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王兴运付勇涛

(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08级2班卢少春’)

摘要: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从此人类以崭新的角度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遥感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则是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

21世纪,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基本技术手段已经成为地质调查工作所广泛应用,随着空间遥感技术在光谱和空间分辨率方面的不断提高,又为遥感的地质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为地质工作者在矿产勘查、区调工作、生态环境观察等方面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遥感技术、21世纪、地质工作、观测

Abstract: in 1957, the first man-made earth satellite launch, marks the humanity entered into the space age, from the Angle of human with brand-new started to know yourself to the survival of the earth.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developed in the 1960s the century of an emerg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ncluding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on earth observ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s a basic technology has become geology survey work, along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n the spectra space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patial resolution, and the geological appl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provide the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the geological workers in mineral

exploration, area adjustable work,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bservation, and

disasters aspects provided convenient observations.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e 21st century, geological work,

observation

20世纪60年代,一门崭新的对地观测性综合技术—“遥感”迅速发展起来,与传统观测手段相比,遥感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观测范围大、综合、宏观等;遥感技术观测多手段、多方位、全天候;获取信息块、更新周期短。多年以来,地质学研究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人工实地观测,存在着工作量大、效率低、费用高等不足之处,采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地质工作人员需要的宏观地质信息,为地质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矿产勘查、区调工作、生态环境观察等。

一、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产出,都与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有关,如斑岩铜矿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煤矿赋存在某些地质时代的煤系地层内。利用多波谱遥感资料来解译、分析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提取某些类型的遥感标志是遥感找矿的基本出发点和理论依据。当前,遥感技术在资源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图像上现实的与矿化有关的地物,如岩石等的波谱信息、色调异常和热辐射异常等直接圈定靶区,为勘察指明方向;

2、利用解译获得的资料,分析区域成矿条件,进行区域成矿预测;

3、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增强或提取图像上与成矿有关的信息,为勘查提供依据、指明方向和有利成矿的远景地段;

4、利用数学地质方法,综合遥感、物探、化探和地质资料,进行成矿统计预测,直击圈定远景靶区。

(一)遥感找矿的地质要求

识别与成矿控矿有关的多个地质信息,如一地层岩系,线环形构造,构造交叉邻位,蚀变带(岩)以及有关的地貌,土地,植被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十分复杂多变的,难以用确定的亮度值或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它们。但这线性找矿带来了难度,所以需对图象进行多种变换处理比值分析,比值合成,IHS彩色空间变换,滤波分析,以增强拖提取地质专题特征信息。成矿与找矿的重要条件是线性环行构造及构造交叉部位,在图象上多是以色调,图形特征,水系展布,地貌形态及组合等得以显示,前者为平直微变形的线型条带行迹,后者为图形或圆形,椭圆形等环状条带行迹,通过处理:如灰度拉伸,方向滤波后具有以下识别标志:色调与形态、线性特征的错断、特殊的地质体影象组合、水系格局及其演变、活动特征点的线状展布。

(二)含矿体的影像特征

地球表面大多数自然存在的物质在0.4-2.4um谱段均具有可判断属性的光谱吸收特征,即特征光谱一般宽带20-30nm;地表有数千种含有F e2+,Fe3+,OH-CO3,SO4和烃类等分子或金属离子的矿物,它们在2.0-2.4um范围都有特征的光谱吸收谷,如黏土矿物在2.087和2.000um(带宽为0.5um),烃类在

2.275,2.300,2.330um(带宽0.05-0.1um)等。在实际的地质矿产应用中,只要能检测出这些特征光谱就有可能识别这些物质,发现与矿化有关的蚀变矿物,以上特征光谱可以在找矿的时候被作为找矿标志。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已经成为地质勘查工作所广泛应用。随着空间遥感技术在光谱和空间分辨率方面的不断提高,又为遥感的地质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现在,作为矿产资源勘查的重要手段,遥感技术正在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

二、遥感技术在区调工作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区调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了填图工作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采用遥感填图手段,体现了点线加深,面上加快的特点,即在剖面和重要地质点上加强研究力度,系统采样,详细描述,而面上以遥感解译为主,缩短了填图扫面时间,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地质问题比较集中的关键部位进行深入解剖,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和深入性。

