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高中物理衔接

初高中物理衔接

初高中物理衔接
初高中物理衔接

四、初高中物理衔接

绪言

同学们,大家好!

同学们进入高中学习了,欢迎大家学习高中物理,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物理知识,但都比较浅易,需要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大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注重学科间的渗透、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便大家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通过初中的学习,大家知道,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气象学等都需要物理学,并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如化学物理和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地球物理等等。当前科学中最活跃、最引人注意的课题,如生命科学、宇宙起源、材料科学等等,都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

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许多高新技术如空间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激光技术、现代医疗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

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物理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许多与物理学直接有关的重要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同学们应该怎样学好高中物理呢?

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

275

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要重在理解学好物理,应该对所学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获得知识,要有一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里剩下一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得不到训练。要重在理解,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要学会运用知识学到知识,要善于运用到实际中去。运用的范围很广,包括解释现象、讨论问题、设计实验、吸取新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等等。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来的知识还是死的不丰满的,而且不能在运用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在不断的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做好练习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环节,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每做一题,务求真正弄懂,务求有所收获。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说: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了。”

276

277

专题一:力的概念

1、力的初步概念

⑴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注意: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物;两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而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也可能不产生力。)

⑵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即是速度大小的改变、速度方向的改变或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二是使物体的形状变化。

⑶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两个力相同,指的是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

⑷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

力的图示:用一根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的图。

⑸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主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国际符号为N 。人们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就是1N 。

⑹力的测量:测量工具是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不要测量超过它量程的力; ②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校零:测力前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有偏差,要调节到两者能够对齐为止;

④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⑤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面垂直。

2、常见的几种力 ⑴重力:

F

278 ①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在即将学习的高一物理会告诉我们: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只能说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②大小:实验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G =mg ,g =9.8N /kg ,粗略计算时g 可取10 N /kg 。(在高中物理教材中g 称为重力加速度,单位是m /s 2,1 N /kg =1 m /s 2)

把物体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起来,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③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竖直”是相对物体所处在的水平面而言的。由于地球是圆的,在不同地方物体的重力方向不互相平行。在同一地方物体的重力方向可视为互相平行。

④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其位置跟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⑵弹力

①概念: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

支持力和张力等,其实质就是弹力。

②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跟弹簧伸长的长度(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即F =kx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时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③拉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

绳子对所拉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⑶滑动摩擦力

279

①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②大小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③作用与方向: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问: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吗? 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表明,同种材料的物质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可见,滑动摩擦力由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大小也无关。

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接触面光滑,表示不计摩擦,摩擦力为零。

⑤增大有益摩擦的办法:增大压力,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些,变滑动为滚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如加润滑油等);现代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实验用的汽垫导轨等都可以减小摩擦。

⑥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相对运动但没有发生(即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其方向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在初中阶段,常用平衡力的性质判断处于静止状态下的静摩擦力的大小。

3、浮力

⑴定义: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⑵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表达式:F 浮= G 物=ρ

gV 排(此表达式也同样适用于气体的浮力)

注意: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或气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重力、体积无直接关系;特别注意: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⑶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向上的浮力F

和向下的重力G的大小关系。

4、作业

⑴“风吹草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

A.风和草

B.地球和草

C.草和地球

D.草和风

⑵两只鸡蛋相碰往往只碰破其中的一只,下列关于两鸡蛋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力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只鸡蛋受力一样大

B.破的那只受力大

C.未破的那只受力大

D.无法比较两只鸡蛋究竟哪只受力大

⑶一石块被用力抛出,它在空中飞行时(不计空气阻力)()。

A.只受重力

B.受到重力和抛力

C.只受抛力

D.无法确定

⑷在下列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A.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了生变化

B.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C.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D.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280

281

⑸下列说法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体操运动员上单杠前,先在手上涂些镁粉 B .运动员鞋底做出凹凸不平的花纹 C .旱冰鞋装有圆轮

D .攀绳比赛时,手要握紧绳子

⑹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 .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 .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得与外壳摩擦

D .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测量范围

⑺在三米板跳水这一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

⑻小王同学在使弹簧测力计前没有注意校零,指针指在0.2N 处,他测量时指针的示数是3.6N ,则拉力的大小是_____N 。

⑼在泥泞的道路上空手行走往往比背着重物行走滑的厉害些,这是由于背重物后人对地面的_______增大,从而使_______增大的缘故。

⑽作出图1中所示在光滑斜面上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⑾一辆后轮驱动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请在图2中画出前、后轮所受的摩擦力。

⑿一辆载重汽车及所载的货物共重4.9×104N 。当行至某一桥头处,司机发现桥头上竖立着“最大限量6t ”提示,问这辆汽车能否从该桥安全驶过?

⒀一铁块浸在水中时,排开10千克的水,则铁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牛,将此铁球浸没在密度为0.7×103千克/米

3

的某液体中,铁块受到的浮

力是

图1

图2

282 __________牛.

⒁把下列现象所用到的物理知识填写在空格处。

①向空中抛出的石块总要落回地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力拉弹簧时,拉得越长,越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在一般情况下g 可看作定值,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g 值仍有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 值大小。

① g 值的变化规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⒃把三个体积相同的铁球,分别放在煤油、水和水银中,如图3所示,其中受浮力最大的是中_______的铁球,受浮力最小的是 _______中的铁球。

⒄把一个重49牛顿,体积是8立方分米的木块放入水中,当木块静止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立方分米,它受到的浮力

是 ___牛顿。

⒅将一实心金属块用细绳拴住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在空气中的弹簧秤示数是1.96牛顿,再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98牛顿,求: ①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②这个金属球密度是多大? (g =9.8牛/千克)

图3

⒆使质量为540克的铝球能悬浮在水中,求:

(1)铝球的体积应是多大?

