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学院危机事件干预措施

护理学院危机事件干预措施

护理学院危机事件干预措施

护理学院危机事件干预措施

1、开展各种安全防范主题班会、班团活动和社团活动,举办安全和危机事件方面的讲座,引导学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如消防演练、消防讲座、急救护理等。

2、严查安全隐患。不定期组织检查宿舍违章电器、乱扯电线、管制刀具等,对于违纪学生严肃处分。

3、细致做好班级工作,对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等现象密切关注,有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之后经常过问,不让小事变大、大事变炸。

4、建立完善的信息员体系。从分管院长、学生科长、辅导员到班长和宿舍信息员。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发生危机事件,信息员和班长及时联系辅导员、学生科长、分管院长。辅导员、学生科长、分管院长第一时间赶到事件现场,及时、果断处理。

5、平时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关心、关爱心理不健康学生,请阳光工作室老师为心理不健康学生做心理疏导。危机事件发生后,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矫正心理异变。

6、加大与社会各界合作力度,共同应对各种安全事故。针对火灾、严重的打架斗殴等事件,与120、110保持合作。

早期护理干预防治新生儿黄疸

早期护理干预防治新生儿黄疸 发表时间:2012-12-10T10:14:19.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赵宏[导读] 本文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出发,介绍了如何通过护理及时发现并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赵宏(山东省泰安中医院妇产科山东泰安 271000)【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本文从临床护理实践工作出发,介绍了如何通过护理及时发现并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 疸,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关键词】护理新生儿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0.5umol/L、早产儿大于256.5umo1/L或黄疸持续不退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特别是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如何及时发现并护理新生儿黄疸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从临床实践出发,介绍如何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早期观察和护理。 一、临床资料 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935例,其中足月儿927例,早产儿8例;检测方法是采用上海科学院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生产HJ33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选择前额、两侧面颊3部位测TCB读数各1次,取其平均值;检测时间为生后1—5天,每天上午定时测定TCB值1次,据日龄TCB大于正常。 二、早期护理 1、重视围产期护理 新生JLN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1]。所以,做好要重视产前检查,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对产程长、早破膜、羊水混浊、胎儿窘迫、产妇发热的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2、了解产妇及新生儿情况 了解产妇有无糖尿病等合并症,有无新生儿早产、宫内窘迫、感染以及新生儿父母是否ABO血型等易诱发新生儿黄疸、甚至溶血等因素,并对存在上述因素情况的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状。 3、加强新生儿观察 (1)新生儿皮肤颜色 观察新生儿皮肤的颜色及部位变化,可初步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通常新生儿在出生两天后,就可以用肉眼看出皮肤有点黄,在3~5天到达高峰,7~10天多半就会消失,这时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出现,扩散到四肢、手足心,并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对于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而且发展较快者,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2)新生儿精神状态 新生儿一般情况下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喂养奶量 一般黄疸不影响新生儿的饮食。若新生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等情况,及时治疗,避免核黄疸发生。 (4)观察粪便颜色 定期观察新生儿粪便颜色。要注意宝宝大便的颜色,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带给医生看。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 (5)生命体征 观察新生儿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情况,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指数 每天用黄疸监测仪检测新生儿皮肤黄疸指数,分别检测新生儿额部及两侧面颊三个位置的皮肤黄疸指数,取平均值并根据指数进行及时判断和治疗。若出生后1天内皮测指数接近6mg/dl,2天内相近10mg/dl,3天后接近12.9mg/dl或早产儿近乎15mg/dl者,则给予口服用药等早期干预,并进行观察跟踪治疗,必要时采用静脉采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判断是否高胆红素血症,并做进一步治疗。 三、护理措施 1、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一种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疗法。光疗期间,需要用黑眼罩覆盖新生儿双眼,用尿布包裹好会新生儿阴部,充分显露新生儿身体其它部位。光疗期间定期给新生儿翻身,确保蓝光均匀照射于身体皮肤,同时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并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每日不少于6~8次,在两次喂养之间适当喂养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2、新生儿抚触和游泳 每天进行新生儿沐浴,并给新生儿全身抚触15~20分钟,尤其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加速胎粪尽早排出。游泳可通过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消耗能量多,肠蠕动加强,同时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使新生儿食欲增加,新生儿饮奶量增加,大便次数增多,黄疸逐步减轻。 3、口服西药的护理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预案为进一步完善祈福英语实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增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有效性,降低校园心理危机事件对学生的伤害,提高全校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根据广东省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减少学生因严重心理问题导致的突发性校园事件,做到对学生心理危机的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第二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异常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在现有的校心理辅导室的基础上,成立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小组: 组长:陈建强 组员:何鸿飞、董小杰、楼学迅、钟永明、傅建娣、朱灿华、刘理平、韦竹群、陈迪兴、郁徐龙、沈火成 第四条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小组负责做好心理危机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 第五条各班应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学生骨干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第三章早期预警 第六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应做到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早发现、早汇报、早评估、早反馈、早干预,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七条早发现。校心理辅导站每年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根据普查结果筛选出高危个体,录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并与相关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干预与跟踪控制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记录例3

