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思践悟03-依法治国、依规治党

学思践悟03-依法治国、依规治党

学思践悟03-依法治国、依规治党
学思践悟03-依法治国、依规治党

摘自中纪委网站

第三期

依法治国、依规治党

核心阅读

● 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 坚持党的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是有机统一的。

● 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求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维护党章,带头遵守党规党纪。各级纪检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同违规违纪行为作斗争。

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之一

依规管党治党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开宗明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原则,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就是党的领导。在我们国家,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政党,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解决13亿人民温饱问题和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5000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要有一个主轴,否则必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坚持党的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是有机统一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赋予了党治国理政的责任和使命。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必须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保证着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只有把党管好、治好、建设好,国家才能治理好。党治国理政能力强,才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求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

规管党治党。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层次清晰、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使管党治党建设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严格遵守的总规矩。以党章为统领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现在党内有些同志不深入学习党章,或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只要求下级学,自己却不认真学;有些党校也没有正儿八经开设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的课程,真是最该学的不学。只有每一位党员无条件地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受到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每一个党组织切实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党才能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把党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维护党章,带头遵守党规党纪。各级纪检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同违规违纪行为作斗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已经举起,这代表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态度、立场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个长期过程,可能需要几代、十几代人的努力。目标越高远,就越要立场坚定、脚踏实地、务实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相互促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之二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党只有以更严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和约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规党纪对党员的要求要严于国家法律对普通公民的要求。从严治党就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篱笆扎得更紧。党纪笼子肯定要比国家法律笼子的眼儿更小、标准更严。打个比方,就像是“国标”和企业标准的关系。好多人想当然地把国家标准当成最高标准,企业标准是低标准。其实,“国标”是强制标准,是必须遵守的底线。企业标准一定严于“国标”,否则企业就没有创新、不能赢得竞争。国家法律是全体公民的行为底线,而党规党纪不仅要求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保持道德情操,还要求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

党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党员是有着特殊政治职责的公民,必须接受更加严格的纪律约束。要求入党的人首先要认真学习党规党纪,了解党员的义务和党的纪律,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得到、守得住。有些事情,普通公民可以做,党员就不行。入了党,就意味着要多尽一份义务,就得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责任和担当就要更大!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执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靠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严明二字要害在执行,要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再好的制度不执行、形同虚设,就一定会形成“破窗效应”。党规党纪执行不严、不紧,党就会降格为一般社会团体,党员就成了普通公民。如果执政党连自己的纪律都守不住、执行不下去,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就是一句空话!必须以严的标准要求党员、严的措施管住干部,确保党规党纪刚性约束,决不能成为“稻草人”。

承诺高,期盼更高。依法治国根本上是党对自己讲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旗一旦举起,人民群众就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能力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就会用党纪国法的尺子衡量党员干部。要求党员做遵纪守法的模范,领导干部就必须做楷模,给群众做出表率。党委书记要做从严治党的书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坚持原则、敢抓敢管,自觉担负起从严治党、执行党的纪律的政治责任。

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之三

德法相依相辅而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鲜明特色。这是由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决定的。我们国家这么大、有13亿人口,如果仅仅依靠法律治理,都退到了底线,那就会很危险。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在绵延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文化,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管权治吏经验。德治思想和实践贯穿在中国历朝历代,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古代有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等丰富的民本思想,有礼法相依、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丰厚的治国理念,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示范,为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历史借鉴。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民族精神的根脉。中华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责任文化。“国家”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概念,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家国思想、家国情怀。中国人讲的家既指家庭,又包括家族。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天经地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首要。治国从治家开始,只有修好身,才能理好家、治好国。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DNA,经过千锤百炼,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骨

髓里。迄今为止,还没哪个人敢挑战这八个字,敢说自己不孝、不忠、不信、不义、不廉、不耻!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再健全、体系再完备,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领导干部如果在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必然违纪违法、走向腐败。在为官从政方面,我国传统文化留下许多官德官箴,“重莫如国,栋莫如德”,“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告诫为政者官职越高、权力越大,就越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历史上,一个德行端正的好县令,在一塌糊涂的朝代里,能够把一个县给治理好的不乏其人。《论语》中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干部没了人形,根本问题都是出在“德”字上,缺德了!为政以德,正心修身。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心存敬畏、慎独慎微,讲规矩、守戒律,决不能无法无天、胆大妄为。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汲取经验和教训,取精华、去糟粕,把握住文化根脉,坚守和弘扬优秀传统,让民族文化的生命得以延续。法律是他律,道德是自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之四