(2)球内中空部分的体积多大?

(铝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

283

284

专题二:力和运动的关系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牛顿第一定律提示了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规律,由它得出的一切推论经实验检验是正确的。

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规律,“一切”表明规律的普遍性;②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惯性,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③物体在非平衡外力的作用下,其运动状态要发生变化,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⑵注意:①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是一个理想定律;②惯性的大小只决定于物体本身的质量,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都无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③惯性不是一种力。

3、力的合成

⑴合力与力的合成: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矢量和,合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两个分力的大小不一之和,合力F 为:2121F F F F F +≤≤-)。

⑵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规律:①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②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4、力的平衡

⑴平衡状态与平衡力:物体在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⑵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注意:①二力平衡条件可简记为:“同体、共线、等值、反向”;②判断一对平衡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同体”,实际判断时往往容易遗漏这个重要条件。

6、范例评析

例1水平向前飞行的飞机在投掷救灾物资时,如果在投掷目标的正上方投下,能落到目标处吗?为什么?应该怎样投掷才行?

评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明确被研究对象以及它原来是运动还是静止;②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什么样的运动状态;③结合题意得出问

285

286 题结果。本题解答如下:

不能落到目标处。因为物资和飞机一块向前运动,投掷后物资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因此在目标的正上方投掷的物资将落在目标的前方,若要使物资落在目标处,应提前投掷才行。

例2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且v 1<v 2,则它们所受拉力F 1与F 2的关系为:( )

A .F 1 =F 2

B .F 1 <F 2

C .F 1 >F 2

D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评析:分析该题时要抓住关键词,“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说明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相等,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一致,即水平面给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相等:F f 1=F f 2 。“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两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即F 1= F f 1,F 2=F f 2,故F 1= F 2,所以本题选A

7、作业 A 组:

⑴推动重为100N 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以0.5m /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 ,则水平推力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80N

D .120N

⑵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要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因为汽车有_________,汽车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了下来,这是因为汽车受到________的作用。

⑶用9N 竖直向下的力把重为5N 的木块紧紧压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N ,若用同样大小的力把同样重的木块紧压在天花板上,天花板受到木块的力是________N 。

⑷用弹簧测力计拉一重100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物体以1m /s 的速度匀速前进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 ,若以2m/s 的速度匀速前进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若该物体以3m /s 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则它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N 。

⑸用细线系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

2

v

v

287

合力________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合力________零。(填“等于”或“不等于”)

⑹重40N 的物体悬挂于氢气球下匀速上升,氢气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当悬绳突然断裂后,物体的运动情况 。

⑺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合力方向向东,大小为20N ,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60N ,方向向西,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N ,方向___________。

⑻用20N 的力握住装油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若此时将手的握力增大到30N ,则手与瓶子间摩擦力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⑼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重100N 的物体,受到15N 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增大到18N 时,物体受到合力的大小是 N , 方向________________。

⑽公共汽车快进站时,售票员总要喊:“车未停稳,请勿下车”,这是为什么? ⑾质量是8t 的卡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上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2倍。 ①求卡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g=10N /kg ) ②画出此卡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B 组:

⑴重40N 的物体悬挂于氢气球下匀速上升,氢气球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当悬绳突然断裂后,物体的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起重机吊着一个质量为2T 的物体静止在空中时,则钢丝绳的拉力为__________N ;如吊起物体匀速上升,速度为1m /s ,则钢丝绳所受的拉力为__________N ,如该起重机以0.5 m /s 速度匀速下降,钢丝绳所受拉力________20000N .(填:大于、小于、等于)

⑶用20N 的力握住装油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若此时将手的握力增大到30N

288 则手与瓶子间摩擦力的大小将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⑷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重100N 的物体,受到15N 的水平向右的拉力,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拉力增大到18N 时,小车受到合力的大小是________N ,方向________________。

⑸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 .跳高和跳远时要助跑; B .扔出去的石块在空中飞行; C .小车司机系上安全带;

D .汽车快进站时,司机关闭发动机,让汽车滑进车站;

⑹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关于这两个力的合力,说法错误的是( )

A .合力可能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B .合力可能小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C .合力可能大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

D .合力的大小可能在这两个力之间。

⑺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的力与水向前推手和脚的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 )

A .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B .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

C .它们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

D .以上说法都是错的

⑻如下图所示,下面各图中,所画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

⑼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上,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将落在抛出点的( )

A .前方;

B .后方;

C .正下方; D.左方或右方;

A .

B .

C .

D .

=4N

F 1F 1

⑽飞机空投救灾物资时,投掷点应选在()

A.目标的正下放B.目标的左右上均可

C.接近目标的正上方提前投掷D.远离目标的正上方投掷

⑾某跳伞运动员,体重800N,降落伞的质量是20kg,当伞和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多大?(g = 10N/kg)

⑿一辆质量为20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向西运动,如果它受到的牵引力是10000N,那么它受到的摩擦阻力是多少牛?方向如何?

289

290

专题三:功和功率

1、功

⑴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⑵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⑶表达式:功=力×距离,即W =F ·s

单位:国际制主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1J =1N ·m

问:某同学体重50kg ,提着10kg 的一桶水,在教室门前走廊上走了30m ,提桶的拉力做了多少功?如果该同学爬楼梯从一楼到4m 高的二楼,提桶的拉力至少要做多少功?他做的总功是多少?

