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6高中《期中》word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6高中《期中》word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6高中《期中》word教案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6高中《期中》word教案

天佑中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

化学试卷(理科)

满分分值:100 考试时限:100分钟命题人:王建辉

注意事项:

1.本卷分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Ⅱ卷请把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2.本卷可能使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O—16 N-14 Na—23 Mg-24K-39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为C3H8与C6H14的两种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B.具有相同通式的有机物不一定互为同系物

C.两个相邻同系物的分子量数值一定相差14

D.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必定互为同系物

2.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造。取硬铝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已知锰比铁活泼)

由此推知硬铝的组成是( )

A.Al、Mg、Si、Zn B.Al、Cu、Mg、Si、Mn

C.Al、Fe、C.Cu D.Al、Si、Zn、Na

3.下列有关金属腐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金属的腐蚀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②金属的腐蚀可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只有电化腐蚀才是氧化还原反应,③因为二氧化碳普遍存在,所以钢铁的电化腐蚀以析氢腐蚀为主。④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总是金属被氧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Fe2++Cl2Fe3++2Cl-

B、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CO2+2H2O+AlO2—=Al(OH)3↓

+HCO3—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Ca(HCO3)2+2H

Ca2++2H2O+2CO2↑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2+2OH3Cl-+ClO-+H2O

5. 下列各烃经催化加氢后,不能得到2-甲基戊烷的是[ A ]

6.常温时,纯水中由水电离的c(H+)=a,pH=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的c(H+)=b,0.2mol?L-1的盐酸与0.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由水电离的c(H+)=c,则a、b、c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a>c>b C.c>b>a D.b>c>a

7. 在一定体积某浓度的Ba(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pH=1的稀硫酸至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测得溶液pH=2,若忽略两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则稀硫酸的体积与Ba(NO3)2溶液的体积比是()

A.10∶1 B.1∶10 C.9∶1 D.1∶9

8. 1mol CH2=CH2与Cl2完全发生加成反应后,再与Cl2彻底取代,两过程共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

A.2mol B.4mol C.5mol D.6mol

9. 根据下列事实,判断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①A+B2+===A2++B②

D+2H2O===D(OH)2+H2↑③以B、E为电极与E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E2++2e-=E,B-2e-=B2+ )

A.D2+>A2+>B2+>E2+ B.D2+>E2+>A2+>B2+ -------------------------------( )

C.E2+>B2+>A2+>D2+D.A2+>B2+>D2+>E2+

10.一定能在下列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pH=1的溶液:Fe2+、Mg2+、NO3-,SO42-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HCO3-、K+、SO42-、Cl-C.含大量Fe3+的溶液:NH4+、Na+、SCN-、Cl-

D.pH=14的溶液:Na+、K+、Cl-、CO32-

11. 把含有氧化铁的铁片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直到铁片完全溶解,经分析该溶液中无Fe3+,且生成的Fe2+与反应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原混合物中Fe2O3与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5C.4︰1 D.3︰1

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①H2B = H++HB-,②HB-H+

12.已知酸H

+B2-,则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NaHB溶液一定呈酸性,Na2B溶液不一定呈碱性

B.Na2B溶液一定呈碱性,NaHB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C.NaHB水溶液中一定有:c (Na+) + c (H+) = c (HB-) + c (OH-) + c (B-2) D.在Na2B溶液中一定有:c (OH-)=c (H+)+c (HB-)

13.某温度下,0.1 mol/L醋酸溶液的pH=3。将该温度下0.2 mol/L醋酸溶液

和0.2mol/L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0.0l mol/L醋酸溶液的pH=4

B.该温度下,用0.1 mol/L醋酸和0.01 mol/L醋酸分别完全中和等体积0.1 mol/L的NaOH溶液,消耗两醋酸的体积比为1∶10

C.该温度下,0.2 mol/L醋酸溶液和0.4 mol/L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4.7

D.该温度下,0.2 mol/L盐酸溶液和0.4 mol/L醋酸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液的pH>4.7

14. pH=11的x、y两种碱溶液各5mL,分别稀释至500mL,其pH与溶液体积(V)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后x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y溶液中水电离程度小

