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D133和CD34

CD133和CD34

CD133和CD34
CD133和CD34

CD133和CD34

CD133是一种独特的干细胞标志,分子量为120kDa,具有5个跨膜区,曾命名为AC133。2000年,在英国Harrogate举行的第7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国际工作会议(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uman Leuc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HLDA7)上被正式命名为CD133。

CD133抗原可被3种CD133抗体识别:克隆AC133、293C3和AC141。AC133

直接与CD133/1糖基化抗原表位结合,可用于从外周血、骨髓、脐带血及其它组织中分析和分选CD133+细胞。单克隆抗体293C3和AC141识别抗原表位CD133/2,主要用于MACS分选后CD133+细胞的荧光染色。多数情况下CD133/1和CD133/2识别同种细胞,只是有表达强度的差别,但是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某些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发现

CD133/1和CD133/2表达不同,或者正常表达强度紊乱。

造血系统中,CD133在35-75%的CD34+细胞亚群上表达,主要见于人类胎肝、

骨髓、脐带血、外周血中CD34bright干细胞和前体细胞,包括CD34bright、

CD38neg/dim、HLA-DRneg/dim、CD90+和CD117+细胞。此外,CD133也见于这些

组织的一小部分CD34-细胞,在成熟的血细胞上不表达。与CD34抗原不同的是,

CD133在晚期祖细胞,如前B细胞、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erythrocyte, CFU-E)、粒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granulocyte, CFU-G)上不表达。最近发现CD133也表达于内皮前体细胞、胎儿神经干细胞和发育中的上皮细胞。

(1)CD133分选在造血起始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MACS分选后CD133+细胞功能性研究表明,CD133+细胞具有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ong-term culture-initiating cells,LTC-IC)和长期重建造血细胞(Long term repopulation cells, LTRC)的能力,为最原始的造血细胞,移植给宿主后可以长期植活。此外,最近研究发现LTC-IC主要见于AC133+CD34+亚群,一小群CD133+/CD34-细胞也具有长期增殖潜能,故认为AC133为原始造血细胞群(包括CD34-细胞)标志。Rappold等所做的脐带血CD34和CD133分选研究发现同一份标本的CD34+细胞扩增潜能低于CD133+细胞。因此AC133分选可能优于CD34分选。

(2)干细胞可塑性研究

CD133是一个高度保守的抗原,功能不清。为了研究CD133+细胞特性,Handgretinger等使用MACS技术纯化了G-CSF动员后健康成人志愿者的CD133+干细胞,纯度达到94%。加入Flt3/Flk2配体和IL-6体外培养纯化的CD133+细胞,6周后

会出现粘附细胞群。这些细胞不表达CD34或者CD133,也不表达内皮细胞、间充质

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标志。与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 SCF)共同孵育后,非粘

附细胞部分表达CD133,但是CD34阴性。这些非粘附的CD34-细胞在非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n obese diabetes/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NOD/SCID)小鼠体内高度植活。移植后NOD/SCID小鼠骨髓没有分选的单个核细胞

或者CD133+干细胞会在第二受者体内植活。CD133+造血前体细胞可以产生CD133-CD34-粘附细胞群,这些细胞可以再形成在NOD/SCID小鼠体内有高度植活潜能的

CD133+CD34-干细胞群,表明造血前体细胞具有可塑性。

Poznansky等使用MACS技术分选出骨髓AC133阳性细胞或者CD34阳性CD2阴性细胞,并使用三维空间结构重建胸腺环境,将分选后细胞在人造基质中培养,14天后研究发现可以重新生成T细胞(相当于人类胎儿胸腺细胞),并且逐渐成熟,具有

功能。

(3)表型分析

Buhring等使用MiniMACS分选骨髓AC133和CD34阳性细胞,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检测。发现CD34+AC133+含有最原始的前体细胞和髓系前体细胞;CD34+AC133-细

胞主要为B细胞和红系晚期前体细胞。0.2-0.7%AC133阳性细胞不表达CD34。AC133阳性细胞中,多数为AC133弱表达,0.1-0.7%AC133高表达。AC133弱表达细胞表型:CD71low/-,CD38low,CD117+,CD135+不表达CD10;AC133强表达细胞表型:

CD71-,CD117-,CD10-,CD38low,CD135+,HLA-DRhigh,CD45+(这些细胞比较小,但是Hoechst 33342染色阴性)。CD34+/CD38-骨髓细胞均表达AC133。受体共表达分析:血管生成素受体(angiopoietin receptors): TIE (67.6%)和TEK (36.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FLT1 (7%),FLT4 (3.2%),KDR (10.4%);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HEr-2 (15.4%),FLT3 (CD135;77.6%)。

(4)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

Li等使用MACS技术从60-100ml脐带血中分选出0.5-1×106AC133+细胞,并用RT-PCR和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后续mRNA 分析。Miyazato等使用MiniMACS阳性

分选MDS、AML、CML以及正常对照的外周血和骨髓CD133阳性细胞,纯度高达95%,分选后进行总RNA分离、cDNA合成、基因芯片分析。结果发现有许多基因在AML或者MDS中以疾病特异性方式表达,Dlk基因选择性地表达于MDS,在AML中

不表达。

Hariharan等将分选后脐带血AC133阳性细胞与HIV感染的CD4+单核细胞/巨噬

细胞或者淋巴细胞共同培养,7天后重复进行AC133分选,去除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20天后使用RT-PCR方法检测HIV感染情况。结果发现7天后CFU数在感染细胞和未感染细胞没有显著差别,培养对CD34阳性细胞没有影响。新鲜分选的

AC133+CD34+细胞中没有病毒复制,上清和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也没有。说

明AC133+CD34+细胞对HIV感染耐受,不会成为病毒存储地。

(5)CD133分选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有报道发现某些CD34阳性的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患者的肿瘤细胞不表达CD133。因此,CD133分选细胞已被用来进

