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第四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第四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第四章 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第四章地质年代与地质作用

目的要求

1.有的科学要涉及到难以令人置信的庞大数字或极长的距离,而另一些科学又要研究无限小的粒子。研究者为了扩大他们对现实的了解,也就必须做出困难的,但却是必要的调整。

在地质科学领域中,科学者应尽快地接受关于时间期限的新概念。因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般认为,用100年这样的时间单位,那就算是非常长的时间了。但是,在研究地球及作用其上的地质作用时,我们必须力求了解以百万年、千万年甚至以数亿年为标准的时间间隔。

2.通过对地质作用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地球形成以来,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各种地质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面貌和地下的岩石,这种改变既是破坏性的,又是再造性的。在破坏中再造,在再造中破坏。地球就是这样不断地向前变化、发展着,而且永不停息。

课时:2学时

授课内容

?一、地质年代

o(一)概述

o(二)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1.叠复原理

2.生物群的演化规律

3.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

o(三)地质年代的同位素测定

o(四)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的划分

2.地质年代表及生物的特征

?二、地质作用

o(一)概述

o(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1.内部能

2.外部能

o(三)地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1.内力地质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

重点

1.对地球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解释依据基本自然法则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原理;

2.相对地质年代是根据叠复原理、生物群的演化规律及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等来确定的;

3.标准地质柱状剖面系欧洲岩层层序并结合其它典型地区的岩层层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整理而建立起来的。根据它们含有的化石

进行地层对比,可以运用于全世界。

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阐述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过程来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年龄,从而建立可计数年代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本章准备以叙述为主。辅之以演绎的方法,配合图表,主要是对比地层综合柱状图和地质年代表进行讲授。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我们必须懂得,时间是以变化来衡量的。如果事物是不变的和不动的,那我们就无法意识到时间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本来就包含了若干种测时的方法,我们从最科学最实用的角度出发,地球自身的行动就是一架极完美的时钟。它24小时绕轴旋转一周,一年又绕太阳转一圈。正因为旋转,我们才在一天、一个季节和一年当中感受到了显著的变化。

对地质科学来说,岩石就是时间的记录。根据岩石由下而上的关系,地球历史上的各个事件都可以记录在岩石上,均可以排列在年代顺序中。一般岩石中多含有放射性元素,我们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不受环境干扰且稳定的特点,作为准确的计时钟—“放射性时钟”测定岩石或矿物的形成年代。此外,埋藏在岩层中的生物化石,又构成一种特殊的时钟—“生物时钟”。根据它我们可以确定地球历史中同时发生的事件。

地质学家就是用这些方法来确定各地地质事件所发生的时间。然后按它们的先后次序划分成适用的地质年代单位,编制成“地质年代表”并以此对地球历史作系统研究。

一、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

o(一)、相对年代(relative age)

即把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以及包含在岩石中的生物组合,按先后顺序确定下来,展示出岩石的新老关系。因此,

相对年代只能说明各地质事件发生的早晚,而没有绝对的数量关系。

确定相对年代,主要是根据岩层的叠复原理、生物群的演化规律和地质体(岩层、岩体、岩脉等)之间的切割关系这三

个主要方面进行的。

1.叠复原理(law of superposition)

沉积岩的原始沉积总是一层一层的叠置起来,表现了下老上新的关系。遗憾的是,各地区的地层并非都是完整

无缺,有的地区因地壳下降而接受沉积,另一些地区又因地壳上升而遭受剥蚀。在这种各地不统一的情况下,

要建立大区域的或全球性的统一地层系统,就必须把各地零星的地层加以综合研究对比,最后综合出一个标准

的地层顺序(或地层剖面),这种方法叫地层学法。它主要是研究岩石的性质。

2.生物群的演化规律(law of faunal succession)

除了利用岩性和岩层之间的叠复关系来解决岩层的相对新老外,人们发现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化石群也有一种

明确的可以确定的顺序。而且处在下部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有的在上部地层中也存在,有的则绝灭了但又出现

一些新的种属。这充分说明,生物在演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阶段性。而且在某一阶段中绝灭了的生物种属,不会

在新的阶段中重新出现,这就是生物进化的不可逆性。因此,愈老的地层中所含的生物化石愈原始,愈低级;

愈新的地层中所含生物化石愈先进,愈高级。这就是划分地层相对年代的生物群演化规律。这种方法叫古生物

学法。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生物的存在与发展总是要适应随时间而变化的环境,所以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有

不同种属的生物化石。有趣的是,有些生物垂直分布很狭小(生存时间短),但水平分布却很广(分布面积大,

数量多),这种生物化石对划分、对比地层的相对年代最有意义,称为标准化石(index fossil)。所以不论岩

石的性质是否相同,相差地区何等遥远,只要所含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群相同,它们的地质年代就是相同或大体

相同的。

3.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关系(law of dissection)

由于地壳运动、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剥蚀作用的发生,常常会出现地质体(岩层、岩体、岩脉)之间的彼此

穿切现象。显然,被切割的岩层比切割的岩层老;被侵入的岩体比侵入的岩层或岩脉老。利用这种关系来确定

岩层的相对地质年代,就叫构造地质学法(图4-1)。

二、地质年代的同位素测定

o(一)概述

相对地质年代,只能说明各种岩石、地层的相对新老关系,并不能确切回答某种岩石或地层形成距今多少年,因为相对

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沉积物的叠复原理和生物群的演化。但是岩层中有生物的时代是很有限的。在地质历史中,几乎

有长达39亿年的时间是被不含生物化石的变质岩、岩浆岩所占据,因此需要用其它的方法来测定这些古老岩石的时代。

o(二)同位素年龄的测定

后来人们发现,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有不受环境干扰和非常稳定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准确的天然测时钟。用放射性

同位素的衰变来计算矿物和岩石的年龄,就叫同位素年龄测定(绝对年龄测定)。

1.什么是同位素呢?指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原子核里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不同数目的中子的几种原子。