(二)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利用遥感方法填图,可大大减少野外调查路线,减少野外地质工作量,减少量的大小可视解译效果而定。如测区野马滩地区侵入岩及变质岩解译十分理想,侵入岩解译界线准确率可达到100%,这样只要在该地区不同影像单元布置验证地质点控制,并采集到深入研究的样品即可达到填图目的,而测区金佛寺岩体经剖面测制,其内部十分复杂,但遥感手段无法解译出其单元界线,这样只有用传统的路线法解决问题。总之就全图幅而言,实践证明减少野外工作量可达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

在条件十分困难的地区如祁连主峰、托来南山等地,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影像对比追索法,提取岩石地层单元划分和构造信息,可以满足填图要求,

不但减轻了工作强度,同时也增加人身安全保障系数。

(三)增强了填图质量的可靠性

遥感技术手段实现由人眼实地观察为主变为以"天眼"空间探测为主的转变,由于其具有宏观性、客观性、多时相和数字化等特点,弥补了人眼观察视域小的不足之处,同时避免了连图过程中点间、线间的人为主观因素,搜索到路线间遗漏的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分辩出人迹难以到达的地区有意义的找矿线索和地质界线,从而提高了填图质量,因此而言遥感地质填图可靠性得到增强。

(四)丰富了图面信息,提高了图幅质量

1、地层方面

(1)第四纪沉积物解译,其地质界线的确定、形态的勾绘均优于地面路线地质调查,运用遥感图像可以确定第四系的多种成因类型;

(2)可识别正式岩石地层单位的填图单元的界线,除个别地段外,其准确率均可达到80-100%。可追索圈定非正式地层单位的延伸、尖灭,比地面追索更轻便、准确。如图幅内的鹰咀山硅质岩、才尔格吾砾岩,大量出露的超基性岩片、灰岩岩片(块)等的识别的判译,由此大大丰富了图面内容,对区调填图有极大的适用性;

(3)配合航片资料可对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进行判读,如不整合、平行不整合,特别是构造接触关系更为有效;

(4)可对同一地层的岩相变化进行追索,特别是测区火山岩地层中火山岩的变化情况,其效果优于地面调查;

(5)可根据遥感图像视野宽广、横向对比强的优势纠正前人处理错误的地方,可建立起测区遥感地层格架,用以指导实地调查验证工作;

(6)对于人迹罕至的地区的地层填图,遥感影像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图一:雪峰附近北大河岩群遥感影像解译图

2、岩浆岩区

(1)遥感影像对岩体边界的识别几乎可达到100%,尤其是勾绘的岩体边界准确率优于地面观测(图二)。

图二:野马滩岩体遥感影像解译图

(2)对于复杂内部单

元界线的识别率大于

60%;

(3)对于岩性识别

目前只能判读其大类,具

体要实地调查。

(4)卫片解译效果

较好的地段,配合航片资

图三:野牛台岩体

料可区别岩体内部的脉岩及其先后穿插关系、分布规律,顶盖残留体和围岩捕虏体及围岩蚀变现象,可识别部分片理、接触关系等构造现象,为岩体就

位机制提供宏观信息(图三)。

(5)利用遥感优势可对前人划分和归并的比较混乱的岩浆岩单元、序列进行重归并清理;

3、变质岩区

(1)中深变质岩区可以很好地识别出大理岩、石英岩的影像信息。浅变质岩区,据影像标志层可以很好地对地层单元进行识别填图;

(2)可以较好地识别出变质岩区的古花岗岩体,大大丰富图面内容;

(3)对变质岩区可根据标志层的构造形迹,解析其变形历程,对线状、网状较深层次的变形带的识别也十分有效。

(五)节省工作成本,加快工作进度

从生产成本上来看,遥感填图需增购遥感图像,但实际工作开支大为降低,而且遥感填图精度优于常规填图,遥感图像及数据也可以重复使用,利用遥感解译编制的系列图件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在相似地域部署一幅1:25万常规地质调查图幅的费用基本与该项目两幅调查费用相当。

从工作进度来看,目前部署的常规1幅1:25万调查项目周期一般为3.5年,而该项目两幅连测仅用两年时间便可提交正式成果,其工作进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三、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观察中的应用

