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1

——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

戴林琳,许碧霞,丁启安

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采用成分分析法,针对历史街区的主体特征,对现有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修订,构建了基于居民方和游客方两个维度的历史街区生态足迹模型,并以北京南锣鼓巷为案例地,对其2012年度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总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该街区生态足迹远大于其生态承载力,游客方生态足迹高于居民方。最后对生态足迹的结构组成进行分析,提出降低生态足迹是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并分别从居民方和游客方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控制生态需求及降低生态足迹的策略。

关键词:历史街区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南锣鼓巷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展示着每个城市独有的地方文化和历史脉络,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进一步做好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2015年4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名录,将北京市皇城历史文化街区等30个街区遴选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与此同时,大量历史街区在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旅游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及旅游开发活动的持续,历史街区原住民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冲击,历史街区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负面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投入了较多的关注,从文化、生态、经济等多角度开展相关研究,提出历史街区的发展应是基于城市风貌保护和历史文脉传承,从文化经济学和创意文化产业区位选择理论的视角,将城市中新旧资源重新整合与再结构的过程,通过引入创意活力推进社区的复兴和可持续发展[1]。本研究从生物资源可持续的角度出发,构建历史街区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估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历史街区特别是旅游型历史街区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32030)

1 文献综述和既往研究

历史街区作为中微观尺度的城市地方文化和历史脉络的表征,往往集结了丰富的文化要素和突出的社会矛盾,其可持续发展也一直是城乡规划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学者关于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多从历史街区的改造与更新、保护与旅游开发两方面展开,研究内容包括宏观政策的引导、具体实施的规划等,但是从生物资源可持续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并且现有研究中以定性分析为主,较少定量测度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

自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致力于探索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目前量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之上,通过量化指标的测算,评估可持续性程度,主要采用以系统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构建的指标体系、基于环境货币化估值的指标体系、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衡量的指标体系等三大类型指标体系[2]。其中通过具体生物物理量来计算的生态足迹法自20世纪90年代初由加拿大学者William Rees提出后被广泛运用,该方法以生产性土地面积这一定量化指标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3],通过测定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即测算生产特定区域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计算时,各种资源和能源消费项目被折算为耕地、草场、林地、建筑用地、化石能源土地和海洋(水域)等六种生物生产面积类型。

从研究对象来看,生态足迹研究主要包括两大类:区域消耗和单体消耗,并且由前者占据多数[4];从研究尺度来看,有国家、区域和地区三个层级,其中国家和区域尺度由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获取性,研究成果较为丰富,针对村庄、社区、学校等中观尺度地区的研究则相对较少[5]。针对单体消耗、中观尺度进行的研究多采用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对象的消耗进行分门别类的测算。例如蔡静姗针对厦门大学学生个人生态足迹进行研究,把生态足迹分为居住、食物、交通、直接能源、水资源、废弃物等六个成分[6]。李定邦等则把重心放在家庭上,以家庭为单位从食物、住宅、交通、商品、服务、废弃物等六个维度来计算生态足迹[7]。姚争等以北京大学为案例地,将师生的生态消耗分为能源、食物、垃圾、纸、水、交通、校园面积等七个成分进行测算,并与其他九所大学进行比较[8]。谢雨萍以广西红岩村为案例地,把旅游生态足迹分为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五大成分进行计算[9]。

2历史街区生态足迹模型构建

2.1历史街区生态足迹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具有传统特色的居住社区,具有服务于当地居民生活的功能,与此同时,大量历史街区已逐渐发展为旅游地,具有展示和旅游的功能,旅游活动成为街区活动的重要组成。因此,测算历史街区生态足迹需考虑居民和游客的共同作用。

本研究选取适用于中观街区尺度的生态足迹成分分析法思路,结合历史街区的主体特征,将生态足迹分为居民方和游客方两大成分,之后分别考虑居民和游客的不同活动特点划分生态足迹成分,对每个成分基于实际情况的差异选择不同的测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历史街区生态足迹模型:

EF=REF+TEF

其中,EF为历史街区生态足迹、REF为居民方生态足迹、TEF为游客方生态足迹。2.2居民方生态足迹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区域中资源的再生应能支撑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居民方生态足迹计算中,把其分为食品生态足迹、日用品生态足迹、用水生态足迹、能源生态足迹和废弃物生态足迹五个成分,计算公式如下:

将各成分的计算公式代入:

其中,REF为居民方生态足迹,N为人口数。r j为均衡因子,c i为第i类生物资源的消耗量,p i为相应生物资源的平均生产能力,d i为第i类生物资源消耗量,W d为区域内生活用水的人均运输量,W r为区域内人均污水量,q d为运输每单位水的用电量,q r为处理每单位水的用电量,E e为单位发电量的CO2排放量;E i为单位CO2排放量,Q i为第i类能源资源的消耗量,p a为每公顷林地1年可吸收CO2量(即化学能源地的平均生产力);Q i为第i类垃圾的人均数量,q i(CO2)为第i种垃圾的CO2产生率,q i(CH4)为第i种垃圾的CH4产生率,x为CH4的GWP当量系数。

2.3 游客方生态足迹

游客是历史街区中的重要主体,需保证游客的基本旅游需要,即餐饮、住宿、购物、交通、娱乐、观光、用水等。根据历史街区旅游产品的活动特点,去除娱乐、观光等成分,加

上废弃物成分,将游客方生态足迹分解为六个成分: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用水、废弃物,计算公式如下:

把各成分的计算公式代入:

