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年美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掠影

近年美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掠影

近年美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掠影
近年美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掠影

近年美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掠影

作者:刘跃进主题类号:J2/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文献号】1-459

【原文出处】《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原刊期号】200101

【原刊页号】58~65

【分类号】J2

【分类名】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200106

【标题】近年美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掠影

【作者】刘跃进

【作者简介】刘跃进(1958-)男,吉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内容提要】美国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则迅速崛起,其丰富的藏书奠定了汉学研究的坚实基础,而数量可观的研究机构、学者和期刊,也使其研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深度,极具参考价值。

【关键词】二十世纪/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正文】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002-3321(2001)01-0058-08

1996年2月到1997年3月,我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逗留一年,主要访问了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以及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部分学者。这次出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为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和青年课题《玉台新咏研究》收集海外有关的研究信息。并由此为基础,了解美国当代汉学研究的一般状况,诸如研究机构、藏书、人员以及近年的研究趋势等。第二,应《文学遗产》编辑部之命,拜访一些著名学者,把他们的研究成果介绍给国内同行。有关专业方面的研究信息,我已尽可能地吸收在《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和《玉台新咏研究》中。这里想就个人闻见,对美国汉学研究的一般状况作浮光掠影式的介绍。

一、中国文学研究的背景回顾

美国对于中国文学的研究始于十九世纪。当时没有明确的文学研究的概念,只是为传教的需要,向美国人民介绍中国的概况,SAMUEL WELLS WILLIANS最早编撰《中文缀音字典》,以北京话,附广东、厦门、上海读音。1869年,美国向清王朝赠送西文图书和植物种子,想交换大清最新人口资料。清王朝回赠了大约一千册中国图书,这是国会图书馆最早也是最有价值的特藏。

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中坚力量来自于欧洲。德国的BERTHOOLD LAUFER是著名的考古学家,精通汉语,同时对日、满、藏、梵、波斯、马来等文字也通晓,后来任职于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著有《汉代的陶器》《从玉器看中国的考古与宗教》《中国与波斯》等,当时称为第一流学者,这些著作,成为美国汉学研究的奠基之作。1901年,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丁龙中文讲座”(DEAN LUNG PROFESSOR),名扬一时,英国的HERBERT A.GILES,法国的PAULPELLIOT等都曾前来讲学。这是大学设立汉学讲座的开始。此后,各大学虽然逐渐设立了亚洲系(或曰东亚系),但是,汉学研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更不要说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当时的美国人研究中国,充其量是为传教通商、扩展殖民区域的需要,或者干脆视中国为一个神秘而遗世独立的国度,带有玩赏古董、以个人兴趣为主的心态来探

寻中国。两次大战之后,美国出现了不少有关亚洲研究的学术团体。譬如1925年成立中国太平洋学会,1926年成立华美协进会,1928年成立远东研究促进会(也就是远东学会及现在亚洲研究学会的前身)及哈佛燕京学社。与这些学术团体同样重要的是几个重要的基金会,ROCDFELLER,FORD,纽约卡内基基金会等,从三十年代前开始注入资金。特别是二战之后,各大基金会更是有目的性地拨款资助中国研究,加上美国政府提供的对远东研究的资金,在研究经费方面有了比较充分的保证。当然,基金会与政府的资金投入,其主要目的不是学术,而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因此,希望一切研究能和国家的外交、国防、经济挂钩,急功近利,是其显而易见的特色。

20世纪70年代,以哈佛大学JOHN K.FAIRBANK(费正清)为代表的现代汉学研究,以“现代化”的标准评估一切。他们所说的现代化,其涵意主要是指工业化、资本主义、中产阶级的兴起、政治民主、思想自由等,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而忽略文化背景,这难免有削足适履的弊端。不过话说回来,在20世纪初期,也有不少学者努力探讨中国发展滞后的深层原因,如MAX WEBER就说过,中国的法律、俸禄制度、文人教育、甚至满口仁义道德、轻视追求自我利益实现的儒家思想,无一不是阻碍中国进步革新的“包袱”。中国的沦落,不是列强的欺凌,而是自身传统文化政治社会结构出了毛病。结果,中国被视为现代化失败的个案,因此他们探索的是中国“体质”上的“病理剖析”,从而为西方列强的依强凌弱找到历史根据。这种理论理所当然地要受到质疑。八十年代以来,以WMTHEODORE DE BARY(狄百瑞)为代表的学者从探讨“新儒家主义”入手,倡导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的价值。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如果不能了解及尊重传统中国,妄想跳过传统中国而理解近代中国,是不可能的事。上述这段历史,王家凤、李光真《当西方遇见东方——国际汉学与汉学家》(光华杂志丛书第15辑,1991)有过清晰的论述,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看。

从总的研究趋势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所谓传统的汉学已经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学术已经进入了专门化的阶段,像已往那样极为笼统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弊得失,很多学者不以为然。专门之学逐渐取代传统的汉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来巡视近五年美国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状况,许多问题也就比较容易得到理解。

二、与中国文学研究有关的机构及藏书

国会图书馆

是美国最大的藏书机构。该馆建立于1800年,而中文藏书始于1869年。如前所述,当时同治皇帝曾以中国古典和科学的明清刻本十种共计九百余卷回赠美国,这是该馆收藏中国古籍之始。1879年预购顾盛图书馆所藏汉、满图书2500卷,包括太平天国之稀有文献、清刻方志及天主教基督教传道士的早期译著。顾盛(CALEB CUSHING 1800-1879)是泰勒(JOHN TYLER 1790-1862)总统任内第一位派往中国的外交使节。1901年至1902年,另一位出使中国的外交官罗克义(WILLIAM W.ROCKHILL1854-1914)将历年收集的汉、满、回文图书约六百余卷赠送该馆,其中有关佛教典籍颇为丰富。1908年清政府派唐绍仪至美送一部《古今图书集成》。1928年国会图书馆成立中国文学部,1942年改名亚洲部,1944年重新改组东方部,近年又改为亚洲部。目前可称的上是在中国本土以外收藏最为丰富的中文书库。出版有《远东语言目录》《国会图书馆中国收藏》《国会图书馆方志目录》《中国稀见本叙录》等。美国汉学研究在二十世纪迅速崛起,其丰富的藏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奈尔大学

其书库有专门收藏东亚和东南亚史料的藏书库,是1918年利用校友CHARLES W.WASON 的捐款而设,历经八十年的建设,被认为美国各大学图书馆中有关中国的西文藏书最为丰富的书库。其主要特色是华氏所遗赠的九千五百卷有关中国的西文图书,此后又不断地扩充收藏。这里还收藏有中国民俗文学与戏曲史料方面的古籍,被认定为中国口语和表演文

学会议的资料储存中心。此外还有原刊《永乐大典》数卷。出版有《中国大陆一九四九年以前的收藏目录》和《华生书库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收藏》等书籍。

主要学者有:TSU-LIN MEI(梅祖麟):研究唐代文学及语言学;EDWARD M.GUNN(耿德华):研究沦陷区文学及钱钟书。

胡佛研究所

地址在斯坦弗大学,1919年建立。重点研究二十世纪国际及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变迁,特别注意共产主义及中共研究。1945年在赖特(MARY G.WRIGHT)领导下,开始收集东亚资料,以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资料为基础。后来斯坦弗大学将远东藏书并入该所,有了中国传统的古籍。出版有《中文藏书目录》和《胡佛研究所东亚藏书调查》等。