与时俱进健全完善党规党纪

党的事业发展,既要求管好党、治好党,又要求建设好党。我们党是一个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建设任务极其繁重。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必须不断加以完善,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证。

拥有一整套党内规则,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是靠严明的党纪,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把“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渗透到了骨髓里。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党规党纪成为管党治党的重器。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党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党内规则制度体系,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7种类型。党规党纪明确了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目标、组织保障、行为规范、纪律约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当前,党的制度建设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理论研究人才匮乏,对党规党纪的历史渊源、地位作用、体例形式、产生程序等均需系统研究、予以确定;有的党规党纪过于原则,缺乏细节支撑,操作性不强;有的与国家法律交叉重复。比如,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中,就有许多与刑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普通公民都要做到的事,执政党还有必要在自己的纪律里重复规定吗?

要实现党规党纪与法律法规的有机衔接。凡是法律已有明确

规定的,党规党纪就应不再重复。党规党纪要体现自己的特点,着重规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证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坚守道德情操。制定党规党纪不能追求大而全,要找到最大公约数,兼顾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循序渐进,先从提出要求入手,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上升为制度。制度制定出来,就得让大家记得住、做得到,要义明确、简明易懂、便于执行。要抓紧修订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相关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要着眼于反腐败斗争的新要求,借鉴各国有益经验,把实践中具体可行的政策和办法,转化为党规和法律。

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理论品质。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健全完善党规党纪,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总结我们党93年、无产阶级政党100多年、世界政党300多年制度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制度体系。

学思践悟学习情况汇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思践悟学习情况汇报 篇一: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韩向花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谈到,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一个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永无止境。学习必须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得进去、浅得出来。在“学思践悟”的风气中,我们学校开展了一些列的活动,这里以”新一轮的观课议课“为例,谈自己的深切体会。 学习是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和信息化时代,很多知识需要我们重新学习,很多领域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与把握。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一定要坚持学习、锲而不舍,做到温故知新、闻一知十,学而不已、日有所进。 思考是探讨分析并破解难题的有效办法。“世事深如海,要得细思量。”人贵善思。学习不善于思考,就会对许多问

题一知半解、困惑不解。通过思考,就可以获得真知,力求把握事物的基本特征,起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新形势下,我们各项工作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密切结合实际,认真思考,深入辨析,使学习与思考的过程成为创新与超越的过程。 学习与思考的落脚点在于实践。“一语不能践,万卷徒 空虚。”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曾用“赵括徒能读父书,文 斌殒命又何愚”两个典故告诉我们,只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只重“知”而不重“行”,只会纸上谈兵而盲目出击,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面对新的国情、省情、市情和县、乡(镇)情,一定要头脑清醒、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开展缜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做到问情于民、问实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善于掌握新情况、采取新举措、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以扎扎实实、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践成果来检验我们学习与思考的效果。 学、思、践的过程就是加深领悟、探寻规律的过程。“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9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 而是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从读书、做事和文化熏陶中,悟出的一个道理。也可以说,这是李克强同志在长期的学习、工作实践中探寻的一个规律,并且用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

2019年春(部编版)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一课一练:2.1-坚持依宪治国

2.1 坚持依宪治国 1. “天网”行动是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部署开展的针对外逃腐败分子的重要行动。2016年1~11月,“天网”行动共从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908人,其中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122人、“百名红通人员”19人,追回赃款23.12亿元人民币。我国开展“天网”行动说明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①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①宪法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①追回外逃人员已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 ①① B. ①①① C. ①①① D. ①①①① 【答案】A 2.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依宪治国。宪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于它 ①规定了国家的所有制度和任务①集中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①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①是由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制定的 A. ①① B. ①① C. ①① D. ①① 【答案】C 3. 2017年12月4日是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当天,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形式各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宪法教育活动是因为 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C.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全部权利和义务 D. 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制度 【答案】A 4. 如图是某同学学习本课时做的部分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我国法律体系金字塔顶部应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答案】C 5. 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是 A. 以德治国 B. 依法行政

《依规管党治党 推进依法治国》全文

《依规管党治党推进依法治国》全文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之一:依规管党治党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开宗明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原则,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就是党的领导。在我们国家,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政党,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解决13亿人民温饱问题和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50XX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要有一个主轴,否则必然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坚持党的领导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是有机统一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赋予了党治国理政的责任和使命。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必须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保证着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只有把

