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与生命质量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规律,当一个人患病后治疗无效,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而言,有无生存价值以及治疗有无意义,怎样实行临终护理与关怀等问题,一直为医学界所关注和讨论。但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来说,我们虽然无法挽救不可避免的死亡,但可以发扬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和对人民的极端热忱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用精湛的护理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做好方方面面的护理工作,使病人在临终前得到应有的护理和治疗,帮助病人度过他有限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尊重他们的人生权力和意愿,从生理上解除肉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缓和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1]。

一.做好临终护理

1.对患者判定临终要适时准确。

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死亡是生命活动运动发展过程的必然归宿。在从病情恶化到最终死亡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适时、准确地对病人做出临终判定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护理人员就应该认真仔细地观察病人各方面的表现,依据医生的诊断,利用自己所学的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加上日常工作中积累的临床实践经验,适时的做出临终前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及早地、有准备地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地临床护理工作[2]。

2.满足病人心理需要,减轻病人痛苦,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制订其临终前的护理计划,并切实执行之。

临终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易产生如下心理[3]:①恐惧心理:病人常有一种可怕恐惧感和悲伤感。这时应让病人知道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治疗康复中起重要的作用,采取保护性心理护理,诚恳与病人进行交流,和蔼耐心让

1

家属陪伴,消除恐惧心理,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提高疗效。②绝望心理:由于病情的发展,病人越感病情的严重性,情绪焦虑,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易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帮助病人正确对待人生,消除轻生邪念,稳定其情绪,让其在生命的最后的一刻安然离去。③愤怒心理:由于病人了解到自己将要失去健康的身体和宝贵的生命,常发脾气,不配合治疗。应主动和病人交谈,让其把愤怒心理表达出来,理解同情病人,消除不良心理,帮助度过人生最后阶段。④求生心理:病人希望延长生命,他们仍然积极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这种求生心理反应,会使大脑产生良好的兴奋灶,它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传输到自律神经中枢——脑下垂体,使免疫活动增强,异常细胞下降[3]。医护人员应紧紧抓住病人这种特有心理,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维护其自信心,而不是让病人去彻底扮演病人角色,在绝望的不良刺激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痛苦。⑤抑郁心理:病情进一步发展,病人出现全身衰竭,表情呆板,已认识到自己接近死亡,心理抑郁悲伤。这时要使病人减轻心理不适,达到精神上的解脱,稳定病人心理。⑥认可心理:表现为平静而安宁,昏睡、孤独,不愿和别人交谈。此时不要强迫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陪伴病人并给与精神上的安慰、心理上的支持,同时给予生活上照顾,注意卫生,预防并发症,予以适当的保护,使之能安宁平静地度过此期。

3.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患者临终前病情复杂多变,有时症状不够明显典型,许多病人甚至不能用语言或其它方式准确表达自已的意思,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时时刻刻、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为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尽力挽救病人生命。

4.帮助接受死亡。

害怕死亡,不能接受死亡,必然给一些晚期病人心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承古到今,中国人执着谈生,淡泊言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从童年“懂事之初”就已

2

萌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对死亡感到不可抗拒,为人类不能永生而感到悲哀,十分留恋生命。面对这种病人,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必要的保证和心理支持,帮助病人认识生存的价值,树立正确豁达的生死观,让病人认识到只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才真正理解了生命存在的意义,真正安慰了亲友和家属,在病人认识到自己的生存价值的基础上,提高其生命质量[4]。

5.对病人实行心理“安乐”护理

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指的是医护人员通过语言或其他交往方式而达到消除患者痛苦的目的和方法[5]。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把心理结构分为原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身患绝症或临终前的焦虑、悲哀、恐惧和痛苦,就是求生欲望的原我和正确对待死亡的那个超我之间所形成的心理冲突。由此提出对临终患者实行心理“安乐”护理[6],就是对病人讲述死亡是人生发展的必然结果,任何人都不能避免,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死亡本身并不痛苦,而疾病的折磨是痛苦的,包括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故死亡应该是从这些痛苦中的解脱。死亡既然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规律,就要顺其自然,不要惋惜,更无须有后顾之忧,亲人自会平安生活,未竟事业也会后继有人,让病人安心离去,也减轻了家人的的悲伤。

二.护理伦理与生命质量

如今,人们已不再单纯地强调生命的延续,不再对死亡报着极端恐惧心理,而是以发展生命、完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追求完美的生命为道德质量。所以,在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生命的延续,还要考虑到生命的价值和质量。

1.如何判断生命的价值和质量。

生命的价值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生命本身的质量(体力和智慧状态),二是生命对他人、社会和人类的意义[7]。生命本身的质量是指人的自然素质是不是具备作为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以体力和智慧来衡量,严重的残废、畸形、智力低下、白痴

3

等都降低了生命质量和价值;另一方面用痛苦和意识来衡量。例如,一个晚期的癌症病人极度痛苦,一个不可逆性昏迷的病人,他们的生命价值和质量就相对较低。同样,对于他人、社会来说,不管设备如何先进、照顾如何周到,昏迷病人照样昏迷的,救治措施也是无意义的,是对家庭的人力、财力、社会资源的浪费,所以说无谓地延长生命是无价值的。

2.生命质量与临床治疗。

在临床治疗中,强调生命的价值和质量是很重要的,因为临床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维护和延长人的生命而且还要努力提高生命价值和质量。只有具备基本的体力和智力水平(或潜能)的生命个体才可能对他人、社会、人类有积极的意义,而有着严重的体力和智力缺陷者,对他人、社会、人类就有着很小的或有着负的意义。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把生命的取舍与生命的价值联系起来。医疗的目的是保护健康,并不是单纯无限制地延长生命过程或征服死亡。因此,医学除努力去继续和战胜一些生命的衰亡过程之外,还必须担负起新的时代责任,即采取一些行动加速一些生命的衰亡过程[7]。另外,在治疗中,首先考虑保全生命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并力争最好的生命质量。因此,只有既有益于维护病人生命,同时又有益于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案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3.生命质量与临终护理的道德评价。

病人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有生存的希望,而临终护理是一种照护方案,即从事临终护理的人员为垂死的病人及家属提供缓和性的支持性照顾,它不以延长临终者的生存时间为重点,而以提高临终阶段生命质量为宗旨。故临终护理有着较为独特的和宝贵的价值和道德,同时也对从事临终护理的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将广泛地为临终者、家属及亲友、社会所需要,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方面,对临终病人的护理,归根到底就是一种道德的体现,它的本质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各种方式对临终病人

