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1)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1)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1)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这一规定出自

A.《权利法案》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慕尼黑协定》

2.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德国不可能长期忍受条约的压制与束缚,一旦恢复过来,它必然会摆脱条约对它的种种束缚。“束缚”德国的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九国公约》

D.《北大西洋公约》

3.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4.当地时间2018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

A.新经济政策B.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C.实现农业集体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5.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6.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

B.农业集体化推进

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攻占巴士底狱

C.凡尔登战役

D.诺曼底登陆

8.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所以甘地()

A.自取海水制盐B.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C.焚烧警察局D.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

9.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

B.目的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C.工人阶级领导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

D.经历了和平到暴力的斗争过程

10.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多年前的()

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战11.《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关于这次战争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

②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

③著名战役有凡尔登战役

④1918年德国投降,标志着大战的结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产生了深远影响。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似之处不包括( )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B.均有损中国主权

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D.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14.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依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A.导致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B.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

C.激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D.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5.“到1917年秋天,俄国的经济已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110克面包。人民对临时政府的统治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工农的革命斗争和起义不断发生。”上述材料说明了

A.十月革命爆发的时机已经成熟

B.俄国已经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封建农奴制残余依旧大量存在

D.十月革命得益于列宁的正确领导

16.《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7.下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介绍,不正确的最

A.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B.这是一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C.美国的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D.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

18.下列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1922年,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致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停止

C.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文明不服从运动”

D.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致使印度实现了民族自治

19.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条款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B.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C.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中国对外“门户开放”

D.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打败法西斯

20.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直接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人类的一场浩劫和深重的灾难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21.有历史学家说:“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列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这反

映了《凡尔赛条约》()

A.稳定了战后世界秩序B.有利于各国均衡发展

C.存在不安定的因素D.彻底削弱了德国势力

22.毛泽东认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由于十月革命

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

B.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D.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23.“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毛泽东语)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是指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北大西洋公约》

D.《辛丑条约》

24.“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25.“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

A.法国大革命B.拿破仑帝国建立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废除农奴制【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九国公约》的有关知识。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进一步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

面。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以及美国总统威尔逊是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巴黎和会上制定惩治德国的条约是《凡尔赛条约》,A符合题意;国际联盟成立的宗旨不是惩罚德国,B不符合题意;《九国公约》主要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C不符合题意;《北大西洋公约》是二战后冷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故D符合题意。ABC均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领导下实行的,与斯大林无关。A符合题意;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B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又称斯大林模式。D与斯大林有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1919年,《凡尔赛条约》签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都由英、法、日等国瓜分,体现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D符合题意;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和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虽然是《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但不能体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这一内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的相关知识,了解《凡尔赛条约》和巴黎和会的实质,结合排除法解答问题。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选项“1928年、四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把苏联建设成一个工业化强国,苏联从1928年至1932年,苏联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苏联摆脱工业国落后的面貌;而此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苏联的成就引起了它们的注意,故C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农业集体化推进、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绞肉机”、“地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凡尔登战役。1916年在西线爆发的凡尔登战役,双方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德军进攻被遏止,法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选项C符合题意;1775年4月,800名英军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在来克星顿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民兵交火,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爆发,选项A不符合题意;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选项B不符合题意;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可知与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内容包括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因此面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甘地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选项D符合题意;自取海水制盐、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与焚烧警察局,题干材料没有涉及,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在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都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B 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符合题意;C项十月

革命后建立的并不是全国性苏维埃政权,而是经过长期的国内斗争才实现的;D项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都是暴利革命。C项符合题意,故选B。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发生在100年前,即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场面惨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A项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1942年---1943年;1944年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战。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是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是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统治秩序,但这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随着新的势力的发展,这种暂时的平衡又会被打破。A项不是《凡尔赛合约》签订带来的影响;C项表述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详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凡尔赛和约》是一战后战胜国针对德国签订的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的统治新秩序,展示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1914年,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一战爆发;一战是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8年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①③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②错误,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排列组合型选择题,简单的解答方式就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从所给的选项中找出“错误”的排除,即可得出答案。据所学,一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②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即可答案。13.C