生态环境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我国西部这样的生态脆弱的寒旱地区,对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价十分重要。为此,该项目充分利用遥感技术对这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大丰富了地质图内容和图幅的适用性。

1、生态要素在遥感图上表现十分清晰醒目,如水田、盐碱地、沙化土地、沙丘、戈壁滩、荒漠化土地等土地类型;防护林、灌木林、天然林地、天然草地、植被退化等植被类型;冰川、河流、湖泊、水库、冲积扇体等水文类型;高山、低山、平原等地貌类型;城镇、村庄、大气污染、工农业布局等

人类活动要素在遥感图上表现十分醒目,而且很容易观察分辩出其大小、形状、面积等要素。以上生态因子的识别和填绘,不但丰富了区域地质调查的内涵,更增加了其应用性。

图四:盐渍化土地遥感影像

2、可利用遥感的多时相 图五:沙化及沙进现象遥感影像图

特点不仅可对生态现状作

出评判,而且可以监测其变化趋势。如本次工作中对测区冰川面、荒漠化、沙漠化、盐渍化等进行了有效的评价和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世纪中叶,遥感技术有了很大发展。遥感从第一代的航空摄影机,第二代的多光谱摄影机、扫描仪,很快发展到到第三代固体扫描仪(CCD)。遥感器的运载工具,从收音机很快发展到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遥感技术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如资源调查、环境观测等。其可靠的技术基础,只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加上科技人员的勤奋努力,就会极大促进遥感技术在地质工作方面的应用。而遥感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会在地质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遥感技术漫谈论文

遥感技术漫谈 论文 —遥感的发展,现状及前沿综述 姓名:汤丽宇 班级:艺术设计0902班 学号:U200915544 指导老师:孙燕

论遥感的发展,现状及前沿综述选修遥感技术漫谈的原因起初是由于遥感技术是近年来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空间信息科学,而它的应用范围触及到了很多行业,特别是在资源勘测,环境管理,全球变化,动态监测,甚至在我们所触及到的专业遥感技术也有其应用比如说遥感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这使我对这种随着时代发展获得越来越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产生了好奇.学了这门课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对遥感技术的发展,应用等方面有了进一步了解。由此我写了这篇关于遥感技术发展现状的论文。 触及遥感这个话题,首先要解释的就是什么是遥感?遥感的英文是“remote 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在日本叫“远隔探知”或“远隔探查”。其科学含义一般理解为:在遥远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与目标物接触,凭借其发出来的某些信息识别目标。所以有人将遥感技术作为一项侦察技术。 根据遥感的这一概念,人和动物都具有一定的遥感本领。比如说:人的眼睛在识别物体的过程就是一种遥感的过程,它是靠物体的一些信很多有息比如说:色调,亮度,外在特征等,借此来了解物体的属性,与此类似的还有能发出超声波的蝙蝠,它们能在接收到的回波里判断障碍物的距离,方位和其他相关的信息, 遥感在国内国外有很多不同的定义,目前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臵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受,记录物

体或现象反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释,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遥感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与时代的发展要求相一致,它的形成是与传感技术,宇航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相联系,与军事,环境勘测,资源开发利用和全球化的需要相适应。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普通照相机和飞机的基础上,一些新的信息勘测系统相继出现。人类观测电磁辐射的能力从可见光扩展到了紫外,红外,微波等,对目标物信息的收集方式从摄影到非摄影;资料由像片到数据;平台由汽车,飞机发展到卫星,火箭;应用研究从军事,测绘领域扩展到了农,林,水,气象,地质,地理,环境和工程等部门。这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术语,以便概括这种信息探测系统及其过程。1960年美国学者伊林L.布鲁伊特提出“遥感“这一科学术语,1962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召开的《国际环境科学遥感讨论会》上,这一名词被正式通过,从此就标志着遥感这门新学科的形成。 在遥感一词出现以前,就已产生了遥感技术。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常规航空摄影阶段,航空遥感阶段,航天遥感阶段。 常规航空摄影阶段:这段时期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根据遥感的概念,1826年摄影技术的发明就标志着遥感技术的诞生。但在1839年以前主要是进行地面摄影。1858年法国人G.F.图纳乔用系留气球摄取了巴黎“鸟瞰“像片,1859年J.W.布莱克乘气球在空中拍摄了波士

