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课全套备课资料[人教课标][教案]历史必修3

江苏省高中历史必修课全套备课资料[人教课标][教案]历史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兴起、发展、演变过程。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孔子在思想活跃的氛围中创立了儒家学派但备受社会冷落;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改造发展儒家思想逐渐适应了社会需要。

(2)在经历秦“焚书坑儒”的沉重打击之后,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逐渐得到自汉以来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新的发展。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取佛、道的思想,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4)明清之际,出现了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与反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学法指导: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

1、理解一些重大历史概念,结合历代儒学思想家的观点主张分析他们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思想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从儒家学说的产生到汉代发展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再到明清时期民主思想的出现,无不体现了思想文化史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重难突破:

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1)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

(2)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体现了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方面的朝气和信心。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

诸子百家及其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主张是什么?"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它们被称为“诸子百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他们主张“无为而治”,他们认为理想的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众多,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主张“仁政”,核心思想是“仁”。

意义: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行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电动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

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同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潜心办学和著述,整理六经,成为新学派的创建人,是后世的“至圣先师”。

(2)内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到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其体系更加完整。

儒、法、道三家的主张及联系

(1)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宜用儒家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在动荡年代宜用,实行全国大一统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史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2)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以法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哪些重要内容?哪些是积极可取得?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重要内容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4)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2)“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3)“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王阳明的心学对儒学有什么新的发展

(1)思想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

(2)其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将一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根源从外在的天理转化为内在的良知,以后者所代表的道德主体性取代前者的权威。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阳明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二程的思想:

(1)“天理”是万物的本源;

(2)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

(3)“仁”与万物俱生。

朱熹的思想:

(1)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

(2)心性论,心统性情,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

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批判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2)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3)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条件

(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法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综上所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有为思想批判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要点训练: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有两个思想文化非常活跃的时期,它们是:

A、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B、秦汉时期和隋唐时期

C、隋唐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

2、战国时期为各国变法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5、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6、儒学开始定于一尊与哪两个人物有关?

A、孔子和孟子

B、秦始皇和李斯

C、汉武帝和董仲舒

D、“二程”和朱熹

7、下列扼制了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事件有:

①“焚书坑儒”②创办稷下学宫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百家争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①定《五经》,置《五经》博士②国家创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③佛教传播和道教兴起④科举制的实施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⑥理学的创立

A、①②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9、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10、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

A、韩愈和柳宗元

B、程颢和程颐

C、朱熹和王阳明

D、周敦颐和张载

11、儒家学派产生后,儒学通过不断吸收其它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两宋时期理学的形成主要是当时儒学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的结果?

A、法家、道家

B、道家、阴阳五行家

C、佛教、道教

D、佛教禅宗

12、提出“致良知”学说,认为人人皆可成为圣人的思想家是:

A、“二程”

B、朱熹

C、王阳明

D、王夫之

13、下面哪句话是顾炎武所说?

A、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答耿中丞》)

B、异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C、后之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君》)

D、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吏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上统之则乱,分统之则治。(《读通鉴论》卷一六)

14、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的评价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15、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其目的在于说明: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

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

C、孔子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D、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都是吃人的历史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四则言论: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赏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哀,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4)上面的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3、4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1—5、DCBDA 6—10、CCCDB 11—15、CCBAA

16、(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

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的阶级的利益,因而对如何治理国家提出了不同主张。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

(4)材料一德和礼的主张。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7、(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大一统”。孔子的主张不适合大国争霸以暴力建立新的统治秩序的政治要求,所以不被重视;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要求,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2)主席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说明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单元综述:

1、中国古代的科技包括四大发明及数学,天文学,医学、建筑、造船航海等方面的科技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封建社会后期,中国自然科学渐趋落伍。

2、从先秦到清代,不同历史时期均有各具特色的文学成就,出现了不同的文学流派,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3、中国古代的戏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生活需要,出现了不同剧种、不同流派并逐渐走向成熟。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充实了古代文化宝库。

4、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且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相互渗透,形成了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学法指导: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

1、理解一些重大历史概念,结合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基本史实,分析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化的伟大成就及其深广的社会影响。

2、主义科技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联系。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政治经济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作为政治经济的反映——科技文化,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中国的科技文化也被广泛的传到世界各地,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重难突破: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的贡献

(1)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是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

(3)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

整个世界在起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没有产生并发展近代科学的原因

(1)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极大的限

制和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中国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末的政策,严重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尽管明朝中后期中国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其发展障碍重重,更谈不上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3)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如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禁锢了思想,窒息了学士空气,使知识分子噤若寒蝉,不务实际,眨都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

(4)一方面资本主义勃然兴起,另一方面中国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经济技术的交流,使中国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良机。

总之,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没落是导致16——18世纪中国科技发挥咱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说盛唐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当时出现了哪些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有哪些代表作?