2.什么叫衰变呢?就是某种放射性元素自动地放射出α、β、γ射线而蜕变成另一种新元素的过程。

3.对地质学研究来说,最重要的放射性元素是:铀(U)、钍(Th)、铷(Rb)、钾(K)、碳(C)等。

o(三)基本原理和方法

1.基本原理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速度是用半衰期来度量的。半衰期就是在一个半衰期内,原子数目衰变一半(1/2);第二个

半衰期内,再衰变一半的一半(即1/4),依次类推。

2.基本方法

只要我们知道了某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常数(λ),又测出某矿物中所剩余的放射性元素(母同位素)的总

量(P)和蜕变产物(子同位素)的总量(D),即可按公式求出该矿物的同位素年龄(t)。

t=1/λIn(1+D/P)

我们为什么要用铀、钍、铷、钾、碳等这类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年龄呢?这是因为它们的半衰期很长(衰变速

度慢)的缘故。如U238蜕变为Pb206的半衰期是45亿年。

其实,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时间的理论是简单的,困难在于实测母同位素和子同位素的微小总量。

必须指出的是,放射性测时方法不能用于沉积岩中,因为沉积岩是先成岩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之

后而成的,所以其中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形成年代并不等于沉积岩的形成年代。这就是说,如果我们要编制一

个可靠的放射性年代表,就必须在以沉积岩为准建立起来的相对地质年代表中,给岩浆岩及变质岩以准确的位

置。

o(四)几个具代表性的地质年龄

根据测定,南非圭亚那的角闪岩为41.30亿年±1.7亿年;我国遵化的变质岩为34.19亿年±2.42亿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化

石是兰绿藻,为35亿年。岩石是地球形成后地质作用的产物,地球的年龄比最老的岩石年龄还要大,估计为46亿年。

?三、说明

1.在讲述绝对地质年代的同位素测定时,只需明确概念、解释术语。原则是,从浅析中渗透出深层次的问题。

2.在讲述地质年代和地层单位的划分时,只需说明各地质时代的名称来源和顺序、时间段落及生物类型的简要特点。顺便解

释地质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只讲国际通用的划分)。

3.在概述地质作用时,基于后续章节中均要详细提到,可以只需讲清什么是地质作用和分类的轮廓即可。其余部分由学生自

学。

本章小结

地层层序律(叠复原理)、生物(群)演化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等原理是认识地球历史的基本方法。20世纪开始,人们利用同位素等方法获取地球的年龄资料。希望同学们熟记地质年代表及其中的代号和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分类表。

思考题

?(一)基本概念

地层层序律生物(群)演化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二)简述下列每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

1.化石与标准化石;

2. 相对年代与同位素年龄;

3.宙、代、纪、世与宇、界、系、统

?(三)回答问题

1.如何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年龄?其原理是什么?

2.怎样确定地质年龄?各方法有何特点?

3.简述地质年代表及各地质时代的主要特征。

本章参考文献

1.张宝政、陈琦.地质学原理.北京:地质学出版社.P22—24,P8,1983

2.夏邦栋.普通地质学.北京:地质学出版社.P64—71,2001

3.李淑达.动力地质学原理.北京:地质学出版社.P48—56,1994

?2003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版权所有

【师说 雄关漫道】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4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时作业

【师说雄关漫道】2015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4地质循环与地质 作用课时作业 (2013·自贡诊断)下图示意某地某种构造地貌。读图回答1~2题。 1.该构造地貌是( ) A.背斜谷 B.向斜山 C.陨石坑 D.火山 解析:从图中的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以肯定图示区域地貌为山地地貌,不是地势低洼的谷地,也不是洼地,排除选项A、C的可能。图中⑤的外围等高线是600,且是处在700和600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等高线,按照“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以肯定该山地的山顶存在一个洼地,不可能是向斜山,只可能是火山喷发的火山口,故整个山体地貌是一座火山。故选D。 答案:D 2.根据图上信息,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A.①地海拔比②地低 B.③地海拔比④地高 C.①地与②地的相对高度不可能小于③地和④地 D.④地和⑤地的相对高度有可能大于③地和⑥地 解析:从图上不难看出图上的等高距为100米,①②两地的海拔都在200到300米之间,没有办法直接比较出它们之间的高低关系。③④两地的海拔都在600到700米之间,也没有办法直接比较出它们之间的高低关系。①②之间的相对高度与③④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存在着大于、等于、小于的三种可能,故选项C的说法是不正确的。④地的海拔在600到700米之间,⑤地的海拔在700到800米之间,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大于0小于200米;③地的海拔在600到700米之间,⑥地的海拔在700到800米之间。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也是大于0小于200米,完全有存在④地和⑤地的相对高度大于③地和⑥地的相对高度的可能。 答案:D (2013·绵阳诊断)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左图为丙区域的放大图,其中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地层界线。据此回答3~4题。

河流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河流的地质作用 §1.概述 河流是陆地上永久性有固定水流,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河流分不开的“母亲河”同时从自然界的角度,河流是陆地上最活跃的地质动力。河流的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强烈的外动力地质作用,流水的作用,是河水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各种改造。 一、片流、洪流和河流 1.片流与坡积裙 大气降水3/1为地表水,最初覆盖地面沿斜坡均匀活动网状流——片流。 2.洪流与洪积扇 片流进一步发展水量增大,在一些沟槽中汇集、浊流一但浊流便以自身冲刷使沟槽扩大,成沟谷。沟谷中的浊水能量大(雨季)携带大量冲刷碎屑在沟口(山角处)堆积扇水,称浊积扇,浊积平原。浊流反在雨季有水(发生)。 3.河流 大型切割源沟各称冲沟,当部沟有充足的外给水源即成为永久性水,称河流。地表上有固定水道(河道)的经常性水流。 二、河水的运动形式 (一) 层流:水质点运动轨迹(线)平行仅在平坦河底附近运动弱。 (二) 紊流:水质点运动浅无规律紊乱紊流是河水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 (三) 环流:水质点作螺旋状运动,运动迹线在横剖面上投影为环形, 具有较强能量动力。 (三)涡流:水质绕轴旋转运动,轴与河底近垂直,出现在水流急,河谷凹凸不平,涡流对河床破坏作用强,虽不是河水主要运动 形式,但动力强。 三、河流的动能 E = 1/2 ×QV2 Q=流量 V——流速 动能与流量、流速有着直接关系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水断面的水量。 流速指单位时间内流通过的距离。