B.若x、y是一元碱,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盐溶液y的pH大

C.若x、y都是弱碱,则a的值一定大于9

D.完全中和x,y两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稀硫酸的体积V(x)>V(y)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58分)

15. (7分)(1)0.020 mol/L的HCN(aq)与0.020 mol/L NaCN(aq)等体积混合,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Na+] > c[CN-],用“>、<、=”符号填空

①溶液中c[OH -] c[H +] ② c [HCN] c[CN-]

(2)pH值相同的①HCl(aq)、②H

2SO

4

(aq)、③ CH

3

COOH(aq)各100 mL

①三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②分别用0.1 mol/L的NaOH(aq)中和,其中消耗NaOH(aq)最多的是。

③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填A、HCl最快B、H2SO4最快C、CH3COOH最快D、一样快)

(3)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 = 2.0×10-7 mol/L,则此时c[OH-] = mol/L。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3(aq)②CH3COONa(aq)③NaClO(aq)三种稀溶液的pH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16.(13分)已知甲、乙、丙分别代表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甲的化学式为RCl3,其溶液在加热蒸干并灼烧时可发生反应:

a.甲+H2O△乙+丙

b.乙△氧化物戊+H2O

①若甲为某用途广泛的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其溶液在上述变化中生成的氧化

物为红棕色粉末,则该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②若甲为某短周期金属元素的氯化物,则甲发生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将以上两种金属单质用导线连接,插入一个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构成

原电池,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 。

⑵若甲,乙、丙均是短周期中同一周期

....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常温下乙

为固体单质,甲和丙均为气态化合物

.....,且可发生反应:甲+

乙丙。

则:

④甲的结构式为_ _。

⑤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

⑥写出在200mL 2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6.72L(标准状况)的气体甲发

生完全反应的总离子方程式

17. (12分)下图中每一个方框内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常温常压下,A、B、C和

D均为单质,且B为金属,其它三种为双原子分子的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图中所示的化合反应,得到化合物E、F、G、H、I和J,这些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及颜色已在图中注明,有关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为:(1)A与B按物质的量之比n(A)︰n(B)=1︰2完全反应生成G

(2)B与C按物质的量之比n(B)︰n(C)=3︰1完全反应生成F

(3)C与

E

请填空:

(1)物质B是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F遇水生成E和一种白色固体,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H反应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与A能反应吗?_________,若能则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9分)光卤石(KCl·MgCl2·6H2O)样品中含有不跟NaOH溶液,盐酸反应的

杂质.某校化学课外活动研究小组现欲测定此样品中含KCl·MgCl2·6H2O 的质量分数,经讨论有多种实验测定方案.

请根据提供的实验试剂和仪器(所需的仪器任选),选择精确度较高的实验测定方案,简要写出第二步以后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一、可选用的实验试剂:

(1)a mol ·L -1NaOH 溶液 (2)b mol ·L -1Na 2CO 3溶液 (3)c mol ·L -1HCl 溶液

(4)d mol ·L -1AgNO 3溶液 (5)酚酞试液 (6)甲基橙试液

二、实验步骤:(根据所选择的测定方案填写,不一定要写到第四步) 第一步:称取mg 样品,放入250ml 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 第二步: ; 第三步: ; 第四步: ;

计算样品中含KCl ·MgCl 2·6H 2O (相对分子质量为277.5)的质量分数表达式: __________ _______

19.(8分)把由NaOH 、AlCl 3、MgCl 2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有0.58g 白色沉淀析出,向所得的浊液里,逐渐加入0.5mol/L 的盐酸,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如图所示: (1)混合物中NaOH 的质量是______(g);

AlCl 3的质量是______(g);MgCl 2的质量是______(g)。 (2)P 点所表示盐酸加入体积是______(mL)。

20.(9分)乙烯与乙烷混合气体共a mol ,与b mol 的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 到CO 2的混合气体和45g 水。试求:

(1) 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 (C 2H 4):n (C 2H 6)= 。

(2)当a=1,且反应后CO 和CO 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3

2

时,

则b= , 得到的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之比n (CO ):n (CO 2)= 。

