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熟知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实用性的科学。

3.了解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成就和作用。

一、化学科学的界定

1.定义

化学科学是在______、__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2.研究对象

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研究水平

______、______水平。

4.学科特征

(1)创造性的体现:______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物质、______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物质,基本能够按照人类社会需求进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改造和支配自然界,创造一个新的物质世界。

(2)实用性的体现:合成氨技术、新药物的研制、材料的开发、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1.化学的形成

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是____________,之后人们又学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希望炼制出长生不老的“仙丹”或把廉价金属炼制成金。在这些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几代化学家的不断努力,近代化学逐渐形成。

2.化学科学的发展

(1)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________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

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____________,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发展。

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____________,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2)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

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____________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理论的建立、创造新分子的____________的崛起、____________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等。

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________、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质谱、__________以及交叉分子束技术等。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

1.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______和______,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化学科学将在____________的合理开发、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3.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______科学的发展。

4.化学科学将为______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

5.化学科学可以让我们在______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

1.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它们为世界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和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是()

①火药②指南针③造纸④印刷技术⑤炼铜、炼铁、炼钢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⑦人工合成蛋白质⑧提出原子—分子学说

A.②③⑥⑧B.①③⑤⑦

C.④⑤⑦⑧D.①③④⑧

2.下列物质中,不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制取的是()

A.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

B.青霉素、链霉素的发明与生产

C.黑火药的制造与应用

D.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3.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 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4.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当堂检测】

1.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下列被曝光的事件,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淀粉、蔗糖、奶香精、三聚氰胺等掺成“假奶粉”

B.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C.用硫黄燃烧熏蒸粉丝

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2.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B.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

C.制陶、冶金及酿酒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3.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D.制陶技术的成熟

4.以下事实与化学科学的创造性无关的是()

A.国家游泳馆水立方采用的覆盖膜为先进的EFET膜,具有防火、抗老化等功能

B.航天英雄翟志刚穿着我国自行设计的航天服漫步太空

C.朝鲜核试验引发朝鲜半岛核危机

D.科学家研制新型药物抗击H1N1流感病毒

5.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

B.注意节约用电

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

D.大量使用薪柴作燃料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了解金属钠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一、研究物质基本性质的四种方法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利用观察法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的反应

1.钠的物理性质

观察记录结果

常温状态

颜色 密度相对大小 硬度 熔点相 对高低

____色,有 金属光泽

ρ(煤油)__ρ(钠)

__ρ(水)

2.钠与水的反应 观察记录结果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1)钠浮在水面上

(1)钠的密度比水____ (2)与水反应发出“____”响声 (2)钠与水反应生成气体 (3)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3)钠熔点__,反应____ (4)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动,逐渐变小,

最后______

(4)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小球运动

(5)反应后溶液的颜色逐渐变____ (5)有____生成

结论 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NaOH 和H 2,表现还原性,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新切开的钠具有______金属

光泽,在空气中表面很快____

钠是______金属,硬度__,熔

点__,通常保存在____中;常

温下与O 2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钠比铁、铝、镁等活泼得多

钠先熔化为____小球,然后燃烧,火焰呈__色,最后生成

______固体

加热时与O 2的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Na 2O 和Na 2O 2的比较

(1)物理性质:氧化钠是一种____色固体,过氧化钠是一种______色固体。 (2)化学性质

Na 2O 、Na 2O 2与H 2O 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 2O 2与CO 2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

Na 2O 2可用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①燃烧,黄色火星四射②金属钠先熔化③燃烧,火焰为黄色④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②①B.②①③

C.②③⑤D.②③④

2.将一块金属钠投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盛冷水的烧杯中,甲同学认为可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有()

①钠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②钠立即与水反应,并有气体产生③反应后溶液变红④钠熔成闪亮的小球⑤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⑥有“嘶嘶”的响声发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⑥D.③④⑥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O与Na2O2均可与盐酸反应,故二者皆为碱性氧化物

B.Na2O2在和CO2的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Na2O与H2O反应为化合反应,而Na2O2与H2O反应属复分解反应