行自体移植治疗CD133阴性的急性白血病。de Wynter等研究发现未治疗的慢性粒细

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中AC133+CD34+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供者。对分选后高纯度AC133+细胞和CD34+细胞进行FISH检测,发现AC133+细胞含有的bcr/abl阴性细胞比例比CD34阳性细胞群高3-5倍。因此认

为CML患者中AC133表达主要局限于ph染色体阴性(残留正常细胞)干祖细胞,而

CD34+细胞群均含有恶性克隆。

(6)CD133分选在非造血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最近发现CD133还可以作为其它非造血干、祖细胞的表面标志,如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 NSC)、胚胎干细胞系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熟干细胞,这些细胞均为CD34-细胞。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于爽等使用MACS技术CD133间接磁珠分选人类胎儿脑室区神经前体细胞。发现CD133+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表

明这群细胞有自我更新的能力,有多系分化潜能。Stamm等进行的体外实验证实,外周血来源的CD133+ 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可用于一些神经

系统疾病的细胞治疗,包括脊髓损伤,阿尔茨海默综合征和帕金森氏病。

Gehling等对AC133阳性分选后细胞进行培养和克隆分析。加入干细胞生长因子、VEGF培养两周,1-2小时后细胞变得粘附(单层内皮细胞形态),6-7天后非粘附细

胞增殖,将这些细胞转移后可以重复出现粘附和增殖过程。将肿瘤细胞株、AC133来

源的培养细胞、或者两者联合注入SCID小鼠体内,单肿瘤细胞注入的小鼠肿瘤细胞仅在注射部位生长,联合注入的小鼠肿瘤比较大,显示不同形态,没有坏死。因此

AC133来源的细胞可能通过血管生成机制促进肿瘤细胞发育。

许多学者从脐带血和骨髓中分选出CD133阳性细胞,体外培养证实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因此有人提出,既然CD133+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那么体内试

验可能会在心肌梗塞患者中,通过血管再生改善患者心功能。目前已经进入临床研究

阶段。

(7)癌症干细胞研究

Singh等发现不同恶性程度的脑部肿瘤细胞表达不同水平的CD133,MACS技术进行CD133分选后,阳性细胞有干细胞活性,以非粘附性肿瘤细胞形式生长和扩增,证实了肿瘤细胞中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是CD133阳性细胞亚群。对分选细胞的进一步分析表明,CD133阳性肿瘤细胞不是迁移的正常神经干细胞,而是肿瘤干细胞。

CliniMACS CD133分选

在人们发现CD133是比CD34更早的造血干细胞标志后,CD133分选引起人们更大的兴趣。研究发现一些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中,肿瘤细胞表达CD34但不表达CD133。CD133分选是自体移植时体外净化神经母细胞瘤、ALL和AML移植物的很好方法。在对动员的外周血采集物进行CD133+祖细胞分选的同时,可以有效去除T细胞。因此,单独CD133+分选或联合CD34分选,已成为除CD34分选外的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富集造血祖细胞,去除肿瘤细胞和/或免疫效应细胞的方法。

Bonanno等研究发现临床级分选脐带血CD133阳性细胞可以得到适量原始造血前体细胞,这些细胞具有很高造血活性以及体外间充质细胞的潜能。

CD133也是人类成血管细胞和非造血系统干细胞的一个很好的标志。为了改善缺

血心肌中组织再生,Ghodsizad等和Stamm等在给心肌梗死患者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手术时,心肌内注入自体骨髓来源的干细胞,剂量为1.5-9.7×

106cells,纯度高达97%。结果表明术中使用CliniMACS分选的CD133阳性细胞,可

以有效改善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心肌,增强左室功能,适用于择期手术和急诊血管重

建手术。

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试题

基础知识 一、A1 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得原因就是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她生化指标 B、血细胞得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得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 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得G-6-PD可促使葡萄糖得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得原理有关得酶就是 A、粒细胞酯酶 B、酸性磷酸酶 C、碱性磷酸酶 D、过氧化物酶 E、单核细胞酯酶 【正确答案】 A 3、关于免疫耐受得描述,错误得就是 A、免疫耐受就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得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 B、T细胞与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 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 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 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 【正确答案】 C 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得就是 A、AB0血型 B、HLA-DR C、HLA-DP D、HLA-A E、HLA-B 【正确答案】 B 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得调理、吞噬与杀伤能力受损 A、慢性肉芽肿 B、髓过氧化物酶 C、G-6-PD缺乏症 D、Shwachman综合征 E、类白血病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得调理、吞噬与杀伤能力受损。 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得疾病就是 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 B、新生儿溶血症 C、接触性皮炎 D、过敏性休克 E、系统性红斑狼疮 【正确答案】 E 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 A、单核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多形核粒细胞 【正确答案】 E 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就是 A、结合抗原后得IgG类抗体 B、结合抗原后得IgM类抗体 C、细菌细胞壁得脂多糖、酵母多糖 D、RNA E、双链DNA 【正确答案】 C 9、免疫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固定最主要得目得就是 A、保存组织细胞得抗原性 B、防止细胞脱落 C、防止细胞自溶 D、终止胞内酶得活性 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 【正确答案】 A 10、捕获法ELISA检测得Ig类别就是 A、IgM B、IgG C、IgA D、IgD E、IgE 【正确答案】 A

抗体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抗体是什么 导语:抗体又称为免疫球蛋白也是由一种细胞分裂系统的,以及综合带来的一些细菌以及病毒的一些大分子的蛋白质,同时的发现主要是在人体的血液以及 抗体又称为免疫球蛋白也是由一种细胞分裂系统的,以及综合带来的一些细菌以及病毒的一些大分子的蛋白质,同时的发现主要是在人体的血液以及体液中,主要是细胞膜的表面抗体的主要是指机体的免疫能力,在抗原的刺激下有一些淋巴细胞或者是继续包增殖分化的,不同的免疫球蛋白产生的抗体也是各不相同的。 抗体也分布于组织液或者组织细胞,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是特异性的结合抗原以及一些激活酶的相互结合,调理作用就抗原抗体相结合不同的细胞,比如胎盘抗体通过胎盘进行保护免疫人体的功能。 抗体(antibody)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的维持,正常的免疫反应有保护性防御作用,即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反应。—旦自身耐受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则机体视自身组织、成分为“异物”,而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正常人体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但不会发生疾病,但如果自身抗体的滴度超过某—水平,就可能对身体产生损伤,诱发疾病。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m,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的血液、组织液和外分泌中。人体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有五类:IgM、IgA、IgG、IgD、

