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科技大学----有机质谱---2---有机化合物质谱裂解方式及规律

中国科技大学----有机质谱---2---有机化合物质谱裂解方式及规律

有机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是极其复杂的,但是通过对其质谱裂解方式和机理的探讨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特征结构裂解方式在有机质谱的裂解中是普遍存在的,是世界上的大量质谱学家通过对大量的有机质谱裂解方式进行观察、研究后的概括性总结。所以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在有机质谱解析过程中,必须予以遵循,如此方能得到合理的质谱裂解方式和解析结果。 通过概括总结我们发现有机质谱中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以下几种特征裂解方式:α裂解、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几种特征裂解方式的强弱顺序如下:苄基裂解>α裂解、i 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烯丙基裂解 当然这种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这些特征裂解方式的顺序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机化合物质谱裂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α裂解(均裂)、β裂解,我们上面所讲的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都属于β裂解。下面我们对几种特征裂解方式做以说明。 1、特征裂解方式 一、α裂解 α裂解是指凡具有C-X 单键基团和C=X 双键基团(其中X=C 、O 、S 、Cl 等)的有机分子,与该基团原子相连接的单键、称之为α键,在电子轰击条件下,该键很容易断裂因而称之为α断裂。断键时成键的两个原子各自收回一个电子,这是由游离基中心引发的反应,原动力来自游离基的电子强烈配对倾向,所以α断裂属于均裂。其裂解的机理及通式如下: I 饱和中心 R 2C YR + H 2C CH 2 + II 不饱和杂原子 R RC Y + 几类化合物的α裂解 (1) H 3C CH 2OH 3H 2C OH + (2) H 3C H 2 C H 2C CH 3 H 2C O H 2C CH 3+CH 3 (3) CH 3O α O +H 2C CH 3 (4)