(3)a 的取值范围是 。

15.(1)①> ②> (2)①CH3COOH(aq)。②CH3COOH(aq)③D。

(3)2.0×10-7 mol/L。②①③

16.(1)①第四周期,第VIII族(2 分)。

②AlCl3+3H2O △

Al(OH)3↓+3HCl↑。(2分)

③Al-3e-+4OH-===AlO2-+2H2O 。(2分)

(2)①O=C==O (1 分)。②CO2+C2CO。(1 分)

③3CO

2

+4OH-==2HCO3-+CO32-+H2O(3分,写为其它形式的均不给分)

17.(1)Mg,N2;(2)Mg3N2+6H2O=3Mg(OH)2↓+2NH3↑(3)2NO+O2=2NO2(4)能,4NH3+5O2=4NO+6H2O

18.1 由条件找关系

可能的离子反应:

①Mg2++2OH-=M(OH)2↓②Mg2++CO32-=MgCO3↓③Ag++Cl-=AgCl↓

分别与KCl·MgCl2·6H2O可能构成的关系式有:

2OH -→Mg2+→M(OH)2→KCl·MgCl2·6H2O

CO 32-→Mg 2+→MgCO 3↓→KCl ·MgCl 2·6H 2O Ag +→Cl -→AgCl ↓→1/3KCl ·MgCl 2·6H 2O

由上述关系可见,求KCl ·MgCl 2·6H 2O 的量,可从所加试剂的量入手,也可用生成沉淀的质量的进行计算来求得。 2、由实验操作的难易确定最佳途径

①测定沉淀的质量:需要过滤、洗涤、烘干,步骤多误差较大②测定所加试剂的量:可通过滴定法,精确度较高,操作较简便。由此可见,方法②为最佳途径。 3、再由细节,求完善

⑴为了使沉淀完全,沉淀剂必须过量;过量的试剂必须准确测出,涉及的实验步骤要尽可能少。

⑵中和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也很关键。仅仅从中和反应本身来讲,甲基橙、酚酞皆可用,但在此实验中影响到实验操作的难易。如选甲基橙作滴定过量碱的指示剂,就必须对生成的Mg(OH)2沉淀进行过滤、洗涤且将洗涤液合并后,再进行滴定;如选酚酞试液作指示剂,Mg(OH)2沉淀就无需过滤,因为酚酞变色范围在pH=8~10,滴定到终点时Mg(OH)2沉淀不会溶解。显然,用酚酞作指示剂简化了实验步骤,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所以应选用酚酞作为测定过量的NaOH 的指示剂。 综合1、2、3的分析具体解答如下: (第一步题中已定)

第二步:加入A L a mol ·L -1NaOH 溶液(过量),充分反应; 第三步:直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指示剂2~3滴

第四步:用c mol ·L -1HCl 溶液滴定至由浅红色为无色止。消耗HCl 溶液B L 质量分数为:(aA -cB)×277.5/2m 19. ⑴2.6g ;1.335g ;0.95g ;⑵130。 20. (1)1:1 2)3,1:3 (3)

4

5

65<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六全套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对危险化学药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氢氧化钠溶液应选用的标志是()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氧化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②氧化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③还原性:亚甲基白>亚甲基蓝 ④还原性:亚甲基蓝>亚甲基白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被葡萄糖还原 【解析】亚甲基蓝 亚甲基白。 被氧气氧化 【答案】A 3.下列关于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 C.金属镁着火时,可用干冰灭火器来扑灭 D.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答案】B 4.(2013·日照高二期末)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解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橡胶塞,一般用玻璃塞且用细口瓶;水和乙酸乙酯互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用量筒量取液体只能精确到0.1 mL;向试管中放块状固体时,应遵循“一平二放三滑入”的原则。 【答案】B 5.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适合于吸收易溶性气体,而且能防止倒吸的是()

