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届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讲义专题五 解析几何 第3讲圆锥曲线中的热点问题

2014届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讲义专题五 解析几何 第3讲圆锥曲线中的热点问题

2014届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讲义专题五 解析几何 第3讲圆锥曲线中的热点问题
2014届高考数学(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讲义专题五 解析几何 第3讲圆锥曲线中的热点问题

第3讲圆锥曲线中的热点问题

【高考考情解读】 1.本部分主要以解答题形式考查,往往是试卷的压轴题之一,一般以椭圆或抛物线为背景,考查弦长、定点、定值、最值、范围问题或探索性问题,试题难度较大.2.求轨迹方程也是高考的热点与重点,若在客观题中出现通常用定义法,若在解答题中出现一般用直接法、代入法、参数法或待定系数法,往往出现在解答题的第(1)问中.

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交;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切;若Δ<0,则直线与椭圆相离.

(2)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将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联立,消去y(或x),得到一个一元方程ax2+bx+c=0(或ay2+by+c=0).

①若a≠0,当Δ>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当Δ=0时,直线与双曲线相切;当Δ<0时,

直线与双曲线相离.

②若a=0时,直线与渐近线平行,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

(3)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将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y(或x),得到一个一元方程ax2+bx+c=0(或ay2+by+c=0).

①当a≠0时,用Δ判定,方法同上.

②当a=0时,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只有一个交点.

2.有关弦长问题

有关弦长问题,应注意运用弦长公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设而不求”;有关焦点弦长问题,要重视圆锥曲线定义的运用,以简化运算.

(1)斜率为k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交于两点P1(x1,y1),P2(x2,y2),则所得弦长|P1P2|=1+k2

|x2-x1|或|P1P2|=1+1

k2|y2-y1|,其中求|x2-x1|与|y2-y1|时通常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即作如下变形:

|x2-x1|=(x1+x2)2-4x1x2,

|y2-y1|=(y1+y2)2-4y1y2.

(2)当斜率k 不存在时,可求出交点坐标,直接运算(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3. 弦的中点问题

有关弦的中点问题,应灵活运用“点差法”,“设而不求法”来简化运算.

考点一 圆锥曲线的弦长及中点问题

例1 已知椭圆G :x 2a 2+y 2b 2=1(a >b >0)的离心率为6

3

,右焦点(22,0),斜率为1的直线l

与椭圆G 交于A ,B 两点,以AB 为底边作等腰三角形,顶点为P (-3,2). (1)求椭圆G 的方程; (2)求△P AB 的面积.

解 (1)由已知得c =22,c a =6

3.

解得a =23,又b 2=a 2-c 2=4. 所以椭圆G 的方程为x 212+y 2

4=1.

(2)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x +m . 由?????

y =x +m ,x 212+y 24

=1.

得4x 2+6mx +3m 2-12=0.①

设A ,B 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x 1

因为AB 是等腰△P AB 的底边, 所以PE ⊥AB .

所以PE 的斜率k =2-

m

4

-3+

3m 4=-1.

解得m =2.

此时方程①为4x 2+12x =0. 解得x 1=-3,x 2=0. 所以y 1=-1,y 2=2. 所以|AB |=3 2.

此时,点P (-3,2)到直线AB :

x -y +2=0的距离d =|-3-2+2|2=32

2,

所以△P AB 的面积S =12|AB |·d =9

2

.

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问题,其常规思路是先把直线方程与椭圆方

程联立,消元、化简,然后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建立方程,解决相关问题.涉及弦中点的问题常常用“点差法”解决,往往会更简单.

椭圆x 2

2

+y 2=1的弦被点????12,12平分,则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 答案 2x +4y -3=0

解析 设弦的两个端点为A (x 1,y 1),B (x 2,y 2), 则x 1+x 2=1,y 1+y 2=1.

∵A ,B 在椭圆上,∴x 212+y 21=1,x 222+y 2

2=1.

(x 1+x 2)(x 1-x 2)

2+(y 1+y 2)(y 1-y 2)=0,

y 1-y 2x 1-x 2=-x 1+x 22(y 1+y 2)

=-1

2,

即直线AB 的斜率为-1

2

.

∴直线AB 的方程为y -12=-1

2????x -12, 即2x +4y -3=0.

考点二 圆锥曲线中的定值、定点问题

例2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经过点(0,3),离心率为1

2

,直线l 经过椭圆C 的右焦点F

交椭圆于A 、B 两点,点A 、F 、B 在直线x =4上的射影依次为D 、K 、E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若直线l 交y 轴于点M ,且MA →=λAF →,MB →=μBF →

,当直线l 的倾斜角变化时,探求λ+μ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λ+μ的值;否则,说明理由;

(3)连接AE 、BD ,试探索当直线l 的倾斜角变化时,直线AE 与BD 是否相交于定点?若是,请求出定点的坐标,并给予证明;否则,说明理由.

(1)待定系数法;(2)用直线的斜率为参数建立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消y 后

可得点A ,B 的横坐标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向量关系式MA →=λAF →,MB →=μBF →

把λ,μ用点A ,B 的横坐标表示出来,只要证明λ+μ的值与直线的斜率k 无关即证明了其为定值,否则就不是定值;(3)先根据直线l 的斜率不存在时的特殊情况,看两条直线AE ,BD 的

交点坐标,如果直线AE ,BD 相交于定点的话,这个特殊位置时的交点就是这个定点,这样只要证明直线AE ,BD 都经过这个定点即证明了两直线相交于定点,否则两直线就不相交于定点.

解 (1)依题意得b =3,e =c a =1

2,a 2=b 2+c 2,

∴a =2,c =1,∴椭圆C 的方程为x 24+y 2

3

=1.

(2)因直线l 与y 轴相交,故斜率存在,设直线l 方程为 y =k (x -1),求得l 与y 轴交于M (0,-k ),

又F 坐标为(1,0),设l 交椭圆于A (x 1,y 1),B (x 2,y 2), 由?????

y =k (x -1),x 24+y 23

=1,

消去y 得(3+4k 2)x 2-8k 2x +4k 2-12=0, ∴x 1+x 2=8k 2

3+4k 2,x 1x 2=4k 2-123+4k 2

又由MA →=λAF →

,∴(x 1,y 1+k )=λ(1-x 1,-y 1), ∴λ=x 11-x 1,同理μ=x 2

1-x 2

∴λ+μ=x 11-x 1+x 2

1-x 2=x 1+x 2-2x 1x 21-(x 1+x 2)+x 1x 2

=8k 2

3+4k 2-2(4k 2-12)3+4k 21-8k

2

3+4k 2+4k 2-123+4k

2

=-83. 所以当直线l 的倾斜角变化时,直线λ+μ的值为定值-83

.

(3)当直线l 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 ⊥x 轴,则ABED 为矩形,由对称性知,AE 与BD 相交于FK 的中点N ????

52,0, 猜想,当直线l 的倾斜角变化时, AE 与BD 相交于定点N ????52,0, 证明:由(2)知A (x 1,y 1),B (x 2,y 2),

∴D (4,y 1),E (4,y 2),当直线l 的倾斜角变化时,首先证直线 AE 过定点????52,0,

∵l AE :y -y 2=y 2-y 14-x 1

(x -4),

当x =5

2时,y =y 2+y 2-y 14-x 1·????-32

=2(4-x 1)·y 2-3(y 2-y 1)

2(4-x 1)

=2(4-x 1)·k (x 2-1)-3k (x 2-x 1)

2(4-x 1)

-8k -2kx 1x 2+5k (x 1+x 2)

2(4-x 1)

=-8k (3+4k 2)-2k (4k 2-12)+5k ·8k 22(4-x 1)·(3+4k 2)=0.