2、功率

⑴定义:单位时间里物体完成的功。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⑵表达式: t

W

P ,==

即时间功功率 单位:国际制主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 ,1W=1J/s ; 常用单位有千瓦(kW )、兆瓦(MW ),1kW=103W ,1MW=106W

注意:①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但做功不一定多;同样,做功多的机器功率不一定大。②Fv t

Fs t W P ===,式中的v ,如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如果是变速运动,则为物体的平均速度。在考虑发动机的功率一定的汽车爬坡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大的爬坡牵引力,则可以把高挡位换为低挡位即是减小爬坡速度的办法。③比较做功快慢有三种方法:一是做相同的功,比较所需的时间,所需时间越少,则做功就越快,即功率越大;二是取相同的时间,

291

比较做功的多少,做的功越多,则做功就越快,即功率越大;三是用表达式直接求得结果比较,数值大的,则做功就越快,即功率越大。

3、机械效率:反映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

机械效率是表示机械做功或利用该机械实现能量转化的有效程度的物理量。在总功一定的的情况下,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越多,额外功越少。实际上人们在不断探索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如加润滑油、使用轴承等,减小运动的阻力。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从不同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两个物理量,它们之间没用必然的联系。功率大,表示机械做功快;机械效率高,表示机械对总能量的利用率高。功率大的机械不一定效率高。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提高机械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还能够增强人们的效率意识,而讲求效率正是现代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4、机械能

⑴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简称为能。能是表征物体做功本领的物理量,一个物体的能量越大,表明它具有更大的做功本领。能的形式很多,内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等,机械能也是能的一种形式。 ⑵机械能

①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

它的动能就越大。高中物理将要学习动能的表达式为:22

1

mv E k =

292 ②势能: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种形式。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势能叫重力势能。一个物体如果质量越

大,被举得越高,它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如果以地面为参考面,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被举的高度为h,则该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为:E p=mgh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③机械能: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⑶单位:焦耳。

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能量的变化量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⑷机械能守恒: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在只有动能和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5、作业

⑴小王用100N的力,将60N的铅球投掷到10m远处,则小王对铅球做的功为()

A.0 B.103J

C.1.36×103J D.条件不足,无法求出

⑵小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木箱在较光滑的地面和粗糙的地面前进了相同的距离,推力对木箱做的功是()

A.沿光滑地面大 B.沿粗糙地面大

C.做功相同 D.无法判断

⑶一只皮球从高处落下,碰到地面后发生弹性形变,又反弹起来,在下列各过程中,皮球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的是()

A.从高处落下刚碰到地面的过程中

B.从碰到地面到形变最大的过程中

C.从皮球形变最大到离开地面的过程中

D.从皮球离开地面到达最高点的过程中

⑷一个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

A .动能一定不变

B .势能一定不变

C .机械能一定不变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⑸在举重比赛时,一运动员在第一阶段把150kg 的杠铃很快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3s .下列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在第一阶段内没做功

B .他在第二阶段内没做功

C .他在两个阶段内都没做功

D .他在两个阶段内都做了功

⑹甲乙两台机器,甲的机械效率是80%,乙的机械效率是6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功比乙做功多;

B .乙做功比甲做功多;

C .甲的功率比乙的功率大;

D .若功率相同,在相同的时间里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多。

⑺甲乙两人各把100块砖从一楼搬到五楼,甲需半小时,乙需1小时,两人对砖做功与功率分别为W 甲、W 乙、P 甲、P 乙,那么( ) A.W 甲>W 乙, P 甲>P 乙; B.W 甲=W 乙, P 甲=P 乙; C.W 甲=W 乙, P 甲>P 乙; D.W 甲>W 乙, P 甲=P 乙;

⑻将一石子竖直向上抛出,在它上升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那么它的( ) A.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B. 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C.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减少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增加

⑼如图所示情景是一种蹦极游戏,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图中a 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绳下端的位置,b 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对于游戏者离开跳台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29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游戏者的动能一直在增加

B .游戏者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少

C .游戏者通过a 点之后,绳子具有弹性势能

D .游戏者到b 点时,他的动能为零

⑽小明跳跳绳时所穿的鞋的总质量为0.4kg ,她1min 跳绳180次,假定每次双脚抬离地面的最大高度均为5cm ,则每上升一次,她对鞋所做功为_________J 。

跳跃时若上升时间占每次跳跃时间的10

3

,则每上升一次,她对鞋做功和平均功率

为_________W 。(g 取10N /kg )

⑾正在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的绿化洒水车,它在向公路两旁的花木喷水的过程中,其动能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 的货物提升4m ,如果该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60%,则: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__J ,总功是_________J ,额外功是_________J 。

⒀一台起重机用3×104N 的拉力在0.5min 内将一构件向上匀速吊起3m ,接着又用0.5min 将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3m ,求整个过程中起重机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高初中物理衔接 对初中物理的能力要求