【解析】A、B装置不能使气体流入;C装置极易发生倒吸;D能使气体溶解,且球形干燥管的“球形”部分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答案】D 6.下列蓝瓶子实验,振荡周期最短的是() 水葡萄糖 0.1%亚 甲基蓝NaO H溶 液 温度 A50 mL 1.5 g8滴 2 mL40 ℃ B50 mL 1.5 g10滴 2 mL40 ℃ C50 mL 1.5 g8滴 2 mL25 ℃ D50 mL 1.5 g10滴 2 mL25 ℃【解析】温度高,反应速率快,振荡周期短,C、D两项被排除;亚甲基蓝含量越少,越容易被还原,振荡周期越短,所以选A项。 【答案】A 7.(2010·上海高考)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选修三习题附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综合题:共4题每题15分共 60分 1.金属钛(Ti)被誉为21世纪金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它兼具铁的高强度和铝的低密度。其单质和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氮化钛(Ti3N4)为金黄色晶体,由于具有令人满意的仿金效果,越来越多地成为黄金的代替品。以TiCl4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制得Ti3N4和纳米TiO2(如图1)。 如图中的M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 I1I2I3I4I5 电离能 /kJ·mol-1738 1451 7733 10540 1363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i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2)M是______(填元素符号),该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________。 (3)纳米Ti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催化剂,纳米TiO2催化的一个实例如图2所示。化合物甲的分子中采取sp2 方式杂化的碳原子有__________个,化合物乙中采取sp3方式杂化的原子对应的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氮化钛晶体的晶胞与NaCl晶胞相似,如图3所示,该晶胞中N、Ti之间的最近距离为a pm,则该氮化钛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 g·cm-3(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只列计算式)。该晶体中与N原子距离相等且最近的N原子有________个。 (5)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KCl、MgO、CaO、TiN的晶体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且知三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 种离子KCl、CaO、TiN三 晶体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d24s2 (2)Mg12 (3)7O>N>C (4)12 (5)TiN>CaO>KCl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Ti位于第四周期,第IVB族,外围电子排布为3d24s2,故答案为3d24s2;(2)金属M的第三电离能远远大于第二电离能,所以M应为短周期第IIA族元素,又因M可把Ti置换出来,所以M应为Mg,其晶体堆积模型为六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故答案为:Mg,12;(3) 离子晶体NaCl KCl CaO 晶格能/kJ·mol-1786 715 3401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练习题

《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练习 一 选择题 1. 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 、AgBr 、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 B .卤化氢的键长按H —F 、H —C1、H —Br 、H —I 的顺序依次减小 C .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 、HCl 、HBr 、HI 的顺序依次减弱 D .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2F 、2Cl 、2Br 、2I 的顺序由难变易 2.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 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 0.12g 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 个碳原子 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 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3. 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CH 4、H 2O 都是极性分子 B .在NH 4+ 和[Cu(NH 3)4]2+中都存在配位键 C .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 .原子晶体中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具有键能大、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4.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SiO 2 CsCl CBr 4 CF 4 B .SiO 2 CsCl CF 4 CBr 4 C .CsCl SiO 2 CBr 4 CF 4 D .CF 4 CBr 4 CsCl SiO 2 5.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 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 C. p 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 轨道电子能量 D. 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NH 3、CO 、CO 2都是极性分子 B .CH 4、CCl 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 .HF 、HCl 、HBr 、Hl 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 .CS 2、H 2O 、C 2H 2都是直线型分子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晶体中各相邻原子之间都以共价键结合 B .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华力,分子内都存在共价键 C .HF 、HCl 、HBr 、HI 四种物质的沸点依次升高 D .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 8. X 、Y 、Z 、M 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X 、Y 、Z 相邻。X 的核电荷数是Y 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Y 与M 可形成化合物M 2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还原性:X 的氢化物>Y 的氢化物>Z 的氢化物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第二单元课题二《物质的制备》word教案6