遥感技术应用专业论文

技术应用论文遥感 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很多人以为遥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这些技术早就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LandSa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

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遥感技术的应用 1、地质遥感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难调查,可达到及时、具体、准确且经济的目的。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

为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就使用遥感技术,重点提取了6条沟谷与泥石流发生有关的信息,得到集水面积、流域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和植被覆盖度等参数。经过分析,科研人员判断出,当地哪些地方仍存在泥石流隐患,哪些地段发生大型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让前方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救灾工作。 2、林业遥感 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火灾是林业的大敌,利用航空红

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利用卫星遥感,一次就可探测到上千平方千米范围内发生的林火现象。卫星遥感防火监测服务在吉林省森林和草原防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人烟稀少的原始林区,能及时监测到瞭望岗哨难以发现的火点,为林火的扑救赢得时间。 3、测绘遥感 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

遥感论文

遥感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综述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200900731 姓名:程佳圆

摘要:遥感技术在环境方面的应用广泛且发展迅速,对于实下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灾害的监测;对于环境污染程度的了解;对于各方面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都有很好的优越性。 关键词:遥感、监测、核心、环境、光谱、遥感图像、图像解读等。 遥感技术是从人造卫星、飞机或其他飞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标的电磁辐射信息,判认地球环境和资源的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结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是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它可以是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或合成孔径雷达等。 国家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用化的必然结果。国家环境信息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环境数据库是国家环境信息建设的核心。 环境遥感是通过摄影和扫描两种方法获得环境污染的遥感图像的。摄影有黑白全色摄影、黑白红外摄影、天然彩色摄影和彩色红外摄影。彩色红外摄影效果最好,获得的环境污染影像轮廓清晰,能鉴别出各种农作物和其他植物受污染后的长势优劣。扫描主要是多光谱扫描和红外扫描,用于观测河流、湖泊、水库、海洋的水体污染和热污染有较好效果。在红外扫描图像上常能发现污水排入水体后的影响范围和扩散特征。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形势严峻环境问题已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日益严重的灾害和环境形势,我们的环境监测和研究手段还停留在常规地面站监测阶段,无论从时效上还是从全面掌握的程度上都不能满足国家减灾与环境保护事业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大量实践表明:遥感技术是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强有力手段,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建立将帮助我们迅速、准确、较低成本地获取灾害和环境信息,及时、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生态和环境污染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为防灾、抗灾、救灾和遏止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大范围的灾害与环境变化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遥感在环境研究中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其观测范围广、获取信息量大、实时性好、动态性强以及调查的客观性等。 1.利用遥感取得环境观测资料时,是以远距离观测凡是进行的,因此 不会影响观测本身以及其周围的环境条件,保证了观测的客观性。 2.基于遥感平台的特殊性,遥感图象以高空鸟瞰的形式获得,遥感图 象能把大面积的环境资源尽收眼底,能够获取人类不能或不易调查的区域,提高了调查的全面性和彻底性。 3.遥感图象的多点位成像技术,可以染人们进行有限的的立体观测, 提高了环境调查的直观性;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微波等波

卫星与遥感技术论文 (1)

卫星与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Ⅰ:卫星与遥感技术的定义: 遥感一词来源于英语“Remote Sensing”,其直译为“遥远的感知”,时间长了人们将它简译为遥感。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日趋广泛。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遥感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未来的遥感技术将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于遥感的科学含义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 一切与目标物不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的解释: 运用现代光学、电子学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距离把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解译揭示出目标物本身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遥感技术的类型往往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划分: 根据工作平台层面区分:近地遥感、航空遥感(气球、飞机)、航天遥感(人造卫星、飞船)。 根据工作波段层面区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谱段遥感。 根据传感器类型层面区分:主动遥感(微波雷达)、被动遥感(航空航天、卫星)。 根据应用领域区分: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 卫星与遥感技术则是利用卫星进行遥感探测的技术。 由于遥感在地表资源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等等许多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它正处于飞速发展中。更理想的平台、更先进的传感器和影像处理技术正在不断地发展,以促进遥感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更大的作用。 Ⅱ:卫星与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从此人类以崭新的角度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遥感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则是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中国的遥感技术从70年代起步,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的范畴已经从当初的单一遥感技术发展到今天包括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在内的空间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与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与应用水平业已成为综合国力评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中国卫星遥感应用的发展: 自7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跟踪国际技术前沿并努力创新,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中,给予重点支持,在遥感技术系统,遥感应用系统、GIS等方面均取得突出进展。 (二):建立了国家级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