其中,TEF为游客方生态足迹,N为游客人次,C i为游客人均每日消费第i种食物的消费量,p i为与第i种食物相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年平均生产力,E i为游客人均每日消费第i种能源的消耗量,r j为世界上第j种能源的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Na i为第i种住宿设施拥有的床位数,K i为第i种住宿设施的年平均客房出租率,Ea i为第i种住宿设施每个床位的能源消耗量,r为世界上单位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的平均发热量;R i 为游客购买第i种旅游商品的消费支出,P i为第i种旅游商品的当地平均销售价格,g i为第i 种单位旅游商品相对应的当地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年平均生产力;Nt i为选择第i种交通工具的游客数,D i为选择第i种交通工具游客的平均旅行距离,Et i为第i种交通工具的人均单位距离能源消耗量;W d为区域内生活水的人均运输量,W r为区域内人均污水量,q d为运输每单位水的用电量,q r为处理每单位水的用电量,E e为单位发电量的CO2排放量;Q i为第i类垃圾的人均数量,q i(CO2)为第i种垃圾的CO2产生率,q i(CH4)为第i种垃圾的CH4产生率,x 为CH4的GWP当量系数。

2.4 历史街区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是指区域内生物生产性空间的面积,与生态足迹为一组对应概念。前者是人类活动的生态供给,后者是人类活动的生态需求。通过计算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总量,能够判断资源供需情况,从而判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具体计算中,借助产量因子和均衡因子使不同种类生产性土地转化为具有同一生产力水平的土地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C为生态承载力,A i为区域中各类生产土地面积,r i为均衡因子,y i为产量因子。

3案例实证研究

3.1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南锣鼓巷街区位于北京东城区西部、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街道办,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东至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占地1.45平方公里,是北京现存保护最完整、可考历史最悠久的“棋盘式”四合院保护区,于1990年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1993年划入北京市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

本文从居民和游客的日常生活入手,考虑食品、日用品、能源、交通等因素计算生态足迹。其中,居民数据主要来自2011年《东城统计年鉴》、《北京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游客数据主要来自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12年5月,现场按照游客来源、性别、年龄进行抽样,总计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为91.5%。

3.2南锣鼓巷街区生态足迹测算

依据成分分析法的思路,将居民方生态足迹分为食品、日用品、用水、能源和废弃物生态足迹等五个成分进行测算,将游客方生态足迹分为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用水、废弃物生态足迹等六个成分进行测算。

3.2.1南锣鼓巷街区居民方生态足迹

将主要食品类型及日用品的消费金额结合当年物价转换成消费量,计算食品及日用品生态足迹。其中日用品的测算中,由于耐用品相对而言年消耗量波动大、总量小,因此只选取非耐用日常用品中消费量最大且属于必需品的服装进行测算。用水生态足迹包含供水和处理水两个部分,将供水量和处理水量转化成耗电量进行测算,按照电力成本占1/3,北京自来水价4元/立方米,工业电价0.5987元/千瓦时,测算每立方米供水耗电2.227千瓦时。能源生态足迹的测算使用IPCC2006版数据中的CO2排放系数。废弃物生态足迹计算首先将该街区废弃物的主要类型即生活垃圾转换成其分解出来的CH4和CO2量,然后计算吸收气体所需的生态生产土地面积。上述各项居民方人均生态足迹为1.431hm2,按照居民常住人口3万计[10],生态足迹总和为42919.24hm2。

表1 南锣鼓巷街区居民方食品及日用品生态足迹

表2南锣鼓巷街区居民方用水生态足迹

表3 南锣鼓巷街区居民方能源生态足迹

表4南锣鼓巷街区居民方废弃物生态足迹

*已加上CH4的GWP当量

3.2.2南锣鼓巷街区游客方生态足迹

餐饮生态足迹的测算主要包括小吃和主餐,其中主餐通过游客平均消费额,结合菜价水平,测算主要的粮食、肉、蔬菜等消耗量;购物生态足迹主要采用游客购买的旅游商品消耗量,之后进行初级生产品的折算。餐饮及购物生态足迹测算结果为19014.896 hm2。住宿生态足迹的测算采用床位数和出租率数据,根据南锣鼓巷旅馆数及全国星级酒店的床位平均值测算,住宿生态足迹为 3.09hm2/天,经计算所占比重可以忽略不计。交通生态足迹分为市

际交通和市内交通两个部分,通过游客问卷获取游客交通量并进行不同交通工具相应的折算。计算中考虑到南锣鼓巷对于外地游客来说通常不是唯一目的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游客平均到北京旅游4.778天,而在南锣鼓巷只呆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因此对游客市际交通的计算只占测算总量的一定比例,即45847.75/4.778=9596.04hm2,加上市内交通,交通生态足迹测算结果为24129.085 hm2。游客方的废弃物生态足迹同样采用生活垃圾进行测算,结果为1542.49 hm2。上述各项游客方生态足迹总和为66135.959 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038 hm2。

表5 南锣鼓巷街区游客方餐饮及购物生态足迹

表6 南锣鼓巷街区游客方市际交通生态足迹

表7南锣鼓巷街区游客方市內交通生态足迹

表8 南锣鼓巷街区游客方废弃物生态足迹

3.3结果分析

南锣鼓巷街区的用地类型主要为建筑用地,总占地1.45平方公里,按照均衡因子2.8,产量因子1.66计,生态承载力为650.72hm2,考虑到预留12%的土地维持生态系的生物多样性,南锣鼓巷街区生态承载力总量为572.634 hm2。南锣鼓巷街区总生态盈余为生态足迹总值与生态承载力的差值,为-108483 hm2,生态足迹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存在较大的生态赤字。这一结果一方面反映了南锣鼓巷街区生态足迹偏高,资源消耗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街区在建设低碳街区,减少生态足迹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生态盈余指数作为衡量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用于宏观尺度的研究。但是对于中微观尺度的城市街区而言,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的历史街区,由于其自身承担的城市职能特色,其生态足迹必然远高于生态承载力,而生态承载力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很难显著提高,因此,对历史街区生态足迹研究而言,生态盈余结果更多的是反映生态足迹总量的控制需求,以尽可能地减少生态供给和需求的差距,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研究及应用的重点在于生态足迹的构成,通过比较生态足迹成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成分内部的详细构成,解析街区可持续发展所需控制和引导的关键问题。