高初中物理衔接,对初中物理的能力要求? 发表于:2006-11-27 00:32:12阅读:121 中学物理的现状是,物理学在中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下降,主要是以前的中考物理占90分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将物理与政史地生化并列只有会考,结果只要ABC;在高中也一样,物理化学生物的合卷,尽管物理所占分数比化学生物多,但物理科在高考中要承担起对能力考查,所以在合卷中本来较难理解的物理卷通常较难,但考试的评价是所得总分的多少,又高考特点是一定量的考生无法做完全部试卷,考生在无法完成全卷时多数选择的是先放弃物理题,有的甚至在高一学得不顺心时从高一年开始放弃学习物理。这样物理教师的地位又再度受到影响,其实,物理在科学能力中的作用特别的大,特别是在科学思想、探究精神的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物理教师要自上而下研究自己的学科,提高物理学科在中学业的衔接,确实将学生物理思想培养上来。 认识高中物理教师的困难: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生活,我体会要做好高中物理教师的困难,这些困难不是老师自己本身,而是制度起的,来自领导、家长和其他学科的同事们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认识不足,引起不同的单纯分数的评价。 困难一:第一次考试的成绩解释。学生确实难学,多数学生的思想准备不足,能力要求准备不足,特别是抽象思维形象化,高一年就要用到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甚至于要应用向量计算、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但配套教材中的数学根本还没有接受到,以致在老师上课时认为学生已经会的时候学生仍是一头雾水,在课堂中老师的讲解下一听就懂,但由于数学能力的不同学生在自己做时却无法得到做法。这样的第一次按高中要求的考试成绩一定要让学生接受,但这些家长和领导不一定能理解,这样只用每次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而不看学生的发展趋势,方法是否适应。 困难二:给学生补习语文数学等综合知识。高初中的要求的差距太大,让学生无法很快接受。初中多数要求是知道、了解、定性等而高中物理能力要求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这种跨度这么大的要求是不是全体学生都能很快地接受,每个学生是否在进入高一时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能力基础呢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是需要过程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就需要补充全面知识,如语文的审题、数学的计算,还有一部分物理先用而数学还没教的,如三角函数、向量(物理中的矢量)等。本来物理课时就不足,要再停下来补充一些其他科的知识确实是难上难。 困难三:学生不学物理怎么办。高考的合卷,理化生的合卷出发点是好的,但物理在当中承担的任务是让学生钻空子的可能,也造成对物理的忽视。物理在小综合卷中承担起能力要求的考查和区分学生程度的任务,能完成这种任务是题是中档是最好,而大量中档是的出现使物理试卷的难度加大,学生在做题时时效性不好,很多学生针对性地将物理题放在最后做,并在时间不够时首选放弃的是物理科的题目。新课程中的物理可能会好些,省对会考要求已经出台,这个出台必定引来高考仍要文理分科,有可能理科中的理化生分开考试,这样特别是理科学生就不能不学物理了。

初高中物理衔接:电学知识点分类解析

初高中物理衔接:电学知识点分类解析 电源内阻、电表改装、导线电阻等初高中衔接电学知识点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同学们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这种类型的题目特点是先给一段初中物理没学到的信息,然后要求根据题意去解题。求解初高中衔接电学知识的思路 类型一 电源和电表的内阻例1干电池是我们实验时经常使用的电源,它除了有稳定的电压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电阻。可以把一个实际的电源看成一个理想的电源(即电阻为零)和一个电阻串联组成,如图甲所示。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出一个实际电源的电阻值。图中R =14Ω,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I =0.2A ,已知电源电压U =3.0V ,求电源的电阻r 。 [解析]根据题意,可构建如下等效电路图: 然后依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求解电源的电阻r 。R 总=U I =3V 0.2A =15Ω,r =

R总-R=15Ω-14Ω=1Ω。 变式题实验室有一种小量程的电流表叫毫安表,用符号mA表示,在进行某些测量时,其电阻不可忽略。在电路中,我们可以把毫安表看成一个定值电阻,通过它的电流可以从表盘上读出。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可以测量一个毫安表的电阻,电源的电阻不计,R1=140Ω,R2=60Ω。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时,毫安表的读数为6mA;当S1、S2均闭合时,毫安表的读数为8mA。求毫安表的电阻R A和电源的电压U。 [解析]这是一个由开关的断开和闭合导致的变化电路,运用等效法可构建如下电路图: 抓住电源中的电源电压不变,依据欧姆定律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求解。 当S1闭合、S2断开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U=I1(R1+R2+R A); 当S1、S2均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U=I2(R1+R A); 故I1(R1+R2+R A)=I2(R1+R A), 代入数据得:6×10-3×(140+60+R A)=8×10-3×(140+R A), 解得:R A=40Ω,U=1.44V。 类型二远距离输电问题中的导线电阻