主要学者有:ALBERT.E.DIEN(丁爱博):《北齐书颜之推传考论》,慕尼黑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JANES J.Y.LIU(刘若愚1926-1986):具有国际声望的学者,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读书,又曾任教于伦敦大学、香港大学、新亚学院、夏威夷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重要著作:《中国诗歌艺术》(芝加哥1962年)、《李商隐的诗》(芝加哥1969年)、《北宋抒情诗》(普林斯顿1974年)、《中国文学理论》(芝加哥1975年)等;JOHN WANG (王靖宇)。

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

从1896年收藏汉学家傅莱尔(JOHN FRYER)的藏书,包括傅氏自己中文翻译的西文书。二十年后又收江亢虎(KIANG KAN-FU)私人藏书。至1947年正式成立东亚图书馆。该馆以考古、艺术、历史、文学和哲学藏书为主,其中大约有一百多种中国早期翻译西文的科技著作,由20世纪初上海江南军械局翻译。方志以两广、福建等沿海区域为多。善本书有周秦汉砖、瓦拓本,唐代写本,宋元版本等,还有名家批校本及原稿本等。另外还有甲骨、钟鼎及黑陶文献等。该馆收藏之丰,仅次于哈佛大学,而雄居第二。出版有《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作者书名及标题目录》。

主要学者有:CYRIL BIRCH(白之):《明代传奇选读》,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DOUGLAS NIELSON;EDWARD H.SCHAFER(薛爱华);JUDITH BOLTZ;JON KOWALLIS;JEFFREY RIEGEL;STEPHEN R.BOKENKAMP;STEPHEN H.WEST(奚如谷):翻译《西厢记》,加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LEO QU-FAN LEE.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四十年代末叶成立东方语言系,随即成立了东方图书馆,藏有东亚各国语文资料,而以中文居多。由于获得MONUMENT SERICA INSTITUTE的藏书,使之成为北美最大的东亚藏书之一。

主要学者有:MARLON HOM(谭雅伦);RICHARD E.STRASSBERG(韩禄伯);SHIRLEEN S.WONG(黄秀魂);HAUN SAUSSY.

耶鲁大学

在全美汉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校从1878年开始收藏中国图书,由该校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容闳将中文书籍赠给母校。1884年,该校中国语文系主任威廉士(SAMNELW.WILLIAMS)又赠送私人藏书,以后多由各界赠送。其中以现代中国史料最为丰富,有美国文学的中文译本多种。近年又获简又文(JEN YU-WEN)藏书三百余种及期刊、拓片、地图、钱币等,都是关于清末太平天国的史料。

主要学者有:DOUGLAS WILKERSON(魏道格);HANS FRANKEL(傅汉思):柏克莱博士,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等,著有THEFLOWERING PLUM AND THE PALACE LADY等论著;JONATHAN SPENCE(史景迁);KANG-SUN CHANG(孙康宜):普林斯顿博士,著有《六朝诗研究》、《晚明诗人陈子龙》;KARL S.Y.KAO;PEDRO ACOSTA(柯彼得);YING-SHIH YU(余英时);ARDREW C.WEST.

芝加哥大学

1936年成立远东图书馆,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1944年芝加哥NEWBERRY图书馆将已故汉学家BERTHOLD LAUFER(德国人)藏书转让该馆。有汉文863种,藏文303种,满文62种,蒙文61种,还有一套7920册的正统版大藏经,是1440年印制的。出版有《远东图书馆目录》。藏有中国善本书近两千种,就笔者所见如李焘《通历》旧钞15卷,文廷式《知过轩随录》(包括《晋书补逸》《经义丛抄续编》《旋江日记》等)稿本、刘鳞生《燕居脞录》稿本、《瑞萱录》稿本等,均值得注意。

主要学者有:钱存信;ANTHONY C.YU(余国藩):翻译《西游记》,出版有《余国藩西游记论集》,联经出版公司1989年版,收录论文五篇;CRAIG FISK(费维廉);DA VID ROY (芮效卫):翻译研究《金瓶梅》;TAI-LAI MA(马泰来):研究中国古典小说;EDWARD SHAUGHNESSY(夏含夷):研究先秦文学。

哈佛大学

中心是哈佛——燕京学社,为此配备有哈佛——燕京学社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其藏书被认为东亚诸国以外各大学图书馆中最大和最特别的东亚藏书。首任馆长裘开明(DR.ALFRED KAIMING CH'IU)重视东亚古典与传统文学;吴文津(DR.ENGENE W.WU)接任后强调现代当代资料的收存,重点放在东亚、东南亚人文社会科学的高级研究。出版有《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分类目录》、《哈佛燕京学社所藏明代类书及参考书目提要》,藏有中国善本书,包括宋、元、明、清初诸种版本达二千五百余种,方志三千余种,类书一千余种,丛书一千余种。另外还有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字(英文译作NAKHI)。这些藏书的特点,可以参见上海辞书出版社《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

主要学者有:PATRICK HANAN(韩南);STEPHEN OWEN(宇文所安);KAO YU-KUNG (高友工):哈佛大学博士;PETER K.BOL.

夏威夷大学

该校1930年开始收集东亚语文资料,成立了东方研究社。1962年成立东亚中心并建立东亚中心图书馆。1970年成立亚洲书库。

主要学者有:STEPHEN O'HARROW;Y.W.MA(马幼垣)。

密执根大学

从1948年开始收集中文图书,以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中叶图书为主,尤其重视近代现代史料的收集。此馆收藏缩微胶卷为多,也是一大特色。

主要学者有:C.S.CHANG(张春树):《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密执根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与夫人骆雪伦合著。骆氏尚有《历史·讲史与文化传统》一书,密执根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J.CREUTZ;SHUEN-FU LIN(林顺夫):普林斯顿博士,著作多种。

普林斯顿大学

是汉学研究的重要学校,其藏书在美国也称丰富。它从1926年开始收藏中文图书,初藏八千种,据说都是由宣统老师沈葆祯选定。1937年移入学术研究所。1956年成立东方图书馆。其收藏以明版书为特藏。出版有《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所藏中文善本书目》和《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所藏中文显影目录》

主要学者有:ANDREW H.PLAKS(浦安迪):《明代小说四大奇书》1983年版;CHRIS CONNERY;https://www.doczj.com/doc/1f10999149.html,I(赖瑞和);FREDERICH W.MOTE.