§2.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河床岩石的剥蚀、破坏作用称侵蚀作用。 一、侵蚀作用的方式 1. 冲蚀——流水以本身的动能将河床的泥、砂、砾冲走。 2.磨蚀——流中携带的砂、砾对河床岩石的磨损同时流水 中的砾、砾本身变被磨损。 3.溶蚀——流水溶解了一些酸、碱、盐类,成为溶剂, 溶解河床的岩石。 这三种锓蚀方式通常是同时发生,而不同的条件下,表现的主次、强弱程度不同: 泥质、砂质、河床,冲蚀作用为主, 上游冲、磨为坚硬岩石河床,磨蚀作用明显,下游溶蚀明显 可溶性岩石河床,溶蚀作用强烈。 二、侵蚀作用的类型 按侵蚀作用方向分为: (一)下蚀作用(底蚀)——流水对河底岩石的锓蚀(磨、冲刷、溶)结果使河床降低。 1.下蚀的原因 1°流水顺坡而下,向下的运动分量冲刷河底。最重要的下蚀坡度 逾陆,下蚀作用越强烈, 下蚀最强烈的是瀑布地 区。下蚀作用使瀑布不断后退。 我国黄河壶口瀑布5cm/年(退)北美尼亚加拉瀑布0.3m/年=30m/年。 2 ° 流水携带的砾、砂在河底滚动,跳跃,不断磨蚀河底基岩,洪水期,搬运量大,下蚀作用强烈。 3°涡流作用 涡流使携带的砾石像钻具一样作用于河底,形成凹坑。 4°双向环流 河水涌入峡谷进,河床峡谷中的流水为双向环流使峡谷加深。 2.向源侵蚀(溯源侵蚀) 由于下蚀作用使河流向源头方向伸长(加长)。 两条近乎垂直的河流在溯源侵蚀作用下,发生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当两条条河流向同一分水岭溯源侵蚀时,当某一向源侵蚀较快 的河流向上伸长并中途切断另一条河流时,于是就把另一河流上 黄果树瀑布落差75米

水的地质作用

三、水的地质作用 Ⅰ.名词解释 1.淋滤作用p49 经过渗流水的物理与化学作用后,地表附近岩石逐渐失去其完整性、致密性,残留在原地的则为未被冲走、又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这个过程称淋滤作用. 2.残积层p49 淋滤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质称残积层。 3.侵蚀作用p49 地表流水对坡面的洗刷作用及对沟谷及河谷的冲刷作用,不断使原有地面遭到破坏,这种破坏被称为侵蚀作用。 4.洗刷作用p50 大气降水沿地表流动的部分,在汇入洼地或沟谷以前,往往沿整个山坡坡面漫流,把覆盖在坡面上的风化破碎物质携带到山坡坡脚处,这个过程称洗刷作用。 5.洪流p51 集中暴雨或积雪骤然大量融化,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地表暂时流水,一般称为洪流。 6.侵蚀基准面p52 河流下蚀不能无止境地进行,一般以河流注入湖、海的河口水面为下蚀下限,此下限水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7.河流的分选作用P54 在河流平面上与断面上,沉积物颗粒大小在垂直方向上显示出层理,这种有规律的变化,称河流的分选作用。 8.水的硬度p62 地下水的硬度就是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数量。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称总硬度。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 1.地表流水逐渐向低洼沟槽中汇集,侵蚀使沟槽向深处下切,同时使沟槽不断变宽,这个过程叫做( )。p50 A.洗刷作用 B.冲刷作用 C.淋滤作用 D.河流地质作用 2.大气降雨沿坡面漫流,将坡面风化物质搬运到坡脚平缓处堆积,形成( )。p50 A.洪积层 B.冲积层 C.残积层 D.坡积层

3.残积层就是( )。p50 A.淋滤作用的产物 B.洗刷作用的产物 C.冲刷作用的产物 D.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 4.河流的侵蚀、搬运、沉识作用,被称为( )。p52 A.第四纪地质作用 B.冲刷作用 C.成岩作用 D.河流地质作用 5.河流的侵蚀能力与( )关系最大. p52 A.河床宽度 B.河流流量 C.河流流速 D.河床粗糙率 6.河流的搬运能力与( )关系最大。p53 A.河流流速 B.泥沙石块大小 C. 河流流量 D. 可溶物溶解度 7.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叫做( )。p54 A.洪积层 B.残积层 C.坡积层 D.冲积层 8.下面对河漫滩叙述正确的就是( )。p55 A.平水期可以被淹没 B.洪水期不能被淹没 C.平水期不能被淹没,洪水期可以被淹没 D.水流流速变快时被淹没 9.河流阶地一般用罗马数字编号,编号愈大则( )。p56 A.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晚 B.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早 C.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早 D.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晚 10.阶地表面主要由被侵蚀的岩石构成的阶地叫做( )。p56 A.侵蚀阶地 B.基座阶地 C.冲积阶地 D.横向阶地 11.上部为冲积层,下部为基岩的河流阶地叫做( )。p56 A.侵蚀阶地 B.基座阶地 C.堆积阶地 D.纵向阶地 12.吸附在岩,土颗粒表面,不受重力影响的地下水叫做( )。p58 A.重力水 B.毛细水 C.汽态水 D.结合水 13.饱水带就是指( )。p60 A.毛细水带 B.毛细水带与重力水带 C.重力水带 D.汽态水、吸附水、薄膜水带 14.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 )。p62 A.总矿化度 B.总硬度 C.暂时硬度 D.永久硬度 15.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 )。p65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裂隙水