初高中生物衔接教材

初高中衔接教材. 生物 第一章细胞 学习目标: 1.细胞的形态、细胞的结构、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2.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学习过程: 一.细胞的形态: 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如下图所示: 二.细胞的结构 生物几乎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和植物的差异很大,那么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到底一样吗?仔细观察下图,认识细胞的各种结构。 比较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总结它们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知识链】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cellmembrane)、细胞质(cytoplasm)、细胞核(nucleus),细胞质里有线粒体等。(细胞质中的这些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细胞器)。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面有细胞壁(cell wall),细胞质里面有大的液泡和叶绿体等。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很多种物质。 【小辞典】 细胞壁是一层透明的薄壁,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果胶和纤维素,对植物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极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粘稠物质。 细胞核近似球形。 线粒体呈圆柱形。(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 叶绿体呈椭球形(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实际用】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人类食物中的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有清理肠道的作用。 细胞液中的单宁有涩味,柿和石榴的果实中单宁,单宁在制革业中有重要作用,能使动物的皮革变成柔软的皮革。 细胞液中的植物碱各类很多,有些植物碱在医药上十分重要。如玛啡、麻黄碱等植物碱是很多药物的有效成分。 甘蔗、甜菜的细胞液里含糖量很高,因此,人们用甘蔗、甜菜来榨糖。 【想一想】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初高中物理衔接是否顺利,直接影响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本文从造成初 高中物理衔接出现较大“跨度”的原因入手,对教师的教法以及学习方法提出了行 之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物理;衔接;思考 作者简介:郝宏波,任教于广州暨南大学附中。 一直以来,我们经常听到高中学生们反映:“高中物理难学”。其中原因,不 一而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初高中物理衔接不当。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 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度过物理学习的难关?成为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必 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初、高中跨年级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初高中物 理衔接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较大“跨度”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内容上看,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 到约90个。初中物理知识从生活实际、观察实验入手,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如密度、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二力平衡、蒸发、沸腾、压强、浮力、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容易理解的。它建立的物理模型,对思维深度的要求比较低。 高中物理则要求能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抽象出物理概念、规律,特别要求学生能 分析出具体的物理过程,教学内容比初中更深奥、更抽象。同时,初中教材的文 字叙述通俗易懂,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比较表面,绝大部分 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相吻合,并且其中的规律不复杂,实验原理简单, 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每节课的内容多,篇幅较长,叙述方法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 其次,思维方法上的差异也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形 象思维,且静态思维多于动态思维。在思维活动方面初中学生一般都能够跟得上。如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从力(力的三要素)的初步概念、常识去研究,摩擦 力只作为阻力形成来介绍而已。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刚 进入高一的学生必须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上的一大飞跃,由 此产生了思维上的困难。学生在理解这类问题时不但要克服以前形成的思维定势,而且要加深理解,困难可想而知了。 最后,便是数理“脱节”造成的困惑。数学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工具,初中物理 所使用的数学工具主要基本的代数运算和少量的几何常识。而高一年级的物理学 习中,如: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 判断;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有关幂的运算、繁分式变形、简单的极限运算等。 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 而非,这里既与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较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 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可以说学生的数学知识是跟 不上物理教学需要的。这种学科间横向联系的失调,给学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 理问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加大了物理学习的难度。教学中笔者甚至还要给部分 学生讲述什么是“斜率”的概念,由此可见一斑。 二、适当调整初三和高一教师的教法,缩小初三、高一的“跨度” 初中是物理学科的入门阶段,学生最早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概念规律的建立 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是在初中,所以要使初中成为高中物理的准备,就必需 做到以下几点: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全套)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程 第一章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 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与高中物理的区别: (一)初中:浅显知道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 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2、密度;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浮力 3、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能量和能 4、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5、热学:包括温度、内能 6、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二)高中:1、加深理解: Example1:初中——只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高中——要知道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Example2:初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告诉我们闭合导线切割磁感线会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要知道怎么切产生感应电流的大小方向等规律有楞次定律,左右手定则。 2、扩大范围:力学(42%)、电学(42)、热学(6%)、光学(5%)、原子物理(5%) (1)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Example1: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 Example2: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2)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 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3)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4)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5)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 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前言

前言 三十余年前,编者初上讲台教高一物理时,一位从事高中物理教学三十多年的老前辈对我讲,初高中物理关联不大,许多中考物理拿高分的学生,学不好高中物理。调至深圳后,编者除中途改教了几年初中科学,一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这么多年来,教过的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都是高中物理,特别高一物理难学。为什么初高中物理反差如此之大呢? 与高中物理相比,初中物理总体上过于“直观”。初中物理的概念、规律,基本上都是简简单单地“从现象中来,到现象中去”,很少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思考为什么。如“透镜”一节,只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要求学生了解为什么凸透镜对光会有会聚作用。如此“直观”、蜻蜓点水式教学训练出来的学生,遇到对抽象逻辑思维要求很高的高中物理,自然会觉得好难好难。 然而,物理又是理科生无法绕开的一门基础学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编者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一至十二章的总体编排顺序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大致相同,所选内容也紧密依托教材,但侧重点与教材不同。初中物理教师,单从第一章机械运动的5个小主题——测量实质与单位换算、计时原理、坐标系与运动的相对性、路程时间图像和伽利略论运动的相对性,即能看出本书的定位与现行教材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学生在小学就学习了测量,但很少有学生想过测量是怎么一