4

倾注人世间的道德责任、义务、情感及良心等诸方面的综合作用的体现[2]。同时也对实施此方案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很高的道德要求。

三.临床护理中对护士的要求

首先,护士对临终护理的认识,是接受和发展临终护于是的关键所在[8],护士应树立正确的护理观,积极接受这门新型的学科,掌握临终护理的基本知识。

其次,临终护理人员能正确对待死亡,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消除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减轻死亡阴影对其生命活力的限制。过去对临终阶段的患者和家属表现出的痛苦,以为是无可奈何的忍受的观念应该转变,护理人员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还应有优良的职业素质,要有同情心,关心别人,奉献自己,要有高度熟练的护理技术、广博的学识[9],才能帮助临终病人从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

再次,护理人员应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对外界各种影响因素都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10],这样对护理临终病人的质量才会起积极作用。

总之,随着旧的医学模式被新的医学模式代替,临终护理将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正确开展临终护理十分重要,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生命具有两重性,包括生物学存在和社会学存在。生存和死亡只是一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环境平衡的基本条件。所以,临终护理是一种生命文化和死亡文化的比较。因此,作为临终护理是人类自身和社会环境认识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护理工作者的责任。要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病人在有限的时光内安详、舒适地并有尊严地而无憾地度过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因此,要求护士须具备护理思想美德原则、义务原则及公益原则,所以从职业道德的观点来看,真诚、宽容地对待第一位患者,才是高尚的伦理道德所要求的,也直接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5

参考文献

1.牟进英,滕秀珍患者临终前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 1997,13(4):148

2.李其英,翟海玲生命质量与临终关怀实用护理杂志 1996,12(8):140

3.栾荣生,王晓燕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独特的死亡观中国医学伦理学1993,6:40

4.陈保红,李力晚期病人的心理需求与照护中华护理杂志 1996,1(31):1

5.S.布洛尔著陈一钧,金铎译心理治疗必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5

6.张春红临终患者的心理“安乐”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1996,2(31):2

7.张韶华护理伦理与保健系统生命质量的关系实用护理杂志 1996,12(8):140

8.焦蝶英,崔以泰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和护理实用护理杂志 1992,8(3):31

9.朱凤云临终关怀的发展与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1992,27(7):323

10.陈建萍临终护理中护士心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 1996,3(21):3

6

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与生命质量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规律,当一个人患病后治疗无效,对患者的生命质量而言,有无生存价值以及治疗有无意义,怎样实行临终护理与关怀等问题,一直为医学界所关注和讨论。但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来说,我们虽然无法挽救不可避免的死亡,但可以发扬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和对人民的极端热忱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用精湛的护理技术、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做好方方面面的护理工作,使病人在临终前得到应有的护理和治疗,帮助病人度过他有限的生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尊重他们的人生权力和意愿,从生理上解除肉体上的痛苦、心理上缓和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1]。 一.做好临终护理 1.对患者判定临终要适时准确。 患者在住院期间,病情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死亡是生命活动运动发展过程的必然归宿。在从病情恶化到最终死亡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适时、准确地对病人做出临终判定是十分必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护理人员就应该认真仔细地观察病人各方面的表现,依据医生的诊断,利用自己所学的护理方面的有关知识,加上日常工作中积累的临床实践经验,适时的做出临终前的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及早地、有准备地对患者进行一系列地临床护理工作[2]。 2.满足病人心理需要,减轻病人痛苦,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制订其临终前的护理计划,并切实执行之。 临终病人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易产生如下心理[3]:①恐惧心理:病人常有一种可怕恐惧感和悲伤感。这时应让病人知道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治疗康复中起重要的作用,采取保护性心理护理,诚恳与病人进行交流,和蔼耐心让 1

家属陪伴,消除恐惧心理,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治疗,提高疗效。②绝望心理:由于病情的发展,病人越感病情的严重性,情绪焦虑,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易产生轻生的念头。应帮助病人正确对待人生,消除轻生邪念,稳定其情绪,让其在生命的最后的一刻安然离去。③愤怒心理:由于病人了解到自己将要失去健康的身体和宝贵的生命,常发脾气,不配合治疗。应主动和病人交谈,让其把愤怒心理表达出来,理解同情病人,消除不良心理,帮助度过人生最后阶段。④求生心理:病人希望延长生命,他们仍然积极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这种求生心理反应,会使大脑产生良好的兴奋灶,它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传输到自律神经中枢——脑下垂体,使免疫活动增强,异常细胞下降[3]。医护人员应紧紧抓住病人这种特有心理,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维护其自信心,而不是让病人去彻底扮演病人角色,在绝望的不良刺激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痛苦。⑤抑郁心理:病情进一步发展,病人出现全身衰竭,表情呆板,已认识到自己接近死亡,心理抑郁悲伤。这时要使病人减轻心理不适,达到精神上的解脱,稳定病人心理。⑥认可心理:表现为平静而安宁,昏睡、孤独,不愿和别人交谈。此时不要强迫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陪伴病人并给与精神上的安慰、心理上的支持,同时给予生活上照顾,注意卫生,预防并发症,予以适当的保护,使之能安宁平静地度过此期。 3.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患者临终前病情复杂多变,有时症状不够明显典型,许多病人甚至不能用语言或其它方式准确表达自已的意思,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时时刻刻、认真细致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问题,为进一步的抢救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尽力挽救病人生命。 4.帮助接受死亡。 害怕死亡,不能接受死亡,必然给一些晚期病人心理上带来极大的痛苦。承古到今,中国人执着谈生,淡泊言死。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从童年“懂事之初”就已 2

临终患者的护理教案

第20章临终患者的护理教案 任课教师:陈捷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授课班级:2013级护理5、10班 章节课题:第20章临终患者的护理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安乐死、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和理念 2、掌握死亡过程的分期,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及尸体料理 3、熟练掌握濒死、死亡定义,临终关怀概念及护理措施 教学重点: 1.掌握死亡过程的分期,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及尸体料理 2.熟练掌握濒死、死亡定义,临终关怀概念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掌握死亡过程的分期,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及尸体料理 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 2、课件教学 教学效果: 按本节课的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无拖课现象,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科书进行,并有机地联系临床教学效果明显。总体授课效果:同学比较满意。 第二十章临终护理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发展过程,而死亡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是构成完整生命历程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将重点介绍有关死亡及临终护理的知识。 第一节概述 濒死又称临终。一般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的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的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 一、脑死亡 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1968年世界第22次医学会上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的“脑死亡”诊断标准为:不可逆的深昏迷,对各种内外刺激均无反应、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 要求以上四条标准在24小时内反复测试,结果无变化,并排除体温过低及中枢神经抑制药的影响,即可作出死亡的诊断。