遥感测绘技术应用论文 (1)

遥感技术应用论文 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 这里我主要谈到的是遥感在环境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上既可宏观观测空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可实时快速跟踪和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发展,及时制定处理措施,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 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利用红外扫描仪监视石油污染,全球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高达1000万吨,利用多光谱航片可对海面石油污染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彩色航片同步拍照与近红外片做的彩色密度分割图相比较,更精密地判断和解译信息,参照图片画出不同油膜厚度的大致分级图。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图像,特别是数字密度分割图,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油量的分布情况。通过彩色密度分割可把相差零点零几厚度的海面油膜区分出层次来,这有利于用航空遥感对海面油的扩散分布和半定量研究。浓度大的地方是黄色,往外扩散的油膜变薄,呈黄紫混在一起的颜色,再往外扩散的油膜就更薄些呈紫色。通过对污染发生后各天的气象卫星图像的对比分析,确定油膜的漂移方向,计算出其扩散速度和扩散面积。 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①、气候变化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的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组成的静止气象卫星监测系统昼夜不停地观测地球的气候变化,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参数、海洋参数、地表状况、辐射收支和臭氧分布等信息,对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研究非常重要。 ②、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地球上空25~30千米的平流层中,对0.3米以下紫外区的电磁波有较大吸收,可用紫外波段来测定臭氧层的变化。臭氧层在2.74毫米处也有一个吸收带,可用频率为11O83兆赫兹的地面微波辐射计来测定臭氧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另外臭氧层会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可使用红外波段

遥感技术利用论文

遥感技术利用论文 摘要: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也得到了应用。对于具体应用方式做了分析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用 一、引言 遥感定义。从广义来讲,就是指遥远的感知,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从狭义来讲,指借助于专门的探测仪器(传感器),把遥远的物体所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接收记录下来,再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人眼可以直接识别的图像,从而揭示出所探测物体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遥感技术指从高空到地面各种对地球观测的综合性技术系统总称。它由遥感平台、探测传感器以及信息接受、处理与分析应用系统等组成,周期性地提供监测对象数据和动态情报。 主要的遥感软件ENVI——美国ResearchSystemINC公司开发,1995年引入,适普代理,目前最高版本ENVI3.7。ERDASImagine——美国ERDASLLC公司开发。2003年6月在全球40多个遥感软件评比中,11个应用功能中的9个获得第一。蓝赛特阿波罗等都代理,目前最高版本ERDASImagine8.6。PCIGeomatica——加拿大PCI公司开发。加拿大阿波罗等都代理,目前最高版本PCIGeomatica8.2。 IRSA—国家遥感应用技术研究中心CASMImageInfo—中国测科院&四维公司。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应用 1982年至1993年6月,全国采用大比例尺图件(包括航片和地形图),完成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这项工作历时10余年,耗资数十亿元,投入专业人员达50多万人次,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业。我国对土地遥感工作极其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动态监测。朱总理明确指出:要采取最先进的技术手段,24小时监测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及时通报情况,确保我国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应用步骤 1、资料准备。遥感信息源。调查了解近两年本地区的航空摄影情况,当有飞行精度和航片质量符合要求的航空资料时,直接收集利用,当没有时,采用航天遥感资料。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论文

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摘要:遥感技术集合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学和地学等科 学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1972年美国 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发射成功并获取了大量地球表面的卫星图像后 ,遥感技术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遥感技术的出现 揭开了人类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的序幕,为人类认识国土、开发资源、 监测环境、研究灾害以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遥感技术环境科学应用3S一体化发展趋势 宏观上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微观上遥感是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然后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