解析: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一战后为了调整新秩序召开的会议,都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ABD三项的内容是相同点,巴黎和会是为了处置战败国德国召开的会议,是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华盛顿会议不是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C项符合题意;故选C。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提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一战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到1917年秋天,俄国的经济已濒于全面崩溃,粮食危机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居民的真正饥荒,彼得格勒、莫斯科的居民每天只能得到110克面包。人民对临时政府的统治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工农的革命斗争和起义不断发生。”上述材料说明了当时社会矛盾已经日益尖锐,十月革命爆发的时机已经成熟。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6.B

解析:B

【解析】

A项慕尼黑会议的召开是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不符合题意; B项《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符合题意;C项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美国援助欧洲的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D项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的重大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反法西斯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它的形成,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同作战,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故这是一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说法不正确,B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917年4月,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C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一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为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创造了条件。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2年,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致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停止,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文明不服从运动”。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印度没有实现民族自治。所以评述有误的一项是D,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其中华盛顿会议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在《九国公约》中提出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通过图表中死伤人数和经济损失的数字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应选B。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列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可知,这反映了《凡尔赛条约》存在不安定的因素。《凡尔赛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势力。《凡尔赛和约》签订的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故C符合题意;稳定了战后世界秩序、有利于各国均衡发展、彻底削弱了德国势力与史实不符,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和世界历史的新纪元;B正确;废除俄国农奴制的是1861年改革,排除A;俄国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经过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的,排除C;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是十月革命胜利后,排除D。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在理解十月革命意义的基础上解答此题。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1--1922年在美国的倡议下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但没有列入中国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主等要求,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境地,故B符合题意;《凡尔赛条约》、《北大西洋公约》、《辛丑条约》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依据题干信息“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是解题的关键,《九国公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多个帝国主义国家控制的境地。

2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把苏联建设成一个工业化强国,苏联从1928年至1932年,苏联实行

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模式形成;苏联当时的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跻身于世界一流工业强国之列;苏联工业化建设促进了重工业的高速发展,故C 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所以答案选D。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协约国(Entente Powers)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战线主要分为东线(俄国对德奥作战),西线(英法对德作战)和南线1(又称巴尔干战线)(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作战)。其中西线最惨烈,著名的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摘要 日期: 1914–1918 位置: 欧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东 结果: 协约国获胜 死亡(约数) 将士: 9百万 平民: 7百万 合共: 1千6百万 详情: 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统计 主要参战国 协约国同盟国 * 塞尔维亚王国 * 俄罗斯帝国 * 法国 * 比利时 * 大英帝国与其殖民地 * 日本 * 黑山 * 意大利王国 * 更多… * 德意志帝国 * 奥匈帝国 *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 保加利亚

高中历史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教案人民版选修3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1.重点: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主要战场及战争状况;掌握 1915~1916 年一战的主要战场。 2. 难点:理解美国参战的原因及影响。 学习目标: 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2.认识德奥军事集团失败的原因。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材整理1 大战初期的状况 1.主要战场 (1)欧洲战场 战线范围作战双方 西线从北海往南,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英、法?德 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俄?德、奥 南线巴尔干战场沿多瑙河与萨尔瓦河展开奥?塞尔维亚 ①南高加索:俄土军队交战。 ②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英土军队交战。 2.德国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先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然后再对付俄国,三个月内结束战争。 3.主要战况 (1)西线: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利,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德军妄图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破产。 (2)东线 ①东普鲁士战场:俄军一度突入东普鲁士,但随后被迫撤退。 ②加里西亚战场:俄军击败奥军,1914 年底,整个东线转入相持状态。 (3)南线:奥军三次侵入塞尔维亚,但被塞军赶出国境。 (4)其他战场 ①1914 年,日本夺取了德属太平洋诸群岛,侵入中国ft东半岛,占领青岛。