∴点N ????

52,0在直线l AE 上.

同理可证,点N ????52,0也在直线l BD 上.

∴当直线l 的倾斜角变化时,直线AE 与BD 相交于定点????52,0.

(1)定值问题就是在运动变化中寻找不变量的问题,基本思想是使用参数表示要

解决的问题,证明要解决的问题与参数无关.在这类试题中选择消元的方向是非常关键的.

(2)由直线方程确定定点,若得到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y -y 0=k (x -x 0),则直线必过定点(x 0,y 0);若得到了直线方程的斜截式:y =kx +m ,则直线必过定点(0,m ).

(2013·陕西)已知动圆过定点A (4,0),且在y 轴上截得弦MN 的长为8.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

(2)已知点B (-1,0),设不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与轨迹C 交于不同的两点P ,Q ,若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证明:直线l 过定点.

(1)解 如图,设动圆圆心为O 1(x ,y ),由题意,得|O 1A |=|O 1M |, 当O 1不在y 轴上时,过O 1作O 1H ⊥MN 交MN 于H ,则H 是MN 的中 点,

∴|O 1M |=x 2+42, 又|O 1A |=(x -4)2+y 2, ∴(x -4)2+y 2=x 2+42, 化简得y 2=8x (x ≠0).

又当O 1在y 轴上时,O 1与O 重合,点O 1的坐标为(0,0)也满足方程y 2=8x , ∴动圆圆心的轨迹C 的方程为y 2=8x .

(2)证明 由题意,设直线l 的方程为y =kx +b (k ≠0), P (x 1,y 1),Q (x 2,y 2),

将y =kx +b 代入y 2=8x 中, 得k 2x 2+(2bk -8)x +b 2=0. 其中Δ=-32kb +64>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 1+x 2=8-2bk

k 2,

① x 1x 2=b 2

k

2,

因为x 轴是∠PBQ 的角平分线,所以y 1x 1+1=-y 2

x 2+1,

即y 1(x 2+1)+y 2(x 1+1)=0, (kx 1+b )(x 2+1)+(kx 2+b )(x 1+1)=0, 2kx 1x 2+(b +k )(x 1+x 2)+2b =0

将①,②代入③得2kb 2+(k +b )(8-2bk )+2k 2b =0, ∴k =-b ,此时Δ>0,

∴直线l 的方程为y =k (x -1),即直线l 过定点(1,0). 考点三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例3 (2013·浙江)如图,点P (0,-1)是椭圆C 1:x 2a 2+y 2

b

2=1(a >b >0)

的一个顶点,C 1的长轴是圆C 2:x 2+y 2=4的直径.l 1,l 2是过点 P 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其中l 1交圆C 2于A ,B 两点,l 2交椭 圆C 1于另一点D . (1)求椭圆C 1的方程;

(2)求△ABD 面积取最大值时直线l 1的方程.

解 (1)由题意得?

????

b =1,

a =2.

所以椭圆C 1的方程为x 24+y 2

=1.

(2)设A (x 1,y 1),B (x 2,y 2),D (x 0,y 0). 由题意知直线l 1的斜率存在,不妨设其为k , 则直线l 1的方程为y =kx -1. 又圆C 2:x 2+y 2=4, 故点O 到直线l 1的距离 d =

1

k 2+1

, 所以|AB |=24-d 2

=2

4k 2+3

k 2+1

.

又l 2⊥l 1,故直线l 2的方程为x +ky +k =0.

由?

????

x +ky +k =0,x 2+4y 2

=4. 消去y ,整理得(4+k 2)x 2+8kx =0, 故x 0=-8k 4+k 2.

所以|PD |=8k 2+1

4+k 2

.

设△ABD 的面积为S ,则S =1

2·|AB |·|PD |

=84k 2+34+k 2,

所以S =

32

4k 2

+3+134k 2+3

≤32

2

4k 2

+3·13

4k 2

+3

1613

13

, 当且仅当k =

±

10

2

时取等号. 所以所求直线l 1的方程为y =

±

10

2

x -1. 求最值及参数范围的方法有两种:①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列出一个关于参

数的函数关系式,将其代入由题目列出的不等式(即为消元),然后求解不等式;②由题目条件和结论建立目标函数,进而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

已知椭圆C 1与抛物线C 2的焦点均在x 轴上且C 1的中心和C 2的顶点均为坐

标原点O ,从每条曲线上的各取两个点,其坐标如下表所示:

(1)求C 1,C 2(2)过点A (m,0)作倾斜角为π

6的直线l 交椭圆C 1于C ,D 两点,且椭圆C 1的左焦点F 在以

线段CD 为直径的圆的外部,求m 的取值范围.

解 (1)先判断出(-6,0)在椭圆上,进而断定点(1,-3)和(4,-6)在抛物线上,故(3,1)在椭圆上,所以椭圆C 1的方程为x 26+y 2

2=1,抛物线C 2的方程为y 2=9x .

(2)设C (x 1,y 1),D (x 2,y 2),直线l 的方程为y =

3

3

(x -m ),

由???

y =33(x -m )x 2

6+y

2

2=1,

消去y 整理得2x 2-2mx +m 2-6=0, 由Δ>0得Δ=4m 2-8(m 2-6)>0, 即-23

而x 1x 2=m 2-6

2,x 1+x 2=m ,

故y 1y 2=

33(x 1-m )·3

3

(x 2-m ) =1

3[x 1x 2-m (x 1+x 2)+m 2] =m 2-66

.

欲使左焦点F 在以线段CD 为直径的圆的外部, 则FC →·FD →>0,

又F (-2,0),即FC →·FD →=(x 1+2,y 1)·(x 2+2,y 2) =x 1x 2+2(x 1+x 2)+y 1y 2+4>0. 整理得m (m +3)>0, 即m <-3或m >0.②

由①②可得m 的取值范围是(-23,-3)∪(0,23).

1. 求轨迹与轨迹方程的注意事项

(1)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是在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中,发现动点P 的运动规律,即P 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因此要学会动中求静,变中求不变.

(2)求出轨迹方程后,应注意检验其是否符合题意,既要检验是否增解(即以该方程的某些解为坐标的点不在轨迹上),又要检验是否丢解(即轨迹上的某些点未能用所求的方程表示).检验方法:研究运动中的特殊情形或极端情形. 2. 定点、定值问题的处理方法

定值包括几何量的定值或曲线过定点等问题,处理时可以直接推理求出定值,也可以先通过特定位置猜测结论后进行一般性证明.对于客观题,通过特殊值法探求定点、定值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圆锥曲线的最值与范围问题的常见求法

(1)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和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

(2)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起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在利用代数法解决最值与范围问题时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①利用判别式来构造不等关系,从而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②利用已知参数的范围,求新参数的范围,解这类问题的核心是在两个参数之间建立等量关系;

③利用隐含或已知的不等关系建立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④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 ⑤利用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设直线l :y =k (x +1)与椭圆x 2+3y 2=a 2(a >0)相交于A 、B 两个不同的点,与x 轴相交于点C ,记O 为坐标原点. (1)证明:a 2

>3k 21+3k 2

(2)若AC →=2CB →

,求△OA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的椭圆方程. (1)证明 依题意,直线l 显然不平行于坐标轴, 故y =k (x +1)可化为x =1

k

y -1.