哥伦比亚大学

其藏书在全美也居前几名。东亚图书馆的前身是东亚史料馆,1902开放,1922年成立日文部。1935年合并中日文部为东亚图书馆。其特藏是中国族谱,约千余种,是西方对这类书收藏最多的单位。此外,还有许多明版,多为稀见本。

主要学者有:C.T.HSIA;PAUL ROUZER:《论温庭筠的诗》,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BURTON WATSON:《左传选读》,1989年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华盛顿大学

1937年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开始购买中文图书。1946年成立远东及俄国研究院。出版有《华盛顿大学远东图书馆明版古籍选目》等。

主要学者有:CHING-HSIEN WANG(王靖献):柏克莱比较文学博士,现已出版各类论著三十余种,包括文学批评和创作;ROBERT E.HEGEL.(何谷理);DA VID R.KNECHTGES (康达维);HARRIET HALBERT;JOSEPH R.ALLEN:《另一种声音:中国乐府诗》,密执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1992年版,从汉魏六朝论到唐代新乐府诗歌;JOHN LOUTON.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1962年成立中文系,藏书起步较晚,但是后来居上,成为北美发展较快的学校之一。

主要学者有:https://www.doczj.com/doc/1f10999149.html,U;ROBERT JOE CUTTE(高德耀);SIN-SING KONG(江先声);TSAI-FA CHENG(郑再发);TSETSUNG CHOW(周策纵);WILLIAN H.NIENHAUSER,JR(倪豪士):翻译《史记》,印地安那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第一卷。《传记与小说——唐代文学比较论集》,台北天南书局1995年版。《唐代文学西文论著选目》,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88年。

三、与中国文学研究有关的协会及期刊

美国亚洲研究的最大协会是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AAS),出版物有《亚洲研究通讯》,每年五期;《亚洲研究文献目录》,每年一本;《亚洲研究学刊》,每年四期;《有关亚洲研究博士论文摘要》,不定期。此外,还有中国文化研究会、北美中国研究会、美亚教育交换协会等等。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亚洲研究索引》和《亚洲研究学刊》。

《亚洲研究文献目录》(BIBLIGRAPHY OF ASIAN STUDIES)

原名《远东研究文献目录》(FAR EASTERN BIBLIGRAPHY),远东协会主办,始于1936年,原在华盛顿出版。在1941年以前,本目录较全面地收录了有关远东研究的西文研究论著和论文(不含俄语),而且1941年到1943年也做得较好,但是1944年和1945年就收录不齐了。主要原因是:第一,出版与文章实际减少;第二,战争期间海外出版物在美国看不到;第三,编者由于一身数职,不能全力收集全部的期刊。到1946年和1947年,目录又较为全面(除俄语和中欧作品)。从1947年开始它继续以年刊的方式,由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出版。1956年改称今名。从1947年到目前共出版了四十四册(最后一册仅到1989年),共有三十三个目录,而在中国目录下就有十四个子目录,其中就包括中国文学研究一项。从该索引来看,篇幅是越来越长。1947年仅八十多页,到1989年号已达六百多页,且版式扩大。这是了解西文的中国研究的最重要的索引,与日本《东洋文献类目》相对照,前者全是有关亚洲研究的西文论著,而后者则是日文、中文、朝鲜文。有此两册在手,则世界范围的中国文学研究状况也就大体可以了然于心。不无遗憾的是,由于近十余年出版物大增,本索引的出版周期越来越长。1989年号到1995年底才出,而《东洋文献类目》1992年版也是到1995年才出版。

《亚洲研究学刊》(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创刊于1941年,原名《远东研究季刊》(THE FAR EASTERN QUARTERLY),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两年一卷四期。从1956年起改称今名,依然两年一卷四期,每卷都有中国文学研究的论文。如第34卷《〈西游记〉的叙事结构与第九回的问题》等。

《哈佛亚洲研究学刊》(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1936年创刊,哈佛燕京学社主办,每年一本。到第七卷改为两年一本,即1942-43年、1944-45年。从第十卷开始又恢复每年一本。后来根据实际状况,有时也两年一本。到1977年又改为每年两本,六月出版第一卷,十二月出版第二卷。如同其他刊物一样,先是刊载论文,

其次是文章评论、书评等。与文学研究有关的论文时常刊发,如第54卷《论朱彝尊的爱情抒情诗》《吴文英述论》,第55卷《论唐代的集团诗、应制诗及侍宴诗》。现任主编HOWARD HIBBETT。

《亚洲学刊》(ASIAN MAJOR)

1924年在英国伦敦出版,每年一本。1931年以后每两年一本。直至1935年共出版十卷。1949年改由TAYLOR'FOREIGN出版社出版新版,两年一本。至1975年共出版十九卷。后来改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主办,半年刊。涉及中国历史、文学、思想和文化的各个时期的各个方面,也包括与中国有关系的其他东亚中亚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如1993年第2期刊发《论中国诗与中国画》,结合蔡文姬的作品、历史及文姬归汉的历史故事、绘画等展开历史论述。此外,《绝句溯源》、《论冯梦龙》等,都是有影响的论文。现任主编DENIS TWITCHETT。

《古代中国》(EARLY CHINA)

1975创刊,由古代中国研究会主办,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出版,每年一本,1978年开始两年一本。以先秦两汉为主,包括历史、考古、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内容。就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而言,这份刊物的容量相对比重较大,因为先秦两汉文史哲不分。如第18期《穆天子传中“昆仑山”之文学作用》从文献入手,认为《穆天子传》中的昆仑山并非特指现今某地之山脉,而是源于周期以前的宇宙天体神话,由于过去常被视为历史记载而长期忽视《穆天子传》的文学意义,该文从这个角度剖析了该书的文学价值。又如第16期《诗经语言研究:语尾助词“矣”》认为“矣”的基本意义是表示命令或祈使,因此对中国、日本及西方学者对该字的训释提出异议。美国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美国〈古代中国〉期刊的学术成果:1989-1993》对此刊有所评述,可以参看。现任编辑:DA VID N.KEIGH TLEY。

《唐学报》(T'ANG STUDIES)

1981年创刊,克多拉多大学出版,每年一本。1990年以后,每两年一本。到目前为止,共出版十一本。这本杂志的最大特点是每期都有综述性的文章,介绍西文、日文及中文所刊发的有关唐代研究的成果。另外每期都有关于唐代文学的论文发表,如《罗隐政治思想中的儒道成分》(第10-11号)、《白居易新乐府诗中的“官牛”诗》(第7号)、《韩愈诗的时空失序》(同上)、《顾况的道家挽歌》(同上)、《骆宾王考论》(第6号)等。此外,还经常有学者介绍,如第8、9号介绍了HETZEL SCHAFER(1913-1991)的生平资料及论著目录,同时刊发了《汉学是什么》的文章。现任主编PAUL W.K.KROLL。

《宋辽金元研究》(JOURNAL OF SUNG-YUAN STUDIES)

由ALBANY-SUNY大学东亚系主办,每年一本。与《唐学报》一样是份综合性的研究期刊,但是每期都有关于这一时期的文学论文刊发,如第24号有《蒋捷和他的词》、《以空为中》(论述宋代词学理论)、《论苏轼的〈芙蓉诗〉》;第25号刊发的《论吴文英的〈莺啼序〉》等。此外,每期都有专题综述、书评、论文介绍、研究目录、新书目、有关研究杂志等。对于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的研究近况和趋势,也及时加以介绍。现任主编JAMES M.HARGEOTT。

《明代研究》(MING STUDIES)

月刊。由HOBART AND WILLIAM SMITH学院历史系编辑。主编:WILLIAM S.ATWELL。在第32期《两部中国传统杂剧中的妇女形象比较》一文,论述了《窦娥冤》和《琵琶记》的女主人公形象。第33期《晚明时期的浪漫主义和小说〈娇红记〉》,也对中国小说史上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文学》(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

