堆积物。 2、整治要求:对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活动的通知》要求,严格验收标准,细化整治措施,落实长效机制,提升整治水平。 二、整治内容与标准 1、路面养护。做好路面日常保洁,养护工正常开展道路大扫除;提高公路路况巡查频次,农路办分片人员及早发现路面早期病害,注重“修早、修小、修好”,无影响行车安全的严重病害;路面接缝灌缝封及时,组织人力集中开展专项行动;确保路面整洁、干净、无垃圾、无杂物、无堆积物。 2、路肩边坡。路肩宽度符合标准,无冲沟、无坍塌,无高于15㎝的高草;路肩排水顺畅,且路田分界平顺。 3、桥梁涵洞。无五类桥,对四类桥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确保交通安全;桥头衔接平顺,栏杆完好,桥头、涵顶不跳车。 4、公路绿化:按照要求宜林则林,对照标准查漏补缺。 5、安全防护:设置必要的警示标志;每条线路须设置里程碑、百米桩,竖立养护责任公示牌;险要路侧、路段须舍友安全防护设施。 6、控制区管理:与村建所严密配合,加大公路控制区建设监管力度,确保公路两侧无新增违章建筑。 7、公路用地管理:路边无有碍观瞻物,无倾倒垃圾现象。

三、整治步骤与安排 1、宣传发动与组织机构(XX年5月5日-5月30日) 设置工作机构,构建组织网络,制定活动方案,强化宣传发动。落实部门责任,加强现状调查,建立工作档案,细化整治措施。 2、集中开展整治阶段(XX年6月-10月) 细化整治方案,分解整治任务,对照整改要求,推动整改落实,以阶段性的工作成果迎接市局阶段性的工作考核与督查。 3、全面迎检与长效管理(XX年11月后) 对照验收标准,全力做好迎检准备,注重软件完善与硬件配套,务求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工作新效果。科学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升和谐交通建设水平,以整治工作的新成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成效。

道路设计说明

道路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1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及依据 1.1.1 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 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 6)《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 B02-2013); 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1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1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1.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城镇道路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 F20-2015);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3 设计依据 1、业主与我公司的签订的设计委托合同; 2、规划部门关于本片区道路的设计红线; 3、本道路1:500地形图及片区总体控制方案; 4、相邻已设计道路施工图资料。 1.2 主要技术标准 2、设计概要 2.1 工程概况 本项项目所在地点为火车站周边,市政道路含垭路、A线、B等道路。其中包含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以及其他市政管线工程,本册图纸及说明为道路部分。 由于近年来车流量不断增加,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本道路现状路面出现了较多破损,水泥路面存在较多裂缝、错台、掉角、碎板、磨耗层脱落等病害,沥青路面老化严重。通过实施本道路的改造,能大幅提高本道路的交通服务水平,满足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快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本项目所有道路均为改建道路,我院委托后立即组织人员现场调查,掌握了本道路的使用状况。经过与业主的多次方案讨论确定:

小区规划说明

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概况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三、规划设计原则 四、规划设计整体框架 五、公共建筑及配套设施规划 六、道路系统规划 七、绿化环境景观规划 八、建筑设计 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规划设计概况 规划背景: 峄城区隶属枣庄市辖区,是枣庄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镶嵌在 稣、鲁、豫、皖交界的淮海经济开发区中心位置的一块绿色宝石。它北靠枣庄市区,南 通徐州,西接微山湖,东望大海,206、104国道纵贯南北,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中国 第一”的峄县万亩石榴园就坐落在其中,全区总面积627.6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 区位介绍: 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项目位于峄城主城区中部位置,自由街以北,西靠城市道 路峄山路,明德街以北。区域内现状建筑布局散乱、建筑质量参差不齐,基础设施配套 不齐全,生活便利性和舒适性难以保障,也影响了城市整体风貌的统一性,因此该片区峄城?粮食局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 的改造进程迫在眉睫。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居住小区。该场

