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机传播管理》讲义(胡百精老师)

《危机传播管理》讲义(胡百精老师)

《危机传播管理》讲义(胡百精老师)
《危机传播管理》讲义(胡百精老师)

危机传播管理

胡百精

题解:我自己曾以“危机管理”、“危机公关”为题,现正式确认为“危机传播管理”。此非咬文嚼字,危机管理含义甚广,应急技术与工程、公共政策与体制等皆在其内,而这些并非我的专业;危机公关有特定所指,尤重危机情境下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再造;危机传播管理则包含危机公关和危机修辞两个流派,后者尤重危机语境和话语建构。西方学界对这三个概念有较明确的界定,欲深究者可查阅相关英文文献。

除了自定题目外,邀请机构有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理解预设一些题目,诸如“应急管理”、“新闻应急”、“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等。应急管理是一个准确、成熟的概念,不必细解;新闻应急则指意含糊,实应纠正;媒体“应对”不如改为“协商”、“沟通”等词汇,其义自明。

讲义正文:

倘若跳出个案式的检讨,进而把2003年以来的“非典”、吉林石化爆炸、厦门PX项目事件、无锡太湖蓝藻污染、2008年春季南方冰雪灾害、“3?14”拉萨骚乱事件、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袭扰事件、“5?12”汶川大地震、“6?28”瓮安群体事件视为一个呼应性的整体,那么我们就容易理解一个判断:对于任何一个社会组织而言,危机管理与财富创造同等重要。而传播是危机管理诸事务中的核心问题,发布信息,重归共识,价值提升始终是危机管理的主线。

一、危机传播管理的常规路径

谓之常规路径,强调的是以下所讲诸项的常识性。如今,我们不缺少胆识和见识,而总是忽略常识。

1、时间性——越快越主动,越慢越被动。这简直是老生常谈,然而一些组织却总是“输”在危机管理的时间性问题上。一旦陷入危机就躲起来,或者迟滞反应,于公众而言不负责任,于媒体而言制造了误解和障碍,于自己则意味着灾难。

时间性意味着不躲避不说谎不出丑。要及早讲出真相,把握自己应有的话语权;的确犯错了应要诚意道歉,勇于担当。此中,有三个问题值得辨析:

第一,是不是要发布全部真相?这个问题在学界是有争论的,在实践中也存在分歧。英国学者罗彻斯特提出了危机公关的3T原则,即主动告知、尽速告知和全部告知,但也有学者反应最后一条:在危机中,特别是重大灾难性危机中,为了“全部告知”而发布多余流溢的信息,往往会增加公众做出选择的困难,甚至导致更大的危机。我个人的观点是,要充分告知,即发布危机利益各方最关心、最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如果危机尚无定论如何发布?危机情势紧迫、错综复杂,很多情况下原因不明、结论未定,既然要“及时告知”,那么面对媒体和公众说什么?答案是没结论、有态度。简言之,至少要拿出一个负责任的态度。人们当然关心因果结论,但也需要一个明朗的态度。

第三,如何在危机情境下做出承诺?在告知问题上,最难者当属公开承诺。危机突至,承诺力下降,各方期待却往往倍增。毫无疑问,不承诺和过度承诺都是不合宜、不负责的。此中的原则是,要坚持有效承诺。所谓有效承诺,即自己可兑现、各方普遍关心的那些承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改善。在危机之下,要勿以善小而不为,要给自己的道德资粮不断做加法。人们会原谅一个道德自新的犯错者。没结论的时候一定要有态度,不过度纠缠实施,表明态度,重建价值语言。

2、主体性——自我担当与构建话语同盟。自我担当已如前述,即不放弃危机中的话语权,宁可说错了,也要自己说。此处补充强调三个问题:第一,均衡表达。所谓均衡表达,即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发布信息,眼睛里要有人——危机中因你而受惊受损受伤的人。只盯着自己的利益、政策、条规讲话,人们听不进去,更少有人信。下面在讲危机中的价值排序时会对此展开论述。

第二,正面效果。人大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提出,要以效果导向理解“以正面报道为主”。这是一个多样表达的时代,有媒体赞扬你,当然值得鼓舞,有媒体客观报道你,自然也要欢迎,有媒体批评你,更应以冷静、尊重的心态认真对待。不要过度追求文本层面的正面报道,而要看重于自己、于大局、于公众皆有“正面效果”的整体性传播语境。

第三,合理修辞。修辞是人类希望清晰、灵动表达自己的一种追求,说到底即是人性化表达。好的修辞反对的是僵化的语言,过于专业的技术语言,自说自话的“卡拉OK”式表达。

构建话语同盟即在危机中要动员尽可能多的人来为自己说话,其中最重要的是影响有影响力的力,形成权威第三方话语。在公关领域,这一点被称为意见领袖策略。这里也要特别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动员意见领袖而不滥用意见领袖。意见领袖介入危机表达,是为了在公共讨论中提供专业知识、权威信息,引导各方朝着建设性的方向发展。如果滥用意见领袖,这个策略必定失灵,意见领袖自身也必定陷入危机。

第二,优化专家学者等意见领袖的结构。不只要用专业技术型的意见领袖,譬如食品安全问题找食品专家,而且要用人文社科领域的意见领袖。每一次危机事件,特别是那些公共危机,人们的恐慌感、幻灭感往往来自深层的社会心理。这需要技术专家来提供答案,也需要人文学者给出方向。

一次危机事件中,叙事的框架要掌握在你的手里!

3、解释力。最近几年,经过多次重大危机事件的砥砺,很多组织的危机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前述之时间性、主体性问题皆得到足够重视。但新的问题又摆在眼前:我虽及时、主动发挥,亦呈多元话语表达之势,奈何“舆论就是不按我引导的方向发展?”

舆论自有其运作规律,但就危机管理者而言,增强危机表达的解释力对于影响舆论走向是必要的。那么?解释力来自哪里?

第一,要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持续的证据。虚假和敷衍的信息当然背道而驰,可靠的、能经得起检验的信息才有解释力。这一点,如前所述,实属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持续的证据,通俗点说就是不要简单发个声明就关门谢客了,而要持续不断地就人们关心的问题做出回应和解释。危机舆论潜隐巨大势能,所有卷入者、旁观者皆因这个势能向前奔走,你不能掉头就跑或者突然停下。

第二,要坚持开放性,让利益相关者见证、体验危机管理进程。每一个来投诉你的人、来采访你的媒体其实都是在给你机会,封闭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猜测、质疑和谣言。很多人都听说过“把关人”这个概念,这是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经典概念之一,是指那些过滤信息的人或机构。没有哪一个社会和组织会鼓励无序无

度的开放,但是有序的开放则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原则。从公关学科的视角看,“把关人”要转换成为“开门人”,把媒体请进来,把公众、客户、消费者请进来,有话直说,坦诚相见,让各方知道你错在何处、对在哪里、冤不冤、合理不合理。人们见证了这一切,你说的话才有解释力。