年刊。主要由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主编。这是综合性的中国文学研究刊物,所涉及的内容从先秦到现当代文学,而主要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为主。目前已经出版二十期,每期

均有值得注意的论文,如第十八期论述古代中国关于“文”的概念,论李贺诗,论《水浒传》、《红楼梦》等,收集的材料、研究的视野等均有特异之处。

四、近五年的重要成果

在美访学的一年里,笔者匆匆浏览了数十种九十年代以后在美国本土出版的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论著,给我一个突出的印象:二次大战以后,随着西方对中国研究学习之扩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虽然不及现当代文学研究那样热门,但是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深度,特别是近些年的研究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翻译介绍,进入专门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也提供了有益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各大学加强了后备人才的培养,年轻学者层出不穷,加之近十余年中国大陆留学生的介入,更使得美国汉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空前的提高。由于材料过多,还需要仔细的辨析清理。这里,只能印象式地谈几点浮浅的观感。

第一,开阔研究视野。这是阅读西文有关中国文学研究论著最突出的感受。翻开任何一本学术论著的附录,大部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一)简称目录;(二)详细注释、徵引诸家之说;(三)文献索引,将有关的研究成果,包括中文、日文、西文分门别类,几乎作到了竭泽而鱼的地步;(四)书目人名索引;(五)全书总索引。暂且不论这部书的真正贡献如何,持此一书,对某一专题的文献及研究现状,大体便可了解个八九不离十。所以如此,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就其客观原因而言,他们的研究经费比较充足,图书杂志购置齐全,且检索现代化;就其主观原因而言,北美学者大都受到比较严格的学术训练,他们往往可以跨越多重语言的障碍,除了中文之外,他们还能习以为常地参考日文、西欧、甚至东欧、俄国等地的汉学论著,用一种国际性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传统课题,这是从事中国传统研究的中国学者极为欠缺的一点。譬如新近活跃的倪豪士的研究,就有比较明显的特点。他的《中国小说的起源》是一个极为古老的论题,作者比较了中国小说概念中的“传、说、奇”和西方传统中的文化划分——模拟、教诲和娱乐——作了有意义的比较,从而把周朝作品,如《庄子》《孟子》《战国策》《国语》等列入小说史的考察范围,可以说言而有徵。又如《文苑英华中“传”的结构研究》就采取了结构主义的文类分析;《柳宗元的〈逐毕方文〉与西方类似物的比较研究》又是一篇典型的比较文学研究。结论正确与否姑且不论,不可否认的是,他至少丰富了我们对于中国文学现象更多层面的理解和思考。这正可以借用苏轼的诗来形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按照西方现代的观点,阅读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投射,也就是批评将文学作品视为经验的记录;二是评论,与文本息息相关去了解文本任何一部分;三是诠释,对作品进行整体性的观照。相对来讲,传统的中国文学理论较接近于投射理论,而西方则倾向于评论方式。近些年来,又强调诠释理论,刻意寻求第二层涵意。这些都有待我们继续探讨。又如余国藩的《西游记》系列论文,也时有新意,因为作者是华裔学者,对于中国传统的东西较为熟悉,同时,他又是一位宗教神学教授,因此他的研究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源流·版本·史诗与寓言》《宗教与中国文学》侧重于传统的研究方法,而《西游记的叙事结构与第九回的问题》《朝圣行——论神曲与西游记》则又运用了比较文学的方法。即使运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也有许多论著给人以深刻的启发,比如PETER K.BOL所著《“斯文”——唐宋知识分子的转变》(《THIS CULTURE OF OURS》论述唐宋知识分子承接孔子传统,便斯文不坠,“斯文”代表了一种文明的理想。这种文明基于两种模式:一是基于古代之模式;二是创造自然次序之模式。但是,唐宋知识分子也意识到斯文将坠的危机。这是全书论述的基础。全书论述的是唐宋,但是上溯颜之推,下及程朱理学。哈佛大学的欧文教授的研究更给人新鲜的感觉,国内已经介绍了他的《追忆》《初唐诗》《盛唐诗》,其实,他的论著十几部,如《传统中国诗与诗学》勾画了第四至第十二世纪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及诗学理论的概貌,《诗与欲望的迷宫》《韩愈与孟郊的诗》等,均有值得注意的方面。

第二,拓展研究领域。季羡林先生为《饶宗颐史学论著选》作序时写到:“中印文化交流关系头绪万端。过去中外学者对此已有很多论述。但是,现在看来,还远远未能周详,还有很多空白点有待于填补。特别是在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中印文化交流之频繁、之密切、之深入、之广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中古时期中印文化交流最重要的表现,当然就是佛教的传入及对中古知识界的巨大影响。研究中古文学,佛教的影响研究无法绕开。陈寅恪先生名文《四声三问》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至今依然感到新鲜。但是,关于梵文如何影响中文的声律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就没有多少实质性的进展。从1965年开始,德国陆续出版了十巨册《吐鲁蕃出土的梵文写卷》。这批资料,是德国探险队(1902-1914)在新疆库车、高昌、吐鲁蕃一带发掘出来的无量珍宝的用各种文字写的残片,运到柏林。这批梵文资料的可贵,就在于它出土于丝路必经之地,包括鸠摩罗什(350-409)的出生地龟兹(今库车),而且靠中土近。玄奘《大唐西域记》西行的第一站就是屈支国(今库车)。四五世纪这一带的龟兹人、焉耆人,因为信奉佛教,要学习梵文以便通晓诵读佛经,要学习梵文诗律以便撰写赞佛诗。在这批资料中,就有一部《诗律考辨》的专书,这很可能就是他们的教科书,本身就是偈颂体的歌诀。一旦龟兹沙门如鸠摩罗什、帛尸梨蜜罗等到了长安、建康,就可能把这几本书里的梵文知识传给中土的门人。过去我们谈到“四声”,谈到“八病”,多停留在现存的史书层面上,而这批出土资料则提供了直接的证据,从而解答了为什么声律论在公元四、五世纪前后突然出现的原因。但是,这批资料,中国大陆的学者大多看不到;即使有所知晓,又由于不懂梵文而不能利用。陈寅恪先生在留德最后一年(1926年)曾从当时主持整理这批资料的吕德施学习东方古文字学,曾与当时学者讨论过这批资料,回国后也写过几篇文章,如《童受喻论梵文残本跋》《敦煌本十诵比丘尼波罗体本义跋》等。此外,中国大陆就很少有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了。而在美国,以梅维恒(VICTOR H.MAIR)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又将这一问题大大地推进一步。梅维恒是哈佛大学博士,通梵文、懂佛学,毕业以后在宾州大学教书。他的研究中心是敦煌文献,而他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发挥他通晓多种语言的优势,作中印文化交流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此外,他还主编《SINO-PLATONIC PAPERS》,是一个不定期的学术刊物,主要发表一些专门的论文,各种语言都可以接受,包括方言,目的是作跨学科的研究,均与中国文化有关,如《在早期中文中的印欧词汇》。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他与梅祖麟教授合作的几篇论及声律论的文章。其基本观点是:沈约时代以前,中国的诗律传统从来没有什么规律来管辖句中的音节。但是,当他们接触到善声沙门之后,观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根据梵文的诗律的套数来适应中文,从而提出了声律说。此外,公元前后一世纪的梵文《戏剧论》已经把文病、声病分门别类,叫做DOSA“瑕疵、污点、病”,这就是四声八病中“病”这个观念的来源。此外,梵文有长短音,诗律叫轻重音,这也就是《宋书·谢灵运传论》《文心雕龙》中的所谓轻重的观念来源。由于吐鲁蕃出土的这批资料中有些可以确定是在五世纪传入中土,从而将陈先生的论断予以考实。这些观点,我在《在语言学与古代文学之间倘佯》(《文学遗产》1997年第4期)《别求新声于异邦》(《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等文中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