2012年南锣鼓巷全年生态足迹为109055.2 hm2,其中游客方生态足迹比居民方生态足迹高近50%,表明对于旅游型的历史街区南锣鼓巷而言,大量的游客比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生物资源消耗。尽管从人均生态足迹角度而言,居民方的 1.431hm2/人远高于游客方的0.038hm2/人,但是由于居民方测算的是每人每年的生态足迹总量,而游客方测算的仅为每人单次(一日)的生态足迹,因而二者不具有可比性。要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不能片面追求游客数量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应关注与之伴随而来的大量生物资源消耗。

从生态足迹的具体构成来看,游客方与居民方显示了较强的一致性。在居民方生态足迹构成中,食品生态足迹所占比例达59.39%,能源生态足迹占近1/4,废弃物生态足迹占13.45%,用水生态足迹和日用品生态足迹所占比例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在游客方生态足迹构成

中,餐饮生态足迹所占比例最大,达50.86%,交通生态足迹其次,占40%,二者几乎涵盖了游客方生态足迹的全部。这一结果显示,尽管游客和居民存在不同的生活需求,但是由于南锣鼓巷街区定位及其提供的旅游产品单一性,游客消耗仍然以餐饮为主。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游客购买的旅游商品中数量最多的是明信片、书本等纸类商品,平均每个游客购买0.791张明信片,购买总量较大,同时,纸类产品对应的木材平均产量极低,因而造成木材的生态足迹居高,占游客方生态足迹的9%。游客方交通生态足迹数据显示,市际交通中飞机和火车所占比重较高,市内交通中地铁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公交车。这一结果与游客的出行方式选择紧密相关。在问卷调查中了解到,55.83%的游客选择坐火车到北京旅游,17.79%的游客选择飞机出行,机动车交通不足5%,45.4%的游客选择在市内公交车出行,31.9%的游客选择搭乘地铁。

4结论与讨论

生态足迹模型是判断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南锣鼓巷为代表的旅游型历史街区而言,由于自身用地及保护规划等方面的限制因素,很难大幅度提高生态承载力,要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居民方和游客方各自的生态需求角度寻求降低生态足迹的有效途径。

就居民方需求而言,食品消耗受居民自身的个体影响较大,在城市规划层面,更多的应考虑降低能源、废弃物生态足迹。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更多地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来进行建筑的修缮、改造、重建等,在不破坏原有街区肌理和建筑形态的前提下,通过节能通风采光等设计减少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以一层建筑为主的历史街区,太阳能采集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为废弃物提供回收再利用的空间,布局分类回收设施,尽量采用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以减少废弃物数量及一次性用品的消耗。同时,在社区管理中,一方面需要控制人口数量,另一方面应发挥社区的引导作用,宣传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就游客方需求而言,餐饮生态足迹是游客方生态足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要降低游客方生态足迹,最直接的方式是转变街区经营业态。持续以餐饮、零售为主的业态,一方面会渐渐抹杀南锣鼓巷的特色,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态足迹。南锣鼓巷的定位是创意产业,但就其发展现状而言,创意的成分略显不足,在调查中发现,大众游客中很大比例的认为南锣鼓巷的店铺缺乏特色,甚至认为“完全没意思,跟后海它们不是一样吗”。在未来的街区发展中,对创意产业的引导应获得政府的更多关注,实现从纯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旅游

的过渡,尽可能减小过度商业化的影响。在交通生态足迹方面,需更多的引导绿色交通出行方式,随着南锣鼓巷地铁站的建设,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街区的历史风貌,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缓解了机动车出行的压力。此外,对于旅游型历史街区而言,尽管游客量意味着经济收益,但是在吸引游客的同时,地方管理部门应充分考虑本地的生态承载能力,对游客容量进行科学测算和管控,在保证空间环境品质的同时缓解环境压力。

参考文献

[1]吕斌,王春.历史街区可持续再生城市设计绩效的社会评估[J]. 城市规划,2013,37(3):31-38

[2]徐中民等.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评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2): 60-64

[3]季夏微.目标导向的上海奉贤区生态居住区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岳琴,于超.对我国家庭生态足迹的探析[J].学术交流,2010, (1):77-80

[5]张锦高,李忠武.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方法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3(6):32-35

[6]蔡静姗,常美丽,陈伟琪.基于问卷调查的个人生态足迹测算及分析——以厦门大学在读学生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6):125-128

[7]李定邦,金艳.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家庭资源消费可持续性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2):39-44

[8]姚争,冯长春,阚俊杰.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低碳校园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6):1163-1170

[9]谢雨萍,向悟生.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 5128-5131

[10]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南锣鼓巷保护与发展规划[R],2007

[11]杨凌波,曾思育,鞠宇平,何苗,陈吉宁.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规律的统计分析与定量识别[J].给水排水,2008,34(10): 42-45

作者简介

戴林琳,讲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许碧霞,研究员,Griffith University;

丁启安,本科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设计案例-南锣鼓巷历史街区

历史街区保护案例——南锣鼓巷 (资料整理) 1.背景: 它同诸多历史文化保护区一样是平房四合院居住区,典型性在于它保存了元大都时代的胡同街巷肌理。该地区作为北京仍保持传统街坊格局、传统四合院和文物相对集中的地段,在整个北京旧城保护与更新的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南锣鼓巷四合院保护区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其古城街坊的形式与富有历史感的建筑及树木一起,共同形成独特的视觉空间与氛围;同时承载着历史的居住形式与少量受西方影响的建筑或建筑局部共存,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城市风貌。 2.区位: 位于北京旧城北中轴北端东侧,西临地安门外大街,北边为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东侧为交道口南大街,占地约84公顷。西、南两侧分别与什刹海和景山历史文化保护区相邻。