②俄军攻入奥斯曼帝国,占领阿塞拜疆。 ③英国派兵攻占波斯湾,占领巴格达、巴勒斯坦、叙利亚、阿拉伯、埃及。 教材整理2 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 1.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 ①1915 年,德军发动东线攻势。俄军退出了大片土地,双方转入相持的阵地战。 ②1916 年,德军又把重点转向西线。 (2)战况 ①经过:1916 年2 月,德军向凡尔登发动了疯狂进攻。霞飞命令法军坚守并迅速组织增援,双方死亡人数达 70 多万。 ②结果:由于法军的殊死抵抗,德军想在 2 月底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了。 (3)地位:战役的激烈程度达到了大战开始以来的顶峰。 2.索姆河战役 (1)目的:配合凡尔登战役。 (2)概况 ①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损失兵力 100 多万人,是一次巨大的消耗战。 ②英军首次使用坦克,德军很快就发明了反坦克炮。 教材整理3 海战与空战 1.海战——日德兰海战 (1)背景:英军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从海上封锁德国,德国企图打破海上封锁。 (2)结果:双方互有损失,英国海军仍然控制着制海权。 (3)影响:德、奥海军困守在海港内,海运几乎全被封锁,物资匮乏,开始陷入窘境。 2.空战 一战中,飞机首次被使用,它使人类又多了一种作战工具,对人类战争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材整理4 美国参战 1.背景 (1)经过两年多的大战,两大军事集团都筋疲力尽,协约国逐渐占据优势。 (2)1916 年 12 月,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3)1917 年初,德国与墨西哥欲结成反美同盟事宜的密电被英国截获并交给美国。 (4)美国认识到德国一旦获胜,必将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 2.正式参战 1917 年 4 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影响 美国的参战带动了一大批中立国对同盟国宣战,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1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简述“同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初一年级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

解一战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对于概念化与系统知识的认识比七年级学生也大有提高。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2013年11月11日的一则纪念“一战”的新闻报道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一战”的原因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观看一段2013年11月11日的新闻视频。 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11月11日世界各国纪念一战95周年的新闻视频。世界各国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说明一战是重大的,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一战是怎样发生的?给世界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列车回到95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去重温那段历史,去寻找我们的答案。 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本课的结构图。 学习新课: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和影响。 美国参议院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垄断组织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法)激烈展开了世界霸权的争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请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日发展比较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发展相对缓慢。 请同学们看《英、德、法比较表》 项目英德法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从表中可以看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世界的地位发生剧变:英国退居第三,美国跃居第一,德国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由于经济实力的变化,反映在政治上要求改变原有的状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出现了。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由于德国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请同学念第130页德国外长皮洛夫演说的材料,说明德国争夺殖民地的要求)。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在世界没有瓜分完毕时,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争夺往往通过宰割和分配新的“自由”土地而暂时得到缓和,但是,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必然要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矛盾和斗争。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主要在欧洲列强之间展开,矛盾虽纷繁复杂,但是基本的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在普法战争后十分尖锐,法国力图复仇。收回被德国夺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吞并德国的萨尔矿区,夺回失去的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德国要继续遏制和削弱法国,不让它东山再起,为此,除了实行孤立法国的外交政策外,还积极扩军备战。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俄奥矛盾表现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汇之外,战略地位显赫。该半岛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的状况:一方面是罗马尼亚等国相继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统治,取得了独立;另一方面是欧洲列强都乘虚而入,在此扩大自己的势力。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尤为激烈。巴尔干半岛的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多年来,俄国打 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该地区扩张;奥匈帝国是巴尔干半岛的近邻,它在德国的支持下也积极向巴尔干半岛扩张,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而当地人民想同塞尔维亚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大的斯拉夫人的国家。。由此巴尔干半岛成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②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③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④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②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③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 ③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处理方法: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影响而论是空前的,它导致了民主政治的衰弱和集权主义的盛极一时,并为二十余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通过19世纪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初步的、轮廓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有兴趣的同学也可在此基础上涉猎与之相关的更广泛的内容。讲解时应采用启发式,注重分析综合,从整体上做出结论,揭示帝国主义本质和规律,认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大搏斗大厮杀,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性质和影响,有助于揭示帝国主义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进而找到制止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途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因为世界现代史初期的许多问题都与此次大战的影响有关联。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处理方法: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突的酝酿、集结和计划的过程。讲述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的形成、演化和激化的过程,使学生从各种矛盾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角度来从更深刻的背景中寻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在学习重难点问题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思考问题,通过谈话、讨论,与学生共同归纳、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认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的本质。通过使用多媒体电脑,演示地图、图片、图示等,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直观化、简约化;其过程还培养了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进一步认识历史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引导学生“史论结合”地分析历史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教学重难点:;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及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风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实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与评价。 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讲解法,提问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导入新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只需一粒火花就能点燃世界,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020版高中历史专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教师用书人民版选修3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材整理1 大战初期的状况 1.主要战场 (1)欧洲战场 (2) ①南高加索:俄土军队交战。 ②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英土军队交战。 2.德国的作战计划:施里芬计划。先集中兵力打败法国,然后再对付俄国,三个月内结束战争。3.主要战况 (1)西线: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利,双方转入相持阶段,德军妄图速战速决的施里芬计划破产。 (2)东线 ①东普鲁士战场:俄军一度突入东普鲁士,但随后被迫撤退。 ②加里西亚战场:俄军击败奥军,1914年底,整个东线转入相持状态。 (3)南线:奥军三次侵入塞尔维亚,但被塞军赶出国境。 (4)其他战场 ①1914年,日本夺取了德属太平洋诸群岛,侵入中国山东半岛,占领青岛。 ②俄军攻入奥斯曼帝国,占领阿塞拜疆。 ③英国派兵攻占波斯湾,占领巴格达、巴勒斯坦、叙利亚、阿拉伯、埃及。 教材整理2 凡尔登“绞肉机”与索姆河大战