条件:

(1)这一时期是唐代的繁盛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2)国家的统一,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表现:

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和诗篇,可谓名家迭出,流派纷呈,把唐诗的发展推向到了繁荣的顶峰。当时著名的诗人有:李白和杜甫及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等。

李白的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和《蜀道难》等。杜甫的代表作有《秦中吟》和《新乐府》以及《长恨歌》和《琵琶行》等。

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突出成就?试举例加以说明。

原因:

(1)中国古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明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礼教、科举制等为明清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另外,一些神仙方术、迷信、佛教等思想以及各种历史人物的逸闻琐事等也是小说素材的来源。

(2)繁荣的封建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追逐物质利益和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文化作品的需求进一步通俗化,这是小说在明清时期繁荣的物质和社会基础。

(3)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追逐物质利益的个性解放自由的观念增强,传统的严谨的文学形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小说在语言的使用、完整表达及故事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来满足市民阶层的这些愿望。

(4)小说体例,在经历了唐代传奇、宋元话本这一过程后,到明清时期已非常成熟,印刷术的完善,各书坊争相刻印。

明清小说突出成就:

(1)数量繁多。长篇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等白话小说为代表,短篇以白话“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文言《聊斋志异》为代表。

(2)明清小说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有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神魔小说(如:《西游记》)、世情小说(如:《红楼梦》)、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侠义公案小说(如《水浒传》)等。

(3)从思想内容方面来说,明清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极为宽广,对封建社会的黑暗政治和伦理道德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如《红楼梦》通过描写封建贵族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4)明清小说创作的艺术水平高超,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方

面。如在明清长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像诸葛亮、关羽、曹操、武松、鲁智深、宋江、孙悟空、猪八戒、范进、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刘姥姥……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

元杂剧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繁荣和衰落的

繁荣的原因:

吸取前代戏曲精华。元朝政府注意保护艺术。元代科举长期停止,读书人没有出路。关汉卿等戏曲艺术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贡献。元代杂剧的艺术魅力。

衰落的原因:

科举考试恢复,文人的地位有所改善。元杂剧每本四折,每折由一人主唱的固定模式过于呆板僵化,愈来愈不受欢迎。元杂剧从颠峰状态跌落下来。

中国书法和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大致分为七个阶段: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对“书画同源”的理解

(1)“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A、指中国文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同之处。B、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的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后者曾经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2)中国古代的甲骨文、金文中保存有大量的图画文字,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和广泛的表现范围。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反映出人对自身和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人的绘画意识的发展。随着图画文字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逐渐演变为线条构成的文字,人们也提高了对于线条自身表现力的认识,并逐渐发展用毛笔的技巧,形成了独立的书法艺术。而云用毛笔的线条来描绘图像,也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特点。(3)书画的区分来自目的不同。文字的作用在于传意,绘画的作用在于见形。宋元以后文人画家由于对笔墨的重视,又从新的形式强调了书画同源的观点其用意在于强调绘画用笔本身独立的形式、趣味和审美意义。例如,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在题《枯木竹石图》中说:“石如飞白木如箍,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要点训练:

一、选择题:

1、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印刷术

2、“牵星术”的作用是

A、辨别船舶的位置

B、辨别船舶的方向

C、辨别船舶的速度

D、辨别船舶的重量

3、下列育种属于无性杂交的是

①骡子的产生②瓜果的嫁接③树木的嫁接④农作物选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关于《诗经》三个部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风是民间的歌谣

B、雅是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C、颂是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D、雅和颂从多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5、充满浪漫色彩的《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这首诗

①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②是屈原创造的楚辞体诗歌的代表作③大量采用了象征和比喻手法

④表达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诗句属于唐朝的

A、边塞诗

B、山水诗

C、讽喻诗

D、怀古诗

7、宋词繁荣的原因有

①商业繁荣②市民数量的增加③长短句的参差便于抒发感情④诗的衰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北宋中后期苏轼登上词坛,为词的发展打开了新格局。他的词作

①大量融人铺叙成分,丰富了词的容量和表现力②把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都纳人词作③以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④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9、科举制始于唐朝,但到了明清时期,却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清前期的一部小说就讨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它是

A、《红楼梦》

B、《醒世恒言》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10、下列作品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历史史实的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