址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现状为部分棚户区散布民房及原粮食局大院,地势相对平坦,用地条件良好,加之其位城区腹地,与城区中心有城市干路相接,交通方便,是一片理想的居住用地。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五)国家、山东省及枣庄市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六)《枣庄市峄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七)1:1000现状地形图; 三、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 1原则 根据对峄城区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小区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 (一)充分体现该片区的特色,使之成为峄城区的一处具有历史记忆的城市居住景观。 (二)提供一个适合城市长期发展的现代化环境,成为周围地区的重要居住示范小区。 (三)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生活、工作、交往的场所,使人愉悦,获得精神享受的城市空间环境。 2理念 (一)注重环境: 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 既要满足现实的市场需要,也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使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契合,又能起到应有的先导性。这就涉及到在多个“维度”上嵌入环境当中的问题。 人文环境:空间形态上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延续城区建筑风格。并通过提供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提高整个地区的城市空间质量。单体建筑形式上服从全区的整体风貌定位,以现代建筑为主,并以环保节能的材料、结构加以表现。 绿化环境:强调绿地水景与居民生活空间环境的融合。利用绿地、硬地、小品等元素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活动的需求,将住宅群与绿化融为一体。 市场环境: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类型的需求一方面在面积、档次有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需求也趋向于多元化。鉴于此,为了适应市场上多层次、多要求的选择,也为了创造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建筑空间环境。 (二)特色原则: 对于“特色”这一概念,我们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一是通过合理规划,使小区的整体环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品位特征;二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各小区与周边的住宅区相比,在建筑形式、户型设计上具有特色;三是在小区中引入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设备,赋予整个小区设计以时代特征。 通过对建筑单体、空间形式的创意和新技术的运用,在整体格调统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使形体创造更具魅力。强调住宅环境与建筑、单体与群体、空间与实体整合性。注意住区环境、建筑群体、城市发展风貌的协调。通过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使小区住户能够高速便捷地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 四、设计整体框架 1)“景观轴线”——城市景观轴线导入小区,景观走廊贯穿南北,强调与整体环境有机融合。 这一理念突破了现有的住宅小区在规划范围内“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而是以一条景观轴贯穿小区南北,使之不仅成为了小区特有的标志性景观轴线,而东西向贯穿的景观走廊,又恰当的把城市景观引入小区,使小区完全的、有机的融合在周边环境中。 2)增强小区的“可识别性”与整体形象 “可识别性”是衡量城市形象的关键因子,城市的“可识别性”越强,它的形象也越鲜明。同样,住宅小区也有“可识别性”问题。如果“可识别性”弱,就会出现居民“有家难回”的尴尬局面。峄城粮食局棚改安置小区规划从城市的角度考虑,小区住宅布局紧密结合峄城区城市建设风貌格局,同时强调单体的有机布局,通过住宅单体的造型和空间限定,并结合户外绿化环境设计,形成邻里空间,创造空间丰富、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居住环境,创造全新的住宅小区整体形象。 规划整体结构可概括为:“一带、一心、两轴、两片区。”

浅谈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的提升改造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711274242.html, 浅谈市政道路绿化景观的提升改造 作者:吴春龙 来源:《南方农业·中旬》2019年第12期 摘要市政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设计的一部分,与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的园林绿化景观,才能够提升城市居住品质、提高城市景观品位、提升城市环境综合价值。基于此,以福建省厦门市厦禾路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阐述市政道路绿化提升改造的原则、方案。 关键词市政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 中圖分类号:U418.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https://www.doczj.com/doc/1711274242.html,ki.1673-890x.2019.35.031 随着我国城市市政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要求市政道路绿化能够以最直接的方式提升城市原有的景观风貌,实现其特有的防尘降噪功能。根据福建省厦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有关精神,厦门市绿化工作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即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高效推进市政道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工作,以提升市政道路绿化景观效果,促进城市生态宜居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基于此,以厦禾路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为例,介绍市政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工作。 1 项目背景介绍 市政道路绿化提升改造项目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厦禾路沿线,全长5.4 km,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该改造项目坚持“保留、做强、留白、规整”的提升改造原则,重点突出地方特色的彩化花化效果,特别要彰显火焰木景观特色,同时还要兼顾完善在市政设施提升改造方面的统筹规划,科学合理地为广大市民拓展更多的休闲场所,将厦禾路提升改造成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火焰木景观大道。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为花化、彩化提升,包括花柱、花钵、立体绿化、三角梅组团彩化;绿化提升,包括行道树补强、绿化带规整;小游园提升,包括植物优化、透水砖铺砌、红砖修复、石凳安装;市政提升,包括人行道局部改造、花坛修复、城市家具规整;综合整治提升,包括道路红线内停车整治、道路红线外乱停车疏导、占道经营整治、沿线保洁提升。 2 项目提升改造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原则 从生态化方向考虑,以本地的生态环境实际为改造出发点,科学合理地对提升改造部分进行补植、移植和换植。应根据原有道路景观绿化植物的实际状况,有选择性地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品种保留,替换生长状况欠佳以及与地方环境不匹配的植物品种,并依据本地区的环境