1.凡尔登“绞肉机” (1)背景 ①1915年,德军发动东线攻势。俄军退出了大片土地,双方转入相持的阵地战。 ②1916年,德军又把重点转向西线。 (2)战况 ①经过:1916年2月,德军向凡尔登发动了疯狂进攻。霞飞命令法军坚守并迅速组织增援,双方死亡人数达70多万。 ②结果:由于法军的殊死抵抗,德军想在2月底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了。 (3)地位:战役的激烈程度达到了大战开始以来的顶峰。 2.索姆河战役 (1)目的:配合凡尔登战役。 (2)概况 ①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双方共损失兵力100多万人,是一次巨大的消耗战。 ②英军首次使用坦克,德军很快就发明了反坦克炮。 教材整理3 海战与空战 1.海战——日德兰海战 (1)背景:英军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从海上封锁德国,德国企图打破海上封锁。 (2)结果:双方互有损失,英国海军仍然控制着制海权。 (3)影响:德、奥海军困守在海港内,海运几乎全被封锁,物资匮乏,开始陷入窘境。 2.空战 一战中,飞机首次被使用,它使人类又多了一种作战工具,对人类战争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材整理4 美国参战 1.背景 (1)经过两年多的大战,两大军事集团都筋疲力尽,协约国逐渐占据优势。 (2)1916年12月,德国发动无限制潜艇战。 (3)1917年初,德国与墨西哥欲结成反美同盟事宜的密电被英国截获并交给美国。 (4)美国认识到德国一旦获胜,必将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 2.正式参战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对德宣战,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影响 美国的参战带动了一大批中立国对同盟国宣战,壮大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课中思考] 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国家利益是任何一国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美国参战的根本原因是为维护其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即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战后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一战二战起因及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 1918年11月)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Triple Alliance)和协约国(Entente)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帝国(Austria-Hungary)和意大利是同盟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却加入到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作战。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左右的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左右的人受伤。 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2)“法德矛盾,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3)“俄德矛盾,“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第二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第二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 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 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战争结束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体味战争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刽子手,激起人们珍视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操。 【重点难点】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过程和重大事件②凡尔登战役③索姆河战役 【课前预习】 1、一战的主要战场战线及交战双方 2、战争的主要阶段及重要战役 【知识梳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主要战场、战线及交战双方 (1)欧洲战场(三条战线) ①西线(北海往南,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罗马尼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南线(巴尔干战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亚洲战场: ①在亚洲南高加索地区,有_____________军队交战 ②在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有_____________军队交战。 3、一战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