C、《西游记》

D、《红楼梦》

11、元杂剧衰落的原因有

①科举制的恢复②文人投入的减少③演唱模式的僵化④政府的迫害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京剧角色的四大行当是

①生②净③旦④末⑤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3、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14、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写成的富丽堂皇的汉赋杰作是

A、《子虚赋》

B、《二京赋》

C、《上林赋》

D、《刺史疾邪赋》

15、王羲之的《兰亭序》字体属于

A、楷书

B、行书

C、隶书

D、草书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材料二

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作用方面的不同。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D

楷书 C 隶书 B 金文 A 印刷体

材料三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3)据材料二,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4)据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CDA 6—10、BCCCD 11—15、CDBCB

二、非选择题:

16、(1)不同:中国集中于应用型的传统科技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西方主要是集中于天文学理论研究领域,其成就在于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也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文化专制政策和八股取士制度,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物质条件和思想自由。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思想基础和必要的动力。(3)结论:16—17世纪中国科技从总体上已经落后于欧洲;科技的发展取决于社会条件,尤其是经济与政治制度。

17、(1)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行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先,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料;其次,这一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最后,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的产生和创新提供了条件。

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启功等。

(3)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

(4)象征:繁荣与收获;欢乐;奥林匹克圣火;绿色奥运;春天的喜悦。

画种:民间风俗画。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单元综述: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进一步变革。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使得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在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推动下,维新派于1898年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百日维新虽然没有成功,但思想解放的脚步却并未因此而停止。

3、中华民国的有名无实促使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断反思,他们逐渐意识到,用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吹响了向封建传统进攻的号角,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向西方学习也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如同潮水般涌入中国的各种西方思想中,马克思主义凭借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脱颖而出,指引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学法指导: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明显特征:

1、从发展的阶段看,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1年中共产党成立前夕,主要呈现出向西方学习的特征。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只要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的国情,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路线和方针。

2、思想的发展具有继承性。近现代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的飞跃。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就是继承了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但又有一定变化。而早期维新派又是洋务派转化而来的,他们也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这就是质的飞跃。

3、思想的发展具有层次性,各阶级思想的具体实践效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重难突破:

全面认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

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但是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眼中消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3)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抵触,最终为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它所起到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现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煞的,因而不能简单地对他予以否定。

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主要不同之处

(1)内容: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前期后后期。前期主要内容是四个“提倡”四个“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以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为主。

(2)性质:前期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文化,带有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性,后期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无产阶级文化。

(3)影响: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启动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使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异同

(1)同:都是本国一次空前深刻的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启

发人们去追求真理,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

(2)异:A.法国启蒙运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中国新文化运动只是借西方之矛戳中国封建之盾,未来得及消化,所以对中西文明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倾向。B.前期新文化闯将不像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家那样号召人们用革命手段改造现实社会,与当时政治斗争、群众运动相脱离,这是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艰难,而对相互勾结在一起的中外反动势力,民族资产阶级显得有点胆怯。C.新文化运动召唤出五四运动,启蒙运动召唤出法国大革命。D.中国新文化运动发生于世界近现代交替时期,明显地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后期转化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国民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正确理解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它由于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了学习西方的热潮,新文化运动就是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如何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创造历史根据,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为宣传民主和科学则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以改造国民性,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康有为的调和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是导致运动失败的根由;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存在的某些合理内核,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孔子在近代的不同遭遇是由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原因与传播的情况

原因:

外部原因是十月革命为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

内部原因是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②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③“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

拥护;④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⑤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情况:

①创办各类刊物;

②翻译和撰写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文章;

③组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

④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时,当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社会主义思潮传入中国时,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同时,传入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外,还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思考、宣传论战,经过求索、鉴别、扬弃和实践,终于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才能够解决中国问题,从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要点训练:

一、选择题:

1、“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的原因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结加剧

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

C、先进分子研究并介绍世界知识所致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非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这种说法应属于:

A、西学东渐

B、洋务派

C、中体西用

D、维新派

3、“洋人制胜之道,专以轮船、火器为先……又本之天文度数,参以勾股算法,故能巧法其中”。体现的观点属于

A、顽固派

B、洋务派

C、早期维新派

D、维新派

4、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策略在于:

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

B、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

C、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

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5、下列关于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相似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传播了吸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

B、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C、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D、反对君主制

6、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曾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本主义的民主平等思想

D、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7、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

D、问题与主义之争

8、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反对复辟倒退的斗争

B、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C、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D、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9、洋务派与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都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B、都想实行君主立宪制