高考地理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04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专题04 地质循环、地壳运动与地形地貌 大瓦山位于我国四川省,横断山东侧,为世界第二大桌状山。桌状山常发育在近于水平或倾斜平缓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分布区,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顶部覆有坚硬的岩层时,就会形成顶平坡陡的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完成1、2题。 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A.沉积作用——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抬升 B.板块挤压——岩浆侵入活动——地壳抬升——周边岩层被侵蚀、搬运 C.板块挤压——褶皱断层——地壳下陷——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D.褶皱断层——岩浆喷出活动——断块下沉——外力沉积形成石灰岩 2.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 A.桌状山 B.丹霞地貌 C.雅丹地貌 D.喀斯特地貌 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一处绝壁之巅。这里海拔1 700米,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岩石以砂岩为主。图为郭亮村绝壁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郭亮村绝壁岩层( ) A.具有层理构造 B.含有丰富的化石 C.由变质岩构成 D.由岩浆冷凝而成 4.郭亮村绝壁景观形成的过程大致为( ) A.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固结成岩 B.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流水沉积 C.外力侵蚀、流水沉积、断裂抬升、固结成岩 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断裂抬升、外力侵蚀 长江流域面积广阔,地貌类型多样。图甲为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景观,该地区森林覆盖率低。图乙为鄱阳湖附近区域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甲所示河谷中碎石遍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干燥,岩石物理风化严重 B.河谷多大风天气,风力搬运作用强烈

河流的沉积作用

断陷盆地 fault subsidence basin 由断层所围限的陷落盆地 断陷盆地指断块构造中的沉降地块,又称地堑盆地。它的外形受断层线控制,多呈狭长条形。盆地的边缘由断层崖组成,坡度陡峻,边线一般为断层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断陷盆地中充填着从山地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其上或者积水形成湖泊(如贝加尔湖、滇池),或者因河流的堆积作用而被河流的冲积物所充填,形成被群山环绕的冲积、湖积、洪冲平原。如太行山中的山间盆地和地堑谷中发育着的冲积洪积平原。低于海平面的断陷盆地被称为大陆洼地。 坳陷 depression 泛指地壳上不同成因的下降构造。这一术语无尺度大小和形态的限制。如盆地、坳槽、地堑、裂谷等。而这种下降可以直接起因于垂向地壳运动,也可以由侧向挤压或伸展所导致。 ①地壳内的碟状沉降区,它以没有或不发育盆地沉积断层为特征,因而成为与断陷相并列 的构造单元。 ②盆地内的相对沉降性更强一级的构造单元。它可以是克拉通内盆地的若干个沉降中心之 一,也可是复杂断谷盆地的沉降区(如渤海盆地的济阳坳陷),此时它是与隆起并列而性质相反的构造单元。 进积 p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沉积相带逐步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迁移过程中,以侧向为主的沉积物堆积作用。其特点是地层柱的岩性自下而上变粗或岩相变浅,并形成向盆地原始倾斜的反S或陡斜型退覆沉积层。进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小于沉积物堆积速率的时期发生,并且二者的差越大,退覆沉积层的原始倾角越陡。 退积 retrogradation 指沉积中心和相带由盆地内部向盆地边缘逐步迁移过程中沉积物堆积作用。退积作用在盆地的沉积物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大于沉积物堆积速率时(即沉积基准面上升期)发生。其地层柱的岩相自下而上变细或变深,并形成向物源区超覆的沉积层。 加积 aggradation 流水塑造和改造地表形态的一种过程。通常指通过泥沙在同一方向上的均匀沉积,使河床或斜坡表面不断抬高。 加积作用是指松散沉积物在地表低洼的地方沉积对地表起的充填作用。当河流松散沉积来源丰富,河流在搬运过程中,无力将其全部搬运走时,就有部分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填高。 垂向加积作用 垂向加积作用是指沉积物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从沉积介质(水体)中自上而下降落,依次沉积在沉积盆地底部的沉积作用。形成“千层糕式”的地层。地层特征:时间界面一般是水

《地质构造》习题答案汇总

《地质构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构造运动按照其发生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古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现 代构造运动。 按照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其中前者又称为造山运动,后者又称为造陆运动。 2.地质作用依据其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 动力地质作用;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地表主要形成山系、裂谷、隆起、凹陷、火山、地震等现象;后者主要有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冰水的地质作用、重力的地质作用等。 3.地质图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地质构造等,按照一定比例缩 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和各种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一副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并标明图名、比例、图例、和接图等。 4.常见的地质图包括普通地质图、构造地质图、第四纪地质图、基岩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等六种。 二、名词解释 地壳运动:主要有地球内力引起的岩石圈产生的机械运动,又称构造运动;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地球的矿物、岩石、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进行破坏和建造作用。 褶皱构造:岩层或岩体受力产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着断裂面产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褶曲: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 断裂构造:岩层受构造运动作用,当所受的构造应力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的连续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节理: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产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沿着断裂面产生位移的断裂构造。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岩层的产状要素? 确定岩层在空间分布状态的要素称为岩层产状要素。一般用岩层面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进行描述,分别称为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2.试简述岩层产状与地面坡度关系的“V”字型法则。 岩层产状岩层倾角与地面坡向关系岩层出露线与等高线关系 水平岩层二者平行或重合 倾斜岩层相反(不论倾角大小)二者同向弯曲,“V”尖向沟谷上游 相同(岩层倾角>地面坡角)相同(岩层倾角<地面坡角)二者反向弯曲,“V”尖向沟谷下游二者同向弯曲,“V”尖向沟谷上游 直立岩层岩层出露线为直线,不受地形影 响 3.简述地质构造对工程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从地质构造控制地质结构和地质 环境两个方面总结分析)。 运动构造形成并控制着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其中前者控制着区域地壳结构(或区域构造)和地质体结构即土体结构和岩体结构;后者则控制地壳稳定性(地震活动、地壳升降活动、断层活动及地壳活动引起的地壳表层活动)、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地质体中的地应力、地下水和地温等因素。上述不同的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不同类型工程建筑物的稳定性,可从边坡工程、地基工程、地下工程等不同种类的情况具体分析。 4.试简述岩层和地层两概念的差别? 岩层一般泛指各种成层岩石,是由层状的沉积岩(固结的岩石或松散堆积物)、火山岩和它们的变质岩组成,不具有时代的概念。地史学中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称为该时代的地层,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时间概念,是具有一定时代意义的岩层或岩层组合。 5.简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方法及主要依据?