白血病(经典)试题

1.FAB分类,哪项POX反应,非特异酯酶均阴性 A M3b B ALL-L3 C M2a D M5 E M4EO 2.急性白血病发生贫血的最主要因素是 A骨髓造血受白血病细胞干扰 B 脾脏大,破坏红细胞过多 C 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营养缺乏 D 严重皮肤粘膜及内脏出血 E 产生抗红细胞抗体 3.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 DIC B 血小板减少 C 纤维蛋白溶解 D A T-Ⅲ减少 E 小血管被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 4.易发生DIC的白血病是 A AML-M1 B ALL-L2 C AML-M5 D AML-M3 E CML-BC 5.慢粒患者,WBC65×109/L,巨脾,出现左上腹剧痛,诊断最可能是A急性胰腺炎 B 肺梗死 C 心绞痛 D 脾梗死脾周炎 E 肾结石 6.对于M1正确的是 A骨髓增生活跃,原粒细胞占未分化细胞>90% B 最易发生DIC及CNS白血病 C Ph1多阳性 D NAP升高 E CD19(+)CD33(-)HLA-DR(+) 7.急性白血病浸润所致体征最多见于 A中枢神经系统

B 心脏增大 C 胸骨压痛 D 牙龈肿胀,皮肤损害 E 淋巴结,肝脾肿大 8.慢粒病人有哪条染色体改变 A t(15:1) B t(9:22)(q34:q11) C t(8:14) D t(11:8)(q34:q11) E 16号染色体结构异常 9.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见于 A急粒 B 急单 C 慢粒 D 慢淋 E 儿童急淋 10.下列哪项符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为儿童最多见的急性白血病 B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少见 C 化疗效果差 D 易发生DIC出血严重 E 与EB病毒感染有关 11.下列哪项符合M3特点 A过氧化物酶阴性 B 无Auer小体 C 非特异酯酶阴性 D 苏丹黑染色阴性 E 糖原PAS反应(+)或成块或颗粒状 12.慢粒最突出的特征是 A粒细胞显著增多,脾明显肿大 B 乏力,低热,多汗 C 腹胀,食后饱胀 D 肝肿大 E 骨痛明显

测量系统以及测量系统的检测

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是指由测量仪器(设备)、测量软件、测量操作人员和被测量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是指检测测量系统以便更好地了解阻碍测量地变异来源及其分布地一种方法。通过测量系统分析可把握当前所用测量系统有无问题和要紧问题出在哪里,以便及时纠正偏差,使测量精度满足要求。] GageR&R=5.15σm=√(EV2+AV2) σm=测量系统地标准偏差(Measurement system standard deviation) EV=设备(仪器)的变异(Equipment variation),即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性是指同一测量仪器,同一检验者,对同一零部件进行数次测量,再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AV=评价变差(Appraisal Variation),即再现性(Reproducibility).再现性是指同一测量仪器,不同的检验者,

对同一零部件进行多次测量,再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一、GageR&R评价方法 1.首先界定此测量系统用于何处,如产品检验或工序操纵 2.选处10个可代表覆盖整个工序变化范围的样品 3.从测试人员中选择2-3人对每个样品进行2-3次随机测量 4.记录测量结果并用重复性和再现性表进行计算 5.用判不标准进行推断,确定此系统是否合格 6.对不合格之测量系统进行适当处理 二、测量系统分析标准 1.测量系统的精度(分辩率)需比被测量体要求精度高一个 数量级,即如要求测量精度是0.001,测量仪器的精度要 求须是0.0001. 2.假如GageR&R小于所测零件公差的10%,则此系统物问题。 3.假如GageR&R大于所测零件公差的10%而小于20%,那么 此测量系统是能够同意的。 4.假如GageR&R大于所测零件公差的20%而小于30%,则同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白血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疑问:白血病有何临床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表现? 总的来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是由于正常血细胞减少和白血病细胞浸润某些器官和组织所致的。各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但也有一些小的差异。最常见的主诉为发热,苍白,紫癜和疼痛。发病可以隐袭,也可突发,症状可轻可重。大多数病例在确诊前有数天病史;少数可达数周至数月;极个别病例表现为暴发性的高热、虚弱,贫血,不定位的或定位的疼痛及大片瘀斑,进展极快。在骨穿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前,推算准确的发病日期是很难的。 ●感染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出现于病程的任何时期,热型不定,发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多提示感染。由于白血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和免疫功能缺陷,整个胃肠道黏膜,皮肤,呼吸道黏膜表面覆盖的正常菌群可成为致病菌。而且白血病患者缺乏对感染形成局灶的能力,因而不易辨认。故抗生素治疗需积极。口腔感染常见,尤其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患者,牙龈肿胀,增生,出血,等;胆道感染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厌油,呕吐甚至黄疸;各类肠炎及肛周感染也不少见;呼吸道感染时常表现咳嗽、咳痰、气促、喘憋,肺部可闻及罗音,若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症状可加重。 有些患儿以腹疼为主诉,疼痛部位通常不确定,但常常提示感染