第三,要善于倾听。倾听是一个简单的字眼,但怎样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各方的需要、意见,也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有的组织一厢情愿地以为自己了解利益相关者,其实不然,本质、根源总是潜隐于表象和微末。更重要的是,倾听本身即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人们气势汹汹而来,往往只是希望你抱持起码的善待、平等和慈悲之心。你坐下来,认真倾听他们,气消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4、道德力。现今的危机,大多裹挟着道德审判。一旦身陷危机,舆论往往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对当事者进行自上而下的俯冲。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强调如下三点:

第一,当事主体只有爬回原有的道德平台,才谈得上应危机管理。你身处道德的低洼地带,或者说道德前提缺失,是无法与各方进行有效对话的:大声疾呼被视为托辞辩解,沉默无语又被认为俯道认罪。如何爬回原有的道德平台?你必须是可信的,诚实的,善良的,担责的,否则众声喧哗之下,你实际上已经被取消了对话的资格。

第二,优先关爱弱者。关爱弱者是文明社会的基本原则,危机之下更当如此。同时,关爱弱者亦有其现实考量,弱者一般在危机中受到伤害最大,以抗危机能力较弱故。因此,饱受危机之苦的弱者往往情绪最激烈,优先关爱之,则化解了危机中的主要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动辄以“一小撮”命名之。有问题依法办事,没问题要深味人在危机中的命运感。

第三,善待媒体。每一组织皆有其生存逻辑,媒体亦是如此。组织要在危机中理解媒体,为之提供必要的采访保障,满足其职业化的信息需求。北京奥运会的经验表明,要善待媒体,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媒体当然也有局限性,但沟通可以克服自己和媒体的局限性。

二、“事实-价值二分法”与危机传播管理

我此前几年讲课中,常以事实、价值二分法切入,借用了一个哲学命题分析危机情境。其中一些理论问题、个案问题因讲课情境、课时长短、听众不同,未尽其要,也多有差误,现概括如下,以此为准。

1、分析工具。以事实、价值二分法为分析工具,我的判断是:所有关乎人的危机皆是事实危机与价值危机的聚合体。在任何一次危机中,事实层面的冲突、矛盾主要表现为利益关系的断裂和对抗;价值层面的冲突、矛盾主要表现为信念、道德、情感关系的破碎和冲撞。因此,危机传播管理不惟在事实层面进行利益的补偿和恢复,而且要在价值层面进行心灵的救赎和修复。

2、核心假设。事实层面的危机传播管理,核心问题是通过真相的查证,解决利益矛盾;价值层面的危机传播管理,中心任务是通过信任的重建,构筑组织与利益相关者共享的意义世界。而国内很多组织的危机传播管理现状是,只在事实层面纠缠,不顾价值意义的输出。易言之,你不在价值层面点灯,卷入危机的人们就会只在事实层面点火。

3、两种模式。事实策略与价值策略对应了社会文明治理的两种方式:利益模式,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并尽可能公平地分配它们;价值模式,创造共享的信念、道德和意义,构建命运共同体。没有利益模式,社会发展就成了虚妄,危机管理也无从谈起,但仅有利益还不行——欲望无止境,我们还得操持一些彼此认同的价值尺度。这些尺度承认利益的差异和纷争,但又能指引我们走向尽可能公平基础上的和谐。

4、具体路径。事实策略之下,我发展出告知、疏导、转换三个二级路径;价值策略之下,则包含顺应、引导和重建三个二级路径。其中:

第一,事实层面的二级路径:

告知路径已在前文讲时间性部分说清楚了;

疏导路径的核心观点包括:堵不如疏(亦属常识)、通过第三方话语疏导(前文已讲)、避免危机黑洞(不要把自己和利益相关者牵引到更大的危机灾难中去,避免摧毁行业、系统的整体利益,不要陷入对抗的黑洞中去——对话是比对抗更优的策略);

转换路径的基本主张是不纠缠(看大局、看长远)、议题转移(即公关学科经常说的转移视线,要合理合情合法,不可自欺欺人地“转移视线”)、前后一致(别转来转去忘记了自己最初许给利益相关者的愿景和承诺)。

第二,价值层面的二级路径:

顺应路径强调三个问题:示弱(必要的妥协,实质是召唤自己的平等、尊重之心),倾听(前文已讲)、关爱弱者(前文已讲);

引导路径的思路是:把内部员工引导至大局利益上来,以求协力度过危机;把冲突各方引导至共同利益上来,而不是在非理性冲撞中忘记最重要、最宝贵的共同体精神;把媒体“引导”至公共利益上来,说是引导,实则是协力设置公共议程,这些议程当符合普遍的社会规制。

重建路径主张高度重视危机的恢复管理,有关于此,我另有一篇专门文章,将来附上。

5、思考框架。在现实危机中,事实、价值并非截然可分,此处重申其只是一种分析工具或者说指导现实的一种思考框架。经常有人问:你看此事,哪一块是事实哪一块是价值,我皆语塞。

6、相关个案详见各类案例书,也包括《中国危机管理年度系列报告》。其中,我们直接研究的案例,《报告》中皆有详述,课上所引个别案例,具体时间和细节可能与复杂的现实情况、“幕后情况”有出入,虽不失其旨,亦应致歉。

7、我老实承认,关于危机传播管理的研究,我最近就卡在这事实世界与价值事实的整体性构建上。所以,我需要转向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进入哲学、语言学地带的传播思想史研究。有了这个讲义,观者自行下载,我不必去任何一家现场讲课了,可用的,浅见的,疏误的,都摆在这里了。

三、危机传播管理中的价值排序

当下的危机管理研究大致呈现出向两端延展的趋向:一是基于过程论的统观,研究重点由事中处理向事前预警和事后恢复管理延展,二是基于“结构–功能”论的考量,研究重点由认知、理解危机和危机管理向构建危机的价值前提延展。后一个延展实际上是一个补课的过程,即寻找影响甚至决定危机管理思维与行为的大逻辑和价值排序。倘若价值前提缺失或混乱,那么危机管理本身就是一场危机。

价值是协商的结果,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到危机管理领域,价值前提是各方共同认定的基本尺度,即组织、公众、传媒等所有利益相关者皆以之为共识的角色和行动规范。任何“单边”的尺度,都无法指引人们协力渡过危机,反而可能恶化危机。换言之,危机管理的价值前提,是多方价值的排序与均衡。其中,以下四组价值关系的协调是重中之重:

一是危机组织以之为重、为先的得与失关系。组织陷入危机,第一反应必然是自身的利害得失,有责任吗?要担当吗?需赔偿吗?应召回吗?会倒闭吗?

二是媒体以之为重、为先的是与非关系。报道危机的媒体以查证真相为己任,谁是谁非?前因何在?后果如何?战略与战术、体制与机制、产品与渠道哪里出了病症?