质 谱 法课后习题

第十五章 质 谱 法 思考题与习题 1.简述质谱仪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并说明质谱仪主要性能指标的意义。 质谱仪,其基本组成是相同的。都包括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和真空系统。 进样系统:把被分析的物质,即样品送进离子源。 离子源:将欲分析样品电离,得到带有样品信息的离子。 质量分析器:将离子源产生的离子按m/z 顺序分离开来。 检测器:用以测量、记录离子流强度而得出质增图。 真空系统:保证离子源中灯丝的正常工作,保证离子在离子源和分析器正常运行,消减不必要的离子碰撞,散射效应,复合反应和离子-分子反应,减小本底与记忆效应, 衡量一台质谱仪性能好坏的指标包括灵敏度,分辨率,质量范围,质量稳定性等。 灵敏度表示在一定的样品(如八氟萘或六氯苯),在一定的分辨率下,产生一定信噪比的分子离子峰所需的样品量。 质谱仪的分辨率表示质谱仪把相邻两个质量分开的能力 质量范围是质谱仪所能测定的离子质荷比的范围。 质量稳定性主要是指仪器在工作时质量稳定的情况, 质量精度是指质量测定的精确程度。 2.在质谱图中,离子的稳定性与其相对丰度有何关系? 由于键断裂的位置不同,同一分子离子可产生不同质荷比的碎片离子,而其相对丰度与键断裂的难易以及化合物的结构密切相关,离子的稳定性越高,其相对丰度越大。因此,碎片离子的峰位(m/z)及相对丰度可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 3、指出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的化合物,可能的同位素组合有哪几种?它们将提供哪些分子离子峰? 可能的同位素组合有C 12Cl 35、C 13Cl 35、C 12Cl 37、C 13Cl 37;提供的分子离子峰为M 、M +1、M +2、M +3。 4.某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的m/z 值为201,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由于多数分子易失去一个电子而带一个电荷,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是质量数被1除,即m/1。因此,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值就是它的分子量。该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的m/z 值为201,由此可得出其分子量为201。 5.某质谱仪能够分开+ CO (27.9949)和+ 2N (28.0062)两离子峰,该仪器的分辨率至少是多少? 25009949 .270062.289949 .27≈-=?= M M R 6、在邻甲基苯甲酸甲酯C 9H 10O 2(M=150)质谱图m/z 118处观察到一强峰,试解释该离子的形成过程。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裂解规律培训讲学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裂解规律 烃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烃类化合物的裂解优先失去大的基团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 含杂原子化合物的裂解(羰基化合物除外):正电荷在杂原子上,异裂 羰基化合物的裂解: 直链烷烃的质谱特点: 1.直链烷烃显示弱的分子离子峰。 2.直链烷烃的质谱由一系列峰簇(C n H2n-1, CnH2n, C n H2n+1) 组成,峰簇之间差14个质量单位。 3.各峰簇的顶端形成一平滑曲线,最高点在C3或C4 支链烷烃的质谱特点: 1.支链烷烃的分子离子峰较直链烷烃降低。 2.各峰簇顶点不再形成一平滑曲线。因在分枝处易断裂, 其离子强度增强。 3.在分枝处的断裂,伴随有失去单个氢的倾向,产生较 强的C n H2n离子,有时可强于相应的C n H2n+1离子。 环烷烃的质谱特点: 1.分子离子峰的强度相对增加。 2.质谱图中可见m/z为41,55,56,69,70等C n H2n-1和C n H2n 的碎片离子峰。 3.环的碎化特征是失去C2H4(也可能失去C2H5)。 链状不饱和脂肪烃的质谱特点:1.双键的引入,可增加分子离子峰的强度 2.仍形成间隔14质量单位的一系列峰簇,但峰 簇内最高峰为CnH2n-1 出现m/z 41, 55, 69, 83 等离子峰。 3.长碳链烯烃具有γ-H原子的可发生麦氏重排 反应,产生28,42,56,70,……CnH2n系列 峰 环状不饱和脂肪烃的质谱特点:1.当符合条件时环状不饱和脂肪烃可发生RDA 反应。 2.环状不饱和脂肪烃支链的质谱碎裂反应类似 于链烃的断裂方式。 芳烃:1. 分子离子峰较强 2. 简单断裂生成苄基离子 当苯环连接CH2时,m/z 91 的峰一般都较强。 3. MacLafferty 重排 当相对苯环存在 氢时,m/z 92 的峰有相当强度。 4. 苯环碎片离子依次失去C2H2 化合物含苯环时,一般可见m/z 39、51、65、77 等峰 醇:1.醇类分子离子峰都很弱,有的甚至不出现分子离子峰。 2.容易发生α断裂反应,生成较强的CnH2n+1O+特征碎片离子,伯醇R-OH ,则生成CH2=O+H,m/z为31的特征峰,仲醇则产生m/z为45的特征峰,叔醇则产生m/z为59的特征峰。 (31+14n的碎片离子峰)小分子醇会出现M-1峰。

质谱裂解机理认识

质朴裂解机理的认识 摘要:综观一张质谱图,除了分子离子峰外,还可观察到极丰富的碎片离子,为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要详细分析碎片离子的形成过程,离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亲缘关系)及各种离子的丰度。 一、自由基和电荷中心引发的反应 1. 离子碎裂反应的活性中心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M+?是一个奇电子离子。它的碎裂反应可能丢失一个偶电子的中性分子或奇电子的中性自由基: M+? ?OE+? +N EE+ +N? 奇电子离子有二个活泼的反应中心,即电荷中心和自由基中心;偶电子离子只有电荷中心。奇电子和偶电子离子均优先失去偶电子中性碎片,从而使产物离子的自旋态保持不变。然而,分子离子也可能失去一个自由基而生成偶电子离子。 一般情况下,碎裂反应只在活性反应中心的邻近发生。对于由活性中心引发的碎裂反应,活性中心在离子中位置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 2. 特定位置的电离能 就电离的容易程度而言,杂原子上孤对电子 > [共轭 ?电子 > ?电子] > σ电子。 3.自由基引发的反应(又叫 σ-断裂反应) σ-断裂反应是由游离基中心引发的反应,一个不成对的电子与相连的原子形成一个新键,并伴随着σ原子上另一个键断裂。因此,这种断裂通常称为“σ-断裂反应”。在σ碎裂过程中,一个新键形成产生的能量补偿了一个键断裂时所需要的能量。因此, σ断裂很容易发生。实际上,它广泛存在于许多类有机物的质谱碎裂过程中。 自由基引发反应的难易程度与原子的给电子能力大小有关。一般说来,N > S, O, ?, R? > Cl >