源与环境进行探测与监测的综合性技术。遥感技术从远距离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包括多点位、多谱段、多时段和多高度的遥感影像以及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能提供综合系统性、瞬时或同步性的连续区域性同步信息,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大优越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遥感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从陆地的土地覆被变化,城市扩展动态监测评价,土壤侵蚀与地面水污染负荷产生量估算,生物栖息地评价和保护,工程选址以及防护林保护规划和建设。到水域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环境变迁分析,海面悬浮泥沙、叶绿素含量、黄色物质、海上溢油、赤潮以及热污染等的发现和监测,珊瑚和红树林的现状调查与变化监测,堤坝的规划与水沙平衡分析,水下地形地遥调查以及水域初级生产率的估算。再到大气环境遥感中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大气污染范围识别与定量评价,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参数化,全球水、气和化学元素等的循环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评估等,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系统。 很多人以为遥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这些技术早就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LandSa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

遥感技术漫谈论文(公选课)

遥感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及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 兴技术。最早运用于航空领域,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本文结合遥感技术漫谈课上所学内容,就遥感技术的发展历史,应用以及遥感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做简要分析介绍。 关键字:历史发展前沿应用中国遥感发展 遥感的概念: 遥感的英文是“remote 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在日本叫“远隔探知”或“远隔探查”。其科学含义一般理解为:在遥远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与目标物接触,凭借其发出的某些信息识别目标。所以有人将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侦察技术。目前,对遥感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1】 1.遥感技术的发展: 1.1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 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 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各种类型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出现 现已发展起来的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500km)和太阳同步卫星(600~1000km)。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仪器,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而且有些遥感平台还可以多角度成像,如三行CCD阵列可以同时得到3个角度的扫描成像;EOS 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成像。 1.1.2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 仅从陆地卫星系列来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发射的陆地卫星有4个波段(MSS),其平均光谱分辨率为150nm,空间分辨率为80米,重复覆盖周期为16-18天;80年代的TM增加到7个波段,在可见光到近红外范围的平均光谱分辨率为137nm,空间分辨率增加到30米;2000年后,出现增强型TM(ETM),其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可达15米。 1.1.3 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遥感技术的最大成就之一是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兴起[1]。第一代航空成像光谱仪以AIS—1和AIS—2为代表,光谱分辨率分别为9.3nm和10.6nm;1987年,第二代高光谱成像仪问世,即美国宇航局(NASA)研制的航空可见光/红外成像光谱仪(A VIRIS),其光谱分辨率为10nm;EOSAM—1(Terra)卫星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论文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目录 一、遥感的概念 (1) 二、遥感的发展历史 (1) 三、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1) 四、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2) 4.1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 (2) 4.1.1利用遥感技术监测水体富营养化 (2) 4.1.2通过遥感技术分析水域的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 (2) 4.2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2) 4.2.1臭氧层 (2) 4.2.2有害气体 (2) 4.2.3气候变化 (2) 4.3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 (2) 4.4应用遥感技术监控生态环境 (3) 4.5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3) 五、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3) 5.1遥感影像获取技术越来越先进 (3) 5.2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 (4) 5.3 3S一体化 (4) 5.4.建立高速、高精度和大容量的遥感数据处理系统 (4) 5.5.建立国家环境资源信息系统 (4) 5.6.建立国家环境遥感应用系统 (4) 六、总结 (5)