D.在呼吸面具中,Na2O常作供氧剂

【当堂检测】

1.查阅资料得知,金属钠不仅能跟O2和H2O反应,还能跟多种其他物质反应,其中包括与酒精在常温下的反应。要研究金属钠跟酒精反应的性质以及该反应与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异同点,下列研究方法中不需要的是()

A.实验法B.观察法

C.分类法D.比较法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向盛水的烧杯中投入小拇指头大小的钠块,观察现象

B.实验后剩余的钠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C.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D.用手掰开一块金属钠,观察钠的颜色

3.钠的密度为0.97 g·cm-3,水的密度为1 g·cm-3。将一块钠投入水中,反应过程中某同学观察到熔化成的闪亮小球在水面的位置为()

4.将同样大小的两块金属钠,分别投入到①MgCl2溶液、②NaCl溶液中,各发生什么现象?在上述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5.用脱脂棉包住约0.2 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a.有氧生成;b.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①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Na2O2和H2O反应可生成H2O2,现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证明Na2O2和足量的H2O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有H2O2存在。(只要求列出实验所用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

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氯气的性质及应用,学会用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氯气的性质。

2.在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氯气的性质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通常情况下呈______色,是一种有强烈______性气味的有____气体,易______,__________水。

在实验室闻氯气气味时,应用手轻轻在瓶口______,仅使少量的氯气______鼻孔。这是闻气味常用的方法。

2.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Cl 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很强的______性。 主要反应

Cl 2

—???

??

――→金属 Fe

??

?

――→Na

――→Cu

――→非金属(H 2) ( 火焰)――→H 2O

3.氯气与水的反应

(1)氯水的成分

氯气溶于水后得到______色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新制氯水中含有“三分四离”,“三分”即三种分子:______、______、______,“四离”即四种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氯酸的性质

①弱酸性:比碳酸酸性______。

②不稳定性:光照下易分解放出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具有漂白作用。 (3)氯水的性质

①溶液中含有H +

,具有______性。

②溶液中含有Cl 2、HClO ,具有________性。

③含有Cl -,具有Cl -

的性质。

④溶液中含有HClO ,具有漂白性。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色布条________

氯水有____作用,起漂白作用的是________

有色布条______ 干燥的氯气____漂白作用

4.氯气与碱的反应

(1)漂白液的制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成分:_____。 (2)漂白粉的制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效成分:__________。

1.当足量的Cl 2或盐酸分别与下列金属反应时,均有MCl 2型化合物生成的是( ) A .Fe B .Mg C .Cu D .Ag 2.根据氯水中的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水中加入镁粉,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水中加入AgNO 3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氯水与红色布条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水与石蕊溶液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应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X 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上图的D处以图的形式表明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

【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氯气、液氯和氯水都是纯净物

C.氯气能溶于水

D.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2.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l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液氯和氯水都具有漂白性

C.点燃是H2和Cl2化合的唯一条件

D.Cl2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3.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敞口久置的氯水⑤盐酸⑥用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A.①②③B.①②③⑥

C.③⑥D.③④⑥

4.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湿润的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

D.用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5.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气体产生的是()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及含义。

2.理解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

1.物质的量

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____________的集合体,符号为____。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标准:1 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__________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____________。

(2)符号:______。

(3)计量对象: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团、电子、质子、中子等所有____________。

3.阿伏加德罗常数

把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符号为__________。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的关系

n=____________。

摩尔质量

1.概念:________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______。单位:____________或______。

2.数值:以g为单位时,数值与该粒子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相等。

3.物质的量(n)、质量(m)、摩尔质量(M)的关系:n=m M。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表示物质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分子B.2H既可表示2个氢原子,又可表示2 mol氢原子

C.1 mol氯含有6.02×1023个微粒

D.阿伏加德罗常数数值约等于6.02×1023

2.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3 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 A

B.0.2N A个硫酸分子与19.6 g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3.在14.2 g Na2SO4中,

(1)含有的Na+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2)含有的SO2-4的质量是__________;

(3)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D.摩尔是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1 mol O的质量是16 g·mol-1

②Na+的摩尔质量是23 g·mol-1

③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

④氢的摩尔质量是2 g·mol-1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阿伏加德罗常数是12 g碳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 kg 12C中所含的原子数