Br > I。 最大烷基失去规则:σ-断裂过程中,总是失去较大基团占优势,这是普遍的倾向。 4、电荷引发的反应(i-断裂反应) i-断裂反应是由正电荷(阳离子)中心引发的,有一对电子转移,一个单键断裂并导致正电荷位置迁移的过程。OE+?和EE+ 都能发生i-断裂。注意,双箭头表示一对电子的转移。 电荷引发反应的容易程度与原子的吸电子(对)能力有关。一般来说,卤素 > O、S >> N,C。(1)逆Diels-Alder反应(Retro-Diels-Alder) 逆Diels-Alder 反应,简写成RDA反应。最典型的代表性模型化合物是环己烯或取代环己烯,其环中的双键 电子产生初始电荷和游离基,通过两次 ?碎裂,形成一个1,3-丁二烯OE+?离子,并且失去一个中性分子C2H4(环己烯),电荷中心保留在原来位置;如果经过一次 ?碎裂后,再进行一个i 碎裂,将产生一个OE+?离子,丢失中性1,3-丁二烯分子,电荷中心迁移。无论哪种过程,都相当于逆Diels-Alder 反应:

质谱解谱教程

第四章:质谱法 第一节: 概述 1.1 发展历史 1.1886年,E. Goldstein在低压放电实验中观察到正电荷粒子. 2.1898年,W. Wen发现正电荷粒子束在磁场中发生偏转. 3.现代质谱学之父: J. J. Thomson(获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 4.1922年, F.W.Aston[英]因发明了质谱仪等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 1942年, 第一台商品质谱仪. 5.50年代起,有机质谱研究(有机物离子裂解机理, 运用质谱推断有机分子结构) 6.各种离子源质谱, 联机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生物大分子研究中的应用(CI, FD, FAB, ESI-MS 等) 1.2 特点: 1.灵敏度高(几微克甚至更少的样品, 检出极限可达10-14克) 2.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方法. 3.分析速度快(几秒) 4.可同色谱联用. 第二节: 基本原理 2.1基本原理 质谱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方法。而分子式对推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质谱法的灵敏度远远超过其它方法,测试样品的用量在不断降低,而且其分析速度快,还可同具有分离功能的色谱联用。 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态有机分子,在离子源中通过一定能量(70ev)的电子轰击或离子分子反应等离子化方式,使样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产生正离子, 继而还可裂解为一系列的碎片离子,然后根据这些离子的质荷比(m/z e)的不同,用磁场或磁场与电场等电磁方法将这些正离子进行分离和鉴定。由此可见质谱最简单形式的三项基本功能是: (1)气化挥发度范围很广的化合物; (2)使气态分子变为离子(除了在气化过程中不产生中性分子而直接产生离子的化合物); (3)根据质荷比(m/z e)将它们分开,并进行检测、记录。由于多电荷离子产生的比例比单电荷离子要小得多,通常取z等于1,e为常数(1个电子的电荷),因而就表征了离子的质量。 这样,质谱就成为了产生并称量离子的装置。由于各化合物所形成的离子的质量以及各种离子的相对强度都是各化合物所特有的,故可从质谱图形中确定分子量及其结构。 (一)电离方式: 一般,MS测定采用电子轰击法(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简称EI),故称EIMS。它是应用最普遍、发展最成熟的电离方法。测定EI-MS时,需要先将样品加热气化,而后才能电离。故容易发生热分解的化合物,如醇、糖苷、部分羧酸等,往往测不到分子离子峰,看到的只是其碎片峰。而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糖的聚合物、肽类等,也因难于气化而无法测定。故近来多将一些对热不稳定的样品,如糖类、醇类等,进行乙酰化或三甲基硅烷化(TMS化),形成对热稳定性好的挥发性衍生物后再进行测定。近二十余年来,在电离方式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针对生物大分子等大极性、难气化、不稳定的化合物,开发了多种使样品不必加热气化而直接电离或者防止化合物热分解的新电离方法(软电离方法),如: 1. 化学电离(Chemical ionization,简称CI) 2.场致电离(field ionization, 简称FI)和场解析电离(field desorption ionization,简称FD) 3.快速原子轰击电离(fast atom bombardment, 简称FAB) 4.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简称MALDA)