三是压力团体以之为重、为先的公与私关系。特定组织遭遇危机后,政府、司法、行会、NGO等各种压力团体更关心的是个体与集体、局部与全局等有关公众利益与私自利益之间的角色,危机管理者是否遵守法规政策?是否伤及行业整体利益?是否影响社会稳定、公共秩序?

四是公众以之为重、为先的善与恶关系。无论作为危机的承受者还是旁观者,公众对当事主体总是抱有强烈的道德义愤,并据守道德高地展开舆论围剿,你是有良心的吗?你是诚实的吗?你是否在护念人的生命、健康和尊严?

从各自的立场出发,不同主体的以上四组价值判断,皆是合理的。而以整体和协商的眼光看,危机管理的最终尺度应是四者进行合理排序、最大限度均衡的结果。对危机组织而言,要暂且“搁下”自己的得失之心,尊重公众利益及其善恶观念,相与为善,才能获是信任,否则身陷道德的低洼地带,任何辩护都是徒劳;要遵守法纪,不悖社会规范,“中规中矩”才能重回方圆;要满足媒体最低底限的职业信息需求,助其查“是”证“非”。

述及“搁下”自身得失,亦非置安危进退于不顾,而是强调越是以公众、压力团体和媒体的价值需求为导向,越能够让自己少失多得。相反,一己得失之心愈笃,安危之念愈重,失之愈多。

四、危机恢复管理与责任拯救危机

所谓恢复管理,即危机事件尘埃落定或烟消云散后,我们与利益相关者重建共同家园的过程。一些企业和行业存在一个迷障,以为事件一旦结束,危机便已

终结,从而略过了恢复管理这个环节。实则不然,倘若恢复管理缺席,尘嚣再起,风云重聚,瞬间自来。

危机是事实损害和价值异化的聚合体,一旦危机暴发,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或政府机构,它所造成的损害都是双重的:一是与利益相关者事实世界的残缺或坍塌,二是彼此价值世界的支离破碎。

循此路径,危机管理实际上存在两个根本导向:事实层面的应对,当危机发生时,前因后果何在,来龙去脉如何,与谁沟通,与谁博弈,在哪个环节、哪个维度付出代价并因之进行自救、他救,等等;另外是价值层面的应对,即信心、道德、礼法、正义、公平、信念之维的协商和救赎。目前,更多的品牌习惯在事实层面付出努力、采取行动、应对危机;而在价值救赎层面则比较薄弱。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择其要者有三:

一是未能体认到价值世界重建的必要性,只顾事实层面的沟通、辩护和补救,而任价值世界荒芜;更极端的原因是,很多企业根本不认为引爆危机是自己在价值观上存在问题。

二是认定事实能够助益价值,把事情说的圆满,把工作干的漂亮,自然会重拾信任。事实与价值的确相互影响、彼此缠结,但正如最早提出此事实、价值“二分法”的休谟断言的那样,事实不能自然推导出价值:欧几里的数学定律如何了不起,与他是不是一个道德良善的奴隶主并无直接关联。同样,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的中国乳业,把自己的产品质量搞好了,也不见得就能赢得消费大众的认同——呀,他们如今是可信可敬的企业了。

三是看到了价值世界重建的意义,因此发心修复,却从无下手。人人言称价值建设是根本,是中枢,然而价值无价无形,逢山此去无多路。出路在于“三步走”,现将我提出的“三步走”分享如次:

危机后期的恢复管理同样存在事实和价值两个维度。其中,在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各有两个核心概念至关重要,分别是“真相”和“利益”,“信任”和“意义”。

当危机事件结束之后,一般“真相”已大白于天下,即使“真相”仍不明朗,那也是历史的任务了,很多“真相”只有历史才能给出答案。如此,就留下的“利

益”、“信任”和“意义”三个核心概念,正是它们构成了恢复管理的“三步走”。

第一步是利益补救。事件尘埃落定之后,一般来说企业会把危机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利益的补救上来:对内尽快恢复常态秩序,创造更多的效益;对外向利益相关者做出补偿,以恢复利益契约。

第二步是信任重建。哪里错了,哪里病了,便对症下药。譬如,当初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陷入危机,那么恢复管理阶段当做出整改,提升产品质量,并将之通过公关、广告、营销等方式传播出去。前面已经提出,事实能够影响价值,但不能主导、替代价值世界的重建,所以这第二步是有缺憾的,不迈出这一步不行,只迈出这一步也不行。

第三步是意义输出。所谓意义输出,即一个品牌在危机结束之后,当构建并输出人们普遍认同的公共信念,譬如真诚、关爱、美好、平等、人与自然的亲善等。如何进行意义的构建与输出,担当社会责任就是构建和输出意义。要把企业的自我角色纳入社会公共系统运行当中来,找到个体角色和公共角色之间的价值纽带,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传播价值,筑基意义的世界。一言蔽之,责任拯救危机。

以上三步,利益补救让人们不再愤怒,重归危机之前的平静;信任重建让人们不再犹疑,再次向你靠近;意义输出让人们与你重归旧好,并在一个新图景之下协手向前。所谓危机使人进步,说的也正是第三步,那是重生和超越的一步,不但跨出危机,而且踏上品牌成长的另一个高阶。