《临终关怀》护理考试重点

临终护理考试重点(2013) 名词解释 1.临终关怀:是指由医生、护士、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宗教人员及志愿者等多方面、多学科的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晚期患者及家属提供的全面照护。其宗旨是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晚期患者无痛苦、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阶段,为人生划上完美的句号。同时使晚期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保护和加强。 2.临终护理:是一种组织化护理方案,重视团队精神照顾,为晚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全面照护。 3.临终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存质量,系统地利用护士、医生、社会工作者和设备的过程。为了实施临终护理,必须明确其职能,确立临终护理组织,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 4.死亡教育:是指将有关死亡与濒死及其与生命有关的知识传递给社会及个人的教育过程。 5.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患者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6.被动安乐死:对不可治愈的晚期临终患者,停止使用延缓其生命的器械或延续其生命的治疗措施,仅采取止疼方法任患者自然死亡的方式。 7.主动安乐死:对于躯体和精神遭受极端痛苦的人实施的一种人为的,旨在仁慈地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其死亡的过程。 8.生命质量:是以社会经济、社会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人们对自己的身心状况、社会能力及个人综合状况的感觉体验。 9.癌性疼痛:指与癌症有关的疼痛,包括与疾病进展有关的疼痛和与治疗有关的疼痛。 10.死亡:即脑死亡,又称全脑死亡,是指大脑、小脑、中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性死亡。 填空题 1.临终关怀的对象(晚期患者及其家属)。 2.临终关怀格式塔的两大支柱(症状控制)、(关怀)。 3.世界临终关怀创始人是英国的(西斯莉。桑德斯),她于(1967年7月)创办世界第一所临终关怀院(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4.晚期患者的确定,以预期生命不超过(六个月)为标准。 5.临终护理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广泛性)。 6.临终关怀机构告别室设计和配置特点(人性)、(人道)、(至爱)、(关怀) 7.悲伤发展的四阶段理论(麻木)、(渴望)、(颓丧)、(复原) 8.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医学和方法论原则(姑息性原则)、(客观原则)、(整体论原则)、(调整原则)、(清醒原则) 9.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生命伦理原则(统一原则)、(权利原则)、(公平原则) 10.晚期患者症状护理的一般原则(质量原则)、(舒适原则)、(同意原则)、(告知原则)、(个体化原则)、(综合治疗原则)、(无创原则) 11.癌痛止痛治疗中首选的最常用配方(吗啡+) 12.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核心内容是(健康状态)、(主观体验)

临终护理试题及答案(五)

临终护理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题 1.濒死期病人经历的五期心理变化是、、、、。2.尸体护理时,三张尸体识别卡分别放置于、、。3.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延髓处于深度。4.死亡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5.控制疼痛的三步阶梯疗法,第一步选用止痛第二步选用弱麻醉性止痛,第三步选用止痛。 四、选择题(一)A1/A2型题 1.下列对死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死亡是生命的骤然结束B.死亡是指呼吸停止C.死亡是指心跳停止 D.死亡是指人的意识丧失E.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的永久终止 2.濒死期的病人可表现为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反射性反应消失D.呼吸衰竭E.瞳孔散大 3.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A.撤去各种治疗性的管道B.每天口腔护理2~3次C.提供单独的病室并保持安静D.选择最有效的止痛药物E.用湿纱布盖于张口呼吸者的口部 4.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 A.循环衰竭B.呼吸衰竭C.各种反射消失D.神志不清E.嗜睡 5.临床死亡期的持续时间一般为 A.30秒B.1—2分钟C. 5—6分钟 D.20—30分钟E.1小时 6.下列有关生物学死亡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B.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变化 C.若及时抢救,机体仍有可能复活D.会出现尸冷、尸斑和尸僵E.晚期可出现尸体腐败 7.生物学死亡的特征是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身体温度接近室温D.各种反射消失E.意识不清 8.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是 A.尸冷B.尸斑C.尸僵D.尸体腐烂E.尸绿 9.尸斑一般出现在死亡后 A.2—4小时B.4—6小时C.6—8小时D.8—10小时E.10—12小时 10.下列不属于濒死期循环衰竭临床表现的是 A.皮肤苍白B.心音低而无力C.四肢冰冷D.脉搏呈洪脉E.血压下降11.目前医学界对死亡的判断依据是以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 E.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12.对临终病人临床表现的描述不妥的是 A.意识不清或有谵妄B.潮式呼吸或点头样呼吸C.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D.胃肠蠕动增快而腹胀E.肌肉张力下降,大小便失禁 13.临终病人最早出现的,理反应期是 A.否认期B.愤怒期 C.协议期D.忧郁期E.接受期 14.尸体护理中,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填好尸体鉴别牌B.撤去治疗用物C.脱衣擦净胶布与药液痕迹 D.放平尸体,去枕仰卧E.用棉花填塞身体孔道 15.濒死病人最后消失的感觉是 A.视觉B.听觉C.味觉D.嗅觉E.触觉 16.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濒死病人常见的希氏面容的特点的是 A.面色潮红,鼻翼翕动 B.面肌瘦削,呈铅灰色C.眼眶凹陷 D.嘴微张,下颌下垂E.瞳孔固定,目光呆滞 17.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方法是 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B.采取有效方法缓解疼痛C.减少巡视,降低外界干扰D.保持环境安静,光照适宜E.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18.王女士,65岁,肝癌晚期,感到不久于人世,十分悲哀,向亲友交代后事,此时心理反应为 A.否认期B.愤怒期C.协议期D.忧郁期E.接受期19.患者李某,女性,75岁,胃癌晚期,表现为神志不清,肌张力消失,心音低钝,脉搏细弱,血压80/40mmHg,呈间歇呼吸。病人此时处于 A.濒死期B.临床死亡期 C.生物学死亡期D.生理学死亡期E.脑死亡期 20.患者张某,男性,50岁,肺癌广泛转移,病情日趋恶化,病人常向家属发脾气,对医务人员工作不满,此时的心理反应属于 A.接受期B.忧郁期C.协议期D.愤怒期E.否认期 (二) A3/A4型题(1—3题共用题干) 患者程某,男性,58岁,诊断为尿毒症。 1.当病人知道自己病重时,认为“不可能是我!一定是搞