物质的制备和检验 1复习重点 1.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2.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的物质(包括气体物质、无机离子)进行分离、提纯和鉴别.难点聚焦 一、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1、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 (1)设计原则: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装置类型固体反应物(加热) 固液反应物(不加热) 固液反应物(加热) 装置 示意图 主要仪器 典型气体O2、NH3、CH4等H2、CO2、H2S等。Cl2、HCl、CH2=CH2 等 操作要点(l)试管口应稍向 下倾斜,以防止产 生的水蒸气在管口 冷凝后倒流而引起 试管破裂。 (2)铁夹应夹在距 试管口 l/3处。 (3)胶塞上的导管 伸入试管里面不能 太长,否则会妨碍 气体的导出。 (1)在用简易装置时, 如用长颈漏斗,漏斗 颈的下口应伸入液面 以下,否则起不到液 封的作用; (2)加入的液体反应 物(如酸)要适当。 (3)块状固体与液体 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 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 发生器制备。 (1)先把固体药品 加入烧瓶,然后加 入液体药品。 (2)要正确使用分 液漏斗。 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1、O2 2KClO3 2KCl+3O2↑ 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2、NH3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3·H2O NH3↑+H2O 3、CH4 CH3COONa+NaOH Na2CO3+CH4↑ 4、H2 Zn+H2SO4(稀)=ZnSO4+H2↑ 5、CO2 CaCO3+2HCl=CaCl2+CO2↑+H2O 6、H2S FeS+H2SO4(稀)=FeSO4+H2S↑ 7、SO2 Na2SO4+H2SO4(浓)=Na2SO4+SO2↑+H2O 8、NO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9、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0、C2H2 CaC2+2H2O→Ca(OH)2+CH≡CH↑ 11、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2、HCl 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NaCl(固)+NaHSO4Na2SO4+HCl↑ 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 13、C2H4 C2H5OH CH2=CH2↑+H2O 14、N2 NaNO2+NH4Cl NaCl+N2↑+2H2O 2、收集装置 (1)设计原则:根据氧化的溶解性或密度 (2)装置基本类型: 装置类型排水(液)集气法向上排空气集气法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装置 示意图 适用范围不溶于水(液)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典型气体H2、O2、NO、CO、CH4、 Cl2、HCl、CO2、SO2、H2S H2、NH3、CH4 CH2=CH2、CH≡CH 3、净化与干燥装置 (1)设计原则: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及条件 装置类型液体除杂剂(不加热) 固体除杂剂(不加热) 固体除杂剂(加热) 适用范围

高中化学选修三专题4测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专题4》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对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的比较,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sp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B.sp2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C.sp3杂化轨道的夹角最大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相等 解析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依次为109.5°、120°、180°。 答案A 2.下列分子中心原子是sp2杂化的是() A.PH3B.CH4 C.BF3D.NF3 解析A、B、D分子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C 3.下列各组微粒中,都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NO、N2、CN- B.NO-2、N-3、OCN- C.BCl3、CO2-3、ClO-3 D.SiO4-4、SO2-4、PO3-4 解析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互为等电子体,只有D项符合。

答案D 4.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的是() ①SiCl4②CF4③C2H4④C2H2⑤SiH4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⑤D.②③⑤ 解析SiCl4、CF4、SiH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C2H4分子为平面形,C2H2分子为直线形。 答案C 5.在硼酸[B(OH)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sp,范德华力B.sp2,范德华力 C.sp2,氢键D.sp3,氢键 解析石墨晶体为层状结构,则一层上的碳原子形成平面六边形结构,因此C原子为sp2杂化,故B原子也为sp2杂化,但由于B(OH)3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羟基间能形成氢键,则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层间为范德华力。 答案C 6.下列分子中,具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组是() A.H2、NH3、H2S B.CS2、BF3、CO2 C.CH3Cl、CHCl3、CH4D.SO2、NO2、C2H2 解析NH3、H2S、CH3Cl、CHCl3、SO2、NO2均为极性分子。 答案B 7.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为四面体且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的是()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6教师备课教案: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