危机传播管理 资料整理

危机传播管理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 1危机:有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者内部系统失常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发展秩序和目标,要求做出紧急决策、响应和行动的威胁性时间、状态或结构。 2危机是一种事件还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形势/情境/状态。 事件还是状态这是一个涉及危机定位的根本性问题。危机往往由特定事件引发,其表现形式也主要是威胁性时间,但危机事件不等于危机。 危机的本质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构成要素、动作规则和发展秩序优常态异化、裂变为威胁体系的过程。 危机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威胁性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内外部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 相应的,危机管理也不单纯是事件处理—而是对组织威胁性生存环境的修复和改造。 定义为状态的意义:更准确反映危机的本质,有利认识、理解。明确危机管理的方向。有利于组织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应对机制,形成战略性危机发展观。 3危机的基本特征: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潜在损害性、破坏性 (必然性与偶然性渐进性与紧迫性<量变到质变,分潜伏/爆发/处理/解决四阶段的生命周期> 破坏性与建设性<警钟、疫苗/时势造英雄;有形损害/无形损害> 个体性与公共性<控制论其中传播的快、广、变异快/杂/多谣言等仨特点>) 4危险的类型:自然危机与社会危机结构性危机与偶发性危机重大危机与一般危机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利益危机与信仰危机等等 从危机的内涵和属性出发,一是人为与非人为的标准;二是内与外的标准 人永远是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 5危机管理是一种情境管理、资源管理、沟通管理、行为管理。 6危机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有:1预防第一原则2制度保障原则3全局利益原则4积极担责原则5诚实守信原则 7诺曼·奥古斯丁的危机管理6阶段模型:危机的避免、危机管理的准备、危机的确认、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利用危机(循环) 8希斯的4R模式:减缩、预备、反应、恢复 9米特罗夫和皮尔逊的危机管理5阶段模式:危机信号侦测、危机准备与预防、危机损失的控制、危机恢复的管理、学习(循环) 10危机管理体系的三个核心范畴是:危机管理战略规划、危机预控和危机应急管理 危机管理战略规划包括:危机管理思想、危机管理制度、危机管理战术体系 (1危机发展观的明确+危机管理体系的形成2日常化危机管理制度的建立、维护与修正3危机管理战术框架的勾画、论证和执行) 危机预控包括:风险评估、危机预警、危机应对训练 危机应急管理包括:危及决策、策略执行、恢复与评估 11危机的诱因是:外部环境变化(自然&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善(观念/战略/战术)+导火线 12危机还有特殊传播性,大众媒介的渗透性。危机的非常态事关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性(成为媒体报道、传播的核心关注点)。再加上人际/组织/群体传播对其高度敏感,致使危机一旦爆发便迅速蔓延 第二章危机管理的流派与危机传播 1危机管理的流派有:管理流派和传统流派从两者差异来看,危机管理【偏向于“对事”,危机传播偏向于“对人” 2危机修辞:即社会主体在危机情景下的言语策略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学习笔记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学习笔记 长沙黎俊麟 赵玉平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主讲人,北京《圣贤博学》栏目总顾问,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EMBA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总裁班、法国雷恩商学院特聘教授。 第一讲: 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管理者的核心工作(领导要会带队伍):汉高祖“刘邦”如何靠着“张良、萧何、韩信”三杰获得天下?曾国藩如何培养270多名幕僚人才,悟道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是储备人才。 1、通过别人完成任务(刘邦用人); 2、不看做了什么事,而是看通过什么人做事; 3、带队伍,用人才是成功的关键; 4、成事、立制、育人。 报时型领导——整个团队都不知道几点了,只有领导知道,大家就都来问领导,领导能够准确地告诉大家几点。领导在的时候,一切正常。这样的管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尽

管一切正常,但是领导自己会很忙碌、很辛苦,因为所有的人都来找领导,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领导来拍板;二是如果领导不在,大家找不到领导,正常的工作马上就会陷入混乱,找不到报时的人,大家都不知道几点了,都不知道工作该怎么干。 造钟型领导——领导知道几点了,但是主要力量不是放在给大家报时上,而是集中力量给大家造一个钟,不管自己在不在,不管自己说不说,所有的人只要看看钟就知道几点了。让组织有一种自动运行的机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领导不需要事必躬亲,而应该只关注异常、不关注正常,只关注例外、不关注例行。因为正常的事情、例行的事情,有制度管、有下属管,不用领导自己管。只有那些超出制度框架之外的事情,领导不管就没人来管,这时候才需要领导亲自上阵。 管理首先要把基础的、基本的事情做对。基本的事情就是为组织建立一个自动运行的机制,把基础的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基础管理的四化是制度化、标准化、结构化、流程化。通过基础管理,要让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遇到了正常的、例行的事情时都知道该怎么做。这好比是一座大楼的框架和支柱,先把框架和支柱建结实了,然后才能搞内部装修。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是所有组织的基础,一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一座大楼,如果框架和

新教师的演讲稿4篇

新教师的演讲稿4篇 弹指一挥间,五年的岁月就在绘声绘色的讲课声中,就在埋头批改作业的笔尖,就在上课铃与下课铃的交替声中滑过。 还记得,小的时候,“老师与学生”的游戏是我的最爱。 还记得,上学以后,能歌善舞的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天使。 还记得,中学毕业时,志愿栏里毫不犹豫地写下“师范”。 往事一幕一幕。 15岁,我背着行囊走进师范。在那里,严谨的校风,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让我明白了教师这两个眼的深刻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8岁,我带着一脸稚气走进这所学校,满腔热情地融入到与我年龄相仿的学生当中。望着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呕心沥血几十年的老教师仍孜孜不倦,看着他们青丝变白发仍两袖清风,我突然特别深刻地理解人们为什么总是这样描写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深深地知道:作为教师,光有奉献是不够的,振兴民族的希望是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特别是世纪之交的青年教师,我们要有一种紧迫感、使命感,必须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从1999年至今,我走过了我人生不平凡的五年。 曾先后两次参加县英语汇教获二等奖。并取得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大专文凭。xx年5月我被评为“全县模范青年团员”。去年,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被三峡大学成教院英语系本科录取。最重要的是去年8月,我以全县第四名的成绩被录用为正式编制教师。 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那一段黑色的日子:xx年10月,第一次参加进编考试的我因一分半之差被拒之门外。我失望,彷徨,一度想,要离开,想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但最终我选择留下来了,我离不开我心爱的讲台,我离不开我心爱的学生,这里有我儿时的梦,这里有我一生的追求。 “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我无悔我的选择。 “撑一支长篇,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将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终有一天,我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首先我很荣幸能够代表新老师在此发言!XX年6月我走出了大学校门,告别了我的学生时代。XX年8月,我正式踏

00182公共关系学全国2020年8月真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20 年8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公共关系职业化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 艾维·李 B. 爱德华·伯尼斯 C. 巴纳姆 D. 詹姆斯·格鲁尼格 2.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理论书籍是 A. 《论语》 B. 《道德经》 C. 《高卢战记》 D. 《修辞学》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A. 1986 年 B. 1987 年 C. 1989 年 D. 1999 年 4.目标公众中最具有权威性的是 A社区公众 B. 顾客公众 C媒介公众 D. 政府公众 5 决定公众性质的是公众的 A 群体性 B. 共同点的性质 C. 多样性D变化性 6.展览会最正规、最庄重的形式是 A. 中型展览会 B. 小型展览会 C. 博览会D宣传展览会 浙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第1 页(共4 页)

7.一个对某问题享有盛誉的人总比无声誉的人更能引起更多人态度的改变,证明了人 的态度改变影响因素中的 A. 信息本身的作用 B. 说服者的条件 C. 问题排列技巧的作用 D. 知识储备的作用 8.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被称为 A. 知觉 B. 映射 C. 思维 D. 反馈 9.兼具功能上和传播上双重意义的语言,如挥手、跺脚等属于 A. 物体语言 B. 行动语言 C. 标记语言 D. 模拟语言 10.下列属千非语言传播方式的是 A. 杂志 B. 广播 C. 标记语言 D. 因特网 11.公共关系策划的生命力在千其 A. 创造性B程序性 C. 时机性D灵活性 12.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是 A. 公共关系策划 B. 公共关系传播 C.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D.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13.新闻稿的灵魂是 A. 事实 B. 结尾 C. 导语 D. 故事 14.广告策划的基础是 A. 市场调查 B. 广告定位 C. 广告创意 D. 广告媒介选择 15.为推销商品、提供服务或传达某种观念,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 组织或个人是 A. 广告代理商 B. 广告主 C. 广告信息 D. 广告受众 16.橱窗陈列展览属于 A. 博览会 B. 中型展览会 C. 小型展览会 D. 袖珍展览 17.组织形象管理处千"臭名远扬“恶劣状态的是 A. 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C. 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D. 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18.组织识别系统中的最具传播力与感染力的要素是 A. 理念识别系统 B. 行为识别系统 C. 视觉识别系统 D. 听觉识别系统 19.着重从决策的角度分析定义危机的学者是 A. 赫尔曼 B. 罗森塔尔