市政道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及附属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述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迎宾路改造工程,起于朝阳广场,终于欧阳海大道,道路呈东西走向,全长2641.154m,起点接朝阳广场桩号为K-0-363.917,终点接欧阳海大道桩号为K2+277.237,沿线与春陵大道相交成”T”路口,与金叶路、向阳路相交成“Y型路口”,定义为城市主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红线宽度朝阳广场至春陵大道段为60m、春陵大道至金路广场(金叶路)段为40m、金叶广场至欧阳海大道段(向阳路段)为26m。[注:K1+967.541(金叶广场)-K2+277.237(欧阳海大道)段路名为向阳路)。 受桂阳县政府委托,我司于近期对迎宾路改造工程进行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本阶段为施工图设计。本次改造设计范围为:K-0-363.917(朝阳广场)至K2+277.2378欧阳海大道段。 2、地理位置与交通区位 桂阳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岭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游。地理座标为东经112°13′26″至112°55′46″,北纬25°27′15″至26°13′30″,东邻郴州市北湖区,西接嘉禾县、永州的新田县,北面与耒阳、常宁、祁阳、永兴县相接,南面毗邻临武县,境域总面积为2953.67平方公里,是郴州市面积最大的县。 桂阳县是郴州至嘉禾、临武、出永州、往广西的交通要道,县城距郴州市区31.7公里,县境内有过境省道3条,分别是S214(常宁-临武)、S322(郴-桂-嘉高等级公路)、S323(桂阳-新田),总长161.843公里。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气候条件 桂阳县地处南岭山脉北侧,地貌南北高中间低,因高低差别大,气候各异。桂阳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节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66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7.5摄氏度,南北山区与中部丘岗山地气候略有不同。县境内降水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以舂陵江为界,南多北少较明显,南部降水量为1200-1600毫米,北面降水量为800-1200毫米,时间分布也不均匀,春少、夏多、秋干、冬旱的特点比较突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56毫米。桂阳十年九旱,汛期4-9月,干旱地带以舂陵江以北偏西的流峰、板桥、塘市、飞仙等十几个乡镇最为严重。桂阳县的暴雨与洪涝年交替出现,且持续时间长,多以山洪暴发成灾。 3.2、水文条件 桂阳县多年平均降水量1535毫米,径流总量约220420万立方米。县内河流较多,主要有舂陵江、湖屯水、白水、神堂水和宜水5条,其支流218条,除神堂水南流注入武水汇珠江外,其余水系全部汇入湘江。5条水系集雨面积(含客水)大于5000km2的一条,大于500 km2的一条,其它三条都在100 km2以内。洪峰流量一般出现在4-6月间,此期为丰水期。境内最大河流是舂陵江,发源于蓝山县,主流长11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41.81亿立方米,流域境内面积2244.33平