临终关怀护理体会

对临终老人的观察和护理 1、循环与呼吸 临终老人有循环与呼吸衰竭,常见脉搏跳动快,不规则渐变弱而消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当呼吸表浅、急促、困难或潮式呼吸时,应立即吸氧,病情允许给予半卧位或抬高头与肩,保护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备好吸引器。 例1男,82岁,临终前1月,食欲减退,大小便失禁,膳食部每餐提供的食谱均是色香味俱全,可老人均对饭菜摇头,为了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充分了解他的饮食习惯,了解到他喜欢喝牛奶、冲麦片,于是除了耐心喂食、喂水外,还为他订了鲜奶,冲麦片喂他喝,尽量满足老人最后的偏爱,还每日为老人取下义齿清洗干净,给他做口腔护理,增强老人的食欲。还有个特点,每次饭后半小时,老人便会抓住床档用力摇,查看他的纸尿片,就会发现尿片湿了,护理人员只要立刻帮他用温水清洁会阴,换上干净舒适的衣裤,老人就会平静地入睡。 例2:男,80岁,肺心病。临终几天,精神明显倦怠,观察中,发现老人突然神志不清,呼吸困难,发绀明显,测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护士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的氧气吸入,予半坐卧位,把口腔内分泌物清理干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陪伴在老人旁边,减轻老人的紧张情绪,5分钟后,老人呼吸困难缓解、呼吸频率减慢、节律正常、血压回升、发绀减轻、皮肤转暖、神志转清后能轻声对护士诉说自觉舒服了许多。 例3:女,89岁,右股骨颈骨折。老人临终前病情恶化,神志淡漠、言语模糊,右下肢活动极度受限,保持中立位,肢端血运差,皮肤湿冷、苍白。在护理中,发现平卧的老人表现出张口欲言、双眼睁大、痛苦神态,于是,我们为其床上擦浴,翻身拍背,用50%乙醇按摩骨突处或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的护理,并换上干净衣服,保持床单干洁平坦,再予安置舒适卧位,做好保暖之后,老人痛苦神态消失,安静休息了。 在濒死状态下若疾病未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始终保持神志清醒,虽然各反射迟钝,言语障碍,但听力往往是存在的。护理人员要尊重和尽可能满足他的特殊要求。 例4:女,92岁,脑出血后遗症。老人入院时浅昏迷,呼之偶有反应,在为她护理时,我们从不喊她叫“某某床”“某某号”而是把她当作对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我们尊称她的姓名,有时冠以她“老师”的头衔。入院后很少有人探望,我们后来了解到她儿子身为高官,为国顾不上老人家。还了解到老人家病前酷爱乐曲。于是我们每天为她抚摸手脚时,顺便在她床头播放乐曲,利用音乐有效松弛她的神经。她听到音乐时手指头便会微微地颤抖,表明她能感受到轻快的音乐。家属探视时看到此种关怀,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 心理安慰 面对自己即将走完的人生旅途,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老人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已接近死亡,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因此他不得不承认一事实,明显忧郁的表情,深深的悲哀,表现出老人要求处理未完的一切事宜。 例5:女,99岁,肺部感染。临终前7天,病情恶化,意识清醒。为她洗脸时,她抓住护士的手肯求与定居加拿大的儿孙们见最后一面。看到老人眼中流露期待而又忧郁的目光。

临终患者的护理常规

浙医二院护理人员读书笔记书写记录 题目:临终患者的护理常规 内容:临终患者是指医学上已经判定在当前医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估计在6个月内将要死亡的人。 一.临终患者心理分期及护理: 1.震惊与否认:否认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语言上不要急于揭穿病人 2.愤怒:愤怒多由失落引起的,满足病人需要,给病人心理支持,允许病人尽 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3.协议祈求:用真挚的情感尊重病人,为病人提供耐心的护理,对于病人提出 的请求,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满足其心理需要。 4.抑郁:鼓励病人表达悲伤,应用各种交流方式,鼓励病人的家属多陪伴病人, 并与病人多交流沟通;对病人表示同情,关注和安慰,支持病人,用音乐或其他其他娱乐分散病人注意力。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预防病人的自杀倾向,予以对症心理支持。 5.接受:帮助其家人和朋友理解病人对社会交往的需求下降,体谅病人的苦衷, 给予情感上的关怀和实际的支持,创造安静,舒适,祥和的环境:帮助病人完成未了的心愿。 二.濒死护理: 1. 生理方面:患者进入濒死阶段会出现肌张力消失,活动能力受限制或活动能力消失,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疼痛加剧,躁动不安等濒死症状,护士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晚期患者舒适。 2. 心理方面: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安排患者与想见的亲人见面,设法满足晚期患者最后的愿望。 3. 家属方面:理解家属的情绪反应,促进家属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家属患者度过死亡过程。 三.哀伤的护理: 1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正确理解家属的悲痛心理,同情,安慰疏导家属,耐心倾听他们对病人的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告诉其家属病人病情的进展情况,并积极参与病人的护理,尽量为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处的机会和环境,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教师教育论文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陈豫新 新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33400 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蕴藏在生死之间。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往往是重生轻死、乐生恶死,或只谈生不谈死,只研究生不研究死。 近年来随着生命质量论的提出,全社会对人生的终点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既要”优生”,又要”优逝”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怎样才能善终优逝?”临终关怀运动”应运而生。让逝者舒适而无痛苦、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之路,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护理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一项重要内容。 “临床关怀”一词诞生于英国,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生理和心理及相关医学、护理,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特征的新兴学科。是护理人员对临终病人身心诸方面全方位护理,以使患者解除生理上的痛苦,缓解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不安,协助其完成社会义务。同时也为死者家属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精神过渡期,达到让死者安然、生者无憾的目的。 1.实施临终关怀的意义 实施临终关怀具体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充实的道德意义,因此临终关怀的执行者--护理人员就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应从道德责任感出发,设身处地认识和理解临终病人的心境与需要,将一颗爱心毫无保留地倾注给临终病人及家属,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的力量。当一个人濒临死亡时,最渴望在精心的照料和亲人的依恋中走完人生。所以临终关怀护理的重要内容就是为病人及家属提