第三、深入专题研究。美国汉学家经常从翻译名著入手。从事翻译的前提是选择好的底本,并对相关的研究广泛涉猎,从而进入专题。康达维翻译《昭明文选》、倪豪士翻译《史记》都是近年的大工程,他们也就成为了这方面的专家。康先生的翻译甘苦见于他所撰写的《文选英译浅论》(见《文选学论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和《欧美文选研究述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等,关于他的学术成就,容日后我另写专文介绍。倪豪士之翻译《史记》也在此投下巨大的功夫,他经常举行小型座谈会,组织讨论有关问题,并撰写了《一百年的史记翻译》(台湾辅仁大学“两汉大学学术研讨会”发言)。MARTIN J.POWERS 著《早期中国的艺术和政治表现》(耶鲁大学1991年),纵论两汉艺术发展历史,包括石像、

铜镜、墓画、棺椁、岩画、雕塑等,有大量的图书资料。此外,HAROLD DA VID ROTH著《淮南子版本研究史》(密执根大学出版)收集了极为详尽的资料,对于版本方面考订也言必有据,是不可多得的力作。

第四、对于新资料的关注。如巫鸿《武梁祠解读》论及汉画像砖中的人神观念,较有新意。此外,前面提到的西域文化的研究也是一例。最近我对李学勤、裘锡圭先生进行了采访,发表在《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上的访谈《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就表明了这一点。这说明我们的学术界已经迅速赶上并占据了最重要的制高点。

第五、古典文学研究与现代化手段。这方面,美国和我国的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做了成功的尝试。譬如台湾“中央研究院”早在1984年就率先设立研究小组,先后创立多种文献资料库:二十五史全文资料库、简帛金石资料库、十三经注疏资料库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建立《先秦两汉一切传世文献全文资料库》,收录一百零三部典籍,共约八百万字。他们又快马加鞭,编制《魏晋南北朝一切传世文献全文资料库》,现已经出版多种。这些资料,国外学者及时充分地加以利用,取得了一些成就。中国社会科学院早在1987年也陆续建立起全文检索资料库,整理了《全唐诗》、《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宋词》等资料,可惜这些资料大多养在深闺,并没有得到广大研究工作者充分重视,更不要说有效地利用了。

以上所说,主要是从积极方面加以论列的。其实,就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而言,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感觉是,很多所谓研究著作还比较浅,主要还是读者对象问题。许多专题研究,外国知识的介绍占据许多篇幅。另外,占有较大比重的是翻译选读或是导读之类的读物。还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对中国大陆的研究成果关注较少。如翻译寒山诗,几乎看不到中国大陆的学术成果,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唯其如此,就给少数人钻空子,从中国大陆的学者著作中抄袭。比较典型的莫过于《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大段大段地从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中抄袭,甚至陈先生论著中材料有讹误的地方,也亦步亦趋地从误。此书原是英文版,读者不多。后来译成中文在台湾出版,被读者发现披露出来(见美国《当代》杂志1996年1月谢正光《评孙著〈陈子龙柳如是诗词情缘〉》)。这些问题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是也应在此一提。

收稿日期:2000-07-3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莫砺锋教授演讲) 莫教授以南京大学为例进行演讲,多次提及程千帆先生。 两大主要问题: 一、功底欠厚 二、眼光欠佳 一、功底欠厚 莫先生现身说法,以他当年读研实例说明。 当时南大研究生物质条件欠佳,书籍都摆在床上,可谓“年年岁岁一床书”(《长安古意》句)。程先生来研究生寝室视察,看到他们书籍欠缺(莫先生只有几本古代文学专业书,还有一半是外文专业书。莫先生本科外语专业出身),不是很满意,便开出书目而且还拨款给他们买书。 (一)语言文字功底——极重要 初入南大读研,程千帆先生要求每位研究生写三篇自传: 汉语白话文一篇、汉语文言文一篇、外语一篇 1、汉语文言文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辨志:郑玄注“谓别其心意所趣乡(同‘向’)也” 2、外语 南大许多古代文学教授外语水平出类拔萃,出访哈佛燕京学社。而其他学校的代表多是外国文学、外国史教师。 在学术已成为世界性活动的当今,即使是中国古代相关研究也和世界密不可分。选题勿重复,观点勿冲突。 E.G.域外汉学家宇文所安教授著作虽有译本,但还是读原著为好。 主张读一手文献。 3、汉语白话文 古代研究者勿轻视。因为这反映出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标准:清晰、简明、文从字顺、优美。 E.G.闻一多先生《唐诗杂论》,观点、见解、文笔俱佳。 (二)读书 以朱子为例。《朱子语类》“论读书之法”类将读书喻为“煎汤剂”(中药)“煮物”。 1、广泛涉猎——“猛火” 勿为论题所限 研究唐代文学也要了解先唐文学,以此了解唐人文化基础。E.G.《文选》 诗学、史学、哲(经)学。了解时代背景。 2、精细研读——“文火” 体会、涵泳

黄季刚(侃)先生细读者20余部。 若能记诵,则受用无穷。 E.G.1学问狂。戴东原(震)先生背诵十三经注疏。 E.G.2马茂元先生《唐诗选》乃当代学者唐诗选本最优者,据传他会背1万余首唐诗。 E.G.3王国维先生:韦庄《秦妇吟》使其当时曝得大名,有“《秦妇吟》秀才”之称。但由于作者担心遭公卿抨击而要求子孙从文集中删去,全诗失传,后近代学者众人得法藏(“伯”号)敦煌文献卷子,见一长诗,无人识得。王先生见诗中两句,立知此是《秦妇吟》全文。原因: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载“内府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句,王先生据此判断。——博览群书之故。(三)文献学(校雠学) 以书本为处理对象。 陈垣先生《史源学杂文》其孙陈智超序提及陈老先生当年课前引《诗经·郑风·扬之水》“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同“汝”)”。 1、搜集材料 (1)完整程度 必看作者全集 E.G.1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中,提及《全唐诗》中唐诗“犯孤平”现象仅有三例。 下苦功,成就高。 E.G.2 钱锺书先生《宋诗选注》选吕本中《兵乱后杂诗》(组诗)“五”首之三,但实是二十九首。原因在于方回《瀛奎律髓》对此组诗已经二十九选五。 (2)真伪——极重要 莫先生读《全唐诗》,先读到宫廷诗时昏昏欲睡,至卷三八王绩诗使其眼前一亮。卷三八王绩《在京思田园见乡人问》20余句(风格类似王维《杂诗》) 此诗见于敦煌手抄本《王无功文集》。 但《全唐诗》卷三八又有一诗《答王无功<在京思田园见乡人问>》,作者朱仲晦,唐无此人生平资料,但朱熹字“仲晦”,实是南宋诗歌被误收入《全唐诗》。这是一种“异代对话”,如屈原《天问》、柳宗元《天对》。 选题难——一流、二流诗人几乎已被论尽。 《全唐诗》卷四六七有牟融一人诗作占全卷,60余首,从数量来看,适合做硕士论文。此人似乎是张籍、朱庆馀同时人,但唐代查无此人,仅汉代有同名《理惑论》作者。 ——此人诗作是明代书商伪造,《全》不察,误收。 平时阅读也要考虑版本。 E.G.《唐诗三百首》无李贺诗。莫师在为理科本科生上公共选修课时凭黄巢二首《咏菊》断定学生所持《唐诗三百首》为伪书。(因乾隆朝文字狱极盛) 莫师对清代(尤其中期)评价不高,反对影视剧过度美化。