党管好、治好、建设好,国家才能治理好。党治国理政能力强,才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求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层次清晰、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使管党治党建设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党章是管党治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严格遵守的总规矩。以党章为统领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根本保证。现在党内有些同志不深入学习党章,或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只要求下级学,自己却不认真学;有些党校也没有正儿八经开设学习党章党规党纪的课程,真是最该学的不学。只有每一位党员无条件地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受到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每一个党组织切实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指导党的工作、党内活动、党的建设的根本依据,党才能带动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把党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维护党章,带头遵守党规党纪。各级纪检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

依法治国、依规治党

庄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 ——“依法治国、依规治党”系列述评之一 10月23日,在万众瞩目与热切期盼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什么方略治国、靠何种方式执政,对任何执政党来说,都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实践、作出正面回答的重大课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 依法治国!这是我们党对靠什么来治国理政的庄严选择,更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依法治国,党中央因势而谋的战略决断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与凝练。”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于志刚看来,应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野中,感受我们党开创法治中国新天地的铿锵步伐。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法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 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1986年,《民法通则》通过;2007年,《物权法》实施……一件件法律从无到有,把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镌刻在光辉的法典之上。2003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2013年,劳动教养制度废止……一个个标志性事件见证着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有评论指出:“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遵循法治普遍规律,又符合国情实际,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面临短期化、功利化倾向的挑战;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挑战;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面临利益诉求多元化、应对方式简单化的挑战。 在此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是什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他给出了答案——“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有分析指出:“当代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发展步入新阶段,法治成为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和人民群众的深切呼唤。在四中全会确立依法治国的主题,体现的正是党中央因势而谋的战略决断。” 国因法而治,法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托 “从世界各国文明的兴衰更替来看,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伟大的民族离不开伟大的法治。”中央党校教授张立伟说。 纵观古今中外,可以说,治国方略多种多样。但历史越来越证明,国因法而治,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国家;一个先进的政党,必然是依法执政的政党。 法治的力量到底有多强,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给出了最好的证明—— 2011年2月,醉驾入刑。3年多来,全国因饮酒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数大幅下降;

为什么依法治国要依宪法治国

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2015年 1月12日下午,法学院2014-2015学年度冬季小学期课程正式开始,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熊文钊教授在城西校区C201教室,为我们们讲授了“宪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课程。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宪法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明白了宪法是治国之本,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用什么样的方式治理好国家,怎么样更好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的领导集体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此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真正的法治之路由此开始,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从而使“依法治国”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 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确保宪法得到严格、一体遵循,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抓好宪法实施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宪法乃一国之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全面的、重大的社会事务和国家事务,是全国人民根本的行为准则,一般法律的制定皆以宪法为依据和基础,宪法表征了执政者执政的合法性。因此,法治的首要之义就是宪法之治,如果治国不依宪,那就等于废弃了立国的根本,背离了最根本的国家共识,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是无从谈起。 有宪法,就要落实和实施宪法,就要依照宪法关于保护公民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的规定,

依法治国学习资料(1)

依法治国学习资料 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 A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A全面依法治国B全面依法执政 C全面依法办事D全面依法行政 2、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和(C )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A治党B治军 C法治D治理 3、市场经济本质上是(B ),所以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 A法制经济 B 法治经济 C规则经济 D 自然经济 4、依法治国的根基在(C )。 A单位B社区 C 基层D个人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 D ),取得历史性成就。 A社会主义法制B社会主义法规 C社会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法治 6、目前,我国( D )已经形成。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规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范体系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D )有机统一。 A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执政 C党的领导、人民主权、依法治国 D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8、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 A )。 A法治保障B制度保障

C 组织保障D法制保障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A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 A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完备的法治规范体系 C完备的立法规范体系 D 完备的司法规范体系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D )共同推进。 A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办事B依法治国、依法办事、依法行政 C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D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 B )一体建设。 A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区B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C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社区 D 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社区1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实现( D ),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A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普遍守法 B 科学立法、公正执法、严格司法、全民守法 C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高效司法、全民守法 D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4、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 C )。 A 坚持群众主体地位 B 坚持公民主体地位 C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D 坚持民众主体地位 15、( A ),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B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C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D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6、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 A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宪”就是指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要依法治国的话,那就要依宪治国,应该说这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问题。而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处于法律体系金字塔的最顶端。所以,要依法治国首先要从宪法开始。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的治国方略。实行依法治国,最根本的就是依照宪法治国。 一、依宪治国可以限缩国家权力和增进公民权利 从特征层面而言,宪法以对国家权力的构造和限制为核心内容,以保障并增进公民权利为终极追求。国家和公民作为最主要的宪法主体,实行依宪治国对二者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正面效应。 二、依宪治国能够制约权力专横,防止权力腐败。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普适性真理。法治能够规约权力,民主能够让权力谦卑,这亦是政治文明的一条重要规律。作为民主制度产物的宪法能够借由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与监督制度、公民言论自由制度、真实的选举制度,来保证权力源于民、属于民、依于民、归于民,从而展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宪法规定的预算决算制度、审计制度、财政税收制度,如能严格恪守,则可以打造一个廉能政府,防止政府权力无限地扩张;宪法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制度构成政府权力的边界和政府施政的目的,而司法机关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则能有效防范公权侵犯公民利益,形塑公平、正义的保护者的高大形象。 三、依宪治国能给予人民对于未来的良好预期,并能为人民提供梦想成真的机会。