C.阿伏加德罗常数是6.02×1023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近似值为6.02×102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

B.1 mol氢中含有2 mol氢原子和2 mol电子

C.1 mol H2O的质量等于N A个H2O分子质量的总和(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D.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数量单位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 NaCl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4 g N2中含有3.01×1023个氮分子

C.通常把6.02×1023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1 mol H2O含有1 mol H2分子和1 mol O原子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决定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能叙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记住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3.能进行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

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____________的气体所占有的______。符号:V m,单位L·mol-1(或L/mol)和m3·mol -1(或m3/mol)。

2.计算公式:V m=______。

3.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

(1)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______和______。

(2)标准状况下(即____________),气体摩尔体积约为____________。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

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 L

C.标准状况下,1 mol水所占的体积是22.4 L

D.标准状况下,22.4 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 mol

2.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B.在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C.32 g氧气含原子数为N A

D.N A个O2的质量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才是32 g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等于16∶1

B.标准状况下,22.4 L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物所含原子数为2N A

C.标准状况下,0.5N A个H2O分子所占体积约为11.2 L

D.16 g O2和O3的混合物中共含有N A个氧原子

4.两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一个盛有氯化氢,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①质量②密度③分子总数④原子总数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5.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

B.O2比O3的质量小

C.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当堂检测】

1.常温常压下,气体体积的大小取决于()

A.分子半径B.分子质量

C.分子总数D.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 O2和1 mol N2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H2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C.在标准状况下,1 mol H2和1 mol H2O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

D.在标准状况下,22.4 L由N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的物质的量约为2 mol 3.标准状况下,0.4 mol HCl气体的体积是()

A.22.4 L B.11.2 L

C.4.48 L D.8.96 L

4.标准状况下,若11.2 L氧气含有n个氧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可表示为() A.4n B.3n C.2n D.n

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之比为1∶1

B.密度比为11∶8

C.物质的量之比为8∶11

D.原子个数比1∶1

6.CO和CO2的混合气体18 g,完全燃烧后测得CO2的体积为11.2 L(标准状况)。试回答:

(1)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g。

(2)混合气体中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

(3)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是____________。

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和误差分析。

.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含义

用来表示____________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____________的物理量。符号为____,常用单位为________(或______)。(B表示各种溶质)

2.表达式:c B=________。如1 L溶液中含有1 mol溶质,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 mol·L-1。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

1.主要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配制步骤

(1)计算:根据n B=c B·V可知n(NaCl)=______,则m(NaCl)=______ g。

(2)称量:若用托盘天平可准确称取NaCl固体____ g。

(3)溶解:将称好的NaCl固体放入______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__________搅拌,并冷却至室温。

(4)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用__________引流转移到__________中。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________次,并将洗涤液都注入__________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__________________。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1.某学生计划用12 mol·L-1的浓盐酸配制0.10 mol·L-1的稀盐酸4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量取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 mL,应选用的量筒规格为________。

(2)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______________。

(3)配制时(除容量瓶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试剂瓶。

2.用经过准确称量的NaOH固体配制250 mL 0.2 mol·L-1的NaOH溶液。

(1)在下列实验仪器中,不必使用的是________(填代号)。

A.托盘天平B.500 mL试剂瓶C.500 mL容量瓶D.250 mL烧杯E.胶头滴管

(2)除上述仪器中可使用的以外,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在该实验中的用途是_____。

3.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配制盐酸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俯视刻度线

B.配制盐酸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C.称量4.0 g NaOH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1 000 mL 时,砝码错放在左盘

D.NaOH溶解后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至刻度线

【当堂检测】

1.下图为一张已部分缺损的体检报告单,其第14项表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物理量是()