所在部位,如阑尾炎、胆囊炎等。泌尿系感染也较常见,较大儿童还可合并鼻窦炎。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尤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此外还有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感染不容忽视,由于细胞免疫缺陷,常合并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感染。此外霉菌感染也很多见。临床表现为鹅口疮、霉菌性肺炎及女性患儿外阴部霉菌感染。偶尔可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 ●贫血 出现较早,呈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苍白、乏力,进展较快的贫血可使患儿出现心动过速、气短、烦躁不安、口渴等表现,多数患儿就诊时已中度甚至重度贫血。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由于干细胞向红系衍化的减少及诱导红细胞生成的微环境被破坏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有些学者还证实患者红细胞来源于白血病克隆,在体外溶解度增高,提示无效性红细胞生成。②在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可有显性溶血表现,如黄疽、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和Coom 试验阳性;隐性溶血表现为对输血的要求明显增加,而黄疽及网织红细胞增高不显著;溶血可发生于初诊时,也可在疾病后期出现,常伴有自身免疫反应征象。③白血病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而造成失血性贫血。④各种化疗药物(除糖皮质激素外)对幼红细胞有杀伤作用,尤其是MTX及AraC可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总之,急性白血病贫血的原因是综合性的,一旦病情缓解,贫血可纠正。 ●出血 50%患儿有出血倾向。包括皮肤粘膜出血、鼻出血、内脏和体腔

中医学对微小残留白血病的认识

中医学对微小残留白血病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5-10-16T08:54:44.11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作者:杨小娜郭建美林鹏李明炜刘莉杨海辰高建英[导读] 1.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2.保定市涞水县医院 3.保定市第二医院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甚至治愈白血病,缓解期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清除成为重点,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杨小娜1 郭建美1 林鹏1 李明炜1 刘莉1 杨海辰2 高建英3 1.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2.保定市涞水县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3.保定市第二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白血病复发的根本原因是缓解后患者体内仍存在微量白血病细胞,而机体不能对残留白血病细胞进行免疫监视而清除之。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甚至治愈白血病,缓解期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清除成为重点,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从中医角度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学;微小残留白血病;病机 【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414-01 1 病机认识 中医学古代文献中无与白血病相对应的病名,但对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及变化的类似描述在历代医书中并不少见。当代诸多医家对白血病的中医病名认识分歧较大, 目前各家较统一的看法是急性白血病与中医的急劳、虚劳、血证、疮积、温病等疾病有关。有学者[1]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肾脏虚衰、精髓内亏,复感疫毒之邪所致。正气虚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2]根据白血病与阳证、热证发病规律相似的特征,认为本病是一种以实证为主的疾病[3]。也有学者[4]认为除胎毒外尚有出生后感邪而致的温热毒邪,现多认为热毒是引起白血病的根本原因,清热解毒是其重要治法,温热毒邪作为作为白血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已基本成为共识,邪毒入血伤髓是白血病的重要机制。表现为虚实夹杂,邪实正虚,即初期多以邪实为主,治宜主攻,后期多以正虚为主,治宜主补。急性白血病经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后进入MRL阶段亦以正虚为主,表现为“邪去正衰”,“气阴两伤”的特点。 我们认为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病因病机正气虚弱,余毒留伏阴分。1.邪毒伤正,化疗也伤正。急性白血病的发病与温热邪毒有关。温热邪毒,热盛伤阴,这在急性白血病初治时表现明显。即使完全缓解后,这种阴伤的病理改变仍然持续存在,尤其因为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从中医角度可认为是邪毒深入,内伏阴分所致。化疗药物最常见的骨髓抑制可以表现为气虚、血虚或精血亏虚等。这些副作用在化疗间歇期相当的时期内均有所表现。临床常见的虚损类型有:(1)气血亏虚:可见面色觥白,倦怠,少气懒言,气促,头昏眼花,失眠多梦,唇甲色淡,舌质淡,脉虚弱无力。(2)阴虚血少:可见头昏眼花,失眠多梦,唇甲色淡,口干咽燥,大便燥结,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淡红少津。(3)肝肾阴虚:可见眩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低热,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口干咽燥,潮热盗汗,舌瘦干红少津,脉细数无力。(4)肾精亏损:可见形体赢瘦,精神呆钝,发落齿摇,壮年男子精少不育,育龄女子经闭不孕,头昏目眩,健忘恍惚,腰膝酸软,舌萎无华,脉细弱。(5)脾胃虚弱:可见面色萎黄,身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脉弱。2.脏腑功能失调。邪毒及化疗损伤除导致脏腑气血阴阳的虚损外,也会导致脏腑、气血功能的失调。临床常见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调证候类型有:(1)脾胃不和。主要由化疗药物的损伤致中焦不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见神疲倦怠,纳谷不香,恶心欲呕,胃脘饱胀不适,大便不调或便溏,舌质淡红,苔腻或浊,脉濡。(2)肺中伏痰。主要因白血病细胞的肺部浸润所致。温热毒邪犯肺,伏留肺脏,见咳嗽,干咳或少痰,或痰粘连成丝,或呈结块,呼吸气促,舌苔腻,脉滑。(3)心肾不交。药伤或温热毒邪损伤下焦肾阴,使肾水不能升腾以制心火;心阳上亢,不能下潜以温肾水而成水火不济之势,见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呜,健忘,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4)肝郁气滞。主要因患者对急性白血病的认识不足以及对高昂的治疗费用而产生的忧郁所致,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寡言少语,胸胁不舒,善太息,食欲不振,或大便不调,舌质淡或质红,脉弦。3.余毒留伏阴分。白血病是骨髓造血细胞恶性克隆,不成熟淋巴系或者髓系祖细胞失控,呈克隆性扩张,被阻滞于一定的分化期而发生的。当放化疗使白血病细胞减低到一定水平,即残留病灶水平时,放化疗对之就失去了治疗作用。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白血病,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及血-睾丸屏障,化疗药物难以透过这些屏障而杀灭白血病细胞,致使缓解期这些部位白血病细胞的残留。临床缓解期骨髓甚至血液中仍然存在微小残留病灶,或中枢神经系统或睾丸中残留白血病细胞。 2 治疗认识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受损以及邪毒伏留,故治当扶助正气、调整脏腑功能和祛除余毒。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及从整体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的特点,对缓解期体质的改善微小残留病灶的治疗均有积极意义,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合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正气虚弱的体质特点及邪毒留伏体内的病理特点,扶助正气、调整脏腑功能和清除邪毒是缓解后的重要治则。1.扶正培本。化疗作为白血病治疗最常用的手段,是根据细胞周期的原理设计的,它通过大量杀灭白血病细胞以求减少肿瘤细胞负荷。但是化疗药物同样影响正常细胞,化疗缓解后,以淋巴细胞为基础的免疫系统也可能被摧毁。化疗药物不能使多数本病患者得到根治,可能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而化疗进一步降低免疫功能有关。免疫功能低下,也是患者缓解后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缓解期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脏腑功能的低下,气血阴阳的不足,而中医补益药对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具有很好的作用。2.调节脏腑。脏腑功能的紊乱、气血津液的运转障碍是缓解期治疗必需注意的。机体五脏六腑之功能正常、相互协调方能保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才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缓解期应根据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情况进行相应调整。3.祛除余毒。扶正的同时,要清除余毒。邪毒留伏阴分,清热解毒之品难达病所,通常之补益剂难以将邪毒托出,实为难治之证。我们认为必须使阴分之邪毒出于阳分,再行祛邪解毒之剂方可收祛邪之效。 参考文献 [1] 田泳 ,陶秀芳论中医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关于白血病论治的区别 [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10(7);42~47 [2] 安丽中医诊治白血病的体会 [J] 中医研究 ,2002,15(4):48-49 [3] 李海燕,钱林生,薛艳萍,等.10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舌象辨治体会J .中医杂志,1996 ,37(6) :345 [4] 吴雪彪. 白血病辨证施治初探〔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7,13(1)13