个案源自心理人社区网友“自游的”发表 说明:危机是指人的心理处于一种解体状态。其中有人质危机、性暴力危机、化学质依赖成瘾、自杀等等。 危机干预,是对他人心理应激状态的特殊参预、干涉或处理。 危机干预,是心理咨询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咨询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下对自杀危机的干预,是本人亲历的真实案例。为保护当事人的隐私,遵守伦和职业道德,本案例对可能辨认出当事人的信息,均作了过滤或修改。 A.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机干预 案例简介 安然先生(化名)眼睛近于失明,又再次失恋。在痛苦绝望中,他发手机短信给电台主持人:“这是我最后听你的广播,生命对我来说是不重要的了"。 在专业者看来,这是一例微弱的求助信号。我通过导播,从电台主持人那里要来发短信者的手机号。于是,有了以下危机干预过程。 时间及方式: 时间:(略) 方式:电话(先手机后转座机) 受访者概况 姓名:安然(化名) 年龄: 学历:大学 职业: 危机干预过程: 咨:你好!刚才听了电台广播,我非常关心你所发的手机短信! 安:嗯! . 咨:和你一样,我也是这个台的听众,相信很多听众和我一样,非常为你担心! 安:(没吭声) 咨:能说说,你发那条短信的想法吗? 安:(没吭声) 咨:你能听清我说话吗? 安:嗯! 咨:你遇到了很大的困扰? 遇到了难解的结? 安:(没吭声) 咨:也许你用手机接话不太方便,能告诉我,你的座机号吗? 安:……(报出座机号码) 咨:(接通他的座机后)谢谢你的信任! 安:(仍没吭声) 咨:我是一位社会工作者,也许我不能完全理解你所遇到的问题,但我会为你守密。 安:(似乎有点什么声音,感觉他被保密原则打动,但仍然没有说话) 咨:(正准备询问) 安:(突然地)不公平!

班级成员自杀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班级成员自杀后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一、活动目的 1、提供真实信息;澄清事实,增加师生心理冲击的现实感,避免谣言混淆视听。 2、表达情感反应;开展校园突发事件的心理教育,阐明悲伤、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反应的正常性,协助广大师生采取适当的方式应对。 3、建立正面联接;帮助他们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梳理自己的情绪及心声。 4、植入积极信念:引领广大同学更加珍爱生命,化悲痛为力量,正确看待挫折,积极应对人生。 二、活动对象和事件 死者所在班级的全体学生以及该班的班主任。 三、活动场所和所需用具 学校的一间能容纳一个班级的活动教室,若干数量的椅子 四、活动具体程序 1、面对已死的事实 (1)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围成圆圈坐定,班主任开始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状态。以一种自然的形式。交代我们这个班级现在少了一个人,把学生带向缺失一个人的感受上来; (2)用郑重的语气宣布死者的死亡信息,目的是让学生接受这个事实,消除否定和怀疑的防御状态。 2、重新与死者联接 “句子完成”活动:请同学们在一张事先提供的空白纸上写出:“自己是在——(时间),通过——(途径)得知××同学轻生事件的,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同学们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或绘画等方式自由联想,自然呈现出此时此刻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联想及想要表达的心声。同学们在自由绘画联想环节中,淤积的情绪及想对××表达的情感随着对以往与××共同生活、学习的回忆自然地呈现在画面中。