3.定位: 将南锣鼓巷的形象定位为:大都之心,元生胡同,民居风情,创意空间;在近期和远期分别打造两个旅游产品,分别为南锣鼓巷创意文化长廊和胡同民居风情体验区。 4.传统街巷肌理: A传统的街巷胡同呈“鱼骨式”,巷在其中主要连接各胡同,大部分居住建筑不直接向巷内开口。 巷宽约6一8米,两侧主要分布一些小的商业建筑。一般在胡同的端头临“街”或“巷”的地方是铺户所在,作为居民生活的供应点,这些临街商业建筑空间开敞,因此街道封闭感不强。 东西向胡同一般宽5~6米。宅院一般面向胡同开口,进深也较大,纵向常二、三进院,有的大院进深达前后胡同。 南北向胡同一般宽3~5米,大多数形成的边界较为偶然,等级较东西向低,走向也较曲折,开口于其间的宅院一般也较小。 改造中,根据不同情况分级拓建了胡同,每隔一至两条胡同拓宽一条,此外为了增加南北巷的联系,只增加一些3~4m的人行小路,限制区内交通,鼓励步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元代的街巷肌理。 5.院落空间的更新 --拆除违章建筑和梳理庭院空间 6.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南锣鼓巷保护区内的建筑主要为清末明初建造的传统居住建筑,在临街和巷口的地方为商业建筑。 A。建筑色彩 北京旧城的整体色彩:大面积的平方民居建筑、灰色墙面、灰色清水砖墙、转墙外加水泥砂浆魔免、 砖墙外加灰色贴面砖—整体色调素朴宁静。整个南锣鼓巷的窗框和门框颜色大多数为原木色、黑色和红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2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三章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第四章保护规划实施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附则 - 1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第三条 (适用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管理主体层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第六条 (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 (支持奖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资质管理)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划资质管理规定。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九条 (设立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 2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二)有比较丰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 2(三)占地面积不小于2.5hm;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浅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 摘要: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及开发运作等问题。并结合孔城老街的实例,提出保护设想,希望找到既有利于文化保护和延续,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造方式。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开发 1引言 一座城市的特色,除了要有时代气息外,还要有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最好见证。同时,作为城市文化遗产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历史文化街区被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倾注着很多复杂的情感。 2002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首次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意义 2.2概念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文物保护法》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界定是: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叫“历史地段”。 2.3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建设特色城市有现实意义。文化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点已经在很多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得以证实。作为城市发展独特见证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是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城市形象宣传、历史文化教育、乡土情结的维系、文化身份的认同、生态环境建设、和谐人居环境的构建等多方面具有综合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区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3.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以孔城老街为例 3.1历史沿革 孔城镇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东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中期(公元前770-481年),即为桐国南部门户,扼大别山东南区域通往长江水运通道之要冲,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距今2500多年。三国(公元220-280年)时期,吴将吕蒙曾屯兵于此,建筑堡垒。距今1700多年。南宋时,孔城是民间抗金要塞,著名的抗金战场。元代为大别山东侧,江淮分水岭至长江大别山边缘地区的九大商镇之一。到明代有居民600余家,清代中、后期本镇发展为旧桐城县内“枞、汤、孔、练”四大名镇之首,达到古镇发展的高峰。现存约2公里长的石板古街和古建筑群就是晚清和民初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3.2老街概况 孔城老街是以南北向中大街为主轴,大街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有主街一条,横街两条,另有七巷十三弄。连同两侧各甲之间(一甲到九甲)的巷道,形成鱼刺状的外部空间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 街巷弄均为麻石所铺,店铺房舍皆青砖灰瓦,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著名的《桐乡书院四议》,戴钧衡即作于此,它为全国书院所奉崇,并载入《皇朝政典类纂》。镇东大沙河,平沙浩瀚,极目无垠,夕阳照射,宛如白雪,故有“孔城暮雪”之称。镇西南界荻埠河,碧波粼粼,

生态足迹模型在多领域多层次的应用

生态足迹模型在多领域多层次的应用 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的概念是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Rees和他的博士生Wack-ernagel于1992年在《我们的生态足迹———减轻人类对地球的冲击》中提出的,即“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人、城市或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物质和能量及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的总面积”。1996年后,他们又从不同侧面对此概念进行了解释并提出将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用于衡量可持续发展,所谓的生态足迹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给定人口的负荷”,用生产性土地面积来度量一个确定人口或经济规模的资源消费或消纳废弃物吸收水平的账户工具,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1]。 生态足迹通过引入均衡因子和产出因子实现各国各地区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可加性和可比性,以此作为度量区域可持续经济发展程度的方法简单明了,其概念一经提出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0年被引入中国。目前,国内外对生态足迹的研究还处于摸索、完善的阶段,其模型的局限性已遭到一些研究者的质疑,诸多研究者结合不同的数理方法以求更加精准的核算模型对不同层次的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其有意义的修正方法和模型也在迅速地发展和完善中[2]。