白血病十大症状

白血病十大症状 ●起病突然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淋巴结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著。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皮肤及黏膜病变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神经系统炎症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骨骼及关节病变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其他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眼眶、泪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消化功能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量过多、眼球突出、视力减轻。 儿童怎样预防白血病的发生 儿童是白血病的高发人群,究其原因,除了儿童的免疫功能比较弱外,室内装饰材料散发的有害气体、用药不当、食物中防腐剂超标、蔬菜上残存的大量农药、鱼禽肉蛋中的药物都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如何预防儿童白血病,专家向家长们提出如下忠告:让儿童在空气清新时多做户外活动,以增强免疫能力;平时在饮食方面要做到饮食搭配合理,防止酸性体质的出现危害儿童的健康,饮食保证再餐桌上要“二酸八碱”;减少儿童在污染环境里的活动时间;儿童生病时用药应注意安全,不应擅自滥用药,儿童少吃加工小食品,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后再食用,能去皮的尽量去皮后食用。家长如发现孩子有贫血、浑身无力、脸煞白、不明原因的发热、出血等症状,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的血液专科进行检查。

大尺寸测量检测设计方案

大尺寸测量检测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案例 本方案为某轨道交通行业工艺研究所,大零部件尺寸测量检测,基于接触式测量及精密机械技术。 1.内径测量原理 1)量具校准 百分表(或者千分表)和加长杆安装好,放在标准件校准,使百分表读数为零。示意图如下: 2)内径测量 将百分表和加长杆放在待测工件上,观察百分表读数,该读数就是待测工件尺寸同标准件的差值,由此得出待测尺寸,示意图如下: 2. 外径尺寸测量 1)量具校准:将百分表和加长杆安装好,放在标准件校准,使百分表读数为零,示意图如下: 2)外径尺寸测 将百分表和加长杆放在待测工件上,观察百分表读数,该读数就是待测工件尺寸同标准件的差值,待测尺寸由此测得,示意图如下: 3. 测量技术原理: 大尺寸精密检测是机械行业的难题,我们采用一个经过精密校准的基准尺寸(标准件或量块)同待测尺寸比较。用百分表和加长杆测量待测尺寸,当待测尺寸同基准值差值为零时,则待测尺寸等于基准值,从而精密地测出了待测尺寸。如待测尺寸同基准值差值不为零,该差值就是待测尺寸实际偏差。 此方案的优点: 1)高精度,例如2000mm的尺寸,可以达到±0.01mm 2)可以长时间保持高精度 龙霖公司简介 龙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工业产品快速自动化检测、光电检测及图像影像测量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总成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等多种复合测量检测技术,业务范围涉及:自动化检测设备及项目研发,光电检测设备及项目研发,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及项目研发,专用三维测量设备开发,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设备及项目研发,高精度计量、检测设备及工具设计与制造等等。应用领域遍及轨道交通、军工、航空航天、重工船舶、汽车制造、机床模具、加工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龙霖科技以强大技术优势引领中国自动化检测设备,测量仪器和专用测量设备的高端市场,研发技术支持来源于资深行业专家及高级工程师、国内的大学和研究所设计院。我们拥有自己在自动化技术和光电学技术领域整合能力,完善的工业检测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及快速检测能力。打造为客户定向开发及个性化需求定制的新模式。提供机械设计、生产制造、品质控制等制造业的计量检测解决方案。 公司将最先进测量检测技术为中国的制造业服务,解决计量测量检测难题;致力于发展轻、精、快计量检测设备而奋斗。 服务范围 自动化检测设备及项目研发 现代计量检测行业,传统接触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测量检测要求,会越来越多采用非接触式光电检测技术等综合检测技术手段,配置在装配组装过程控制生产线从而实现现场在线快速自动化,朝着快速、精准、有效的高端测量检测方向发展。 公司承接以下业务: 1.光学,声学快速测量检测技术 1)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设备项目研发 2)基于CCD成像检测技术设备及项目研发 3)基于影像检测技术设备及项目研发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11-28T17:53:21.08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9期作者:罗冠秀李小兰 [导读]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心理状态的改善,均可发挥显著作用,因此,临床应用予以推荐。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内三科) 341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予以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其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2例,抓阄法分对照组(26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6例,常规护理联合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1)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同比观察组,偏低些(P<0.05);(2)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组间无比对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 SAS、SDS评分,同比观察组,均偏低些(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心理状态的改善,均可发挥显著作用,因此,临床应用予以推荐。 关键词:认知水平;个体化健康教育;心理状态;白血病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特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2例,视作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就急性白血病患者予以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其认知水平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做详尽阐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52例,抓阄法分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18-62(40.44±2.04)岁,病程2-18(10.04±1.11)个月;观察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19-61(40.41±2.01)岁,病程3-17(10.05±1.09)个月。予以SPSS21.0完成入选患者资料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P>0.05,试验可操作。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心理疏导、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及其用药指导等[1]。观察组则立足于此,加用个体化健康教育。具体涵盖以下几点:(1)认知干预:①告知患者及家属化疗的意义所在,同时使其明确化疗的毒副作用,使患者树立正确认知;②采用文献发放、口授等方式,告知患者化疗后的注意事项,并强调无菌护理的重要性[2]。(2)行为习惯干预:①化疗前,告知患者皮肤护理的正确方法,并叮嘱患者多饮水、多摄入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并注意饮食清淡;②出院前,护理人员对患者个人能力准确评估,并以此为依据,为其指定正确的训练方案,此外,叮嘱患者养成每日阅读健康期刊的习惯,针对期刊中对疾病恢复有益的依据,进行抄录[3]。(3)心理护理:化疗前,大部分患者均会存在恐惧、焦躁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细心耐心的同患者沟通交流,排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其不良心理,使其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取焦虑自评调查表(SDS)与抑郁自评调查表(SAS)评价患者心理状况,分数越低,心理状况越好[4]。 应用我院自制百分制健康调查问卷对患者认知水平展开评估,问卷内容涵盖患者自护能力、并发症的防治及其健康知识知晓状况等。分值60及以上为达标,反之不达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2.0)实现研究主体所有数据资料的计算处理,数据资料划分为“计量”和“计数”两种,分别对应的表述及其检验方式为“百分比”、“X2”和“均数±标准差”、“T”结果判定P<0.05,实验有意义。 2结果 2.1健康知识达标率 观察组26例全部达标,健康知识达标率为100%,对照组20例达标,健康知识达标率为76.92%,对照组同比观察组,偏低些 (X2=10.017,P=0.000)。 2.2SAS、SDS评分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组间无比对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同比观察组,均偏低些(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同对照组SAS、SDS评分比对表 3讨论 急性白血病(AL)在临床诊疗过中,将其划分为骨骼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的范畴。该病发病迅速,通常情况,病程仅为短暂的几个月。目前,受城市化进程加速等诸多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其发病率仍以井喷式的速度增长。化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但化疗的毒副作用明显,而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中采用,对于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明显。 所谓的个体化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将病区管辖范围内的所有白血病患者视为护理的主要对象,通过一系列的,诸如认知干预、行为习惯干预及其心理干预等方式,来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改变患者既往醋在不健康生活行为习惯,使其在接受化疗治疗的整个过程,均可以以饱满、自信、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而良好的心态对于患者免疫力的增强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变相的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5]。 本文中,笔者得到的数据结果记载,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同比观察组,偏低些,而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同比观察组,偏高些。分析笔者得到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及心理状态的改善,均可发挥显著作用,因