美国历史与文化

《美国历史与文化》 结课论文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号:041114116 姓名:杨乐

Columbo's influence on the American continent Columbo is a famous Spanish navigator, is a pioneer of the great geographical discovery. Columbus young is garden said believers, he so haunting had in Genoa made prison of Marco Polo, determined to be a navigator.1502 he crossed the Atlantic four times in 1492, discovered the American continent, he also became a famous navigator. On August 3, 1492, Columbus by the king of Spain dispatch, with credentials of Indian monarchs and emperors of China, led the three tons of Baishi of sailing, from Spain Palos Yang Fan of the Atlantic, straight towards to the West. After seventy days and nights of hard sailing,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October 12, 1492 finally found the land. Columbo thought he had arrived in India. Later know that Columbus landed on a piece of land belonging to the now Balak America than the sea in the Bahamas, he was it named San Salvador. Columbo's discovery has changed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It opens up a new era of development and colonization in the new world. At that time, the European population was expanding, with this discovery, the Europeans have settled in two new continents, there will be able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European economy and the resources of the mineral resources and raw materials. This discovery led to the destruction of the American Indian civilization. From a long-term point of view,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new countries in the Western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所 1.台阁体P60: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待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題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 2.茶陵派P60:从成化到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主,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台阁体”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 3.前七子P67:前七子是在弘治、正德年间,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等的文学群体。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一方而反对台阁体空洞冗踏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題: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关特征。 4.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以李華龙、王世贞为代表,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他们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境、盛唐为柵模,较前七子更绝对。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5.唐宋派:嘉靖年间,文坛以王慎中、唐熾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以反拨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前七子师法秦汉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派别。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釆取道统,主张恢复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传统,倡导文道统一。他们的创作中较多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有够情色影. (前后七子,15C末以后,以李夢阳、何景明、李華龙、王世贞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他们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复古拟古。他们重构文学的主情理论,注意文学艺术体制的建设,并给民间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神魔(怪)小说:出现于明代后期的白话章回小说。它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风格上尚“奇”贵“幻”。它是在“三教合一”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传奇、宋元话本的影响和道教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产生的。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历史演义: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字样式受到了素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民的喜爱,所以明代“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馀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两汉》《唐书》《残唐》《南北宋》诸刻,其浩瀚几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而《三国志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 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临川派:以临川剧作家汤显祖为首的戏曲流派,又叫“玉茗堂派”。此派创作主才情,不拘音律,常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情节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体现优美文采。成员有吴炳、阮大铖、孟称舜等人。 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魏禧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琬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的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屈详尽。 “四声猿”:“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一组杂剧,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本短戏。创作活泼畅快、汪洋恣肆,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价值的世俗观念和相对进步的市民精神,带有甚为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 公安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文学主张主要有以下3点: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他们猛烈抨击前后七子的句拟字摹、食古不化的倾向,主张文学应随时代而发展变化,应冲破一切束缚文学创作的藩篱。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发露。他们认为“出自性灵

浅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研究的论文

浅议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研究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文学“形式批评”的术语源于西方,但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及形式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本文简要论述了古代文论中有关形式批评的理论和观点。本文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形式研究,从形式推敲、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两个方面予以梳理. 关键词:古代文论;形式批评;研究 提到文学的形式研究,论者大多会把目光投向西方。似乎“形式”批评本是西方文论的产物。纵览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就。无论是以俄国形式主义和英美新批评为代表的“语言形式”,还是结构主义文艺理论的“结构形式”;无论是符号学理论的“符号形式”,还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原型”和格式塔理论的“格式塔”概念,这些形形色色的批评理论都可归之于“形式批评” 的范畴。六十年代以后的接受美学、解构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等等,也都给文学语言问题以优先的地位和特别的关注,并且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可以说,西方二十世纪文论是以文学语言的研究

为重要标志的. 中国古典诗学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汉语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诗歌在形式方面的天然优势。中国古典诗学在形式批评方面有诸多阐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古代文学创作的“形式”之美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形式美。而中国古代文论一方面强调“言志”、“宗经”、“载道”,另一方面又始终对诗歌语言问题相当重视,产生了大量的有关诗歌语言的论述,其成果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西方传统文论. 以唐诗为例,唐诗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高峰,其形式上的成就远远高于内容。几万首唐诗里表达的思想情感,如爱国思乡、友情爱情、春愁秋恨、山水隐逸等,在先秦至六朝的诗歌里已表达的很多了。哈罗德·布鲁姆说“:一部文学作品能够赢得经典地位的原创性标志是某种陌生性。”唐诗中的情感肯定已不存什么陌生性了,只有语言而且是不断翻新的语言,才使唐诗赢得了经典地位. 汉语的诗性也促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中国古典诗学是以汉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汉语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诗歌在形式方面的天然优势。王力指