尽管关于幸福的理解有着强烈的主观向度,但人格有尊严、权利有保障、发展有机会、未来有预期,却是构成最大公约数的幸福衡量标准。中国有着由法律、法规、条例、政策构成的多种行为准则体系,但只有以宪法为根本的行为准则,才能力避准则林立造成人们行为选择的无所适从,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统一,实质是引领人民生活的行为判断标准的统一;宪法能够把人民当家做主、自由自主支配生活的诉求制度化、法治化,使其“不以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而避免因权力的恣意带来社会生活的彷徨无措。 四、恪守依宪执政,可为执政党提供最坚实的合法性基础。 打江山、坐江山,改革开放的政绩实效曾是执政党执政的重要依据,但依宪执政则是执政党未来长期执政的最重要前提。宪法能把执政党的意志转化为人民的根本意志,实现党的意志和人民意志的根本统一;宪法确立党的民主与人民民主发展的轻重缓急秩序,避免中国民主发展陷于民粹和僵滞;宪法确立了执政党的宪法地位,使执政党的领导有了宪法和法律的支撑与保障;宪法要求“一切政党和社会组织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从而能够厘清党的行为与国家行为的边界,确保宪法和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坚持依宪治国,必须切实保障宪法的实施。宪法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的遵守和执行。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要切实把宪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如何看待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

如何看待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 ——专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苏力 2016年02月04日 09:25:04 来源:《红旗文稿》2016/03 作者:玛雅 共产党能做成事,是因为有纪律,有规矩 玛雅:1月12日-14日,十八届中央纪委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再次强调“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关键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在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下,如何理解党纪和国法的关系,以及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苏力:一个国家,法律只是对公民的基本要求,而一个政党则有一些党内的规矩,尤其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执政党。这不仅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还源于党的历史和历史经验,以及党对中国现代化的追求和塑造。在革命时期,党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来自贫苦农民,他们有很多优点,但缺乏组织纪律性,非常散漫。关于这一点,党的领袖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了。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以及之后的新中国建设中,一直非常重视党的建设,包括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了一系列的党纪党规。 不光是农民,社会其他阶层的人,包括工人、知识分子、工商业者,甚至著名的资本家如荣毅仁先生,都是在忠于党的事业、遵守党的纪律前提下,加入党组织的。中国共产党也因此成为毛泽东所说的“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如果共产党的党员不能用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党的组织就很难有凝聚力,甚至遇到问题就会瓦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也就没有了核心力量。 玛雅:也就是说,党的先锋队性质、党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纪党规必然严于国家法律。

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学习心得体会

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事业发展,既要求管好党、治好党,又要求建设好党。我们党是一个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的建设任务极其繁重。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必须不断加以完善,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证。 拥有一整套党内规则,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是靠严明的党纪,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把“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渗透到了骨髓里。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党规党纪成为管党治党的重器。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们党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党内规则制度体系,包括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7种类型。党规党纪明确了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目标、组织保障、行为规范、纪律约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当前,党的制度建设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理论研究人才匮乏,对党规党纪的历史渊源、地位作用、体例形式、产生程序等均需系统研究、予以确定;有的党规党纪过于原则,缺乏细节支撑,操作性不强;有的与国家法律交叉重复。比如,党的纪律处分条例中,就有许多与刑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普通公民都要做到的事,执政党还有必要在自己的纪律里重复规定吗? 要实现党规党纪与法律法规的有机衔接。凡是法律已有明确