12第十一章_河流的地质作用

第7讲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1.概述 河流是陆地上永久性有固定水流,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河流分不开的“母亲河”同时从自然界的角度,河流是陆地上最活跃的地质动力。河流的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强烈的外动力地质作用,流水的作用,是河水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各种改造。 一、片流、洪流和河流 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和河流,是塑造陆地地貌形态的最重要的地质营力。片流和洪流统称为暂时性流水。而河流则是常年性的线状流水。 1 .河流(river)在固定河道中流动的常年性线状流水称为河流。 2 .片流(sheet flow)下雨后沿斜坡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流水。 3 .洪流(flood current)下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 二、河流的动能 E = 1/2 ×QV2 Q=流量 V——流速 动能与流量、流速有着直接关系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水断面的水量。 流速指单位时间内流通过的距离。 §2 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一、片流的地质作用 1、片流的冲刷作用:片流沿整个斜坡将雨蚀作用产生的泥沙顺坡流动,同时 冲刷坡面,导致整个山坡被剥蚀削低的过程。 冲刷作用的强度取决于:以黄土高原为例 降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 坡面物质的性质 坡度(~40o最强) 植被状况 2、片流的溶蚀作用:以路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3、片流的残积作用 4、片流的堆积作用与坡积物 片流动能较小,将细小的泥沙移向山坡下部或坡麓堆积下来,形成坡积物。 坡积物分布于山坡下部,围绕坡麓批盖,形如衣裙状,称为坡积群 1.片流与坡积裙

大气降水3/1为地表水,最初覆盖地面沿斜坡均匀活动网状流——片流。 2.洪流与洪积扇 片流进一步发展水量增大,在一些沟槽中汇集、浊流一但浊流便以自身冲刷使沟槽扩大,成沟谷。沟谷中的浊水能量大(雨季)携带大量冲刷碎屑在沟口(山角处)堆积扇水,称浊积扇,浊积平原。浊流反在雨季有水(发生)。 二、洪流的地质作用 1、洪流的冲刷作用 洪流:片流集中到沟谷中形成的暂时性流水。 洪流在陡峻的山谷中下泄,具有水量集中、流速大、动能强大的特征,并携带大量泥沙、碎屑、甚至巨大的滚石,对沟底和沟壁进行猛烈冲击、破坏,具有强大的冲刷作用。 由洪流切割形成的槽地称冲沟 冲刷作用将坡面凹地冲刷成两壁陡峭的沟谷。 多次冲刷两侧形成许多小冲沟,共同构成了冲沟系统。 2.洪流的堆积作用与洪积扇 洪流流出沟口后,无侧壁约束,水流散开,流速减慢,被搬运的物质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洪积物,洪积物堆积的地形通常呈扇形分布,称洪积扇。洪积物的特点: ①沟口附近堆积多,厚度大,颗粒粗大,越向外堆积越少越薄,颗粒细小, 具明显的分带性 ②磨圆度差,分选性较差,可见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③堆积的地形是锥状时,称为洪积锥(冲击锥),呈扇形时称为洪积扇。 §3.河流的基本特征 一、河流、水系和流域 (一)河流 1、河流:指陆地表面经常性或周期性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河流是流动的水 与河谷的总称。

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 自主学习 ________,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错动,形成断层。 (3)了解地质构造在寻找自然资源和工程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 ①资源:________、________----背斜构造;地下水----________构造。 ②工程建设----隧道、水库、交通线路尽量避开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重力作用、化学作用等形式。(1)流水作用: ①________作用:形成峡谷、瀑布等; ②搬运作用; ③________作用:山麓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中下游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 (2)风力作用: ①侵蚀作用:戈壁、________、风蚀蘑菇等________地貌; ②搬运作用; ③沉积作用:________、沙垄等________地貌。 能力提升 一、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二、图文分析地质构造的应用 三、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四、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

地质作用概述

地质作用概述 油工14-4 赫双玲 油 地质作用概述 自然界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地球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运动,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例如:地表形态和景观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裸露地表的岩石会变得破碎,松散,火山活动喷发出大量的高温熔融物质,地震产生山崩地裂等。所以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主要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斜坡重力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应力。我们可以根据能量的来源的不同将其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又按照方式不同可分为: *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 剥蚀作用:包括机械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 * 搬运作用:包括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作用两类; * 沉积作用:包括机械,化学,生物三类。 地质作用概述 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总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改变着地壳的构造,同时为地貌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就是说板块运动能够解释地壳中岩石的变形,包括区域的和整个地壳的。 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一般推测,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和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这些能量,部分传导到地面散失,大量的内热由于岩石导热性差,在地下聚积成为产生各种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还有人认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能也是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之一。来自太阳的热能,是引起大气和水不断运动的主因,同时给生物的繁殖以能量,并直接对岩石圈施加影响。这一切活动的结果,使地表的凸出部分受到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破坏的产物在低凹的部位沉积起来形成新的岩石。上述变动总称外力地质作用。 地球的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水往低处流是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地势的高低又是内力地质作用所塑造。火山喷出的气体和水分是地球大气圈和水圈重要的物质来源之一,一次强烈的火山活动还可以引起人能直接感受到的气候异常。地质作用强烈地影响着气候以及水资源与土壤的分布,创造出了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这种良好环境的出现,是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球形成的初期,大气圈和水圈的成分、质量都和现代大不相同,大气曾经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阶段,海水是约在10亿年前才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复习学案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专题复习学案 【考试说明】 1、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教学目标要求】 (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关联图。(2)、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外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对地形地貌的影响(3)、板块构造学说及其应用,六大板块的名称及其边界类型。