白血病的发现知识科普

白血病的发现知识科普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1827年,Velpeau医生首先报道了一例“奇怪”的病例。患者是一名酗酒和纵欲过度的63岁花匠,表现为发热、乏力、腹胀和尿路结石,入院不久即死亡;尸检排除了梅毒感染,但发现肝脾明显肿大,血液黏稠、状似“白粥”。后来Barth和Craigie也相继报道了类似病例,他们分别把患者血样送给法国病理学家Donné和他的学生英国病理学家Bennett进行显微镜下检查。两位学者观察到患者血样中有一半多的细胞为“黏液样小球”,与“脓”不同。同期的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将患者血样与正常人比较,发现患者血样中的有色颗粒(红细胞)明显减少,而无色颗粒(白细胞)显著增多,且不存在其他外源性化学物质和有形成分,血液形态改变与化脓无关。 1847年Virchow首先用希腊文“白血”(leukemia)一词来描述这一病理变化,认为本病是“起源于脾和淋巴腺的一种自主性疾病,是血中无色颗粒增加的直接原因”,应为一种独立的特殊病种。Virchow还对比了患者的无色细胞与脾和淋巴腺内残存的正

常细胞形态,把白血病分为脾型和淋巴型两种类型。同期也认识到白血病依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1868年,Neumann 在观察一例脾型白血病时,首次把白血病与骨髓改变联系在一起,推测这类白血病是“骨髓内产生的”。这一观点后来得到证实,从此明确了白血病是一类起源于造血器官的恶性疾病。1879年Mosler开始把骨髓穿刺作为患者临死前白血病诊断的一种方法。 1887年,德国的Ehrlich发明了对空气干燥的血涂片用苯胺染色的方法,可清晰分辨细胞质和细胞核,能从形态上鉴别正常和异常的白细胞。1889年Ebstein开始引入“急性白血病”一词来描述这一迅速致死的疾病。1900年Naegeli描述了原始粒细胞,并把白血病分为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统计分类手册》上,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几种主要类型。

类白血病反应

疾病名:类白血病反应英文名:leukemoid reaction 缩写: 别名:白血病样反应ICD号:D75.8分类:血液科 概述: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是指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高(>50×109/L)和(或)存在有异常未成熟白细胞,与某些白血病相类似,但随后病程或尸检证实没有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是正常骨髓对某些刺激信号作出的一种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并不与幼粒幼红细胞增多症同义,后者是指外周血中有幼稚粒细胞和有 核红细胞,而不考虑白细胞总数。幼粒幼红细胞增多症反应了严重的骨髓功能异常, 较少见,而类白血病反应较常见。 流行病学:类白血病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报道很少。原岛三郎等分析了国立东京第一 医院连续3年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率,分别占住院患者的0.28%、0.39%和0.90%,占门诊 病人的0.04%、0.05%和0.12%。 病因:类白血病反应的发生常与各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甚至 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组织损伤等有关。 1.感染 是最常见的原因。常见病原体有细菌、螺旋体、原虫、病毒等。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分为以下几类: (1)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肺炎、脑膜炎、白喉、结核病(主要为粟粒性结核、浸润性结核溶解播散期、肺外结核)等重症传染病。 (2)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百日咳、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 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 (3)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结核病、巨细胞病毒感染、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4)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棘球蚴病(包虫病)等。 2.恶性肿瘤 多见于晚期患者。肺和胃肠道恶性肿瘤,尤其是转移到肝、骨髓后易发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对白血病儿童的个案研究报告