将x =1

k y -1代入x 2+3y 2=a 2,消去x ,

得????3+1k 2y 2-2y

k

+1-a 2=0,

由直线l 与椭圆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得 Δ=4k 2-4????1k 2+3(1-a 2)>0, 整理得????1k 2+3a 2

>3, 即a 2

>3k 2

1+3k 2

.

(2)解 设A (x 1,y 1),B (x 2,y 2)由①, 得y 1+y 2=2k

1+3k 2

因为AC →=2CB →

,得y 1=-2y 2,

代入上式,得y 2=-2k

1+3k 2

.

于是,△OAB 的面积S =12|OC |·|y 1-y 2|=3

2|y 2|

3|k |1+3k 2≤3|k |23|k |=3

2

. 其中,上式取等号的条件是3k 2=1,即k =±3

3.

由y 2=-2k 1+3k 2,可得y 2=±3

3. 将k =33,y 2=-33及k =-3

3

, y 2=

3

3

这两组值分别代入①, 均可解出a 2=5.

所以,△OAB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的椭圆方程是x 2+3y 2=5.

(推荐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

1. 已知方程x 2k +1+y 2

3-k

=1(k ∈R )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

A .k <1或k >3

B .1

C .k >1

D .k <3

答案 B

解析 若椭圆焦点在x 轴上,则????

?

k +1>03-k >0k +1>3-k ,

解得1

2. △ABC 的顶点A (-5,0)、B (5,0),△ABC 的内切圆圆心在直线x =3上,则顶点C 的轨迹

方程是

( )

A.x 29-y 2

16

=1

B.x 216-y 2

9

=1 C.x 29-y 2

16

=1(x >3)

D.x 216-y 2

9

=1(x >4)

答案 C

解析 如图|AD |=|AE |=8,|BF |=|BE |=2,|CD |=|CF |, 所以|CA |-|CB |=8-2=6.

根据双曲线定义,所求轨迹是以A 、B 为焦点,实轴长为6的双曲线 的右支,方程为x 29-y 2

16

=1(x >3).

3. 设M (x 0,y 0)为抛物线C :x 2=8y 上一点,F 为抛物线C 的焦点,以F 为圆心,|FM |为半

径的圆和抛物线的准线相交,则y 0的取值范围是

( )

A .(0,2)

B .[0,2]

C .(2,+∞)

D .[2,+∞)

答案 C

解析 依题意得:F (0,2),准线方程为y =-2,

又∵以F 为圆心,|FM |为半径的圆和抛物线的准线相交,且|FM |=|y 0+2|, ∴|FM |>4,即|y 0+2|>4, 又y 0≥0,∴y 0>2.

4. 若点O 和点F 分别为椭圆x 24+y 23

=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OP →·FP

的最大值为

( )

A .2

B .3

C .6

D .8 答案 C

解析 设P (x 0,y 0),则

x 204+y 2

03=1,即y 2

0=3-3x 204

, 又因为F (-1,0),

所以OP →·FP →=x 0·(x 0+1)+y 20=14x 20+x 0+3 =1

4

(x 0+2)2+2, 又x 0∈[-2,2],即OP →·FP →

∈[2,6], 所以(OP →·FP →)max =6.

5.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且两条曲线在

第一象限的交点为P ,△PF 1F 2是以PF 1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PF 1|=10,椭圆与双曲线的离心率分别为e 1,e 2,则e 1·e 2的取值范围是

( )

A .(0,+∞)

B .(1

3

,+∞)

C .(1

5,+∞)

D .(1

9

,+∞)

答案 B

解析 设椭圆与双曲线的半焦距为c , PF 1=r 1,PF 2=r 2. 由题意知r 1=10,r 2=2c , 且r 1>r 2,2r 2>r 1, ∴2c <10,2c +2c >10, ∴52

c

2<4, ∴e 2=2c 2a 双=2c r 1-r 2=2c 10-2c =c 5-c ;

e 1=

2c 2a 椭=2c r 1+r 2=2c 10+2c =c 5+c

. ∴e 1·e 2=c 225-c 2=125

c 2-1>1

3. 二、填空题

6. 直线y =kx +1与椭圆x 25+y 2

m

=1恒有公共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m ≥1且m ≠5

解析 ∵方程x 25+y 2

m =1表示椭圆,

∴m >0且m ≠5.

∵直线y =kx +1恒过(0,1)点, ∴要使直线与椭圆总有公共点,应有: 025+12

m

≤1,m ≥1, ∴m 的取值范围是m ≥1且m ≠5.

7. 设F 1、F 2为椭圆x 24

+y 2

=1的左、右焦点,过椭圆中心任作一直线与椭圆交于P ,Q 两点,

当四边形PF 1QF 2面积最大时,PF →1·PF →

2的值等于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易知当P ,Q 分别在椭圆短轴端点时,四边形PF 1QF 2面积最大. 此时,F 1(-3,0),F 2(3,0),不妨设P (0,1), ∴PF →1=(-3,-1),PF →

2=(3,-1), ∴PF →1·PF →2=-2.

8. 已知抛物线方程为y 2=4x ,直线l 的方程为x -y +4=0,在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 到y 轴

的距离为d 1,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2,则d 1+d 2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52

2

-1 解析 过点P 作抛物线的准线的垂线,垂足为A ,交y 轴于B ,由抛物线方程为y 2=4x 得焦点F 的坐标为(1,0),准线为x =-1,则由抛物线的定义可得 d 1+d 2=|P A |-|AB |+d 2=|PF |-1+d 2, |PF |+d 2大于或等于焦点F 点P 到直线l , 即|PF |+d 2的最小值为|1-0+4|2=52

2,

所以d 1+d 2的最小值为52

2

-1.

9. (2013·安徽)已知直线y =a 交抛物线y =x 2于A ,B 两点.若该抛物线上存在点C ,使得

∠ACB 为直角,则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y -a )2=a ,

由?

????

y =x 2

x 2+(y -a )2

=a 得y 2+(1-2a )y +a 2-a =0. 即(y -a )[y -(a -1)]=0,由已知?

????

a >0a -1≥0,解得a ≥1.

三、解答题

10.已知直线x -2y +2=0经过椭圆C :x 2a 2+y 2

b

2=1(a >b >0)的左顶点A 和上顶点D ,椭圆C

的右顶点为B ,点S 是椭圆C 上位于x 轴上方的动点,直线AS ,BS 与直线l :x =10

3分

别交于M ,N 两点. (1)求椭圆C 的方程;

(2)求线段MN 的长度的最小值.

解 (1)如图,由题意得椭圆C 的左顶点为A (-2,0),上顶点为 D (0,1),即a =2,b =1. 故椭圆C 的方程为x 24

+y 2

=1.

(2)直线AS 的斜率显然存在且不为0,

设直线AS 的方程为y =k (x +2)(k >0),解得M (103,16k

3),且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C 的方

程,

得(1+4k 2)x 2+16k 2x +16k 2-4=0.