U·L-125-200

0.52mmol·L-10-1.71

13总胆固醇 4.27 mmol·L-1 3.6-5.18

1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57 mmol·L-1 1.0-1.6

1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40 mmol·L-10-3.36

16葡萄糖 4.94 mmol·L-1 3.61-6.11

送检日期:2013-05-16报告日期:2013-05-17

A.质量分数B.物质的量

C.摩尔质量D.物质的量浓度

2.1 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

A.1 L水中含有1 mol硫酸

B.1 L溶液中含1 mol H+

C.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所配成的溶液

D.从1 L溶液中取出500 mL后,剩余溶液的浓度仍为1 mol·L-1

3.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A.干燥的

B.瓶塞不漏水

C.用与所配溶液同浓度的溶液润洗过的

D.以上三项都符合的

4.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0 mol·L-1的NaOH溶液500 mL,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完整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NaOH固体________ g;③溶解;④冷却并移液;⑤洗涤并转移;⑥________;⑦摇匀。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带砝码)、镊子、量筒、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操作②③都要用到小烧杯,其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请写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第4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明确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进行相互求算。

一、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求算

【例题】1.游泳池里的水一般常加适量的CuSO4,用以杀灭其中的细菌,而对游泳者的身体无害。现取一水样300 mL,经分析其中含有0.019 2 g Cu2+,则水样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V L Fe2(SO4)3溶液中含Fe3+m g,则该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二、溶液的稀释和混合

3.从1 L 1 mol·L-1 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

(1)取出的这100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含NaOH的质量是________。

(2)若将取出的这100 mL NaOH溶液加水稀释至500 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将0.10 mol·L-1的NaOH溶液和0.60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成0.20 mol·L-1的NaOH溶液。求两种溶液的体积比(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变化)。

三、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之间的相互求算

5.市售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计算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6.20 ℃,将60 g某固体物质完全溶解于水,配制成200 mL密度为1.5 g·mL-1的饱和溶液,求20 ℃时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2.0 g 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100 mL溶液,溶液中c(Na+)为()

A.0.2 mol·L-1B.0.3 mol·L-1

C .0.4 mol·L -1

D .0.5 mol·L -

1

2.在一定温度下,把m g 相对分子质量为M 的可溶性盐溶解在V mL 水中(水的密度为1 g·cm -

3),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密度为ρ g·cm -

3),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将正确选项的标号

填入空格,下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mol·L -

1,该温度下此盐的溶解度是________ g 。

选项

A.100m

m +V B.100m V -m C.100m V

D.100M V +m

E.100M V -m

F.100m

MV

G.1 000ρm M (m +V )

H.1 000ρm M (m -V )

3.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则此溶液的密度(g·cm -

3)为( ) A.63c a B.6.3a c C.6.3c a D.63a c

4.现用98%的浓H 2SO 4(ρ=1.84 g·cm -

3)配制浓度为0.5 mol·L

-1

的稀硫酸500 mL ,则所需浓H 2SO 4

的体积为________ mL 。

5.标准状况下V L 氨气溶解在1 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 -

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 -

1,

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

1,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 .ρ=(17V +22 400)/(22.4+22.4V )

B .w =17c /(1 000ρ)

C .w =17V /(17V +22 400)

D .c =1 000V ρ/(17V +22 400)

本章复习课

一、研究物质性的方法和程序

二、两种重要的单质——钠和氯气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及其化合物

(2)

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

????

成分: 性质: 、 、 、Cl -的性质 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物质的量与不同物理量之间的换算

写出①~⑧的转化关系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主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移、____、____、装瓶。

(3)误差分析:分析实验中n 和V 的误差,利用函数关系c B =n B

V

判断c B 的误差。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

(一) 比较法学习钠的两种氧化物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器中,宇航员所在的轨道和返回舱都是密封的,宇航员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若二氧化碳浓度过大,会使宇航员困乏,呼吸频率加快,严重的会窒息,你知道航天舱内放入的供氧剂是什么吗?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氧化物 氧化钠(Na 2O) 过氧化钠(Na 2O 2) 组成 Na +

和O 2-

Na +

和O 2-

2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与水反应 Na 2O +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 +O 2↑ 与CO 2反应 Na 2O +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与酸反应 Na 2O +2HCl===2NaCl +H 2O

2Na 2O 2+4HCl===4NaCl +2H 2O +O 2↑

漂白作用

[特别提示] (1)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称作碱性氧化物。Na 2O 2与H +