关于白血病儿童的研究报告 个案学生的基本情况 姓名:杨泽玉 性别:男 出生:2005年 籍贯:甘肃省武威市 家庭背景:父母均是凉州区民勤县人,都已下岗,而且早已离异。家庭条件相当困难。杨泽玉在今年七月份查出患有白血病。杨泽玉的父亲已请假在医院,天天陪伴在杨泽玉身边。到目前为止还在用药,现在仅靠之前的一点积蓄来为杨泽玉医治。 就此,本人对白血病儿童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与重点 (一)目的 关注白血病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为了让社会各界人士更加了解和关注弱势群体。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让白血病儿童能够早日康复,重返校园。同时通过对个案行为的观察来探究白血病儿童和普通儿童是否有差异,从而为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白血病儿童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重点 关注儿童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及其早期症状。寻求有效的预防对策。 二、调查时间:2011年10月10日--------10月7日 三、调查地点:武威市地区医院 四、调查内容: 据了解,目前中国有400万的白血病患者,这一数字还在以每年3万到4万的速度增加。在白血病患者中高达百分之五十的病人是儿童。由于白血病治疗必须在一个细菌相对较少的地方进行治疗,因此很多患上白血病的儿童,不得不脱离校园生活,而每个阶段性治疗的时间少则持续一个月,多则持续几个月,那么白血病儿童的校园生活和集体生活的时间会变得非常少。而这些孩子在病情稳定后,他们必将重新走入校园,但是由于身体的敏感性,他们往往会变得有些孤僻而害怕与人接触。此外,在治疗中接受的化疗也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下降。这两方面的因素相加,容易导致这部分孩子难以找到今后生活的归属感,不利于其身心发展。 (一)、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 1.病毒因素 RNA肿瘤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导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近年从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分离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它是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但目前尚未发现此类病毒与小儿白血病的明确关系。 2.化学因素

P血型系统抗P1抗体

P血型系统分为P1、P2及P型。P抗原在不同人种中频率不同,大约80%白种人含有P,抗原,在亚洲人如中国人和日本人则只是30%左右。 人血清抗P。一般是冷抗体,且凝集反应很弱,大部分P。均有抗P。。因抗P。一般在25℃以上不出现凝集反应,故很少有临床意义。临床很少见37℃反应抗P。,也未发现抗P。发生迟发性输血反应和致性输血反应03。 其血清中P。抗体在室温和4℃反应活性最强,37℃盐水和抗人球酶中没有活性,此献血者血清中P。抗体效价虽不高,但从试验中可以看出,它已经给血型鉴定带来了麻烦。临床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时应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异常,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戚新) 该献血者无输血史,所以,血清中的抗P1属于天然。从反应情况来看,其血清中P1抗体在室温和4℃反应活性最强,37℃和抗人球中没有活性,在菠萝酶介质中活性减弱,完全符合P1抗体的特性。 此献血者血清中抗体效价虽不高,但从试验中可以看出,它已经给临床应用带来了麻烦。(石翠英) MNS血型于1927年被发现,是血型系统抗原多态性数目仅次于Rh系统的一个血型系统,最主要的抗原为M、N、S、s 4个抗原,Mur抗原在中国人中的发生率为6%~7%。 在MNSs系统的抗体中,抗M是最为常见的,抗M和抗N多为自然发生的抗体,其中抗M是干扰血型鉴定最常见的抗体,抗S和抗Mur大多数为免疫性抗体,能够引起严重的输血后溶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HDN),抗Mur在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发生率很高。 通过自身吸收方式去除自身抗体。将患者3自身红细胞洗涤3次后,于56℃放散10 min,然后用56℃生理盐水洗涤3次,致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用放散后的洗涤红细胞加入患者自身血清中,于37℃充分吸收。重复以上放散和吸收操作,直至患者血清与自身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反应,留取吸收后的血清做抗体鉴定。

分析、化验、检验、检测、测量、测试、计量、实验、试验的区别

分析、化验、检验、检测、测量、测试、计量、实验、试验的区别 我们在日常工作或书籍上,经常遇到分析、化验、检验、检测、测量、测试、计量、实验、试验等一些名词,表面上看有区别,但仔细想想又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区别,请有识之士参与讨论。 计量的定义: 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广义的理解是指有关测量知识的整个领域。计量在历史上称之为“度量衡”。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计量已远远超出“度量衡”的范围。现有长度、热学、力学、电磁学、无线电、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光学、声学、化学等计量专业,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计量学。 检测用指定的方法检验测试某种物体(气体、液体、固体)指定的技术性能指标。适用于各种行业范畴的质量评定,如:土木建筑工程、水利、食品、化学、环境、机械、机器等等。 分析——分:以刀切物,把整体变成几部分或者使连在一起的离开;析:以斧劈木,分开,剖开。分析: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常用于确定复杂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方面的理论,如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光谱分析等。 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必要时结合测量、试验的结果而进行是否符合规范或标准的检查验证活动。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验证: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 化验——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检验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检测——检验测试。该词应用较广,涵盖所有的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查验证的活动,与检验的区别是,一般不进行符合性判定。 测量——水之深为测,日之高为量。现代定义为用仪器或量具测定空间﹑时间﹑温度﹑速度﹑功能﹑地面的形状高低和零件的尺寸﹑角度等,是一项定值的操作。测定:经测量后确定。 测试——检测试验或者测量试验。 计量——把一个暂时未知的量与一个已知的量做比较,如用尺量布,用体温计量体温。现代定义为实现量值传递或溯源而对测量仪器的测量,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检定、校准、比对及(对测量仪器)测试等活动,所涉操作或活动限于量传或溯源系统、对象为量规量仪仪器仪表。 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理论或假设是否具有预想效果、是否属实,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某种操作或者某种活动,多用于科学研究。今天由国外传入的习惯将检测试验的场地均称为实验室,国内依测试的项目不同分别称为如分析室、检验室、化验室检测室、测量室、计量室等