设S (x 1,y 1),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2)·x 1=16k 2-4

1+4k 2.

由此得x 1=2-8k 21+4k 2,y 1=4k 1+4k 2,即S (2-8k 21+4k 2,4k

1+4k 2). 又B (2,0),则直线BS 的方程为y =-1

4k (x -2),

联立直线BS 与l 的方程解得N (103,-1

3k ).

∴|MN |=????16k 3+13k =16k 3+1

3k ≥2

16k 3·13k =8

3

. 当且仅当16k 3=13k ,即k =14时等号成立,故当k =14时,线段MN 的长度的最小值为8

3.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y )为动点,已知点A (2,0),B (-2,0),直线P A 与

PB 的斜率之积为-1

2

.

(1)求动点P 的轨迹E 的方程;

(2)过点F (1,0)的直线l 交曲线E 于M ,N 两点,设点N 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Q (M 、Q 不重合),求证:直线MQ 过x 轴上一定点. (1)解 由题知:y x +2·y x -2=-1

2.

化简得x 22

+y 2

=1(y ≠0).

(2)证明 方法一 设M (x 1,y 1),N (x 2,y 2),Q (x 2,-y 2), l :x =my +1,代入x 22+y 2

=1(y ≠0)整理得

(m 2+2)y 2+2my -1=0. y 1+y 2=-2m m 2+2,y 1y 2=-1

m 2+2,

MQ 的方程为y -y 1=y 1+y 2

x 1-x 2(x -x 1),

令y =0,

得x =x 1+y 1(x 2-x 1)

y 1+y 2

=my 1+1+my 1(y 2-y 1)y 1+y 2=2my 1y 2

y 1+y 2+1=2.

∴直线MQ 过定点(2,0).

方法二 设M (x 1,y 1),N (x 2,y 2),Q (x 2,-y 2), l :y =k (x -1),代入x 22

+y 2

=1(y ≠0)整理得

(1+2k 2)x 2-4k 2x +2k 2-2=0, x 1+x 2=4k 2

1+2k 2,x 1x 2=2k 2-21+2k 2,

MQ 的方程为y -y 1=y 1+y 2

x 1-x 2(x -x 1),

令y =0,得x =x 1+y 1(x 2-x 1)

y 1+y 2

=x 1+k (x 1-1)(x 2-x 1)k (x 1+x 2-2)

2x 1x 2-(x 1+x 2)

x 1+x 2-2

=2.

∴直线MQ 过定点(2,0).

12.(2013·课标全国Ⅰ)已知圆M :(x +1)2+y 2=1,圆N :(x -1)2+y 2=9,动圆P 与圆M 外

切并且与圆N 内切,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C . (1)求C 的方程;

(2)l 是与圆P ,圆M 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当圆P 的半径最长时,求|AB |.

解 (1)设圆P 的半径为r , 则|PM |=1+r ,|PN |=3-r , ∴|PM |+|PN |=4>|MN |,

∴P 的轨迹是以M 、N 为焦点的椭圆,左顶点除外, 且2a =4,2c =2,∴a =2,c =1, ∴b 2=a 2-c 2=3.

∴P 的轨迹曲线C 的方程为x 24+y 2

3=1(x =-2).

(2)由(1)知:2r =(|PM |-|PN |)+2≤|MN |+2=4, ∴圆P 的最大半径为r =2.此时P 的坐标为(2,0). 圆P 的方程为(x -2)2+y 2=4. ①当l 的方程为x =0时,|AB |=23, ②设l 的方程为y =kx +b (k ∈R ), ?????

|-k +b |1+k 2=1|2k +b |1+k 2

=2

解之得:????? k =24b =2或?????

k =-24b =-2. ∴l 的方程为y =

24x +2,y =-2

4

x - 2. 联立方程???

x 24+y 2

3

=1y =2

4x +

2

化简:7x 2+8x -8=0

∴x 1+x 2=-87,x 1x 2=-8

7

∴|AB |=1+k 2(x 1+x 2)2-4x 1x 2=18

7

.

最新高三数学专题复习资料集合

第一节集合 考纲下载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属于集合A,记作a∈A;若b不属于集合A,记作b?A.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B A

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A ∪B =A ?B ?A ,A ∩B =A ?A ?B ; (2)A ∩A =A ,A ∩?=?; (3)A ∪A =A ,A ∪?=A ; (4)A ∩?U A =?,A ∪?U A =U ,?U (?U A )=A . 1.集合A ={x |x 2=0},B ={x |y =x 2},C ={y |y =x 2},D ={(x ,y )|y =x 2}相同吗?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这4个集合互不相同,A 是以方程x 2=0的解为元素的集合,即A ={0};B 是函数y =x 2的定义域,即B =R ;C 是函数y =x 2的值域,即C ={y |y ≥0};D 是抛物线y =x 2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2.集合?,{0},{?}中有元素吗??与{0}是同一个集合吗? 提示:?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与{0}不是同一个集合.

[数学]数学高考压轴题大全

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1)当时,如果函数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试比较与的大小; (3)求证:(). 2、设函数,其中为常数. (Ⅰ)当时,判断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Ⅱ)若函数的有极值点,求的取值范围及的极值点; (Ⅲ)当且时,求证:.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如图所示,斜率为且不过原 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线段的中点为,射线交椭圆于点,交直 线于点. (Ⅰ)求的最小值; (Ⅱ)若?,(i)求证:直线过定点;

(ii )试问点,能否关于轴对称?若能,求出 此时 的外接圆方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二、计算题 (每空? 分,共? 分) 4 、设函数 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为 ,且函数为偶函数.若函数 满足下列条件:①;② 对一切实数 ,不等式恒成立. (Ⅰ)求函数的表达式; (Ⅱ)求证: . 5 、已知函数: (1 )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 若函数 的图像在点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问:在什么范围取值 时,函数 在区间上总存在极值? (3)求证:.

6、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 (Ⅱ)是否存在实数,对任意给定的,在区间上都存在两个不同的, 使得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Ⅲ)给出如下定义:对于函数图象上任意不同的两点,如果对 于函数图象上的点(其中总能使得 成立,则称函数具备性质“”,试判断函数是不是具 备性质“”,并说明理由. 7、已知函数 (Ⅰ)若函数是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求实数的最小值; (Ⅱ)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Ⅲ)在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不同两点,线段的中点的横坐标 为,有成立?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已知函数: ⑴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第06讲 解析几何综合3大考点-培优辅导冲刺高考讲义