除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O 2,故为非碱性氧化物。

(2)Na 2O 2作漂白剂是因为具有强氧化性使有色物质漂白,故Na 2O 2加入含酚酞的水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2.有关Na 2O 2与CO 2、H 2O 反应的几个重要关系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 2或H 2O 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 2O 2时,CO 2或H 2O 与放出的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借助物质的量守恒关系。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预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容。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 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族的结构:。[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vip专享)【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整套】 精品配套学案 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配 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 应先预习实验, 明确实验、、 , 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 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 不得大声喧 哗. 4、有意外事故, 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 应将仪器 , 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 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 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 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 . 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 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 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 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块状的用 . 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 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案及练习全册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案及练习全册 精编版

必修2 教学案(全册按课时) 带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其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 Ⅰ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 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 自主探究: (06广东高考)同主族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A、6 B、12 C、26 D、30 还有哪些可能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测试: 1.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B.H3O+C.NaH D.H2O2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知道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 本课时宜从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引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 1.可逆反应 (1)在同一条件下,①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②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能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有“四同”:同一反应;(反应处于)同一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3)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时,不用“”,而用“③”。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1 mol I2发生反应: H2(g)+I2(g)2HI(g) 对于以上反应: ①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④最大。 ②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⑤最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v(正)=v(逆)。 ⑤反应进行到⑥v(正)=v(逆)时,宏观上处于“静止”状态。 ⑥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⑦这个状态称为⑦化学平衡状态。 ⑧此时反应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任何一种物质反应掉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在生产、生活中,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是促进有利反应和控制有害反应两个方面: ①促进有利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加快有利反应的速率; ②控制有害反应,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减慢有害反应的速率。 (2)为加快煤燃烧的反应速率,对煤炭颗粒的要求是⑧越小越好,对空气的要求是保持适当过量,并保证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⑨充分接触。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有机化学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 【学习目标】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 3、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学习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预备知识】 1、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外,常有、_____,还含有、、、_ 等。其中仅含和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也可称为,该类物质中组成最简单的是。有机物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种。【基础知识】 一、甲烷的结构与性质 1、甲烷的存在:。 2、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 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为:, 对应的CH2Cl2有几种结构? 常用的分子模型有两种。 3、物理性质: 甲烷是色、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或小)。用或收集甲烷。 4、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与不反应,与也不反应。因为有机反应比较复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所以在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时一般 用箭头而不用等号。 (1)甲烷的氧化反应 写出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有机方程式与无机方程式写法的区别:。(2)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材实验3-3)将一瓶甲烷与一瓶氯气混合, 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高压汞灯照射, 观察到什么现象? 化学反应现象:光照时,氯气的黄绿色

逐渐,瓶壁上有 生成,液面, 试管中有少量。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常如何验证HCl的生成呢? ②常温下,除了CH3Cl是气体外,其他三种都是无色液体,为什么我们看到黄色油珠呢? 。其实,在该反应中,生成的有机产物除一氯甲烷外,还有 。 [课堂练习] 请写出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取代反应的定义: [思考与交流] 1.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不是相同的呢?它们之间的差别为: 2.历史上,科学家们在测定了甲烷分子组成为CH4后,对甲烷的分子结构曾提出了两种猜想:正四面体型与平面正方形,科学家如何判断出甲烷分子是哪种空间构型的? [归纳小结]:甲烷取代反应 条件: 特点: 【过关检测】 1、下列关于甲烷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烷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 B. 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为正四边形结构 D. CH2C1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都不反应 B. 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燃前不必验纯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全集(含答案)

【目标导航】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示。 2、懂得发生实验事故时的一些简单处理方法,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仪器并进行一些 简单的实验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 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 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学习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第一课时:实验基础知识 【问题导学】 1、如何保证实验安全?(课本第4页) 2、课本第4页,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试给下列几类物品举例。 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 自燃物品 爆炸品 剧毒品 腐蚀品 氧化剂 3、你听过实验中的“六防”吗?试着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把你不熟悉的地方标记一下。 5、你认识下列仪器吗?是否知道他们的作用?

