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⑶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⑹才美不外见通“现”见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⑾执策而临之:面对⑿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煤焦油泵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高压渣油泵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ZYB重油煤焦油泵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那些保温沥青泵遭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遭遇”(见课文)。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七、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导热油泵的讽刺、批判、不满。

八、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九、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ZYB-B可调压式渣油泵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十、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十一、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十二、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KCB齿轮泵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十三、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十四、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3GR三螺杆泵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十五、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十六、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YCB圆弧齿轮泵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样。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

十七、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对比阅读习题带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答案 (一) 参考答案: 6.竹制的马鞭子见同现,显现命令丢掉,白白扔掉 7.A 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2)言之有理即可。 (二) 参考答案: 10.B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三) 参考答案: 14.(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15.(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16.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 答案示例: 这要辩证分析。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不属于同一类。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四) 参考答案: 17.(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心 18.B 1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2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五) 参考答案: 25、(1)用脚践踏(或:践踏、脚踏) (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 (4)鞭打、驱使 26、A 27、(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8、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 (六) 参考答案: 29.①一样②“材”通“才”,才能③连词,以④像 30.C 31.①千里马(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②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32.①统治者②伯乐对千里马的怜惜,使千里马得遇知音。

马说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马说》复习导学案两课时 一、目标导学 1、认识作者 2、识记文言词语 3、翻译句子 4、背默全文 5、掌握内容 6、分析写法 二、自主复习组长检查 (一)认识作者: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柳欧曾王三苏),有“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学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识记文言词语 1、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 (3)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2、古今异义 (1)是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 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安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3)等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 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或古义:有时,有的人. 今义:或者 例:一食或尽粟一石 (5)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 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 情况之后。例:然后有千里马。 (6)食古义:通“饲”喂养今义:吃。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3、一词多义 (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 马之千里者:宾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音节助词,不译 (2)能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3)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 执策而临之: 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木兰诗》(4)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5)食一食尽粟一石:吃,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 吃,动词 食之不能尽: 通“饲” 喂养,动词(6)虽故虽有名马: 即使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7)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 其真无马邪: 难道,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它的 (8)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用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9)道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道不通:道路 4、词类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受屈辱。 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吃尽。 (2)、名词用作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 (3)、数量词用作动词: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日行千里。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 5、马的成语: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老马识途千军万马招兵买马天马行空 6、马的诗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

《马说》中考题汇编

《马说》中考题汇编 一.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译文:。 (2)其真无马邪?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二.(12分)[甲]《马说》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③捉:驾驶。④住:停止。 ⑤唱言:高声说。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有千里之能()(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译文: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译文: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 答: 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 答: 三.《马说》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 《马说》中考试题集锦作者:简单 资阳市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 (三)(11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 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三)(11分)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

马说导学案

xxx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 八年级语文期未复习[八下文言文《马说》]导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 【复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有关情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掌握“说”的体裁特点; (3)领会、掌握文章词、句、段的含义,读懂文章; (4)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把握托物寓意的写法。 【自主复习】 一、文体及作者、写作背景 1、“说”的文体特点: 2、简介作者并了解写作背景 二、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伯乐.()辱.()骈.()槽枥 ..() 一食.()粟.()尽粟.一石.()食.马者() 才美不外见.()邪.() 2、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3、加点词语的解释: ①故虽.有名马:()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④一食或 ..尽粟一石:()()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⑥虽.有千里之能:() ⑦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⑧安.求其能千里也:() 4、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②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③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5、结合课文,说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6、文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观点:主旨: 7、本文中“食马者”“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食马者:伯乐: 千里马: 8、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揭露了什么现象,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拓展提高】 1、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 才美不外见(通,)食之不能尽其材(通,)

《马说》中考试题集

2004河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1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B.策之不以其道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C.呜之而不能通其意D.执策而临之 政通人和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9.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18.A19.①④/②③或:②③/①④20.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 求它日行千里呢?21.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铜仁 阅读《马说》一文,按要求回答1-6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骈:策: ....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 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 4、将“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分)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自己比作“”。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4分)

2013-2018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13—2018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含参考答案与解析) 1、201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2) 2、2014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17) 3、2015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34) 4、2016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50) 5、201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68) 6、2018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86)