第03讲导数压轴专项突破 第一课时分类讨论的“界点”确定 考点一根据二次项系数确定分类“界点” [典例]已知函数x x x g x x x f 2)(,1ln )(2 +=++=.(1)求函数)()()(x g x f x -=?的极值; (2)若m 为整数,对任意的0>m 都有0)()(≤-x mg x f 成立,求实数m 的最小值. [关键点拨] 导函数中含有二次三项式,需对最高项的系数分类讨论: (1)根据二次项系数是否为0,判断函数是否为二次函数; (2)由二次项系数的正负,判断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从而寻找导数的变号零点. 考点二根据判别式确定分类“界点” [典例]已知函数1)1()(2-+=x e ax x f ,当0≥a 时,讨论函数)(x f 的单调性. [关键点拨] 求导后,要判断导函数是否有零点(或导函数分子能否分解因式),若导函数是二次函数或与二次函数有关,此时涉及二次方程问题,Δ与0的大小关系往往不确定,所以必须寻找分界点,进行分类讨论. 考点三根据导函数零点的大小确定分类“界点” [典例]已知ax x x ax x x f 22 3ln )()(22+--=,求)(x f 的单调递减区间.[关键点拨] (1)根据导函数的“零点”划分定义域时,既要考虑导函数“零点”是否在定义域内,还要考虑多个“零点”的大小问题,如果多个“零点”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也需要分类讨论. (2)导函数“零点”可求,可根据“零点”之间及“零点”与区间端点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讨论.本题根据零点2 a ,e 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行分类讨论,再利用导数研究其函数的单调性.考点四根据导函数零点与定义域的关系确定分类“界点” [典例]已知函数R a ax x e x a x f x ∈+--=,ln )(.(1)当0

高三数学解析几何专题复习讲义(含答案解析)

二轮复习——解析几何 一.专题内容分析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综合问题(椭圆或抛物线)及基本解答策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直线与圆+极坐标、参数方程+线性规划 二.解答策略与核心方法、核心思想 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解答策略: 核心量的选择: 常见的几何关系与几何特征的代数化: ①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②线段的长:弦长公式;解三角形 ③三角形面积: 2 1底×高,正弦定理面积公式 ④夹角:向量夹角;两角差正切;余弦定理;正弦定理面积公式 ⑤面积之比,线段之比:面积比转化为线段比,线段比转化为坐标差之比 ⑥三点共线:利用向量或相似转化为坐标差之比 ⑦垂直平分:两直线垂直的条件及中点坐标公式 ⑧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关于点,直线关于直线对称 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⑩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圆等图形的特征 代数运算:设参、消参 重视基本解题思路的归纳与整理但不要模式化,学会把不同类型的几何问题转化成代数形式.

三.典型例题分析 1.(海淀区2017.4)已知椭圆C :22 221(0)x y a b a b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B ,且||4AB =,离心率为12 . (Ⅰ)求椭圆C 的方程; (Ⅱ)设点(4,0)Q , 若点P 在直线4x =上,直线BP 形APQM 为梯形?若存在,求出点P 解法1:(Ⅰ)椭圆C 的方程为22 143 x y +=. (Ⅱ)假设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APQM 为梯形. 由题可知,显然,AM PQ 不平行,所以AP 与MQ AP MQ k k =. 设点0(4,)P y ,11(,)M x y ,06 AP y k =,114MQ y k x = -, ∴ 01164y y x =-① ∴直线PB 方程为0(2)2 y y x =-, 由点M 在直线PB 上,则0 11(2)2 y y x = -② ①②联立,0 101(2) 264y x y x -=-,显然00y ≠,可解得11x =. 又由点M 在椭圆上,211143y + =,所以132y =±,即3 (1,)2 M ±, 将其代入①,解得03y =±,∴(4,3)P ±. 解法2:(Ⅰ)椭圆C 的方程为22 143 x y +=. (Ⅱ)假设存在点,P 使得四边形APQM 为梯形. 由题可知,显然,AM PQ 不平行,所以AP 与MQ 平行, AP MQ k k =, 显然直线AP 斜率存在,设直线AP 方程为(2)y k x =+. 由(2)4y k x x =+??=? ,所以6y k =,所以(4,6)P k ,又(2,0)B ,所以632PB k k k ==. ∴直线PB 方程为3(2)y k x =-,由22 3(2) 34120 y k x x y =-?? +-=?,消y , 得2222(121)484840k x k x k +-+-=.

2020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及题型归纳《数列》(拔高)

第一章: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 核心考点一:等差、等比数列的判断与证明 方法总结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见的3中方法如下: (1)定义法:对于2≥n 的任意正整数,都有1--n n a a (或1 -n n a a )为同一常数(用于证明) (2)通项公式法: ①若)()1(11d a nd d n a a n -+=-+=,则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用于判断); ②若n n n n q c q q a q a a ?=?= =-111,则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用于判断); (3)中项公式法: ①若112+-+=n n n a a a (*,2N n n ∈≥),则数列{}n a 为等差数列(用于证明); ②若112 +-=n n n a a a (*,2N n n ∈≥),则数列{}n a 为等比数列(用于证明); 1.设{}n a 是首项为a ,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d ≠0), n S 是其前n 项和.记n b =nS n n 2+c , *n N ∈ ,其中c 为实数. (1)若c =0,且124,,b b b 成等比数列,证明:2*(,)nk k S n S k n N =∈; (2)若{}n b 是等差数列,证明:c =0. 【解答】证明:(1)若c=0,则a n =a 1+(n ﹣1)d,S n = n[(n?1)d+2a] 2 ,b n = nS n n 2 = (n?1)d+2a 2 . 当b 1,b 2,b 4成等比数列时,则b 22=b 1b 4, 即:(a +d 2)2=a(a + 3d 2 ),得:d 2 =2ad,又d≠0,故d=2a.

历年高考数学压轴题集锦

高考数学压轴题集锦 1.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 ,它的短轴长为(,)0F c (0>c )的准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A ,2OF FA =,过点A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 (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 (2)若0OP OQ ?=,求直线PQ 的方程; (3)设AP AQ λ=(1λ>),过点P 且平行于准线l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 ,证 明FM FQ λ=-. (14分) 2. 已知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x 都有1)()1(=++x f x f ,且当]2,0[∈x 时,|1|)(-=x x f 。 (1) )](22,2[Z k k k x ∈+∈时,求)(x f 的表达式。 (2) 证明)(x f 是偶函数。 (3) 试问方程01 log )(4=+x x f 是否有实数根?若有实数根,指出实数根的个数;若没有实数根,请说明理由。 3.(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点F (0,1),直线L :y=-2,及圆C :1)3(2 2 =-+y x 。 (1) 若动点M 到点F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 的距离小1,求动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 (2) 过点F 的直线g (3) 过轨迹E 上一点P 点P 的坐标及S

4.以椭圆2 22y a x +=1(a >1)短轴一端点为直角顶点,作椭圆内接等腰直角三角形,试 判断并推证能作出多少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5 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 +bx +c 及一次函数g (x )=-bx ,其中a 、b 、c ∈R ,a >b >c ,a +b +c =0. (Ⅰ)求证:f (x )及g (x )两函数图象相交于相异两点; (Ⅱ)设f (x )、g (x )两图象交于A 、B 两点,当AB 线段在x 轴上射影为A 1B 1时,试求|A 1B 1|的取值范围. 6 已知过函数f (x )=12 3++ax x 的图象上一点B (1,b )的切线的斜率为-3。 (1) 求a 、b 的值; (2) 求A 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f (x )≤A -1987对于x ∈[-1,4]恒成立; (3) 令()()132 ++--=tx x x f x g 。是否存在一个实数t ,使得当]1,0(∈x 时,g (x )有 最大值1? 7 已知两点M (-2,0),N (2,0),动点P 在y 轴上的射影为H ,︱PH ︱是2和→ → ?PN PM 的等比中项。 (1)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2) 若以点M 、N 为焦点的双曲线C 过直线x+y=1上的点Q ,求实轴最长的双曲线C 的方程。 8.已知数列{a n }满足a a a a b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设,2),0(322 11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b n }的前项和为S n ,试比较S n 与 8 7 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9.已知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C 的两条渐近线过坐标原点,且两条渐近线与以点)2,0(A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相切,又知C 的一个焦点与A 关于直线x y =对称. (Ⅰ)求双曲线C 的方程; (Ⅱ)设直线1+=mx y 与双曲线C 的左支交于A ,B 两点,另一直线l 经过M (-2,0)及AB 的中点,求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b 的取值范围; (Ⅲ)若Q 是双曲线C 上的任一点,21F F 为双曲线C 的左,右两个焦点,从1F 引21QF F ∠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N ,试求点N 的轨迹方程. 10. )(x f 对任意R x ∈都有.2 1)1()(= -+x f x f