各种抗体意义

免疫系统:参与免疫反应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统称为免疫系统。包括: 1.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禽类的“腔上囊”,及其类同器官。2. 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淋巴结,如扁桃体、阑尾、肠道集合淋巴结、消化道和呼吸道粘膜下层的淋巴小结及全身各处弥散的淋巴结是T 细胞和 B 细胞定居的场所。3. 参与免疫反应的细胞:( 1 )吞噬细胞,( 2 )免疫活性淋巴细胞:T 细胞、 B 细胞、NK 细胞、K 细胞 抗体什么叫: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在体液中出现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叫做抗体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消除异物的功能。免疫功能与疾病的主要关系:免疫防御功能抵抗病原微生物过敏或反复感染免疫监视功能消除机体突变的细胞恶性肿瘤自我稳定功能消除衰老、死亡和受损的细胞自身免疫病以上三种功能的完整性是机体正常的基本保证,其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都可引发疾病 SM 是一位病人名字的缩写,在这位诊断为红斑狼疮的病人血清中,首次找到了这种抗体而命名。抗SM 抗体是诊断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其阳性率占30% ,具有辅助诊断意义,但与疾病的活动无关 抗双链DNA 抗体又称为抗天然DNA 抗体,是抗核抗体的一种类型,它在红斑狼疮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一般认为抗双链DNA 的效价与病情相平行,即病情活动时,抗(DNA )抗体效价升高,病情缓解时,效价降低 抗核抗体(ANA )是参与细胞核或者核的组成成分(DNA )反应的自身抗体,主要出现在红斑狼疮等一类自身免疫病中,是诊断红斑狼疮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偶尔也可以在老年人和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ANA 阳性,但效价很低 抗Rib-P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主要见于SLE,常在SLE活动期中存在,阳性率在10%~20%左右,是诊断SLE的特异性抗体。如仅有抗Rib-P抗体阳性的SLE患者,ANA常为阴性。抗Rib-P抗体阳性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高。抗Rib-P抗体与抗dsDNA抗体的消长相平行,但与抗dsDNA抗体不同的是不会随病情好转立即消失,可持续1~2年后才转阴。 抗ds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在SLE病人中发现抗dsDNA抗体,因不同的疾病活动度,其发生率在60% -90%,对SLE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其他结缔组织病阳性率低(<10%),一般认为是红斑狼疮重叠综合征。 R0、SSA抗原在免疫学上是一致的,即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SSA/Ro是小分子细胞浆核糖核蛋白(scRNPs),是蛋白和小分子核糖核酸形成的复合物。它更多的存在于胞浆中,分子量52KD的多肽条带与干燥综合征(SS)相关,而分子量60KD的多肽条带则更多存在于SLE 患者中。抗SSA抗体主要见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阳性率高达60%~75%。此外,抗SSA 抗体常与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阴性狼疮、新生儿狼疮等相关(SSA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症)。SSA抗体与广泛光过敏性皮炎症状相关。 抗Smith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Smith抗原是U族小分子细胞核核糖核蛋白(UsnRNP),具有抗原性的蛋白。在SLE中阳性。虽然敏感性较低,但特异性高。在全部抗Smith阳性的病例中,%为SLE。因此,抗Smith抗体为SLE的标记抗体。对早期、不典型的SLE或经治疗

白血病的分类

血液学白血病 白血病只根据骨髓骨髓细胞学(形态)就可确诊,特点: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根据分化程度分为急性,慢性,, 一:急性白血病(根据细胞的类型分为急性淋巴,急性非淋巴)骨髓象特征原始+早幼(幼稚)细胞≥30%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无Auer小体,非淋巴有)外周血有大量淋巴细胞,根据细胞形态学,将ALL分为L1,L2,L3三个亚型。根据免疫学分为T-ALL (CD3 CD7) B-ALL(CD19) L1型: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核浆比例高,浆量多 T细胞白血免疫抗原13.DR.19.7 -+-+ L2型:大多数细胞体积是小淋巴细胞的2倍, B .......................... 13................. -++- L3型:由均匀一致的大细胞组成 (2)急性非淋巴(髓性)白血病(AML)临床将AML分为8个亚型。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常用CD41.CD42免疫指标诊断)骨髓或外周血中原始幼稚巨核细胞≥30%,分为2型①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②分化型,骨髓及外用血中以单圆核和多圆核病态巨核细胞为主。 急性粒,急性单,区别αNAE染色加NaF抑制试验鉴别红白血病M6与巨幼细胞性贫血PAS染色最常见的类白血病反应的类型是中性粒细胞型,慢性粒与类白血病可用Ph染色体和NAP染色,例如慢性粒白NAP 积分值为0,再生障碍贫血NAP积分值增高 二:慢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最重要诊断依据ph染色体(出现在大部分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阳性,也可用ALP/ANP检测):不引起血细胞变化,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外周血大量幼稚粒细胞,嗜酸性嗜碱性易见,白细胞血小板增多,肝脾肿大,出现BCR/ABL融合基因 慢性淋巴细胞:外周血中,大量篮细胞(糖原染色积分增加),没有幼稚淋巴细胞,但是急性周围有。老年人多见,白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pas积分值增高 三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 T细胞白血免疫抗原13.DR.19.7 -+-+ ①毛细胞白血病:表面有免疫球蛋白,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属于B细胞白血病 B ............................. 1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