(1)大战结束的时间和标志:年11月,德国政府代表在福煦车厢签署了《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德国宣布投降. (2)战败原因:(分析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总体上,协约国的力量大于同盟国的力量。 ①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②德奥集团挑起的一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非正义的战争是必然失败的。 ③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并退出了战争。各国的反战运动和革命浪潮,如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成为结束战争的主要推动力。 ④德、奥两线作战,同盟国经济崩溃,也是战败的因素。 (3)性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 【综合探究】 关于美国参战问题: (1)一战爆发后,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目的? (2)1917年,美国参战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欧洲战争刚刚开始时,美国仍采取超脱的态度,奥匈帝国皇储被刺事件在美国几乎没有引起太大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州”,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4年8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材料二:到1917年4月美国参战时,由华尔街的银行给予协约国方面的现金贷款已达20亿美元,而给德国的贷款只有2700万美元。 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对欧洲战争的政策是什么?从材料中找出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优越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这种矛盾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果如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②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③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简介萨拉热窝事件 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归纳大战爆发的原因。 评价普林西比的行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讨论。 ②简介三条战线,四大战役 ③(视频显示)凡尔登战役,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学生看书讨论:促使大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4、大战的影响 ①]想一想,大战为什么会爆发?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这些方面出发,分析一下这次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②大战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灾难;改变了国际格局 5、及时练习 三、小结 1

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同步练习: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训练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一、选择题 1.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解析:从德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德国处于欧洲中部,东西两面都是协约国,故德国的最佳战略是速战速决,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 答案:A 2.交战双方把1916年看成是关键性的一年,德国为此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被喻为“绞肉机”的战役。此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 ) 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C.规模最大的战役 D.最大的一次海战 解析: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在此战役中,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划破灭,战略主动权开始转向协约国一方,故选B项。 答案:B 3.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B.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C.远离战火,借与交战双方贸易之机获取最大的利益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解析:美国实行“中立”政策,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其目的是借与交战双方贸易之机大发战争横财,故选C项。 答案:C 4.下列图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 D.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解析:尽管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其本质目的是相同的,即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答案:A 5.观察下图,图中的照片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照片的拍摄应不早于1917年 B.向欧洲派遣劳工的是北洋政府 C.劳工们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一定贡献 D.中国劳工赴欧是为美国所雇佣 解析:1917年,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北洋政府派遣大批劳工赴欧洲服役。因此,D项的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6.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道“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920年”和“《欧游心影录》”可知,梁启超认为科技“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是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科技在战争中的应用使得战争更加残酷,A、B、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和罗斯福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 ——《美国总统选举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简述“同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初一年级

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解一战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对于概念化与系统知识的认识比七年级学生也大有提高。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2013年11月11日的一则纪念“一战”的新闻报道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一战”的原因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观看一段2013年11月11日的新闻视频。 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11月11日世界各国纪念一战95周年的新闻视频。世界各国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说明一战是重大的,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一战是怎样发生的?给世界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列车回到95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去重温那段历史,去寻找我们的答案。 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本课的结构图。 学习新课: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和影响。 美国参议院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垄断组织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要求重新分割