小区设计说明

“”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1. 项目概述 1.1 区位 该项目地块位于城市东部,北接湖南东路,西沿慈湖河路,南接规划中的花园路,东临慈湖河。 1.2 用地范围 规划用地范围东至慈湖河、南到规划中前进路、西到慈湖河路、北到湖南东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580米,总用地面积为173556平方米。 1.3 自然条件 花山区自然、人文景观丰厚。濮塘风景区为“国家4A 公里。区内山势连绵、沟整险峻,生态植被保持完好, 作物遍布, 新四军曾在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 园、佳山山体公园、盆山度假村, 1.4 规划目标 宜城际铁路将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 2. 规划设计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3、《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4、《安徽省住宅设计标准》; 2.5 2.6、1 / 1000地形图(规划红线图)。 3. 规划设计理念 涵。 3.1人本主义,充分体现对家庭生活的关怀 居住区是家庭生活的原点,通过对家庭发展趋势的关注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定位于为每个人及每个家庭提供具有优美环境和温馨氛围的家园社区。 3.2便捷交通,引入符合时代特征的交通手段 二十一世纪人们对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公共交通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城市人居环境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外部公共交通环境。同时,小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将成为一种强大的发展趋势。规划设计为适应这一发展态势,努力营造流畅快捷的道路交通系统和充足的停车场库用地,同时使交通空间与步行开敞景观空间之间既有一定分隔又能达到相互交流。 3.3 适应市场,努力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与居民居住需求 大规模的居住开发必须具有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本方案在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对动态变化着的市场的呼应:其一,通过建设标准的差异形成多元化的供方市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居住需求;其二,通过与住区分时序开发的协调,满足不断发展的居住需求,随着建设时序的变化,适时调整建设标准。 4. 规划设计原则 4.1 作为新世纪的现代化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及建筑单体设计应面向二十一世纪,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4.2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环境为规划目标,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区。注重居住地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的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 ,步行绿带,开放绿地等多层次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场所 1/5,为商业用地。南面地块占总用地 空间景观效果。 这种空间布局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打破了以往居住组团处理手法,通过线性的空间组织,将不同层次的开敞空间结合起来,使每一个住宅单元融入整体结构之中,赋予每一个住宅组合单元不同的空间特点,增强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并在保证总体开发规模和绿地容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每一个住户争取一个好的环境,体现小区的均好性,并为老人、儿童以及每一个居民多样化的居住生活活动提供空间和交往的机会,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小区主出入口设于地块中部面对慈湖河路,地块北部、南部设置车辆出入口。主入口采用设置小区入口广场的手法,形成小区的入口标志,在内部通过强烈的轴线引入中心绿地,居民通过广场的引导,进入小区内部,豁然开朗之感油然而生。 独立的步行系统与小区绿带相结合,到达住宅的每一区域。

景观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技术文件

瑞丽市都市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工程PPP项目社会资本采购投 标文件 第二分册技术文件

投标人: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盖单位章) 法定代表人或其托付代理人:(签字) 2017年10月26日 目录 项目建设治理方案 一、总体目标任务 (一)、项目概况 (二)、目标任务 二、工程组织治理及进度打算 (一)、工程组织治理机构 (二)、施工进度打算 (三)、项目招标方案 三、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及投资操纵措施 (一)、工程进度操纵措施

(二)、工程质量操纵措施 (三)、安全操纵措施 (四)、投资操纵措施 四、竣工验收 项目融资方案 一、融资方案 二、金融机构简介 项目运营方案一、项目管养与维护方案 (一)、管养维护机构 (二)、河道管养维护方案 (三)、绿化、滴灌管养维护方案 (四)、灯饰管养维护方案 二、安全治理方案 (一)、安全治理机构

(二)、安全治理体系、措施 (三)、安全治理制度 三、突发事件治理方案 (一)、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的目的和依据 (二)、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急预案及抵御风险内容四、环境爱护方案 项目移交方案 一、移交工作打算 二、移交验收程序 投标人认为必要的其他内容

项目建设治理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瑞丽市都市绿化、景观及提升改造 工程PPP项目 2、建设地址:项目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 3、瑞丽市都市绿化、景观及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包括团结大沟西段、大沟东段、南底河、勐卯河、南管河、帕色河、允当河共七条河 流的两岸景观提升改造和河道清理。规划总用地面积795498.37m2, 其中河道占地334574.52 m2 、园林景观用地460923.85m2,要紧建设 内容包括河道两岸绿化生态景观、滨河步道、广场及景观廊、亭、桥、木栈台、特色雕塑、休憩座椅等构筑物和小品,治理用房,灯光夜景 照明系统,标志标识系统、绿化浇洒给水以及河道清淤整治。 4、所属行业:生态环境