专家教你走出现代人8种不良心态 (1)

专家教你走出现代人8种不良心态 编者的话:曾有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身处社会转型期,所有人都经受着情与理的考验,心态也在改革与危机中博弈,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走向和个人的心理生活质量。特邀心理专家带您摆脱当今社会的八种不良心态。 1懂取舍摆脱浮躁 浮躁即心浮气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心态似乎也跟着“飘飘然”起来:企业忙着开发市场,而不去提升商品质量;员工一心想着“另谋高就”,而很少思考如何实现自身价值……浮躁,使个人的心理行为过分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容易被外界因素所驱动,不断地追逐利益和风潮。 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是浮躁心态的最大受害者:不少“新生代”,把经济利益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生活在无休止的物质攀比和虚幻变幻的热闹之中;最后失去核心价值观,失去内心安宁,变得惶恐不安,甚至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前一段时间,“研究生要在40岁前挣到4000万”的言论在网络上受到热捧,正是浮躁的集中体现。 其实,开放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多元而宽容的舆论环境,完全可以在其中充分认识自己、探索社会,找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该学会取舍,试着在攀比中急流勇退,才能经受住物质考验;同时,心境先踏实下来,深化生命感悟,活出自己充实而别样的精彩人生。 2静下心打败喧嚣 社会的改革开放,在很大意义上也是国人心灵的巨大解放,人们有机会大胆表达想法和意愿,有自由想哭就哭、想闹就闹,网络、手机、微博的普及,推动这种自由达到一种近乎巅峰的状态。 然而自由的背后,我们身边的环境却变得日益喧嚣,似乎走到哪里,都无法摆脱灯红酒绿、推杯换盏、噪音污染……可以说,喧嚣是浮躁的发酵物,它侵袭整个社会,使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极度膨胀,使人们缺乏思考和内涵,只剩情绪化的激昂言语;缺乏建设性的意见,只剩质疑和谩骂。喧嚣过后,留下的只是狂欢过后内心的虚脱和空虚,社会的冷漠和隔阂。 面对喧嚣的社会,层出不穷的“热闹”事件,我们要学会冷静分析、理智看待,辨识出一些过于情绪化的社会评价和偏激的言论,并从中脱身;不要随波逐流,恪守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不要享受空虚的狂欢;宽以待人,从善良本真的角度出发,对人对事提出中肯的建议和建设性的意见,促进事物向好的方向转换。 3用问候化解冷漠 虽然社会环境开放自由了,可很多人也猛然发现,繁华的大世界透出无情的冷漠,外界的缤纷和内心的孤寂形成巨大反差。一项调查显示,80%的中国人不愿意主动与陌生人说话。同事之间提防竞争多于温情合作;多年比邻而居,却互不相识;面对别人的痛苦,很多人选择当看客,以免惹是生非。冷漠是一种可怕的社会心态,日积月累会侵蚀人们的良知,让人心变得麻木。 事实上,感情需要培养、交流与增进,善良是人们内在的天性,交往是根本心理需要。要想融化冷漠的坚冰,首先,要提升自身修养,体会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自己的“道德商数”,让自己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其次,关爱了解身边的人,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也许打个招呼、问候一声,人心之间树起的高墙就能无形中倒塌。 4诚意足看穿忽悠 小品王赵本山的《卖拐》系列小品,在娱乐大众、成就了“大忽悠”的同时,也让“忽悠”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心态成为流行。 小品中带点狡黠幽默、又不乏智慧的“忽悠”,带给了我们欢乐。然而,现实生活中,在利益的驱动下,“忽悠”很快变了味,变成了一种赤裸裸的欺骗手段,给人们原本已经十分脆弱的人际信任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人利用特殊关系,传递模糊虚假信息,以牟取私利;有人利用他人的单纯和信任,信口开河、损人利己。忽悠让整个社会陷入虚伪迷惘的气氛中,丧失对错是非的基本判断。 面对到处存在的忽悠迷雾和陷阱,真诚应该是最好的消毒剂。对自己真诚,就能深入地了解自己,坦诚地接纳自己,做到不掩饰、不跟风,不容易“被忽悠”;对别人真诚,就可以消除人际关系中不必

危机传播管理完整笔记_胡百精

第一章危机与危机管理 概要 1,危机——是一种“情势”,而非一个事件,据此归纳出危机的特征,并以“人”和内外环境为尺度,对危机类型进行划分。 2,危机管理的界定——提出它是情境,资源,沟通和行为的四维一体的管理系统,进而确定了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范畴。 3,树立危机观。 第一节危机的定义,特征与类型 诸多学者对危机定义的共同要素:不确定性;紧迫性;威胁性;潜在损害性 据威廉斯的概念办公室原则,本书定义——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和目标,要求组织在短时间内作出决策,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形势或状态。 Q1危机是一种事件,还是一种状态——是一种形势/情境/状态。 A:事件,还是状态,这是一个涉及危机定位的根本性问题。危机往往由特定事件引发,其表现形式也主要是威胁性事件,但危机事件不等于危机。危机本质——组织内部与外部的构成要素、动作规则和发展秩序由常态异化、裂变为威胁体系的过程。危机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威胁性事件,而是一种涉及内外部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困境。 相应的,危机管理也不单纯是事件处理——而是对组织威胁性生存环境的修复和改造。 定义为状态的意义:更准确反映危机的本质,有利认识,理解。 明确危机管理的方向 利于组织树立危机意识,建立对应机制,形成战略性危机发展观 Q2危机的诱因是什么 A外部环境变化(自然&社会)+组织内部管理不善(观念/战略/战术)+导火线 Q3危机为何一旦爆发便迅速蔓延(危机特质之一) A危机还有特殊传播性。大众媒介的渗透性。危机的非常态事关多重利害关系的复杂性(成为媒体报道、传播的核心关注点)。再加上人际/组织/群体传播对其的高度敏感。 必然性和偶然性 渐进性和突发性(量变到质变,分潜伏/爆发/处理/解决四阶段的生命周期) 建设性和破坏性(警钟、疫苗/时势造英雄;有形损害/无形损害) 紧迫性、公共性(控制论)——其中传播的快、广、变异快/杂/多谣言等仨特点。 按X轴——外部/内部原因;Y轴——人为/非人为原因——为划分标准(即有四个范畴),其中四个原因综合作用的危机为最复杂、威胁性,破坏性最大的类型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 听课笔记教学内容