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选修6实验化学 新课标 化学 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 ●课标要求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具有安全意识,能顺利地完成化学实验。 ●课标解读 1.了解实验化学的目标,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了解实验化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3.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实验安全意识,并能安全地完成实验。 4.初步学习一些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并体验化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5.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初步学习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教学地位 本课题从实验化学的目标、内容与学习方法入手,让学生归纳总结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保证安全的具体措施,通过蓝瓶子实验和Fe(OH)2的制备,让学生明确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及控制好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同时实验安全和实验条件的控制也是高考热点之一。 ●新课导入建议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但在实验室中工作和学习,我们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必须树立安全意识并具备一定的实验常识。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1~P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并完成思考交流 2.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进行讨论交流?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师生互 动完成探究1,教师通过例题1对探究1化学实验安全及常见事故处理进行总结?指导学生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1、3、4题检验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课堂小结?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指导学生完成变式训练2和当堂双基达标2、5题检验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教师通过例题2对探究2蓝瓶子实验进行总结K ?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化学实验的目标、内容与学习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的基本常识,提高安全意 识,增强注意安全的自觉性。 3.了解控制好实验条件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 键。 4.通过蓝瓶子实验了解控制反应条件的作用与 意义,并学习观察方法,体验对比实验法。 1.实验化学的目标、特点。(重点) 2.实验的安全问题,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 (重点) 3.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控制实验条件的 方法。(难点) 实验化学的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代仪器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研究中的应用。 (3)了解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4)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5)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实验化学的内容 (1) 化的本质。 (2)初步掌握分离、提纯、制备、合成物质的方法。 (3)认识反应条件的控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与意义。(4)认识定量分析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蓝瓶子实验 1.实验目的 (1)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作用。 (2)通过观察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学习观察方法,体验对比实验法。

化学选修三知识总结归纳,专题总结

原子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能级和最多容纳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原子轨道的形状及能量关系 3.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 (2)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如2s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为,不

能表示为。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 状态相同。如2p3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或。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结构稳定,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4.基态、激发态及光谱示意图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二、原子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 每族元素的电子排布特点 ①主族 ②0族:He:1s2;其他ns2np6。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n-1)d1~10ns1~2。 ④元 素周期表的分 区根据核外

电子排布分区 2.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 ①影响因素? ???? 能层数:能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②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电离能 ①含义 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I ,单位kJ·mol -1。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第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I 1 第二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第二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I 2 ②规律 a .同周期:第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并不是逐渐增大的,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状态时,第一电离能就会反常的大。 一般排布顺序:IA

高中化学教案(全册)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化学教案(全册)新人教版选修 学年度高中化学教案(全册)新人教版选修4 绪言教学目标:1 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教学重点: 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教学难点:“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原理所包含的内容与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方法正是本书要探讨的内容。 阅读: P1第一、 二、三段问题: 1、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2、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 3、如何控制化学反应为人所用? 一、化学反应原理有规律可循观察下面氢气化学性质的比较表: 氢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反应条件难易程度 H2 + O2 点燃 易 H2 + CuO 点燃易 H2 + N2 高温、高压、催化剂难说明:同样是氢气发生的反应,但在反应条件,反应的难易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这是因为: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对于能够发生的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因也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内因”。 分析:同种物质之间,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的程度可能不同(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说明外界条件可以促使其反应发生。 即:“内因”已经具备,“外因”则是变化的条件。不同的外界条件都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1、错综复杂的化学反应受“内因”与“外因”的影响。 2、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氢气与氮气的反应,即使在如此条件下,也不能完全得到生成物,说明该反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化学反应速率”、“方向与极限”正是化学反应原理要研究的问题。(在不同物质体系,不同的环境中,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规律是不同的) 3、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阅读: P23 二、简化概念模型简化概念模型的设想: 突出化学反应最重要的内涵,忽略其他因素的干扰。即有意识地忽略事物的某些特征,抽象出关键的因素。