上面仪器中哪些可用作反应容器? 哪些可以直接加热? 哪些可以间接加热? 强调:胶头滴管 【练习】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到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浓硫酸 E、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F、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G、在通风橱中制备有毒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练习】2、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 【问题导学】6、初中你一定学过很多基本实验操作,一起来复习一下。 (1)药品取用: 原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实验学化学复习1学案.docx

单元复习 【知识框架】 【专题1】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涵义: 混合物的分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一一分开成为纯净 物,并要求恢复物质的原来状态;物质的提纯则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杂质,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二者要求不同,这也是两种题型在解题中的区别。 2.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在用化学进行分离与提纯时,所选用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 新的杂质。试剂与杂质反应的生成物要易于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被提纯的物质要复原,尽量不减少。所选用试剂应尽可能易得到。即符合“多得”、“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的原则。 【注意】( 1)在实际操作中,加入“适量” 的试剂除去杂质是很难的。要彻底除去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必须过量。所以由所选择试剂过量而引入的新杂质也必须除去。 (2)对于分离与提纯的全过程,要求做到选择试剂合理,加入顺序正确,操作步骤 简便,除去杂质彻底,并且尽可能地将杂质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1)过滤法;2)蒸发法;(3)蒸馏法;(4)萃取和

分液法。 【例题 1】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 2+2+2++ Zn、 Hg、 Fe、 Ag 等四种离子。某学生利用 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和仪器,综合考虑有关因素(如反应速率、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设计从该污水中回收金属银的方案为: 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锌粉、铜粉、铁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提供的 仪器:试管、烧杯、导管、铁架台(包括铁夹、铁圈、石棉网等)、酒精灯、 U形管、启普发生器等。试填写下列空白: (1)第①、②步操作中需要的药品为:①;②。 (2)第③步操作的仪器必须连接装置,理由是。 (3)第④步操作必须的玻璃仪器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现象 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第④步操作开始时应该,结束时应该。实验过程中对多余氢气的处理方法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的分离除杂质知识,对于汞的易挥发而引起的环境污染,要 充分注意。银是不活泼的金属,可以用活泼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汞也不活泼,因 此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汞,虽然汞易挥发,但汞蒸汽有毒。所以在加热回收时必须加一个冷凝 装置。因为加热时银将变成氧化银,所以需要用氢气还原。 【答案】:⑴①铁粉;②稀盐酸或稀硫酸。⑵冷却回收;回收金属汞,防止汞蒸气污染环境。 △ ⑶试管、导管、酒精灯;棕褐色固体变为银白色,试管口有水滴;H2+Ag2O 2Ag+HO。 ⑷先通 H ,待 H 充满试管后,再加热;先停止加热,继续通H ,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 ; 2222 点燃。 【专题 2】.物质的鉴别 1.物质的检验分为物质的鉴别、鉴定和推断三种情况。 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征,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分析,将它们区分开来。物质的鉴定是指对未知物进行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进而确定它是什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核素 1、质量数 忽略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A)= +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练习(1) (2)判断:任何微粒都有:质子( )、电子( )、中子( ) (3)1mol 下列物质的质量分别为:H 2O : D 2O : T 2O : 3、核素和同位素 核素:把具有 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 性质基本相同, 性质不同 (2)不论游离态、化合态,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不变 同位素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考古时利用 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用于制造氢弹,利用 育种,治疗癌症和肿瘤, 制原子弹、核反应堆原料。 4、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1、已知铀元素有235U等多种核素,则铀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35()2、B有两种同位素,一种核内有5个中子,另一种核内有6个中子,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问在自然界中B的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碱金属元素 课前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钠与氧气常温: 钠与氧气加热: 钠和水(滴加酚酞):反应: 现象: 2、完成教材P5 碱金属元素表格,并总结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思考: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上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写在书上) 课上 1、碱金属元素符号: 名称: 2、碱金属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3、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5、碱金属物理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导学案2.2.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学案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学习目标 (1)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2)了解发展中的原电池; (3)能依据原电池原理正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自主学习 1.请写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能源分类 (1)一次能源: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等。 (2)二次能源: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等。 课内探究 一、原电池原理深化认识 【例题】下列各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的是() [练习1] 下列组合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有() [练习2]