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 北京邮电大学赵玉平 第一章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 传统文化领导艺术的特征 1、中华管理硕果累累(区别管理与管理学概念中国从来不缺少管理鲁文化圣人响马狐狸精) 2、于无字处读经典 3、管理无处不在 中化文明中的管理思想特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南宋秘书监) 1、人本管理是精髓 孔子《论语》“赦小过举所知”——任人为知——优点可用缺点可控 我国的管理是从人的利益观点立场出发的管理是来自人通过人为了人 西方管理精髓:规范管理 讲究制度标准、流程、方法 东方管理精髓:人本管理 注重人的内心、满意度、幸福感、人际关系的和谐 管理没有最好只有合适,素质低,任务结构简单竞争环境不复杂用规范管理比较好;反之用东方的人本管理比较好 2、管理思想宝库有待整理与开发 3、在在着大量的隐喻和暗示需要深入理解 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情感含蓄)——越需要感情的事情越含蓄 政治传统(领导艺术——帝王之术)——不敢讲,怕危险 中华文明管理的思想核心(两个) 道——价值观、自我修养、做事原则 仁和止静 术——技巧、谋略、方法 忠义权争 三类英雄文英雄武英雄领导英雄

第二章领导到底忙什么 哈弗大学的一份研究领导的工作内容:日程关系网沟通 总经理的12种典型行为: 核心问题:一个管理者核心工作、战略重心应该定在哪里? 经典案例:孔子二学生当领导 汉代有一本书叫做《韩诗外传》,是当时的学者韩婴写的,里面记载的是“孔子二学生当领导的案例”,故事是这样的:鲁哀公时期,鲁国的单父县缺少县长,鲁哀公找到孔子,对孔子说:您门下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你就在你的学生中推荐一个当单父县地县长吧。孔子问:“您想要什么样的人才?”鲁哀公说:“兢兢业业、勤政廉洁……”孔子遂推荐了他的学生巫马期,巫马期上任后工作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单父县大治。人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过,好景不长,正当鲁哀公想提拨巫马期的时候,巫马期却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于是鲁哀公又找到孔子,对他说:“你的这个学生什么都好,就是身体不好,你再给我找一个身体好,能连轴转的吧。”孔子于是又推荐了学生宓子贱,宓子贱年纪轻轻,驾着车、弹着琴就开始去上任了。上任第二天,他什么都没做,就在官署后院建了一个琴台,终日鸣琴,身不下堂,日子过得很滋润,卡拉OK天天唱,一年下来单父县大治。鲁哀公很高兴,遂提拨了宓子贱。后来,宓子贱探望师兄巫马期的时候,巫马期感慨道:“你我能力差不多,我就是身体没你好!”子贱说:“不,我们不一样。你是怎么治理单父的?”巫马期说:“努力!”子贱说道:“你我能力相当,但是办事的方法却不同,你是用力,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你事必躬亲,努力的结果只能是勉强支撑罢了,到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而我是用贤,所以我很轻松,每天都过得很悠闲。”这个例子真实贴切的印证了这样一句话:用贤者易,用力者劳,贤则久,劳则伤。 宓子贱和巫马期的对话揭示了领导艺术最核心的一个问题—领导者要通过别人完成任务,领导的核心工作不是调动自己的工作积极性,而是擅长于调动他人的工作积极性——正所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 例二:《史记。高祖本记》 刘邦曾谈论自己称霸天下的方法,原文是这样的: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所以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并不需要有多么杰出的才能,懂得如何运用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做强者,但是从强者向超人跨越难度更大。“自己是猪,练成大象,那是强者;自己是猪,培养出一群大象,自己还是猪,那是超人。”这就是领导的艺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首先是懂得用人、用贤的领导者。 领导要做的是从强者到超人的飞越 战略重心通过别人完成工作 一件事做到了——合格 十件事做到了——优秀 五十件事做到了——卓越 一百件事做到了——找死 唐李世民论隋朝灭亡由于杨坚(不是杨广)勤奋亡国两个缺点( A不明喜察(决断力和判断力) B凡事自任——能人没机会,年轻没成长平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曲第七章 《曹遇与北京人》讲义-教学文档

案例一课时详解 课时1详解 预习导引 课前思考 1.你了解曹禺的生平与创作吗? 2.你知道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吗? 3.你了解曹禺戏剧的风格特点吗? 4.你知道《北京人》的剧情梗概吗? 5.你诵读课文节选的《北京人》第二幕和第三幕第一景了吗?了解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了吗? 课前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诵读文本·整体感知前 戏剧线索 《北京人》描写的曾公馆,是一个封建世家。这出戏通过三条线索来揭示曾公馆必然崩溃的命运。一是曾公馆的经济破产。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家门第,到曾皓手中已无力守成,连曾皓的棺材也被暴发户杜家争夺去了。“争夺寿木”揭示了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共同被埋葬的历史发展趋势。二是随着经济衰败而带来的封建阶级精神统治的崩溃。曾皓是这个封建大家庭中精神统治的一尊偶像,由于经济衰败,偶像基石也不得不倒塌下来,变成一具僵尸。三是对人生出路的探索。《北京人》一方面揭露了把曾家蚕蚀一空的一群“耗子”,另一方面以巨大的热情描绘了新的一代冲破牢笼追求新生的痛苦历程。瑞贞和愫方觉醒了,最后决定出走来表达她们对人生道路做出的新选择。这三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构成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丰富、深化了戏剧的主题,即新生必然战胜腐朽,封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 戏剧冲突 欣赏戏剧作品,要认真阅读剧本,了解作品中的戏剧冲突,看看哪个冲突是主要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进而明确这样的冲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北京人》的戏剧冲突主要有两个方面:

全国10月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和答案00182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被称为公关发展史的第—个里程碑的专著是() A.修辞学B.公共关系学 C.公众舆论的形成D.高卢战论 2.议题设置论的最杰出研究者是() A.麦库姆斯B.拉扎斯菲尔德 C.卢因D.拉斯麦尔 3.信息交流意识也称为() A.形象意识B.沟通意识 C.互惠意识D.创新意识 4.标志中国公共关系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事件是() A.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关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B.全国公关职业审定委员会的成立 C.公关职业道德准则的出台 D.公关协会的成立 5.决定广告策划成败的关键是() A.广告效果测定B.市场调查 C.广告媒介安排D.广告创意 6.“巴黎国际博览会”属于() A.小型展览会B.中型展览会 C.大型综合展览会D.袖珍展览会