(1)当朝夕相处的同学离开我们,引导同学进入当下时的心理感受,可能有自责、内疚、愤恨、痛苦等情绪的生成; (2)班主任从圈外搬一空椅子——代表死者,放入圆圈的中央,引导同学想象中央的椅子就是事件发生前的那位一起朝夕相处过的那位同学,必要时可以让同学描述出死者的音容笑貌; (3)让同学轮流走到“死者”(空椅子)面前表达现在的感受,对“死者”表白; (4)班主任从同学们的表达中寻找死者带给同学们的积极意义,并表达给学生知道。 3、再次与死者分离 (1)在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植入积极信念; (2)移走空椅子,让那把椅子在同学眼前消失,以后也寻找不到。 4、笑对今后的生活 (1)表达祝福。快结束后,每位同学得到一张彩纸,将自己想要对××同学说的话写在上面。 (2)班主任和同学彼此表达感受:大家手牵手凝聚在一起,形成班级的力量。(3)事后提醒: 面对人生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挫折和困难,逃避或是轻生的选择,并非解决问题之道,反而可能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而伤害到更多无辜。同时希望班级人员提出应对事件的“三不”原则——不渲染、不议论、不评判,尊重他人的选择,但绝不赞同! 此事过后,大家出现的恐慌、震惊、难过以及愤怒等情绪反应及伤心哭泣、不知所措、梦魇等行为反应在一段时间内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强度过强,就有可能变成病态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可能会形成心理障碍,引发心理危机。如果你出现以上行为,并且自己无法处理可以来学校咨询室寻求帮助。

浅析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胃癌术后患者胃功能的影响 孙洪波

浅析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胃癌术后患者胃功能的影响孙洪波 发表时间:2019-05-13T16:47:25.4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3期作者:孙洪波 [导读] 为了客观评估胃癌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胃功能恢复的作用,本校附院开展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伊春市中医医院 1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胃癌术后早期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胃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护理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6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采取常规基础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腹胀程度,胃肠功能各项指标的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出院时评估两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与疼痛程度均轻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正常进食的时间、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自主排氣时间、正常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胃乏力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中身体功能、角色功能、症状以及整体健康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88.24%,常规组为55.88%,观察组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胃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降低术后早期疼痛与腹胀程度,预防继发性心理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于胃癌术后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癌;术后早期护理;综合护理;胃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gastric function,complication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fter operation. Methods:68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treated by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4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basic post-operative nursing was adopted in the routine group,while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giv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group. The degree of pain,abdominal distension,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indexes and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The psychological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t discharge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work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The degree of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p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routine group(P < 0.05);the time of normal eating,recovery of bowel sounds,time of spontaneous exhaust,time of normal defecation,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P < 0.05);the total incidence of gastric fatigue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P < 0.05). The physical st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the physical function,role function,symptoms and overall health of the SF-36 sca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8.24%,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55.88%,and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P < 0.05). Conclusion: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promote the early recovery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reduce the degree of early pain and abdominal distension after operation,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secondary psychological diseases,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work.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Early postoperative nursing;Comprehensive nursing;Gastric function 胃癌是消化科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近些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1-3]。手术切除治疗胃癌具有理想疗效及预后,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4-6]。然而手术治疗属于有创性疗法,术后患者可发生一系列的相关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可能直接影响手术疗效。近些年来术后快速康复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推广普及,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正是建立在此项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型优质护理措施。为了客观评估胃癌术后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患者胃功能恢复的作用,本校附院开展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护理的胃癌手术治疗患者68例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4例。常规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3~75岁,平均(65.37±8.26)岁;TNM分期:Ⅱ期19例,Ⅲ期15例;肿瘤数量:多发2例,单发32例;肿瘤位置:胃窦3例,胃体18例,胃底11例,多部位2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4~76岁,平均(65.45±8.71)岁;TNM分期:Ⅱ期18例,Ⅲ期16例;肿瘤数量:多发3例,单发31例;肿瘤位置:胃窦2例,胃体16例,胃底13例,多部位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本校附院医学影像学诊断为胃部恶性肿瘤并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切除组织经病理检验确诊为胃癌。患者均在完全知晓本次研究的前提下自愿参与并签署了知情同意声明文件。本次研究报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程监督。排除标准:淋巴转移、远端转移的胃癌患者;其他脏器恶性肿瘤患者;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进食梗阻疾病患者;合并心肺脑血管严重疾病患者;入组前有放化疗史患者;肿瘤侵犯至食管下段需行胸腹联合切口患者;重大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合并腹水、胸腔积液患者;合并有消化系统穿孔、幽门梗阻等于术前需禁食的患者;精神疾病或意识功能障碍患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术后护理,包括术后常规生命体征监护、症状体征观察、常规抗感染、药物及留置管道等常规护理、术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唐红妹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唐红妹 发表时间:2017-09-27T15:00:46.76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作者:唐红妹[导读] 由此表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透析护理的基础上另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透析次数、低血压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3.5%,观察组的低血压发生率为5.1%,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3.3%,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8%,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早期护理干预;效果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3%[1]。低血压的发生,会中断血液透析,进而影响透析效果,另外还会造成动静脉内瘘阻塞[2]。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低血压的预防与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为了进一步观察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了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疗效,现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将96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为22~69岁,平均年龄为(39.4±7.1)岁;透析频率为1~3次/周,平均(2.1±0.3)次/周;疾病类型中,慢性肾盂肾炎17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7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为21~70岁,平均年龄为(39.8±7.5)岁;透析频率为1~3次/周,平均(2.2±0.4)次/周;疾病类型中,慢性肾盂肾炎15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病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透析频率、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透析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强化与患者的交流,倾听患者需求,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②密切观察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留心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等变化;③患者体重变化与其是否脱水有较大关联性,通过体重监测可有效判断透析是否失衡,因此透析前要特别留心患者的体重变化,并进行准确计算;④规范进行穿刺、插管、换药等护理操作,避免感染及多次穿刺而出现血肿闭塞;⑤定时巡视,防治患者出现位置移动和渗血现象,同时密切观察透析器的凝血现象与肝素追加量;⑥观察透析器使用状况,有破膜、漏血时应及时更换;⑦指导患者进食优质蛋白、低盐低脂食物,并控制饮水量;⑧向患者交代好透析后的注意事项,如禁止久坐,受凉等。 观察组在常规透析护理的基础上另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包括[3]:①视患者平时血压的波动状况,在血液透析日调整降压药的用药方案;②血液透析前询问患者是否服用降压药,若有则应及时报告医师以确定是否继续透析;③进行血液透析时的前30min应加强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与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④对于血压变化幅度较大的患者,血液透析时要调整超滤率,血流量维持在60~90 mL/min;⑤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头昏、恶心、冒冷汗等低血压先兆症状,若有,则协助患者立即取头低足高的姿势,同时降低血流量与超滤速度,必要时停止透析,给予吸氧2.5L/min,静脉滴注150mL生理盐水或50%葡萄糖以补充血容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透析次数、低血压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护理满意度评价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价等级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种,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病例*100%。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透析次数与低血压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共透析1054次,低血压发生次数为142次,发生率为13.5%;观察组患者共透析937次,低血压发生次数为48次,发生率为5.1%;对比两组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透析次数与低血压发生情况