1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及修正 在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的实际运用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质疑其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功能性,NathanFiala[3]、G.CornelisvanKooten[4]、HansOpschoor[5]、MichelleL.M.Graymore [6]等学者认为假设所有国家的能源用地供给都为零、没有用于吸收CO2的土地;未把区域的环境压力、自然系统提供资源、消纳废弃物的功能描述完全;未全面考虑区域的物质交换的开放程度而造成进口型和出口型地区边界定义的混乱;未考虑土地退化造成承载人类活动的生态生产性土地不断缩减等因素造成生态足迹模型在实际运用中的严重失真。MichelleL.M.Graymore[6]等学者通过评价指标矩阵评价各个可持续发展指标用于区域范围的有效性,结果指出生态足迹模型无法全面地评价区域可持续性、其累加运算不能清楚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各个环节,基于此的分析也很难深入到各个环节,认为生态足迹法更多起到的是警示、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对该模型的质疑和实际运用中,学者们衍生了一系列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 为了弥补生态足迹模型的瞬时性和非动态性,学者们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时间序列计算多年份的生态足迹将其转化为一种动态分析法,NickHanley等[7]学者利用7种不同指标对1980-1990年间的苏格兰地区做可持续性分析;荷兰学者Vuur-enoDoP等[8]分别选取1980年、1987年和1994年为研究时段,对贝宁、不丹、哥斯

北京南锣鼓巷调查报告

北京南锣鼓巷调查报告 篇一:南锣鼓巷实践报告~~ 南锣鼓巷南北走向,长约800米,东西各有8条胡同整齐排列着,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这些胡同在元朝时没有名称,名称是明朝以后逐渐演变来的。比如菊儿胡同,明代叫局儿胡同,后来改称橘儿胡同,清代宣统时才称菊儿胡同,后延续至今。整个街区犹如一条大蜈蚣,所以又称蜈蚣街。南锣鼓巷是北京一条有着非常特色的酒吧街,是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整条酒吧街以四合院小平房为主,门前高挂小红灯笼,装修风格回归传统、朴实,遵实于四合院的氛围和格调。与三里屯、后海不同,这里的酒吧大多比较安静,和谐、自然、身居闹市却远离闹市的喧嚣,更贴近于生活。客人以国外游客、“明日之星”中戏学生和成熟的泡吧爱好者为主,客人在这里体验老北京四合院的气息,远离喧闹、享受身心的放松,或看书、或带着电脑来加班,或者朋友小聚、甚至洽谈公务。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地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

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完整的“碧玉”。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护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视,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得以幸存。近几年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树丫,凄冷的寒风,寂寥的街巷??冬天的南锣鼓巷,在寒流的侵袭之下显的很安静,没有人声鼎沸,也没有灯影霓虹,有的只是寒阑的期许。这些期许应和着阳光的印迹游动,穿梭于小街小巷,看罢传统,也看罢时尚;看罢过往,也看罢现在??时光在这里老去,也依然还在这里回荡。菊儿胡同是南锣鼓巷最北头东边的一条胡同。说他名扬中外,是因为建筑大师吴良镛主持设计的菊儿胡同危房改造工程,1992年被亚洲建筑协会授予“亚洲建筑金奖”,1993年又被授予“世界人居奖”。在胡同中部,北边有一片2至3层的楼房,黑瓦白墙,围合成一个个小院落,既有江南民居的秀丽,又有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韵,和周围的建筑风格也十分协调,这就是改造后的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吴良镛教授根据“有机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认为旧

生态足迹

2013年个人生态足迹 以下采用成分法计算生态足迹 一、能源的生态足迹: 能源主要有电力。 公式 a CO e e P E Q A /2= 式中: e A 分别为年内电力消耗所需的化石能源地面积; e Q 分别为电力消耗量;2CO E 为普通火电厂单位发电量的2CO 排放量;a P 为每公顷林地1年内可吸收的2CO 量。 二、食物的生态足迹: 某类食物消费的土地占用面积一般计算见式: f f f P Q A = 。式中,f A 为计算年内某 类食物消费的土地占用面积; f Q 为计算年内该类食物的消费量; f P 为生产该类食物的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世界粮农组织网站上查得)。主要食物分类中, 牛羊肉( 奶) 类产品的土地占用类别为牧草地; 猪、家禽、蛋、谷物、糖类与蔬菜等的土地占用类别为耕地; 鱼类的土 三、垃圾的生态足迹:

垃圾的土地占用由垃圾堆放直接占用土地(即直接用地)与吸收垃圾降解而产生的化石能源 地(即间接用地)两部分组成。间接用地的计算公式∑=+= W N i CH i co i i a w q q Q P A 1 )(1 4 2δ式中,w A 为计算年垃圾排放间接土地占用面积; i Q 为年内第i 种垃圾成分排放量; 2 CO i q 为第i 种 垃圾成分CO 2 产生率;4 CH i q 第i 种垃圾成分4CH 产生率;δ为4CH 的GWP 当量系数; a P 为林地的平均木材生产力。 四、纸张的生态足迹: 计算公式为:a w p p P q Q A /= 式中, p A 为计算年内纸张消费的土地占用面积; p Q 为计算年内纸张消费量; w q 为单位纸张产量的木材消耗; a P 为林地的平均木材生产力。 五、水的生态足迹; 水的生态足迹主要就是由输送水与处理污水消耗的能量产生, 这2 种作业消耗 的能源为电力、 因此首先需要计算出计算年内输送水与处理污水的电力消耗量, 然后利用公式a CO e e P E Q A /2= 计算其土地占用面积, 土地类别为化石能源地。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管理办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办法 (征求意见稿) 2010年11月2日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三章保护规划的编制、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 第四章保护规划实施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保护规划的审批、公布、修改与备案 第三章保护措施管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编制要求 第三章调查和评估 第四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 第五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第六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第七章成果要求 第八章附则 附件一保护规划制图统一标准和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为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管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第三条(适用范围)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规划制定与实施、监督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管理主体层级)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保护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遗产,继承文化,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突出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维护风貌的完整性,维持功能的延续性,采取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的方式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正确处理更新改造和保护的关系。 第六条(保护资金)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七条(支持奖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资质管理)承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单位,应当符合相应的规划资质管理规定。 第二章历史文化街区的设立和撤销 第九条(设立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比较完整的历史格局和风貌;