回事。“测量实质与单位换算”一节不仅明确地介绍了测量是怎么一回事,而且以此为基础阐述了单位换算的实质和方法。 转换法是物理学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常用研究方法,与之密切相关的函数是对物理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数学思想,二者都是学习研究物理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计时原理”一节特别强调了函数和转换在计时工具中的应用。 物理学是一门高度定量化的科学,“自然这一巨著是用数学符号写成的”(伽利略语)。要清晰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就需引入坐标系。坐标系也是学习物理必须掌握的数学工具。“坐标系与运动的相对性”一节就是应用坐标系研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图像在物理学中应用极为广泛。“路程时间图像”一节不仅详细地介绍看图方法,而且还通过“拓展题”介绍了更为重要的“位置时间图像”。 虽然抛体运动很多高中生都很难弄懂,但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所说的,“即使不懂,也要看看。这种学习方法,我叫它‘渗透法'。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透彻法'。懂得透彻很重要,但若对不能透彻了解的东西就抗拒,这不好。‘渗透法'的好处,一是可以吸收更多知识;二是对整个的动态,有所掌握。不是在小缝里,一点一点地学习。”编者有感如此,在“伽利略论运动的相对性”一节不仅引用了伽利略对运动相对性的经典表述,而且还以此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抛体运动。 力学是高中物理很难很难的“冤大头”。“隔离体法”和“整体法”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发表时间:2010-12-24T11:43:28.87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刘霞燕 [导读]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往往感觉到物理特别难学。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感觉困难的原因,然后就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原因;衔接;兴趣;习惯;鼓励 作者简介:刘霞燕,任教于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往往感觉到物理特别难学。究其原因,是因为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知识跨度很大,导致初中物理教学与高中物理教学出现了台阶,给初中毕业生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带来了很多困难,造成了学习成绩的严重分化。因此,如何消除台阶,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这是每一位初高中物理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物理学习的差别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高中物理感觉困难的原因是: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有着较大的差别。 1.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的差别 初中物理研究的物理现象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多半是以直观现象为依据的形象思维,涉及计算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只要代入公式就能算出结果。因此,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习惯背公式、代公式。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分析问题常常要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 同时,高中物理概念多,规律多,题目类型多,解题方法灵活,再加上科目多,如果再依靠初中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不行。即使背熟定义、公式,不理解其意义,不注意适用条件,乱代公式,面对千变万化的题型,也是束手无策。 2.学习内容上的差别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比较直观浅显,与日常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并且只要求定性地了解相关现象,并不要求定量地了解其本质。而高中物理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不但要从现象出发,更要建立物理模型,透过现象研究其本质。例如动能、重力势能,实际上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接触,但仅仅只是要求知道它们的决定因素,而高中物理中则从定义、决定因素、它们的关系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并要求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具体物理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让学生顺利跨越,这是每个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思考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点 现行教材的知识编排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渐上升的。高中教师应明确初中的许多物理概念是不严密的甚至是错误的,应该正确看待这些概念,高瞻远瞩,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避免照本宣科或讲解不当。例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速度的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时,教师应讲清楚这个定义是对于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而言的,由于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相同的,因此,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整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对于物体作变速运动,物体在各个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不同的,这样定义出来的速度只能是平均速度。这样一来,就为高中物理学习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往往在认识上会形成许多误区。例如:许多学生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讲清楚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并不一定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例如:人在走路时,就是依靠人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人才能前进,这时静摩擦力方向和人的运动方向相同。同时,重视物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有机衔接起来。例如:欧姆定律的内涵是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外延是,电路中的电流与电源电动势成正比,与整个电路的总电阻成反比,即全电路欧姆定律。 2.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要讲的内容,做一些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事先找一空饮料瓶,在靠近底部的地方挖一洞,实验时先用手指将洞堵上,倒上适量的水,松开堵洞的手指,让学生观察水从洞中喷出,然后再释放饮料瓶使其自由落下,可以发现水不再从洞中流出,教师由此引入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听课角色。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才能真正想清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好地掌握它。其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物理教材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边读边思考,挖掘提炼,对重要内容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养成遇到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有关书籍和资料的习惯。 4.对学生多表扬和鼓励,少批评和抱怨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面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应注意多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例如:某一次作业完成得好,某个

(精品)初中到高中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193

初高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 专题一、初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比较 初中高中 研究对象 具体的个体 标量、一维空间 (初中速度即速率) 抽象的一般规律 矢量、二维空间 (力、速度等可非共线) 研究方法观察模仿类比思辨 常见方法 观察与实验法 物理模型法 猜想与控制变量法 类比方法 数学图像法 整体与隔离法 转换法 动态思维法 极限分析法 构建模型法… 【例1】 (初中)猎人用弓箭水平射击同一高度的树上的猴子,正当这个时候猴子发现了猎人,在弓箭射出的瞬间,它从树上跳下,但猴子在空中却被弓箭射中了,为什么? (提示:用参照物思考) (高中)A小球离地面高为H,以速度v水平抛出,此时与A处于同一高度的小球B点自由落体。(不考虑空气阻力) (1)若两小球间水平距离很远,求A小球落地时的水平射程X0 (2)若小球抛出点间距小于X0, 求两小球是否会在空中相撞

(3)若小球抛出点间的距离很大(>>X0)两小球每次落地后都会反弹,每次反弹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大小都不变(方向改变),求两小球最终是否会在空中相撞? (4)若已知两小球间水平间距为S,且2X0>S>X0,B小球改为以速度v2 从地面竖直上抛,若碰撞发生在B上升阶段,求v2的取值范围;若发生在B下降的阶段,v2的取值范围又是什么 从以上两题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异同: ①初中物理根据已发生的事件或过程探讨结论和规律——由“物”到“理”。高中物理更 加抽象,根据已知原理,判断运动过程,由“理”到“物”。 ②初中物理一般倾向于定性分析得出结果;高中物理较严谨,需定量分析判断(可能会有 分情况讨论) ③初中物理研究一般为单对象、单过程、平衡态;高中物理研究一般为单对象或多对象, 单过程或多过程,平衡态或非平衡态。 ④高中物理与数学结合的更加紧密。对数学思维要求要高;但注意,每一种用数学思维解 决的题,都对应着一种简单解法,这种简单解法就是利用物理规律,跳过数学,直接判断状态、过程,得出关系计算结果。这就是高中物理的——物理思维。 初高中物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异同:

河北保定市(15份合集)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word文档可编辑共129

河北保定市(15份合集)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word 文档可编辑共129 第1讲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初中教材要求在初中化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教材分析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意义。高中教材要求在高中化学中,要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掌握原子、电子、质子、中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性质。学会计算原子、原子团的电子数。 1.原子 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从?τομοζ(atomos,“不可切分的”)转化而来。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17和18世纪时,化学家发现了物理学的依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继续的分解。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现了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原子表现为电中性。如果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同,就成为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质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质量,目前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并拨动单个原子,下图为超高真空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中图为显微镜下的硅原子结构,右图为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科学家拨动49个铁