美国历史与文化

浅谈美国历史 ——见证从蚂蚁到大象历程 引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给我们太多的回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繁荣昌盛到民族衰落;从压迫受辱到当家作主、从璀璨奇葩到复兴中华……可是,跨过大洋的彼岸,初出茅庐的美国却在近两百多年的历史跨度下完成了从蚂蚁到大象的历程,创造出美国独特的发展文化。今天的世界,“汤姆大叔”在全球“维护着世界和平”;好莱坞大片充斥着各大荧屏;NBA回荡在茶前饭后的娱乐中……两百多年来,美国历史一直都是民主制度的试验。早年被提出的问题如今持续被提出并获得解决;强大政府对抗弱小政府、个人权利对抗群体权利、自有资本主义对抗受到管理的商业与劳工以及参与世界对抗孤独主义。美国对于民主制度有很高的期待,而现实又是不如人意。然而国家经过妥协,已见成长与繁荣。在今天的发展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美国蚂蚁变大象的历程。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这片土地上开始了她不平凡的发展。十七世纪初,英国开始向北美殖民。最初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活艰难的工人以及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在殖民地时代,伴随着与北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长期战争,对当地印第安人的肆意屠杀,严重的劳力缺乏产生了像奴隶和契约奴隶这类的非自由劳力。万恶的黑奴贸易盛行起来。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在北美洲东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由于英国移民北美是为了追求自由和财富,如被迫害的清教徒和贫农。地方政府享受自治权。殖民地居民有比英人更广泛参与政治的机会和权利,培养了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他们相信社会契约中,政府是人民需要保护而得人民支持才组成的。在十八世纪中期,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殖民地议会仍信奉英王乔治三世,不过他们追求与英国国会同等的地位,并不想成为英国的次等公民,但是此时英法的七年战争结束,急于巩固领土,使向北美殖民地人民征租重税及英王乔治三世一改放任政策,主张高压手段。因此引发殖民地人民反抗,如“没有代表就不纳税”宣言、“波士顿惨案”、“不可容忍的法案”等。1775年4月在来克星顿和康科特打响“来克星顿的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奏。后来,这些殖民地便成为美国北美独立十三州最初的十三个州。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国国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起草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76年7月4日,宣告了美国的独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乔治·华盛顿发表了《独立宣言》。《独立宣言》开宗明义地阐明,一切人生而平等,具有追求幸福与自由的天赋权利;淋漓尽致地历数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在美洲大陆犯下的罪行;最后庄严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文献。完全脱离英国,目的是为‘图生存、求自由、谋幸福’,实现启蒙运动的理想。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独立战争。这也充分展现出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请将正确选项前得字母填在题后得括号内。 1、关于神话得产生,一向比较通行得解释有两种:一种就是劳动说,另一种就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2、《诗经》得传统分类就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3、《尚书》内容所属得类别就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4、《左传》内容反映得历史时期就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5、《庄子》散文运用得主要手法就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6、《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得全式就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7、以《谏逐客书》为代表得李斯散文最鲜明得特色就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8、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得评价就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籁,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9、《史记》得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就是( ) A、记述历代帝王得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得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得家族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得史实与状况 10、《汉书》所属得历史编自体例就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11、枚乘得《七发》所标志得赋体发展阶段就是( ) A、骚体赋得终结 B、抒情小赋得开端 C、骈赋得开端 D、大赋文体得形成 12、形制完整得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得时期就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13、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得名句就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14、刘桢诗歌得风格就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15、历史上对阮籍好酒性格得描述就是( ) A、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B、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C、造饮辄尽,期在心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D、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A 2、B 3、B 4、C 5、C 6、D 7、B 8、C 9、D 10、C 11、D 12、C 13、B 14、C 15、A 16、东晋诗坛主流诗歌得创作倾向就是( ) A、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B、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C、农事家常,怡然自适 D、庄老告退,山水方滋 17、史称陶渊明不事权贵得性格表现就是( ) A、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恬静寡欲 B、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C、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D、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8、前人对左思生平得评价就是( ) A、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B、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C、貌寝口讷,不好交游 D、少负壮志,有纵横才

全国各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排名

上一篇下一篇共167篇 全国各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排名2011年12月15日21:56:49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排名 排名 A等 1复旦大学A+ 2华东师范大学A+ 3浙江大学A+ 4武汉大学A+ 5南京师范大学A+ 6北京大学A+ 7四川大学 A 8北京师范大学A 9安徽师范大学A 10西北师范大学A 11陕西师范大学A 12南开大学A 13南京大学A 14中山大学A 15暨南大学A 16苏州大学A 17上海师范大学A 18首都师范大学A 19山东师范大学A 20扬州大学A 21兰州大学 A 22中国人民大学 A 23山东大学 A 24福建师范大学A B+ 等(36 个) :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 B 等(36 个) :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第一章《诗经》研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 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 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 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 授;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 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 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 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 家诗。(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 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为 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 笺) 7、《毛诗正义》,毛享传, 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 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 研究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 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 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 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 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 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 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 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 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 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 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 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 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 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 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马瑞 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 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 诗之作) 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 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全面 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 耕、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 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 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 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 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 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 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 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 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 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 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 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 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 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 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 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 (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 (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 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 创作的基本原则。 10、诗经的文学成就:(1) 质朴淳厚的艺术风格;(2)浓郁 的抒情风味;(3)情景交融的意 境;(4)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用赋笔直描、曲折情节、细节 描写、对比烘托);(5)赋、比、 兴的表现手法(王昌龄《诗格》 将兴分为14格,曰感时、引古、 叙事入兴等);(6)回环复沓的 篇章结构;(7)灵活多变的句式 (以四言为主);(8)丰富多采 的修辞手法;(9)鲜明、准确、 生动、丰富的语言;(10)和谐 自然的韵律。 1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一)思想:首先是诗经中 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朦 胧的、很原始的,他们所爱的仅 仅是自己的宗国而已,爱国主义 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成为 乐章的主旋律,诗经是其源头。 其次,忧国忧国、重视社会 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 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诗经塑 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 具有满腔的政治热情,敏锐的洞 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 展动向,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 家、社会活动家都不同程度地受 到诗经忧患意识的感染和熏陶。 再次,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 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 学理论的基础。 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 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二)艺术:首先诗经的现 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 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的 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 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 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 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 的美称,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 创作方法。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后 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 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 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 基本表现手法。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对 后世亦有极大影响,诗经生动、 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我国 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 直、爽快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 喜爱多被借用到自己诗句中,诗 经中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修 辞手法、意境的创作被后世广泛 接受。(王立《中国古代文学十 大主题》原型均归于诗经) (三)雅俗文学:诗经是雅 俗文学结合的产物,三颂、二雅、 十五国风大部分是贵族创作的 雅文学,具有明显的典雅风格和 沉稳、庄重的贵族气质;二雅中 的《谷风、苕之华、何草不黄》 为西周民歌,常用回环沓手法及 清新活泼的用语,透露出雅文学 向俗文学靠拢的迹象,影响着后 世民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12、春秋时期为赋诗言志时 期,此时重在诗的应用,战国时 间为著书引诗时期,儒家学者已 将诗作为说理依据。 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文化政策,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 学研究的广阔天地;经学的今古 文之争,推动了诗经研究的第一 个高潮;郑玄成为两汉诗经研究 集大成者。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 三、填空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 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二、解释:1、《楚辞》2、《离骚》 三、填空 汉时,王逸则写出了《》的研究著作。 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和。 4、曾令淮南王刘安为《》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一书。 5、汉代、、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 关于原始初民模仿动物而歌唱的记载是( ) 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刲羊,无血 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 2.《诗经·七月》是( ) A.爱情诗 B.战争诗 C.农事诗 D.怨刺诗 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 ) A.国别体 B.纪传体 C.编年体 D.纪事本末体 4.《左传》的风格特色是( ) A.佶屈聱牙 B.情韵并美 C.辩丽恣肆 D.质朴平实 5.下列寓言出自《战国策》的是( ) A.处女遇盗 B.郢书燕读 C.刻舟求剑 D.狡兔三窟 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是( ) A.论体 B.赋体 C.骚体 D.七体 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 ) A.《论贵粟疏》 B.《论积贮疏》 C.《至言》 D.《陈政事疏》 8.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 ) A.《高唐赋》 B.《吊屈原赋》 C.《柳赋》 D.《赋篇》 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 ) 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变 B.由小赋向京都赋转变 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 D.由大赋向骚体赋转变 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 ) A.《鼓吹曲辞》 B.《杂曲歌辞》 C.《相和歌辞》 D.《杂歌谣辞》 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 A.《玉台新咏》 B.《文选》 C.《乐府诗集》 D.《古诗纪》 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5.西晋诗风的特点是( ) 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 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 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1、C 2、C 3、C 4、B 5、D 6、C 7、A 8、A 9、D 10、C 11、C 12、B 13、B 14、A 15、D 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 ) 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 B.英雄失路,万绪悲凉 C.坎土禀咏怀,彪炳可玩 D.平淡自然,韵味醇厚 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 ) A.咏史诗 B.游仙诗 C.玄言诗 D.田园诗