由X、Y两种金属和稀硫酸组成一个原电池,结果发现X表面无气泡而Y的表面有气泡产生。X与Y分别作什么极?哪个金属性更强? [练习3] 用镁、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分别插入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判断构成原电池的正极、负极。 [练习4] 用铜、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分别插入稀硫酸、浓硝酸溶液中,判断构成原电池的正极、负极,并写出相关电极反应方程式。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常见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锌):(反应) 正极(石墨):2N+2e-2NH3↑+H2↑(反应) 2.二次电池 (1)铅蓄电池。 负极(Pb):; 正极(PbO2):; 总反应:。 (2)镍镉碱性蓄电池。 (3)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 特点:电压高、质量轻、寿命长等。 用途:作电脑、手表、心脏起搏器的电源等。

3.燃料电池(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1)用酸性电解质时: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2)用NaOH等碱性电解质时: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三、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废旧电池中含有、、、等大量毒性很强的重金属,随处丢弃会对、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通过人类的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另一方面,废旧电池中的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果能回收再利用这些废旧电池,不仅可以减少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的节约。 随堂检测 1.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硫酸中,锌片() A.发生氧化反应 B.发生还原反应 C.为正极 D.为负极 2.某金属能与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该金属为() A.Mg B.Fe C.Al D.Cu 3.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另一组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形成原电池。则在这两个原电池中,正极分别为() A.铝片、铜片 B.铜片、铝片 C.铝片、铝片 D.铜片、铜片 4.如图所示的装置,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上有气体放出 B.M为负极,N为正极 C.稀硫酸中S-移向M极 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M到N 5.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 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6.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二化学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A A D A B C B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C B D B B D 三、填空题(每空2分) 21.(1) NaHCO3 ==Na++ HCO3-(2) H2CO3 H++ HCO3- (3)NaHCO4 ==Na++ H++SO42-(4)CaCO3==Ca2++CO32- 22.问题1: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问题2:C(金刚石、s)==C(石墨、s):△H== —1.90kj/mol. 23.(1)正向(2)BD (3)n(D)>0.6mol,n(C)=1.8mol,n(D)>0.5mol。 24.(1) E NaClO ,I NH3。(2) Cl2+2OH-==Cl-+ClO-+H2O 。 高温高压 (3) N2+3H22NH3 催化剂 (4)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能使气体和阴离子通过,防止了氢气与氯气混合发生危险,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 四、实验题(每空2分)

25.(1)锥形瓶溶液颜色交化,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无色,且30s不变。 (2)酸碱指示剂自身为有机弱酸碱。 (3)0.1288mol·L—1。(4)①③,②④。 五、计算分析题(6分) 26.(1)否当a=3时,b=6,该温度下不存在pH=6的一元强碱(1分) (2)否 a=5时,Va>Vb(V a=103a—14Vb),与题意不符 (3)3.5<a<4.67(2分)。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9年4月期中联考高二化学双向细目表 题型序 号 知识点 能力层次 分 值 难度实际难度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分 析 选择题1 考查点电荷及库仑定律√ 3 0.8 2 考查库仑的贡献√ 3 0.8 3 考查电场强度的概念√ 3 0.7 4 考查电场线和磁感线√ 3 0.65 5 考查静电现象的应用 3 0.7 6 考查电容、电动势、电流单位√ 3 0.8 7 考查电流强度计算√ 3 0.8 8 考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3 0.8 9 考查焦耳定律实验√ 3 0.7 10 考查磁场方向√ 3 0.65 11 考查物理学史事实√ 3 0.8 12 考查安培定则√ 3 0.65 13 考查左手定则√ 3 0.65 14 考查磁感应强度概念√ 3 0.7 15 考查洛伦兹力方向√ 3 0.7 16 考查磁化与退磁√ 3 0.8 17 考查磁性材料应用√ 3 0.75 18 考查安培力计算√ 3 0.65 19 考查安培力受力分析√ 3 0.6 20 考查电磁感应发现√ 3 0.8 21 考查电磁感应条与法拉第定律√ 3 0.6 22 考查交流电的有效值√ 3 0.8 填空23 考查元电荷√ 2 0.8 24 考查电容光焕发√ 2 0.7 25 考查电能计算√ 2 0.7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 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用 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 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 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4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某溶液 ――→滴加稀盐酸酸化 无沉淀――→加BaCl 2溶液 ________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 2- 4。 作业: 1.粗食盐中除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外,还含有泥砂等不溶性杂质。我们食用的精盐是用粗食盐提纯而得到的。通过教材中“粗盐的提纯”及你做过的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NaCl 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放置酒精灯 ;②固定铁圈位置 ;③放上蒸发皿(蒸发皿中盛有NaCl 溶液);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2)如何运用最简方法检验溶液中有无SO 2- 4离子? 。如果有,应该如何除去SO 2- 4离子? 。 (3)在粗盐经过溶解→过滤后的溶液中滴加饱和Na 2CO 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请问这步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 全书导学案