化学选修三高考专题练习

○ B ● F 化学选修3专题练习 1、A 、B 、C 、D 、E 、F 、G 七种元素,除E 为第四周期元素外,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A 、E 、G 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 区,其余元素位于p 区。A 、E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A 的原子中没有成对电子;B 元素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三种能量不同的原子轨道,且每种轨道中的电子总数相同;C 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层排布式为ns n np n+1;D 元素的电负性为同周期元素第二高;F 的基态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成单电子数的3倍;G 的基态原子占据两种形状的原子轨道,且两种形状轨道中的电子总数均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D ,G 。 (2)原子序数比D 小1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D 的原因是 。 (3)由A 、B 、C 形成的ABC 分子中,含有 个σ键, 个π键。 (4)由D 、E 、F 、G 形成的E 2DF 4、GDF 4的共熔体在冷却时首先析出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原因 是 。 2.[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现有六种元素,其中A 、B 、C 、D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E 、F 为第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1)A 的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 个方向,原子轨道呈 形。 (2)E 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3)A 、B 、C 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 、B 、C 三种元素中与AC 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结构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4)BD 3 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其分子空间构型为 。 (5)用晶体的x 射线衍射法对F 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F 的晶胞为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如右图),又知该晶体的密度为9.00g/cm 3,晶 胞中该原子的配位数为 ;F 的原子半径是 cm ;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要求列式计算)。 3.【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A 、B 、C 、D 、E 、F 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 与B ;C 、D 与E 分别位于同一周期。A 原子L 层上有2对成电子, B 、C 、D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 3DB 6型离子晶体X,,CE 、FA 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 (1)写出A 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 ;F 离子电子排布式 。 (2)写出X 的化学式 和化学名称 。 (3)写出X 涉及化工生产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试解释工业冶炼D 不以DE 3而是以D 2A 3为原料的原因: 。 (5)CE 、FA 的晶格能分别为786 KJ/mol l 、3401KJ/mo ,试分析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 。 (6)F 与B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F 与B 形成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 度为a g/cm 3,则晶胞的体积是 (只要求列出算式)。 22.【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A 、 B 、 C 、 D 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按C 、D 、B 、A 顺序逐渐减小。A 、C 同主族,B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或实验、查阅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密切。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

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学了本章后,有利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大部分通式C n(H2O)m。 糖的分类: 单糖低聚糖多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 C6H12O6、白色晶体,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还原性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化学性质: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麦芽糖: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 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化学性质: (1)有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主要知识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 (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专题3》测试题

《专题3》测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e 4O 16S 32Si 28Ca 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5分) 1.只需克服范德华力就能汽化的是() A.液态二氧化碳B.液态氨 C.醋酸D.乙醇 解析B、C、D项还要克服分子间氢键。 答案 A 2.下列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 B.CI4>CBr4>CCl4>CH4 C.MgO>Na2O>N2>O2 D.金刚石>生铁>纯铁>钠 解析A项中物质均为原子晶体,共价键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因为键长Si—Si>Si—C>Si—O>C—C,所以键能C—C>Si—O> Si—C>Si—Si,即熔、沸点顺序为:金刚石>二氧化硅>碳化硅>晶体硅;CH4为气体,其余为液体,且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B正确;C项应为MgO>Na2O>O2>N2;合金的熔、沸点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沸点要低,故D项应为金刚石>纯

铁>生铁>钠。 答案 B 3.按下列四种有关性质的叙述,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A.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B.固体或熔融后能导电,熔点在1000℃左右 C.由共价键结合成网状结构,熔点高 D.固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解析A为分子晶体,C为原子晶体,D为离子晶体。 答案 B 4.下列微粒中,同时具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的是() A.NaOH B.H3O+ C.MgCl2D.NH4Cl 解析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H3O+中含有共价键和配位键;MgCl2中只含有离子键;NH4Cl中NH+4和Cl-以离子键结合,NH+4中N和H形成的化学键既有共价键又有配位键。 答案 D 5.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也相同的是() A.SO3和HCl B.KCl和Mg C.CCl4和SiO2D.NaCl和H2O 解析SO3和HCl的晶体是分子晶体,分子内原子间的化学键均为极性键,它们发生状态变化时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A项符合题意;KCl是离子晶体,而Mg是金属晶体,B项不符合题意;CCl4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选修3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记忆方法有哪些?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 0、d 0、f 0、p3、d 5、f 7、p 6、d 10、f 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满状态的有: 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 、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 :[Ar]4s 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 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 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举例: ↑↓ ↑ ↓ ↓ ↓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