7.许多人竞相效仿特定人物的某种新奇行为而形成的社会风尚被称为() A.流行B.流言 C.舆论D.时尚 8.流行项目的最显著特征是() A.周期性B.新奇性 C.时效性D.两极性 9.人们希望归属于一个团体以得到关心、爱护、支持、友谊和忠诚,这种需要属于()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D.尊重需要 10.有特定的读者群,传播者可面对明确的目标公众制定传播策略的媒体为() A.小道消息B.报纸 C.微博D.杂志 11.公关策划的最后一步是() A.确定目标B.审定方案 C.编制预算D.设计主题 12.公关策划的首要环节是() A.选择方案B.设计方案 C.确定目标D.实施方案 13.广告目标、信息个性与消费心理共同构成了() A.广告媒介B.广告信息 C.广告效果D.广告主题 14.最常见的新闻稿结构是() A.倒金字塔结构B.并列结构 C.顺时结构D.总分总结构 15.提供优秀新闻奖的活动属于() A.新闻传播B.赞助文化事业 C.广告策划D.整合营销传播 16.处于“臭名远扬”状态的组织,其形象地位是() A.高知名度/高美誉度B.低知名度/高美誉度 C.高知名度/低美誉度D.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17.MIS是指() A.理念识别系统B.行为识别系统 C.视觉识别系统D.组织识别系统 18.节假日出现的游客高峰属于() A.临时公众B.周期公众 C.稳定公众D.次要公众

危机传播管理原则与基本程序

1.危机传播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 一、"3T"原则 危机处理的"3T"原则是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的。 1.Tellyourown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 强调我方的调研、我方的见证、我方的事实。面对危机,不慌不忙,态度诚恳,据实力辩,据理力争,尽快把握局面。 2.Tellitfast(尽快提供情况)。 危机处理时组织应尽快地不断地发布信息,填补信息真空,掌握活动主动权。 3.Tellitall(提供全部情况)。 信息发布应全面、真实,而且必须实言相告。越是隐瞒真相越会引起更大的怀疑。但"提供全部情况",也并非不分青红皂白地提供所有的事实和细节,该全部提供的才全部提供,居心叵测的集团或个人造谣所生的虚假情况,没有必要提供。二、公众为上原则这是公共关系的核心原则,也是危机传播管理的核心原则。不遵循这条原则,那么,小危机也会转化成大危机。 三、维护信誉原则 组织的信誉是组织的生命,危机传播管理要严格遵守维护组织信誉的原则。 2.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程序 1.、赶赴现场,了解事实。 这是危机处理中必要的第一步,对有的危机事件的处理领导人还必须亲自出马。 危机发生后,可能会发生众说纷纭甚至谣言四起的困难局面。所谓"及时",就是要牢牢把握好第一时间;所谓"全面",就是不仅要了解5W的全部答案,要全面掌握对自己有利的、或利多害少的"事实",也要了解对自己不利的、或利少害多的"事实",好话要听,坏话也要听。所谓"深入",就是要充分细致地了解事实,不仅要了解关于危机的种种细节,而且要掌握危机的起因说法、危机延续下去的各种可能,要对危机发展的各个阶段、介入的各个层面的情况都要有所了解和把握。 2、分析情况,确立对策。 这一步实际上是制定危机处理的方案,即如何对待投诉公众、如何对待媒体、如何联络有关公众、如何具体行动等。 3、安抚公众,缓和对抗。 安抚公众,缓和对抗是危机传播管理的关键一步。一个处于"危机"之中的组织,倘若想的是如何去掩盖、去搪塞、去自我表白,那么等于在给自己裹绳束,让自己跳陷阱,原本很快就可以度过的危机,可能成了一个甩不掉的烫山芋。即便你有千条万条减轻自己罪错的理由,值此"紧急的或困难的关头",也应该先去安抚受害公众,真心诚意的取得他们的谅解,争取积极创造化解危机的可能和最佳结局。 4、联络媒体,引导舆论。 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发生,媒体也会纷纷报道。这时组织应委派"发言人"主动与媒介联络,特别是首先报道事件的记者,以"填补信息真空",掌握舆论主导权。 5、多方沟通,迅速化解。 这一步主要是争取其他公众、社团、权威机构的合作,协助解决危机。这是增加组织在公众中的信任度有效策略和技巧。 6、有效行动,转危为机。 成功的危机处理不仅能消除危险,而且还能创造机遇,迅速获得公众的理解和谅解,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公众关系。

教师教材教法培训计划

教师教材教法培训计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教育主管部门会议精神,加快素质教育进程,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适应教学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现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培训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田中成为组长,员建平、赵玉英、赵玉平三人为成员的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指导教师平时的自学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和考核工作,负责将教师平时参与活动的情况量化计分,计入教师年终考核成绩。 二、培训的目标和任务:坚持全员参与,按需施教,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主,着重提高全体教师授课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能力。通过培训,使现有教师进一步掌握新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充实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增强课堂教学能力,经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力争到2008使我校教师教材教法合格率和岗位胜任率全部合格。 三、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1、教材培训。坚持以教师在职自学为主,熟悉和掌握小 学1——6年语文、数学两科的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 2、教法培训:坚持过“三关”(备课关、说课关、讲课关)“二考核”(中心小学和学校组织的综合考核)。 备课;在定时间、定教材、定内容的前提下,运用“目标教学”和“愉快教学”的模式备课,在教案中贯穿“成功教育”思想,渗透“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启用新教法优化课堂结构,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说课:在15分钟内,对所授课的内容,教材理解,教案设计,教学的目标任务,

教材重难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多媒体手段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自述,培养教师能够全面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讲课:根据教案设计和说课的基本构思进行授课,组织教师跟踪听课,检验其目标达成情况,并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衡量教师教法是否合格的主要依据。 考核:在经过教师个人申请,经学校验收合格后,等候中心小学组织的复验考核,验收考核成绩记入教师考核档案,并作为新一轮教师聘用的主要依据之一。 四、培训方法 1、坚持每周四晚两小时的教研例会,组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重点组织教师开展说课、评课、看教学 录像等活动,要求教师做好记录,做为教师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教师要有听课笔记,要有听课体会,要有自学笔记。每次听、看之后要认真评议,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 2、在培训期间,学校每学期分别组织一次说课竞赛、优质课竞赛和教学基本功达标竞赛活动,选拔树立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3名,进行示范课教学,以点带面,以增强教师激励机制。 3、转变观念,更新思想,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新教法的学习和研讨,把新课程、新教法的学习和培训当作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为新课程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采取多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培训。 教师要本着对未来负责,对学校负责,对自身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教法培训工作。在培训期间,凡被树立选拔为学校先进典型的教师,学校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被中心小学树立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教师学校要重奖。 对无故不参加培训任务或不能按要求达到计划要求的教师,学校对此人不评先

初一上册语文各课讲义

七年级期中测试同步复习 1.一二三单元课文知识点。(生字默写) 2.课后古诗文默写1-6首。 3.名著导读《繁星》、《春水》、《伊索寓言》了解作家作品及基础内容 《繁星》、《春水》都是冰心的“小诗”作品集,这种诗篇幅短小却蕴含丰富。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种诗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用短小的寓言来影射社会现实。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篇幅短小,寓意深刻。 4.古诗四首复习。 5.《童趣》、《论语》十则阅读重点是课下注解 6.课后研讨与练习。 7.作文:人、事。记叙文。 8.病句例析。 1.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②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 2.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⑴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地笑。 ⑵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3.修改下面的病句。 ⑴她的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 ⑵齐晖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4.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集躁不安等。