2020年中考物理特色专题 专题30 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解析版)

专题30 初高中物理衔接类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际电流表和理想电流表、单摆摆动周期、平抛运动、斜抛运动、万有引力、电场力、凸透镜成像规律、磁力等问题,在初中阶段都没有量化的表达,有的只是定性的说明,但初中课程教学中,有的只是经过拓展学习,初步的达到了和高中阶段所学内容十分接近,在知识和知识简衔接处,用到一定的物理方法就完全可以达到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水平。在中考中,为了选拔能力素养突出的学生,物理试题的命制就会以初高中衔接知识为素材。所以毕业班学生多学习这些问题,中考成绩会更加突出。 【例题1】(2019山东菏泽)人类探索大空的奥秘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垃圾,为探究太空垃圾对飞行器造成的危害,科学家做了一个模拟太空实验:用质量约为1g 的塑料圆柱体代替垃圾碎片,用固定不动的大块铝板代替飞行器,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击铝板时,在铝板上形成一个比塑料圆柱体直径大好多倍且表面光滑的圆形大坑,如图所示,请你解释铝板上光滑圆形大坑的形成原因。 (物体的动能E K = 2 1mv 2 )。 【答案】见解析。 【解析】利用E K = 2 1mv 2 求出动能的大小,然后结合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解答即可。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当塑料圆柱体以6700m/s 的速度撞

击铝板时,产生的动能为 , 由以上计算可知,质量约为1g的塑料圆柱体以6700m/s的速度撞击铝板时,产生了巨大的内能,所以铝板上会形成光滑圆形大坑。 【例题2】质量可忽略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质量为m的金属螺母,做成摆长为l的摆(如图所示),让螺母在竖直面内小幅度往返摆动,每完成一次往返摆动的时间均为T=2π (g=9.8Nkg). (1)请你根据T=2π ,推测,螺母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的质量m是否有关________(选填“有关”、“无关”). (2)现有足量的细绳、大小相同的金属螺母,这些螺母有的质量相等,有的质量不等,写出验证你的推测的实验步骤(若有需要,可补充器材). 【答案】(1)无关(2)①取一段长度合适的细绳,用天平从大小相同的螺母中称量出质量不同的螺母;②把螺母系在绳子上,固定好绳子一端,用刻度尺测量绳端到螺母的长度; ③把螺母拉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螺母往返摆动的次数n,所需的时间t1;④换用其它质量不等的螺母,重复上面实验,记下所需的时间t2;⑤比较测量数据,得出结论。 【解析】(1)根据公式T=2π可知,其中π和g都是常量,因此螺母摆动的时间只与摆长有关;由于其中没有螺母的质量m,因此螺母摆动的时间与螺母的质量无关; (2)要探究螺母摆动的时间与质量的关系,就要改变螺母的质量控制摆长相等,步骤如下: ①取一段长度合适的细绳,用天平从大小相同的螺母中称量出质量不同的螺母; ②把螺母系在绳子上,固定好绳子一端,用刻度尺测量绳端到螺母的长度; ③把螺母拉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记录螺母往返摆动的次数n,所需的时间t1; ④换用其它质量不等的螺母,重复上面实验,记下所需的时间t2; ⑤比较测量的数据,得出结论。 【例题3】(2019贵州贵阳)体育课上,小明在同一位置用相同的力多次将足球踢出,发现足球斜向上飞出的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衔接点02 时间、位移和路程(解析版)

衔接点02 时间、位移和路程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 2.时间间隔:指某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时间间隔用线段来表示.3.时间、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时刻时间间隔 区别(1)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 (2)时刻与物体的位置相对应,表示某一 瞬时 (1)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 (2)时间间隔与物体的位移相对应,表 示某一过程 联系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时间间隔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3.位移、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定义区别联系 位移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化,它是 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 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 位置指向末位置 (1)在单向直线运动中, 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2)一般情况下,位移的 大小小于路程 路程路程是质运动轨迹长度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 三、矢量和标量 知识点梳理

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例如,时间、温度. 2.矢量:指的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例如,位移. 3.矢量的表示方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矢量的方向. 4.大小的比较:标量大小的比较一般只看自身数值大小,而矢量大小的比较要看其数值的绝对值大小,绝对值大,则该矢量大. 5.运算规律:标量的运算法则为算术法则,即初中所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矢量的运算法则为以后学习到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 下方25m 的B点,以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 A.25m,25m B.65m,-25m C.65m,25m D.25m,-25m 【答案】B 【解析】物体上升20m,由下降45m到达O点下方的B点,路程s=20m+45m=65m;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为25m,方向竖直向下,所以位移x=?25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如下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 学衔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昔日很多在初中物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一就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于是大声疾呼“物理物理,真是无理”。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物理学习后续发展的能力,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初中物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台阶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使学生学习产生陡度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

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而问题较为复杂。 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规律。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而高中学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对高中学生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整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由于初中物理内容少,问题简单,讲解例题和练习多,课后学生只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稍加复习和总结,就能很轻松得获得较理想的成绩。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逻辑强,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必修一衔接的相关知识点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必修一衔接的相关知识点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有哪些?怎样换算? 2.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怎样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3.时间的单位有哪些?怎样换算? 二、速度 4.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5.速度有哪些常用单位?你能写出换算过程吗? 三、直线运动 6.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用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分别画出来。 7.你会处理火车过隧道或列车时刻表等相关计算吗? 四、世界是运动的 8.怎样的物体是运动的?静止的?9.怎样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10.判断运动情况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结论是否也不同?举例说明 第八章力 一、力弹力