2013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20分) 1.默写(10分) (1)山重水复疑无路,。 (2),长河落日圆。 (3)乱花渐欲迷人眼,。 (4),西北望,射天狼。 (5)《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警句是:,。(6)请从下面两首古诗中任选一首,完整默写。 杜牧《赤壁》王安石《登飞来峰》 ,。 ,。 2.下列归类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喜盈盈雄赳赳堂堂正正彬彬有礼(叠音词) B.真挚挺拔英姿飒爽顶天立地(褒义词) C.扑哧哗啦喵呜呼噜(拟声词) D.平坦—崎岖茂密—稀疏寂静—安宁清澈—浑浊(反义词) 3.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们忘不了同窗三载的情谊。”“一手好字让人赏心悦目。”两句都是陈述句。 B.“20多年的农村生活体验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创作资源。”一句的主干是“体验是资源”。 C.“河,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话题突然转变。 D.“聪明人无论在哪里跌倒,都会捡点有用的东西。”一句是条件复句。 4.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2分) 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天 5.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样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境之间;晚上则是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父子俩在那里整整度过了四个月的旅游生

第23课马说(导学案)含答案

23《马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3、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4、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朗读、翻译、背诵课文,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又与马有关的成语导入课文,引出课题 2、学生根据预习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3、教师讲述写作背景、简介文体: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正音正字。 2、学生对照课文注释小声读。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注意停顿、重音、语速。 4、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再齐读课文。 三、译读课文,积累字词 1、小组内找出并积累 .....文中出现的难懂和常用的文言字词。 我们小组积累的词语: 2、小组内互助翻译课文,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每人一段翻译)。

四、精读课文,把握文意(要求:用原句回答)。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 2、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 4、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小组内先交流讨论、然后再班内展示。) 五、赏读课文,提炼主旨。 1、作者所说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伯乐: 千里马: 食马者: 2、全文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教师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4、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声情并茂。 六、背诵课文,训练语感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并且达到背诵的要求。 【拓展延伸】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怎么做?(同学们自由讨论、发言)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篇试题汇编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篇试题汇编 1.(2010四川巴中)文学名著阅读。(4分) 根据下面的情节回答问题。 在酒楼上,他与金氏父女萍水相逢。在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之后,他找到郑屠,一番戏 弄之后,“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铺, 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接着他又打了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 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①这一情节中的“他”是:,绰号:(2分) ②从中可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是: (2分) 【巴中答案】 ①鲁智深(或鲁提辖、鲁达)(1分)花和尚(1分)②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等等。(2分) 2.(2010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甲)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甲)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 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甲)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甲)传令,教“,,大开四门,每一 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甲)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 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懿曰:“(甲)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 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 6.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文段中的甲是指;在选文中表现出甲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请你再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个体现甲的这种性格特征的故事。(4分) 人物故事: 【成都答案】 (4分)诸葛亮(或“孔明”)(1分)沉着镇定,足智多谋(1分) 人物故事(2分):故事叙述完整,语言简洁,计1分;能够准确体现人物的性格,计1分。参考示例: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准备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但百密一疏,忽略了风向对火攻的影响,让火攻无法顺利实施。周瑜想不出办法,急得一下子病倒。诸葛亮便给周 瑜出了“借东风”一计。周瑜令军士筑坛,让诸葛亮“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 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败曹军。 3.(2010四川乐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说》一文的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是我国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B.《杨修之死》选自清代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 篇章回体小说。 C.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地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 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乐山答案】 B 4.(2010四川泸州)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威尼斯商人》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与《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

(完整版)《马说》中考题集锦

《马说》中考题集锦 (舟山)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加下划线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二)(9分)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

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 ⑤赍(jī):携带。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从师读() ⑵以袜实米() ⑶负以致师()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泰州A) (一)(10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加下划线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比行百余里()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021版最新对比阅读《马说》

2021版最新对比阅读《马说》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2分)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2分)

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2分) (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 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三)【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 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 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称诵:称颂。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才美不外见见: (2)策之不以其道道:

【语文8 下】导学案:23马说

23、《马说》学案 教师寄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注音: 祗.()骈.()尽粟.()一石.()槽.枥() 2、解释字词 祗:一食:虽:且: 等:安:材:通: 外见:策之:执策: 3、翻译句子(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 (1)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4、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态度?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伯乐指的是什么? 四、理解主旨,走进更深境界。 1.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文章用了什么写法?