最新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我校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四、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校保安人员等。 五、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辅导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5.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辅导老师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校园危机事件处置与心理干预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小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四、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校保安人员、司机、心理社团成员等。 五、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心理社团成员辅助开展工作。 8.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与心理社团成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老师、校医、校警、司机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七、心理危机干预的注意事项: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镇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方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心理健康,提高我镇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危机的能力。 (二)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国家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市突发公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加强北京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房山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房山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镇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所涉及人员的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 (四)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社会参与。 二、干预分级及处置 (一)专业分级处置 根据人们遭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可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以下五级进行干预,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五级人群。 1、第一级人群: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干预原则:隔离、保护、心理支持、个体辅导、及时反馈信息。 2、第二级人群: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干预原则:合理调配、劳逸结合、保护、心理支持、集体心理干预、定时反馈信息。 3、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员,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干预原则:合理安置、保护、心理支持、团体辅导、信息反馈。 4、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指突发公共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等。 干预原则:统一管理、心理支持、团体辅导、科学宣教、信息反馈。 5、第五级人群: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人。 干预原则:正确导向、科学宣教、心理支持、信息反馈。 (二)分级响应及干预 以《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将心理危机应急干预对应分为四级,对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四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分级响应及干预。 1、I级响应及干预(特别重大事件) 接到符合I级响应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镇政府立即启动Ⅰ级干预,迅速召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小组对该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分类分级干预计划。根据需要派遣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和应急干预队伍按规定时间赴指定地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接受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对目标人群进行现场评估和分级干预。应急干预队伍负责人应将干预情况及时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进行汇报,提出对重点人群的干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要提出对重点人群开展救治工作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应及时向上级政府反馈有关心理危机应急干预行动的情况,必要时向上级卫生部门请求支援。 2、Ⅱ级响应及干预(重大事件) 接到符合Ⅱ级响应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后,镇政府立即启动Ⅱ级干预,迅速召集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对该事件引发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分类分级干预计划。根据需要派出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和应急干预队伍按规定时间赴指定地点开展心理干预工作,接受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对目标人群进行现