XXX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情况汇报

XXX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 自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开展以来~我区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着力打造生态XXX的目标要求,以及区委、区政府确立的“高点定位、走在前列”的指导方针~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全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区累计投入资金XXX亿元。完成拆迁2.2万平方米~清运垃圾15.2万余方,拆除大型立柱式广告牌123块,关停取缔搬迁物流园区,企业,72家~搬迁废旧收购点21家,完成绿化面积53.4万平方米~栽种各类绿化苗木8.73万棵,立面粉刷11.3万平方米~平交道口硬化1.8万平方米,安装护栏13399米,铺设人行道8550米,安装LED灯110盏等。圆满完成了XXX路等国省道及全区县乡道路的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打造了畅通、安全、舒适、优美、文明的道路通行环境。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严密,以强大合力推进活动开展 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开展~我区严格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的任务部署~统一领导、周密组织、狠抓落实~以强大工作合力推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一,领导高度重视~强力推动活动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一项关系群众生活、社会生产、城市形象的系统工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路域沿线进行现场调 1 研~反复研究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了区主要领导参加的全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动员大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XXX个政府部门和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实际~专门设立了整治建

道路改造设计说明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1 设计过程 本项目于2015年2月委托我院进行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施工图设计,2015年5月13日王城施工图初步成果并报业主评审,2015年5月15日进行了施工图内审,并依据意见进行修改。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 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9)《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D60-2004) 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 12)《公路沥青混凝土里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001) 13)《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06 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3)《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 设计概要 3.1 工程概况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与泸州市毗邻,北与自贡市接壤,西靠乐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南界云南省昭通地区。处于金沙江、岷江和长江的三江交汇处,属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地区。 三江口片区位于南岸东区北部,戎州大桥和大溪口间的狭长地带,是重要的城市节点,为《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内容为酒都路北段拓宽工程,酒都路道路红线宽度30m,路面结构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 3.2. 序号指标名称 路名 1 道路名称酒都路 2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3 计算行车速度30km/h 4 横断面宽度30m 6 道路交通等级中等交通 8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系数 0.10 9 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 10 路面标准轴载BZZ—100 11 路面设计基准期15年 12 防洪标准1/50 3.3 3.3.1平面设计 本次设计为道路改造,维持原道路技术标准,平面拟合原有线形进行设计 ,对道路两侧进行加宽处理,根据最新控规新增两处路口,道路与小区出入口接顺,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沥青路面进行顺接;不通行机动车辆的小区出入口,采用人行道铺装结构进行顺接。 3.3.2 纵断面设计 本次改造仅对现有沥青混凝土路面修补后加铺新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纵坡不变。地面道路设计标高和原有小区出入口连接处,若有高差,在工程范围内20m范围内过渡到地面道路设计标高。 3.4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布置维持现有红线宽度及车行道宽度,车行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 本次设计道路横断面在现状道路横断面基础上,机动车道两侧拓宽0.5m,车道采用直线路拱形式,横坡采用1.5%,现场施工测量过程中,若道路横坡不满足要求,则采用AC-20层进行调平,横断面布置形式如下: 酒都路:30m=4.0m(人行道)+9.5m(车行道)+3m(绿化带)+9.5m(车行道)+4.0m(人行道); 3.5路基 本工程为道路加宽改造工程,但根据新控规需新增两处路口,需要新建路基,具体要求如下: (1)路基填筑及压实度 路基填筑填料优先采用强度高、粒径小、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严格按规范摊铺和压实。对于同一填筑路段,要求同一层的路基填料强度和粒径尽量均匀。一般路段路基填筑材料的重型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XX市北大花园住宅小区位于XX市新区,北临东风东路,西临纵贯七路,总用地面积约3.6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二、规划依据 1、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总体设计招标文件; 2、XX省北大花园住宅小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年版); 6、《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25-2005; 9、《XX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DBJ41/062—2005; 10、其它有关规范、规程。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建立“城市—社区—小区—院落—住栋—家庭”的尺度序列,把最小的生活单元—“家庭”融入城市范畴。站在城市的高度看待社区建设,创造与城市完美和谐的居住环境,使社区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并为城市所接纳。 2、在小区这一尺度级上始终贯彻“道路—绿化—公建”作为社区建设三大要素的观点,为住宅建设先行开道,细致入微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生机盎然的社区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突出环境设计的宗旨,以“绿化中的建筑”和“建筑中的绿化”两种手法营造小区中心,形成集中景区与庭院绿地,有效利用土地,突出小区的整体特色。 4. 居住区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日常的生活居住需求,因此在环境设计上要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尺度,人的需求及人的活动为根本出发点,充分提供生活、居住、娱乐、等功能和服务设施,从而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5、规划与单体设计相结合,创造一个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生活方便、利于管理、环境优美,具有时代精神的住宅小区。