质谱法的原理和应用

质谱法的原理和应用 原理 待测化合物分子吸收能量(在离子源的电离室中)后产生电离,生成分子离子,分子离子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会进一步按化合物自身特有的碎裂规律分裂,生成一系列确定组成的碎片离子,将所有不同质量的离子和各离子的多少按质荷比记录下来,就得到一张质谱图。由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每种化合物都有其确定的质谱图,因此将所得谱图与已知谱图对照,就可确定待测化合物 用电场和磁场将运动的离子(带电荷的原子、分子或分子碎片)按它们的质荷比分离后进行检测的方法。测出了离子的准确质量,就可以确定离子的化合物组成。这是由于核素的准确质量是一多位小数,决不会有两个核素的质量是一样的,而且决不会有一种核素的质量恰好是另一核素质量的整数倍。 应用 质谱中出现的离子有分子离子、同位素离子、碎片离子、重排离子、多电荷离子、亚稳离子、负离子和离子-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离子。综合分析这些离子,可以获得化合物的分子量、化学结构、裂解规律和由单分子分解形成的某些离子间存在的某种相互关系等信息。 质谱法特别是它与色谱仪及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在有机化学、生化、药物代谢、临床、毒物学、农药测定、环境保护、石油化学、地球化学、食品化学、植物化学、宇宙化学和国防化学等领域。近年的仪器都具有单离子和多离子检测的功能,提高了灵敏度及专一性,灵敏度可提高到10(克水平。用质谱计作多离子检测,可用于定性分析,例如,在药理生物学研究中能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气相色谱图上的保留时间和相应质量碎片图为基础,确定药物和代谢产物的存在;也可用于定量分析,用被检化合物的稳定性同位素异构物作为内标,以取得更准确的结果。 在无机化学和核化学方面,许多挥发性低的物质可采用高频火花源由质谱法测定。该电离方式需要一根纯样品电极。如果待测样品呈粉末状,可和镍粉混合压成电极。此法对合金、矿物、原子能和半导体等工艺中高纯物质的分析尤其有价值,有可能检测出含量为亿分之一的杂质。 利用存在寿命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确定物体存在的时间,在考古学和地理学上极有意义。例如,某种放射性矿物中有放射性铀及其衰变产物铅的存在,铀238和铀235的衰变速率是已知的,则由质谱测出铀和由于衰变产生的铅的同位素相对丰度,就可估计该轴矿物生成的年代。 近年来质谱技术发展很快。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质谱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由于质谱分析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分离和鉴定同时进行等优点,因此,质谱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化学,化工,环境,能源,医药,运动医学,刑侦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是极其复杂的,但是通过对其质谱裂解方式和机理的探讨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特征结构裂解方式在有机质谱的裂解中是普遍存在的,是世界上的大量质谱学家通过对大量的有机质谱裂解方式进行观察、研究后的概括性总结。所以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在有机质谱解析过程中,必须予以遵循,如此方能得到合理的质谱裂解方式和解析结果。 通过概括总结我们发现有机质谱中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以下几种特征裂解方式:α裂解、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裂解(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几种特征裂解方式的强弱顺序如下:苄基裂解>α裂解、i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裂解>烯丙基裂解 当然这种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这些特征裂解方式的顺序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机化合物质谱裂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α裂解(均裂)、β裂解,我们上面所讲的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裂解都属于β裂解。下面我们对几种特征裂解方式