早期先兆流产的心理护理要点及经验探析

早期先兆流产的心理护理要点及经验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并进行经验总结。方法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保胎成功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护理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保胎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早期先兆流产;心理护理;经验探析 早期先兆流产属于临床常见的妊娠病,是指妊娠12周前阴道出现少量流血,表现为下腹痛或腰腹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1]。早期先兆流产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2]。为探讨其心理护理要点,作者对本院8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8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先兆流产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患者;②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表现:阴道少量出血,下腹及腰部无明显疼痛。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7±3.0)岁,孕周4~12周,平均孕周(8.6±1.3)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16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8.6±3.1)岁,孕周4~12周,平均孕周(8.7±1.1)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肌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黄体酮,并口服叶酸、维生素及中药等配合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干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具体如下。 1. 2. 1 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将病情告知患者,并向其讲解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避免处于担心、迷茫、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将疾病的治疗方式、预后转归及康复治疗方法等告知患者,使其掌握相关的注意事项,面对突发情况时,可以冷静面对,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自救手段。 1. 2. 2 增强患者信心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向患者讲解过往成功治疗的案例,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治疗效

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分析

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4-16T13:13:17.74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作者:李英 [导读] 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对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对其分组,观察组各对照组各50例,分别给予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护理效果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2-5d的经皮胆红素指数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此外,相较于对照组新生儿,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便及胎便转黄所用时间均明显更短(P<0.05)。结论: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是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 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中十分常见,治疗不及时可造成脑组织不可逆损伤,留下后遗症,对社会和家庭均有严重危害[1-2]。因此,寻找有效途径对新生儿进行干预,以全面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相较于传统护理方式,多元化护理干预更加强调护理措施的综合性以及实施护理措施时间的及时性,除了对症干预以外,还提倡进行预防性护理,做到防患于未然,以期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以及减少其造成的损害。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新生儿为对象进行随机分组,以探讨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将纳入本次研究的100例新生儿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日龄1-4d,平均日龄(2.18±0.67)d;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日龄1-4d,平均日龄(1.20±0.71)d。纳入标准:1.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排除标准:1. G6PD酶缺乏、ABO或RH溶血病等影响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先天性疾病;2.肝功能异常或合并其他严重先天性疾病。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临床十分常见,系指新生儿出生后的28d内,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导致的以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变[3]。文献指出[4],新生儿出生后的2-3h以及之后的4-5d为高胆红素血症发病高峰,一般情况下,发病后的1-2周内高胆红素血症可逐渐消退。若治疗干预不及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引发高胆红素血症,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给患儿留下严重后遗症。 对于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而言,寻找有效途径促进患儿排便是确保患儿疾病早日康复的关键,相关研究证实[5],新生儿胎便中约含有80-100mg左右的胆红素,若患儿胎便无法及时排除,其中包含的胆红素则将加重患儿肝肠循环负荷,受此影响,患儿疾病康复时间将延迟。为此,有学者提出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其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抚触、饮食干预、等途径,加速新生儿肠胃蠕动、增强新生儿机体抵抗力,以有效防止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新生儿其临床护理效果更优、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更低;首先,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5d内的经皮胆红素数值以及7d内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其次,观察组新生儿首次排便及胎便转黄所用时间较对照组新生儿均明显更短(P<0.05)。研究结果提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可以通过积极主动的干预措施进行防止的,增加新生儿早期母乳摄入量、给予新生儿抚触等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一方面能够帮助新生儿获得生长发育足够的营养,加速胎便排出;另一方面,可有效增进新生儿的全身新陈代谢,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加胃肠道激素、胃泌素释放,因而可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有积极作用,是降低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数值,缩短新生儿胎便排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及控制糖尿病足发展的护理效果观察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及控制糖尿病足发展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及控制糖尿病足发展的护理效果,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医院内分泌科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3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其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13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规范的足部护理等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积极配合,及时治疗,控制糖尿病患者足部病情的发展,对减少病残率有重要意义。 标签:糖尿病足;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急剧上升[1],发病率约为每年2%~3%,其治疗周期较长,医疗费用也高,最主要的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和沉重的精神、经济负担,如何预防糖尿病足或者减轻患者足部病情继续发展,是长期以来医护人员重视及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对医院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3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在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及观察组65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29~80岁,平均50.5岁,病程1~21年,平均7.5年。对照组,男33例,女32例,年龄31~78岁,平均51.5岁,病程1.6~18年,平均9.5年。入院后根据检查确认是否合并有糖尿病足分为:糖尿病足组65例,非糖尿病足组65例,糖尿病足分级标准根据Wagner标准[2].纳入标准:糖尿病足患者,无合并慢性并发症如严重肾功能衰竭或肾移植及视网膜病变。130例患者中,1级64例,2级38例,3级20例,4级8例,5级0例。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足部感染部位,感染程度级合并疾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措施 1.2.1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情评估对入院患者配合医生进行病史的采集,进行体格检查及各项辅助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热情对待患者,关心患者,改变患者的戒备心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