一战爆发的原因及背景

爆发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多种矛盾构成的总爆发,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有着其或多或少在政治,经济,殖民地,军事等方面的矛盾。无论是同盟国与协约国还是同盟国内部和协约国内部都有着不可忽略的矛盾。 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有其矛盾的因素。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与英国、法国和俄国,在他们未形成各自的同盟之前各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其中英国和德国的矛盾是最为主要的矛盾,他们在经济、海军、殖民地等方面都有着利益的冲突和巨大的矛盾,也正因为双方都有着一个牵头人,才能使得同盟和协约能够成立,两个军事集团才能成立。 1,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打破了原因的欧洲平衡 2,美国农业出口和工业崛起,使得各国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了矛盾3,主要工业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需要扩大市场,或者消灭对方的产能 4,一些国家,尤其是德国,出现社会帝国主义的特点----采取对外强硬政策来确保国内稳定 5,巴尔干地区,俄国与奥匈帝国矛盾激化----斯拉夫人的骚动,民族主义兴起,大国已经难以控制危机 1.新兴的资本帝国与老资本帝国之间争夺市场以及资源 19世纪后期,德国成为欧洲的后起之秀,实力已经追上了英、法,但是世界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已经划分完了,德国认为他得到的与其实力不相称,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使得英法特别是做为宿敌的法国的不满. (1)英德矛盾,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德国在统一之后在与法国争夺殖民地的同时也在与英国争夺殖民地。由于英国殖民地是世界第一,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英国成为了德国最大的绊脚石。可想而之。此时对于渴望快速发展海外殖民地和掠夺资源的德国而言是非常憎恨英国的。在英国方面,德国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快速崛起,对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国而言有其担心性,又一当面就是崛起的德国还要来瓜分英国的殖民地,这些对于英国来说是不可能接受的。矛盾的种子埋在了两个国家。这样争夺殖民地成为英国和德国的基本矛盾之一。 (2)法德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 在1861年前后,德国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扩张,发动了对法国的战争,开启了新的一轮的法德矛盾——普法战争。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法德两国都已经是欧洲大陆上的两个相邻大国,“一山不容二虎”,之后两国摩擦不断。特别是在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之后,德国资本家力图把从法国手上夺来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永远据为己有,资源一直为自己所用,法国又不甘心自己资源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沦为德国的。这样阿尔萨斯和洛林成为法国和德国的基本矛盾之一。这也是两国对资源的一种争夺矛盾。 (3)俄德矛盾.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 俄国在近东市场上的利益不断遇到强大的德国的竞争,尤其使俄国感到担心的是,德国可能要攫取对俄国具有重大经济和战略意义的黑海海峡。德国在向巴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条战线、主要战役及结束的基本情况, 2..掌握凡尔登战役及一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结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2.从战争引起各国人民的革命,各国人民革命又加速战争结束的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和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从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凡尔登战役;一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辨证关系。 教学资源 1、《世界历史地图册》 2、教师自制教学课件 3、《凡尔登战役》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一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战并没有如人们预期的那样速战速决,那么,一战何时结束?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影响》(板书)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指导)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洲进行,该战场的主要战线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战线,发生在该战线的重要战役有()()等。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战役。你能说一说该战役的时间、地点、后果及影响吗? 3.()年()月()日,()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战以()的失败而告终。 4.加速一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一战初美国为什么要保持中立? 5.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怎样后果与影响? 三.师生互动,交流释疑 ★学习一战的三条战线时,让学生借助历史图册,并结合教材小字部分了解三条战线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交战国。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学习凡尔登战役借助录像了解其残酷性,重点强化记忆凡尔登战役的时间作战双方及影响。真正体会这场战役为什么被称为“绞肉机” ★学习大战的结束,指导学生阅读彩图。(让学生观察彩图“福煦车厢”研讨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谐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查资料,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具】 课件、多媒体、展示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播放:两伊战争科索沃战争美国入侵伊拉克国家的视频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局部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灾难,那么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局部战争相比,又会带来多大灾难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一世界大战! 【落实课标】【解读课标】 (屏幕展示内容标准)学生自读,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应用、落实课标】 1、探究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探究目标:(1)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 情景与问题:观看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相关片段。 (1)英法美德经济实力对比 (2)各国殖民地占有量对比 请思考:(1)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什么变化?(2)经济实力的变化,促使德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有什么新要求? (3)一战前,这些国家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共同追求?在斗争与勾结中这些国家开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资料,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背景过程,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老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如何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引导、激发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学习成果,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得出的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合作,完善答案,形成以下结论: (1)美德两国实力强,后来居上;英法两国实力变弱;经济实力发生不平衡。 (2)强烈要求对外扩张,抢夺殖民地。 (3)共同追求;重新分割世界,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两大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2、探究二:大战的爆发 探究目标:导火线、爆发时间、标志、参战国。 情景与问题:播放“斐迪南大公被刺”的资料片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地图。请思考:(1)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地方在哪里?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是什么? (4)想一想:在哪些参战国家?望风使舵的国家是谁? 过程与方法: (1)老师通过展示“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图片,结合学生阅读的教材知识,提取有效地历史信息,使学生置身于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最前沿,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战爆发的原因

二战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 政治上,德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过程中,较多地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法西斯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再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二战爆发的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胜国、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因此,德、意、日三国都迫切希望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的导火线 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4.法西斯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是二战爆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德国吞并奥地利、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和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初德国突袭波兰。这些事件充分说明德、日、意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战争是二战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 5.英、法、美“祸水东引”战略以及“绥靖政策”和苏联的“祸水西指”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美等国为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既得利益,同时出于对社会主义苏联本能的仇视,尽可能将法西斯“祸水东引”,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满足法西斯国家扩张欲望。这种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