河口三角洲 风力侵蚀 成都平原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风力沉积 新疆雅丹地貌 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溶蚀) 黄土高原的形成 新月形沙丘 流水沉积 云南路南石林 【例题讲练一】(2011珠海测试题改编)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它是一种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红色陆相碎屑岩(在内陆盆地中沉积的砂岩、砾岩等)地貌。右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两个小题。 1、左图中对应的岩石类型及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右图中的地质作用分别为( ) A 、a ② B 、b ① C 、c ③ D 、d ④ 2、有关左图中岩石类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②受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 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 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⑤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侵蚀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变式训练一】(汕尾2011调研题) 1、下图中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甲——a ——侵蚀——兴建深水港 B 、甲——c ——沉积——兴建聚落 C 、乙——a ——沉积——种植农作物 D 、乙——c ——侵蚀——修筑防护堤 【基础要点二】 六大板块的名称及板块的边界类型 甲

3 水的地质作用

三、水的地质作用 Ⅰ.名词解释 1.淋滤作用P52 2.水的小循环P50 3.侵蚀作用P51 4.洗刷作用P52 5.洪流P53 6.侵蚀基准面P55 7.河流的分选作用P56 8.水的硬度P65 Ⅱ.单项选择题 1.地表流水逐渐向低洼沟槽中汇集,侵蚀使沟槽向深处下切,同时使沟槽不断变宽,这个过程叫做()。P52 A.洗刷作用B.冲刷作用C.淋滤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2.大气降雨沿坡面漫流,将坡面风化物质搬运到坡脚平缓处堆积,形成()。P52 A.洪积层B.冲积层C.残积层D.坡积层 3.残积层是()。P52 A.淋滤作用的产物B.洗刷作用的产物 C.冲刷作用的产物D.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 4.河流的侵蚀、搬运、沉识作用,被称为()。P54 A.第四纪地质作用B.冲刷作用C.成岩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5.河流的侵蚀能力与()关系最大。P55 A.河床宽度B.河流流量C.河流流速D.河床粗糙率6.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关系最大。P56 A.河流流速B.泥沙石块大小C.河流流量D.可溶物溶解度7.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叫做()。P56 A.洪积层B.残积层C.坡积层D.冲积层 8.下面对河漫滩叙述正确的是()。P58 A.平水期可以被淹没B.洪水期不能被淹没 C.平水期不能被淹没,洪水期可以被淹没D.水流流速变快时被淹没9.河流阶地一般用罗马数字编号,编号愈大则()。P58 A.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晚B.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早 C.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早D.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晚10.阶地表面主要由被侵蚀的岩石构成的阶地叫做()。P59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冲积阶地D.横向阶地11.上部为冲积层,下部为基岩的河流阶地叫做()。P59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堆积阶地D.纵向阶地12.吸附在岩、土颗粒表面,不受重力影响的地下水叫做()。P61 A.重力水B.毛细水C.汽态水D.结合水 13.饱水带是指()。P63 A.毛细水带B.毛细水带和重力水带 C.重力水带D.汽态水、吸附水、薄膜水带 14.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P65 A.总矿化度B.总硬度C.暂时硬度D.永久硬度15.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P68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裂隙水 16.埋藏并充满两个隔水带之间的重力水叫做()。P70 A.潜水B.承压水C.上层滞水D.包气带水 17.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的地下水()。P72 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岩溶水 18.地下水对混凝土的溶出性浸蚀,主要因为地下水中()。P75 A.CO2含量过高B.水质偏酸性 C.硫酸根离子超标D.暂时性硬度小于3 19.地下水中含有侵蚀性CO2时,对混凝土有()。P75 A.一般酸性侵蚀B.溶出性侵蚀C.碳酸侵蚀D.硫酸侵蚀20.侵蚀性CO2是因为地下水中()。P76 A.CO2本来就有侵蚀性B.CO2含量没达到平衡标准 C.CO2含量超过平衡标准D.CO2含量恰好达到平衡标准21.水泥细菌指的是()。P76 A.氢氧化钙B.水化硫铝酸钙C.水化硅酸钙D.二水石膏Ⅲ.多项选择题 1.地表水的地质作用是指()。P51 A.地表流水将风化物质搬运到低洼地方沉积成岩的作用 B.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C.淋滤、洗刷、冲刷和河流地质作用 D.地表水对岩、土的破坏作用 2.下列选项中,属于残积层特征的为()。P52 A.物质成分与下伏基岩成分密切相关 B.是位于地表以下、基岩风化带以上的一层松散破碎物质 C.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含水量,作为建筑物地基,强度较低 D.厚度与地形、降水量、水中化学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之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 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 图1为一个岩层剖面,因其中岩层呈香肠形态,故名为石香肠构造。其形成过程为: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做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岩层剖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据图完成1~2题。 图1 1.形成石香肠构造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属于( )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2.形成石香肠构造必须具备的条件为( ) ①不同岩层有韧性差异②受到强大的压力 ③出现明显的断层构造④火山活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山东半岛某入海河流流域内在1952—2009年间修建了大量水库,实施大面积坡耕地改梯田和拦河闸坝修建,大规模林地、园地建设等,但该河流输入海洋的泥沙受其影响不大。图2示意1952—2009年间该河入海年径流量、输沙量累积折线(图中数据为河口水文站监测资料)。据此完成3~5题。 图2 3.下列人类活动可能对该河年输沙量造成影响较大的是( ) A.坡地改梯田 B.种植苹果树 C.种植夏玉米 D.上游修水库 4.图X5-2中某项人类活动对该河流输沙量影响极小,其原因可能是( ) A.腾库容为了防灾 B.以涵养水源为主 C.以拦截粗砂为主 D.建设的规模较小