做以说明。 1、特征裂解方式 一、 α裂解 α裂解是指凡具有C-X 单键基团和C=X 双键基团(其中X=C 、O 、S 、Cl 等)的有机分子,与该基团原子相连接的单键、称之为α键,在电子轰击条件下,该键很容易断裂因而称之为α断裂。断键时成键的两个原子各自收回一个电子,这是由游离基中心引发的反应,原动力来自游离基的电子强烈配对倾向,所以α断裂属于均裂。其裂解的机理及通式如下: I 饱和中心 R 2C YR + H 2C CH 2+ II 不饱和杂原子 R RC Y + 几类化合物的α裂解 (1) H 3C CH 2OH CH 3H 2C OH + (2) H 3C H 2 C H 2C CH 3 H 2C O H 2C CH 3+3

有机质谱解析

有机质谱解析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引言 质谱,即质量的谱图,物质的分子在高真空下,经物理作用或化学反应等途径形成带电粒子,某些带电粒了可进一步断裂。如用电子轰击有机化合物(M),使其产生离 子的过程如下: 每一离子的质量与所带电荷的比称为质荷比(m/z ,曾用m/e)。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经质量分离器一一分离后,由检测器测定每一离子的质荷比及相对强度,由此得出的谱图称为质谱 质谱分析中常用术语和缩写式如下: 游离基阳离子,奇电子离子(例如CH4) (全箭头) 电子对转移 钩)单个电子转移 α断裂αY ;与奇电子原子邻接原子的键断裂(不是它们间 的键断裂) “A”元素只有一种同位素的元素(氢也归入“A”元素)。 “A+1”元素某种元素,它只含有比最高丰度同位素高1amu 的同位素。 “A+2”元素某种元素,它含有比最高丰度同位素高2 amu的同位素。 A峰元素组成只含有最高丰度同位素的质谱峰。 A+1峰比A峰高一个质量单位的峰。 分子离子(M)失去一个电荷形成的离子,其质荷比相当于该分子的分子量。 碎片离子:分子或分子离子裂解产生的离子。包括正离子(A+)及游离基离子(A+.)。 同位素离子:元素组成中含有非最高天然丰度同位素的离子。 亚稳离子(m*)离子在质谱仪的无场漂移区中分解而形成的较低质量的离子。 质谱图上反应各离子的质荷比及丰度的峰被称为某离子峰。 基峰:谱图中丰度最高离子的峰 绝对丰度:每一离子的丰度占所有离子丰度总和的百分比,记作%∑。 相对丰度:每一离子与丰度最高离子的丰度百分比。

第二章谱图中的离子 第一节分子离子 分子离子(M+)是质谱图中最有价值的信息,它不但是测定化合物分子量的依据,而且可以推测化合物的分子式,用高分辨质谱可以直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式。 一、分子离子的形成 分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分子离子。一般来讲,从分子中失去的电子应该是分子中束缚最弱的电子,如双键或叁键的π电子,杂原子上的非键电子。失去电子的难易顺序为: 杂原子> C = C > C —C > C —H 易难 分子离子的丰度主要取决于其稳定性和分子电离所需要的能量。易失去电子的化合物,如环状化合物,双键化合物等,其分子离子稳定,分子离子峰较强;而长碳链烷烃,支链烷烃等正与此相反。有机化合物在质谱中的分子离子稳定度有如下次序:芳香环> 共轭烯> 烯>环状化合物> 羰基化合物> 醚>酯> 胺> 酸> 醇>高度分支的烃类。