供一个共渡有限时间的温馨环境,在最后一刻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使其能”舒服死去”,达到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的目的。 2.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2.1 全面提高护士素质是做为临终关怀的根本途径 以人为本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文明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才能更有效地使护理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促进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2.2 转变护理观点,变以病为中心为以人为中心 抛弃狭隘、落后的护理观念,把疾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心理的病人”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与社会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视为一个连续的整体。 2.3 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和高度的职业道德 要富有同情心、责任感,尊重病人、尊重生命,关心病人,乐于奉献。对病人的微小心愿高度重视,全力以赴满足病人生理要求,解除病人肉体痛苦。要让临终病人感受到不仅自己的家庭而且社会都在关心他、尊重他,他的生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因此使他安心地、无恐惧地告别人生。 2.4 对临终病人生物学治疗较困难,而心理护理占重要地位 因为死亡的降临使临终病人或紧张恐惧、悲痛欲绝,或愤怒忧虑、沉闷孤独,这些情绪精神上的变化,无疑会使病情雪上加霜,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 2.5 设立家庭化的临终关怀病房 临终关怀病房应具有明亮、宽大、安静、温暖、舒适等特点。病房内的设施和格

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基础护理学之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 临终护理 1.概述 2.临终关怀 3.临终病人的护理 4.死亡后的护理 5.临终病人家属及丧亲者护理 一、概述 死亡的概念 传统的判断标准:心跳、呼吸停止。 脑死亡判断标准: ①无感受性及反应性; ②无运动、无呼吸; ③无反射; ④脑电波平坦。 上述标准24小时内反复复查无改变,并排除体温低于32℃及中枢神经抑制剂的影响,即可作出脑死亡的诊断。 死亡过程分期 一般可分为三期: (一)濒死期 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是死亡过程的开始阶段。此期机体各系统的功能极度衰弱,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位的功能处于深度抑制状态,表现意识模糊或丧失,各种反射减弱或迟钝,肌张力减退或消失,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出现潮式呼吸及间断呼吸。濒死期的持续时间可随病人肌体状况及死亡原因而异,猝死等病人可直接进入临床死亡期。此期生命处于可逆阶段,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生命可复苏;反之,则进入临床死亡期。 (二)临床死亡期 临床死亡期,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已由大脑皮质扩散到皮层下部位,延髓处于极度抑制状态。表现为心跳、呼吸完全停止,瞳孔散大,各种反射消失,但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此期一般持续5~6分钟,超过这个时限,大脑将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但在低温条件下,尤其是头部降温,脑耗氧降低时,临床死亡期可延长达1小时或更久。 (三)生物学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此期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各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的变化,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随着此期的进展,相继出现早期尸体现象,即尸冷、尸斑、尸僵等;晚期尸体现象,即尸体腐败等。

生物学死亡期表现 1.尸冷一般死后10小时内尸温下降速度约为每小时1℃,10小时后为每小时0.5℃,死后约24小时左右,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 2.尸斑死亡后2~4小时出现。若死亡时为侧卧,则应将其转为仰卧,以防脸部出现尸斑而颜色改变。 3.尸僵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4~6小时到全身,12~16小时至高峰,24小时尸僵开始减弱,尸僵缓解。 4.尸体腐败尸绿一般在死后24小时先在右下腹出现,逐渐扩展至全腹最后波及全身。 二、临终关怀 1.概念:是向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2.临终关怀的发展 (1)创始于20世纪60年代; (2)第一所临终关怀医院:1976年桑得斯博士在英国创立“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被誉为“点燃了世界临终关怀运动的灯塔”。; (3)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1988年天津医学院在黄天中博士资助下成立; (4)中国第一个临终关怀医院:1988年在上海成立南汇护理院。 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 (1)临终关怀专门机构:具有医疗、护理设备,一定娱乐设施,家庭化的危重病房设置,提供适合临终关怀的陪伴制度,配备一定专业人员,提供临终病人服务。 (2)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利用医院内现有的物喷资源,提供临终病人医疗、护理、生活照料,避免临终病人及家属产生被遗弃的不良感觉。 (3)居家照料:医护人员根据临终病人的病情,每日或每周数次探视,提供临终照料。居家照料,对病人来说。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体贴,减轻其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痛苦;对家属来说,能尽最后一份孝心。使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 临终关怀的理念 (1)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对症为主的照料:临终关怀是针对各种疾病的束期、晚期肿瘤,治疗不再生效,生命即将结束者,对这些病人不是通过治疗使其免于死亡,而是通过全面的身心照料,提供临终病人适度地、姑息性治疗,控制症状,解除痛苦,消除焦虑、恐惧,获得心理、社会支持,使其得到最后安宁。 (2)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3)尊重临终病人的尊严和权利。 (4)注重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支持。 临终病人的护理 临终病人生理变化及护理 1.感知觉、意识改变表现为视觉逐渐减退、到视力消失。眼睑干燥,分泌物增多,瞳孔放大,听觉常常是人体最后消失的一个感觉。意识改变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 2.肌肉张力丧失表现为尿、便失禁,吞咽困难,无法维持良好舒适的功能体位,肢体软弱无力,不能进行自主躯体活动,脸部外观改变呈希氏面容,即:面肌稍瘦、面部呈铅灰色、眼眶凹陷、双眼半睁、下颌下垂、嘴微张等。 3.胃肠道蠕动逐渐减弱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便秘、脱水、口干等。 4.循环能力减退表现为皮肤苍白、湿冷、大量出汗,四肢发绀、斑点,脉搏快而弱、不规则或测不出,

浅谈对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

浅谈对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临终和死亡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阐明了临终关怀的理念及服务重点,指出疼痛控制和死后家属的情绪支持是目前临终关怀的重点内容,且根据中国国情,对如何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专科护士 一、临终关怀的理念 临终关怀护理是指针对那些医疗措施无法挽救,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所实施的积极的包含人文关怀的综合护理措施。临终关怀的理念可概括为:①以照顾为中心的理念,临终关怀强调的是以舒适为目的的照护,照护体系是尽量围绕病人及其家属的希望来进行护理。②尊重生命尊严和尊重濒死病人的权利,他们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发展及共同参与治疗过程的讨论,且工作人员应尽量满足病人的临终需求。 ③重视生命品质:临终关怀的重点不再是延长寿命,而是丰富生命,追求生命品质,提供安适、有意义、有希望的生活。同时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给予其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来临的问题。 二、临终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的焦点是生活,而不是死亡。它强凋的是对临终病人实