追寻历史的足迹

追寻历史的足迹 历史的钟声在耳边响起,将那沉睡的思绪在梦中唤起。回首历史的沧桑,岁月的涟漪。每一个历史的片段都渐渐地清晰。从此,心开始吟唱历史的赞歌,情开始诉说爱国的狂热。让我们带着青春的朝气,带着内心的感动,带着曾经的热恋,追寻历史的足迹。 俯瞰历史的长河,心中总会燃起激情的火焰,随着我的血液蔓延、蔓延。多少次心绪凌乱不堪?多少次泪水打湿双眼?也许,一切的情感都是因为心中对祖国的无限眷恋。 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强;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责任;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沧桑。漫漫古道,黄沙漫漫。凄凄驼铃,情味凄凄。寻觅着那令我们熟悉的点点滴滴,寻觅着那令我们难割舍的感情,寻觅着那令我们向往、令我们新奇的历史足迹。一路执着追寻,一路引吭高歌,一路深沉诉说。 追寻历史的足迹,多少文人、墨客书写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多少英雄儿女将热血挥洒沙场? 铁骨铮铮、战马啾啾。岁月的泥沙不会掩埋历史的足迹。一曲曲英雄赞歌,一段段真情浮现。永远都闪烁着最耀眼,最美丽的光芒,承载着最真实,最浓厚的深情。“壮士饥餐胡虏肉,谈笑渴饮匈奴血”。抒写了岳飞精忠报国,奋勇杀敌的决心和勇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诠释了文天祥对国家的热恋和挚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展现了谭嗣同对敌人的愤恨、永不退缩、永不妥协的勇气。

追寻历史的足迹,我们就要用心灵铭记。铭记那触动心弦的旋律,铭记那刻骨铭心的剥削,铭记那丧权辱国史实。 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八国联军的对华侵略,918、731、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残暴与压迫,抗热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的辉煌成立,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此时祖国的繁荣昌盛。这些,我们不会忘记,因为它们早已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里。永远都不会被历史的浪潮冲刷而去,反而会愈加清晰。祖国的大好山河,永远都会绚丽多姿,永远都会散发着勃勃生机。 朋友,让我们心系历史的往事,向着祖国、向着党,追寻历史的足迹!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论文生态足迹模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安全分析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论文生态足迹模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态安全分析———以XX市为例摘要生态足迹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种方法,可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利用生态足迹模型,采用多源数据,以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评价人类活动对其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分别计算了流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以及万元GDP生态足迹,并分析其生态安全。结果表明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且渐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呈现赤字,同时生态压力处于不安全状况,生态经济协调性差,生态环境处于不平衡状态,说明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面临考验,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承受力不相协调。对此,提出了有利于该区生态、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生态恢复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生态安全;XX 经济技术开发区 1引言 自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1987年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以来,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方法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1, 2]。在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等的共同努力下于1992年提出生态足迹模型[3]。该理论建立简明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来测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以反映区域的资源利用状况

是否在生态承载力的X围之内。这种方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生态足迹模型不断发展,由单一时间尺度向连续时间序列拓展,由单一年份全球平均产量拓展为多种实际产量,从综合法转变为综合法与组分法并存[1, 2]。本文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利用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等对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足迹进行分析,进而探讨经济技术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演变与生态足迹随时间变化关系,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对策,以期改善环境,实现生态文明,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区概况 XX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XX省XX市马尾区,是全国首批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历史悠久的马尾港就在区内。它是全国目前唯一集国家级开发区(198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台商投资区(1989年5月)、科技园区(1991年3月)和保税区(1992年11月)于一体,享有诸多优惠政策的对外开放区域, 1996年8月还被确定为海峡两岸船舶直航试点口岸。在外资企业发展的同时内外资项目并重,致力于出口创汇的同时鼓励企业内销;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发展;致力于构建台资向大陆转移的生产基地,成为XX省经济发展增长点,是海峡西岸一颗璀灿的明珠。 3计算方法 3.1生态足迹计算方法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度量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方法。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等设计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定量研究。生态足迹(EF)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来的比较成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之一。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生态足迹 英文名字:ecological foot-print;ecological footprint 其他的名:生态占用 定义: 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应用科学 生态学(一级学科);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产业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应用可科学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生态学(二) 生态足迹(英文:Ecological footprint,EF)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i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s),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足迹估计要承载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需要多大的可供人类使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能够消纳废物的生态系统,又称之为“适当的承载力”(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 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 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 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目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规划与资源生态学教授里斯(Willian E.Rees)和魏克内尔提出,生态足迹模型由张志强、许中民与1996年首次引入我国。生态足迹主要研究对象的各种消费转化为提供该消费量并吸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定量测度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冲击,并通过阻击与实际生态承载面积的对比,测量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生态足迹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综合法、成分法、投入产出法。。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biological productive land)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生态足迹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的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它可以形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臵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项目概况 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范,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赵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开封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 保护范围及价值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北至水车胡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朝阳胡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胡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北至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内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 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赵匡胤、史可法等传说。规划要点搬迁区内所有工厂,为街区保护提供发展用地.恢复僧忠亲王祠、史可法祠等历史古迹.最大范围的保护双龙巷街区历史风貌完整的区域,积极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居住环境.划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建筑,重点修缮,并整治建设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尤其道路改造及宅院内部给排水工程改造. 公认的三个历史街区的核定标准: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