全国2018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精】.doc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8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贫,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侧重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来理解公共关系的学者是 A. 雷克斯·哈罗 B.弗兰克·杰夫金斯 C.詹姆斯·格鲁尼格 D.蔡尔滋 2.公关意识的核心是 A.形象意识 B.沟通意识 C.互惠意识 D.创新意识 3.中国公关职业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标志是 A. 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关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B.全国公关职业审定委员会的成立 C.公关职业道德准则的出台 D.公关协会的成立 4.“把关人”概念出自 A.《原则宣言》 B.《公共舆论的形成》 C.《第五项修炼》 D.《群体生活的渠道》 5.提出“两级传播论”的学者是 A.弗鲁姆 B.阿基里斯 C.拉扎斯菲尔德, D.林德布鲁姆 6.通才式的公关人才可视为 A.咨询型人才 B.领导型人才 C.智囊型人才 D.辅助型人才 7.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包括 A.知识、地位、动机 B.动机、认知、兴趣 C.情感、性格、气质 D.需要、态度、情绪 8.将展览会分为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的标准是 A. 展会性质 B.展览场地 C.展品种类 D.展出规模 9.聋哑人的手语属于 A.标记语言 B.行动语言 C.物体语言 D.口头语言

专家论证制度

专家论证制度 为保证采购招标文件的合法完整、科学严谨、客观公正,依据《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为防止招标文件存在倾向性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 的条款,确保潜在供应商之间的公平竞争,提高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采购的信誉度和公信力,促进采购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实行专家论证制度。 二、专家论证制度是指在采购招标文件编制完成后,为保证招标文件编制的质量,在采购信息公告发布之前,由论证专家对招标文件进行论证的一项制度。 三、专家论证的内容主要对招标文件中投标人条件部分、评审办法部分、用户需求部分、合同条款、投标人须知等部分,从严谨性、清晰性、简洁度、公平性、完整性、指引性等方面进行论证。 四、专家论证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后,即可进行专家论证。专家论证一般通过专家论证电子平台进行,也可以由代理机构组织如开专家论证会议。论证会主要包括以下程序:(一)论证专家小组由独立于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潜在投标人的专家组成。论证专家从财政部门管理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人数为三人以上单数。(二)论证会召开时,先由采购人向论证专家介绍采购项目的有关情况,代理机构向论证专家介绍招标文件编制情况。(三)

论证专家对招标文件进行论证。论证专家根据《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论证,并将论证意见填写在《招标文件专家论证意见表》中。(四)采购人对论证专家提出的论证意见进行确认,并将确认意见填写在《招标文件专家论证意见表》中。(五)代理机构根据论证专家的论证意见和采购人的确认意见,对招标文件进行修改形成新的招标文件,并由论证专家和采购人在新招标文件上签字确认。(六)论证后形成的招标文件,原则上任何单位不得修改;特殊情况下采购人若提出修改,须征得原论证专家的同意。(七)论证专家对论证意见负责,采购人对确认意见负责,采购代理机构对最终形成的招标文件负责。(八)参与论证的相关人员对论证内容及相关信息严格保密。通过专家论证电子平台进行论证时,按以上原则随机抽取专家后,招标文件的传送、审阅、专家意见、修改及确认均在平台上实现。 招标文件论证从开始抽取专家到完成论证并最终修订 招标文件最长不得超过三个工作日。 五、本制度由特克斯镇负责解释。

最新百家讲坛观后感

百家讲坛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赵玉平教授的“百家讲坛”之“跟司马懿学管理”的(1、2、3)篇,受益无穷。在这里,我认识了司马懿的足智多谋、为人谨慎、毫不马虎,对待他人的耐心,打起仗来,毫不慌乱,能仔细认真地思考,镇定无比。对待领导,谦虚恭敬,深受曹操、曹植的器重,因为他做事细心认真,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不断升官,以前像是一栋房子的一根水管,现在像是房子顶天立地的一根梁,真是“以前靠着墙,现在顶着房”啊! 他不但十分会用兵,而且能猜测别人的想法,无所不能,所以屡战屡胜,霸气凌人,用一个词来比喻他的性格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冷月狼。而且,在百家讲坛里,我知道了,他的脖子竟然能180度大转弯!可以人往前走,头往后看。我还知道了,曹操怕有人杀他,竟然装做梦里杀人!事情是这样的:曹操当了丞相,兴奋不已,但是他怕有人会在夜里来此杀他,就对他的手下说:“我最近不知得了什么病,经常梦见我在梦里杀人!”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觉,他的手下把他的被子盖好来,他听到了声音,“刷”的一声拔出剑,眼睛还闭着,就一刀把那人的脑袋给割掉了!第二天早晨,他看见他杀的人,还一直在装,问其他人,说:“谁杀了我的兄弟!”其他人都说是他自己杀的,他就对他们说,没办法,他会梦中杀人。这起到了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别人不敢靠近他,这也充分的体现了曹操这种多疑的心。 百家讲坛里讲的都十分有道理,我还要去看咯,拜拜!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于丹教授把孔子说的文言文给予大家解释得惟妙惟肖。让人容易懂得为人处世道理,她讲述的人生哲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认真做着笔记。我需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因为在我的面前总感到很困惑,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为好。如今我找到了答案。 其实,身为教师不光要看看。学生们也可以看看答案补充纪连海讲的《纪晓岚之谜》最好看,通过《纪晓岚之谜》我知道了纪晓岚先当官,然后犯了错误,被发配到新疆。在去新疆的路上,他写了好多

新课标必读名著

新课标推荐必读十大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繁星·春水》《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名人传》《童年》 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作者档案: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 作品简介:它是一部长篇小说,以保尔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主要人物及精彩情节:保尔·柯察金——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保尔有着为理想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题目含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心丧气。” 艺术特色:(1)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2)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3)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4)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二、《鲁滨孙漂流记》 作者档案:笛福,英国作家。 作品简介:小说讲述了英国青年鲁滨孙不安于中产阶级的安定平庸生活,三次出海经商的故事。因遇海盗被摩尔人掳住,做了几年奴隶后逃往巴西,成了种植园主。为解决劳动力缺乏问题,在去非洲贩卖黑奴途中遭遇风暴只身漂流到一座无人荒岛。小说主要写他在岛上28年的生活。他战胜悲观情绪,建住所、制器皿、驯野兽、耕土地,用各种方法寻找食物。他终于战胜了自然,改善了生活环境。在第17年时他救了一个土人,并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将“星期五”训练成为自己忠实的奴仆。后又获得新的居民,成为该岛的统治者。最后乘英国商船回国。作品歌颂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冒险进取的精神。 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决不气馁。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三、《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作者档案:斯威夫特,英国著名讽刺小说家和政论家。 作品简介: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里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精彩情节: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在慧骃国,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艺术特色:(1)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2)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