道路景观提升

龙城西路绿化景观提升改造方案(路南) 为切实改善江广融合区城市出入口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味、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扮靓江都迎宾的西大门,本单位对连接扬州主城和江都城区的主干道龙城西路两侧绿化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改造的绿地为芒稻桥南至双迎北路交叉口路段南侧,全长约2.5㎞。 1、现状存在的问题: 绿化带内的景观效果不佳,景观层次感不强,植物品种不够丰富,观花、观叶树种较少,部分乔灌木配植杂乱无章,栽植过于零散,绿化带内的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随处可见。 2、该工程绿化范围共分为11个区域,用A—K区域表示,现状分布图见附图。 二、各区域改造方案 宜先采取清除绿化带内不适合或不必要移植的乔灌木,将零散的绿化先进行内部移植,然后再从城区移植所需品种树木,再种植外购苗木的原则进行有序施工。 A区域改造方案: 该区域绿化带内除了绿篱及慈孝竹之外,没有观花的树种,所以

在慈孝竹北侧,沿大叶黄杨绿篱沿线增植间距4米左右的垂丝海棠25株,形成优美的景观。 B区域改造方案: 该区域处于通江路(原老船厂路)与龙城西路交叉口的西南角。 1、增加土方: 东侧及靠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地形低于池边20cm左右,需要大量增加土方,才能使该区域的地形看上去饱满,才能更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内部移植苗木: 清除4株生长不佳的茶花;本区域的东侧已有一片香樟丛,为了避免杂乱无章,所以将西侧的几株树型较好的香樟移出,栽植于D 区域山头,作为主要背景树种;景石西侧的几株紫薇数量较少,形成不了一丛,故将其并入其它区域紫薇处;为了丰富绿化层次感,将F 区域几株零散的垂丝海棠移植于东侧的红花继木处。 3、城区移苗及外购苗木: 东侧已将常绿树种香樟作为主要背景树种,但香樟与地被之间没有其它树种过渡,显得过于空旷,所以在外侧增植一片观花树种垂丝海棠,将两者很好的连接起来;中段原有的观叶苗木红天竹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丛,形成不了气候,所以大量补栽红天竹;西侧景石处原有的香樟和紫薇已移出,存在一片空地,选择增植一丛樱花,和东侧的垂丝海棠自然连接,春暖花开时,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形成一片花的海洋;由于该区域西南侧有平民的临时住房和生活场地,所以在此

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整改方案 为全面提升我市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水平,创立安全畅通、高效快捷、舒适优美的出行环境,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我市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整改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规范公路管理和优化路域环境为目标,经过集中整治,全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提升公路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使我县境内国省干线达到“畅、安、舒、美”的标准,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良的交通保障。 二、综合整治范围及内容 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范围包括两部分:一是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及综合管理治理;二是公路用地范围外沿线两侧500米可视范围内的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是境内国省干线公路及穿村镇、城区路段的综合治理。 (一)公路基础设施整治

1、路基路面。加强养护管理,路基坚实、边坡稳定、路面整洁、无行车隐患,技术指标达到规范要求。(责任单位:县公路局) 2、桥梁及隧道。加强桥梁隧道的日常监管,及时实施维修和加固改造,做到桥梁隧道外观整洁、结构坚实、附属设施完好。(责任单位:县公路局) 3、交通安全保障。全面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规范完善各类交通安全设施,有效降低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发生,规范公路指示标志设置,加强平交道口的整治,全面提高公路通行条件和安全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县公路局) 4、违法占用公路用地及违章建筑物、构筑物的治理。加大对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违法占用公路及用地(包括违章建筑物、构筑物)的查处力度,对未经许可违法占用公路用地的建筑物、构筑物、私设路口等违法行为,依法强制拆除并给予处罚。(责任单位:县法院、县公安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县公路局、公路沿线乡镇、园区办事处) 5、管理信息化。整合公路管理信息资源,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路况通阻及气象信息,加强应急救援处理和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县公路局、县气象局、联通公司、移动公司)