解析几何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复习资料

一、直线与方程基础: 1、直线的倾斜角α: [0,)απ∈ 2 、直线的斜率k : 21 21 tan y y k x x α-== -; 注意:倾斜角为90°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①点斜式:00()y y k x x -=-; ②斜截式:y kx b =+; ③一般式:0Ax By C ++=; ④截距式:1x y a b +=; ⑤两点式: 121 121 y y y y x x x x --=-- 注意:各种形式的直线方程所能表示和不能表示的直线。 4、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 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 1l ∥2l 1221 1221 A B A B C B C B =???≠?; 1212120l l A A B B ⊥?+= . 5、相关公式: ①两点距离公式:11(,)M x y ,22(,)N x y ,

MN = ②中点坐标公式:11(,)M x y ,22(,)N x y , 则线段MN 的中点1122 ( ,)22 x y x y P ++; ③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00(,)P x y ,:0l Ax By C ++=, 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d = ; ④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11:0l Ax By C ++=,22:0l Ax By C ++=, 则平行直线1l 与2l 之间的距离d = ⑤到角公式:(补充)直线1111:0l A x B y C ++=到直线2222:0l A x B y C ++=的角为 θ,(0,)(,)22 ππ θπ∈U ,则2112 tan 1k k k k θ-=+? .(两倾斜角差的正切) 二、直线与圆,圆与圆基础: 1、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 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C a b ,半径r ; 2、圆的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22 40D E F +->); 3、点00(,)P x y 与圆222:()()C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 点00(,)P x y 在圆内? 22200()()x a y b r -+-<; 点00(,)P x y 在圆上? 22200()()x a y b r -+-=; 点00(,)P x y 在圆外? 222 00()()x a y b r -+->; 4、直线:0l Ax By C ++=与圆222:()()C x a y b r -+-=的位置关系: 从几何角度看: 令圆心(,)C a b 到直线:0l Ax By C ++=的距离为d , 相离?d r >;

高考数学压轴题汇编

高考数学压轴题汇编 1.〔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求正实数的取值范围; 设,求证:1 ,0>>a b .ln 1b b a b b a b a +<+<+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2 2.已知椭圆C 的一个顶点为,焦点在x 轴上,右焦点到直线(0,1)A -10x y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过点F 〔1,0〕作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设,若的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2 2.已知椭圆C 的一个顶点为,焦点在x 轴上,右焦点到直线(0,1)A -10x y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过点F 〔1,0〕作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设,若的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4 4.设函数3 2 2 ()f x x ax a x m =+-+(0)a > 〔1〕若时函数有三个互不相同的零点,求的范围; 〔2〕若函数在内没有极值点,求的范围; 〔3〕若对任意的,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5 5.〔本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直线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椭圆的左焦点为F1,右焦点为F2,直线过点F1,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垂直于点P ,线段 PF2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求点M 的轨迹C2的方程; 〔Ⅲ〕若AC 、BD 为椭圆C1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垂足为右焦点F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小值.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6 6.〔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e =,右准线方程为x =2.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点F1的直线l 与该椭圆相交于M .N 两点,且|+|=,求直线l 的方程.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7 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判断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 〔2〕是否存在实数,使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轴垂直?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三数学总深刻复习讲义

工程學院基礎數學題庫 第五章空間中的直線與平面 第六章球面方程式 第七章矩陣與行列式

第五章 空間中的直線與平面 5-1.空間中直線與平面的概念 1.設ABCD 為正四面體,各面均為正三角形,其稜長為1,為M 的CD 中點, 求 AB 與CD 兩歪斜線間的距離? 若∠AMB =θ,求cos θ=? 【 a 22; 3 1 】 【解】 a a a 2 2 )2()23( 22=- 餘弦定理a 2=θcos 23232434322??? -+a a a a ,cos θ=3 1 2.四面體A-BCD 中,2,4======BD CD BC AD AC AB , 求四面體A-BCD 之體積?

【 3 11 2 】 【解】G 是△ABC 重心3 3232== DE DG 3 44 )332( 42 2=-=AG ,體積=311234433131=??=???AG BCD 3.如圖,OA 垂直平面E ,AB 垂直直線L ,已知OA =9,AB =12, BC =20,求OC =?【三垂線定理】 【 25 】 【解】2222129AB OA OB +=+==15,222 22015BC OB OC +=+==25 4.空間中O 點在平面E 的垂足為A 點,OA =3,L 為平面E 之 直線,由A 作直線L 的垂線交於B 點,AB =2,C 為直線L 之 點,已知OC =7,求BC =? 【三垂線定理】

【 6 】 【解】1323AB OA OB 2222=+=+=,)13(-7OB -OC BC 22 2===6 5.有一四面體OABC ,它的一個底面ABC 是邊長4的正三角形, 且知OA =OB =OC =a ,如果直線OA 與直線BC 間的公垂線段長 (亦即此兩直線間的距離)是3,則a =?(以最簡分數表示) 【 3 8 】 【解】4a OM 2-=,作AO MN ⊥於點N 設ON =a -3,222OM MN ON =+2222)4a ()3()3a (-=+-,a =3 8 6.設ABCD 為四面體,底面為BCD ,側稜AB =4,AC =AD =5, 底邊BC =BD =5,CD =6,令平面ACD 與平面BCD 所定的兩面角 度量為銳角θ,求cos θ=? 【 21 】【解】△ABM 為正三角形,θ=60°,則cos60°=2 1 7.長方體如圖,若3,3,2===AE AD AB ,若△ABD 與△BDE 所在平面

高中数学竞赛与自主招生专题全套精品讲义:解析几何(教师版)

高中数学竞赛与自主招生专题全套精品讲义 第十五讲 解析几何一(教师版) 从2015年开始自主招生考试时间推后到高考后,政策刚出时,很多人认为,是不是要在高考出分后再考自主招生,是否高考考完了,自主招生并不是失去其意义。自主招生考察了这么多年,使用的题目的难度其实已经很稳定,这个题目只有出到高考以上,竞赛以下,才能在这么多省份间拉开差距. 所以,笔试难度基本稳定,维持原自主招生难度,原来自主招生的真题竞赛真题等,具有参考价值。 在近年自主招生试题中,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与自主招生常见新颖题的板块,各种解题方法在解析几何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尤其是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融合,提高了综合性,形成了题目多变、解法灵活的特色。 一、知识精讲 1.点到直线的距离 : 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 2.圆的四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 (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 θ =+??=+?. (4)圆的直径式方程 1212()()()()0x x x x y y y y --+--=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00(,)P x y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 d = d r >?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人教A版2020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及题型归纳(基础):圆锥曲线第一章 轨迹方程