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1课时原子结构 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学业要求 通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深化对原子 结构的认识。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明确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2.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学生自主学习 原子核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 ? ?原子核 ? ? ? ? ? ? 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决定原子质量 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 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原子序数=□0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02质子数(Z)+□03中子数(N)。 3.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 如16 8O表示质量数为□0416,质子数为□058的氧原子。 核素同位素 1.核素 具有相同数目的□01质子和相同数目的□02中子的一类原子。

氢元素有氕、氘、氚三种核素,分别用□0311H、21H、3 1 H表示。 2.同位素 □04质子数相同而□05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例如 1 1 H与□0621H、31H互为同位素。同位素分为□07稳定同位素和□08放射性同位素。 课堂互动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1.离子的质量数是否等于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提示:是。因为离子是通过得失核外电子形成的,而质量数只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2.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 提示:不一定。11H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有中子。 1.原子的相对质量(M)=原子质量 m(126C) 12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离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1)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知识拓展 核力是使核子组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属于强相互作用力的一类。原子核中有中子、质子,质子是带正电的,所以质子之间会互相排斥。是非常强大的核力将它们吸引在一起,使它们在非常小的区域形成原子核。核力是短程力,只有在原子核尺度上才显现出来。 1.已知R2+核外有a个电子,核内有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b a R B.a+b-2 a+2 R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导学案

【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课前预习导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周期和族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期表编排规则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周期。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族。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0族或 副族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 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 全部是元素; 又称为元素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再下列空格中 课内探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原子结构与周期和族的关系 3.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学习重难点: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结构如何理解? (各小组讨论三分钟,然后给出个部分的最佳答案) 1、画出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3、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4在每一个纵行的上面,分别有罗马数字Ⅰ、Ⅱ、……及A、B、0等字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 5、零族元素都是什么种类的元素?为什么把它们叫零族? 6、第Ⅷ族有几个纵行? 7、分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之间的元素名称,它们的偏旁部首有什么特点?说明什么? 8初步学会画周期表框架结构图(仅限主族和零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精,酒精占 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高中化学 1.1 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元素周期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掌握周期、族的概念 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情感目标: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自身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1、①什么叫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②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有何关系? 2、结合原子示意图看课本,观察元素周期表 (1)每一横行有什么相同点?每一纵行有什么相同点? (2)原子序数如何排列? ①按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将的元素按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注:编排三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探究案(比一比,争当优胜小组) 要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踊跃发言,大胆展示讨论成果。加油,你能行!【合作探究】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 2.族 ①概念:周期表中的族。

②.有多少纵行?每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吗? ③A、B、0、Ⅷ有什么意义? ④族又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各包含哪些纵行?哪个族包含的元素种数最多? ⑤据你所探究,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何特点,与其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关系? 3.小结:树状分类法小结元素周期表: 周期个(共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族个(共个纵行)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Ⅷ三。 4.判断下列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 19号元素 53号元素 【针对训练】 1.请写出Na、C、A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a.画出硫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指出硫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____________ b.某元素位于第二周期,第ⅦA 族它是_ __元素。 训练案(练一练,学习再上新台阶) 学生姓名:班级:_________ 【达标检测】 1、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A.第二周期 B.第三周期 CⅦA族 D.ⅥA族 2、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 A.C、N、Si B.N、P、O C.N、O、S D.C、Si、S 3、某主族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A.ⅠA族元素 B.第ⅦA元素 C.第三周期元素D.金属元素 4、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元素处于()A.第三周期ⅥA族 B.第三周期ⅥB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