2021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一本通 中国古代文学

本人的考研历程 一年的考研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很怀念考研那段时间,虽然很枯燥乏味,却异常充实和平静。于是我决定记下一些经验和体会,与后来人共享共勉。说是经验,其实是算不上的。不如说是过去“一年的路程”吧,每个人的或许都有不同,不一定适合其他人,算是总结,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越美好,越害怕得到”,记得去年这时候,我在考研教室的标记姓名的红色纸片上这样写道,作为座右铭。一年过去了,我想到的仍然还是这句话。 在初试之前,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考上,虽然学校距离南师只有几个小时的距离,但我离南师的距离却不是按照天就可以数完的,一直觉得很远很远。大概是专业课老师听到我要考南师后的一句“不可能”令我担心,亦可能是看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真题,什么也不会的迷茫,令自己感到南师太过遥远。那种远,很难想象的那种远。 初试成绩出来后,仍然很担心过不了复试,只要录取比例不是1:1,就可能被刷,担忧一直到拟录取名单出来,其实拟录取名单出来后,还是不太敢相信,万一公示十天内发生什么别的事呢?万一老师分数核算错误呢?万一有很多,每一个带来的都是天翻地覆。好在结局最终尘埃落定,拿到这一纸通知书对我来说意味着太多东西。我感谢那段时间不顾一切奋斗的自己。 考研并不是期末考试,不是你熬夜突击几晚就能出成绩的,所以贵在坚持,贵在每天的进步。如果你下定决心考研,那么你得做好心理准备,接下来一年你不再有周末,不再有寒暑假,你只能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去学习,因为你玩的那一刻,你的对手可能甩你一大截了。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只要你坚持到最后,你便是英雄。记得高中时老师给我们念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差生逆袭北大之路,虽说是属于心灵鸡汤类,但她说的有一句话,却是鼓励我坚持到最后,即“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考研期间真的会遇到各种诱惑和问题,我们是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自然是无可避免的。例如闺蜜过生日,一起逛街,还有论文相关事情,你要想获得一个绝对安静的环境,真是难之又难。可能这时候你必须权衡一下,对于闺蜜来说,真正为你考虑的人,不会因为你暂时的冷落而离开你,所以考研的话,你必须学会拒绝,就算自己想要出去玩的话,也要告诉自己“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我本身是一个极贪玩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高中适用版-中国)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升和孔尚任。(《长生殿》《桃花扇》)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著名的代表。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34、曹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①273句,24

比较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

比较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 一、中国文化的古老性与美国文化的现代化 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在中国这片土地之上的,她已不可能被移植,中国的一切现代文明都只能在这棵大树上进行嫁接而成;考虑中国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历史这个无形的手对现实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的社会关系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美国只有两百年的历史,美国的文化,是一群现代人,按照现代人的意志和思维模式构建起来的一座现代文明的宫殿。美国人完全在按现代人的需要去创造科学,创造财富,创造民主的社会制度。美国的人际关系也是按现代人的标准建立起来的。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科学技术是其现代文化的突出标志。 二、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美国文化的多元化 中国汉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6个少数民族在肤色、人种上也与汉族基本相似,因此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单一人种和单一文化的国家。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中国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世界各国的人才在这里群英聚会,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各种民族、各种文化的大熔炉。因此美国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三、中国文化的政治性与美国文化的经济性 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要统治这样一个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的大国,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统治失调,就意味着国家分裂、诸侯纷争、战乱不休。因此,自古以来,稳定和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件大事,政治是统帅,集中统一是灵魂。儒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中的一系统,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权统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儒家文化中含有大量的关于教育统治者施仁政,教育百姓遵守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人文科学,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重农轻商,重文轻商,科举制度使文化与政治密切相连,文化中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贯穿在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而美国是一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国家,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性,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文化占有很高的地位。而好莱坞电影、迪斯尼乐园、麦当劳快餐等等发达的商业文化更是受世人瞩目。美国的人与人之间关系,也带有浓厚的经济色彩,亲兄弟明算账。 四、中、美两国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很多探讨中美文化差异的文章都指出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使我们产生困惑。生活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人个人主义思想也很严重,缺乏团结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当我们来到美国,却发现很多的美国人很关心社会和集体。有人做过这种观察,一群美国人开大会,会前不同观点会展开很激烈的争论,但一旦会议主题决定了,大家就会安安静静地一起开大会;但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却往往是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各自为政。关于这个文化与现实的差异问题,我们从社会学中找到了答案。一个社会中,不仅有统治阶层所推行的正统的主文化,也有在民间流行的亚文化。亚文化往往是对于主文化的一种逆反,一种对立和统一。由于中国文化过分宣扬国家和集体,轻视个人,所以民间社会的亚文化又使个人利益得到补充,得到平衡。美国过分地宣扬个人主义,人们不满足于彼此隔阂,彼此冷漠的现象,又重新回到互相关心,热心公益事业的和谐的社会关系上来。由此我们知道,要想真正地了解一个国家,不仅要从书本上了解他的主文化,还要到那个民族中去生活一段时间,从民间去了解那个民族的亚文化。另一方面,在人的本性上,有些东西是人类共有的,如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是得到公开承认,而在中国却被加以批判,但不管你怎么否定,它却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1) □古代文学史学习研究的知识层面与结构 创作史、接受史、批评史 核心层面:文学作品 中间层面:作家生平、思想、心态、个性等 外围层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纵的方面:文学自身的发展过程与规律 横的方面:文学与史学、哲学、美学、音乐、宗教、文字、考古等各相关学科的关系 □课程教学目的 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掌握关于各时期代表性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系统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 □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分期 上古自发期 中古自觉期 近古转型期 近代过渡期 第一编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论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楚地文化与楚辞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由巫觋到史官 由贵族到士人 □先秦文学作品要目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是诗歌和散文。 诗歌——《诗经》和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

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 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中国文学的源头——上古歌谣与原始神话 上古歌谣 □上古歌谣的起源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鲁迅《门外文谈·不识字的作家》: “我想,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 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 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 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咏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 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杨公骥先生: “在原始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劳动,有它各种各样的歌,那调子,常常是极精确的适 应了那一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动作的韵律,在一切场合,歌谣的韵律常常是严密地被生产过 程所规定。”(《中国文学史》第一分册) □上古歌谣的主要特征及其代表作 《礼记·郊特牲》载《伊耆氏蜡辞》: 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吴越春秋》卷5《弹歌》: 范蠡复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臣,楚之鄙人,尝涉於射术,未能悉知其道。?越王曰:?然愿子一二其辞。?音曰:?臣闻弩生於弓,弓生於弹,弹起古之孝子。?越王曰:?孝子弹者奈何??音曰:?古者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