5.该河在1952—2009年间,年入海泥沙量( ) A.先增大后减小 B.持续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持续减小 在柴达木盆地边缘,隐藏着中国最大的一片水上雅丹地貌群,其主体是7500万年前的湖泊沉积物,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奇异地貌。图3为该水上雅丹景观图,图4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图3 图4 6.组成图3景观的岩石,对应图X5-4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7.图3中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地壳抬升—岩浆侵入—搬运、沉积 B.风化、侵蚀—地壳抬升—搬运、沉积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搬运、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某考察队对某海滩进行考察,图5示意以该海滩某测量点为起点的海滩地形剖面图及颗粒物特征表。平均粒径表示颗粒的大小,其数值越大说明其颗粒越小。分选系数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其越接近0,说明其分选性越好。据此完成8~9题。 图5 8.形成a地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海浪沉积

【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二轮 专题二 第一讲 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试题

【三维设计】高三地理二轮专题二第一讲地质循环和地质 作用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1·福州调研)2010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 A.① B.⑤ C.③ D.④ 解析:第1题,此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丘”。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丘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第2题,此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从图中可以看雅丹地貌的岩石具有岩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图中①是岩浆,②是侵入岩,③是喷出岩,④是沉积物,⑤是沉积岩,⑥是变质岩。故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⑤。 答案:1.B 2.B (2011·广州调研)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主要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③①②表示的地壳物质变化过程是( ) A.从变质岩到岩浆岩B.从沉积岩到变质岩 C.从岩浆岩到沉积物D.从岩浆岩到变质岩 解析:第3题,图中①是峡谷地貌,由流水侵蚀而成;②是河口三角洲,流水堆积所致; ③为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锥;④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第4题,③图表示岩浆

岩的形成,经①图所示的流水侵蚀作用,最终大量泥沙等碎屑物在河口地带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图②)。 答案:3.D 4.C 5.(2011·广东高考)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图示信息的判读能力。断层是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丙处岩层向下弯曲,则乙处为背斜,丙处为向斜,甲处岩层沿断层面有相对运动,故甲处为断层。 答案:B (2011·南京模拟)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外力侵蚀作用统计图,回答6~7题。 6.图示的外力是( ) A.流水B.海浪 C.冰川D.风力 7.新疆的轻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都很突出,是因为( ) A.自然环境整体性强 B.地域广阔,距冬季风源地近 C.自然环境的垂直差异显著 D.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显著 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这种外力侵蚀作用以新疆、内蒙古等省区较为典型,故这种外力是指风力。第7题,新疆的地形以“三山夹两盆”著名,其中新疆中部的天山可将新疆分为南疆和北疆,南、北疆的自然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它们的侵蚀强度存在很

亚马逊河流地质作用及其结果的解说

4 这是最新被认定为亚马逊河源的阿帕切塔 5, 亚马孙河自西向东流,沿途接纳了源自安第斯山脉东坡、圭亚那高原南坡、巴西高原西部与北部的河流1000多条,形成庞大的亚马孙河水系网,其中7条长度超过1600公里,20条超过1000公里。其中长度超过1500km的支流有17条。 6 亚马逊河中游流经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玻利维亚、巴西、全长约为2200千米。在巴西北部,亚马逊河水深45米,河宽3000米,流速缓慢;河中岛洲错列、河道呈网状分布,两岸河漫滩宽30~100千米,地势低下,湖密布,排水不畅;河流两侧支流众多,都发源于安第斯山东坡,呈羽状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宽至11千米,河深99米。 7 这是亚马逊河的地质地貌 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有一大片被淹没的谷地。更新世冰河融化,海平面升高,峻峭的峡谷在海平面较低时已被侵蚀为上新世地表,此时完全被淹没。流域的古代沉积物地面就是永久性陆地的土壤,大部分亚马逊雨林便在这种土壤上发育起来。在流域的上游(秘鲁的东部和玻利维亚),从安地斯山脉冲刷下来的沉积物覆盖了古代的地表。亚马逊河流域有大片低地年年氾滥,但大部分土地是丘陵起伏的“永久性陆地”,远超出洪水的水位。流域内生长著名热带雨林,是世界最大的生物资源宝库 8 由于在整个流域内全年雨季的时间不一致,亚马逊河的上游每年有两次汛期,并交替受到发源于秘鲁安地斯山脉的支流和发源于厄瓜多尔安地斯山脉的支流的影响,前者的雨季为10~1月,后者的雨季为3~7月。因为雨季雨水增大,河水流量增大,河水及其所携带的碎屑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加长。而使河谷加深加长的主要是下蚀作用 9 当亚马逊河下蚀作用较强,河谷加深的速度大于拓宽的速度,形成谷坡高度远大于谷坡宽度的峡谷,其横切面呈V型,又称V型峡谷 这就是亚马逊河的V型峡谷 10 由于组成河床岩石软硬不均,河流下蚀作用的速度也有差异,因而造成谷底在纵坡向上常呈阶梯状,一般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谷底抗侵蚀能力强,常突起形成陡坎,而这个陡坎就形成了亚马逊河上气势磅礴的瀑布 11

2020届专题04地理(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专题)

2020届专题04地理 测试范围:地质作用与地质循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澳大利亚的神奇岩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奇观。它是滨海嶙峋兀立的巨大黄岗岩巨石,读图完成1—3题。 1.嶙峋兀立的花岗岩居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的成因是() A.变质作用 B.溶蚀作用 C.岩浆活动 D.风化作用 3.嶙峋兀立的花岗巨岩形成主要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岩浆侵入—地壳上升—海浪侵蚀 B.地壳上升—岩浆喷发—海浪侵蚀 C.板块运动—地壳上升—海浪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力侵蚀 读图,回答4—6题。 4.凤凰山、仙人冲、元宝山的地质构造是() A.向斜、背斜、向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断层、向斜、背斜 D.背斜、向斜、背斜 5.仙人冲处地貌形态形成的正确原因是() A.槽部受到张力,不易受侵蚀 B.槽部受到挤压,岩石比较坚硬 C.顶部受到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D.岩石比较坚硬,易发生上下移动 6.关于图中所在地区正确规划利用的是() A.在凤凰山上进行天然气的勘探 B.在龙潭肖处一定不能建设水库 C.仙人冲处一定是良好储煤炭处 D.在元宝山中进行水资源的勘探 排石位于辽宁大连瓦房店骆驼山海滨森林公园东部岬角处,有一排礁石伸向海中,故名排石,下图为该景区著名景点。读图完成7—8题。