2、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 五、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六、达标测试: 1、找出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才() (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 (3)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 B、尽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策之不以其道

初三语文中考真题汇编(一)

初三语文全国中考真题汇编(一) 第I卷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满分30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包庇.bì倾.刻qǐng刽.子手guì汗流浃.背jiā B.抹.布mā冗.长rǒng脸色煞.白shà含情脉脉 ..mò C.叱咤.zhà严峻.jùn徇.私xún戛.然而止jiá D.差.劲chà吮.吸shǔn偶尔ěr一哄.而散hōng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又到了元旦,商场里购物的人比比皆是 .... B.我国21岁的游泳小将宁泽涛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锋芒毕露 ....,一举夺得四枚金牌 C.刚刚离开座位3分钟,他发现自己放在桌上的钱包不胫而走 ....了 D.与走马观花 ....的人不同,这批常驻记者看中国的视角不同前者,内涵更具沉淀,也因此耐人思考 3.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修改:将“知识”删掉 B.上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而昂贵的网上消费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修改:将“无法”放在“拒绝”前 C.由于日方对历史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在钓鱼岛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 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修改:将“接连”删除 D.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促进家庭的 和睦与幸福。 修改:在“各国政府”前加上“促使”

4.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苏轼是宋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我们学过的有《陋室铭》 C.《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D.《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5.选出对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写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下片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 C.“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悲怆情调中含蓄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D.全词真切感人,语言粗犷、豪放,意境悲凉、壮阔,整个画面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的气氛 6.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往事的散文集,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琐记》三篇文章中,鲁迅都提到了长妈妈 B.老舍写的《骆驼祥子》是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记叙了祥子三次买车的经历,反映了旧中国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小说 D.“水浒传》讲述了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历程 7.把下面的词语抄写在田字格内,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马说》中考试题集

铜仁 阅读《马说》一文,按要求回答1-6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达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骈:策: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外停顿。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对“一食或尽粟一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一次要吃掉的粮食或许将近一石。 B、一顿有时要吃光一石粮食。 C、饲养一次或者要吃光一石那么多的粮食。 D、吃一次吃掉的粮食有时是一石。 4、将“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分)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自己比作“”。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4分) 6、这篇文章里有的句子已成为广为淬的格言,请你把它写出来。 格言:(2分) 绍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或:食: 等: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福州 )阅读《马说》,完成6—10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2)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23课《马说》导学案

《马说》导学案 来村中学王峰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预习案】 一、文学常识积累 1、走近作者 韩愈:字,朝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作品都收在《》里。《马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2、“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如课文《》。 二、文言词语积累 请同学们完成《学检》的1.3.4小题及下面题目。 1、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含义并从所学文言文中再找出一个同义的句子。 A 马之千里者() B 策之不以其道() C 名之而不能通其意()

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解释句子中“其”的含义。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请从文中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四个句子抄写在下面,并按“读音、所通的字、含义”格式解释。 4、请你写出含有“马”字成语五个 三、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四、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完成《学检》第二小题,然后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探究案】 一、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轻松预习”中的相关内容。 2、提出疑难。 3、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章寓意,感悟作者的情怀 1、探究文章寓意。 ①千里马的处境(悲惨遭遇)是(原文回答)。 ②千里马的特点是(原文回答)。 ③千里马遭受到了哪些不公正的待遇(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

原因)(原文回答) 。 ④食马者的愚妄无知表现在(原文回答)。。 ⑤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原文回答)。 ⑥揭示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原文回答)。 ⑦千里马比喻()伯乐比喻()食马者比喻() ⑧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文章的寓意: 三、欣赏阅读。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本文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 找出本文中的五个“也”字句,并读读其语气。 不以千里称也。无限痛惜的感情

马说中考题

《马说》理解性默写 1、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0、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1、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2、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3、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4、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5、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6、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7、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8、《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 19、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0、文中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送东阳马生序》理解性默写 1、文中最能表明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表明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3、表明有很多人愿意借书给作者的原因的句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表明作者为拜访名师艰难远行的句子是: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5、文中起统领全文作用,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余幼时即嗜学。 6、文中表现宋濂拜师求学恳切虔诚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清。 7、文中从侧面烘托先达确实“德隆望尊”的句子是:门人弟子填其室。 8、描写读书之难的句子。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9、写自己从师之难的句子: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嗜学的结果是: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0、写自己求学之艰的:①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食: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③住:寓逆旅。④行: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1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句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文中说明作者不辞辛苦,求师助学的原因是①余幼时即嗜学。②益慕圣贤之道。③以中有足乐者。 13、文末最能概括求学经历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