施姑息性照护,而不是治疗性照护。对临终患者实施临终关怀目的是帮助末期病人了解死亡,进而接纳死亡的事实;也给予病人精神上的支持,给其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临的问题。通过对临终患者实施全面照料,使他们的生命得到尊重.疾病症状得以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使其在临终时能够尤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实施临终护理能够减轻死者家属的精神痛苦,并可以帮助他们接受亲人去世的生活,缩短悲伤过程,保持身心健康。临终关怀是以医学人道主义为出发点,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具体体现。临终关怀能够反映人类文化的时代水平,它是社会风气的集中表现。 三、我国现在临终护理关怀的情况和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癌症、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临终病人数目日益增多.临终关怀护理逐渐受到医学界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目前我国的临终关怀护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临终关怀护理的启动问题、缺乏临终关怀的专科护士、社会支持问题等。临终关怀的启动由两个因素决定:预后情况和预计生存时间。然而正确预计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时间并不容易,尤其对于非癌症患者。我国现在的医疗体系缺乏临终关怀的专科护士,其不仅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身心护理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对人的死亡、生命及其价值有深入的认识,更要具备处理患者和家属面对死亡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且社会支持太薄弱,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作者:————————————————————————————————日期: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教师教育论文 临终关怀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陈豫新 新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33400 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类最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蕴藏在生死之间。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往往是重生轻死、乐生恶死,或只谈生不谈死,只研究生不研究死。 近年来随着生命质量论的提出,全社会对人生的终点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既要”优生”,又要”优逝”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怎样才能善终优逝?”临终关怀运动”应运而生。让逝者舒适而无痛苦、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之路,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护理人员职责范围内的一项重要内容。 “临床关怀”一词诞生于英国,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生理和心理及相关医学、护理,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特征的新兴学科。是护理人员对临终病人身心诸方面全方位护理,以使患者解除生理上的痛苦,缓解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不安,协助其完成社会义务。同时也为死者家属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精神过渡期,达到让死者安然、生者无憾的目的。 1.实施临终关怀的意义 实施临终关怀具体工作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充实的道德意义,因此临终关怀的执行者--护理人员就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应从道德责任感出发,设身处地认识和理解临终病人的心境与需要,将一颗爱心毫无保留地倾注给临终病人及家属,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的力量。当一个人濒临死亡时,最渴望在精心的照料和亲人的依恋中走完人生。所以临终关怀护理的重要内容就是为病人及家属提

临终病人的护理习题附答案

练习十七临终病人的护理 二、填空题 1.濒死期病人经历的五期心理变化是、、、、。2.尸体护理时,三张尸体识别卡分别放置于、、。3.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延髓处于深度。 4.死亡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5.控制疼痛的三步阶梯疗法,第一步选用止痛第二步选用弱麻醉性止痛,第三步选用止痛。 四、选择题(一)A1/A2型题 1.下列对死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死亡是生命的骤然结束B.死亡是指呼吸停止C.死亡是指心跳停止 D.死亡是指人的意识丧失E.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的永久终止 2.濒死期的病人可表现为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反射性反应消失D.呼吸衰竭E.瞳孔散大 3.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A.撤去各种治疗性的管道B.每天口腔护理2~3次C.提供单独的病室并保持安静D.选择最有效的止痛药物E.用湿纱布盖于张口呼吸者的口部 4.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 A.循环衰竭B.呼吸衰竭C.各种反射消失D.神志不清E.嗜睡 5.临床死亡期的持续时间一般为 A.30秒B.1—2分钟C. 5—6分钟 D.20—30分钟E.1小时 6.下列有关生物学死亡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B.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变化 C.若及时抢救,机体仍有可能复活D.会出现尸冷、尸斑和尸僵E.晚期可出现尸体腐败7.生物学死亡的特征是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身体温度接近室温 D.各种反射消失E.意识不清 8.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是 A.尸冷B.尸斑C.尸僵D.尸体腐烂E.尸绿 9.尸斑一般出现在死亡后 A.2—4小时B.4—6小时C.6—8小时D.8—10小时E.10—12小时 10.下列不属于濒死期循环衰竭临床表现的是 A.皮肤苍白B.心音低而无力C.四肢冰冷D.脉搏呈洪脉E.血压下降 11.目前医学界对死亡的判断依据是以 A.呼吸停止B.心跳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 E.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12.对临终病人临床表现的描述不妥的是 A.意识不清或有谵妄B.潮式呼吸或点头样呼吸C.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D.胃肠蠕动增快而腹胀E.肌肉张力下降,大小便失禁 13.临终病人最早出现的,理反应期是 A.否认期B.愤怒期 C.协议期D.忧郁期E.接受期 14.尸体护理中,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填好尸体鉴别牌B.撤去治疗用物C.脱衣擦净胶布与药液痕迹 D.放平尸体,去枕仰卧E.用棉花填塞身体孔道 15.濒死病人最后消失的感觉是 A.视觉B.听觉C.味觉D.嗅觉E.触觉 16.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濒死病人常见的希氏面容的特点的是

临终病人的护理习题(附答案最新版本

练习十七临终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濒死 2.脑死亡 3.临终关怀 4.安乐死 二、填空题 1.濒死期病人经历的五期心理变化是、、、、。 2.尸体护理时,三张尸体识别卡分别放置于、、。 3.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延髓处于深度。 4.死亡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5.控制疼痛的三步阶梯疗法,第一步选用止痛,第二步选用弱麻醉性止痛,第三步选用止痛。 三、简答题 1.对临终病人的愤怒期护士应如何处理? 四、选择题 (一)A1/A2型题 1.下列对死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死亡是生命的骤然结束 B.死亡是指呼吸停止 C.死亡是指心跳停止 D.死亡是指人的意识丧失 E.死亡是指个体生命活动的永久终止2.濒死期的病人可表现为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反射性反应消失 D.呼吸衰竭 E.瞳孔散大 3.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是 A.撤去各种治疗性的管道 B.每天口腔护理2~3次 C.提供单独的病室并保持安静 D.选择最有效的止痛药物 E.用湿纱布盖于张口呼吸者的口部 4.临床死亡期的特征是 A.循环衰竭 B.呼吸衰竭 C.各种反射消失 D.神志不清 E.嗜睡5.临床死亡期的持续时间一般为 A.30秒 B.1—2分钟 C. 5—6分钟 D.20—30分钟 E.1小时6.下列有关生物学死亡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后阶段 B.中枢神经系统出现不可逆变化C.若及时抢救,机体仍有可能复活 D.会出现尸冷、尸斑和尸僵 E.晚期可出现尸体腐败 7.生物学死亡的特征是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身体温度接近室温