7.据图判断图示岩石类型属于()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8.图示地貌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风化和风力侵蚀 B.风化和流水侵蚀 C.风化和海浪侵蚀 D.风化和冰川侵蚀 下图为某地“沿110°E南北向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质剖面的特点是() A.黄河至洛河之间为背斜 B.黄河至洛河之间是受到强大挤压力而成 C.北山为背斜山 D.渭河是在向斜处发育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剖面黄河至渭河段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花岗岩体中能发现岩石 C.北山和秦岭岩层的成因不一样 D.图示区域地貌特征主要是风力侵蚀形成 某一研究时刻的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称过水断面。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P表示() A.水流搬运 B.河床风化 C.水流沉积 D.河床沉积 10.流水作用与过水断面之间的关系是()

推荐-2020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课时规范练6地质循环与内力作用湘教版

课时规范练6 地质循环与内力作用 模拟题组 (2018云南师大附中模拟)瓦屋山(左图)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海拔最高为3 522米,垂直高差近1 000米,孤峰状的山体拔地而起,山顶面平坦如桌台,周边悬崖陡壁围绕,地质学家誉其为“中国桌山,人间仙台”。瓦屋山顶部由坚硬的玄武岩组成,下面是数百米厚的石灰岩。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据此完成1~2题。 1.右图中,能代表瓦屋山顶部岩石类型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瓦屋山顶成“桌台状”,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 A.岩浆活动、侵蚀作用、固结成岩、沉积作用、断裂上升 B.岩浆活动、断裂上升、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C.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喷发、断裂上升、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侵入、断裂上升、侵蚀作用 2.C 1题,根据材料,瓦屋山顶部岩石为玄武岩,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型岩浆岩。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三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即只有一个指向的箭头。图中丁为岩浆,乙为岩浆岩,B正确。第2题,瓦屋山顶为玄武岩,下面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说明石灰岩形成早于玄武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然后才有岩浆活动,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周边悬崖陡壁围绕,说明桌状山是断裂上升后,受外力侵蚀形成平坦“桌台状”山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 质作用依次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喷发、断裂上升、侵蚀作用,C正确。 (2018湖北荆州质量检查)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海深在0~3千米,大陆边缘的地 壳一般属于陆壳性质,但厚度往往小于大陆内部的地壳,有宽有窄。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

普通地质学—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河流概述 一、地表水流 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和河流,是塑造陆地地貌形态的最重要的地质营力。片流和洪流 统称为暂时性流水。而河流则是常年性的线状流水。河流是由片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成的。 1、片流(坡面流水) 片流:下雨后沿斜坡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流水。 特征:降水向下沿自然斜坡流动,其流速小、水层薄,水流方向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 定流向,形成网状细流。片流比较均匀地洗刷山坡上的松散物质,并在山坡的凹入部位或 山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坡积物在山麓地带常联结成一种覆盖斜坡的裙状地形,称为 坡积裙。 2、洪流(沟谷流水):下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 特征:具有固定流向。 山坡上最大坡度-沟槽-沟谷-冲沟-河谷洪积物-冲积扇(洪积锥) 冲沟:切割较深规模较大的沟谷。分沟头、沟口。 洪积物: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迅速堆积。 冲积扇(洪积锥):洪积物往往呈扇状分布,扇顶在沟口,扇形向山前低平地带展开。 洪积物特征:分选性、磨圆度均较差,从水平分布看,扇顶部分沉积物质比较粗,向着扇 体边缘逐渐变细,及至扇底前缘可出现黏土。冲积扇的厚度,由扇顶向扇体边缘逐渐变薄。洪积平原:一系列冲积扇相互联结。 冲沟的发展有两种趋势:一是向下冲刷停止,标志着冲沟的衰老;另一种是流水深切沟底 达地下水面,得到地下水源补充,暂时性的冲沟流水便转变成具有经常流水的河流,冲沟 发展成为河谷。 3、河流:在固定河道中流动的常年性线状流水称为河流。 二、河谷的横剖面 1、河谷形态 河谷:是河流挟带着砂砾在地表侵 蚀塑造的线型洼地,是一种形态组 合。 河谷横剖面形态: 河床:经常有流水的部分。 谷底:河床两旁的平缓部分。 谷坡:谷底以上的斜坡。 坡麓:谷坡与谷底的交接处。 谷缘:谷坡上部的转折处。 河谷的发展过程:在横剖面上经历了V型谷、U型谷和碟形谷阶段;每个阶段纵剖面也相 应变化。 ①V形谷(峡谷):谷坡很陡,谷底狭窄,甚至无平坦的谷底,河床直接嵌在谷坡之间。 ②U形谷:谷底较宽,谷坡较陡,坡麓明显。 ③碟形谷:谷底平坦而宽阔,其宽度可达数千米甚至数万米,谷坡较缓,没有明显的坡麓。 三、河流纵剖面 一条河流由陡峻的山体流经宽缓的平原而入海,沿其中轴方向构成一条向海倾斜、中段略 为下凹的曲线。河谷横剖面的不同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纵剖面的不同地段。V形谷在上游,U形谷、碟形谷出现在中下游。 四、流域盆地 是一条河流及其支流所构成的总区域。 分水岭:分隔不同流域盆地的高地或山地。汇集我国40%面积地表水流的长江流域盆地与 黄河流域盆地的分水岭是巴彦喀拉山脉与秦岭山脉。分水岭以北的地表水流均流入黄河水 系并最终注入渤海;分水岭以南的地表水流均流入长江水系并最终注入东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