南锣鼓巷产业构成

区位 南锣鼓巷位于北京旧城北中轴北端东侧,西临地安门外大街,北边为鼓楼东大街,南至地安门东大街,东侧?为交道口南大街,占地约?84?公顷。西、南两侧分别与什刹海和景山历史文化保护区相邻。 南锣鼓巷古都风貌保护区,文物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园;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段祺瑞执政府、和敬公主府、孙中山逝世纪念地、婉容故居、茅盾故居、蒋介石行宫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僧王府、拱门砖雕、豫园、齐白石故居、田汉故居等。 空间特征 传统街巷肌理:?传统的街巷胡同呈“鱼骨式”?,巷在其中主要连接各胡同,大部分居住建筑不直接向巷内开口。巷宽约?6?一?8?米,两侧主要分布一些小的商业建筑。 一般在胡同的端头临“街”或“巷”的地方是铺户?所在,作为居民生活的供应点,这些临街商业建筑空间开敞,因此街道封闭感不强。?东西向胡同一般宽?5~6?米。宅院一般面向胡同开口,进深也较大,纵向常二、三进院,有的大院进?深达前后胡同。?南北向胡同一般宽?3~5?米,大多数形成的边界较为偶然,等级较东西向低,走向也较曲折,开口于其间的宅院一般也较小。? 改造中,?根据不同情况分级拓建了胡同,?每隔一至两条胡同拓宽一条,?此外为了增加南北巷的联系,?只增加一些?3~4m?的人行小路,限制区内交通,鼓励步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元代的街巷肌理。 结构布局 街道高宽比?D/H,D?为街道宽度,H?为建筑外墙高度,北京胡同的高宽比约为?1,南锣鼓巷胡同?地区的高宽比维持在?0.5-2?之间,改造前后街道空间基本没有变化,街道和胡同在改造过程中没有大幅?度拓宽,保留原始的胡同空间。? 南锣鼓巷大街,宽约?12?米,两侧为一层或两层建筑,因此,建筑高度和街道的宽度形成了非常适?宜的高宽比(趋近于?1:1),空间尺度不会让人觉得压抑也不会过度宽广。12?米的街道宽度对于步行逛街?来说非常适宜,它可以让人非常容易从一侧穿行到另一侧。 产业集群的源起,发展历程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起源于“文化产业”,过渡到“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以创意为产品内容;二是利用文化符号意义创造产品价值;三是知识产权受到保障。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发展迅速,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为突出。北京市文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 年北京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10022 亿元,在第三产业当中仅次

04生态足迹法及应用案例

技术资料4: 生态足迹法及应用案例 一、生态足迹法 生态足迹EF(eco logical foot print)是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从生态学角度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生态足迹衡量在一定的人口与经济规模条件下,人类消耗了多少用于延续其发展的自然资源,并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归纳成一个数字,即人类活动排他性占有的生物生产土地。一个已知人口(个人、城市或国家)的生态足迹,即是生产相应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这些人口产生的所有废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将生态足迹同国家或区域范围内所能提供的生物生产面积相比较,能够判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生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的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 生态足迹对于可持续性的衡量是一种“强”可持续性的测量手段。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即出现“生态赤字”;当其大于生态足迹时,则产生“生态盈余”。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要满足现有水平的消费需求,该地区要么从地区之外进口所欠缺的资源以平衡生态足迹,要么通过消耗自身的自然资本来弥补收入供给流量的不足。 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生态足迹分析法将地球表面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分为6 大类进行核算: 1)化石能源用地,用来补偿因化石能源消耗而损失的自然资本存量而应储备的土地;2)耕地,生物生产性土地中的生产力最大的一类土地;3)牧草地,即适于发展畜牧业的土地;4)林地,指可产出木材产品的人造林或天然林;5)建筑用地,包括各类人居设施及道路所占用的土地;6)水域,包括可以提供生物产出的淡水水域和海洋。 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各种消费项目的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生态足迹分量A i 的计算公式为 A i = C i/Yi = (P i + I i - E i)/ (Y i ×N ),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1─江苏省建设厅文件苏建规〔2008〕110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规划局、建设局,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为加强对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提高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厅组织起草了《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并从2008年6月1日起试行,请结合当地的实际组织实施。试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反馈给我厅城乡规划处。 联系人:方芳 联系电话:025-********(兼传真) 江苏省建设厅二○○八年四月八日 ─1─目录 一、总则 1.目的 2.适用范围 3.规划编制的依据 4.规划编制的原则 5.规划的层次定位 二、保护规划编制管理

1.规划编制组织 2.编制单位的资质 3.规划审批 4.规划修编 5.公众参与 三、保护规划文本大纲内容 1.规划总则 2.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 3.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2─ 4.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5.技术指标与经济测算 6.实施政策建议 四、保护规划成果内容与要求 1.保护规划成果内容 2.保护规划成果要求 五、保护规划技术指引 1.历史研究 2.现状调查与评估 3.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 4.用地、人口与空间规划