D.各种反射消失 E.意识不清 8.最早出现的尸体现象是 A.尸冷 B.尸斑 C.尸僵 D.尸体腐烂 E.尸绿 9.尸斑一般出现在死亡后 A.2—4小时 B.4—6小时 C.6—8小时 D.8—10小时 E.10—12小时 10.下列不属于濒死期循环衰竭临床表现的是 A.皮肤苍白 B.心音低而无力 C.四肢冰冷 D.脉搏呈洪脉 E.血压下降 11.目前医学界对死亡的判断依据是以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 E.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12.对临终病人临床表现的描述不妥的是 A.意识不清或有谵妄 B.潮式呼吸或点头样呼吸 C.血压下降,脉搏细弱 D.胃肠蠕动增快而腹胀 E.肌肉张力下降,大小便失禁 13.临终病人最早出现的,理反应期是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14.尸体护理中,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填好尸体鉴别牌 B.撤去治疗用物 C.脱衣擦净胶布与药液痕迹 D.放平尸体,去枕仰卧 E.用棉花填塞身体孔道 15.濒死病人最后消失的感觉是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嗅觉 E.触觉 16.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濒死病人常见的希氏面容的特点的是 A.面色潮红,鼻翼翕动 B.面肌瘦削,呈铅灰色 C.眼眶凹陷 D.嘴微张,下颌下垂 E.瞳孔固定,目光呆滞 17.护理濒死病人时,不正确的措施方法是 A.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B.采取有效方法缓解疼痛 C.减少巡视,降低外界干扰 D.保持环境安静,光照适宜 E.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18.王女士,65岁,肝癌晚期,感到不久于人世,十分悲哀,向亲友交代后事,此时心理反应为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19.患者李某,女性,75岁,胃癌晚期,表现为神志不清,肌张力消失,心音低钝,脉搏细弱,血压80/40mmHg,呈间歇呼吸。病人此时处于 A.濒死期B.临床死亡期C.生物学死亡期D.生理学死亡期E.脑死亡期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18章医疗与护理文书试题与答案.doc

第十七章临终护理 E. 撤去床上用物,立即铺好备用床 A1\A2 型题1. 现在医学已开始以下哪项作为死亡的判断标 14. 尸体料理时头部垫枕头的主要目的是: 准:A.心跳停止 B. 呼吸停止 C.脑死亡 D. 心电图平 A. 保持舒适 B. 安慰家属 c 易于辨认 直 E. 瞳孔散大 D.防止面部淤血 E.保持正确的姿势 2. 死亡过程的第二期是: A.临床死亡期 B. 频死期 C. 15. 李女士,55 岁,肺癌,入院时身体虚弱,接受抗癌治 否认期 D. 生物学死亡期 E. 接受期 疗效果差,患者情绪不稳定,经常生气、愤怒、抱怨、 3. 尸斑出现在死亡后: A.2-4 小时 B.2-6 小时 与家属争吵,该期心理反应为: C.4-6 小时 D.6-8 小时 E.7-8 小时 A. 忧郁期 B. 愤怒期 C. 否认期 D. 接受期 E. 协议期 4. 临床死亡期指征不包括: A. 呼吸停止 B. 心跳停止 C. 16. 王先生,69 岁,诊断为肝癌,病情日趋恶化,患者出 各种反射消失 D.出现尸冷 E. 瞳孔散大 现悲哀、情绪低落,要求见一些亲朋好友,并急于交代5. 尸斑出现的部位是: 后事,此时患者心理反应属于 A.忧郁期 B. 愤怒期 C. A. 头顶部 B. 面部 C. 腹部 D.胸部 E. 最低部位 协议期 D. 接受期 E. 否认期 6. 现代的临终关怀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其创始人: A. 17. 死亡后2-4 小时,尸体可出现: 桑巴斯 B. 桑德斯 C.路易斯 D. 黄天中 E. 崔以泰 A. 尸斑 B. 尸冷 C. 尸僵 D. 尸体腐败 E. 尸臭 7. 中国第一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于: 18. 死亡后24 小时,先在右下腹出现,逐渐扩展至全腹, A.上海 B. 广州 C. 天津 D. 北京 E. 四川 最后波及到全身:

《老年护理》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11章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年临终患者临终前最常见的症状是( A ) A.疼痛 B.恶心 C.头晕 D.压疮 E.呕吐 2、临终患者家属悲伤的表现不包括哪个方面( C ) A.情绪感觉方面 B.生理知觉方面 C.社会支持系统 D.认知方面 E.行为方面 3、临终关怀着重对临终患者进行的内容不包括( E ) A.疼痛的控制 B.情绪的支持 C.家属的心理指导 D.患者的灵性需求 E.X线照射 4、临终患者表现出怨天尤人,责怪命运不公,迁怒于他人。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家伯乐·罗斯博士的临终患 者心理分期,该种表现属于( B ) A.否认阶段 B.愤怒阶段 C.协议阶段 D.抑郁阶段 E.以上都不对 5、为老年临终患者提供的心理服务内容包括( D ) A.尊重患者 B.耐心解释消除疑虑 C.陪伴和聆听 D.满足合理要求 E.死亡教育 6、临终关怀的意义不包括( A ) A.缓解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社会压力 B.提高临终者的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 C.安抚家属子女、解决临终患者家庭照料困难 D.转变观念,真正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E.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7、下列哪项不是临终关怀的目的( D ) A.帮助患者认识死亡是一种自然过程 B.帮助患者处于舒适、安定状态 C.帮助患者提高生命质量 D.帮助患者延长寿命 E.帮助患者平静地接受死亡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协议期临终患者表现(B ) A.患者的愤怒逐渐消退 B.患者很和善、很合作 C.患者有侥幸心理,希望是误诊 D.患者认为做善事可以死里逃生