第一章轨迹方程 动点的运动轨迹所给出的条件千差万别,因此求轨迹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应理解,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即为其上动点的横纵坐标,x y 所满足的等量关系式,通常的方法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代入法),参数法. 第一节:直译法: 如果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且这些几何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那么只需把这些关系“翻译”成含,x y 的等式,就可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由于这种求轨迹方程的过程不需要其他步骤,也不需要特殊的技巧,所以被称为直译法. 1.双曲线 x 212 ? y 24 =1, 12F F 、为其左右焦点,C 是以2F 为圆心且过原点的圆. (1)求C 的轨迹方程; (2)动点P 在C 上运动,M 满足F 1M →=2MP → ,求M 的轨迹方程. 【解答】解:(1)由已知得a 2=12,b 2=4,故c=√a 2+b 2=4,所以F 1(﹣4,0)、F 2(4,0), 因为C 是以F 2为圆心且过原点的圆,故圆心为(4,0),半径为4, 所以C 的轨迹方程为(x ﹣4)2+y 2=16; (2)设动点M(x,y),P(x 0,y 0), 则F 1M →=(x +4,y),MP →=(x 0?x,y 0?y), 由F 1M →=2MP → ,得(x +4,y)=2(x 0﹣x,y 0﹣y), 即{x +4=2(x 0?x) y =2(y 0?y) ,解得{x 0=3x+42y 0=3y 2 , 因为点P 在C 上,所以(x 0?4)2+y 02=16, 代入得(3x+42?4)2+(3y 2)2=16, 化简得(x ?43)2+y 2=64 9.

高考数学压轴题精编精解100题

个 个 高考数学压轴题精编精解 精选100题,精心解答{完整版} 1.设函数()1,12 1,23x f x x x ≤≤?=?-<≤? ,()()[],1,3g x f x ax x =-∈, 其中a R ∈,记函数()g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h a 。 (I )求函数()h a 的解析式; (II )画出函数()y h x =的图象并指出()h x 的最小值。 2.已知函数()()ln 1f x x x =-+,数列{}n a 满足101a <<, ()1n n a f a +=; 数列{}n b 满足1111 ,(1)22 n n b b n b +=≥+, *n N ∈.求证: (Ⅰ)101;n n a a +<<<(Ⅱ)21;2 n n a a +< (Ⅲ)若12 ,2a =则当n ≥2时,!n n b a n >?. 3.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 同时满足: (1)2 1212122()()2()cos24sin f x x f x x f x x a x ++-=+(12,x x ∈R ,a 为常数); (2)(0)()14f f π==;(3)当0, 4x π ∈[] 时,()f x ≤2 求:(Ⅰ)函数()f x 的解析式;(Ⅱ)常数a 的取值范围. 4.设)0(1),(),,(22 222211>>=+b a b x x y y x B y x A 是椭圆上的两点, 满足0),(),( 2211=?a y b x a y b x ,椭圆的离心率,23 =e 短轴长为2,0为坐标原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AB 过椭圆的焦点F (0,c ),(c 为半焦距),求直线AB 的斜率k 的值; (3)试问:△AOB 的面积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5.已知数列{}n a 中各项为: 12、1122、111222、 (111) ??????14243222n ??????14243 …… (1)证明这个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两个相邻整数的积. (2)求这个数列前n 项之和S n .

上海2020年高三数学基础知识回顾辅导讲义——解析几何(教师版)

1 / 26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 (1)倾斜角: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倾斜角的范围是[)π,0. (2)斜率:①倾斜角不是2 π 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即αtan =k (2 π α= 时,直线斜率不存在);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211 21 2x x x x y y k ≠--= . ★2、直线的方程:点方向式: v y y u x x 0 0-= -(过点()00,y x ,方向向量()v u ,) 点法向式:()()000=-+-y y b x x a (过点()00,y x ,法向量()b a ,) 斜截式:b kx y +=,直线斜率为k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点斜式:)(11x x k y y -=-直线斜率k ,且过点()11,y x 两点式: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1212,x x y y ≠≠)直线两点()11,y x ,()22,y x 截矩式: 1x y a b +=(与x 轴交于点(,0)a ,与y 轴交于点(0,)b ) 一般式:0=++C By Ax (A ,B 不全为0)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回顾:解析几何 基础知识

2 / 26 ★★3、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直线系:01=++C By Ax 与02=++C By Ax ;(2)垂直直线系:01=++C By Ax 与02=+-C Ay Bx ;(3)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①当 111:b x k y l +=,222:b x k y l +=时,212121,//b b k k l l ≠=?;12121-=?⊥k k l l ;②当 :1111=++c y b x a l , :2222=++c y b x a l 时, //122121=-?b a b a l l ; 0212121=+?⊥b b a a l l ★★4、直线的夹角公式:(1)对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 2 2 2 22 12 121212121||| |||| |cos |cos b a b a b b a a d d +?++= ?==θα;(2)对直线111:b x k y l +=, 222:b x k y l +=,2 12 11tan k k k k +-= α ★★5、点到直线的距离:(1)点到直线的距离:点()00,y x P 到直线0:1=++C By Ax l 的距离为 2 2 00B A C By Ax d +++= ;(2 )点在直线的同侧或异侧的问题:令δ= ,当两点在直线l 的同侧,则它们的δ同号;当两点在直线l 的异侧,则δ异号;(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0:11=++C By Ax l 与0:22=++C By Ax l 为2 2 21B A C C d +-= ★6、线性规划:①设出所求的未知数;①列出约束条件(即不等式组);①建立目标函数;①作出可行域;①运用图解法求出最优解. 二、圆与方程 ★1、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22 2 r b y a x =-+-,圆心 ()b a ,,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02 2 =++++F Ey Dx y x ,圆心?? ? ??--2,2E D ,半径2422F E D -+,能形成圆的充要条件是 0422>-+F E D ;(3)参数方程:???+=+=θ θ sin cos r b y r a x ,圆心()b a ,,半径为r .

人教A版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讲义及题型归纳(基础):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理)讲义及题型归纳(基础)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目录 目录 (1) 一、总论 (2) 二、考纲解读 (2) 三、命题趋势探究 (3) 四、知识讲解 (3) 1.极坐标系 (3) 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3) 3.极坐标的几何意义 (4) 4.直线的参数方程 (4) 5.圆的参数方程 (5) 6.椭圆的参数方程 (5) 7.双曲线的参数方程 (5)

8.抛物线的参数方程 (5) 五、解答题题型归纳 (6) 核心考点1: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的互化 (6) 核心考点2: 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 (9) 一、总论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它以函数、方程等知识点为载体,渗透着换元、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思想方法,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几年的数学高考中频频出现参数的几何意义问题,其形式逐渐多样化,但只要知其本质,便可举一反三,金枪不倒. 二、考纲解读 1.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2.了解在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3.能在极坐标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4.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5.了解柱坐标系、球坐标系中表示空间中的点的位置的方法,并与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方法相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