规定的,党规党纪就应不再重复。党规党纪要体现自己的特点,着重规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证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坚守道德情操。制定党规党纪不能追求大而全,要找到最大公约数,兼顾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循序渐进,先从提出要求入手,不断总结经验,逐步上升为制度。制度制定出来,就得让大家记得住、做得到,要义明确、简明易懂、便于执行。要抓紧修订党员领导干部廉政准则、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相关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要着眼于反腐败斗争的新要求,借鉴各国有益经验,把实践中具体可行的政策和办法,转化为党规和法律。 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理论品质。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健全完善党规党纪,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认真总结我们党93年、无产阶级政党100多年、世界政党300多年制度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确保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制度体系。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心得体会 依法治国学习体会 解读依法治国战略蓝图里的“四大关系” 基层党组织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法治的春天多美好

教师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教师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想做好工作,又何尝不需要时时事事学思践悟!浑浑噩噩、稀里糊涂、虚头巴脑是做不好工作的,唯有认真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把握规律、找准方法、主动作为,方能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教师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学思践悟》紧紧围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编辑出《紧紧抓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主体责任缺位根子在党的观念淡漠》、《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把监督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等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意蕴深刻、观点鲜明。 准确掌握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明确职责定位,落实主业主责,改进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对新时期各级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机关落实监督责任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进一步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个人认为要把学习当作一项重要任务,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升自己,坚守责任担当,提高履职能力,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一要突出“学”。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学习是首要任务,继续要把学习贯穿活动始终,为了准确把握中央大政方针及贯彻落实,学习中纪委网站开设的“学思践悟”栏目刊发系列文章。学习教育不能流于形式,需要“学思结合”,要联系实际学、沉下身、静下心来想,要在认真研读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要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二是突出“思”。思想是人的灵魂,做任何事都要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走过场;要真正通过集中学习及个人自学,使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宗旨意识、群众观念进一步强化,改进“四风”的行动更加自觉,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三是突出“践”。“践’即实践行动,学习从摇篮到坟墓,但学习不是最终目的,学习是为了指导实践,要将学习教育的成果践行于群众路线;要把学习教育成果付诸于行动;要不断开拓思路,把纪检监察工作与群众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理论知识、思想转变为深入实际,以实际行动为人民服务。践行群众路线,在实践中接受学习教育,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素质。 四是突出“悟”。要结合实际,针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本问题,深化认识,悟出并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对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行动自觉,强化对党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2.1 坚持依宪治国》教案【新】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的构成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的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谁规定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基本的国家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的全民大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了解民主立法原则。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引导学生思考:从宪法目录中你能看出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规模空前的全民大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教师归纳:从宪法目录可以看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从全民大讨论可以看出,现行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 目标导学二: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活动三:宪法序言的相关内容的学习

依法治国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时政性考点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及基本要求是什么? 1.试阐述依法治国的内涵及意义是什么? 2.新形势下如何贯彻依法治国的要求? 【答案要点】(1)①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以下内容: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带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是宪法和法律。 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依法治国,就是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主要包括四项基本要求:一是科学立法,就是立法机关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地规定法律权利、义务和责任,提高立法的民主性、可行性、有效性。 二是严格执法,就是行政机关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权必由法出,不得法外执法、执法不作为和滥用执法权力,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是公正司法,就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

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一、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根本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其核心就是全面实施宪法,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 (一)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我国宪法由序言和四章组成,138个条文。我国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内容上,我国宪法规定最根本的最主要的问题.诸如国体政体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重要的问题。二、是在法律效力上,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因此,宪法不仅是指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而且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三、是在指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我国宪法的指定和修改都要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等修宪机构。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提议,并由全体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行。 (二)法治建设要体现宪法原则和要求 依宪治国就是要按照宪法规定和精神来治国理政。法治首先要有良法,而良法应当是以宪法为依据的法。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就体现了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此外,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宪法规定任何机关和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这就是要限制和规范公权力的运行。 二、树立宪法权威 (一)要把宪法的宣传和教育纳入普法的重要内容,强调宪法与国家文明进步、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意义,要强调宪法与公民权利保护的重要意义,树立宪法与公民根本利益关联意识;(二)党政机关要带头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榜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1《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下道德与法治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节坚持依宪治国知识点梳理 为什么要保障宪法实施? 如果宪法得充分、有效的实施,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那么,国家行使将会违反法治的要求,我们的幸福生活就不能真正实现。 怎么保障宪法的实施? 保障宪法的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加强宪法监督。 一、根本活动准则 1、宪法的构成:宪法除序言外,设有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微、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我国现行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公布实施的新中国第四部宪法。 3、我国宪法的本质: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4、宪法的内容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5、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6、宪法权威的重要性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7、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8、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 9、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0、宪法和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的区别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二、最高法律效力 1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1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表现 (1)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13、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1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得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1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从规定内容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总结