1.力是什么?你会判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吗?举例说明 2.你知道形变、弹性形变、弹力等概念吗?物体(如弹簧的弹性形变和外力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使用方法吗?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4.什么叫做重力?哪些物体受到重力? 5.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有什么具体应用? 6.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怎样表示?g 是多少?表示什么意义? 7.什么是力的三要素?为什么将它们称做力的三要素? 8.用什么方法可以表示出力?举例作图 9.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出现什么情景?设想三个 三、摩擦力 10.生活中有哪三种摩擦?分别举例说明11.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怎样用实验探究? 13.生活中哪些摩擦是有害的,怎样减小它?14.假如没有摩擦,会出现什么情景?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5.怎样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什么具体应用? 16.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也可能发生哪些力的作用?

2020年初高中衔接物理重点10 力的合成与分解-(解析版)

衔接点10 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识点梳理 一、力的合成 合力和分力的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力的合成的定义:求几个力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求一个力分力的过程和方法叫做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为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那么力的分解也应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当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合力时,那么分力应该是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相当于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求邻边.学科#网 2、正交分解法: 把一个力分解成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力,这种分解方法称为正交分解法. 用正交分解法求合力的步骤: ①首先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确定正方向. ②把各个力向x 轴、y 轴上投影,但应注意的是: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确定的正方向相反的为负,这样,就用正、负号表示了被正交分解的力的分力的方向. ③求在x 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 x 合和在y 轴上的各分力的代数和F y 合. ④合力的大小x y F F F =+合合合 合力的方向:tan (y x F F x F θθ= 合合合 是合力与的夹角) 1.如图所示,大小分别为F 1、F 2、F 3的三个力恰好围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且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F 1<F 2<F 3,则下列四个图中,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 A . B .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点 初升高衔接存有哪些问题? 1.初中所学知识不系统。 因为初中“课改生”学习科学课后,所学知识不系统,知识储备 不足,使用知识的水平也较差,升入高中后,定量研究的多,不但有算 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使用函数、图像和极值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 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2.初中和高中知识差度较大。 近几年,初中物理部分的难度降幅较大,高中教材虽有调整,但 因为高考物理内容及要求并未降低,这使初中生进入高中学习时遇到 极大困难。化学在初中的一部分知识是选修的,而在高中的基础教学中,老师则认为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这就使得我们的学习中出现了断层,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如何应对初升高衔接? 1.放慢进度 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难、最基础的部分在高一的力学部分,高 一物理基础没打好,就会直接影响到高二、高三物理学习。所以,要 学好高中物理,高一须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打好基础。同时培 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化学知识的跳跃性让很多学生在高中感觉化学难,所以我们在暑期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将高一的一些必备的,而初中却 忽略的知识实行补充,一点点的积累,做好基础的铺垫。 2.强化逻辑推理水平 刚升入高中,学生的逻辑推理水平不强,不善于使用代数法解题,往往只会死记公式,对公式应用的条件、范围不太注意,在学习时应 注意增强这方面的训练。

3.调整学习方法 升入高中后,常出现学生课堂上听得懂,课本也看得明白,但一 解题就出错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对知识的理解不深不透,综合使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水平还较弱。所以,学生在强化物理、化学概念、规律 的同时,对每一道习题都要认真完成,实在解不出来,能够相互讨论,讨论未果再找教师请教。 高中物理知识结构 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 五个部分。 力学 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比 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再如,我们 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热学 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 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 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 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 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 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光学 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 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第六章机械功和机械能 初高中知识对接 一、本章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的知识 (1)知识点:功、功率、机械功原理、机械效率、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能的概念、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主要能力要求:能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 本章在高中阶段将要学习的知识 (1)知识点:功、功率、动能、动能定理、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联系、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 (2)主要能力要求: ①善于在读题后形成物体的运动情景并用图示意。 ②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题 ③能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二、知识对接: 1、功:在初中只要求计算力F和物体移动距离S方向相同时所做的功,在高中教材中拓宽到物体受到的力F与发生的位移S互成角度时功的计算。 2、功率:在初中“功率”概念的基础上,导出公式P=FV,并提出瞬时功率的概念。 3、动能:在初中只需知道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在高中则给出了计算物体动能 = mv2/2 。 大小的公式:E K = 4、重力势能:与动能一样,在高中教材中给出了计算物体重力势能的公式E P mgh。 5、弹性势能:与初中要求的一样。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初中教材中所讲“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7、功和能的关系:在初中讲了“能”的概念和“能的转化”基础之上,总结了功和能的关系。 二、例题引路 三、衔接训练 (初升高)高一物理衔接班第7讲——功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功的定义,理解功的两个要素。 2. 掌握功的公式及单位,并能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 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二、学习要点: 1. 功的概念的理解。 2. 功的计算方法。 三、课程精讲: 思考1:初中我们学过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思考2:举几个例子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 判断:在下列图片所示的情景中,人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如果是,请说明理由。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 初高中物理知识衔接 一、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 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出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 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紧紧要在宏观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 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回顾初中物理: 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2、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3、密度 4、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5、浮力 6、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 7、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8、热学:包括温度、内能9、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10、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11、能量和能 三、高中物理知识结构:

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四、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 (一)概念性阶梯: 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衡速率。 3.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简易跨过这个台阶。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由详尽到抽象又由抽象到详尽的过程。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