一、遥感的概念 遥感的英文是“remote sensing”,意即“遥远的感知”,在日本叫“远隔探知”或“远隔探查”。其科学含义一般理解为:在遥远的地方,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与目标物接触,凭借其发出的某些信息识别目标。所以有人将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侦察技术。 根据遥感的这一概念,人和动物都具有一定的遥感本领。例如,人的眼睛识别物体的过程就是一种遥感过程,它是靠物体的色调、亮度,以及物体的形状、大小等信息,来判定物体的属性。蝙蝠能发射超声波,并用接收到的回波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方位和属性。现代遥感技术就是模仿自然界中的遥感现象和过程而产生的。 目前,对遥感比较一致的定义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译,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二、遥感的发展历史 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和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相一致,不可能超越时代,遥感技术当然也不例外。它的形成是与传感技术、宇航技术、通讯技术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联系,与军事侦察、环境监测、资源开发利用和全球变化的需要相适应的。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普通照相机和飞机的基础上,一些新的信息探测系统相继出现。人类观测电磁辐射的能力从可见光扩展到了紫外、红外、微波等,对目标物信息的收集方式从摄影到非摄影;资料由像片到数据(非图像);平台由汽车、飞机发展到了卫星、火箭;应用研究从军事、测绘领域扩展到了农、林、水、气象、地质、地理、环境和工程等部门。这就需要引进一个新的术语,以便概括这种信息探测系统及其过程。1960年美国学者伊林L.布鲁伊特(Evelyn L..Pruitt)提出“遥感”这一科学术语,1962年在美国密执安大学召开的<国际环境科学遥感讨论会)上,这一名词被正式通过,从此就标志着遥感这门新学科的形成。 但是,在遥感一词出现以前,就已产生了遥感技术。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常规航空摄影阶段、航空遥感阶段和航天遥感阶段。 三、遥感信息技术基础 遥感技术是指从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的感知的意思。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

遥感课程论文

附件一: 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 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展望 课程: 遥感基础与应用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1 年12 月9 日

[摘要]城市遥感信息是城市的资源之一,本文介绍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已经获得实际成果的应用途径和现状,分析了应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展望了遥感信息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应用前景,遥感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高速发展,人们对遥感信息内在规律的了解也愈加深入,因此,遥感信息在城市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必将推动“数字城市”乃至“数字中国”和“数字地球”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的决策、规划和管理水平,提高城市建设的环境、经济、社会等的综合效益,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遥感;城市规划;应用 一、引言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一门建立在空间科学、电子技术、光学、计算机技术、信息论等新的技术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技术,为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之一,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多层次、多时相的优势。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遥感技术伴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与完善,服务领域因之而不断扩展,受到普遍重视,显示出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生命力。 城市遥感信息是城市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的应用目标可以归纳为:快速实现城市范围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多层次、全方位综合调查,系统地研究城市资源与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编制系列基础图件,客观、真实、系统地反映城市的建设成就和存在问题,为制定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规划以及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环保方面的应用 城市气候恶化的重要原因,可以用地表温度的作用来说明,但是大城市的地表结构极为复杂,只是依靠增加绿地面积来促使平均温度下降的办法还是不够全面的。而且城市地表面的建筑物的热特性比起水体要复杂得多。 即使把每一个都弄清楚了,要汇总整个城市的情况在目前是根本不可能 的。现在,为了要阻止城市气候恶化,对问题较多的地表温度要进行遥感。 因为这种方法能提供相当多的信息,可以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决策依据。二、卫星遥感包括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和雷达卫星等对地观测系 统,具有宏观、快速、动态、综合的优势,遥感还可以为编制国土规划和地区经济规划提供国土资源、环境和自然灾害调查与分析评价资料。所以遥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地区经济规划的一种手段。 城市环境质量与污染的遥感调查是城市遥感应用的主要方面之一。以遥感手段监测城市环境与常规人工监测相比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数据的分布密度高、同步性好、区域间可比性强及省时省力、快速、有效

遥感论文 (1)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课程名称:遥感导论 学院:矿业学院专业:测绘工程 姓名:张刚学号: 0908010257 年级:测绘 092 任课教师:汪泓 2012年07月03日