5.交通与市政设施规划 6.技术指标与经济测算 7.规划实施政策建议 ─3─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导则 (试行)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对全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指导,规范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文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中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3.规划编制的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等法规; 3.2《城市紫线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 ─1─3.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3.4《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省文物局关于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86号)等相关规范性文件; 3.5城镇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以及相关上位规划。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生态足迹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郭晓泽,于连生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3)  email:zhb-xzguo@https://www.doczj.com/doc/1611272055.html, 摘要:生态足迹法是一种衡量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量化方法,它将人类对环境的需求以及环境提供的服务归结到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比较上。本文对生态足迹法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计算模型应用等进行了阐述、探讨。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生态旅游    人类进入了21世纪,物质文明空前繁荣,世界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对自然的需求。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靠过多的摄取自然资源来提升工业化国家的物质标准以及经济的增长,是难以持续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就必须生存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1[,所以人类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状态。在1987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观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但只有定量测度发展的可持续性状态才能实现其可操作性。基于这一思想,各国学者先后提出了一些富有价值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有Meadows等的世界资源动态模型]3,2[、Holdren等的IPAT公式]4[、Daly和Cobb(1989)年提出的“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Cobb等(1995)提出的“真实发展指标”(GPI)、Prescott -Allen(1995)提出的“可持续性的晴雨表”(BarometerofSostainability)模型等。但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于90年代初提出的生态足迹法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它使人们认清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之间的差距成为可能,从而明确了人类的生存状态。  1生态足迹法介绍  1.1 生态足迹法的定义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人类的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是在其上进行的。生态足迹法的定义(1996)是: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二者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它将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转化为提供这种需求所必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同国家和区域范围所能提供的这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进而判断人类的生存状态是否处于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内。  1.2 生态足迹法中使用的生物性生产面积的类型  在生态足迹核算中,根据生产力大小差异,生物生产面积主要考虑如下6种类型]6,5[化石燃料土地、可耕地、林地、牧草地、建筑用地和海洋。  (1)化石燃料土地(fossilenergyland):人类消费生物化石燃料的同时释放了大量的 - 1 -

南锣鼓巷:历史文化背景

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真可谓是北京古都风貌中一块完整的“碧玉”。 南锣鼓巷及周边区域曾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明清时期则更是一处大富大贵之地,这里的街街巷巷挤满了达官显贵,王府豪庭数不胜数,直到清王朝覆灭后,南锣鼓巷的繁华也跟着慢慢落幕。在老胡同被拆之前,保护古城的提案得到重视,凭借较为完好的元代里坊格局、明清名人府邸,南锣鼓巷得以幸存。近几年又有先见之明的人看到商机,租下沿街民房,开起了风格百变的个性店铺,元朝古巷新旧混血,就此重生,全球游客都爱来此“迷失北京”。 青灰的院落,歪斜的树丫,凄冷的寒风,寂寥的街巷……冬天的南锣鼓巷,在寒流的侵袭之下显的很安静,没有人声鼎沸,也没有灯影霓虹,有的只是寒阑的期许。这些期许应和着阳光的印迹游动,穿梭于小街小巷,看罢传统,也看罢时尚;看罢过往,也看罢现在……时光在这里老去,也依然还在这里回荡。 纵跨炒豆、板厂两胡同的僧格林沁王府

进南锣鼓巷南口东面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

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也是一组很大的建筑。祠堂和王府建在一条胡同,在清朝是不多见的。现在这里被改建为“侣松园宾馆”。像这样幽静秀雅、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宾馆,在北京也是不多见的。 中央戏剧学院原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 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旧宅 顺着南锣鼓巷再往北走,东边的第三条胡同是东棉花胡同。进口不远路北就是中 南锣鼓巷图3 外闻名的中央戏剧学院。作为我国学习舞台和影视表演的顶级学府,其占地面积真不算大,包括实验剧场,只占东棉花胡同和北兵马司胡同之间西部的一部分。但是,庙不在大,有神则灵。这里培养了我国一代代的话剧与影视明星。陈宝国、陈道明、姜文、巩俐、章子怡……都曾在这里学习生活。

GIS、RS技术与生态足迹方法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GIS、RS技术与生态足迹方法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城市生态规划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已逐步成为了全球城市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对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简要论述的基础上,对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生态足迹理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在城市生态规划研究中的应用途径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生态足迹,GIS,RS,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是指在没有任何有害的境况下或在多数无害的情况下,对土地某种用途的规划。从区域和城市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发展趋势和生态规划所应解决的问题看,生态规划不应仅限于土地利用规划,而是应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类比、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的持续发展。生态规划的目的是: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的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从而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城市生态规划最基本的理论是生态平衡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适宜度理论。随着生态学理论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和应用的进展,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将应用于指导今后城市生态规划的实践,比如生态足迹理论。 2 生态足迹理论概述 2.1 生态足迹及其几个相关概念 生态足迹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提出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的概念,并由Wackernagel对其理论和方法加以完善。生态足迹又称生态占用,指一定人口所消费的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通俗来讲,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地球表面来支持我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南锣鼓巷的历史发展和特色

南锣鼓巷的历史发展和特色 【简要背景说明】 南锣鼓巷是北京著名的特色街区,始建于元朝,至今已有700年历史。以巷子为中轴,两侧分出诸多特色胡同。胡同里分布着众多名人故居,再加上林立的特色店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它很好地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近几年,它已经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外旅行者把其列为在北京的必游景点。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搜集资料与对南锣鼓巷规制、建筑、四合院、名人遗迹、摆设、小吃等方面分类调查,增强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意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创新;通过对各个创意店铺及行人的实地采访,感受浓郁的北京创意文化。通过研究可以了解老北京文化与现代文化艺术的结合,从中获得平时课堂上不易学到的知识,从而对老北京文化有更深一层的认知。 【研究过程】 首先,确定课题为北京胡同研究。发现课题太大,实施起来太困难,最后改成研究南锣鼓巷的历史和特色。之后便制定研究计划、向组员分配任务、完成开题报告。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的是资料查找工作。分别从南锣鼓巷的历史、发展过程与特色三方面搜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整理。 寒假期间,我们前往南锣鼓巷实地考察,分组参观并考察了16条胡同,结合各自的体会进行探讨,总结这次考察的收获。 第二阶段主要是整合资料,把搜集的文字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材料进行有效整合,发现问题,制订下一阶段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清明节放假期间,进行第二次实地考察。这次主要针对前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考察活动,目的更明确,得到的材料也更细致。 第三阶段进行资料汇总,准备终期总结。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所进行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形成我们的课题报告。 【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查找了一些有关南锣鼓巷的资料并初步了解了南锣鼓巷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在寒假、清明节期间,前往南锣鼓巷实地考察。在此之后我们对考察结果进行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