质谱技术裂解机理的初步认识

质谱技术中裂解机理的初步认识 摘要质谱,即质量的谱图,物质的分子在高真空下,经物理作用或化学反应等途径形成带电粒子,某些带电粒了可进一步断裂。每一离子的质量与所带电荷的比称为质荷比(m/z ,曾用m/e)。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经质量分离器一一分离后,由检测器测定每一离子的质荷比及相对强度,由此得出的谱图称为质谱,本文从质谱的裂解机理,质谱的裂解方式和质朴中的离子类型三方面进行了介绍,对质谱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质谱裂解机理 离子的裂解并不是随意裂解,它必须按“偶电子规则”进行裂解,当含有奇数个电子的离子裂解时,可以产生游离基与一个偶数个电子的离子,或含偶数个电子的中性分子与一个奇数个电子的离子;当含有偶数个电子的离子裂解时,只能产生偶数个电子的离子和中性分子,而不会产生游离基 OE EF+R (断1个键) OE OE+Nee (断2个键) EE EE+ Nee (断2个键) EE OE+R (断1个键)(极少产生) 注意:奇电子离子有两个活泼的反应中心,即电荷中心和游离基中心;偶电荷离子只有电荷中心。分子离子的裂解和产物离子的进一步裂解都是由这些中心引发的。 二、质谱裂解的方式 (一)简单裂解 1.游离基中心引发的断裂反应(α断裂) 分子失去电子,形成游离基离子,它的电子有强烈的成对倾向,电子转移与邻近原子形成一个新键,同时邻近原子的α键断裂。因此,这种断裂通常称为“α”断裂反应,以下分别举例说明各种化合物α断裂过程。 R2R+CR2YR 杂原子(Y)的孤对电子电离能较低,很容易去失,形成游离基离子,进而发生α断裂,如 α R2O R'R+CH2O R'

2. σ键的断裂 化合物中某个单键失去电子,则在此处易进一步发生断裂反应,例如烷烃。 R +RCR 3CR 3CR 3 σ 能够稳定正电荷的离子丰度较高,如 CH 3CH 2CH 3-e CH 3 32CH 33C 33C CH 2CH 3σ+ 3、电荷中心引发的反应(诱导断裂,i ) ① 奇电子离子(OE ) a. 饱合中心 R Y R'R +i YR 上述反应由正电荷对一对电子的吸引所推动,反应发生的难易与该元素的诱导效应有关,一般为卤素>O 、S >> N 、C ;许多碘代烷烃,溴代仲和叔烷烃及氯代叔烷烃,较易产生这个反应。 (二)重排裂解 在质谱反应中,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发生变化的反应被称为重排,由游离基中心引发的氢原子重排是常见的重排反应之一。 1、电荷中心引发的重排A z d z y +A B z 为氢时常常看到这个类型的裂解,如二乙胺: CH 3CH 2N CH 2CH 3-CH 3H 2C CH 2 H HN CH 2H 2C CH 2H 2N CH 2 αd +m/z 58m/z 30 上述反应中,z (氢)和y 的位置关系不一定,z 离子种种位置重排,在多数研究报告中认为是经过四元环过渡态。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有机质谱中的裂解是极其复杂的,但是通过对其质谱裂解方式和机理的探讨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特征结构裂解方式在有机质谱的裂解中是普遍存在的,是世界上的大量质谱学家通过对大量的有机质谱裂解方式进行观察、研究后的概括性总结。所以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在有机质谱解析过程中,必须予以遵循,如此方能得到合理的质谱裂解方式和解析结果。 通过概括总结我们发现有机质谱中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以下几种特征裂解方式:α裂解、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裂解(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几种特征裂解方式的强弱顺序如下:苄基裂解>α裂解、i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裂解>烯丙基裂解 当然这种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这些特征裂解方式的顺序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机化合物质谱裂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α裂解(均裂)、β裂解,我们上面所讲的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裂解都属于β裂解。下面我们对几种特征裂解方式做以说明。 1、特征裂解方式 1、α裂解 α裂解是指凡具有C-X单键基团和C=X双键基团(其中X=C、O、S、Cl等)的有机分子,与该基团原子相连接的单键、称之为α键,在电子轰击条件下,该键很容易断裂因而称之为α断裂。断键时成键的两个原子各自收回一个电子,这是由游离基中心引发的反应,原动力来自游离基的电子强烈配对倾向,所以α断裂属于均裂。其裂解的机理及通式如下: I饱和中心 II不饱和杂原子 几类化合物的α裂解 (1) (2) (3) (4) 引发α断裂的倾向是由游离基中心给电子的能力决定的,一般来讲N>S、O、π、烷基>Cl、Br>H,同时α断裂遵循最大烷基游离基丢失的原则。 2、苄基裂解 通常烷基苯、烷基吲哚、烷基萘、烷基喹啉等化合物具有苄基断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