目录 0 引言 (2) 1 地质遥感 (2) 2 林业遥感 (3) 3 测绘遥感 (3) 4 军事遥感 (3) 5 农业遥感 (4) 5.1农作物估产与监测 (4) 5.2 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4) 5.3 农情监测 (4) 6 环境遥感 (5) 6.1 遥感技术在水污染监测方面的应用利用 (5) 6.2 遥感技术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5) 6.2.1 气候变化 (5) 6.2.2 臭氧层 (5) 6.3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自然灾害 (6) 7 遥感技术的发展 (6) 8 结语 (7) 9 参考文献 (7)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摘要: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不接触被测物体的测量技术,在测量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应用于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在大面积测量方法中,遥感技术是更为方便、节省人力资源和快捷的测量手段。本文通过对遥感技术的介绍,说明遥感技术不仅应用于测量中,还应用于其他行业的检测和生产中,预示着在未来的测量和检测工作中,遥感技术将作为一种核心技术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地质遥感,林业遥感,测绘遥感,军事遥感,农业遥感,环境遥感 0 引言 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器上,利用各种波段的遥感器,通过摄影、扫描、信息感应,识别地面物质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技术,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意思。很多人以为遥感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实这些技术早就已经深入大家的生活。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遥感”这个词,到1972年美国陆地卫星计划发射了第一颗对地观测卫星(LandSat),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军事、国防、农业、林业、国土、海洋、测绘、气象、生态环境、水利、航天、地质、矿产、考古、旅游等领域,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和宏观角度去认识世界的新方法与新手段,遥感技术能够全面、立体、快速有效地探明地上和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效率之高是以前各种技术无法企及的。 1 地质遥感 地质遥感的任务是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确定一个地区的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分析构造运动的状况,为地质制图、矿产资源的探查、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等服务,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预报资料,建立预警模型。遥感技术应用于大面积的地质灾难调查,可达到及时、具体、准确且经济的目的。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后续救援工作中,在遥感技术就发挥了突出作用,第一时间提供了地质地貌变化情况,为政府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依据。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就使用遥感技术,重点提取了6条沟谷与泥石流发生有关的信息,得到集水面积、流域平均坡度、流域落差和植

遥感科学与技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资料

基于高分一号的建筑用地分类(前期准备与后期安排) 1 引言(研究课题意义以及遥感技术概况) 2 选择遥感影像(landsat) (研究区概况遥感信息源(图像来源以及基本信息)研究方法(方法大致介绍)图像分类成哪几种其中建筑用地分为哪几种) 3 影像预处理(各种方法对比选择最佳)(处理流程以及处理后的图像) 4信息提取方法(各种方法比较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将各种方法以此列出比对选择附加流程图和方程对各个波段进行分析选择比较 1 引言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农村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脚步进一步加大。在城市范围内,城市建筑用地,包括居住地,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以 及特殊用地等(不包括水域)是城市土地利用中最为活跃的因子,也是变化扩展最为迅速的土 地利用地类"对于土地资源一定的城市,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筑用地的增长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伴随着其它土地利用类型的减少,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城市景观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快捷、准确与客观地提取建筑用地信息,全面掌握获得不同时期城 镇建筑用地的分布范围和面积资料,动态监测城市建筑用地使用状况,分析城市建筑用地对非建用地的影响对科学合理地进行城镇规划,控制建筑用地规模,有效保护中国宝贵有限 的耕地资源与淡水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城镇建筑之前需要提前选好适宜 的地理位置,但是各地土地利用的数据库建库程度差异较大,纸质地图过时较快,地图数字化耗时耗力,航空像片提取城镇信息花费太高且缺乏周期性的航摄数据,实地勘探又太过浪费人力物力,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对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的分类以及快速高效获取。而遥感具有不与同标地物接触,大面积同步观测、经济性、时效性等特点,是一种高效的研究方法。 Landsat TM影像在遥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能识别到乡镇一级的居民地。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其它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其中 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草地包括高覆盖草 地、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水域包括河流沟渠、湖泊、水库和池塘、滩地,建设用地包 括农村居民点、城镇用地、工交等其它建设用地,其它用地包括沼泽地、裸土地、裸岩石砾 地、海域等。 2 选择遥感影像 专题制图仪(TM)是航天遥感中的一种重要的信息源,它是由陆地卫星(Landsat)上所载的第二代光学机械扫描仪所收集,并将地物信息记录在数据磁带上,发送回地面,各地面站将数据进行回放,纠正等处理,而形成的各种可视图像。TM图像共有7个波段,除了TM6外,其余波段地面分辨率为28.5m x28.5m因此,在较大面积航天遥感监测应用中,主要采 用 A B 图像作为信息源,覆盖我国城乡的TM图像是以16d重复一次的频度源源不断地接 收处理,这为TM图像应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TM数据由于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 良好的时间连续性,是城市扩展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源,与高分辨率数据如快鸟等相比较,在保证一定精度的情况下具有高的性价比。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