全面依法治国知识总结 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法治国家的内涵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②坚持良法之治。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3.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1)推进宪法实施。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4.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5.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不断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2)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3)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4)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5)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6)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7)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6.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官民关系。 7.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1)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治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2)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4)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8.建设法治社会的重大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公平正义,实现人人友善、平等、自由和有尊严的和谐社会。 9.如何推进科学立法 (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党员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从学思践悟中启航,高举反腐旗帜前进 ——学习“学思践悟”心得 广门小学彭淼 2014年10月,按照市上、园区的要求,我校认真地组织大家学习了园区纪检工作委员会关于在“安辑·砺炼”专项行动中深入学习“学思践悟”专栏系列文章,有些粗浅的认识,现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作为非党人士,这之前,我很少关心政治,但我知道,从历史经验、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来看,我们的党始终坚持着一种信念,那就是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奔向小康。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它需要我们的党员干部在长期的工作中始终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我们知道,社会分工的不同,有的同志会走向领导岗位,在长期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没能坚守自己的底线,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做出了一些为自己谋私利,甚至有损于国家、有损于人民的事,为党、国家、人民所不容许,这就是腐败。 作为非党人士,这之前,我和大多数同志一样,并不熟悉“安辑·砺炼”为何物,“学思践悟”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学思践悟”是中纪委监察部根据党的十八大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部署,创新运用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通过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宣传十八届中央纪委监察部的工作要求,传递重要声音的一个重要专栏,它旨在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它的出现,体现了我党誓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轨道的决心,作为党外人士,我们举双手欢迎。 反腐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只有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才能兴旺发达。 其次,反腐斗争具有长期性。产生腐败的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这就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从思想上看,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根本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想法,为一已之私,放弃自己多年坚持的原则,甚至泯灭人性,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来。从制度上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有可能被某些腐败分子用于谋取个 人的私利。因此,清除腐败要通过长期的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这些都决定了反腐斗争的长期性。 作为党员干部个人,首先要管好自己,要明白,权力是责任,而不是工具;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韧若水;要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要始终捍卫清廉之德,敬德修业,做一个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的人。 作为普通民众,反腐工作也需要我们的支持与配合,一方面做好监督工作,善于发现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人和事,敢于同他们做斗争,将之举报出来,另方面,当这项工作涉及到我们的亲朋好友的时候,要坚持大义,要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决心和毅力。 作为纪检部门,我们知道,反腐工作肯定会触及腐败分子的利益,他们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关系网,隐藏自己,做出一些“伪善”行为。这就需要纪检工作者一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不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努力认清腐败分子,揪出社会的蛀虫,将之绳之以法。 我们期待着,明天一早起来,腐败的乌云已经消散,留下的全是朗朗的乾坤。篇二: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谈到,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一个学而思、思而践、践而悟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永无止境。学习必须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得进去、浅得出来。在“学思践悟”的风气中,我们开展了一些列的活动,这里以”新一轮的观课议课

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谈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体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全会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如何把中央关于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此谈几点体会。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提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顺利实现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也逐步理顺党与法的关系。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对党的领导如何运用法律的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首次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进步,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向前迈出关键一步。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宪法,使之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上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些不仅阐明了宪法和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高度统一。 依规治党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人们常说“党规国法”,“党规”就是“党内法规”。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除了上述四项最重要的纪律外,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此后,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党内法规作出重要阐述。1978年,邓小平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1990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正式确立了“党内法规”这一概念。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学思践悟心得体会 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也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王岐山同志在谈到学风问题时曾指出,学习、思考、实践、感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循环往复的过程,强调学习必须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得进去、浅得出来。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更加明显。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重视学习,更加善于学习,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把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全面系统地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科学判断社会发展形势,在反腐败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能为学而学,而

要结合工作实际,脑子里装着问题,反复思考。善于思考的真谛在于,掌握现象,领会实质,而不是学而不深、学而不精;深入细致、入脑入心,而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在于解决实际问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要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感悟,是站在更高层次上看待我们的所学所思所践,是人的理性思维升华的过程,是对事物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与把握。我们要精于分析,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大量和零碎的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抓住本质,找出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能知之,思能明之,践能成之,悟能通之。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让我们在学思践悟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本领和素质,增强工作能力,为客运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