道路改造设计说明

1 老路现状调查 由于是对原有公路改造,对老路现状调查十分重要,老路的现状直接影响到改造方案、工程投资。 1.1平、纵线形现状 本区域内老路一般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时一般无正规的平、纵线形设计,所以老路的平纵线形通常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部分调整。只有对老路的平纵线形有基本了解,才能决定线形调整的幅度,一般情况下,对老路平面需测试弯道数、偏角大小、弯道半径、交点间距等,对老路纵断面需测试坡度、坡长等指标。老路如果线型较好或者可以通过微调能达标的,在平纵面设计中均考虑充分利用老路;如果老路线形极差,如弯道多、偏角大、半径小、交点间距极短,且受地形、地物的限制,则考虑改线。 1.2路基、路面现状 路基、路面现状调查包括路基、路面宽度、结构形式及近几年大修改造情况等。只有对老路路基、路面情况充分了解,在路面结构补强设计时才能心中有数,设计方案才能经济合理。 1.3弯沉测试 为评价老路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应对老路面进行弯沉测试,对测试结果应根据弯沉值大小、路面结构情况分段整理计算,以便于下阶段路面结构补强设计。 1.4桥涵现状 区域内河网密集,一般公路上桥涵较多,对老桥涵拓宽改造还是拆除

重建由老桥涵现状决定,所以应对老桥涵的跨径、净宽、荷载标准、结构形式、使用情况、是否为碍航建筑物、桥头接线线形等做充分、详细的调查,对大、中桥荷载标准不能确认时,应做承载能力试验。 2 主要技术指标的选用 2.1公路等级 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结合公路的功能、性质从全局出发综合确定。 2.2设计车速 设计车速一般根据公路等级采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公路的功能、性质、交通组成等综合确定,特别是对于老路改造工程,应顺应地形地物,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的前提下,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灵活地选用。对位于城市出入口的一级公路,混合交通严重,车速不宜太快,可参照城市道路标准,采用80km/h的设计车速;对于二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采用80km/h设计车速。 2.3路基标准横断面 路基横断面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规模和投资,路基标准横断面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预测分析结果选择,同时又应综合考虑路段功能性质及交通组成,结合地形、地物、城镇规划,注意到绿化美化和环保,采用既能满足道路通行能力、与城镇规划相适应又经济合理、适应地形地物的横断面。 2.3.1一级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 区域内改造为一级公路的均为区域间干线公路,不但交通量大,而且

居住小区设计说明

一、基地情况概述: 小区位于长安区环山路北侧,沣河东岸,批准用地3.6hm2,南北长250m,东西宽159m,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基本平坦(见示意图1)。计划住户2026户。此地位于南郊郊区,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周围旅游景点众多,居住环境优雅安静,是人们休息度假的好地方。 二、设计理念、构思原则: 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基于此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优势,将“自然”这一话题充分考虑到本次设计中,认真的思考了“人--建筑--健康--自然”这个四元体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利用和改造原有的自然环境,营造了一些人工环境,让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使建筑空间更能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强化院落空间,在追求合适开发强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物业管理与分期开发,并增强小区的安全性、趣味性、识别性。 、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把科技先行、环境优美、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设计全过程中。 三、空间布局 空间布置可概括为:多点、一中心。 多点--即以住宅为主体围合的四个院落组群。 一中心--即由小区中心内的集中绿地、水面、广场、雕塑及造型别致的社区公共建筑,构成了小区文化娱乐交往中心和纵横轴线交汇的空间构图中心。 在本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是周边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个组团构成主要围绕着中心广场区和中心水景区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对外商业组团。小区四周分散设置了四个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有最佳的朝向和风景,然后,北向、南向、东北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