C、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D、都强调要给人民以民主和自由

10、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内在一致性是:

A、坚持反封建

B、消除清朝残余势力

C、反对尊孔复古

D、开展文学革命

11、蔡元培在北大采取“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根本目的是:

A、让各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

B、促进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C、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

D、缓和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12、先进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完成自身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对封建复古思想痛恨

B、对民主科学热烈追求

C、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

D、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

13、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

A、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传播马克思主义

14、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

B、宣传马克思主义

C、举办教育

D、提倡白话文

15、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十月革命,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中国新思潮的主流

B、十月革命对新文化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C、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转而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D、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已经到来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9月26日,在中国古代“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55周年之际,孔子的家乡曲阜举办了隆重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同时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庆祝活动的开幕式也在此举行。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以“纪念先哲,以人为本,承扬文明,促进开放,创新发展”为主题,注重开放性与国际化,突出东方文化特色,与时代发展同步。主要活动有,纪念孔子诞辰祭祀大典,世界思想家巅峰论坛,“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启动等。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系列庆祝活动有,圣地之旅首游式、明代古城开城仪式、国际儒学文化交流会等。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宣布设立“孔子奖”。这项由济宁市申请设立的“孔子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最高级别国际奖项。这一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的奖项,主要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该奖项每年一届,每届突出一个主题,获奖者或主要代表在每年9月8日赴曲阜参加会议,并领取曲阜市市长颁发的《曲阜市荣誉市民证书》。(记者邢兆远)

请回答:

(1)孔子在政治思想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

(2)儒家学说是怎样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的?

(3)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的同时,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们竖起了什么大旗?你如何评价这一文化现象?

(4)孔子及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孔子奖”的设立便是其中一例,就此谈谈孔子思想及传统文化在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

(3)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4)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

(5)材料三内容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

(6)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1—5、DCBDD 6—10、CADCA 11—15、CCCDC

16、(1)提出“仁”学,“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礼治的同时改良政治。(2)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接受。自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

(3)大旗:“打倒孔家店”。评价:它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文后来接反复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4)主要围绕扬弃、继承传统、弘扬民族文化,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开表述,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7、(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2)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去抵抗外国侵略的进步思想。

(3)洋务派的观点。‘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的根本,‘西学为用’只是用西方先进技术为手段,根本上还是去维护旧的封建制度,这仍是一种历史的反动。

(4)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材料三则提出了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5)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中国古代文化的片面性认识。

(6)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单元综述:

1、20世纪初,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它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一伟大事业中,邓小平理论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指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等,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伟大旗帜。

4、在20世纪和21世纪交替之际,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又一面光辉旗帜。

学法指导: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应注意:

1、理论性内容较多,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历史比较的学习方法,加深对伟大理论同历史发展的理解,如联系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建设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2、要通过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的了解,看到思想的力量。

重难突破:

关于新三民主义

(1)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原因: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的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的爱国精神。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有质的飞跃。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的思想。民权主义,提倡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对于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内容。新三民主义是顺应时代潮流的。

(4)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纲领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二者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

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噢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这些内容。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中国民主革命作用

内容: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的统治。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要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

作用: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

背景: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1)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一战期间,中国社会新生的生产力迅速增长,工人阶级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特别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4)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在欧洲与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这就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国际条件.

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3)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4)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论;

(5)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理论。

主要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是中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

主要内容:

(1)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4)改革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7)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8)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9)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时代特色: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首先是因为当代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战后逐步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深刻改变了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中国特色:

邓小平理论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因为它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要点训练:

一、选择题:

1、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为期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2、一下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

B、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的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3、新三民主义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有了明确的反帝内容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最终归宿是社会主义

D、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人民民主革命、世界革命相结合

4、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在于:

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

D、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5、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清政府统治

6、下列关于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实现三大政策的唯一途径

C、新三民主义是撒播民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D、新三民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7、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意义是:

A、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奠定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C、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兴起和发展

D、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

8、决定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俄国革命的经验

B、共产国际的指示

C、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D、中国的特殊国情

9、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人是

A.刘少奇B.王稼祥C.朱德D.邓小平

10、第一次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十六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八大”D.庐山会议

1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的标志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九大”

12、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是

①七届二中全会②“八大”③十一届三中全会④“十六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表现在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邓小平在下列哪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二大”

15、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是

A、改革开放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C、“南方谈话”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共七大召开会场

材料二 1945年4月,在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他又说:“决议案《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此外,在很多场合他都说过:“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积累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