E.患者开始接受了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的事实 9、濒死期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觉常是( B )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嗅觉 E.触觉 10、临终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理反应期是( A )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11、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是( C ) A.美国新港临终关怀病院 B.西欧修道院 C.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D.加拿大姑息护理协会 E.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12、对濒死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D ) A.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B.对患者攻击行为应无声地接受 C.尽量满足患者的意愿 D.对患者否认期的言行应好心矫正 E.语言亲切,照顾要周到 13、对死者家属的护理不包括( E ) A.说明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 B.对患者遗物的整理与移交 C.态度真诚,表情同情、理解 D.有条件者,做好对死者家属的随访 E.尸体护理时,请家属在旁以便安慰 14、临终患者心理反应否认期可有( B ) A.患者忧郁、悲哀、关心亲人生活 B.极度疲劳、表情淡漠、嗜睡 C.患者心情不好对护士发脾气 D.患者不承认自己的病情,认为"不可能" E.患者配合治疗,想尽一切办法延长自己的寿命 15、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组织形式主要有临终关怀专门机构、附设的临终关怀机构和(A )A.家庭临终关怀病床 B.北京松堂关怀院 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D.肿瘤医院 E.李嘉诚基金会 16、目前影响我国老年患者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B ) A.国家有充足的支持资金 B.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缺乏 C.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D.人们能接受"安乐死"的观点 E.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 17、在护理临终患者过程中,实施临终关怀的先决条件是( E ) A.资金

临终关怀护理常规

临终病人护理常规 一.临终病人心理分期及护理: 1.震惊与否认:否认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语言上不要急于揭穿病人 2.愤怒:愤怒多由失落引起的,满足病人需要,给病人心理支持,允许病人尽可能控制自 己的情绪。 3.协议祈求:用真挚的情感尊重病人,为病人提供耐心的护理,对于病人提出的请求,要 采取积极的态度满足其心理需要。 4.抑郁:鼓励病人表达悲伤,应用各种交流方式,鼓励病人的家属多陪伴病人,并与病人 多交流沟通;对病人表示同情,关注和安慰,支持病人,用音乐或其他其他娱乐分散病人注意力。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预防病人的自杀倾向,予以对症心理支持。 5.接受:帮助其家人和朋友理解病人对社会交往的需求下降,体谅病人的苦衷,给予情感 上的关怀和实际的支持,创造安静,舒适,祥和的环境:帮助病人完成未了的心愿。 二.濒死护理: 1. 生理方面:患者进入濒死阶段会出现肌张力消失,活动能力受限制或活动能力消失,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疼痛加剧,躁动不安等濒死症状,护士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晚期患者舒适。 2. 心理方面:及时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安排患者与想见的亲人见面,设法满足晚期患者最后的愿望。 3. 家属方面:理解家属的情绪反应,促进家属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家属患者度过死亡过程。三.哀伤的护理: 1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正确理解家属的悲痛心理,同情,安慰疏导家属,耐心倾听他们对病人的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告诉其家属病人病情的进展情况,并积极参与病人的护理,尽量为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处的机会和环境,减轻病人的孤独情绪,家属也可得到安慰。 2.指导并帮助病人家属在病人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对方明白自己良好的情绪能给病人安慰和支持,同时对家属进行适当的死亡教育,为其提供发泄内心痛苦的机会并给予安抚。 3.尽量满足家属提出的有关对病人的治疗,护理和生活上的要求,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对家属悲伤过激的言语给予容忍和谅解,避免发生纠纷。 4.居丧期鼓励家属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减轻悲痛;指导其进行调试,帮助他们从新生活和工作;通过访视电话,信件等形式与家属保持联系,为其继续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 四临终症状控制: 1.以缓和性照护为临终症状处理的基本原则以提高临终病人的舒适度为基本任务,尽量避免因实施诊断或治疗措施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2重视病人的主诉相信病人的主诉,及时足量的给予镇痛药物 3.据病情调整方法临终病人的病情会不断恶化,症状处理的措施和方法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在临终关怀对临终病人进行症状处理时,由于涉及到医药经费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病人生命尊严,把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作为症状处理的根本宗旨。当病人与我们的症状处理意见不一致时,应坚持病人权利第一的原则,即应该尊重病人的意愿,满足病人的要求。在努力满足临终病人对症处理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节约卫生资源,既要使临终病人得到最

《老年护理》第11章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 《老年护理》第11章临终关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年临终患者临终前最常见的症状是( A ) A.疼痛 B.恶心 C.头晕 D.压疮 E.呕吐 | 2、临终患者家属悲伤的表现不包括哪个方面( C ) A.情绪感觉方面 B.生理知觉方面 C.社会支持系统 D.认知方面 E.行为方面 3、临终关怀着重对临终患者进行的内容不包括( E ) A.疼痛的控制 : B.情绪的支持 C.家属的心理指导 D.患者的灵性需求 线照射 4、临终患者表现出怨天尤人,责怪命运不公,迁怒于他人。根据美国精神病学家伯乐·罗斯博士的临终患 者心理分期,该种表现属于( B ) A.否认阶段 B.愤怒阶段 C.协议阶段 \ D.抑郁阶段 E.以上都不对 5、为老年临终患者提供的心理服务内容包括( D ) A.尊重患者 B.耐心解释消除疑虑 C.陪伴和聆听 D.满足合理要求 E.死亡教育 】 6、临终关怀的意义不包括( A ) A.缓解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社会压力 B.提高临终者的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 C.安抚家属子女、解决临终患者家庭照料困难 D.转变观念,真正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E.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

7、下列哪项不是临终关怀的目的( D ) A.帮助患者认识死亡是一种自然过程 ) B.帮助患者处于舒适、安定状态 C.帮助患者提高生命质量 D.帮助患者延长寿命 E.帮助患者平静地接受死亡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协议期临终患者表现(B ) A.患者的愤怒逐渐消退 B.患者很和善、很合作 C.患者有侥幸心理,希望是误诊 — D.患者认为做善事可以死里逃生 E.患者开始接受了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的事实 9、濒死期患者最后消失的感觉常是( B ) A.视觉 B.听觉 C.味觉 D.嗅觉 E.触觉 " 10、临终患者最早出现的心理反应期是( A ) A.否认期 B.愤怒期 C.协议期 D.忧郁期 E.接受期 11、世界上第一个现代临终关怀机构是( C ) A.美国新港临终关怀病院 { B.西欧修道院 C.英国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D.加拿大姑息护理协会 E.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12、对濒死期患者的心理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D ) A.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B.对患者攻击行为应无声地接受 C.尽量满足患者的意愿 ` D.对患者否认期的言行应好心矫正 E.语言亲切,照顾要周到 13、对死者家属的护理不包括( E ) A.说明患者的病情及抢救过程 B.对患者遗物的整理与移交 C.态度真诚,表情同情、理解 D.有条件者,做好对死者家属的随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