6.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7.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8.掌握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的方法. 三、命题趋势探究 本章是新课标新增内容,属选考内容,在高考中可能有所体现. 参数方程是解析几何、平面向量、三角函数、圆锥曲线与方程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进一步深化,是研究曲线的工具之一,值得特别关注. 四、知识讲解 1.极坐标系 在平面上取一个定点O ,由点O 出发的一条射线Ox 、一个长度单位及计算角度的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合称为一个极坐标系.点O 称为极点,Ox 称为极轴.平面上任一点M 的位置可以由线段OM 的长度ρ和从Ox 到OM 的角度θ (弧度制)来刻画(如图1和图2所示).这两个实数组成的有序实数对(,)ρθ称为点M 的极坐标. ρ称为极径,θ称为极角. 2.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设M 为平面上的一点,其直角坐标为(,)x y ,极坐标为(,)ρθ,由图16-31和图16-32可知,下面的关系式成立: x θ O ρ (,) M ρθ 图 1 y x θ O ρ (,)M x y 图 2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积分

第 1 页 共 6 页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积分 知识讲解 一、函数定积分 1.定义:设函数()y f x =定义在区间[,]a b 上.用分点0121n n a x x x x x b -=<<<<<=,把 区间[,]a b 分为n 个小区间,其长度依次为10121i i i x x x i n +?=-=-, ,,,,.记λ为这些小区间长度的最大值,当λ趋近于0时,所有的小区间长度都趋近于0.在每个小区间内任取一点i ξ,作和式1 0()n n i i i I f x ξ-==?∑. 当0λ→时,如果和式的极限存在,我们把和式n I 的极限叫做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定 积分,记作()b a f x dx ?,即1 00()lim ()n b i i a i f x dx f x λξ-→==?∑?.其中()f x 叫做被积函数,a 叫积分下限,b 叫积分上限.()f x dx 叫做被积式.此时称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可积. 2.曲边梯形:曲线与平行于y 轴的直线和x 轴所围成的图形,通常称为曲边梯形. 根据定积分的定义,曲边梯形的面积S 等于其曲边所对应的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 上的定积分,即()b a S f x dx =?. 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割.在区间[]a b , 中插入1n -各分点,将它们等分成n 个小区间[]1i i x x -, ()12i n =,,,,区间[]1i i x x -,的长度1i i i x x x -?=-, 第二步:近似代替,“以直代曲”,用矩形的面积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的面积,求出每个小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 第三步:求和. y=f (x )O y x b a

解析几何讲义详解

解决解析几何的基本思路和流程讲义稿 解析几何的本质: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即由图形到代数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流程就应该是(1)画出图形(2)找出几何关系(3)把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关系(4)代数运算。 图形:形状、位置、大小三个要素。 函数解析式(方程)????点的坐标(描点) 图像(图形)点代数式 因此,解析几何问题要从图形中的“点”找出几何关系和代数关系。 看见“点”想位置: (1)“点”的自身位置:直角坐标系的意义就在于把一个点的位置分解为一个水平位置和一个竖直位置。如点(2,3)的水平位置是相对于原点方向向右、距离为2,竖直位置是相对于原点方向向上、距离为3. (2)“点”相对于其他点或线的位置关系。 点? ? ???????????? 表达位置(水平位置、竖直位置)代数关系:函数关系、方程关系知道位置找关系表达关系几何关系:与其他点或线的关系知道关系找位置 一、 关于直线 直线需要确定其形状和位置。其中形状即直线的倾斜程度,由直线的倾斜角α(或斜率k ,k=tg α)确定,位置由直线上的一个点000(,)P x y 确定。因此,直线的代数表达式(称之为直线的方程)是00()y y k x x -=-(k 存在的前提下)。 (1)因为直线的确定需要形状和位置两个要素,所以求直线的方程

就需要两个相互独立的条件。比如已知两个点的坐标或已知一个点的坐标和直线的斜率等等。 (2)如果直线的形状(即直线的倾斜程度)不能确定(x或y前面有字母系数),那么直线方程表达的就是过定点的直线集合。(如kx+y-2k+1=0,过定点(2,-1)的直线集合; X+ky+1=0,过定点(-1,0)的直线集合等等。 (3)如果直线的位置(即直线过的点)不能确定(x或y前面没有字母系数、形状确定),那么直线方程表达的就是平行线集合。 如x-2y+k=0,斜率为1 k 的平行线集合 2 2x+y+b=0,斜率为k=-2的平行线集合等等。 从解决函数问题的角度说就是:看到字母想分类(这里主要分成两类)。 二、关于圆 圆的本质是均匀变化,需要确定其位置和大小。其中位置由圆心确定,大小由半径确定,因此确定圆的方程需要三个相互独立的条件。 解决圆的相关问题主要是用圆的性质,比如弦的性质(垂径定理:弦的中垂线过圆心。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上讲就是有两个公共点、代数关系:方程组有两组解)、切线的性质(切线垂直过切点的半径。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上讲就是有一个公共点、代数关系:方程组有一组解)。从图形的角度讲可以产生直角三角形等。也可以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

高考数学玩转压轴题专题7.1与数学文化相关的数学考题

专题7.1 与数学文化相关的数学考题 一、方法综述: 关注学生数学文化的意识的养成,努力推进数学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数学教师与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新课改的数学命题中,数学文化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并没由得到应有的落实,造成数学文化教学的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素养的缺乏,令人欣喜的是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尝试和引导,在众多的经典试题中,湖北卷的数学文化题更超凡脱俗和出类拔萃,因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此专题,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选取典型样题深度解读,希望能够给予广大师生的复习备考以专业的帮助与指导. 二、解答策略: 类型一、取材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让数学更加好玩,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或蕴含着数学原理的智力游戏可笼统地称为数学游戏,把数学游戏改编为高考试题,既不失数学型,又能增加了考题的趣味性,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大众数学的理念。 例1、五位同学围成一圈依次循环报数,规定: ①第一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为1,第二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也为1,之后每位同学所报出的数都是前两位同学所报出的数之和; ②若报出的数是3的倍数,则报该数的同学需拍手一次。 已知甲同学第一个报数,当五位同学依次循环报到第100个数时,甲同学拍手的总次数为。 探究提高:以数学游戏为素材的命制高考题目,创造了既宽松又竞争的环境,拉近了考生与数学的心理距离,但要注意游戏素材的选择应与考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便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游戏。例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第13题“回文数”,考查排列、组合和归纳推理等知识。本题以此为背景,以简单的游戏为分析计算对象,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举一反三:回文数是指从左到右与从右到左读都一样的正整数。如22,,11,3443,94249等。显然2位回文数有9个:11,22,33…,99.3位回文数有90个:101,111,121,…,191,202,…,999。则 (Ⅰ)4位回文数有______个; (Ⅱ)2n+1(n∈N+)位回文数有______个。

高考数学总复习全套讲义(学生)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知识部分】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 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B {x A A = ?=? B A ? B B ? B {x A A = A ?= B A ? B B ? ()U A =e 2()U A A U =e 【范例解析】 例.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 【基础练习】 1.集合{(,)02,02,,}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示 . 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 .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______. 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 【反馈演练】 1.设集合{ }2,1=A ,{}3,2,1=B ,{}4,3,2=C ,则()C B A U ?=_________. 2.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 P +Q =},5,2,0{},,|{=∈∈+P Q b P a b a 若}6,2,1{=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_个. )()()U U B A B =?)()() U U B A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